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古开天地》教案优秀13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以下是敬业的小编帮家人们收集整理的《 盘古开天地》教案优秀1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四年级语文上册《盘古开天地 》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①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③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是件(制作混沌世界、巨人沉睡、惊天霹雷、开天辟地的动画片)。

②生字词卡片。

③搜集能体现盘古开天地情境的音乐带。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①情境:播放多媒体课件。

②过渡,并揭示中心句。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③学生围绕中心句质疑。

④教师揭题:古人云:“学贵生疑”,“疑则进也”,解疑的方法就是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读《盘古开天地》。

初读感知

①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注音认读生字。然后同座互读互查。

②识记生字。学生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③巩固识字。做给生字“找朋友”游戏(用卡片出示生字,请同学给其组词)。

④有感情地读“创造、黑暗、辽阔、奔流不息、茂盛”等词语。

研读感悟

学生围绕“人类的老祖宗盘古,是怎样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美丽的宇宙的”这个问题进行研读。

①重点研读第二自然段,体验盘古创造宇宙的艰难。

a.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体会盘古是怎样把混沌一片的东西劈开的。

b.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找出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

c.通过朗读,进一步体验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②重点研读第四自然段,体验神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a.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b.再读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c.你还想到了什么情景?能仿照书中的句式说一说吗?

③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朗读全文,进一步体验。

想象感悟

①浮想联翩。学生伴随配乐朗读,想象盘古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宇宙的情形。

②展示台。选择自己最爱读的句子,把它记在脑海里,注意像“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等这样的词语。

③学生借助多媒体画面尝试复述。

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齐读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布置作业

把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讲给家长或朋友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准备参加班内将要开展的“故事大王”评选活动。

第二课时

练讲故事

①朗读课文,做好讲故事及评选“故事大王”的准备工作。

②评选方法:小组内互讲、互提意见,并推荐一句同学代表本组参加全班的“故事大王”的评选。

③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④颁发“故事大王”证书。

指导写字

①出示要写的生字,引导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

注意左右结构的三种类型。提醒学生书写时,多数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创”字左宽右窄。注意写好半包围的字。

②教师在田字格内范写生字,学生仿写。

③学生写字、抄词。写后小组比较、评议。

课后作业

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讲给别人听。

语文《盘古开天地》教案 篇2

一、 揭题

我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留下很多神话故事,你都知道哪些?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神话故事——

二、初读

三、学习词语,概括主要意思

1、 出示九个词语,指名读。

混沌 抡起 猛劈 蹬地 逐渐 累倒 变化 祖宗 创造

2、 选择一个或几个词语说一句简短的话,要求与课文内容相关。

3、 连起来说一说。

总结: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不知不觉中,你们已经把这么长的一篇课文读成了一段话,这就是概括。你能不能再把这一段话读成一句话?(出示句子: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四、讲读课文

盘古到底是怎样创造这美丽的宇宙的呢?

学习2-.4自然段

1、 反复读课文2.-4自然段,边读边想象你好像看到了盘古在干什么?

学习第2段

(1)根据学生的回答随即讲读。

(抡)抡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抡?(力量大)还有那里看出力量大?(出事句子) 读出来。出示图,你看到了这样的盘古,你能再看仔细些吗,你似乎还看到了什么?再读句子。这仅仅是普通的一抡吗?这仅仅是普通的一劈吗?他这是在——?用一个成语说(开天辟地)

天地分开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出示句字)齐读。也就是说,当宇宙混沌一片的时候,在这混沌之中既有轻的东西,也有——( )既有清的东西,也有——( )既有厚的东西,也有——( )既有软的东西,也有——( )既有粗糙的东西,也有——( )是呀,这一辟,劈出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括号处为学生接说部分)

3、你还看到了盘古在干什么?

生说,出示图(用一个成语说:顶天立地)

这是怎样的顶天,怎样的蹬地呢?(自读)

(使劲、使劲?还从哪儿看出使劲?)读前两句。

仅仅使劲就够了么?(时间长。多长多少年究竟是几年?)

盘古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一年过去了,他还是——

十年过去了,他依然——

一百年过去了,他仍然——

一万年过去了,他坚持着——,最后累的到了下去。

4、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引读4段)

那他的眼泪呢?他的牙齿呢?出示句式说。总之他把自己的整个身体都化为了宇宙万物。

同学们,好好读读这段话吧!去感受盘古带给我们的美丽世界吧!(齐读)

我知道,那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那是盘古呼出的气息。你知道吗?

(生说)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段神奇吧。(播放动画,师生配乐齐读)

盘古让整个宇宙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板:翻天覆地)

五、总结提升。

读到这儿,你心中对盘古充满了怎样的感情,(带着感情读句子)

今天我们把一篇文章读成了一段话,一个句子、你还能不能再把这个句子读成一个词,哪一个词。——创造(板)偏旁让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写字

盘古开天地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暗等14个字;

2、积累本课优美词句,并会简单的运用。

3、在课文的语言中,感受想象的艺术魅力,发挥自己的想像。

4、感受祖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了解神话故事,激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2、3、4

三、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3、4

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开课激起导入

小朋友,每天我们抬起头会看到蓝蓝的天空,每天,我们踩着脚下的土地。我们会看到高山,会看到河流和湖泊,你有没有想过,这些都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的祖先也会思考这样的问题,那时科学技术不发达,还不能解释这些种种现象,所以就有了很多有趣的神话故事。你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去看一看,远古的人们的眼中,天地是怎么形成的呢?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生自读课文,勾画生字

2、生小组自学生字,看看谁的识字方法好。

3、交流识字

4、汇报

5、教师用卡片检查识字效果。强调“血”“宗”的读音。指名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6、把生字放在课文中,能读好吗?学生自己练习读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尽量把课文读流利。

三、写字教学

1、“肢、肌、肤”

观察这几个字的结构,学会把结构相似的、想近的,结合起来学习。

观察这几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练习写一写。

2、“丈”

注意与大字区分,以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丿”要在田字格中间位置

其余几字都可以让学生自学完成。注意提醒学生组词和字音。

3、练习写字,老师巡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二、新课学习

1、通过上节课的阅读,谁能大概给我们讲一讲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

2、天和地倒底是怎样分开的呢?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读、小组读。找一找这一段里意思相反的词语。大家比一比,看谁找得多。

3、读一读你找出来的词语。

4、天地分开了,世上的万物又是怎么来的?齐读课文3、4自然段。

5、说一说,盘古的身体是如何化作世界万物的?指名说,同桌说。

6、仔细读一读文章中写盘古变化时的句子。

7、注意多音字“倒”,自己查字典,学一学这个多音字。

8、文章最后为什么说盘古是人类的老祖宗?

盘古开天地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品读、感悟课文的能力,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3、初步了解神话故事内容神奇、想象丰富的特点,培养想象力,激发阅读神话的兴趣。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内容。

4、 通过对神话故事的学习,体会盘古的为创造美丽的宇宙,勇于献身的精神。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神话故事内容神奇、想象丰富的特点,培养想象力。

教学难点:

通过对神话故事的学习,体会盘古的为创造美丽的宇宙,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在祖国灿烂的文化发展过程中,我们先辈留下了许多美妙的神话故事,你知道哪些神话故事?

指名回答: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八仙过海、哪吒闹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

过渡:你们的书读得真多,知识真丰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请同学们打开课本71页。

2、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盘古开天地》。

读了课题,你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或者有什么问题?

(引导:谁干了一件什么事?盘古开天地的事情。问题:怎样开天地?为什么要开天地?)

过渡: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朗读一遍课文,一边听思考刚刚碰到的问题,还要一边想象课文中的神奇画面。

3、初步感知课文。

同学们,听完这篇课文,你们对课文的题目有了哪些理解?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圈出生字。借助注音认读生字。(学生自读)

2、请全班同学齐读一遍生字。

(除了黑板上写的,你还找到了哪些生字?)

3、让学生个别读,从中发现问题,指正错误。

4、教师点拨,提出要注意的问题。

猛:有后鼻音。

降:右下半部分的写法。

血:读音是第四声不是第三声。流血了,也可以读xie。独体字结构、部首:血

创:左边是"仓",不是"仑"。

倒:dǎo: 倒下、跌倒 dào:倒水、倒立

5、识记生字。学生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举例:丈:打仗没了人。液:夜晚来到江边。肌:几个月。阔:在门内生活。……

全班齐读生字。

6、巩固识字。用卡片出示生字,请同学给其组词。

7、联系课文理解生字。

现在我们一起来玩“找朋友”的游戏(用卡片显示词语,看谁能最快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最快的读给大家听。)

三、紧扣神奇,品读课文。

过渡:全班自由朗读一遍课文。

师:读课文啊,光能把课文读通那还远远不够。咱们得去了解课文写了什么?是吗?想一想,课文哪句话概括了这个故事的内容?

齐读: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我们今天就去看一看,盘古是怎样去创造这个美丽的宇宙的呢?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接读课文第一自然。

2、师:在盘古开天地之前,天地是怎样的呢?你能找到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吗?

指名说,句式: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师:这是多么荒凉寂寞的世界。

3、齐读课文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巨人盘古睡了十万八千年,盘古醒后是怎样改变这个混沌的'世界的呢?

谁想来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请举手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

2、现在同学们知道同学们知道盘古是怎样把天和地分开的吗?(可以用课本中的句子来回答)

回答: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3、请同学找出盘古开天劈的动词。

这里“抡”、“劈”两个字把盘古开天劈地时的气魄体现了出来。

请一位同学上来表演一下盘古开田地的动作。

附: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人物动作片段描写,在这方面,同学们要像课本学习,描写人物动作时要准确、生动、具体。

4、过渡:好,我们接下来看看天地被盘古分开后,发生了什么变化?(齐读最后一句)

同学们,在最后一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

①找一找,这段话中有好几对反义词(学生回答:清——浊,轻——重,上升——下降)

②运用反义词语,可以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使我们对事物有更加清晰的认识。这些词语的恰当运用,让我们对天和地的不同有了清楚的了解。

③有趣的是这段话中,除了反义词,还有近义词(学生回答:黑暗——漆黑,渐渐——缓慢——慢慢)

④师:孩子们,这些个反义词,近义词使这一段读起来有些变化。

轻而清读得轻一些

重而浊读得重一些

缓缓上升,慢慢下降读得慢一些

(请个别学生朗读)

5、齐读第二自然段。

课后作业:用⑤本抄写。

1、抄写2遍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词。

2、用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组一个词。

3、回去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

盘古开天地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能借助拼音读通课文,了解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美丽宇宙的过程。有感情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培养学生品读、感悟课文的能力,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3、情感目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他们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想象,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再现神奇、美好的画面。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在祖国灿烂的文化发展过程中,我们先辈留下了许多美妙的神话故事,你知道哪些神话故事?

2、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个故事,题目叫《盘古开天地》

3、读了课题,你知道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思考刚才的问题。

2、学习生字新词(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找一找形声字读一读。

找一找月字旁的字,说说为什么是月字旁。

找一找表示动作的词语,做一做。

读准多音字“倒”和“汗”

3、开火车读课文

4、读了好几遍课文后,谁能说说对课文或盘古的感受?

三、学习课文一二段

1的确,盘古真是了不起,能够在混沌一片的宇宙中开天辟地,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远古时代,亲自看看宇宙当时的情景吧!(课件出示)

2、谁能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情景?

3、是啊,很久很久以前,宇宙只是一大团气,里面没有光,没有声音,黑漆漆的一片,课文里用了哪个词?读第一段。就这样一直到十万八千年的一天,混沌之中一位名叫盘古的巨人醒了,他是怎样开天辟地呢?

4、自由读第二段,划出有关句子。

5、指名读,为什么要这样读?应该怎样读?指导朗读:“猛劈过去”要读重一点,清和轻应该轻读,要是读重了就会掉下去了。

6、再读读这段话,让我们用朗读来感谢盘古给我们带来明朗的天和坚实的土地。(齐读)

7、在读着段文字时你有什么发现吗?同学们,你们发现作者在写这段神话时用了很多的什么词?请赶快找出来。并校对。

8、(去掉其他的内容,留下反义词)我们能利用这些反义词和近义词把天地分开的情景说清楚吗?(自由练说――指名说)

9、小结:作者用上了这么多的反义词和意思相近的词,使神话情节形象起来了,讲起来就更有味道了。同学们,天地分开后,盘古怕他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出示盘古那种顶天立地的画面,)请找到课文的语句读读吧。

四、课文的第三段

1、自由读

2、指名读,或者齐读(提示:把天和地分开后就挺累得,还要使劲蹬着地,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3、朗读:(中间穿插导语:同学们,盘古为了不让天和地合在一起,就像巍巍的巨人一样,直挺挺的撑在天和地的中间,孤独寂寞的、辛苦地站住那里。十年过去了、百年、千年、万年――一站就站了一万八千年,天就变得很高很高,高到了九千丈,地就变得很厚很厚,天和地终于被固定住了,但盘古也到了精疲力尽的时候,所有的精力也消耗殆尽。终于有一天,他轰的一声,倒在地上死去了。此时,你又想对盘古说什么?让我们把想说的话送到朗读中去把!

4、过度:就算他倒下了,可他还是用自己的整个身躯把这个世界变得美丽。让我们下节课再去看看他是怎样创造美丽的宇宙吧!

五、写字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

2、过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盘古开天辟地之后,累得倒下了,可就算他倒下了,他还是用自己的整个身躯来创造美丽的宇宙。让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创造的?

二、学习课文的第四段

1、自由读

2、提示:同学们,边读书边想着画面,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习惯,咱们去试试好吗?(学生再读)

3、你刚才读着读着,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呢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人类的老祖宗给我们创造的宇宙的美丽样子)。(交流)

4、到底是什么词语使我们联想到了这么美丽的画面,让我们再读读这段话,你发现了吗?

师:“飘动的云”,像这样的词语,在这一段还有好多呢,找找读读吧。

出示:飘动的云 隆隆的雷声 辽阔的大地 奔流不息的江诃 茂盛的花草树木 滋润万物的雨露

5、谁能读出这些词语的意思,使人家一听,就能听懂意思了。谁来试试。

6、放到课文中去读读,就能读的更好了。(指名读――齐读)

7、我们看看当时神话般的情节吧!(出示课件)

小结:同学们,盘古虽然倒下了,但他没有忘记把自己的全部留给他开创出的天和地。所以后人称赞盘古是“垂死化身”,他用了自己整个的身体来使这新诞生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和美丽。那么你们也想作者一样,进行大胆的、合理的想象,盘古的其他部位变成了大自然中的什么呢?(课堂小练笔)

8、交流(用上怎么样的什么,这样的词语)

预设:他的牙齿、骨头、骨髓则变成了蕴藏在大地下的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美丽的珍珠和湿润的玉石。就连他身上的汗水也变了,变成了无尽的雨露和甘霖。肉变成肥沃的土地,筋骨变成条条宽阔的道路。他高兴的时候是睛天,发怒的时候是阴天。

9、由此引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10、是呀,正因为盘古的献身,才使天上有了日月星辰,地上有了山川草木,才有了现在这个美丽的世界,这就是开天辟地的神话,人们喜欢这些神话,一谈起历史,常常就说从“盘古开天地”起。这是因为盘古是我们人类的创世神,那在神话中说是谁创造了我们,(而民间认为女娲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她是始祖神,盘古和女娲作为和创世神和始祖神,广泛而又长久地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崇拜。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些神话故事吗?让我们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这座巨大的宝库里,了解更多的神话故事吧,引读民族神话千字文

三、课外拓展(民族神话千字文)

鸿蒙未辟,宇宙洪荒。亿万斯年,四极不张。盘古开天,浊沉清扬。天高地厚,乾坤朗朗。日月经天,星宿列张。江河行地,浩浩汤汤。女娲补天,日月重光。夸父逐日,血气贲张。精卫填海,荡气回肠。后羿射日,功德无量。神话故事,意味深长。民族精神,积厚流光。

四、写字指导

盘古开天地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二 知识与过程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三 情感与价值观

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难点: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教师揭题:古人云:“学贵生疑”,“疑则进也”,解疑的最好方法就是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读《盘古开天地》。

二、初读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注音认读生字。然后 同座互读互查。识记生字。学生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三、研读感悟

学生围绕“人类的老祖宗盘古,是怎样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美丽的宇宙的”这个问题进行研读。

①重点研读第二自然段,体验盘古创造宇宙的艰难。

a.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体会盘古是怎样把混沌一片的东西劈开的。

b.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找出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

c.通过朗读,进一步体验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②重点研读第四自然段,体验神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a.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b.再读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c.你还想到了什么情景?能仿照书中的句式说一说吗?

③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朗读全文,进一步体验。

四、想象感悟

①浮想联翩。学生朗读,想象盘古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宇宙的情形。

②展示台。选择自己最爱读的句子,把它记在脑海里,注意像“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等这样的词语。

③学生借助多画面尝试复述。

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齐读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五、布置作业

把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讲给家长或朋友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准备参加班内将要开展的“故事大王”评选活动。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③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难点: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教学过程:

一、练讲故事

①朗读课文,做好讲故事及评选“故事大王”的准备工作。

②评选方法:小组内互讲、互提意见,并推荐一句同学代表本组参加全班的“故事大王”的评选。

③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④颁发“故事大王”证书。

二、指导写字

①出示要写的生字,引导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

注意左右结构的三种类型。提醒学生书写时,多数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创”字左宽右窄。注意写好半包围的字。

②教师在田字格内范写生字,学生仿写。

③学生写字、抄词。写后小组比较、评议。

三、课后作业: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讲给别人听。

板书:

18盘古开天地

风 云 雷

太阳 月亮

东 西 南 北 美丽的宇宙

大地 江河

花草树木 雨露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等1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词语、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音乐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

第二课时:朗读回味,复述故事,积累词句;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前活动:

学生朗读《神话故事千字文》(节选)

一、谈话引入:

刚才同学们朗读的千字文中,就蕴藏着好几个神话故事呢:精卫填海、女娲补天。中华传统文化相一个巨大的宝库。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宝库,去学习《盘古开天地》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2、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3、课文有几个自然段?(5个)

4、自读课文,课文讲了什么?

三、朗读感知语言,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1、朗读感知第一段:

齐读。想象“混沌一片”的景象。出示130亿年前的宇宙图片,帮助理解。再读。

2、朗读感知第二段:

齐读,说出段意(板书:开天辟地)。找出盘古“开天辟地”的句子,朗读。学生模拟“开天辟地”的声音。齐读最后两句话,找出反义词,读一读。齐读全段文字。

3、朗读感知第三段:

齐读,说出段意(板书:顶天蹬地)。朗读盘古“顶天蹬地”的句子。学生体验“顶天蹬地”,体味盘古的艰辛。出示课文插图,引导看图。学生对盘古诉说心里话。指导感情朗读。

4、朗读感知第四段:

齐读,说出段意(板书:变成万物)。教师引读“写变化的句子“,训练学生的语感。边读边想象。想象补充”变化“,理解省略号。配乐感情朗读。想对盘古怎样说?

5、感情朗读第五自然段:

感情朗读。提出中心段。再齐读。

四、学生配乐美读课文。

五、拓展延伸:

1、教师讲述盘古的故事,激发学生阅读古代神话故事的兴趣。

2、课件出示:推荐神话故事读物;

六、总结谈话:

下节课,我们回味读文,复述故事,积累词句。

板书设计:

18、盘古开天地

开天辟地

顶天蹬地

变成万物

(想象神奇)

四年级语文上册《盘古开天地 》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港、宴”等13个生字。

2、用较快的速度朗读课文,把打动你的地方多读几遍,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3、理解课文内容,挖掘小人鱼的内心活动,感受她的善良和对幸福生活的执着追求。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动画片段,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出示动画片段)

2、你知道这里的主人公叫什么吗?她是谁笔下塑造的人物?

学生分享搜集到的有关安徒生的资料。

安徒生(1805—1875),丹麦著名童话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一生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安徒生的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他的很多童话作品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代表作品有《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安徒生的作品《海的女儿》,看看作者是如何写出这样生动形象、美丽动人的故事的。

4、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提出读书要求: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查阅字典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晨曦”的意思。“旗帜”中“帜”的读音。“睫毛”中“睫”的写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进行读写上的再强调。

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全班齐读,读中巩固掌握。

港口 皇家 睫毛 喜讯 挽手 神圣 仪式 旗帜 垫子 永恒

舵手 晨曦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在相关的段落旁可以做适当的标注。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简短的语言讲述吗?注意把故事讲清楚、生动。

指导学生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概括文章大意。

小人鱼心爱的王子即将举行婚礼,但新娘却不是她。小人鱼在王子举行婚礼后的第一个早晨,就会化为泡沫而死去。此刻,人鱼姐姐们用她们美丽的长发换来女巫的剪刀并告诉小人鱼,只要用刀刺进王子的心脏,她就可以恢复人鱼原形,再活三百年。小人鱼却选择把刀抛到海里,自己化成了泡沫。她把所有的美好和幸福都留给了王子和他的新娘。

2、小人鱼为什么最终会化为泡沫?

她不忍心刺死王子来换取自己的生命,为了成全王子,她选择放弃生的机会,自己最终化为泡沫。这也体现了小人鱼善良、勇敢的品质。

3、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小人鱼矛盾而复杂的内心活动,感受小人鱼的善良、勇敢。

(1)她觉得自己的心在破碎。她知道,王子举行婚礼后的第一个早晨,她就会死去,变成海上的泡沫。(抓住关键词“心在破碎”,理解小人鱼伤心、难过和委屈的心情。)

(2)为了他,她离开了自己的族人和家庭,交出了她美妙的声音;为了他,每天忍受着没有止境的苦痛,他却一点儿也不知道。(为了王子,她承受着离家之痛,被巫婆拿走了美妙的声音,身体还要每天承受着痛苦。)

(3)小人鱼拿着刀的手在发抖,但是,她马上将那把锋利的刀远远地抛到海里。(“小人鱼拿着刀的手在发抖”,这一细节描写刻画出小人鱼复杂而矛盾的心理。在这生命抉择的时刻,小人鱼选择了善良,选择了成全别人,自己则化成了泡沫。)

(4)她再一次深情地朝王子望了一眼,然后纵身跳到海里。(“深情地朝王子望了一眼”,这是小人鱼在向自己深爱的人告别。)

4、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对小人鱼说些什么?(学生畅谈感受)

四、回顾总结,习得方法。

通过这篇文章总结童话的写法,感受童话的奇妙。(故事情节奇幻、丰富的想象力、小故事大道理。)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

1、发挥想象力,按自己的想法创编故事。(注意结合童话的特点,故事情节要符合逻辑。)

2、这篇课文节选自《海的女儿》的结尾部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这篇童话,与同学交流读书体会。

板书设计

海的女儿

善良 勇敢

泡沫

教学反思

1、对于篇幅较长的文章,要引导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语句,深入分析人物品质,学会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童话故事作为一类题材,最重要的就是引导学生感受文本中的写法,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编写的童话故事中。

3、选取童话片段来引导学生阅读一本书甚至一类书,能够快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阅读量。

盘古开天地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2、感受故事的神奇,理解课文是怎样把盘古创造宇宙这个故事写具体的,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感受故事的神奇,理解课文是怎样把盘古创造宇宙这个故事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

想象盘古身化万物的神奇画面,并能仿说一段话。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收集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有一位巨人,称为是人类的老祖宗,他就是?(盘古)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盘古开天地的故事,伸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注意盘字的笔顺,先写点再写横,一笔一划,把字写工整。(板书)好齐读。

二、整体感知

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课文说了一个什么故事?能不能用书上的话来概括?(最后一句)具体来说都有哪些内容?(开天辟地——顶天立地——身化万物——创造宇宙)(板书)

三、精读品悟神奇,感悟英雄盘古创造宇宙

师:盘古用他的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课文是怎样把这个故事写具体生动的呢?深入学习课文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带着问题来读书,请同学们根据下面的提示自学

1、课件出示:

探究问题:课文怎样具体写盘古用整个身体创造美丽宇宙的?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用“——”划出盘古行动的句子,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汇报:

师:你找到了那些描写盘古的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一)学生抓“十万八千年”谈时间让人感觉长久神奇。

师:在这十万八千年间盘古醒过来吗?从哪看出来的?(生:没有,一直。)

指导朗读时间的。漫长。

(二)学生抓盘古用斧头开天辟地的神奇谈体会。比较句子,体会哪句话好,为什么(做动作体会)怎样的动作是抡起、猛劈呢?(指名做这两个个动作)什么是抡?(拿起)那为什么不用拿而用抡呢?咱们读读,做做来感受一下。你发现了什么?抡字很用力,我们从一个抡字上就能感受到盘古在开天地的时候怎么样?(很用力)那就带着这份力量请你再来读读这句话。谁来读?一起来读。

①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②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举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劈过去。

指导读好第①个句子,把“抡起”、“猛劈”读重音,读出了不起的滋味来,体会盘古拼尽全力,开天辟地的艰难。

师:盘古用斧头一劈,原先混沌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请看(出示课文“轻而清的。变成了地。”齐读。你有什么发现?体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汇报反

义词,体会这些词语的恰当运用,写出了天与地的不同。轻—重清—浊上升—下降天—地)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体验盘古开天辟地的艰难。就用这些反义词就把天地分开的过程写清楚了,再读得时候就要注意体会这个过程,这个过程女同学来读上半句,男同学来读下半句。

师:天地分开了,盘古又做了一件事情,让我们为这位英雄的行为肃然起敬。请同学们接着往下谈。

(三)学生抓盘古顶天立地的神奇谈体会。(“顶”、“蹬”体会盘古顶天立地的巨人形象。“倒”体会盘古舍己为人、勇于献身的精神。“不知过了多少年”做事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理解:“一丈”(学生、教师结合生活实际说)

师声情并茂地叙述:第一天,天上升一丈,地下沉一丈,盘古长了两丈。第二天,天又上升一丈,地又下沉一丈,盘古又长了两丈。第三百六十五天,天再次上升一丈,地再次下沉一丈,就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据说盘古身体长到九万里长,成了巍峨的巨人。看到这,听到这,学到这,你又有何感受?(生:开天辟地的艰难、为盘古这种伟大的献身精神而自豪。)出示课件,学生观看。

师:是啊,他太累了,太不容易了,这么多年,一直头顶着天,脚蹬着地,他就是这样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多么了不起啊!谁愿意读?(指导读出开天辟地的艰难。)

师:作者通过具体写盘古动作和天地变化的神奇表现了盘古开天辟地、顶天立地创造美丽的宇宙,课文又是怎样通过盘古身化万物具体写≮≯出创造美丽宇宙的呢?我们来看第4自然段盘古顶天立地,知道天地成形才倒了下去,他的创造之路停止了么?他又做了什么呢?默读第四个自然段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

(四)学生抓盘古身化万物的神奇谈体会。

1、请认认真真读第四自然段,一定会发现更精彩、神奇的画面,将你看到的神奇画面画下来。

2、指名一学生读

3、你发现这段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大胆的想象,运用总分、排比、运用了很多修饰词形容词)

现在我将词语前半部分蓝色部分遮住了。请你再读读这段话,感觉怎么样?(平淡无味、单调不够生动形象、没感情)

没了这些词语就不美了,看来这些词语真的挺美的,挺有用的,挺值得我们去积累的。现在请你美美地来读这些词语,边读边想像,当你读得美的时候,就能看到藏在词语后面的一幅画了。

4、这些词很美,其实这段话更美,瞧,它美得就像一首诗,你能像诗人一样读读它吗?

4、让学生进行创作性的编写。

师:同学们,神话神奇,人们的想象力更是神奇。神话中的人物了不起,人们的智慧更了不起。盘古的身体除了发生这些变化,还会有哪些变化呢?请你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来填一填。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的头发飞上了天空,变成了————;

他的身躯变成了——————————;

他的牙齿、骨骼变成了———————;

他的最后一缕目光变成了——————;

他的——————变成了——————;

(预设:头发---树林;牙齿---宝藏;鼻孔---山洞;手指---五峰山?)5背诵积累。师:这段文字语言极具特色,总分关系的构段方式、颇具气势的排比句式,以及丰富的词语和想象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不能把她记在脑海中呢?(学生背诵课文,不会背的可以看书读。)

四、总结全课,升华情感

1、过渡:是啊!盘古的一切都化作了万物,这就是开天辟地、顶天立地、化作万物的盘古,面对这样的一位英雄,你还想说些什么?课件出示盘古图

2、总结:是啊,盘古的确伟大,确实了不起。是他,把自己的全身化作了宇宙的万物,创造了美丽的宇宙。如果没有他,就没有美丽的宇宙,让我们带着对盘古的佩服、感激之情,齐读最后一段。

出示: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3、(如果时间允许)练习复述。如此感人的神话,如果能讲下来多好,自己再读课文,照板书显示的顺序练习复述。

指名复述,学生评选讲故事能手。

作业:拓展延伸

《盘古开天地》是一个感人的神话故事,在我国灿烂的文化长河中,还有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你还知道哪些?课下搜集神话故事交流。(或者提前打印一篇神话故事,时间允许,在课的最后阅读)

板书设计:

18盘古开天地

开天辟地动作顶天立地创造宇宙总分身化万物排比

盘古开天地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3、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学习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4、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设计理念】

《盘古开天地》一文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感受人物形象,培养丰富的想象力,珍视学生独特的阅感受,激发阅读兴趣。

【设计特色】

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通过品读、想象、描述,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拓宽学生思路,引导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教学流程】

第一教时

一、交流预习,整体感知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三、学习生字,书写生字

第二教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畅谈感受,提出问题

1、观看了美丽的宇宙,学生自由谈感受。

2、紧紧围绕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让学生提出问题。

生成预设:

估计学生会提出许多问题,如:

1、为什么说盘古是人类的老祖宗?

2、盘古为什么要创造美丽的宇宙?

3、盘古创造的宇宙是什么样的?

4、盘古怎样创造美丽的宇宙?

……

三、以学定教,走进文本,解决问题

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开展探究性学习。

1、梳理问题。

2、带着问题,自读文本。

3、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生生、师生及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

4、通过朗读、想象、描述,感受盘古的高大形象,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四、顺学而导,走出文本,交流感受

五、拓展延伸,激发兴趣,鼓励探究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练习题盘古开天地

一、拼拼,写写。

hēiànxiàjiànɡzīrùnchuànɡzào

()()()()

yǔlùyǔzhòusìzhīqīxī

()()()()

二、你发现了这一段话中的反义词了吗?请写在括号里。

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混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

()——()()——()

三、文中寻宝。

()的变化()的雷声()的大地

()的江河()的树木()的雨露

四、阅读小能手。

王羲(xī)之吃墨水晋朝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用功练字上面,即使在走路和休息的时候,他也是用手指在自己身上一横一竖地比画着,研究字体。

一次,他在书房里专心致志地练字,该吃饭了他都不知道。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suàn)和馍(mó)馍,几次催他吃饭,他却连头也都不抬一下,继续挥笔疾书。书童只好去请王羲之的夫人来劝他吃饭。

一会儿,王夫人来到书房,只见王羲之手里拿着沾(zhān)了墨汁(zhī)的馍馍正往嘴里送,弄得满嘴乌黑。王夫人见此情景,吃了一惊,然后哈哈大笑起来。王夫人的笑并没有把王羲之唤醒过来。他一面练字一面嚼(jiáo)着馍馍,口里夸夫人:“今天做的蒜泥好香啊!”

1、“挥笔疾书”的“书”字有几种解释:①书本;②信;③文体;④写字;

⑤字体。这里应选第()条解释。

2、“王夫人见此情景”王夫人见到什么样的情景?用“”画出句子。

3、王羲之吃墨汁说明了什么?

四年级语文上册《盘古开天地 》教案 篇11

一、教材分析:

《爬山虎的脚》是小学语文第七册里的一篇观察描写植物的精读课文。作者是中国现代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叶圣陶在本篇课文中用细致简洁的文笔分别介绍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墙的,来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事物。本篇课文是安排在本册中的第二单元组中,其目的是在读懂,理解字、词、句、段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继续学习和进一步巩固怎样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的知识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们观察事物的能力,具有留心身边事物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背诵2~3自然段。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本课词句的理解,进一步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这是课文的理解难点。

四、教具准备】

1、爬山虎实物展示。

2、学生准备水彩笔及白纸一张。

3、多媒体课件:幻灯片八张。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出示实物,你在哪儿见过?爬山虎是一种植物,一般的植物都是怎么组成的?(由根、茎、叶组成,可爬山虎还有脚,觉得奇怪吗?)

学了这篇课文你就会明白爬山虎的脚究竟是怎么样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作家叶圣陶爷爷写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2、介绍作者(课件出示 )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他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我国现代文学史世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

二、初读检查

1、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找一找课文中那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脚,剩下的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什么?

检查交流:

1、开火车读,齐读词语。(课件)

嫩绿 舒服 均匀 重叠 空隙 漾起 拂过

叶柄 蜗牛 紧贴 蛟龙 枯萎 逐渐 牢固

随机理解“叶柄”、“重叠”

2、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脚?(3——5写的是爬山虎的脚)

剩下的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什么呢?(剩下的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生长的位置和叶子。)

3、小结:作者按顺序先写 再写 最后写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 作者在哪儿看到了爬山虎?

这两处地方有什么共同点?(都在墙上)

2、教师小结: 作者这样写是以这两处的爬山虎生长的情况,告诉我们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 其实爬山虎还可以长在岩石上。

3、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两句话除了告诉我们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外,你还能从句中看出爬山虎的什么特点?

从“满是”,“一大片”看出爬山虎长得很茂盛。

4、再读第一自然段。

四、讲读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把你最喜欢的句子划出来。

2、小组交流,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

3、品味语言。随机理解:新鲜、舒服、均匀、拂过、漾起等词语。

新鲜指爬山虎的叶子绿得醒目,叶子生长旺盛,充满生机。

舒服指看上去会让人觉得赏心悦目。当你心情烦躁的时候,看一看爬山虎,会觉得所有的烦恼都抛到了九霄云外;当你悲伤的时候,看着它心情会舒畅。当你疲惫的时候看到它会觉得神清气爽。

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这句话写出了爬山虎的动态美。我们一般描写植物只会写植物的静态,而叶圣陶爷爷把爬山虎的动态也写得惟妙惟肖,值得我们借鉴。

区别“荡起”与“漾起”的含义。

5、指名朗读,要求读出对爬山虎叶子的赞美之情。

6、练习填空。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 ),看着非常( )。叶尖( )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 ),没有( )起来的,也不留( )。一阵风( ),一墙的叶子就( ),好看得很。

7、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用~~划出爬山虎脚的句子,这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出示课件,读相关句子。

交流讨论:生长位置在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

脚的样子:枝状的——指六七根细丝构成的样子,像蜗牛的触角——指每根细丝的样子。

脚的颜色——嫩红的。

3、指名在已画好的爬山虎茎上添画叶子和脚,要求学生在几种彩色粉笔中,选择正确颜色画脚。

以课文的语言为根据,对照学生在黑板上画的爬山虎的脚,评议。

4、再次出示实物,让学生观察爬山虎的脚,如此细小的脚作者却描写得那么细腻,这都是因为作者在仔细的观察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注意)?

指导写作方法。我们不了解爬山虎的脚,但是看见过蜗牛的触角,即使没有看见过蜗牛的触角,你也能想象得出龙的爪子,所以说采用比喻的写法能让我们对描写的事物了解得更加具体、形象。那么爬山虎的脚有什么作用呢?它究竟是怎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年级语文上册《盘古开天地 》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 把自己去过的一个好地方介绍给他人,并把这个地方的特点说清楚明白。

2、能用普通话交谈,能认真倾听。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够清楚地把这个地方的特点介绍给他人,注意语言的连贯性和条理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

【教学课时】1课时

【课时目标】

1. 把自己去过的一个好地方介绍给他人,并把这个地方的特点说清楚明白。(重点)

2、能用普通话交谈,能认真倾听。(重点)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谈话导入。

同学们一定去过很多地方,有没有让你难以忘怀的地方?比如水乡的小镇让我们赏心悦目,游乐场让我们兴奋不已,书店让我们流连忘返,住家附近的小树林是我们的快***……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地方,你愿意和大家分享吗?推荐一个好地方给同学们吧。(板书:推荐一个好地方)

今天,我们来共同完成习作一:推荐一个好地方。

例如:我去过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是丽江的古城,那里小河蜿蜒着从古城经过,河边垂柳依依,名居上挂在红灯笼。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们尽快搜集写作的材料。】

二、明确目标

1、本次是写一次写景作文

2、要求写你喜欢地方的景色,要抓住景色的特点来写。

3、要仔细观察,按照一定顺序去写。(板书:写景作文 抓住特点 按一定顺序)

三、课文资料回顾

本单元的课文中哪几篇是写景的?用了什么样的观察顺序?

指名回顾:本单元的课文中《观潮》就是写景的文章。在文中作者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的。作者观察仔细,语言生动,把钱塘江大潮写得壮观神奇,让人如同身临其境。

四、写作构思

1、分组讨论并交流:

你打算推荐什么地方?这个地方在哪里?它有什么特别之处?把你推荐的理由写出来。

2、我们请一些同学为大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处风光,说说这个地方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学生交流,师生评议。

教师总结:刚才这位同学介绍时,都抓住了这个地方最吸引人的特点,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只有认真观察,展开想象,用自己积累的好词来描写,才能把景物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

3、下面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的一处风光来写一段话,注意选择其中的2——3个景物,把它们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

4、为学生提供几个家乡美景的图片,(学生可以写这两处风光,也可以写自己喜欢的地方的风光。)

5、全班展示,评价。

过渡语:同学们把喜欢的这个地方的一处风光写得这么具体生动,相信我们的这次习作“写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会写的更出色。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指导,让学生明白写作地点及具体要求,同时,通过口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

五、写作提纲

师生讨论并归纳:

1、可先写景物的总特点。

2、然后按照观察的顺序来详细写,注意语句要通顺、优美。

3、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要细致描写。

4、结尾,可写一写自己对景物的感受。(板书:结尾 感受)

六、动笔练习

1、下面,请大家按照刚才的习作要求:写一处你去过或想去的地方,把这个地方的景物特点按一定的顺序写清楚,写具体。比一比,谁写的地方最吸引人。

2、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评议修改。

谁愿意第一个上来,交流分享你的作文。

哪些地方写得好,你最欣赏哪里,你还想送给她什么建议。

3、修改习作。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课后同学们还可以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其他同学听,听取同学的建议,修改自己的文章。

【设计意图:设计“动笔练习”这个环节,能让学生把理论运用到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把身边的美景用优美的文字描绘了出来,开心吗?一篇小文章就要诞生了,作者就是咱们,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老师希望同学们平时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写景就要按照一定顺序去写,能用笔记下更多的美景,和更多的人分享。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在这节课中,我抓住写作题目,让学生深入了解题目,明确写作目的,在写作中做到有的放矢。

2、在教学中,我充分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情况,通过设置“组织材料” “练笔”这些环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物可写,有据可依,从而达到预期目的。

不足之处:

没能及时把握不同学生的写作情况,没能对学生的作品做出及时评价,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改

盘古开天地教案 篇13

一、谈话导入

1、爱听故事爱读故事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搜集中国著名的神话故事,说说你都了解哪些?

2、欣赏中国神话故事图片集,说出故事的名字。(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哪吒闹海、牛郎织女等)

你觉得神话故事和一般的故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虚构的,不真实的,充满奇特的想象)

3、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神话故事的天地,学习一篇课文《盘古开天地》。齐读课题,课文写的谁?干什么?注意这里的“开”是开辟、开创、创造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整体感知文章脉络

1、轻声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我的词语库”齐读、指名读

出示“会写字”指名读、齐读

3、默读全文,思考课文是怎样把盘古开天地的过程写清楚的?用波浪线标出能显示事情发展顺序的短语。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

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

天地分开以后

盘古倒下后

三、师生合作,感悟文本

(一)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理解混沌:形容宇宙模糊一团的景象。

理解“一直”说明盘古醒来过吗?

“十万八千年”这个数字怎么这么耳熟啊,联系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感悟盘古沉睡时间的长久

3、指导朗读,读出盘古沉睡时间的。长久,体会他异于常人的神奇。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读,找出描写盘古动作的词。

2、比较句子:

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拿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砍了过去。

相机表演,体会哪个词更有气势?

读句子,想象盘古的力大无比、气势非凡。

3、这一抡一劈的结果怎样?(伴随着一声巨响,天地分开了。)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A看谁火眼金睛,能有所发现。(反义词)

轻—重清—浊上升—下降天—地

前三组反义词把天和地的区别展示出来了。

B进一步理解“混沌”一词。

天地分开前,宇宙有轻重之分吗?有清浊之分吗?所有的一切都融在一起,分不清你我,一片黑暗,文中用哪个词来形容?(混沌)

C认识分号

内容相关,句式相像的两个分句间加分号。

D天地分开了,盘古心情怎样?

指导朗读,通过朗读表现出天地的区别,读出盘古的高兴心情。

(三)学习第三段

1、天地分开后,盘古是不是就完成任务歇息了呢?指名读第三段。

2、观看插图,注意盘古的动作,他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坚强地屹立在天地间,完全成擎天柱了。有个成语就出自这里,是——顶天立地

再看他的表情,轻松吗?

而且他的身体还在不断地长高。

他这样顶天立地做擎天柱,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年两年,而是不知过了多少年,也许是千年万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他为什么不放弃?

3、就是这样一位顶天立地的大英雄也有累倒的时候。指导朗读这一段,把你感悟到的盘古的累、盘古的艰辛、盘古的伟大读出来。

“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你什么心情?(是惋惜,是痛惜,是不舍、是不忍,是不愿,我们不愿这位大英雄就这样离我们而去)读出这种心情。

(四)以读代讲,学习第四段

1、盘古倒下后,身体变成了世间万物最是神奇,怎样读才能表现出它的神奇呢?试着练一练。

2、文中提到了和他身体有关的——(气息、声音、双眼、四肢、肌肤、血液、汗毛、汗水)

省略号里还藏着什么?发挥想象。(他的头发飞上天空变成了满天的星星;他的骨骼变成了连绵起伏的山脉等等)

3、变成诗歌形式后师生合作,老师读前一个短句,请同学们接读后面的句子。感受这些变化的神奇。

(五)学习最后一段。

1、齐读,体会中心句的作用,并用双横线标划。

2、欣赏图片,感受盘古所创造的这个世界的美好。

如果盘古的灵魂能够感知我们发出的信息,你想对创造了世界的盘古说些什么?

(你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巨人。

你把自己献给了大地。

如果没有你,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

老师想问盘古:你为了天地的形成,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你不后悔吗?为什么?同学们来替他回答。

让我们用深情的朗读来表达对他的敬意吧!

四、布置作业

1、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作者:河北保定容城县容城小学 肖丽芳)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