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新时代文艺工作(通用3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奋斗决定人生》。
奋斗是人在身处逆境、面临考验时的一种拼搏精神,是人的一种可贵的品质。从古至今,成大事者无不经历了奋斗这一过程,因此他们的成就也是通过自己的奋斗和努力所换来的。而且现在的我们正值年轻,现在不去奋斗要等到何时呢?
没有人一生下来就会说话、会走路,这些东西都是靠后天的努力和学习,所以只要你肯上进、肯奋斗,一样能闯出一片属于你自己的天空。因此成功是奋斗的结果,而奋斗则是成功的必经之路。
诚然,谁都无法否认,也不会否认,人们努力奋斗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够收获成功,在自己人生的书页上写出辉煌的一笔。但是在我看来,在奋斗的过程中,我们所尝试到的不论是成功还是多次的失败,同样是很有意义的。成功的喜悦我们难以用语言来表达,但是奋斗的过程却更加值得我们去回味。
的确,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洋溢奋斗的社会,它需要人们靠竞争来支撑,就如同“适者生存,弱者淘汰”那般残酷,因此人生,需要奋斗作伴。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天才,也不是苦难,而是奋斗。人生就是一个奋斗的过程,我们每个人都为了一个立下的理想和目标,而努力奋斗着!人生,就得握紧拳头去奋斗,去拼搏那一份属于你自己的未来。
相信大家对香港著名的房地产业巨子霍英东先生都不陌生,可谁又知道, 霍英东先生能有今天的成就是由“价值七角钱”的苦力一步一步的做起来的呢?童年时期的贫寒和成年之后生活的坎坷和煎熬,磨炼了他的毅力,也培养了他自强不息、勇于奋斗的精神,正是奋斗让他走向成功。
而英国的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著有《时间简史》等书,被人们称为“当今世界上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霍金在1963年被确诊为肌肉萎缩症,当时医生认为他只能活两年的时间,但是他却一直支持到现在,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获得学术界与大众一致的敬重,在这段期间,他始终坚持物理学研究,就算丧失了说话能力,仍然依靠机器继续工作。他坚持奋斗,刻苦钻研,所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科学的智慧,还有人类最可贵的奋斗精神。
还有我们所熟悉的俄国著名的化学家门捷列夫,他一生从事化学研究,勤奋不息。他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学习,到了晚年,还时常生病,视力衰退到半盲,双手颤抖到不能写字,但是仍然编写自传,整理自己的著作。门捷列夫就是以不断奋斗的精神,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发表了500多篇科学著作,通过奋斗达到了自己的目标。
伟大的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奋斗了一生,得到了许多荣誉。可她留给后人的远远不仅是成功背后的荣誉,更主要的是这契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值得我们大家细细品味。其实 在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人经过自己的一番努力与奋斗,取得了成功,这是十分可喜的,因为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辛勤换来了鲜花与掌声。当然也有许多人,他们也在努力奋斗,甚至于他们所走的路比成功者还要更加艰辛,可是成功却总是与他们无缘,或者还没有获得成功。这时,我们可以说这是个“失败者”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他们同样是成功者,因为他们在奋斗的过程中已经体现了自身所拥有的价值,所以他们同样应该拥有鲜花和掌声。
有些人跌倒了一次便从此一蹶不振,也不再坚持奋斗下去,那么这样的人必然是一个与成功无缘的人。一个真正的成功者总是敢于挑战自我、不断进取的人。他们成功后反而会不断探索更高的目标,并为此付出更大的努力,唯有这样的奋斗才是有价值的。现今,我们应该将每个阶段的自己取得的成绩都看作是再次前进的起点,并将每一次的失败看作成功的垫脚石,在永不停息的奋斗中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人生苦短,赢在拼搏,赢在奋斗,历史需要英雄的悲壮,历史才记载得更加刻骨铭心。无数的明天就这样过去,我们有理想,有抱负,有坚持,时间虽然过去,但许多的记忆依然会隽永在我们心里。相对与永恒,我们都很清楚,人之一生不过一瞬,眨眼一睁一闭,而太多的人就在人生的短暂中放弃迷失了自我。也许我们的明天越来越少,但是在数不胜数的今天里,我们能活出众多个精彩的自己,因为我们为自己拼搏过,为了成功、为了理想而奋斗,脚踏实地的迈开脚步,无论是在宽广的大道还是在泥泞的小路,让旅途中留下你最坚实的脚印,在沿途洒满你辛勤的汗水。智慧和汗水洒满旅途,美丽和成就写在身后。
纵观历史长廊,所有的成功者都决非是一帆风顺的,可是他们无一例外的为着自己的理想和事业,顽强拼搏,奋斗不息。伟人们在失败和艰难中,永不屈服,立志奋斗,最终才达到成功的彼岸。
我们是需要成功,可是失败也是我们所不可避免的,为此在面对成功和失败时,我们能做的只有不断地奋斗,因为奋斗才是我们生命中永恒的财富和不变的主题!
因此请大家不要将遗憾留下,抓紧时间去奋斗吧!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聆听!
领导干部要具备运用科学理论思维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科学性、创造性和主动性。这些必备理论思维中,十分重要的一种就是历史思维。具备并运用好历史思维,对领导干部提升领导能力意义重大。
历史思维的科学内涵
历史,从常识的角度讲,一方面指的是已经发生的成为过去的事实,其实质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另一方面指对这些事实进行的研究,这是对历史事实总结反思的过程。历史思维是一种历史观点和历史方法,是知古鉴今、以史为鉴,运用历史视角认识事物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当下和未来工作的观点和方法。
历史思维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历史对当下和未来有重要的借鉴作用。王夫之说:“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也”。具备历史思维就能够充分发挥历史的借鉴作用,认识到历史中的经验教训,从而让以后的工作少走弯路。《三国志》中有一句很贴切的话形容历史:“明镜所以昭形,古事所以知今。”古人经常将历史比作镜子,这种比喻形象生动地反映出历史的借鉴作用,拿历史当镜子,才能认清当下,明晰未来。历史之所以能当镜子,是因为它具备三个特性,即规律性、发展性和创造性。领导干部只有把握住历史的这三个特性才算是把握住历史思维。
历史具有规律性。规律又称法则,是事物内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和发展趋势。规律是普遍存在的,世间事物千差万别,其发展变化都遵循各自的规律,历史也是如此。正是因为历史具有规律性,所以相同性质的事物在历史长河中才有可能反复出现。司马迁在《史记》中总结出王朝更替的历史兴衰论,提出“原始察终”“见盛观衰”“承弊易变”观点,这是运用历史思维的典型范例。把握历史规律性,通常体现为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把握历史的规律性一方面可以获得历史的优秀经验,增强领导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吸取历史的负面教训,避免犯错误。
历史具有发展性。历史的发展性其实质在于当下的历史是在过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历史是过去、当下和未来的统一。当下的历史之所以能成为现实,是因为过去的历史中孕育着向当下发展的条件,当下的历史在其发展中也孕育着通向未来的条件。马克思论述资本主义产生发展过程时也指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对抗形式”,在这种“对抗形式”本身发展中就孕育着解决对抗的物质条件。未来的共产主义更是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范围内”实现的真正的人的复归。辩证法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我们看待历史不应将它仅仅视作过去事件的累积,更应该注重过去事件为当下发展提供的经验教训。国家与世界发展要重视历史的发展性,领导的日常工作也要注意以往工作同当下、未来工作的统一。领导干部作为统筹一个部门、一个地方工作的重要人物,必须具备这种统一的眼光。当下的工作是建立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之上的,以往工作做得不好,当下的工作就会受影响,进而影响未来的工作部署。
历史具有创造性。历史的创造性是指,作为历史主体的人利用历史规律,将历史规律同人的目的相结合创造新历史。领导干部把握历史的创造性就是重视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做法。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符合大多数人民群众意愿的事情才会成为历史趋势。党员干部既来源于群众,又服务于群众。
历史的规律性、发展性和创造性是统一的。历史规律的重复性和稳定性会使历史规律在新的历史阶段以新的形式重复出现,但这是在新的更高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复现。人民群众基于对历史的规律性和发展性的把握才能创造历史,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能变为物质力量。领导干部培养历史思维,实质是对这三个历史特性既相区别又相统一的把握。
历史思维的运用
具备历史思维要把握住历史的规律性、发展性和创造性。运用好历史思维也要从历史的这三个特性着手,这主要体现:掌握历史的规律性以抓住工作重点,把握历史的发展性以提升战略眼光,领会历史的创造性以更好培养人民情怀。
掌握历史的规律性以抓住工作重点。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规律具有重复性和稳定性。只要条件具备,相同领域事物符合某种规律,就一定会出现并且发生作用。比如,遗传变异规律在一切生物中都会出现,价值规律在一切商品社会都会不断出现。规律还有根本性,它会决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过程。所以历史思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在复杂多变的历史现象和历史联系中发现潜在的历史规律,从而抓住事物的根本,以此作为行动的向导。
把握历史的发展性以提升战略眼光。战略是一定历史时期内指导全局的总计划总方针。战略眼光就是以长远和全局的视角审视日常工作,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能力。古语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当下与未来、局部与全局的统一关系,同时也能看出时间维度是战略眼光的重要规定之一。但是时间维度具有不可逆性和不确定性,不可逆性是指时间无法倒流,不确定性是指未来不容易预知。时间的不可逆性使战略中的错误不易挽回,时间的不确定性使未来的变数不易预知。那么如何在时间维度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逆性前提下保证战略的相对正确呢?答案只能在历史中寻找。由于历史的发展性,过去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可以对当下的人和事产生影响,当下的人通过对这些影响的分析和反思就能区分出哪些是好的经验,哪些是要避免的教训,在这个前提下就能制定出相对正确的战略选择。
领会历史的创造性以具备人民情怀。人民情怀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可贵品质,心中有人民,才能有所作为。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历史是规律性和目的性的统一,这里的目的性不是单个人的意愿,而是人民共有的价值追求。符合人民群众的共有目的,才会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党员干部领会历史的创造性,就是领会人民在历史进程中的主要作用。回顾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就是因为它自成立之日起就将人民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进而能够团结人民群众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如果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怀有一己私利,站在了人民群众的对立面,就会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被历史淘汰。
20xx年3月4日,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为引领新时代文艺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持久的精神动力。
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文化文艺事业、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近年来,文化文艺界、哲学社会科学界在正本清源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为人民创作的导向更加鲜明,文化文艺创作生产质量不断提升。强调,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可以说,“四个坚持”就是为文化文艺创作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保驾护航的纲目。
第一,坚持与时代同步伐,是把表现时代和时代精神作为文艺创作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核心意识。“文章合为时而著”说的就是文章要符合时代的要求,这种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精神也是20世纪中国历史发展的文化遗产。40年的改革开放为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了新时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党的文化工作更需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情境,并占领舆论的制高点。时代是思想之母,在文艺和社会科学方面,文化文艺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善于聆听时代声音,承担起展示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这还涉及到新闻舆论领域,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就是要顺应互联网发展大势,主动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主流媒体与互联网媒体的融合发展,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并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以讲好中国故事。
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对人民作为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立场的认同。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这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理论和实践信条。离开了人民,历史便无从谈起。不管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人民群众始终是发展的主体。近些年在文化领域,一方面文化产业化推动了文艺创作和发展的繁荣,越来越多丰富的文艺产品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另一方面国家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让更多普通群众享受到更加便利的文化文艺生活。因此,党的文化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仅要俯下身子,做到“身入”,更要“心入”和“情入”,而这一切都要体现在文化实践中,需要各领域的文化工作者走进人民的生活、反映人民的心声并回应人民的需求。如果不能搞清楚为谁立言、为谁服务的根本问题,党的文化工作便将无从开展。
第三,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是解决现实问题、弘扬中国价值的必然要求。精品不是机械化生产的流水线产品,不是搜奇猎艳的低水平仿作,更不是混淆是非的文艺创作,而是扎根本土、深植时代,具有自主性和创新性的文艺学术产物,它理应帮助我们思考社会中的现实问题。只有将文艺创作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紧紧嵌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才能展现出当代中国的发展面貌和当代中国人的丰富生活,才能更好地坚持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才能弘扬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广大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第四,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是提升个人修养、凝聚社会正能量的基本遵循。“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精神力量,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都起着巨大的作用。在新时代,应该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吮吸中华民族奋斗历程中积淀下的文化养分,弘扬社会主义新风气,合力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更需要志存高远,坚守高尚的职业道德,以便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崇尚道德、以德服人的良好风尚,成为凝聚社会人心的榜样力量。近些年在文化娱乐领域,一些文艺界和学术界的知名人士却越过道德的边界,在名利场中迷失了自己,不惜触碰法律的底线,没能在社会公共领域作出应有的表率,这不仅断送了自己的演艺之路,而且损害了观众对文化产品的信任度。因此,加强道德在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优先地位,事关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和主流价值观的传播。也只有自觉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才能在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中创造新的高度。
总之,“四个坚持”对引领新时代文艺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用“四个坚持”来坚守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和弘扬社会主义文艺的中国精神,才能创作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感受到崇高和壮阔之美,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创造坚实的精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