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
在当代中国,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注意: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个路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3.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含义: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简言之,即对自身文化(本民族文化)的觉醒觉悟。文化自信,是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2)表现: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3)意义:
①有利于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②有利于深刻认识文化的地位作用,正确把握文化发展规律,主动担当发展文化的历史责任,增强传承、发展中华文化的自觉性;
③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④有利于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梦。
(4)措施:
①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②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全面发展;
③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④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注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4.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1)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①原因: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基本要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大力发展科学事业
原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基本要求:
第一: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第三: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基本要求:
1)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2)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3)努力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5.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1)要求:
①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谐文化),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广泛发动亿万人民积极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②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③当代青年应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身体力行,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2)主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主体)。
(3)形式: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形式。(如“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各级党政机关开展的创先争优、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社会各界组织的“希望工程”、“送温暖”、“手拉手”、“幸福工程”、“春蕾计划”、“扶残助残”公益活动)。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原因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②在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文化并存是客观事实。但是,任何社会、任何国家都不会对文化发展方向采取放任的态度。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就是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面对文化发展的这一阶段性特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1、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方法论: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注意】
①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引起事物的变化,推动事物的发展
②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原因:
①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最根本原因)。
②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它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③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因此,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原因:
①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②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③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因此,新事物的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
总之,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3)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2、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1)区别: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2)联系: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②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3)方法论要求:
①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客观事物质变创造条件。
②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③坚持适度原则。
1、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
(1)含义: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注意】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矛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①含义:
A.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②关系:
A.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3)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两点论、两分法)。
2、矛盾的普遍性
(1)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2)方法论:
①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②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反对片面看问题。
3、矛盾的特殊性
(1)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也各有其特殊性。
(2)方法论要求: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含义: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2)重要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一、学生现状
本学期以来,由于是高三,大都数学生都能勤学好问,一般都能都取得明显的进步,但不足之处仍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薄弱点很多,综合做题能力较差,学习上不善于自己纠错总结。
2、知识面比较狭窄,知识点欠缺仍很多。
3、学习不注重科学方法,不能及时落实复习、巩固提高。
4、答政治题时仍然喜欢漫天撒网,针对性不强。
5、不善利用零碎时间,闲散事比较多。
6、深入研究思考少,主动学习质疑少,学习被动,不爱动脑、动手。
7、有时易灰心,战胜困难的勇气不足,自信心还需锤炼。
8、245班是区域班,政治成绩相对落后,基础跟不上。238、W1班虽然是县域班,基础比较牢固,但在答题习惯和学习方法上仍然欠佳。
二、教学措施
1、备好每一节课。充分利用资料,深入研究高考,保证备课质量,同时注意根据学生实际实行有效教法,保证课堂上充分让学生活动。在课后,高三政治组团结协作自编了一套政治复学学案,结合组内的教学经验和网上专家的经验总结,先后设计完成《经济学复习学案》、《哲学复习学案》、《政治学复习学案》三套复习资料,并把精心设计各项练习放到其中,这些都对学生的成绩有很大的提高,尤其是知识点汇总练习和错处反馈练习,让学生的成绩跃上一个新台阶。
2、精选习题,准确定位。在系统的复习过程中,我们政治组准备了适量的复习练习题,在三人精选的基础上,再由一人汇总,从中选出适合学生特点,时量恰当、难度适中、紧扣时事的练习题,印发给学生。并注意做完批改,做好错误率统计,并针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好试卷分析,备好试卷讲评课。力求都做到选、练、阅、讲四环节完美结合。
3、上好每一节课。我的原则是:一切围绕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落实扎实、练习有效、效率高、动手动口动。具体说来,我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由学生上台讲、错题评分演示、学生总结方法等。
4、做好课后辅导。课后必要的辅导是加强学生知识的重要方法。除了我的休息时间外,我一般都呆在办公室,接受学生的提问,认真给他们讲解。对于一些上课不用心,下课却来问的同学,我也不介意。让学生掌握他眼前的难题其实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5、收集网上信息,充实课堂信息量。对此,我经常上网找一些当时最新的时事政治。搜集一些以时事政治为背景的材料分析题,使学生紧跟时代的足音,从容迎接高考。
6、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学校有专门的培优补差计划,并为我们这此任课教师提了几个档次的学生姓名,做好他们的生活、思想、学习工作。一般来说,我主要针对学生的现状制定自己的培优补差工作,如果学生出现心理不稳定,上课不专心的现象,我都会主动找他谈话,和他交流。我经常用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去感染他们,让他们知道我对他们是推心置腹的,从而有效的放松自己的心情,专心投入到学习上来。对于差生,我一直特殊的关注,经常在下课时分和他们随便聊聊,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有必要的时候,给予方法上的指导。
7、千方百计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我经常通过上网,和网上名家交流自己的看法,学习他们的经验,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积极主动听课,向蒋顺东老师、黄锋强老师相互学习、探讨、交流;同时还与一中、十三中等学校的政治教师一起探讨有关问题;并经常通过电话和教研员廖主任联系,取得他的指导;积极参加各种政治教学教研活动;最后,广泛读书,积累资料。教研教改上。进一步探索分层教学和帮困教学,在有限时间内狠抓政治成绩的进步,使学习相当差的学生取得进步;同时,探讨阅读教学对写作和课文学习的促进作用,以更好发挥阅读教学的作用。
三、教学效果
1、所在高三政治教研组被市教育局评为优秀教研组。
2、论文获市一等奖。
3、提高了学生的政治成绩。学生反应政治比起以前学习起来容易了,分数相对提高了,难点相对减少了。
4、改进了学生学习的不良习惯,树立了高考自信心。
5、赢得了学生的认可,在学生教学问卷调查中赢得较高的满意度。
四、教学体会
1、与时俱进,真诚做人,扎实做事,精湛业务,提升素养。任何时候,都要学习、进取,钻研业务,永远谦虚务实,认真敬业。
2、要结合教学实际,敢于创新,敢于探索。
3、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心尽力。
4、教师更要自信,更要有一颗健康、积极的心态。
5、教师要不断积累教学资料和教学经验。
6、有一颗奉献之心,关爱自己和他人,尊重学生。
7、不要怕学生基础差,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需,从实际出发,用真诚感动学生,用激情激励学生,用方法指导学生,用知识充实学生,用毅力推动学生,用创造改变学生。
8、教师要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教学风格。
本人本期担认高一班和专业班的政治课教学任务,所教班级的学生总共80多人。本学期以来,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认真研究高考考纲和高考试题,探索高考动向,做到了每次考试有试卷分析与讲评,学生的成绩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但学会知识,更学会做人,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顺利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现将本人在本期教学工作中的经验与体会总结如下:
一、经验与体会:
第一,要搞好高三复习,关键是要上好每一节课。
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要想提高教学成绩,一定要向课堂的45分钟要质量。而如何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呢?关键是备课。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确如此。高考涉及的知识面广,要求考生理解能力强,尤其是政治科目,时代性更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认真备课,阅读大量的资料,以充实教材内容。而学生时间紧迫,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让学生理解掌握,就要精选材料,而不能把自己查到的资料全部倒给学生。否则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学习效果会适得其反。
其次是要精讲。高三复习本来就是重复学过的内容,学生有点似懂非懂,没有新鲜感,不爱听。因此教师绝不能局限于书本的知识,既要抓书本,抓重点,更要联系生活,联系时事,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如学科内综合与学科间的综合。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能灵活运用知识去分析材料,以提高解题的能力。
第二,要搞好高三复习,应注重精练。
高三复习时,一般课课有小题练习,单元有过关测试,月月有考试。通过加强训练,一方面是为了巩固知识;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做题的速度,适应高考。但是,到高三时,各地来的资料、试卷等,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这就需要教师精选材料和试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有针对性地练习,而不能让学生被题海淹没。
第三,要搞好高三复习,还得以人为本,关心学生。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对于高三学生,同样如此,高三学生学习非常紧张,难免心理上,身体方面会出现一些问题,情绪紧张,缺乏信心,疲劳等,这就需要教师经常深入学生,了解其疾苦,关心其生活;进行心灵沟通,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既使教学有针对性,又让教师在学生中有亲和力,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
第四,要搞好高三复习,集体备课很重要。
高三是一个整体,高三复习需要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资料。尤其是同一学科的教师应经常在一起研究教学,提高整体成绩。
二、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一年的高三教学,我虽然收获不少,但也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自己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思路,在专题复习方面还钻得不够深,理论总结有欠缺。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