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校长培训讲话(汇总三篇)

春节校长培训讲话(精选3篇)

春节校长培训讲话 篇1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爱国,必须做到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统一,其中,爱国行为是归宿,是目的。我们想要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中华儿女,必须在爱国主义方面达到如下基本要求:

一、树立祖国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的思想观念。

没有祖国的兴旺发达,就没有个人的出路。国破则家亡,国兴则家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应当正确处理国家与个人的关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民族利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为重。一事当先,做到想国家之所想,想集体之所想,先人后己。

二、要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热爱祖国要坚信自己民族的自立能力,不要只看到目前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因而自暴自弃,也不要一味地期望我国快速地走上繁荣富强的道路,那是需要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才能得到的,我们应在任何时候都维护祖国、民族的荣誉。

有了浓烈的爱国主义后,一个国家更需要法律来维系整个国家的稳定和平。

谈到法律,我想大家都不会陌生。21世纪是一个法制社会,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法律的重要性。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了法律,我们的生活将无法正常的运行。也许有些人对此会不以为然,没有想过,在一个有规则,有规矩的社会中生活,你能不顾一切地去追求这样的自由吗?不能,当然不能!作为一个社会人,你不能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因为在这个社会里,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我们所拥有的自由是在法律下约束的自由,如果没有法律,或者不遵守法律,那么我们也不会拥有自由。

我想通过这么一说,大家都了解了守法的重要性了,那接下来就应该要学法了。

中国有句古话叫“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这就是告诉我们凡事都要讲道理,培养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这都是非常有必要的。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朝着建设民主法制意识,多年来,我们的普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就好像电影《秋菊打官司》里的秋菊一样,有很多对法律一无所知的人,如今都能运用法律来寻求一个说法,我们作为一名新世纪的新青年,更应该“学法用法,从我做起”

同学们,为了我们的国家,为了我们的社会,为了我们自己,请同学们一定要刻苦学习,怀着一颗诚挚的爱国热诚和赤热的爱国,努力学习,学法用法,从我做起!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春节校长培训讲话 篇2

一、*区教育要发展,学区主任、学校校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李岚清说过:“在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学区主任、学校校长是管理*教育的一支庞大的队伍,是教育系统人才管理的实际操作者.*教育的繁荣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得力于最基层的管理者。也就是说上级主管部门的意志要通过这些人贯彻操作并具体落实。我深深的感到:教育要发展,改革要深入,质量要提高,就不可忽视这支队伍的作用,必须要高度重视学区主任、学校校长的选拔、培养。

天下事,必作于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教育这个大系统来看,学区主任、学校校长就像是铺设在万里铁道上的钢轨和铆钉,就像万丈高楼大厦的地基和钢筋网络,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校工作头绪众多,班子的团结协调,教师的管理,学生的管理,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安全,学校的发展,人员的使用,上下级关系,周边关系,等等都是学校领导需要全面考虑的问题。

所以说,学区主任、学校校长带动领导者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如果有人不称职,工作不到位,这个学区或是学校,工作就徘徊不前,甚至倒退,他所领导的那部分人也就精神不振,心灰意冷。由此可见,开展对这一级官员的研究、培养造就足够数量的、合格的人才,是完全迫切和必要的。

学区主任、学校校长也就是人们所称谓的领导,就是要带领和指导部下和教师开展各项工作。从“德”上要求他们,从较高层次的标准来讲,他们应该有:坚定的政治理念,高尚的人品,甘当人民的公仆,为社会做出奉献和牺牲。按最低标准,我认为应具有较高水平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能客观公正的履行公务,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廉洁奉公,不以权谋私。从才上讲,最低标准应该是具有明辨是非的观察力和判断力,熟悉本行业基本知识,掌握领导的方法和艺术,能够分析和解决问题。德和才的综合表现应在:领导者要通过自己的思想、行动的正确性以及模范言行去说服、引导带动大家开展工作。孔子就提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他的学生曾子又“思不出其位”,言下之意是官员连想问题也不能超出自己的身份,对于我们今天来讲,尤其是领导干部来讲,是万万不能有这种思想的。因为你既然被群众推荐了、组织任命了,你就要在其位,谋其政,行使好国家和人民赋予你的权力。所以我们做事不能冒失和莽撞,尤其是新领导,一定要把握一点:三把火不是不可以烧,但一定要慎重,烧不好会把事情烧得一塌糊涂。如果不虚心学习,不了解情况和形势,仅凭经验和三把火开展工作,是不可行的。要在维护正常工作秩序的同时,做大量的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如不懂得做一个基层领导的基本常识,缺乏管理社会公众事务的经验,却要开展管理和决策,那么面对一些复杂多变,出人意料的各种形形色色的一般和突发事件就会束手无策。所以作为领导要待情况了解掌握清楚后,再制定出合理的、不脱离实际的工作计划。制定了计划后,不是急躁狂热地去实施,而是要稳步的实施,坚决反对急躁冒进和顾此失彼。要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保证计划落实,坚决避免突出局部孤军奋战,“一个人唱了一台戏”,“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是一些古老的格言。作为基层领导,不能过高的估计自己的水平和能力,而忽视和漠视他人的优点和专长,从而导致自己成为孤家寡人,什么也干不成,甚至连干成的事业也不容被别人承认。要把一件事情顺利的干成功,协调好上级、同级、下级及各类人际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当你担任了领导职务之后,你不要再指望有人能够从正面你的失误和缺陷,更不要指望有人会给你一些具体的指导让你把每一件事情做好。你的上级一则发现不了,二则怕影响你的工作积极性。只是到事情很严重时才会说一说,也只限于一时一事。你的同级怕伤你的面子也不好说,你的下级怕得罪你不敢说。其它局外人不了解情况更不能多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缺乏民主监督机制和约束机制。下级都习惯于听从上级的指示精神,这种精神会演变成政策,用红头文件下发,要求基层去办,基层在处理事务和执行政策时,因为政策的笼统性、局限性和可变性,其在执行过程中有时依据不具体,法律性、程序性、长期性和可操作性都不甚强。这样基层主任、校长只能在很大程度上靠自己的理解和本单位的实际去执行和处理落实。

二、如何把握好正副职之间微妙的关系

领导活动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一把手也是某个领导班子集体中的一个成员。无论如何高明的领导人,都不可能独立组织起哪怕是小规模的一种社会事业。那么,怎样才能调动班子其它成员并能处理好班子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始终都是领导科学中一个必须研究的课题。一个领导者不论是调任和新任,首先接触的对象是班子成员,要先实施你的工作计划,还是要烧三把火,一班人先要商量后形成决策,决定之后,一班人就要分工负责,分头去干。正副职之间的关系处理的如何,可以说直接影响着这个单位整个工作和精神面貌的好坏,同时也直接影响副职对你的工作能力、素质和工作作风的看法。在研究一些重大问题时,由于领导班子各自的水平、能力、经历、气质和处的位置的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和方式也就不会完全一样。如果处理不当,这类问题的分歧很容易演变成观点、态度上的对立,进而进化为尖锐的矛盾。领导之间闹矛盾,不团结,因素是多方面的,有些矛盾还源于某些领导班子成员自身的问题。因为每个人的政治修养、领导方法、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各有差别或缺陷,或因正职主管武断,作风不民主,或因某个副职私心杂念太多,不以事业为重,或因双方通气不够、不及时,形成误会酿成怨恨等等。

如何正确处理正副职之间的关系,从而使自己的班子成员比较协调一致呢?又如何避免成员之间闹纠纷而伤害部下?

第一、如有班子不团结,一把手要首先从自身找原因

一个单位的主要领导者处于人、财、物支配和工作指挥的中心地位,这是一个单位管理的客观要求。一把手毕竟是牵头主动的主要领导者,无论怎样集体领导,一个单位不能有几个中心,领导科学的基本规律要求是最终必须集中。这就像一支军队必须按一个命令来行事一样,否则将一事无成。因此,一把手在一个领导集体中的核心作用是明确和重要的,成员之间发生矛盾和问题,首先要从主要领导身上找原因,也在情理之中。

第二、正副职之间要相互关心,坦诚相待,有意见讲在当面,以事业为重,顾全大局

如果都能坚持以事业为主,顾全大局,坚持把社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首位,一切都从工作出发,无论正副职,关系就比较好相处。否则就有说不清的恩恩怨怨和勾心斗角。要处理好正副职关系,正职首先要信任关心自己的副手,没有实际行动上的坦诚和关心是不行的,这是他们一心一意,并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条件。再就是有意见,要讲在当面,以免造成误会甚至结怨。

第三、要允许副职有自己得主张,并允许走弯路

副职有时的一些意见未必确切,但也应允许他提,让他把话说完,能做到的就要全力支持,做不到、不符合实际的,要耐心说服,或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他去试一试,不要副职一张口说话就被正职拒绝或搪塞。因为他也是以事业为重,说明他也在为单位工作考虑。如果你不让他去实践和摸索,就打击了他的工作积极性,不要有认为自己什么都很正确,副职只不过是个配角的思想。

因此,只要副职敢于想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工作积极性,你不妨全力支持让他去实践一下。

第四、成员之间有意见,一把手在做化解矛盾的工作时,千万不能有偏向

有些一把手喜欢副职之间有分歧,因为他认为一旦其他成员之间有裂痕,就都要从一把手那里寻找支持。这样正职就可以保持动态平衡,始终维护着一把手的威信。其实,这是很危险的。因为副职们经过一段时期后他会发现这一点,就又会逐渐联合起来对付你,这就麻烦大了。即使不是这样,如果班子成员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也会把一把手置于左右为难的境地。

第五、副职也要理解正职的难处,要虚心学习,诚心配合

有些班子闹不团结,也不全是正职的问题。个别副职毛病较多,他们能力低或思想方法不端正,经常考虑的不是如何配合整个班子尽心尽力把工作搞好,而尽是一肚子个人打算,甚至发展到争名誉,争地位,争权利的地步,使正职很头痛,还有些副职领导还很不成熟,不懂得如何做好一个分管专项工作的副职和助手工作,对自己的估计也不客观,甚至埋怨正职一个人说了算,他没有考虑到副职只是和正职一个人打交道,正职要对上下左右的人负责。正职考虑的是全局,副职考虑的是局部,难怪人们都说,这个人当副职时人对着呢,当了正职就倨起来了。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校长的示范作用影响着整个学校的发展趋势,也影响着人才的质量。因此,校长的示范作用非常重要,校长的示范作用对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团结的模范,二是教学的模范,三是学习的模范,四是转变观念的模范,五是管理的模范,六是遵守纪律的模范。抓班子的团结、协调,不断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第一要抓学习,统一思想;第二要明确目标,明白责任;第三要分工把关,发挥堡垒作用;第四要及时沟通,避免误会;第五要公开透明,谨防猜疑。

作为一名称职的校长,应具备以下几点:

1、应该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紧迫感和责任感,敢于探索,勇于创新。

2、应具有超前意识,做到实事求是、纵横分析比较,定位准确,努力做到决策不失误。

3、应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情况,善于抓典型。以典型激励先进,带动一般,促帮后进,全面推动。

4、应学会尊重人,即尊重班子成员和中层人员,又要尊重每个教职工,做到以理服人。

5、应树立校长威信,做教师的表率,要广开言路,开门纳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6、应该是一个教育家,要有正确的并体现自己风格的教育思想,使学校有所发展,办出特色。要有决策能力、指挥能力、应变能力和科研能力。

7、应该有一颗宽容心,宽容的力量胜过苛求的力量。

8、应该有忠诚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有忠诚才有奉献,有敬业才有效率。前面已讲过,领导是一门艺术。会管理,就会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效就显著。一流的管理者让人做事,二流的管理者带人做事,三流的管理者自己做事。

三、正职要处理好与下级相处的几个关键问题

领导作为一门艺术,严格来说:主要就是处理与下级关系的学问。要管好一个单位,意味着对一系列人、财、物的调度、安排和使用,其中首先是对人的支配。建国以来,新旧时期上下级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官员在干部和群众的心目中享有较高的威信,也是有很强的权威,这种威信来源于人们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以及对官员队伍普遍具备公正无私、廉洁奉公、勤奋朴实的优秀个人品质和真正意义上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充分信任。而权威主要由于当时“狠抓阶级斗争”的极左高压形势以及高度计划经济形势下高度集中的人治管理体制。在新时期,要真正的树立威信,作为一个领导者必须要有造福一方的理想,并且要尽量追求做官为民的高标准,尽心尽力给人民多办事,办好事,从而使下级真心诚意的拥护自己。如果达不到高标准,也必须符合一些基本要求,是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处于正常和和谐,力求避免不必要的纠纷,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政治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单位内上下级关系也随之有了新的变化。表现在一般情况下,下级对上级一不害怕,二不盲从,三不担心。所以上级对下级就不能轻率地批评指责,应弄清情况后,摆事实,讲道理,去说服他。即使下级工作有失误,也绝不能带上气去批评,更不能不顾条件场合搞压服。作为领导干部来讲,批评下级要禁忌以下几点。

一忌先入为主,带上框框去批评。二忌不分场所批评。三忌在会议上指名道姓的批评。四忌带粗话骂人批评。当然不是该批评的不去批评。应该先把问题的原因弄清楚,“病害在哪里”,然后对症下药。主要方法是摆事实,讲道理,让他心服口服。具体做法要以个别谈心最好,即使确需公开批评,也一定要记住不要带着情绪去批评,尤其是对成年人来讲,以柔克刚才会有积极的效果。同时对下级的表扬要准确,他自己工作要大家公认,小事无需表扬,对某个人不能过多表扬,也不能把表扬奖励始终集中到几个人身上。这样的结果是大部分人会说:“头儿不是看得起某一个人吗?让他去做好了。”如果经常表扬的人工作有了问题和失误,人们就会说“你看,把领导的下巴给掌住了”。最恰当的做法是用实际行动支持和配合他的工作,这也是最合理,最得力的表扬。又比如,采纳下级的意见,对他的观点表示赞同,及时解决他工作的实际问题等,这样上下级关系自然就会和谐起来,并会有力的促进下级心情舒畅的完成自己承担的工作任务。

对待下级不要单独依赖用制度去管、卡、压。规章制度是做好一切事情的规范,是必需社会规则,它不但能规范人们的行为和举止,而且是发生一些问题后处理有关当事人的标尺和考核的依据。但我们如果完全依赖制度,就会把人推到被管者和完全受支配的地位,最终会产生厌倦甚至对立情绪,直接的影响结果就是消极怠工。所以作为领导者来说,要明确工作目标及责任,让每一个人都感到有奔头,才是下级不断创造新成绩的重要保证。同时,不能对下级求全责备,要及时发现他的特长并尽可能发挥出来。如果一个领导者总是发现下级有这样那样的缺点,而看不到其他长处和优点,其结果就使上下级离心离德。工作推不动,办事没效率。正职忙碌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工作效能就是上不去,其他人还有埋怨,甚至还有人会讽刺说,你再能,一个人唱不了一台戏。一无所长全无用处的人几乎是不存在的。所谓人才只要用在适当的地方,得以发展其所长而已。大学教授教不了小学生课,小学教师也承担不了大学的课。一个人只有在适当的岗位上才会发挥出专长和聪明才智。领导者的基本职责之一,就是慧眼识人,发现他的潜能,并以恰当的方式,充分利用,一定要有容忍之量,并要尽力用人之长。江河不择其细流,方能成其深,泰山不弃其小土,方能成其大。只有这样才能团结和调动全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联手事成,孤掌难鸣,天时地利不如人和

不择细流小土,方能成其深大,前面已经讲了,领导作为一门艺术,严格地说主要就是处理上下级关系的学问。如果你是一个领导,当下级坐在你办公桌对面恭敬认真地记录着你的指示的时候,当数十人至几百人在会议室里严肃地听你讲话的时候。你觉得你是真正的领导,多么有威严。工作你都安排的非常到位具体,过了数日当你检查或听取汇报时,你感到很遗憾,好多工作不尽如意。实际把你安排的工作放在了脑后,甚至一推就是十天半月,从表面上看非常恭敬你,实际上是出工不出力,你要问他为什么没完成,他可以给你找出许多完不成的理由。所以说,联手事成,孤掌难鸣。你就要冷静的去分析,要从自身找问题,要加强学习和思考,掌握领导的方法和艺术。首先作为一个领导者要通过自己思想行动的正确性以及模范言行和实际行动带动大家开展工作,和群众打成一片,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什么在30年前很少扯皮推诿,一声令下,闻风而动,那是党的一元化领导,都是计划经济,需要钱可以向上级打报告,由政府解决,需要地委、县委书记一句话或是手一指就归你单位了,不需要办任何手续。那时法制不健全,人相对听话好管理。随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元化的领导体制也有所改变,各部门分工职责也更加细化和明确,基层单位也有了更多的权利,加之法制不断健全,为我们干好本职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事也越来越难干,人也越来越难管。如果不加强自身学习,不掌握基本的领导方法和艺术,就很难把工作搞好。

古人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中国台湾有个作家说过“一个人事业的成功,百分之十五靠专业知识,百分之八十五靠人际关系”。

第一,要理解人。

这是人与人之间减少摩擦,避免纠纷的前提。这句话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却难。一方面局部的人往往站在个人或局部利益的立场上,过分个人或局部当前利益,甚至发展到要服从个人,使全局满足局部的极端自私的地步。如不满足,这些个体和局部就不能正确处理群体和局部的关系,就会发生牢骚甚至怨恨,领导与被领导之间就要发生摩擦和纠纷。另一方面,在中国传统的心理文化中,更多的要求臣民要理解统治者的君权神授,必须敬畏服从;要下级维护上级的尊严和权威,必须尊敬和服从。到现在,也是如此,要求公民服从国家大局,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甚至要求在必要时个人可以牺牲一切等等。按照上述两方面的情况,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就比较困难,这就要求两个方面都要从自身做起。首先,理解对方。但作为上级更应该首先理解下级,要真正理解对方,关键要在于自己要尝到事物的酸、甜、苦、辣。俗话说:“站着说话腰不疼。”指的就是他们对某些事物没有亲身实践和体会,缺乏切肤之痛和真知灼见,尤其不知事情的艰难困苦,仅凭常情常理想当然,于事情之外去做判断,这样就很难理解人。

第二,尊重是人和人友好相处的基础。

要和自己的副职多通气、多商量,实行分工负责的方式,尊重自己的的副职,以理解宽容及平等公正来赢得下级对自己工作的支持和配合,要与人为善,对人热情友好。如果不这么做,人际关系就生分、冷淡甚至对立。如果这样做了,上级就器重,同级就支持,下级就喜欢,其它人就称赞和肯定,你就树立了威信,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第三,要关心人,必然得到部下的拥护。

你如果真正用感情、用行动关心别人,别人就会支持你、配合你、拥护你。你把别人的事不当一回事,别人也同样把你不当一回事,只有你能得到上下左右人们的赞成,才能支持你、配合你,人际关系也就一定会和谐顺畅,从而才能心想事成。

五、要以人为本,以君为轻,极大的调动人的积极性

一个单位的领导者,既没有评估兑现职工劳动报酬的基本权力,又难以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又怎么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呢,原因何在?我认为,这是大锅饭和平均主义的劳动分配制度造成的,许多工作中的骨干,任劳任怨,大量的工作让他们去做,是大家公认的老黄牛。但作为单位领导,在他们的报酬上基本无能为力,眼看着一些人工作一般化,甚至出工不出力,并且经常迟到、早退。到了增加工资时,那些平常工作不怎么努力的人高兴的奔走相告,无所作为的职工领取和其他人一样的报酬,甚至还讽刺工作积极的人。而那些平日尽职尽责的人却默默无言。这是现阶段分配体制造成的,没有给单位领导者劳动分配权,所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就很难。但是如果你领导方法得当就会调动起每个人的积极性。

首先,在思想观念上既要防止极端个人主义,又要高度重视和坚持维护每一个具体人的精神尊严和合法的权益。人民是一个抽象的影子,而每一个人才是具体存在和生动活泼的国家细胞和生产力分子。基层领导和每一个普通的人打交道,必须要重视关心每一个人的精神物质,维护他的合法权益,调动激发人的工作积极性,大多数人都会心情舒畅,奋发努力。这个单位就生龙活虎,就会成效果显著。

改革领导管理体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一件复杂而严肃的庞大工作。要振兴中国,必先振兴官员队伍,一个单位领导者的德和才直接决定一个部门的面貌和工作效益。因为领导就是工作和生产的决策者和指挥者。只有各级领导者始终充满活力,权力始终掌握在勤政廉洁、公道正派、富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的人手中,他们的部下就必然竭忠尽智,全心全意去努力工作。

对有真才实学的人,且人品高尚的特别优秀人才,领导者要礼贤下士、虚心纳谏、推心置腹、敬若兄长。诸葛亮为什么能在工作中“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甚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呢?他在《出师表》中表白得一清二楚:“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往往一些优秀人才都具有独特的个性,他们的特点是:清高,宁愿默默无闻,不愿趋炎附势。正直,不爱看官僚的眼色,嫉恨受小人的牵制,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这时领导者要以满腔的热情和诚意去相待,彻底放下领导的架子,把对方当做知心朋友,当做师长,与之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当他真正体会到你的一片真情,认识到你将是他志同道合的朋友,他才肯将一片真心交付于你,并且在工作中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南方有个女区长,全心全意为技术和工作骨干服务,在思想上理解信任,工作上放手重用,生活上尽力关心。于是全区上下人心激奋,团结一致,使全区各项事业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全国都有影响。还有一个贫困县的县委书记,出差回来听说本县一位优秀的农业工程师调回原籍刚刚启程,他立即驱车追了上百里赶上装有行李的大车。两车停稳后,书记热泪盈眶拉着工程师的手说:“你在我县干了近20xx年,把青春和知识都献给了贫困山区。就这么走了,我们心里很难受。我们真想把你留下来,但又怕耽误你的前程,心里好矛盾啊。”工程师听了书记的话,深深打动了他的心,便当即决定调转车头,原回到这个县工作。

同时,作为领导着来讲,对一些懒惰散漫,不负责任的人要严格管理,兑现惩罚。用必要的压力刺激之,决不能原谅这些人的行为,更不能有意无意怂恿这种现象的发展。对极端自私、品行不端以及各种违法犯纪不良者,要严格教育改造,顽固不改者,要敢于动真碰硬,严肃处理,如此方可服众。

六、言为心声,一言废兴,领导者务必要恰当的运用语言

无论上级或下级都喜欢听实事求是,态度诚恳,言之有物的语言。一个领导者如果在讲话、作报告时,能够紧密针对实际问题,深入浅出的联系政策和道理讲干什么、为什么这样干,怎么个干法,困难是什么,怎么解决,要达到什么标准。这些语言人们就爱听,不但对工作做了具体的安排,而且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上级都喜欢听思路清晰,能说明问题并有所新意的汇报,实际上每个人都不喜欢听八股套话,更非常厌恶含糊不清、没有逻辑、在某个枝节和具体问题上纠缠不休的粘糊话。相反对思路清晰、分析透彻、推理严密、条理分明和重点突出富有新意的话,便持十分欢迎的态度。下级更喜欢听观点准确,言之有物的讲话和发言。你的讲话目的就是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方法是说明道理,联系实际,言之有物,有的放矢。绝不能想起啥说啥,漫无目的乱说一通。说话不仅是语言表达的技巧问题,如果你刻意追求语言的华丽,就容易脱离实际而花里胡哨,大家都不喜欢听这样的讲话发言。因为语言是表达思想,反映客观情况的工具。思想的严密决定语言的精确;思想的深邃决定语言的深刻,思想的开朗决定语言的活泼;思想广阔决定语言的全面。要让语言表达的客观准确,全面生动,关键还在于知识的丰富,实践的积累,人品的修养。只有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把问题思考研究得深入透彻,并且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与人为善的品德,使语言真正起到交流思想,传达信息,推动工作和发展事业的作用。

作为领导者不可轻易表态,许诺则要兑现。

第一,办不到的事决不能表态许诺。

第二,表态时应充分估计实施中的困难,说话留有余地,以防兑现时受挫。

第三,表态后出现意想不到的矛盾或发生重大变化,无法兑现诺言,应及时取得对方的谅解。

第四,不要出于一时的高兴或应付,含糊许诺。

第五,不应迫于各种压力勉强承诺。

第六,少听闲言碎语,否则将会动摇你兑现诺言的信心。

第七,该办的事和能办成的事应果断答应,并克服困难毫不动摇抓落实。

七、目标的实现,必须抓紧各个环节,抓不紧等于没抓

首先要集中精力去抓事关全局的重大主要环节,也就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由于这个问题和矛盾的存在,影响和制约着其他问题的变化。一个国家繁荣发展的程度如何,主要是如何抓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看不清或抓不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表现在工作不善于抓中心,打不成对全局有突破的重大战役,而经常被一些日常杂碎的事务纠缠和左右,不分轻重缓急,胡子眉毛一把抓,结果什么也抓不住。或者不能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及时调整工作重心,思想落后于形势。从而原地踏步,致使被动挨打。只有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其它问题才有可能迎刃而解。同时,要做到十个指头弹钢琴,不能顾此失彼,不能忽视细小的环节,细小的环节是组成大环节的细节,或者说是事物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相对次要但不可或缺的环节。要办成一件事,必须在每一个环节,哪怕是一个细微的环节上,都要一丝不苟的落实,一个环节也不能放松。如果处理有失误,就会满盘皆输。西瓜也要抱,芝麻也要捡,其结果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最终什么也得不到。

抓住每一个环节就要艰苦不懈的努力,抓环节,就是要把目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变为现实,并落实完成过程各阶段。这不但需要动脑子,动嘴巴,更主要是一个真枪实弹,东拼西杀的实战过程。拍板一旦付诸实施,在这个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上松懈或偷小懒都是不允许的。

抓紧,主要是指时间和速度,无论干什么工作,只要抓得紧,才能抓得住。紧,主要是一个时间和速度问题。时间就是效率、效益,时间也就是金钱和生命。领导者务必要深入基层,要亲耳去听,亲眼去看,交办的那些事情究竟办得怎么样。好的就要肯定,有问题就要及时纠正,差的就要批评督促其尽快落实,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你所安排的工作对象综合素质不尽相同,每个人接受任务的条件和困难大小程度不相同,各种情况又在不断的动态变化之中,有人尽心尽力,方法对头,措施得当;也有人走入误区或消极怠工,或为难松懈,或束手无策。领导者如不检查和督促,先进的经验和成功的方法难以总结推广,失误和不足不能及时纠正和弥补。这样,很可能是你所确定的目标不能实现,即使实现也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春节校长培训讲话 篇3

刚才,市委组织部同志通报了年度人才工作、干教工作情况,对今年我市人才工作重点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计划进行了研究;各培训主管部门和施教机构分别介绍了本系统和本单位今年干部培训重点工作和主要措施。应当说,去年我市在人才和干教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下面,我就今年的人才工作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人才工作和干教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做了总体部署。我们要高度重视和深刻理解人才工作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做好当前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人才工作是扩大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举措;干部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骨干,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因素,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有效措施。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当前,我们正需要大量各级各类人才,需要大批“靠得住、有本事、过得硬”的党政干部作为中坚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没有高素质的人才不行,没有高素质的党政人才更加不行。坚定不移的做好人才工作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源泉的可靠保证。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一年来,各地都积极采取措施加强人才工作。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我市人才工作力度还不够,有待进一步加强,比如:在人才引进方面迈的步子不够大,人才工作机制还不够健全等;在干部教育培训方面,培训教学质量也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与会各位要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人才工作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加大人才工作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力度。

二、突出重点,扎实推进人才工作一是编制好人才规划

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科学编制人才规划,市人才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负责做好人才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和督促,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经委、市劳动社保局、市农办等部门要抓紧制定各支人才队伍的子规划,确保高质量、高标准的完成整个规划编制工作任务,为我市人才队伍中、远期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

着力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各部门要以市科技拔尖人才的奖励和宣传报道为契机,在本系统、本行业积极开展各级各类人才的评优推先和宣传报道活动,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还要努力为人才营造开放自由的工作环境、优惠宽松的政策环境和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

重点把握人才工作的三个重要环节。要狠抓吸引,增加人才总量。要通过组团到高校直接选才、“项目引才”、“以校揽才”、“以商招才”等人才引进工程和技术招标、兼职、考察讲学等“柔性”引进方式,引进我市急需的紧缺专业人才,重点是引进中、高层次的拔尖人才及其年轻后备人才。要强化培养,提高人才素质。积极实施人才培训计划,鼓励人才参加学历教育,引导、选派人才外出学习考察交流,实施紧缺专业人才委托联系培养;通过选派挂职锻炼和抽调参加重点、中心工作加快对人才的培养。同时,要注意把人才工作和“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探索搞好“把党员培养成才、把人才发展入党”的工作。要稳定和用好现有各类人才。要协调发挥好各支人才队伍、各级各类人才的作用,适时为各类人才搭建创业发展平台,在政策、资金上适当向人才倾斜,探索建立健全各类人才的评价、激励和保障机制,为人才安心工作、充分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四是进一步健全人才工作机制。市人才办要牵头落实好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草拟好目标责任书,由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同各成员单位签订责任书,将人才工作纳入各单位年底党建检查和考核内容。要建立人才工作的大事通报制,各成员单位在制定人才政策和实施人才培养、吸引、使用、奖励等重要工作措施前,要向领导小组书面报告;要建立联席会议制,人才办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组织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席会,通报人才工作情况,收集人才工作信息,讨论重要的'人才工作事项,研究具体工作措施,不定期对各单位开展的人才工作进行督促检查等;要建立信息季报制,各成员单位每季度向市委人才办报送1篇以上的人才工作信息,同时,按要求填报人才工作信息季报表。各成员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各项人才工作制度,在“党管人才”的原则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主观能动性,形成人才工作合力。

三、注重实效,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和管理水平

一是强化对干训工作的管理。在宏观管理方面要加大力度。要继续坚持完善培训办班审批、联合发文、情况通报等制度,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日常工作管理工作要进一步规范。要建立培训跟踪管理制度,培训办班时培训主管部门要派人跟踪培训,全程参与对学员在培训期间的管理。完善培训教学评估制度,明确培训评估的时间、方式、程序及结果运用等内容。要做好干部市外培训的资料收集工作,加大干部市外培训的管理力度,市委干教办要对干部外出培训情况进行备案审查。要规范市内培训档案工作,严格按照档案工作的标准整理市内培训资料。要建立正科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培训情况简易数据库,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培训工作自动化管理水平。

二是切实提高培训教学质量。要逐步分类建立干部培训专题课程库,对公共理论课面向社会进行招标,选拔优秀授课教师,提高培训师资水平。对领导干部进修班和后备干部培训班等重点班次,要加大外聘知名专家学者的力度。实行集体备课和教案审查制度,提高施教机构专职教师授课质量。要积极整合和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不断创新培训教学方式,深化培训教学改革,进一步增强教与学之间的交流互动,提高培训质量和水平。

三是加大干训工作目标考核力度。要实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由市委干教工作领导小组分别与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市经委、市商委、市教委、市人事局、市卫生局、市农办、市工商联等培训主管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纳入部门综合目标考核。

四是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切实解决工学矛盾。将干部培训与“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原则上不安排外出培训。在培训对象上,上半年以各镇街干部为主,下半年以市级部门干部为主。在培训内容上,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主要学习内容作为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重要内容。确保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与“先进性教育活动”两促进,两不误。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