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业改革中艰难前行(精选3篇)
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林业局地处大兴安岭东麓,是一个拥有万公顷林地,资源较丰富的国有次生林区。在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森林分类经营工程前,扎兰屯市林业局根据自身森林资源特点,在国有林采伐限额逐年缩减的情况下,把各项林业生产建设纳入生态林业建设轨道,实施科技兴林,彻底改变传统林业单一生产木材的观念。几年来扎兰屯市林业局围绕林业做产业,围绕资源调结构,实行“以林为主,多种经营”挖掘林业多种生态利用、经济利用的生产潜力,在浅山区开展了大面积次生林分户经营管护工程;建立深山区林下畜牧业生态准入补偿管理机制,林区职工畜牧业工程;林区农业种植业;以蒙森公司为龙头的山货产品采集加工业、蒙森食用菌生产加工业、蒙森炭棒业、蒙森酒业等系列林下产业;国营林场林下畜牧业经营,野生灌木榛子林经营利用产业;林区特色养殖业等产业。通过保护、培育、发展和合理开发利用木材、林下资源,长中短结合,以短养长,以林、以副、以工、以商养林。安排了大量林区、山区剩余劳动力就业,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以浅山区归户经营管护为重点的次生林保护开发利用
扎兰屯市东南部农区村屯附近拥有大面积残破国有次生林地,由于经过长期反复破坏,森林的生产能力下降,生态功能低下。长期以来,作为国有森林资源不能发挥经济、生态效益。为了摆脱国有资源潜在的浪费局面,从世纪末,林业以归户经营管护的形式作价给农民经营,经过几年的运行,林地植被恢复较快,特别是灌木榛子林果实经营经济效益显著。由于林地经营主权年不变,农民在林地内自发进行更新造林,发展用材林、经济林,发展林下牧业,取得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盈的局面。到目前为止,全市归户经营国有次生林面积已达万亩,以每年万亩增长,而农民以每亩—元经营林地收入,除去每年交元管理费,全市次生林个体经营农民纯收入达—万元。由于林地产权明确,效益显著,农民对经营林地认识更加提高,在经营上舍得投入,林业部门在经营手段上给予了更加宽松的政策。通过发展用材林、经济林、榛子林、食用菌原料林,林地经营具有巨大的潜在的经济效益。
二、建立深山区林下畜牧业生态准入补偿管理运行机制,以科学发展观统览生态布局
在呼伦贝尔市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经营格局下,扎兰屯市畜牧产业格局计划发展万羊单位的畜牧产业,到目前为止,全市已接近万头只,随着周边区域的生态保护禁牧的实施和扎兰屯市牧业发展的政策,特别是外来畜牧种群的急剧增长,林下畜牧业发展正面临着生态现状与经济发展的相互矛盾,根据这种状况,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建立植被条件可允许范围内的林下畜牧业准入补偿费管理机制势在必行。近年来,国营林场深山区根据局部生态恶化的情况,建立生态补偿制度,逐步在国有次生林区运作。通过业内专业人员测算,林下草场畜牧载量初步应以草原倍的数量载量标准。
三、发展林区农业,促进林区养殖业发展
世纪年代初,由于林区植被丰厚,森林大火隐患多,林区利用机耕防火线开展了农业种植,到目前为止,国有林场种植面积达万余亩,年产粮食万公斤。粮食及秸杆,青饲料的种植,加大了畜牧养殖技术含量,促进了林区畜牧业的发展,职工农牧业缓解了林区资源危困的局面,林区护林员一方面从保护资源上获得收入,另一方面形成农牧业种养的发展模式。
四、以蒙森公司为龙头,狠抓林下产业开发利用
我市森林面积大,林下野生资源丰富,每年有大量野生山货产品销往外地,但没有自己的品牌。年,以集野生山货产品为龙头企业的蒙森公司在林业局成立,公司主要以全市野生山货产品为原料,蒙古栎为企业品牌商标、对山货产品进行深加工,产品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公司对主要山货产品采取高质量标准要求,开局出现良好的销售局面,初步在深圳、威海建立了销售网点,产品年加工能力吨,产值万元。年,公司由新近开发了野生玫瑰茶、金瑰茶、瑰芪茶、蒙森榛子王等系列产品。以成吉思汗林场为蒙森公司原料基地的食用菌生产、炭棒生产已初具规模,食用菌年产量达万袋,纯收入万元;炭棒产量达吨,产值达万元。以林业局南木养鹿场为蒙森原料基地的蒙森鹿产品系列滋补酒正在研发运作中。
五、加强国营林场野生灌木榛子林管理,发展野生榛子特色产品
长期以来,扎兰屯市野生榛子产品一直属于无序管理,全社会共有。榛子果实产品一直在市场走俏。上个世纪年代禁止了山区农民打柴、垦荒,榛子林地受到保护,榛子坚果产量逐年上升,但是由于榛子林地分布零散,面积不集中,林业经营不便,掠青、提前采摘、病虫害等逐多问题困扰着榛子的产量和质量。每年掠青提前采摘减少产量,虫害率达—;进入世纪,林业把野生灌木榛子林资源纳入
森林资源管理范围,开展榛子林地分户经营和承包租赁经营,在榛子成熟前期进行人为巡护管理,国营林场收取承包租赁费、管理费,榛子产量、质量都有较大提高。年,国营林场及市有害生物防控部门开展榛子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技术试验研究。
六、国有林场改革与创新应坚持以生态建设及保护的前题下,发挥自身的林下资源优势
几年来,扎兰屯市林业局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以生态经济理论指导林业,围绕林业作产业,围绕资源调结构。在全社会关注生态利用,新时期生态建设的相持阶段,坚决预防新的生态破坏,要求全社会转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传统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与资源的合理利用是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人民收入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我们要在自然资源利用中找准依托和产业方向。通过对资源现状的调查和适宜性分析,找出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发展地区经济,使林区职工收入稳定提高的发展思路。
在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与分类经营工程之后,作为扎兰屯市重要资源和农牧业经济构成的林业经济面临着重大的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制、转产问题。作为农牧业大市,在传统农牧业受分类经营的冲击下,区域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日益尖锐。区内天然草场严重不足,退化,林下草场严重超载,植被退化,制约了传统畜牧业的发展,形成了区域生态恶化的局面。因此,确定合理的农、牧、林、草比例,建立林下草场生态准入补偿管理机制势在必行,在控制外部流入畜牧种群的同时,以“立草为业”来缓解对草场、林地的压力,调整生态林、经济林、高效多牧草种的布局,发展依托当地资源特色经济产业,是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必由之路。
森林资源管理范围,开展榛子林地分户经营和承包租赁经营,在榛子成熟前期进行人为巡护管理,国营林场收取承包租赁费、管理费,榛子产量、质量都有较大提高。年,国营林场及市有害生物防控部门开展榛子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技术试验研究。
作为此次全国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试点省份的江西省,婺源县是该省的林业大县,亦是全省林权改革工作重点县。而此次县政府发出致全县林农的一封公开信亦申明,“林改”的最终目的是:减轻负担,明确产权,增收致富,还利于民。为什么这项利民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陷入了步履维艰的局面?
来到号称有八万亩山林的该县长溪村看看吧。这座村庄离镇政府有公里,有二千多人口,人均只有分田,是个典型靠林吃饭的僻远大村。这些年该村委会外包流转的山场有万多亩,除去原来年承包到户的责任山、自留山,此次能分到各户的山林面积己是无几,这就产生了一个利益矛盾:不把村委会承包出去的山场收回来重新分配,林农在这次改革中难有实质的受益;但若变更合同,又涉及到流转承包(当地人俗称“买山人“)人的利益;而且,村委会己把他们交来的合同订金或利润用得所剩无几。
在该村,许多林农说,中央这次“林改”目的很明确,就是给农民得利,而且这次“林改”产权年限长达年,每户分配到的山林可以继承、自由流转,这涉及到了下一代的长期利益,岂能不把它当作生存问题来重视看待?现在有以上的村民都要求村里山场要“改”得彻底。在村民七嘴八舌的议论中,记者了解到,在婺源县各村委会(村小组)山林收益多归集体所有,由村委会作为日常开支支配。给村民的想法是,那些收入就是村委会干部个人享用了(他们不去考虑一个机构正常的运行开支)。而这次“林改”通俗而言,就是原来村委会管理的山林收益直接由林农管理获得。记者感到纳闷,这么好的政策,村民为何不配合尽快落实到家呢?
记者来到村“林业改革领导小组“组长、村支部戴书记告诉我:由于林改政策是今年月中旬才由县传达到村级,村委会己将原来每年承包给人管理的木制品厂承包出去;有一处山场因年初计划筹资开通村至镇的水泥路,也在接到林改政策之前与一家林业公司签订了流转合同;另有几处前两年签订的山场承包合同,都是在未知此次会突然“林改”的情况下作为正常村工作履行的。作为村委会来说,不可能未卜先知上头政策的制订,从合同执行主体来讲,村委会能随随便便推翻己订合同?而村民简单地理解“林改”政策,偏激以为“林改”就是重新分配,这种政策条文的认识偏差,就造成了当前“林改”僵持难继的局面。当然,不可否认,这几年来村里流转承包的山场较多,因有些合同未到期约,村民一时不能享受全部权益,也是事实。村委会也考虑到这个问题,就是如果原山现有己发包的承包权不变,承包人上交利润由改制后农户所得。再者,尽理去做承包人的工作,协商收回合同。尽管我们镇村干部多次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努力统一大家的思想,但整个工作效果总是不如人意。
据悉,此次婺源的林改自月份展开以来,好些村庄都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像长溪村这种情况较为普遍,工作步履难艰。主要原因是历史问题较多,而不少农民武断认为,原来集体订立的合同都应一律废除。当然,也应看到,由于有些基层干部签立合同时独断专行,拍脑决策,或法律知识欠缺;使得一些合同必须完善或不合理应当解除。面对上访的村民,冷静对待,无需以刁民论之,更应以决策者执行者的姿态,提高执政水平,做好解释工作。林业产权改革是党中央为减轻农民负担明晰林业产权的一项利国利民的政策,相信我们政府心中有民,就一定能做好这项工作。眼下,秋收季节己来临,冬种就要开始,因此,林改工作更是不容滞后。我们希望有关部门对此尽快有个稳妥的改革方案,维护林农的合法权益。
1、工作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上三级林业工作精神,以建设"绿色瓦房店"为目标,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继续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生力军、主力军作用,以实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为重点,以荒山造林为龙头,以全民参与、非公有制造林为载体,按照"沿海防护、东部生态,中部公益"的格局,大力发展生态复合型林业,采取多元化投资经营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快植树造林进程,争取用较短的时间,从根本上治理生态脆弱的面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新型工业化中等城市做出新贡献。
2、总体目标:到20xx年末,全市有林地面积要由现在的181万亩增加到204.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现在的40.5提高到45;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基本得到控制,沿海防护林基干带真正实现封闭合拢,内陆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市林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生态状况步入良性循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瓦房店的宏伟目标。实现山上全方位绿起来,山下高标准美起来,基本达到乡村园林化,路河林荫化,单位花园化,农田林网化。
3、重点工作:一是沿海防护林基干带封闭合拢工程及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扩展工程。基干带封闭合拢,主要集中在沿海14个乡镇,就是在沿海一面坡或者沿岸向内陆200-500米范围内建设林带,在沿海形成封闭的绿色长廊;扩展工程涉及全市23个乡镇和3个农村办事处,主要实行山、水、林、田、路的绿化综合治理。二是沈大高速公路两翼可视范围(瓦房店段)填平补齐、提高标准档次工程。争取用三年时间,将可视范围的天窗、林中空地全部造林。三是哈大铁路(瓦房店段)沿线可视范围生态绿色整治工程。争取用三年左右时间,实现可视范围宜林地全部绿化完毕。四是瓦房店市重大工业项目周边生态治理工程。主要涉及西口工业园区、祝华工业园区、瓦房店化工园区、辽宁红岩河核电厂等重大工业项目周边的绿化生态工程。五是河流生态绿化工程。主要涉及流经我市境内的主要河流两岸,实行绿化整治。六是继续改善人居生态环境。主要在绿化村上下功夫,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生活和休憩场所。七是消灭宜林荒山,基本实现宜林荒山的全面绿化,同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同步进行。八是全面实施好《大连市封山禁牧管理办法》。
4、20xx年工作安排:20xx年计划造林17万亩,植树4000万株。主要以五大工程为载体。一是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总面积10万亩。力争建成国家级示范工程。
二是荒山造林工程(含封山育林工程)。规划总面积4万亩。主要集中在西南部地区。三是绿色通道建设工程。主要以沈大高速公路(瓦市段)两翼可视范围填平补齐为轴心,辐射带动其它等级公路绿化。规划总面积1.35万亩,绿化总里程150公里。四是生态河流绿化工程,计划5条河流总长40公里,造林0.5万亩。全部采用乔灌和花草立体栽培技术。五是绿化村建设工程。新建绿化村14个,0.35万亩。其他四旁植树折合面积0.8万亩。
5、采取的措施:一是继续强化政府行为,增加公共财政投入林业力度。对沿海防护林、荒山造林、村屯绿化等重点工程项目,市政府今年要设专项资金予以扶持。苗木采购一方面以财政为主,采取招投标的办法;另一方面采取易标的办法,以各乡镇办自行采购为主,由林业局负责验收数量和质量,待造林成活率达到标准后,再给付补贴。二是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进程,促进非公有制林业健康发展,按照"谁栽、谁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责任均落实到人头,决不造一亩无主林,也决不栽一棵无主树。三是调整林业产业布局,形成优势产业和后续产业互为补充。特别是花卉这一新兴产业,要引起各地的高度重视,要积极引导和带领花农做好品种的引进和调整,做强做大花卉产业,切实增加农民的收入。四是依法治林,保卫森林资源安全。要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损害老百姓利益为代价,换取暂时的经济效益。要按照《大连市封山禁牧管理办法》要求,将山林真正管起来。同时要严厉打击林业"三乱",严防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五是加速林业科技进步,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主要是建设高标准林业站,在人员选用上,要选用品德好、有敬业精神、业务熟练的干部,充实到林业生产第一线。
同志们,今年是""起步之年,也是我市林业生态建设关键一年,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心,以前所未有的干劲,明确思路,坚定信心,为完成全年工作任务,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