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信息技术的工作总结范文(通用9篇)
x年10月25日开始,我有幸参加了“重庆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培训者培训重庆市教科院班”的学习,通过两阶段共15天的学习,让我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也对自己后一阶段的任务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现简单小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修养是工作完成的基础
在为期15天的集中学习时间里,为了加强我们在思想上的认识和理论上的修养,市教科院为我们准备了丰富的精神大餐,有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的田伟副教授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区域规划与实施》和但松健副教授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获取与应用技术》,西南大学刘革平教授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及“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解读》和瞿堃副教授的《教在当下――信息化与教学模式创新》,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的《时代变化与课堂教学变革》„„,还有来自各区县教师进修学校和一线教师的案例报告,更难得的是安排了到江津聚奎中学的实地考察。这些都对我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大数据时代”、“云课堂”、“翻转课堂”、“微课”、“微课堂”、“饥饿教学法”等等无一不冲斥着整个脑海,不由笑曰“我们被洗脑了”。从培训前的不知到知,从听说到了解,我对此次提升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都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也了解了自己在接下来的任务和需求。
通过培训我了解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熟练运用信息工具(手机、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和运用。而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我们不断地进行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二、丰富的专业知识是提升工程完成的前提
1、通过聆听西南大学刘革平教授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及“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解读》,使我充分认识到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发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
2、通过聆听专家们的讲座,我发现自己对专业知识极为缺乏,很多新技术和新信息都需要不了解,蓦然回首间,才发现自己原来已经OUT了,再不学习将被时代的潮流所掩埋。大足区技装中心何政权老师对word、excel、PowerPoint使用技巧的讲解、九龙坡区教师进修学院王开明老师介绍的QQ影音的使用和YY语音的使用及市提升工程项目办崔卫国老师介绍的培训老师要能将最简单的软件功能挖掘出来让老师在5分钟之内能上手等等,对我的原有观念都有着很大的冲击,回想自己,对很多软件都停留在初步了解或者简单会用的基础上,根本谈不上熟悉,平时对知识的学习也存在贪多而不精的情况。这些都会制约自己的专业发展,同时也会让自己在后边的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中的培训陷入老师认为这个软件使用太难而不愿意学习的泥潭之中。通过同行的解析与演示操作,我深刻的认识到什么是专业知识,同时我也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通过不断的学习来丰富自我专业知识。
三、同伴互助是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顺利完成的有效保证
在本次学习中,让人收获最大的应该是学员们的互助学习和经验共享精神。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同学们通过QQ群相互交流自己的经验,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已有技术。印象最深的要算龙门浩职业中学的熊华主任,他除了给我们提供技术支持外,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给全班同学介绍新技术、新资源,并承诺将他自己所有的资源无偿地给大家共享。同时,学习中一人出现困难时,认识的、不认识的同学都主动支招,帮助解决问题。这点,在以往的培训班中甚至在学校同事之间都很难看见。在这次培训中,我也了解了一些新的软件,并在11月初回校在岗研修中尝试用于自己的教学之中(如微视频的制作),这完全让学生感到很惊讶,而我自己在相同内容的教学中也得以在课堂上“偷懒”。这些都告诉我在今后的培训和学习中也需要特别重视培养同伴之间的互助精神。
四、各种新技术运用于教学中是信息技术提升工程的一大亮点
在此次培训中,培训的专家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将QQ群、在线答题(问卷星)、手机微信等引入课堂教学中,如大足龙岗一小的刘圣平老师让学员课堂上利用QQ群参与讨论,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要求用手机扫描微信参与学等均让人眼前一亮。这些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引入,无一不丰富了课堂,让原本沉闷的讲座充满生机和人气。这些,也为我们今后在培训老师和日常教学中提供了更多的方法和手段。
五、坚持不懈是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后继发展的保证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是一项长远的工程,它并不应该在短期内就结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更新出现,这就需要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坚持不懈地主动学习、了解和掌握新技术、新知识,并不断地运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之中,方才能真正转变观念,提升教学方法与教学质量,从而让自己“懒”下来。
总之,在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作中,我们的培训应该牢固树立应用为本的观念,培训老师不应该追求大而全,而应该尽量追求实用,根据老师的年龄结构、任教学科与学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让每一次的学习能在老师自己的实际教学中起到一定作用,这样培训就真正起到实效了。
我校是一所地处城郊结合部的农村小学。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校始终屹立于不败之地,发出耀眼的光芒。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我们的基础教育正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随着多媒体技术走进课堂,空前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效率和主动性。
一、与时俱进更新观念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作为一所具有七十年历史的学校,如何冲破传统教育的禁锢,与时俱进;如何适应信息技术时代的高要求;如何实现课程改革中教与学载体的时代变化、方式和条件的挑战;如何完成内容的资源性整合,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我们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普及、运用信息技术帮助教师更新观念,探索以人为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现代化教育途径,以信息技术对于开发创新潜能的作用为突破口展开研究,深入探讨师生凭借现代教育媒体发展创新能力的方法、途径与模式,我们清晰地认识到:
(1)信息技术的运用是新课程实践中的一支劲旅;
(2)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与重塑教师形象成为未来教师的必然选择;
(3)随着网络教育的不断冲击,传统教育技能需要重新认识,不仅要继承,更加要发展;
(4)虚拟化的课堂情境不能脱离真实的师生生活;
(5)未来的课堂教与学必然是基于网络与技术的教学:
(6)教与学目的达成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宗旨。
我们通过多媒体软件的开发,多媒体教学实验,网站建设与网络教育,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学习等一系列探索与实践,证明“一支粉笔一本书”的陈旧教学方法决不可能在科技高度发展的新时期取得理想的教学成绩,我们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教师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作科研型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让现代教育技术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命活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和激活学生潜在繁荣能力和深层的智慧,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实施“智慧教学”。很显然,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推动教育改革的强大动力,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二、增加投入改善环境
1、.现代化的硬件设备
近几年来,我校在局、街道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校长的正确领导下,现代化硬件设施建设已初具成效。现拥有学生电脑104台,教师办公用电脑22台,多媒体投影仪13台,其中移动多媒体2台,常规投影机每班做到一机一幕,学校还为教师和学生配备了扫描仪、刻录机、录音机、网络视频直播系统、多媒体视频采编系统、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等硬件资源。到目前为止,学校建有多媒体专用教室一个,学生用电脑房两个。校园局域网的资源共享,使每台电脑都可以连接到互联网,充分做到了网上信息的流通和教育资源的共享。
2、初具规模的校园网
信息技术带来了知识传递方式的多样化,传播途径的网络化,传播手段的现代化,传播速度的高速化。20世纪90年代崛起的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引发了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领域的历史性变革,20xx年9月,校园网落户我校,本着“实用、节能”的原则,打造了几个具有不同功能的信息平台,以促进学校教学、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
(1)教学管理平台
在我校,大到学校各项“制度与细则”、“职能与要求”、“计划与方案”、“总结与汇报”,小到各项会议通知,从讨论、部署到落实都在网上运行,教师只要直接在电脑上点击,就能一目了然,增强了学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了教师“参政议政”的主动性。
下半年,为了贯彻落实市教育局《关于做好区县中小学“校校通”工程评估验收工作的通知》,围绕《关于做好“校校通”工程评估验收工作的通知》和《雨花台区中小学“校校通”工程评估验收工作实施计划》,我校领导高度重视,严格对照市区验收标准进行了精心的准备,认真收集整理了大量的资料,在校园网上建立了“校校通工程”栏目。十一月上旬,南京市“校校通”验收组对我校“校校通”工程进行了严格的验收。通过查、看、问、听,对我校的“校校通”工程给与了肯定和赞扬。由于我们务实工作,开拓创新,准备充分,材料详实,较好的完成了这项任务,得到区教育局和区电教馆的充分肯定。
(2)资源积累平台
为了合理使用资源,不使资源浪费流失,我们要求教师将自己制作的各类课件整理上传到校园网“合作交流”上,作为资源积累平台的一项主要内容,在校园网上实现共享。同时,我们还充实了老师们撰写的各类教育教学论文、案例,方便教师们在网上进行交流和学习,让更多的教师看到更好的东西,从而形成了良好的课改氛围,共同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跟据区电教馆的要求,我校正在将校园网上的教育资源进行整理,上传到区管。
(3)教师展示平台
几年来,我校多名教师陆续被评为市、区优秀青年教师,市、区优秀班主任、市学科带头人。多名教师在市、区组织的各类比赛中脱颖而出。在学校组织的“夕阳红”、“奉献杯”、“五四杯”等教学活动中,有多名教师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为了宣扬我校教师的个人风采,让社会了解我们教师的实绩,我校在“教师风采”中陆续对各位教师进行了介绍。
(4)学生展示平台
本着校园网建设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宗旨,在本学期我们又新增了学生展示平台“校园明星”,将学生的各类获奖作品、成果在网上展示,如:学生电脑竞赛获奖作品展示、学生优秀作文展示、优秀绘画作品展示等,不仅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网络上形成互动,还促进班级集体荣誉感的形成。
三、注重培训提高素质
1、教师的培训
要实现教育信息化,教师队伍的现代化是关键。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归根到底还是人的现代化,没有教师队伍的现代化,没有一支高素质、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师资,再先进的设备也是一堆废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也就无从谈起。为此,学校以着力培养骨干教师为突破口,采用请进来、走出去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使所有教师不同程度地、系统地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
5月27日下午,我校祝军老师参加了区管组织的摄像及制片的专题讲座,提高了专业水平。
8月14日到8月21日8天,我校分管信息技术工作的校长、教务主任、信息中心主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及网管教师冒着高温在区电教馆参加了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学习了网络技术的应用,雨花教育网站的应用和媒体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我校中层以上领导的信息技术运用水平。参加培训的各位老师均通过了考核。陈俊校长获得优秀学员称号。
我校还利用每月的一个周三下午的业务学习时间,集中进行了《如何向校园网上传信息》、《教育一线通的使用》、《简单的课件制作》等培训,同时采用多阶段、多渠道、多层次地培训方式,并结合学校每月的考核方案,要求教师每月至少要向校园网传一条有价值的信息,本校平均每月的信息数达90条以上。同时要求每位教师结合自己一学期的教学内容,在学期结束前制作、上交一份课件。
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我校教师已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会制作简单的教学课件;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切实提高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本领。如今,信息技术已在我校全面推广,理论进修与信息技术培训有机结合,使我校出现了软、硬件同步发展的局面。
在南京市第四届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设计暨第六届中小学CAI优秀教案评选中,孔桂娣老师获得二等奖,在我区举行的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大赛中,祝军老师获得三等奖,区教师课件制作大赛中,我校有三位年轻教师参加了比赛,经过网上答卷、教案编写、课件制作和说课四轮角逐,孔桂娣老师获得了第二名、夏训莲老师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2、学生的培训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家庭已拥有电脑,家用电脑的普及,为信息技术教学奠定了物质基础。为了满足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需求,我校在一——五年级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帮助学生系统的进行学习。学生们积极踊跃,学习劲头高涨,学到了不少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为了使信息技术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我校结合市、区信息技术工作安排,积极参加“南京市20__年中小学生电脑运用竞赛”活动,在这次竞赛中,我校学生的电脑竞赛作品取得了七个一等奖、十三个二等奖、六个三等奖的好成绩。
四、确定课题开展教研
通过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广大教师认识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意义。为了使现代教育技术深入到各学科的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是我校现在主攻的方向。
在教学中,我们利用网络,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
我校本学期信息技术工作应围绕“应用”这个主题,加强校园网建设、学校网站建设、和各方面信息技术成果建设,丰富教育资源、通过各项活动和要求提高信息技术“应用”的氛围。坚持以人为本、以科技为先导,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全面提高师生的信息化素养。为教育教学的优化和整合提供强有力的平台,以此带动教学方式的革新,优化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过程,在本学期我校的信息技术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下面将我校的本学期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1、去年年底,我校还投资注册了“nancaizx、com”的域名,租用服务器空间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现在网站正在不断丰富过程中,已经能够使用。请专业公司制作网站有效地提高了网站的专业水平,也开了农村中学网站制作模式的先河。
2、积极开展第七届中小学师生电脑作品评选活动以及其他信息技术活动。本学期按照信息中心要求将电脑作品及时上交,保证电脑作品质量。
3、继续进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本学期的信息技术培训要针对不同教师的不同需要进行培训。培训工作主要由以下几项:
(1)、继续对班主任教师进行CMIS的培训,是班主任教师能够利用CMIS进行分数统计和学生数据的管理。
(2)、对学籍管理教师和教导处人员进行CMIS培训,保证中考报名和填报志愿的`顺利进行,并且为以后利用CMIS进行学籍管理做好准备。
(3)、对任课教师进行北京使用培训,和区内资源的使用培训。
(4)、对全体教师进行学校网站使用培训,如登陆论坛,通知、新闻浏览发布等。
4、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这学期从第二周到第五周要求所有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进行一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课。重点看信息技术实用水平、学生参与程度和学生学习情况。
5、保证中考报名和填写志愿的顺利进行。
6、我们用软件基本控制了校内的BT下载和聊天等行为。为校园网的合理使用提供了好的网络环境。
二、我校取得的一些成绩:
1、第七届师生电脑作品征集活动中有六件作品获奖,其中三件学生电脑作品被选送到市里参加评选。
1、教师不理解学校对校园网的使用要求和规范,需要一定的时间给与解释和适应。
2、使用软件进行BT下载和QQ等聊天工具的拦截效果不太理想。
3、原中、小学校园网合并工作多,需要一定时间调整。
五、对区信息化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多提供对学校技术和设备的支持,对信息技术人员多进行培训。
2、希望找到能够解决BT下载等问题的好的解决办法。
3、多开展一些学校信息技术管理的交流研讨活动。
4、提供一些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和适当的吸引人的休闲资源。
今年学校信息化工作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学校领导和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有条不紊的开展各项工作,现将一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校园网潜能充分挖掘
学校网站作为学校对外的一个宣传窗口,内容更新及时,报送新闻及时。同时,建立了内网“崇小网络办公系统”,设有“人事管理”、“资产管理”、“文件共享”、“备课资料”、“视频点播”、“网上报修”、“家校沟通”等栏目,促使信息化管理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方便教师进行办公、备课、教育教学等。
二、资源建设逐步完善
进一步做好校本资源库建设,“视频点播”主要有校内外课堂实录120节,纪录片、动画片等视频资源100G;“文件共享”中有20xx年以来的学校电子档案40G、各种活动拍摄的数码照片39G;“备课资料”中有自制课件、收集课件、配套课文Flash以及供教师制作课件的图片、音乐、视频等素材97G。“虚拟光盘库”为教师提供了各学科的备课手册、配套光盘、素材库等虚拟光盘200多张。
根据学校实情,统筹安排,做好电教教材和英语录音教材的征订工作,用好信息技术费。
三、硬件维护尽心到位
信息化技术手段应用于今天的学校已经非常普遍,硬件的建设和维护已成为平时教育教学的基础保障的重要工作。为保证学校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尽可能提高教学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我们在平时使用管理上多想办法,尽最大努力,在不给老师增加工作量的基础上,定期对学校的计算机、实物展示台等信息化设备进行检查,尽管维护工作非常困难,我们还是利用好现有的尽可能多的硬件资源,排除困难,使机器在原硬件老化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发挥其最好的效益。定期对学校计算机进行的系统维护和杀毒软件的升级工作,并做好维护记录。由于本学期还为西大楼各教室及各办公室更换了36台DELLOPYIPLEX320计算机。
四、活动资料有序保存
学校各部门开展的各类活动丰富多彩,认真做好学校各级各类活动的设备、技术的支持和资料的保存工作。活动过程中进行照片拍摄近百次,录像拍摄并制作录像资料片并制作成VCD、DVD光盘2张。
五、信息培训积极参与
对教师的信息化培训是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力保障,为了更有效的开展培训,我们针对不同对象分层次、分内容进行培训。8月,陆智弘老师参加了市电教馆组织的摄影、摄像培训;11月,金晔老师参加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骨干教师培训;12月,陆智弘参加了“江苏省中小学班主任网络培训”的管理员培训,张洁、华颖来、卫敏、丁寅参加“江苏省中小学班主任网络培训”。
近几个月的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现以接近尾声。通过培训和学习,让我对教育现代化的发现有了新的认识,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在这短短的培训中我收获颇多。
一、树立了新的理念
1、此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者培训,虽然只有短短四十天的时间,但是每一天紧张有序的培训都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在平时我都停流在基本应用上,然而通过此培训,才真正的认识到自我在专业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业务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只有这样随时为自我更新,补充新识,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
2、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信息技术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信息技术教师。
二、交流视野的开阔
通过这个平台,与教育专家进行了一次“零距离”的接触,“面对面”聆听他们的辅导讲座、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让我开阔了视野。专业方面,通过论坛与同仁们的谈美术、探迷惑,使我在思想、专业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高。这种平台,使我们的距离变得更近、更方便交流。
通过看视频,视频答疑让我们有了一次与专家学者进行近距离探讨问题的机会。专家学者们奉献了他们的经验和研究成果,提高了我们的教学水平,让我们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让我们增长了见识。通过观看答疑,我得到了很大启发,学会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窍门,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游刃有余,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来说受益匪浅!
三、教学方法更新
此次远程教育培训,教育观念有所更新,教学方法更新,让我们农村教师也充分享受了运用远程教育培训的成果。结合专家讲座、作业练习、教师间相互交流等学习方式,更新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
总之,这是收获丰厚的一次培训,充实和完善了自己,我很荣幸,但更多感到的是责任、是压力,也是促进我教学上不断成长的一次培训。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它让我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上审视了我的教学,使我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
____年10月25日开始,我有幸参加了“重庆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培训者培训重庆市教科院班”的学习,通过两阶段共15天的学习,让我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也对自己后一阶段的任务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现简单小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修养是工作完成的基础
在为期15天的集中学习时间里,为了加强我们在思想上的认识和理论上的修养,市教科院为我们准备了丰富的精神大餐,有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的田伟副教授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区域规划与实施》和但松健副教授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获取与应用技术》,西南大学刘革平教授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及“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解读》和瞿堃副教授的《教在当下――信息化与教学模式创新》,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的《时代变化与课堂教学变革》,还有来自各区县教师进修学校和一线教师的案例报告,更难得的是安排了到江津聚奎中学的实地考察。这些都对我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大数据时代”、“云课堂”、“翻转课堂”、“微课”、“微课堂”、“饥饿教学法”等等无一不冲斥着整个脑海,不由笑曰“我们被洗脑了”。从培训前的不知到知,从听说到了解,我对此次提升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都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也了解了自己在接下来的任务和需求。
通过培训我了解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熟练运用信息工具(手机、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和运用。而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我们不断地进行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二、丰富的专业知识是提升工程完成的前提
1、通过聆听西南大学刘革平教授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及“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解读》,使我充分认识到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发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
2、通过聆听专家们的讲座,我发现自己对专业知识极为缺乏,很多新技术和新信息都需要不了解,蓦然回首间,才发现自己原来已经OUT了,再不学习将被时代的潮流所掩埋。大足区技装中心何政权老师对word、e_cel、PowerPoint使用技巧的讲解、九龙坡区教师进修学院王开明老师介绍的QQ影音的使用和YY语音的使用及市提升工程项目办崔卫国老师介绍的培训老师要能将最简单的软件功能挖掘出来让老师在5分钟之内能上手等等,对我的原有观念都有着很大的冲击,回想自己,对很多软件都停留在初步了解或者简单会用的基础上,根本谈不上熟悉,平时对知识的学习也存在贪多而不精的情况。这些都会制约自己的专业发展,同时也会让自己在后边的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中的培训陷入老师认为这个软件使用太难而不愿意学习的泥潭之中。通过同行的解析与演示操作,我深刻的认识到什么是专业知识,同时我也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通过不断的学习来丰富自我专业知识。
三、同伴互助是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顺利完成的有效保证
在本次学习中,让人收获最大的应该是学员们的互助学习和经验共享精神。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同学们通过QQ群相互交流自己的经验,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已有技术。印象最深的要算龙门浩职业中学的熊华主任,他除了给我们提供技术支持外,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给全班同学介绍新技术、新资源,并承诺将他自己所有的资源无偿地给大家共享。同时,学习中一人出现困难时,认识的、不认识的同学都主动支招,帮助解决问题。这点,在以往的培训班中甚至在学校同事之间都很难看见。在这次培训中,我也了解了一些新的软件,并在11月初回校在岗研修中尝试用于自己的教学之中(如微视频的制作),这完全让学生感到很惊讶,而我自己在相同内容的教学中也得以在课堂上“偷懒”。这些都告诉我在今后的培训和学习中也需要特别重视培养同伴之间的互助精神。
四、各种新技术运用于教学中是信息技术提升工程的一大亮点
在此次培训中,培训的专家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将QQ群、在线答题(问卷星)、手机微信等引入课堂教学中,如大足龙岗一小的刘圣平老师让学员课堂上利用QQ群参与讨论,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要求用手机扫描微信参与学等均让人眼前一亮。这些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引入,无一不丰富了课堂,让原本沉闷的讲座充满生机和人气。这些,也为我们今后在培训老师和日常教学中提供了更多的方法和手段。
五、坚持不懈是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后继发展的保证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是一项长远的工程,它并不应该在短期内就结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更新出现,这就需要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坚持不懈地主动学习、了解和掌握新技术、新知识,并不断地运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之中,方才能真正转变观念,提升教学方法与教学质量,从而让自己“懒”下来。
总之,在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作中,我们的培训应该牢固树立应用为本的观念,培训老师不应该追求大而全,而应该尽量追求实用,根据老师的年龄结构、任教学科与学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让每一次的学习能在老师自己的实际教学中起到一定作用,这样培训就真正起到实效了。
阶段网络研修已接近尾声,信息技术个人研修总结。在此期间我充分利用研修活动期间进行各方面的学习,既有付出,又有收获。全面提升了自己的基本素质,和业务综合能力,对于今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下面我来谈谈我对这次培训的收获:
一、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网络教育培训是一门全新的课程,里面有很多最新的教学观念。让我知道要做一名享受教育的幸福教师,关键在于教育观念的转变,既要做一名能给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知识的二传手,又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作一名学习型的教师,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二、在学习中反思
这些专家的讲座报告,不仅有当今世界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教学理念,还以大量的实际案例直观展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现新课改下角色的转变,教会了我们设计、研究的方法,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学习的魅力所在。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这种观念的形成是很重要的。有了这个观念的引导,在今后课程改革中尽管可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挫折,坚信我会去探索、解决,而不是躲避,因为希望就在前面!
三、在反思中进步、成长
我们要在教学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总结,真正提高教学能力,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因此,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自己向专业化的.发展。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也就要求教育的不断更新,需要可持续性的发展。能否对学生实施高素质的教育,促进学生主动、活泼、生动地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只有通过在教育中不断学习,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有所创新,才能逐渐提高教学水平。教育将更进一步注重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接受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这次研修,使我明白,每个学生都能够学习,并且能够学好,成为优秀的学生和未来社会的成员。因此,教师就应着力于将经验内容转化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内容与形式,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困惑中的引导者、探索中的支持者和学习过程的合作者。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具备特殊技能知识,没有理由不学习,不提高自身素质。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不断地用知识来充实自己,并逐步向专业化教师转化。
2、努力转变好角色。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为此,新课程倡导自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要使学生的学习以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这种巨大变化,在孩子们身上凸显出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的引导和鼓励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快乐。把价值引导和孩子的自由发展结合起来,体现了价值引导,同时又注重学生快乐的学习,不强迫学生去被动的接受,而是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不但主动快乐的学习了知识,而且努力创造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的应答的环境,学生在交往中,在生活中交流和表达,不仅语言得到发展,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发展。
为此,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鼓励学生大胆去学,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
培训期间,我认识了全国各地很多优秀科学教师和科学教研人员、科学教育专家。在与他们的交流与沟通中,我学习了很多关于科学教学方面的经验。比如怎样选择较好的实验材料,怎样巧妙处理教材,怎样把握重点讲透难点等。同时,我也感悟到了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是如此的神圣、真实。科学如此求真、严谨,对谁都是一个挑战。我们教育教学工作者,更多的是应该教给学生进行科学探索的方法,培养学生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在今后的教学日子里,要坚持先进的理念,坚持核心的价值,就是代表先进文化的理念。多读书、多思考、多反思,要做有思想的老师。要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教研和教学结合起来,认真做好反思总结工作,争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
我相信这次的研修对我们今后的工作会有更大的帮助,我们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收获。
去年下半年,我参加了四川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学习。丰富的学习内容,专家答疑解惑,服务平台的老师精心帮助,学习之后,我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通过学习,自己的认知水平和专业技能有了全面提高,信息技术条下的应用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 对于多媒体技术应用, 平时总觉得信息技术应用,不就是制点幻灯片,处理数据表格,用多媒体制图,用多媒体教学,会用多媒体完成教学,会用多媒体与学生交流吗?当然,有些多媒体的应用还受学校要求限制,受当地经济限制,受整体环境限制等。比如我们乡村学校条件本来就比较落后,过去要学班班通那是奢望,如今终于可以使用了,但是自己的能力跟不上,不免觉得有些缺憾。经过本次培训的学习,提升信息技术使用的一些能力,每一天都使我在观念上有新的突破。如今,我自己也可以使用班班通设备为教学服务了。
在本次培训过程中, 通过完成作业, 我深深感到自身的不足,感到加强学习的重要性。很多老师的作业中提供了精彩的案例, 优秀的教学设计, 完美的教学策略这些都是值得我去学习的。培训是短暂的,效益是明显的,收获是充实的。其他老师都在努力地学习,积极地参与互动,发表文章和评论,指导老师认真批阅我们的作业, 与我们互动。像他们这样孜孜不倦的精神真是值得我学习。这一次培训活动后,我要把所学的教学理念,咀嚼、消化,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要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课后经常撰写教学反思,以便今后上课进一步提高。
我们的现代化教学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手段,尤其是对于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每个人都有机会面对整个信息大千世界,五彩缤纷呈现在面前,使许多人的理想能够很快实现。而运用现代技术进行语文教学中,更能发挥更大的效率。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丰富了语文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学习“媒介”,解决了学生学习困难。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学习,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
我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谈谈我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丰富了语文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等是多样而丰富的。而小学生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非常有利于他们知识的获取、存储与建构。
例如教学《美丽的西沙群岛》一课时,结合课文内容,我适时播放了一些描绘海滩和海岛美景以及海底世界的录像片,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学生一会儿观赏海滩和海岛的美景,使他们好像看到了一望无际的海滩上到处是形态各异的贝壳,还有庞大有趣的海龟;海岛上绿树成林;一会儿仿佛又潜入海底,探索海底的秘密,大海深处,无数的鱼儿游来游去,穿梭不停,美丽的珊瑚千姿百态,好像还听到了海底的动物发出的各种声音。整个观看过程中,学生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思想高度集中,情绪十分高涨。
再如我在四年级教学《火烧云》一课时,由于学生很少看到火烧云的样子,我让学生课前先从网上搜索了一些火烧云的图片,然后课上展示给同学们,并作简单介绍,让他们不仅学会了搜集资料,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课文内容的兴趣。由于语文教学中创设了一定的情景,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被充分激发起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主动探索,从而加深、加快了对课文的理解。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学习“媒介”,解决了学生学习困难。
学生的认知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影响,他们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比较弱,尤其对一些抽象的语言文字——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内容,理解就更加困难。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媒介”,突破学习中的难点,转化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
古诗的语言是高度凝炼的,所创设的意境是深远的。如何引导学生来学习古诗,感悟诗人语言之凝练,体会古诗之神韵呢?我觉得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解决了这个难题。
比如在教学白居易的《忆江南》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诗人笔下江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我设计制作了能体现诗情的课件,并选取了古琴曲作背景音乐。上课初,我先以一张配有诗文的电子幻灯片呈现教学内容,在具有古风古韵的音乐声中,我动情诵读全诗,激起了孩子学习的热情,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理解诗意时,我演示了课件。在太阳缓缓升起,遍地开放着鲜艳的花朵,春光水碧,红花像燃烧的火焰的画面出现时,学生眼神中透露出异彩,不但对诗意的理解了然于心,而且感情得到了升华。
同样的在讲授《桂林山水》时,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讲到桂林的山水之美时,播放课件,画面上山川林立,水在潺潺的流淌,音乐响起,把学生带入到山水之间,有亲临其境的感觉,逼真地体会到桂林的山水之美,上课时学生激情高昂,纷纷说将来要到桂林去旅游。这样,在一节课当中,溶入音乐、美育的欣赏,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学生被动地参与多。
在语文教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就应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他们主动学习,积极参与,从而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及其他综合能力。
比如我在执教《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课前学生查阅了很多有关地球的资料。包括地球美丽的自然景观,丰富的资源,以及地球环境遭到破坏的资料和图片。课后学生们又利用电脑制作了保护地球的宣传手抄报。
四、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
语文教学如果依靠教科书、教师、学习的参考资料(书本)等的信息,那么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工具书、网络、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地开发了语文资源。
如教完六年级《景阳冈》之后,为了让学生的知识面不只停留在书本上,不只对武松的“武艺高超,疾恶如仇”有所了解,还要对其他人物有所了解,课后布置学生收集大量有关《水浒传》中其他人物的故事,经过加工整理办一期“水浒群英传”的板报。同学们马上分工合作,有的在互联网上搜索图片,有的上图书馆查找资料,通过各种途径同学们把收集到的各种资料汇总。这样学习小组的同学可以做到资源共享,可见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了生动、丰富、快捷的资源,这样既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又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学生也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另外,我们语文老师在识字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习作教学等方面也可以适当地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加以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最终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