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爱国红色故事

唯物史观是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也是讲好红色故事的重要遵循。经典爱国红色故事都有哪些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年经典爱国红色故事(通用1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经典爱国红色故事(精选篇1)

1937年10月26日 谢晋元将军率800壮士坚守四行仓库抗日

谢晋元出身贫苦,1926年毕业于黄埔军校,1937年任88师262旅524团团副,在团长负重伤后,升为团长。眼见日军当时惨杀中国人民,谢晋元和战士无不摩拳擦掌,要同日军决一死战。当时日军气焰嚣张,扬言3天内攻占上海,但谢晋元率军同日军作战2个月,仍坚守阵地。10月26日,日军突破大场防线,中国军队由谢团掩护退却,晚上11时,谢奉命率第一营800人坚守苏州河畔四行仓库。四行仓库是七层钢骨水泥建筑。谢发誓死守,愿与阵地共存亡。日军原认为这个小据点不难拔除,但出乎意外,从27日下午发动进攻,双方对峙4日4夜,800人打退了敌人1万人多次进攻,毙敌200多人,自己只牺牲了5个人。到30日,谢晋元接到撤退的命令,只好忍痛撤出,由苏州河隔岸过桥进入公共租界。壮士们挥泪离开阵地,谢最后一个离开。至此,上海战争结束。

800孤军进入租界后,被租界英军借口解除了武装,安置在胶州公园边一个临时营房中。谢晋元一直想归队,但上海租界沦为孤岛,无路可走。当时,孤军营成为照耀上海全市的一座灯塔,每天前往访问的.人不断。谢晋元治军极严,每天升旗、上操、学习,生活井井有条,大家都等待有朝一日重返战场。不幸事件发生在1941年4月24日凌晨,当时有四名不肖士兵同外界相勾结,利用早操时间,身带匕首、铁镐向谢头部、胸部猛击,谢流血倒地,不久即逝世,年仅37岁。这件事震动了全国。第二天在孤军营举行棺殓仪式,前往吊唁的有6万多人。同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入租界,企图将孤军营编为伪军,遭到坚决拒绝,慑于民心所向,日军未敢屠杀孤军,将他们分散各地充当苦力。孤军在俘虏期间并没有停止斗争。被遣往浙江诸暨的一支孤军在我地下党配合下,跳出罗网,上山去打游击。抗战胜利后,这些人自谋职业,生活艰苦。直到上海解放,由陈毅市长亲自安排他们的工作。

经典爱国红色故事(精选篇2)

《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影片主角是12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作掩护,带信上路。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

故事的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深受广大观众特别是孩子们的喜爱。

这部上世纪50年代拍摄的黑白片不仅在国内影响很大,而且在国际电影节上两次获奖。1955年,在英国第9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荣获优胜奖,是新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的第一部儿童故事片。

经典爱国红色故事(精选篇3)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

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鬼子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介绍他英雄事迹的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迹深深打动,很快创作了这首流传60多年的歌曲。

新中国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经典爱国红色故事(精选篇4)

瑞金沙洲坝的杨大娘是红军家属。大儿子参加红军以后,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里里外外什么事都要她自己操心。

1933年7月的一个傍晚,杨大娘浇完菜园,回家准备挑水做饭。她刚拿起扁担,却发现水缸里的水满满的。大娘奇怪了:前天水缸满,昨天水缸满,今天水缸又满了。这是怎么回事?她问小儿子:“小发仔,下午你挑水了吗?”

11岁的小发仔把头摇得拨浪鼓似的,说:“我没挑。”

杨大娘越想越觉得奇怪,就跑到田头问代耕队长:“我屋里那口水缸,天天都满满的。是你派人给我家挑水了吧?”

“没有啊,”代耕队长也感到奇怪,将信将疑地问,“真有这样的事?”

正说着,上屋的二婶也提着菜蓝子走过来搭话:“是啊,我屋里的水缸也是干了又会满,满得都快要溢出来 了,不知道是谁在做好事。”

代耕队长把斗笠往头上一扣,笑笑说:“主张调查研究,你们该去调查调查呀!”

杨大娘和二婶觉得这话有理,俩人商量了一阵,就各自回家了。

第二天,杨大娘擦桌子:洗衣服,不到下午,满满一缸水就用完了。她故意不去挑,也不下地干活,早早拿起一双鞋底,坐在门口,和二婶你一针我一线地纳起鞋底来。她俩鞋线扯得嗦嗦响,纳好鞋底又上鞋帮,四只耳朵听动静,两双眼睛观八方,边做针线活,边搞起“调查”来。但是等了半天,也没有半点儿动静,她俩心里纳闷极了。

太阳离西山只有两竿高的时候,杨大娘忽然听见屋里的后门响了,接着又听到水桶铁钩碰撞的声音。她俩惊喜地互相丢了个眼色,不约而同地喊了出来:“这回捉到了!”说着站起身就往屋里跑。

杨大娘刚进门,差点跟一个挑着水桶的人撞个满怀。她抬头一看,见这人身材高大魁梧,穿一身红军制服,正冲着她和二婶笑。望着他那双明亮的大眼睛,她觉得很面熟,但是又记不起在什么地方见过。二婶一下就认出来了:“呀,这不是吗!”

二婶拉着坐下,杨大娘赶忙端上一碗茶,说:“,你来沙洲坝不久,可处处爱护体贴老百姓,叫我们怎么感谢你呀!”

喝着茶,和两位红军家属聊起家常来,问她们:生活有没有困难?代耕队耕的田满意不满意?房子漏雨不漏雨?小孩子在列宁小学的功课好不好?一直谈到天擦黑,又要去挑水,非要把水缸挑满不可。杨大娘拗不过,只好答应了。

为杨大娘和二婶家挑水的事,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

经典爱国红色故事(精选篇5)

抗战时期,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嘎子历经艰辛,找到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他配合侦察员罗金保执行任务,表现得勇敢:机智。但嘎子毕竟还是一个活泼:淘气的孩子,他与小朋友胖墩摔跤输了还不讲道理,去堵胖墩家的烟囱。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一支枪,竟偷偷把枪藏进了老鸦窝里,没有上缴。为攻打敌人岗楼,他奉命进城侦察时被捕。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战斗结束后,嘎子把藏在老鸦窝里的枪主动拿出来上缴。队长正式宣布把枪发给他使用。

经典爱国红色故事(精选篇6)

抗日战争的时期,在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

王二小牺牲时才七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与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干部与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王二小的动人事迹很快传遍了解放区,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二小放牛郎,《晋察冀日报》在头版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晋察冀边区的文艺战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创作了后来传唱全中国的著名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经典爱国红色故事(精选篇7)

1938年春,日军调大量兵力向临汾一带大举进攻,与由临汾动身回太行山前线的朱德在安泽以东的古县镇遭遇。当时,朱德身边有200多警卫通讯战士,日军则是极富战斗力的苫米旅团。兵力悬殊。但如果避而不打,则必然使尚未做好迎敌准备的临汾军民遭受重大损失。朱德没有考虑个人的安危,坚决主张顶住这股敌人,拖延敌军的西进。

交战开始时,日军摸不着头脑,不知道遇到了多少部队,停下来打了一天,不敢前进一步。第二天,敌人通过侦察,得知遇到的'并不是大部队,而是朱德和跟随他的少数警卫部队,便以为是立功受奖的大好时机到了。

一小时后,十几架日军轰炸机,满载炸弹,飞到沁县西南面古县镇的上空,来了个轮番轰炸,小小的古县,顿时变成了一片火海。 日军的指挥官们惊喜若狂,又是饮酒祝贺,又是发电报捷。

正当大家为朱德的安危担忧的时候,传来了进攻临汾的日军在半路上被阻截的消息,说明朱德并没有遇难,还在指挥作战。

原来,山西省东南部有两个叫古县的地方,一个在沁县附近,一个在安泽县附近。日军指挥官从地图上一看到沁县西南的那个古县镇,就急如星火地命令空军去轰炸。敌人做梦也没有想到,就在他们把那个古县镇炸成一片火海,欢庆胜利的时候,朱德却在安泽县附近的古县坦然自若地指挥着战斗,以极少的兵力阻击着强大的敌军。

经典爱国红色故事(精选篇8)

从前觉得朱德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司令。直到读过这本书后发现,他不仅亲切和蔼,工作认真。朱德更是位幽默风趣,清正廉明,热爱祖国热爱党,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人民的好司令。

说起朱德,不得不说他是一位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故事可真是说不完:他曾历尽艰难险阻,奔波劳累,也曾与家人团聚。虽然聚少离多,但他依然无任何的抱怨,反而越发努力学习;他也十分热心,在红军中十有八—九大字不识,朱德十分关心战士们学文化,千方百计教导红军战士识字。许多在朱德身边工作的“红小鬼”的文化知识都是朱德一字一句地教出来的。

在____,朱德,周恩来等人的率领下,红军战士们翻越雪山,到达了西北的懋功地区,在此与红军四方面军顺利会师了。可是,张国焘分裂党的举动,被朱德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看清了张国焘的错误的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在朱德,刘伯承坚持和斗争下,张国焘被—迫撤消了伪中央,并同意红四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一起北上。

经过了几件事的操劳,朱总司令身穿打着补丁的灰色粗布军服,脚穿一双草鞋,背上背着一个斗笠和一个公文包,手中拄着一根棍子,棍子的两头已磨得溜光圆滑。为了党的事业,他日夜操劳,加上长征途中的.艰苦生活,朱总司令比过去显得黑瘦额头上的皱纹也比以前更深了,密了。这一生他都把自己奉献给了党。

1939年7月,日军集中了6个师团的兵力进攻晋东南根据地。面对强敌的进攻,朱德总司令略施两条巧计,利用太行山千沟万岭的险要地形,竟和鬼子玩起了“捉迷藏”!他的聪明才智则充分展现了朱总司令“捉迷藏”的技巧,令愚蠢的鬼子望尘莫及,气得鬼子直发疯。虽然敌人大兵压境,来势汹汹,但朱总司令胆略超凡,镇定自若。

朱德同他那一代领导人一样,生活上严于律己,艰苦朴素,为后世的我们树立起了楷模。

朱德爱兰花,他爱的是兰花的清新淡雅,素朴无华。他不仅爱兰花,也更像兰,他把精神和情操,寄托寓意在朴实无华,清新淡雅的兰花上。正如他那首《游越秀公园的诗》:“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惟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

他的故事一时说不完,道不完,只得细细的阅读。

朱德把一生献给了他为之奋斗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他虽然没有给儿孙留下分文,但却留下了比金钱贵重千万倍的财富。那就是他的革命精神,革命家风。

经典爱国红色故事(精选篇9)

一天,陈亮的妻子上棚割南瓜叶准备煮了喂猪,不经意间看见被割走的一个南瓜蒂上用红布扎着一个小包,他拿下来一看,里面包着一个金闪闪的银元,还有一张小纸条,可他不识字,急忙拿到村里给丈夫看,只见字条写着:老乡:买2个瓜送上一块银元。一一红军’’村里人顿时都聚拢过来,有的窃窃私语。

陈亮顿时面红耳赤,捶胸顿足,大声说:我好糊涂啊,原以为南瓜被贼偷了,没想到红军大哥纪律严明,买东西付钱,一银元可买好多南瓜呀。说完他拉着郭夫爷一起找朱军长,一是把银元还了,二是要向两位战士赔罪。朱德军长激动地对他们说:这是红军应该做的。银元你留着,至于赔罪由我来吧。回到家里,陈亮倾其所有,把鸡蛋、鸭蛋和鸡鸭装满箩筐,上面用红纸写着拥军爱民,一家三口人高高兴兴担着慰问品走向美魁堂,听说红军走的前一天,他还特地屠杀大肥猪前去慰劳。

一石激起千层浪。陈亮的银元故事在村里传遍了,拥军爱民在福鼎在横口成了时尚,蔚然成风。后来,一位诗人以此为题材写了一首《南瓜蒂上长白银》的.诗还在省里获奖,而一位画家以此为题材的国画也得了奖。从此,拥军爱民的优良风尚在福鼎在横口在永春代代相传,永远相传。

经典爱国红色故事(精选篇10)

红军长征经过二万五千里征途。

红军当中有一名叫小兰的战士,她在过雪山的时候不小心将背包里的干粮弄丢了,她不敢告诉大家,因为她怕给别人添麻烦,于是,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到自己的背包里。有一天,一个小同志发现了小兰的这个秘密,他看见小兰吃饭时只吃背包里的“干粮”——野菜和挎包里仅有的一些干粮。小同志把这件事公开于众,大家并没有责怪她,而是都纷纷从背包里拿出干粮分给小兰,小兰眼里闪着泪花,不停地向大家致谢。

说了红军长征中的普通人也该说说红军长征中的知名人物了,比如说:周恩来同志。

周恩来同志听说有些同志没有吃的,只能吃草根树皮和野菜,他便把自己的粮食分给他们吃。有一次冬天,大家很冷,寒风呼呼的刮,大家冷极了,于是周恩来同志便请大家来到他那儿,大家怕打扰他工作,都不进去,就在这时,他说了一句令人暖心的话:“请大家过来吧,否则我会不安心的。”大家进去了,没有一个人觉得冷了,因为大家的心是暖暖的。晚上,有许多同志喊饿,周恩来同志便又把自己的粮食分给大家吃。

啊!多么感人的长征故事啊!类似于此的事件很多,如:老班长舍己为人,红军长征的路途中历经了许多困难,但他们互相帮助,他们最终赢得了胜利。

经典爱国红色故事(精选篇11)

举世无双的红卫兵大串联到1966年底真的已是声势浩大史无前例了。

广大红卫兵小将只知道“经风雨见世面”,哪知道给国民经济造成了多大的影响?别的不说,光是铁路运输这一块,几乎是每天在“春运”。不,“春运”还有一定的运行秩序,而大串联时的火车站根本是无序的。人们坐车根本不考虑去哪,只知一个大致方向就上,什么票不票的,什么车窗、车门都没多大意义。我们一行5人,在南昌火车站稀里糊涂地挤上了一节南去的车厢,又稀里糊涂地在车门旁不知挤了多久,车停了。疑惑中有人说“到长沙了”,只听车门打开,我们又稀里糊涂地被挤下了车。寒风凛冽,我们这些下了车的傻蛋,像一只只索脖鸡似的呆在一个破旧的站台上。这是长沙吗?往前走走,在扳道房我们打听到,这里是长沙站外。经指点,我们顺站外马路一鼓作气步行到了长沙火车站。经接待站安排,我们在晚饭时分入驻湖南医学院。在学院大礼堂的一角我们3个男生铺上草席就有窝了。

女生被安排在一个教室,有桌子拼成的床,待遇比较好。整个学院几乎住满了各地的红卫兵,熙熙攘攘的。安排停当,就赶紧到接待处领饭票、吃饭。什么叫饥肠辘辘?什么叫饥不择食?什么叫狼吞虎咽?我们当时的情景就是。从南昌到长沙,一路稀里糊涂的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反正一直很饿。

经典爱国红色故事(精选篇12)

公公是位老军人,就爱读描写战争的书,暑假里我从他的书架上翻出一本《红军长征的故事》,看着看着我也入了迷。这本书里讲述的故事让我心情激动,难以忘怀。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红军将士们生活非常艰苦,吃不饱、穿不暖,爬雪山、过草地,最后取得了伟大的胜利。红军的故事深深震撼了我的灵魂。

红军将士们为了解放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面对困难绝不退缩,甚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时,他们勇敢地面对困难,咬紧牙关,一次次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生活优越,更不需要去打仗、牺牲性命。想想我自己,一心相当宇航员、发明家,可是一遇到自己不明白的事就打退堂鼓,没有那股子刨根问底的劲儿。想想红军将士们,他们信念坚定自,有坚持的恒心和韧劲,所以能够取得伟大的胜利。现在我明白了,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去面对它,俗话说:“困难就像弹簧一样,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今后在学习的过程,我一定向当年的红军将士们一样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朝着自己的理想努力,好好学习、回报社会!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国民党反动派掠夺百姓们的东西,犯下大罪,让百姓们过不上好日子;红军为了让百姓们过上好的生活,他们的枪决不放下,要战斗到底,我们之所以能在好的环境下生活,是烈士们用自己的鲜血换来的;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贡献,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富强。

经典爱国红色故事(精选篇13)

詹天佑

1905年8月,京张铁路正式开工,紧张的勘探、选线工作开始了。詹天佑带着测量队,身背仪器,日夜奔波在崎岖的山岭上。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风卷着沙石在八达岭一带呼啸怒吼,刮得人睁不开眼睛,测量队急着结束工作,填个测得的数字,就从岩壁上爬下来。詹天佑接过本子,一边翻看填写的数字,一边疑惑地问:“数据准确吗”?“差不多”,测量队员回答说。詹天佑严肃地说:“技术的第一个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点模糊和轻率,‘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当出于工程人员之口。”之后,他背起仪器,冒着风沙,重新吃力地攀到岩壁上,认真地复勘了一遍,修正了一个误差。当他下来时,嘴唇也冻青了。

不久,勘探和施工进入最困难的阶段。在八达岭、青龙桥一带,山峦重迭,陡壁悬岩,要开四条隧道,其中最长的达一千多米。詹天佑经过精确测量计算,决定采取分段施工法:从山的.南北两端同时对凿,并在山的中段开一口大井,在井中再向南北两端对凿。这样既保证了施工质量,又加快了工程进度。凿洞时,很多的石块全靠人工一锹锹地挖,涌出的泉水要一担担地挑出来,身为总工程师的詹天佑毫无架子,与工人同挖石,同挑水,一身污泥一脸汗。他还鼓舞大家说:“京张铁路是我们用自我的人、自我的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着我们,必须成功!”“无论成功或失败,决不是我们自我的成功和失败,而是我们国家的成功和失败!”

为了克服陡坡行车的困难,保证火车安全爬上八达岭,詹天佑独具匠心,创造性地运用“折返线”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龙桥地段设计了一段人字形线路,从而减少了隧道的开挖,降低了坡度。

经典爱国红色故事(精选篇14)

文天祥:宁死不屈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

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此刻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

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经典爱国红色故事(精选篇15)

关天培

关天培(1781~1841.2.26),鸦片战争中抗英名将。字仲因,号滋圃。江苏山阳(今淮安)人。1803年(清嘉庆八年)中武秀才,授把总。后累升至参将。1826年(清道光六年),清政府初办漕粮海运,关天培押粮船千余艘平安至天津,旋升副将。次年,擢总兵。1832年春,署理江南提督。1834年调任广东水师提督。赴任后,踏勘地理形势,将虎门口的沙角、大角炮台改为信炮台;在上横档岛一线,重建南山炮台(改名威远),改建横档、镇远炮台,增建永安、巩固炮台,控制东西水道;在虎门底,改建大虎山炮台。

1841年2月,英国侵略军的十八艘兵舰进攻虎门。守卫在那里的关天培向琦善报告,请他增派援兵,补充药。琦善不但不理,还责怪关天培,他说:“你这么干,惹恼了洋人,你敢负责吗?”关天培听完,气愤极了。他下决心要和侵略者血战到底。这天早晨,英军向几个炮台发起攻击。关天培命令士兵还击。可是由于敌人炮火猛烈,数百名士兵相继阵亡。上横档炮台阵地上,只剩下十几个士兵,他们的药已经打光了。可是没有一个人惊慌。当敌人冲上来的时候,这十几名士兵视死如归,手拉手地跳进了大海,以身殉国。

前边的炮台相继失陷,英军继续猖狂北窜,要夺取后面的靖远、镇远和威远三座炮台。这三座炮台是虎门的`最终一道屏障了。就在这时,在炮台阵地上,关天培和部将麦廷章正带领士兵们宣誓: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

敌人开始进攻了。关天培一边指挥士兵反击,一边自我点火发炮。士兵们打红了眼,早把生死置之度外。仇恨的炮弹一发接一发,连连射向敌人。不久炮身热了,炮筒红了。突然“嘣!嘣!”几声,八门大炮全崩裂了。战斗进行了七八个小时,我军士兵伤亡过半,火药也不多了。英军乘势扑上了炮台。突然,关天培猛挥钢刀,冲上前去,砍死了前面的几个敌人,后面又拥上来一群敌人。关天培把钢刀高高举起,拚力向敌人的头上砍去。就在这时候,一颗子弹击中了关天培的胸膛。他挣扎着,怒目圆睁,在阵地上巍然挺立,把冲到他身边的敌人惊呆了!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