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贞观十一年(637)的三月到七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
一、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自由与爱情》
二、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丘迟《与陈伯之书》
三、 鸟宿池边树,僧推(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四、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五、 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陆象山
六、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七、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苏轼《惠山烹小龙团》
八、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
九、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十、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一、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王勃《滕王阁序》
二、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三、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四、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阁序》
五、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六、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七、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韩愈《师说》
八、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九、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十、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苏洵《六国论》
十一、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苏洵《六国论》
十二、 为国者�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十四、 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十五、 盛衰之事,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欧阳修《伶官传序》
十六、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伶官传序》
十七、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十八、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归有光《项脊轩志》
十九、 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 ——张溥《五人墓碑记》
二十、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姚鼐《登泰山记》
二十一、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二十二、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经?卫风?氓》
二十三、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诗经?卫风?氓》
二十四、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二十五、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二十六、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秦观《踏莎行》
二十七、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
二十八、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二十九、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三十、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三十一、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三十二、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三十三、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十四、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三十五、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三十六、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三十七、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三十八、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三十九、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
四十、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