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修身立德演讲稿六篇

读书修身立德演讲稿(通用6篇)

读书修身立德演讲稿 篇1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养成一个爱读书的习惯》。

读书非常重要,有很多名人从小就很爱读书,后来慢慢成为名人。

鲁迅先生从小就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将了一枚精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还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的时候,寒风阵阵,读起书来就非常困难,这时候,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身体马上热气腾腾。他就用这种方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和钻研,后来他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高尔基先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并且能给你带来好处。多读书可以让我们增长知识,可以让我们的阅读和水平提高,还能帮助取得好成绩。同时,多读书还可以陶冶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会许多丰富多彩的汇。

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有很多的名人就是因为读书的方法正确而成名的,但是,如果读书的方法不对,只会让你徒劳无功,前功尽弃。每天读一短文,短文的内容可以来自报纸、月刊、书本杂志等。每周精读一文章,而且把这文章的好词和好句摘抄下来,并把这文章的中心用自己的话写下来,同时写己的感想和体会。只要这样坚持不懈地泛读和精读,日积月累,那么你的阅读能力和水平一定能提高。

以上是我讲的养成一个爱读书的习惯,谢谢大家!

读书修身立德演讲稿 篇2

各位、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爱让我拥有光荣的称号》。

人民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古往今来,有多少仁人志士肩负着这个崇高的使命,又有多少文人墨客歌颂着这个光荣的称号。教师——用笔耕耘,用语言传播,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这是人民教师最崇高的劳动,“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师传播着人类的文明,承载着历史的更替,撑起的是中华民族的擎天大厦,孩子们在教师手里牙牙学语,蹒跚起步,洁白的心灵被教师打上深深的烙印,青春的热血因教师而沸腾,生命的凯歌因教师而奏响。在这里,请允许我向每一位教师致敬!

初为人师时,我也曾有过迷惑,感觉教师只是生活的配角。在豪华气派、出手阔绰的群体里,是寻不到教师的足迹的,教师被遗忘在角落里。这时偶得雨果的一句话:“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业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顿时心生羞愧。我永远忘不了年《感动人物》中烛照深山的李桂林夫妇,颁奖词是这样写的“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19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的沃土,让希望发芽。”于是,重拾自己最初的梦想,寻一处纯净的地方安放自己纯净的心灵,释放青春的梦想,践行人生的价值,纵然两袖清风,纵然一身粉尘,纵然清贫如水,纵然浮华散尽。选择这个职业,我无怨无悔,从事这份事业,我矢志不渝。

教育是技艺,更是哲学,是艺术,是诗,是与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教育需要我们用热情和生命去拥抱。教师,不能仅仅是手拿粉笔的“教书匠”,更不能是粉墨登场的“表演家”,三尺讲台很小很窄,但是神圣不容亵渎。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要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在学生眼里,教师具有无可怀疑的威信,一次家长会,一位家长跟我笑着谈起“老师的话是孩子心里的圣旨”,体会到孩子的天真烂漫、可爱乖巧,也深深体味到教师的责任。从教几年,我深切的意识到名师的重要性,社会需要名师,家长追求名师,学生信赖名师,每位教师本身渴望成为名师,学校更是高薪聘请名师。

何为名师?其实名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强大的人格力量。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教师的人格力量来自于学术水平和道德情操的完善统一,不仅要在自己教授的课程中学识渊博、循循善诱,更要通过言传身教,通过榜样,无言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使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理想,无德无才,学生厌恶,无德有才,学生敬畏,有德无才,学生同情,德才兼备,学生拥戴。在我看来,高超的学术水平需要的是头脑,而高尚的道德情操需要的是心,头脑因人而异,而心是造物者公平给予的,只是这颗心又因个人取舍不同而变得不同。名师拥有的这颗心中是满载爱的,爱是无形的力量,是教育的推动力,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托尔斯泰说过:“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对事业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爱是师生沟通的最好桥梁,教师通过爱来传播知识,会让知识都充满爱,而学生这时所接受的教育也不再是数字化的枯燥的被动化的教育,而是充满着人性与关怀,充满着无私与奉献,充满着灵性与活性的爱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爱不但扮演着师生互动的积极角色,同时也沐浴和净化着师生双方的心灵。

爱能把枯燥化为有趣,能把死闷化为活泼,能把被动化为主动;爱也能把恶转为善,把顽劣变为听服,把后进变为优等,靠在一颗满载爱的心灵旁,如沐春风。我也明白,在现实生活中拥有爱的心灵并不少,我们没有的只是平均分配爱的能力,同等对待对事业的爱与对学生的爱的能力。不同的学生拥有着我们重量不同的爱,我们往往对升学率的关注要远大于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关注,只是我们不愿承认,我们会说:“十个手指都各有长短”“教育机制是造成的”,这到底是原因,还是借口?在这里我想说,爱应是无差别的,教育应是无功利的,如果校园放飞的是希望,那么守巢的就应该是爱愿。

我无法用学者那深邃的语言阐述教师的价值,也无法用诗人优美的诗句讴歌教师的使命,但是我可以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开拓、创造、耕耘、收获。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读书修身立德演讲稿 篇3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人生因读书而精彩如果说人生是一朵绚丽多姿的鲜花,那么读书便是清新淡雅的绿叶,也许娇艳的鲜花可以没有绿叶的衬托而孤傲独开,但没有绿叶的人生一定是孤独的人生。如果说人生是航行于大海的一叶扁舟,那么读书便是不停摇曳的船桨,也许小舟可以没船桨而在大海里随风飘航,但没有船桨的人生一定会是乏力的人生。人生离不开读书,读书是生命的养分,有了它便可以品味生活,精致生活,追求梦想,实现高远的抱负,辉煌精彩的人生。千年历史,蓦然回溯,多少学者文人与才子把读书融入了生命,化作了灵魂的血脉,焕发出对生活的丝丝热情,熔铸了人生理想的碑坊,谱写了一页页不朽的章。明代顾宪成有一副大家非常熟悉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他潜心于读书,关心政治,以实现他作为一个读书人的政治抱负、远大理想。这样一个饱读诗书的有志之士,他的人生会不精彩吗? 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曾挥笔写道: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足以表达他发奋读书的坚定决心和豪情壮志。

他仅用一只手和一只笔而流芳千古,难道这样的人生不精彩吗?相反,如果仅仅为了读书而读书,为了学习而学习,仅仅为了拿别人的良言警句作为卖弄学问的资本,装点门面的点缀,那么,这样的人生就只能黯然失色,何来精彩可言?一本书,一个朋友,一位导师,带你走进生活,领略人生,将你引入宽阔的人生地带,引进冰清玉洁的人生殿堂,让你终身受益。所以我要说,人生因读书而精彩。

读书修身立德演讲稿 篇4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正处在一场深刻而伟大的变革,这场变革引来新矛盾层出不穷,新知识与日俱增,高科技日新月异。如果不勤奋读书,观念僵化、知识老化、技能退化,就跟不上时代要求,形势发展,竞争淘汰。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发展自己,出类拔萃,独占鳌头,就必须认真读书。读书乃修身立德之本。

读书既是对人类知识营养的汲取,又是对自己人格品质的修养;读书既是滋补人身心的“保健品”,又是人心灵的“净化器”;读书犹如“充电蓄力”,能催人奋进,赏心悦目,达到超然升华的境界,其乐无穷。

读书求知,对人生道德大厦的塑造,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心灵工程”,它既能修身,又促使立德。《今世说》名言曰:“静坐自无妄为,读书即是立德”。读书是修身立德的基础,立德修身就必须潜心读书。可见,读书与立德,既有内在联系,密不可分,又是互为促进,相互转化。

诚然读书对人生道德品质的形成确立起着决定作用,但要做到自觉认真地读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它既是一种良好文明习惯,又是一种崇高精神境界的再现;既是陶冶人的感情气质,又是人美好心灵的升华。广为熟知“凿壁偷光、映雪囊萤、悬梁刺股”动人心弦的美好传说,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勤奋好学,痴迷读书的境地。同时,又让我们回忆起了伟大智者用心读书的情景。列宁一生酷爱读书,读起书来,对周围的一切就理会不到。有一次,他的几个姐妹创设了恶作剧,用6把椅子在他身后搭成一个不稳定的三角塔,只要列宁稍微一动,塔就会倾倒。然而正在专心读书的列宁毫无察觉,纹丝不动。直到他读完了预定的一章书才抬起头来,木塔轰然倒塌,他才恍然大悟。毛泽东对书爱不释手,在他的中南海故居里,简直是书的天地,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他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荒废读书。当发烧到39度多,医生不准他看书,却难过地说:“我一辈子爱读书,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叫我躺在这里,整天就是吃饭、睡觉,你们知道我是多么地难受啊”!这二位伟人,可谓是书痴。林纾小时候爱书如命,家贫如洗,买不起书,只好向别人借书自己抄,曾以“读书则生,不则入棺”作为座右铭来鼓励、鞭策自己苦读。由于读书的劳累,他18岁时患了肺病,连续十年经常咳血,但他卧在病床时仍坚持孜孜不倦地苦读。到30岁时,他读古书已达1万多卷了。这些故事揭示了书痴们读书能把生命置之度外,印证了“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的格言。它给人以启示,要担当重任,成就伟业,离不开勤奋读书;修身靠读书来陶冶、靠读书对心灵的洗礼、靠读书对世界观的改造,立德是读书、修身的造化,是人生“三观”的真实写照。

我嗜好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书中所云:“钢铁是在烈火里燃烧,高温中冷却炼成的,因此,它十分坚固。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中从不灰心丧气”。“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它揭示了钢铁锻造的艰辛,人的成长要到革命熔炉中锻炼,人生的意义就是要献身于人类的解放事业,这才是对生命最好的诠释。这部闪烁着崇高理想主义的世界文学名著,值得我们仔细拜读,在读书中升华人生。

时至今日,有些党员干部不认真读书,有闲暇时间,常去歌厅、舞厅、麻馆光顾;讲起话来,语无伦次、不切主题,陈词滥调、观点不新;办起事来,脱离政策、凭借好恶,一意孤行、违规乱办。这些现象都是不读书学习、掌握政策、愚昧无智、心灵卑鄙的表现,是干坏事、办错事、走邪路的动因所在。因此,不读书的人,就跟不上时代潮流,不会有发展前途,最终被时代淘汰;不读书的人,只能在黑暗中摸索、曲折中挣扎、失败中沮丧,永远不可能脱离愚昧的苦海。汉朝刘向说的好:“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可见,读书会是人聪明进步,是医愚治乱的灵丹妙药、是搞好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治国安邦的锦囊妙计。

读书是大有裨益的,浮躁可以变得沉静、肤浅可以变得深刻、狭隘可以变得宽容、愚昧可以变得聪明,书人合一,心若止水,得失尽忘,荣辱不惊。在读书中陶冶情操,增长智慧,升华人生,寻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读政治书,使人增强政治敏锐感,立场坚定不动摇;读哲学书,使人掌握唯物辩证法,聪明伶俐不偏见;读文学书,使人提高文学修养,知识渊博不愚昧;读历史书,使人了解古今明事理,以史为鉴知兴衰;读科学书,使人聪颖明理长才干,与时俱进不落伍;读专业书,使人提升能力本领强,行家里手不外行。书中没有黄金屋,书中也没有颜如玉,可书能造就出一个有智慧的人,一个优秀品质的人,一个高雅气质的人。

党的xx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做学习型干部”,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必须把读书学习当作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追求、一种价值取向,自觉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既要读好前人和今人的“有字之书”,又要读懂社会实践这本“无字之书”,通过读书达到学以至用、学以励志、学以立德、学以修身,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更有效地履行党和人民所赋予的岗位职责,为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答卷。

让我们捧起修身立德的好书,汲取人类知识的琼浆,描绘美好和谐社会!让书籍陪伴我们,让文明与进步与我们同行!

读书修身立德演讲稿 篇5

新青年读书俱乐部是个人的一个设想,连名字也是临时想出来的,但是发起全校学生读书这个想法一直存在着,特别是读一些励志、修身的书籍,更是很久的一个想法与愿望。我设想的新青年读书俱乐部不隶属于任何组织,是一群想读书但又苦于客观条件限制的学生发起的读书小组。其旨在通过团队的交流、激励与督促,形成一种读书的氛围,使成员在这样一种氛围中读书成长。新青年读书俱乐部不设有任何部门,任何规章制度,有别于其他任何学生组织。同时不公开举办任何活动,不以组织名义招收任何会员。当然这只是初步的想法,如果真正发展起来,挂靠于团组织估计也是必然的形式,但是实实在在读书是首要原则。

新青年读书俱乐部只读书、讨论,内容不涉猎敏感话题,不公开发表任何激进言论,不传播任何思想。读书涉猎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文化等各方面,重在修身养性,激发潜能,充实综合知识储备,扩展视野,拓宽思维。我设想的第一阶段是研读有关成功学、励志方面的书籍,通过这些书籍让我们由内而外的想改变自己,获得成功,并以此来组建核心团队,为引导新成员起到核心的带头作用。当然我们不外在的强迫任何人改变,只期望通过读书让其从内由外的改变。我们做不到让恰同学少年风华永茂,只是想在这样一所人文底蕴不强的学校,从书籍中汲取成长所需的养分。

如果你读过很多书,想来到这里交流的话,我们也欢迎,因为你的到来会激励更多人读书。如果你想通过集体来督促、约束自己读书的话,我们更欢迎你,因为我们很多人都是想被监督与约束的。我们会设计团队自己的读书清单,读书讨论与检验成果形式,一切都将在实践中渐渐完善,如果你有更好的书籍、读书方法等,都可以提出来以供团队参考。如果你抨击、笑话我们的话,我们也接受,因为看到负面的评论我们才知道该怎样办的更好。

我也深知即将毕业的我,如果想发起全校或者是有老师、社会人士参与的读书活动是多么的困难。我也深知在我们这样一所理工科院校,读书似乎会被别人堪称异类。我毅然深知,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静心读书,修身养性,励志修德,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其实我们也都知道,也并不是我们不想读书,而是周围的环境深深的影响着我们,周围的诱惑深深的吸引着我们,我们苦于没有这样一种氛围,我们亦苦于没有这样一群“志者”,所以更多时候找任何理由拒绝读书。

因为我自己也是一个比较懒惰的人,明确点说不应该称作懒惰,应该属于环境依赖型的。我也后悔于大学期间把大把的时间浪费在网络与荒废的寝室生活上,当然同样也包括一些形式工程的活动与学习上。我亦想强化那种读书的习惯与意识,因为人生的学习不仅仅是走过大学就停止了,而应该是离开校园步入社会算作学习的刚刚开始。书就是我们思想的源泉,思维决定意识,意识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未来。书可以开阔一个人的视野,可以拓展一个人的思维,相信知识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而知识的获取就需要从读书开始。

我希望有一群励志读书但又乐于付出的人来做这件事情,不仅仅为了我们自己,而是为了更多的朋友,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争得一席之地。有志于读书的同学们,可以加入到这个团体中,为同学们开拓一片僻静的土壤,读书,成长。

诚挚的期望各位提出宝贵意见,可以关于书籍、读书形式、读书俱乐部运作等,甚至包括读书俱乐部的名字,提的越多,更利于我们做好工作。当然,更希望乐于筹划、组织的同学加入到新青年读书俱乐部的筹备、运作当中。

读书修身立德演讲稿 篇6

中国人喜言修身养性,也往往有人著书立说,讲修身养性之道。诸多著作中又以《菜根谭》最为有名。传说旧时文墨世儒人家的子弟成弱冠之礼,先辈则贻赠他两件东西,一件是锦冠,另一件多为先贤集作、四书五经,但偶也有以《菜根谭》或诸如此类者代替,寓意学后能明心净性,得其真谛。《菜根谭》这本书上至治国平天下,下至修身齐家,人世间的大道无所不包。政治家可以从中找到经邦治国的谋略,商人可以从中找到以仁取胜的机智,僧侣则从中发现博大和宽宏,而我喜欢《菜根谭》,更多的是书中的修身篇和治学篇。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要做到“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必须悠然恬淡、恬情修德、明志进取修身。作为一项关系到民族命运,国家前途的工程,教育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博大而高远的精神,一种充实而圣洁的灵魂,一种虔诚而温馨的情怀。教师修身养德,必须心静如水,具有不为利益所动的坦然心境;甘为人梯,具有不为世俗所惑的奉献精神;清贫乐教,具有不为杂念所左的孜孜之心。概言之有三:

其一:明志致远。“立志明道卓然特立,为学之一必先立志”,“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星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达?处世不退一步处,如飞蛾投烛,羝羊角藩,如何安乎?”“修其大业人心自顺”。《菜根谭》有道家无为的处世思想,我认为“无为”的“为”,为个人谋利,这个“为”要小;而“作为”的“为”是“事业”,是“大为”,要谋“事业”,在“谋事业”之时要抛开私心杂念及“无为”,一心一意为“事业”而“作为”。事业上成就了,而“小为”自不待言。这就告诉我们最重要的是如何摆正“小为”的位臵,而目的造就“大为”,以达到“无为境界”。它还告诉我们生命的真谛在于实现自我价值。曹雪芹一生清平,

成就了不朽的巨著;梵高一生潦倒,留下了伟大的艺术。或许教师一生难成就如此伟业,但也可体会“待到山花烂熳时,她在众中笑”的惬意。

其二:淡泊宁静。《菜根谭》提到“性定菜根香”,“咬得菜根则百事可为”,令人深思。就是位高三公,富夸天下,所食者不过三餐,所居者不过一榻,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甘做个“胸中无半点物欲,眼前自有空明”,淡泊名利,淡泊世俗的人梯。一言以蔽之: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其三:厚德固本。“故凡种菜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古人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育是影响整个人生的重中之重的环节,“必厚培其根”,也就是说,学校教育是打好人生基础的前哨站,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的责任之重从中可见一斑。所以,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应该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应该更加行之有效的履行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据有关调查表明,喜欢渊博知识型老师的学生占31%;而喜欢具有师爱型的学生达到53%。由此可见,在学生们的心中,一个富于爱心的老师远比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更具魅力。学生“亲其师”,才会“信其道”。中国台湾教育家高震东曾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此言得之。

学高为师,治学是为人师的基础,修身也离不开治学。感悟有三:

其一:个体发展之必需。古语:“不学若使墙面而立,沐猴而冠,所不取也。”“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才也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这些言论形象地说明不学习如同白痴,跟猴子没什么区别,这是不可取的。学习靠勤奋,只要我们孜孜不倦地学,我们就不会迟钝、平庸。知识就是黑暗中指明方向的明灯,人多学习才能增长知识,并能从中看到自身不足之处来加以修正。说起“三味书屋”,大家都不陌生。“三味”的真正涵义,乃是清朝顺治年间一个叫王了望的人写的中堂,即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穿得布衣、食得菜根,饱读诗书,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立身之本,尤其是诗书这一“味”,更是须臾不可或缺;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却不可以一日不读。尤其像我们这些“传道授业解惑”之人,不读书治学,何以立教。

其二:教书育人之必需。凯勒说过,“一本书象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里。”我想,一个好的“老师”就像老船长,驾驭航船达到理想的彼岸,他需教育学生许许多多丰富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使之成为社会的中坚,国家的栋梁。宋朝诗人黄庭坚说:“士三日不读,则其言无味,面目可憎。”面对知识更新之快的新时代,如不补充新知识,旧知识不是“坐吃山空”,就是“过期无用”,久而久之,势必造成思想僵化,头脑空空,讲起课来,照本宣科,味同嚼蜡。开卷有益,书有乾坤。读书破万卷,才能“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讲起课来,方能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形象生动,讲者带劲,听者入迷。

其三:修身养德之必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腹有诗书气自华。人不学习就落后,落后就不能进步,无进步就难求发展。一个人没有学问,就不明事理,不明事理,就会固执,也就不知道通权达变,谈修身又从何来?难怪有人说,不读书只能活一辈子,就是“这辈子”;而读书可以活三辈子,就是“这辈子”“上辈子”“下辈子”。好读书,能识天地之大,知环宇之广,能明古通今,晓人生,知冷暖;能从容面对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潮起潮落。眼界开阔了,知识增长了,修养提高了,何乐而不为。读书治学,远离了喧嚣与浮躁,净化了灵魂,启迪了心志,性情会变得特别开阔、灵动、乐观、旷达。

品读《菜根谭》,如看一路山水,如闻满街市声,如悟一世禅意,更如和智者静心交谈,收获了沉甸的带着暖意的警策。生活中学着嚼嚼“菜根”,不时地校准生活的座标和努力的方向,这是至要。相信你我能经历更多的风雨,肩担更多的责任,在从容淡泊中,拥有安宁、充实、快乐的人生。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