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调研报告(合集5篇)

广场调研报告(精选5篇)

广场调研报告 篇1

摘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文化的需要,各种各样的健身形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尤其是源于社会生活的广场健身舞,自20__年奥运会后在城市及农村中兴起并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人民群众尤其是中老年人的业余生活。通过对杭州广场舞发展状况的调查分析,发现广场舞发展状况中,制约因素主要在于广场舞活动会与居民日常生活发生摩擦。目前广场舞存在的问题是中老年人对广场舞缺乏正确的认识、硬件条件不足、缺少专业的健身指导员、缺乏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伴奏乐适听性不高,解决的对策主要在加大相关投入、组建专门管理队伍、出台相关政策和加强宣传。

关键词:广场舞风靡程度社会反映待改进之处建议

引言:

20__年,广场舞的热潮席卷大江南北,一块空地,一台音响就可以聚拢一群人跳上二三小时,与此同时一些地方围绕广场舞发生的纠纷也愈演愈烈。4月,成都市一小区几家临街住户由于长期受楼下广场舞音乐困扰,一气之下向楼下跳舞的人群扔水弹;10月,武汉市一小区内正在跳广场舞的人群遭到楼上业主泼粪;11月6日北京市昌平区,施某因跳舞放音乐音量大之事与邻居发生争吵,后持其藏匿的枪朝天鸣枪,还放出自己养的3只藏獒冲散跳舞人群。在这一系列事件背后,广场舞将何去何从。杭州市的广场舞发展状况又是如何?

一广场舞的定义

广场舞蹈是舞蹈艺术中最大的一个种类,广场舞蹈是自娱性与表演性为一体,以特殊的

表演形式、热情欢快的表演内容、以集体舞为主体来表演的舞蹈形式,在历史的长河中,人民群众创造了广场舞蹈,发展了广场舞蹈,使这一民间艺术之花深深扎根于广大群众的社会生活之中。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民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进入

20世纪90年代以后,政府在县以上城市建立了许多文化广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广场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广场文化重要表现形式的广场艺术,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广场舞蹈悄然发生的大变化,广场舞从乡村走进城市,成为城市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

它不受场地、舞种等限制,多是群众自发组织,具有健体、健心、降脂减肥、健脑、健

美的功效,因而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广场舞蹈的配乐往往是年度“神曲”,例如《最炫民族风》、《荷塘月色》等。

二杭州市广场舞的发展状况

杭州市近几年广场舞蓬勃发展,在信义坊湖墅路、吴山广场、西城广场、西湖广场、

庆春广场、近江广场、大关公园都聚集着很多广场舞爱好者。为深入了解杭州市广场舞发展现状,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

本次问卷调查,我们通过纸质问卷、网络问卷的发放,共计回收有效问卷102份。其中,参与调查的男性有32位,女性有70位。数据分析如下

年龄段分布如下:

职业分布如下:

从问卷第一题可以看出,参与调查的人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跳广场舞的,占45.1%,另一类是不跳广场舞的,占54.9%。

根据题型设计,2-10题不跳广场舞的人员不做,我们首先分析综合题,即所有人都要做的题目。

首先是大众对广场舞的喜爱程度,由下图可以看出,多数人对广场舞呈现一般或是喜欢的态度,只有少数人明确指出其不喜欢甚至极度不喜欢广场舞。

再对影响大众参加广场舞的因素进行分析,由下图可以知晓,工作忙、家务忙、没有场地、怕受嘲笑、组织不力、宣传不足、缺乏培训这些因素都有影响大众参与广场舞。其中比较高的因素是工作和家务忙,这两者使得人的空闲时间变少,这应该是影响的主要因素――缺少时间。

13、14题均为与广场舞播放的音乐有关,将其综合考虑,可以发现,只有少数的人认为广场舞音量过大,然而大部分人或多或少认为广场舞是会对周围居民的休息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

由下图可知,在大众眼中,广场舞带来的负面影响比重最大的是它的声音,多数人觉得其声音太响;其次是其可能造成围观现象,造成道路拥堵,可能引发事故;再来是广场舞的新意不够;再来,广场舞多数在公园、街道等地方进行,场所较为简陋;可能由于大多广场舞是为了健身而跳,动作方面缺少些许专业舞蹈的优美。

在所有参加广场舞的人中,参加广场舞的频率为一周一到两次的人占大多数,达到51.34%,而能坚持每天参加的人有10.86%。其中刚接触广场舞的人数占32.7%,接触时

间在半年之内到两年之间的人数占51.9%,接触时间有三年以上的人达到15.4%。

据调查发现,参与广场舞的多数人刚开始是通过朋友带领的途径接触广场舞的,参与广场舞的过程中大多数人也是无指导或是有临时义务人员指导,

广场舞是一种非常休闲的舞蹈方式,同时也不需要参与人员有较多的金钱付出。据调查发现将近50%的人一个月参与广场舞的消费不到10元,只有10%的人花费过百。

综上所述,现如今参加广场舞的人以女性为主,40岁以上年龄段的人参与众多,广场舞的资金花费比较少,舞种丰富,音乐也是多种多样,以小区空地和附近小广场为主要跳舞场地。由于广场舞蹈的特殊性,在娱乐中起到健身美体的作用,所以广场舞越来越受到杭州市中老年女性的喜爱,但在其发展中出现了跳舞时间过长,音量过大,影响附近居民休息的情况,在一些小区出现居民屡屡投诉,甚至有争执发生,而调查也反映出年轻人参与度不高,执教的人少且多非专业,舞曲单调的情况。目前杭州市广场舞发展呈现快速发展,但后劲不足的态势。

三.杭州市广场舞兴起的原因分析

1.中老年人健康需求水平提高

调查显示,广场舞参与主体的年龄集中在45-59岁,这个群体的特征是工作、家庭都达到了人生的稳定期,他们基本没有什么烦心事,压力也小,因而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另一方面,这个年龄段的群体机体功能开始衰退,往往表现出体质虚弱、免疫力降低的状况,不仅是整个社会越来越关注中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老年人自身也对健康有着迫切地追求。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广场健身舞具有降血压、舒筋活血、调节体重、增强肺活量、促进消化吸收、提高免疫力、缓解精神压力等作用,如广场舞中的甩手舞,简单易学,是一种健康减肥、疏通经络的良好方式。因此,广场舞一经兴起便受到追求健康生活、注重提高生活品质的广大中老年人的欢迎和支持。

2.广场舞丰富了中老年人的空巢生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空巢老人”现象尤其引人关注,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平时缺少社交活动,极易产生心理失调症状,变得低沉缓慢和淡漠。而广场舞作为一个中老年人较为集中的群体,能够很好地满足他们的社会交往需要,在一起学习、一起舞动、一起锻炼的过程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空间,追求了自己的爱好,排遣孤独,结交朋友,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另外,广场舞是作为一种舞蹈,其与生俱来的宗旨就是追求美、锻炼美,这能使老年人在舞蹈中找到属于自身的价值。清晨或暮晚,优雅的音乐,陶冶心灵;清新的空气,舒畅心脾。伴随节奏将内心压抑或疲劳释放在舞姿上,注意力转移在肢体的协调,久而久之,自然能调节情绪,做到身心愉悦。“发展的全面性是指:无论是这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还是其组织、管理、生产、分配及决策实施等,只有能够体现出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表现出发展的全面性特点,才能真正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广场舞的兴起无疑就是发展全面行的一个体现,让老年人充分享受到国家发展所带来的好处,丰富其精神生活,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3.广场舞符合老年人保守节俭的消费特征

中老年人观念保守,做事谨慎,在消费上讲究实用廉价,健身房等锻炼场所对老年人来说也算是一笔不小的消费,很多人往往不愿承受。而广场舞因陋就简,具有自发性等特征,即自发组织跳广场舞,自掏腰包添置设备,主动从网上看视频学习舞蹈,甚至到外地“取经”,学会后教大家,教群众跳舞的领舞者,也往往不计报酬。在广场舞的消费上,也是从“自愿”出发,调查显示,对广场舞表现出无比热爱且有经济条件的老年人往往会购置一些相关服饰、书籍;而没有经济条件的中老年人减少消费,简单着装也照样尽情尽性。

4.表演或比赛对广场舞的宣传影响

对于一种新兴事物,若单纯地说教等间接宣传,很难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尤其是对于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的中老年人来说,直接地切身感受能有更好的效果。广场舞基本上是露天演绎,就像是实地宣传,以真实的场面来扩大它的影响力,加深人们对它的印象;而音响的嘹亮,气氛的活跃总能吸引众多围观群众,激起一些市民强烈的参与欲望。而杭州众多的文化广场恰好为广场舞的演绎提供了天然“大舞台”,多为人流密集之所,宣传面广,宣传效果好。另外,比赛作为宣传广场舞最有力的手段,在杭州也算运用较多,在20__年11月的富春江杯上公开广场舞比赛《相约北京》,使广场舞这种民间性质的运动登上了大雅之堂,当然也获得了如潮的好评。采访中也了解到,大多数人通过观看和参加比赛加深了对广场舞的理解,能在比赛中获得强烈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自我价值得以实现,更能在比赛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四制约杭州广场舞发展原因分析

1.中老年人对广场舞缺乏认识

广场舞虽然在全国范围内逐渐普及,但是参与率还不是很高,很多人对广场舞缺乏认识,认为只是一群老太太、老爷爷无聊时的一种消遣。通过采访,有些老太太觉得在大庭广众跳舞是一件不大光彩的事情,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悖,老年人就应该本分点,晚上早点回家,而不是滞留在外面集会跳舞。其实广场舞带给中老年人的不止是无聊时的消遣,它有着健身的功效,还能消除紧张的情绪和缓解压力,练习者在优美动听的音乐、美妙的舞姿中,消除疲劳、陶冶心灵,感受到愉快的情绪,从而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除此之外,跳广场舞还有利于减缓记忆衰退的速度,通过练习以及对大脑神经的不断刺激,来减缓记忆力减退的生理现象,达到良好的健脑效果。

2.场地和设施等硬件条件不足

虽然现在广场舞在逐渐普及,但是场地和硬件也不是很完善,大部分的社区老年人只能在露天跳舞,一旦遇上特殊天气就不能正常进行。硬件设施也不能及时跟上,用的设备都非

广场调研报告 篇2

目前,广场舞舞友与周边居民解决扰民问题的主要途径是自主协商调解,在遇到比较严重的问题时通常会请求社区或派出所出面调解。在受访者中,面对扰民纠纷,首先通过双方协商解决的占98.91%,严重时请社区、派出所等单位出面协调的占88.89%。但是,单一的事后补偿性救济方式并不能及时、充分地解决棘手的扰民问题,还可能引发其他的连锁纠纷。

上海地区广场舞扰民纠纷解决机制的现状总结

为总结上海地区广场舞扰民纠纷解决机制的成果经验与困难之处,我们来到上海市松江区蓝天一村居委会、嘉定区南翔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普陀区白玉路派出所、闵行区文广局等地实地采访,得出以下结论:

1、居委会工作现状:

(1)调解先行。一般情况下,居委会先做一下双方的思想工作,平复下双方的情绪,然后再调解,居民都比较配合居委会工作。

(2)改进广场舞。居委会也采取了措施改进广场舞,提倡文明跳舞,限制跳舞的时间、地点及音量等等。

(3)避免公权力介入。所有关于广场舞的管理和治理,小区居民委员主要是协调处理,政府介入极少。

2、社区工作现状:

(1)自我解决为主,社区协调为辅。一般都是由双方自己协调解决问题,如遇比较棘手的问题就会由文化中心或者社区作为中介人来进行调解。

(2)文体团队登记管理。文化中心方面主要对广场舞文体团队进行登记管理,有序管理各个广场舞文体团队的负责人员、组织规模、开展情况等。

(3)舞蹈团队等级评定与奖励机制。每年会组织体育健身团队的星级评定,通过推陈出新的活动形式进行展示和评定。针对评定等级高的团队进行奖金鼓励、文化培训、硬件支持等方面的奖励,鼓励中老年群众开展有益健康的文体活动。

3、公安机关工作现状:

(1)调解开展有困难。面对两方都有理的情况,公安机关工作开展很为难。在调解广场舞扰民投诉的过程中,派出所面临了中老年人不听劝阻、处罚对象不确定等现实难题。

(2)具体执法标准不明确。立法机关与政府部门针对广场舞活动等牵涉到公众利益的居民活动没有专门的执法标准的规定,执法机关有时“无法可依”,工作开展力不从心。

(3)联合执法存障碍。要采取这样的处罚方式就需要先让环保部门过来检测一下噪音。但是这样的联合执法仍然有难度,公安机关联系环保部门其也有可能置之不理。

4、闵行区文广局100个文化广场建设的成功经验:

(1)硬件设施改造。文广局为区下的各个广场配备了相应的硬件设施如照明设施电源设施,音响设备等,防止阿姨们在黑暗中跳舞影响人身安全,也保障了广场舞活动的顺利开展。

(2)软件管理优化。闵行区文广局建立分级梯度管理体系,设立考核机制与相关的奖励制度,对考核分数较高的广场舞队伍给予其资金上的资助以及文化资源的配置的优先选择权,有效得减少了广场舞扰民的现象。

通过上述数据与资料分析,我们发现,真正解决好广场舞扰民问题,需要建立一套事前管理与事后救济并举、立法完善与行政管理兼备、私力救济与公力救济结合的多层次纠纷解决机制,充分发挥行政机关、公安机关、居民自治组织在公共文化管理方面的作用,打造“政府引导、社会管理、群众参与”的文化综合管理格局。

广场调研报告 篇3

[提要]:近年来,随着广场舞的兴起与热门,我国的广场舞人数激增。但由于相关的管理处于较为空白的阶段,全国多地的广场舞都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与冲突。因此,特意对青春社区这一拥有大量广场舞爱好者的社区进行调查,针对其管理、规范不足之处提出建议与意见。

[关键词]:青春社区 广场舞 噪音 冲突 解决

前 言

自广场舞兴起以来,泼粪、鸣枪、放狗等冲突事件不断,而造成冲突的根本原因是广场舞这一文化形式所伴随的巨大噪音。当广场舞邻近居民区时,广场舞就不再是一种有益于强身健体的文化形式,而是影响居民休息、引发矛盾冲突的.***。通过对青春社区现状的分析,发现社区内有多个广场舞集中地,存在两种极端的情况――居民表示理解,甚至有所牺牲与居民极度厌恶、反感,恨不得遏令禁止,大小冲突不断。在此矛盾重重,社区管理缺失的情况下,提出一些意见与可供参考的其他地方的解决方案。

一、调研结果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走访、调查,社区内目前共有三个较为固定的广场舞集中地,一个位于小区西面的篮球场,大致40人次;一个位于小区中心加贝超市门口的空地,大致30人次;以及位于小区东面某一居民楼楼下的空地,大致20人次。总共有一百余人的广场舞爱好者。虽然同在一个小区,但这三块位置的规范情况却差异很大。

(一) 篮球场

小区西面的篮球场空地是社区内目前最大的固定广场舞集中地,以40岁~60岁以上的女性为主。阿姨们与在该篮球场上打篮球的运动者以中间线为界,虽然各使用一半场地,但相处较为融洽,受访的运动人士也都表示广场舞所放的音乐音量适中,并不会干扰他们运动,也能互相理解。而该篮球场与其附近最近的居民居住区大约有50米的距离,附近的居民普遍表示受其噪音干扰较小,只有小部分住户能听见隐约的歌声,但是对生活几乎不产生影响。采访中,大部分居民对此表示理解,认为生活之余跳跳舞也是一大乐事,有助于锻炼身体、

提高审美情趣、扩大人际交往,表示了对广场舞这一文化形式的支持。

而这一块区域,阿姨们许多已经跳了许多年,与附近的居民相处融洽,很少遇到有居民来抗议之类的冲突事件。并且,也有专门的领舞阿姨作为此地的负责人,当居民对其有意见时由她与居民沟通、协商,她们现行的音量就是在一年前经过协商调整的基础上的确定的,较为合理,居民反映也较好。在这样的氛围下,阿姨们也跳得舒心。

(二)加贝超市门口的空地

加贝超市位于小区的中心,在一养老院楼下。在该地跳舞的阿姨除了附近的居民之外还有养老院的部分阿姨。该地跳舞的时间段大致为晚上5:30~9:00,离附近最近的居民楼也有近百米的距离,实地勘察后发现在居民楼几乎听不到广场舞的音乐,居民也表示没有什么影响,对广场舞持积极态度。但是因为位于超市大门口,也就其音量、位置等问题采访了超市负责人、营业员、以及部分顾客,其均表示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偶尔能听到也不会对其工作、购物造成影响,支持中老年人走出家门,强身健体。另外,超市负责人表示,能将门口的大块空地有效利用起来,也有助于超市旺人气,在广场舞音量适当的基础上,可谓互相得益。

居民、超市的相关人员都对阿姨们的广场舞表示支持,她们跳起来也自然更为快乐,甚至许多与超市的营业员结成了深厚的友谊。

(三) 某居民楼楼下的空地

在调研中,虽然前两个广场舞集中地反映较好,无论是附近居民还是跳舞的阿姨,都能互相理解,彼此尊重,形成一个融洽的氛围,但在这里,情况却大不相同。

这块空地紧挨着一片居民楼,空地的上方就是许多阳台,受访住户们纷纷表示广场舞的音量很大,对他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干扰。而其也不止一次的与阿姨们沟通,甚至起过许多次冲突、踢坏了好几个音响,但情况始终没得到改善。派出所的民警都表示,不止一次地接到反映,那块区域因广场舞音量过响干扰了居民而引发冲突事件,但他们对此也表示很无奈,调解、劝导的无效始终是这里广场舞的痛。不仅痛在居民,也痛在跳舞的阿姨们。在受访中,不仅是居民哀声载道,怒火连天,跳舞的阿姨们同样表示苦恼,出来跳舞也是图个开心,却时常遭到附近居民的谩骂,完全违背了她们出门跳舞的初衷。但是又出于种种原因,阿姨们似乎并不愿意转移战地加入小区其他两个舞队。而在这里,也并没有担任负责人的领舞阿姨,这里的麻烦谁都解决不了,谁也不愿意来担这个天天与住户理论、相吵的责任。

二、现状分析

对比之下我们发现,青春社区的三块较为固定的广场舞集中地中,离居民区较远、音量对居民干扰较小的前两块区域都有较为融洽的氛围,受访住户几乎全部秉持着理解的态度,对偶尔受到的干扰造成的不方便也表示理解,自己想办法解决。比如在篮球场附近的一位阿姨表示,因为在家里能听到的音量其实很小,平常并不会太在意,但是由于她每个月需要值一天半夜班(半夜12点上班,晚上6、7点就会睡觉),睡得早对声音就比较敏感,这时候外面的广场舞的声音就容易困扰她造成失眠。而当我提及是否与跳舞阿姨们进行交涉时,她连连摆手表示对阿姨们的理解。在采访前两块区域的过程中,相互理解也几乎是每个受访者会提到的词汇。而第三块区域的居民几乎无一不是怒火万丈,恨不得禁止广场舞。那难道是前两个区域的居民比较好说话?在采访中,前两个区域的居民也都说,理解的前提是阿姨们广场舞的音量适中,若是就在自己家楼下,噪声很大,那是谁也无法忍受的。

而对于广场舞问题的出现,除了双方问题之外,也有居民提出,与社区文化缺失也有很大的关系。人们在饭后除了打麻将、打牌、广场舞之外几乎没太多的选择。公共用地缺失、社区组织的文化活动过少,都是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

此外,受访居民百分之八十以上都表示,受到了广场舞的噪声困扰除了和跳舞阿姨交涉,第一时间也会向社区、媒体反映。但是曾经和社区联系过的受访者告诉我,他们反映多次不仅未果,社区连个回应也没有,敷衍了事。我也为此走访了社区与媒体的相关人员。 对此,社区工作人员也表示很无奈。首先,目前并没有可以参照的硬性政策;第二,社区并没有执行力,只能以调解、劝阻为主,无法硬性规定哪块区域能跳与否。而小区半开放的情况也为管理增加了难度。另外,青春社区内建有公园、超市、报刊亭、小学、多个杂货店、养老院等,且绿化面积很大,公共用地占地很大。她们也曾联系过青春公园,公园的大门口虽然有一块空地,但晚上没灯。而公园的人流量很少,公园不归社区管,无法安装灯具。这一系列的问题使得他们也无法将居民楼下空地位置跳广场舞噪音大的问题解决。

而媒体人员则认为,由于国家并未出台相关管理政策,当地政府也没有针对这个问题做出任何批示,他们的介入也很难解决问题,只能拍摄双方的矛盾过程,对实际解决效果不大。并且这类情况现在可谓广泛存在,除非出现一些过激的事件,否则其也很难针对该主题整理成正式新闻稿播放。

三、意见与建议

当下,多地政府都采取了措施治理广场舞扰民的问题。而政府动了力却给人感觉不走心。

比如,西安市法制办发布《西安市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拟规定:晚10点至次日7点,居民区不得进行广场舞等产生噪音的的活动。如果严重扰民,单位将面临1万元、个人将面临1万千的罚款。表面上看,这既保障了居民跳舞的权利,也没有影响到其他人的休息,貌似是一种双赢。但细想一下,总觉得有点不对劲儿,试问有多少大叔大妈跳广场舞是在晚上10点到次日7点进行的?很明显,居民区的其他人反对跳广场舞的原因是影响休息,这里的休息又不是特指睡觉,而是下班后能够享受一种相对清静的环境。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种类型的规定显然是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嘛?这也就证明政府在广场舞的治理上是在做无用功,于公共资源使用困境的解决基本上没有任何帮助。

而当下,温州鹿城区模式采用中央音响声控控制音量,控制所设的音响声源与居民区的距离,违者处以一定份额的罚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合肥等地开始在社区附近兴建街心公园类的空地,提供更多的公共用地,解决广场舞问题。

广场舞不同于其他的舞蹈形式,广场舞脱离了舞蹈的专业范畴。广场舞产生在群众之中,有着非常广泛的社会基础,它的创作者是群众,它的使用者是群众,他的传播者也是群众。作为一种大众健身形式,广场舞集节奏韵律感和艺术美感为一体,因而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已经冲出了城市,走向了农村。同时,广场舞更是一种精神文化,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有效地丰富了人们群众的精神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增进了邻里之间的距离。 毋庸置疑,这样的文化形式需要得到支持。但是,不告别噪音,我们好像无法告白广场舞。

广场舞问题的行程牵扯到多方面原因。首先,是公共用地缺失,舞址选在居民区附近,影响到居民生活是广场舞引起冲突的根本原因。其次,各地政府对于噪音污染问题的解决一直有所欠缺,执行力不足。第三,也反映了社区文化的缺失。

而对于青春社区来说,面对如今的情形,似乎更应该由社区、物业对社区中一些不合理的用地进行改造,开拓出更多社区文化用地供居民健身、休闲。此外,对社区中已有的健身广场的健身器材进行修葺,破损的器材进行拆除,重新整合该广场有利于提供更大的空间,供在居民楼附近、影响到居民生活、休息的阿姨们跳舞。此外,作为社区,还应该致力于社区文化的建设,与其它单位、企业合作举办广场舞大赛,提高居民对广场舞的认同度,积极开展其它文化活动,使大叔、阿姨们的生活不再局限于麻将与广场舞,拥有更多的选择。 对于政府来说,也应该注意到全市、全区范围内像青春社区这样的地方,广场舞的噪音问题给居民的生活作息带来极大的困扰时,无疑是隐藏了***。学习温州鹿城区等地的成功经验,采取中央音控,设定广场舞允许区域或指定广场舞不允许区域。指定允许区域或是不

允许区域两个做法各有好处,前者有利于阿姨们直接去那些指定的区域活动会比较方便,但不利于群众施行监督,因为指定的区域会很多且零散,群众难以具体知晓所处区域到底是不是处在允许范围内,也无法实施监督。后者指定不允许,而现状是大部分在跳舞的地方,如果出台了规定都会被划到不允许的范围内,我们只是说这里不允许但是不告诉你该去哪里,虽然还是需要阿姨们自己找地方,但是比较方便实施监管。因为一般群众不一定知道哪里哪几个广场或者地点是允许的,但是不允许的一般是以中心建筑、标志、路段之类的为中心,多少范围之内不允许,更有利于群众的监督,也有利于保障群众的权益。同样的,对于跳舞的阿姨们来说,只有得到了居民们的认可,政府的保护,她们才可以跳得舒心、跳得畅快,我们所说广场舞的好处也才真正成了好处。

参考文献:

20xx年6月26日《华商报》

广场调研报告 篇4

广场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就是一种标志一种象征!在中国,将广场的作用应用的的无非只有成都了,现在每个城市好像都在效仿成都的城市模式,但是只有将城市的内涵与广场的形制真正的结合起来那才叫成功!

文化,是广场的灵魂,没有文化的广场,就像一个没有演员的舞台,是文化赋予广场以生命。上海图书馆门前的广场,在设计中突出了以“知识”为主题的广场文化,广场中富有文化知识意味的雕塑各具形态,铺地新颖别致,来到这里人们会感到和谐、素雅的文化氛围,即使不到图书馆内,你也可以来知识广场欣赏雕塑,用自己的理解去感受书籍的妙处。广场文化重在特色,现代文化学者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场文化日益成为城市文化中最活跃的娱乐与休闲方式,丰富多样的广场文化活动增添了城市的动感,彰显出地方的个性。

从城市设计角度分析,曾经用自己的话总结过广场在城市中有如下的功能:

1、是城市特色的有力表述。

2、是联系建筑群体并使之成为区块整体的核心空间。

3、弘扬地方文化、展示城市活力。

4、是城市居民、游客休憩、交往的公共空间。

5、是城市重要交通枢纽和城市形象的窗口。

6、组织城市动态交通、建立有效的交通秩序。

我调查的是成都市温江区的位于温江体育馆旁边的五环广场。该广场处在两条路的交汇处。环境优美。该广场面积大约为4000平方米。绿化面积约50%。

广场的景观主要有:喷泉。坐凳。下层小广场。花池。健身器材。观景树等。

文化,是广场的灵魂。五环文化广场是一个有特色的文化广场。以奥运五环为特色的文化广场。广场结合了奥运的文化特色进行设计,突出了奥运精神。具有独特的魅力。广场中心的下层广场以奥运五环为标志性,造型构成了广场的视觉焦点,成为广场精神内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场设有方型的喷泉。成阶梯一层一层递减。广场还设有健身器材。可供附近的居民健身。广场环境优美。有几颗大的古树。旁边还有供游人休息的坐凳。总体看来,五环广场结合了人文地理条件设计。

当然,广场也有一些不足。是不可避免的。广场应该更多的与周围的街道交通想融合。应该加强环境的保护。

文化是特色的灵魂。一个没有特色的广场必定是没有文化性的广场。城市广场的设计要结合当地自然景观和地势地貌特点,突出地方文化。因此,广场的建设要适合大多数人的需要,广场的文化应该是一种大众文化,要立足于本地、能够为广大市民所理解和接受。

广场调研报告 篇5

广场舞越来越流行了,就像网上说的都已经流行到国外了,可见广场舞的喜爱程度已经越来越广了!

随着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全民健身条列》的颁发和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城乡广场和休闲地带逐渐增多,广场设施不断完善,这为的兴起提供了最为重要的硬件设施。在这样的背景下,走进人们的生活,一下子在城乡火起来。

,又叫广场舞、广场健身舞、街边舞、自由舞,是流行于城乡,男女老少乐于参与的一种群众文体健身活动。群众在这一文体活动中,自我表现、自我展示、自我健身。具有自发组织、自己参与、强身健体、愉悦身心、广交朋友、老少皆宜的特点。它对于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增强群众体质,促进邻里和谐、加深市民感情、培养文明健身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一、的起源

是x区镇(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背景下催生的一项群众文体活动,它展示了x市民的精神风貌。近年来,随着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民更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和业余生活的质量,于是自发约定时间、地点,开展此项活动,活动已成常态。

是由“舞厅舞”演变而来。舞蹈与体育都是运用肢体进行活动。不同的是,舞蹈侧重用一定的肢体语言,表现一定的情绪。体育健身则是通过运动,达到锻炼目的。现在的却与舞厅里的交谊舞、现代舞与体育健身运动逐步联系在一起。事实上更是大众体育的一种形式。通过这一形式,既促进舞者身心的愉悦,又可增强体质。

二、x区各镇(街)概况

x区是全国长寿之乡,是重庆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区县,x区市民特别爱好体育锻炼,以此达到健身强身和身心愉悦的目的。目前,活动方兴未艾,全区共有队301支,队员多达14400多人,主要集中在城区的几江、鼎山、德感街道和白沙等重点镇。其中,几江街道49支3161人,鼎山街道14支940人,德感街道8支670人,白沙镇11支1580人。此外,其他镇(街道)均有三五支不等的队伍。有相当多的镇的开始向村、大院延伸。在参与人群中,主要以中老年女性为主。

参与跳市民的动机,可规纳为:强身健体、休闲娱乐、治疗疾病、人际交往、兴趣爱好、展示自我等方面。

活动的领队人员,大家称呼为“领队”、“队长”或“教练”,也有叫“老师”的。城区的领队人员,基本上都是个人通过观看相关视频进行模仿掌握一些技能的。有一部分参与过x区文化馆的免费培训,但大多数没有参加过系统标准化的培训。参与跳的人员,每年交20元或30元不等的经费,作为电费等开支,但也有一些队伍未收取费用。目前,x区各镇(街)参与的活动者,主要以业余舞蹈爱好者、离退休人员、街坊人员自发组织为主。其次为城区“夕阳红”艺术团、“彩霞”艺术团以及镇街健身艺术团、社区艺术团、社区演唱队、社区舞蹈队、社区文艺队等团队中的成员,也有少数人员是今天在这里跳、明天在那里跳的“散兵游勇”。

x区各镇(街)十分活跃,不但为建设长寿之乡添了彩,而且也为x区组织开展大型文体活动培养了人才、锻炼了队伍。

三、存在的问题

第一,缺乏必要的组织和指导。目前,x区各镇(街)的开展,仍多以居民自发组织为主,队伍较为松散、没有一个规范的名册,没有规范化的管理,没有经典的曲目,由于缺乏必要的组织和指导,居民参与活动的随意性大。

第二,领队人员专业知识不足。领队人员大多数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对内容的选择和动作的编排存在随意性,有市民称之为“僵尸舞”,缺乏科学性。虽然x区文化馆和相关的一些镇(街)文化站,组织过多次的免费培训,但报名学习仍不十分踊跃。

第三,活动经费保障不足。x区各镇(街)的经费大多来源于居民自筹。领队人员收取的经费,一部分用于购买器材、开支电费、维修音响等,另一部分则是领队人员的报酬。有时队伍为了参加市、区、镇或社区的比赛或其他活动,服装道具都由舞者自己掏钱购买。

第四,噪声扰民现象严重。有居民反映:“每天晚饭后,音乐就响起来了,隔着几栋楼都听得见,这个时候正是孩子晚上做作业的时候,孩子怎么专心做作业?大家都不满”,x区扰民现象最为严重的是“重百广场”的、滨江路、水木年华。有市民多次在网上发贴进行批评,也进行过多次投诉。

第五,队伍之间时有争纷。因场地、音量和争队员等原因,造成几支队伍的相互干扰,因而时发纷争。几江街道的社区和文化站等多次协调过这些纠纷。

第六,有的占用公共通道。时有队伍在规划的停车场、小区绿化地带等开展活动,既影响了他人的正常生活,又存在不安全的隐患。

四、对策建议

一是建立培训机制。由区文化馆进行业务指导,对基层文化站定期辅导。对村(居)文化业务骨干开展日常培训。加大标准化的推广力度。采取区级层面统一培训镇(街),镇(街)培训村(居)的形式,逐级培训推广。缩短城乡差距,使活动持续升温。

二是贯彻落实已出台的“公约”。x年6月份,x区文广新局牵头,组织区市政、环保、公安部门以及队伍负责人代表,社区干部代表、居民代表共80多人共同讨论了《x区广场文化活动公约》,后又经媒体公示,广泛征求意见,制定了管理制度,出台了《公约》,《公约》约定,场地尽量选择在住宅小区以外,不得占用公共道路,影响交通或妨碍他人正常通行;每场时长不超过2小时;跳舞时间规范在上午7:00至9:00;晚上19:00至21:00;音量控制白天不得超过60分贝,晚上不得超过50分贝。相关部门特别是环保、文化、街道社区、社会治安等都应督促贯彻好“公约”的执行。在活动地点公示活动时间、时段,以及应遵守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督,共同推进活动健康开展。

三是建立多渠道的筹资机制。x区各镇(街)的经费主要以跳的居民自筹为主。为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观念,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应建立多渠道的筹资机制支持这项工作,同时有关部门特别是体育部门、文化部门和民政部门更应强化扶持力度,设立基金,为x区各镇(街)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四是加强活动点的规划布局。有资料显示:20xx年前,我国的老年人口将达到5亿。因此,将有更多的中老年人加入到队伍中来,城市规划部门、市政部门和建设部门应在城市规划建设进程中,加强活动场点的规划和布局,为活动健康开展提供更多阵地。

五是树立以人为本观念,积极开展服务。市政、体育、文化、建设、社区等部门积极为活动提供服务。开放一批体育场所、公共设施广场及企事业单位闲置的院坝,不断满足发展需求,积极协调规划、调整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预留活动场地,拓展活动空间。

六是开展比赛。鼓励镇(街)结合当地文化资源,进行艺术创作,编排具有本地特色的。开展好每年一届的x区比赛。每年在“四大片区”群众文化活动中,采取初赛评选办法,选出好的队伍参加“滨江之夏”群众文化广场活动,推荐和选拔参加市级比赛。对优秀的及其代表队进行表彰。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