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读后感1500字【三篇】

目送读后感1500字(精选3篇)

目送读后感1500字 篇1

在早晨浅浅的阳光里,我看见行道树的影儿散落一地,零零点点碎碎。太阳一步一步地升起,懒懒的鸟儿也登上枝头,叽叽喳喳啾啾。树儿披着夕阳的光,像夕阳中的新娘。繁星点点带来夜的光芒。等着时间的推移,你看,夜深了。

一样的时间模式,重复着每一天,每一年。无言,稍纵,即逝。今天的阳光,明天便是不一样的,时间在流转,带着世间的万物悄无声息地做着变化,时间会包装一切。以至于让我们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岁月的蹉跎,所以我们被时间迷惑,还是一如既往的挥霍。悄悄,在弹指间溜走,抓不住他,后悔莫及。

时间让小生命成长,时间又让大生命老去。小弟的长大,祖母的老去,让我往下看,仰望年少的生机;让我往上看,瞻仰生命的高度。最亲爱的人永远是用他们的背影对着她,我的亲人又何尝不是背对着我?我想,母亲有一天或许也会忘记我是谁,也会指着电话机,傻傻地盼望孩子的归来;我想,我也会哼歌轻轻拥她入睡,那么甜美;我也会帮爱美的她化妆,轻轻打扮便把她变做美丽的模样,惊喜地说一声“你多漂亮”;我会环抱她的身躯,在她耍小脾气的时候填颗糖放去她的嘴里。顺便回想,儿时,我怎样在这伟大的女人怀中徜徉。会觉得他更加的美丽,更加的惹人疼爱。

两个年头之前,最爱的祖母离开了我。悲伤笼罩了心头,看不见乌云缝隙中的太阳。我曾经埋怨时间的无情,掠走我最爱的人。那些天,朝与暮之间,我选择逃避,逃避害人的时间,逃避无情的世界。只想与祖母在一起久一点,不要那样快地消失,不然我的心会疼。越发的想起之前祖母与我在一起玩耍的情景,我想,祖母年轻时候也是个美人呢,芊芊细指撩动诱人的头发,只是时间让她变得不堪一击,一点点的岁月,让她老去。只是默默的泪水,默默地流,我害怕哪一天,我的亲人会像祖母一样无声地离去,那样我的世界里,还会剩下什么?我想快点挣脱悲伤地束缚,我奔跑,满头大汗的时候,太阳一直陪在我的身边,我想,生命或许不完全是永恒的,也会老去,像时间一样,那无言地就这样远离。

我更加喜欢在家中享受。深深的胡同中,到处洋溢着醉人的芳香,在心中,这是花园,满载儿时的梦。我想留住家中的所有人,拍好多全家福,覆盖家中的每一个角落,不让家变的冷清,不让家变得寂寞。让家被时间破坏的轻一点,存活的更长久一点。

静静的深夜,只有风吹树叶的声音,苍穹中还有一弯明月,难以入眠的我总是幻想明天的未来,此时的现在。等待时间的久一点,让我诠释生命的美妙。飒飒的风,总是那么惹人爱,带来清凉,带来时间的安排。风儿,在身边久一点吧,让我感觉到你的存在。

轻轻的时间,潺潺地漏,一点一点的不停息;生命伴随着时间老去,他们像是一对甜蜜的恋人,一起走向长久。

我想我没有和时间谈判的资格。我不忍去碰心里最柔弱的地方,是时间,是生命,是悄悄的离开,是努力让他长久一点。

目送读后感1500字 篇2

初见《目送》这本书,就被封面那深浅不一的绿色吸引,给人以一种舒心、愉悦的感觉。

翻开书,第一篇小短文就是同名——《目送》。不管是作者的儿子只留下一个倔强的背影给不舍得母亲,独自闯天下,还是父亲落寞的背影,进入火炉的背影,都印证了文末的一段话“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对比朱自清的《背影》,虽然两者都是目送着亲人的背影,但也许作者更加入了一种为人父母的无奈和不舍,和父亲去世的痛苦。

每个人都会被他人目送着,也许是你的亲人、朋友、恋人,甚至是陌生人。在小学时候,妈妈要我学习独立,因学校较近,便让我独自一人去上学。妈妈总会把我送到路口,目送着我消失在拐角处。我也经常会回头,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给妈妈。

如今,长大了,也像文中作者的儿子一般,出门总会只留下一个倔强的背影,不会像儿时那般,再回头,看一眼父母。但仍然坚信着,父母的关爱、不舍,总会在那双目送的眸子间闪烁。

《跌倒》一文,“我们拼命地学习如何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你跌倒时,怎样跌得有尊严;你的膝盖破得血肉模糊时,怎么清洗伤口、怎么包扎;你痛得无法忍受时,用什么样的表情去面对别人;你一头栽下时,怎么治疗内心淌血的创痛,怎么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心像玻璃一样碎了一地时,怎么收拾?我们没有学过”这一段,反映了我们的人生。

将我们人生中的目标视为“冲刺一百米”,将所遇到的挫折视为“跌倒”。虽然,没有人教过我们如何学会去面对“跌倒”,但是,“跌倒”总是会出现,所以我们要在一次次地跌倒中,努力学习如何去面对,也许会有泪水,但是泪水过后总会有笑容!在我的人生中,已经跌倒过无数次,或轻或重地摔伤。有多次我都想放弃,但是“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这一句话被我深深地刻在脑海中,时时刻刻激励着我,特别是在要放弃的时刻。

人生的路,有坦途,也有坎坷,过去的岁月,有欢笑,也有苦涩,泪水向我们诉说一个个跌倒的故事,汗水使我们在岁月里多了一份沉重,几多成熟。失败是生活的一部分,谁也无法选择,无法抗拒,人生要自己去拼搏,去奋斗,在风雨中百折不饶勇往直前,才能开拓出属于自己的路。流泪不是失落,徘徊不是迷惘,成功属于那些战胜失败,却坚持不懈,勇于追求梦想的人。

“一只沙漏里细沙流完是一段时间。一炷馨香袅袅烧完是一段时间。一盏清茶,从热到凉,是一段时间。钟表的指针滴答行走一圈,是一段时间”,这是《时间》中的一句。

时间总是会消逝,人总是会随着时间慢慢老去,就如四季总是会随着花开花落更替,无论你如何留恋春光的妩媚,你也必须接受夏日的妖娆,哪怕秋结出了多么丰硕的果实,你也必须妥协冬的凋零。时间的沙依旧在静静地流淌,一点一点,缓慢的沙,亘古的沙。

在《目送》中,有龙应台奶奶对人生深刻地理解,也有对生命的喜爱。我的理解力还不能更深刻理解她的感受。

所以,我们的修行才刚刚开始。

目送读后感1500字 篇3

选择买这本《目送》,纯粹是被扉页上的这段话吸引:“所谓的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当我平静读完这段话的时候,心突然剧烈颤动了一下,那种感觉是不受控制的。龙应台果然是一个奇女子,烈焰燎原却长着一颗玲珑心。我曾看过她写的时文,犀利毒辣;没想到她的散文却完全是另一种文风:言语朴实,情感真挚,沧桑巨变和悲欢离合都在她笔下娓娓道尽,超脱而波澜不惊。龙应台是经历过时局动荡和家国变迁的人,所以文字里带着难以安定的焦虑感;她又是受过良好教育、具有国际视野的文化精英,人过中年,其文章格局越来越恢弘大气,透着已尝尽人间酸甜苦辣的超脱与豁达。她的特殊人生阅历,决定了她写散文时,字里行间总是充斥着淡淡的忧伤,哪怕是表达喜悦的时候,也似乎是在尽力压抑和挣扎,知天任命而强作欢颜。她的散文风格,含蓄、温婉、脆弱、感伤,用最犀利的笔把最真切的生活情感柔软地写到纸面上,让人细腻地咀嚼、深沉地感动,正是人间烟火的味道。她的文字,像早春晨曦中的嫩草,带着清新的芳香,扑面而来;亦如寒冬雪夜里的炭火,散发温暖的光亮,照进心房。

《目送》是一本散文集,收录了龙应台的七十三篇亲情感悟散文。作者写了儿子的成长单飞,父亲的逝世,母亲的老去,朋友的离散牵挂和兄弟的重逢携手等。把生命中最不可言喻的“伤逝”和“取舍”都诉诸文字,使读者读来处处是感同深受的亲情滋味,篇篇有似曾相识的人生情景。通过分享她自己与亲人相处时的喜悦、失意、脆弱和放手,龙应台用平铺直叙,带着读者思考着生与死的人生终极问题,把聚与散、离与合这类残忍的选择题血淋淋地摆到每个人面前,在不动声色间径直扣问人心,催人泪下。无论是生离死别还是缘聚缘散,世间所有的大小事,都沉寂于作者所记录的生活点滴中。

《目送》所描写的是每个人都曾经历过的,甚至是正在经历的日常亲情琐事,能轻易地引起人们的共鸣。文集的第一篇标题也是《目送》。文章开头,作者写了自己在儿子从第一天上学起到中学毕业,一次次看着他走进校门,目送他的背影消失在人群中。又写到孩子十六岁时选择出国留学,在机场离开时只留给了她一个决绝的背影。这个做母亲的人,还未来得及品味儿子长大的喜悦,儿子就已经急不可耐地要离开自己了,只能看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独自咀嚼剩下的落寞。文章第二段,龙应台想起了自己成长的岁月,回忆作为女儿时与父亲的一些琐事。父亲每次都开着破车来学校给她送东西,为了不让她被同学取笑她,总是把车停在离学校很远的地方,然后走到学校来。父亲走时,作者就总是默默目送着他的背影消失,不敢去追。直到父亲故去,看着他被推进殡仪馆的熊熊炉火里永远的消逝了,才后悔这辈子还没去追赶过父亲的背影,就已经再也没有机会了。作者发出了那段触目惊心的感慨:“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我的眼眶不能自已的湿润起来。“不用追”三个字深深刺痛了我的眼睛和内心。父母子女是血脉连结的缘分,骨肉至亲却经不住岁月冲蚀,在一次又一次习以为常的目送中,走着走着就彻底散了,再也不能回到一起了,再也不能再相见了。人是注定孤独的,父母子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到了该分手的路口,父母只能站在那里目送子女远去;而到了该子女目送父母远去的时候,那就是再也不能相见的永别了。也许只有在永别的那一刻,在被泪水湿润而模糊了的视线里,我们才看到那个一直默默注视着我们背影远去的人的背影。那是被忙着长大的我们怠慢了的父母的背影。他们从不打搅我们,总是在后面默默注视着我们,保护着我们,在我们无助时第一个出现,在我们开心时抿嘴偷着乐。很多人都像龙应台一样,在目送着孩子远离了自己的视野时,才知道这样的滋味父母已经尝过很多遍了。

《目送》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在于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该尽的责任,不仅仅是事业的成功和虚浮的掌声,而是繁华褪尽处,不曾留下任何永远无法弥补的缺憾。在《目送》其他的篇幅中,龙应台通过记录亲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分享了她所捕捉到的人世间最朴实的幸福,在平常的柴米油盐中参悟着生命的本相。第二篇《雨儿》,作者写了她每天给患老年痴呆症的母亲打一通电话,电话那头,年迈的母亲已经糊涂的像一个可爱的孩子,思维不够清晰地说着“雨儿,我只有一个雨儿”。当作者来到妈妈的身边,妈妈怀疑地说着“你好像我的雨儿”,而作者像哄孩子一样地确定着:“千真万确,我就是你的女儿”,“你的女儿要看见你笑”。在另一篇《寒色》中,当别人问龙应台“家,是什么”的时候,她却突然支吾,不知所云。接着,作者历数了一个个叫做“家”的地方:作为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和人做终身的伴侣时,两个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在其他如《散步》、《为谁》、《我村》等文章里,龙应台用她清新细腻的文字书写了世间的人生百态,处处浸透着真挚浓郁的爱。这是一本“生死笔记”,读完一本书就是读遍一生。

也许对于生命,最好的态度不是挽留,而是珍惜。喜悦也好,庆幸也好,遗憾也好,不舍也好,都是生命的过程,我们只能一直向前走,用当下来填补过去的空白,带着爱和释怀与生命和解。

再出发的时候,别急着走,回过头来看一看身后目送的人,微笑着挥挥手,豁然作别:天涯路远,我行有方;善自珍重,归期再见。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