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管理站工作总结(精选4篇)
今年,我站全力打造了全省、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和标准化支部品牌,突出救助标准化建设和寻亲服务管理重点,深度拓展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加大救助宣传力度,强化救助安全生产管理,确保了安全救助无事故。
一、今年工作总结
(一)全力打造全省、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和标准化支部品牌
1、成功争创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6月份,在局党组和上级党委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站党支部精心准备救助宣传视频、事迹材料等申报资料,充分展示支部建设风采,成功创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殊荣,我市救助管理工作的知名度与美誉度进一步扩大。
2、迅速完成标准化建设支部打造。4月份,我站被局党组推荐为全市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试点单位。为此,站党支部迅速召开调度会,支部书记进行全面谋划部署,邀请市直工委领导两次现场指导,在短短1个月的时间,投入20万元建立起党员标准化活动室、荣誉展示室、党务工作宣传长廊,添齐党员教育现代化设施设备,将标准化支部阵地建设打造成全市亮点工程,并迅速完成了党员队伍建设、制度建设、主题活动等软实力的标准化工作。
3、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工作。一是健全组织保障。新成立了党务办,配齐党务工作人员队伍。二是强化动员部署。5月23日组织全体党员进行了第一次专题学习和动员部署大会。三是细化工作举措。站党务办为大家印制了《“两学一做”知识须知》读本,购买发放了《党章》等相关文献资料和“两学一做”专题学习记录本,定期督导大家认真搞好自学、做好记录。5月27日党支部分小组进行了集中学习讨论,较高规格地完成“两学一做”第一阶段专题学习,顺利进入第二阶段学习。
(二)创新开展救助管理工作
1、大力开展寻亲服务。今年来,我站重点拓展寻亲服务工作。一是以市局名义,联合市公安局出台了《常德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身份查询工作实施细则》,建立起流浪乞讨人员身份快速查询、DNA信息比对绿色通道。二是启动了“在站寻家,让爱回家”寻亲服务主题宣传周和“6.19”机构开放日活动。印制、发放宣传单3000份、宣传图册15套,通过机构开放日现场解答、主题宣传周流动宣传、赴各区县市现场指导寻亲业务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向社会展示寻亲成效、介绍寻亲平台、普及寻亲知识。有效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寻亲服务,帮助更多的滞留受助人员回归家庭,提高社会公众对救助管理机构认知度和满意度。
2、积极推进救助标准化建设。抓好过程痕迹管理。重点强化了站内救助服务、街面巡查、专项救助、护送返乡、托养安置、个案服务管理、交接程序办理等影像、图片、文字资料按类别、时间分类,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影像、图片、文字等专门资料库,有效方便资料查询查找、预防救助矛盾纠纷。
3、强化精准救助工作。一是利用数字化救助系统和24小时救助热线开展精准定位服务。市民来电和智慧城管系统交办件响应迅速,处理及时,实现救助管理工作全覆盖、零盲区。二是开展了“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等专项救助行动,确保街头流浪、乞讨人员的生命安全;三是主动开展德山庙会救助、春运应急救助等活动,有效发挥托底保障职能。
(三)深入拓展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
1、信息化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一是实现全国救助信息网、市委完美社区建设服务平台、公安全国DNA信息比对平台、救助站网站平台“四网”同步运行共振。二是研究制定“互联网+”社会保护,开发的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信息软件管理系统正式投入运行,通过“互联网+”实现部门、社区、社会组织、学校、医院、家庭等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促进政府社会资源快速向未成年人社会保护领域集结。
2、推进项目标准化建设试点。认真落实《民政部关于加快民政标准化工作的意见》精神,加快标准化建设试点,大力开展个案管理标准化、小组管理标准化、社区服务标准化、子项目建设标准化等未成年人社会保护服务管理标准化建设。针对困境未成年人多元化需求,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强化个案管理服务;针对监护缺失困境未成年人,新开发“太阳花”安全防护子项目,在东苑社区试点运行;针对困境未成年人学业帮扶、能力发展需求,进一步强化“青苗课堂”试点项目服务。
3、未成年人保护体系进一步完善。建立起专业平台运作、专业组织服务、专业机构评估等一套较为成熟完善的未成年人保护模式。进一步完善了全市未成年人风险等级评估标准,投入使用未成年人保护信息系统,实现对市城区的困境未成年人的动态评估和专业有效的个案管理。6月份,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成员、中国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刘雅芝一行前来我站视察,对我站未成年人保护模式给予充分肯定。
二、下年工作安排
1、实施困境未成年人精准保护。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针对困境儿童生存发展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推进专业化保护,强化资源整合、分类施策、精准帮扶,确保其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保障、教育保障、监护保障和残疾儿童福利服务保障,为困境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2、进一步推进救助管理和未成年人保护标准化建设。按照年初预定目标,聘请专家指导,大力推进救助管理痕迹管理、档案管理标准化工作;强化专业督导,全面梳理未成年人标准化试点成效,推进标准化建设全面落实到位。
3、强化救助安全管理。保持安全管理高压态势,大力开展救助机构安全管理月活动,建立健全安全应急预案,定期排查救助区、定点医疗机构、托养机构隐患,确保安全救助无事故。
4、继续开展好“两学一做”工作。按照上级党委部门部署,扎实推进“两学一做”规定动作落实到位,创新开展支部委员、党员干部讲党课活动,结合救助实际,开展好精准扶贫工作。
5、加大救助宣传力度。强化新媒体宣传力度,认真做全国救助管理与未保工作微信群、市民政局官方微博、微网站、本站官方微博等新媒体信息发布工作;及时上报部、省厅、市局相关动态信息;加强市本级报纸、电视等媒介平台的宣传工作。
xx年度,市救助管理站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相关工作精神,在主上级业务部门指导和关心下,进一步强化为民意识、服务意识,强化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认真履行工作职责,通过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加大力度,狠抓落实,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实施人性化的服务管理,得到了人民群众和受助对象的广泛赞誉,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年以来,在各相关部门的配合下,我站对主城区内的流浪乞讨人员进行了流动救助、劝导救助,尽职尽责的抓好对求助人员的接待、救助服务、宣传教育等工作。全年共接待和劝导救助人员
人次,对符合救助条件的XX人给予救助,救助率达100%圆满的完成全年救助工作,未发生一起责任事故。
一、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创新机制、救助管理工作在创新高。
一是坚持政策推动,推动救助工作制度化。把加强政策创制作为引领救助站工作长远发展的方法和手段,积极运用政策创制来破解难题、促进发展、规范管理。
二是坚持管理拉动,推动救助站管理工作规范化。把加强管理作为救助工作的生命线,不断强化制度建设。我站将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梳理,制定了《xx市救助管理站制度职责汇编》。实行了“三项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宿制度,我们开通了24小时求助热线,以确保流浪乞讨人员能够能到及时有效的救助。实行“首问负责”制。实行“零报告”制度。
三是坚持机制联动,提高救助工作整体效能。建立强有力的宣传机制,充分利XX晚报、出动宣传救助车以及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救助管理的法规政策、救助办法、救助程序等,使广大群众熟悉、熟知这些政策。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全面推进区域配合、部门协作、互相支持、形成合力的现代化救助管理工作格局。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建立了受助人员数据库,构建信息平台,实现了与全国救助站的联网系统,有效解决了救助人员查询难、甄别难等问题,尽可能改变重复救助、骗取救助的现象,提高有效救助率,形成上下贯通、相互配合、信息共享的工作平台。使救助信息化平台、信息技术推进救助工作向规范化、科学化的跨越式发展。
四是坚持活动启动,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与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xx年度,为推动救助管理工作深入开展,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开展街头主动巡回救助活动。在日常工作期间,我站工作人员加大了城市主要商业街、会展现场、车站、农贸市场、广场的巡查力度,为流浪人员提供食物和衣服,帮助他们返回家乡。开展“夏日送清凉”活动。面对夏季高温天气,市救助站开展巡回流动救助活动,不定期派出救助车对全市主要干道和路段,为流浪乞讨人员送去食物。开展“救助宣传月”专项活动。xx年是《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十周年。为深入宣传救助管理政策法规,全面展示十年工作成效,我市按民政部要求于
xx年6月份开展了“传递温暖,关爱救助”主题宣传月活动。活动期间,结合我站工作实际,精心组织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举办了全国首个救助机构“开放日”活动,提高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社会知晓度,推动了全社会关心关爱流浪乞讨人员的氛围,取得了良好效果。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活动。根据民政部《关于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的通知》,寒冬期间积极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及时救助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以及因务工不着、寻亲不遇、被偷被骗等原因而陷入困境、居无定所、流落街头的'生活无着人员,面对冬季的严寒天气,加大上街巡查力度和救助频度,确保流浪乞讨人员在站内吃的饱、穿的暖、住得好。让困难群众在寒冬中感受到党和政府温暖、社会关爱,保障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基本生存权益。
二、做好街头流浪危重病人、精神病人的医疗救助
xx年度,我站进一步加强了医疗救治工作。根据“先救助,后救治”的原则,对突发疾病的流浪乞讨及时送往定点医院救治。
20xx年,我站在县民政局的正确领导下,按照以人为本,为民解困得工作理念,本着“自愿求助,无偿救助”的原则,严格贯彻执行国务院颁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和民政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细则》,通过工作人员的努力,对流浪在我县的乞讨人员实施人性化管理,为其寻找家人,得到了人民群众和受助对象的广泛赞誉,得到媒体的报道,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 救助管理的基本情况
一年以来,我县的救助管理工作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其他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取得了明显的工作实效,形成以主动救助常态化、救助方式多样化、救助工作协同化的救助工作模式。
二、主要工作
1、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救助管理工作能力。
我县建站时间较短,工作经验不足,全体工作人员积极主动地去兄弟县救助站参观学习,并向他们请教管理中心方法和经验。在业务知识学习和培训上,我们针对流浪乞讨人员心理特点,加强救助管理人员的法规政策、心理学、教育学、行为学等知识的培训,提高救助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2、做好季节变换和特殊情况下的救助工作。
我站在做好日常救助管理工作的同时,还根据季节变换的特点,采取了走上街头向市民发放救助管理宣传资料,积极主动到人群密集的地方以及桥洞等场所搜寻流浪乞讨人员,给他们送吃送衣,从而增强了救助管理工作的成效。我们在特殊情况下的救助中,对无法查找到身份信息的对象,及时妥善处置,确保每一个受助对象都能享受到政策的温暖和关怀。
3、加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管理工作。
对街头流浪未成年人“全天候救助、人性化管理”,救助站工作人员在城区街道及主要集市巡回检查、宣传救助政策。在“自愿救助”的原则下,对流浪乞讨未成年人实施保护性救助。进一步完善了在高温、严寒等恶劣天气情况下救助流浪未成年人应急预案,实行街头保护性救助流浪未成年人工作常态化
4、齐抓硬件与软件设施建设,在硬件设施逐步改善的同时,救助文化、制度完善也更上一层楼。
去年,我们积极向县政府申报救助管理站设施改造项目,申请到县财政拨款30万,于今年5月份施工完成。救助站硬件设施得到极大改善,焕然一新的接待大厅、温暖明亮的救助人员宿舍都为我站救助工作的更好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努力营造救助关爱文化,在宿舍区悬挂关爱宣传语、宣传画,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救助工作制度不断得到完善,《站长职责》、《求助人员须知》、《救助站工作人员》守则等一系列制度成为救助站工作人员日常行为规范。
一年来,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比上级的要求,求助人员的期望,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对危重病人以及传染病、精神病人的救治工作还有待进一步规范。二是要加强乡镇派出所、民政办的沟通交流,确保求助人员得到妥善安置。
在明年的工作中,在县民政局的正确领导下,我站将一如既往的严格按照《救助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的规定,结合我站实际,克服困难,积极探索,努力进取,全面提高救助工作水平,使救助管理站的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xx年我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充分践行主动救助、无偿救助原则,积极扎实开展工作,使得救助管理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观念的转变,促使救助理念的逐步形成。区救助管理工作积极创新新时期下救助管理的政策、方法,突出服务理念,体现人文关怀,救助管理和社会服务功能得到了较好的实现。
二是制度的建立,促使机制的不断完善。在《救助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的基础上,我们先后转印发了《关于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明确了各部门在救助管理工作中的职能职责,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各相关单位在开展救助管理工作中能够尽职尽职,保证此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是工作方式的`创新,促使工作的不断推进。流浪乞讨救助工作在政策宣传、查询安置、特殊护送、流浪病人救治、街头救助、妇女维权保护等方面积极探索,扎实工作,针对不同工作对象和个别诉求,区别对待,体现亲情救助,以民政工作者的爱心、耐心、细心对待每一个救助者。同时,还制定工作预案,开展街头救助和火车站定点救助,开展定期街头巡查和救助,及时发现帮助困难群众和流浪乞讨人员。
截止12月底年我区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
XX人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大,流浪乞讨人员也随之增多。救助人员主要分为:①因生活所迫造成流浪乞讨;②走失的老年人或儿童;③被遗弃的智障、痴呆、久病成疾的人员;④被遗弃或离家出走的未成年人、留守儿童;⑤精神病患者;⑥个别上访人员;⑦因家庭矛盾离家出走人员;
⑧务工不成无生活来源的外来人员;⑨被盗、被抢、传销被骗、临时困难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