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调研报告【汇编三篇】

医学调研报告(精选3篇)

医学调研报告 篇1

婚前保健室对即将结婚的男女在登记结婚前进行的一次全面、系统、科学的婚前医学检查,包括了解男女双方及家庭的健康状况,重点询问和检查有无遗传病史、精神病史等进行的全面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化验检查。婚检自20xx年10月1日实施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以来,婚前医学检查从“必须”改为“自愿”后,婚检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存在的现状

一是婚检率大幅度下降。自20xx年4月至20xx年9月,县妇幼院婚检中心每年接待2100多对夫妻,婚检率达69%。婚检改为自愿后,每年接受婚检的夫妻不足150对,婚检率约5%。二是缺陷新生儿数量上升。20xx年婚检的疾病检出率高达9.29%,主要以生殖系统和传染性疾病为主。我国每年实际出生缺陷新生儿至少80-100万,即每30-40秒就有一个新生缺陷儿降生。三是负面影响日趋严重。随着婚检率的下降,一些传染类疾病、生育缺陷、隐性遗传、家族疾病、血糖不稳及新生缺陷儿等现象在婚后不断发生,给婚姻、家庭带来巨大不幸,甚至离婚,而且给国家造成巨大社会负担,制约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陈旧。大部分家长认为自家的孩子自己知道,孩子身体这么结实,有啥毛病,更何况是到医院让医生摆弄孩子的身体部位。二是意识薄弱。受文化水平所限,家长意识不到遗传类、传染类等限制结婚的疾病,一味的认为只要能结婚、传宗接代就是生个傻孙子也算后继有人。三是经济制约。现在孩子结婚用的新房、彩礼、家居、电器等是一笔相当不小的开支,尤其是生活在农村的家庭,可以说负债累累,认为能“节省”的开支就一律不多花一分钱。

三、建议及措施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各相关部门通过下乡入户、张贴海报、发放宣传单、设立咨询台、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真正使婚检知识走进千家万户,对婚检行为持一个正确的态度。

二是婚检政府买单。为进一步鼓励广大婚前男女进行婚前医学检查,在财政允许的范围内,你婚检我买单,政府实行免费婚检政策。

三是强制性婚检。相关部门出台政策,把婚检列为结婚登记前必须履行的一项法律程序。

四是制定奖励措施。使婚检行为优生优育政策及婚、产假制度结合起来,在体现婚检优越性的同时,也鼓励更多的城镇青年自觉加入到婚检队伍中来。

婚前医学检查是一项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政策,婚检的有效实施和价值体现,需要全民动员,积极参与。

医学调研报告 篇2

我国的医生力量非常薄弱,远远不能满足时下国内医疗需求,那为什么还会出现医学生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呢?

一、第一个原因来自用人单位

许多医院过度关注毕业生的学历,入门级的学历就是研究生,低于硕士研究生的不予考虑,根本没有考虑到自身的实际情况。这就导致了,很多基层医院非研究生不招,而真正需要高级人才的单位招聘不到人才,而本因该到基层医院就职的本科、专科医学生没有单位接收。这是引起年医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一个原因。

还有部分医院过度的追求工作经验。招聘条件都是3年以上工作经验、5年以上工作经验,我们不否认,医生这个岗位工作经验是相当重要的,但是医院忽视了一点,任何一位医生的工作经验都是一步一步培养起来的,当然有很多小医院不具备培养人才的条件,只能是招聘有工作经验的医生,这就导致了医学生的就业路越来越窄,这是引起年医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另一个来自用人单位的原因。

1.就业人数上升,就业率日趋下降

由于高等医学院校连年扩大招生规模,医学毕业生的总量明显增加,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人才供需之间的天平也越来越失衡,医学毕业生也不例外。

各层次医学毕业生由供不应求变为“研究生供不应求,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专科生供过于求”。重点院校比普通院校就业率要高;同一所学校内各专业就业率也有差异,预防、影像学、麻醉学和检验需求旺盛但毕业生少,临床等专业毕业生多但需求不旺,前者就业率略高于后者。但总的看来,医学生一次就业情况正呈逐年下降趋势,中心城市更是难以插足。

2.新增岗位不足,且层次逐渐拉高

经过多年的不断培养和补充,城市的医疗人才状况得到了根本的改善,有的还出现了饱和或超编,很多医疗机构正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和调整,用人指标有限,难以大量接受毕业生。而医学生都渴望进入中心城市的大医院工作,但是目前大部分二甲以上医院现有医疗人员数量饱和,要想进入比较困难。大医院对应聘者的学历要求比较高,除了个别岗位和特别优秀的人才,大医院的临床科室人员基本上都要求具有硕士或博士以上学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李系仁介绍,大医院要硕士、博士,目前这种用人取向全国都如此,本科生多为麻醉、影像、检验等专业部门接收。其他学历的除非是特别优秀的,否则不予考虑。因为现有医疗人员数量已经饱和,招人,就是想提高质量。一家医院的人事科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该院博士将享受人才引进待遇,硕士研究生享受的是“计划内指标”,而本科生实行的是“聘用制”。

3.逃避就业现实,转而走考研之路

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毕业生也做好了两手准备,一边找工作,一边准备考研,这或许就是在逃避就业现实。然而不得不说的是,在这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考研也就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既能在校园里继续享受单纯的生活,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同时也能够暂时有效地规避现实的就业压力。根据了解,目前,考研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最多的选择,考研人多,落选的自然也多,因此连续考几年的也大有人在。在许多医学院校里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不就业族”。“不就业族”中大部分人想考研,小部分是想申请出国留学或自主创业。在沈阳医学院,有一个班级90%的学生选择了考研,尤其是医疗专业的女生。他们说,现在医疗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很难留在大医院,他们要通过考研摆脱现有就业困境。许多同学表示,研究生是非考上不可,今年考不上,明年继续考。考研、出国留学已经被医学院校大本学生们认为是改变命运的最佳途径。

二、毕业生方面

1.就业倾向及薪资预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恶,毕业生的就业倾向也就因此而不同。有些人选择迎头而上面对困难,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当然,这些人中大部分还是希望去省、市当中的大医院,哪怕只是能去见习,积累经验,对于自己事业的发展也是有很大帮助的;还有的人则会选择考研,不断学习,掌握知识,为今后找工作打下更好、更坚固的基础;当然也会有人想要出国留学,增长见识,继续深造……这些,往往都是因人而异的。而至于医学生的薪资预期问题,他们所期望的薪酬,与现实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41%的人选择20__~3000元,只有20%的人希望能挣到5000元以上。

2.就业地域意向

有调查表明,毕业生毕业去向首选是东部沿海地区,达36.5%,最主要的原因是东部沿海经济比较发达,收入水平较高;次选为中小城市,有30.6%;再次选为小城镇;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不愿意选择去农村医疗机构工作,待遇明显偏低和业务发展前途受限很可能是其主要原因。其中,53%毕业生认识到去农村医疗机构就业的必要性,却只有32.7%的毕业生选择会去农村医疗机构就业。

3.就业过程思考

每个人对于就业,都是会有各个方面不同思考的,这因人而异。但是,大多数人的考虑,也存在着许多的共通之处:首先会考虑与自己的专业相关联的工作,来确定所挑选工作的范围;其次是考虑哪种工作更加地适合自己;再来是工作的性质,工资,与家里的远近等等这些也都是在考虑之列的。……因此,在就业的过程中,有学多的学问,也就需要很多的思考。

第一个就是我们老生常谈的诚信问题:当我们考取职业医师资格证书成为难题之后,医学生们就想到通过其他的各方面的证书来提升自己的身价,所以大学期间就努力考取各种各样的技能证书,但是忽视了专业技术的学习,导致近几年的医学生的专业技术掌握程度越来越差,到医院工作后不能都达到一个毕业生应有的职业技能。这个自身的原因也导致了年医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

第二,近几年的大规模扩招也波及到了医学院,原来医学院的招生分数线一直是遥遥领先,而近几年,医学院校的招生分数线也是日益降低,这就导致医学院校的生源质量不能的到保障,最终的毕业生的质量受到影响,最终也造成了年医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

第三,任何人都想有一个高收入的工作,医学生也不例外,在有这个想法的时候也没有考虑到自身的技能水平,自身能够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一味的考虑高薪工作,这就导致了与许多就业机会擦肩而过,这个原因也直接造成了年医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

医学调研报告 篇3

预防、治疗、康复是现代医学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世界卫生组织给出康复的定义是,康复医学就是运用一切科学方法和手段,减轻疾病带来的后果,帮助患者重建功能,回归社会和生活。在我国重治疗,轻预防,对康复认识程度更低,康复利用是处于边缘化的。

一、康复发展面临诸多难题

据专家分析,我国康复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且面临诸多问题。

学科建设不健全。作为医学专科,康复医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得还不健全。康复科研、教学、临床均有一些问题,还未形成系统、完备、充足的康复医疗供给体系,与其他临床科室的配合也不默契,处于边缘地位。如今一些院校虽然有了康复专业,但学临床专业的人还是不学康复,而在国外,康复是医学生的必修课。

康复医师严重不足。(按照原卫生部要求测算,我国二、三级医院需要5.8万康复医师、11.6万治疗师,社区医疗机构需要综合康复人员90.2万人。)现实是,现有从业人员数量只占测算需求的不到1/10,存在巨大人才缺口。从业人员严重不足是直接导致我国很难执行真正的康复理念。公立康复医院里,病人多,医生少,医患交流时间有限,仅病情方面,医生都可能忙得没有经历说得特别具体,对康复更是简单嘱咐。

公众康复意识薄弱。因工作量大等多重因素,专业医生顾不上做好治疗和康复的更紧密链接。就没有行成在开展全面评估基础上,多学科团队参与制定详细的康复方案的习惯,即医生对患者没有能够制定出包括康复训练、居家照顾指导、营养支持、心理疏导等在内的系统康复指导方案。患者家属也大多数缺乏照护知识和技巧,谈起康复,脑袋里是一张白纸。

资金支持不足。病人接受康复治疗需要承担的经济压力较沉重,原因在于医保覆盖的康复项目整体上少。回家后,多数患者难以进行持续的康复治疗。

康复市场鱼龙混杂。不少人觉得康复市场这块蛋糕比较诱人,纷纷加入进来。一些人为了享受国家针对的康复产业在用地、税收上的优惠,开始打着康复的名义抢地、抢市场。然而,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往往干两年就关门或转行了,给康复市场带来不好的风气。

二、寻求康复有帮助,做不做康复,效果不一样

85岁的某位老人,做完髋关节置换手术后,及时进行专业的康复训练,两个月后站立、行走功能恢复得很不错,有个助行器就能自己行动了。而几位同期做了手术的病友还需要坐轮椅或家人搀扶着行动。专家指出:“这就是康复医学的作用。患者如能在疾病早期和过程中介入康复治疗,可大大降低致残、致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甚至恢复成健康人的生活。”在我国,绝大多数本该进行神经、骨科、肿瘤等康复的患者都没能继续治疗,没有及时纠正功能缺失,长时间之后,有些病人命是保住了,但自身功能却越来越差,自身功能障碍很难有效恢复。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公众康复意识很强,医保还会强制要求接受某些手术的患者做康复训练,否则医保将拒绝支付,这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康复医学的重要价值。

三、对加强康复医疗的几点建议

现在,随着政府逐渐重视,社会上康复机构慢慢增多,咨询康复治疗的人也多了起来,公众康复医疗意识上已经有了进步,但真正愿意花钱、花时间去做的还太少。在慢性病高发、人口逐渐老龄化的大背景下,发展康复医学关乎国计民生,需要政府、医院、公众共同努力。建议:

一是多元化加大对康复医院的投入,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二是建立合理的康复医疗价格机制,完善医护的报酬机制。三是为康复专家治疗、护理团队提供科研支持和人才支持。四是加快康复医联体建设,破解转诊难题。五是提升康复医疗可及性,让更多人在社区、二级医院享受到康复服务。六是医院应积极培养康复人才,组建康复团队,对口支援指导基层康复医院。七是搭建高效快捷的信息平台,促进医院之间康复病人转诊信息的流通。

每个人都应牢记,康复有利于病人最大化地回归社会和家庭。只要去正规医疗机构寻求康复帮助,无论康复多艰辛,只要坚持,让患者最大化地学会通过残余功能自理生活,回归较为轻松习惯地生活中。

以上是《关于加强对康复医学的调研报告》的范文参考详细内容,主要描述康复、治疗、患者、医院、医学、功能、我国、生活,希望对网友有用。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