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鹅是初唐诗人骆宾王于七岁时写的一首五言古诗。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片。
3.图片。
本文是第一范文网小编整理的一年级上册语文《咏鹅》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创设生动愉快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心情舒畅,学习兴趣高。这节课,我在多处创设情境,使教学过程有声有色。如:我以学生喜爱听的鹅叫的录音导入新课,学生兴趣盎然。然后让学生看cai动画:杨柳飘舞,几只白鹅在池水里昂首鸣叫,红掌拨水……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听诗歌朗读,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诗的意境中,从而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借助多媒体,化难为易。
诗句用语言描写的情境,通过多媒体再现出来,就变得具体可见,能帮助学生感受形象,进入情境。因此在教学中,我及时展示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设计部分,如展示“曲项向天歌”的动画,对鹅的颈部进行特写,一只鹅反复地伸缩脖颈,这样,重点词语“曲项”的含意就迎刃而解了。又如“红掌拨清波”的动画,特写“拨”的动作和水波向四周荡开的景象,突出鹅可爱的姿态。多媒体的运用,声音和图像的想象结合,给学生强烈的印象,促进了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在随后的朗读训练中,学生寓情于景,很好地把自己的感受尽情地抒发出来了。
三、以读激情,启发想象。
古诗的朗读背诵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朗读训练这个环节中,我采用了范读、小组读、个别读、配音读、表演读等形式,给学生创设美的意境,体会诗句的优美,鹅的可爱,激起学生的感情。现时,许多新的念头在孩子们脑海中闪现,充满了创造热情,在教学中,我营造了一个让学生放飞想象的情境:假如你是水中的一只大白鹅,你会说些什么呢?在这个情境中,学生大胆的想、尽情地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四、把艺术带进课堂,再现诗中情境。
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学生进行朗读、想象之后,动手画一画,学生画出了蓝天、白云、垂柳、碧波、白鹅,把诗中描绘的景象形象化了,进入了自由想象的空间,乐在其中,音乐和表演往往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使人心驰神往。教学中,我借助音乐来渲染情境,借助表演来表达情感,在学生诵读诗歌时,同时播放节奏轻快的乐曲,让学生尽情表演,他们仿佛觉得自己就是那可爱的白鹅,在池塘里悠闲的拨动着碧波,欣赏着大自然的美……就这样,学生在一个宽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中,感受了美,记住了诗句,学会了字词。
我认为这堂课是成功的,学生在看一看、读一读、演一演、说一说、画一画的环节中,全身心地参与,在情趣中进行学习,在愉悦中克服困难,在体验中感悟知识,在满怀热情中不断取得成功。
一、说教材
1、我说的这节课是花城版教材第一册第十三课歌曲《咏鹅》,本单元的歌曲是以吟唱古诗词,感受诗词韵律美的音乐,《咏鹅》这首歌曲是根据唐代诗人骆宾王七岁时写的名诗篇创作的歌曲,全曲为四二拍,歌曲为五声宫调式,旋律流畅,为规律的四句式结构。它描写了儿童眼中鹅的可爱形象,诗歌充满童趣,教材选择天真、活泼童趣,歌曲生动的体现出“鹅的生动形象”——悠闲自在。这首歌曲从学生兴趣学习的基础出发,利用孩子们喜爱动物的天性,培养和挖掘他们心灵中美好的情感。通过听、唱动物音乐丰富学生们情感世界。
2、说教学目标
①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曲“咏鹅”体会“鹅”的悠闲自在的形象,让学生体会古诗新唱的韵味。
②认知目标——学过学唱歌曲,运用柯达伊手势教学法视唱旋律节奏练习,从音乐的基本要素入手积累经验。
③能力目标——通过为歌曲学唱、创编律动动作,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的演唱及主动参与表演。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认读乐谱。
二、说教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唱游法:通过游戏更加能活跃课堂的气象,激发学生的学唱热情。
2、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引起学生的内心共鸣,从而用歌唱、动作等把它表现出来。
3、演示法:展示图片、课件、示范性范唱,使学生获得直观、具体、生动、真实的感性知识。
4、律动教学法:通过听觉、视觉和身体知觉去感受音乐。
5、柯达伊手势教学法:通过手势形象作用来提示学生发音,还可以通过手势变换及高低不同,帮助学生直观区别不同音高,形成正确的音准概念。
三、说学法
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动、好奇的特点及教材的内容,在学习中,我注意去引导和激励学生通过音乐游戏、律动、听唱、表演等一系列活动,使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及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四、说教学重难点
1、能够通过演唱及律动,让学生感受动“鹅”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
2、听辨大、小提琴的音色。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
1、组织教学,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2、创设情境,节奏读词。
3、新歌教唱,旋律教学。
4、律动创编教学。
5、听辨大提琴、小提琴音色。
6、拓展延伸。
活动目标
1、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古诗的意境美。
2、了解鹅基本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活动准备
电子大书、古诗朗诵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出示电子大书)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呢?鹅是什么样子的`?这里有几只漂亮的大白鹅,它们在做什么呢?
——教师小结:这些大白鹅,在绿绿的水面上,伸着脖子欢叫,红红的脚掌在水里划动,它们非常开心。有个小诗人叫骆宾王,他很喜欢鹅,他看到这幅美丽情景,就写下了《咏鹅》这首诗。
二、学习古诗。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教师解释古诗含义,帮助幼儿重点理解词汇“项”“浮”“拨”的含义。——师:咏鹅就是用诗词来赞美鹅。
——师:你们知道鹅是怎么叫的吗?对,古诗中三个“鹅”是白鹅的欢叫声。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师:“曲项向天歌”中的“项”指脖子,这句古诗是说,白鹅弯曲着脖子仰天欢叫。
——师:白鹅的毛是什么颜色的?湖水是什么颜色的?“白毛浮绿水”中的“浮”是指白鹅洁白的身体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嬉戏。
——师:“红掌拨清波”,“拨”是指划水,这句古诗是说白鹅红红的脚掌波动着清清的水波。
3、教师播放课件,请幼儿再次欣赏古诗。
4、教师带领幼儿学念古诗。
三、表演古诗。
——教师给古诗加上优美的动作,请幼儿边做边念古诗。
——教师播放合适的背景音乐,请幼儿一起配乐表演古诗。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古诗词创作的歌曲《咏鹅》,感受乐曲中描绘鹅的悠闲自在的音乐形象,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
2.引导学生能用轻松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
3.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意识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
体会歌曲中鹅的悠闲自在的音乐形象,并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表现歌曲的意境。
教学准备: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谜语(谜底——鹅)
“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袍子,走路摆架子,说话伸脖子。”(主题音乐做背景音乐)
2、学生模仿白鹅游泳、走路、叫声。
3、有位小朋友也特别喜欢白鹅,在他7岁时就为它写了一首诗呢,谁知道这首诗?
对,就是骆宾王写的咏鹅。
板书课题:咏鹅
二、诗歌朗诵
1、学生朗诵《咏鹅》古诗。
2、师范读(拿扇子带上动作有感情的朗读)。
3、学生为古诗选择适合的音乐。
4、学生跟着音乐带上动作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三、学唱歌曲《咏鹅》
同学们,这首诗不但读起来非常美,唱起来也很好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曲《咏鹅》。
1、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聆听范唱。
2、跟老师学唱歌曲。(老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
3、学生随琴声轻声哼唱。
4、认识音符的唱名do,mi,sol
5、跟着伴奏用“啦”哼唱。
6、跟琴试唱。
7、跟伴奏试唱。
8、变换形式巩固演唱。(师生开火车演唱、男*开火车演唱、请小老师教唱、模仿白鹅的样子演唱……)
四、创编学习
1、请一位学生到上面演唱,几位学生伴舞。
2、学生齐唱歌曲并表演。
五、欣赏其它古诗的歌曲
古诗是古代诗人写的诗,在中国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了,现在老师还要给小朋友们听另外一首古诗的歌曲。
听完之后再告诉老师这是那一首古诗?
1、播放歌曲《春晓》。
除了老师给你们听的这两首古诗外,作曲家叔叔阿姨为好多好多的古诗啊都插上了音乐的翅膀,你们听这是哪一首古诗?
2、播放音乐《静夜思》。
五、小结
跟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出教室。
活动名称:
美术活动:咏鹅
活动目标:
在幼儿熟练朗诵古诗的基础上大胆表现鹅的不同动态。
活动准备:
幼儿已经会熟练念古诗《咏鹅》、黑色卡纸、白色、淡蓝色、深蓝色、红色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发兴趣
师:“我们中国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国家,我们有很多外国人都没有的,谁来说说看?”
幼:长城、长江、黄河、京剧等
师:我们中国古诗也是很有名的,最近我们也学念了好几首,今天我们来念一首《咏鹅》给客人老师听听好吗?
师:这么好听的古诗我们把它画出来吧!
二、欣赏感知,理解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情景化语言,让幼儿感知鹅的表现方法,使技能学习融入到情景中。)
教师边用语言描述,边示范。师:两个蛋宝宝在草地上很孤单,小蛋宝宝想跟大蛋宝宝做朋友,于是小蛋宝宝拿起电话跟大蛋宝宝说:“你好啊,我们做个朋友好吗?”大蛋宝宝回答说:“好啊,朋友。”(添画鹅的脖子)小蛋宝宝听了很开心,它睁开眼睛,戴上了一顶红红的帽子,张开扁扁的嘴巴说:“你好,你好!”
师:你们猜猜看,两个蛋宝宝变成了什么?(大白鹅)
师:你们真棒!猜对了!大白鹅很开心,张开翅膀,(添画翅膀),跳起舞来了!
三、幼儿创作,大胆表现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用情景化的语言来指导,幼儿的创作,引发幼儿的创作兴趣,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出不同动态的鹅。)
草地上还有许多蛋宝宝也想变成大白鹅呢,你们一起来帮帮它们好吗?
指导语:
1、提醒幼儿要找一大一小的蛋宝宝来变鹅宝宝。(引导幼儿画出不同大小的蛋,区分鹅的'头与身体)
2、鹅宝宝可喜欢洗澡了,身上的羽毛都是白白的。(要求幼儿用白色油画棒均匀着色)
3、提醒幼儿要变出神气的大白鹅。(特征:细细长长的脖子)
4、鼓励幼儿表现不同动态的鹅,并添画背景。
四、展示交流,体验成功
找找谁的大白鹅最神气!我们一起来学学自己画的其中一只大白鹅的动作,边学动作边念古诗。(特征、动态方面)
让学生将课前找的一些五言诗和同学交流,按照课上所学的诵读五言古诗的节奏读一读,画一画,体会体会。
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古诗,能够边模仿动作边诵读古诗。
2、激发幼儿诵读古诗的兴趣。
准备:
1、多媒体课件,音乐磁带,小鹅头饰人手一个。
2、情境设置:小“池塘”。
过程:
1、鹅妈妈带着鹅宝宝去池塘里游泳,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1) 孩子们,今天的天气可真好,妈妈带你们到池塘里去游泳,好吗?
(2) 听音乐做戏水的动作。(伸伸脖子、理理羽毛、划划水)
(3) 啊,游累了,我们来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幼儿随地坐下。
2、结合多媒体,初步了解小鹅的特征并能模仿小鹅的动作。
(1) 今天妈妈请来了几个好朋友和你们一起玩,看看它们是谁呀?(播放课件)
(2) 这些小鹅长得什么样?(引导幼儿讲出小鹅的特征,长长的脖子,白白的羽毛,红红的爪子)请幼儿模仿小鹅伸脖子、游泳的动作。
(3) 小鹅在水里游得真高兴啊,你们看它们又在干什么了?(唱歌、跳舞)它在唱什么歌?它们是怎么跳舞的?
3、结合多媒体,初步欣赏古诗《咏鹅》。
(1)小鹅到底在唱什么歌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好吗?(完整播放课件)
(2)你听到小鹅在唱什么歌吗?(引导幼儿用古诗里的句子回答)
4、再次完整欣赏古诗《咏鹅》。
小鹅唱的歌真好听,我们跟着小鹅一起唱好吗?
5、边模仿动作边诵读古诗。
(1)小鹅一边唱歌还一边跳舞呢,我们也学着小鹅边唱边跳,好不好?
(2)想再跳一遍吗?这一遍要大声地唱给小鹅听。
6、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古诗《咏鹅》。
这一次,小白鹅想找个朋友一起表演,你们愿不愿意呀?
7、结束。
今天我们和小鹅做了好朋友,还学会了小鹅的歌,你们觉得高兴吗?天也快黑了,我们该回家了,一起和小鹅说再见吧。(幼儿和小鹅道别后一起游回家)
一、 教材分析
《咏鹅》一诗以清新欢快的语言,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将畅游于碧波之上白鹅的外形与神态刻画得栩栩如生。词美、情美、意境美,喜爱之情于18个字当中。诗歌所描绘的,给人以强烈、鲜明的听觉享受和视觉形象。正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色彩和谐、造型艺术、姿态轻盈的白鹅戏水的优美画面复现出来的最好内容,使学生能够主动全面准确地理解古诗的内涵,并提高学习古诗的效率和方法。 这也符合刚刚入学不久的六、七岁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
因为孩子比较小,所以我利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通过演示、播放等形式 引领学生感受美 欣赏美 品位美 表达美。
二、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一)认知目标:
认识9个生字,会写“曲”“向”“毛”“工”“项”“红”6个字,一个偏旁“绞丝旁”,初步了解三点水旁的构字特点。
(二)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能按照诗的节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调动多种器官,培养观察、分析、理解、感悟能力。
(三)情感目标:
1、感受语言的简洁、生动,引导学生欣赏鹅的形象、颜色、姿
态,体味古诗的意境美,在头脑中能再现鹅的形象,使学生产生对鹅的喜爱之情,受到美的教育。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体会生活的情趣。
三、教学重点:
认识9个字,会写6个字,认识偏旁“绞丝旁”,初步了解三点水旁的构字特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教学难点:
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
五、教学方法:
情景演示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声、形、色、态展现出来,使学生聆听鹅的欢畅,从而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利用视频展现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使学生在脑海中出现了一幅可爱的动态的形象,从而领略诗境“白毛”、“浮水”、“红掌”、“清波”,相映成趣,扼要鲜明。
六、教学资源:
依据古诗描绘自制网站,教师和学生均可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点击,获取相关学习内容,包括生字识记、诗句解析、相关知识扩展。
七、教学过程:
(一) 营造氛围,初感诗意
由于《咏鹅》一诗非常脍炙人口,早已家喻户晓,所以新课伊始就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根据屏幕提示猜诗,跳跃的字符,鲜活的内容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主动参与。之后借助诵读课件,通过创设一种具体的、直观的、生动的、形象的“先入为主”的情境,使学生在抑扬顿挫、和谐优美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到古诗声韵之美。
(二) 学字探义,趣识巧记
一年的教学以识字为主。为了枯燥的生字教学变得有趣味,我借助课件,用集中辨析的方法教学生学习生字。为了突出重点,我将本课中带有三点水旁的字“浮、清、波”,进行了趣味解义。通过动画演示有机地将画面、字、词结合起来。学生既巩固了字音、字形,而且明确了字义,能正确运用,并领会了带有三点水旁字的特点,从而能够初步判断与积累。 “项 向”进行同音识字,利用课件再现“向”字的演变过程,通过字理明义,进行辨析区别运用,解决了同音字运用的难点。
(三) 做画感悟,体味意境
一年级学生对精练的诗句的理解、感悟能力还有限,无法通过诗句的表层意思深刻理解,如何突破教学难点,
根据《咏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相同的特点,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化诗为画,画中领悟,以画促读,以读感悟,化解了体味的难度。借助课件,让学生读诗选符合诗句描写的图形,从而理解、感受“曲项向天歌”的完美艺术造型,并倾听“鹅”的叫声,渲染气氛。由此在依据诗句为画面涂色,领略“白毛、红掌、绿水、清波”色彩的鲜明与和谐之美。“拨清波”动作的轻盈,通过视频再现让学生直观感受,加深对“拨”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配乐诵读古诗,使学生内心的情感得以释放,用外化的。形式展示内化的程度,有利于提升感悟,这就进入了第四个流程
(四) 吟咏抒怀,升华情感
启发学生想象鹅在唱什么?培养其想象力和发展其创造力。
之后欣赏“咏鹅”的歌曲,扩大古诗的外延——不但可以诵读,还可以演唱。进一步回味诗的意境。
以上两个流程,我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使画动起来,让诗活起来,学生在诗情画意中畅想,重点得以突出,难点得以突破,激发了他们内在的潜能,主动获取知识,使古诗教学充满了灵秀之美,学生在古诗学习中也“灵秀”起来,充分体现了跨学科综合性学习的思路。
(五)总结写法,拓展积淀
古诗教学要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因此课堂教学并没有停止在感悟此诗的意境上,让学生说说想对作者说点什么?从而总结写法,在利用信息技术丰富的资源,让学生浏览相关歌颂、赞美其它事物的古诗,从而拓展并积淀其它赞美事物的诗中去。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结合,相辅相成,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利地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使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等能力得以发展,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八、学习反馈:
情景化的识字教学使学生对生字的音、形、义掌握牢固。古诗所展现的意境也被学生真正消化理解,能感情诵读古诗,在脑海中描摹诗的情景,并对古诗充满了兴趣。学生兴致高涨。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一年级
科目:音乐
2、课时:1课时
3、教学准备:鹅图画、打击乐器、碟片
二、教学课题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根据古诗词创作的歌曲《咏鹅》,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
2、明确休止符的用法,感受四二拍的强弱。
3、能用中速稍慢的速度演唱歌曲,能用小乐器为歌曲伴奏。
过程与方法:
1、激发兴趣,已达到诗歌和音乐的结合。
2、用小乐器、身边发生的东�
3、通过律动、表演来感受音乐形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乐曲中描绘的鹅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体会歌曲中鹅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
教学难点:休止符的用法,并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音乐情绪。
三、教材分析
《咏鹅》是花城版走进音乐世界一年级下册第八课《读读、唱唱》的第二课,本课选自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古诗词内容。作曲者运用古曲“关山月”的韵律为古诗《咏鹅》配音乐,歌曲是四二拍,音域控制在六度以内,没有大的跳进,曲调简单、清新、优美,琅琅上口,让学生在听觉、视觉的欣赏中加以朗诵、吟唱,使之感受到《咏鹅》这首歌中那特有的华夏情韵、栩栩如画的美境、天真活泼的童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情分析及策略: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集中注意力学习的时间不是很长,因此课堂不能太死板,应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启发和诱导,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教学方法
朗诵法、欣赏法、教唱法、聆听法、吟唱法、表演法
五、教学过程:
以情感为纽带,组织教学
1.学生随音乐《幸福拍手歌》起立,跟老师做律动。
2.师生唱歌问好,快乐的音乐四十分钟开始。
激趣导入,新歌学唱
(一)导入歌曲
1、出示美丽的鹅图画。
师:图上画的是什么动物,你们见过吗?说一说你看到它的样子吧。同学看了图你们还会想起哪一首古诗来呢?谁能来告诉老师?
2、齐读古诗《咏鹅》。
3、出示歌谱。
师:老师朗诵诗词,学生听一听老师朗诵的有什么不同?师相机讲解四分休止符在音乐中的作用,并用手势帮助理解。(板书:四分休止符)
4、根据讲解,学生再次朗读歌词。
(二)学唱歌曲。
1、播放音乐视频,学生听歌曲,谈感受。
师:请学生认真听听,说一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教唱歌曲。
(1)、师教唱歌词,学生学唱,并用手势表示四分休止符。
(2)、再教唱,将四分休止符记在心里,自动空拍。
(3)、师根据学生唱的不足的地方作为重点再教唱。
||曲项向天歌。|
||鹅,鹅,鹅。|
(4)、师生齐唱后,学生再齐唱。
(三)巩固学习。
1、师生接力唱(2遍)。
2.播放音乐,拍手拍腿唱。(讲解拍的轻重)
3、两人合作拍手唱。
4、播放音乐,学生上台用打击乐器伴奏,其余学生拍手拍腿伴奏。
5、拿身边可以发出声音的东西一边为歌曲伴奏,一边唱。
师: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音乐,只要你用心去发现。
(四)创作表演,自我感受
1、随着音乐师生一起跳一跳、唱一唱,体会鹅的悠闲自在。
师:我想这样来表演歌曲。(师表演)小朋友们,你们想怎样表演呢?(学生上台表演)师生围成圆圈一起表演,你想怎样做就怎样做。
2、画一画,创作表演,展现鹅的美。(没有画画的同学,为画画的同学伴唱)
六、教学反思
优点:
1、紧扣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从欣赏鹅图画到回顾唐诗《咏鹅》,再到学唱歌曲,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听、学、唱、演几个步骤,使学生唱会这首歌曲。整堂课的教学步步深入,环环相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重难点突破。
体会鹅的`形象和新歌的学唱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课堂通过师生接力唱、男女生接力唱、拍手唱的方法使学生学会感情演唱歌曲,明白休止符的用法。又通过乐器伴奏、表演、绘画的形式使学生体会到了鹅的悠闲自得的形象。
3、课堂氛围和谐。
整堂课的教学我都以学生朋友的身份进行教学,很快的和学生融为一体。当我出现错误是我会主动地向学生道歉,让学生感觉不到学习的压力。当拍手唱和表演时我也会和学生一起进行,创造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4、课堂结构完整。
从激情导入到新歌学习,再到唱歌表演离开音乐教室显得整堂课教学非常完整。
不足:
课堂上采取的激励手段不是很丰富,个别学生没能投入到课堂。特别是课堂刚开始,学生胆小发言不积极,这和我的激励方法有很大的关系。对于课堂上发生的一些突发事件,我觉得我的应对还是不够灵活。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辅读学校教材实用语文第七册第5课《咏鹅》。悠悠岁月,上下五千年。中国浩如烟海的古诗词,有着如此灿烂的文化,博大而精深。唐时就有"人人会吟诗"的风尚。古诗文的朗朗上口,使人易诵易记,它那富有音乐性的节奏,至今,仍焕发出不息的艺术生命力。
《咏鹅》是一首儿童十分熟悉的古诗,不少学生在幼儿时就会诵读。放在课文的第一篇,让其读读、背背、看看图、做做动作,自解其意,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者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教材安排。我设计的本课教学目标:
1、引导体味诗的情趣,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语感目标)
2、会认"鹅、向天、白毛、绿水、红掌、清波",会写"曲、波"。(技能目标)
3、逐步培养自学古诗,自吟古诗的兴趣。(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是:会认"鹅、向天、白毛、绿水、红掌、清波",会写"曲、波"。
教学难点是:引导体味诗的情趣,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我准备用四教时完成。第一教时通过看图初步理解古诗的内容。第三、四教时进一步诵读古诗,背诵古诗并做课后练习。今天我重点讲一讲第二教时。分四个环节教学:
第一环节:认识一位新朋友,激起学生兴趣。从图到字再到整首古诗,抓住时机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为下文学习埋下伏笔。读出诗的味道,又让学生趣味盎然。
第二环节:学习古诗,理解诗意。首先展示熟悉的古诗插图,一幅切合诗意的图画,能使诗教学直观化。学生点击喜欢的古诗进行朗诵。进一步激起孩子学古诗的热情。还采用师生扮演不同角色朗读这首古诗,可以减轻学生思想压力,并能引导他们去积极思维。在朗读古诗的过程中,寓教于嬉。把理解诗意和语言训练结合起来了。
第三环节:学写生字。课后的二个生字是要求学会的,能力训练的重点依然在"自己学会"让其会自己看"曲、波"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自己会体会笔顺,自己会临写和校正。让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显得开放自主。
最后涂色练习这一环节让学生动动手、涂涂色,激发兴趣,寓教于乐,减少了许多繁琐的讲解。同时,化诗为画,画中领悟,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古诗内容,更有利于入情入境,突破难点。
板书设计:第5课咏鹅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以上是我初步的设想,如果在教学中遇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
《咏鹅》是一首古诗,用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将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全诗共四行,前两行写鹅鸣叫时的声音及神态;鹅弯曲着脖子,朝着天空叫,好像在唱歌似的。后两行写鹅游水嬉戏时的情景:一身洁白的羽毛,浮在绿绿的水面上,一双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的水波。表达了作者对鹅十分喜爱的情感,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内容:北师大一册教材
一、课题导入:头戴红帽子,身披白袍子,脚穿红袜子,唱歌伸脖子。(猜一动物名称)
二、赏画:
1、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大白鹅的样子。
2、欣赏这首诗的动画课件。
3、交流观后感受。
三、诵读古诗,背诵古诗,感受诗歌意境。
1、自由读,圈出不认识的字。
2、师范读,解决疑难字词。(通过多种形式检查识字情况)。
3、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4、师简单介绍诗意。
5、练习背诵,检查背诵。
6、配乐表演。
四、配画:
1、说一说对要画的那幅画的构想。
2、 指导学生画画。
3、评画。
教学反思:
激趣 赏画 吟诗 配画
小学课本中编排的古诗,都配有图画,这对执教者在执教过程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入诗境”、“悟诗情”是很有帮助的,北师大一年级上册选编了《咏鹅》这首古诗。这首诗简短,优美,朗朗上口。在教学时,我采用了激趣 赏画 吟诗 配画四部教学法进行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激趣。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猜谜语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入课题。说出谜语“头戴红帽子,身披白袍子,脚穿红袜子,唱歌伸脖子”让孩子们猜一动物的名称,多数学生都能在积极动脑思考后猜出谜底是鹅。这样的导入,不仅让学生开动脑筋还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赏画。学生们虽然能经过一番思考,猜出了 谜底,但未必真正地见过大白鹅,我适时地出示课本插图的动画课件。画面上红花绿柳,溪流潺潺,一群鹅在水中一边游一边叫。这幅白鹅戏水图,色彩鲜艳,极具情趣。在孩子们欣赏完画面后,我让他们畅所欲言,说说自己都看到了什么并用一句话夸夸这幅画,在 学生的交流中,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一定的审美情趣。
(三)吟诗。当孩子们赏画之后,我让他们想象这幅画可以配上自己在幼儿园里背过的那首诗。学生们立刻想出是“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接着 通过让学生自己尝试读,教师泛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配乐朗诵,带动作表演吟诵等多种形式,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美,从而实现了有感情地吟诵古诗的目的。
(四)配画。如何引导学生“入境”这是古诗教学的难� 在学生尽情评价了画面之后,我趁势让学生自己来谈谈对图画的构想,学生的热情可高了,个个跃跃欲试,有几个学生的构图创意相当高明,试举例如下:
生a:满河的花瓣正随波流向远方,上空是一群群翩翩飞翔的鸟儿,河面上有两只白鹅在戏水。
生b:碧绿的河水清澈见底,岸边开满了各色的野花,一群白鹅在水中一边游一边叫。
生c:一只只可爱的白鹅在河水里嬉戏,七岁的作者在河边玩耍,指着戏水的白鹅随口做出了这首诗。……
a、b两位 同学描述的画面着重渲染了白鹅,很明显,学生体会到了古诗的主旨:赞美白鹅。c同学则很直接的把诗人当时的心情表达出来了。这个教学环节的安排,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听、评别人和叙述自己构图创意的过程中,更深切的领悟到了古诗的主旨,在不知不觉中顺利地“入了境”。
激趣、赏画、吟诗、配画四步教学法是根据古诗“诗画结合”这种特定的文学样式而进行的尝试,不仅提高了学生观察、表达、理解等语文能力。而且还培养了他们赏画、评画等审美能力。
1.对照拼音初读古诗,读准、读好10个生字:咏、曲、项、歌、毛、浮、绿、掌、拨、波。
2.检查读的效果。
(1)难读字音:项
(2)易读错字音:曲、拨、波
3.同桌互相检查,指名读。
(1)朗读时大家一定明白了不少问题,愿意互相说说吗?(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2)谁还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让同学和教师帮帮你。(学生质疑、答疑,如答不出,老师再启发引导)
(3)大家说得那么好!连大白鹅也想说了,你们想听听大白鹅说些什么吗?(放录音)同学们,你们刚才说得都非常好!可是,你们知道吗?每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韵律节拍朗读,才能在读中再现意境,体验情趣,得到深刻的理解。
4.(1)你们想知道这首诗的节拍吗?请认真听录音。(播放古诗画景,配乐朗读)
(2)听了录音,你感悟出它的节拍了吗?请一边拍手打拍子一边诵读古诗。
(3)谁能有节奏地读给大家听?(播放古诗画景,配乐朗读,学生评议)
5.(1)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录音配乐朗读,仔细地想象大白鹅游水唱歌的场面,看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连放数遍录音)。
(2)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描绘出自己脑海中呈现的画面呢?(唱唐诗、跳舞、绘画、朗读、表演、语言描述等,也可合作完成)
(3)播放课件,展示动态画面《白鹅戏水图》,巩固感知,想象的成果。
6.(1)大白鹅看着蓝天白云,在清清的水面上唱歌游玩,心情怎样?作者骆宾王看到这幅有白有绿、有红有青、有动有静的感人画面,在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中吟出了这首小诗?(体会朗读、练习背诵)
(2)多种形式的读、背。(领读、跟读、诵读、赛读等)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画面、表演、吟唱等多通道理解古诗《咏鹅》的内容。
2、能用国画形式再现古诗中盼情境,感受诗画一体、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
3、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会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有画鹅的基础。
2、表演道具,配乐古诗课件,背景音乐。
3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欣赏诗歌,珥解古诗内容,体会鹅戏春水的美景,感受古诗意境。
(l)幼儿完整欣赏古诗,理解古诗含义。
(2)教师播放课件,幼儿听配乐朗诵的古诗,进一步感受古诗的优美意境。
教师:说一说,你有什么感觉?
(3)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幼儿通过优美的旋律再次感受古诗的`意境,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理解大胆表演古诗《咏鹅》。
2、师幼共同讨论如何用国画形式表现古诗内容。
(1)鹅的基本画法:用中锋画鹅的头和颈,用按的方法画鹅身和鹅尾。
(2)根据古诗内容,大胆想象、添画。
3、幼儿作面,教师指导,再现古诗情境。
引导幼儿围绕古诗内容大胆创作,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4、作品展示,集体朗诵,感受和体会古诗中诗画一体、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