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补贴(最新11篇)

财政补贴是指国家财政为了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向企业或个人提供的一种补偿。

关于《中国补贴政策汇编2017》的通知 1

各有关单位:

据中国补贴政策网统计,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扶持和无偿补助各类企业的资金规模超过2万亿元。国家各级政府出台了多项企业补贴政策,每个企业都有相应的政策可以申报。但是申报什么补贴?何时申报补贴?申报多少补贴?材料如何准备?这是广大企业申报政府补贴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长期以来,跟国家政策与政府补贴相关的通知内容,都散落在期刊、杂志、报纸等传统媒体,以及门户网站、政府网站,不能让人全面、系统地一览国家政策和政府补贴的全貌。

《中国补贴政策汇编2017》已连续6年为全国企业服务。这是一本献给全国4000万中小企业和企业家的书,又是一本献给广大创业和梦想创业的创业者的书。希望通过这本书,协助国内4000万企业了解并对接政府无偿补贴资金;另一方面,也协助政府宣扬其惠及所有企业的财政补贴政策。

本书分两个版本:一个是以地域为主,收集国家、各省市区直到地市县的年度各类补贴政策信息。一个以行业为主,收集各类与行业相关的补贴政策信息。

本书已经连续6年为企业提供核心权威信息。是中国迄今为止第一部全面、系统揭秘国家政策和政府财政补贴的专业实用著作。希望呈现在您面前的这本书,能投替您和您的企业叩开政府补贴的大门。

国家财政补贴政策 2

中国自50年代起实行的财政补贴政策,重点体现了国家保持社会政治、经济和人民生活稳定的要求。

①支持农业生产发展。中国的财政补贴大部分用于以粮、棉、油、猪为主的农产品价格补贴。同西方国家在农产品生产相对过剩的条件下,为了保持国内市场供求平衡和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对农产品实行保护价格和出口补贴不同,中国的农产品补贴政策主要立足于扶持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农产品的生产量。这突出地表现在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国家为了支持农产品价格改革的顺利进行,从而达到支持农业生产发展的目的,在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时,对农民实行了加价款补贴政策,并采取了销售价格不提或少提的办法,对购销价格倒挂的价差和企业经营性亏损实行财政补贴。因而,农产品补贴增长很快,在全部财政补贴中占居重要地位。

②稳定人民生活。长期以来政府从国家的具体国情出发,实行了保持人民生活基本必需品特别是粮油、猪肉民用煤等价格基本稳定的政策,并对城市住房、水电、公共交通等实行低租金、低收费制度,因此而发生的政策性亏损由国家给予财政补贴。或者,在提高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的商品价格后,对职工或城镇居民给予适当的物价补贴。因此,中国的财政补贴具有绝大部分直接或间接用于人民生活的特点。

此外,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价格改革的不断深入过程中,适当运用财政补贴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因价格和利益关系变动带来的矛盾,为价格改革的顺利进行和社会稳定创造条件。

财政补助的制定历史 3

财政补贴作为政府向企业和个人无偿转移收入的经济范畴是自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出现的。但是,由于早期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一般不去主动影响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以及市场机制的运行,财政补贴手段只被偶然且小规模地使用。20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逐渐参与并加强对宏观经济的调控。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包括财政补贴在内的各种宏观调控手段始被自觉地经常使用。随着政府干预经济运行的程度加深,财政补贴的规模逐渐增大,涉及的领域也逐渐扩展。

社会主义国家为了加速工业化,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大都确立了一套以压低农业和基础产业产品价格为特征的相对价格结构体系,在这种体系中,潜伏着大量的补贴因素。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国家长期实行比较单一的国有制经济形式,且在国有经济内部实行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潜在的补贴因素并未表现为公开的财政补贴。只有当企业逐渐摆脱对政府的依附关系,成长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之后,潜在的补贴因素才逐渐显露出来。加之在经济改革特别是价格改革过程中,国家为了缓解因社会分配关系剧烈变化引发的矛盾而不得不提供大量的财政补贴。

中国从1953年起实行财政补贴政策。50~60年代,财政补贴的范围小、数量少,国家财政能够及时调整补贴政策,使补贴与当时的财政承受能力基本相适应。从1979年起,为了改革不合理的价格和支持农业生产发展,国家多次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产品收购价格,但考虑到稳定人民群众生活,对主要农产品的销售实行了“价格基本稳定,购销价差由财政补贴”的政策,同时,对一些与人民日常生活相关的工业消费品以及煤炭石油等基础工业产品也实行了亏损补贴政策,致使财政补贴总额猛增。1978~1989年,国家财政负担的价格补贴和企业政策性亏损补贴由135.99亿元增加到972.43亿元,增长了6.2倍,平均每年递增19.6%,明显快于同期财政收入只增长1.5倍、年平均增长8.6%的速度。其中,价格补贴支出平均每年递增37.6%,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由1978年的1%,上升到1989年的12.9%,升高了11.9个百分点。企业政策性亏损补贴平均每年递增15.3%,占国家财政收入的比重,由1978年的11%,上升到1989年的21.4%,升高了10.4个百分点。另外,实行低房租政策,国家每年对房租的补贴也在百亿元以上。

中国国家预算中对财政补贴在预算收支两方面均列有类级科目。收入中列有“国营企业计划亏损补贴”,即通过收入退库形式拨补由于价格因素造成的政策性企业亏损。其中主要有工业、商业、粮食、邮电、农牧等各类企业的计划亏损。在支出中列有“价格补贴支出”,包括粮油加价款、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补贴、市镇居民的肉食价格补贴等20多个款项。在各类事业行政经费支出科目中,还列有给职工的主要副食品价格补贴等项支出。此外,在其他支出类中还列有财政贴息支出。

财政补贴的分类 4

(一)按经济性质确定的财政补贴

财政补贴以经济性质为标准,可分为价格补贴、财政贴息和企业亏损补贴等。其中,价格补贴是指政府为了稳定人民生活,由财政向企业或居民支付的、与人民生活必需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市场价格政策有关的补贴。按产品类别不同划分,价格补贴具体包括粮油价格补贴、平抑物价补贴和其他价格补贴等。

财政贴息是指政府财政对使用某些规定用途的银行贷款的企业,就其支付的贷款利息提供的补贴,即财政代企业向银行支付一部分利息。企业亏损补贴是指政府为使国有企业能按政府政策或计划生产经营一些社会需要的,但因客观原因导致产品亏损而拨付给企业的财政补贴。导致企业政策性亏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产品计划价格水平偏低,不足以抵补产品的生产成本。此外,企业的技术设备落后和供销条件不利等因素,也是造成企业亏损的重要原因。企业亏损补贴按企业经营性质不同划分,可分为国内企业亏损补贴和外贸企业亏损补贴。

(二)按再生产环节确定的财政补贴

1、财政补贴的种类

财政补贴以再生产环节为标准,可分为生产补贴、流通补贴和消费补贴。

(1)生产补贴。又称生产性补贴,是指对社会再生产的生产环节进行的补贴。其补贴的项目主要有粮、棉、油加价款补贴,农用生产资料价格补贴和工业生产企业亏损补贴等。

(2)流通补贴。又称商业经营性补贴,是指对社会再生产的流通环节进行的补贴。其补贴项目主要有粮、棉、油价差补贴,平抑市场肉食、蔬菜价差补贴,民用煤销售价差补贴以及国家储备粮、棉、油等利息费用补贴。

(3)消费补贴。又称消费性补贴,是指对社会再生产的消费环节进行的补贴。其补贴项目主要有房租补贴、副食品价格补贴、水电煤补贴和职工交通补贴等。

2、财政补贴的确定

一般而言,一种受补贴商品或产品只补贴一个环节,但有的商品同时补贴在两个或三个环节。补贴环节不是固定不变的,要依据更有利于发挥财政补贴杠杆作用的要求而进行改革和调整。

(三)按其他标准确定的财政补贴

1、按透明程度确定的财政补贴

财政补贴以透明程度为标准分为明补和暗补。其中,明补是指将财政补贴作为预算的支出项目按照正常的支出程序直接支付给受补者。其优点是收支分明,受补贴单位应上缴财政的依法上缴,应获得的补贴由财政直接拨付。暗补是指财政补贴不构成预算支出项目,受补者也不直接获得补贴收入,只是从减少上缴和节约支出上受益。其优点是手续简便,工作量少,具有隐蔽性,实际上是一种坐支,但缺点是权责利关系不明确。

2、按存续时间确定的财政补贴

财政补贴以存续时间为标准分为经常性补贴和临时眭补贴。其中,经常性补贴是指因政策性原因在较长时间内给予的补贴,该补贴往往具有自我增长的特点。临时性补贴是指因某些临时性原因,一般给予一次性补贴。

经常性补贴和临时性补贴只是相对而言的,如对国家规定的政策性亏损给予的补贴即为经常性补贴,在国家规定扭亏计划限期内给予的亏损补贴即为临时性补贴。

3、按隶属关系确定的财政补贴

财政补贴以隶属关系为标准分为中央财政补贴和地方财政补贴。其中,中央财政补贴是指在整个国家财政补贴项目和金额中,中央财政所承担的补贴项目和数额。地方财政补贴是指在整个国家财政补贴项目和金额中,地方财政所承担的补贴项目和数额。

中国财政补贴的种类和环节较多,按补贴的形式可分为:

①价格补贴;

②亏损补贴;

③职工和居民生活补贴;

④利息补贴;

⑤不通过国家预算的其他补贴。

按补贴的作用可分为:

①稳定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农副产品和日用工业品补贴;

②支援农业生产的农用生产资料价格补贴和由于价格不合理而形成的工业企业生产亏损补贴;

③收费标准偏低的城市公用企业的亏损补贴。

按补贴的主体可分为:

①中央财政支付的价格补贴;

②地方财政负担的价格补贴。

按补贴的对象可分为:

①工业、农业、城市公用企业等生产环节的补贴;

②商业、粮食等流通环节的补贴;

③职工或居民消费环节的补贴。

由于对生产、流通环节的补贴,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价格与价值背离的关系,消费者往往看不见、摸不着,故称之为“暗补”,而对于消费环节的补贴,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故称之为“明补”。

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办法 5

为适应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村提留款,村级管理费由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补助及通过农业税附加解决的新形势,达到规范村级管理费资金管理,确保村干部工资及时发放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目的,结合我县实际,对村级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提出如下试行办法:

一、村级财政补助资金的管理

1、村级财政补助资金纳入乡镇“零户统管”管理,乡(镇)设一名统管会计(经管站人员担任),负责村级财政补助资金的收支结算,各村设1名财务报帐员,实行报帐制。

2、村级财政补助资金的`管理实行乡管村用。县财政将转移支付补助资金及两税附加直接拨入各乡(镇)财政所,由乡(镇)财政所将资金划入乡(镇)“零户统管”帐户,由乡(镇)统管会计建立台帐,分项管理和核算各村资金。

3、乡(镇)统管会计负责村级财政补助资金的收支核算,负责办理村级财政补助资金的结算业务,按月定期与各村的报帐员办理财务收支凭证结算,每月向各村公布本月的收支情况等。

二、村级财政补助资金的来源

1、上级财政给予地方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村管理费补助。

2、农业税及农业特产税附加收入(按正税20%)。

三、充分发挥两税附加作用,确保村级正常运转

农业税、农特税附加由乡财政在征收两税时,统一按照正税的20%收取,收取后及时足额随正税上缴国库,主要用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

四、村干部的工资标准及村级财政补助资金的使用范围

1、确定村干部职数:根据有关法规和我县实际,各村具体职数,按照人口、地域、工作任务和经济条件等实际情况,由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报乡(镇)人民政府备案。原则上1000人口(含1000人)以下的村配干部3名,1000人口至2000人口的村配干部4名,2000人口以上的村配干部5名。

2、村干部工资标准:村定额补助干部工资实行结构工资制,即由基础工资、职务工资、规模工资、效益工资构成,其标准由各乡镇结合本乡实际自行制订,前三项工资从财政补助资金中列支,原则上其标准为200—400元/月;效益工资原则上生产经营收入低于5000元的不得享受;生产经营收入5000元至10000元的每人每月30元;10000元至20000元的每人每月60元,每增加20000元递增20元。根据乡(镇)对村的年度考评结果,按所任职务完成工作业绩的情况,生产经营收益情况,由村民代表大会半年评定一次。资金渠道从自筹资金中解决,不得挂帐。

3、居委会干部工资参照村干部工资标准执行。

4、村级财政补助资金的开支范围:村干部工资、正常的办公用品,党报党刊的征订(标准:省定贫困村每年的报刊费不得超过300元,其它村每年的报刊费不得超过500元),差旅费、村委会房屋的维修、水电费及村级公益事业支出。

五、村级财政补助资金审批权限

1、实行定额备用金管理:乡(镇)财政所应根据实际情况为各村配备500元的备用金。

2、村干部工资发放:乡(镇)统管会计负责造好各村干部工资发放表,交财政所审核后,由乡镇长审批,委托信用社代发。

3、村委会的各项支出,必须取得合法的原始凭证,并有具体用途,有经办人、证明人签字,按审批权限审批。

4、村级财政补助资金支出的审批权限:正常支出在500元以内的(最高不超过500元)由村委会主管审批;1000元以内的(最高不超过1000元)的经村民委员会集体讨论通过后,由村委会主管审批或片长审批;1000元以上的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的,由村委会主管审批;重大开支报乡(镇)政府集体研究决定。

5、凭证审核制度:村级财政补助资金所有支出凭证都必须经村级财务监督组和统管会计审核后方可进行会计核算,未经审核的支出凭证不得入帐,审核发现不合格、不规范的凭证,一律退回村,不予受理。

六、检查监督

县委村建办、县财政局、县农业局、县审计局等部门要加强对村级财政补助资金使用情况的检查监督,确保专款专用,杜绝挤占、挪用村级财政补助资金的行为。

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办法 6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财政补贴资金管理,维护财政、银行、企业的合法权益,监督财政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保障财政补贴资金专款专用,促进收购资金持续稳定封闭管理,依据国务院及财政部有关财政补贴资金管理的政策、法规和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各级行(包括代理行)的财政补贴资金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财政补贴资金专指国家为了保护主要农副产品购、销、储企业的利益,由国家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用于主要农副产品流通环节的、由农发行实行专户拨付与管理的政策性补贴支出。

第四条 财政补贴资金管理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财政补贴资金管理的政策措施,履行农发行代理拨付财政补贴资金的职责,监督各项财政补贴资金专户存拨、到位及使用;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划拨流程,确保各项财政补贴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企业,不断提高财政补贴资金拨付到位率。

第五条 财政补贴资金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实行分级、分部门负责制,专户管理,监督拨付,专款专用。

第二章 财政补贴资金管理的内容

第六条 财政补贴资金管理的主要种类

(一)粮油类补贴

1、国家储备粮油利息、费用补贴:包括国家专项储备粮油利息、费用补贴;国家临时储备油利息、费用补贴;国家特种储备粮油(“甲字、五零六”储备粮油)费用补贴;

2、粮食风险基金补贴:包括中央和省级财政共建粮食风险基金(即省级粮食风险基金)补贴;地、县级粮食风险基金补贴;

3.1991粮食年度末粮食财务挂账(老挂账)本金消化款及停息款补贴;

4、新增粮食财务挂账和其他不合理占用贷款本金消化款及停息款补贴;

5、军粮差价补贴;

6、简易建仓贷款利息补贴;

7、专储粮出口差价补贴;

8、其他补贴。

(二)棉花类补贴

1、国家储备棉利息、费用补贴;

2、收购棉花价差及其利息补贴;

3、销售新疆棉定额补贴;

4、出口棉花亏损补贴;

5、以出顶进棉花亏损补贴;

6.1998年度商品棉竞卖亏损补贴;

7、其他补贴。

(三)其他类补贴

1、国家储备糖、肉、烟叶、羊毛补贴;

2、各级政府及财政部门规定的、由农发行代理拨付的其他政策性补贴。

第七条 财政补贴资金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专户管理:积极配合财政等部门做好各项财政补贴资金专户开设工作,建立健全专户管理制度;同时开展经常性的督导检查工作,规范专户资金存拨行为,防止多头开户和资金流失。

(二)监督拨付:建立与同级财政、企业主管部门定期和不定期的联系协调制度,督促财政部门及时筹措资金,将本级应负担补贴资金拨入专户;同时督促财政、企业主管部门及时足额将专户内应拨资金分解下拨到企业。

(三)专户到位报告:财政补贴资金到达专户后,各级行营业部门要立即将专户资金到位情况及时报送同级资金计划部门,同时通知开户单位。省级分行营业部门对中央和省级财政到位的专户资金应及时报送省级分行资金计划部门。

(四)专户支出审核:各级行营业部门在收到财政、企业主管部门等提供补贴文件及拨款凭证后,三日内(节假日顺延)办理拨付手续。财政补贴资金下拨时,农发行营业部门要填制有关凭证报同级资金计划部门审核。具体审核以下内容:

1、下拨补贴资金金额是否与有关拨款文件或拨付计划一致;

2、下拨补贴资金是否按照规定用途拨付,有无挤占挪用现象;

3、下拨补贴资金是否按要求在农发行系统内运行;

4、下拨补贴资金是否在付款通知中详细注明补贴资金用途:即费用补贴、利息补贴或差价补贴等。

如发现补贴资金不符合规定用途或与补贴资金拨付计划不一致,应暂缓划拨资金,并自接到汇付凭证的次日前通知开户单位,要求开户单位在3日内查明原因并重新办理汇付手续,如发现财政、企业主管部门挤占挪用补贴资金,要及时报告上级行及上级财政和企业主管部门,督促其予以纠正。

(五)资金划拨通知:财政补贴资金自本级专户支出后,本级农发行要尽快将补贴资金拨付情况通知相关行,使其及时做好补贴资金的查收和督促分解工作。

(六)款项到位分解:基层农发行收到上级拨付的补贴资金后,已明确为利息补贴的,转入企业“应付利息存款户”,作收回利息处理;明确为费用补贴的,在补贴期内已占用农发行贷款的要与企业协商收回相应贷款,以往有欠息的还应收回一部分欠息,其余部分转入企业“财务资金存款户”,由企业列支费用。对于有关部门没有区分利息、费用等补贴的,要按照补贴标准计算后确定利息、费用,然后作相应处理。

《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办法》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七)台账登记及报表反馈:省级分行要制定统一的台账格式,各级行资金计划部门要将收到和支拨的每一笔财政补贴资金拨付、使用情况序时逐笔登记;以台账数据为依据,及时准确填制总行制定的各项财政补贴资金统计报表,防止虚报报表和随意调整报表数据的行为。

第三章 财政补贴资金管理的核算

第八条 会计科目使用

(一)通过财政部门逐级下拨的粮食风险基金补贴,用“粮食风险基金存款”科目核算。

(二)除粮食风险基金外的其余所有财政补贴资金均通过“国家专项存款”科目核算。

(三)基层农发行收到补贴资金后,要按规定程序进行账务处理,将利息补贴相应转入“应付利息存款”科目核算,费用补贴相应转入“财务资金存款”科目核算;补贴资金到位前占用我行贷款的,直接从相应存款科目中收回占用的贷款本息。

第九条 账户设置

(一)财政部门专户

1、在“粮食风险基金”存款科目下为各级财政部门设立存款专户,专项反映粮食风险基金在本级专户的到位、支出、使用情况;省级分行营业部门要在“粮食风险基金”专户摘要栏中注明“中央补助资金”和“省级配套资金”。

2、在“国家专项存款”科目下,为各级财政部门分别设立

(1)“粮食政策性财务挂账利息补贴”存款专户,并设立“1991粮食年度末粮食政策性财务挂账利息补贴”和“1992粮食年度后新增财务挂账利息补贴”明细账,用于反映中央、地方财政拨付新、老财务挂账利息情况;

(2)“其他财政补贴”存款户,用于反映通过财政渠道下拨的其他有关补贴资金的拨付情况。

(二)粮食部门专户

在“国家专项存款”科目下,为粮食部门分别设立:“国家储备粮油补贴”存款户,“军供粮油差价补贴”存款户,“其他财政补贴”存款户,分别反映相关补贴资金的拨付情况。

(三)棉麻部门专户

在“国家专项存款”科目下,为供销社棉花购销企业开设“棉花财政补贴”存款专户,并设立“国家储备棉利息费用补贴”、“收购棉花价差及其利息补贴”、“销售新疆棉定额补贴”、“出口棉花亏损补贴”、“以出顶进棉花亏损补贴”、“98年度商品棉花竞卖亏损补贴”明细账,用于反映棉花财政补贴资金的拨付情况。

第四章 财政补贴资金管理的职责

第十条 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工作实行行长负责制。行长要负总责,主管行长要具体负责。

第十一条 农发行内部各业务部门要明确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做好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工作。

(一)资金计划部门的主要职责

1、负责财政补贴资金的综合管理工作;

2、负责同财政等部门联系协调,及时沟通情况,协调有关问题,研究制定政策措施,督促各项财政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存拨;

3、负责审核各项财政补贴资金拨付和使用的合规性;

4、负责综合监测、分析、反映各项财政补贴资金拨付使用情况;基层计划信贷人员负责登记台账和填报财政补贴资金统计报表;

5、负责系统内上下级行之间财政补贴资金有关信息的传递与交流,协调行内各有关部门的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工作;

6、负责组织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培训,开展财政补贴资金管理方面的内部检查和调查研究工作,提出加强财政补贴资金管理的对策措施。

(二)信贷部门的主要职责

1、负责对进入企业主管部门或企业相应存款账户的各项财政补贴资金的分解,及时通知会计部门进行账务处理;

2、负责提供企业购、销、调、存情况和贷款占用形态,按月测算并提供本辖区各项财政补贴资金的应补贴数额;

3、负责会审财政补贴资金统计报表的相关内容。

(三)会计(柜台)部门的主要职责

1、负责财政补贴资金专户的开设、管理,做好柜面监督;

2、负责办理各项财政补贴资金的拨付手续;

3、负责收贷、收息、拨费的账务处理;

4、负责会审财政补贴资金统计报表的相关内容。

(四)信息电脑部门的主要职责

负责财政补贴资金统计报表(台账)软件的安装、系统维护,对使用报表(台账)软件的辅导和培训,解决报表填制上报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问题。

第十二条 设置“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岗”,配备专人(兼职)负责此项工作。财政补贴资金专管员是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其主要职责包括:

(一)负责与内外部有关部门的联系和协调,督促、审核各项财政补贴资金存拨到位;

(二)负责提供辖内企业的粮棉油库存情况及占用农发行贷款情况,适时测算各项财政补贴资金的应补数额;

(三)负责提供各项财政补贴资金的历年欠补及当期实际拨付、到位情况;

(四)负责财政补贴资金有关统计报表的汇总填报和台账序时登记以及监督反映工作。

《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办法》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第五章 财政补贴资金管理的监测、检查与考核

第十三条 各级行要对辖内财政补贴资金的拨付情况进行严格监测,主要通过报表(台账)数据查找财政补贴资金拨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及时予以解决。

第十四条 各级行要对辖内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工作开展经常性的检查。具体检查的要点为:

(一)是否设置“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岗”负责此项工作;

(二)是否经常与有关部门协调解决问题;

(三)财政补贴资金台账登记是否完整、规范;

(四)财政补贴资金统计报表是否及时、准确上报;

(五)财政补贴资金专户内的款项是否及时足额下拨,有无不合理滞留现象;

(六)下拨到企业的财政补贴资金是否按规定使用,有无违规行为;

(七)各项财政补贴资金管理是否按政策、制度执行;

(八)对所发现的问题是否能及时纠正、妥善解决。

第十五条 总行将对各省级分行的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的主要依据是:

(一)财政补贴资金拨付到位率;

(二)财政补贴资金统计报表汇总、填报情况;

(三)财政补贴资金政策执行和专户管理情况;

(四)财政补贴资金动态监测、检查、调研等情况。

第六章 附则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总行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和计划单列市分行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并报总行备案。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财政补助和补贴的区别 7

财政补贴是指国家财政为了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向企业或个人提供的一种补偿。主要是在一定时期内对生产或经营某些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的企业或因提高商品销售价格而给予企业和消费者的经济补偿。它是国家财政通过对分配的干预,调节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支持生产发展,调节供求关系,稳定市场物价,维护生产经营者或消费者的利益。财政补贴在一定时期内适当运用有益于协调政治、经济和社会中出现的利益矛盾,起到稳定物价、保护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维护社会安定,促进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但是,价格补贴范围过广,项目过多,也会带来弊端。它会使价格关系扭曲,掩盖各类商品之间的真实比价关系;加剧财政困难,削弱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给以按劳分配为原则的工资制度改革带来不利影响;不利于控制消费,减少浪费,提高经济效益。财政补贴是一种转移性支出。从政府角度看,支付是无偿的;从领取补贴者角度看,意味着实际收入的增加,经济状况较之前有所改善。财政补贴与相对价格的变动联系在一起,它具有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需求结构的影响。我们可以把财政补贴定义为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

补贴,是指一成员方政府或任何公共机构向某些企业提供的财政捐助以及对价格或收入的支持,以直接或间接增加从其领土输出某种产品或减少向其领土内输入某种产品,或者对其他成员方利益形成损害的政府性措施。其特征如下:1) 补贴是一种政府行为:此处的政府行为是广义概念,不仅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补贴行为,而且还包括政府干预的私人机构的补贴行为。2) 补贴是一种财政行为:即政府公共帐户存在开支。3) 补贴必须授予被补贴方某种利益:一般认为这种利益是受补贴方从某项政府补贴计划中取得了某些它在市场中不能取得的价值。4) 补贴应具有专向性:专向性补贴是指政府有选择或有差别地向某些企业提供的补贴。

关于进驻企业研究补贴政策方案的通知 8

各有关主管部门、有关企业: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的部署要求和财政部关于今后一段时期“缩范围、控定额、促敞开”的政府资金补贴工作思路,切实提高财政补贴政策实施的效果,我中心将在全国范围内实地考察有补贴政策需求的企业,并现场与企业负责人针对性的研究补贴政策方案,择机联合有关地方主管部门举办补贴政策培训班。

一。考察安排

1、时间:以与企业的约定为主,原则上避开法定节假日。

2、地点:实际申报补贴政策的企业办公或生产地址。

3、人员:中国补贴政策网有关负责人、企业有关负责人、专职政府补贴责任人等。

4、形式:实地走访企业办公或生产现场,召开政府补贴项目情况分析会,讨论形成初步的申报方向,现场制定申报方案。

二。主要内容

1、近年来企业所处行业的补贴政策分析及案例;

2、申报补贴政策的具体操作步骤及办事操作程序交流;

3、具体政策项目的硬性规定和软性要求的匹配性分析;

4、合理合法申报、使用政府补贴资金的策略;

5、廉政风险、违规风险教育;

6、研讨中长期企业政府补贴项目方案;

7、当前及以后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讨论及安排;

8、会议总结。

三。具体要求

1、企业承担中国补贴政策网的国内差旅费用,具体以双方约定为准。

2、中国补贴政策网前期研究企业基本情况后,派出1-2名专家为企业提供专项服务。

3、中国补贴政策网承诺,在双方未签署合作协议前,不收取企业的任何服务费用。签署合作协议后,帮助企业申请到政策补贴后收费。

财政补贴的影响 9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之所以采用财政补贴支出手段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第一,市场失效的存在。在自然垄断的领域,如城市的公共交通、煤气和水电等,市场价格无法有效配置社会资源,因而政府必须对这类企业实行价格管制。政府往往对其实行低价政策,以向整个社会尤其是中低阶层提供社会福利。由于政府的低价政策会导致企业产生亏损,因而应由政府提供财政补贴,否则这类企业将无法生存。

第二,社会政策的要求。市场价格是资源配置的有效机制,但市场价格机制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有些领域并不能完全引人市场经济机制,如我国的农产品价格补贴就是一个例证。在我国,农业生产成本高,在人们收入水平普遍偏低的条件下很难再提高农产品价格,�

第三,经济转轨的需要。上述企业亏损补贴维持了大批企业的存在和职工就业,避免了大规模破产和失业所导致的社会动荡;而价格补贴则在价格体系从计划价格向市场价格转化的过程中,避免了物价大幅度上涨给居民生活带来的压力,从而有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这些都缓冲了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所产生的冲击力,有利于改革的顺利进行。

财政补助的主要案例 10

财政收入事例

中石化集团很可能已获得了政府给予炼油板块财政补贴的批文,但是补贴多少尚未透露。此次中石化获得巨额补贴已成定局,2007年中石化炼油板块亏损比2006年更大,外界传闻补贴将在100亿元以上。据悉,2007年底,中石化和中石油双双向国家申请财政补贴,但中石油尚未传出拿到补贴批文。

前两次已获补150亿元

2005年和2006年,中石化分别获得国家财政补贴100亿元和50亿元,如果此次补贴到位,这是中石化第三

中石化年盈利700亿获财政补贴遭非议

次获得国家财政补贴。“今年亏损比2006年更严重,国际原油价格一直疯长,第三季度炼一吨油就要亏损600~700元。”中石化广东一家公司的人士介绍,“亏损的关键是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一直都在90美元/桶,而11月成品油提价后,折算原油价格也仅仅是维持到65美元/桶的水平。可以这样说,中石化的整个炼油板块2007年是全面亏损,尽管年报上会有盈利,但那是靠中石化其他业务弥补亏损的。”2008年1月份,中石化炼油亏损更严重,因为雪灾期间要保证供应,高价采购了很多石油,使得整个炼油板块的上下游全线亏损,这在中石化是比较少见的。

在三大石油巨头中,中石化国内油田资源较小,大部分原油依靠进口,而中石油国内油田资源多,进口就少很多,而中海油的主要业务在勘探和开采。中国石化(10.82,0.43,4.14%,吧)进口原油占中国80%,加工量占中国70%,国际油价上涨造成的亏损大部分由中石化承担,国家对成品油价格调控的影响也主要反映在中国石化。

整体盈利或达700亿

中国成品油价格仅仅上调过一次,年底中石化和中石油双双向政府汇报政策性亏损,希望得到政府财政补贴。

广东省石油学会储运销委员会秘书长范小平认为:“这次补贴应该超过2006年,因为政策性亏损比2006年大,但实际能够补贴多少,尚很难定论。”而国家能够贴多少给中石化,外界传闻相差巨大,有传补贴150亿的,也有120亿、100亿的,还有50亿的。不过,中石化上市公司的业绩依然是有巨额利润,并且年年递增,2006年盈利506亿元,而2007年有传闻盈利700亿元。范小平认为,整体盈利与补贴炼油是两回事,盈利不应该影响补贴。

财政补贴的主要内容 11

①价格补贴; ②亏损补贴; ③职工和居民生活补贴; ④利息补贴;财政补贴 ⑤不通过国家预算的其他补贴。 按补贴的作用可分为: ①稳定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农副产品和日用工业品补贴; ②支援农业生产的农用生产资料价格补贴和由于价格不合理而形成的工业企业生产亏损补贴; ③收费标准偏低的城市公用企业的亏损补贴。 按补贴的主体可分为: ①中央财政支付的价格补贴; ②地方财政负担的价格补贴。 按补贴的对象可分为: ①工业、农业、城市公用企业等生产环节的补贴; ②商业、粮食等流通环节的补贴; ③职工或居民消费环节的补贴。 由于对生产、流通环节的补贴,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价格与价值背离的关系,消费者往往看不见、摸不着,故称之为“暗补”,而对于消费环节的补贴,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故称之为“明补”。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