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菱形的性质教学设计课件【优秀4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四份】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教学内容:
分数的基本性质。(课本第75-76页的例1、例2及“做一做”、第77页练习十四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分数基本性质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性质的关系。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相等的分数;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及动手实践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感受“变与不变”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情感状态,养成注意倾听的习惯,体验互助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自主探究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形纸片、彩笔等。
教学流程:
一、复习(预设时间:5分钟)
1、
20÷5 =
( 20×3 )÷(5×3 ) =
( 20 ÷2 )÷(5 ÷2 ) =
我是根据:________ 规律。
在整数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________或者________相同的数(0除外), ________不变。
2、7÷19= =( )÷( ) ( )÷8=
我是根据:________和________的关系。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我们知道分子可以看成________,分数线可以看成________,分母可以看成________,分数值相当于除法中的________。
二、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学生独立完成,预设时间:15分钟)
(一)用准备好的3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把一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2 份,把其中的1份涂上颜色,涂上颜色的部分用分数来表示为( )
2、再把其中的一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4 份,把其中的2份涂上颜色,用分数表示为( )
3、拿最后一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4份涂上颜色,涂上颜色的部分用分数表示为( )
(二)把三张圆形纸片的涂色部分进行比较,我发现________。
用等式表示为:( )=( )=( )
(教师借助直观图组织学生进行第一个活动,借助直观图形找出相等的分数,使学生能够直观感知)
(三)1、观察第一张圆形纸片和第二张圆形纸片,平均分的份数由( )份变成了( )份,所取的份数也由( )份变成了( )份,分子和分母都( )到原来的( ),也就由得到,即= = 由此可以得出:分数的分子、分母 。
2、反之观察,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平均分的份数由( )份变成( )份,所取的份数由( )变成( ),所以,分子、分母都________。
即:= =或= =由此可得出
三、合作探究(预设时间:10分钟)
综合以上两种变化情况,讨论:用一句话概括出其中的规律?
预设:学生的回答可能不完整
例如: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问:这句话中,你觉得最关键的是什么?(同时,相同的数)
“ 相同的数”指哪些数?
你觉得有什么要补充的吗?(不能同时乘或除以0)为什么?
总结: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研究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四、多层练习,深化应用
1、把的分子乘4,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也要( )。
2、把的分母除以12,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也要( )。
3、我能写出与大小相等而分子、分母不同的分数:
4、连续写出多个分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等的分数。比一比,在1分钟内看谁写得多。
5、我能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填空。
1/4=() 10/25=()= () 1/7=()/28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从知识、能力、情感方面进行自我收获总结)
六、板书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天平演示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让学生初步认识等式的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利用观察天平保持平衡所发现的规律,能直接判断天平发生变化后能否保持平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与概括、比较与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相应的方程。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索、观察、归纳、合作学习新知。
教学准备:天平、茶壶、茶杯、墨水、铅笔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上节课咱们认识了天平,知道天平的两边重量完全相同时,天平才能保持平衡;并利用天平学会了等式和方程的含义:等号两边完全相等的式子叫等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
2.同学们,你们做过天平游戏吗?这节课我们要利用天平一起来探索等式的性质。(板书课题:等式的性质)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64页情境图1第一个天平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并说一说:通过图你知道了什么?
让学生自主回答,学生可能会回答:天平的左边放了一把茶壶,右边放了两个茶杯,天平保持平衡;这说明一个茶壶的重量与2个茶杯的重量相等。
引导学生小结:1个茶壶的重量=2个茶杯的重量。
追问:如果设一个茶壶的重量是n克,1个茶杯的重量是b克,能用式子表示吗?
让学生尝试写出:a=2b(师板书)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在天平的两边同时各放上一个茶杯,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先让学生猜一猜,学生可能会猜测出天平仍然平衡。再追问:为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因为两边加上的重量一样多。
教师先进行实际操作天平验证,让学生观察。再演示这一过程,并明确:两边仍然相等。
小结:实验证明1个茶壶+1个茶杯的质量=3个茶杯的质量。
让学生尝试用字母表示这个式子:a+b=2b+b(师板书)
提问:如果两边各放上2个茶杯,还保持平衡吗?两边各放同样的一把茶壶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演示,并让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a+2b=2b+2b a+a=2b+a
2.出示教材第64页图2的第一个天平图。
让学生观察现在的天平是什么样的?(平衡)
追问:如果用a表示一个花盆的重量,用b表示一个花瓶的重量,怎样用等式来表示这幅图呢?生尝试写出:a+b=4b
再问:如果把两边都拿掉1个花瓶,天平还平衡吗?先让学生猜一猜,再演示。
学生回答:平衡。让学生尝试用等式表示:a+b-b=4b-b
从图上你能知道什么?(出示教材第64页图2第二个天平图)
(1个花盆和3个花瓶同样重。)
3.通过这几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小结:平衡的天平两边加上同样的物品,天平还保持平衡。平衡的天平两边减去同样的物品,天平还保持平衡。天平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样的数量,天平仍然平衡。
你能用一句话来表示你的发现吗?
引导学生归纳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4.引导学生通过假设具体的数进行比较验证。如:假设一个花瓶1千克,那么4个花瓶共4千克;一个花盆3千克,再加一个花瓶也是4千克。把两边同时减去一个花瓶也就是减去1千克,那么两边都剩下3千克。
5.猜猜:除了这样的变化,天平仍保持平衡外,还可以怎么做能使天平保持平衡?
让学生猜测。这里对学生可能有些难度,有些学生的猜测脱离不了等式的性质1。
如:学生猜测天平的两边同时放2个、3个杯子;同时减去一把茶壶等。这时教师一定要及时强调:这都是把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并提示学生如果把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O除外),会怎么样呢?
6.出示教材第65页图1的第一个天平图,让学生观察并说明。
(一瓶墨水的重量=一盒铅笔盒的重量)
引导学生用a表示墨水的重量,用6表示铅笔盒的重量,写出等式:a=b。
猜一猜:左边墨水的数量扩大到原来的2倍,右边铅笔盒的数量也扩大到原来的2倍,天平还保持平衡吗?
学生猜测后,教师进行实际天平操作,验证学生的猜测。
多媒体演示变化过程,并引导学生用等式表示:2a=2b。
如果把天平的两边物品的数量分别扩大到原来的3倍、4倍呢?(仍然保持平衡)
7.出示教材第65页图2的第一个天平图,让学生观察并说明知道了什么。
(2个排球的质量=6个皮球的质量)
引导学生用a表示排球的重量,用6表示皮球的重量,写出等式:2a=6b。
质疑:如果把两边的球都平均分成2份,各去掉一份,天平还能平衡吗?
学生猜测:平衡。
教师演示,并引导学生用等式a=3b表示。
8.通过刚才的试验,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平衡的天平两边的物品扩大到原来的相同倍数,天平仍然平衡。平衡的天平两边的物品都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天平仍然平衡。
你能用一句话总结一下等式的这个性质吗?
归纳小结: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9.为什么等式两边不能除以O?学生交流,汇报:O不能做除数。
三、巩固拓展
利用等式的性质填空
1.如果2x -5=9,那么2x =9+( )
2.如果5=10+x ,那么5x -( )=10
3.如果3x =7,那么6x =( )
4.如果5x =15,那么x =( )
先让学生回忆等式的性质,再自主完成填空。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引导总结等式的性质)
作业:教材第66页练习十四第4、5题。
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
a=2b a+b=2b+b a=b 2a=2b
a+b=4b a+b-b=4b-b 2a=6b a=3b
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O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①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②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③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 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用具: 每位学生准备三张同样的长方形纸条;教师:纸条、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多吗?
猴山上的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小猴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二块,分给第一个小猴子一块。第二个小猴子见到说:“太小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第二个小猴子两块。第三个小猴子更贪,它抢着说:“我要四块,我要四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第三个小猴子四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解决问题。教师板书课题: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1)经历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三、出示自学提示(指名读)
1、分别把三张一样大的正方形纸平均分成两份、四份、八份
再把平均分成两份的将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把平均分成四份的将其中的两份涂上颜色,把平均分成八份的将其中的四份涂上颜色。比一比:发现了什么?
2、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的变化规律,你能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吗?
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五、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出示展示评价分工表)
六、评价质疑拓展
1、仔细观察这三个分数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2、那它的分子分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让我们从左往右看。
从右往左看,它的分子分母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3、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的变化规律,你能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吗? (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被除数与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就是分子与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也是分数大小不变).
4、观察比较后引导学生得出: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
七、检测示答纠错
1、理解性的练习
2、判断、说理练习
3、在下面( )内填上合适的数。
八、回顾总结评价
九、作业
练习十七 第一题、第二题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 (0除外) 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
小数的性质。
P34-35页例4和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六1---5题。
教材简析:
小数的性质是小数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小数的性质,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又为教学小数四则计算作必要的知识准备。教材分两段教学小数的性质,第一段是理解性质的内容,第二段是应用性质改写小数。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自己发现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发现小数的性质并对小数的性质作出抽象概括。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准备题(1)1元 =( )角=( )分
(2)在下面( )里填适当的小数。
3角 =( )元
30分=( )元
100毫米=( )米
(3)0.4里面有( )个0.1
0.40里面有( )个0.01
2、引入:今天继续研究小数。
二、体验发现,理解性质。
1、课件出示例4:
(1)读题
(2)分组准备,讨论。
(3)说出结果。 0.3元=0.30元
(4)为什么?
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
A、0.3元和0.30元都是3角,所以0.3元=0.30元。
B、画图理解。
C、从小数的意义解释。0.3是3个0.1,也就是30个0.01,0.30也是30个0.01,所以0.3=0.30。
(5)这两个相等的小数,小数部分有什么不同?
提问:小数部分末尾的0添上或去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小数变了,小数的大小没有变)。
2、课本试一试:先看图填一填,再比较0.100米、0.10米和0.1米的大小。(1) 学生自主填空。
(2) 交流自己的看法,并阐明观点。
(3) 汇报自己的结果。
由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得到0.1=0.10=0.100。
(4)观察板书:
你得到什么结论?学生自由发言。
总结:小数的末尾填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小数的性质。
三、理解内涵,学会应用。
1、课件出示例5:
学生自主填空。
提问:这些小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指名回答。
(着力于对小数“末尾”的理解。)
结论: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学生尝试做“练一练”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试一试。
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0.4=( ) 3.16=( ) 10=( )
学生自主改写。
交流:(1)改写这三个数时应用了什么知识?
(2)为什么给三个数添上的“0”的个数不同?
(3)“10”是整数,怎样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
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进一步体验小数性质的应用。
3、练一练第2题。
学生自主比较,得到结果,并运用学过的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进行阐明。
四、巩固练习。
练习六的1—5题。
第1、2两题巩固并深化对小数性质的理解,突出去掉或添上“0”必须是小数末尾的0。
第3、4、5题都是应用小数的性质改写小数,其中有去掉末尾“0”化简小数,也有在末尾添“0”增加小数部分的位数;有改写小数,还有改写商品的单价。
这些练习题使学生在应用中掌握小数的性质。
家庭作业:
1、同步学习与探究中的相应练习。
2、预习比较小数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