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读书习得5篇

  《弟子规》,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凡出言,信为先”......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范文,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弟子规读后感

  学习《弟子规》,虽然很容易就可以倒背如流,但是要真正的理解其中的道理和含义,就要花时间去感悟,才能做到对人或对自己产生有益的影响。

  一个人的为人处事必定要具备一些该有的原则:“父母呼,应_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从这条开始就告诉我们,在家里应当如何扮演好一个为人子女。听到

  父母在叫唤我们的时候,应当立即回答。

  而往往也会有不礼貌的行为。

  一个颇有教育能力的老人,来到一个村子里,孩子们见老人和善可亲,并与他进行了交谈。老人问:“孩子们,当父母再叫你的时候,你们都是怎样回答的?”答案就有三个:我在、我在这里、干吗。以回答父母在叫自己,回答“干吗”的最多,几乎占了三分之二。老人笑了笑,又问:“如果在学校老师问你、叫你,有没有人敢回答干吗的?”没有一个孩子敢说。由此可见,一个人在家里对父母都没有几分礼貌,在外面何尝会有几分?

  我们也知道,现在的子女功课有很多,所以,父母往往舍不得他们做事,即使是家事,也都有父母代劳。就连自己叠被子这些小事,都没有多少个小孩是力所能及的。总而言之,现代人的风貌远远不能和古人们相提并论。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经历了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沧桑;还有二十四孝作为我们的典范。凭这一点,把它就应该发扬光大。很感谢《弟子规》,让我们重温了传统文化的宏伟博大。从而也要学以致用,像《弟子规》中写的,以恭敬的心,谦卑的态度,彬彬有礼的行为来对待一切人、事、物,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事诸父,如事父,是诸兄,如事兄”。

  弟子规读后感

  今天我又一次品读清代文学家李毓的作品《弟子规》,心潮澎湃,深受教育。

  《弟子规》共分八个部分,首先《总叙》篇为我们介绍了《弟子规》正文七个部分的题目。《孝》篇告诉我们如何孝敬父母;《悌》篇告诉我们要尊敬长辈,与兄弟和睦相处;《谨》篇向我们端正了日常行为,要有一个好习惯;《信》篇教育我们要诚信待人。《泛爱众》篇让大家知道要爱护所有群众,不分贫富;《亲仁》篇告诉我们必须要仁义,否则人品不好;《学文》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要有好的学习计划、态度。这就是古代学生的“日常守则”。

  《弟子规》通篇讲述了做人、做事的规则,正所谓无规矩不成圆,“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大规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做人、做事讲规则、讲原则,人可树,事可成,但前提是一定要熟知、清楚规则,所以我们应学习《弟子规》,更应谨记、传承这一国学经曲,但是,传承绝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口头或是书本上,而是要体现在行动上。例如“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是指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做事情不要慌张,忙乱就容易出错;不要害怕困难,应知难而进,也不要马虎草率,要认真对待。“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意思是指看见别人有好的品德,就要向他看齐,哪怕同他相差很远,只要坚持下去,慢慢地总会赶上,看见别人坏的行为,就要自我反省,有的话马上改正,没有的话也要引起警惕。“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我对书中提到的“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意。”这几句话,感触最深,亦是受益非浅的。因为这几点也是我在学习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如有时老师布置做的作业,总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马马虎虎的。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但没有记录下来,而且也没有虚心向别人请教,含糊了事。这两种错误都是我经常犯的,这样的学习效率不高。

  在读过了《弟子规》后,我终于明白了我的缺点所在。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形形色色的大舞台,每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有着不同的角色,而唯一不同的是,无论扮演的是什么角色,都要牢记《弟子规》中的训戒,具备一定的素质,规范自己的言行,牢牢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古人圣训,流传百年,让我们谨记精髓、传承国学吧!

  弟子规读后感

  序言:说来惭愧,距上一篇文章的发表已经一年多了,习惯就是这样一个可怕的东西。就好比我健身,一周三次坚持了一年多,现在不去就浑身不自在;而更文,几个月懈怠下来,再想拾起就觉得浑身提不起劲。

  今天,源于老师布置的作业,我再次提笔写了一篇文章;也因为前不久开始帮朋友打理他的微信号,唤起了自己的念想。那么便以此为契机,重新养成这个好习惯,量不在多,希望自己的微信号可以往更加专业的方向发展。

  1、报名参加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的学习与考试,源于希望自己可以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有进一步的提升。很幸运地,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高红影老师。高老师娓娓道来又充满激情的授课风格、扎实的知识基础、丰富的实战经验,深深打动了我。或许是缘分使然,经过沟通交流,高老师愿意收我为徒,加入到“HR工匠”成长训练营中,共同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深耕。

  入营第一项学习任务:学习《弟子规》并写出感想。

  “弟子规”这三个字可以说是耳熟能详,但是究其内容,还是第一次静下心来细细研读。读完之后,只觉得文字朴实无华,没有过多高深的东西,却又处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社交。

  全文360句,1080个字,含礼、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五大块内容,其实都是围绕总叙的8句话展开。更加值得一提的是,总叙中对该内容已做了先后次序之分,告诉我们修炼完善自身过程中的轻重缓急。

  若要细细分析,每句话都可以写成一篇独立的读书笔记,鉴于篇幅所限,本文仅就总叙发表一下读后感及个人愚见。

  2、第三句“首孝悌”意指: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读到这句话,我的脑中立刻联想到另外一句话: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虽然两者的创作背景与要表达的意思都是不同的,但是共同的一个道理是:年轻人都有着豪情壮志,希望可以在有生之年取得不俗的成就,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人很多挫折。人际关系是一门必修课,而与家人的相处就是人际关系的第一步,可以说,一个人如果与家人的关系是很糟糕的,其他方面的建树应该也有限,我们中国有一句俗话“家和万事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第四句到第六句“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意指: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此三句并列,说的还是为人处世之道。

  光“谨”一字就大有学问:我的理解是,它不仅表达了一个人在与他人相处过程中要持谨慎的态度,谨言慎行,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抱着敬畏的态度对待生命和生活,因为相对浩瀚宇宙,人类实在是太渺小了,首先做到珍惜自己的生命和生活,才能有机会发光发热。

  “信”字不必多言,乃人立身之本。诚信是一个需要长年累月经营方可获得的通行证,可能它的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但是当你一旦被打上了“诚信”的标签,也许你会所向披靡,因为所有的人和事都会来助你一臂之力。

  “泛爱众,而亲仁”乍一看有矛盾,与大众平等博爱的相处为什么又要特别亲近有仁德的人呢?但是细细品味,“泛爱众”和“亲仁”更像是一对相辅相成的孪生兄弟,我们平等博爱地对待众生首先是自身的一种修养,同时也是广结善缘的一种方式。我们通过“泛爱众”能够接触到更多人,读后感.但不能保证所有人都是仁人君子,我们为了提升自身修为,就要理智地做一个筛选。诚然,这其中不乏志同道合之人、品德高尚之士,多与其接触,我们的思想境界、心胸格局都会有更高层次的提升,这个时候,我们再面对日常生活中一些原本无法释怀的人和事,就能泰然处之,以“亲仁”反过来实现“泛爱众”。

  4、以上所说的“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而这些似乎与我们通常所说的知识学习并无关系,究竟是否当真如此呢?待读完总叙最后两句话之后再作定论。

  5、最后两句“有余力,则学文”意指: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为什么是之后,而不是同步?我认为作者提出这个观点出于两方面的考虑:

  第一,凡做到以上几条,已经需要花费大量精力,也许我们没有时间再去学习别的东西,且这些东西是锦上添花,不学也无伤大雅。在这里我想提一个不同的见解:作者所处的时代与我们现今高速运转的信息化时代已有了质的改变,在我们的时代,不学习可能已经无法自如的生活,所以不管是否有余力,都要挤出时间来学习,当然仅代表个人观点。

  第二,可以借助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所述“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进行理解,一个人如果品德高尚,即便才能平庸亦可称为君子,而品德败坏的人,才能越高则危害越大。即所谓,做事先做人。

  6、至此恍然大悟,这正是高老师在教授知识前让我们学习《弟子规》的原因,也正是我们“HR工匠”成长训练营所要营造、宣导的一种文化。

  7、最后,引用《弟子规》“余力学文”篇中的四句话——“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来表达一下对自己的希冀,正如高老师所说,在一行深耕,五年一学者,十年一专家。是时候从广泛向专精发展了,相信“HR工匠”成长训练营会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一起播种、耕耘、开花、结果。

  弟子规读后感

  说到《弟子规》,有些人就以为只要背会,不就可以了吗?其实,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要做到。

  记得有一天,我写完作业,就打开电脑,开始玩小游戏,不一会妈妈回来了,我说:“妈妈,你回来了。”

  妈妈说:“把电脑关掉。”我就当没听见一样,继续玩电脑。不一会儿,我感觉像妈妈要“火山”爆发了,我扭头一看,果然“火山”就要爆发,我想:为什么“火山”要爆发呢?肯定是我玩电脑时间太长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时间不长了,我可不想吃“红烧肉”。于是我赶快把电脑关掉,才阻止了妈妈“火山”爆发。

  通过这件事,我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牢牢的记在心里了。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典范,让我看了深有体会。这本书是根据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它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凡出言,信为先”这句话在这么多道理中,是对我印象最深的。它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只要是说出口的话,就要讲信用,不能食言。这让我想起了博玄说过的一句话:“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意思是:对人诚心诚意,本来不相信,也会相信了;但对人虚伪无信,就是本来相信的,也再不敢相信了。看,他说得多有道理啊!在“信”这一章,古人这样说:“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这教育我们开口说话时,诚信为先。我们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当我们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我们更不能用来骗人。《弟子规》的“信”篇还教我们怎么说话:“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切戒之。”说话多不如说话少和好。说话要恰到好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就决对不能说。在我们跟他人交谈时,谈话的内容要实事求是、口齿清晰。不要听信花言巧语,因为这些话虽然好听却靠不住。奸诈取巧、下流肮脏以及无赖粗俗的语言,都尽量不要沾染。诚信并不难做到:我心想。只要人人认真去做,那么诚信的世界离我们还会远吗。

相关文章:

1.弟子规的读后感10篇

2.《弟子规》读后感1500字

3.《弟子规》读后感1000字

4.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书心得体会

5.弟子规读后感600字 弟子规读书心得感悟

6.《弟子规》读后感800字作文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