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秋学校安全工作计划(精选3篇)
学校安全工作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否正常开展,它的职责重于泰山,务必长抓不懈,时时警钟长鸣。本年度的安全工作,仍以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为主旨,以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为目标。
一、目标要求:
本学期学校安全工作的目标要求是:认真贯彻省、市、和教育局关于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有关文件,扎扎实实做好学校安全、综治、信访的各项工作。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大力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切实保障师生安全和学校稳定,杜绝重大、特大恶性事故的发生,避免引发群体性事件,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
二、工作要点:
1.教育教学安全:
⑴各科任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学生,用心研究学生的心理、生理变化,加强心理辅导,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⑵由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各班都要周密思考,分工明确,职责到人,严格管理。各职责人要切实负起责来,不能有丝毫的大意。
⑶加强对各班各室的用电管理,不准私拉电线,乱接开关。
⑷体育课及其它室外游戏,教师应全程监督学生的活动。活动量较大的要向学生讲清要求,问清学生能否参加,不得勉强。
2.交通安全:
(1)各班主任应把严格遵守交通法规作为每一天晨会的必讲资料,在假期要教育步行、骑车的同学靠右行、靠边行。
(2)值班教师要加强职责心,等学生全部离校后方可回家。
(3)各班切实执行学校按时清校的规定。
(4)严禁12周岁以下学生骑车上学。
(5)加强门卫的工作职责,校门口不得乱停车辆,禁止闲杂人员进入校园,外来人员进校要办理登记手续。
3.校产校舍安全:
(1)定期组织校舍安全检查(开学初和期中),特殊天气随时检查,发现险情及时汇报排除。(2)每个教师都应确立主人翁的思想,持续高度警惕,关心校产校舍及其它设施安全,发现问题及时汇报。
(3)加强保卫工作,防盗防火。
4.教学设施安全:
⑴电器、教具使用前要进行安全检查,如有故障要及时排除。按规定接插线,插线前应检查电线绝缘皮是否完好,禁止乱拉电线。
⑵体育器械在使用前体育教师或活动课辅导教师要先认真检查一遍,确定完好后方可组织学生使用,使用时教师不得离开现场,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活动,加强保护,防范事故的发生。
⑶加强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⑷加强对实验室、电脑房等特殊场所的管理,按规定操作。
⑸完善防火设施,加强操作培训,设置警示标志。
安全工作是学校的头等大事,让我们全体教职工用心行动起来,人人讲安全,个个关心安全,时时处处绷紧安全这根弦,为把我校建成安全、礼貌的学习乐土而努力。
具体安排:
三月份:
1、春季传染性疾病防控知识宣传
2、全国安全教育日活动(最后一个星期一)。
四月份:(全国爱国卫生月)
1、卫生知识教育
2、交通安全教育
五月份:
1、“母亲节”(第二个星期日)有关教育
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六月份:
1、“父亲节”(第三个星期日)有关教育
2、学校安全工作例会,总结上半年学校安全工作
3学校安全工作档案检查
七月份:
1、学校假期安全工作安排。
2、学校校舍安全检查,做好灾害天气的安全防范工作
3、学校校舍、安全设施维护
为了落实长岭县教育局20xx年工作要点的通知要求,做好今年学校的重点工作,做好20xx年度学校的重点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和“质量第一,学生第一,教师第一”的办学宗旨,在总结20xx年度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学校“五年规划”和实际情况,对20xx年的重点工作做出如下安排。
一、指导思想
以现行的教育政策和法规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推进教育公平,着力提高教育质量,着力维护和谐稳定,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以强化课堂教学过程管理为主线,以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标准抓好课堂教学为载体,以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为根本,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以科学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为动力,做好全校的各项工作,推进学校均衡发展。
二、重点工作安排
(一)德育工作
1、加强教师管理,树立良好教师形象。贯彻落实政策法规,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从严治教,依法治教、规范教师行为,树立创业精神,增强责任意识。认真学习和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长岭县中小学德育目标管理考评细则》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长岭县教育局关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法规。努力打造出一支“觉悟高、学识深、业务强、效益好”的教师队伍。
2、加强教师的纪律管理,严禁乱收费、乱办班、乱订教辅资料。按课本费和寄宿生管理费的收费项和标准收费,减轻学生负担。
3、以杜顺老师为榜样,开展以“爱生、敬业、奉献”为主要内容的师德教育活动。每学期末,按照考核细则的要求,以领导评价打分,教师互评打分和学生评价打分的办法,评选出师德先进个人1名。
4、加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管理,创建和谐校园,创建和谐班级。抓住“养成教育和班级管理”这两条主线,认真贯彻和落实《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松原市中小学道德规范》和《长岭县中小学德育流程实施细则》等各项规定,利用校园广播、画廊、电视等德育阵地、利用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养成教育、遵纪守法教育、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具体活动由校团委安排组织进行。
5、发挥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作用,突出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法制教育、民族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以及关心学校、热爱班级、团结同学、讲究卫生、热爱自然和保护环境的教育。
6、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每学年请法制副校长来校,安排搞一次“法制讲座”,增强学生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和安全意识。
7、组织全校师生开展“十心”教育班会评比活动,积极参加“德育特色学校”、“标准化家长学校”、“依法治校示范校”和“安全文明校园”的创建活动。
(二)教育教学工作
1、全面实施《吉林省义务教育新课程计划》,开全学科,开足课时,表课一致,保证教学时间,保证学生的学习和每日至少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认真落实《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2、深入开展以“校级公开课”、“双三课”和“教学开放日”等活动为载体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活动中把“集体备课”、“双三课”和“推荐骨干教师”三项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备好课,讲好课,评好课,先准人”。第一,各教研组要按照“校历”的安排和要求,以开展教研活动为主要内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研组工作计划”。第二,学校通过严格的检查措施,保证全校的教研活动顺利有效地开展起来。以教研组为单位,由教研组长组织,学科业务领导参与检查指导。学期初教研组做出具体的活动安排,做到“五个明确”——明确活动任务,明确活动目的,明确活动时间,明确承担教师,明确活动方法。强化教研组长职责,要求各教研组根据“校历”和“学校月重点工作安排表”的有关安排,每周一填写一份“教研组下一周的教研活动安排表”,并按时组织进行。通过三项活动的密切结合,来实现“实践、发现、研究、解决课本和课堂教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的目的,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实行“上级培训”、“校本培训”和“教师自培”三结合的办法,以学习“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为主要内容,
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培训,“工学”兼职。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师培训计划》和《校本培训计划》,做到任务具体,目标明确,时间明确,责任到人,及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及时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级和外地名校对新课程教学研究活动的.学习。及时安排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的训练、学习和培训。认真研究和实践校本培训行之有效的方法,做到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
4、做好“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打造出更多的省市级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并充分发挥其辐射作用。选出专业知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肯学习,爱钻研、善总结的中青年教师作为上级培训对象,并根据上级的培养条件向上推荐骨干教师进行培训。组织“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对普通教师进行“一帮一”的培训活动。
5、加强学生管理,特别是住宿生的管理,提高辅导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安全健康愉快地学习。合理地安排辅导时间和辅导学科,加强过程管理,严肃学生纪律,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检查和调查,及时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努力使学生的食宿满意,学生成绩得到明显提高。
6、做好防控流失生工作,提高适龄少年的入学率和在校生的巩固率。利用学期初的有利时机,对流失生进行集中多次家访,注重实效。实行防控流失生的单项奖惩政策。实行防控流失生“双线三包责任制”,提高在校生的巩固率。抓住学期初的有利时机,组织教师对学生进行集中家访,学年初召开家长会。开展创建无流失生班级活动,实行专项表彰奖励制度,力争把初三学生的在校巩固率控制在90%之内。
7、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校园环境。利用板报,学习园地、班会、集会对学生进行交通、劳动、饮食、防冻、取暖安全教育和环保、国防、道德及法制教育,利用重大节日开展“五·一”爱国主义读书征文活动,“十·一”爱国主义绘画,书法作品展览。
8、建立组织,加强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及时高效优质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通过学校的“月份重点工作安排表”,将《教育局20__年工作要点》、《进修20__工作要点》、《长岭教育局20__年中学目标管理督导评估实施细则》及局长的讲话等文件和会议精神按时逐一列入,提前打印下发到学校各室各组,以保证及时落实和完成。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并及时检查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实行过程管理和效益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制定
印发“月份学校重点工作安排表”、“日常工作计划表”、“月份领导工作汇报表”等计划检查表格,实行月安排、月检查、月汇报、月通报制度等运行过程督导措施,促进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9、为了进一步贯彻“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酬劳原则,学校设立一至三年级“教育质量效益奖”,依据《教育质量效益奖励办法》对教师进行奖励。以此来进一步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和实效性,使学校和各项工作特别是教学工作有计划,有依据地进行布置和执行,有根据地进行检查评价,有依据地进行布置和执行,有根据地进行检查评价,有依据地进行考核奖励,以全县统一抽测或竞赛的成绩为依据,确定教育质量效益指标,严格考评教育质量,对教师进行不同程度的奖励。
10、抓过程、重管理、看效益,做好教学质量的调研工作,促进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继续实行月考和单元考试制度,认真分析考试结果,找出问题,纠正错误,改善不足,认真组织师生参加全县统一的期中、期末考试和竞赛活动,客观地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评价。纵横比较,改善不足,提高学生的整体质量。特别是提高优秀率和高分率。努力巩固提高学生在全县中考、抽测和竞赛成绩的位次。
(三)总务工作
1、继续加强学校的卫生管理,做到经常保持室内外无砖瓦、杂草、纸张等杂物;室内无烟尘、墙壁整洁、空气清新。实行学生值日承包制,使学生每天都明确自己的任务,养成讲究卫生,保护环境的良好日常习惯。严格检查和考核,及时处理所发现的问题,严格执行日检查周评比的管理制度,为全校师生创造良好卫生环境。
2、继续争取资金,加强校舍建设。
3、完善公用设备,更换部分教师椅子,添置150套学生桌椅。
4、继续加强学校的各项安全工作。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校园安全责任制度和各类组织机构,继续实行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岗位责任检查处罚制度,继续加强学校各方面的安全预防工作,确保全校师生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签订《安全责任书》。再次印发和落实“安全工作100条”,广泛宣传《交通安全法》、《食品卫生法》,及时组织学校的相关人员参加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治及饮用水卫生知识的培训,竭力保证全校师生的饮食和出行等安全。
继续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与当地派出所等相关部门协调好工作,努力保证学校秩序和安全不受干扰和损害。
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安全事故的预防教育、心里健康教育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通过对预防安全事故问题的讨论和意外遭遇安全事故应急自我保护问题的讨论,通过适时组织学生对各类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进行演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5、认真做好对贫困生、特困生的认定工作,把握标准、实行屯内比较,村间比较,公开对象,调查学生,认真评议,层层筛选,确定层次,逐一认定。
一、指导思想
以“开展安全活动”为载体,以“警示教育”为主线,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一步强化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大力拓宽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渠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工作长效机制,坚决杜绝大小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为全体师生创造一个安全、文明、和谐的环境,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全面排查治理学校安全隐患和安全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机制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建立较为完善的学校安全工作体系,健全安全工作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推进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不断提高安全教育管理水平和学生自我保护能力,使学校安全隐患明显减少,周边环境状况明显改善,杜绝学校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声誉的提高。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安全工作规范化。
1、完善工作责任制度,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安全工作职责,动员和组织师生、家长积极参与,群防群治,共同做好学校的安全工作。
2、落实教师安全培训制度。深入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学法知法用法的意识。上半年重点学习内容:《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下半年重点学习内容:《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
观看学生伤害事故等案例分析录像资料,提高分析、处理各种安全事故的能力。
3、强化安全预案制度。根据教育局印发的安全工作各种预案,制定或修订适应本学校的安全工作预案,完善保障措施,健全处置机制,确保一旦发生突发性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使应急工作能有条不紊的展开,要使损失能控制到最低的限度。
4、强化值周值班制度。落实每日必查与不定期检查制度。学校值班领导、值班教师与专职保安坚持每天巡查制度,使安全工作呈现常态化。做好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特别做好开学初以及重大节假日、重大活动等的排查和预防工作,并及时向教育局做好安全汇报工作。
5、落实安全隐患排查制度。要严格按照“及时排查、各负其责、工作在前、预防为主”的十六字方针,把排查作为做好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学校每月和重大节假日前必查的基础上,查重点、重点查、查反复、反复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疏不漏,不留死角。继续按月(每月25日前)上交安全隐患报表,进一步完善隐患整改台帐,实行整改销号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