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14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呢?

比的意义教案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归纳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一)说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0.3 6

(二)已知126×45=5670,直接说出5670÷45和5670÷126的得数,再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根据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根据整数除法的意义,不用计算就能知道这两题的结果,谁还记得整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三)引新: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分数除法的意义吗?分数除法如何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

学习

分数除法。(板书课题: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二、新授教学

(一)。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演示课件:分数除法的意义)

1、每人吃半块月饼,4个人一共吃多少块月饼?

教师提问:半块月饼用分数怎么表示?求4个人一共吃多少块月饼就是求几个?求4个是多少怎样列算式?()

2、两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多少块?怎样列式?

列式:2÷4

3、两块月饼,分给每人半块,可以分给几个人?

列式:

教师提问:说一说结果是多少?你是如何得出结果的?

4、组织学生讨论:分数除法的意义。

总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5、练习反馈。

1、出示例1.把米铁丝平均分成2段,每段长多少米(演示课件:分数除以整数)

(1)求每段长多少米怎样列算式?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得多少呢?

米平均分成2段就是要把6个米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个米是米。

(3)教师板书整理。

2、教师质疑:如果把米铁丝平均分成3段、6段怎样计算?

也可以这样想:把米铁丝平均分成3段,就是求米的是多少,列式是:

把米铁丝平均分成6段,就是求米的是多少,列式是:

3、教师继续质疑:如果把米铁丝平均分成4段每段长多少米?怎样计算?

为什么采用转化成分数乘法这种方法比较好呢?

组织学生观察在转变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讨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4、学生边概括教师边板书: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下面各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二)求未知数

1.2.

(三)判断。

1、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2、已知两个分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分数,求另一个分数,用除法解答。()

(四)解答下面各题。

1、把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2、什么数乘以6等于?

3、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米,它的边长是多少米?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是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课后作业

(一)计算下面各题。

(二)解下列方程。

六、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

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点:

比例的基本质性。

教学难点:

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质性。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什么叫做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0.5:0.25和0.2:0.4:和5:2:和:0.2:和1:4

3.用下面两个圆的有关数据可以组成多少个比例?

如(1)半径与直径的比:=

(2)半径的比等于直径的比:=

(3)半径的比等于周长的比:=

(4)周长与直径的比:=

二探索新知

1.比例各部分名称。

(1)教师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

板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2.4:1.6=60:40

内项

外项

(2)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如:=:

外内内外

项项项项

2.比例的基本性质。

你能发现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有什么关系吗?

(1)学生独立探索其中的。规律。

(2)与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3)汇报你的发现,全班交流。

板书: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

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

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4)举例说明,检验发现。

如:0.5=1.2:

两个外项的积是×=0.6

两个内项的积是0.5×1.2=0.6

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

如:=

2.4×40=1.6×60

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

(5)归纳。

比的意义教案 3

比 的 意 义

执教者:庐山一小  丁微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人教版)教科书第61—62页及练习十七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

1.通过教师的讲解及学生的观察、思考、讨论、自学等活动,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各部分名称,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2.通过教学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 :把两种量组成比,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求比值。

教学过程 :

一、引探准备

口答:⒈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怎样计算?

⒉分数和除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二、引导过程

㈠引导探索,使学生由比较两个同类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引出用比表示的方法。

谈话:同学们,有谁知道,今年的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共获得多少枚金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在雅典奥运会上多少次庄严奏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多少次在雅典上空率先升起。“五星红旗啊,我们为你自豪”。

同学们,你知道国旗的制作标准吗?下面我们就来计算一下。

投影:这面国旗,长是3分米,宽是2分米。

⒈引导再学。出示初学思考题:

长是宽的几倍,还可以把长和宽的关系说成什么?

宽是长的几分之几,还可以把宽和长的关系说成什么?

⒉讨论回答思考题

师:长是宽的几倍,还可以把长和宽的关系说成什么?

生:长是宽的3/2倍,我们还可以把长和宽的关系说成-----长和宽的比是3比2。

板书     3÷2=3/2   或  3比2

师:宽是长的几分之几,还可以把宽和长的关系说成什么?

生:宽是长的2/3,我们还可以宽和长的关系说成-----宽和长的比是2比3。

板书    2÷3=2/3    或    2比3

师:由上可知,我们还可以用比来表示长与宽之间的倍数关系。

㈡再次探索用比表示两个不同类量之间的除法关系。

投影: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了100千米。

出示初学思考题,引导再学。

①    题目中有哪几个量?可以求出什么问题?怎样求?

②    这两个量间的关系用比怎样表示?

讨论思考题:

师:路程和时间的关系用比来表示怎么说?

生:汽车所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00比2。

板书     100÷2=50     或      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00比2

师:那么汽车所行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是什么?能用比表示吗?

引导学生弄清谁与谁比,比的结果、意义不同。

㈢引导归纳比的意义,理解掌握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

学生先阅读课本第62页的内容,再学思考题。

思考题:①比是表示几个量之间的什么关系?什么叫做比?

②比的符号是什么?比的每个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③比和除法有怎样的联系和区别?比和分数呢?

⑴回答思考题①,师即时板书。

生:比是表示两个量之间的相除关系,因此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⑵回答思考题②:

师:除法的运算符号是除号,表示比的符号是什么呢?还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吗?

生:比的符号是比号,写作“﹕”要写在两个数的中间。比号前面的数叫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3 比 2记作3﹕2 或3 / 2

板书         3   ﹕   2  =  3÷ 2  =  1.5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师:3/2是比的另一种分数形式的写法,仍读作3比2,不能读作二分之三。

⑶回答思考题③:

生答,师填表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一种运算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两个数的关系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一种数

三、引探总结

师生共同小结所学内容:今天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质疑: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是0?足球比赛中的比和我们今天学习的比相同吗?比和比值有什么不同?……

四、引探实践

⒈课内实践

⑴判断分析(练习十七第4题)

⑵把下面两个量间的关系用比的形式表述出来。

200人一年可造林50公顷。

⑶把下面用分数描述的两个量间的关系转化为比的形式

苹果的个数是梨的4/5

某校初中生人数是是高中生的2倍

⑷填空,比值相同的比为下节课学习基本性质作好准备。

1﹕2 =(   )=(  )﹕6=0﹒5﹕(   )=1/8﹕(   )

⒉课外实践

⑴布置作业

⑵预习“比的基本性质”

出示初学思考题:①什么叫做最简单的整数比?

②怎样化简比?

③化简比和求比值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比的意义教案 4

(一)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比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呈现例2)

1、想一想,我们怎样求两人的速度?

2、学生计算答案,汇报填表。

3、明确:因为速度=路程÷时间,速度实际上表示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出示:小军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比是900∶15。)900∶15表示什么呢?(路程÷时间。)

4、你能用比来表示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吗?(出示: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比是900∶20)

(二)理解比的。意义

1、刚才我们已经得出了不少的比,仔细观察一下例2中的比:900比15,900比20,以及例1中的2比3,3比2等等,你觉得比与什么有关?两个数的比表示什么呢?(板书:两个数的比两个数相除)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再引导:例1中的比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例2中的比表示路程÷时间,不管是例1、例2还是练习中的比都表示两个数相除。所以两个数的比到底表示两个数的什么关系?(板书:一种相除关系)

设计意图:

例2通过教学两个不同类量的比,使学生进一步完善对比的认识。一方面通过题中的填表,使学生初步体会到速度是路程与时间比较的结果,再通过用比表示这一关系重点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在描述比的意义时重点强调了比与除法的关系,在通过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互说,共同领悟中使学生对比的意义有一个本质的理解。

(三)认识“比值”、及与“比”的区别:

1、在900∶15这个比中,比的前项是几?后项是几?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商是几?我们把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算算900∶15这个比的比值是几?

2、想一想,900∶20这个比的比值是多少?这两个比值60、45也就表示什么?

3、你能说出例1中的各个比的比值分别是多少吗?

4、讨论:同学们觉得比与比值的区别在哪里?

(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一种关系,由前项、比号、后项组成。比值表示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比值是一个数,可以是分数、小数或整数。)

设计意图:

比与比值是互相联系而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在学生初步认识比值后就对这两个概念进行比较既有利于学生对两个概念的的理解和掌握,又为后继教学区分两种容易混淆的题型“化简比”和“求比值”奠定了基础。

比的意义教案 5

课题: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课时:

一课时

课型:

理论欣赏课 高中美术教案: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教材分析:

本课高中美术教案: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是关于美术欣赏

理论知识的第一课。美术欣赏,是欣赏者对美术作品进行知觉、感受、体会和解

释、评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在欣赏过程中,欣赏者的欣赏能力和知识素养

往往直接影响到欣赏活动的质量,而掌握美术理论知识能有效的提高欣赏质量。

教学目标:

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教学过程:

本课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现代人的全面发展出发,指出培养审美的眼睛是现代人全面发展的需要,而美术鉴赏则是培养审美的眼睛的必要途径。

第二部分“什么是美术鉴赏”,先从对身处天安门广场的感受和对天安门的认知中,说明美术鉴赏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由此引出美术鉴赏的问题。然后再从具体的美术作品入手,以中国唐代画家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为例,简单介绍了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由此导入,进入概念分析,阐明什么是美术鉴赏、其特性以及在美术鉴赏中被动接受与主动参与的关系等。这里没有涉及什么是美术或什么是艺术的问题,而是直接谈什么是美术鉴赏,这是因为美术或艺术的概念本身就十分复杂,它将涉及到更为复杂的专业知识,这对于学生的理解来说是困难的,也将影响本课的主题。更由于当代艺术已模糊了艺术与非艺术、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什么是艺术”在学术界也是一个正处于争论之中的问题,对于那些还没有定论的问题我们只好在教学中暂时悬置起来。

第三部分“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简单介绍了美术的基本分类方法,这里只列出了一个简略的艺术分类,学生了解这些就可以了。但教师还应明白,在美术的六大分类——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摄影中,还可以按照其材料、功能、题材、内容等作更细致的划分。

第四部分“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以美术的三大功能为基础,说明美术鉴赏不仅是对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审美的眼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及未来的人生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审美的眼睛,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本课教学难点,主要是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

课堂总结:

对于美术鉴赏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并对我们的生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要学习自己通过对美术鉴赏的过程来学习及鉴赏。

作业布置:

选取一件自己喜欢的美术名作,搜集资料并作出总结,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比的意义教案 6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9~81页,练习十八的第1题。

教学目的:

1.使同学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以和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同学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教具准备:教师把教科书第80页的整数和小数数位顺序表画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教师:“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小学阶段学习了哪几种数?”(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教师接从上到下的顺序板书数的名称。

教师:“今天我们复习与这些数有关的一些知识。”

一、自然数、整数的意义

教师:“什么样的数是自然数?”(l、2、3……)在“自然数”后面板书。

“自然数可以表示什么?”(表示物体的个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什么?”(l。)用彩色笔把“ 1”上色。

“最大的自然数是什么?”(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自然数的单位是什么?”(自然数的`单位是1。)

“任何自然数都是由若干个1组成的。请说出下面几个数各是由多少个1组成的。”教师在黑板上任意写几个自然数,如7、10、25、369、1997……

教师:“一个物体也没有用什么数表示?”(用0表示。)教师板书“0”。

“自然数与0有什么关系?”(自然数都大于0。)教师在“自然数”后面板书“(大于0。)”

“按顺序写数时,0应写在什么位置?”(写在1的前面。)

教师:“我们在小学学的整数都包括什么数?”(自然数和0。)教师板书“整数”并用大括号把自然数和0括起来。

“假如说‘整数就是自然数和0’对不对?”(不对。)“为什么?”(因为整数中还包括比0小的整数。)假如同学说不好,教师可以说明:我们在小学学的整数包括自然数和0,到中学还要继续学习比0小的整数。然后,教师在“0”的下面板书“……(小于0的。)”

综合前面的教学过程,使同学看到如下板书形式。

整数 自然数:1、2、3、4(大于0的。)

……(小于0的。)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正确运用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会解比例;

(2)学生能独立找出比和分数、除法的联系与区别;能正确迅速地化简比和求比值。

(3)学生能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进行判断实际生活中的相关联的两个量。

2、过程与方法

采用小组探索合作的形式;体验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像一个科学家一样去探索世界,归纳总结问题。

教学重点

学生对比和比例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教学难点

学生运用正反比例于实际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阅读P84页,明确本课将要复习哪些内容?并列出来。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成果,形成本小组内最优的一份成果。

1、比和比例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和基本性质;

2、比例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之间的联系;

3、比和分数、除法有的联系;

4、正反比例的实际运用; 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

二、先在下表中写出比和比例的一些知识,再举例说明。

学生先自己填写,然后小组内对比讨论,并发现别的同学和自己的不同之处,讨论优缺点。

三、求比值和化简比

小组内回顾讨论化简比和就求比值

1、一般方法

2、结果

3、举例说明:求比值和化简比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完成练习十七的习题1,并讨论说出每小题的考察目的。

四、比和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先填下表,再说一说它们的区别。

展示学生的表格,评议,并举例说明。

五、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基本规律有什么联系? 先列出来,并在小组内讨论。

六、正比例和反比例什么样的两种量才能成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都成比例?能举例说明吗?你会比较这两种关系吗?正反比例的知识要点:

两种相关联的量,若比值一定,则成正比例;若积一定,则成反比例;若比值和积都不一定,则不成比例。

完成练习十七第2题。

七、独立运用

应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要先判断两种相关的量成什么比例,找出这两种相关的量的对应数值,再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方程解答。

完成练习十七的习题3、4、5、6、7。 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八、总结

同学们,上了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和感受?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与技能?你用到了哪些方法?你体验到成就感了吗?

引导过程 8

㈠引导探索,使学生由比较两个同类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引出用比表示的方法。

谈话:同学们,有谁知道,今年的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共获得多少枚金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在雅典奥运会上多少次庄严奏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多少次在雅典上空率先升起。“五星红旗啊,我们为你自豪”。

同学们,你知道国旗的制作标准吗?下面我们就来计算一下。

投影:这面国旗,长是3分米,宽是2分米。

⒈引导再学。出示初学思考题:

长是宽的几倍,还可以把长和宽的关系说成什么?

宽是长的几分之几,还可以把宽和长的关系说成什么?

⒉讨论回答思考题

师:长是宽的几倍,还可以把长和宽的关系说成什么?

生:长是宽的3/2倍,我们还可以把长和宽的关系说成-----长和宽的比是3比2。

板书 3÷2=3/2 或 3比2

师:宽是长的几分之几,还可以把宽和长的关系说成什么?

生:宽是长的2/3,我们还可以宽和长的关系说成-----宽和长的比是2比3。

板书 2÷3=2/3 或 2比3

师:由上可知,我们还可以用比来表示长与宽之间的倍数关系。

㈡再次探索用比表示两个不同类量之间的除法关系。

投影: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了100千米。

出示初学思考题,引导再学。

① 题目中有哪几个量?可以求出什么问题?怎样求?

② 这两个量间的关系用比怎样表示?

讨论思考题:

师:路程和时间的关系用比来表示怎么说?

生:汽车所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00比2。

板书 100÷2=50 或 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00比2

师:那么汽车所行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是什么?能用比表示吗?

引导学生弄清谁与谁比,比的结果、意义不同。

㈢引导归纳比的意义,理解掌握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

学生先阅读课本第62页的内容,再学思考题。

思考题:①比是表示几个量之间的什么关系?什么叫做比?

②比的符号是什么?比的每个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③比和除法有怎样的联系和区别?比和分数呢?

⑴回答思考题①,师即时板书。

生:比是表示两个量之间的相除关系,因此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⑵回答思考题②:

师:除法的运算符号是除号,表示比的符号是什么呢?还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吗?

生:比的符号是比号,写作“﹕”要写在两个数的'中间。比号前面的数叫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3 比 2记作3﹕2 或3 / 2

板书 3 ﹕ 2 = 3 ÷ 2 = 1.5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师:3/2是比的另一种分数形式的写法,仍读作3比2,不能读作二分之三。

⑶回答思考题③:

生答,师填表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一种运算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两个数的关系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一种数

比的意义教案 9

教学内容: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小学数学九年制义务教材第十一册).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异同,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重点:

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百分数与分数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小结:分数既可以表示数量,也可以表示关系.

2.下面各句中的分数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

提问:单位一是谁?分数表示谁与谁的关系?

二、新课:

1.意义:上面这些表示关系的分率和倍数都可以用一种新的数来表示,这种数叫百分数.

(板书课题,并把上面句中和图中的分数改成百分数,指导读法.)

(1)参加课外小组的人数占全年级的70%.(读作:百分之七十)

(2)已经修了一条路的25%.(读作:百分之二十五)

(3)今年的钢产量是去年的120%.(读作:百分之一百二十)

提问:这些百分数在各句中分别表示谁与谁的关系?谁表示100份?

像这样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补充板书)

追问:百分数是一种什么数?

2.指导写法:

写百分数时,先写分子,再写百分号(70%),百分号先写左上角的圆圈,再写斜线,最后写右下角的圆圈,两个圆圈写的要比分子小.

读百分数时,与分数的读法一样.(示范读法)

练一练:用手指在桌上写一写,然后读一读.

在本上写:25% 16.7% 1.25% 100% 131%

3.比较百分数与分数的异同:(小组讨论后指名发言,教师出示投影)

同:都是数,读法相同.

异:(1)意义不同:分数是表示把单位一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既可以表示数量,也可以表示关系.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只能表示关系,不能表示数量.

(2)写法不同:写分数时,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分子、分母分别写在分数线的上下.写百分数时,先写分子,后面写上百分号.

(3)使用范围不同:分数的分子只能比分母小,分子大于分母的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不是最简分数的要化成最简分数,分子必须是整数.而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比分母小,也可以比分母大,还可以和分母相等,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三、练习:

1.读百分数:(互相读)

1% 5% 99% 100% 300% 0.6% 38.3% 233.3%

2.写百分数:(两组互相看)

百分之七 百分之四十六

百分之五点三 百分之三百一十点六

百分之五十五 百分之四百

百分之零点一 百分之百

3.把下图中的阴影部分用百分数表示,说说阴影部分、空白部分各占整体的百分之几.

4.用阴影表示下面的。百分数,说说百分数表示谁占谁的百分之几.

5.判断:(用手势表示)

(1)一本书,已经看了它的75%,还有25%没有看. ( )

(2)一根绳子长50%米. ( )

(3)分母是100的分数叫百分数. ( )

(4)火车的速度比汽车快25%,火车的速度是汽车速度的125%. ( )

6.看图填空:

把( )看做单位一,( )占( )的60%,没走的路程占( )的( )%.

把( )看做单位一,( )相当于( )的32%,苹果树是( )的( )%.

把( )看作单位一,( )相当于( )的27%,现在用电是原来的( )%.

四、总结:

看着黑板概括一下今天的学习内容,你学会了什么?什么是百分数?怎样写?与分数有什么不同?

四、布置作业:

1.读书,复习今天的学习内容.

2.书第68页5~8.

五、板书设计: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比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名称,学会比的读写方法,理解和认识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和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认识比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名称,学会比的读写方法,理解和认识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 引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

三、巩固联系

四、作业

1、口答(幻灯出示两道除法到分数,两道分数到除法的换算题)

引入新课

2、出示两道文字题

(!)3千米是5千米的几分之几?

(2)8吨是4吨的几倍?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两种类型同意为一个数与另一个数的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的意义。

1、学生用十分钟自习书本52到53页

2、问:通过自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疑问?

3、小组内互相说,解决问题。

4、教师请个别同学说,然后师生一起探讨、研究。

5、幻灯出示例1、例2,让学生解答,以便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

6、说明相关注意点。如:单位、比值、名称、写法、读法。.。.。.

1、书本53页练一练

2、练习十二1、2

练习十二3、4、5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11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并能正确判断成反比例的量。

2.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流程:

一、复习铺垫,猜想引入

师:(1)表格里有哪两个相关联的量?

(2)这两个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2.猜想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比例关系反比例关系。(板书:反比例)

师:从字面上看反比例与正比例会是怎样的关系?

生:相反的。

师:既然是相反的,你能联系正比例关系猜想一下,在反比例关系中,一个量会怎样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它们的变化会有怎样的规律?

生:(略)

反思:根据学生认知新事物大多由猜而起的`规律,从概念的名称正、反两宇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顾名思义,对反比例的意义展开合理的猜想,激起学生研究问题的愿望。

二、提供材料,组织研究

1.探究反比例的意义

师:大家的猜想是否合理,还需要进一步证明。下面我提供给大家几张表格,以小组为单位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1)表中有哪两个相关联的量?

(2)两个相关联的量,一个量是怎样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回查看,并做适当指导。)

3.汇报研究结果

(在汇报交流时,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当分析到表3时,大家开始争论起来。)

生1:剩下的路程随着已行路程的扩大而缩小,但积不一定。

生2:已行路程十剩下路程=总路程(一定)。

师:如果用字母A和B表示两个相关联的量,用C表示它们的积,� 通过增加表3,更利于学生发现长宽=长方形的面积(一定)这一关系式,有助于学生探究规律。同时还增加了表1、表4,把正比例关系、反比例关系、与反比例雷同(和一定)的情况混合在一起,给学生提供了甄别问题的机会。

4.做一做(略)

5.学习例6

师:刚才我们是参照表格中的具体数据来研究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关系,如果这两个量直接用语言文字来描述,你还会判断它们成不成反比例关系吗?(投影出示例题。)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基本练习。(略)

2.拓展应用。

师:你能举一个反比例的例子吗?(先自己举例,写在本子上,再集体交流。)

交流时,学生们争先恐后,列举了许多反比例的例子。课正在顺利进行时,一个同学举的正方形的边长边长=面积(一定),边长和边长成反比例的例子引起了学生们的争论,教师没有马上做判断,而是问学生:能说出你的理由吗?有的学生说:因为乘积一定,所以边长和边长成反比例关系。对他的。意见有的同学点头称是,而有的同学却摇头忽然,一名同学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大声叫起来:不对!边长不随着边长的扩大而缩小!这是一种量!一句话使大家恍然大悟:对啊!边长是一种量,它们不是相关联的两个量,所以边长和边长不成反比例。后来又有一名同学举例:边长4=正方形的周长(一定),边长和4成反比例。话音刚落,学生们就齐喊起来:不对!边长和4不是相关联的两个量。

反思:通过你能举一个反比例的例子吗?这样一个开放性练习题,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使新旧知识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认知结构,这同时也是对数量关系一次很好的整理复习机会,通过举例进一步明确如何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

3.综合练习

四、总结

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而现行的小学数学高年级教材,内容偏窄、偏深,部分知识抽象严密、逻辑性强、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新教材相比明显滞后。如何将新的课改理念与旧教材有机整合,是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应该思考探索的课题。

引探总结 12

师生共同小结所学内容:今天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质疑: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是0?足球比赛中的比和我们今天学习的比相同吗?比和比值有什么不同?……

比的意义教案 1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什么是方程的解,什么是解方程,并弄清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会判断什么是方程,会解一步计算的方程,并会检验方程的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检查、验算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间的联系及区别,并会应用。

教具准备:

课件、白纸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游戏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们,我们来做个游戏吧!老师来说一个词语,你们反这个词语反一反说出来,好吗?看谁反应快!

父母的爱——爱父母;动物的画——画动物;

节目的'表演——表演节目;生命的感悟——感悟生命;朋友的理解——理解朋友;

朋友的善待——善待朋友;亲人的召换——召换亲人;儿女的担忧——担忧儿女

问题的答——答问题;方程的解——解方程;

引出课题:板书“方程的解解方程”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这里面的知识。

二、讲解概念“等式、方程”

1、找朋友:

师:刚才我们玩的这个游戏中,找到了好几对文字上的朋友。

下面,请你来帮这些式子或数字找找朋友,你愿意吗?

生:愿意。

①、出示课件:同桌之间说一说;指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再次出示课件。

师:这几对好朋友都有什么特点呢?

生:它们相等。(关键引出“相等”)

师:除了把它们用线连起来,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示它们之间是相等的呢?

生:列成一个式子。

学生口答列式,师边板书:80-20=60

2+0.5=2.5

30÷15=2

30×2=60

师:像这样用等号连接起来的,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我们把它们取名叫等式。

师:你能举例说几个等式吗?

②、引出方程:

师:那剩下的几个它们找不到朋友,心里不太高兴,你能把它们也连连线写成一个等式吗?

生:能。

学生口答并板书,如:x+3=9

300-b=250

3a=18

师:我们又找到了3对朋友,它们也是等式。那这三个等式跟刚才的四个等式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吗?

生:它们有未知数x、a、b。

师: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我们给它取名叫方程。

你能举例说几个方程吗?

2、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师:那等式和方程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你能用一种直观形象的方法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你可以在纸上写一写、画一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指名回答。出示课件并板书。

师小结:方程属于等式,里面含有未知数,是一种特殊的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3、判断练习:

师:我们有了方程和等式的知识,当遇到一个式子,要判断它是不是方程时,应该怎么想?

生:先看它是不是等式,如果是等式,再看它有没有未知数。如果它有未知数,就是方程;如果没有未知数,就不是方程,而是一般的等式。

师小结:一必须是等式,二必须含有未知数。

师出示课件中的练习:下列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①、下面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35-b=1284÷12=7

5x-32<749÷y=7

450x=90069+a

②、含有未知数的算式叫做方程。

③、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一定是方程。

④、35+x=76既是等式,也是方程。

⑤、30+20=10+40是等式,但不是方程。

⑥、y=0不是方程。

⑦、x=20是方程30+x=50的解。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14

教学内容:

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什么是比?

(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

300:5=60:1

(2)小明身高1.2米,小张身高1.4米,写出小明与小张身高的比。

1.2:1.4=12:14=6:7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4.5:2.710:6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实物投影呈现课文情境图。(不出现国旗长、宽数据)

①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

②图中有什么相同之处?

(2)你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①出现各图中国旗的长、宽数据。

②测量教室里国旗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

(3)(指教室里的'国旗)这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60:40=

(3)操场上的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与这面国旗有什么关系?

①学生回答长、宽比值。

2.4:1.6=

②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板书:2.4:1.6=60:40

也可以写成=

(5)什么是比例?

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可以明确告诉学生比例的意义,并板书: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6)找比例。

师:在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

过程要求:

①学生猜想另外两面国旗长、宽的比值。

②求出国旗长、宽的比值,并组成比例。

③汇报。

如:5:=15:10=

5:=15:105:=2.4:1.6

2.做一做。

完成课文“做一做”。

第1题。

(1)什么样的比可以组成比例?

(2)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3)说一说你是怎么找的。

(4)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检验各自所写的比例。

第2题。

(1)学生独立写比例,看谁写得多。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一共可以写多少个不同的比例。

3.课堂小结。

(1)什么叫做比例?

(2)一个比例式可以改写成几个不同的比例式?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六第1~3题。

四作业

课后记: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