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25届高三九校联盟第一次联考(12月13日举行),本次题型难易程度适中。下面是关于湖南省2025届高三九校联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带答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据最近的神话研究的结论,各民族的神话是各民族在上古时代(或原始时代)的生活和思想的产物。神话所述者,是“神们的行事”,但是这些“神们”不是凭空跳出来的,而是原始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况之必然的产物。原始人民的心理,有可举之特点六:一为相信万物皆有生命、思想、情绪,与人类一般。二为魔术的迷信,以为人可变兽,兽亦可变为人,而风雨雷电晦冥亦可用魔术以招致。三为相信人死后魂离躯壳,仍有知觉,且存在于幽冥世界。四为相信鬼可附丽于有生或无生的物类,灵魂亦常能脱离躯壳,变为鸟或兽而自行其是。五为相信人类本可不死,所以死者乃是受了仇人的暗算六为好奇心非常强烈,见了自然现象以及生死睡梦等事都觉得奇怪,渴要求其解答。原始人本此蒙昧思想,加以强烈的好奇心,务要探索宇宙间万物的秘奥,结果则为创造种种荒诞的故事以代合理的解释,同时并深信其真确:此即今日我们所见的神话。
现代的文明民族和野蛮民族一样地有它们各自的神话。野蛮民族的神话是原始信仰加上原始生活的结果,所以不合理的质素很多。文明民族的神话则已颇美丽,成为文学的泉源。这并不是文明族的神话自始即如此美丽,乃是该民族渐进文明后经过无数诗人的修改藻饰,乃始有今日的形式。
就中国现存的古籍而搜集中国神话,我们不能不说中国民族确曾产生过伟大美丽的神话,可为什么我们的神话不能全部保存而仅余零星的片段呢?
据我个人的意见,原因有二,一为神话的历史化,二为当时社会上没有激动全民族心灵的大事件以诱引“神代诗人”的产生。神话的历史化,固然也保存了相当的神话;但神话的历史化太早,便容易使得神话僵死,中国北部的神话,大概在商周之交已经历史化得很完备,神话的色彩大半褪落,只剩了《生民》《玄鸟》的“感生”故事;至于诱引“神代诗人”产生的大事件,在武王伐纣以后,便似乎没有。自武王以至平王东迁,中国北方人民过的是“散文”的生活,不是“史诗”的生活,民间流传的原始时代的神话得不到新刺激以为光大之资,结果自然是渐就僵死,到了春秋战国,社会生活已经是写实主义的,离神话时代太远了,而当时的战乱,又迫人“重实际而黜玄想”,以此北方诸子争鸣,而皆不言及神话。然而被历史化了的一部分神话,到底还保存着。直到西汉儒术大盛以后,民间的口头的神话之和古史有关者,尚被文人采录了去,成为现在我们所见的关于女娲氏及蚩尤的神话的断片了。
中国神话在当时究曾经过何等人的采用,已经不可深考。我们现在只知直到战国——那时离神话时代至少有三千年——方才有两种人把当时尚活在民间口头的神话摭采了一些去。这两种人一是哲学家,二是文学家,哲学家方面,《庄子》和《韩非子》都有神话的断片,尤以《庄子》为多。今本的《庄子》已非原形,保存着的神话材料如鲲鹏之变,十日并出等,已经不很像神话,或者太零碎。《列子》在哲学上无多价值,但在中国神话上却不容抹杀,如太行、王屋的神话,都是很重要的神话材料,也都是被视为哲学而保存下来的。文学家采用神话,不能不推屈原为首。《离骚》和《九歌》保存了最有风趣的神话。继屈原的宋玉亦采用神话,“巫山神女”的传说和冥土的守门者“土伯”的神话,都是宋玉保存下来的可贵的材料。故综合地看来,古代文学家保存神话的功绩,实在比哲学家还要大些。他们一方面保存了一些神话,一方面自然亦加以修改,但大体说来,他们还不至于像古代史官似的把神话完全换了面相。
可以说,我们现有的神话,几乎没有一条不是经过修改而逐渐演化而来的。为什么神话会“演化”呢?因为“文雅”的后代人不能满意于祖先的原始思想而又热爱此等流传于民间的故事,因而依着他们当时的流行信仰,剥落了原始的犷野的面目,给披上了绮丽的衣裳。这是“好奇”的古人干的玩意儿,目的在为那大部分的流传于民众口头的太古传说找一条他们好奇者所视为合理的出路。同时却又有些“守正”的人们努力要引导这些荒诞的古代传说归之于“正”,从另一方面消极地修改神话,使成为合理的故事:这便是所谓对于神话的“解释”。
中国的文学家开始采用神话的时候,大部分的神话早已完全历史化了。几千年来,黄帝、神农、尧、舜、禹、羿等人,早已成为真正的历史人物。战国以后,“好奇之士”偶而记载一些当时还活在人民口头的关于黄帝等人的“传说”,然而后代的“守正”的缙绅先生们早已斥为荒诞不经,努力把这些断片的神话再加以历史的解释。
例如许多有权威的古书(如《孟子》等)明明说羿是历史人物,但《山海经》内说羿是一个天神,而《淮南子·本经训》更明明白白地说:“尧乃使羿……上射十日。”这岂不是显然对于羿的历史人格挑战了么?于是就有洪兴祖的解释,以为“羿是善射之号”,罗长源及陈一中又更进一步解释“十日”,以为十日是扶桑君的十个儿子,尧使羿所射者即此。这是对于已经历史化的神话人物而遇有与其历史性相抵牾的传说时的解释方法。
至于尚未受到历史化的遗在草莱的神话,就被简捷地取来作为历史了。例如盘古的神话就被直捷地当作历史材料,徐整收入了他的记载“三王五帝”之事的《三五历纪》,胡宏更收进了《皇王大纪》了。
然而究竟“好奇之士”太多,缙绅先生们欲一一加以历史的解释亦能力所不及,所以一切古代史的人物,从黄帝以至禹,每人都有些“不雅驯”的神话黏附着,而因此使我们有理由可以断言禹以前的历史简直就是历史化了的古代神话。
(摘自茅盾《中国神话》,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原始人创造了神话,他们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试图借神的行为来解释宇宙间万物的奥妙。
B.缺乏诱引“神代诗人”产生的激动民族心灵的大事件是中国神话不能全部保存的原因之一。
C.春秋战国时期,北方诸子争鸣,而皆不谈及神话,与当时战乱这一社会现实密切相关。
D.古人消极地修改神话,让其更加美丽曲折,成为合理的故事,引导神话归之于“正”。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早期神话涉及原始人的宇宙观、生死观,虽荒诞,但没有脱离生活经验,是探索人类思想生发的宝贵材料。
B.人们对神话进行历史化改编和文学化修饰,一方面保存了一些神话,但另一方面又丢失了神话的一些特点。
C.虽然中国古代神话有的被当作史料记录,有的在哲学著作中零星出现,但文学家保留了它们原来的面貌。
D.作者认为,从黄帝至禹这些古代史中的人,虽然早已成为真正的历史人物,但身上仍保留着神话色彩。
3,下列选项不属于“中国神话的历史化”的一项是(3分)
A.孔子将《尸子》中记载的“黄帝四面”(黄帝有四张脸),解释为黄帝派遣四个人去分治四方,
B.宋元时期道教通过“关公战蚩尤”的神话,封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等。
C.《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轩辕训练熊、罴、貔、貅、猖、虎等猛兽,跟炎帝在阪泉的郊野交战。
D.在《尧典》中远古天神成了圣贤,屈身为人臣,如上古神话中的太阳女神羲和成了尧的掌历之官。
4.文本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5.请根据原文观点和下列材料,分析“西王母”神话的“演化”及其原因。(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北京到马边有多远(节选)
林雪儿
“你去哪儿?”
“马边,”
“马边在哪?”
“小凉山区一个边城。”
“出任封疆大吏?”马格的语气带着调侃。
“差不多吧,第一书记算不算?”林修说。
“第一书记?!哈!”
“一个村的。”
“村的?你这官儿也忒小了吧?你一地道的北京人、北大高材生,工作单位是中纪委,跑去农村不耽误吗?再说农村那些事儿,你懂吗?”
“去了,不就懂了?”“去待两年,大山深处,与青山为伴,想着都美。"林修对未来的时光充满向往。
“北京到马边有多远?”
“远到远方。”
“文艺青年一枚。”马格的话怎么听都有讽刺的味儿。
“文艺青年怎么啦?我就文艺了。”
那天,一路颠簸之后,他坐在进山的小车里,兴奋地看着一道又一道山扑面而来,一座又一座山变成低处,群峰在太阳之下如莲盛开。秋天的阳光,给迎面而来的树叶涂了亮闪闪的光,林修睁着眼,看满眼的绿,闭着眼,梦里也是绿的。醒来,下雨了,但还是一道又一道的山,仿佛无路了,峰回路转,又有一座山在前面,山生长着山。这重重叠叠的山会把他送到怎样的远方呢?离开北京时表哥马格的话,反复回响在林修耳旁。司机好像很喜欢听一首名叫《万物的签名》的歌,一直重复着。
……
刚刚入冬,山里的天气就冷了。村委会修好以后,金雨生和李克住进了村委会,林修仍然住在曲别大叔家。村小学校的修缮与扩建也在进行,林修说必须加快建设,争取在明年下半年,雪鹤村的孩子们能不出村就上学。曲别拉迪说修几间教室很容易,学生在哪里?教师又在哪里?林修说招。拉迪说他不清楚情况,有哪个师范毕业的学生愿意来山里工作,他们一来可没有回到城市的期限。林修想起市级医院定向培养雪鹤村村医的事,教师可不可以定向培养?林修想这个问题不仅是雪鹤村的,是马边所有的山村小学的,也是中国所有山区的。他设计了一张表格,交给在乐山的中国青年志愿者在大学生中做调查广泛征求意见。
林修问金雨生和李克:“我们来这山里两年,再回到单位,也许原来的同事升职了,人脉广了,你们后悔吗?”
金雨生和李克说:“不后悔。你呢?你后悔吗?”
林修说:“不后悔。在北京的时候,我也许不好意思说什么豪言壮语。但在这里,前线对吧。
可以这样说吗?由不得要生出使命感来,因为与你们在一起。”
三个人的手又叠在一起,他们记得初来的那一天,他们的手叠在一起,是刚开始的喜悦,而今天三个人的手叠在一起,才真有战友的味道了。
林修和金雨生、李克商量,为了确保明年学校能够开学;决定在全县有学校的村庄选拔一批人去乐山定点培训,具体怎么选送由各村根据实际情况定,
林修回到村里,说了县里的决定,可选谁呢?他们商量,说那就考试吧,择优录取。
林修说既然是考试就通知愿意参加的人都来。他们在村委会贴出通知,金雨生出了题,其实都是简单的语文与数学,考试那天,来了好些青年,
雪鹤村的冬天多雾,整天雾茫茫的,难得看到太阳,特别阴冷,人和土地都早进入了冬眠,快到年底,林修和金雨生们的工作也进入另一种模式。今天这个单位要扶贫资料,明天那个单位要扶贫人数,还有每天的驻村工作日志台账,加上不断来访的各方热心扶贫的社会人士。他们来自不同的级层,侧重点不一样,又希望能为扶贫事业做点事,每次发言稿都认真对待,有时候,三个人挤在一间屋子里准备资料,连中午饭都是端进去吃,一天下来,手脚都有些僵硬。
他们在村委会外面做了宣传栏,把村里的基本情况,扶贫资金的应用,各种产业都写在村务公开栏里。村民们都冷得躲到火塘边时,村委会的灯还亮着。村民们回家抱来了干柒,就在院坝里架起柴火,大家蹲着烤火,火光把人的脸映得红彤彤的,大家说一些笑话。有人提议说:“林书记,你给我们说一说北京吧。”
说说北京,这话把林修难着了,北京从何说起呢?说高楼林立,说长城雄伟,说国家歌剧院,这些离村民们太远了。
林修说:“有去过北京的,举个手。”都说没去过。
林修看了看时间,快十一点了,问大家:“现在晚不晚?”
一个年轻人说:“半夜了,以往我们早睡了。”
林修说:“你们都觉得现在很晚了对吧?但我告诉你们,这个时候,在北京很多的写字楼里,许多年轻人都还在上班。拼,都怀揣一个梦想,想有一个好的前途,必然会付出。”
“北京有高楼,更重要的是有梦想。在古时候,北京叫幽州,是契丹的一个藩镇,就在那个时候有了马边这个边城。马边与幽州相比,面积小不了多少。时代走到今天,幽州变成北京,相信大家也看了电视,北京已经成为世界大都市。你能想到的北京都有,你想不到的北京也有。而马边还叫马边,时光在这里停了似的。党和国家发现了这个问题,派我们来这里,就是要让马边的人们也能享受到国家富了带来的福利。等路修好了,房子修好了,发展养殖、观光茶园果园、农家旅游,都可以试试。我们并不是只是给你们钱,而是要给你们自己赚钱的本领。好的更好,贫困的变好,这才是我们来的目的。”
大家拍起手来,有人说:“林书记,真的会有新房吗?”林修说:“会有的,但我们必须拼。”
林修把自己说得热血了,待人散去,他便回到曲别大叔的家,“曲别拉迪的屋子还亮着灯,他在写作。林修看了看手机,有信息:“在高楼灯光里,想念你的森林。”林修回说:“人睡了,万物醒来。”
(有删改)
[注]马边:即马边彝族自治县,位于四川西南边缘小凉山区。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林修与表哥马格的对话中,表哥调侃和讽刺的态度,表明他对林修的不理解和不支持,也侧面反映扶贫攻坚工作的艰难。
B修缮扩建雪鹤村小学时,为解决师资和生源问题,林修借鉴村医培养经验,设计表格,通过调查广泛征求意见,体现了他的工作智慧。
C.小说中两次写到“三个人的手叠在一起”的细节,表现出三人到马边后的情感变化过程,展现了他们志同道合、团结协作的精神。
D.小说中希望“说一说北京”的村民们与(哦,香雪)中的“香雪们”有相似之处,都表现了对现代文明和新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林修进山时的环境描写,烘托了人物兴奋与激动的心情,也引发了读者对扶贫工作者到达马边的小山村后工作与生活情形的想象。
B.小说多处采用对话形式讲述故事,如围炉烤火的情节通过写林修与村民的对话,刻画人物形象,体现环境特点,情节也更紧凑集中。
C.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述不受时空限制,比较自由地反映生活,展示了事件发展的过程,人物的书写空间更大。
D.小说思想性和艺术性巧妙结合,如结尾的留白意蕴深远,隐晦表现出林修在城市中的感情牵绊,点明了他来马边参与乡村建设的原因。
8.小说表现了北京到马边的“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远”的丰富内涵。(4分)
9.阅读文本,可以感受到一种真实带来的力量,这种效果是如何取得的?试结合文本简要赏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说车赠杨诲之①
[唐]柳宗元
杨诲之将行,柳子起而送之门。有车过焉,指焉而告之曰:“若知是之所以任重而行于世乎?材良而器攻,圆其外而方其中然也。材而不良,则速坏。工之为功也,不攻则速败。中不方则不能以载,外不圆则窒拒而滞。方之所谓者箱也,圆之所谓者轮也。匪箱不居,匪轮不涂。吾子其务法焉者乎?”曰:“然。”
曰:“是一车之说也,非众车之说也,吾将告子乎众车之说。……其类众也。然而其要存乎材良而器攻,圆其外而方其中也。是故任而安之者箱,达而行之者轮,恒中者轴,挶而固者蚤②,长而桡,进不罪乎马,退不罪乎人者辕,却暑与雨者盖,敬而可伏者轼,服而制者马若牛,然后众车之用具。
“今杨氏,仁义之林也,其产材良。诲之学古道为古辞冲然而有光其为工也攻。果能恢其量若箱,周而通之若轮,守大中以动乎外而不变乎内若轴,摄之以刚强若蚤,引焉而宜御乎物若辕,高以远乎污若盖,下以成乎礼若轼,险而安,易而利,动而法,则庶乎车之全也。……凡人之质不良,莫能方且恒。质良矣,用不周,莫能以圆遂。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遇阳虎必曰诺,而其在夹谷也,视叱齐侯类畜狗,不震乎其内。后之学孔子者,不志于是,则吾无望焉耳矣。”
诲之,吾戚也,长而益良,方其中矣。吾固欲其任重而行于世,惧圆其外者未至,故说车以赠。
材料二:
名二子说
[宋]苏洵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材料三:
【注]①杨诲之:柳宗元原配夫人杨氏之弟。②蚤:车辐与车辋(车轮的外圈)的联结部分,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仅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诲之学A古道B为C古辞D冲然E而有F光G其为工也H攻。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轴,本义为车轴;引申为可旋转之物,如《琵琶行》中“转轴拨弦三两声”的“轴”即为此义。
B.辕,车辕,车前驾牲畜的横木,与成语“南辕北辙”“改辕易辙”中的“辕”意思相同。
C.辐,连接车辋和车毂的直条,和(老子》中“三十辐共一毂”的“辐”意思相同。
D.轼,车箱前面供人凭依的横木,《曹刿论战》中“登轼而望之”的“轼”指这一构件。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说车赠杨诲之》借车子应材质精良、器具坚固且外圆内方,来喻指为人处世应修养自我、保持方正、圆融通达。
B.柳宗元在(说车赠杨诲之》中赞扬了孔子面对在夹谷中像痛斥狗一样痛斥齐侯的阳虎时,也能做到谦恭守礼。
C.“说”是古代议论文的一种,两篇文章都保持了“说”的说理特征,柳文还融入了赠文的特点,与《师说》相似。
D.《名二子说)解释了给两个儿子取名都与车有关的缘由,表现父亲对儿子的深切希望。文章短小凝练,富于哲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匪箱不居,匪轮不涂。吾子其务法焉者乎?(4分)
(2)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4分)
14.两篇文章都提到了“轼”,也借此表达了对晚辈的期许,但二者侧重点不同,请简析之。(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①
高适
还山吟,天高日暮寒山深,送君还山识君心。
人生老大须恣意,看君解作一生事。
山间偃仰无不至,石泉淙淙若风雨,桂花松子常满地。
卖药囊中应有钱,还山服药又长年。
白云劝尽杯中物,明月相随何处眠?
眠时忆问醒时事,梦魂可以相周旋
[注]①沈四山人:即沈千运,与高适交好,后隐居濮上。②卖药:汉代真隐士韩康在山里采药卖钱。③东晋名士桓温与殷浩齐名,而桓温曾要与殷浩比高下,殷浩答曰:“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好友即将在气候已寒时节返还深山,诗人即景起兴,表达了对朋友离别的感慨。
B.诗歌七、八两句运用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山中自在美好的寻常景象。
C.诗人将好友与韩康作比,以风趣的口吻调侃好友既富有又延年益寿的隐居生活。
D.本诗采用了古体诗的形式,句式长短不一,转韵相对自由,语言表达明快流畅。
16.诗人对沈千运“隐逸深山”的做法持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小王在乡下看到一片果园硕果累累,问及缘由,管理员地引用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的”“ , ”,言明自己只是不损伤果实,并无其他诀窍。
(2)柳永在(望海潮)(东南形胜)中,用“ , ”两句从市场繁荣、居民富足的角度写出了钱塘的华丽奢侈。
(3)“玉”坚硬、温润而有光泽,深受人们的喜爱,也是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如唐诗中有“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成语和一般词语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它们都是造句的单位,在句子当中充当一定的成分,这是二者相同的地方。但是,词是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而一般的短语(词组)是词和词临时性的组合。成语不同,它的意义不是各个词的词义的简单相加,而是由各个词所融合成的一个含意丰富深刻的整体。成语的整个结构是定型凝固的,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的位置,更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这是成语和一般词语不同的地方。所以,成语的修辞作用和一般词语既有一致之处,又不完全一致。概括来说,主要有:
一是意蕴深厚。如前所说,成语是一个含意丰富深刻的整体,许多又来自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语句以及表现了人民群众实践智慧结晶的俗语,所以文化含量高,意蕴深厚。
① 。一般词组常常包含许多多音词,尤其是双音词;而成语则多由单音词构成,而且很少运用表示结构关系的虚词,因而显得十分精练。由于成语言简意赅,所以新闻标题也经常引用。
三是生动具体。 ② ,往往依赖于特定语境的配合;成语不尽相同,它是由几个词组成的一个整体,带有描写性,自身能给人以生动具体的感受。
四是风趣诙谐。有的成语不仅文字精练,而且风趣诙谐。例如: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鼎沸”,形容水在鼎里沸腾的样子,“人声鼎沸”一般用于人声喧闹嘈杂。文中用这一成语形容孩子们在老师严厉督促下“放开喉咙”的读书声,带有夸张意味,语言幽默。
五是新鲜别致。成语当中有许多其意义不是字面的语意,而是一种比喻义。但是人们在运用时,有时不取其比喻义而取其字面意义,因而显得新鲜别致,引人入胜。
18.成语当中有许多其意义不是字面的语意而是比喻义的现象,下列选项不符合该特点的一项是(3分)
A.落叶归根 B.风雨同舟 C.引狼入室 D.哗众取宠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都有“一般”,说说二者用法与表意上的不同,(4分)
(1)成语和一般词语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2)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的位置,更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
21.成语言简意赅,可用于新闻标题、活动主题等,启智中学即将举办阅读节活动,请你为该活动拟定一个活动主题,要求;恰当使用成语、彰显学校元素,不超过10字。(4分)
22.为方便读者理解原文中所指成语的修辞作用,请借鉴文中画波浪线的分析示例,从下列材料中任选一则对加点成语的修辞作用进行分析。(4分)
(1)你们不应该打边区,你们不可以打边区。“鹬蚌相持,渔人得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两个故事,是有道理的。你们应该和我们一道去把日本占领的地方统一起来,把鬼子赶出去才是正经,何必急急忙忙地要来“统一”这块巴掌大的边区呢?大好河山,沦于敌手,你们不急,你们不忙,而却急于进攻边区,忙于打倒共产党,可痛也夫!可耻也夫!
(《质问国民党》)
(2)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东西,表现在党八股式的文章和演说里面,却生怕人家驳,非常胆怯,于是就靠装样子吓人;以为这一吓,人家就会闭口,自己就可以“得胜回朝”了。
(《反对党八股》)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近日,湖南怀化被赞“听得懂话”(即听得懂顾客需求)的理发师李晓华,凭借精湛的技艺、实惠的价格和真诚的服务,在互联网上迅速走红。各地网友纷至沓来,在店门口排队等待剪发。面对大家的夸赞,她谦虚地说:“不要叫我人民的理发师,叫我‘听得懂话’的理发师就好了。”她走红后也带火了周边的生意,不仅当地文旅部门到现场宣传特产,理发店前也出现了特色美食街,网友戏称李晓华的店为“怀化5A级景区”。
但同时,她也受到了同行“定价低,拉低了行业标准”的质疑;面对记者,她无奈坦言,压力太大了,真的想休息几天。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请任选一个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D( “让其更加美丽曲折”于文无据。)
2.C “文学家保留了它们原来的面貌”错,文学家也会对神话加以修改,改变它们原来的面貌。)
3.B (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关羽被道教神化,不属于“神话的历史化”。)
4.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文本从神话的产生、特点到中国神话的保存、演化、解释,层层论述,条理清晰,逻辑严密。②大量运用例证法,举古代作品对神话的保存、古人的解释等例子,丰富典型,易于理解,论证充分有力。③论证语言准确严密,又不乏生动活泼之处。如“大概”“一部分”“消极地”等修饰限制词语的运用,“披上了绮丽的衣裳”“这是‘好奇’的古人干的玩意儿”等语句的使用。(答对一点给2分。特点的归纳1分,结合文本的简要分析1分。任答两点即可。其他 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5.演化:①西王母由半人半兽到外貌不详,由“司天之厉及五残”的凶神变为有“不死之药”的吉神。②西王母由居住在玉山变为在 人间的宫殿活动,有了人类生活的特点。③《汉武故事》有了具体的情节,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原因:①后代人不满于祖先的原始思想,又热爱神话,根据当时流行的信仰和生活特点进行了修改。②文人的藻饰。
(“演化”3分,一点1分。“原因”3分,第①点2分,主观的不满与热爱1分,根据时代特点进行修改1分;第②点1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6.B(“为解决师资和生源……通过调查广泛征求意见”曲解文意。林修设计表格的目的是调研定向培养教师是否可行,以解决师资问题。)
7.D (文中结尾的两条信息只能暗示林修与城市中发消息的人存在联系,但不能表明有感情牵绊,也不能表明这是林修参与乡村建设的原因。)
8.①空间距离遥远:北京与四川小凉山区的边城马边相距甚远。②环境差异巨大:北京是开放繁荣的首都,马边是少数民族聚居、深度贫困、封闭落后的偏远山区小城,自然环境不同,文化差异显著。③工作任务艰巨:要彻底改变马边贫困落后的面貌,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要完成整个国家的扶贫攻坚任务,任重道远。 (答出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9.①选取脱贫攻坚这一现实题材进行创作,马边、乐山、北京、中纪委等都是真实的存在,填写驻村工作日志台账等情节是现实生活中会真实发生的。小说以小见大,艺术地反映了脱贫攻坚的时代主题。②小说通过语言描写、环境烘托等刻画了林修的形象,他是现实生活中许多“第一书记”的代表,真切地体现了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党员干部的担当、情怀和智慧,彰显了时代精神,血肉丰满,感人至深。③小说环境描写生动细腻,真实地再现了小凉山地区的自然风貌和人文特点,也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风貌。激发人们改变贫困落后地区面貌的斗志。(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对真实的分析1分,真实所达到的“力量”1分。)
10.BDG (杨诲之学习古道,写古文,谦逊而有文采,他的技术也精巧。)
11.B (由图可知,“车前驾牲畜的横木”并非“辕”,而是“衡”。)
12.B (在夹谷中像痛斥狗一样痛斥齐侯的是孔子,而非阳虎。文中是赞美孔子该守礼时守礼,该愤怒时就愤怒。)
13. (1)没有车箱不能装载,没有轮子不能行路。您可以专心效法车子吗?(匪:没有;涂:通“途”,名词作动词,行于途;法:效法;每个字1分,整体句意1分。)
(2)天下的车,没有一辆不是沿着车辙而行的,而论及车子的功劳,车辙不参与其中。(莫:没有什么;由:沿着;与:参与,加入,在; 每个字1分,整体句意1分。)
14.柳文强调车轼“敬而可伏”“下以成乎礼”,表示希望杨诲之能够行为合乎礼节,令人敬服。(2分)苏文强调车轼是车子上必不可少的装饰,希望苏轼懂得掩藏锋芒,不要过于扬才露己。(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15.C( “既富有又延年益寿”错误,此处是诗人调侃朋友山中生活清贫。)
16.①好友将返回深山,虽有离别的不舍,但诗人仍以“识君心”表达了对友人志趣的理解和尊重;②诗人认为“人生老大”应顺应心意,对友人能恣意洒脱、选择隐居深山并乐在其中的做法表示羡慕与赞赏;③以殷浩的典故表明对友人与世无争、淡泊从容品德的敬佩。(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7. (1)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2)市列珠玑,户盈罗绮;(3)示例一: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 ;示例二: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示例三: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示例四: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李白《客中行》)(每空1分)
18.D (该项为字面语意。)
19.示例:①二是文字精练;②单独的词显得生动(每空2分)
(本题考查学生在准确理解上下文的基础上判定需要补写内容,并运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进行准确表达的能力。材料中有两处空缺,①处为段首句,结合上下文可知该句指向成语的第二个修辞作用,结合文本内容“因而显得十分精练”,以及后文“有的成语 不仅文字精练,而且风趣诙谐”可知,①处填“二是文字精练”。②处可关注分号,分号前后形成对比,由后文“成语不尽相同,它是由几个词组成的一个整体”可推断分析对象应是“单独的词”。由后文“往往依赖于特定语境的配合”“带有描写性,自身能给人以 生动具体的感受”可知,本句是说“单独词语”取得的效果,答案应为“单独的词显得生动”。)
20.(1)句中的“一般”作定语,“普通”的意思;(2)句中的“一般”作状语,“通常”的意思。(用法与表意每点1分,共4分。)
21.示例一:开卷有益,书香启智。示例二:博览群书,启智增慧(恰当使用成语2分,彰显学校元素2分)
22. (1)“鹬蚌相持,渔人得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在日本帝国主义者入侵的生死关头,国民党反动派不去“把鬼子赶出去”,却“急于进攻边区”,语段用这一成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国民党反动派这样做会导致的严重后果,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2)“得胜回朝”原指作战胜利返回京城。后泛指大胜而归。也形容胜利者踌躇满志、洋洋得意的样子。语段用这一成语形容某些人吓人成功后的得意,带有讽刺意味,风趣诙谐。(解释成语2分,能解释出比喻义即可;结合文本分析成语修辞作用2分。答案合理即可给分。)
23. [写作提示]
本材料围绕湖南怀化理发师李晓华走红的现象展开,提供了多个信息点。我们可以从李晓华的个人努力、技艺精湛、服务态度以及对行业的正面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强调其成功对于激励普通人追求梦想、提升行业水平的重要意义;可以从李晓华作为城镇名片,带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展开思考;也可以从网络热度的虚幻性、行业浮躁现象、服务质量可能下降以及过度商业化对理发师职业精神的冲击等方面进行分析,表达对李晓华走红现象的担忧。
[参考立意]
坚守初心与真诚服务;网络时代的机遇与挑战;个人价值与社会贡献等。
[评分细则]
本次阅卷,严格按照高考阅卷要求执行,在阅卷过程中要有分项分等记分的意识。对于高考阅卷,教育部考试中心提出如下整体要求:
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切合题意,符合试题的材料、情境与任务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论证充分,思考具有独立性;表达准确流畅,合理运用词语、句式、修辞等。
平均分控制在44分左右,高分、低分要拉开打分,切忌在平均分区间(42—48分)堆积。如只在文章开头用材料引出一个关键词,后文只论述该词而不再结合材料,则不超过42分。
[其他“扣分”事项]
(1)有确凿证据判定考生的文章是按照某一篇文章仿写的,且构思、内容、文字等与仿写的文章有许多相似之处,该文的实际得分,按应得分数的80%执行。
(2)没有自己的构思立意,仅对作文题目原材料进行简单扩写的作文,基础等级在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3)文章每少50个字扣1分;不足400字的,给一个总分,不再分项分等评分,最多不超过24分,也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4)照抄试卷中阅读材料的,若照抄部分字数超过全文篇幅80%,总分最多不超过10分;字数占全文篇幅50~80%的,总分不超过24分;低于50%的,根据实际情况在25~42分的范围内记分,个别文句的引用除外。
(5)缺少标题,扣2分;只写标题给2分;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扣完5分为止;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杨海之将要起行,柳宗元起身送他到门口。有车路过,柳宗元指着车告诉杨诲之:“你知道这车子凭什么能载重物而在世上走吗?因为材质精良而器具坚固,外面是圆的,中间是方的。假如材质不够精良,那么马上就会朽坏。工匠造车子,不够坚固的话也 会很快败坏。中间不是方的就不能载物,外面不是圆的就阻塞难行。方的就是所谓的车箱,圆的就是所谓的车轮。没有车箱不能 装载,没有轮子不能行路。您可以专心效法车子吗?”杨诲之说:“可以。”
柳宗元说:“这只是一辆车的道理,不是普遍的车的道理,我要告诉您普遍的车的道理。 ……车子的种类繁多。然而最重要的,还是在于材质精良,器具坚固,外面是圆的而中间是方的。所以负担重任而能安稳的是车箱;行进而抵达目的地的是车轮;永远在中间的是车轴;楔紧车辐与车辋的是车蚤;长而弯曲,前进时不影响马,后退时不影响人的是车辕;防酷暑与风雨的是车盖;可以让人敬伏施礼的是车轼;驾驭控制马或牛来驾车;然后普遍的车子的功用就具备了。
“现在杨氏家族,就像仁义的森林,他家出的人才都是精良的。杨诲之学习古道,写古文,谦逊而有文采,技术也精巧。假如他能像车箱一样气量宽阔,像车轮一样周全并通达,像车轴一样心中坚守大中之道,外在有所通变而内心不改初衷,像车蚤一样刚强地收拢,像车辕一样牵引并适当地驾驭万物,像车盖一样在高处遮蔽使人远离污秽,像车轼一样在下面使人行为合乎礼节,遇到危险而能安然度过,遇到变化能顺利应对,行动有法度,那就差不多像车一样完备了。……凡是人的材质不精良,就不能恒久地保持方正;材质精良,不能周全地发挥作用,就不能达到圆通。孔子在乡里,始终保持谦恭,遇到阳虎也一定会服从他,而他在夹谷中,痛斥齐侯像对待狗一样,内心无所畏惧。后来学习孔子的人,不立志这么做,那我对他们就没什么期望了。”
杨诲之是我的亲戚,长大以后更加优秀,这是他内心方正的表现。我本来就希望他能担当重任而在世间推行大道,担心他外在表现圆通这一点还没做到,所以解说车子的道理送给他。
材料二:
车轮、车辐、车盖、车轸,在车上都各有职能,而唯独车轼好像是没有用处的。虽然这样,如果去掉轼,那么我们看见的就不是一辆完整的车了。轼啊,我担心的是你不会在外部掩饰自己。天下的车,没有一辆不是沿着车辙而行的,而论及车子的功劳,车辙不参与其中。虽然这样,遇到车翻马死的灾难,祸患也从来波及不到辙。这辙啊,是善于处在祸福之间的。辙啊,我知道你是可以免于灾祸的。
高三联考,一种多所高校联合进行的考试,旨在帮助学生提前适应高考环境。联考成绩对于学生而言,不仅意味着即将面临的高考压力,还能够让他们认清自己的实力和位置。联考让每一位参与的学生感受到紧迫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明白自身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以求更好的成绩和未来。
在提高成绩方面,高效的时间管理至关重要。制定清晰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有足够的时间用于学习、休息和娱乐,以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积极参与,利用好每一分钟,做好笔记,跟上老师的教学步伐。
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积极思考,紧跟老师的思路,这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还能在课后节省更多时间用于复习和巩固。课后复习课堂笔记和教材,进行相关习题练习,对于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具有重要作用。定期复习不仅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记忆,还能有效提升考试成绩。
通过科学合理的时间管理、高效利用课堂时间以及定期复习,高三学子能够有效提高成绩,为高考做好充分准备,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谓“养兵千日,用在一时”想在高考中取得不错的成绩,既离不开平时的积累和领悟,进入高三复习阶段有效的复习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临考阶段的复习方法,考生应分清轻重缓急,总结提高。分清轻重缓急:属于记忆方面的内容,如名句名篇,可放在后期复习,复习早了容易遗忘;技能方法类考点,可放在前期进行,如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总结提高是指最后要把所有复习过的考点进行系统化、网络化。
高三语文复习一般分为三轮:第一轮(2017.7—2018.1)重在全面复习,夯实基础;第二轮(2018.2—2018.4)重在专题复习,查漏补缺;第三轮(2018.5)重在强化训练,提高实战能力。为了使语文复习循序渐进,富有成效,现制订一个复习时间表:
一轮复习
7月15日—8月31日①梳理必修1—5,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中的文言文知识点。②归纳复习18个文言虚词和120个文言实词以及100个古今异义词语。③记忆古代文化常识。④文言文阅读训练。
9月1日—10月31日①分专题进行古代诗歌鉴赏的复习②作文立意、拟题、开头、结尾训练
11月1日—12月25日12月26日—1月22日①语言文字运用②古诗词背诵篇目③针对一月统考查漏补缺
二轮复习
2月1日—2月28日①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针对自己的学生在语基、表达等考点的弱势环节复习。②注意在生活中为阅读与作文积累材料。③本月内30%的时间用在做题上,注意总结命题规律与特点。
3月1日—3月31日①偏重阅读古诗文与现代文。②练习作文的写作。③多做模拟题。④关注有关考纲的信息。
4月1日—4月30日①重点是作文。②整个二轮复习已近尾声,要检测一下学生二轮复习的总体效果。
三轮复习
5月1日—5月31日①研读考纲,它是高考命题的依据。②大量做模拟题,要注意准备纠错本,记录自己的弱势环节,做好查漏补缺。③多看优秀范文。营造作文亮点。④回归真题,多做各校模拟题。
6月1日—6月6日调节,可适当看书,保持良好心态。
第一轮复习要覆盖面广,每个考点逐一训练,分项落实,要求学生人人过关。
第二轮复习要抓重点,在分项训练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形成解题规范。
第三轮复习要综合和总结,要做套题。除套题训练外,还要引导学生关注历次考试中丢分的题,分析失误原因,及时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