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期学习总结(精选3篇)
一、研究性学习课程设置的初衷
研究性课程设置的初衷是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课程改革说起。
教育部副部长王湛在谈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时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时期,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现行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弊端明显地突现出来,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的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状况仍然存在,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与选拔功能,课程管理强调统一,致使课程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以及它们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制约和不良影响,正说明了推进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针对性。同时指出:当前我们的教育改革,就是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入手,通过改革基础教育课程,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研究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部教基字〔〕6号通知中说:研究性学习是《全日制普通高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的重要内容,是全体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它对于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老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中也明确指出,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特别设立的教学活动作为必修课纳入《全日制普通高中学课程计划》将会逐步推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并从制度上保障这一活动的深化,満足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研究,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
教育部教基字〔〕6号通知中还说:“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必须走出课堂,走出校门,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
从以上引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研究性学习课程设置的初衷,是基于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质量这个最终目标的。为要能够达到这一目标,通过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来改变教师和学生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为了保障课程实施时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又具体地指出了“研究性学习必须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当前,我们的研究性学习是否做到了这些呢。我们有必要对两年多以来的研究性学习作一个回顾和反思。
二、研究性学习实践的回顾
研究性学习是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每周3课时,每所普通高中学校都应该按课程计划开课设节,可集中和分散使用。但是直到现在,我们许多学校在课表中没有体现,有的将全部课时安排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实际上形同虚设。还有的学校干脆把这三个课时分配给数学、物理、化学三科,意思是只在这三科当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比较好的是安排1个或2个课时在正课(课表上)时间中,其余安排在课外活动和其他课余时间中进行。那种把研究性学习只分给几个学科的作法是不妥的,因为,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不只是某几个学科的事,应包括所有的学科,而且,研究性学习的问题,很多是跨学科综合、交叉的。
研究性学习只安排在某几个学科是不妥的,只安排部分教师实施,也是不妥的。研究性学习每周3课时,高中14大学科中,除体育、音乐、美术、劳动技术、信息技术这些科目本身就是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外,其余9大学科都应安排研究性学习的课时,每期作16周上课时间计,全期共48课时,如果每周2节安排在正课中,每期有36节,则9大学科每科可以排4课时的研究性学习课。排课时,总课表上不分到学科,另用单列课表将研究学习的课时分配给每位任课教师。督促检查,才能使研究性学习落到实处。
每个学科每位教师4节研究性学习课干什么?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课程。它是以问题为基础,以探索活动为过程的一种综合学习活动。目前在研究性学习的形式上有三种情况:
一是以课题研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课题内容选择的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面,也可能偏重于理论方面。课题研究还包括项目(活动)设计类的课题。这种以课题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通常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即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交流表达阶段,相应地,对于这种学习的评价过程就分为开题评价,中期评价(对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等),和结题评价。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组织形式又可分为个人研究、小组研究和班集体研究三种形式。
第二种,就是有人称之为基于研究性学习理念的“研究性教学”,即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当前越来越多的学校热衷于这种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即在一节课中铺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讨论、探索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尽管这种问题也会是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但多数只与某一个学科的知识有密切的联系。这种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与各自的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这本身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如果放弃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的自主探索学习活动形式,那么研究性学习就将背离它的初衷,而被纳入“应试教育”的狭窄轨道,终究是没有什么前途的。反过来,如果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与走出课堂、走出校门的研究性学习密切结合,则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会更加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价值与性质。因为,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和探究能力。
第三种情况,就是“带研究性特点的”学科教学形式。就是教师在日常的各学科中,结合教学内容,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一些开放性问题,也就是将研究性学习理念渗透于学科教学中的作法。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和性质,对提高学科教学水平有积极意义。
综合以上三种研究性学习的三种基本形式看,当前的重点仍然应是第一种形式。没有第一种研究性学习形式的广泛开展,就无法造成一定的气势和氛围,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我们的教育理念。也正因此,教育部在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中特别强调“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必须走出课堂、走出校门,积极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和实践活动”。另外,研究性学习的许多问题是一个不断研究的过程,不是一堂课或两堂课所能解决的。但是,与此同时,当然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研究形式也可以有教室课堂上的教学组织形式,如前所述,活动评价中的开题论证,中期评价,结题论证,活动总结与交流都可以在教室课堂中进行。
昨天我们进行了期中测试,今天我已经把我们班的试卷全部批改完了,这次的考试我们把整个班级的学生一分为二,一半留在我们自己的班级,另一半到了五年级的一个班级进行考试,这样就可以真正检测到孩子们的真实成绩,通过这样严格的测试,我发现了我们班孩子在数学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首先最令我痛心的就是孩子们都存在着计算的错误,这是我没有料想到的,因为计算题是最基本的练习,方法算理孩子们都会,不需要太费脑筋思考就可以做出来,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就是孩子们不够细心,粗心马虎是孩子们的惯病,也是通病,这就是孩子们在平时的作业中不够认真造成的坏习惯,一个人一旦养成了粗心的坏毛病,那么在多么严格的考试时一样也会粗心的。
再就是孩子们计算练习的太少,学生要减负,好像就是不用搞大量的题海战术,不能让孩子做大量的重复性练习,但是没有一定量的练习,孩子们就没有计算质的提升,就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计算错误,很多孩子后面多么难的应用题算式都列对了,但是最后计算结果反而错了,我真的为这些孩子感到惋惜!面对孩子们的这些情况我做了深刻的反思,孩子们出现的问题当然有孩子们自身的问题,但是我不能把责任都推给孩子,推给家长,我自身的教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我要寻找原因不断地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教学习惯和思路。
于是我就孩子们计算出错的问题,和同事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同事说:“今年我在我们班级搞了一个实验就是每日十题,每天不定时也不确定什么方式,就是让孩子们在一个专用练习本上练够十道计算题,可以是竖式计算,也可能是脱式计算,或者是简便方法计算,总是不限制题型,但是数量都是十道,这样我们班的孩子计算能力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我一听这个方法不错,可以用来一试。
我想从下周开始我要搞一些灵活的计算实验,比如同事的每日十题方案就是一个好的学习榜样,我想可以让孩子们之间进行作业的评比和监督,每周进行一次总结,如果一周下来每天的练习都是全对的话,那么可以给这位同学记一个小红星,十个小红星进行一次物质奖励,可以是练习本,也可以是孩子们喜欢的玩具等等。总是要对孩子们进行及时的鼓励和督促,以用来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做练习,只有孩子们对自己平时的作业重视了,才能真正改掉应付、潦草对作业不负责任的坏习惯,有的孩子做完作业就以为万事大吉,就可以大张旗鼓地玩了,好像自己已经完成了老师教给的任务,就可以不受家长的唠叨和督促,但是究竟完成作业的质量怎样呢?孩子们从不考虑,也不会主动去检查自己的作业。
如果家长能够及时对孩子进行监督和检查孩子作业的话,就会发现孩子的家庭作业存在很多不该出现的错误,这就是孩子对孩子应付的心理在作怪,并没有认真去完成作业,这就是孩子们的家庭作业不如课堂作业的原因,因为孩子回到家之后环境变得宽松了,孩子的心理就松懈了,就想着能够早点完成任务好和小伙伴们一起玩,于是就写起作业来如行云流水草书乱飞潦草应付了事。
针对孩子的这种情况,我想我以后一定要多和家长及时沟通,让家长在家庭里一定要多关心一下孩子的学习,工作再忙,事务再多,也要对孩子们的家庭作业多一些检查和督促,孩子毕竟年龄小,自制力差,没有家长的督促他们就是喜欢贪玩不喜欢学习,而小学阶段正是孩子们养成学习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不能让孩子随心所欲地玩,而养成一个对学习疲疲塌塌的坏习惯,如果孩子对学习就是这种态度和习惯的话,将来他长大了,到了初中和高中依然用这种态度去学习的话,那么孩子的就不会有一个好学业,家长们到那时再失望后悔就晚了,教育最大的成功就是让孩子们能够养成一个受用一生的好习惯,希望我能够挖掘我足够的潜力和智力让我们班的孩子都能够爱上数学,爱上学习。改掉孩子们粗心应付的坏习惯。
半个学期已经过去了,自己已经差不多适应了初中的学习节奏。半期考试自己觉得考得不怎么理想。
后半学期应该更加努力,我觉得自己上半期的努力还不够,各科都有缺漏,考试后,拿到成绩单首先要总结一下错误出在哪里,查漏补缺。而后半期则一方面要认真踏实的学好每一科。一边补上半期没学懂的知识。我上半期缺点主要有以下几点,请老师监督我改进:
1、在考试前我并没有深入复习,只不过是看了看书。
2、临阵磨枪,突击英语,平时不善于积累。
3、复习没有重点。
主要拉分的是英语。其实,英语一直是我这几科中最不理想的科目,我对此也非常的着急,所以我在今后的学习中会更加重视英语学习。
数学一直是我的强项,可这次发挥的不是令自己满意,虽然及格了,但没有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自己思想上的问题,我总认为数学没什么,靠自己的功底完全可以应付,但是事实与自己所想的是完全相反的。经过这次考试,我也明白了,随着年级的升高,我们所需要掌握的知识也在不断的增多,我以前学的那些知识已经远远不够,所以,数学既是自己的强项,就更不能落下,就更应该跟着老师好好的学。说到化学,我认为我比以前认真了,但解题的技巧掌握的还不是很好,以后在这方面还应加强。在化学的学习上,和数学有一些相同,都是解题方法。在语文方面,我还应该加强阅读训练,使自己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
努力,是我们熟得不能再熟的字眼,但这两个字就够一个人做一辈子的了,而且它是永远做不完的。所以我更应该珍惜时光,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