百分数应用(二)的教学设计【优秀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

百分数应用(二)的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页的例4、练一练、练习三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百分数的意义认识“折扣”的含义,体会以及折扣和分数、百分数的关系,加深对查分数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2.了解打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联系对“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已有认识,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题型,能应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感受数学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现价、原价、折扣三量关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设计理念:数学最终是要为生活服务的,回归生活的数学才是有用的数学。本课内容和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学了就可以学以致用,可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一、开门见山,

1.教学例4,认识折扣

谈话:我们在购物时,常常在商店里遇到把商品打折出售的情况。

出示教材例4的场景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提问:你知道“所有图书一律打八折销售”是什么意思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把商品减价出售,通常称作“打折”。打“八折”就是按原价的80%出售,打“八三折”就是按原价的83%出售。

强调:原价是单位“1”,原价x折扣=现价,区别降价多少元。

学生观察场景图。

二、探索解法

1.提出例4中的问题:《趣味数学》原价多少元?

启发:图中的小朋友花几元买了一本《趣味数学》?这里的12元是《趣味数学》的现价还是原价?在这道题中,一本书的现价与原价有什么关系?

追问:“现价是原价的80%”,这个条件中的80%是哪两个量比较的结果?比较时要以哪个量作为单位“1”?这本书的原价知道吗?你打算怎样解答这个问题?

进一步启发:根据刚才的讨论,你能找出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原价x80%=实际售价

提出要求:你会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

请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2.引导检验,沟通联系:算出的结果是不是正确?

启以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可以求实际售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看结果是不是80%;也可以用15元乘以80%,看结果是不是12元。

学生讨论。

学生先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

学生尝试列出方程。

学生独立验算,再交流检验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先让学生说说《成语故事》的现价与原价有什么关系,知道了现价怎样求原价。再让学生根据例题中小洪的话列方程解答。

学生解答后再解读方程:你是怎样列方程的?列方程时依据了怎样的数量关系?你又是怎样检验的?学生小组内交流。

学生列方程解答。

四、拓展提高

1.做练习三的第1题

学生读题后,先要求学生说出每种商品打折的含义,再让学生各自解答。

学生解答后追问:根据原价和相应的折扣求实际售价时,可以怎样想?

2.做练习三的第2题。

先学生独立解答,再对学生解答的情况加以点评。

3.做练习三的第3题。

先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再指名学生回答。

4.做练习三的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指名说说思考过程。

学生先相互说一说,再列式解答。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学生小组交流。

学生独立解答。

五、全课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商品的原价、现价、折扣之间有什么关系?

六、布置作业课后抽时间到附近的商场或超市去看一看,收集一些有关商品打折的信息,并自己计算商品的现价或原价。

百分数应用(二)的教学设计 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6年级数学第11册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学习百分数的简单应用、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百分数的应用。教材通过创设“水结成冰块”的情境,引发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探寻解决的办法,从而真正理解增加百分之几,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并由此及彼的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二、学习目标

1、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计算出实际问题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观察表格,提出问题

(1)师:这里有一份关于百大超市和国光超市七月份、八月份销售金额情况统计表。如果你是经理,看了之后,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百大超市 国光超市

七月份:40万元 50万元

八月份:20万元 30万元

(2)同桌讨论

(3)学生汇报

(4)师:两个超市七月份的销售金额都比八月份有所增加,其增加的金额都是10万元,通过这个数据我们能说两个超市的增加幅度一样吗?

(5)小组讨论

(6)汇报:要比较两个超市的增长幅度,必须进行第二次比较,即百大超市八月份销售金额比七月份销售金额多百分之几?国光超市八月份销售金额比七月份销售金额多百分之几?

2、出示课题:百分数的应用

(二)自主构建,探究新知

1、解决“百大超市八月份销售金额比七月份销售金额多百分之几?”这一问题。

(1)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提示:

要求百大超市八月份销售金额比七月份销售金额多百分之几,就是要求谁是谁的百分之几?

通过小组研究,�

①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解决了自已提出的问题,老师也有一个问题,你们能帮老师解答吗?”

生:能。

师:“百大超市七月份销售金额比八月份销售金额少百分之几?”

②学生列式解答:

生:(50—40)÷50

=10÷50

=20%

③引导学生小结:被除数相同,但除数不同,多百分之几与少百分之几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㈢巩固应用、深化提高

1、解决问题

①国光超市八月份销售金额比七月份销售金额多百分之几?

②国光超市七月份销售金额比八月份销售金额少百分之几

(1)列式解答:

(30—20)÷20=50%

(30—20)÷30≈33.3%

(2)观察发现:

师:�

其实我们以前也运用过转化的方法,你还记得吗?

生:上个单元学习圆的面积时,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的。

师:转化的方法是我们学习、研究数学的好办法。以后遇到难题时也可以用转化的方法试试。

2、做课本“试一试”第(1)题。

学生自已读题,说一说几成是什么意思后独立完成。

3、解决实际问题:

师:据了解赣州为了迎接宋城文化节活动,正在大搞绿化工作,一个绿色的赣州将展现在我们眼前。在叔叔、阿姨的绿化过程中遇到一个问题,你们想帮他们来解决吗?

出示题目:赣州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比原计划多造林百分之几?原计划比实际少造林百分之几?

4、小调查:

⑴调查你家上个月和这个月用水、用电的量,并进行比较,从比较中你发现了什么?

⑵了解一下你班上同学零花钱的情况,并进行比较,看看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百分数应用(二)的教学设计 3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P25-26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解决比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数或比一个数减少百分之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说明

一、导入

1、我国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科学家-----袁隆平,大家知道吗?(如果有学生知道,可以让学生说一说)

2、他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科学家,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3、因为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的产量要高很多,所以我国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一年比一年增加。

二、百分数的应用

1、生活中的百分数问题

2000年某地在教水稻的种植面积为20万公顷,2001年的种植面积比2000年增加25%,2001年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是多少公顷?

2、线段图

教师提出要求:你能用线段图表示出2000年和2001年之间的数量关系吗?

※学生独立画图

※展示学生的成果

※教师评价

25%=1/4

20公顷

2000年

25%

2001年

3、学生自主解答问题

4、班内交流

办法一:2025%=5(公顷)

20+5=25(公顷)

办法二:1+25%=125%

20125%=25(公顷)

三、试一试

1、生活中的折扣

游乐场的套票原来每套30元,六一期间八折优惠,购买一套这样的套票能省多少元?

2、思考:八折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评价

※八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80%

3、学生自主解答然后交流

办法一:3080%=24(元)

30-24=6(元)

办法二:30(1-80%)

=3020%

=6(元)

四、练一练

1、教科书P26练一练第1题

2、教科书P26练一练第2题

3、教科书P26练一练第3题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从教材提供的情境开始讨论,从介绍杂交水稻之你袁隆平的事迹,引出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某地2000年与2001年杂交水稻种植的情况介绍,引出比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中通过类比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方法自主解答。重点放在方法交流之中。

引导学生分析,要求购买能省多少元,先求什么。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解题思路。

教学反思

本课重在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引导上。效果较好,而且学生能在交流中得到更多的数学信息,集思义益,博采众长,不仅从中学到了许多解题方法,而且也学会了如何交流。

百分数应用(二)的教学设计 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页的例3,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的5~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经历走进生活、收集整理、交流表达等过程,让学生了解有关储蓄的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结合百分率的知识,运用调查、观察、讨论、分析数量关系等方式,学习利息的计算方法,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策划理财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的价值,培养科学理财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利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税后利息的计算。

设计理念:

本课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结合百分率的知识,通过策划理财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的价值,从小培养科学理财的意识。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情境导入

1.提问:你家中暂时用不到的钱怎么处理的?

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把积余下来的钱存到银行里吗?(明确:人们把钱存入银行或信用社,这叫做存款或者储蓄。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2.关于储蓄方面地知识你还了解多少?

根据学生交流地情况摘其要点板书:

利息本金利率

多媒体出示“告诉你”: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除了还给本金外,另外付给的钱叫做利息。利息占本金的百分率叫做利率。按年计算的叫做年利率,按月计算的叫做月利率。

出示利率表。(略,同书上第5页利率表)

问:你从这张利率表上能获得哪些信息?

说说年利率2.52%的含义

师:�

学生自学。

学生讨论。

二、教学例3

1.出示例3。

读题后明确,二年期的利率应该就是表格中对应的二年存期的利率,不是一年期的利率x2。

要求利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你会列式求利息吗?

2.教学试一试

(1)亮亮实际能拿到这么多利息吗?为什么?

教师再说明:这里求得的利息是税前利息,也叫应得利息。但是根据国家税法规定,从1999年11月开始,储蓄所得的利息应缴纳20%的利息税,由储蓄机构代扣。税前利息中扣掉利息税后余下的部分即是自己实际得到的利息,即税后利息,也叫实得利息。购买国家债券、教育储蓄不缴纳利息税。

这里的20%是什么?

你觉得应该怎样计算税后利息呢?可以先算什么?用计算器计算亮亮实得利息是多少元?

(2)小结:一般我们从银行取出来的都是税后利息,所以在多数计算中最后要将利息税减掉。

(3)引申:如果问题问亮亮到期一共可取出多少元?这里的“一共”是什么意思,包含哪些内容。(明确可取出多少元:本金+税后利息)这个问题由你来解答。

学生读题。

试着做一做,集体订正。

请了解利息税的同学解释。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学生讨论。

学生解答。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应得利息怎样求?

实得利息怎样求?

二者的区别是什么?

实得利息是应得利息的百分之几?

2.做练习二的第5题。

提醒学生教育储蓄不需缴纳营业税。

这里的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是什么意思?

3.理财——我能行

谈话:你们对家中的存款情况了解多少?能说给大家听听吗?当然该保密的就不要说了。

学生交流后出示下面题目(同时出示利率表)

(1)张明家有5000元计划存入银行三年,张明的妈妈想请我们班的同学帮助算一算,是存定期三年合算?还是存定期一年,然后连本带息再转存合算呢?

(2)如果你有1000元,根据你家的实际情况,你打算怎样投资?请你设计一个理财方案。

学生列式解答。

学生列式解答。

组织学生讨论。

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学生交流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同学们有意识地养成勤俭节约,计划消费的习惯,并能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发挥其价值。

五、布置作业

1.到银行存压岁钱;

2.找一份存折或存单,看懂上面的每一栏,并从上面找到本金、利率、时间,能计算到期后这份存折(存单)一共可取出多少元?两道实践题让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到银行去储蓄,从实践中认识储蓄。

百分数应用(二)的教学设计 5

一、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介绍某实验田普通水稻与杂交水稻的产量,引出“增产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通过提出“增产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再一次体会百分数的意义。

二、设计理念

对于这一类题目,学生在上一学期已有接触,但是经过一学期,大部分学生已遗忘,所以可以先设计一些关于找单位“1”的量的复习题,让学生练习一下,以便温故而知新。逐步推进学习第二种方法计算

三、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计算出实际问题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课时(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五、教学难点

找准单位“1”的量,明白单位“1”的量要做除数。

六、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尝试法

2、学习方法:找准单位“1”的量,明白单位“1”的量要做除数。

3、教学准备:情境图片、小黑板

七、媒体说明

课件

八、教学时间

两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复习导入:

1、提问:有关百分数的知识,同学们都学了哪些?

2、小结归纳:

百分数的意义

小数、百分数、分数之间的互化

已学过的百分数的简单应用

利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

3、练习:

(1)4是5的百分之几?

(2)5是4的百分之几?

(3)5比4多百分之几?

(4)4比5少百分之几?

重点引导学生找准单位“1”的量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百分数的知识。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激趣。

在炎热的夏季时,我

在冰箱里冻一碗冰来让烫食迅速降温,同学们可以回家试试。

在冻冰时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我掺了多半碗水却端出了满满的一碗冰,请同学们为老师解释一下这是什么原因呢?(出示图片)呵,同学们懂得真多呀,原来是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了。

2、新知探究:

(1)假设这碗水是45立方厘米,结成冰后体积是50立方厘米。我的问题是: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了百分之几?

(2)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并出示小黑板,通过线段图理解“增加了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

(3)汇报。

3、自主解答:

方法一:(50-45)÷45

=5÷45

=11%

方法二:50÷45=%%=%

答: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了%。

4、请同学们汇报两种解法的思路。

(三)、巩固练习

1、试一试。

2、练一练。

(四)、全课总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十、板书设计:

例:一碗水是45立方厘米,结成冰后体积是50立方厘米。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了百分之几?

方法一:(50-45)÷45

=5÷45

=11%

方法二:50÷45= % %= %

十一、课后评议:

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创设的情景图比较直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论是开始的谈话导入还是化文字应用题为直观的彩色图片教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和设计,组织严密,学生听讲认真,但是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发言不够踊跃。教学效果不太明显。

十二、教学反思:

今天,学习了百分数的应用(一)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百分数学生应该不是特别的陌生,在五年级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了比较多的百分数的问题。而且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以前学习的百分数加以应用,上周末特意给学生准备一张百分数的练习,应该说学生的基础是有的,但是很大部分学生已经忘记了。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的时候把已有这方面的知识加以整合,使得知识更加的条理化、系统化。可我过高估计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没有引导学生如何去找单位“1”,从而层层深入,解决有些仓促,所以大多数学生勉强学会了第一种方法,而对第二种方法没有掌握。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课本中“水结成冰”画出了比较直观的情境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活动中,我放手让学生合作交流,研究讨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探索新知识。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已的见解,进行分析比较,相互评议,明确了“多百分之几”和“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和学生一块总结了做这类题的应该注意的问题,就是找准单位“1”,理解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由于小组合作,自主探索的时间较长,所以活动的时间分配预设较难把握,教学时前松后紧,以后要注意调控好教学活动的节奏。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的。从实施情况来看,整堂课学生情绪高涨、兴趣盎然。在教学中,教师一改往日应用题教学的枯燥、抽象之面貌,而是借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有效地理解了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实用价值。

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应对学生多一份“放手”的信任,少一点“关爱”的指导,大胆地让学生在学习的海浪中自由搏击,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解决的策略、学习的方法,有头脑、有个性、有能力的学生才能应运而生。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