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评自查报告(汇总八篇)

绩效考评自查报告(通用8篇)

绩效考评自查报告 篇1

学校绩效考评的办法有哪些呢,如何写绩效考评的自查报告,下面就由小编为你介绍一下学校绩效考评自查报告范本吧!

为加强学校管理,充分发挥教育服务作用,调动我校人员的积极性。根据山东省教育系统绩效考核标准和《章丘市20xx年度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实施方案》,我校组织进行了自查自评,现将绩效考核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核内容基本情况

(一)综合指标

登记管理方面:我校按照上级要求注册登记为事业单位法人,于20xx年1月及时进行了年度报告公示 ,所挂单位名称、宗旨和业务范围等与事业单位法人证一致。

业务履行情况:按时参加年度校验、于调整事项及时变更。

信息公开方面:按规定进行各项登记管理信息公开,公开内容真实有效。

印章管理方面:印章安排专人负责,有使用管理制度、有使用登记簿。

(二)专项指标

1.服务质量。

严格执行教学大纲,执行省规范40条、教学管理规范、一日常规及《章丘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学常规》处置规范等有关法规制度,上课质量、备课质量、学生作业质量、各种业务管理符合要求。

2.执行学校管理制度。

我校严格执行学校的各种管理制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各项工作走在了全镇的前列。

4.人事财务管理。

(1)人员配备情况。人员岗位设置合理,配备到位,专业技术人员岗位专兼职人员26人,合格率100%;专业技术人员具备相应岗位的资格。

(2)财务管理、分配制度建立执行情况。严格执行财务预算制度和会计制度,坚决杜绝各种乱收费现象。

5.校内环境与管理。

建立健全并落实行政、后勤、进修和培训等制度并落实。校容校貌干净整洁,工作环境及学生的学习环境干净舒适,健康宣传标语、专栏醒目规范,教职工精神饱满,工作热情高涨。

(三)创新指标。

(四)奖惩指标。

二、存在问题

自查发现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教学资源服务情况。

1、资料收集完善,人员对课件制作、班班通业务尚不够熟悉。

2、由于教师的年龄偏大,某些教学工作开展难度大。如教学课题申报管理方面。

3、音体美教学存在人员不足,学校只有一名专业美术教师,没有专业的.音乐体育教师,严重影响了相应学科的教学。

(二)、教育教学质量情况。

1、个别教师的备课书写不规范。

2、师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开展不够;

3、教师对学校制度不熟悉,有未能很好的执行教育教学制度的情况;

三、整改措施

(一)、加强培训与管理,努力提高学校管理整体水平;

(二)、对教学一线加大在资金、物力、人力的投入,要人人动员和参与。

(三)加强薄弱学科的管理,特别是要加强音体美教学的力度,加强管理力度。

(四)加强进修与培训,加强年轻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x小学

20xx年11月

绩效考评自查报告 篇2

根据文件要求,我局认真对照综合考评考核内容进行了全面的自查,现就有关执行情况报告如下: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

为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建立和完善工作任务管理体系及激励约束机制,确保政令畅通,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年度各项工作任务,我局强化对x年度工作任务考核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局长负总责,分管领导牵头负责,各股室负责人具体负责的考核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人秘股,负责对x年度考核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督查。并结合城市规划工作实际和09年工作报告中涉及的工作目标任务,制定了《xx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明确了各股室x年度的目标任务,落实了相关的措施,为顺利完成全年的各项目标任务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各项工作执行情况

(一)规划编制工作执行情况

1、为策应我县发展战略,对城乡建设的'发展方向、发展定位、发展策略等方面适时进行研究和评估,保持与赣州中心城区特大城市发展规划相呼应、相对接,谋求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空间的发展,启动了《xx县城市远景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2、全面完成县城第三轮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并于x年6月经市政府批准实施。

3、我县近期建设用地面积为x平方公里,已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xx平方公里,县城区控规覆盖率达100%。

4、全面完成村庄布局规划编制工作,督促乡镇加快建制镇控规的编制工作,已完成6个建制镇控制性详细规划。

绩效考评自查报告 篇3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利用已流转的1300余亩闲臵土地,消纳周边多家规模化禽畜养殖场,拟投资人民币600万元(其中申请财政补助120万元)引进巨菌草母本构建巨菌草消纳沼液开发畜禽饲料的循环产业链及示范基地,形成“畜牧业-沼夜-畜禽饲料-畜牧业”的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的循环经济模式生产方式,年处理沼液10万吨,生产畜禽饲料4.55万吨,实现畜牧业与巨菌草种植业的互惠发展;同时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可辐射周边乡镇共计7000多户农民增收5000多万元。

二、项目执行情况

本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组全体成员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的财经法律法规和浙江省财政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要求,实行科学管理,专款专用,确保了财政资金的正常合理使用。至目前为止,购买了优质苗种130万株,修建生产加工及办公用厂房1000平方米,同时搭建了临时性田间管理用房120平方米;购置了部分饲料加工设备以及1辆槽罐车用于沼液的运输;修建水渠及沼液灌溉渠道3500米,沼液贮备池10座,铺埋了1800多米配套管网,对示范区域的周边环境进行了一定的绿化美化,举办了第一期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并邀请有关院校专家现场讲授和指导。经过近一年的实施,现已成功掌握了巨菌草的快速繁殖技术并加以推广利用,建立了能源草快繁种植示范基地和青贮饲料加工基地,有效带动了周边农民增收致富,达到了项目建设的预期目标。其中:项目资金执行情况详见下表。

三、项目绩效目标实际实施情况与申报绩效目标的对比

1、原计划投入资金140万元用于购置高效种苗,实际目前为止购置了130万株,尚有近40万株种苗未购置完成,造成该项工程还有32万元人民币没有到位实施。

2、原计划投入资金30万元购置相关设备用于青贮饲料加工,该项工程目前已购生产加工设备一套8万元,由于生产能力受限,需再购置设备二套,缺口资金20万元。尚有部分加工设备未到位,使得计划投入资金也缺口了10万元。

3、电力设施建设已投入80KV的变压器一组,电杆20根,电线、电缆、变电箱、总开关等等已付资金20万元左右;原计划安装二台变压器,现仅安装了20KW变压器一台,造成该项工程尚有30万资金亦未到位。

4、原计划这部分投入的资金可以由政府新农村建设方面资金来弥补,但由于项目区的新农村水利建设工程尚未安排到位,因此原来只需投入资金30万元的该项工程,多投入了90万元。

5、原计划修建长约5000米的沼液灌溉渠道及网管建设,由于项目实施的'时间较短,目前为止仅建设了3500米,因此还有1500米的该项工程正计划建造中,故也造成50万元资金没有实施到位。

6、原计划建造15座沼液贮备池需投入资金30万元,由于施工时间短,目前为止刚建了10座,尚有5座沼液贮备池尚在计划建设中,因此还有10万元资金没有实施到位。

7、由于沼液贮备池未建设到位,造成了原计划购置2辆槽罐车实际上目前只买了一辆,因此槽罐车购置这项工程也未全部实施完成,10万元资金也暂时没有到位,由此产生连锁的沼液运输费用的支出也相应的减少了10万元。

8、原计划投入资金15万元举办二期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由于项目实施时间短,尚有一期农民技术培训还没来得及进行,因此有5万元资金未实施到位。

9、由于本项目尚有水利、电力、渠道、管网等工程未完全实施到位,因此造成了项目的整体绿化与相关的配套也未能及时完成,故尚余15万元相关的资金投入也没能实施到位。

以上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本项目总体实施情况良好,项目工程建设切合实际,绝大部分绩效目标均已实施到位,项目资金使用合理,无挪用占用现象发生;但由于项目实施时间较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部分尚未实施的项目工程有待进一步深化,尚有82万元项目资金未到位,占项目总投资的13.67%。

实施过程中,项目实施单位通过科学的管理筹划,组织形式的及时确立以及技术支持单位的通力协作,共同制定实施方案、技术路线、明确分工、落实任务、各司其职、分头执行。做到月月互通有无,季度一次汇报,半年一次总结,及时的发现现问题并解决了问题,保证了项目各项工程的顺利进行。

四、下一步计划

接下去的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认识到项目实施的重要性和时效性,要求项目组全体成员全面提高思想认识,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在接下去的时间里,把本项目工程的实施做为重中之中的工作任务来抓,积极筹措项目资金,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尽快持续引进尚余部分的高效优质种苗,完善未实施到位的沼液灌溉渠道、沼液贮备池、示范区的绿化及相关配套等工程建设、计划于20xx年x月初举办第二期农民技术培训班,力争在20xx年x月底前把全部项目工程落实到位。

绩效考评自查报告 篇4

按照《云南省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我区扶贫开发工作实际,现将我区20xx年度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绩效评价报告汇报如下:

一、项目概况

20xx年,在省、市党委、政府和上级扶贫部门的高度重视及大力支持下,我区按照“省负总责,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扶贫开发工作思路,紧紧围绕“整村推进”的总体目标(实现全村人人有饭吃、有衣穿、有水喝、有房住、适龄儿童能上学、有病能就医,稳定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促进贫困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落实贫困村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贫困村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增强贫困村自我发展的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条件)。狠抓各项具体目标:

1、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解决温饱标准,人均占有粮食300公斤以上;

2、通过土地平整等形式,人均建成1亩以上的稳产基本农田(地);

3、贫困农户居住的茅草房和杈杈房基本得到改造;

4、基本解决人畜饮水困难;

5、户均有1—2项稳定可靠的增收特色产业项目;

6、有条件的配套建设1口沼气池或节能灶;

7、有条件的,户均输出1个劳动力;

8、基本解决适龄儿童入学难和贫困群众看病难问题;

9、基本实现村村通简易公路和村间道路基本硬化)的落实。

统一规划、综合建设、分批实施、注重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施以贫困自然村为单位的整村推进93个,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860万元,其中:省级资金900万元、市级资金960万元,涉及全区7镇1乡,42个村委会,5480户、21285人。

二、项目资金执行情况

(一)资金投入与使用情况

20xx年,全区实施整村推进项目村93个,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640万元(其中省级资金780万元、市级资金920万元)。共实施各类项目470件,整村推进项目各分类项目财政投资及其占扶贫财政资金投入的比例分别为:基础设施项目851.13万元,占扶贫财政资金总投入的51.9%;经济发展项目293.76万元,占扶贫财政资金总投入的17.91%;生态建设项目425.71万元,占扶贫财政资金总投入的25.96%;社会事业项目62万元,占扶贫财政资金总投入的3.78%;其它(扶贫标志碑)7.4万元,占扶贫财政资金总投入0.45%。我区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的资金投入和使用符合当前扶贫资金的投向要求。

(二)项目完成情况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区广大干部群众克服雨季及水泥紧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一手抓项目进程,一手抓工程质量,通过努力已顺利实施完成以下项目:

一是基础设施项目114件,其中:村内道路硬化82885平方米,修简易公路4.5千米;安装和维修人畜饮水管道18.41千米,建各类水池120立方米;建三面光沟渠16190米,增灌改灌土地面积2575亩,旱地水浇1124.5亩,坡改梯140亩。墙体美化528户71558平方米,危房改建364户。二是经济发展项目149件,其中:养殖乌金猪531头,PIC猪483头,牛10头,羊99只,培育养殖示范户6户、养殖合作社1个,种植经济作物285亩,经济林果2054.45亩,建菜籽油榨坊1个,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28期41000人(次)。三是生态环境建设项目163件,其中:6立方米沼气池515口,节能改灶及改厨1111户(眼),新建公厕20个,卫生厕939间,安装太阳能热水器1844套,改厩1499间,村庄四旁绿化450株。四、社会事业项目:完成活动室6个,面积575平方米,晒场4个,640平方米。五是建扶贫标志碑36座。以上项目建设任务已完成并通过区级验收。

(三)项目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一年来,东川区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扶贫办的重视、关心、指导下,在区属有关部门、乡镇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突出重点,整合资源,加大投入,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为开展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区委、区政府进一步加强领导,创新举措,整合资源,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

一是成立由市委常委、区委书记任组长,区长和分管扶贫工作的副区长为副组长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领导小组。

二是区级领导挂钩联系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村,每个村由一名区级领导和一名乡镇主要领导挂帅组织实施。

三是区扶贫办主管项目,区财政局主管资金,相关职能部门负责技术,项目、资金、技术部门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四是乡镇、村两级成立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继续实行党政一把手为项目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具体责任人,主抓项目工程实施。五是区直挂钩部门紧紧围绕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开展挂钩帮扶工作。六是村委会重点抓宣传动员,组织好群众“三投”。形成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实施的上下一致,左右协调,通力合作,确保项目落到实处。

(四)实施项目取得成效及主要经验

20xx年,我区的贫困人口数由20xx年的68087人减少到x人,贫困人口减少进度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xx年的2374元增加为20xx年的x元,增长幅度为%。农民人均占有粮达公斤,比20xx年(302公斤)净增公斤。实现了粮食多增产、农业多增效、农民多增收。

1、抓脱贫致富产业培植,切实解决好“发展什么”和“怎样发展”的问题

始终坚定不移地把产业培植摆在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位置,走“产业脱贫、产业富民、产业强村”之路。按照“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的方针,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以扶持龙头企业为切入点,带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扶贫开发项目村从各自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出发,种养结合、长短互补,着力打造“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加快贫困群众依靠产业脱贫致富的步伐。一年来,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实施经济发展项目149件,其中:养殖PIC猪和乌金猪1014头、肉牛10头、商品羊99只,种植经济林果2054.45亩、经济作物285亩。通过大力扶持以养殖合作社和猪种改良为主的养殖业和以经济林果种植为主的种植业,带动了2826户农户积极发展种养殖业,为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稳定持续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基础。

2、抓贫困农户直接受益,切实解决好“扶什么”和“怎样扶”的问题

突出让贫困人口直接受益和项目直接到户,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科学规划扶持项目,真正体现“扶真贫”、“真扶贫”,确保了规划项目全部落实到组、到户,实现了扶贫对象家家户户受益。

一是生产生活条件有较大改善。两年来,扶贫开发项目以人畜饮水和农田水利为重点,安装和维修人畜饮水管道18.41千米,建三面光沟渠16.19千米,解决了723人和110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3699.5亩旱地的浇灌问题得到改善。贫困村不仅使过去“扁担水”、“涩井水”“脏沟水”变成了清洁安全的自来水,还解放了一家一户的“挑水工”。

二是村容村貌明显改善。一年来,扶贫开发项目以贫困群众危房改造、墙体粉刷、改厕、建清洁能源和村内道路硬化为重点,修建村间文明路82885平方米,墙体粉面528户,71558平方米,建卫生厩14990平方米以上,建沼气池515口,节能灶821眼,卫生厕939个,公厕20个,安装太阳能热水器1844套,危房改造364户。卫生厕、卫生厩从无到有,使贫困村农户的家庭卫生状况和生活方式明显转变,往日污水乱泼,垃圾乱倒,苍蝇、蚊子乱飞,柴禾乱堆的环境得到有效整治;使群众告别了“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艰难境地。

三是干部群众思想观念发生转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扶贫资金的注入、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经济效益的显现,贫困村干部群众多年来想办而未办成的许多事得到解决,让他们感到振奋,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的思想观念(等、靠、要)正逐渐转变,艰苦创业,自我脱贫的意识不断增强,勤劳致富的积极性不断高涨,脱贫致富的信心更加坚定。如今,扶贫开发村农民“猫冬儿”的少了,建项目的多了;溜墙跟儿的少了,跑市场的多了;穷赌博的少了,谋富路的'多了。农民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村容村貌、村风民习大有改观。

四是农村和谐程度明显提高。以培养新型农民为目标,着力实施“素质扶贫工程”,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一年来,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28期、41000人次。加强村庄整治,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尊老爱幼、邻里和睦、诚信友善、勤俭自强的良好道德风尚和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形成。通过政府引导、干部帮扶、党员带头,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促进了农村的和谐稳定。

3、抓资金整合,切实解决好“钱从哪里来”和“投到哪里去”的问题

为尽快解决贫困农户生产生活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区委、区政府采取集中力量,优化整合资金的措施,切实加大扶贫开发的投入。一年来,共整合各类资金3074.29万元用于整村推进,其中:省、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640万元,整合部门资金953.31万元,社会帮扶资金1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470.98万元。

一是区级各有关部门根据工作职责,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相互配套、形成合力”的原则,为扶贫开发村建设安排资金。

二是整合挂钩帮扶资金,省、市、区挂钩帮扶单位根据市、区相关文件精神,紧紧围绕新时期扶贫工作目标,以扶贫济困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加入到扶贫开发工作中来,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调动一切力量,有钱出钱,有物出物。

三是整合农户资源,扶贫开发项目确定后充分发动群众通过投工投劳、筹备材料,谁投资、谁受益等方式参与建设,发挥农民群众作为投资主体,自力更生建设家园的作用。

四是把整村推进、易地搬迁、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在短期内让贫困村面貌一新,贫困户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而且为长期稳定脱贫致富打下坚实的基础。

拖布卡镇格勒村,既是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村,又是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通过整合资金,新修和改造村组道路3公里,其中硬化村内道路4156平方米,组组通了公路;修复了东曲大沟,民房亮化266户79800平方米,建沼气池80口,改灶200眼,改厨200户,改厩200间20__平方米,建成文化室和卫生室各1个,引进PIC种猪68头,种植蜜枣266亩、冬洋芋200亩、优质西瓜20__亩,建成无公害蔬菜基地600亩。以上项目共投入资金209.75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80万元,新农村建设资金10万元,农业局项目资金25万元,水务局项目资金4万元,文化卫生项目资金3万元,群众自筹资金85.03万元。新修炉灯村委会公路10千米,管道安装9000余米,解决2600余人的生活用水困难,完成800亩中低产田改造,修通碑棋村委会小波多组的进村简易公路,进一步完善坝塘村委会小板何组移民安置,危房改建165户,受益人口达627人,发展花椒种植96亩,对银水箐村和法者村进行村内绿化,进一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完成红土印象建设,进一步完善红土摄影景区基础设施,发展壮大红土旅游。以上项目共投入资金963.31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421万元,财政局资金50万元,农业局资金75.8万元,新农村建设资金247.5万元,水务局项目资金153.36万元,林业资金5.85万元,社会帮扶10万元。

4、抓宣传发动,切实解决好“谁是建设主体”和“谁是受益主体”的问题

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不仅需要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整合资金、加大投入,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发挥农民群众作为投资主体,自力更生建设家园的作用,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只有确立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才会有坚实基础和坚强保障。因此,工作中我们一方面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让群众真正成为主人;另一方面,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充分发动群众筹资和投工投劳,把项目工程作为自己的事情来做,增强群众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群众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由过去的“要我做”变成现在的“我要做”。乌龙镇坝塘村小板何组共有农户38户142人,因环境恶劣,失去生存条件,上级扶贫部门安排易地扶贫开发项目资金83万元,决定实施整村搬迁。为此,区委、区政府整合了区扶贫办、区发改局、区农业局、区林业局项目资金42.8万元,但资金缺口仍然较大。村上成立了村民理事会,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充分发挥农民群众作为投资主体的作用,通过一事一议的形式及时开展自力更生建设家园,群众自筹资金19万元,资金总投入达144.8万元。建设起了一座村内道路硬化及配套设施完善的崭新村庄。

5、抓项目资金管理,切实解决好“如何监督”和“怎样发挥效益”的问题

牢固树立扶贫工程质量“重于泰山”,扶贫资金是“救命钱”、“高压线”的责任意识,严格按照《云南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切实加强对扶贫资金和项目的管理。资金管理上,设立扶贫资金专户,封闭运行,严格实行报账制。坚持扶贫项目和资金的审计、监察制度,定期对扶贫资金进行全面严格的审计和督查,牢固构建上级监督、部门监督、监察审计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的5道防线,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项目管理上,严格实施对象,建立农户档案,全面推行公示、公告制,建立后续管理办法,及时组织力量对项目进行验收评估。按时收集工程进度,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督促检查,建立工程项目建设全程跟踪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分析存在的问题,确保工程建设质量过硬,资金使用清楚,干部自身清白。

(五)项目评价得分情况

对照《云南省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评分要求和方法,我办组织各乡镇扶贫专干对我区已实施完毕,并顺利通过实际验收的20xx年度82个整村推进项目进行了认真评分,情况如下:

1、我区20xx年度82个整村推进项目村的平均得分为98分,我办自评分为98.5分,二者的权重分别为70%和30%,按照计分方法,我区20xx年区级得分为分。

2、评价结果为优。(98.15≥90)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我区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离省、市扶贫部门和群众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整村推进的难度在加大,需求与投入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二是整村推进资金整合的难度大。从目前整村推进实施的情况看,受各部门的项目规划条件的限制,整合资金,集中和加大对整村推进贫困村的投入,难度较大,扶贫效果不明显。

三是贫困地区产业化水平低,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加之龙头企业和定单农业生产少,造成贫困群众增收缓慢,扶持措施落实难度大。

四是今年我区旱情比往年严重,已实施完整村推进项目的贫困村群众由于受历史、地理的原因,自我发展能力不足,返贫现象多。

四、建议

鉴于东川区生态环境恶劣、自然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薄弱、地理位置偏远,贫困群众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解困难度大的现状,请求省扶贫办在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上给予倾斜,增加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村指标,加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资金投入。

下步,我们将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按照省、市党委、政府的部署,以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务实的作风,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力度,不断开创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

绩效考评自查报告 篇5

按照《关于报送20xx年度市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指标进展情况的通知》要求,对照《阜阳市人民政府关于20xx年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工作的通知》(阜政秘〔20xx〕149号)指标体系,共梳理我委承担的20xx年度市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指标9项,预计各项指标任务均能完成,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固定资产投资:

预计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8亿元,增长8%。其中民间投资124.6亿元,增长4.09%。全年共实施区级重点项目199个,完成投资188亿元,增长1.23%。

2.服务业增加值:

预计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9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4%。其他营利性服务业收入增长35%,预计居全市第2位。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家。皖北快递产业园获评第四批省级示范物流园区。爱情海、世纪金源购物中心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建成,大河城章城市综合体加快建设。累计下达贸服领域奖补资金258万元。其中,5家3A级物流企业获奖补150万元,2家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获奖补8万元,2家企业获得主辅分离奖补100万元。实现粮食进口关税配额申报新突破,安徽金牧饲料有限公司、阜阳市立华畜禽有限公司分别获得粮食配额627吨、1500吨,其中阜阳市立华畜禽有限公司获得再分配配额1000吨。

3.县域经济:

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0亿元,增长3.9%;财政收入25.3亿元,增长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7%;固定资产投资178亿元,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亿元,增长4.7%;外贸进出口总额1.9亿美元,增长1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326元,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08元,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以上各项指标预计均达到或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4.园区转型升级:

预计颍东经济开发区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80亿元,增长10.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亿元;新增入库规模以上企业3家,累计达76家,已入驻各类企业超360家,实际入库税收达6亿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累计达32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园区工业产值比重达60%以上。预计阜阳煤基新材料产业园区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亿元,增长43%,完成年度任务的143%。昊源化工集团二期年产30万吨合成气制乙二醇项目主体完工;年产40万吨合成氨项目、年产30万吨氨醇原料路线改造项目、热电联产项目、庆洋化工一期项目竣工;昊源三期年产30万吨全生物可降塑料(PBAT)等4个项目围墙施工;中科昊海特种电子气体项目正在安装设备,杭摩科技一期项目、锐华医药和中科昊海绿色氢能项目加快建设。

5.战略性新兴产业:

全区战略性新兴企业达24家,占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21%。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预计年度增长14%、居全市第2位。昊源化工胺系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60万元奖补。1家企业获批“三重一创”新建项目类奖补2937万元。1家企业获批省人工智能专项奖补200万元。3家企业申报“三重一创”支持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类资金支持360万元。2批4家企业申报制造业贴息政策支持。

6.社会信用:

全年归集“双公示”信息7721条,公共信用信息20964条,落实失信联合惩戒24例。扎实开展信用修复专项行动,修复信用安徽网站公示的行政处罚信息132条、“信用中国”网站公示的行政处罚信息242条。持续开展政府机构失信专项治理,清理政府机构失信案件1例,国有企业失信案件1例。组织开展“信用颍东”系列宣传活动,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社会诚信氛围。6家企业、7名同志分别获评20xx年度阜阳市“诚信企业”“诚信之星”。区政府获评20xx年度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先进单位。社会信用工作经验做法被新华丝路、安徽日报、江淮新闻、学习强国阜阳平台、信用阜阳等媒体广泛报道。

7.节能双控:

前三季度综合能源消费量220.26万吨标准煤,增长1.93%,净增4.16万吨标煤,单位GDP能耗1.534吨标准煤,同比下降0.23%。

8.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推进情况:

印发《松江区车墩镇人民政府与阜阳市颍东区人民政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任务分解方案》,梳理分解合作重点事项7项15条,明确牵头和责任单位,推动落实合作事宜;印发《颍东区贯彻〈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成立颍东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实行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双组长”制,加强对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的领导。7月9日,在上海举行颍东区与车墩镇产业合作交流恳谈会。全区23家登记备案的农业企业产品销售到长三角,其中安徽省福润肉类加工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被评为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安徽竞赛食品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被评为市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印发《颍东区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修订版)20xx年工作要点》,涵盖27个重点领域和131项重点内容,逐一确定牵头责任单位。加强调度,推进落实,各项工作取得了预期成效。

9.产业项目建设年工作:

截至11月底,全区35个市亿元以上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81.4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3.29%。印发《颍东区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xx-20xx)》《颍东区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工业重点项目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等六个方案及绩效考核暂行办法,围绕“产业兴城、工业强区”,在全市“554”产业布局基础上,结合颍东实际,着力打造“434”产业布局。建立健全重点项目区领导包联、驻企联络员、产业项目月调度、督查考核等机制,对35个市亿元以上重点产业项目明确区级包联领导,定期开展走访,发现问题及时交办并限期整改。截至目前,累计走访企业、项目1100余次,解决问题170个。

绩效考评自查报告 篇6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市政务服务管理局)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筑牢数据资源基础,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认真完成20xx年市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各项工作任务。按照《关于做好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将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市政务服务管理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报告如下: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

1.促进产业项目审批服务提速。结合“优良作风建设年”和“百名科长考评”活动,制定了《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关于促进产业项目审批服务提速增效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在政务服务中心推行集中办理、提前介入、代办帮办、容缺预审、协调会商、限时办结等9项具体措施,保障产业项目加快落地。紧盯“35111”目标和六大提升行动,制定协调监督办法(试行),建立市、县分级协调监督工作机制,积极协调相关职能部门优化审批服务方式,为企业排忧解难;制定了涉及全市317个产业项目基本情况的服务清单,及时了解企业需求,主动为企业提供必要的帮助;印制发放1万余份“服务企业联系卡”,便于企业有难事、急事第一时间联系对接,寻求帮助;集中走访杭摩科技、昊源集团等24家产业项目。截至20xx年底,市、县两级政务服务大厅已累计为802家重点企业提供帮办代办手续。

2.建立完善“一口受理、协同办理、统一反馈”服务机制,推进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设立工程建设综合窗口,截止20xx年底,累计办结4404个项目。同时,选派1名科室负责同志参加“四送一服”“三包三抓”工作,配合省工作组到界首市调研和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二、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

1.强化措施,优化政务服务。一是完善“一网”。完善“皖事通办”平台功能,动态调整全市上线的政务服务事项17.6万个,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全年网上累计受理办件4283.51万件,办结率97%。持续深化“皖事通”APP功能,上线7×24小时政务服务地图,截至20xx年底,皖事通APP注册总量达569.7万个,累计访问量超1.6亿次。二是优化“一门”。目前已有50家市直单位进驻市级大厅,分别设置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主题类综合窗口,全年分别累计办理17001件、14113件和4404件;开设供水、供电和供气服务窗口,提供线上线下多渠道服务,20xx年累计受理办件22380件;开设阜阳经开区综合窗口,累计已为147家重点企业提供服务。在市、县级两级全面开设7×24小时政务服务大厅,提供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在省内率先实现与浙江宁波、上海徐汇两地12个高频事项自助端“跨省通办”,累计办件量200余件。三是强化“一次”。累计归集53个部门1227类18.3亿余条数据,实现政务数据100%、经济和社会数据60%的归集汇集,提供数据调用服务达2617万次;累计归集电子证照种类270类,制作电子证照数量2214万个、电子印章8059个,归集电子材料195万个,进一步优化事项流程,简化程序,缩短时限,政务服务事项申请材料平均压缩到1.37个,平均承诺时限压缩到1个工作日。

2.聚焦关切,破解壁垒难题。一是聚焦企业开办和不动产登记环节多、时限长的问题,制定《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加强数据共享推进“一网通办”工作方案》,积极配合牵头部门建成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和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平台,截止20xx年底,实现在线开办企业17001家,办理不动产登记2643件。二是聚焦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多、重复提交材料的难题,建立完善“一口受理、协同办理、统一反馈”服务机制,推动工程建设审批事项由102个缩减至65个,审批时限由120个工作日压缩至80个工作日以内,工程建设项目报建时间大幅压缩。三是聚焦我市13万名道路运输客货运从业人员集中换证办事的难题,协调市交通运输局加强与省道路运输管理中心、市公安交警部门沟通协调,开发上线“道路运输客货运从业资格证换证、补证”业务全程网办业务,节省10余万从业人员的办事时间和往返资金成本。四是聚焦“政策奖补兑现难”的问题,组织开发全市统一的政策奖补平台,着力帮助企业公平透明享受相关帮扶政策。截至目前,政策奖补兑现平台系统已经安徽政务服务网阜阳分厅和“皖事通”APP上线试运行。五是聚焦老年人办事的数字鸿沟问题,协同市人社局等单位,在全省率先通过“皖事通”APP上线养老保险资格认证代办服务,具备授权代理、亲友代办等功能,实现一批老年人高频服务事项线上智能便捷办理。截至目前,已为47万老年人提供了养老保险资格认证代办服务,减少跑腿次数141万次,节省办事成本320余万元。

三、推进政务服务“集中办、基层办、就近办、无差别办”

1.整合业务流程,提供线下多渠道服务。整合多部门业务流程,分别设置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主题类综合窗口,持续提升综合窗口服务能力,实现“一事跑一窗”向“一窗办多事”的转变。20xx年分别累计办理17001件、14113件和4404件。在政务服务大厅开设供水、供电和供气服务窗口,提供线上线下多渠道服务,20xx年累计受理办件22380件。配合阜阳经开区毗邻园区改革,在大厅开设阜阳经开区综合窗口,截至20xx年底,已为147家重点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2.丰富7×24小时服务事项,提供不打烊“随时办”服务。在市、县级两级全面开设7×24小时政务服务大厅,配备涉及人社、公安、公积金、税务、不动产等自助终端设备,并在“皖事通”APP上线7×24政务服务地图,关联全市2420个服务场所、17.8万个服务事项,为企业和群众提供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在省内率先完成与浙江宁波、上海徐汇两地12个高频事项上线,实现自助端“跨省通办”,累计办件量200余件。

四、深化政务服务标准化

开展第三方网上政务服务评估工作,对33家市直单位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开展情况开展第三方评估,及时反馈问题清单,督促及时进行问题整改。20xx年,以市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领导小组的名义定期发布9期全市“互联网+政务服务”暨“互联网+监管”工作开展情况通报。

五、做好“互联网+监管”相关数据汇聚和平台推广使用工作

1.加强“互联网+监管”数据归集汇聚。按照全省统一要求,认真做好安徽省“互联网+监管”平台试运行工作和国办第三方评估准备工作。截至20xx年底,我市已认领监管事项7027条;检查实施清单编制5948个,编制率为100%,累计开通用户数23412个,累计录入监管行为数据114404条,包括行政检查类104346个、行政处罚类7127个、强制行为类15个、其他行为类2916个;累计报送监管动态信息1484条,报送曝光台信息1657条。

2.拓宽办事群众投诉反馈渠道。严格落实《阜阳市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实施方案(试行)》,开通了安徽政务服务网、“皖事通”APP、现场评价器、手机短信、服务热线以及第三方评估等投诉反馈渠道,及时处理各级平台及热线转办案件。20xx年,安徽政务服务网“好差评”系统共收到评价数量5339707条;国家办事平台共收到意见建议及咨询29条;人民网留言办结1条;市长热线系统收到市民意见建议及咨询共14条,综合满意度100%。

六、推进数据归集共享

1.深入推进数据归集汇聚。组织市直部门开展市级数据资源摸底和数据目录编制工作,全面完成全市政务数据100%,经济和社会数据60%归集的目标任务。其中政务数据目录1241个,挂载率100%,经济数据目录435个,挂载率91.26%,社会数据目录577个,挂载率79.38%,与省数据目录实现级联,建立起一套上下一致、横向协同、规范统一的目录体系。

2.推进数据资源交换共享。依托市数据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构建人口、企业等城市数据画像体系,建立完善全市人口库、法人库、电子证照库、空间地理库4个基础库,梳理汇聚1227类18.3亿条数据,为不动产登记、企业开办等34类政务事项提供数据调用服务3074万次,日均接口调用服务8万余次。

3.推动市大数据中心建设。经市政府第9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拟投资7.8亿元,建设城市大数据中心,编制完成项目建设方案,目前正在申报建设项目用地审核,筹备项目政府非标专项债券的发行工作。

七、推进“城市大脑”建设

1.积极申报安徽省“城市大脑”应用试点。20xx年10月29日,以市政府名义向省数据资源局申报省第一批“城市大脑”应用试点,共4个项目,分别是:“阜阳市数字城市精细化管理项目”“阜南县智慧医养项目”“界首市智慧城管综合服务平台”“临泉县智慧城管平合”。其中“阜阳市数字城市精细化管理项目”经省数据资源局初审,于20xx年11月21日进入省专家评审,受名额所限,未能列入省第一批“城市大脑”应用试点,下一步继续积极申报省第二批试点。

2.科学规划“城市大脑”建设。起草《阜阳市加快推进“城市大脑”建设行动计划》,提出了“塑造能力、夯实基础、完善支撑、以码赋能、创新应用”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

八、规范信息化项目管理

1.规范信息化项目审批管理。修订《阜阳市信息化项目审核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信息化项目审批管理,明确市直部门原则上不再单独开展信息化基础设施和综合应用平台建设,重点综合性信息化平台将由市级统筹规划建设,现已征求各县市区及市直有关单位意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

2.科学开展项目审核工作。建设上线了市信息化项目管理系统,组织开展系统使用培训,实现信息化项目全流程在线管理。科学开展项目审核工作,20xx年度累计召开12次信息化项目专家论证会,联合市财政局按规范程序审核通过25个项目,审核通过项目建设资金6909万元。

九、提高电子政务外网承载能力

1.推动政务网络体系建设完善。建成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电子政务外网,实现了网络互联互通、资源整合和共享,全市政务外网总接入单位达2238家,乡镇(街道)、村(居)电子政务外网接入率达100%。

2.实施了市电子政务外网外延层扩容升级项目。进一步提升电子政务外网承载能力。在全省率先完成电子政务外网IPv4和IPv6双栈升级改造。

3.全面加强政务网络安全防护。完成20xx年政务外网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联合市委网信办组织开展市直单位政务网络安全专题调研;重点做好“两会”期间、十一国庆等重要会议和节假日的网络安全保障工作。

十、建成弹性安全的政务云

1.持续提升政务云承载服务能力。为各单位业务应用提供安全、稳定、可靠、按需使用、弹性伸缩的云计算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基础设施共建共用、信息系统整体部署。

2.实施了市政务云计算中心升级改造项目。目前,云平台承载规模达到10752vCPU,21127G内存和1604T存储,累计迁入39个部门184个业务系统。

3.加强政务云平台管理。落实政务云机房出入管理制度;启用云计算中心机房监控室,加强物理监控和业务流程监控;加强第三方运维管理,实现运维周报制。

十一、精准实施“安康码”民生工程

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发上线“安康码”,在全市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复工复产联动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xx年底,全市申领安康码人数已超过752万人,扫码核验达到4600万次。

1.落实“安康码”民生工程建设。成立了“安康码”应用便民工程工作领导小组,与市卫生健康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医保局、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了《阜阳市“安康码”应用便民工程实施方案》(阜数资〔20xx〕46号),全面落实“安康码”民生工程建设各项工作任务。组织专业团队对8个县市区“安康码”应用需求进行实地调研,科学编制“安康码”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20xx年底,建成市“安康码”综合服务平台并上线试运行。

2.拓展丰富“安康码”便民应用。“安康码”+医疗健康服务方面,推进电子健康安卡、电子社保卡、医保电子凭证与“安康码”互联互通,截至12月底,在全市12家试点和2家非试点医院实现了挂号取号、就医结算功能,889家医保定点药店实现安康码扫码购药,使用安康码就医人数达1.5万人次。“安康码”+疫情防控方面,先后上线“安康码核验”“安康码+核酸检测”“学生健康打卡”“企业考勤打卡”“发热门诊登记”等服务。“安康码”+政务服务方面,市县两级9个政务服务中心已全部实现“一码出入”“一码取号”“扫码办事”,全市“一码通办”事项数达69722个;“安康码”+消费券方面。创新上线基于“安康码”“电子消费券”,累计发放消费券超20__万元,访问量超过118万次。“安康码”+公共场所服务方面。联合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共同推出“安康码+景区预约”服务,8个旅游景区、4个文化体育场馆实现“安康码”预约购票。“安康码”+小区方面。在阜南县建成“安康码+小区”智能门禁系统,12个小区门禁系统与“安康码”对接,居民进出小区扫脸验证同时显示“安康码”状态,在社区实现智能防疫。“安康码”+读书会。界首市通过“安康码”网上预约开展读书会活动。

绩效考评自查报告 篇7

20xx年,我校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以“办人民满意学校”为宗旨,以“一切为了师生的发展”为办学理念,以创建四星级普通高中为阶段目标,以绩效管理考核目标为具体工作指南,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为蓝图,切实有效的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在接到〔20xx〕17号文件后,我校高度重视,成立了以校长和分管校长为正副组长的迎检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校长办公会和行政会议,进一步学习文件精神,对照各项标准,精心梳理总结本学年工作,细致认真地准备迎检材料。通过总结,我们认为,我校较为出色地完成了本年度各项工作。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民主管理

1.加强班子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学校把“勤政廉政、依法行政、提高效率、促进发展”作为每一个班子成员追求的目标,也作为考核班子成员的主要依据。要求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为全体教师树立一面旗帜,凡要求教师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带头做到,坚持弘扬正气,引领团结广大教师形成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具体要求班子成员要带头深入教学一线,带头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带头履行职责,同时要求班子成员既要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但同时又努力做到分工不分家,形成了一支有大局观念、带头执行学校各项规章制、团结协作、廉洁自律、工作努力的强有力的领导集体。

2.校务公开,民主治校。

我校积极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认真做好党务、校务、教务、财务四公开工作,积极推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学校每学期的教代会都能正常召开,讨论通过学校的重大决策;每学期进行一次民主理财并形成书面报告。评优评先、晋职晋级、年度考核等,实行政策公开、条件公开、指标公开、过程和结果公开,让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实绩突出等真正优秀的老师被推选出来,极大地调动了老师的工作积极性。

3.文化引领,兼容并蓄

管理是一所学校发展的基石,学校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办学质量、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达成文化治校的管理境界。暑期新坝中学高中部的并入,使学校师生人数激增,不同学校不同观念发生了碰撞。面对复杂的校情,学校倡导“兼容并蓄”的思想,引导全校教师开展学校精神大讨论,提出了“兼容并蓄、努力向上”的学校精神,让全体教师“团结一家亲”。面对学校本就不宽裕的办公场所,各位教师克服重重,充分利用有限空间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各办公室成员动脑筋、想办法,认真进行办公室布置,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办公室文化,也打造出了我校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二、立德育人

1.提高师德,身正为范

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我校注重以价值观教育为导向,凝聚教师人心,提高教师师德。学校利用每周的政治学习时间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完善了《XX中学师德师风实施方案及考核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与教师签订“廉洁从教、拒绝有偿家教师德承诺书”,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同时,学校完善日常量化考核监督机制,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和家长对教师的评价。学校还为每位教师建立师德档案,并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学校还重视学生评教工作,凡任教班级学生意见大、反响强烈的教师一经查实,问题严重的一律待岗,从而进一步规范教师的行为,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2.聘请助理,自主管理

我校在坚持“本土德育、诗化德育、全员德育”的育人方法的基础上,尝试自主德育,面向全体学生聘请校长和中层助理,担任学校行风建设兼职监督员,搭建学校和学生沟通的桥梁,让学生参与到学校各项制度规定的制定过程中,参与各项活动的组织和策划中,通过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校的各项制度规定更契合学生的需要,让各项活动的开展更受学生欢迎,为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和自我成长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使学生真正实现由“被管理者”向“管理者”的转变。

3.依托活动,育人于娱。

学校借助每年一度的诗歌月、阳光体育节和文体艺术节,开展诗词创作比赛、诗歌朗诵大赛、课本剧表演、篮球对抗赛、趣味定向跑等一系列活动,同时举行演讲比赛、辩论赛、元旦文艺汇演等,注重学生体艺特长的挖掘和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搭建学生展示的多元平台,丰富校园生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的笛筝重奏《春到湘江》获市中学生文艺汇演器乐类一等奖,学校女子乒乓球队获团体总分第一名。

4.优化环境,润物无声。

学校注重发挥环境对人成长潜移默化的作用。各班根据本班班情布置班级文化,通过给班级命名、设计班徽等形式彰显班级特色。学校定期制作主题宣传展牌、考试优胜榜、各类大赛获奖作品展以及更新电子显示屏和标语条幅,让学生感受到教育无处不在。学校投入资金和人力进行校园网改造工程,网站内容丰富,更新及时,为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学校的管理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同时,学校成立了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小组,发动全体教职工结合新校区现有条件和我校办学特色,开展学校精神大讨论,对现有的办学理念、三风一训进行重新整合和提炼,形成共识。同时对新校区文化布置的主题和各区域设置发表个人见解,充分发挥环境对学生成长潜移默化的作用。

5.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我校强化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立体式网络建设,发放家校联系卡,充分利用校讯通,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思想表现、行为规范和学习情况,并同步了解学生在家表现,进一步提高对学生非集中教学时间的利用效率,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化。我校还开设有家长学校,聘请法制副校长,通过家长会,向家长灌输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度。

三、强师固本

1.注重学习思考,打造优质师资

我校一直注重师资力量培养,引导教师主动学习,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好从业能力,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升学校办学层次的“跳板”,分层次抓教师队伍建设。20xx年暑期,XX中学高中部并入我校,为了更好的了解每一位教师的'具体情况,我校组织全体一线教师进行全国各省市高考试题的考试,并结合近三年教育教学工作实绩进行量化考核,排出名次,择优安排岗位。此举极大的刺激了广大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今年我校共组织教师300余人次赴海头中学、天一中学、金沙中学、海门中学、昆山中学等参观学习,并在每周的政治学习时间邀请教师介绍学习情况,分享学习感受。我校还有计划地邀请省内知名专家学者来学校开设讲座,并制订了《XX中学教师发展性评价办法》,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参加高层次学历进修。目前,我校有已毕业和在读硕士研究生29名。同时学校还主动给教师的发展和展示搭建舞台,在不久前镇江市教育局与江苏大学联合举办的骨干教师培训班上,我校教师踊跃报名,共有72名教师参加了培训。20xx年,我校XX老师在全国高中优质课评比中荣获一等奖,XX老师在江苏省微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镇江大市仅有4人获一等奖),XX老师在“镇江好课堂”评比中荣获一等奖,XX老师在扬中市“生本教育——高效课堂”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2.探索学本之路,构建诗意课堂

我校今年大力推行课堂模式改革,在“生本教学”的基础上,提出探索“学本之路”。课前教师两分钟候课,组织学生对候课材料进行朗诵记忆,促使学生提前进入上课状态;课堂上,通过开展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课堂最后五分钟由教师引导学生对一节课所讲内容进行小结归纳。我校探索的以“学生、学习、学惯”为根本的学生自主学习之路,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了课堂教学过程中来,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在XX市“生本教育——高效课堂”评比中,我校教师纷纷报名,积极展示,共获得一等奖4人、二等奖10人的优异成绩。今年我校承办的镇江市好课堂比赛优秀选手展评活动受到了镇江市教研室和扬中市教研室的一致好评,纷纷认为我校开展的“学本教学”改革,改变了教师观念,更新了教学模式,提升了教学效率,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和探索。

3.坚持科研引领,促进专业发展

学校正在积极筹建扬子江文化研究中心,打造一个集历史、地理、化学、生物、语文、音乐和美术等各学科为一体的综合研究体,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更大更好的舞台。

4.致力多措并举,提升教学质量

我校结合校情,注重教学过程,致力常规教学管理精细化。

一是要求各备课组做好集体备课研讨工作,吃透《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江苏省学科教学要求》,加强教学方式的探讨。推行相互听课、相互学习,共同研讨制度;

二是实行行政推门听课和巡课制度,并对听课和巡课情况进行记载汇总,利用每周政治学习时间进行集中点评,有针对性地总结优点,指出不足和努力方向,对问题比较突出的课例实行定点帮扶。

三是推行任课教师承包制,每个教师负责几名学生,通过课上关心、课后谈心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动态,解决学习中的困惑,使学优生更拔尖,中等生上档次,学困生有进步;

四是减少语数外课时,增加学生自己总结、多科教师同时下班辅导时间,促进学生薄弱学科平衡发展;

五是在高三年级实施a、b部管理,相互竞争,形成良性循环;

六是开展教学调研、学生评教工作,及时发现教学问题,及时整改。

20xx届高考,我校在学生基础差、底子薄的情况下,经过高三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二本达线人数117人的优异成绩。高二学业水平测试考试也取得了一次合格率98.75%的高通过率。

四、后勤保障

1.加强财务工作管理,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及时进行校务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认真执行物资购买申请、审批、采购制度,进一步完善购物的进库、领用和报销手续。

2.克服重重困难,保障就餐秩序。

今年暑期,新坝中学高中部的并入使我校在校就餐人数激增。为缓解学生就餐难题,保障食堂餐饮质量,校长室和总务处想方设法统筹安排,更新了食堂设施设备,公开招聘厨师并对厨师进行专门培训,加大班主任和行政人员的值班和管理力度,学生对食堂的满意度大幅度提高,得到家长和社会的好评。

3.做好新校区各项工作。

按照教育局要求,在优化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完成了对新校区的图纸设计、工程招标、景观设计等工作,新校区的各项工程正按要求、按进度有序进行。

20xx年是我校各项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我校被评为江苏省“金钥匙”科技知识竞赛先进学校、“镇江市十大行风建设亮点学校”、镇江市“特色学校”一类校、XX市“十佳人民满意学校”、扬中市“普法诗词创作活动优秀组织奖”并顺利通过了镇江市特色学校验收。但我们又深深意识到:与创建“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要求相比,仍有不少困难和不足,如管理水平亟需进一步提高,培养优秀拔尖人才还要花大气力、教育教学质量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家长的需求等。在学校文化建设、特色建设、品质提升、对外宣传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探索与加强。

我们相信,有上级部门的全力指导,有社会各界的关爱支持,有全校师生的齐心协力,我们一定会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创造新的业绩,夺取更大的胜利。

绩效考评自查报告 篇8

根据六盘水市20xx年度法治政府建设重点绩效评估目标考核工作安排,现将市科技局20xx年度法治政府建设重点绩效评估目标工作情况自查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方面(分值15分)

1.严格执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无行政不作为、乱作为。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分工,完成20xx年营商环境包容普惠创新考核评估工作。

2.按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和工作要求严格依法防控。制定了《市科技局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方案》《市科技局秋冬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市科技局新冠疫情应急预案》,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通风消毒、食堂管理、职工外出管理、健康监测和出入登记管理等措施,切实做好我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

3.按照国家要求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不涉及。

4.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综合性实体政务大厅,网上可办率和“一窗”分类受理达到规定标准。制定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审批事项权责清单及权力运行图,并进驻政府服务大厅。同时,在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中按要求建立和完善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事项监管清单。

5.积极推进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常态化。将执法人员、执法对象按照要求录入“双随机、一公开”系统,开展执法检查时随机抽取执法人员和检查对象,并及时公开检查结果。

(二)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分值10分)

6.严格按照《立法法》《六盘水地方立法条例》《六盘水市人民政府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市政府规章程序规定》的规定,实施立法计划。我局无立法计划。

7.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的指导意见》《六盘水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监督管理规定》,严格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和备案审查。无行政规范性文件。

8.按照要求组织开展法规、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20xx年行政规范性文件全面清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对我局牵头制定的以市政府、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出台的8个文件进行了系统性清理,经与市司法局对接均不属于行政规划性文件。

(三)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分值10分)

9.结合本部门实际制定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相关配套实施制度。建立《市科技局重大行政决策制度》《市科技局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和责任倒查制度》,明确重大行政决策标准、决策主体、事项范围、法定程序等,明确专家参与论证和民意调查制度,及时发布重大事项,确保除依法应当保密的事项外全部公开并予以解释说明。

10.参照《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作出重大行政决策。截至目前,我局未出台过重大行政决策。

11.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在推进依法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市科技局法律顾问管理办法》,与贵州贵达(六盘水)律师事务所签订法律顾问服务合同,聘请专业法律顾问,加强法律顾问痕迹化管理,发挥法律顾问在部门依法行政、宣传推广科技政策、科技技术成果管理等领域的法律优势,先后参加合同、协议的合法性审查、签订等。

(四)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分值15分)

12.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做到全覆盖。制定了《六盘水市科技局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六盘水市科技局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六盘水市科技局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严格按照国家外专局《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办事指南细则》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全程均有记录。加强执法监督,通过贵州省司法云平台公示行政许可办理情况。对涉及重大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直接关系行政相对人或第三人重大权益等情况的均须进行法制审核,实现全覆盖。

13.按照要求推进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我局不涉及。

14.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我局现持有行政执法证8人,严格落实执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按要求开展执法证申领和换证工作,无无证执法、合同工临时工执法现象。

15.按照《贵州省行政执法监督办法》规定,根据省级行政执法部门制定、公布的本系统行政执法裁量基准梳理公布本部门的行政执法裁量基准。20xx年机改后,原专利执法行政执法职能划入市场监管部门,我局无行政执法。

16.按照国家和本省要求完成“贵州省行政执法监督综合管理系统”信息录入工作。按要求完成相关信息录入工作。

17.按照国家规定配备执法记录仪。我局不涉及财产扣押、行政处罚等,未配备执法记录仪。

(五)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分值10分)

18.严格执行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裁定。我局不涉及。

19.及时反馈人民法院司法建议、人民检察院检察建议、上级行政复议机构行政复议意见书。我局不涉及。

20.行政机关出庭应诉情况。无行政应诉案件。

(六)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分值15分)

21.依照国家和省市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方案要求,积极参与市级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无行政复议案件。

22.着力降低行政诉讼败诉率。无行政应诉案件。

23.依法作出对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行政决定,依法配合市政府行政复议机构办理行政复议案件,依法配合人民法院审理行政诉讼案件。无行政复议案件。

(七)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分值10分)

24.参照《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本部门主要负责人职责履行情况。认真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建立一把手任组长的法治建设组织机构,明确责任科室及目标任务,层层压实责任,制定每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计划,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健全完善职工学法用法制度,将法律知识纳入每年度的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建立了积极推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导责任制、党组中心组学法制度、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和责任倒查制度、重大事项决策前法律咨询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等制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切实为我局普法和依法行政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5.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实现普法责任清单全覆盖。严格执行“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宣传教育,采取定期培训、法制讲座、学法用法经验交流等形式,持续做好干部职工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推动行政执法人员、学法用法的规范化、制度化。编制《科技服务指南》,在科技活动周、科技工作者日等以及开展科技服务进企业、进园区时发放宣传资料。

26.本部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学法用法情况。健全完善职工学法用法制度,将法律知识纳入每年度的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建立了积极推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导责任制、党组中心组学法制度、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等,采取党组中心组、干部职工会以及定期培训、法制讲座、学法用法经验交流等形式,持续做好领导干部、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27.贯彻落实《关于推动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活动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按要求以网络视频的形式,组织干部职工旁听庭审视频。

(八)健全组织保障和落实机制(分值12分)

28.按照《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做好法治政府建设情况年度报告及公开工作。完成20xx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年度报告并公开。

29.积极组织宣传推广本系统依法行政先进典型经验。

30.加强内设机构依法行政工作考核,并将考核情况作为对内设机构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制定《市科技局20xx年目标考核管理办法》,将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纳入考核重要内容。

31.设置法制机构或从事法制审核专职人员,人员应当具备法律、执法等相关专业知识。无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裁决等事项,配备法制审核机构在政策法规科,审核人员3人。聘请的法律顾问具备国家法律职业资格。

32.本部门全年未发生重大行政违法案件。未发生。

本项自评得分12分,扣分原因未开展本系统依法行政先进典型经验宣传。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一是由于人员较少,且缺乏法制工作专业人员,法制建设工作力量还不足;二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偏远地区和农村宣传工作开展力度还不够大。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强化教育培训,在提高素质上下功夫。紧紧抓住法治建设这一主线,深入开展岗位学法活动,积极组织参加普法学习考试,努力提高依法履职能力。

二是严格监督审查,在落实责任上动真格。对公示的相关信息,加强监督审查,确保合法、合规。建立完善监督制约和责任追究机制,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

三是加强科技诚信建设。出台科技诚信管理办法,建立“红黑名单”,推进科技诚信建设,推进项目管理。

四是进一步完善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审批事项权责清单及权力运行图及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事项监管清单。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