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
普宁寺后半部的藏式寺院建筑是模仿桑耶寺风格,通过建筑总体布局和个体造型来反映藏传佛教的世界观,把密宗的曼荼罗等清净佛国理想境界用具体建筑形象表现出来,使整个建筑具有象徵作用。“曼荼罗”的梵语,义为“轮集”,或译作“;轮坛”、“坛城”,是密宗僧侣修行时构筑的法坛,后演变为“圆轮俱足、诸佛集会”的圣坛。普宁寺的后半部就是根据佛经对宇宙的描述设计的。大乘之阁巍然屹立中间,代表须弥山,象徵世界中心,阁之东西则建有日殿和月殿,表示日月环绕宇宙世界运行,阁的四面有四座重层殿宇代表四大部洲:东胜神洲殿象徵风,起着长养万物的作用,形如半月,故建筑月牙形台殿;南瞻部殿象徵火,形为三角,起着促进万物成熟的作用,建成梯形台殿;西牛贺洲殿象徵水,摄受万物,建成椭圆形台殿;北俱卢洲象徵地,保护万物,建成正方形台殿。阁之四隅有四座宝塔,代表佛之“四智”:西北角的白色塔为“大圆境智”,能清楚地反映、认识世界万象;东北角黑色塔为“平等性智”,视世界万物平等无差别;东南角的红色塔为“妙观察智”,表示佛能明察善恶,妙观万法;西南角绿色塔为“成所作智”,表示信佛能成就自利和利他事业。大乘之阁五顶紧密连接,结成一个屋顶组群,四大部洲的台殿和日月殿是把藏式平顶建筑改变比例,作为基座,上建汉式木构建筑,而白台建筑则是藏族形式,这样使汉藏建筑巧妙结合,外形雄伟又具有园林配置,形成汉藏文化相互融合的风格独特的寺庙建筑。
东行至8公里处),请大家向北看风凉沟村北部的山,可以看到左侧是凹凸的花岗岩,而右侧则可以看到白色的岩石呈弧形向上弯曲。那里的岩石在燕山期花岗岩运动期已经被掀翻了、顶弯了。这种现象在地学上被称为褶皱。
(东行至9公里处),请大家注意司机师傅可以停一下车。我们眼前这个平台有20多亩,据说,燕昭王曾在这里求过仙,因此,此台被称为“燕王求仙台”是白石山的六台之一。大家往远处看,我们前面是一个幽深的大峡谷,这个峡谷被称为三谷,我们路上经过的白石口,是长城的重要隘口,被称为云谷重关,在云谷的中间,有一道著名的山岭叫鼻子岭,因为从北部的长城上眺望此岭,会看到象人鼻子一样的山峰,惟妙惟肖。沿云谷向东北方向眺望,远处那个村是黄土岭村。震惊中外的黄土岭战役就发生在那里。那次战役发生在1939年11月3日至8日,战斗是从白石口沿云谷展开的,11月3日、4日在雁宿崖村歼灭了十村大佐率领的近500日军,11月7日在黄土岭一线歼灭了由阿布规秀率领的1000多名日军,创下了我八路军一次战役歼灭日军1500名的纪录,击毙了名将之花“阿布规秀”中将,这是在远东战场打死的日军最高将领(详细故事见后面导游词)。好了,请大家上车,我们马上就要到达韭菜园,是因为满山遍野生长着粗壮的野韭菜。野韭菜在林间树下成片生长,一茬接一茬,生生不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天然大菜园。韭菜味道当然很纯正,大家到那里可以品尝到山韭菜馅饺子,吃上一口鲜味十足。
我们现在到达的地方就是海拔1858米的韭菜园停车场,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随我一同下车。请大家注意,在这里你有没有闻到一股强烈的辣味呢?这就对了,这股味道就是从山坡上翠绿的山韭菜身上释放出来的,这里的韭菜园大概有二千多亩,所以“韭菜园停车场”也就由此而得名。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这里有这么多的山韭菜呢?关于这个问题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王母娘娘姐儿三,老三为人刁钻,她怕别的神仙在这里修建庙宇、寺院,就撒了韭菜籽,呛得诸位神仙不敢近前。其实呢?这儿韭菜生长茁壮、味辣好吃,尤其在农家,生腌在菜缸里,终年不变质不变色,味浓可口好吃,这里加工成的韭菜花别具风味,说到这里,大家自然就明白山韭菜的来历了。
好了,大家跟我一起参观一下白石山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对白石山有一个全面而概括的了解。白石山国家地质公园,是进行科普教育的好地方,它涉及地学、水资源、动物学、地理学、生态学、环境及保护、人文历史等诸多学科,可以说它是一座天然的大课堂。我们眼前的这个展室,展出了白石山地区的主要岩石和矿石标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白石山地形地貌的形成过程。
普宁寺系承德外八庙之一,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这里群山环抱,形胜优越,气候绝佳,山水兼有北雄南秀之美。清朝政府在这里兴建了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佛教建筑群,在康熙、乾垄嘉庆年间成为仅次於北京的全国第二个政治中心,它融汇了我国多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和建筑,使承德成为一座以园林和寺庙著称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外八庙修建於清康熙五十二年至乾隆四十五年(l7l3-l780年),由溥仁寺、溥善寺、普乐寺、安远庙、普宁寺、普佑寺、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广安寺和罗汉堂等11座寺庙组成,这11座寺庙分外八处受北京雍和宫管辖,得名“外八庙”。其中以普宁寺最为完整、壮观。
普宁寺建於清乾隆二十至二十四年(1755-1759年),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是外八庙中较大的寺庙建筑群。当时清政府平定了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达瓦齐的叛乱,在避暑山庄为厄鲁特四部上层贵族封爵,因他们信奉藏传佛教,故仿西-藏三摩耶(又称桑耶寺)建制修建了普宁寺。淆政府希望边疆人民“安其居,乐其业,永永普宁”,取名“普宁寺”。
普宁寺建筑风格独特,它吸收并融合了汉地佛教寺院和藏传佛教寺院的建筑格局,南半部为汉地寺庙的“七堂伽蓝”式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殿堂;两侧为钟鼓楼和东西配殿,南北长150米,宽70米。北半部为藏式寺庙建筑:以大乘阁为中心,周围环列着许多藏式碉房建筑物——红台、白台以及四座白色喇嘛塔。
普宁寺正门,面阔五间,当中三间石刻拱门,象徵“三解脱门”(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殿内供奉的两位天神即“哼哈二将”,是1986年修复时新塑的,高4.34米,木骨泥塑。手持金刚杵,裸露上身,衣缠腰际,瞠目作威猛状。左为密持金刚,右为那罗延金刚。碑亭为平面三间方型,重檐歇山顶,下檐单翘单昂,上檐单翘重昂,黄琉璃瓦绿剪边覆顶。亭内有三座碑,中间是《御制普宁寺碑文》,记载了兴建普宁寺原委和布局;左右为《御制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御制平定准噶尔後勒铭伊犁之碑》,记述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部贵族达瓦齐。阿睦尔撒纳的叛乱,巩固西北边防的史实。这三座碑均为乾隆御笔,用满、汉、蒙、藏四种文书写成。钟楼平阔三间,两层楼阁,单檐歇山顶。内悬清朝雍正年间铜钟一尊,高2米,口径1.26米。每日清晨,喇嘛叩击108响,僧人开始上殿念经。佛教称这108声钟声可去108种烦恼,“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
大殿为重檐歇山顶,覆绿剪边黄琉璃瓦,正脊中央置一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特有装饰铜质鎏金宝塔。屋脊、前後垂脊、岔脊头共有十个鸱吻,在建筑上可保护脊垄稳固、不渗水。檐角上各有七个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像,它们各有其寓意。第一个是龙,能兴风作雨,是帝王象徵。第二个为凤,鸟中之王,指有圣德之人。第三个是狮子,为镇山之王,勇猛威严。第四个是天马,象徵皇帝威德畅达四方。第五个是海马,喻意皇帝威德可通天八海。第六个是狻猊,是一种能食虎豹的猛兽。第七个叫押鱼,为海中异兽,能灭火防灾。大殿正中供奉三世佛,中间是现世佛释迦牟尼,左边是前世佛燃燈,右边是未来佛弥勒,木雕金漆,金光闪烁,仪态庄严。两侧山墙石坛上排列十八罗汉像。北墙绘有八尊度母和胜乐十六天女图,栩栩如生,传神入画。屋顶绘有六字真言。
普宁寺後半部的藏式寺院建筑是模仿桑耶寺风格,通过建筑总体布局和个体造型来反映藏传佛教的世界观,把密宗的曼荼罗等清净佛国理想境界用具体建筑形象表现出来,使整个建筑具有象徵作用。“曼荼罗”的梵语,义为“轮集”,或译作“;轮坛”、“坛城”,是密宗僧侣修行时构筑的法坛,後演变为“圆轮俱足、诸佛集会”的圣坛。普宁寺的後半部就是根据佛经对宇宙的描述设计的。大乘之阁巍然屹立中间,代表须弥山,象徵世界中心,阁之东西则建有日殿和月殿,表示日月环绕宇宙世界运行,阁的四面有四座重层殿宇代表四大部洲:东胜神洲殿象徵风,起着长养万物的作用,形如半月,故建筑月牙形台殿;南瞻部殿象徵火,形为三角,起着促进万物成熟的作用,建成梯形台殿;西牛贺洲殿象徵水,摄受万物,建成椭圆形台殿;北俱卢洲象徵地,保护万物,建成正方形台殿。阁之四隅有四座宝塔,代表佛之“四智”:西北角的白色塔为“大圆境智”,能清楚地反映、认识世界万象;东北角黑色塔为“平等性智”,视世界万物平等无差别;东南角的红色塔为“妙观察智”,表示佛能明察善恶,妙观万法;西南角绿色塔为“成所作智”,表示信佛能成就自利和利他事业。大乘之阁五顶紧密连接,结成一个屋顶组群,四大部洲的台殿和日月殿是把藏式平顶建筑改变比例,作为基座,上建汉式木构建筑,而白台建筑则是藏族形式,这样使汉藏建筑巧妙结合,外形雄伟又具有园林配置,形成汉藏文化相互融合的风格独特的寺庙建筑。
在北方最大的佛事活动场所,就是普宁寺了,普宁寺是中国北方最大的佛事活动场所,僧侣云集、香火旺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首批公布的4A级景区,现为中国北方最大的藏传佛教活动场所。普宁寺的主尊佛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是世界上最大木雕佛像,已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普宁寺属藏传佛教中黄教的寺庙,座北朝南,建筑在山坡之上,占地面积三万三千平方米,是一座汉藏建筑艺术巧妙结合在一起的庙宇,该寺的平面布局是一条明显明显的中轴线贯穿南北,主题建筑都位于中轴线上,呈纵深式对称格局,以大雄宝殿为界,前半部是典型汉式伽蓝七堂式建筑,主要建筑有山门钟鼓二楼 天王殿 东 西配殿和大雄宝殿,后半部式按照西藏桑耶寺建的反映佛教世界宇宙观的藏式曼陀罗,反映佛教世界中心的建筑大乘之阁建在后半部建筑的中心位置。
山门是普宁寺的前门,是一座宽为五间的门殿,门内供有守护佛法的二天神,俗称哼哈二将 ,手持金刚杵,护持佛法左为密执金刚,右为那逻延金刚,像高4.34米,质地为木骨泥塑。在山门前原有四柱九楼木牌坊三座。牌坊前是广场,每年正月十三日,喇嘛在此举行打鬼的宗教仪式。山门两侧有东西掖门,以里左右各有宝幢一根,院正中坐落碑亭,亭内置御制石碑三通。
碑文分别为:普宁寺碑文、平定准葛尔勒铭伊梨之碑、平定准葛尔后勒铭伊梨之碑、这三通碑文分别记述了兴建普宁寺的渊源、清政府平定达瓦齐、阿睦尔撒纳叛乱的始末,均用满蒙汉藏四种文字镌刻,充分展示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有丰富的民族文化的国家。
碑
在普宁寺中还有很多的佛教活动,如燃灯节期间,伴随着法号,法螺、金唢呐声响起,僧人们在道路两侧、佛塔周围、殿堂屋顶、窗台、室内佛堂、佛龛、供桌等以及凡能点灯的台阶上,点上一盏盏酥油供灯,并在佛堂内供一碗净水,灯水相映,把佛塔、殿宇、佛堂、屋子照得灯火通明。数万盏酥油佛灯金光灿灿,远远眺望,那一盏盏排成一字形或宝塔形供灯犹如繁星落地,把夜空照得通亮。寺庙内人山人海,人们观灯、拜佛、以此纪念宗喀巴大师。
普宁寺是一座皇家寺庙,北方最大的佛教活动场所,众僧为弘扬佛法、利益众生,将于20__年十二月十五日(农历十月二十五日)举行燃灯节千供大法会,诚邀十方信众,法乳均沾。
好了,请大家往东边看,前方这列山崖很象黄山的始信峰,左边这个靴形孤石,象一艘荡漾在碧波上的白帆。这是留影的好位置,请大家拍照。到这里我们的游程已经过半,前方将攀登飞云口。经过半天多的游览,我们的体力都已消耗得差不多了,因此,前方这段路也是今天爬白石山最累的一段路,请朋友们注意保存体力并注意安全。飞云口已经到了,这个垭口的海拔高度为1900米,由于列屏谷两侧崖壁陡立,既深又长,因此,这里也是一个风口,平地无风的天气,站在这口也会感到凉风阵阵,更不用说狂风大作的天气,会把人吹倒。因为风大、风急,所以,这里在云雾天气,经常是乱云飞渡,云聚云散。冷馊馊的风裹挟着雾滴雨丝,吹打在人脸上,奇凉无比,那种滋味会令你终身难忘。
到了飞云口,我们就踏上了返程的路线。这里是个四岔路口,往东走,目前还是羊肠小道,就会返回双雄石、云都峰、豁然崖,然后回到韭菜园;往西边沿上坡台阶路走,经翠屏谷到达索道上站;往西沿下坡的台阶路,经指北梁到达1820峰南侧的索道中站2,无论到上站还是中站大家都可以坐索道下到西山积木场索道下站。如果不愿坐索道,那么沿台阶路也可以下到积木场,不过距离较远。从飞云口到积木场共有3767个台阶,共3000多米,得一个半小时的路程。如坐索道40分钟即可到达积木场。白石山索道总长1891.5米,是华北地区比较长的索道,他采用的设备是四川江油重型机械厂生产的,为单循环、固定抱锁器、双人吊箱式,全线共挂有108个吊箱,每箱乘座2人。目前票价为上70元,下65元。
以飞云口为界限,将白石山划分为东山和西山,到东山主要是看峰林,到西山主要看森林和长城。前面我已经讲过,白石山是河北省生物多样性分布中心区之一。这里既保存有大面积的原始次生林,也有以油松、落叶松为主的人工林。白石山地区过去是省级林场,过去主要以育林、� 因此,在人力能及的范围内我们已经看不到很大的树木,最高树龄在40年左右,而在大桦树背因运输困难,有大面积的原始次生林,里面有大树生长。值得一提的是,白石山有许多珍稀物种,在长城脚下有六株黄柏松,这种树树皮象海绵一样非常有弹性,一般生长在西伯利亚高纬度地区,在我们这个纬度十分少见,估计是侯鸟将其种子带到了这里。在白石山上生长有大面积的红桦林,红桦树枝干挺拔,树皮深红,看上去十分儒雅高贵,人们把他比做林中仙子,也有人把他比喻成刚出浴的美人。景区的山谷中,常看到核桃楸,核桃楸在华北地区分布较广,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是第四季冰川留下的植物。
一会儿我们乘坐索道的时候,不仅能观赏到白石山层层叠叠、郁郁葱葱的森林,而且还能够看到一段曲曲折折、高低错落起伏的长城,那就是白石山长城。白石山长城始建于明代万历元年,竣工于万历三年,全长19986米,其中有关城一座,敌楼61座,战台12座,烽火台5座,马面5座。保存完好的敌楼有24座,较好的30座,残毁7座。因此许多长城专家评价说:涞源境内的长城是全国保存最完好的一段,看到这原汁原味的长城,这种历史的凝重美和文物的残旧美,给我们以深深的启迪,令人遐思,顿发思古之幽情。
各位朋友: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山川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真挚的欢迎!我是为您这次旅游服务的导游员,我姓马,“老马识途”的马,大家叫我小马或马导都行。
今天各位到我们这儿做客,请放心好了,有我一马当先,什么事情都会马到成功!我们承德有这样一句话,“游承德皇帝的选择”,所以请大家一定要好好体验一下做皇帝的感觉呦。
热情好客的承德人欢迎你们,著名的避暑山庄正敞开大门迎接你们,普宁寺的钟声在为你们祈福祝福!
这几天我将陪同朋友们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要请你们到避暑山庄做皇帝,到佛教圣地普宁寺瞻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到普陀宗乘之庙了解土尔扈特部万里东归的史实……
现在我再给朋友们介绍一下为我们开车的是李师傅,他是我们旅行社的十佳司机,技术一流,请各位放心,有李师傅保驾护航,我们绝对安全!
我们游览的第一站是普宁寺。
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藏传佛教的深厚文化和它独有的魅力吧。
朋友们,现在参观的这座庙宇是中国北方最大的藏传佛教佛事活动场所普宁寺。
它是避暑山庄周围寺庙之一。
这是僧侣云集、香火旺盛,其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堪称世界之最。
普宁寺建于清乾隆二十至二十四年(1755—1759),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
当时清政府平定了厄鲁特蒙古准格尔部达瓦齐的叛乱,在避暑山庄为厄鲁特四部上层贵族封爵,因他们信奉藏传佛教,所以仿照西藏三摩耶(又称桑耶寺)建制修建了这座普宁寺。
普宁寺建筑风格独特,它吸收并融合了汉地佛教寺院和藏传佛教寺院的建筑格局,南半部为汉地寺庙的“七堂伽蓝”式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殿堂,两侧为钟鼓楼和东西配殿,南北长150米,宽70米。
北半部为藏式寺庙建筑,以乘阁为中心,周围环列着许多藏式碉房建筑物——红台、白台以及四座白色喇嘛塔。
朋友们,普宁寺的精华在主体建筑大乘之阁,而大乘之阁的精彩部分又在它所供奉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大家看,在这1.22米高的须弥底座上,供奉着世界上最大的金漆木雕大佛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它于1999年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整尊佛像全部为木结构,是由松、柏、杉、榆、椴等五种木材125平方米拼制而成后,分三层雕刻成型的佛像高达27.21米,腰围15米,重量为仅头部就重达5.4吨。
佛像比例匀称,线条流畅,身披璎珞,头戴宝冠,宽额端鼻,双眉阔大,三目含慈,纹饰细腻,神采奕奕,这在我国大型的佛像雕刻艺术上是十分罕见的。
大佛共有42只手臂,43只眼睛,面部的三只眼睛表示可以知晓过去,明察现在,预知未来。
有人说了,既然这尊佛有42只手臂,为
它的含义是观世音菩萨的手多眼多智慧多,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庇护人生,有求必应。
关于观世音菩萨多出的40只手和眼,还有一段非常感人的佛教传说呢。
观世音菩萨受佛祖释迦摩尼之命,发下宏大誓愿,以大慈大悲救度众生,在众生没有成佛之前,自己绝不成佛,无奈众生太多,又太愚钝,以自己的法力实在难以担此重任,此种想法一萌生,身体顿时成为40段。
观世音的老师无量及时赶到,将碎成40段的观世音的身躯归拢在一起,一边抚慰一边说道:“普度众生,岂能畏难而生疑惑之心?只要志坚,以佛的智慧和法力,定能如愿。”话音未落,观世音菩萨的身躯立时合为一体,然而却多出了40只手臂和眼睛。
观世音菩萨为了感谢自己的恩师,把无量寿佛顶在头顶,以示尊敬。
在普宁寺大乘之阁内供奉的这尊佛像的头顶上,便雕有一尊1.53米高的无量寿佛像。
大乘之阁这尊佛像的全称是大慈大悲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是与世间众生最有缘的菩萨,非常受佛教徒的尊敬。
这段文字介绍了金漆木雕大佛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的建造构成、名称来源,使游览者对雕像的整体布局有了清晰的了解,同时还重点介绍了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的名称来源,让人从中学到了更多知识。
在分述部分中,常常涉及一些具体的实物景观,一般要明确指出实物,说出其名称,必要时要做简明的解释说明。
许多名胜古迹。
文物寺庙的名称命名都体现着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为了让游览者能有所了解,可根据具体情况做些必要的解释。
名胜古迹、河流山川等景观往往联系着许多人物、掌故、传说,加上今天与原来遥远历史的距离感,一定会妙趣横生,韵味独特。
朋友们,到现在为止,我们的全部旅游活动就结束了。
分别之时,虽然非常舍不得,但还是不得不说再见了。
感谢大家几天来对我的工作的配合、支持和帮助。
尽管我尽力为大家服务,但还是有一些地方做的不够完美,可是大家对我还是十分支持这使我感动,使我难忘。
也许我不是最好的导游,但是大家却是我遇见的最好的客人,能和最好的客人度过这难忘的几天,这也是我导游生涯中最大的收获。
作为一名导游,我走的是已经熟的不能再熟的景点,不过每次带不同的客人却能让我有不同的。感受。
相识即是缘,我们能同车而行即是修来的缘分,能为最好的游客做导游更是我的幸运。
请允许我再一次由衷地感谢大家。
其实能和大家达成这种默契真的是很不的容易的,大家出来旅游,收获的是开心和快乐。
而我作为导游,收获的则是友情和经历。
也许我们分别后很难有再见的机会,不过我希望大家回去以后和自己的亲朋好友回忆这次旅行的时候,不要忘了加上一句,这次旅游还有一个小马导游,那是个不错的朋友!
最后,预祝大家归途愉快,并欢迎再次观光!
普乐寺俗称园亭子,是乾隆皇帝继普宁寺,安远庙之后,敕建的又一座皇家寺庙。它座东面西,中轴线正对着避暑山庄,占地面积24000平方米。普乐寺的建筑,前半部是汉族寺庙传统的“伽蓝七堂”式,后半部是藏族形式。寺内主体建筑“旭光阁”仿北京天坛的祈年殿。在建筑的平面布局上与一般寺庙不同,它打破了传统寺庙座北朝南的格局。东依磬锤峰,西对避暑山庄,与外八庙中的溥仁寺、安远庙、普宁寺、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等遥相呼应,形成了一个众星捧月的格局,拱揖避暑山庄。
(普乐寺山门前)
现在我们来到了普乐寺的山门前。门前有一对石狮子,你们看,保存得多么完好。山门正中嵌有乾隆御笔题写“普乐寺”汉、满、蒙、藏四种文字的石匾额。
(进山门)
进得山门首先看到的是南北两侧的钟鼓楼,它的作用和普宁寺的钟鼓楼一样,这里就不再重述。
你们看,迎面高台基上有一座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大殿。正中檐下悬有乾隆御书“天王殿”云龙匾。殿内正中供奉大肚弥勒佛(布袋和尚),他肥头丰颊,喜眉乐目,笑口常开,好象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在布袋和尚两侧有泥塑四大天王。
这护世四大天王呈坐式,高8.38米,体魄魁伟,神色庄严,虽经200年的苍桑,依旧光彩夺目,气势壮观,在全国首屈一指。弥勒佛的背后立有韦陀佛。韦陀是佛的护法神,是南方增长天王属下八神将之一,位居32员神将之首(四大天王每人手下有八神将)。据说,在释迦佛入涅时,邪魔把佛的遗骨抢走,韦陀及时追赶,奋力夺回。因此佛教便把他作为驱除邪魔,保护佛法的天神。从宋代开始,中国寺庙中供奉韦陀,称为韦陀菩萨,常站在弥勒佛像背后,面向大雄宝殿,护持佛法,护助出家人。
(宗印殿前)
出天王殿进入第二进院落,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琉璃瓦顶的大殿,这就是寺内的主体建筑“宗印殿”。宗印,意思是佛法是不变的真理。在宗印殿的正脊 修行次第应是先显、后密。取得藏教格西学位的活佛,才有资格修密宗,由金刚上师单传,在西藏上下密院修行。修行密宗有明妃陪伴,因此,密宗本尊像多数为男女双身像,人称“欢喜佛”,又称“欢喜天”。这些佛像每一尊都有一段佛教故事或传说,所以,它们是佛教的立体寓言。因为欢喜佛都是赤身裸体的,是男女交合的,所以有人误认为“欢喜”指男女淫乐而言。其实,这两个字是指大无畏,大愤怒的气概,超脱生与死,获欢喜心的意思。
(在密宗佛像第二展室)
密宗佛像中最具影响力的是第二展室的这尊铜制“大威德怖畏金刚”。他是男女合体的,有九面三十四手十六足。九面代表“大乘九部真经”,两只牛角象征“二谛”,三十四手加身语意合三十七,象征“菩提三十七法”,16足象征“十六空”,男女结合象征“大安乐”。左右各八足踏八物、八禽,象征“八成部”、“八自在”,裸体涅象征“不染尘埃”,怒发上冲象征“妙道”。关于欢喜佛象,在《四部毗那夜珈法》及东密《日本密宗》中都有这样的传说:女子为观音菩萨的化身,以其美貌降伏了崇信婆罗门教的国王,使 这种说法,完全出于世俗附会心理。深究密宗修炼的根本,是常人难以达到的一种境界,是要断无明,修善根、获正觉。藏密的真谛有一层神秘面纱,难怪我们看不太懂,但这些高超的人体造像艺术魅力,是使每位游人叹为观止的。
展室里展出的还有狱主金刚,骑羊护法,欢喜金刚,吉祥天母,上乐王佛等等,请各位自由欣赏。
普乐寺虽然是一座喇嘛教寺庙,但寺内并不设喇嘛,而是由八旗官兵守护。这里主要是供来避暑山庄朝拜清帝的哈萨克、维吾尔、柯尔克孜等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瞻礼,居住的场所。
亲爱的各位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们:
大家好!
我是导游吴xx,今天,我带大家游览承德的普宁寺。
普宁寺以大雄宝殿为界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建筑为汉式,由山门、碑亭、钟楼、鼓楼与天王殿组成,后半部分为藏式,里面的大部分建筑以西藏的桑耶寺为蓝本,大乘之阁是里面的代表建筑。
走进寺门,我们就能看见庙宇规模宏大,体系完备,里面鼓乐悠扬,彩旗招展,游人接肩摩踵,香火旺盛,一角的街市叫卖声不绝于耳,生意兴隆,好一凡热闹景象。
大家再看我手指的方向,没错就是那个钟楼,我们可以看见钟楼与鼓楼分立于左右,都是平阔三间,两层阁楼。钟楼内悬有清朝雍正年间的铜钟一尊,每日清晨,喇嘛扣击108响,僧人开始上殿念经。佛教称,这108声钟声可去108种烦恼,“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鼓楼内有一个大鼓,一声鼓响,代表着一天的结束。
喇嘛们在大雄宝殿做早课是普宁寺里的一道亮丽风景,不得不看。众喇嘛们席地而坐于条桌前,和学生上课似的分成一行行,大部分都目不斜视,专心于功课,他们嘴里念念有词,不时地敲动着手中的。法器,经曲合着敲打出的乐曲,煞是好听。最小的喇嘛才12岁,也坐在里面,很专心、很天真的样子。
普宁寺里最雄伟的建筑当属里面的大乘之阁,阁高36.75米,四角四个宝顶簇拥着中心的大宝顶,宝顶耸入长空,庄严雄伟。阁内供有千手千眼观音菩萨,高22.23米,用松、柏、榆、杉、椴5种木材雕成,重约110吨,大佛按人体结构造像,比例匀称,衣纹花饰做工精细,是我国宗教造像艺术之珍宝,为我国现存最大的木雕佛像,也是当今世界上最高大、最重的一尊金漆木雕佛像,所以,普宁寺又名大佛寺。
普宁寺现驻有活佛、喇嘛数十名,每天都有佛事活动,是我国北方最大的佛事活动场所。
今天的游览就到此结束了,欢迎大家有机会再来。
1.祥云门。坐落在祥云峰旁,在白石山东门盘山而上大约30分钟的车程即可到达祥云门停车场。之所以叫祥云门,是因为据说过此“祥云门”者,来年必定工作顺利,家庭美满,顾名思义也就是象征吉祥的意思,在夏季多雾的季节,站在祥云门的门楼上边可看见白云的变化万千,宛如九天之上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2.韭菜园。之所以被叫做韭菜园,是因为漫山遍野生长着粗壮的野韭菜。相传王母娘娘姐儿三,老三为人刁钻,她怕别的神仙在这里修建庙宇、寺院,就撒了韭菜籽,呛得诸位神仙不敢近前。说到这里,大家自然就明白韭菜的来历了。韭菜园大约有两千多亩,咱们一直往前走,会到一个叫双雄石的景点,那里有个餐厅,如果想品尝野韭菜的味道,在那里可以吃到野韭菜炒鸡蛋和野韭菜饺子。在观景台上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小洞天,在小洞天的斜上方有一股清泉一直流淌,好像“水帘洞”再现。穿过65米的小洞天就进入白石山的精华地带了。
3.文化墙。记载着涞源的历史以及涞源的民间故事。其中有太行之首、老祖悟道、铁臂飞狐、六郎守边、黄土岭战役和少年英雄王二小的故事及传说。下面我简单的向大家介绍铁臂飞狐和王二小的故事。(1)铁臂飞狐---白石山北部有野狐山,据传,殷汤之末,千年灵狐食万年松果得日月之精华羽化成仙,幻化为妙龄少女、老妪、老翁三种形象,常显其圣,救苦救难、扶佑众生,百姓因感其慈悲奉为神灵。(2)王二小---王二小1929年出生在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1939年,暴雨成灾,庄稼颗粒无收,再加上日本侵略者的残酷掠夺,上庄一带民不聊生。次年,闹起了春荒。一天夜里,鬼子闯入二小的家,打死了二小的爹,抢走了粮食,抓走了哥哥石头,二小的娘因病饿也离开了人世,这样11岁的王二小成了一名孤儿,不得不外出要饭。后来听说插箭岭南面靠近解放区,于是他拾荒到了南马庄地区的狼牙口村替大户人家放牛,因这一地区是解放区,王二小参加了儿童团。
4.一炷香。穿过小洞天,就来到这个景点,在海拔1600米游道未开发之前,这条路是进入景区的必经之路,相传白石山是神仙修炼的地方,而神仙要进入白石山修炼经过这里,必须要在这里拜祭,方可通过。
5.绝壁长廊。长廊始建于20__年,全长280余米,位于海拔1600余米,净高差350余米之绝壁山腰间。该工程既汲取了巴蜀古栈道营造法,又结合现代钢筋砼施工之先进工艺,科学安全、大气壮观,凝聚着开发创建者的勇气和智慧,更加体现白石山的“险”。
6.瞰海亭。这里是观看云海的一个极佳的位置,在这里可以静看云海的千变万化。大家可以在这稍事休息!
7.太行之神。这个景点叫做“太行之神”,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形状比较特殊的山体独立在群峰之中,显得格外的“抢眼”。涞源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而白石山是一座有着神话传说的“奇山”,相传,在白石山修道、修仙之人均在此修炼,而这是取日月之精华的最佳位置。“太行之神”经历了亿万年的自然洗礼,依然伟岸的伫立在那里,守护着涞源、守护着白石山、守护着太行。
一会儿我们乘坐索道的时候,不仅能观赏到白石山层层叠叠、郁郁葱葱的森林,而且还能够看到一段曲曲折折、高低错落起伏的长城,那就是白石山长城。白石山长城始建于明代万历元年,竣工于万历三年,全长19986米,其中有关城一座,敌楼61座,战台12座,烽火台5座,马面5座。保存完好的敌楼有24座,较好的30座,残毁7座。因此许多长城专家评价说:涞源境内的长城是全国保存最完好的一段,看到这原汁原味的长城,这种历史的凝重美和文物的残旧美,给我们以深深的启迪,令人遐思,顿发思古之幽情。
白石山长城是石头砌成的,“石头长城”正是她特殊的价值所在。这石头长城用毛石直接垒在花岗岩山脊上,依山势用石料将两面墙体砌好,中间用毛石和白灰土夯实,再用平面石头铺平上面。在山洼的地方,长城建的又高又厚,险峻处山崖可当作城墙。城墙上有小水沟,通向石槽,下雨天,可以通过石槽将水排到墙外,以免冲刷墙基,体现了当时依山就势,就地取材,实事求是的建筑思想。
白石山这段长城是从北京怀柔经八达岭、紫荆关过白石口,插箭岭到山西雁门关一直到朔州西北的偏关和那里的长城相接,属真保镇管辖。是明朝的“内长城”。(大明朝几任皇帝都认识到八达岭到白石山、雁门关一线,虽山势险峻,但这些地方是薄弱环节,就决定修一道长城复线。这条复线,在明朝叫“次边”,后来长城学上叫“内长城”。)
白石山长城是白石山景区一道绚丽的风景线,具备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每当雨过天晴,夕阳斜照,长城上空彩虹高悬,长城像一条巨龙盘绕在白石山上,其景十分壮观。
我们参观完了白石山的东、西线,白石山的全部游览行程就算结束了。涞源是个风光秀丽、资源丰富的地区,今天我们参观的只是涞源旅游资源的一小部分,包括白石山在内的绿色景区还有十瀑峡、仙人峪、空中草原等,涞源还有抗日英雄王二小、白求恩纪念馆、黄土岭战役纪念地等红色景区,如果有幸我还可以陪大家一同游览这些旅游景点。热烈的欢迎大家能够带着您的家人、您的亲朋好友再次来涞源观光游览!再见。
白石山的景观可概括为“雄奇险幻”4个字,所谓雄是指它高大的山体、雄壮的山峰,铮铮铁骨般矗立于山巅、峡谷,群峰拔地而起,峰高谷深,高耸擎天,气势宏伟,雄风荡荡,撼人心魄,处处给人以强大的力量之感;险则是指,白石山千峰万仞,如刀削斧劈,险壑纵布,如万丈深渊,单壁高差巨大,难以逾越,是山岳景观中奇与险的代表,白石山南麓拥有高差达600米的世界第一绝壁晴云顶、豹子窝至今人迹罕至;而奇则是指白石山奇峰林立,怪石峥嵘,千姿百态,奇花异木,奇禽异兽,野趣十足,置身其中趣味无穷;幻是说白石山由于光与影的变幻,云与雾的交织,冷与热的交流,幻化出许多种神秘莫测的独特天象景观。老百姓说,白石山一天有72变,特别是夏秋季节,成天云蒸雾绕,山峰隐于云雾中,如仙山浮岛,太阳直射云雾使佛光频频出现。白石山是北方出现佛光次数最多的山。
(来到聚仙台)我们眼前这个平台是聚仙台,大家可以稍事休息,听我讲一讲。我们刚刚走过的峡谷叫栖霞谷,为什么会叫这个名字呢?是因为:清晨,太阳穿过薄雾,透过六坪塔和灵狐峰照射下来,谷中霞光万道,蔚为壮观,相传白石山有许多仙人,经常跑到这个台上来聚会、休闲,现在我们大家来到这里,不妨也沾点仙气。请往下看,前面那座直上直下、壁立万仞的山峰就是灵狐峰,神奇的是在山的半山腰有一座石头小屋,传说有只灵狐得道成仙后变幻成白石仙女就住在那座石屋中,早晨常常坐在旁边的石头上梳洗打扮。回头朝西边望,这座山崖叫豁然崖,穿过豁然崖的石缝,眼前豁然开朗,峰林奇观会尽收眼底。在豁然崖上端座着一位妙龄少女,正好扭头梳理着自己如瀑布般的秀发,在向远方的客人们微笑致意,这个峰因而被称神女峰,在她的身后,有一只调皮的猴子,立于悬崖边上,正跷着二郎腿在那里抓耳挠腮,闹着玩呢。其实白石山上的许多山峰从不同角度都如人、如兽、大家都可以张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去发挥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编撰出许多动人的故事。
接下来我给大家讲两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就发生在白石山南麓的云盘洞。云盘洞位于南面那座孤峰的半山腰的峭壁之上,海拔1100米处,洞并不深,仅有十几米,是一个天然的溶洞,依洞建有一处庙宇,崖壁上生长着许多千年古柏,洞的右侧有一根高达4米的石笋,洞前的院落里横躺着一棵烧焦的菩提树,尤其一提的是石壁上有几个洞穴用石头垒着,据传是在那里修佛、修道的人圆寂后被藏于洞中。第一故事是边老道成仙。清末有一个老道姓边,长期在云盘洞修行,道行极深,能够掐草为药,四方百姓常找他看病。一日做一奇梦,梦见洞口白云滚滚,看上去金光闪闪,远处玉皇大帝端座于云朵之上,向他频频招手。一觉醒来已是日上三竿,老道忙起身到洞外观察,发觉洞前云海茫茫,波涛翻卷,远处小山如蓬莱仙岛,天上太阳金光灿烂,宛若梦中一般景象,很是惊异。马上唤来徒弟,将梦学与他听,并说,看来玉皇大帝真是接我来了,话音刚落,便纵身跳入云中。这一跳老道灵魂升入了天国,可肉体却摔下悬崖。小徒弟发现师傅已经升天,便翻山到县城向县官报告。县太爷听后很是惊讶和婉惜,骑着驴子绕道银坊来到了云盘洞下,当时正值暑期,而且已是第五天,可令人称奇的是边老道真身一点也没有腐臭,县志载称“蚊蚋不及”,就是说蚊蝇没有下蛆,县官深受感动,便捐出自己的奉禄为这一方善人在洞旁空地中修墓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