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交通的调查报告(热门13篇)

关于交通的调查报告(通用13篇)

关于交通的调查报告 篇1

一、基本情况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受交通运输需求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机动车保有量和机动车驾驶员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递增,道路交通参与者的急剧增长给原本捉襟见肘的交通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和道路交通事故也乘虚而入。据公安部交管局公布:20xx年我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50254起,死亡98738人人,伤残469911人,直接经济损失18.8亿元,万车死亡率为7.6,居世界首位,比交通高度发达的美国还高出2%之多。据有关部门统计,20xx年度,我县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544起,死亡136人,伤残881人,直接经济损失163.992万元,与20__年事故四项指数相比,分别上升了58.68%、下降8.11%、上升27.5%、下降9.7%,占全县所有安全事故四项指数的98%、92%、96%、95%,居各类型安全事故第1位。道路交通事故已经严重危及我县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引发了一些社会不安定因素,将直接影响到我县招商引资的软环境建设,甚至有可能制约我县经济的进一步高速持续发展。

二、调查内容与分析

一)、宁强县道路交通安全概况:

宁强县的道路交通事业已初步建立起一个以一条高速路(宁宿徐高速)、一条国道(G104线)、三条省道(S121线、S251线、S234线)为主干线,各类县乡道路为分支的公路交通网络,具有一定规模的通行条件。据笔者调查统计,截止20xx年,我县拥有高速路里程达80公里,国道里程达70公里,省道里程达130公里,县乡道路32条650公里,乡村道路已达56条890公里,桥梁98座,有效地缓解了县乡道路拥挤的混乱局面,大大提高了通行能力,为我县的经济跨跃式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交通安全运行保障。道路的迅速发展,我县各类机动车保有量也呈大幅度上升趋势。截止20xx年12月底,我县拥有各类机动车89927辆,仅20xx年一年我县各类机动车登记达7500辆;机动车驾驶员也呈高速增长态势,现我县拥有各类机动车驾驶员45000名,20xx年新增驾驶员11000名,以25%的速度增长。 人口的增加,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驾驶员人数的增多,乡村道路里程的延伸,导致我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日益严峻,现有的路面有效警力和交通安全管理模式远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形势需要。据笔者调查,我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仍存在如下薄弱环节:

1、从道路现状看,我县一、二级国、省道路段较多,立体隔离设施、标志标牌相对齐全;随着“村村通”工程的实施,乡村道路不断延伸,但乡村道路交通标志的严重缺失给乡村道路的交通安全提出严峻考验。

2、我县城区道路多为平直、平行路段,有平交路口35处,其中灯控路口12个,电子监控路口3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路面警力的不足;但因资金投入和警力上的不足,仍有较多路口处于管理失控状态。

3、从警力分布看,我县公安交巡警大队现有干警99名,辅警220名。除去机关办公人员,路面执勤中队警力不到总警力的50%,人均管理公路达35公里,路面警力的严重不足,执勤交巡警整日高负荷运转,致使路面安全管理的效能大打折扣。

4、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单一,人民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不高。虽然《道路交通安全法》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公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的措施有明确规定,但交通安全靠交警的思想根深蒂固,致使很多相关职能部门不能或充分发挥其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以至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当前影响我县道路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

虽然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使道路交通流量迅速增长,但是现有的交通安全管理模式和管理水平还不适应迅速发展的人、车、路的需求。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影响我县道路交通安全主要有以下原因:

1、人的因素直接影响我县道路交通安全。

人,包括机动车驾驶人、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等一切交通参与者,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据笔者调查分析,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主要原因是人的因素,20xx年我县共发生此类人为因素起主导作用道路交通事故820起,死亡95人,伤残550人,直接经济损失110万元,分别占我县交通事故四项指数的53.11%、69.85%、62.43%、67.08%。 首先是机动车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无证驾驶、驾无牌车、驾车吸烟、拨打移动电话以及道路行驶中超员、超载、超速、逆向行驶、酒后驾车、货运机动车载人等严重交通违法现象普遍。占全县驾驶人总数63.1%以上的二、三轮摩托车驾驶员,每年除了年度审验或车辆检验能见到一面外,其它时间很难见到他们,长时间的不学法,致使其对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认识不足,在道路行驶中主观随意性大,违法行为突出,上路随意调头、拐弯,不带驾驶证、行驶证,驾驶证、车辆多年不审、不检,特别是部分三轮载货摩托车,受利益驱使用于拉客,此类现象我县睢桃路上最为多见,虽经多次取缔,仍屡禁不止。

其次是机动车责任人(车主、单位负责人)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没有尽到应有的安全管理和车辆维修保养义务。据调查,多数车主交通安全法制淡薄,视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为儿戏,甚至指使教唆驾驶员多拉快跑,对路面执勤交巡警的安全检查视而不见。另外,还有部分车主(负责人)受利益和金钱的驱使,为提高车辆的营运效率,与驾驶人定口头协议,多拉多挣,多劳多得,致使车辆早出晚归,人歇车不歇,“小车不倒只管推”,车况极差,病车上路是家常便饭,试想这样的车辆上路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能有什么保障?

再次是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违法严重。因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多未参加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和培训,在日常的道路交通活动中,违反交通标志标线的行为异常突出。行人闯红灯、在机动车道内行走、驾驶非机动车在机动车道行驶或随意穿插行驶在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道之间,行驶路线不定,导致路面交通险象环生,另外,非机动车载人、载物等违法行为也时有发生,对我县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2、影响我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二大因素,车的因素。车是指机动车、非机动车。我县近年来各类机动车保有量呈逐年增长的发展趋势(如前所述),然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不难看到,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中,有较大比例的脱检车、报废车正与我们擦身而过。例如农用运输车,可谓农民致富的“多用途车”,在城乡结合部和农村,这部分车深受农民喜爱,既可农作,又可搞运输,还时常充当“客运”、“货运”两大功效的运输工具。但因为保险费、车购税等问题影响,农用车注册登记率不足60%,年检率不足50%,安全设施普遍不全,安全性能普遍不高,农用车问题已成为各级公安交管部门关注的焦点、治理的重点。

3、道路条件和道路环境是制约我县经济发展和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第三大因素。人多、车多、路少,高峰拥挤已成不争的事实。近几年我县的道路状况虽大有改观,但局部路段在交通高峰时段仍不能适应交通需求,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例如我县城区的元府路、八一东路、人民东街等路段。城区人、车混行,多车一道的状况尤为突出,县乡道路里程的不断增加而安全标志的严重缺失依然严重,交通安全设施不能满足当前道路交通安全的要求,这些都是影响我县道路交通安全环境和发展,导致我县道路交通事故高发的重要因素。

三、调查建议

从笔者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当前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人多、车多、路况复杂而路面警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要想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切实提高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提高车辆的安全行车性能,完善道路的基础设施,笔者认为必须想方设法走出一条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之路。

走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之路,就要求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及相关政府部门要认真依法履行职责,及时研究、探索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长效机制,为保障社会和谐稳定,道路安全畅通,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在此,笔者就推进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工作提出几点初步建议:

1、完善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机制。要设立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对本行政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实行统筹协调,同时,制定交通安全的中长期战略规划,分析交通安全形势,协调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汽车产业、交通运输、道路交通基础建设等工作。

2、建立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管理机制。一是建立行政首长负责制;二是建立部门协作联动机制;三是建立群防群管工作机制。只有责任明确,机制科学,才能做到齐抓共管、综合治理。

3、建立科学的交通安全宣传模式。《道路交通安全法》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公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的措施有明确规定,要实现由交警一家唱独角戏向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宣传教育的转变,使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真正做到实处。

4、建立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监督机制。要把各级政府、各个部门保障交通安全的情况纳入目标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干部政绩考核范围,对于交通安全措施不得力,安全责任不落实,管理不到位,道路交通事故多发,事故隐患突出的的单位,要实行“一票否决”,追究有关责任人员行政和法律责任。

5、建立交通管理行业协会,开展行业自律自治。为强化对驾驶员的自我安全教育管理,应成立了机动车驾驶员协会,主要由机务、安全部门负责人组成,承担驾驶员的日常安全学习教育,协助交警部门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宣传教育和安全行车竞赛活动。

四、结论

通过对我县道路交通安全现状的调查,我们不难看到我县的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道路交通事故依然是影响并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社会因素。为缓解我县的交通压力,提高全县人民的交通安全意识,确保全县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创造安定和谐的经济发展环境,就必须改善我县严峻的交通安全形势。只有坚定不移地实施交通安全的社会化管理战略,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县的道路交通环境,才能维护经济发展所必须的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保证我县经济进一步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关于交通的调查报告 篇2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中机动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越来越多的人更加趋近于使用机动车作为代步工具。在各个城市的道路上,到处都有机动车的身影,它们驰骋的姿态为我国城市化增光添彩。人们在享受舒适出游的同时,潜移默化之中也加剧了城市的交通运输压力。每天早晨七点至八点,以及傍晚四点三十分至六点这两个时段,无论是在城市中的哪一个路口,都难免会有或大或小的堵车现象,即使有交警在道路中央指挥,庞大的车流量还是使道路造成了瘫痪,甚至经常引发一些或大或小的交通事故。在郑州,类似的事件经常发生。在这飞速发展的时代里,我们应该更加了解和关心我们赖以生存的交通环境。

一.郑州市目前的交通状况概述

近年来,随着郑州市社会经济建设的强劲发展,机动车辆增长呈现迅猛之势,尽管政府投入巨资新修和拓宽改造了大量道路,但是,目前在市区局部区域和部分道路仍出现交通拥堵现象,“行车难”问题严重。目前,郑州市共有658个路口,其中信号控制路口400处,智能信号控制路口130个,监控路口路段为62处。市区双向6车道以上道路34条,双向4车道道路38条。从上述数字可以看出,市区多为双向两车道的道路,承载流量能力较弱。三环以内,贯通道路可以概括为5横3纵,东西横向贯通道路5条,其中全程贯通的道路2条:农业路和航海路,间接贯通的道路3条:金水路、中原路、陇海路;南北纵向贯通道路3条,没有一条全程贯通,间接贯通的道路3条:花园路—紫荆山路、嵩山路、桐柏路。截止 年底,全市共有公交车线路为257条。X年新开公交线路26条,更新、增加公交车辆1 100辆,年末实有公交车5548辆,比上年增长5.3%;城市公交客运量达9.8亿人次,增长7.5%。笔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郑州市频繁出现交通拥堵现象的路段有:金水路全线,西环(长江路至中原路),紫荆山路(金水路至商城路),文化路(文劳路至国基路),南三环(中州大道至大学路),花园路(三全路至北环),中州大道(农业路至国基路)。频繁出现交通拥堵现象的路口有:西三环与中原路交叉口,中州大道与黄河路交叉口,河医立交,南阳路与农业路交叉口,东风路与信息学院路交叉口,经三路与纬五路交叉口,南阳路与农业路交叉口,京广路与端午路交叉口。

二.郑州市交通现状调研与分析

通过对第一部分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对郑州市区整个交通状况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为整个调研分析打下了初步的理论基础。为了更加了解郑州市的交通现状,对郑州的交通现状进行初步的了解分析,我们河南工业大学城市规划专业11位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对于郑州市区四环以内的交通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

(一)调查对象、抽样方法、调查方法与调查内容

1.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研究的对象为郑州市辖区四环内所选定的各社会群体,共需要175个调查对象。这次调查主要是有针对地调查郑州市各大区域的主要道路及车流量较大的路口,调查地点主要包括郑州市高新区;郑州市碧沙岗公园附近区域;以及郑州火车站附近区域,调查对象180人。

郑州市高新区所选地区为:高新区管委会,瑞达路与科学大道交叉路口附近区域,北里广场。

郑州市碧沙岗所选地区为:碧沙岗公园,建设路与嵩山路交叉口附近区域,嵩山路与中原路交叉口附近区域。

郑州市火车站所选地区为:火车站广场,福寿街。

2.抽样方法

本次课程调查在选定区域实际发放问卷180份,实际收回问卷174份,总回收率达到96.7%。其中,有效问卷173份,有1份无效问卷。接下来我们将对这173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总结。

3.调查方法

此次课题研究的方法是问卷调查研究分析法。课题组于20xx年10月制作出《郑州市区道路交通状况调查问卷》,随后通过我们小组成员到各指定区域发放填写和收回问卷。其中对于部分不识字的调查对向,我们采取一次解读问卷题目,

让调查者选择,我们代为填写。

我们调查成员分别到郑州市高新区管委会,北里广场,河南工业大学,碧沙岗公园附近,火车站附近区域现场发放问卷。

我们调查人员到各个区调查访问,请调查对向匿名填写并及时收回。问卷统一汇总后,通过划“正”字的方式记下该调查回答情况,然后输入Excel表格,通过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课题小组对最终研究分析出的数据进行定量和定性的综合分析。

4.调查内容:

此次调查的课题内容为,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指标资料,研究郑州市区道路交通状况的现状,归纳总结出其基本特征,找出造成郑州市区交通拥堵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科学的改善建议。

(二)问卷分析结果

本次调研涉及的问卷试题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题至第五题,主要是调查对象个人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为第六题至第二十二题,主要是调查郑州市民对郑州市区交通状况的印象。在本章节接下来的分析中,我将对第二部分中“调查对象接触交通媒体信息的情况”进行重点分析。

1.调查对象的基本样本情况

根据调研数据可知,本次调研对象的男女性别比例为100:73,该比例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出郑州市常住居民的性别比例。调查对象的年龄大多位于18--29岁之间,占到总人数的45.7%。

2.调查对象接触交通媒体信息的情况分析:

问卷将对问题20—问题21进行分析。

问题20:您是以何种方式获取及时的交通路况的?(可多选)

由表1和图1统计数据显示可知:在173份问卷就有87份问卷,即占总数50.29%的调查者选择了通过交通广播获取交通状况的信息。此外,在173份问卷中有82份问卷,即占总数的47.40%选择网络信息获取交通状况。在接触交通媒介中,选择其它的调查者,仅仅占到1.73%。选择短信咨询朋友的调查者仅为12.72%。同时,电话、微信、电视等媒体,依然在发挥着其传播的作用。

问题21:现有交通媒体对交通路况的帮助作用有哪些?:

从表2和图2中发现,郑州市民觉得交通媒体对交通路况的帮助作用的方式 多种多样,这些方式相对平均。其中,及时公布路况占30%,反映交通运行情况占27%,减少出新堵塞占22%,间接疏通占20%。此外,仅有1%的调查者选择其他,说明郑州市民基本认同前面的四种交通媒体对交通路况的帮助作用的方式。

结语:

本课题组通过发放问卷,整理问卷,根据汇总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等一系列的调查研究过程,对目前郑州市区道路交通状况作出了初步描绘。经过提炼总结出了郑州市区道路交通现状,并总结出在问卷分析中郑州市民接触交通媒体信息情况的几个特点。

通过这一系列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目前郑州市的交通存在许多现实的问题。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科学的手段来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例如说采用多种多样的媒介方式来向市民提供最新的道路交通状况,这样可以方便市民出行。从而也对郑州市交通的便利运行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于交通的调查报告 篇3

【调查目的】通过调查交通安全情况,发现存在的交通安全问题,提高交通安全意识,提醒大家“关爱生命,安全出行”。

【调查地点】

【调查方法】街头观察、调查访问

【调查对象】

因为近年来澄城的发展日新月异,公路、马路、步行街的建设四通八达,这些既给家乡群众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也是对群众安全意识的一个考验,所以我们对路上的行人进调查。古人有一句话:天下安危,匹夫有责。按现代人的解释,它表达的上一种公民意识,即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要对社会的安全承担一定的义务。作为公民衣食住行是少不了的,交通安全意识也是我们必须有的。

我国现有的交通条件和交通管理设施还不算先进,人、车、路比例失调的问题仍然存在,这无疑是影响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造成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众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公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淡薄、道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法律法规存在漏洞等。但在影响交通安全的诸多因素中,公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却是影响交通安全最突出、危害极大的因素。

我国的交通事故率偏高,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列世界第一。资料显示,交通事故每死3个人,其中就有2人死于违章驾驶。违章的主要原因,一是超重、超载、超车,二是酒后驾车。在因违章驾驶造成自身死亡的司机中,16至40岁的年轻人占一半,其中主要是3年以下驾龄的司机。在我国,交通事故每死亡4个人中,有3人是交通弱者。行人和骑自行车人占死亡人数的45%,而司机的死亡率只占13.4%。另外,我国交通事故每死亡8人,有7人是死在路段上。

调查中发现,大多数人都没有过马路严格遵守交通指示灯的习惯,人们乱闯马路的现象随处可见,虽然交通指示灯赫然在目,但还是只有少数的人能严格按照红灯停、绿灯行的原则过马路。因此,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交通混乱。这样,也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极大影响了社会秩序。

行人“犯规”的屡见不鲜:骑自行车横冲直撞,不遵守靠右行规则的大有人在;摆摊设点、强占路面,在马路上随意停车、堆放建筑材料及垃圾随处可见;闯红灯、翻越护栏、横穿马路等一系列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四处可见。

在人流量最大,交通事故频发的的一个十字路口进行实地调查时。我们发现由于人们交通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加之红绿灯转换时间较长,有不少的人还没等指示灯变绿,看到车流变小就急急忙忙的过马路。突然来了一辆车又变得慌慌张张,司机也是很无奈。这种行为主要出现在年纪较大的老年人身上,严重影响了县城交通的畅通,也威胁到了他们自身的人身安全。因为对交通安全意识的宣传不多,所以我们县群众整体的交通安全意识都不高。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居民的安全出行意识相对淡薄,但是他们中大部分又认为自己不应该乱穿马路、超速、超载……都强烈希望行人和驾驶员增强安全意识,做文明行人和文明司机,给居民良好的环境,改善我县的交通状况。

安全出行的保障是我们行人的一种意识,交通执法者和交通规则也只能帮助我们强化这种意识,最重要的是我们行人自己对立牢固的安全意识,认真遵守交通规则。从最基本的遵守交通规则开始,加强安全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自身的不足。安全意识的树立是从生活的点滴做起的,我们必须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认真地遵守交通规则:在十字路口过马路时注意红绿灯的指示;过人行横道时注意观察左右两边的车辆;骑自行车过人行横道应下车推行;不在路口及非人行道处逗留;不抢道,不闯红灯。遵守交通规则是有修养高素质的表现,我们应当学会文明出行。除了自己注意安全出行的规则外,我们还应该提醒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也应当遵守交通规则,不要为抢时间而做出不明智的冒险行为。

提高公民的交通安全意识,需要重视对公民交通安全意识的培养。交通安全意识包括良好的大众意识、自尊自爱意识、遵章守法意识。大众意识是把自身和大众融为一体,把自己的行为不单纯地看作一种个人行为,而是对社会和大众有影响的大众行为,这是维护交通秩序,保证交通安全的意识基础。自尊自爱意识就是首先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和权利,才会体会到他人生命、权利的重要,才知道怎样规范自己的行为,以使他人不受损害。自觉的本身其实也是一种约束,当这种约束逐渐变为习惯,就成了自觉的意识行为。一方面,从幼儿园和中小学生抓起,进行交通法规的普及教育,另一方面,利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强化民众的交通安全意识。然而,公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并不是一般的宣传、一般的教育、一般的措施所能安全解决的。人们长期遗留下来的弊习,尤其是少数有法不遵、明知故犯的人,单靠教育很难转移意识和观念。大有必要采取强制措施性的惩戒措施。作为辅助手段培养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增强交通安全观念。

作为交通管理部门,必须做到加大执法力度。我们在交通管理执法上尚存在很多问题,法不责众、领导说情、特权车等现象在交通执法中司空见惯。要真正做到依法治交通,必须严格执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有这样才能规范交通参与者的行为,保障交通安全。

交通安全状况的好坏,公民在交通中安全系数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民对交通安全的关心程度,取决与安全意识的强弱,是靠高素质的公民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来保证的。只要每一位公民都注意培养自我的交通安全意识,才能有效的提高全社会的交通安全系数。

关于交通的调查报告 篇4

问卷调查方案及过程

将规划大纲中有关的问卷调查部分形成了一张调查问卷。于XX年4月15日进行了此次问卷调查。共派出6个小组,每组两人,共12名学生参与。问卷地点为:天健园、研究生院、一食堂、商业街和各行政楼。每组分发问卷25份,共分发问卷150份,收回148份,其中学生121份,教职工及其他工作人员26份,外来人员1份。

问卷调查成果与分析

1)校园内出行方式

在校园内的出行方式选择中,68%的学生和62%的教职工选择了步行;26%的学生和8%的教职工提到环游车;骑自行车的学生占8%和教职工的8%相同;有15%的教职工选择在校内开车为主。不过,由于调查样本的限制,教师中开车的比例应该会更高。

可见,步行是校园内主要交通方式,环游车为学生的主要辅助方式,机动车是教职工的主要辅助方式,而自行车是比较次要的交通方式。

2) 校园内主要交通问题

关于校园内的主要交通问题,学生提到最多的是“学生出门不方便”,有39%的学生提到,这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想。其次是“学生的交通安全得不到保证”,有35%的学生提到,说明学生们对自己的安全非常关注。第三为“学生上课不方便”,提到率为31%,说明近三成学生觉得从宿舍到教室不够方便。再往下的选项为“行人和机动车相互干扰”和“交通意识淡薄”,分别有29%和27%的学生提及。

而教职工提及最多的是“交通意识淡薄”(38%),说明教职工觉得学生和部分开车人的交通意识问题最大,显示在对待交通问题的认识上师生有很大的角度差异。其次为“行人和机动车相互干扰”(31%),再其次为“学生出门不方便”(27%)。再往下,教职工们提到较多的两个选项时“学生的交通安全得不到保证”(26%)和“停车找不到合适的地方”(26%)。

对待交通问题,师生关注点不同。教职工开车的多,关注交通意识和安全问题,也了解学生出门不方便的问题,停车不便也是教职工重点关注的。学生们从自我的感受出发,对出校门的不便、去教室的不便、安全得不到保障等角度提出了问题。平衡师生之间的认识差异,合理照顾两类人群的需求,是我们必须认真考虑的!

3) 对门禁的态度

对于目前的门禁刷卡系统,58%的学生和62%的教职工持支持的态度,由于觉得影响交通而持反对态度的分别占16%和19%,其他人选择中立。

说明对于当前的门禁系统,大多数人采取比较认可的态度。

4)关于五四大道沿线的管理方案

五四大道目前局部路段采取了分时段交通管制措施,针对五四大道交通管理问题,我们设置了选项,统计结果如下:

现在管理的就挺好,继续保持

在一些路口增设红绿灯信号系统,规范路口的管理

增设交警和志愿者,管理好路口的人流与车流

其他

学生

29(24%)

51(42%)

37(31%)

10(8%)

教职工

3(12%)

7(27%)

12(46%)

4(15%)

在这个问题上,师生也有较大的分歧。许多教职工不希望延续现行管制方案,其中多数选择采取较为柔性的措施管理;而学生们除了有约四分之一的支持保持现状外,赞成红绿灯方案的学生占多数。教职工中虽然也有赞成红绿灯方案的,但考虑到校园内的红绿灯没有监控系统和执法权力,支持度就没有学生高。五四大道特别是校医院到建工楼段是校园交通的矛盾集中段,对于这里的管理方案,确实需要认真评估。

5)关于新设护栏的认识

校园新设的护栏主要功能为分隔车流与人流,同时有降低车速的作用。该措施得到60%学生和46%教职工的完全支持,还有29%的学生和35%的教职工在支持的同时希望略作优化。持反对态度的学生和教职工均不及两成。

说明目前新设的护栏得到了大多数师生的认可,只是可能需要在引起不便的局部地方略作调整。

6)关于机动车的看法

对校内机动车,学生看法前三位分别是“车速太快,危险”(56%)、“ 机动车太多,建议限制”(25%)和“ 还好,老师开车比较注意”(15%);教职工看法前三名分别是“车速太快,危险”(35%)、“减速带太多,开车不爽”(27%)和“还好,老师开车比较注意”(23%)。

师生都认为车速太快是个问题,不过学生倾向于限制车数,教职工关注开车舒适度。当然,大家一般认为,教师们开车比社会人员会素质高一些。

7)关于车辆的停放

车辆停放我们分为两个问题,一个是对乱停乱放地域的认识,另一个是对管理措施的调查。

关于乱停乱放严重的区域,学生认为最严重的是食堂周边(45%),其次为后街门(四号门)(44%),第三是商业街(39%),第四为教学楼(34%),其他地域提及数较少;教职工认为最严重的区域是商业街(38%),其次为食堂周边(35%),第三是教学楼(19%),其他地域提及较少。

对于车辆停放的管理,提及“在需要的地方增加停车位”的最多,学生有53%,教职工有58%;说明提供充足的停车位是最基本的措施。学生提及第二的是“部分地段请交警参与管理,对乱停车可能进行罚款等处罚”,占42%;第三位的是“对乱停乱放车辆予以警告”(40%);说明学生们更倾向于严格的管制措施。而教职工选择的第二选项为“如果附近没有车位,引导到其他停车位去”(42%),第三选项才是“部分地段请交警参与管理,对乱停车可能进行罚款等处罚”(31%);说明教职工更偏向于柔性的管理措施。

8)对校园环游车的看法

对校园环游车设置的多选题学生们普遍多选,说明学生的关注度高。提及率高的选项依次是:“线路设置可以优化,比如行政楼、文法楼表示很不方便”(49%),“有时候等了半天也没见环游车”(40%),“对环游车驾驶员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和服务意识教育”(36%),“建议仿照公交车站修建环游车站点”(35%),“经常等到了环游车却无座位,上不去”(31%)。而教职工同样对环游车的线路设置最不满意(62%),其次强调环游车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的提高(42%),建议建公交式站台的有35%。

环游车线路设置师生反应最大,是值得重视的问题。提高环游车的服务意识,增加发车数量,新建站台改善候车环境等都是可以考虑的改进意见。

9)关于自行车交通

自行车交通作为环保、健康、时尚的交通方式,赞同大力推广的远远超过认为自行车太多的。师生共58人赞成,只有共7人反对。

而关于校内公共自行车系统,共有46个(31%)师生表示没有用过。认为公共自行车“借与还不方便”的师生共有52人,占总调查人数的35%;认为公共自行车“借用时间太短”的共有30人,占总调查人数的20%。

另外在调查时和学生的谈话中,我们了解到很多学生不愿意骑车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车辆经常丢失。如果保安问题不解决,自行车的普及与推广是难以实现的。

10)关于商业街车辆管理

关于商业街车辆管理,赞成“严格禁止机动车进入与停放”的比例最高,学生占60%,教职工占73%;认为“不妨允许车辆进入,规范停放”的学生有25%,教职工有“15%”;认为“应允许沿街商户的车辆偶尔进入与停放”的学生与教职工占总数的9%;另有占总数9%的`被调查者觉得无所谓。

大多数人觉得商业街应该禁止车辆进入。

11)关于对人行道的看法

关于校园人行道的看法,提及“现有人行道的设置比较合理,无需大的调整”的人数最多,包括40%的学生和54%的教职工。其次为“人行道经常有其他车辆、障碍,需要整治”,有34%的学生和31%的教职工提及。另有占总数22%的人提到“人行道台阶太多、太高,不利于行走,建议改进”,以及有20%的人提到“有的地方人行道宽度不够,需要拓宽”。

调查表明,师生对校区人行道基本还是满意的,需要改进的地方是都是局部的管理、维护、拓宽、改善等。

12)关于交通安全

交通安全我们分为两个题目来问。

在回答:“您在校园内觉得自己的交通安全有保障吗?”的问题时,前三名的选项依次是“不好说,几万人的大学难免出点交通事故”(47%),“ 还好,校园里的人素质较高,至少比外面要安全”(31%),“ 有,最近学校非常关注交通安全”(16%)。说明师生们能够以比较达观的态度面对交通安全问题,而且学校对于交通安全的重视大家也都感受到了。

在回答“您认为校园内哪些交通现象有损交通安全?”的问题时,统计结果如下:

选项

高峰时段人多车多,交通混乱

机动车速度太快

学生走路、过路口不看车

环游车开太快

社会车辆随意进校园

车辆乱停乱放

缺乏有效的交通管理

其他

学生

人数

66

49

52

53

48

31

39

3

比例

55%

40%

43%

44%

40%

26%

32%

2%

教职工

人数

14

11

14

12

12

7

7

1

比例

54%

42%

54%

46%

46%

27%

27%

4%

“高峰时段人多车多,交通混乱”的提及率最高,共有80师生提及;其他选项如“学生走路、过路口不看车”(共66人提及),“环游车开太快”(共65人提及),“社会车辆任意进校园”(共60人提及),“机动车速度太快” (共60人提及)。这些问题,都不可能是单独某一方面能够改变的。有的无法彻底改变,只能有序组织--如高峰时段大量的人车;有的需要有效的综合治理才能缓解。

13)关于交通教育

关于交通安全与交通意识教育,学生中提及“对每一个进入校园的人,每一辆进入校园的车都要提醒注意交通安全”的最多,占64%;而“重点加强对学生特别是新生的交通教育”的提及率第二,为52%;“重点加强对教师特别是开车的教师的交通安全教育”的提及率第三,为42%。教职工中对上述三个选项的提及率相差不大,而且都超过了42%。

只有8%的人认为没有必要再进行更多的交通教育或者无所谓。

问卷调查表明,大多数被调查者赞成对进入校园的每一个人进行交通安全教育。不仅包括外来人员,也包括学生和教职工。

关于交通的调查报告 篇5

一、基本情况。

某县滨江临海,河网密布、地势平坦。全县总面积1876平方公里,总人口110、9万人,是全国有名的农业大县。建国以来,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发扬自立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沟挖河,大力开展农村水利和交通桥梁建设,共开挖一级河5条、二级河20条、三级河384条、四级河1117条,同时形成农村交通桥梁3465座,其中县属桥梁623座,包括一级河道桥梁35座、二级河桥梁250座;镇交界河道桥梁74座;垦区防汛桥梁264座。农村水利和交通桥梁等基础设施的形成,为全县人民安居乐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存在问题。

如东县农村交通桥梁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相关客观条件的变化,一些问题和矛盾也逐渐显露出来。

1、桥梁损坏严重。目前绝大数农村桥梁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运行多年,日久老化,基本上都已到了更新改造时期。在县属623座桥梁中,有280座属损坏和危险桥梁。这些桥梁中有的桥梁桥台基础下沉或位移;有的双曲拱桥主拱圈断裂;有的桥桩断裂、桥身扭曲变形、大梁钢筋锈蚀挂落、微弯板断裂;有的无安全带、无栏杆等等,险情众生、人员伤亡事故时有发生,经鉴定,其中有63座桥梁必须立即拆除修建(不包括镇内、村内桥梁),有37座桥梁必须维修。随着农村机动车辆数量、吨位的不断增加,农桥损坏程度越来越厉害,为了确保交通安全,一些危险桥梁不得不打墩限载通行,既影响了当地农副产品外销,又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群众要求改建危桥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2、资金投入不足。目前,全县农村交通桥梁、公路、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靠各级政府和集体投入。欠债多、资金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环境的重要因素。据调查统计,全县将有970公里的道路需要新建或改造,共需经费43506万元,其中20__年需要完成镇村道路321公里,共需投入资金8028万,剔除省可补资金,县、镇、村各级需要投入4818万元;全县有30%的一、二级河及45%的三、四级河急需疏浚,工程量达3500万方;当年急需拆除重建和维修桥梁需要资金1563万元。而目前可用于农业基础建设的投入十分有限。税改前,全县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在向农民收取的“两工”以资代劳款中安排一部分;二是县财政预算外资金每年安排800万元左右;三是从收取的水利工程水费和水利资源费中安排一部分。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逐步深入,向农民收取的“两工”及水利资源费已经全部取消,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只能用于偿还村级债务和兴办一些村内的小型农田基本建设,已不可能拿出资金用于农村桥梁建设。县镇财政也十分拮据,确保运转和加快的矛盾十分突出。

3、管理体制不顺。目前我县农村公路和农村交通桥梁设施实行分块经营、分块管理的运作模式。即农村公路建设、维修及管理由交通部门负责,农村桥梁修建及管理由水务部门负责,导致在路桥规划和资金安排上难以通盘考虑,缺乏科学性、合理性,路通桥不通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在当前农村公路建设全面推进的同时,更给农村交通桥梁的更新改造增加了新的压力。同时,县、镇、村之间桥梁管护责任制也不够明确。

三、对策建议

1、积极探索并形成多元化的农村桥梁投入机制。农村桥梁建设和危桥改造,资金来源是个难点。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农村桥梁建设中资金投入的困境,必须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一是要用足各项扶持政策,积极向上争取农村桥梁建设方面的配套资金;二是要进一步加大本级政府的财政的投入力度,尽可能安排更多的资金用于农村桥梁建设;三是通过桥梁冠名权转让、受益地块土地收益金提留和社会募捐等途径向社会筹集。

2、要通过创新机制,落实农村桥梁管用责任制。明确各级桥梁的建管主体,实行分级投入、属地管理,制订、完善责任到人的管护制度,建立农村桥梁建设、管理、维护的良性运行机制。

关于交通的调查报告 篇6

21世纪,作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主要载体的城市,如何面向新世纪,更好地成为带动所在区域走向现代化的火车头,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的决策者们和普通居民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虽然城市不同,其存在的问题、面临的任务和追求的目标亦不相同,但对于城市交通人们却不得不给予足够的重视。

据专家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内,以小汽车为背景的城市交通问题将有一个大发展,并成为城市问题的第一号难题。大连处于二线城市的前沿,城市交通问题尤为严重。

本次调查的问题涉及大学生目前对大连交通问题的见解,大连交通问题是一直困扰居民日常活动的一道难题,也是当前我国城市交通主要问题。

(一)交通流量增长迅速,道路设施建设带后。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我国高速度的经济增长刺激了城市交通的大发展。从1985年到1995年,机动车的年增长率达12%—14%,个别城市甚至达到30%。据估计,北京市机动车增长率为15%,小汽车增长率达到42%。大连市民用机动车近15年增长9倍。上海市中心区交通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左右。

与此同时,各大城市虽加大了城市道路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基础设施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道路建设仍然滞后于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1980年全国城市道路总长2.95万公里,1995年达到13.03万公里,万人拥有的道路长度由3.3公里上升7.0公里,人均面积由2.8平方米上升到7.3平方米,到1996年又上升到7.5平方米。但北京、上海分别仅为5.6、4.5平方米。尽管如此,与国外城市相比,反映道路拥有水平的人均长度和面积指标仍然偏低。不仅低于发达国家同类城市的20平方米,也低于中等发达国家的10平方米水平。特大城市道路年增长率为2—9%,而机动车增长率普遍在15%以上。

(二)公共交通发展缓慢,个体交通增长过猛。

由于道路拥挤,常规公共交通运营速度下降,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和承担的客运比例也不断下降。这使部分公交乘客转向其他交通方式,导致大部分城市的出行以自行车为主,交通结构个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一方面各种车辆大幅度增长,另一方面公共交通增长却相对慢得多。1978年到1993年全国机动车数由186万辆增加到2490万辆,15年增加了12.44倍,差不多同期北京市的机动车也增加了10.5倍,其中私人汽车从无到有,从1987年的3490辆增加到1995年的60000辆,8年增加16倍,年平均增长率42.5%。而同期公共汽车仅由2.58万辆增加到10.85万辆,增加3.2倍。目前,我国大、中城市公交出行的比例只占出行总量的17.2%和10.11%。因公交出行比例相对减少,个体交通工具出行量大增,造成道路利用率进一步降低,城市交通拥阻加剧,如此形成恶性循环。至1994年底,我国大城市自行车出行比例大体保持在50%左右。有些特大城市已超过60%。我国拥有4亿辆自行车,其中1.8亿集中在城市,年增长率继续保持在10%左右;摩托车同样在发展,特别是在沿海发达地区和部分内地城市增长迅速,有的达到50%——100%的年增长率。

当然除了这一系列令人矛盾的数据增长之外我们国家政策中也正在积极的改善和面对这一问题。

(一)各级政府认真落实中央的“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有力的促进了城市公交的发展。

北京市于20__年出台了《关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意见》,确定了“两定、四优先、三步走”的发展思路。“两定”即确定发展公共交通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确定公共交通的社会公益性定位;“四优先”即公共交通设施用地优先、投资安排优先、路权分配优先、财税扶持优先;“三步走”——第一步,就低统一票制票价,优化提升地面公交系统;第二步,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实行全网低票价政策;第三步,对郊区公共客运进行改革,加快构建农村公共交通系统。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__年9月颁布了《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针对全省公共交通的资金来源、用地保障、市场监管等重大问题制定了保障措施,提出了公交场站与新建小区、开发区、大型活动场所“四同步”(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规定。

(二)城市公交发展的硬件环境得到改善,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城市公共交通的投资力度,20__年全国城市公交系统投资达604亿元,比20__年增长了68%。

根据《20__年城市、县城和村镇建设统计公报》可知,20__年末,我国城市拥有公共交通车辆37.9万标台,其中轨道交通车辆8636标台。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10.23标台。出租车95.9万辆,客运轮渡758艘,公共汽车、电车线网总长度14.37万公里,比20__年末增长50.00%。城市公共交通全年运送乘客769.8亿人次,其中公共汽电车532.6亿人次,占69.2%;轨道交通22.1亿人次,占2.9%;出租汽车212.5亿人次,占27.6%;客运轮渡2.6亿人次,占0.3%

全国200多个城市陆续开设公交专用道3216公里。北京、杭州、常州、济南已开通巴士快速交通专用道(BRT),成都、天津、沈阳等10多个城市正在建设巴士快速交通。此外,公交无障碍设施建设逐步加快,大大方便了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乘车需求。

20__年城市完成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6422亿元,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68%,占同期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47%。其中公共交通分别占城市市政公用设施总投资的13.3%。

20__年~20__年,全国各城市仅在公交场站建设方面投资就多达4000多亿元。先后建成了深圳罗湖综合交通枢纽、北京市动物园、六里桥等综合客运枢纽,体现了零距离换乘、综合运输的思想。很多城市还设置了港湾式公交站台和公交信号优先系统,公共交通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方便了市民出行。

20__年底,中国内地已经有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长春、大连、武汉、深圳、重庆、南京等10个城市开通轨道交通线路总计达30条(含有轨电车和磁悬浮线路),通车总里程729公里(含磁悬浮)。预计期间全国将会建设1500公里左右轨道交通,总投资额在4000-5000亿左右。

随着硬件环境的改善,公交的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提升。近年来,各地公交企业先后开展了以“星级服务”为主的等级服务评定制度,制定了具体的考核标准和社会监督制度,形成了有效的激励机制。“无人售票制”和公交IC卡迅速普及,长三角地区部分城市还实现了公交IC卡的异地联网互通。GPS、GIS等智能化公交营运管理技术广泛应用,公交车速和安全性显著改善,很多城市开通了社区巴士,在城市支路上开通公交线路,扩大了公交线网的覆盖面,方便了群众出行。20__年,北京市地面公交日均客运量达到1148万人次,较上年增长17%;公交出行比例达到34.5%,较上年提高了4.5%。同时,地面公交平均运营速度15.2公里/小时,比20__年提高了8.6%。

关于交通的调查报告 篇7

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嵊州市交通安全情况,发现存在的交通安全问题,提高交通安全意识,提醒大家“关爱生命,安全出行”。

调查方法

街头观察;调查访问。

调查对象

十字路口交通协管员、交警、摩托车司机、的士司机、街头行人等。

调查小组

应彬琛、梁靖柯

实地观察

1、十字路口行人等待红绿灯时的种种表现,是否有抢红灯的现象。

2、收集整理有关交通安全的警示语、宣传语。

3、观察路口红绿灯变化时间。

调查过程

时间:20xx年2月22日14:00

地点:嵊州大道

对象:交警

问:在执勤过程中,常常会发现哪些有关行人交通的问题,你们是如何处理的?

答:行人违反交通规则的现象十分普遍,通常情况下并没有十分严重的伤亡,但是却存在着十分严重的安全隐患,任何时间都不能排除没有伤亡的可能性。违反交通规则的现象如你们学生过这个路口的时候,很多都是越栏穿道,很少一部分人能等候。造成这一不良现象的原因是因为造成伤亡有偶然性,而大家的侥幸心理多于安全意识,也就是说只要大家存在这种不良侥幸心理,不去加强安全意识,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会很大,事故的严重性也会很大,而违反交通规则,从法律上并不可能将行人完全约束,总不能一穿轨就让行人罚款,我们执法者也只能起到一个提醒监督的作用。

小结:安全出行的保障是我们行人的一种意识,交通执法者和交通规则也只能帮助我们强化这种意识,最重要的是我们行人自己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认真遵守交通规则。

时间:20xx年2月22日15:15

地点:官河横路十字路口

对象:交通协管员

问:行人出行过马路应注意些什么?

答:大家习惯过红绿灯的路口时向右看,忽略了左边驶来的车辆,因此发生交通事故。首先大家就应该过斑马线,注意看红绿灯,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有效的交通安全保护。但是许多行人忽视了这一点,或许中国人的素质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

小结:从这位交通协管员的言语中不难感受到他对交通事故发生是因为行人不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而气愤,对有些行人的行为感到无奈。遵守交通规则的确可以反映出人们的素质和思想意识,我们始终相信大家都有良好的素质,只不过意识还需要加强,我们会从最基本的遵守交通规则开始,加强安全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自身的不足。

时间:20xx年2月22日15:45

地点:中医院门口

对象:的士司机(停车于路边。)

问:作为司机,您对我们行人有些什么忠告或者您认为您在驾驶过程中行人不应该给您带来哪些麻烦?

答:(可能这位司机认为驾车只要注意自己就行了,无须给我们学生提出什么要求。)

小结:驾驶过程中的司机和横穿马路的行人都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每一个人都有必须要树立安全意识,无论是行人还是司机都要将安全牢记心中,时刻遵守交通规则。

时间:20xx年2月22日16:15

地点:三江购物中心

对象:行人(一位中年母亲正和她的女儿在等待红灯。)

问:您是否常常叮咛女儿注意交通安全,您是怎样叮嘱她的?

答:其实也没有什么,就是带她出门或让她独自出门时总要提醒几句“过马路要看绿灯再行”、 “一定要走人行道“。大概说得多了,女儿都能很好的注意这些,她上学独自过马路我很放心。

小结:从这位母亲的回答可以知道,安全意识的树立是从生活的点滴做起的,这小小的叮咛让这个女孩子注意到安全的小细节,不知不觉中小女孩与危险拉开了距离,原来保护自己,安全出行是这么简单。

时间:20xx年2月22日16:35

地点:官河直路公安大楼旁

对象:行人(一位男青年正在闯红灯)

问:您好,我们在做一个社会调查,您能谈谈对违反交通规则现象的看法吗?

答:(这位行人拒绝了我们的访问,低着头红着脸很快地离开了。)

小结:看来这位行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闯红灯不仅对自己的生命构成威胁,而且给司机造成了麻烦。如果司机不能准确判断行人来去的方向,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就算判断正确,也会因为要避开行人而突然转向影响到其他车辆,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闯红灯、翻越护栏、横穿马路一系列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都是不明智的,都是对自己与他人的.生命不负责任的行为。

我们的反思

在这个短暂而又精彩的调查过程中,我俩受益匪浅。我们明确了调查目的,再一起拟定了调查方案,确定了调查方法及对象。我们走访询问街头行人、司机、交警及协管员,并实地观察十字路口闯红灯的现象。并对调查访问结果作进一步分析,在认识问题的同时,更多的是对我们自身的反思。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意识到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会使我们生活更有秩序,我们不能因为心存侥幸而忽略了安全意识。

从这次调查我们深刻认识到,我们必须珍爱自己的生命,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为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幸福着想,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关爱生命,安全出行”就是要求我们主动承担珍爱生命,保护生命的责任。

关于交通的调查报告 篇8

一、调查时间:

1月16日下午2:30

二、调查地点:

柳园路和文轩路的十字路口

三、调查方式:

街头观察

四、调查人:

高晓宇

五、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聊城市东昌府区交通安全情况,发现存在的交通安全问题,提高交通安全意识,提醒大家“珍爱生命,安全出行”。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工作、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交通工具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方便。然而在大家感叹社会进步的同时,它也给我们带来了灾难,一个个蓬勃的生命消失在飞驰的车轮下,一个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转眼间支离破碎,特别是那些还没有踏上社会的中小学生,也遇到了这样的灾难,亲人哀伤的呼唤,始终留不住弱小的生命。当目睹过事故现场惨不忍睹的受害者尸体和抛洒在路上的滩滩血迹,听到过受害者或受害者家属痛苦的呻吟及嘶心裂肺的哭声,每当此时,你心里会觉得难受吗?

为了了解文明交通问题,我来到聊城市东昌府区柳园路和文轩路的十字路口,我先观察了大体情况:发现在1小时内只有2/3的人遵守交通规则,还有1/3的人不遵守交通规则。突然,我的眼球被一群十四、五岁的少年吸引过去,马路这边明明是红灯,而他们却毫无忌肆,在车水马龙中飞奔到马路对面。唉,这也太危险了吧!我转过身,又看到了惊人的一幕:一辆豪华的吉普车“率领”着三四辆三轮车不看前面是红灯,便闯了过去,我不由的为他们出了一把汗:有多少人在这一瞬间被夺去了生命啊!更可恨的是:一群六七十岁的老太太边闯红灯边说话,如同置身于仙境,唉!我情不自禁的叹了一口气。

人们都说,交通事故猛于虎。可是老虎再凶,也只能一口吃掉一个人,而交通事故则会一口吞噬几个甚至几十个人的生命。现在我向大家介绍一组数字:

去年,世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达50万人,其中中小学生占了10万多。而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则无法谦虚地排在了世界第一。我国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都在10万多人,平均每天死亡达300人,这真是一个比战争还无情,还残酷的数字。

再来看我们身边发生的一些交通事故:比如,20xx年6月份我市某小学的一名学生在中午放学时,骑自行车横过马路被迎面而来的货车当场撞飞致死。20xx年11月份,在某小学读书的一名学生,他的家长用电单车载他上学时,在上学路上冲红灯被货车撞飞致死。20xx年12月份,某学生在星期六放假期间,骑单车上路在排沙围路口被公共汽车当场撞飞致死。

什么是导致我们道路交通事故频频发生的原因?据交通警察调查统计,在所有的交通事故中,除极少数属意外原因造成,75%以上的事故是驾驶员或行人的人为因素造成的。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有无证驾车、超载、超速行驶、疲劳驾车、酒后驾车、强行超车、行人不守交通规则等。

综观这么多起交通事故,我们不难发现,我国交通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就是人们不珍惜生命,不遵守规则。生命对于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应该爱护,应该珍惜。出入平安,这是大家都希望的所求心。然而,很多人却为图“方便”或为了眼前的利益而违反交通法规。殊不知,许多交通事故的发生往往源于某些不经意的违法行为。在他们当中,有一部分是对交通法规不甚了解,对安全常识掌握不多,有一些人是抱着侥幸心理,明知原故犯的。所以学习和遵守交通法是每一个人珍惜自己和他人生命,使交通秩序安全有序所以必须履行的义务。有人比喻,道路交通法规是用亲人的泪水,死者的血泊,伤者的呻吟和肇事者的悔恨挽来的。然而,社会上有些人却不愿学习交通法规,要他学也想学交通法规,而等到付出了金钱,鲜血或生命的代价才开始后悔当初没有学习交通法规。可是,结果连生命也没有了,后悔的资格也没有了。不遵守交通规则,就是不珍惜自己的生命。

当你们在马路上追打嘻闹或随意横穿公路时,你们是否意识到灾难会随时降临呢?

关于交通的调查报告 篇9

一、调查背景

当前,我国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着道路拥挤、车辆堵塞、交通秩序混乱的现象,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随着我国城市规模和经济建设飞速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在逐步加快,城市人口在急剧增加,大量流动人口涌进城市,人员出行和物资交流频繁,交通需求急剧增长,城市交通供需矛盾日趋紧张。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快速、舒适的交通环境,引导城市居民使用公共交通系统是国外大城市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惟一途径。 城市轨道交通定义:城市中使用车辆在固定导轨上运行并主要用于城市客运的交通系统称为城市轨道交通。

在中国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输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

一般而言,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轨道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特征,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中等以上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别于道路交通),主要为城市内(有别于城际铁路,但可涵盖郊区及城市圈范围)公共客运服务,是一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

1、了解我国城市轨道的历史发展概况

2、了解我国城市轨道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3、了解我国城市轨道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包括对装备制造业、就业、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环境等的影响。

(二)调查方法

本报告针对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及对社会的影响展开调查。调查采取从网上搜寻大量资料并进行筛选总结的方法进行。

(三)项目执行

调查时间:自20xx年11月12日 至11月15日。

三、调查结果

(一)中国各大中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历史(即已建成通车的城轨交通) 1908年,我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揭开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序幕。随后,大连、天津、沈阳、北京、哈尔滨等城市相继修建了有轨电车线路,也在当时的城市公共交通中发挥了骨干作用。旧式有轨电车行驶在道路中间,与其他车辆混行,运行速度不高,正点率低,。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城市道路面积明显地不够用。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各大城市开始相继拆除旧式有轨电车,到50年代末,只有大连、长春、鞍山等个别城市保留至今。

关于交通的调查报告 篇10

一、调查背景

当前,我国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着道路拥挤、车辆堵塞、交通秩序混乱的现象,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随着我国城市规模和经济建设飞速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在逐步加快,城市人口在急剧增加,大量流动人口涌进城市,人员出行和物资交流频繁,交通需求急剧增长,城市交通供需矛盾日趋紧张。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快速、舒适的交通环境,引导城市居民使用公共交通系统是国外大城市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惟一途径。 城市轨道交通定义:城市中使用车辆在固定导轨上运行并主要用于城市客运的交通系统称为城市轨道交通。

在中国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输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

一般而言,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轨道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特征,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中等以上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别于道路交通),主要为城市内(有别于城际铁路,但可涵盖郊区及城市圈范围)公共客运服务,是一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

1、了解我国城市轨道的历史发展概况

2、了解我国城市轨道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3、了解我国城市轨道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包括对装备制造业、就业、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环境等的影响。

(二)调查方法

本报告针对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及对社会的影响展开调查。调查采取从网上搜寻大量资料并进行筛选总结的方法进行。

(三)项目执行

调查时间:自20xx年11月12日 至11月15日。

三、调查结果

(一)中国各大中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历史(即已建成通车的城轨交通) 1908年,我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揭开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序幕。随后,大连、天津、沈阳、北京、哈尔滨等城市相继修建了有轨电车线路,也在当时的城市公共交通中发挥了骨干作用。旧式有轨电车行驶在道路中间,与其他车辆混行,运行速度不高,正点率低,。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城市道路面积明显地不够用。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各大城市开始相继拆除旧式有轨电车,到50年代末,只有大连、长春、鞍山等个别城市保留至今。

由于人口及汽车的猛增,有限的城市道路面积和无限增长的汽车数量产生了尖锐矛盾。城市轨道交通再次进入规划者的视野。

关于交通的调查报告 篇11

一、全区公共交通事业发展基本情况

1、整合公共交通资源,公交线路集约化改造效果初显。长期以来,我区公交车辆大多采取业户挂靠经营方式,由私营车辆挂靠公交运营公司从事公交运营,导致运营车辆旧,车型不统一,班次不合理,运营能力不足。鉴于上述营运方式的诸多缺陷,在广泛调研,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交通主管部门对部分公交线路进行了集约化改造。截止目前,我区共有 1路直达、11路、50路、98路、113路、161路、300路等7条公交线路完成了集约化改造,改造后,车容车貌和服务质量都有了大幅提升,群众出行变得更加便捷。

2、公交站场建设实现突破,公交行业规模不断扩大。XX年10月20日,列入交通部客运站建设计划和淄博市交通规划的客运站竣工交付使用。该工程采取环形孤岛模式,分为上中下三层,集出行、购物、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该客运站的投入使用,实现了公交、长途的“零距离换乘”,解决了火车站广场交通拥挤、环境卫生脏乱差的状况,有效地提升了城市文明形象,增强了中心城区服务功能。目前,该客运站已运营近两年,运营秩序良好。随着城市居民对公共交通需求的不断增加,及时延伸调整公交线路6条;更新公交车110 台;城区公交车万人拥有率达到5标台以上;更新添置天然气公交车47台;770台出租车进行了双燃料改造。

3、公交运输能力稳步提高,行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近年来我区公共交通运输能力稳步提高,客运总量、车辆装备稳步增长,服务网络不断扩大,公交运力不足、群众出行不便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目前,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站点覆盖率大于70%,城区公交车平均运营速度20公里/小时,公交准点率达到95%以上,公交车辆出行分担率达到20%。共建设完成景观式候车亭5处。公交网络实现了全通达、全覆盖,11路、50路、113路、117路、118路等线路覆盖城区主要地区。离休干部、伤残军警、盲人、65岁以上老人、学生等特殊群体享受到11路公交车的免费或优惠乘车待遇。开展了“创建文明行业”、“文明交通行动计划”、“乘客满意工程”“爱心送考”等活动,公交行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

4、城市客运市场管理有序,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实施“双基”工程,确保安全形势稳定。加强车辆检测、驾驶员驾驶行为监管,始终坚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保障了全区城市公共交通安全形势的稳定。进一步强化基础管理工作,企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交通主管部门对车辆技术和人员档案实行精细化管理,实现“一车一档”、“一人一档”,在公交客运公司推行了“星级企业评定”和“质量信誉考核”等制度,企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加大对违章行为的治理力度。以开展“道路运输百日安全集中整治”、“迎省运、保畅通”等专项活动为契机,加大路巡路查和路面执法力度,对 “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 “黑三轮、黑出租、黑摩的”及“倒客”、“宰客”等不法行为进行查处,维护了城市公共交通市场秩序,确保了我区客运市场安全、文明、有序。

二、我区城市公共交通事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主体地位尚未确立。公交优先战略没有得到全面落实,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总体滞后。我区公共交通的出行分担率不高,与公交发达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公交服务能力不足,城市公共交通吸引力不高,公共交通在缓解城市拥堵、建设低碳交通等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缺乏统一规划。城市公共交通线网构成主要以公交枢纽站为依托,实现点与点的连接。长期以来,我区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薄弱,缺乏统一规划,特别是在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时没有把公交设施配套纳入统一规划,给交通营运、管理和居民出行带来不便。

3、公交行业发展后劲不足。城市公共交通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是政府应当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政府应对城市公交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扶持,但由于财力所限,城市公交缺乏应有的补助和资金扶持,使原本属于社会公益性的公共交通行业发展受到制约,带来班线密度不高、始发时间不早、末班时间不晚等问题,公益职能发挥受限。

4、公交服务质量与不断增长的出行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由于现行体制原因,城市公共交通的许可权限在市交通运输局,我区交通管理部门只负责具体管理工作,开辟新线、迁站、线路调整等诸多事项,都需多方协调解决,程序较为复杂,致使办事效率不高,不能及时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意愿。

5、城乡客运发展不协调。长期以来,由于我区城乡二元化结构的存在,导致城市公共交通与道路客运班线一直处于二元管理状态。城乡道路、场站、运力等资源难以共享和优化配置,经营成本和票价差距较大;城乡客运体系互不兼容,阻碍了城乡衔接、方便快捷的一体化客运网络建设;部分比较偏僻的线路,受客流量小、线路规划不合理、运营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存在亏损现象,导致线路经营者服务态度消极,甚至因为无力负担而影响运行;城乡公共客运服务不均等,农村和郊区居民进城难和出行不方便的问题突出,对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造成较大障碍。

三、对全区公共交通事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加快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编制,确立城市公交优先发展地位。近年来,我区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构筑功能完备的公交网络,提供高效、便捷的公交服务体系,已成为当前和今后群众的迫切要求。有关部门应加快编制《公共交通发展规划纲要》。在编制和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础设施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需要,发挥规划的先导作用,促进全区公共交通系统的协调发展。确立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目标,确保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通过科学规划和建设,提高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优化营运结构,形成干支协调、结构合理、高效快捷并与城市规模、人口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共交通系统,为群众提供安全可靠、方便周到、经济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同时,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使城市公交事业与群众公交素质同步发展,着力打造“文明公交”品牌。

2、以公交企业集约化经营带动公共交通线路的优化。公共交通最终的服务对象是公交乘客,在优化公交线路方面,应确定公交最优线路模型的优化目标和约束条件。鼓励公交企业进行集约化经营,有利于解决市场资源布局分散问题,实现业内资源优化配置和集约经营,而且还可为政府扶持公交行业发展、监管公交行业服务提供固定、明确的途径和载体。通过规划和政策引导,以公司制的经营主体取代承包、租赁经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公交客运市场经营秩序。通过集约化改造经营,对山区客运线路和近郊客运线路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改造,实现公共交通线路的优化。

3、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建立规范的公共交通补贴补偿制度。逐步落实财政支持和补偿机制。制定可行的优惠政策,减轻公交企业的税费负担,弥补城市公交建设与发展资金缺乏的问题;建立规范的财政补偿机制,对国有公交企业因价格因素造成的政策性亏损予以补贴,对因公交企业承担社会公益性和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所需要的资金给予财政补贴。另外,政府应逐步加大对公共交通站场、车辆等基础设施的投入,确保城市公交的建设与发展;将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纳入公共财政体系,在资金上统筹安排,重点扶持;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当中,抽出部分资金,用于城市公共客运交通规划确定项目的建设及车辆、设备的更新,使公交事业发展有稳定的资金来源。

4、加强公交发展水平的考核与评价,全面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公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公共交通企业经营和服务质量的监管,规范经营行为,依法查处非法营运、妨碍公共交通正常运行、危害公共交通安全等行为;要制定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机制,逐步建立推行等级服务评定制度,开展文明线路创建活动,加强行业自律,促进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公共交通企业要科学调度车辆和编制运行图,加大行车密度,缩短乘客等候时间;要加快车辆更新步伐,积极选用安全、舒适、节能、环保的车辆,淘汰环境污染严重、技术条件差的车辆;要加强对公共交通站场、车辆、设施装备的维护保养,为群众创造良好的乘车和候车环境;加大对公交驾乘人员的培训,制定技术和服务评定标准,将驾乘人员的工资收入与服务质量、服务效能直接挂钩,提高公交一线驾乘人员改善服务、提高质量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为提升我区公交服务和社会满意度注入生机和活力。

关于交通的调查报告 篇12

公共交通是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市民极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城市的公交服务质量,更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市政府对我市公交发展十分重视,XX年3月提出了争创全国先进,中西部一流,群众满意的城市公交发展目标。为推进我市公交优先发展,市政协成立了调研课题组,对影响公交发展的各方面因素进行了深入调查,以期对发展公交,缓解市民出行难提供一些帮助。

一、公交现状

(一)基本情况

17.67标台,城区公交出行分担率23.22%。

近年来,为建设全国先进、中西部一流、群众满意的城市公交,解决市民出行难问题,市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发展国有主导的城市公交,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主要做法有:

1、增加车辆和调整线路,提高公交运力

XX年底,中心城区公交营运车辆5220

2、推行ic卡票制改革,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

市公交集团公司推出ic卡并相继采取一系列优惠措施后,

3、试行公交专用道,提高公交运行效率

(二)主要问题

在国内同类大城市中,市的公交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主要表现为站点远、乘车难、换乘难,从而导致公交车速度慢,准点率低。特别是在上下班高峰时期,公交车候车时间过长,车内拥挤不堪,上下车秩序混乱,群众反应强烈。公交服务水平不高导致市民大量选择私家车、自行车、电瓶车、出租车等方式出行,大大增加了本来就不堪重负的道路负荷;而道路负荷大、拥堵又导致公交车的运营速度更慢,促使更多的人选择乘坐公交车以外的方式出行,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公共交通发展落后已经成为影响发展的重要因素。

经过深入分析,我们认为制约公交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线网、场站、路权、行业监管、内部管理及相关配套政策。这些因素相互影响,引发一系列问题,制约了公共交通的发展,使得市民出行难的问题长期得不到缓解。

1、线网

现有的城市公交线网设置不够科学,层次不分明,分工不明确。这是影响公交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主要表现为:线路重叠过多,线路走向设置不合理,对市民出行考虑不周。许多居民小区没有公交车经停,居民公交出行困难,被迫选择其他出行方式。近年来有关部门虽然已在着手进行线网优化,但尚未达到科学规划、合理设置的标准。

2、场站

公交场站建设滞后,是影响公交发展的`瓶颈。长期以来,城市建设中对公交场站的规划和建设严重不足。新开发区域的公交场站建设常被忽视,旧城区原有的公交场站也被大量挤占挪作他用。一环路以内现在已经没有一个公交场站。市公交集团近年来车辆增加很快,但场站建设滞后,目前使用场站仅50个,计835余亩,按国家建设部有关标准计算缺口近50%。场站缺乏直接影响高峰班次的投放,当前在运力比较充足的情况下,也无法加大高峰期车辆的投放。

场站不足还严重影响到公交线网的优化。市内缺乏中转站首末站造成线路过长,加大了优化线路的难度。一个需要引起充分注意的是例子是,正在建设中的天府广场地铁中心枢纽,就没有规划和建设公交场站。

3、路权

城市的公共资源之中,道路资源最为紧缺。长期以来,在道路资源的分配上,公交路权优先的原则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20__年5月之前,一直没有设置公交专用道,仅在几条最重要的干道上设置了公交优先道。由于相关管理未能合理配套,这些公交优先道经常受到大量社会车辆的违法侵占,严重影响了公交车的运营速度。运营速度的降低使公交车发班频率和准点率降低,造成等候时间过长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公交出行分担率的提升。

路权涉及到的最大困难是市区路网存在大量的瓶颈路段、双向6车道的路网不完善,需要进行新一轮的市区道路改扩建工程。

4、政策

城市公交作为带有一定公益性的社会服务,政府应给予相应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对参与经营的企业,应不分国有和民营,都给予国民待遇。比如,市公交集团推出ic卡优惠票价和对特殊人群的免费优惠后,民营公交线路因为不能得到政府的相关补贴而未能实行同样的优惠票价,不能刷卡,从而形成一个城市两种票价 的现象,参与公交服务的民营企业和乘坐民营公交的市民对此有较大的反映。

二、意见和建议

(一)坚定信心,确定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

要促进城市交通的良性发展,首先要解决城市交通的发展模式。目前,我市平均每天新增500余辆机动车上路,主城区的电瓶车已达120万辆,道路资源难以承载社会车辆增加的压力。因此,要坚定不移地选择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发展模式,建设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多元化城市交通系统,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城市交通结构应以公共交通为主体,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快线公交为主体、支线公交为支撑、出租汽车为补充,合理匹配、高效快捷并与城市规模、人口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共交通系统。同时,对小汽车采取不限制购买,但限制使用的办法,出台一些调控政策,在不同的区域特别是中心城区控制小汽车使用。对电动自行车的限制措施也应该继续加强。

同时,为适应公交优先发展的需要,建议修改《市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条例》,对我市公交发展的指导原则、政策支持、管理体制、资源配置、服务规范、监管执法等,按照新的形势和要求予以相应调整。

(二)加快线网优化建设,根据线网需求合理配置车辆

同时,为适应线网优化的需求,建议增购高性能大容量公交车和小型公交车,使车辆结构尽快形成合理的比例,在适应城市快速公交系统建设和干线、支线公交对车辆不同需求的同时,提高公交舒适度,以吸引更多的人乘坐公交车。

(三)综合开发利用,加快公交场站建设

公交场站是线网优化的重要基础,要加大公交场站的规划力度和规划执行力度。在土地资源紧缺的主城区,旧城改造要规划地下公交场站,要求开发商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以有效地解决首末站严重短缺的问题。公交场站的深度开发要给予政策上的倾斜,鼓励公交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公交场站建设。对于新开发区域,公交场站的配建必须纳入新建小区的强制性条件。只要达到一定规模的新建小区,必须配建相应规模的公交场站。场站建设要实行综合配套建设,要对整个区域综合开发和立体开发,进行统一管理。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议相关部门选择一个场站建设作为试点,为以后的工作提供样板和经验。

正在修建地铁,轻轨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之中。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地铁、轻轨和公交汽车的效率,要系统规划三者之间的换乘驳接枢纽,有机衔接,以充分发挥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综合效益。

(四)推广公交专用道,建设快速公交系统

公交运营速度是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的核心问题。要下决心在具备条件的交通干线上实行公交专用道,建设快速公交系统,使公交出行较私人交通出行更具优势,从而吸引更多的人选择公交出行,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

快速公交系统建设应该遵从专用、快速、大容量和线网整合四条原则。加快配置先进科技设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调度管理公交系统,也是建设快速公交系统中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

实行公交专用道的道路条件是双向6车道。目前这样的道路并不是太多。一些干线如新华大道、红星路部分只有4车道。建议加大这些路段工程的改造力度,尽快在这些干道设置公交专用道。同时,为实现路权向公交倾斜的宏观目标,建议市交委、交管局参与城市建设的规划和城市道路的技术规划设计。

(五)加强对公交企业的监管,鼓励民营公交企业整合

相关职能部门要按照市政府提出的争创全国先进,中西部一流,群众满意的城市公交发展目标,制定行业服务标准,对公交企业经营线路进行动态管理、考核、授权经营;要提高公交企业进入门槛,严格禁止挂靠经营和收取保证金等办法的承包经营。

加强监管,提升公交企业服务水平。建议今年内重点研究解决市民反映突出的运营时间问题。目前公交除少数干线外,绝大部分线路均在晚上7至8点收车,这样的时间表同二三十年前基本没有区别,与现在的城市规模和市民生活方式不相适应,与市打造最佳人居环境的奋斗目标不相符合。应根据市民需要,对线路的收发车时间做出相应调整。

整合规范民营公交企业。现有民营公交企业9家,利益分散,经营矛盾大,不利于公交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行业监管,同时也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的利益受到一定的损害。有关部门应以优质服务和安全生产作为主要考核指标,进行调控,支持鼓励民营公交进行整合,引导其进行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以减少经营矛盾,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公共交通服务。

关于交通的调查报告 篇13

去年班上的一位同学被一辆小轿车撞伤,最后停学了半年,这件事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在电视里、报纸上看到了很多交通事故,它夺走了很多学生的生命。在学校里,我们的老师几乎每天都跟我们讲安全,尤其是交通安全。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安全事故发生呢?

为了我和同学们的安全,我决定对我们学校周边的道路交通安全进行调查,然后制定了本调查报告。

一、学校及周边的基本情况:

我们学校位于沾益城东10公里处,此处交通复杂。学校前面是320国道和曲胜高速公路,后面是沪昆铁路,西面还有宣天高速公路。我们学校有6个班,300多名学生,他们都来自不同的9个自然村,大部分学生都是走读生。他们每天上学、放学来回在这交通复杂的地段,有很多安全隐患。

二、存在的问题:

1、我们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行动无常,他们在公路上蹦蹦跳跳、嬉戏打闹,行走路线变化无常,想跑就跑,想走就走,任意穿行,行动突然,在公路上很不安全。

2、大部分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不遵守交通规则,过公路时大家都很随意,不管有无车辆,横冲直撞的。

3、接送学生的车辆不规范,多而杂,有自行车,有电动车和三轮车,有无牌无证车辆,超载现象常有发生。如一辆面包车拉20多为学生。

4、学校门前道路窄,车辆多,又无减速带或减速标志,学生出门拥挤,安全隐患大。

5、学生拍路队回家时,车辆多且车速快。天晴时,车辆冲过灰尘四起,我们满脸都是灰,连前面的道路都看不清。下雨天,路上到处都是黑泥浆,弄得我们满身都是泥浆。

6、开车司机的素质差,遇到学生排路队走或者是横穿马路,他们视而不见,车速也不减慢。

三、我有良好的小建议:

1、我们学生必须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必须做到行人靠右慢行;横穿马路时,必须做到“宁停三分,不抢一秒。”

2、学生必须实行排路队制度,每个路队由路队长负责,他头戴小黄帽,手持小红旗,全体队员排好路队,这样更能引起司机们的注意。

3、放学时,希望老师们继续把我们送到公路的右边,学生出门拥挤,过往车辆又多,这时更需要老师们维持学生过马路的秩序。

4、学校门口,过往的车辆特别多,车速特别快,我建议安装减速带或者是减速标志。

5、我们学生间开展自我教育,采用“小手拉大手”、“游戏和儿歌”等多种教育形式,寓教于乐,不断提高我们的自我防范意识和交通安全意识。

面对复杂的交通现状,短期的教育行为或者是单方面的`教育形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认为,宣传教育是保护学生交通安全的必要手段,但不是全部,只有全社会共同担负,共同呵护,才会让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等意外伤害远离孩子,才能保证孩子们健康茁壮成长。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