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经典文言文短篇集锦【通用26篇】

谜语评议了名句先进事迹意见工作计划的教育白居易:通报思想汇报感言反问句结束语的评议记事对联留言的答辩状主义了教育影评病假了复习写人。

中国经典文言文 1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本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遭受打击的复杂感情。 全文描写醉翁亭秀丽的环境、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和游人的山水之乐、游宴之乐,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抒发了他贬谪后的抑郁心情。

小学文言文 2

吾常思:班长者,班之将帅也。班帅强,则班若启明之高悬,披荆斩棘,所向披靡;班帅弱,则班若暗夜之行路,上行下效,举步为艰也。

鉴吾之拙见,故吾今竞班长之职位。诚亦知吾无经天纬地之才,定囯安邦之志,然吾愿于师之麾下,悬梁刺股,勤学不辍,竭尽劳苦,服务于同砚。竞选若成,则令班书声琅琅,秩序井然。至用餐之时,嘱众文明礼让,珍惜盘餐;至竞技之时,吾定身先士卒,率班过关斩将,独占鳌头。师未在,吾则履师之责;师若在,吾则唯师之马首是瞻。竞选未果,则不馁不叹,翌期再战。

肺腑之言,纸短情长。 唯愿众同窗投吾之票,吾不胜感激也!

精选必背文言文 3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先秦〕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精选古代文言文 4

桃花源记

陶渊明〔魏晋〕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一作: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中国经典文言文 5

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梁启超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年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常喜事。惟厌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可为者;惟好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者。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此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梁启超曰: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彼老朽者何足道?彼与此世界作别之日不远矣,而我少年乃新来而与世界为缘。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少年中国说全文翻译:

日本人称呼我们中国,一张口就叫老大帝国,再张口还是叫老大帝国。这种言论,大概是沿袭着西洋人的说法翻译过来的。唉!我们中国难道果真是老了吗?我梁启超说:不!这是什么话,这是什么话!在我的心目中只有一个少年中国存在。

要想谈论国家的老少,请先让我谈谈人的老少。老年人经常怀念往事,年青人常常思索未来。正因为怀念往事,所以产生了一种留恋的心情;正因为展望未来,所以产生了一种希望的信心;正因为留恋过去,所以思想保守,正因为希望着未来,所以勇于进取;正因为保守,所以永远守旧,正因为进取,所以日日求得更新。正因为思念往事,而每件事都是自己已经经历过的,所以只知道墨守陈规;正因为思索未来,而每件事都是自己从没有经历过的,所以常常敢于打破常规。老年人常常多忧多虑,年轻人常常喜欢游戏娱乐。正因为多忧多虑,所以就心灰意冷,正因为娱乐欢欣,所以就精神旺盛;正因为心灰意冷,所以胆怯懦弱,正因为精神旺盛,所以豪迈雄壮;正因为胆怯懦弱,所以得过且过,正因为豪迈雄壮,所以敢于冒险;正因为苟且求存,所以使世界毁灭,正因为敢于冒险,所以能创造世界。老年人经常厌弃做事,年轻人经常喜好开拓新的事业。正因为厌弃做事,所以常常感觉任何事情没有什么可做的;正因为喜好开拓新事业,所以常常觉得没有什么不可以做的。老年人好象夕阳晚照,年轻人好象初升的朝阳;老年人精力疲惫好象瘦弱的牛,年轻人朝气蓬勃好象初生的虎。这些就是老年人和年轻人性格不同的大致情形,我梁启超认为:人本来就有这种区别,一个国家也应该这样。

我认为造成现在这样的老大中国的情形,是中国老朽官僚的冤孽罪恶,创建将来的少年中国,是中国年轻人的责任。那些老朽腐败的官僚还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呢?他们跟这个世界作别的日子不远了,然而我们年轻人却是新到这个世界,从而跟它结下缘份的。如果全国的年轻人果真都是青春年少,那么我们中国将成为新兴的国家,它的发展进步是不可估量的。如果全国的少年也成了老朽,那么我们中国就象过去一样仍然是落后的国家,它的灭亡也就指日可待了。所以今天的责任,不在于他人,全在我们年轻人的肩上,年轻人聪明智慧,国家就聪明智慧;年轻人富有,国家就富有;年轻人强盛,国家就强盛;年轻人独立,国家就独立;年轻人自由,国家就自由;年轻人进步,国家就进步;年轻人胜过欧洲人,国家就胜过欧洲;年轻人在世界上称雄,国家就在世界上称雄。旭日东升,前程光明;黄河从地下流出,一泻千里,势不可挡;潜藏的巨龙在深渊腾跃而起,各种水中生物纷纷散逃;幼虎在山谷吼叫,各种野兽无不震惊惶恐;雄鹰展翅试飞,掀起狂风,飞沙走石;珍奇的鲜花含苞待放,万木逢春,生机勃勃;宝剑在磨刀石上磨出,发着耀眼的光芒。我们青年头顶着青天,脚踏着黄土大地,从纵的时间上看有着千年万载的历史,从横的空间看可通达四面八方,前途就象大海一样宽广,未来的`岁月正长。美好啊,我们年轻的中国,跟青天一样不会衰老!壮丽啊,我们年轻的中国,同国土一样万寿无疆!

少年中国说对照赏析:

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梁启超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日本人称呼我们中国,一张口就叫老大帝国,再张口还是叫老大帝国。这种言论,大概是沿袭着西洋人的说法翻译过来的。唉!我们中国难道果真是老了吗?我梁启超说:不!这是什么话,这是什么话!在我的心目中只有一个少年中国存在。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年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常喜事。惟厌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可为者;惟好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者。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此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梁启超曰: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要想谈论国家的老少,请先让我谈谈人的老少。老年人经常怀念往事,年青人常常思索未来。正因为怀念往事,所以产生了一种留恋的心情;正因为展望未来,所以产生了一种希望的信心;正因为留恋过去,所以思想保守,正因为希望着未来,所以勇于进取;正因为保守,所以永远守旧,正因为进取,所以日日求得更新。正因为思念往事,而每件事都是自己已经经历过的,所以只知道墨守陈规;正因为思索未来,而每件事都是自己从没有经历过的,所以常常敢于打破常规。老年人常常多忧多虑,年轻人常常喜欢游戏娱乐。正因为多忧多虑,所以就心灰意冷,正因为娱乐欢欣,所以就精神旺盛;正因为心灰意冷,所以胆怯懦弱,正因为精神旺盛,所以豪迈雄壮;正因为胆怯懦弱,所以得过且过,正因为豪迈雄壮,所以敢于冒险;正因为苟且求存,所以使世界毁灭,正因为敢于冒险,所以能创造世界。老年人经常厌弃做事,年轻人经常喜好开拓新的事业。正因为厌弃做事,所以常常感觉任何事情没有什么可做的;正因为喜好开拓新事业,所以常常觉得没有什么不可以做的。老年人好象夕阳晚照,年轻人好象初升的朝阳;老年人精力疲惫好象瘦弱的牛,年轻人朝气蓬勃好象初生的虎。这些就是老年人和年轻人性格不同的大致情形,我梁启超认为:人本来就有这种区别,一个国家也应该这样。

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彼老朽者何足道?彼与此世界作别之日不远矣,而我少年乃新来而与世界为缘。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我认为造成现在这样的老大中国的情形,是中国老朽官僚的冤孽罪恶,创建将来的少年中国,是中国年轻人的责任。那些老朽腐败的官僚还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呢?他们跟这个世界作别的日子不远了,然而我们年轻人却是新到这个世界,从而跟它结下缘份的。如果全国的年轻人果真都是青春年少,那么我们中国将成为新兴的国家,它的发展进步是不可估量的。如果全国的少年也成了老朽,那么我们中国就象过去一样仍然是落后的国家,它的灭亡也就指日可待了。所以今天的责任,不在于他人,全在我们年轻人的肩上,年轻人聪明智慧,国家就聪明智慧;年轻人富有,国家就富有;年轻人强盛,国家就强盛;年轻人独立,国家就独立;年轻人自由,国家就自由;年轻人进步,国家就进步;年轻人胜过欧洲人,国家就胜过欧洲;年轻人在世界上称雄,国家就在世界上称雄。旭日东升,前程光明;黄河从地下流出,一泻千里,势不可挡;潜藏的巨龙在深渊腾跃而起,各种水中生物纷纷散逃;幼虎在山谷吼叫,各种野兽无不震惊惶恐;雄鹰展翅试飞,掀起狂风,飞沙走石;珍奇的鲜花含苞待放,万木逢春,生机勃勃;宝剑在磨刀石上磨出,发着耀眼的光芒。我们青年头顶着青天,脚踏着黄土大地,从纵的时间上看有着千年万载的历史,从横的空间看可通达四面八方,前途就象大海一样宽广,未来的岁月正长。美好啊,我们年轻的中国,跟青天一样不会衰老!壮丽啊,我们年轻的中国,同国土一样万寿无疆!

小学文言文 6

初,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起初,张咏在成都做官,听说寇准做了宰相,就对自己的同僚下属说:“寇准是少见的人才,可惜他知识学问不够啊。”等到寇准出使到陕西的时候,恰好张咏从成都被罢官回来,寇准隆重设宴,准备酒食款待张咏。张咏将要离开的时候,寇准把他一直送到郊外,寇准问他:“您有什么话要教导我吗?”张咏慢慢地说:“《霍光传》不能不去看啊。”寇准没有领会到他的`意思,回去以后拿出《霍光传》来看,看到里面有“不学无术”这句话的时候,才明白过来。笑着说:“这是张先生在说我啊。”

注释

谓:对……说。

严:敬重。

供帐:举行宴请。

及:到了。的时候。

还:返回。

具:备办。

待:接待。

将:将要。

郊:城外,野外。

闻:听说。

适:恰好。

自:从。

去:离开。

谕:明白。

徐:慢慢地。

准:寇准,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任宰相。

《霍光传》:载于《汉书》,传末有“然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之语。

精选文言文短 7

守株待兔

韩非子〔先秦〕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文

宋国有个种地的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折断了脖子死了。于是,他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经典文言文 8

原文

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其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黄帝言曰:“声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尉,管理军事的官) ,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翻译

天不私覆,地不私载,日月不私照,四时不私行,天地、日月、四时施其德样而万物得以成长。黄帝说:话不能乱说,不能沉迷于美色,不能穿的太过华贵,不能太注重外表,不能吃的太好,不能住的太高调。”尧有十个儿子,不把君位传给他的'儿子而传给舜;舜有九个儿子,不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而传给禹;这是大公无私的了

晋平公问祁黄羊说:“南阳这个地方缺个县令,谁适合担任?”祁黄羊答道:“解狐适合(补这个空缺)。”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平公(称赞)说:“好!”就任用了解狐。都城的人(都)称赞(任命解狐)好。

过了一些时候,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少个掌管军事的官,谁合适担任?”(祁黄羊)答道:“祁午合适(补这个空缺)。”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儿子是(谁)。”平公(又称赞)说:“好!”,就任用了祁午。都城的人(又一致)称赞(任命祁午)好。

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祁黄羊的话,真好啊!(他)荐举外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

主旨大意

本篇以尧舜禅让、祁奚荐贤、腹诛子几个事例,从不同角度说明何谓去私,指出君主只有“诛暴而不私”才能成就王霸之业。

⒈祁黄羊举贤,外不避仇,内不避亲,无不为人所赞叹,时至今日,这种唯贤之举、大公无私的传统美德仍应发扬光大。

⒉通过对祁黄羊唯贤是举的事迹的描写,赞扬了祁黄羊以国家利益为重、不顾个人恩怨的优秀品质。

文言文经典名 9

杞人忧天

《列子》〔先秦〕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经典文言文 10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翻译

孟子的母亲,人称孟母。当初她的家靠近墓地,因此孟子小时候,游戏玩耍的都是下葬哭丧一类的事,还特爱学造墓埋坟。孟母见了说到:“这里不该是我带着孩子住的地方。”于是将家搬到一处集市旁,孟子又学玩起了奸猾商人夸口买卖那一类的事。孟母又说:“这里也不是我该带着孩子居住的地方。”又将家搬到了一个学宫的旁边。这时孟子所学玩的。,就是祭祀礼仪、作揖逊让、进退法度这类仪礼方面的学问了。孟母说:“这里才真正是可以让我孩子居住的地方。”于是就一直住在了这里。等到孟子长大成人,学精六艺,终 后来的君子贤人都说孟母很善于利用环境渐染教化孩子。

经典文言文 11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翻译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 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他,焉为代词);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 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之所 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 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却丢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 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问他们,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把地位低的人当做老师,就足以感到耻辱;把官大的人当做老师,就被认为近于谄媚。”哎!求师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

语文文言文 12

卫风·氓(背诵全文)《诗经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经典文言文 13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 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③。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④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⑤,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⑥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⑦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

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馔(zhuàn):准备食物。

④果蔬:泛指菜肴。

⑤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⑥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⑦啖:吃。

【试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因谒公

(2)觉饥甚而不敢去

(3)旁置菜羹而已

(4)公取自食之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方命坐( 才 )

B.萧氏子颇骄纵(很、非常)

C.惟啖胡饼中间少许( 只 )

D.其人愧甚而退(但是)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4.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答案】

1.⑴拜见、拜访 ⑵离开 ⑶放、摆 ⑷吃

2.D

3.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奇怪了。

4.节俭,不铺张浪费

语文文言文 14

逾(yú)

动词。

①翻越,越过。如: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石壕吏》)

②超过,越过。如:逾时,楼渐进,可见其顶(《山市》)

阴(yīn)

(1)名词。

①山的`北面,河流的南面。如: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

②阴影,树荫。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

(2)形容词。

①日月没有光亮,阴暗。如: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

②寒冷,阴冷。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岳阳楼记》)

引(yǐn)

动词。

①延长,伸长。如: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三峡》)

②引用。如: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③拉。如: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

远(yuǎn)

(1)名词。

偏远的地方。如: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2)动词。

疏远,不亲近。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3)形容词。

①差别大。如: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

②长远,深渊。如: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再(zài)

(1)数词。

①两次(顿)。如: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送东阳马生序》)

②第二次。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2)副词。

再次,又,表示多次重复或继续。如: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活板》)

造(zào)

(1)名词。

大自然。如: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望岳》)

(2)动词。

①建造,制造。如: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公输》)

②至,到。如:造饮辄尽,期在必醉(《五柳先生传》)

朝(zhāo)

名词。

早晨。

如:a.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三峡》)

b.朝晖夕阳,气象万千(《岳阳楼记》)

c.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

知(zhī)

(1)名词。

读zhì,同“智”,智慧,聪明。如: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2)动词。

①了解。如: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②知道,懂得。如:臣诚知不如徐公美(《五柳先生传》)

③读zhì,记忆,记住。如:子曰:“由!诲女知之乎!”(《论语?为政》)

直(zhí)

(1)名词。

同“值”,价值。如:手把文书口称敕,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

(2)形容词。

不弯曲,与“曲”相对。如: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

(3)副词。

①径直,一直。如: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与朱元思书》)

②却,竟然。如: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题临安邸》)

致(zhì)

动词。

①招引,招纳,招致。如: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隆中对》)

②传达,表达。如:听妇前致词(《石壕吏》)

③获得,得到,取得。如: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精选经典文言文大全长 15

滕王阁序

王勃〔唐代〕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豫章故郡一作:南昌故郡;青霜一作:清霜)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天人一作:仙人;层峦一作:层台;即冈一作:列冈;飞阁流丹一作:飞阁翔丹)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轴通:舳;迷津一作:弥津;云销雨霁,彩彻区明一作:虹销雨霁,彩彻云衢)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遥襟甫畅一作:遥吟俯畅)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见机一作:安贫;以犹欢一作:而相欢)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精选古代经典文言文 16

陋室铭

刘禹锡〔唐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经典古代文言文大全及翻译 17

后赤壁赋

苏轼〔宋代〕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译文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即使有酒也没有菜肴。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大声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觉得忧愁悲哀,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

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着从我这里经过的人,不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文言文大全及翻译注释 18

精卫填海

佚名〔先秦〕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译文

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因此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注释

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

溺:溺水,淹没。

故:因此。

为:化为,成为。

堙:填塞。

励志文言文 19

1、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饰己以要誉。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今人见小利而易守。——出处:《曾国藩》

2、功名富贵笑谈中,回首一场春梦。——出处:《汤显祖》

3、内省不疚,未何忧何惧!——出处:《论语》

4、人不见,烟已昏,击筑弹铗与谁论。黄尘变,红日滚,一篇诗话易沉沦。——出处:《孔尚任》

5、十万貔貅十万心,一人号令众难禁。拔刀割发权为首,方见曹瞒诈术深。——出处:《罗贯中》

6、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出处:《礼记》

7、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出处:《论语》

8、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出处:《道德经》

9、束兵秣马去匆匆,心念天言衣带中。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出处:《罗贯中》

10、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出处:《曾国藩》

11、此心常看得圆满,天下自无缺陷之世界;此心常放得宽平,天下自无险测之人情。——出处:《洪应明》

12、云路鹏程九万里,雪窗萤火二十年。——出处:《王实甫》

13、在家千日好,出门处处难。——出处:《增广贤文》

14、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出处:《增广贤文》

15、勤俭节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出处:《曾国藩》

16、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出处:《冯梦龙》

17、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出处:《论语》

18、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出处:《曹雪芹》

19、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出处:《增广贤文》

20、万事不由人做主,一心难与命争衡。——出处:《罗贯中》

2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黑发不知勤学早,转眼便是白头翁。——出处:《增广贤文》

22、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出处:《辛弃疾》

23、闲来只把青山画,卖得桃花当酒钱。——出处:《唐寅》

24、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出处:《增广贤文》

25、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出处:《汤显祖》

26、人生世上,只须合眼放步,以听造物者之低昂而已。——出处:《蒲松龄》

27、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仁者不危人以要名。——出处:《战国策》

28、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出处:《顾炎武》

29、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出处:《增广贤文》

30、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出处:《曾国藩》

31、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出处:《郑板桥》

32、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出处:《曾国藩》

33、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死相公者。”——出处:《张岱》

34、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出处:《顾炎武》

35、自恨枝无叶,莫怨太阳偏。——出处:《增广贤文》

36、欲仙去越人王冕,当天大雪,赤脚登炉峰,四顾大呼曰:“天地皆白玉合成,使人心胆澄澈,便欲仙去!”——出处:《张岱》

37、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出处:《顾炎武》

38、上盈其志,下务其功;悠悠黄河,吾其济乎!——出处:《罗贯中》

39、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出处:《朱熹》

40、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出处:《增广贤文》

41、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出处:《吴承恩》

4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为道。——出处:《道德经》

43、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出处:《增广贤文》

44、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出处:《白居易》

45、忍一句,息一怒,饶一着,退一步。——出处:《增广贤文》

46、花开又被风吹落,月皎那堪云雾遮。——出处:《施耐庵》

47、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出处:《洪应明》

48、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几与草木同腐乎?——出处:《罗贯中》

49、不爱尺壁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出处:《诸葛亮》

50、为我尽一杯,与君发三愿: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强健,三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出处:《白居易》

经典文言文精选 20

曹刿论战

左丘明〔先秦〕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遍同:徧)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 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轼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经典古代文言文大全及翻译 21

鱼我所欲也

孟子及其弟子〔先秦〕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与通欤;乡通向;辟通避)

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灾祸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为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 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 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励志文言文 22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3、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

4、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

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8、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9、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10、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13、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1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5、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16、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1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8、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9、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2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21、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22、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2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4、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25、不怨天,不尤人。

经典文言文 23

原文:

戚继光,字元敬,世登州卫指挥佥事。父景通,历官都指挥,署大宁都司,入为神机坐营,有操行。继光幼倜傥负奇气。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嘉靖中嗣职,用荐擢署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改佥逝江都司,充参将,分部宁、绍、台三郡。三十六年,倭犯乐清、瑞安、临海,继光援不及,以道阻不罪。寻会俞大猷兵,围汪直余党于岑港。久不克,坐免官,戴罪办贼。已而倭遁,他倭复焚掠台州。给事中罗嘉宾等劾继光无功且通番。方按问,旋以平汪直功复官,改守台、金、严三郡。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剽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四十年,倭大掠桃渚、圻头。继光急趋宁海,扼桃渚,败之龙山,追至雁门岭。贼遁去,乘虚袭台州。继光手歼其魁,蹙余贼瓜陵江尽死。而圻头倭复趋台州,继光邀击之仙居,道无脱者,先后九战皆捷,俘馘一千有奇,焚溺死者无算。总兵官卢镗、参将牛天锡又破贼宁波、温州。浙东平,继光进秩三等。闽、广贼流入江西。总督胡宗宪檄继光援。击破之上坊巢,贼奔建宁。继光还逝江。明年,倭大举犯福建。自温州来者,合福宁、连江诸倭攻陷寿宁、政和、宁德。自广东南澳来者,合福清、长乐诸倭攻陷玄钟所,延及龙岩、松溪、大田、古田、莆田。是时宁德已屡陷。距城十里有横屿,四面皆水路险隘,贼结大营其中。官军不敢击,相守逾年。其新至者营牛田,而酋长营兴化,东南互为声援。闽中连告急,京宪复檄继光剿之。先击横屿贼。人持草一束,填壕进,大破其巢,斩首二千六百。乘胜至福清,捣败牛田贼,覆其巢,余贼走兴化。急追之,夜四鼓抵贼栅。连克六十营,斩首千数百级。平明入城,兴化人始知,牛酒劳不绝。继光乃旋师。(节选自《明史戚继光传》)

译文:

戚继光,字元敬,家中历代担任登州卫指挥佥事。父名景通,曾任都指挥使,代理大宁都指挥使司事,召入京师任神机营坐营,品行很好。戚继光少年时便很洒脱,气度不凡。家穷,喜爱读书,通晓经史的要旨。嘉靖中承袭世职,由于推荐被提拔为代理都指挥佥事,在山东防御倭寇。改佥浙江都司衔,担任参将,分管宁、绍、台三郡。嘉靖三十六年,倭寇侵犯乐清、瑞安、临海,戚继光未能及时援救,由于是道路阻塞所致,所以不加罪。不久,与俞大猷的队伍会合,在岑港包围了汪直的余党。但很久都不能将其攻克,因此被撤官,(被责令)戴罪惩办敌人。不久这些倭寇逃跑,其它倭寇又到台州焚烧抢掠。给事中罗嘉宾等上奏(朝廷)弹劾戚继光无功,而且勾通外国。正在调查审问此事,不久就凭借平定汪直的功劳恢复了原职,改守台金、严三郡。戚继光到浙江时,见防区的队伍不习惯战斗,而金华、义乌民俗素有剽悍之称,于是请准招募三千人,教他们出击、刺杀的方法,长短兵器轮番使用,从此戚继光这支队伍特别精锐。又因为南方沼泽地很多,不利于骑马追逐,便按照地形制成阵法,考虑步行作战的方便,所有战舰、火药武器、兵械,都精心研制然后加以更换。“戚家军”驰名天下。嘉靖四十年,倭寇大肆抢掠桃渚、圻头。戚继光急忙赶到宁海,据守桃渚,在龙山把他们打败,追到雁门岭。倭寇逃脱后,趁机袭击台州。戚继光亲手消灭了他们的魁首,把其余的贼全部追到瓜陵江溺死。而圻头的倭寇又再跑向台州,戚继光在仙居拦击,在路上的倭寇没有能逃脱的。戚继光先后九次作战都大获全胜,俘虏、斩首的有一千多人,烧死溺死的无数。总兵官卢镗、参将牛天锡又在宁波、温州打败了敌人。浙东被平定,戚继光提升了三级俸禄。福建、广东的匪徒流入了江西。总督胡宗宪行文使戚继光援助。捣毁了在上坊的贼窝,贼跑到建宁。戚继光回到浙江。第二年,倭寇大举进犯福建。从温州来的,会合了福宁、连江各股倭寇攻陷了寿宁、政和、宁德。从广东南澳来的,会合了福清、长乐各股倭寇攻陷了玄钟所,蔓延至龙岩、松溪、大田、古田、莆田。这时宁德已经屡次失陷。离城十里有个名叫横屿的地方,四面都是狭窄险要的水路,贼寇的大本营就设在里面。官军不敢攻打它,双方对峙了一年多。那些新到的倭寇驻扎在牛田,而酋长则驻扎在兴化,东南两面互相支援。福建接连告急,胡宗宪再次行文责令戚继光剿灭他们。戚继光首先进攻横屿的匪徒。兵士每人拿一束草,填平壕沟前进,捣毁了贼巢,斩首二千六百。乘胜攻至福清,打败了牛田的倭寇,捣毁了贼巢,其余的贼跑到兴化。戚继光急忙追赶,晚上四更时分抵达贼寇营寨。接连攻克了六十个营寨,斩首一千多。天亮(队伍)进城。兴化人才知道(喜讯),送牛送酒前来慰劳的'人络绎不绝。(战事结束)戚继光便把队伍撤回(原来的驻地)。

扩展:戚继光文言文阅读题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令戍卒画地/受工先建千二百座/然边卒木强/律以军法将不堪请募浙人为一军/用倡勇敢/

B、令戍卒画地受工冼建千二百座/然边卒木强律/以军法将不堪/请募浙人为一军/用倡勇敢/

C、令戍卒画地受工/先建千二百座燃边卒木强r-以军法将不堪广请募浙人为一军/倡勇敢/

D、令戍卒画地/受工先建千二百座燃边卒木/强律以军法将不堪/请募浙人为一军/用倡勇敢/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都督同知,明代军事职官名称,从一品,协助左右都督管理本府所辖都司、卫所。

B、古人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都有自己的名称,如鸡鸣、黄昏。“日昃”指太阳偏西,约下午一点到三点。

C、太子太保是东宫官职之一,负责教习太子。明清时常有衔无职,一般作为一种荣誉性的官衔加给重臣近臣。

D、古代用“殿最”表明考核政绩或军功的高低或先后次序,上等称为“殿”,下等称为“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戚继光少有大志。他身为将门之后,从小洒脱不拘,有非凡的志气。虽然家庭贫寒,但非常喜欢读书,通晓经史大义。

B、戚继光治军有方。初人浙,他发现所辖卫所队伍战斗力不强,于是从中挑选精悍的士兵,进行特殊训练,研制并更新武器,练成了名闻天下的“戚家军”。

C、戚继光战功显赫。在东南抗倭战争中先后九次击溃敌军,俘获、斩杀了敌军一千多人,烧死淹死的不计其数。这和他号令严明,赏罚公平有很大的关系。

D、戚继光创建了空心敌台。

4、把文中加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2)

答案:

1、C“画地”和“受工”应该连在一起。“木强”是刚直倔强的意思,是边地士兵的性格特点。该句的意思是:命令守兵划出地段,接受分配的建台任务,先建台一千二百座。然而边卒性格质直刚强,按照军法约束他们,他们将不能忍受,请求召募浙江人为一军,以倡导勇敢的精神。

2、D下等称为“殿”,上等称为“最”。

3、、B“于是从中挑选精悍的士兵”有误。原文是说从金华、义乌剽悍、勇猛的百姓中招募了三千人,而不是从队伍中挑选。

4、(1)嘉靖年间他承袭世职,因被推荐而提升代理都指挥佥事,在山东防御倭寇。

(得分点:“嗣”、“用”、“署”各1分,大意2分)(“嗣职”也可译为继承官职)

(2)给事中罗嘉宾等人弹劾戚继光没有功劳,还勾结外国人。戚继光刚要被审讯,随即因讨平汪直的功劳,恢复官职。(得分点:“番”、“按问”、“旋”各1分,大意2分。)

语文文言文 24

一、字形推断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百分之九十以上,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

形旁从“钅(金)、木、氵(水)、灬(火)、土”者,词义与五行有关;

形旁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 ”者词义与兵器有关;

“马、牛、羊、犭、鸟、虫”等与动物类有关;

“讠(言)、忄(心)”与心理有关;

“辶(辵)、彳(行)”等与行为有关;

“禾”与五谷关;“贝”与金钱关;“皿”与器具关;“宀”与房舍有关;

“阝”与地名关;“求”与毛皮关;“旨”与美味关;“隹(zhuī)”与鸟雀关;

“能”与熊罴关;“尸”与身体关;“女”与妇人关;“冖”与笼罩有关;

“系”与捆绑关;“纟”与丝织品有关;“攴(pū)”与敲击关;“歹”与死亡关;

“月”关肉;“页”关首;“自”关鼻;“目”关眼。

1、率以货窜名军伍中《段太尉逸事状》

财物(从贝化声,“贝”与钱财有关,字形分析法)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伶官传序》

绳索

3、至七月,乃扶病入觐《谭嗣同传》

朝觐,拜见

二、字音推断

古代汉语中,语音和语义有一定的关系,我们可以运用声训原理(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当根据本字的`义项无法讲通时,可以借助声旁,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大胆逆推。

1、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景”用本义在此解释不通,借助读音推断其通“影”,名词作状语。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受”以“授”代之,则通,可推断为“受”通“授”。

三、组词推断

古汉语单音词占多数,一词多义的现象很普遍,确定一个多义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意义,可先把这个多义词素组成若干个双音词,然后用“代入法”把这些词放在具体语境中去体会,可以推断一些词语的意义。

1、太尉尽辞去《段太尉逸事状》

推辞 去除

2、奈何欲以乱败郭氏《段太尉逸事状》

败坏

3、罪且及副元师《段太尉逸事状》

涉及,牵连

四、修辞推断

古人行文,好用整齐句式。这类句式一般上下句结构整齐,相对应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意义相近或相反。即利用上下文中并列、对偶、同义复用等修辞,来推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意义。

1、并列

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2、对偶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3、同义复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五、语境推断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依靠情节呼应和逻辑关系推断出其意义。

六、选项推断

借助题干所给的义项推断词义。

文言文及注释译文集锦 25

精卫填海

《山海经·北山经》〔先秦〕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译文

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因此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注释

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

溺:溺水,淹没。

故:因此。

为:化为,成为。

堙:填塞。

经典文言文大全短篇26

北人食菱

江盈科〔明代〕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译文

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他在酒席上吃菱角,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

菱角生长在水中,而不是生长在土里,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寓意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果强不知以为知,就会闹出笑话,被人耻笑。世界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每个人的学识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虚心潜学,才能得到真知。

讽刺的生命在于真实。这则小故事不仅在情节构思上遵循了生活的真实,更在于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做法与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极具普遍性与代表性。

道理

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人不可能什么都懂,因此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反而不会有人笑你,应实事求是,才能弄懂问题。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