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
我们欣赏自然美的过程,就是自然景观以它的形式特征之美与人的思想相结合相交融的过程。
人们把山岳看成是风景地貌的骨骼,把河川看成是大地的血脉。
所谓山因水活,水随山转。
山水风景的自然美,是指自然山水本身焕发出来的天然美。
微风拂面,久违了童年时代喜欢的草儿的香味沁入心脾,远山云雾缭绕,似仙境,神秘而又让人神往,一切如梦又非梦!看天空中哀愁的云彩,打着漩,游走了。
不再迷茫,就学一学古人吧,把酒临风,保持一个淡定的心,笑看清风浮云。
渴望回归自然。
渴望做星空的孩子,躺在绿油油的草坪上仰望天空,与星星交谈,任思绪飞扬。
抛开一切,不管那烦重的作业,不管那烦人的成绩,不管那与同学闹不和的情景……那一刻,我追求心静!自然的美丽,将自己置身于山野,用心感受起伏的山峦,蜿蜒的小河,脚踏青青的芳草,呼吸着带着泥土芳香的空气,让自己的'思绪拥抱白云,感受回归自然的喜悦。
人生如梦,我们每个人只不过是沧海中的一滴水,桑田中的一粒粟。
渴望回归自然。
渴望像陶渊明那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渴望在雨天里欣赏洞庭湖的“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在晴天里品味洞庭湖的“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或许有这样的一本书、或许有这样的一首歌、或许有这样的一句话语,在大家的心中深深铭记着,伴着成长给你我很多感悟与启迪,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自己怀着感恩的心去善待周围的一切,让自己拥有一颗平常心。
渴望来到“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塞北,领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妙……曲径通幽处,年少回家路。
一切记忆,一切景物,在清晰中逐渐模糊,又在模糊中寻觅归途。
青山叠翠,百鸟轻啼。
好想,再次成为母亲背上懵懂的婴孩儿。
于是山风、白云、绿树、红花成了最美的布景,我陶醉于一首诗的芳香里,倾听山花的絮絮低语,小溪流淌的声音是一曲曼妙动听的交响乐,一切如诗如画,于是执着地拿起手中的画笔,随意涂鸦我的心情!静听天籁之音,静观自然风情,无悲亦无喜。
寻寻觅觅,何时让生命本色回归自然?何时让满是皱纹的心灵舒展?也许,亲情友情爱情都得伴随心累的历程?也许,所谓的傲骨与傲气,都得付出心累的代价?也许,人的灵魂在某个层面上看,真的是无可救药?也许,什么也许都不要去想,方可减轻那生命难以承受之重。
自然无私,为我们带来了四季丰富多彩的美景;自然伟大,为我们创造了成千上万的生灵;自然仁慈,她用她的血液,用她的一切哺育了我们。
自然赋予我们许许多多的浪漫,让心情游走在自然之中,看着缓缓升起的朝阳,迎接着新一天的开始,漫步于小河边,感受落日时的晚霞,让疲惫的心境在晚霞里宁静。
回归自然,让自然拥抱着的梦已逐渐远去……因为人类是从大自然中来的,所以,只有当人真正返回大自然中时,才能找到心灵的慰藉。
渴望做大山的孩子。
想再一次拥着“山的那边是海”的信念,攀上山顶,见不到大海,我却收获了其他风景——苍翠葱绿的大树;勇往直前奔向“大海”的小溪:还有那高峻挺拔的大山的英姿……啊,那是家乡的缩影!人真正长大以后才会感觉到心灵的负荷、精神的压力,最奢望的莫过于快乐的童真年代,真的希望自己是个单纯的孩子永远也长不大。
人活着便注定奔波与劳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别让自己的心感觉太累。
人生短暂,为何要愁眉苦脸呢,要放飞自己的心情,随着自己的努力高飞。
一个人只要有乐观的向往,就有一份放飞的好心情。
放飞你的心情,打开心窗,让生活充满阳光,充满惊喜。
幸福的翅膀会永远向你招手,阳光永远对你微笑祝福。
人的一生中,会经历不同的场所,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环境,当然也有不同的自由。
我一直想拥有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能够让我如鱼得水。
然而,更多的时候,我寻找属于我自己独特风格的那份自由,是那种让心释放的自由。
生活中,人们喜欢鸟语花香,难忘大自然的亲切。
在紧张的工作之后,不少人不畏路途遥远,从繁华的都市,涌向郊野,奔向高山大海,在浪水的冲洗、绿叶的遮护,及森林淙淙流水与虫鸣的安谧祥和中,尽情地呼吸大自然的气息,获得放松和汲取智慧,在大自然中寻求直觉和力量的源泉。
回归自然,就要先让自然回归,我们要的是那令古人们惊叹不已的自然,而不是那被践踏得可怜的草坪,那“掉发”的光秃秃的山林!儿时的伙伴今昔已经变了模样,儿时的片段一去不复返。
夕阳渐沉,金辉满院,一张小桌,几把小椅,散乱的作业本,偶而的嘻笑打闹。
时常望着远方的风景,期待风景里也会有我的主宰!不曾想一次美丽的邂逅,却成就了一场难以磨灭的梦!门前的翠竹记载着无忧的童年。
人的一生不可能是永远快乐的,放飞自己的心情,抬头看看,阳光还是那么的灿烂,天空还是那样的湛蓝。
我们小的时候没有烦恼,每天都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每天都有着快乐的心情。
自然中的人,也没有了雕琢的痕迹,没有功利虚名的压力;大自然赋予人以力量和创造灵感,她有着不可抗拒的力量和未知性。
游走于自然,陶冶出我们如水一般的情怀,感受阳光的温暖,拥抱风的和煦,让自己溶入自然,释放火热的情怀。
在家乡的田野上奔跑,在家乡的小河里嬉戏。
随着时间慢慢地流逝,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长大。
葱郁的山岗,清沏的流泉,飞瀑的云海,峰峦的白雪,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天赋性。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它贵在自然,没有任何娇柔造作的虚假,是真、善、美的巧妙结合。
如今,每天脚步匆匆,每天都有着该做的事情,该学的东西,生活也从此有了压力。
人的心如同一个杯子,杯里的水就是人的心事,水太多了,就会溢出。
所以适当的时候我们要倒掉一些才行。
心情也是一样,负荷太重了,就需要放纵一下。
只有放飞心情,才能使自己少一些烦恼,多一些快乐。
快乐是最重要的,当自己不开心的时候,一定要学会放松自己的心情,这样生活才会有意义,才会多姿多彩。
阴下嬉戏,田地间寻乐。
刚刚抖落掉冷酷的冰雪,刚刚穿越逼人的寒风,春天的微笑还很矜持。
还来不及静静地梳理梦想,还来不及铮铮地鼓起勇气,春天就拔节出活力。
浅浅的绿意渲染出浓浓的生气,淡淡的花香装点出烈烈的诗情。似乎春天突然给久久郁闷的人们一个朗朗的心情,突然给肃杀的世界一个暖暖的美景。
于是,春天成了一年之极。
重重的赞美把嫩嫩的花蕾压的在春寒中瑟瑟发抖,柔柔的和风把深深的期待化成神话中的玫瑰迷雾。清明的无限春光给了人们无限的。思绪却也遮住了人们沉静的目光,盎然的春色唤起了人们一时的激情却也迷离了人们久远深刻的企盼。
春天的绚丽景色太容易让人误以为景象已达绝美。
其实,春天只是在初绽的冻土里播下种子,希望的果实还需要承接夏日的骄阳和暴风雨的考验。春天只是在嫩绿的枝头绽出一抹新芽,勃勃金色的收获还需要在厚实的秋天定格。
走进大自然时的激动远远替代不了从春天开始的漫漫无语的生长。
走进大自然,固然要以浓烈的深情书写壮志,以畅快的豪情激荡锐气,以饱满的激情挥洒雄风,但更需要以清醒的头脑沉淀躁动,以厚道的心地稳住偏激,以沉重的步履踏破沉醉。
春天走进大自然,请不要用缥缈的辉煌打扰我清新的构思,请不要用遥远的成功动摇我亲切的脚步,请不要用浅薄的结果撩拨我稚嫩的寻找。
春天走进大自然,请勿打扰。
还是让我们不要为突然冒出的绿意而洋洋得意吧,绿色的升华注定需要执著的生长。
还是让我们不要为短暂诱人的花香而流连忘返吧,硕果的培育注定需要艰难的劳作。
还是让我们恭敬的开始,谦卑地起步,孤独的酝踉吧,正如一位哲人所说;“春天里不要做秋天的梦。”
所以,我不客气的说:走进大自然,请勿打扰。
大自然,悄悄地存在于身边。大自然,究竟是什么?它是一条条流入大海的涓涓细流,是一片片落下枝枒的枯叶,是一簇簇绽放的花儿,也是一抹又一抹和煦的阳光。这一切,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及壮阔。
轻轻地抬起头,仰望那一望无垠的天,包容着每一朵云,不论美丑,细心地呵护,才有今天的广阔无边;回首看看身边的大地,不论贫瘠或肥沃,都收容,才有今天的辽阔;眺望大海,包含着河流——不论长短,才能如此地壮阔。
俯视着一片片落叶,告诉了我生命的短暂,光阴一去不复返,所以,要好好把握;仰望着一颗颗圆滑的石头,都是“水”的杰作,经过了数万年的侵蚀、冲刷,一颗尖锐的石头也会变得平滑。石头似乎正诉说着“水滴石穿”的道理,“有恒”才是成功的根本。
瞧!一只只小蚂蚁一起协力搬运着食物,不一会儿,它们便顺利地将食物运回家,这岂不是告诫我们“团结力量大”吗?再次看着大自然,心中又有着不同的省思。大自然,是那么地硕大,而人类,却是如此地渺小,却依然不断攫取着大自然的一切,将漂亮的大自然破坏殆尽。我诚心地向大自然道歉……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大自然的世界中,充满着奥秘,让我们一起趁着这个机会,好好地观察大自然吧!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喜欢这首歌,喜欢这句词,因为喜欢这样的城市。
而衢州,正是这样一座雨城,我称之雨邑。
空空蒙的山,空空蒙的林,空空蒙的江面,连房子也空蒙在这样或浓或淡的雾气里,飘飘渺渺,隐隐约约。
天青色,是这个城市的主色调。
春夏两季,雨意甚浓,整个城市都阴翳在洇湿的水汽里。
远处的山,近处的流水,高处的天宇,低处的旷野,无不在天青色的雨烟中隐匿。
袅袅雾线,轻柔富有弹性,丝丝缕缕地飘渺在清浅的水面,缠绵在山眉黛间,徘徊树林,渲开的墨色那麼淡,那麼的淡,像岁月泼下的一笔淡墨,像新柳挽风描下的一笔月晕,像公主醉卧花阴,呵手模糊了的铜镜。
飞鸟不知缘何惊起,掠过天际,抖落的也是一袅细细淡淡的天青色烟影。
武汉夏天的热,好像尽人皆知。
到底有多热?热到什么程度?热得有多么难受?武汉人倒没有外地人表达得传神。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问我:现在武汉的夏天热吧?我答:热。
于光远先生说:热得怎样?我答:摄氏42度的高温连续几个星期。
于光远先生笑着摇头,讲述了这么一段往事:1956年的夏天,于光远先生应邀去武汉作报告。
武汉三镇,数武昌凉快一些,有偌大的东湖,有几十所大专院校,校园都搞绿化,因此武昌比汉口汉阳都要凉快。
报告就安排在武昌讲。
那个时候,大礼堂一般都没有空调设备,电扇也不多,吹出来的还是热风,所以报告就安排在室外进行。
到了作报告的时候,于光远先生一看,是在东湖的游泳池里。
于光远先生坐在游泳池边沿讲话,听报告的人黑压压一片,都站在游泳池里。
听的人倒不错,唯独热坏了于光远先生一个人。
于光远先生走遍天南海北,如今已八十多岁,所经历的最热也就是武汉的这一次了。
另一个朋友,北方人,大夏天不幸被派到武汉出公差。
临行前害怕武汉的热,找到武汉人打听,去了武汉住哪里比较凉快?人告诉他如果是出公差住不起大饭店,最好就住长江边的招待所,江边总是比较凉快的。
朋友来到武汉,果然就寻到长江边上的一家招待所住宿。
到了晚上,又热又闷,人躺下不一刻,草席上就是一个人的印迹,汗水洇的。
电扇打开,热风烫面,只好关掉,一夜辗转,痛苦难当。
第二天的晚上,朋友困极累极,来到长江边上,只见江边坐满了乘凉的人,他也试着坐坐,不行,依然是热得要命,且还有蚊虫叮咬。
万般无奈,朋友急中生智:到长江里头去睡。
朋友寻来一段绳索,再连接上自己的皮带,一头系在江岸的铁锚上,一头套住自己的脖子,人就坐进江水里,在水面露出鼻孔呼吸,这样才迷迷糊糊地得以打几个盹。
天亮之后,朋友不顾一切,仓促北逃。
从此,一提起武汉的夏天,有如谈虎,必然色变。
他这一辈子,无论如何,是绝对不会在夏天来武汉的了。
月隐星现,露重风轻,薄雾弥漫。生活的繁琐,学业的负担,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不觉隐去。天地之美,好似一把琵琶,鸣奏出的曲子包含在天地之间,交织着万物,像用柳枝做成的琴弦奏出的天籁之音,像用骄阳做成的号角吹出的习习秋天,聆听奇异的大自然,听听它们的乐曲。
夜晚,坐在窗边,听窗外的风徐徐吹来,风轻柔的声音,迎面带来无边的清爽,吹走了一天的疲倦,吹走了夜晚的困乏,聆听着风声感觉它们像一只只小精灵,在耳边萦绕着它们奏出的乐章,风在空中划出了一道优美的弧线,风像一个淘气可爱的小精灵,但它留给人的感受是一个气质非凡的音乐家,它所奏出来的音乐是高雅的,是让人如痴如醉的,就像在维也纳的金色大厅里欣赏着贝多芬的优雅的,低沉的音乐一样,听着风的宁静,吹走了着世间的喧嚣,让人在风中感受自然的情感,享受风的音乐,领略风的柔情与静美,聆听奇异的大自然,听听它们的乐曲。
如果说风是一首高雅的小乐曲,那么雨就是一道欢快的交响乐,知晓它轻快地节奏,明白它干脆的音响,“吧嗒,吧嗒”在屋顶上,在窗边,都有着这个乐团有节奏的击打,把美妙的击打看作一首《欢乐颂》,在不同的地方,击打出不同的乐章,雨的音乐是那么的富有节奏,听听雨声的欢快圣歌,音乐常常在我耳边回响,雨声干脆响亮的击打,让我像欣赏节奏性强的歌曲一样,身体跟雨的音乐融为一体,追随雨的奇妙声音动了起来,聆听奇异的大自然,听听它们的乐曲。
穿过树林,听鸟儿在这儿一展歌喉,用心去领略婉转的鸟叫,清脆悦耳的鸟啼,是鸟儿在自己的歌喉中不禁流露出自己的情感或是“蜀魂巴狖悲残夜,越鸟燕鸿叫夕阳”的悲惨,或是“鸟啼猿叫歇,轩乐有余声”的欣喜,在茂密的丛林中,用自己的声音向世人展示着自己的情感,鸟儿声音打动人心,让人不禁浮想联翩,聆听奇异的大自然,听听它们的乐曲。
漫步在夕阳的草地上,边看着似残阳如血的花瓣,听花开的声音,美丽而动听,也许它也寄托了自己的情感。夕阳的余晖让人很舒服,坐下来抬头望望历史的悠久,静下心来聆听奇异的大自然。
我喜欢与人一起漫步在田园间,那种心情是无比美好的,看着大自然奇妙的变化,聆听大自然变化的声音,一切都是那么的清静、幽雅。它时常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心灵,我独爱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漫步在田园间,才知道,春天已唤醒了沉睡的小草,那柔和的光芒涂绿了光身躯、秃秃的田园,踏着青青的草地,在刚发芽的小树丛中嬉戏,春天是用嫩绿来装点的。
春好比一位温柔多情的女子,你只有真正的看到她的一切,你才能聆听到她的心声。
在漫步中,你会看到鸟儿为自然的美丽而歌唱;鱼儿会为自然的豪情而游动;花儿会为自然的温柔而开放。
瞧,那小小的嫩芽,不紧不慢地从表皮里钻出嫩黄的小茎叶,低低地垂着,颜色多么清秀,多么诱人!就它慢慢地钻出表皮时,你能感受到它正发出一种努力,坚强的声音入外钻。
看着那一朵小花正努力的展放,一层一层的伸开,起到展开成一朵诱人的花朵,你能想像出它展放时高兴的欢笑声吗?
水缓缓地从我手中流过,看着水从手中流过,你会想到什么?你能感觉到水从手中流过那一瞬间你的心情吗?水是清静、柔美、清爽的,水给人的那种曲调就是那种清凉、心静的音乐,正如马致远所写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聆听着树沙沙的耳主,透过它的叶隙看那斑斑点点的阳光,就这样无声地、深沉交往,每一棵树都是最亲密的朋友。
听,风又在讲故事了,它的声音很美,很柔,如一股细长的清泉,慢慢地融入心中,故事很长,很美,讲着这个你永远也看不透的世界。
自然就是这么不同,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幼稚的,虚无的,但我却觉得,正是这最原始的,最天然的,方是高雅的,触动灵魂的,它洗去了世俗的喧嚣,洗去了我闪灵魂上的一切不美好,取而代之的是洗涤之后的纯净,正如那蔚蓝的天空,明净的水面,一尘不染。
在大自然感受到的音乐比现实的音乐更为动听些,偶而体验一下又何妨呢?从而换取宁静的心情。
喜欢听雨。
无论早上还是晚上,隔着帘幕,耳得清晰而不渲噪的清音,思绪或滞或泛,都是一种美好的熨贴。
要说那雨声里,究竟藏着什么?其实我说不清,就觉得很华丽,但又感觉很清宁。
夜阑灯灭,窗外雨棚上,虽滴滴答答,嘈嘈切切,却感着一种悠长的温柔。
想想雨打荷,念念风扶柳,追思追思潇湘雨竹,怀一柸巴山夜雨情,再从风铃般的雨声里寻一颗远古的雨种,种在心中,就这样渐渐入眠了。
清晨,蒙胧中,柔靡清脆的雨声重新叩开了耳门,看不见雨线,只听得它沙沙的脚步声,就这样慢慢慢慢苏醒了,好像从很远的旅途中回家,又像从前世回到今生。
没错,雨声中还伴着几声娇软的鸟鸣,心情就更加明朗了,又是美好的一天。
一场雨,一支歌。
不同的时候,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心境,以及不同的人,都会听出不一样的雨韵。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是宋人蒋捷听出的人生;“留得残荷听雨声”,这是潇湘妃子林黛玉听出的禅意。
而今雨落,听雨人换成了我,我又是什么样的心境呢?只有自己知道。
喜欢看雨。
在烟雨浸润的城市里,看雨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也是一件幸福奢侈的事。
易安诗:“门前风景雨来佳”,那是她闲逸生活的影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那是晏小山托付的相思情;“梅子黄时雨”,贺铸一川惆怅与多情。
实实在在的,雨起的日子,站在窗前,看着雨线穿梭在天青色的雾气里,人也会变得恍惚。
那雨线是那么的细,那么的密,就像在偌大的天宇间,织就一张晶莹柔软的玉网,而这样的网不仅笼着树木房子,还缠绵在或宽或窄的巷子里,铺就在大小的街道和宽阔的江面上,还迷离在房子屋檐下,总之,一切都因它变得渺渺起来,整个城市也因此氤氲成了天上宫阙。
此时,任凭你闭上眼睛想象,充分施展你的想象力,即便来一场黄粱梦,也不过分。
秦少游的雾失楼台又算什么,烟雨失城楼,烟雨失鸾台,那才是绝佳。
想苏轼,对看山都有横看侧看之分,那赏雨固然也是有这般讲究的。
如果说,雨打芭蕉,是一种诗意的惆怅;那雨拂红英,则是一种忧伤的感动。
看一滴雨悄悄落入花瓣,只轻轻舔了一下瓣唇,便悄然滑落,继而融进温湿的泥土中,消失了。
这又会带给人一种怎样的触动呢?
好吧,那就呆呆地,不带一点思绪,看着烟雨落在房顶,溅起一阵阵雨雾后,又沿着瓦檐细细地流下。
可依然会令人心中滋生起一种情怀,那每一朵梅瓣一样细碎的雨花里,莫不是都凝着一段浓浓的愁绪,化不开,解不了?只好在经历一场浩劫后,化作一滩水,连同愁绪一同带走了……
喜欢雨,喜欢雨邑;喜欢雨邑,便喜欢走在城市的天青色里。
或撑一把伞,或者什么也不带,踏着雨湿的路面,任檐角或地角或叶角的雨水不经意地随风扬在我的身上或者脸上,发梢上,都是一种美丽的无意,或是一种亲切的有意。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雨邑,是我的QQ空间,传来了雨烟一般飘渺的声音。
廊内的风,轻轻拂过;窗外的绿,流光溢彩。你听,自然在向我们倾吐着她的心声。——题记
小桥流水人家
梦回江南
江南美呵!青山绿水相拥,蓝天白云相映,旖旎的江南一直是历代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歌咏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陶醉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漫步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在江南人的眼里,初晨的红霞总是带着一份娇羞,傍晚的风儿总是裹着一份闲适。一切都是那样的宜人而恬静。徜徉在江南古镇,到处可见幽远宁静的小桥流水,青翠嫩绿的枝叶藤蔓,长满了青苔的灰墙,雨中的蓑笠,小巷的裙衩,晓月残荷,古道牧童,似一轴画卷静静地向世人打开。还有金黄的叶片在金风中曼舞飞扬,一曲曲悠扬婉转的江南丝竹,脉脉滤去了沉淀在人们心头的种种疲惫和浮躁。就连那沐浴在疏烟淡雨中的柳树,也是温婉静约,娇秀柔美。站在绿树掩映的小山坡,放眼远眺,明媚的湖光、金黄的麦田、香飘四野的果园尽收眼底。
江南静静地躺在自然甜美的怀抱。我静静地听着,自然在轻轻哼唱。
落霞与孤鹜齐飞
神游草原
草原美呵!蓝天下吟着“曲溪流水潺潺”,晚风中看那“风吹草低见牛羊”,粗犷豪迈的草原自古就是英雄辈出的地方。这里回闪着成吉思汗、努尔哈赤的矫健身影,激荡着王之涣、王昌龄的边塞牧歌;我走进了腾格尔眷恋的《天堂》,体会着德德玛怡人的《草原之夜》,感受着姜戎《狼图腾》的惊险与苍茫。当夕阳洒下来的时候,满世界静静地红着,就像一幅泼墨山水画,温柔、恬静地凝固着。听,飘逸的云儿在细语;看,俊美的马儿在奔驰;品,香醇的奶茶在飘香。夜空一片清朗,满天的繁星似乎伸手可摘,照着盛开的鲜花。牧羊姑娘挥动着细细的皮鞭扬声歌唱,小伙儿弹着马头琴深情地凝望。我漫步在草原,感受着那传遍全身乃至透彻心灵的丝丝清凉,神醉心香。美丽的草原,我的塞上江南!
草原深情地依偎在自然宽阔的怀抱。我静静地听着,自然在放声歌唱。
断肠人在天涯
……
眼前的还是我朝思暮想的江南吗?还是我魂牵梦萦的草原吗?
听!是谁的叹息顺着一颗秋露悄然滴落?我抬头寻时,清秋却无言。“日食湖鲜一二回,不妨常作江南人”的自然与休憩相和谐的意境,“水抱青山山抱花,花光深处有人家”的诗请画意何在?为什么辽阔的草原成了沙尘暴频繁的袭击之地?炎炎夏日,走到湖边,就会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那是湖面上的污染物腐烂后的味道。江南,我无法再说你是“人间四月天”了。在人们物质生活突飞猛进的欣喜与激动里,我的心空却布满了落寞的云彩。我的江南已不再,我的草原了无影!我悲哀,我沉思……
朦胧中,我又听到了自然的心跳,望着自然母亲裸露的胸膛和无奈的神情,我的泪水打湿了衣襟,化作了横格纸上无言的墨迹。
钢筋水泥浇制的广场上,一群孩子在放飞洁白的鸽子。鸽子飞翔着,飞翔着,牵出长长的弧线,牵出我长长的没有尽头的思绪。
大自然的歌手
我是大自然的歌手
只是无路可逃
风儿把我带到黒暗的地里
于是我在地狱中争扎
一年二年三年……
我是大自然的歌手
学会金蝉脱壳
我要回到前辈说的那棵树上
终于我在天堂上高歌
知了知了知了……
我是大自然的歌手
分清人间是非
那怕十七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于是我分秒计算岁月
一天二天三天……
家长:蒋女士,35岁
女儿:优优,8岁
“春天来了,我家优优可兴奋了,像匹脱缰的小野马,整天在外面撒野。这不,我一大早就带她来爬山。”蒋女士笑盈盈地望着优优奔跑的背影告诉记者,“我家小区后面就是山,优优最喜欢在山上玩,我也是一有空就带她到山上‘疯’, 她认识了很多花草树木,身体也锻炼得非常健康。”交谈中,记者了解到,蒋女士虽说是带孩子到山上“疯玩”,其实,她还是很有心的一个人,她的一些做法非常值得其他家长借鉴。
蒋女士表示:“我觉得,带孩子出去玩、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方面,大自然给了孩子充足的阳光、新鲜的空气,会让孩子的身体更加健康;另一方面,孩子通过不断地观察大自然,会激发起她对自然界的好奇。”
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蒋女士总是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认识自然界,让她运用各种感官观察自然界,比如摸摸树叶、如果偶尔听到树上有小鸟叫,也会提醒她:“你听,这是什么声音?”然后和孩子一起观察小鸟,给她讲这是什么鸟,有什么特点。玩的过程其实就是引导孩子认识山里的各种花草树木的学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