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
【教学目的】
继续学习课文,通过朗读和学习种树人的话,理解“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底,一旦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可以存活的,遇到狂风暴雨,也是一吹就倒了。”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的联想: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教学难点】
能在理解作者和种树人的话后,联系自己的实际。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回顾
师说:上节课我们一起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请同学们回忆种树人是怎样种桃花心木的?
为此,作者感到莫名其妙,就去问种树人,种树人是怎样回答的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看一看。
二、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种树人的话
种树人的话都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是吗?现在找一个同学做本文的作者了,你们就是种树人,我可是有几个问题要问你们,你们能给我以满意的答复吗?
生:能!
师:回答我的问题可不许看书,老师建议你们再读一读种树人的话,最好能记住。
生读种树人的话。
师:不看书能回答我的问题吗?
生(信心十足):能!
师走到一位小姑娘身边,问:我说你这个种树人可真是的,既不按时给树苗浇水,又不浇一定量的水,瞧,树苗都枯萎了,后悔吧?
(生笑。)
生:不后悔。我之所以不不按时给树苗浇水,不浇一定量的水,是要让它们自己学会在土里找水源,自己会找水源的,才能长成百年的大树,自己不会找水源的,枯萎了也没什么可后悔的。
种树人,我有个问题要向你请教。
生:没问题,你问吧!
师:嗬!口气不小啊!
师:我问你,如果按时给树苗浇水,浇一定量的水,结果会怎么样?
生: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底,一旦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可以存活的,遇到狂风暴雨,也是一吹就倒了。
师:噢,我明白了,开始我还以为你很懒呢,原来不是啊!
三、问题讨论
那么,�
四、联系生活实际,领悟其蕴含的道理
种树人讲的是种树的道理,我很受启发,联想到了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请同学们一起读“我”悟出的道理,大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段的理解。
生1:要锻炼独立的生活能力!
生2:要做一个独立自主的人,不能什么事都依靠爸爸妈妈。
生3:自己要主动地学习,不能总是等着老师教。
生4:要学会自己学习,不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督促,自己能主动地学习。
师:理解得好!老师读了种树人的话也颇受启发,老师需要锻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今天,你们就表现得非常好。建议你们为自己良好的表现而鼓掌。
生: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枯萎了,这是因为桃花心木自己学会了在土里找水源。
师:理解得真好!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
赞美、感激、欣慰、骄傲……
假如你就是这“桃花心木”中的一棵,把你想对育苗人说的话写下来。
教学目标:
1、能结合生活实际独立思考,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了解树木成长和人的成长之间的相似之处,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示。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
重难点:结合生活实际独立思考,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了解树木成长和人的成长之间的相似之处,使学生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示。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桃花心木》(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过课题之后,同学们有什么和课题相关的问题想问吗?学贵有疑,有了问题我们才能更积极地思考,下面就请你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词自己想办法解决。
2、课文读通了吗?真的读通了?还有不认识的字吗?读通了课文我们才能进一步的思考。
3、请同学再快速默读一遍课文,看看刚才提出的问题你能解决了吗?桃花心木是一种怎样的树,能用课文中的语言来回答吗?(出示课件)看,这就是桃花心木,它是一种常绿乔木,树干挺拔,树冠强壮,树高可达15英尺以上,也就是得有咱们十几个同学加在一起那么高。人们常用它做行道树、庭院树。台湾地区有很多,咱们这里见不到。它还是世界名贵木材之一呢!
三、细读课文,品味感悟。
1、长大后的桃花心木这样高大挺拔,可你知道吗,桃花心木苗却仅及膝盖高,(出示桃花心木苗图片)种桃花心木的人是个高大的人,他弯腰种树的时候,感觉就像插秧一样。这么矮小的桃花心木苗如果是你在培育,你会怎么做呢?
2、而种树人又是怎样照顾这些小树苗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答案。
3、种树人的做法和我们平时种植花草树木完全不一样,对于他的这种做法我们都感到很奇怪,而作者和我们每个人的想法也都是一样的。
他奇怪的是:
他越来越奇怪的是:
他更奇怪的是:
4、于是我猜想他太懒,
“但懒的人怎么会知道有几棵树苗枯萎了呢?”
我又猜想他太忙
“但是,忙的人怎么可能行事那么从容?”
能把这两句话换个说法吗?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用哪个更好?第二句中有个词“从容”,是什么意思吗?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吗?
5、种树人的做法真是令人费解,此时你的心中一定有许多个“为什么”想问问种树人,假如此时老师就是种树人,正站在你的面前,你都想问我些什么呢?(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6、听了你们那么多的为什么,老师还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还是让我们共同走进课文,走近那位种树人,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吧。请同学们自由读8、9两个自然段,看看种树人是怎么说的。
7、读懂种树人的话了吗?还是让我们先来读一读吧。教师引读:“种树人笑着说-------”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没读懂?(不确定指的是什么?)� 下面同桌之间一人扮演作者来提问,另一人扮演种树人来回答,注意可以用自己的话来回答。一会老师再请同学和老师一起表演。
9、预设:这位种树人,你多久才给树苗浇一次水?这位种树人,你为什么不按时给树苗浇水?这位种树人,你这种树人,你这样做树苗不会枯萎吗?
10种树人可谓是用心良苦呀!是的,只要树苗能在不确定中寻找水源,拼命扎根,长成百年大树就不成问题了。事实证明,种树人说的是正确的。齐读课文最后两段。
11、其实,种树如此,做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比较经得起生命的考验。”生活中的'“不确定”指的又是什么呢?对这句话你有什么理解?
四、联系实际,升华主题。
人生的旅途中决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会有许多的艰难险阻,而正是这些困难才使我们变得更加坚强。我们要学会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才会真正成为生活中的强者。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社会中也存在着许许多多意志顽强的人,面对生活给予的种种困难和考验,他们没有屈服,而是坚强地站起来与困难磨难抗争,而当他们战胜困难的那一刻,他们也就真的成为了最强的强者。最后老师要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我们坚强勇敢地面对困难,我们一定
板书设计: 桃花心木
不确定中寻找水源---------长成百年大树
不确定中生活---------------经得起考验
【课文解读】
《桃花心木》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课文借生活平凡小事给树苗浇水,喻深刻的育人道理。文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借物喻人,寓意深刻,极具教育意义。在本课教学中,应力求做到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和谐统一,要坚持以“读”为主线,在读中让学生感悟,同时要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正确理解词语意思。
2、领会种树人语重心长的话语,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流程】
一、学言语,导入课
1、课件出示词语:汲水、枯萎、依赖、一旦、锻炼、优雅、勃勃生机。
2、看看这些词,哪个同学会读?你对哪个词最最敏感?比较“锻炼”与“磨练”,再齐读。
3、提问:这些词都和什么有关?(板题:桃花心木)
4、口语训练:桃花心木是什么样的?在同学们的心中是什么样的?用上词语简单地说一说。
5、小结:词语在运用中才能变成自己的语言。学课文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词语,我们不但要会记,还要会用,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6、过渡:今天我们跟随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一起走进《桃花心木》,听听他的见解。(板:林清玄)
二、初读文,明做法
1、默读课文,回答:课文主要写谁?写种树人干什么?
2、划出种树人给树苖浇水的句子(“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读后谈体会。
3、他这样做对吗?说明理由。
4、过渡:作者又是怎样理解种树人说的话呢?
三、读语段,思其理
1、出示语段:“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2、多读几遍,理解“不确定”:这里的“不确定”与前面的“不确定”有什么不同?(树木的“不确定”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人的“不确定”指生活变化无常,遇到困难或遭遇不幸。)“独立自主的心”指什么?
3、你怎样理解这段话?(艰苦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4、出示:“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这句话有什么作用?(证实了种树人说得正确)
四、联实际,话感受
1、故事:《可悲的大学生》。他为什么落下可悲的下场?
2、学了《桃花心木》你有什么启发?(“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
4、小结。林清玄就是这样的人。(简介作者)出示:用生命实践书写着起承转合的散文,林清玄随心所欲地化平凡为神奇,展现出一位东方禅者的风范。谈到文学,也谈到人生,林清玄面对着生命中生老病死等不可管理部分的悲欢离合,心平气和的讲起了自撰的寓言来,勉励自己和他人:“文学家的小艇在海上遇险,惊涛骇浪瞬息万变,这时一架直升机飞过,上面写着‘名利’,一艘快艇驶过,上面写着‘权力’,当文学家孤立无援时,一位老人划着小艇来救他。老人把文学家交给了真理,而小艇上写着两个字——时间。只有时间能证明一切,只有追求真理,才能真正了解人生和文学的本质,人生才能真正通过时间的考验变得更好更动人。”
板书:
白天做生意娱乐
郊游祷告
夜晚回家教第十册《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物喻人说明的深刻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在品读重点语句的基础上,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
2、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读林清玄的散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程导引】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交流与本课有关的课外阅读收获: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课前老师介绍同学们阅读了几篇林清玄的作品,读懂了吗?谁来跟大家聊一聊?
教师小结:的确,林清玄的散文总是让人在平凡的小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桃花心木》。
2、交流学生搜集的关于桃花心木的资料:
课件出示桃花心木的有关图片,学生交流对于桃花心木的了解。
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从作者的笔下进一步了解桃花心木。
教师小结:了解了桃花心木,作者以“桃花心木”为题,你们猜他会写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独立阅读课文
一种植物——桃花心木,一个平凡但却古怪的育苗人,林清玄会从中悟出什么?边读课文边思考,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做上标记。
2、自学生字新词,合作解答疑难问题。
3、交流反馈自学成果。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感受育苗人的奇怪
1、读课文,画出育苗人让人感到奇怪举动。
2、指导学生用疑惑的语气朗读描写育苗人奇怪的举动的语句。
3、创设情景,学生置疑,引导读书:
⑴看到育苗人有这样奇怪的举动,作者猜想到了什么?
(我起先以为他太懒,隔那么久才给树浇水。但是,懒得人怎么会知道有几棵树枯萎了呢?后来我以为他太忙,才会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但是,忙的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
⑵这是作者的猜想,你心里又有哪些猜想呢?
⑶假如现在老师就是那位育苗人,就站在你们面前,你想问我什么?
⑷作者和你们一样,也有一箩筐的问题要问育苗人。指导用疑惑不解的语气朗读:“我不忍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谁?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这么容易枯萎吧?”
⑸一下子提了这么多问题,真让老师有些应接不暇,我毕竟不是那位育苗人,并不了解他的心。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育苗人,相信这些问题不难回答。
二、研读课文,感悟道理
1、学生默读育苗人的话,和周围的同学讨论问题的答案。
2、以采访育苗人的形式,交流学习成果。
3、投影出示: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演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指导朗读这段话,在读中交流从育苗人那里悟出的道理,谈出自己不同的感受。
三、美读课文,拓展延伸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
2、假如你就是这“桃花心木”中的一棵。把你对育苗人说的话写下来。
【练习课】
一、抄写词语
莫名其妙无缘无故模仿
狂风暴雨勃勃生机枯萎
二、请把文中描写桃花心木的样子的句子抄下来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作者在观察()()()的时候心里有些奇怪,后来忍不住询问种树人,当庭果种树人的关于(),作者()。
四、读一段话,做练习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再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1、感受的意思是(),你对周围环境的感受时()感知是指(),你曾经感知过()的情感。
2、你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起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激情导入:
同学们,当你们有那么一天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刻,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生回答。
是啊,的确是一个令人无比激动喜悦的时刻。然而,有这样一位大哥哥,在接到北京师范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却忧心重重,不知所措。
师动情讲述一个《大学生的故事》。
2、简介桃花心木。(运用远教资源课件)
二、深入学习,领悟中心
1、听范文朗读课文,边听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画出种树人种树奇怪举动的句子,并读一读。
3、看到种树人有这样奇怪的举止,作者由此猜想到什么?
4、这是作者的猜想,此时此刻,你的心里是怎样猜想的呢?
5、假如现在老师就是那为育苗人,就站在你们面前,你们想问我什么?
6、你们一下子提这么多问,真让老师有些应接不暇,但老师毕竟不是那位育苗人,并不了解他的心,还是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育苗人,看看育苗人是怎样回答的。
(出示远教资源课件。)
⑴ 指名找出种树人回答的句子,请学生谈体会。
⑵ 指名读有关语句读一读,适时出示种树人的话,学生自由发言谈理解,体会种树人的良苦用心。
指导朗读(种树人的话要读得成竹在胸,语重心长)
⑶ 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7、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心中的不解之谜得以解答。并从中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让学生找出有关语句。(出示远教资源课件)
⑴ 指名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并适时出示“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这段话。
⑵ 作者从中领悟到了什么?
⑶ 什么是树木的“不确定”?什么是人的“不确定”?
⑷ 在不确定中生活有什么好处?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⑸ “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从这句话你看出了什么?
⑹ 指导朗读(“我”的感悟要读得沉稳而又洋溢着激情。)
三、角色转换
老师扮演作者,学生扮演种树人。
四、畅所欲言,发表见解
投影出示题目:
1、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你希望学校和家庭如何教育你?
3、你觉得怎样才能更好地去应对生活中的不确定?
4、以前的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你是怎样克服的,以后将怎样去做?
请选择你感兴趣的话题谈谈你的想法。(出示远教资源课件。)
学了这篇课文,让学生写出感受。
五、教师用带有鼓励性的语言总结全文
一、导言:
生活的大海并非永远风平浪静,人生的旅途也决非平原纵马,永远一路顺风。人的一生总要经历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与磨难。再不幸与磨难中,有的人悲观消沉,最后被困难所击倒。而有的人却不甘沉沦,将腰杆挺的更直, 正如种桃花心木的人,不定期地照看桃花心木一样,有的桃花心木在自然界的考验中枯萎了,有的却能长成百年的大树。这节课我们就继续的欣赏和学习台湾当代名作林清玄《桃花心木》。
二、学习课文
(一)师:谁愿意朗读课文。师指名读,其他同学看屏幕,边听边思考:你听懂了什么?
师引导学生读懂种树人是怎样种桃花心木的。
生:……
(二)师:同学们读懂的资料可真多,这说明咱们读书都十分认真,那么,你们还想明白些什么呢?
生:……
(三)师:请同学们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哪些问题能够独立解决,哪些问题能够合作解决。
实物投影相继打出:
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陈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师小结:
种树人不定时,不定量地浇水,目的就在于模仿自然规律,他善于创造自然的成长环境。让树苗在不确定中汲水成长,这样树苗自己就能够学会适应自然,并战胜自然,最终寻找到适合自己存活的办法。
师指导朗读
(四)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因为这种与众不同的种树方法,使桃花心木适应了不断变化的环境,学会了独立生存的本领。种树人的一番话解开了作者心中的不解之谜。而且从种树人的一番话中,作者还领悟出一个道理,那就是: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
师总结阅读方法
三、师总结:
是的,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更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更能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正如俗话说得那样:“不经风雨,难成大树。”“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 ”人和树是一样的,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人更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从而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我期望同学们都能像课文中的桃花心木一样,能够经得起生活的磨练,最后长成参天大树,长成栋梁之材。
第一教时
一、揭示课题,介绍桃花心木
1、提示课题,齐读课题。
2、学生交流对桃花心木的了解后,教师展示材料,介绍桃花心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⑴ 同桌互相轮读课文,互相正音,教师随机抽测。
⑵ 交流学生字情况并进行识字教学。
⑶ 小组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不懂的地方相互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记下来,全班共同解决。
2、整体感知:
重点引导说说写件什么事,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作者想表达什么见解。相机让学生找出写怎样给树苗浇水的段落,写为什么这样浇水的原因的段落,写作者感想的段落。
3、提出不明白的地方,要特别注意指出不明白的句子。
4、教师梳理问题,小结,相机板书:种树→育人。
说明:这个环节,主要是根据蒯福棣老师提出的当前阅读教学的一个最基本的模式来安排的。蒯福棣老师指出,“老师教课时一定要改变过去那种逐段分析,面面俱到的做法。而且要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抓住重点难点,进行讨论交流,教师适当的点拨。”“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各种不同的情况。有的问题跟全局关系不是太大,是比较肢解局部的,那就可以随时解决;有的问题很有探讨的价值,而且需要深入钻研课文以后来共同研究,那就可以作为重点探究的问题。这在于教师事先对教材认真钻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分析以后,事先心里有数课堂上就便于因势利导。”
三、研读课文,体会用心
1、提出研读问题:
围绕“不确定”这个词来体会作者是怎样明白种树人那样浇水的用心,又是怎样从种树这件事懂得育人的道理的。
说明:《课程标准》第3学段(5~6)的阶段目标指出,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本课中“不确定”是一个具有独特作用的关键词语。课文表达的意思是:老天下雨是“不确定”的,所以种树浇水也要“不确定”,才能让树苗学会独立自立,才不会养成依赖的心,才能经得起自然的考验;不只是树,人也一样,生活也是“不确定”的,所以也要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去培养人,才能让人学会独立自主,才不会养成依赖的心,才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可以说,“不确定”这个词在文中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抓住这个词语进行研读,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体会种树人的用心和育人的道理。因此,本课总体结构上说,是以“不确定”这个词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并借此串连起事理和哲理的。在本文中起这样作用的语句还有“不只是树,人也一样”,另外,作者的认识变化过程(如“奇怪”等一连串体现作者认识变化的词句),也可
2、感悟种树人的用心:
⑴ 联系种树人的话,感悟“不确定”的意思。
⑵ 联系第三、四自然段,感悟种树人浇水的“不确定”。
⑶ 发表见解,感悟种树人的用心:
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从如下四个方面对“浇水方法有没有道理”发表见解,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发表见解的方法:
① 联系种树人的话,从反面(如果不这样浇水有什么坏处?)来说。
② 联系种树人的话,从正面(这样浇水有什么好处?)来说。
③ 联系最后两个自然段,从事实(后来,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苗长得怎么样呢?)来说。
④ 联系生活经验,从自己种树种花的经验来说。
说明:“种树人这样浇水有没有道理?”这个问题,对于学生并不难于理解,在这里用了较大的力度来进行引导,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发表见解的方法。发表见解,在这里首先要先说“有”还是“没有”道理,然后要说明理由,才能令人信服,那么理由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说,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对于发表见解的方法也就比较明确了。这便于落实本册本组读写训练重点项目(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要求。
⑷ 换位体验,感悟种树人的用心:
假如你是那棵百年大树,你想对种树人说句什么?假如你是那棵被风刮倒的树木,你想对种树人说句什么?假如你是那棵枯萎的小树苗,你想对种树人说句什么?
⑸ 指导朗读,感悟种树人的用心:
按照下面程序,指导读好种树人说的两段话:看动画(把种树人所说的话中有关内容制成动画)听录音朗读→创设情境(假如你们是那位种树人,我就是那位充满疑惑的作者,你想怎么对我说这一番道理的?)→“语重心长”是什么意思?请你选择一两句试着读一读→同学评价,再试着读一读→教师范读→指名数位试读→全班齐读。)
3、引导小结。
第二教时
一、积累词语,概述复习
1、创设情境,积累词语:
通过比赛抢答的形式让学生读读课文,感悟词意,积累词语:
“汲水、枯萎、依赖、一旦、锻炼、优雅、不确定、算不准、勃勃生机、语重心长、狂风暴雨、从从容容、莫名其妙、独立自主、百年的基业”。
2、选词填空,复习旧课:
对种树人的话及用心进行概述,让学生选择词语填空,并齐读:
“由于老天下雨总是____的,如果无法在____中____生长,树苗就会____;即使幸而存活,但是它的根却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____遇到____,也会一吹就倒。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打好____。种树人模仿老天下雨的样子,浇水没有规律,浇水时间____,浇水的量也____,他是想让树苗不要养成____的心,要学会____,拼命扎根、找到水源,才能长成____的百年大树。他真是用心良苦啊!”
说明:感悟词语,积累词语,以至能够运用词语,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本环节创设比赛抢答情境,教师先提出比赛规则“师说词意,生抢答词语”,然后要求学生读课文猜测教师会提出哪些词语,这样学生边读课文,边寻找词语,感悟词意;抢答后,学生领读、齐读,又进一步地识记词语,积累词语;最后,让学生选择这些词语进行填空,引导学生对所积累的词语,进行运用练习。这样,把感悟、积累、运用连为一体,词语教学到位,学生兴趣浓厚。同时,学生自读课文,填空的内容又是种树人浇水原因及用心的概述,即复习旧知,又为新课作了准备。
二、再研课文,感悟哲理
1、提出本节课学习任务:
继续围绕“不确定”这个词来学习第十四自然段,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感想和见解。
2、体会句子含义,感悟人生的哲理:
⑴ 理解“不确定”的意思。
⑵ 联系生活实例,感悟生活的“不确定”(先让学生联系实例,教师酌情补充。)
⑶ 讨论句子的含义,感悟人生哲理: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填空齐读:
“由于不只是老天下雨(自然界)是不确定的,____也是不确定的,所以,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只有在____中生活,只有在艰苦环境中____,才不会养成____的心,才能学会____,才能____。”
⑷ 指导带着自己的感悟,朗读第十四自然段。
3、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⑴ 联系“中日夏令营”事例,发表见解:中国儿童要怎么做才不会输给日本孩子?
说明:利用课前交流讲述《中日夏令营的较量》的故事,引发学生思考:中国儿童要怎么做才不会输给日本孩子?在此,在学生学习课文,充分感悟人生哲理后,给学生创设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学生有感而发,有感能发。
⑵ 读了这篇课文,联系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引导:
① 联系父母的教育方式,你想对自己的父母说些什么话吗?
② 联系老师的教育方式,你想对自己的老师说些什么话吗?
③ 联系自己的生活方式,你想对自己也说句什么话吗?)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用赠书签的形式,激发并引导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
说明:语文的学习,重要的一项是让学生积累语言。教参指出,“课文的背诵,是让学生背自己喜欢的部分,既不要加以限制,又要做必要的引导,使学生所背的内容既是学生所喜欢的,又不是无关紧要的部分。”如何做到这点,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我们采用赠书签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操作时,教师先激趣:“老师选择文中的两句话,作为名言警句,并制作成了书签,想送给同学们,你们再读读课文,找一找,猜一猜,老师会选哪两句呢?”然后,让学生读课文,让学生自己去品读、猜测、寻找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自己为什么会选择这些句子的原因,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感悟能力。最后,教师用书签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本文的重点句子进行表情朗读、背诵积累。这样,兴趣激发了,学生既能根据自己的喜欢来背诵,又不会对重点内容有所忽视。
2、总结全文。
3、拓展延伸(课外语文实践):
⑴ 必做题(②③做在作业本上):
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② 抄写生字词,并互相听写。
⑵ 选做题:
① 小练笔: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日记、随笔、书信等)写一写自己的感想。
② 拓展阅读:阅读有关张海迪、陈景润、爱迪生等文章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籍,找时间跟自己的小伙伴讲一讲他们的故事。
③ 发表见解:“懒老师”的教法,你赞成不赞成?跟同学们说说你的见解。{补充阅读材料附后}
说明:“懒 ”老师的做法(放手让学生自学)与种树人可以说是异曲同工的,其用心都是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以这个阅读材料作为拓展,既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人生哲理,又可以作为“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进一步实践。教师的教法既贴近学生又是学生感受最多,最有体会的一个兴趣点。由于学生的经历不同,肯定见解各异。在交流时,能够联系自己的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设计说明】
《桃花心木》选编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领会作者的见解,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阅读能力,并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本课教学设计依据《课程标准》精神,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突出语文课程性质的整合以及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课程目标的整合,注重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感悟,并通过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感悟的基础上有自己的阅读感受,诱导学生学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补充资料】
“懒”老师
新上任的语文老师正在公布“施政大纲”:“我生字词不教,你们自己查字典;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不归纳,你们自己去理解。”大家愣住了,心里真不明白。
老师一丝不苟地执行他的施政大纲。一天,他宣布要考试,发下试卷全是要求我们自学的内容,全班考得一塌糊涂!老师没有发火,只说:“明天再考”。大家不明白“明天再考”的含意,稀里糊涂地过了一天。发下试卷一看,又是那张试卷!再次考砸了。老师望望大家,依然四个字:明天再考。大家吃够了苦头,谁还敢不去读课文,当然第三次考试的成绩可想而知了。
还有一次,教师让我们用“纷纷扬扬”造句,并要求:后面同学不能重复前面同学造的内容,大家要从多方面去思考。同学们用“雪花、灰尘、气球”等词语造了句子,老师又问:“这些能用‘纷纷扬扬’造句的事物,具有什么相同的特征?”大家概括出“小、细、轻、密”这些特征,老师很满意。可是又提出:有没有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事物也能用“纷纷扬扬”造句?大家被问住了。第二天老师重复了这个问题,大家还是没有一点反应。我有点火了,刷地站起来盯着老师说:“你这也不教,那也不说,你太懒。你的懒名声早就在学校纷纷扬扬传开了!”
教室一片寂静,大家都为我捏了一把汗。突然老师哈哈笑起来:“你终于懂了,终于明白了。小道消息,某种信息也可用‘纷纷扬扬’造句,造得好!”没想到,歪打正着!居然给我蒙上了。
老师是这样宽宏大量。但有时又严厉得令人难以忍受。一次老师发作业,我一看自己作业本上写着:“要认真学习。请重做!”我不是都做了吗?写的字不是很端正吗?同桌把我的作业本拿去一看:“呵,两个错别字。”我惊讶了,两个错别字在众多作业本中也逃不出老师的眼睛。
有这样的老师,我还敢马虎吗?现在,我似乎明白了老师的用心。
【教学目标】
1、以教材为凭借,引领学生关注生活现象,引发深入思考,产生独特体验,发表独到见解。
2、在对种树现象及缘由的学习探讨过程中,领会种树人语重心长的话语,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
【 教学重点、难点】
1、在品读重点语句的基础上,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
2、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
一、谈话导入,唤醒经验:
1、谈话交流。同学们养过花、种过树吗?你们通常是怎么照料它们的?
2、揭题读题。看得出来,同学们对自己亲手栽种的花木常常是百般呵护、精心照料。有一位高个子种树人,他也种了一种树,这种树挺特别,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而且这种树的木材色泽美丽,质地优良,还是世界名贵木材呢!想知道这种树的名字吗?对了,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桃花心木。
3、设问读文。那么,在这些桃花心木还是小树苗的时候,这位种树人是怎样培育它们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读课文,划出有关句段。
设计意图:学习应基建于学生的经验之上,让学生交流关于养花或种树的经验,既是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唤醒与提取,为下文发现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与众不同埋下伏笔,又能让学生从较为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步入课文学习。紧接其下对桃花心木进行“特别介绍”,并随即设问,则意在引发学生的好奇之心,激起学生的阅读心向。
二、读中感知,读中生疑:
1、读奇怪表现。谁给大家读一读,这位种树人是怎样培育桃花心木的?(指名数位学生朗读相关段落)
2、感知不同之处。读着读着,你们有什么发现吗?这个高个子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和我们通常栽培花木有什么不一样?
3、生发疑问。如果这个种树人就生活在你的身边,你发现他是这样种树的,你对他的表现会有什么看法或疑问?
设计意图:由好奇而读文,因读文发现,因发现而生疑。以上三步,让学生经历了正确读文,读懂字面意思,进而引发思索产生疑问的过程,正是在这种读、思、议的过程中,学生渐渐走进课文,与文中人物、事件开始初步对话。
4、小结过渡。作者和你们一样,他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当他发现高个子种树人种树有许多奇怪的表现时,心中产生了许多疑问,而且也一股脑儿向种树人倒了出来。
设计意图:看似小结过渡,可有可无,实则是借“小结”来激励和渗透,暗示学生无论在读书时还是生活中,都要做有心人,善于发现,善于质疑。
三、读中深究,交流感悟:
(一)读中充分感知文字内容。
1、自由朗读。那么,种树人又是怎么回答的呢?请同学们把他的话找出来,仔仔细细多读几遍。
2、角色转换,多次感知。谁能来当一当种树人,给大家说一说:你种桃花心木怎么就那么奇怪、那么没规律呢?
(评一评:种树人当得像不像?谁再来当当?老师也想来当一当,大家欢迎吗?)
设计意图:阅读的理想境界是学生能走进课文,与文本对话,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进行精神交流与碰撞,并产生自己的读书感受与情感体验。但对小学生而言,决大部分还缺乏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力,还很难自发地“走进”课文,达到“对话”境界。这就需要教师铺设台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步入其间。多层次地“读”就是一种很好的阶梯。以上环节先承接学生自己提出的疑问让学生“找一找,仔细读”,再通过“当一当种树人”、“评一评,比一比”等方式进行角色转换读,目的正在于让文字内容、种树人形象渐益鲜活起来。
(二)抓住要点,细细品味。
1、读中抓住要点。种树人,你能不能用一句话给我们介绍一下,你这样种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2、出示重点句,细加品味。
句1: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句2:种树是百年的基业,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
句3:我模仿老天下雨是为了桃花心木苗不养成依赖之心。
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想一想:种树人的这些话有道理吗?
设计意图:“对话”不是空洞之语,学生与文本对话首先应能够从众多的文字信息中把握主要信息,读懂重点所在,这也是学生阅读应练就的最基本能力;其次才是联系已有经验、生活实际等与文字内蕴的东西进行碰撞,从而受到情感熏陶、心灵震撼、思想启迪等。所以这部分教学先设置了“用一句话介绍你这样种树的原因”这样一个角色转换情境,让学生紧承其上,在多遍读的基础上练习抓住要点;后面的想一想、议一议“种树人的这些话有道理吗?”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开放的话题,它引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等进行深入思考,这一环节设计意在引领学生从文字信息本身渐渐朝着自身“心灵深处”跑去。
(三)引领思辩,提升认识。
学到这儿,你们还觉得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是不懂关爱、不知规律吗?此时,你们又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阅读应该是个一断建构、不断解构、再重新建构这样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做一个努力促进者,促进学生完成自我建构。本课教学中,学生读到高个子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苗种种奇怪的表现时,曾质疑,曾指责,甚至感到愤愤不平。可此时此刻,当深入与种树人的解释进行对话后,学生的原有认识已经变化了。引领学生进行思辩,就是意在促进学生认识的提升。
四、启发引领,升华感受:
1、看来大家对高个子种树人产生了由衷的钦佩,文中还有一个人物——“我”,他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
2、结合交流品读、领会作者的感悟。
设计意图: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引领学生关注生活现象,引发深入思考,产生独特体验,文中“我”的表现恰恰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他善于从平凡生活中去发现、去攫取有意义的东西,他还善于从平凡生活中感悟人生,从而激励自己。这些对学生的成长而言,不都是极有价值的资源么?而通常学生学课文,关注文字内容本身的多,多角度、多方面“汲取营养”的很少。因此,教师发现有价值的东西,进行及时的引领就很重要。
板书设计:
6、桃花心木
种树人 树的成长
不确定 人的成长
懂规律 独立自主
懂真爱 经受考验
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课文《桃花心木》是中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撰写的一篇中心突出、内容含蓄、寓意深刻的散文。文章先写“我”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即高个子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苗时显得不按规律,漫不经心,于是心中生出许多疑团。后来通过与种树人的交流才明白原来种树人貌似不懂规律、缺乏爱心的种种举动恰恰是为了让树木自己学会适应不确定的环境,以便更茁壮、更坚强地成长。种树人的言行使“我”深受感动,并从中感悟到人的成长其实也是如此:唯有经得起各种不确定因素磨练与考验的人,才能在生活中练就独立自主的心,才能更顽强、更灿烂地生活与成长。全文借种树喻育人,清新平淡之中饱含深远的意味。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及出现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以教材为凭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现象,引发深入思考,产生独特体验,发表独到见解。
4、在对种树现象及缘由的学习探讨过程中,领会种树人语重心长的话语,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过程:
一、初读探疑,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生1:桃花心木是一种树吗?如果是一种树,它有什么特点,生长在什么地方?
生2:《白杨》也是以树木的名称为课题,作者借物喻人,《桃花心木》这篇文章也是借物喻人吗?
生3:作者写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什么?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书,读懂了课文,这些疑问就会迎刃而解。
【设计意图】:设疑激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阅读心向。
二、再读质疑,读中感知
师:读了课文之后,刚才提出的疑问有了答案了吗?
生1:现在我知道了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笔直。
生2:同《白杨》一样,这篇文章也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
生3:作者借种树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
师:非常好,自己不仅能提出问题,还能解决问题。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还能发现什么问题。 (生兴致盎然地再读课文。)
师:又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1:“我”问种树人问题的时候,他为什么会笑?
生2:“语重心长”是什么意思?
生3:他的一番话,为什么使“我”非常感动?
生4:最后种树的人为什么不再来了,而且桃花心木也不枯萎了。
生5:“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这句话的意思读不懂。
生6:为什么说种树是百年基业?
师:很好,你们提的问题很有分量,说明你们很会读书,很会动脑筋。这几个问题自己还能解决吗?
生:能!(信心十足)
师:好,下面请同学们继续读书,要注意文章前后的联系。
【设计意图】:由好奇而读文,因读文而发现,因发现而生疑。以上三步,让学生经历了正确读文,读懂字面意思,进而引发思索产生疑问的过程,正是在这种读、思、议的过程中,学生渐渐走进课文,与文中人物、事件开始初步对话。
三、三读解疑,适度存疑
师:刚才提出的问题解决了几个?
生1:“我”一连问了他四个问题,种树人发现“我”对他的做法感到非常奇怪,甚至多少有点责备的意思,他的笑是宽厚的笑。
生2:他笑“我”不知道他的用意。 他笑“我”不懂怎样种树。
生3:他笑“我”只看到几棵树苗枯萎,不知道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长成百年的大树。
师:理解得好。练习读一读种树人的话,体会体会,怎样读才能读出种树人当时的心情。 (生练习读。)
师:“语重心长”的意思明白了吗?
生:我查了字典,字典上解释的是:言辞诚恳,情意深长。
师:那么怎样读才能读出种树人的“语重心长”呢?
(师指名读,师范读后让学生再练习读,读出“语重心长”的含义。)
生:我明白了他的一番话为什么使“我”非常感动。
生:种树人讲的是种树的道理,我很受启发,联想到了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师:“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你们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生1:咱们班的陈晶晶就是,中午她妈妈有时不能回来给她做午饭,她就自己做饭吃;有时她妈妈上夜班,她就自己睡觉。
生2:她还自己洗衣服。她不用家长帮助检查作业。
生3:她真能干。每一学期她都被评为三好学生。
师:让我们为陈晶晶同学的独立自主鼓掌。
师:从种树人的话你联想到什么?
生1:要锻炼独立的生活能力 。要做一个独立自主的人,不能什么事都依靠爸爸妈妈。
生2:自己要主动地学习,不能总是等着老师教。要学会自己主动学习,不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督促。
师:老师读了种树人的话也颇受启发,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同学们的自学能力。
生1: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枯萎了,这是因为桃花心木自己学会了在土里找水源。
生2:种树是百年的基业,是说要让今天的树苗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成长,长成参天大树。
生3:“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这句话的意思还是读不大懂。
师:今天读不懂没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丰富,以后你们慢慢会明白的,会理解的。
【设计意图】:联系已有经验、生活实际与文字的内蕴进行碰撞,从而受到情感熏陶、心灵震撼、思想启迪。引领学生从文字信息本身渐渐朝着自身“心灵深处”跑去。
四、熟读记忆,用中积累
师:假如现在我就是本文的作者了,你们是种树人,我有几个问题要问你们,你们能给我以满意的答复吗?
师:回答我的问题可不许看书,老师建议你们再读一读种树人的话,最好能记住。 (生读种树人的话。)
师:走到一位女同学身边,问:我请问你这个种树人,既不按时给树苗浇水,又不浇一定量的水,瞧,树苗都枯萎了,后悔吧?
女生:不后悔。我之所以按时给树苗浇水,不浇一定量的水,是要让它们自己学会在土里找水源,自己会找水源的,才能长成百年的大树,自己不会找水源的,枯萎了也没什么可后悔的。
师:又走到一位男同学身旁:种树人,我有个问题要向你请教:如果按时给树苗浇水,浇一定量的水,结果会怎么样?
男生: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底,一旦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可以存活的,遇到狂风暴雨,也是一吹就倒了。
师:噢,我明白了,开始我还以为你很懒呢,原来不是啊!
师:同学们学得很好。是的,自己会找水源的树苗,将来能长成参天大树;从小能够独立自主的孩子,将来必成栋梁之材。希望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成为一名自立自强、独立自主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努力拉近文本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联系个人生活实际或补充典型事例来与文本再度展开对话,使原来远离学生的深刻道理变得鲜活生动,真实可及。
五、回归课文,深化感受
师:种树人的一番话,给了作者,也给了我们不少启示。而当初的小树苗,如今怎样了呢?
生读句子:“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师:假如你就是如今长成大树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你想说些什么?
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感受:对种树人说……;对已枯萎的同伴说……;对一起成长的伙伴说……;对前来散步的人们说……
师总结:同学们,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的考验,屋檐下的小鸟飞不上广阔的蓝天。在逆境中自强不息,是成才的一条通路。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对文本的感悟,不仅充实、升华了文章主旨,也使课堂焕发出蓬勃的个性风采,闪现着灵动的智慧之光。
板书设计
种树人---- 桃花心木
无规律 不确定
(树苗)----(人) 种树
会找水源 生活考验 喻
拼命扎根 锻炼自主 育人
长成大树 努力成长
教后反思:
本课教学最重要的是以教材为凭借,让学生在阅读与交流中经历“发现奇怪现象→产生见解与疑惑→深究内在原因→产生自己的体验感悟→提升认识水平和精神世界”的过程,即让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活动及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去发现、去思索、去感受、去体验、去建构起他们自己的认识。
有意识地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来理解,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学生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即只有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才会有自立、自强的精神和本领,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得到生存与发展。
学生从文和道两方面受到启迪,既学习了语言,又受了教育,所以联系现实生活来学习语文课程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只有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好生常抢走慢生思维和表达的空间。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关注差异,有目的地帮助他们。在汇报交流时,照顾到胆小说话少的同学,走到他们面前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并充分肯定他们,使他们愿意跳一跳摘果子,学习积极性也就随之而兴。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交流资料
1、揭题板书,齐读课题。
2、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
3、你想知道课文写了些什么内容,就让我们一读为快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桃花心木写了哪些内容。
2、交流
(1)以学生自愿报名的方式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检查指导生字新词的朗读。
(2)交流问题
三、品读课文,质疑解疑
1、细读,准备介绍文中的桃花心木和种树人。
2、启发交流: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桃花心木这种树,也结识了一位举止奇怪的种树人,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可以用文中的句子来描述,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介绍。
3、种树人奇怪的举动使大家心中满是疑惑,如果老师就是这位种树人,就在你面前,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呢?相关句子:“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这么容易枯萎吧?”
5、同学们一定急于解开心中的疑惑,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近这位种树人,听听他是怎么回答的。
6、自读种树人说的话,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
7、同桌两人分角色扮演作者与种树人,通过对话解决刚才的问题。
四、潜心会文,领会主旨
1、种树人朴素的话语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让我们受益匪浅,作者听了种树人的话,更是领悟到了深刻的道理。
2、默读,启发思考:同学们能理解吗?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所了解的名人事例来体会句子的含义,有困难的地方可在小组里展开讨论。
3、交流汇报:
(由于学生阅历尚浅,教师可通过课件简单补充张海迪等人的事迹,以加深学生对此段话的理解。)
4、小结引读:这段话,作者由树的成长想到了人的成长,多么富有哲理啊!你们喜欢吗?那就请你有感情地读读吧!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努力拉近文本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联系个人生活实际或补充典型事例来与文本再度展开对话,使原来远离学生的深刻道理变得鲜活生动,真实可及。)
五、回归课文,深化感受
1、种树人的一番话,给了作者,也给了我们不少启示。而当初仅及膝盖的树苗,如今又怎样了呢,课件出示——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2、假如你就是如今长成大树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你想说些什么?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感受:对种树人说……;对已枯萎的同伴说……;对一起成长的伙伴说……;对前来散步的人们说……)
3、总结:同学们,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的考验,屋檐下的小鸟飞不上广阔的蓝天,在逆境中自强不息,是成才的一条通路。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对文本的感悟,不仅充实、升华了文章主旨,也使课堂焕发出蓬勃的个性风采,闪现着灵动的智慧之光。)
读写练习题
一。根据课文填空,完成练习。
1.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的并没有 ,有时隔 ,有时隔 ,有时隔 才来一次; 也不一定,有时浇得 ,有时浇得 。①.抄写说明这样做的道理的句子:
②.写出你读了这些句子的感受。
2.他的一番话,使( )非常感动。不只是( ),( )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 ),能比较( )生活的考验,会( )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 )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 )把很少的养分( )为巨大的能量,努力( )。
①.“不确定”指的是生活和学习中的什么情况?
②.“养分”、“能量”分别指什么?
③.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二。按分好的段归纳段意。
第一段(1、2自然段):
第二段(第3自然段至结尾):
三。总结本课在写作方面值得学习的地方。
教材简析:
本文借种树喻育人,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文章先写乡下老屋旁的大片空地,被人租种桃花木树苗,树苗尚小;再写种树人育苗却没有规律,使“我”非常奇怪;接着自然引出种树人的一番道理,使“我”从中悟到育人之道;最后写树苗已经长大,种树人不再来了,证实了种树人道理的正确。
设计理念: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锻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认识目标:
学会9个生字,掌握“枯萎”、“依赖”、“一旦”、“一番”、“锻炼”、“优雅”等词语。理解课文深刻的句子和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体会种树人的用心,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见解。
情意目标:
懂得人应该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能养成依赖心理。
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蕴含意义深刻的句子,进而悟出课文是借种树喻育人,体会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自学生字词,掌握音、形、义。理清课文的层次,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过程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用中积累。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种树的话都明白吗?齐读。
2、情境,加深理解种树人的一番话。现在我就是本文的作者,你们就是种树人,我有几个问题要问你们,你们能给我满意的答复吗?
a、我说你这个种树人可真是的,既不按时给树苗浇水,又不浇一定量的水,瞧,树苗都枯萎,后悔吗?(不后悔。我之所以不按时给树苗浇水,不浇一定量的水,是让它们自己学会在土里找水源,才能长成百年大树,自己不会找水源,枯萎了也没什么后悔的。)
b、种树人,我有个问题要向你请教。如果按时给树苗浇水,浇一定量的水,结果会怎样?
二、主动探究,悟道理。
1、种树人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心中有数;似乎懒懒散散,实则从从容容。种树人的用心良苦没有白费,现在读课文最后三节。
2、探究:“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我”从种树的一番话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3、着重理解:“不止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1)“不确定”是指什么?
(2)同学们知道哪些在艰苦环境中自主自强的人的事例吗?或者生活在温室里,经不起风雨的人的故事吗?请你联系知道的人、事、物,谈一谈。
(3)“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你们身边有这样的人吗?(自己会找水源的树苗,将来能长成参天大树;从小能够独立自主的孩子,将来必成栋梁之材。愿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成为一名自主自强,独立自主的好孩子。)
4、读了这篇文章,联系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
(1)提示:
a、从自己的求知和生活自立情况谈;
b、从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谈;
c、从家庭教育情况谈;
d、从转变观念,教育改革方面谈。
(2)要求:
a、紧密结合自己学习本课懂得的道理谈;
b、开拓思路,从不同方面思考回答;
c、充分表达个人见解,怎么想就怎么说,不同意见可以讨论。
三、总结拓展
同学们列举的事例也深深地打动了我。是呀,小小的种子深埋地下,为了生存,它掀翻土壤,奋力向上,终于沐浴阳光雨露,长成参天大树;身患重残的张海迪大姐姐身残志坚,在逆境中奋斗,在困境中成长,她的人生收获累累硕果……这一个个生动鲜明的事例无不告诉我们:人要主动地接受生活的考验和磨练、掌握生存和发展的本领,自立自强。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要牢牢地抓住它,去拼搏,去奋斗,去赢得生命的辉煌。
四、推荐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阅读后,试着写感受。
五、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1、说说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喜欢,为什么?
2、同桌互读互背互评。
3、班内背,教师给予鼓励。
4、课外练习,向父母谈谈这位种树人育苗的做法和他所讲的道理,听一听父母的看法。
板书设计:
(一)桃花心木
种树:浇水不定时、不定量,长成百年大树
人:在不确定中生活能经得起考验。
(借种树喻育人)
(二)桃花心木
树——————————人
拼命扎根自立自强
汲水生长学会生存
经受风雨经受磨练
板书:
白天做生意娱乐
郊游祷告
夜晚回家教第十册《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物喻人说明的深刻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在品读重点语句的基础上,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
2、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读林清玄的散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程导引】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交流与本课有关的课外阅读收获: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课前老师介绍同学们阅读了几篇林清玄的作品,读懂了吗?谁来跟大家聊一聊?
教师小结:的确,林清玄的散文总是让人在平凡的小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桃花心木》。
2、交流学生搜集的关于桃花心木的资料:
课件出示桃花心木的有关图片,学生交流对于桃花心木的了解。
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从作者的笔下进一步了解桃花心木。
教师小结:了解了桃花心木,作者以“桃花心木”为题,你们猜他会写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独立阅读课文
一种植物——桃花心木,一个平凡但却古怪的育苗人,林清玄会从中悟出什么?边读课文边思考,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做上标记。
2、自学生字新词,合作解答疑难问题。
3、交流反馈自学成果。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感受育苗人的奇怪
1、读课文,画出育苗人让人感到奇怪举动。
2、指导学生用疑惑的语气朗读描写育苗人奇怪的举动的语句。
3、创设情景,学生置疑,引导读书:
⑴看到育苗人有这样奇怪的举动,作者猜想到了什么?
(我起先以为他太懒,隔那么久才给树浇水。但是,懒得人怎么会知道有几棵树枯萎了呢?后来我以为他太忙,才会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但是,忙的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
⑵这是作者的猜想,你心里又有哪些猜想呢?
⑶假如现在老师就是那位育苗人,就站在你们面前,你想问我什么?
⑷作者和你们一样,也有一箩筐的问题要问育苗人。指导用疑惑不解的语气朗读:“我不忍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谁?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这么容易枯萎吧?”
⑸一下子提了这么多问题,真让老师有些应接不暇,我毕竟不是那位育苗人,并不了解他的心。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育苗人,相信这些问题不难回答。
二、研读课文,感悟道理
1、学生默读育苗人的话,和周围的同学讨论问题的答案。
2、以采访育苗人的形式,交流学习成果。
3、投影出示: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演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指导朗读这段话,在读中交流从育苗人那里悟出的道理,谈出自己不同的感受。
三、美读课文,拓展延伸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
2、假如你就是这“桃花心木”中的一棵。把你对育苗人说的话写下来。
【练习课】
1、抄写词语
莫名其妙无缘无故模仿
狂风暴雨勃勃生机枯萎
2、请把文中描写桃花心木的样子的句子抄下来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作者在观察()()()的时候心里有些奇怪,后来忍不住询问种树人,当庭果种树人的关于(),作者()。
4、读一段话,做练习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再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1)感受的意思是(),你对周围环境的感受时()感知是指(),你曾经感知过()的情感。
(2)你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起来。
【设计理念】
《桃花心木》选编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领会作者的见解,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阅读的能力,并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阅读要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在学习中,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老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课的教学,要把大胆提问,感悟人生哲理,引导学生发表见解作为重点。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单元9个生字,掌握“枯萎”“汲水”“依赖”“一旦”“一番”“锻炼”“优雅”“勃勃生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训练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到作者借种树喻育人,懂得人应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如:“不确定”在种树中指什么?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又指什么情况?在如:“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会因所处的环境的艰辛而变得深刻。”这句话的理解,进而悟出课文是借种树喻育人,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2、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介绍桃花心木
1、提示课题,齐读课题。
2、学生交流对桃花心木的了解后,教师展示材料,介绍桃花心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⑴同桌互相轮读课文,互相正音,教师随机抽测。
⑵交流学生字情况并进行识字教学。
⑶小组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不懂的地方相互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记下来,全班共同解决。
2、整体感知:
重点引导说说写件什么事,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作者想表达什么见解。相机让学生找出写怎样给树苗浇水的段落,写为什么这样浇水的原因的段落,写作者感想的段落。
3、提出不明白的地方,要特别注意指出不明白的句子。
4、教师梳理问题,小结,相机板书:种树→育人。
【设计意图: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抓住重点难点,进行讨论交流,教师适当的点拨。】
三、研读课文,体会用心
1、提出研读问题:
围绕“不确定”这个词来体会作者是怎样明白种树人那样浇水的用心,又是怎样从种树这件事懂得育人的道理的。
【设计意图:“不确定”这个词在文中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抓住这个词语进行研读,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体会种树人的用心和育人的道理。因此,本课总体结构上说,是以“不确定”这个词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并借此串连起事理和哲理的。在本文中起这样作用的语句还有“不只是树,人也一样”,另外,作者的认识变化过程(如“奇怪”等一连串体现作者认识变化的词句),也可 】
2、感悟种树人的用心:
联系种树人的话,感悟“不确定”的意思。
⑵联系第三、四自然段,感悟种树人浇水的“不确定”。
⑶发表见解,感悟种树人的用心:
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从如下四个方面对“浇水方法有没有道理”发表见解,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发表见解的方法:
①联系种树人的话,从反面(如果不这样浇水有什么坏处?)来说。
②联系种树人的话,从正面(这样浇水有什么好处?)来说。
③联系最后两个自然段,从事实(后来,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苗长得怎么样呢?)来说。
④联系生活经验,从自己种树种花的经验来说。
【设计意图:“种树人这样浇水有没有道理?”这个问题,对于学生并不难于理解,在这里用了较大的力度来进行引导,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发表见解的方法。发表见解,在这里首先要先说“有”还是“没有”道理,然后要说明理由,才能令人信服,那么理由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说,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对于发表见解的方法也就比较明确了。这便于落实本册本组读写训练重点项目(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要求。】
⑷换位体验,感悟种树人的用心:
假如你是那棵百年大树,你想对种树人说句什么?假如你是那棵被风刮倒的树木,你想对种树人说句什么?假如你是那棵枯萎的小树苗,你想对种树人说句什么?
⑸指导朗读,感悟种树人的用心:
按照下面程序,指导读好种树人说的两段话:看动画(把种树人所说的话中有关内容制成动画)听录音朗读→创设情境(假如你们是那位种树人,我就是那位充满疑惑的作者,你想怎么对我说这一番道理的?)→“语重心长”是什么意思?请你选择一两句试着读一读→同学评价,再试着读一读→教师范读→指名数位试读→全班齐读。)
3、引导小结。
第二课时
一、积累词语,概述复习
1、创设情境,积累词语:
通过比赛抢答的形式让学生读读课文,感悟词意,积累词语:
“汲水、枯萎、依赖、一旦、锻炼、优雅、不确定、算不准、勃勃生机、语重心长、狂风暴雨、从从容容、莫名其妙、独立自主、百年的基业”。
2、选词填空,复习旧课:
对种树人的话及用心进行概述,让学生选择词语填空,并齐读:
“由于老天下雨总是____的,如果无法在____中____生长,树苗就会____;即使幸而存活,但是它的根却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____遇到____,也会一吹就倒。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打好____。种树人模仿老天下雨的样子,浇水没有规律,浇水时间____,浇水的量也____,他是想让树苗不要养成____的心,要学会____,拼命扎根、找到水源,才能长成____的百年大树。他真是用心良苦啊!”
【设计意图:本环节创设比赛抢答情境,教师先提出比赛规则“师说词意,生抢答词语”,然后要求学生读课文猜测教师会提出哪些词语,这样学生边读课文,边寻找词语,感悟词意;抢答后,学生领读、齐读,又进一步地识记词语,积累词语;最后,让学生选择这些词语进行填空,引导学生对所积累的词语,进行运用练习。这样,把感悟、积累、运用连为一体,词语教学到位,学生兴趣浓厚。同时,学生自读课文,填空的内容又是种树人浇水原因及用心的概述,即复习旧知,又为新课作了准备。】
二、再研课文,感悟哲理
1、提出本节课学习任务:
继续围绕“不确定”这个词来学习第十四自然段,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感想和见解。
2、体会句子含义,感悟人生的哲理:
⑴理解“不确定”的意思。
⑵联系生活实例,感悟生活的“不确定”(先让学生联系实例,教师酌情补充。)
⑶讨论句子的含义,感悟人生哲理: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填空齐读:
“由于不只是老天下雨(自然界)是不确定的,____也是不确定的,所以,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只有在____中生活,只有在艰苦环境中____,才不会养成____的心,才能学会____,才能____。”
⑷指导带着自己的感悟,朗读第十四自然段。
3、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⑴联系“中日夏令营”事例,发表见解:中国儿童要怎么做才不会输给日本孩子?
【设计意图:利用课前交流讲述《中日夏令营的较量》的故事,引发学生思考:中国儿童要怎么做才不会输给日本孩子?在此,在学生学习课文,充分感悟人生哲理后,给学生创设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学生有感而发,有感能发。】
⑵读了这篇课文,联系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引导:
①联系父母的教育方式,你想对自己的父母说些什么话吗?
②联系老师的教育方式,你想对自己的老师说些什么话吗?
③联系自己的生活方式,你想对自己也说句什么话吗?)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用赠书签的形式,激发并引导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
【设计意图:语文的学习,重要的一项是让学生积累语言。教参指出,“课文的背诵,是让学生背自己喜欢的部分,既不要加以限制,又要做必要的引导,使学生所背的内容既是学生所喜欢的,又不是无关紧要的部分。”如何做到这点,是比较困难的。教师用书签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本文的重点句子进行表情朗读、背诵积累。这样,兴趣激发了,学生既能根据自己的喜欢来背诵,又不会对重点内容有所忽视。】
2、总结全文。
3、拓展延伸(课外语文实践):
⑴必做题(②③做在作业本上):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②抄写生字词,并互相听写。
⑵选做题:
①小练笔: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日记、随笔、书信等)写一写自己的感想。
②拓展阅读:
阅读有关张海迪、陈景润、爱迪生等文章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籍,找时间跟自己的小伙伴讲一讲他们的故事。
③发表见解:“懒老师”的教法,你赞成不赞成?跟同学们说说你的见解。{补充阅读材料附后}
【设计意图:通过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感悟的基础上有自己的阅读感受,诱导学生学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由于学生的经历不同,肯定见解各异。在交流时,能够联系自己的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板书设计】
树人(借种树喻育人)育人
浇水无规律不确定中生活
会找水源深化感知
拼命扎根转化能量
长成百年大树经得起考验
《桃花心木》是中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散文名篇。文章先写“我”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即高个子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苗时显得不按规律,于是心中生出许多疑团。通过与种树人的交流才明白原来种树人貌似不懂规律、缺乏爱心的种种举动恰恰是为了让树木自己学会适应不确定的环境,以便茁壮成长。种树人的言行使“我”深受感动,并从中感悟到人的成长其实也是如此:唯有经得起各种不确定因素磨练与考验的人,才能在生活中练就独立自主的心。
全文借种树喻育人,清新平淡之中饱含深远的意味。如何挖掘文字背后的含义,与学生一起走进文本,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使学生感悟到作者借种树喻育人,懂得人应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 能养成依赖的心理。
4、使学生感受到人生之美在于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在于学会自立、自强。
回顾教学过程中的呈现,反思其中所得所失:
一、导入
妈妈,请放开你、春天一样温暖的手,让我独个儿在坎坷的路上、磕磕碰碰向前走。别担心我会跌跤,即使摔破细嫩的皮肉,我也不会拉着你的衣角哭泣,在风雨里浑身发抖。妈妈,请你相信。我不是一只胆小的狗。在一次次摔跤之后,我才能肩挑泰山走过九十九条沟。妈妈,亲爱的妈妈,请松开你慈爱的手,让我踩着坚实的土地,跟困难和胜利交朋友。
读诗后交流,这首诗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反思:以同类主题的课文来引出对新课文中心的把握,使学生带着对主题的了解解读课文,直截了当。
二、种树部分教学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如此,种树又怎么样呢?让我们来听一段录音,想一想种树人种桃花心木苗的特点。
2、交流:种树无规律。
3、没有规律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浇水不同时,浇水量也不相等。
反思:找出句子并不难,对句子进行分析,概括出无规律的两方面,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字面转入对作者的写者意图的理解,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4、看着种树人如此种树,我有一箩筐的问题想问,同学们,如果我是种树人,你是林清玄,你们想问些什么问题呢?
5、同桌之间一个演作者,一个演种树人,进行一问一答式对话。
6、请同桌上台展示:
注意与人对话时的称呼和礼貌。
有些句子可以与原文不同,可以增可以减。
反思:在读中整体感知,通过与文本的多维对话,来感知文本所蕴含的哲理。情境展示使学生对文本的内容运用于生活实际中的口语交际,使文本生活化,恰当的称呼要求使学生体会交际时的“有礼”。
7、投影出示填空题:
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而且水量___,那么树苗就会养成___,根就会___。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___,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___,也会___。
因此,我浇水只是模仿___,让树苗在___汲水生长,这样,树木就学会了___。这种在不确定中存活的树木,要___是不成问题的。
反思:从开放式的对话交流,再以填空形式出现,使学生加深对文本的再度认识。读后的活用,用后的对知识的再理解,使学生对文本的掌握更加牢固。
8、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旁边的桃花心木苗们听到了,他们会怎么想呢?投影出示:如果我是一棵___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___。
理解,读。
(提示:茁壮成长、即将枯萎、已经枯萎。)
9、读到这里,让我明白了一个种树的道理。同学们,课文中什么地方告诉了我们如何种树呢?
读: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10、前后联系,种树与育人融合。
(投影出示)
读,感受。
育人如种树,在不确定中生活,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11、种树人自信地种树,长大后的桃花心木怎么样了呢?它们会说些什么呢?
投影出示:
我想对对种树人说:……
我想对已枯萎的同伴说:……
我想对一起成长的伙伴说:……
我想对前来散步的人们说:……
反思:以想象性的说话训练,再次要求学生抓住文本中的重点词句进行说话训练,使文本中的重要句子通过不同方式来品味,来运用,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和主观能动性,进行发挥和创新。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阅读、探究的实践活动。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和选择性,体现学生的主动性。
三、积累句子
不经风雨,难成大树。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四、总结
一篇散文、一卷书香、一个道理、照亮一生。
【教后思所失】
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一个过程,是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行为。而教师的过程设计环节太多,学生的说话训练与问题思考都欠缺一定的时间。这样就影响了教学设计的落实,也难以体现学生个性阅读的亮点。
文本中有一条作者的思想情感线路:发现奇怪现象→产生见解与疑惑→深究内在原因→产生自己的体验感悟→提升认识水平和精神世界。如果教学中沿着这条线索设计,可能更能挖掘文本的情感意识,而在教师的引领下,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走入文本,应该能更深地走入本进行感悟。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
1、教师教法
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交流资料
1、揭题板书,齐读课题。
2、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有关图片和文字,补充介绍。
3、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课文以“桃花心木”为题写了些什么内容,就让我们一读为快吧!
(设计意图:生活在江南的孩子,对桃花心木这种树知之甚少,师生共同搜集资料,把丰富、厚实的信息引进课堂,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桃花心木写了哪些内容?
2、交流
(1)以学生自愿报名的方式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检查指导生字新词的朗读。
(2)交流问题,小结:一种树——桃花心木,一个平凡但却古怪的种树人,蕴含着耐人寻味的道理。下面,就让我们捧起课本细细品味吧!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走入课文,初观其貌,提纲挈领,与文本的初次对话为下面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品读课文,质疑解疑
1、细读,准备介绍文中的桃花心木和种树人。
2、启发交流: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桃花心木这种树,也结识了一位举止奇怪的种树人,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可以用文中的句子来描述,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介绍。
3、种树人奇怪的举动使大家心中满是疑惑,如果老师就是这位种树人,就在你面前,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呢?
4、作者和你们一样,也有一箩筐的问题想问种树人,看——
课件出示相关句子:“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这么容易枯萎吧?”
引导学生读出作者心中深深的疑问。
5、同学们一定急于解开心中的疑惑,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近这位种树人,听听他是怎么回答的。
6、自读种树人说的话,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
7、同桌两人分角色扮演作者与种树人,通过对话解决刚才的问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学生由生疑而质疑,自质疑至解疑,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角色扮演等自主活泼的学习活动中与文本进行近距离的二度对话,使学生的心与文中的种树人贴得更近。)
四、潜心会文,领会主旨
1、种树人朴素的话语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让我们受益匪浅,作者听了种树人的话,更是领悟到了深刻的道理。
多媒体课件出示:“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2、默读,启发思考:同学们能理解吗?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所了解的名人事例来体会句子的含义,有困难的地方可在小组里展开讨论。
3、交流汇报:
(由于学生阅历尚浅,教师可通过课件简单补充张海迪等人的事迹,以加深学生对此段话的理解。)
4、小结引读:这段话,作者由树的成长想到了人的成长,多么富有哲理啊!你们喜欢吗?那就请你有感情地读读吧!
五、回归课文,深化感受
1、种树人的一番话,给了作者,也给了我们不少启示。而当初仅及膝盖的树苗,如今又怎样了呢,课件出示。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2、假如你就是如今长成大树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你想说些什么?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面词语“插秧、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和图片,了解桃花心木这种植物。
2、搜集林清玄的作品,读一读,体会一下他的作品风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桃花心木的有关图片,这是什么植物?学生交流搜集的关于桃花心木的资料,加强对桃花心木的了解。
(桃花心木常绿乔木。树皮淡红色。鳞片状剥落。羽状复叶,小叶4~6对,卵形或卵状披针形,两侧不等。春夏开花,圆锥花序,花白色。蒴果大,卵形,木质,五瓣裂。原产南美洲,中国南部有栽培。木材色泽美丽,能抗虫蚀,适于制作车船、家具等,为世界名贵木材之一。)
2、你了解本文作者林清玄吗?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林清玄1953年生。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中国台湾高雄人,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中国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1973年开始散文创作。 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
师:的确,林清玄的散文总是让人在平凡的小事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板书:桃花心木)
3、作者以“桃花心木”为题,你们猜他会写些什么?
二、读熟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检查读文情况,同学互相正音。
3、自学生字新词,同学之间交流不理解的词意。 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忆本课的生字的。(喜欢做的同学可以在练习本上给下列字组词,课件出示)
萎( ) 秧( ) 番( ) 锻( ) 勃( )
委( ) 殃( ) 翻( ) 段( ) 脖( )
4、练习把课文读熟。
三、整体感知,初步感悟
1、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边读课文边思考,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做上标记。
3、小组交流反馈自学成果,合作解答疑难问题。
第二课时
一、自主品读,理解课文
1、读课文,画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2、请你来做一回种树人,回答同学们这些问题。(尽量用书上的话)
二、引领研读,感悟道理
课件出示:
树苗种下以后,他总是隔几天才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的天数并没有规律,有时三天,有时五天,有时十几天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的少。
种苗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1、指名用疑惑的语气朗读育苗人奇怪的举动。
2、看到育苗人有这样奇怪的举动,作者猜想到了什么?你心里又有哪些猜想呢?你想问育苗人什么?
3、指导用疑惑不解的语气朗读:“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这么容易枯萎吧?”
种树人是怎么说的呢?他的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⑴ 指名读书中句子,然后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理解。
⑵ 他的笑是什么意思呢?读一读种树人的话,体会体会读出种树人当时的心情。
⑶ “语重心长”的意思明白吗?语重心长地对同学们说说种树人的话。
课件出示: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演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1、这里的“不确定”与前面的“不确定”有什么不同?
(树木的“不确定”指上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人的“不确定”生活指生活的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等。)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为什么生活在艰苦环境的人往往会“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
(赞美、感激、欣慰、骄傲……)
三、拓展延伸,感悟表达
1、作者林清玄只是在写桃花心木这种植物吗?
2、我们以前学过哪借物寓人的文章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这种写法,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读了《高原红柳》,你想到了什么?
红柳是高原上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植物。她遍地生根、开花、结果,从不向人们、向大自然索取什么,只是默默地奉献。
在气候恶劣的青藏高原,大风暴的确太可怕了!狂风肆虐,石走沙飞,直刮得遮天蔽日,天昏地暗。枯草吹走了,牛羊刮散了,帐篷撕裂了,风魔和沙怪露出狰狞的面孔,发出一阵阵狂笑。
沙丘下的红柳,却没有被风暴吓倒。她们把根扎得更深,把触须伸得更长,最深、最长的可达三十多米,以汲取水分。她们把被流沙掩埋的枝干变成根须,再从沙层的表面冒出来,伸出一丛丛细枝,去接受阳光雨露的滋润。她们顽强地开出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微笑。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击,红柳的根却越扎越深,花儿也开得一次比一次更鲜艳、美丽!倔强的红柳,决不让沙丘向草原移动半步!
春天来了,红柳火红色的老枝上,发出了鹅黄的嫩芽,接着长出一片片绿叶。高寒的自然气候,使高原人很容易患风湿病,红柳春天的嫩枝和绿叶是治疗这种顽症的良药,使多少人摆脱了病痛的折磨,让他们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因此,藏族老百姓亲切地称她为“观音柳”和“菩萨树”。
孔繁森同志喜爱红柳。凡是他走过的雪域高原上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他栽植的红柳。他常说:“红柳是青藏高原的生命树!”
记得是藏历雪顿节的一天,天空湛蓝如洗,这是高原最美好的节日。孔繁森同志领我们来到拉萨河畔的红柳树下。柳林里不时传出人们的欢歌笑语,随处可闻到青稞酒和酥油茶的芳香。孔繁森同志站起身来,从柳枝上采下几朵浅红色的红柳花,放入杯内的青稞酒中,对我们几个援藏的同志说:“人的一生,不一定非要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不可,只要能像高原上的红柳一样,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就会得到社会的尊重,生命就会变得充实而有意义。”他喝了一口青稞酒,笑着对大家说:“你看那红柳,论资格可谓是老西藏了,恐怕是和文成公主一同来西藏札根的。可她从不炫耀,从不骄傲,柳梢总是低垂着,多么谦虚啊!”接着他又满怀信心地对大家讲:“我们援藏干部要和藏汉群众一道,像红柳那样,发扬老西藏精神,团结起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建设一个美丽富饶的新西藏!”
在纪念孔繁森的日子里,我们这些和他同期援藏的战友们,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他的音容笑貌,想起了那历经风霜雨雪却永远挺立的高原红柳。
一、说教材
《桃花心木》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力作。这篇课文种树喻育人,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寻找水源”的育树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文章先写乡下老屋旁的大片空地,被人租种桃花心木树苗,树苗尚小;再写种树人育苗却没有规律,使“我”非常奇怪;接着自然引出种树人的一番道理,使“我”从中悟到了育人之道;最后写树苗已经长大,种树人不再来了,证实了种树人道理的正确。文章中心突出,内容含蓄,寓意深刻。
二、说教学目标
本课学生需要完成二个学习任务:一是掌握本课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二是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文章的重点是能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会课文借种树喻育人的用意,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难点是理解“种树人给树苗浇水的时间为何没有规律”这句话。
四、说教学设想
本课教学最重要的任务不在于“教教材”------让学生理解和领悟作者的感悟,而在于以教材为依据,让学生在阅读与交流中经历“发现奇怪现象---产生见解与疑惑--深究内在原因--产生自己的体验感悟--提升认识水平和精神世界”的过程,即让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活动及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去发现、去思索、去感受、去体验、去建构起他们自己的认识。从这一教学设想出发,我认真设计了教案,下面,我来说说整个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我所设计的教学过程共有四个环节:
1、播放歌曲,交流资料,导入新课。在上课前我播放歌曲《真心英雄》,上课铃声响了以后,我对学生说,古往今来,要想取得成功,必须付出努力才能实现。《真心英雄》这首歌里有句歌词很是经典,“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是啊,成功往往伴随着磨难和考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说完我在黑板上写下课题“桃花心木”。歌曲配合介绍,学生的学习欲望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然后,我组织学生交流课前从网上搜集的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让学生对桃花心木有了一定的认识。接下来进入教学第二个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个环节中,我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完成二件事,一是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二是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可以分为几部分?六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这两件事他们都顺利地完成了。接下来进入第三个环节:细读课文,品读探究。
3、细读课文,品读探究。
在学习这部分之前,我抛出一个问题:桃花心木是一种名贵的树种,培育它一定要用尽心思使其成材,而文中这位与众不同的种树人是怎么培植桃花心木的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第一部分,在课文中划出相关语句,并与身边的同学谈谈读后的感受。此时我很自然地出示问题:对于种树人的行为,“我”很不解,终于问了很多问题,种树人是怎样解释的呢?让我们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吧。学生很快从课文第12、13自然中找到了答案,有的学生理解能力较强,知道第12自然段是从正面来解释不定时、不定量浇水对树苗有哪些好处,第13自然段是从反面来解释按通常方法来培育树苗会有什么后果。接下来,我出示语句: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引导学生理解句子中“不确定”指的是什么?然后引导学生对比“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来理解这句话中的“不确定”指的又是什么?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还能想到哪些“不确定”?最后让学生说说:种树人使我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4、分析文章写作手法,总结全文。
在品读课文之后,学生明白了《桃花心木》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借种桃花心木来说明做人的道理。我这时加以总结结束课文。
六、说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同时训练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训练学生阅读时要有自己的见解。我从本课教学明白,有时候文中蕴含的道理不用老师煞费苦心地去说教,只要稍微动点脑筋,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面词语“插秧、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找桃花心木的资料,通过资料了解林清玄,搜集并阅读他写得其他文章。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面词语“插秧、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长大成才的桃花心木的图片:
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树吗?谁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教师及时补充介绍:桃花心木,一种常绿乔木,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树高可达20多米;它的木材是世界名贵木材之一,色泽美丽,能抗虫咬,适合制作车、船、家具,用作绿化环境也非常好,它的种子榨出的油还能供工业使用。
2、出示“仅及膝盖”的桃花心木树苗。这株小树苗你们认识吗?谁也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3、将两幅图片放在一起,你们会产生怎样的疑问呢?
4、是啊,仅及膝盖的树苗是怎样长成参天大树的呢?这节课,我们跟随中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一起走进《桃花心木》,去寻找答案。教师板书:桃花心木、仅及膝盖、高大笔直。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含义深刻的句子标画下来,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读音,及时正音,适时理解“莫名其妙、无缘无故、勃勃生机”等词语的意思。书写生字。
3、指生逐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指生朗读自己标画下来的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引导学生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思考:
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文中的桃花心木苗长成大树了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面词语“插秧、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教学过程】
一、品读课文,领悟道理
1、在林清玄的记忆中,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它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可当看到它的树苗却仅及膝盖时,林清玄和我们一样也“有点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默读课文第4到第10自然段,思考: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呢?他这样做能使仅及膝盖的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吗?
2、学生汇报交流,种树人的做法:
⑴ 浇树间隔的时间没有规律,浇水的多少没有规律──“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三天,有时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的少。”
⑵ 浇树的时间没有规律──“种苗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⑶ 来的时候总会带补种的树苗,他好像事先就知道有树苗枯萎了──“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3、指导学生用疑惑的语气朗读种树人奇怪的举动。
4、面对种树人奇怪的举动,作者产生了哪些问题?(学生以读代答)现在请你来做一回种树人,仔细读课文12、13自然段,然后回答一下这些问题。
(也可以问:种树人到底为什么这样做呢?)
⑴ 树木生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像种青菜和种稻子,人们可以一直给它按时定量浇水,直到它们收获;在树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人们不可能一直按时定量给它浇水,因此,树木只有自己学会在土地了寻找水源,适应不确定的环境,才有可能长大成才。
⑵ 种树人没有任何规律的给桃花心木的树苗浇水,是在模仿老天下雨,给树木创设“不确定”的生存环境。树木只有适应了这种“不确定”的生存环境,学会了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才会长成百年的大树。
⑶ 如果有规律的给树苗浇水,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停止浇水,枯萎的就会很多。幸存下来的,也无大抵御狂风暴雨的侵袭。
5、指导朗读种树人说的两段话,读出“语重心长”,在读中感受领悟种树人话语中蕴含的哲理。
6、“我”听了种树人的一番话,为什么非常感动?引导学生理解体会课文第14自然段的重点句子:“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就会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理解要点如下:
⑴ 树木的“不确定”,是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人的“不确定”,是指生活变化无常,可能遇到困难或遭遇不幸。联系课文和生活上的例子说一说。
⑵ 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够经受生活的考验,锻炼自主的精神,努力成长。
⑶ 逆向思考:在确定中生活的人,则会养成依赖的心。
7、思考:“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
8、教师小结:
种树人不定时,不定量地浇水,目的就在于模仿自然规律,他善于创造自然的成长环境。让树苗在不确定中汲水成长,这样树苗自己就能够学会适应自然,并战胜自然,最终寻找到适合自己存活的办法。人和树是一样的,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人更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从而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像课文中的桃花心木一样,能够经得起生活的磨练,最后长成参天大树,长成栋梁之材。
二、拓展延伸,想象说话
1、种树人与“我”的对话被一棵棵桃花心木苗听得清清楚楚。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它们会想些什么呢?会对种树人说些什么?请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我是一棵____,我会想:_____。
2、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想象:
⑴ 如果我是一棵(茁壮成长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
⑵ 如果我是一棵(即将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
⑶ 如果我是一棵(已经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
三、再读课文,体会写法
作者林清玄是怎样写出这样文辞隽永、耐人寻味的好文章的呢?
1、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本文是围绕“三到”来写的。一是“看到”──引发思考(产生疑问);二是“听到”──找到答案(种树人言);三是“想到”──明白道理(由树及人)。
2、借物喻人:
作者由种树想到育人,借种桃花心木来说明一个做人的道理。
【板书设计】 桃花心木
种树:浇水不定时、不定量 长成百年大树
人:在不确定中生活 经得起考验
(借种树喻育人)
教学反思:
课题3、桃花心木
课型精讲课
二课时
教学分析
分析教材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课文《桃花心木》是中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撰写的一篇中心突出、内容含蓄、寓意深刻的散文。文章先写“我”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即高个子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苗时显得不按规律,漫不经心,于是心中生出许多疑团。后来通过与种树人的交流才明白原来种树人貌似不懂规律、缺乏爱心的种种举动恰恰是为了让树木自己学会适应不确定的环境,以便更茁壮、更坚强地成长。种树人的言行使“我”深受感动,并从中感悟到人的成长其实也是如此:唯有经得起各种不确定因素磨练与考验的人,才能在生活中练就独立自主的心,才能更顽强、更灿烂地生活与成长。全文借种树喻育人,清新平淡之中饱含深远的意味。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阅读、探究的实践活动。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和选择性,教师则是学生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实践中,应力求做到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和谐统一,要坚持以“读”为主线,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分析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6个生字,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新的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主体如何发展的最基本形式,要求个体对为什么学习、是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映,是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质量的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感悟到作者借种树喻育人,懂得人应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能养成依赖心理。
教学策略
抓重点句,体会语气;感受真实,品位隐情;用心求异,认识心迹。
教具学具多媒体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单元9个生字,掌握“枯萎”“汲水”“依赖”“一旦”“一番”“锻炼”“优雅”“勃勃生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训练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到作者借种树喻育人,懂得人应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能养成依赖心理。
(四)美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受到人生之美在于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在于学会自立、自强。
二、学法引导
(-)教师教法
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悟出课文是借种树喻育人,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二)疑点
1.种树人给树苗浇水的时间为何没有规律?浇水量为何不一定? 2.为什么说:“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三)解决办法
教师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所蕴含的道理。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自读自悟、合作解疑、联系实际谈感想等形式进行深人的。探究,指导学生通过编演课本剧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板书:6桃花心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主学习,谈感悟。
1.抓段落,谈感悟。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自己喜欢的部分,并陈述自己喜欢的原因。
2.抓句子,谈感悟。在学生畅谈自己喜欢段落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再组织学生讨论,谈感受,谈见解。
着重理解以下句子:
(1)“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2)“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3)“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3.抓品读,促感悟。教师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然后在小组中读,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比赛读。
第二课时
(-)主动探究,悟道理。
1.重点探究:“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水也不会枯萎了。”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我”从种树人的一番话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2.读了这篇文章,联系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 (二)综合实践,练能力。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编写课本剧,练写作。
2.小组内排练课本剧,练表演,练表达。
3.班上演出,赛水平。
(三)总结拓展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何感受,请写一篇读后感。
(四)记忆生字,指导书写
1.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忆本课的生字的。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萎”“锻炼”等字。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附:板书设计
桃花心木
种树:浇水不定时、不定量长成百年大树
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得起考验
(借种树喻育人)
教材分析:《桃花心木》这一课,作者林清玄借种树喻育人,蕴含了深刻的哲理。短文以第一人称的表达方式,亲眼目睹了一位培植桃花心木种苗的人不定期地为树苗浇水,由观察、生疑、交谈到明理、到联想,教学本文旨在引导学生从文中体会那育苗人的良苦用心,从而明白做人要从小培养、锻炼自强自立的意志。
案例:师:请问:哪位同学愿意从课文中找出种桃花心木的人为树苗浇水的句子,并朗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1):“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的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生(2):老师,他没有读完,描写浇水的句子还有。(接着读)“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师:两位同学找的句子非常正确,读得也不错。句中说到他浇水没有规律,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教师要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内容,从中理解、体会文中蕴含的哲理。)
生(3):从“三天、五天、十几天、早上、下午”这些词语可以看出时间上没有规律。
师:答得很棒,谁还有什么补充的吗?
生(4):老师,还有“……多,……少”说明量上也没有规律。
师:文中的“我”对种木苗人浇水的没有规律曾有过哪些想法?又是怎样否定的?
生a:以为他太懒,但是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苗会枯萎呢?
生b:以为他太忙,才会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但是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
师:好一个“以为”。谁可以大胆地想像一下,种木苗人的没有规律,甚至造成一些木苗的枯萎,除了以为他太懒、太忙以外,是否可能有别的什么原故?
生甲:我以为他身体不佳,可能时不时的闹病耽误了。
生乙:我认为他可能是因为培植木苗收益不是很好,不把它放在心上。
师:好,你们的想像很丰富,也很符合逻辑,但谁又能确定到底是因为什么呢?但有一种办法可以知道原因,是什么办法呢?
生:这种办法就是:问他本人。
师:对!问他本人是一种直接有效的办法。那就直接去质问他吧。
生:老师,“质问”不好,应该用询问或者请教会好一些。
师:哦!说说理由听听。
生:我觉得“质问”显得好像种木苗人真的做错什么一样,而用询问就会好一些,更有人情味一些。
师:你很会动脑子,很聪明!你说的“人情味”说明了我们要学会尊重别人,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询问一下”他吧。
(学生自读课文)
师:大家现在是不是开始有些明白育苗人浇水没有规律的原因了呢?
生a:让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
生b:他是在模仿老天下雨,因为老天下雨是没有规律的。
生c:如果有规律地按时、定量浇水,树苗会养成依赖的习性。
师:你们的回答已经有一些深度了,教师很欣赏你们的思维。那么,现在请聪明的你们动脑子想一想,通过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生长这件事,你受到什么启发?
生:小孩子要学会生活自理,不要什么事都依赖爸爸妈妈。
师:是啊,“树”在不确定的环境中生存,就会千方百计地使自己适应变化的环境,拼命地寻找水源,拼命地扎根,才能长成参天大树。人在不确定的环境中生活与成长,也会经历各种困难和挫折,环境越恶劣,条件越艰苦,人的意志就会变得越坚强。艰苦的经历是宝贵的财富。在艰苦的环境中得到锻炼的人才能最终成长为生活的强者。
反思:
本文作者的目的是借种树喻育人,在阅读教学课堂上,寄学文寓育人,通过引导,让学生能自然地领悟,是语文教师教学效益之一。语文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利用这种良机对学生进行做人的教育,这比单纯的说教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就是追求阅读的社会化、民族化、人格化、个性化,使阅读课堂不 换句话说,阅读课不能用冷漠的知识性分析取代动情的文本感受,不能用教师既定的阅读教案框限学生多样的阅读心得,必须引导大家一起挖掘课文的思想意蕴和文化内涵。
同时,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孩子们怎么想的,只有通过他们的言语得以实现。在课堂上尊重不同的声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发散性思维,但要注意引导,如果脱离文本就很可能会失去其价值。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有不少的学生发言,围绕要生活自理,不要有依赖心说明了各自的想法,教师因势利导,引领学生感悟种树人的话中深刻的哲理, 然后结合恰当的评价,思维的启发,有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让每个孩子的思维和情感得到了发展。
主要教学环节安排如下:
一、充分地读
1.初读。扫清字词障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美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或选择合作伙伴自由地朗读,在朗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获得情感的愉悦。
【读是感悟的基础,读得流利,读得有情有趣,感悟才有可能深入】
二、深入地悟
(一)对种树人言行的悟
1.悟种树人浇水事实。
“树苗种下以后,……有时水浇得少。”
(指导要点:从时间不定、浇水量不定体会种树人浇水的没有规律。)
2.悟种树人如此浇水的道理。
“种树不是种菜种稻子,……长成百年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也是风一吹就倒了。”
(指导要点:种树人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说不定期定量浇水是模仿老天爷的下雨,是给树苗一个和自然相似的生长环境,对树苗生长有很大的好处。二是说假如定期定量给树苗浇水,会带来什么后果。以上两点都要引导学生感悟,要让学生明白两层意思表达同一个思想,从正反两方面说明无规律浇水的科学性。)
(二)对“我”所思所悟的悟
1.“我”对种树人浇水行为的疑惑。
“我起先以为他太懒,隔那么久才给树浇水。”
“但是,懒的人怎会知道会有几棵树枯萎了呢?”
“后来我以为他太忙,才会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但是,忙的人怎会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
(指导要点: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假如没读到这篇课文,也没看到有人这么给树浇水,自己会怎么想?从而明白作者的疑惑。)
2.“我”对在不确定中生活的感悟。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到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指导要点:1.联系到“树”:浇水无规律,树根扎得深。2.引申到人:在不确定中生活,锻炼独立自主的心。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理解什么是“生活的不确定性”,在不确定中生活有什么好处。如学习中的不顺利,遇到难题自己做,能提高做题能力,如果一遇到难题就有人讲解,那么再遇到没做过的题型就做不出来;工作中的不顺利,会想办法克服困难,增长才干,假如别人给创造好各种条件,一有困难就有人帮忙,就不可能磨炼克服困难的意志,不能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直率地说
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是“发表自己的见解”。发表自己的见解,就是怎样想就怎样说,直率地说,不隐瞒自己的想法,不怕说错。
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下面的话题说,老师给予指点:
1、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你希望学校或家庭用什么方式教育你?
3、当你今后走上社会,可能会遇到什么挑战?如何提前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且能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2、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文中蕴含的道理,并从中受到启发。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重难点、关键: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特别是14节,有自己的见解。
2、联系实际,感悟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谈话导入。
2、作者向种树人问了哪些问题?
二、学习新课,感受种树人的用心良苦。
1、自由读12、13节,思考:如果你们是种树人,老师是文中的我,你们能回答我的问题吗?
2、师生对话,交流反馈。
(1)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
(2)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
追问:不确定指什么?
(3)指名读12节,理解种树人的表情,这是自信的笑,再让学生想像种树人仿佛看到了什么?带着
自信的微笑再指名读。
(4)如果每天定时定量浇水,桃花心木该不会枯萎吧?理解语重心长,指名读、齐读。
3、从哪里看出种树人的这种种树的方法取得成功了呢?(15、16节)
4、小结。
三、小练笔、深化感知。
1、小黑板出示:
请再读一读课文,联系上下文,选择一个角色写几句话。
如果我是一棵( )的桃花心木,我会对( )说:_____。
刚种下 种树人
正在成长 一起成长的伙伴
枯萎 枯萎的同伴
长成大树 前来散步的人
2、汇报,师相机点评。
四、与作者对话,感悟作者阐明的做人道理。
1、自由读14节,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2、人的不确定指什么?举例说明?
3、为什么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4、你们知道哪些人在困境中经受住了生活的考验,做出了一番事业?
5、师举洪战辉的例子。
6、反思作为小学生的自己该如何做,有没有想起哪些名人名言能表达你此时的心情?
7、齐读14节。
8、总结
以《中日夏令营较量》的故事引发深思,并对孩子们提出期望,概括写作特点,借种树喻育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物喻人说明的深刻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在品读重点语句的基础上,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
2、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读林清玄的散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程导引】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交流与本课有关的课外阅读收获: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课前老师介绍同学们阅读了几篇林清玄的作品,读懂了吗?谁来跟大家聊一聊?
教师小结:的确,林清玄的散文总是让人在平凡的小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桃花心木》。
2、交流学生搜集的关于桃花心木的资料:
课件出示桃花心木的有关图片,学生交流对于桃花心木的了解。
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从作者的笔下进一步了解桃花心木。
教师小结:了解了桃花心木,作者以“桃花心木”为题,你们猜他会写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独立阅读课文
一种植物——桃花心木,一个平凡但却古怪的育苗人,林清玄会从中悟出什么?边读课文边思考,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做上标记。
2、自学生字新词,合作解答疑难问题。
3、交流反馈自学成果。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感受育苗人的奇怪
1、读课文,画出育苗人让人感到奇怪举动。
2、指导学生用疑惑的语气朗读描写育苗人奇怪的举动的语句。
3、创设情景,学生置疑,引导读书:
⑴看到育苗人有这样奇怪的举动,作者猜想到了什么?
(我起先以为他太懒,隔那么久才给树浇水。但是,懒得人怎么会知道有几棵树枯萎了呢?后来我以为他太忙,才会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但是,忙的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
⑵这是作者的猜想,你心里又有哪些猜想呢?
⑶假如现在老师就是那位育苗人,就站在你们面前,你想问我什么?
⑷作者和你们一样,也有一箩筐的问题要问育苗人。指导用疑惑不解的语气朗读:“我不忍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谁?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这么容易枯萎吧?”
⑸一下子提了这么多问题,真让老师有些应接不暇,我毕竟不是那位育苗人,并不了解他的心。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育苗人,相信这些问题不难回答。
二、研读课文,感悟道理
1、学生默读育苗人的话,和周围的同学讨论问题的答案。
2、以采访育苗人的形式,交流学习成果。
3、投影出示: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演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指导朗读这段话,在读中交流从育苗人那里悟出的道理,谈出自己不同的感受。
三、美读课文,拓展延伸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
2、假如你就是这“桃花心木”中的一棵。把你对育苗人说的话写下来。
板书:
白天做生意娱乐
郊游祷告
【练习课】
一、抄写词语
莫名其妙无缘无故模仿
狂风暴雨勃勃生机枯萎
二、请把文中描写桃花心木的样子的句子抄下来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作者在观察()()()的时候心里有些奇怪,后来忍不住询问种树人,当庭果种树人的关于(),作者()。
四、读一段话,做练习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再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1、感受的意思是(),你对周围环境的感受时()感知是指(),你曾经感知过()的情感。
2、你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起来。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体会文中深刻的人文道理,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及出现的新词。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悟出课文是借种树喻育人,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种树人的话。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关于林清玄的资料。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
1、初读课文
(1).学会本文9个生字,掌握“枯萎”“汲水”“依赖”“一旦”“一番”“锻炼”“优雅”“勃勃生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自由读课文
(1).训练学生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训练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第一课时
一、直入新课。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板书:6桃花心木)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了解内容。
1、细读,准备介绍文中的桃花心木和种树人。
2、启发交流: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桃花心木这种树,也结识了一位举止奇怪的种树人,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可以用文中的句子来描述,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介绍。
3、种树人奇怪的举动使大家心中满是疑惑,如果老师就是这位种树人,就在你面前,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呢?
4、作者和你们一样,也有一箩筐的问题想问种树人,看——
课件出示相关句子:“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这么容易枯萎吧?”
引导学生读出作者心中深深的疑问。
5、同学们一定急于解开心中的疑惑,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近这位种树人,听听他是怎么回答的。
6、自读种树人说的话,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
7、同桌两人分角色扮演作者与种树人,通过对话解决刚才的问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学生由生疑而质疑,自质疑至解疑,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角色扮演等自主活泼的学习活动中与文本进行近距离的二度对话,使学生的心与文中的种树人贴得更近。)
四、再读读文,重点探究。
学习12、13自然段。
①指名读。想一想:这两段主要讲什么?
②逐句品读。引导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并相机指导朗读。
(学生之间互动竞争,进行朗读比赛。)
③全班交流自己从读中体会到了什么?
④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主动探究,悟道理。
1.重点探究:“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水也不会枯萎了。”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我”从种树人的一番话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2.读了这篇文章,联系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
(二)精读,领其意
学习14自然段。
①投影出示此段课文,全班齐读。
②自由朗读,小组交流读后的感受。
③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理解:”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④学生自悟,有感情地朗读。
学习第15、16自然段
①愿意读的同学一起读。
②小组讨论: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
③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师生共同评议。
(三)、潜心会文,领会主旨
1、种树人朴素的话语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让我们受益匪浅,作者听了种树人的话,更是领悟到了深刻的道理。
多媒体课件出示:“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2、默读,启发思考:同学们能理解吗?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所了解的名人事例来体会句子的含义,有困难的地方可在小组里展开讨论。
3、总结:同学们,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的考验,屋檐下的小鸟飞不上广阔的蓝天,在逆境中自强不息,是成才的一条通路。
(四)、深化感受 拓展延伸
1、种树人的一番话,给了作者,也给了我们不少启示。而当初仅及膝盖的树苗,如今又怎样了呢,课件出示——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2、假如你就是如今长成大树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你想说些什么?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感受:对种树人说……;对已枯萎的同伴说……;对一起成长的伙伴说……;对前来散步的人们说……)
课 题 4* 顶碗少年
教学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虚席、惊羡、歉疚、惊心动魄、陶醉”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
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得成功的道理。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耐人寻味的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演示文稿。搜集关于面对失败勇敢坚强的故事。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给学生推荐赵丽宏的作品《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
2.搜集并阅读其他面对失败,勇敢坚强战而胜之的故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谈谈你的感受。
是的,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有时一个节目经过几年的训练,可以说是台上3分钟,台下十年功。但是你想过没有,当一个杂技演员在表演时两次出现了失误,他还有信心表演下去吗?今天我们就来读读顶碗少年的故事,你或许你会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来。(板:顶碗少年)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听读,纠正字音后练习读熟。
3.默读课文分段,看看课文是分几部分写的,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1──7自然段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第二部分:8自然段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三、自学感悟,理解课文
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小组自学讨论
1.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一摞金边红花大瓷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一次的出现你都有什么感受?
2.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理解所要表达的含义。
四、汇报交流,朗读体会
1.指名交流讨论结果。
2.结合汇报让学生朗读相应的部分,朗读第一部分让学生充分地在读中去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及观众的心情。
3.白发老者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4.反复读,反复品味“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我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从文中的省略号你读出了什么?
5.有感情朗读全文
五、畅谈感受,明确哲理
学习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总结: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会遇到失败的考验,但是,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是胜利者。在山穷水尽和绝境里,如果我们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再搏一下,可能会迎来温暖的春风;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再拼搏一下,就会到达大海的彼岸;在一眼望不到顶的山脚下,再拼搏一下,就一定会登上世界最高峰……课文学完了,但是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六、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课文中作者只用了很少的笔墨写白发老者,,但正是这位老者的出现,使故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给少年的仅仅是几句话,但他给少年的也许是能启迪少年一生的哲理,请你按提示改写课文: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那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