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台就是阵地》本课讲述了白求恩不远万里从大洋彼岸的加拿大来到中国,为中国人民的抗日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一个小故事,通过环境描写,写出来当时战争形势的严峻,对人物的描写也很细致,通过白求恩的语言、动作等,突出了他对工作的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教学要求:
1、解当时白求恩大夫的工作环境以及他是怎样工作的。
2、从词句中体会白求恩大夫的高尚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当时白求恩大夫的工作环境以及他是怎样工作的。
教学难点:
体会情况越来越危急,白求恩的工作情况。
教学过程:
一、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1、谁来读一读课题。
2、问;这句话是谁说的,你从中悟到了些什么?
3、既然是坚守。我们来算算看白求恩坚持了多长时间。
齐会战斗进行了多久(三天三夜)。请你算算看白求恩休息了几个小时。(三小时)
三天三夜中白求恩仅仅休息了三个小时,为的是什么?(坚守阵地,抢救伤员)
二、学习环境描写的句子。
1、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文,找找看白求恩坚守阵地的环境是怎样的?用笔划出来。
2、手术台设在齐全战地的战场,环境十分恶劣,你怎么知道的,学生说一句出示一句。
三、当炮弹落在空地上,炮弹不断在周围爆炸,火苗向手术扑过来时,白求恩是怎样坚守阵地的,请你们再读课文,用笔把它们划出来。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四、通篇朗读,有感情地读。
五、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有关白求恩的一个小故事。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白求恩的事迹。老师介绍你们一本书《白求恩的故事》。同学们可以到图书馆借来阅读一下。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体会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优秀品质和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运用已掌握的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词语,养成主动识字,理解词语的习惯。
4、能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初步感受作品中白求恩大夫的形象。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
难点:能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初步感受作品中白求恩大夫的形象。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1、板书“阵地”
师:谁能告诉我阵地是什么意思?课题说什么地方是阵地?
生:手术台。
师:(板书“手术台就是”)手术台应该是谁的阵地?
生: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
师:你还能说说哪些地方是谁的阵地呢?
师:说了这么多的阵地,仔细想想这句话好像还有更深的含义:手术台怎么会成为阵地呢?难道说是让医生都拿手术刀上阵和敌人拚刺刀吗?
2、设疑:同学们别急着告诉我,等这堂课快结束的时候,我请一位同学来告诉同学们。我要找一找谁是八十四班最会学习最会听课的孩子。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
2、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3、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的词语,如“当头一棒”“仍然”“敏捷”“陆续”“继续”“连续”等。
4、区别理解这三个词语。
(课件展示一组练习)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上课铃一响,同学们( )走进教室,安静地坐在教室里等新来的老师上课。不一会儿,赵老师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了教室,笑着说:“同学好,我们今天( )学习第七课。请同学们把课文( )读三遍,然后再停下来。”
5、默读课文,然后默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判断正误,错误的请改过来。
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1939年夏天,齐会战斗打响了,中国共产党员白求恩大夫在战斗中,把手术台当作阵地,不顾个人安危,谢绝师长的劝说,坚持给伤员做手术,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
6、谈谈对白求恩大夫的初步印象。
二、感受人物形象
师:这篇课文主要的主要人物是白求恩大夫。阅读课文如果能在内心里感受人物的形象,从课文的人物身上吸取力量,对课文中的人物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是阅读课文的最高境界。我们一起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动作
师:找一找,课文里哪些地方体现了白求恩大夫的动作,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1、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镊子,敏捷地从伤员的腹腔里取出一块弹片,扔在盘子里。
理解“镇定”,既可以说明白求恩大夫的医术高超,又能体现临危不惧的性格。
读一读,用不慌不忙的语气来读。
2、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
理解“争分夺秒”一词,这一词表示做手术速度快,既能体现白求恩大夫技术娴熟,业务过硬,又能体现他对战士们的热忱与关怀。
语言
师:找一找,课文哪里对白求恩大夫进行了语言的刻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重点学习课文的第3自然段。
1、听了师卫生部长的话,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他在想些什么呢?
(注意要求学生从白求恩大夫的三个身份入手:战士、医生、客人)
2、理解白求恩大夫说的话,重点理解“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
(客人受优待,受照顾。我不是客人,所以不应该受到照顾与优待,应该和八路军战士们一起,并肩作战。从而体现了白求恩大夫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环境的衬托
师:找出课文里描写战争场面的句子,联系白求恩大夫又是怎么做的呢?说明了什么?
1、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
2、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
3、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挂在门口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
(通过这些描写,很好地衬托出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优秀品质)
师:说说白求恩大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学生自由发言。
师:这才叫着入心。如果我们每学习一篇课文都能深入课文内容,联系课文的语句,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认真思考,走进人物的内心,这样才会有更深层次的收获。
三、拓展课文内容
1、谁来帮助我解答我心中的疑问呢?“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真的是错的吗?如果没有错,那应该怎样理解呢?
2、教室既然是我们学生的阵地,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白求恩大夫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坚守阵地,连续三天三夜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动手术的事迹,教育学生学习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2、学习先找出重点段再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先找出重点段再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三、教学用具:白求恩说的话(第三自然段中)
四、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新词。读熟课文。提炼出主要问题。
教学过程:
一、解题并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13课《手术台就是阵地》。同学们看了课题后想说点什么?
二、学习生字新词。
1、自读生字表里的生字。
2、老师出示生字,学生读。
3、记字形。说说哪些字最难记,你有什么好方法。
4、在记字形的同时,说一说字词义
5、读词。
三、读熟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尽量做到正确。
2、听老师的范读,查自己是否有错。
3、再自读课文,尽量做到流利。
4、同桌互读互查。
四、默读课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1、默读,自己画。
2、小组讨论,帮助解疑。
3、全班讨论,筛选重点问题。
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为什么把手术台当作阵地?说明了什么?
明确: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知道什么叫阵地?手术台是什么样的地方?再理解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就要理解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白求恩大夫是怎样说的是怎样做的。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解决重点问题,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一、导入,回顾重点问题。
上节课我们一起解决了不少问题,还有一个问题要在这节课来解决。问题是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为什么把手术台当作阵地?说明了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知道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白求恩大夫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二、解决重点问题,有语气地朗读。
1、什么叫阵地?(阵地就是军队为了战斗而占据的地方,通常设有工事)(手术台就是外科医生做手术用的台子。)了解了词语后再理解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①默读课文的有关段落,画出描写白求恩在小庙里做手术时,都发生了什么情况?
②读出自己所找的段落,谈一谈自己对这些句子体会。
第二自然段:战斗在激烈地进行着。离火线不远的一座小庙里……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黑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说明:敌人的火力已经接近小庙,白求恩做手术的地方已经很不安全。
第三自然段:敌机不断地在上空盘旋,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说明:形式更加危险了,随时都有可能被炸毁。
第四自然段: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门口挂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说明:情况更加危险了情况越来越危急险些烧到白求恩大夫。
③体会后有语气地朗读。
2、再看看白求恩在这种情况下是怎样做的?
①默读课文有关段落,画出描写白求恩是怎样做的。
②读一读自己画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第二自然段:他已经两天两夜没有休息了,眼睛布满了血丝。说明白求恩处处为伤员着想,具有忘我的精神。白求恩十分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敏捷地取出一块弹片……白求恩做手术的地方很不安全,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镇定地给伤员做手术,说明白求恩既没有把形势的危险放在心上,也没有把自己的安危放在心上。“敏捷”一词既表现了白求恩的医术高明,也说明他十分镇定。
第三自然段: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说:“我同意撤走部分伤员。至于我个人,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表明白求恩对伤员的关心和自己坚守岗位的决心。白求恩说的三句话。第一点是感谢师长的关心。第二点是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这是比喻的说法,说明白求恩把抢救伤员看作是打仗,把手术台看作是打仗的阵地。战士们战没有打完,据不能离开阵地。疏疏石头医生的阵地,医生怎么能不顾自己的伤员而自己离开呢?第三点是说师部应该把我当作一名八路军战士,我和战士们一样,决不能离开阵地,我不是客人,不必优待我,照顾我。这四句话体现了白求恩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对工作极端热忱。
第四自然段: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情况越来越危急,白求恩进一步加快了手术的速度,再次体现了他把伤员看得比自己重要,突出了白求恩坚守阵地无私忘我的高尚品质。
③体会后,有语气地朗读。
三、给课文分段。
1、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找出哪几个自然段是讲白求恩把手术台当作阵地的?
3、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自然段。第二段:2-4自然段。第三段:5自然段。)
4、小结重点训练项目:先找出重点段再分段。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完成课后练习
一、选词填空。
1、出示词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这三个词都含有接连不断的意思。
“陆续”表示有先有后,不是同时发生,也不是一下子就结束,它使用时可重叠。
“连续”表示一个接一个,不间断的。
“继续”必须在前面已交代进行什么事以后才能够用,表示事情连下去。
2、选词填空。
二、造句。
1、敏捷
①理解词义。(动作等)迅速而灵敏。
②可以用在什么地方。思维灵敏、动作灵敏、嗅觉灵敏等。
③范句:小狗的嗅觉真灵敏,只要闻一闻坏人的东西的味道,就能跟踪并找到他。
④自己造句。
2、争分夺秒
①理解词义:不放过一分一秒,形容对时间抓得很紧。
②范围:比赛、做作业、手术、救火、试验、抢险等。
③范句:大堤上,解放军叔叔争分夺秒地运送着沙袋,使洪水不再漫过大堤,保住人民的生命财产。
④造句。
三、默读课文照样子填空。
1、学生读例句。
2、自己填写。
作业:语文课堂训练。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3、手术台就是阵地
当时情况 怎样做的
黑烟滚滚 弹片纷飞 镇定 敏捷
敌机盘旋 炮弹爆炸 阵地 继续
烧着布帘 火苗扑来 争分夺秒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13个生字,理解“仍然”等重点词语,读懂每句话,为段的训练做准备。
2、结合句子练习“陆续”“继续”“连续”,会用“不断”“迅速”造句。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自学能力。继续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借助字典,尤其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培养读的能力。练习默读课文,指导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在独立的阅读和思考中培养阅读能力。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说的能力。借助思考议答,使思维与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
(三)德育渗透点
1、学习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2、学习白求恩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理解描写危险环境和白求恩大夫在这样的环境中怎样坚持手术台这块阵地,为伤员做手术的语句,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二)难点
结合具体内容理解为什么手术台就是阵地。
(三)解决办法
1、重点解决办法。
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小庙周围越来越紧张的情境,抓住白求恩做手术时的动作、神态、语言,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解决办法。
以思考练习2题为凭借,同时结合上下文,找出有关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读读,议一议,说一说。
三、课时安排
三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读课文,画出生字词,用 画出不懂的词句,结合查字典理解部分词语。
(二)结合课后思考题,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讨论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三)结合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白求恩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
五、教具准备
1、写有生字词的卡片。
2、写有课后练习1、2题字幕投影片,课文插图投影片。
3、制作配合课文内容爆炸等场面的录音。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课文摄影插图,同时放激烈的炮声录音。教师讲述: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八路军野战医院紧张抢救伤员的情景。看,这位外国医生不顾个人安危,正在为伤员做手术,他说:“手术台就是医生的阵地”(板书: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个外国医生是谁?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学了这节课,我们就有了^答~`案。
(二)课堂预习
1、提出预习要求,进行预习。
(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出来,反复读几遍。
(2)再读课文,用 画出不懂的词句。能查字典解决的查字典。
(3)思考: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用了几个自然段来写的?
(上述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步步进行,时间不少于10分钟,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2、检查预习。
(1)指读课文。(检查是否通顺)
(2)出示卡片,检查生字词读音情况,相机提问对部分词语的初步理解。
(3)提问:这篇课文用了几个自然段写了谁的什么事?
3、简介白求恩。
(三)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了解战斗发生的时间、地点及战斗形势。)
2、简介齐会战斗。
3、齐读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投影出示课后思考练习1的(1)(2)(3)小题,指读,思考:
这三道小题是根据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提出来的?2—4自然段。(意在培养学生依课后题理解课文的习惯。)
(二)理解第二自然段。
1、投影出示练习1: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白求恩是怎样抢救伤员的?
2、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为三、四自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3、议答。
(1)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说明了什么?(说明小庙离战场非常近,离战场近有利于及时救治伤员,但白求恩工作环境非常危险。)
(2)炮弹落在小庙前是怎样危险的情形?(生答师相机板书:弹落庙前)
(3)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下,白求恩是怎样工作的?
引导学生抓住“仍然”“镇定”理解。“仍然”是什么意思?结合上文怎样理解?你体会到什么?(白求恩给伤员动手术两天两夜没休息,现在环境更危险了,他还是那样工作。意在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哪个词可以说明白求恩在镇定的做手术?(教师相机板书“镇定”“敏捷”)
附: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
19xx年10月的一天,白求恩率领的医疗小分队冒着漫天飞雪,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
傍晚、他们来到雁北(山西北部)灵丘县河浙村九旅后方卫生部。进了屋,白求恩一边脱雨衣,一边对古部长说:“走,我们到病房看一看。”
“休息一下再去吧!”古部长回答道。
白求恩十分严肃地说:“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休息的,伤员在等着我们呢。”
医护人员见他很坚决,只好和他一起走进了病房。白求恩不顾白天行军的劳累,一口气检查了三十多个伤员,其中有五名需要立即动手术。白求恩饭也顾不上吃,就开始做手术。
战地手术室,条件很简陋,当中挂着一盏汽灯,室内正中放着一张石头制成的手术台。一个叫萧天平的战士已躺在手术台上,他脸色惨白,左大腿满是脓血的绷带,伤口里散发着一股腥臭味,绷带处还露出一根长骨头。白求恩知道,这是由于没有及时上夹板造成的。他把手里的止血钳扔在桌上,满脸怒色地说:“为什么不上夹板?因为伤口恶化,左腿要锯掉呀!”
古部长小声地说:“这实在是因为条件太差了,夹板不够用……”
直到深夜12点,白求恩做完最后一例手术后才草草地吃了饭。
还有一个叫许庆成的战士,他在战斗中右手受伤,流血不止,处于昏迷状态。他躺在担架上嘴里还断断续续地叫着:“白……大夫……”他失去了知觉。大家急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医生走到他跟前,掀开被子一看,被眼前的惨状惊呆了!担架上流了一大摊血,右胳臂断了,只有筋肉还连结着,上面全是泥土。凭着他的经验,这伤员已危在旦夕。
就在这时,白求恩从几十里之外匆匆赶来了,嘴里说着:“孩子,我来了!”说完迅速检查伤情,立即进行手术。这时,伤员体温很高,生命已经很危险了,马上输血,伤员的生命还能救活!在场的医护人员纷纷要求献血,白求恩坚定地说:“我是O型血,万能输血者,快点准备吧!”大家坚决不同意。“别耽误时间了,救伤员要紧。’油求恩微笑着说。
鲜血,白求恩大夫的300CC鲜血,缓缓地流进中国战士的血管里。
伤员得救了,白求恩高兴地说:“能救活一个战士,就等于消灭许多敌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当头一棒、敌人、激烈、陆续、淹没、仍然、吼叫、危险、形势、继续、迅速、争分夺秒等。体会“陆续、连续、继续”的不同意思,并练习正确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的意思。
3.学习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和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出示课文插图)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八路军野战医院紧张抢救伤员的情景。看这位外国医生不顾个人安危,正在为伤员做手术,他说:“手术台就是医生的阵地。”这个外国医生是谁呢?学了这节课我们就有了答案。
(二)课堂预习
1.出示预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出来,反复读几遍。
(2)再读课文,用画出不懂的词句,能查字典解决的查字典。
(3)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预习
(1)指读课文。
(2)认读生字词。
3.简介白求恩
(三)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讲了什么?
2.简介齐会战斗。
3.齐读第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2、3、4自然段。
教学步骤:
(一)理解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白求思是怎样抢救伤员的?
2.议答
(1)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说明什么?
(2)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下,白求恩是怎样工作的?
(3)朗读。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默读,思考: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白求恩是怎样对待伤员,对待自己的?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进一步深入理解。炮弹不停地在小庙周围爆炸,说明了什么?面对师长的决定,白求恩“沉思”是什么意思?对伤员和自己,他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4.理解白求恩的两句话。
5.朗读全段,进一步深入体会白求恩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默读思考: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白求恩又是怎样工作的?
2.感情朗读。
3.结合2-4自然段,谈一谈对的理解。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五自然段,整体回顾课文。
教学步骤:
(一)检查提问
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对的理解。
(二)理解第五自然段
1.指读,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连续工作四个小时说明了什么?
2.出示插图,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白求恩同志在越来越险恶的环境下是怎样连续工作69小时的?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完成课后练习
(五)总结、扩展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学习记提纲式笔记;尝试快速阅读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白求恩的国际共产国主义精神和他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会认7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白求恩的国际共产国主义精神和他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课文摄影插图,同时放激烈的炮声录音。教师讲述: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野战医院紧张抢救伤员的情景。看,这位外国医生不顾个人安危,正在为伤员做手术,他说:“手术台就是医生的阵地”(板书: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个外国医生是谁?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学了这节课,我们就有了答案。
二、课堂预习。
1.提出预习要求,进行预习。
(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出来,反复读几遍。
(2)再读课文,用笔画出不懂的词句。能查字典解决的,查字典。
(3)思考: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用了几个自然段来写的?
(上述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步步进行,时间不少于10分钟,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2.检查预习。
(1)指读课文。(检查是否通顺)
(2)出示卡片,检查生字词读音情况,随机提问对部分词语的初步理解。
(3)提问:这篇课文用了几个自然段写了谁的什么事?
3.简介白求恩。
三、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了解战斗发生的时间、地点及战斗形势。)
2.简介齐会战斗。
3.齐读第一自然段。
四、齐读第一段,布置预习任务。
第二课时
一、理解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为三、四自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2.议答。
(1)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说明了什么?(说明小庙离战场非常近,离战场近有利于及时救治伤员,但白求恩工作环境非常危险。)
(2)炮弹落在小庙前是怎样危险的情形?(生答师相机板书:弹落庙前)
(3)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下,白求恩是怎样工作的?引导学生抓住“仍然”“镇定”理解。“仍然”是什么意思?结合上文怎样理解?你体会到什么?(白求恩给伤员动手术两天两夜没休息,现在环境更危险了,他还是那样工作。意在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哪个词可以说明白求恩在镇定地做手术?(教师相机板书“镇定”“敏捷”)
(4)朗读。指导朗读把危险形势的词语读急促些,怎样工作的重点词语读得重一些。教师范读,学生练读,体会白求恩不顾个人安危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5)提问:这一自然没有几句话?重点写了哪两方面的意思?(教师提示方法帮助学生概括: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白求恩仍镇定地为伤员做手术。)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默读,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进一步深入理解。炮弹不停地在小庙周围爆炸说明了什么?(联系上文,形势越来越危险。)而对师长的决定,白求恩“沉思”是什么意思?对待伤员和自己,他做出了怎样的选择?(板书:周围爆炸继续手术)
3.理解白求恩的四句话。
(1)投影出示,指读。
(2)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主要说的是什么。
第一句,感谢师长关心。第二句,理解好比喻句。白求恩把抢救伤员当作打仗,手术台就是打仗的阵地。
第三句,战士没有离开阵地,我就不离开手术台。第四句,我是八路军战士不必优待我。
(3)讨论:由这四句我们体会到什么?(白求恩对同志极端负责,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具有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4.朗读全段,进一步深入体会白求恩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引导联系第二段试着自己总结。(方法迁移,学生尝试总结。)
三、理解第四自然段。
1.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白求恩又是怎样工作的?
2.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独立思考问题,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学生依照2、3自然段的方法抓“落下瓦片”“门口布帘烧着,火苗向手术台扑来”“仍然”“争分夺秒”等词语深入理解。(板书:火苗扑来争分夺秒)
3.依2、3自然段方法,进一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主要意思,体会白求恩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
4.感情朗读。
5.结合2-4自然段,谈一谈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对全课重点内容的归纳和总结,要求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口答,以反馈学习信息。)
四、理解第五自然段。
1.指读,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说明了什么?2.出示插图投影,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白求恩同志在越来越险恶的环境下是怎样连续工作69个小时的?(中上等学生可加上合理的想象,具体地说说白求恩当时抢救伤员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出示课文插图投影,播放自制的符合2-4自然段内容的炮弹爆炸等越来越紧张的场面的录音,学生同步朗读。(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效果,促使白求恩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内化。)
六、作业布置。
课下自己找关于白求恩的故事,与同学交流。
教学目的
1.学习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及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2.学会生字新词。读懂每句话,能结合课文说说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不断”、“迅速”造句。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危险环境和白求恩大夫在这样的环境中怎样坚持手术台这块阵地为伤员做手术的语句,深入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简介白求恩
1.谈话:“手术台”、“阵地”是做什么用的?为什么把为病人做手术的地方当作阵地?是谁说的这句话?从文中找出含有“手术台就是阵地”的句子读出来。
2.简介: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我国的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医疗队到中国解放区,1938年3、4月间到达延安,不久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他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于1939年11月 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画出本课的生字词,画出自然段序号。
2.以开火车的形式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师生共同注意正音。
3.出声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讨论,同学们对文章会有个整体的认识。
三、理清顺序 找出重点
1.指名一位学生朗读全文,其他学生思考: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白求恩为伤员做手术的内容?(2、3、4节)
2.出声自读第1自然段。思考:主要写了哪些内容?(齐会战斗打响了,点明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战斗的形势。)
3.出声自读第5自然段。思考:告诉我们什么内容?(齐会战斗胜利了,白求恩在手术台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
4.文章的重点部分是哪几个自然段?(2、 3、 4)为什么?(因为第1自然段是“战斗打响”、第5自然段是“战斗结束”。而2、3、4自然段内容是具体地介绍了白求恩在环境气氛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始终以手术台为阵地,争分夺秒地抢救伤员的情况。)按“战斗打响”、“激烈进行”、“战斗结束”的顺叙叙述的。这就是事情的发展顺序。
第二课时
导言:白求恩是医生,手术台是他为病人做手术的地方。为什么他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认真读书。
一、抓关键词句,悟出中心
1.上节课初读了课文,同学们整体了解了课文内容。请思考并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白求恩是在什么时间、什么战斗中抢救伤员的?(1939年春·齐会战役)
(2)白求恩抢救伤员的具体事例的描写在哪几个自然段?书中的插图与哪几个自然段内容对应?(2、3、4自然段。这三个自然段与插图内容相对应。)
2.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当时小庙周围的环境怎样?白求恩是怎样抢救伤员的?画出白求恩的神态、动作词语,并分析。个人批划,小组讨论。
3.集体讨论。环境:“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在这种危险的环境中,白求恩仍然镇定地为伤员做手术,敏捷地从伤员腹腔里取出弹片。分析词语:“仍然”是指白求恩面对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弹片纷飞,硝烟滚滚的恶劣环境丝毫没有放在眼里,还和没有炮弹落下一样在工作。“镇定”是说白求恩大夫既没有把形势的危险放在心上,也没有把自己的安危放在心上。表现得十分沉着、冷静。“敏捷”一词表现了白求恩医术高明,也说明他做手术时十分镇静。
小结:通过抓住环境和气氛的描写,抓住白求恩大夫不顾个人安危,仍然镇定地为伤员做手术的动作、神态等词语,表现了白求恩临危不惧对工作极端负责的优秀品质。
4.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体会白求恩的优秀品质。
5.出声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并思考在这种情况下,白求恩是怎样对待伤员,对待自己的?个人批画后,小组讨论。
6.集体订正。环境:敌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白求恩不顾部长的恳求,坚决不离开手术台,就像一名八路军战士坚决不离开自己的阵地一样,低下头,继续给伤员做手术。“继续”一词说明白求恩不听部长的恳求,坚决不肯撤走,用自己的行动实现自己的诺言,�
7.默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并思考在这种情况下,白求恩是怎样工作的?个人批画后,分析重点词语。
8.集体讨论:挂在门口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眼看要危及到白求恩的生命,在这严峻的环境形势下,他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丝毫不顾及自己。这里的“仍然”一词意思是说明白求恩做手术从未间断。“争分夺秒”一词是说情况越来越危急,白求恩一心只想着加快手术的速度,尽可能地在短时间里抢救更多的伤员。进一步体现了他把伤员看得比自己更重要,突出了白求恩坚守阵地的精神。说明了白求恩对自己的工作极端负责任的优秀品质。
二、抓住语言,体会中心
投影:书后思考·练习第2题。仔细阅读下面的一段,说说这个自然段有几句,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这几句话主要说的是什么。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思考问题。
2.集体讨论。(共四句话。第1句说感谢师长的关心;第2句肯定地说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第3句说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不能离开自己的阵地;第4句说“我”不是客人,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必优待“我”、照顾“我”。这几句话再一次表达了白求恩把自己当作一名中国的八路军战士,把中国人民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是一名对工作极端热忱的共产主义战士。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分析,人物的优秀品质就不难体会出来了。
3.齐读这段话,体会白求恩大夫的优秀品质。
4.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说说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在齐会战斗中,白求恩在离火线不远的小庙里为伤员做手术,在环境越来越危险,气氛越来越紧张,师卫生部长紧急地催促下,白求恩仍然镇静地为伤员做手术,丝毫不顾及个人的安危,他把自己的手术台当作了战士打仗的阵地,一直争分夺秒地抢救伤员,工作了69个小时。三天三夜不下手术台,把手术台当作了阵地。)
5.指名感情朗读全文,体会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指名朗读全文。
2.指名抽读生字卡片。
二、归纳生字记忆方法
1.先自学。
2.集体归纳。
①换偏旁的字:捧——棒 脸——险 妙——秒 扔——仍
②加偏旁的字:击——陆 卖——续 木——休 束——速
③比较记字形:断(不断) 继 (继续)
三、巩固练习
1.读生字并组词。
2.形近字组词。
捧( )断( )扔( )脸( )
棒( )继( )仍( )险( )
四、听写字词
五、指导造句
1.从书中找带有“不断”、“迅速”两个词的句子读一读,体会这两个词的用法。
2.理解词意,并指出两个词的运用范围。
不断:连续不间断。
例:为了提高我的作文水平,妈妈不断地为我买来有关小学生作文的书籍。
“不断做好事”、“不断练习某种技能”、“不断提高水平”,“不断克服自身的不足”……
迅速:速度高,非常快。
例:老师要求同学们书写作业 时,既要正确,又要有速度。
3.学生在小组内造句。
4.集体订正。
六、作业
(1)写生字。
(2)造句。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手术台就是阵地》讲的是加拿大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在中国的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战斗中,以手术台为阵地,在形势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坚持为伤员做手术,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的动人故事。表现了白求恩同志对工作极端负责的品质和他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成他自己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文章的课题是一个比喻句,既点明了主要事件,又暗含中心。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连段成篇。
本片课文是第三单元的首篇课文,第三单元主要落实的训练目标是初步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方法。
2,教学目标: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13个生字,理解"仍然"等重点词语。
2.结合句子练习"陆续继续连续",会用"不断迅速"造句。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自学能力,继续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尤其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培养读的能力。练习默读课文,指导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在独立的阅读和思考中培养阅读能力。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说的能力。借助思考议答,使思维与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
4,培养概括能力:学习用多种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德育渗透点
1.学习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2.学习白求恩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理解描写危险环境和白求恩大夫在这样的环境中怎样坚持手术台这块阵地,为伤员做手术的语句,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二)难点结合具体内容理解"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和"白求恩是不是我们的客人"等
(三)解决办法
1.重点解决办法。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小庙周围越来越紧张的情境,抓住白求恩做手术时的动作,神态,语言,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解决办法。以思考练习2题为凭借,同时结合上下文,找出有关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读读,议一议,说一说。
二,说教法,学法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份。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内心的满足,而不是当成一种负担。为了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我抓住两条主线来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采取"从疑入手,以疑激趣"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兴趣。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疑问通过这些质疑,激起他们学习新课的兴趣。从疑入手,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课文。接着,根据学生的质疑和课文主要内容,把解决"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和"白求恩是不是我们的客人"这两个疑问做为重点,让学生主要围绕白求恩与师卫生部长的对话进行讨论和争论,运用质疑的方式层层逼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内涵。讨论前一个问题时,提出两个疑问:"手术台"和"阵地"是一回事吗 既然不是一回事,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讨论后一个问题,又提出两个疑问:"你们说他不是客人,那他是什么人 他跟谁是一家人 "让学生主要围绕白求恩与卫生部长的对话进行讨论和争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内涵。学生经过积极思维,逐步理解了白求恩冒着生命危险坚守手术台这块阵地, 不把自己当做客人,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自己的事业的行为,是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的表现。
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让学生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放在首位:一是在讨论和争论中解疑,为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学习环境,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发挥,使激发起来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二是老师启发,点拨解疑,引导学生将疑点逐步击破,使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升华为积极思维的兴趣。这种"以疑激趣"的结果,是学生对疑问的解决和对课文中心的深刻理解。学生思维能力也在解疑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四,教学过程
见课后教案
五,板书设计
14,手术台就是阵地
情况 白求恩 表现
黑烟滚滚 弹片纷飞 镇定
地基盘旋 炮弹爆炸 继续
瓦片落下 火苗扑来 争分夺秒
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
六,学生自主探究作业
1,利用各种途径查询《手术台就是阵地》的写作背景,白求恩的资料。
2,利用信息科技技术,让学生课后到老师提供的网址去学习有关白求恩的其他事迹。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13个生字,理解“仍然”等重点词语,读懂每句话,为段的训练做准备。
2.结合句子练习“陆续”“继续”“连续”,会用“不断”“迅速”造句。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自学能力。继续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借助字典,尤其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培养读的能力。练习默读课文,指导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在独立的阅读和思考中培养阅读能力。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说的能力。借助思考议答,使思维与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
(三)德育渗透点
1.学习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2.学习白求恩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理解描写危险环境和白求恩大夫在这样的环境中怎样坚持手术台这块阵地,为伤员做手术的语句,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二)难点
结合具体内容理解为什么。
(三)解决办法
1.重点解决办法。
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小庙周围越来越紧张的情境,抓住白求恩做手术时的动作、神态、语言,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解决办法。
以思考练习2题为凭借,同时结合上下文,找出有关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读读,议一议,说一说。
三、课时安排
三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读课文,画出生字词,用 画出不懂的词句,结合查字典理解部分词语。
(二)结合课后思考题,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讨论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三)结合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白求恩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
五、教具准备
1.写有生字词的卡片。
2.写有课后练习1、2题字幕投影片,课文插图投影片。
3.制作配合课文内容爆炸等场面的录音。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课文摄影插图,同时放激烈的炮声录音。教师讲述: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八路军野战医院紧张抢救伤员的情景。看,这位外国医生不顾个人安危,正在为伤员做手术,他说:“手术台就是医生的阵地”(板书:)这个外国医生是谁?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学了这节课,我们就有了答案。
(二)课堂预习
1.提出预习要求,进行预习。
(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出来,反复读几遍。
(2)再读课文,用 画出不懂的词句。能查字典解决的查字典。
(3)思考: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用了几个自然段来写的?
(上述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步步进行,时间不少于10分钟,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2.检查预习。
(1)指读课文。(检查是否通顺)
(2)出示卡片,检查生字词读音情况,相机提问对部分词语的初步理解。
(3)提问:这篇课文用了几个自然段写了谁的什么事?
3.简介白求恩。
(三)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了解战斗发生的时间、地点及战斗形势。)
2.简介齐会战斗。
3.齐读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投影出示课后思考练习1的(1)(2)(3)小题,指读,思考:
这三道小题是根据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提出来的?2—4自然段。(意在培养学生依课后题理解课文的习惯。)
(二)理解第二自然段。
1.投影出示练习1(1):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白求恩是怎样抢救伤员的?
2.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为三、四自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3.议答。
(1)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说明了什么?(说明小庙离战场非常近,离战场近有利于及时救治伤员,但白求恩工作环境非常危险。)
(2)炮弹落在小庙前是怎样危险的情形?(生答师相机板书:弹落庙前)
(3)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下,白求恩是怎样工作的?
引导学生抓住“仍然”“镇定”理解。“仍然”是什么意思?结合上文怎样理解?你体会到什么?(白求恩给伤员动手术两天两夜没休息,现在环境更危险了,他还是那样工作。意在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哪个词可以说明白求恩在镇定的做手术?(教师相机板书“镇定”“敏捷”)
(4)完整地口答练习1(1)题。
(5)朗读。指导朗读把危险形势的词语读急促些,怎样工作的重点词语读得重一些。教师范读,学生练读,体会白求恩不顾个人安危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6)提问:这一自然没有几句话?重点写了哪两方面的意思?(教师提示方法帮助学生概括: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白求恩仍镇定地为伤员做手术。)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继续出示投影练习1(2):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白求恩是怎样对待伤员,对待自己的?
2.学生默读,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进一步深入理解。炮弹不停地在小庙周围爆炸说明了什么?(联系上文,形势越来越危险。)而对师长的决定,白求恩“沉思”是什么意思?对待伤员和自己,他做出了怎样的选择?(板书:周围爆炸 继续手术)
4.理解白求恩的四句话。
(1)投影出示,指读。
(2)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主要说的是什么。
第一句,感谢师长关心。第二句,理解好比喻句。白求恩把抢救伤员当作打仗,手术台就是打仗的阵地。第三句,战士没有离开阵地,我就不离开手术台。第四句,我是八路军战士不必优待我。(读懂每句话是本册阅读训练重� )
(3)讨论:由这四句我们从中体会到什么?(白求恩对同志极端负责,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具有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5.朗读全段,进一步深入体会白求恩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
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引导联系第二段试着自己总结。(方法迁移,学生尝试总结。)
(四)理解第四自然段。
1.接着出示课后练习1(3):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白求恩又是怎样工作的?
2.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独立思考问题,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学生依照2、3自然段的方法抓“落下瓦片”“门口布帘烧着,火苗向手术台扑来”“仍然”“争分夺秒”等词语深入理解。(板书:火苗扑来 争分夺秒)
3.依2、3自然段方法,进一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主要意思,体会白求恩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
4.感情朗读。
5.结合2-4自然段,谈一谈对的理解。
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对全课重点内容的归纳和总结,要求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口答,以反馈学习信息。)
第三课时
(一)检查提问。
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的理解,并出示上节课板书。
(二)理解第五自然段。
1.指读,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说明了什么?
2.出示插图投影,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白求恩同志在越来越险恶的环境下是怎样连续工作69个小时的?(中上等学生可加上合理的想象,具体地说说白求恩当时抢救伤员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出示课文插图投影,播放自制的符合2-4自然段内容的炮弹爆炸等越来越紧张的场面的录音,学生同步朗读。(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效果,促使白求恩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内化。)
(四)完成课后练习3、4题。
1.第三题。(1)投影出示文中3个句子,说一说各自的意思。(2)比较为什么不能调换。(3)进一步体会白求恩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4)试着用这三个词做选词填空的练习。
2.第四题。(1)学生独立分析字形、抄写。教师巡回指导检查。(2)用“不断”“迅速”造句。
(五)总结扩展。
你学了这课有什么收获?
七、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预习22课《我的弟弟小萝卜头》。要求通过查字典,自学本课的生字新词,并把课文中描写“小萝卜头”刻苦学习的句子划下来,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学习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及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2、指导学生学会生字新词。能用“陆续”、“继续”、“连续”各说一句话。
3、引导学生理解,并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危险环境和白求恩大夫在这样的环境中怎样坚持手术台这块阵地为伤员做手术的语句,深入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课前准备
学生自己预习课文,收集有关白求恩的资料。
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清楚课文的重点。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课文的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白求恩
1、引导学生解题:
(1)什么是“手术台”?什么是“阵地”?
(2)“手术台就是阵地”是什么意思?
2、简介: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我国的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医疗队到中国解放区,1938年3、4月间到达延安,不久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他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
二、质疑激趣,初读课文
1、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1)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
(2)在什么情况下,为病人做手术的地方当作阵地?
(3)怎样坚守这块阵地?
2、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注意读准生字字音,画出本课的生字词,画出自然段序号。)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指名让学生按小节读课文并纠正读音。
(2)结合前面所提的问题,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A、知人物:本文写的是把手术台当作阵地的白求恩大夫的感人事迹。
B、知情节:抗日战争时期在齐会战斗中,白求恩大夫在形势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把手术台当作阵地,记我地坚持为伤员做手术,连续工作69个小时。
C、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注意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区分形近和同音字。
三、理清顺序,找出重点
1、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白求恩为伤员做手术的内容?(2、3、4节)
2、再读第一小节并思考:主要写了哪些内容?(齐会战斗打响了,点明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战斗的形势。)
3、出声自读第5自然段并思考:这一小节讲的是什么?(齐会战斗胜利了,白求恩在手术台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
4、文章的重点部分是哪几个自然段?(2、3、4)为什么?(因为第1自然段是“战斗打响”、第5自然段是“战斗结束”。而2、3、4自然段内容是具体地介绍了白求恩在环境气氛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始终以手术台为阵地,争分夺秒地抢救伤员的情况。)按“战斗打响”、“激烈进行”、“战斗结束”的顺叙叙述的。这就是事情的发展顺序。
四、课堂练习
1、抄写本文生字词。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抓环境描写,创课堂情境
白求恩是医生,手术台是他为病人做手术的地方。为什么他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呢?让我们带着问题细读课文,走近齐会战斗,看一看当时的环境,白求恩又是怎样工作的。
1、打开课本,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战火中,白求恩大夫给伤员做手术的小庙周围的环境气氛的句子,并标画出来。
2、指名读有关句子,想一想这三次环境和气氛的描写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通过比较让学生从中体会,白求恩是在形势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坚守阵地,不顾疲劳地给伤员做手术。)
二、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指名读课文,思考:在形势危急的情况下,白求恩怎样给伤员做手术?
2、指名回答后出示句子: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
体会“镇定”的意思,了解“仍然镇定”是在讲什么?从哪些地方看出他仍然镇定地给伤员做手术?
3、小结:“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在这种危险的环境中,白求恩仍然镇定地为伤员做手术,敏捷地从伤员腹腔里取出弹片。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口述描写当时环境的句子,创设课堂情境。
1、自读课文并思考:在形势更加危急,卫生部长传达师长让白求恩撤离的决定时,白求恩是怎么?怎么做的?
2、出示句子: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说:“我同意撤走部分伤员。至于我个人,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
(1)讨论什么是“沉思”?白求恩此时沉思什么?
(2)白求恩沉思后是怎样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3)白求恩为什么“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
3、指名读白求恩说的话,出示重点句:
白求恩说:“谢谢师长的关心。可是,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部长同志,请您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
(1)讨论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
共四句话。第1句说感谢师长的关心;第2句肯定地说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第3句说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不能离开自己的阵地;第4句说“我”不是客人,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必优待“我”、照顾“我”。
(2)理解第二句话,判断句子意思:A手术台就是打仗的阵地。B抢救伤员就是打仗。C可以看出白求恩把抢救伤员当作打仗,把手术台比作打仗的阵地。
(3)理解第四句话“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
引导学生弄清楚:白求恩大夫是不是八路军战士?他不是八路军的战士,但为什么说自己是“八路军战士,不是“客人”?(表达了白求恩把自己当作一名中国的八路军战士,把中国人民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是一名对工作极端热忱的共产主义战士。)
4、小结: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白求恩不顾部长的恳求,坚决不离开手术台,就像一名八路军战士坚决不离开自己的阵地一样,低下头,继续给伤员做手术。
5、感情朗读,读出白求恩临危不惧的坚定语气,从中体会白求恩同志以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和对工作的极端热忱。
四、学习课文第四小节
1、创设情境,学生自读并思考:这时的白求恩是怎样工作的?个人批画后,分析重点词语。
2、集体讨论:这里的“仍然”一词意思是说明白求恩做手术从未间断。“争分夺秒”一词是说情况越来越危急,白求恩一心只想着加快手术的速度,尽可能地在短时间里抢救更多的伤员。进一步体现了他把伤员看得比自己更重要,突出了白求恩坚守阵地的精神。说明了白求恩对自己的工作极端负责任的优秀品质。
3、小结:挂在门口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眼看要危及到白求恩的生命,在这严峻的环境形势下,他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丝毫不顾及自己。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学习课文第五小节
1、指名读课文。
2、出示句子,理解句意。
理解“连续”。把“连续”换成“陆续”、“继续”行不行,为什么?
说说你从这句话中明白了什么?
六、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说说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在齐会战斗中,白求恩在离火线不远的小庙里为伤员做手术,在环境越来越危险,气氛越来越紧张,师卫生部长紧急地催促下,白求恩仍然镇静地为伤员做手术,丝毫不顾及个人的安危,他把自己的手术台当作了战士打仗的阵地,一直争分夺秒地抢救伤员,工作了69个小时。三天三夜不下手术台,把手术台当作了阵地。)
七、课后作业:抄写词语,练习用“陆续”“继续”“连续”各说一句话,并让爸爸妈妈听。
第三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出示课文插图投影,播放自制的符合2-4自然段内容的炮弹爆炸等越来越紧张的场面的录音,学生同步朗读。
二、归纳全文,读懂课文
1、出示课后第二题填空,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将句子补充完整。
(1)当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时,________________。
(2)当炮弹不断地周围爆炸时,_________________。
(3)当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时,_________________。
2、出示插图投影,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白求恩同志在越来越险恶的环境下是怎样连续工作69个小时的?(中上等学生可加上合理的想象,具体地说说白求恩当时抢救伤员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3、结合上面2、3题思考:这些有关环境的描写说明了什么?(清楚地告诉我们,白求恩大夫在战火纷飞的危急时刻临危不惧,忠于职守,充分表现出他对工作极端负责和对同志极端热忱。)
4、环境和气氛的三次变化的描写与突出思想品质有什么关系?(意在衬托白求恩大夫思想品质的高尚,使文章内容更加生动感人。)
5、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
三、造句练习
1、在课文中找出有“陆续”“继续”“连续”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这几个词语的意思。
2、用这几个词语各说一句话,与同桌交流。
四、总结扩展。
你学了这课有什么收获?
知道我上课的内容是《手术台就是阵地》时,我有点不知所措。原因有几点,一是我带的这个班已经是五年级,有两年没有接触三年级的内容了。一下子要给三年级的小朋友去上课,在语言上就是一次挑战。二是这篇课文的下调,被编写到三年级教材里,作选读课文用。我几天几夜没有揣摸出编者的编写意图。虽然对课文内容比较熟悉,但肯定不能像教五年级的学生一样来教三年级,所以在理解教材上有很大的难度。三是课改虽然进行了五个年头,但岳阳地区的四五六年级大都一直在使用原来的教材,虽然有所改动,但与正在使用的人教版的实验教材相比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在理念上我有差距。
尽管有这些难度,我还是尽量利用《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一课,利用这次机会,作了大胆的尝试,还表达我对新课程的理解,表达我对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的理念。我设计《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一课,有以下几点特色:
一、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比较新颖
这篇课文到底要让学生学习什么,达到什么目的,这可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虽然可以做到个性的体现,但也一定要遵循教学规律,不能乱来。我是这样确实这课的教学目标的:
1、通过学习课文,体会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优秀品质和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运用已掌握的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词语,养成主动识字,理解词语的习惯。
4、能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初步感受作品中白求恩大夫的形象。
其中前面三点和大家都差不多,但第四点大家不一定会有,而我却把“初步感受作品人物的形象”这� 这是我在设计理念上的最大特色。我觉得小学语文的教材里,特别是到了高年级,有很多声情并茂、荡气回肠的经典之作,在很多故事性很强的文章里,都有一个突出的鲜明的人物形象。语文老师在上这些课的时候,应该教会学生欣赏体会这些故事中的人物。从他们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入手,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让学生的心灵真正受到震撼,受到感染与熏陶。并且这样的教学是非常有效,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一篇篇典型而实用的范例,
二、课堂的结构简单明快。
不管上课效果怎么样,我在备课时是非常简单而明快的。打仗这么激烈的事,人命关天,来不得半点的拖泥带水。像白求恩大夫那样,争分夺秒,清清楚楚。重点突出,层次清楚。两个重点:一个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的基础上,理解重点词语和课文的基本内容。二是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整节课堂由“阵地”引起,由 “阵地”而结束,所以结构简单清楚明快。这样的教学设计对大家来说也许算不了什么,但对我自己来说却是一次大的飞跃。
三、对教材的处理比较大胆。
这点可以体现在板书上。课后,我自己看了看板书,说实话,心里还真有点害怕。除了题目是课文内容外,其它没有一点是课文内容,全是教学方法,阅读方法的体现。我不知道这样的板书是对还是错,要得还要不得,只好让专家去点评。但我自己还是很得意的,因为我还没有看到过这么大胆的人。
还有一点,我觉得自己完全跳出了教材,站在一个高度俯视教材。例用这篇课文来传授我的阅读教学方法,教学生怎么去阅读课文,怎样的阅读才是入心的,怎样的阅读才是简单的,而不是拘泥于课文的内容与情节上。教材对我来说就像数学课里的一道应用题,仅此而已,我可以围绕课文内容增加、扩展、忽略、删减等。给自己戴点高帽子吧:做课程资源的建设者与开发者。
四、有几处细节设计比较新颖
不知上课的时候会怎么样,但在设计这几处教学环节时,自己很是得意与高兴。一是课堂的引入。紧紧抓住“阵地”一词,从理解,到运用,再设疑,呵呵,无疑让学生“挨了当头一棒”,有点发晕,心里知道,朦朦胧胧的,又说不清楚。好吧,说不清楚,那就接着往下看吧。中途还不让你说呢,要等到课堂快结束的时候再说。我还准备了一张精致的书签,送给那位幸运的学生,这四十分钟可真的不容易呀,心里面总想着这个问题,还不让说,要等到最后才能说。不奖励点东西能安抚那幼小的心灵吗。
二是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要求具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但有点难,怎么做才能让他们更好地说出课文内容呢。我在于永正大师那里受到启发。将错就错,突出重点内容。让学生阅读课文后,说说这段话里有哪些不对的地方,请你改一改。既概括理解了课文内容,又教会学生在阅读课文里要细心的道理。一举两得,岂不乐哉。
当然,教学设计与上课是两码事,设计得好,再新颖,也不能保证你的课上得好。以上内容权当自吹自擂孤芳自赏之语,作不了数的,敬请各位专家多多指导批评。
《手术台就是阵地》是人教版第五册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语言质朴简练,主要讲述的是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大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参加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在一次战斗中,白求恩大夫在形势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忘我地坚持为伤员做手术,工作了三天三夜的动人事迹。表现了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赞扬了白求恩大夫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白求恩大夫在中国的动人事迹感动了老一辈人,可是现在离白求恩的时代已经久远了,很多人已经忘却了这个为了中国的独立,为了和平而献身的英雄。如今,在这个远离硝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时代,要让现在的孩子读懂白求恩,理解白求恩的人生,走进白求恩的神圣灵魂,一度让广大教育工作者感到棘手。王文丽老师以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明实的教学目标,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朴实的教学风格以及切实的教学方式得到了扎实的教学效果。王文丽老师让学生透过文本,与作者和文本主人公进行对话,不但把学生带进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还让学生走进了白求恩的'真实生活,以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感悟到了白求恩的高尚品质。伟大是平凡的积累,壮丽是朴素的累加。王文丽老师,这朵在朴实中绽放的奇葩让她的课堂语文韵味盎然。
《手术台就是阵地》这篇课文讲述了白求恩大夫在齐会战斗中,不顾个人安危,坚持在手术台上为伤员做手术的故事,体现了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国际主义精神。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在教学目标的达成方面,我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描写战斗激烈和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上表现的语句,让学生体会到了白求恩大夫坚守岗位的高尚品质,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要求。例如,在讲解 “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 等描写战斗场景的句子时,我让学生想象画面,感受当时环境的危险,进而理解白求恩大夫为什么不肯离开手术台。然而,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上,对于一些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学生的掌握程度还有待提高。比如 “陆续”“继续”“连续” 这三个近义词的辨析,虽然在课堂上进行了讲解和练习,但仍有部分学生在课后作业中出现错误。这说明在词语教学上,我需要采用更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创设语境、进行造句练习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我采用了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朗读感悟法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深入体会课文的。情感。但在朗读指导过程中,对于一些情感的把握还不够精准,例如在朗读白求恩大夫说的话时,学生未能充分表现出他坚定的语气和高尚的情怀。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片段等方式,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齐会战斗的激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但在情境创设的连贯性上还有所欠缺,有时会出现情境与教学内容衔接不够自然的情况。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想法,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个别小组的讨论不够深入,存在个别学生 “搭便车” 的现象,这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合理地分组,并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监督和指导。
在课堂互动方面,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但在课堂提问环节,有时问题的设计不够巧妙,过于简单或复杂,导致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或回答不准确。例如,在提问 “白求恩大夫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时,问题过于宽泛,学生的回答比较零散,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从白求恩大夫的职责、国际主义精神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精心设计问题,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提出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此外,在教学时间的把控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在讲解课文重点部分时,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导致后面的拓展延伸环节有些仓促。原本计划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身边像白求恩大夫一样坚守岗位的人,但由于时间关系,只有少数学生进行了发言,没有充分展开讨论,使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拓展不够深入。
针对以上教学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更加精准地把握教学目标,合理运用教学方法,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加强课堂互动,注重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成长。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反思
反思过去,在课堂教学中,过分看重和强调设计的精巧,教师一步步“引导、启发”学生,使学生达到教师所经心设计的教学目标。教师居高临下,是学生学习的要求者、支配者、监督者、评判者,教师这样的角色意识是导致学生学习自主性缺少的重要原因。在新课程理念面前,这样的认识肯定会处处碰壁,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要尽快改变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走进新课程,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自己摆在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地位,真正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互动关系。
课改是否成功的关键是教师,作为一名在课改中探索的教师,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确立新的教学思想更是重中之重。通过学习新课标准,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适应学生的发展的教学氛围,来激活课堂教学,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发生变化。
一。以“问”激活课堂,让学生有疑敢问
近段时间,我就尝试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及教学结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己主宰课堂,而教师只是以一名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在教学《手术台就是阵地》这篇课文时,我就把学习的自主权、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上课伊始,抓住时机问学生,本节课,你们最想学会什么问题,同学们一听自己有了发言权,都争先恐后的举手,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众多问题中,我帮助同学选择了几个的问题,例如,是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手术台怎么会是阵地呢?他在这个阵地上干什么?以这些问题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真正的交流与对话。新课标中也提到了中高年级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积极参与讨论问题的要求。同学们因想解决自己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就全身心地投入到解决问题之中,同时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们这地区的孩子怕开口,有疑也不敢问,为了扭转这种状况,在课堂上教师就必须千方百计为他们提供质疑问难的机会,唤醒他们沉睡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我把整节课交给了学生,课堂中他们非常活跃,思维敏捷,敢想敢说,师生共同探索,共同提高,久而久之在这样的课堂之中,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就自然而然地形成并得以发展。
二。以“情”激活课堂,让学生有情感体念
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对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为了使自己能尽早适应课改,在教学中我尝试着改变以往教学中面面俱到的分析方法,因此在学课文时,不再是按照课文的自然段去分析课文,为了突出课文的重点,在教学中我大胆尝试,直接进入文章重点段落进行分析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教学《手术台就是阵地》这篇课文的第二教时时,抓住白求恩说的三句话,学生直接进入文章的2、3、4自然段进行分析,不仅突出了文章的重点内容,同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按照以往惯例我会把课后的表格作为重点进行逐句分析。但仔细阅读课文后不难发现这些内容学生在书上轻而易举地找得到。只要教师让学生通过朗读就能体会到当时情况的危险,但白求
恩仍然坚持做手术,看出他对工作的认真负责。白求恩三句话的理解是本文教学的重点,直接围绕这三句话让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自己学着提问如:白求恩沉思什么?为什么不肯离开手术台?为什么说自己不是客人?通过这些问题联系上下文,进入角色,体验蕴含在话中的思想境界。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进行指导,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自己还要的反复尝试这种方法,使语文课堂教学能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三。以“研”激活课堂,让学生有施展空间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随着年级的升高,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内涵越来越深刻,因此学生经过读后对课文的理解会有相对大的宽度和深度,可供他们自由发挥的余地也比传统的提问应答要大得多。但同时,学生也会产生更多的疑问和偏解,往往会使课堂交流陷入“困境”。学习《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时,学生就“白求恩到底是不是我们的客人”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对“白求恩到底是不是我们的客人?”这个问题,学生的意见产生了分歧,使课堂交流出现了对峙的状态。面对学生不同的见解,教师首先要敢于肯定学生的思考价值。我充分相信学生能自己打破僵局,鼓励学生大胆往下说,让他们把话说完,而不忙着出来解困,即便不得已需要插话时,也只用“半截子话”加以暗示。这种“延缓评价,暗示期待”的方法恰到好处地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打破了对峙的状态。最后,通过学生激烈的讨论,理解,大家深深被白求恩大夫那国际主义精神所折服,课文主题自然而现。
正是因为学生在民主的课堂气氛中,才敢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在课堂上我们要好好保护好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互相讨论,各抒己见,在生生间,师生间的思想互相碰撞中冒出智慧的火花,让语文课堂绽放出生命的活力和光彩。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反思
在教学《手术台就是阵地》这篇课文时,我把学习的自主权、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上课伊始,抓住时机问学生,本节课,你们最想学会什么问题,同学们一听自己有了发言权,都争先恐后地举手,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众多问题中,我帮助同学选择了几个重要的问题,例如,是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手术台怎么会是阵地呢?他在这个阵地上干什么?以这些问题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真正的交流与对话。新课标中也提到了中高年级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积极参与讨论问题的要求。同学们因想解决自己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就全身心地投入到解决问题之中,同时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们这地区的孩子怕开口,有疑也不敢问,为了扭转这种状况,在课堂上教师就必须千方百计为他们提供质疑问难的机会,唤醒他们沉睡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我把整节课交给了学生,课堂中他们非常活跃,思维敏捷,敢想敢说,师生共同探索,共同提高,久而久之在这样的课堂之中,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就自然而然地形成并得以发展。
为了突出课文的重点,在教学中我大胆尝试,直接进入文章重点段落进行分析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教学《手术台就是阵地》这篇课文的第二教时时,抓住白求恩说的三句话,学生直接进入文章的2、3、4自然段进行分析,不仅突出了文章的重点内容,同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按照以往惯例我会把课后的表格作为重点进行逐句分析。但仔细阅读课文后不难发现这些内容学生在书上轻而易举地找得到。只要教师让学生通过朗读就能体会到当时情况的危险,但白求恩仍然坚持做手术,看出他对工作的认真负责。白求恩三句话的理解是本文教学的重点,直接围绕这三句话让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自己学着提问如:白求恩沉思什么?为什么不肯离开手术台?为什么说自己不是客人?通过这些问题联系上下文,进入角色,体验蕴含在话中的思想境界。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进行指导,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自己还要的反复尝试这种方法,使语文课堂教学能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巧设环节 激活课堂----《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反思
[教学背景]
反思过去在课堂中的教学,发现过分看重和强调设计的精巧,一步步“引导、启发”学生,使学生达到我事先所精心设计的教学目标。教师居高临下,是学生学习的要求者、支配者、和评判者。在新课程理念面前,这样的认识肯定会处处碰壁。所以要尽快改变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把自己摆在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适应学生的发展的教学氛围,来激活课堂教学,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发生变化。
[课堂环节的剖析]
(一)以“问”激活课堂,让学生有疑敢问
三年级下半学期开始,我尝试着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己主宰课堂,而教师只是以一名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在教学《手术台就是阵地》这篇课文时,我就把学习的自主权、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上课伊始,抓住时机问学生,“什么地方叫做阵地?什么是手术台?”学生答:“军队进行战斗的地方叫阵地,而医生给病人或者伤员开刀做手术的台子叫手术台。”“你们看了这个题目有什么问题?” 同学们一听自己有了发言权,激起了好奇心,都争先恐后的举手,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怎样把手术台当作阵地?等等。学生的这些疑问符合他们的实际,创设了问题的情境,这些问题的提出在全班同学的脑子里留下了悬念,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所有的学生都希望在课文中找出答案,引发了学生探索课文内容的积极性,驱使学生积极地去参与阅读教学,从而提高参与效性。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我把整节课交给了学生,课堂中他们非常活跃,思维敏捷,敢想敢说,师生共同探索,共同提高,久而久之在这样的课堂之中,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就自然而然地形成并得以发展。
(二)以“情”激活课堂,让学生有情感体念
在教学中我还尝试着改变以往面面俱到的分析方法,大胆尝试,直接进入文章重点段落进行分析。在教学《手术台就是阵地》这篇课文时,根据学生的提问,抓住白求恩说的三句话,直接进入文章的2、3、4自然段进行分析,不仅突出了文章的重点内容,同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按照以往惯例,我会把课后的表格作为重点进行逐句分析,但仔细阅读课文后不难发现,这些内容学生在书上轻而易举就能找得到。只要教师让学生通过朗读就能体会到当时情况的危险,但白求恩仍然坚持做手术,从而看出他对工作的认真负责。白求恩三句话的理解是本文教学的重点,直接围绕这三句话让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自己学着提问,如:白求恩沉思什么?为什么不肯离开手术台?为什么说自己不是客人?通过这些问题联系上下文,进入角色,体验蕴含在话中的思想境界。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进行指导,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自己还要的反复尝试这种方法,使语文课堂教学能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三)以“研”激活课堂,让学生有施展空间
阅读教学中,随着年级的升高,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内涵越来越深刻,因此学生经过读后对课文的理解会有相对大的宽度和深度,可供他们自由发挥的余地也比传统的提问应答要大得多。但同时,学生也会产生更多的疑问和偏解,往往会使课堂交流陷入“困境”。学习《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时,学生就“白求恩到底是不是我们的客人”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意见产生了分歧,使课堂交流出现了对峙的状态:
生:“白求恩说他不是我们得客人,那他到底是不是我们的客人?”
师:“这个问题提得真好,大家来帮帮他,发表意见,谈谈自己的看法。”
(同学们议论纷纷,教室里顿时活跃起来。)
生:“白求恩是我们的客人,因为他是加拿大人,来帮助我们的抗日战争,所以是客人。”生:“他不是我们的客人。因为他不是我们请来的,是自愿来的,所以不算客人。”
生:“不是请来的也应该算是客人。妹妹上周来我家玩,就是我家的客人”
生:“他又是客人,又不是客人。”
师:“这个见解很奇特,说说你的理由好吗?”
生:“他刚来时就是客人,来久了,参加八路军了,就不是客人了。”
师追问:“你们说他不是客人,那是什么人?”
生:“是一名八路军战士。”
师:“好极了!他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众:“看成自己的事业!”
师:“谁再来说说白求恩到底是不是我们的客人?”
生:“白求恩是加拿大人,来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当然是我们的客人。可是他不把自己当作客人,而是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的八路军战士,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看成自己的事业,所以他又不是客人。”
师:“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无私地帮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看成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
生:“国际主义精神”
……
在这堂课上,面对学生不同的见解,我退居二线,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舞台上,自己去讨论,自己去摸索,即便不得已需要插话时,也只用“半截子话”加以暗示。但经过同学自己发问,自己探究,总结出的结论让大家心服口服。课文主题自然而现。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是因为学生在民主的课堂气氛中,才敢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在课堂上我们要好好保护好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互相讨论,各抒己见,在生生间、师生间的思想互相碰撞中冒出智慧的火花,抓住每一个思维的火花,让语文课堂绽放出生命的活力和光彩。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13个生字,理解“仍然”等重点词语,读懂每句话,为段的训练做准备。
2、结合句子练习“陆续”“继续”“连续”,会用“不断”“迅速”造句。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自学能力。继续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借助字典,尤其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培养读的能力。练习默读课文,指导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在独立的阅读和思考中培养阅读能力。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说的能力。借助思考议答,使思维与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
(三)德育渗透点
1、学习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2、学习白求恩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理解描写危险环境和白求恩大夫在这样的环境中怎样坚持手术台这块阵地,为伤员做手术的语句,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二)难点
结合具体内容理解为什么手术台就是阵地。
(三)解决办法
1、重点解决办法。
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小庙周围越来越紧张的情境,抓住白求恩做手术时的动作、神态、语言,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解决办法。
以思考练习2题为凭借,同时结合上下文,找出有关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读读,议一议,说一说。
三、课时安排
三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读课文,画出生字词,用 画出不懂的词句,结合查字典理解部分词语。
(二)结合课后思考题,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讨论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三)结合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白求恩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
五、教具准备
1、写有生字词的卡片。
2、写有课后练习1、2题字幕投影片,课文插图投影片。
3、制作配合课文内容爆炸等场面的录音。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课文摄影插图,同时放激烈的炮声录音。教师讲述: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八路军野战医院紧张抢救伤员的情景。看,这位外国医生不顾个人安危,正在为伤员做手术,他说:“手术台就是医生的阵地”(板书: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个外国医生是谁?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学了这节课,我们就有了^答~`案。
(二)课堂预习
1、提出预习要求,进行预习。
(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出来,反复读几遍。
(2)再读课文,用 画出不懂的词句。能查字典解决的查字典。
(3)思考: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用了几个自然段来写的?
(上述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步步进行,时间不少于10分钟,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2、检查预习。
(1)指读课文。(检查是否通顺)
(2)出示卡片,检查生字词读音情况,相机提问对部分词语的初步理解。
(3)提问:这篇课文用了几个自然段写了谁的什么事?
3、简介白求恩。
(三)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了解战斗发生的时间、地点及战斗形势。)
2、简介齐会战斗。
3、齐读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投影出示课后思考练习1的(1)(2)(3)小题,指读,思考:
这三道小题是根据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提出来的?2—4自然段。(意在培养学生依课后题理解课文的习惯。)
(二)理解第二自然段。
1、投影出示练习1: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白求恩是怎样抢救伤员的?
2、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为三、四自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3、议答。
(1)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说明了什么?(说明小庙离战场非常近,离战场近有利于及时救治伤员,但白求恩工作环境非常危险。)
(2)炮弹落在小庙前是怎样危险的情形?(生答师相机板书:弹落庙前)
(3)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下,白求恩是怎样工作的?
引导学生抓住“仍然”“镇定”理解。“仍然”是什么意思?结合上文怎样理解?你体会到什么?(白求恩给伤员动手术两天两夜没休息,现在环境更危险了,他还是那样工作。意在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哪个词可以说明白求恩在镇定的做手术?(教师相机板书“镇定”“敏捷”)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的生词。体会“陆续、连续、继续”的不同意思,并练习正确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
3、学习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情的高尚品质和国际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
1、使学生从白求恩大夫坚守岗位、救死扶伤的事迹中,受到国际主义精神的教育。
2、学习作者用环境描写衬托人物思想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鼓励学生质疑:
什么是“阵地”?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是谁的阵地?
二、指名说说通过预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交流对白求恩的了解,师可补充介绍:
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员,的胸外科医生,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员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三、四月间到达延安,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毛主席曾写《纪念白求恩》一文。
四、指名接读课文,找出文中最使人感动的句子,注意以下词语读音:
气焰嚣张当头一棒几发炮弹淹没仍然敏捷迅速争分夺秒
注意以下多音字:挨大血发弹空没
五、自己再读课文,找出使人感动的句子和同桌交流,说说为什么?
六、作业:读熟课文,继续了解背景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回顾课文大意。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标出句子,体会每句话的意思。
2、交流读懂了什么?查字典理解“嚣张”,联系上下文理解“当头一棒”。
三、引导学习课文二、三、四自然段。
(一)指导学习第二段。
1、默读,看自己能读懂哪些问题?
2、交流讨论:
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战斗非常激烈?白求恩所处的环境怎样?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白求恩是怎样做的?你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到了白求恩什么精神?
3、互相谈谈感受,小结:
白求恩在极其危险的环境中忘我地工作。
(二)重点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交流读懂了什么?
情况万分危急,白求恩丝毫不考虑自己的安危。
3、重点理解白求恩说的话,思考、讨论:
说了几句话?每句话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手术台就是医生的阵地”的?
怎样理解“不是你们的客人”?
4、指导分角色朗读,深入理解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精神。
(三)自学第四自然段,小组交流。
四、学习最后一段。
1、齐读课文。
2、讨论:“三天三夜”与工作了“69个小时”,你体会到了什么?
五、整合全文,巩固提高。
1、分组朗读描写“环境”和白求恩“表现”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谈谈你的体会和感想。
六、积累和运用。
找出课文中带有“陆续、继续、连续”的句子,想想三个词语能不能调换,再用这几个词语各说一句话。
七、课外扩展。
引导学生课外收集周围先进人物、劳动模范的感人事迹,模仿课文,以“——就是阵地”为主题交流并进行练笔。
第三课时(练习课)
一、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陆续—— 迅速—— 关心—— 镇定——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结束—— 同意—— 迅速—— 敏捷——
三、按照课文原文填空。
1、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上,硝烟滚滚,(),小庙被烟雾()了。白求恩仍然()地站在手术台旁。
2、敌机()地在()吼叫,炮弹()地在周围爆炸。
3、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挂在()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扑过来。白求恩仍然()的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
四、课文中的三次战斗环境和气氛的描写,充分表现出了白求恩的()、()的崇高品质。
五、读下面的一段话,联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镊子,敏捷地从伤员的腹腔里取出一块弹片,仍在盘子里。
1、从哪里看出白求恩的“镇定”?
2、白求恩为什么能这样镇定?
1、学习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及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2、学会生字新词。读懂每句话,能结合课文说说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不断”、“迅速”造句。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危险环境和白求恩大夫在这样的环境中怎样坚持手术台这块阵地为伤员做手术的语句,深入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简介白求恩
1、谈话:“手术台”、“阵地”是做什么用的?为什么把为病人做手术的地方当作阵地?是谁说的这句话?从文中找出含有“手术台就是阵地”的句子读出来。
2、简介: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我国的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医疗队到中国解放区,1938年3、4月间到达延安,不久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他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于1939年11月 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画出本课的生字词,画出自然段序号。
2、以开火车的形式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师生共同注意正音。
3、出声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讨论,同学们对文章会有个整体的认识。
三、理清顺序 找出重点
1、指名一位学生朗读全文,其他学生思考: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白求恩为伤员做手术的内容?(2、3、4节)
2、出声自读第1自然段。思考:主要写了哪些内容?(齐会战斗打响了,点明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战斗的形势。)
3、出声自读第5自然段。思考:告诉我们什么内容?(齐会战斗胜利了,白求恩在手术台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
4、文章的重点部分是哪几个自然段?(2、 3、 4)为什么?(因为第1自然段是“战斗打响”、第5自然段是“战斗结束”。而2、3、4自然段内容是具体地介绍了白求恩在环境气氛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始终以手术台为阵地,争分夺秒地抢救伤员的情况。)按“战斗打响”、“激烈进行”、“战斗结束”的顺叙叙述的。这就是事情的发展顺序。
第二课时
导言:白求恩是医生,手术台是他为病人做手术的地方。为什么他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认真读书。
一、抓关键词句,悟出中心
1、上节课初读了课文,同学们整体了解了课文内容。请思考并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白求恩是在什么时间、什么战斗中抢救伤员的。?(1939年春·齐会战役)
(2)白求恩抢救伤员的具体事例的描写在哪几个自然段?书中的插图与哪几个自然段内容对应?(2、3、4自然段。这三个自然段与插图内容相对应。)
2、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当时小庙周围的环境怎样?白求恩是怎样抢救伤员的?画出白求恩的神态、动作词语,并分析。个人批划,小组讨论。
3、集体讨论。环境:“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在这种危险的环境中,白求恩仍然镇定地为伤员做手术,敏捷地从伤员腹腔里取出弹片。分析词语:“仍然”是指白求恩面对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弹片纷飞,硝烟滚滚的恶劣环境丝毫没有放在眼里,还和没有炮弹落下一样在工作。“镇定”是说白求恩大夫既没有把形势的危险放在心上,也没有把自己的安危放在心上。表现得十分沉着、冷静。“敏捷”一词表现了白求恩医术高明,也说明他做手术时十分镇静。
小结:通过抓住环境和气氛的描写,抓住白求恩大夫不顾个人安危,仍然镇定地为伤员做手术的动作、神态等词语,表现了白求恩临危不惧对工作极端负责的优秀品质。
4、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体会白求恩的优秀品质。
5、出声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并思考在这种情况下,白求恩是怎样对待伤员,对待自己的?个人批画后,小组讨论。
6、集体订正。环境:敌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白求恩不顾部长的恳求,坚决不离开手术台,就像一名八路军战士坚决不离开自己的阵地一样,低下头,继续给伤员做手术。“继续”一词说明白求恩不听部长的恳求,坚决不肯撤走,用自己的行动实现自己的诺言,�
7、默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并思考在这种情况下,白求恩是怎样工作的?个人批画后,分析重点词语。
8、集体讨论:挂在门口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眼看要危及到白求恩的生命,在这严峻的环境形势下,他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丝毫不顾及自己。这里的“仍然”一词意思是说明白求恩做手术从未间断。“争分夺秒”一词是说情况越来越危急,白求恩一心只想着加快手术的速度,尽可能地在短时间里抢救更多的伤员。进一步体现了他把伤员看得比自己更重要,突出了白求恩坚守阵地的精神。说明了白求恩对自己的工作极端负责任的优秀品质。
二、抓住语言,体会中心
投影:书后思考·练习第2题。仔细阅读下面的一段,说说这个自然段有几句,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这几句话主要说的是什么。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思考问题。
2、集体讨论。(共四句话。第1句说感谢师长的关心;第2句肯定地说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第3句说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不能离开自己的阵地;第4句说“我”不是客人,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必优待“我”、照顾“我”。这几句话再一次表达了白求恩把自己当作一名中国的八路军战士,把中国人民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是一名对工作极端热忱的共产主义战士。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分析,人物的优秀品质就不难体会出来了。
3、齐读这段话,体会白求恩大夫的优秀品质。
4、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说说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在齐会战斗中,白求恩在离火线不远的小庙里为伤员做手术,在环境越来越危险,气氛越来越紧张,师卫生部长紧急地催促下,白求恩仍然镇静地为伤员做手术,丝毫不顾及个人的安危,他把自己的手术台当作了战士打仗的阵地,一直争分夺秒地抢救伤员,工作了69个小时。三天三夜不下手术台,把手术台当作了阵地。)
5、指名感情朗读全文,体会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指名朗读全文。
2、指名抽读生字卡片。
二、归纳生字记忆方法
1、先自学。
2、集体归纳。
①换偏旁的字:捧——棒 脸——险 妙——秒 扔——仍
②加偏旁的字:击——陆 卖——续 木——休 束——速
③比较记字形:断(不断) 继 (继续)
三、巩固练习
1、读生字并组词。
2、形近字组词。
捧( )断( )扔( )脸( )
棒( )继( )仍( )险( )
四、听写字词
五、指导造句
1、从书中找带有“不断”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反思
近段时间,我就尝试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及教学结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己主宰课堂,而教师只是以一名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在教学《手术台就是阵地》这篇课文时,我就把学习的自主权、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上课伊始,抓住时机问学生,本节课,你们最想学会什么问题,同学们一听自己有了发言权,都争先恐后的举手,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众多问题中,我帮助同学选择了几个的问题,例如,是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手术台怎么会是阵地呢?他在这个阵地上干什么?以这些问题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真正的交流与对话。新课标中也提到了中高年级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积极参与讨论问题的要求。同学们因想解决自己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就全身心地投入到解决问题之中,同时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们这地区的孩子怕开口,有疑也不敢问,为了扭转这种状况,在课堂上教师就必须千方百计为他们提供质疑问难的机会,唤醒他们沉睡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我把整节课交给了学生,课堂中他们非常活跃,思维敏捷,敢想敢说,师生共同探索,共同提高,久而久之在这样的课堂之中,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就自然而然地形成并得以发展。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反思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份。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内心的满足,而不是当成一种负担。有经验的老师往往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的教学中,我采取“从疑入手,以疑激趣”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从疑入手,一开始就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疑问“手术台怎么会是阵地?”“谁把手术台当做阵地?”“他在这个阵地上干什么?”学生通过质疑,对课文产生了悬念,激起了学习的兴趣。预习课文后,再次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白求恩“是不是我们的客人”?
接着,又从疑入手,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他根据学生的质疑和课文主要内容,把解决“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和“白求恩是不是我们的客人”这两个疑问做为重点,让学生主要围绕白求恩与师卫生部长的对话进行讨论和争论,老师运用质疑的方式层层逼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内涵。讨论前一个问题时,提出两个疑问:“‘手术台’和‘阵地’是一回事吗?”“既然不是一回事,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讨论后一个问题,又提出两个疑问:“你们说他不是客人,那他是什么人?”“他跟谁是一家人?”
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经过积极思维,逐步理解了白求恩冒着生命危险坚守手术台这块阵地,不把自己当做客人,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自己的事业的行为,是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的表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宋老师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放在首位:一是在讨论和争论中解疑,为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学习环境,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发挥,使激发起来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二是老师启发、点拨解疑,引导学生将疑点逐步击破,使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升华为积极思维的兴趣。这种“以疑激趣”的结果,是学生对疑问的解决和对课文中心的深刻理解。学生思维能力也在解疑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可见,“从疑入手,以疑激趣”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运用质疑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反思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改革中,我根据儿童的心里特征,用兴趣的火种去点燃儿童思维的火花,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力求把课上得生动、有趣、好懂。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份。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内心的满足,而不是当成一种负担。有经验的老师往往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的教学中,采取从质疑入手,用解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开始我就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疑问“手术台怎么会是阵地?”“谁把手术台当做阵地?”“他在这个阵地上干什么?”学生通过质疑,对课文产生了悬念,激起了学习的兴趣。预习课文后,再次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白求恩“是不是我们的客人”?
接着,再从疑入手,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根据学生的质疑和课文主要内容,把解决“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和“白求恩是不是我们的客人”这两个疑问做为重点,让学生主要围绕白求恩与师卫生部长的对话进行讨论和争论,运用质疑的方式层层逼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内涵。讨论前一个问题时,提出两个疑问:“‘手术台’和‘阵地’是一回事吗?”“既然不是一回事,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讨论后一个问题,又提出两个疑问:“你们说他不是客人,那他是什么人?”“他跟谁是一家人?”
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经过积极思维,逐步理解了白求恩冒着生命危险坚守手术台这块阵地,不把自己当做客人,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自己的事业的行为,是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的表现。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把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放在首位:一是在讨论和争论中解疑,为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学习环境,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发挥,使激发起来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二是老师启发、点拨解疑,引导学生将疑点逐步击破,使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升华为积极思维的兴趣。这种方法是学生对疑问的解决和对课文中心的深刻理解。学生思维能力也在解疑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反思
这次,我上了《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一课。这篇课文讲的是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大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参加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在齐会战斗中,白求恩大夫在形势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忘我地坚持为伤员做手术,工作了三天三夜。表现了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赞扬了白求恩大夫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备课时,师傅给予了我充分的指导,帮助我理清思路、修改教案、制作课件。
一、字词入手,加深理解
上课时,我紧抓白求恩大夫的动作、神态。通过这些词语的反复推敲,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白求恩大夫的高尚品格。比如,课文中有一个动词“扔”,我适时提出了问题:如果这里换成“放”可不可以?同学们积极发言,认为“扔”字更能表现白求恩大夫争分夺秒做手术的样子,还能看出他对罪恶子弹的愤恨,从而突现出白求恩大夫心系伤员、仇视敌人的高尚品格。同学们再次朗读该句时,效果显著。
二、写作指导,潜移默化
全文共5节。第一节交待了事情的发生,最后一节交待了事情的结果。而2、3、4节交待了事情的经过。本文结构清晰,重点段落2、3、4节中都有环境描写,并且都描写了白求恩大夫坚持工作的动作、语言和神态。
上课时,我重点指导同学们学习了第二小节。然后放手让同学们自学了3、4小节。这个从扶到放的过程,不仅让同学们很快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更让同学们充分感悟到虽然情况越来越危急,但是白求恩大夫却愈加坚定的信念以及深刻感受到了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交相辉映的这种写作方法的妙处。将写作指导无声无息地渗透在了课堂教学中。
三、背景介绍,激发兴趣
本文所叙述的事情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因此在课前我收集了大量的白求恩大夫的资料,并在师傅的帮助下进行了精心的筛选。
课堂上,我在引入课文后,对白求恩大夫进行了介绍,同时播放了一段关于白求恩大夫的生平史料, 同学们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对之后的教学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课文最后,我乘着同学们热情高涨的时候,播放了电视剧《纪念白求恩》的歌曲,并且出示了剧照及歌词,一下子就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从课堂进一步延伸到了课外。
我认为:在四年级的教学中,理清课文脉络,紧扣重点字词,感悟理解,同时,紧抓作文教学不放,是非常重要的。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13个生字,理解“仍然”等重点词语,读懂每句话,为段的训练做准备。
2、结合句子练习“陆续”“继续”“连续”,会用“不断”“迅速”造句。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自学能力。继续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借助字典,尤其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培养读的能力。练习默读课文,指导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在独立的阅读和思考中培养阅读能力。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说的能力。借助思考议答,使思维与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
(三)德育渗透点
1、学习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2、学习白求恩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理解描写危险环境和白求恩大夫在这样的环境中怎样坚持手术台这块阵地,为伤员做手术的语句,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二)难点
结合具体内容理解为什么手术台就是阵地。
(三)解决办法
1、重点解决办法。
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小庙周围越来越紧张的情境,抓住白求恩做手术时的动作、神态、语言,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解决办法。
以思考练习2题为凭借,同时结合上下文,找出有关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读读,议一议,说一说。
三、课时安排
三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读课文,画出生字词,用 画出不懂的词句,结合求学网理解部分词语。
(二)结合课后思考题,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讨论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三)结合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白求恩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
五、教具准备
1、写有生字词的卡片。
2、写有课后练习1、2题字幕投影片,课文插图投影片。
3、制作配合课文内容爆炸等场面的录音。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课文摄影插图,同时放激烈的炮声录音。教师讲述: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八路军野战医院紧张抢救伤员的情景。看,这位外国医生不顾个人安危,正在为伤员做手术,他说:“手术台就是医生的阵地”(板书: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个外国医生是谁?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学了这节课,我们就有了答案。
(二)课堂预习
1、提出预习要求,进行预习。
(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出来,反复读几遍。
(2)再读课文,用 画出不懂的词句。能求学网解决的求学网。
(3)思考: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用了几个自然段来写的?
(上述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步步进行,时间不少于10分钟,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2、检查预习。
(1)指读课文。(检查是否通顺)
(2)出示卡片,检查生字词读音情况,相机提问对部分词语的初步理解。
(3)提问:这篇课文用了几个自然段写了谁的什么事?
3、简介白求恩。
(三)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了解战斗发生的时间、地点及战斗形势。)
2、简介齐会战斗。
3、齐读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投影出示课后思考练习1的(1)(2)(3)小题,指读,思考:
这三道小题是根据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提出来的?2—4自然段。(意在培养学生依课后题理解课文的习惯。)
(二)理解第二自然段。
1、投影出示练习1(1):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白求恩是怎样抢救伤员的?
2、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为三、四自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3、议答。
(1)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说明了什么?(说明小庙离战场非常近,离战场近有利于及时救治伤员,但白求恩工作环境非常危险。)
(2)炮弹落在小庙前是怎样危险的情形?(生答师相机板书:弹落庙前)
(3)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下,白求恩是怎样工作的?
引导学生抓住“仍然”“镇定”理解。“仍然”是什么意思?结合上文怎样理解?你体会到什么?(白求恩给伤员动手术两天两夜没休息,现在环境更危险了,他还是那样工作。意在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哪个词可以说明白求恩在镇定的做手术?(教师相机板书“镇定”“敏捷”)
(4)完整地口答练习1(1)题。
(5)朗读。指导朗读把危险形势的词语读急促些,怎样工作的重点词语读得重一些。教师范读,学生练读,体会白求恩不顾个人安危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6)提问:这一自然没有几句话?重点写了哪两方面的意思?(教师提示方法帮助学生概括: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白求恩仍镇定地为伤员做手术。)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继续出示投影练习1(2):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白求恩是怎样对待伤员,对待自己的?
2、学生默读,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进一步深入理解。炮弹不停地在小庙周围爆炸说明了什么?(联系上文,形势越来越危险。)而对师长的决定,白求恩“沉思”是什么意思?对待伤员和自己,他做出了怎样的选择?(板书:周围爆炸 继续手术)
4、理解白求恩的四句话。
(1)投影出示,指读。
(2)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主要说的是什么。
第一句,感谢师长关心。第二句,理解好比喻句。白求恩把抢救伤员当作打仗,手术台就是打仗的阵地。第三句,战士没有离开阵地,我就不离开手术台。第四句,我是八路军战士不必优待我。(读懂每句话是本册阅读训练重� )
(3)讨论:由这四句我们从中体会到什么?(白求恩对同志极端负责,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具有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5、朗读全段,进一步深入体会白求恩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
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引导联系第二段试着自己总结。(方法迁移,学生尝试总结。)
(四)理解第四自然段。
1、接着出示课后练习1(3):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白求恩又是怎样工作的?
2、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独立思考问题,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学生依照2、3自然段的方法抓“落下瓦片”“门口布帘烧着,火苗向手术台扑来”“仍然”“争分夺秒”等词语深入理解。(板书:火苗扑来 争分夺秒)
3、依2、3自然段方法,进一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主要意思,体会白求恩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
4、感情朗读。
5、结合2—4自然段,谈一谈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
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对全课重点内容的'归纳和总结,要求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口答,以反馈学习信息。)
第三课时
(一)检查提问。
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并出示上节课板书。
(二)理解第五自然段。
1、指读,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说明了什么?
2、出示插图投影,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白求恩同志在越来越险恶的环境下是怎样连续工作69个小时的?(中上等学生可加上合理的想象,具体地说说白求恩当时抢救伤员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出示课文插图投影,播放自制的符合2—4自然段内容的炮弹爆炸等越来越紧张的场面的录音,学生同步朗读。(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效果,促使白求恩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内化。)
(四)完成课后练习3、4题。
1、第三题。
(1)投影出示文中3个句子,说一说各自的意思。
(2)比较为什么不能调换。
(3)进一步体会白求恩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
(4)试着用这三个词做选词填空的练习。
2、第四题。
(1)学生独立分析字形、抄写。教师巡回指导检查。
(2)用“不断”“迅速”造句。
(五)总结扩展。
你学了这课有什么收获?
七、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预习22课《我的弟弟小萝卜头》。要求通过求学网,自学本课的生字新词,并把课文中描写“小萝卜头”刻苦学习的句子划下来,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之一
佚名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13个生字,理解“仍然”等重点词语,读懂每句话,为段的训练做准备。
2.结合句子练习“陆续”“继续”“连续”,会用“不断”“迅速”造句。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自学能力。继续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借助字典,尤其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培养读的能力。练习默读课文,指导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在独立的阅读和思考中培养阅读能力。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说的能力。借助思考议答,使思维与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
(三)德育渗透点
1.学习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2.学习白求恩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理解描写危险环境和白求恩大夫在这样的环境中怎样坚持手术台这块阵地,为伤员做手术的语句,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二)难点
结合具体内容理解为什么手术台就是阵地。
(三)解决办法
1.重点解决办法。
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小庙周围越来越紧张的情境,抓住白求恩做手术时的动作、神态、语言,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解决办法。
以思考练习2题为凭借,同时结合上下文,找出有关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读读,议一议,说一说。
三、课时安排 三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读课文,画出生字词,用 画出不懂的词句,结合查字典理解部分词语。
(二)结合课后思考题,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讨论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三)结合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白求恩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
五、教具准备
1.写有生字词的卡片。
2.写有课后练习1、2题字幕投影片,课文插图投影片。
3.制作配合课文内容爆炸等场面的录音。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课文摄影插图,同时放激烈的炮声录音。教师讲述: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八路军野战医院紧张抢救伤员的情景。看,这位外国医生不顾个人安危,正在为伤员做手术,他说:“手术台就是医生的阵地”(板书: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个外国医生是谁?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学了这节课,我们就有了答案。
(二)课堂预习
1.提出预习要求,进行预习。
(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出来,反复读几遍。
(2)再读课文,用 画出不懂的词句。能查字典解决的查字典。
(3)思考: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用了几个自然段来写的?
(上述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步步进行,时间不少于10分钟,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2.检查预习。
(1)指读课文。(检查是否通顺)
(2)出示卡片,检查生字词读音情况,相机提问对部分词语的初步理解。
(3)提问:这篇课文用了几个自然段写了谁的什么事?
3.简介白求恩。
(三)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了解战斗发生的时间、地点及战斗形势。)
2.简介齐会战斗。
3.齐读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投影出示课后思考练习1的(1)(2)(3)小题,指读,思考:
这三道小题是根据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提出来的?2—4自然段。(意在培养学生依课后题理解课文的习惯。)
(二)理解第二自然段。
1.投影出示练习1(1):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白求恩是怎样抢救伤员的?
2.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为三、四自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3.议答。
(1)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说明了什么?(说明小庙离战场非常近,离战场近有利于及时救治伤员,但白求恩工作环境非常危险。)
(2)炮弹落在小庙前是怎样危险的情形?(生答师相机板书:弹落庙前)
(3)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下,白求恩是怎样工作的?
引导学生抓住“仍然”“镇定”理解。“仍然”是什么意思?结合上文怎样理解?你体会到什么?(白求恩给伤员动手术两天两夜没休息,现在环境更危险了,他还是那样工作。意在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哪个词可以说明白求恩在镇定的做手术?(教师相机板书“镇定”“敏捷”)
(4)完整地口答练习1(1)题。
(5)朗读。指导朗读把危险形势的词语读急促些,怎样工作的重点词语读得重一些。教师范读,学生练读,体会白求恩不顾个人安危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6)提问:这一自然没有几句话?重点写了哪两方面的意思?(教师提示方法帮助学生概括: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白求恩仍镇定地为伤员做手术。)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继续出示投影练习1(2):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白求恩是怎样对待伤员,对待自己的?
2.学生默读,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进一步深入理解。炮弹不停地在小庙周围爆炸说明了什么?(联系上文,形势越来越危险。)而对师长的决定,白求恩“沉思”是什么意思?对待伤员和自己,他做出了怎样的选择?(板书:周围爆炸 继续手术)
4.理解白求恩的四句话。
(1)投影出示,指读。
(2)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主要说的是什么。
第一句,感谢师长关心。第二句,理解好比喻句。白求恩把抢救伤员当作打仗,手术台就是打仗的阵地。第三句,战士没有离开阵地,我就不离开手术台。第四句,我是八路军战士不必优待我。(读懂每句话是本册阅读训练重� )
(3)讨论:由这四句我们从中体会到什么?(白求恩对同志极端负责,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具有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5.朗读全段,进一步深入体会白求恩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
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引导联系第二段试着自己总结。(方法迁移,学生尝试总结。)
(四)理解第四自然段。
1.接着出示课后练习1(3):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白求恩又是怎样工作的?
2.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独立思考问题,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学生依照2、3自然段的方法抓“落下瓦片”“门口布帘烧着,火苗向手术台扑来”“仍然”“争分夺秒”等词语深入理解。(板书:火苗扑来 争分夺秒)
3.依2、3自然段方法,进一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主要意思,体会白求恩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
4.感情朗读。
5.结合2-4自然段,谈一谈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
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对全课重点内容的归纳和总结,要求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口答,以反馈学习信息。)
第三课时
(一)检查提问。
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并出示上节课板书。
(二)理解第五自然段。
1.指读,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说明了什么?
2.出示插图投影,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白求恩同志在越来越险恶的环境下是怎样连续工作69个小时的?(中上等学生可加上合理的想象,具体地说说白求恩当时抢救伤员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出示课文插图投影,播放自制的符合2-4自然段内容的炮弹爆炸等越来越紧张的场面的录音,学生同步朗读。(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效果,促使白求恩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内化。)
(四)完成课后练习3、4题。
1.第三题。
(1)投影出示文中3个句子,说一说各自的意思。
(2)比较为什么不能调换。
(3)进一步体会白求恩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
(4)试着用这三个词做选词填空的练习。
2.第四题。
(1)学生独立分析字形、抄写。教师巡回指导检查。
(2)用“不断”“迅速”造句。
(五)总结扩展。
你学了这课有什么收获?
七、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预习22课《我的弟弟小萝卜头》。要求通过查字典,自学本课的生字新词,并把课文中描写“小萝卜头”刻苦学习的句子划下来,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教学目标】
1、学习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及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2、默读朗读课文,借助填空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
3、体会“陆续”、“连续”、“继续”等不同意思,并练习正确运用;了解反问句加强语气的作用。
【教学建议】
1、课文讲的是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大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参加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在一次战斗中,白求恩大夫在形势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忘我地坚持为伤员做手术,工作了三天三夜的动人事迹。表现了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赞扬了白求恩大夫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全文共5节。第一节交待了事情的发生,最后一节交待了事情的结果。而2、3、4节交待了事情的经过。本文结构清晰,重点段落2、3、4节中都有环境描写,并描写了白求恩大夫坚持工作的动作、语言和神态。文中还配有一幅插图:白求恩大夫正在小庙里给伤员做手术。从他那弯成弓形的身体、双手正在忙碌的样子;从他那目不转睛的神态,可以清楚地看出,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争分夺秒地抢救伤员。
2、本文所叙述的事情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因此在讲读课文前应向学生介绍事情发生的背景。学生也可通过自己查找资料,同学之间交流资料来了解事情发生的背景。
本文段式基本相同。可引导学生根据课后的填空练习,抓住环境变化,体会情况越来越紧急,临时救护伤员的小庙越来越危险,再通过分析白求恩的表现(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白求恩忘我的工作热情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在学习课文第3节,分析白求恩的表现时,可以引导学生针对他的语言进行质疑: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白求恩是加拿大人,是八路军的客人,可是他为什么自己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客人?再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解决疑问,战士在阵地上与敌人展开搏斗,赢得战斗的胜利,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前与死神搏斗,挽救伤员的生命,所以他要说手术台就是阵地,而且他将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看作是自己的事业,从而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在完成填空练习时,因为学生是第一次学习归纳,所以可以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并划出描写白求恩表现的句子,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概括。可以分别填入“白求恩镇静地站在手术台旁给伤员做手术”,“白求恩说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不能离开。他继续为伤员做手术”,“白求恩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
3、“词句活动室”中的第一题可以在学完课文后进行,先引导学生理解词义,再进行填空;第二题可以在学习课文第3节时,结合分析白求恩大夫的表现进行,引导学生在对比朗读的基础上,体会反问句的作用,而不要停留在机械地操练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上。
4、“语言直播厅”的说话练习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合理想像,结合课文内容进行。
《手术台就是阵地》这篇课文讲述了白求恩大夫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坚守手术台,连续工作 69 个小时的故事,体现了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以及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相结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例如,通过播放相关的历史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当时紧张的局势,为理解白求恩大夫坚守手术台的行为奠定了情感基础。在讲解课文时,我注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分析,如 “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 通过反复朗读和讨论这句话,让学生体会白求恩大夫的高尚品质和坚定信念。此外,我还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分别扮演白求恩大夫、助手、伤员等角色,模拟手术台上的场景,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变化。这种情境教学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国际主义精神这一抽象概念有一定的难度,我在教学中虽然有所提及,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的方式还不够多样,部分学生可能只是一知半解。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实际案例或者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的内涵和意义。另外,在课堂时间的把控上还不够精准,在角色扮演环节花费了较多时间,导致后面的课文总结部分略显仓促,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交流。这提醒我在今后设计教学环节时,要更加合理地安排时间,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顺利完成,并且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与学生的互动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但仍有少数学生表现不够活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关注这些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发言,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参与课堂互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有所收获。同时,在评价学生的回答和表现时,要更加注重鼓励性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总体而言,通过本次教学,我在教学方法的运用和与学生互动方面有了一定的收获,但也认识到了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成长。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的生词。体会“陆续、连续、继续”的不同意思,并练习正确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
3、学习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情的高尚品质和国际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
1、使学生从白求恩大夫坚守岗位、救死扶伤的事迹中,受到国际主义精神的教育。
2、学习作者用环境描写衬托人物思想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鼓励学生质疑:
什么是“阵地”?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是谁的阵地?
二、指名说说通过预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交流对白求恩的了解,师可补充介绍:
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员,的胸外科医生,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员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三、四月间到达延安,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毛泽东主席曾写《纪念白求恩》一文。
四、指名接读课文,找出文中最使人感动的句子,注意以下词语读音:
气焰嚣张当头一棒几发炮弹淹没仍然敏捷迅速争分夺秒
注意以下多音字:挨大血发弹空没
五、自己再读课文,找出使人感动的句子和同桌交流,说说为什么?
六、作业:读熟课文,继续了解背景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回顾课文大意。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标出句子,体会每句话的意思。
2、交流读懂了什么?查字典理解“嚣张”,联系上下文理解“当头一棒”。
三、引导学习课文二、三、四自然段。
(一)指导学习第二段。
1、默读,看自己能读懂哪些问题?
2、交流讨论:
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战斗非常激烈?白求恩所处的环境怎样?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白求恩是怎样做的?你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到了白求恩什么精神?
3、互相谈谈感受,小结:
白求恩在极其危险的环境中忘我地工作。
(二)重点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交流读懂了什么?
情况万分危急,白求恩丝毫不考虑自己的安危。
3、重点理解白求恩说的话,思考、讨论:
说了几句话?每句话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手术台就是医生的阵地”的?
怎样理解“不是你们的客人”?
4、指导分角色朗读,深入理解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精神。
(三)自学第四自然段,小组交流。
四、学习最后一段。
1、齐读课文。
2、讨论:“三天三夜”与工作了“69个小时”,你体会到了什么?
五、整合全文,巩固提高。
1、分组朗读描写“环境”和白求恩“表现”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谈谈你的体会和感想。
六、积累和运用。
找出课文中带有“陆续、继续、连续”的句子,想想三个词语能不能调换,再用这几个词语各说一句话。
七、课外扩展。
引导学生课外收集周围先进人物、劳动模范的感人事迹,模仿课文,以“——就是阵地”为主题交流并进行练笔。
第三课时(练习课)
一、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陆续—— 迅速—— 关心—— 镇定——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结束—— 同意—— 迅速—— 敏捷——
三、按照课文原文填空。
1、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上,硝烟滚滚,(),小庙被烟雾()了。白求恩仍然()地站在手术台旁。
2、敌机()地在()吼叫,炮弹()地在周围爆炸。
3、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挂在()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扑过来。白求恩仍然()的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
四、课文中的三次战斗环境和气氛的描写,充分表现出了白求恩的()、()的崇高品质。
五、读下面的一段话,联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镊子,敏捷地从伤员的腹腔里取出一块弹片,仍在盘子里。
1、从哪里看出白求恩的“镇定”?
2、白求恩为什么能这样镇定?
本课讲述了白求恩不远万里从大洋彼岸的加拿大来到中国,为中国人民的抗日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一个小故事,通过环境描写,写出来当时战争形势的严峻,对人物的描写也很细致,通过白求恩的语言、动作等,突出了他对工作的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上课伊始,我就抓住时机问学生,本节课,你们最想学会什么问题,同学们一听自己有了发言权,都争先恐后的举手,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众多问题中,我帮助同学选择了几个的问题,例如,是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手术台怎么会是阵地呢?他在这个阵地上干什么?以这些问题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真正的交流与对话。
课文的重点是2——4小节,通过思考白求恩实在怎样的情况下坚持动手术的?他是怎样表现的?请学生划出有关语句读一读。要求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引导学生了解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及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学习文中写人物语言、动作等的句子,体会把人物写立体的写作方法。
这样把环境和人物表现结合起来,学生很快就能准确找到文章的重点语句,并结合人物的精神品质来说,表达的比较完整。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但有些同学有疑也不敢问,为了扭转这种状况,在课堂上教师就必须千方百计为他们提供质疑问难的机会,唤醒他们沉睡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我把整节课交给了学生,课堂中他们非常活跃,思维敏捷,敢想敢说,师生共同探索,共同提高,久而久之在这样的课堂之中,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就自然而然地形成并得以发展。
《手术台就是阵地》这篇课文的教学结束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以及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优点
注重文本解读
在备课过程中,我深入研读了课文,对文本的结构、内容以及所蕴含的情感有了较为透彻的理解。这使得我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如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的场景描写,以及他所说的体现国际主义精神的话语等。通过对这些关键内容的分析和讲解,学生逐渐理解了白求恩大夫坚守岗位的伟大意义,从而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教育目标。
多种教学手段结合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在导入环节,我播放了一段关于齐会战斗的视频资料,生动的画面和激烈的战斗场景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对课文的背景有了直观的认识,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讲解课文过程中,我运用了图片展示、角色扮演等方法。例如,在讲解白求恩大夫做手术的场景时,我展示了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当时的紧张氛围;同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白求恩大夫与助手的对话,通过模仿人物的语气和表情,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这种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不足
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不够充分
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时还是会不自觉地主导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例如,在小组讨论问题时,我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思考和充分讨论,往往在学生刚刚开始讨论不久,就急于引导他们得出结论。这样导致部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观点,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对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不足
在课堂提问和作业布置中,我发现自己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课堂上的问题和课后作业可能相对简单,他们能够轻松完成,但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则可能会遇到困难。然而,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及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和个别辅导,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失去信心,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
教学评价不够全面
在课堂教学中,我的教学评价主要集中在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性评价上,而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相对较少。这样的评价方式不够全面,不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不利于激励学生在各个方面的积极发展。例如,在小组合作学习后,我没有对小组的合作情况进行详细的评价,包括小组讨论的氛围、成员之间的协作程度等,这使得学生对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缺乏清晰的认识,不利于他们在今后的合作学习中改进和提高。
三、改进措施
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提前设计好有针对性、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师则要做好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适时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但不轻易干涉学生的思维过程。例如,可以在小组讨论前明确讨论规则和时间限制,讨论结束后让每个小组推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和质疑,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加强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等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在课堂提问时,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如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针对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耐心讲解,帮助他们逐步克服困难,树立学习信心。在作业布置上,也可以设计分层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完成,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更加全面的教学评价体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回答问题、参与讨论、小组合作等方面进行及时、全面的评价。评价语言要具体、有针对性,既要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也要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例如,在评价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时,可以从小组的组织协调、成员的参与度、讨论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进行评价,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从而更好地改进和提高。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通过自我评价,学生能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通过互评,学生能够学习他人的长处,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通过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篇课文教学的反思,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学习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理解句子意思,并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并学习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通过朗读比较,了解反问句加强语气的作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揭示课题,提出问题(用时:5分钟)
1.板书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1.学生齐读课题。
2.学生提出问题:“手术台”指什么?“阵地”指什么?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
1.文中的“手术台”指什么?“阵地”指什么?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用时:15分钟)
1.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读课文。
2.引导学生讲述课文内容。
3.教师简介“齐会战斗”“白求恩”。1.学生自读课文。
2.根据老师的提示讲述课文内容。
3.学生了解“齐会战斗”“白求恩”。2.抄写下面的词语。
气焰嚣张激烈
硝烟滚滚弹片纷飞
镇定争分夺秒
三、深入学习,体会人物品质(用时:17分钟)
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2~4节,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①小庙周围的情况。
②找出文中描写白求恩的句子,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③体会白求恩坚守阵地无私忘我的崇高品质。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学生默读课文。
2.用划出描写小庙周围情况的句子。
3.学生汇报交流,并读画出的句子。
4.学生用画出描写白求恩的句子,汇报、交流自己的感受。
5.体会反问句的用法。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抄写文中的一个反问句,并体会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你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总结,复述课文(用时:3分钟)
1.教师引读结尾。
2.指名复述课文。
3.请大家回家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1.学生读最后一自然段。
2.复述课文,其余学生认真听,听后补充。
3.回家后将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5.请用“陆续”“继续”“连续”各说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一开始我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疑问,学生通过质疑,对课文产生了悬念,激发了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小庙周围环境的情况以及白求恩的语言、动作描写,通过读、议、读的方式逐步使学生理解了白求恩是冒着生命危险坚守手术台这块阵地的,理解白求恩对工作的负责以及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13个生字,理解“仍然”等重点词语,读懂每句话,为段的训练做准备。
2.结合句子练习“陆续”“继续”“连续”,会用“不断”“迅速”造句。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自学能力。继续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借助字典,尤其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培养读的能力。练习默读课文,指导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在独立的阅读和思考中培养阅读能力。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说的能力。借助思考议答,使思维与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
(三)德育渗透点
1.学习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2.学习白求恩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理解描写危险环境和白求恩大夫在这样的环境中怎样坚持手术台这块阵地,为伤员做手术的语句,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二)难点
结合具体内容理解为什么手术台就是阵地。
(三)解决办法
1.重点解决办法。
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小庙周围越来越紧张的情境,抓住白求恩做手术时的动作、神态、语言,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解决办法。
以思考练习2题为凭借,同时结合上下文,找出有关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读读,议一议,说一说。
三、课时安排三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读课文,画出生字词,用画出不懂的词句,结合查字典理解部分词语。
(二)结合课后思考题,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讨论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三)结合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白求恩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
五、教具准备
1.写有生字词的卡片。
2.写有课后练习1、2题字幕投*,课文插图投*。
3.制作配合课文内容爆炸等场面的录音。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课文摄影插图,同时放激烈的炮声录音。教师讲述: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八路军野战医院紧张抢救伤员的情景。看,这位外国医生不顾个人安危,正在为伤员做手术,他说:“手术台就是医生的阵地”(板书: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个外国医生是谁?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学了这节课,我们就有了答案。
(二)课堂预习
1.提出预习要求,进行预习。
(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出来,反复读几遍。
(2)再读课文,用画出不懂的词句。能查字典解决的查字典。
(3)思考: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用了几个自然段来写的?
(上述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步步进行,时间不少于10分钟,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2.检查预习。
(1)指读课文。(检查是否通顺)
(2)出示卡片,检查生字词读音情况,相机提问对部分词语的初步理解。
(3)提问:这篇课文用了几个自然段写了谁的什么事?
3.简介白求恩。
(三)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了解战斗发生的时间、地点及战斗形势。)
2.简介齐会战斗。
3.齐读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投影出示课后思考练习1的(1)(2)(3)小题,指读,思考:
这三道小题是根据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提出来的?2—4自然段。(意在培养学生依课后题理解课文的习惯。)
(二)理解第二自然段。
1.投影出示练习1(1):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白求恩是怎样抢救伤员的?
2.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为三、四自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3.议答。
(1)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说明了什么?(说明小庙离战场非常近,离战场近有利于及时救治伤员,但白求恩工作环境非常危险。)
(2)炮弹落在小庙前是怎样危险的情形?(生答师相机板书:弹落庙前)
(3)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下,白求恩是怎样工作的?
引导学生抓住“仍然”“镇定”理解。“仍然”是什么意思?结合上文怎样理解?你体会到什么?(白求恩给伤员动手术两天两夜没休息,现在环境更危险了,他还是那样工作。意在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哪个词可以说明白求恩在镇定的做手术?(教师相机板书“镇定”“敏捷”)
(4)完整地口答练习1(1)题。
(5)朗读。指导朗读把危险形势的词语读急促些,怎样工作的重点词语读得重一些。教师范读,学生练读,体会白求恩不顾个人安危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6)提问:这一自然没有几句话?重点写了哪两方面的意思?(教师提示方法帮助学生概括: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白求恩仍镇定地为伤员做手术。)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继续出示投影练习1(2):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白求恩是怎样对待伤员,对待自己的?
2.学生默读,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进一步深入理解。炮弹不停地在小庙周围爆炸说明了什么?(联系上文,形势越来越危险。)而对师长的决定,白求恩“沉思”是什么意思?对待伤员和自己,他做出了怎样的选择?(板书:周围爆炸继续手术)
4.理解白求恩的四句话。
(1)投影出示,指读。
(2)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主要说的是什么。
第一句,感谢师长关心。第二句,理解好比喻句。白求恩把抢救伤员当作打仗,手术台就是打仗的阵地。第三句,战士没有离开阵地,我就不离开手术台。第四句,我是八路军战士不必优待我。(读懂每句话是本册阅读训练重� )
(3)讨论:由这四句我们从中体会到什么?(白求恩对同志极端负责,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具有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5.朗读全段,进一步深入体会白求恩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
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引导联系第二段试着自己总结。(方法迁移,学生尝试总结。)
(四)理解第四自然段。
1.接着出示课后练习1(3):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白求恩又是怎样工作的?
2.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独立思考问题,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学生依照2、3自然段的方法抓“落下瓦片”“门口布帘烧着,火苗向手术台扑来”“仍然”“争分夺秒”等词语深入理解。(板书:火苗扑来争分夺秒)
3.依2、3自然段方法,进一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主要意思,体会白求恩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
4.感情朗读。
5.结合2-4自然段,谈一谈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
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对全课重点内容的归纳和总结,要求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口答,以反馈学习信息。)
第三课时
(一)检查提问。
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并出示上节课板书。
(二)理解第五自然段。
1.指读,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说明了什么?
2.出示插图投影,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白求恩同志在越来越险恶的环境下是怎样连续工作69个小时的?(中上等学生可加上合理的想象,具体地说说白求恩当时抢救伤员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出示课文插图投影,播放自制的符合2-4自然段内容的炮弹爆炸等越来越紧张的场面的录音,学生同步朗读。(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效果,促使白求恩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内化。)
(四)完成课后练习3、4题。
1.第三题。
(1)投影出示文中3个句子,说一说各自的意思。
(2)比较为什么不能调换。
(3)进一步体会白求恩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
(4)试着用这三个词做选词填空的练习。
2.第四题。
(1)学生独立分析字形、抄写。教师巡回指导检查。
(2)用“不断”“迅速”造句。
(五)总结扩展。
你学了这课有什么收获?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先找出重点段再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使学生了解白求恩大夫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坚守阵地,连续三天三夜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动手术的事迹,教育学生学习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第二段,抓住三次环境描写及与之相对应的三次人物描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白求恩对卫生部长所讲的话的含义,尤其是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目标。
1.师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27课:手术台就是阵地。请同学齐读课题。(师板书课题:27、手术台就是阵地)
2.师口述并用投影出示本课学习目标。
二、通读课文,理清思路。
1.师范读课文,生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时间在什么情况下谁做了什么事?
2.默读课文,思考:哪几个自然段是讲白求恩坚持在火线上抢救伤员的事的?
3.师归纳总结:课文2-4自然段集中讲述了白求恩以手术台为阵地,坚持在前线抢救伤员的经过,可以合�
4.指读课文一和五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5.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板书:第一段:(1)第二段:(2-4)第三段:(5)
6.请学生回忆分段的方法,在学生回忆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如下:
(1)通过自读课文,明确课文的主要内容。
(2)找出课文中表现主要内容的段落,即重点段。
(3)思考其它自然段各讲了什么,给课文分段。
7.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种新的分段方法,也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板书:先找出重点再分段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了解事件背景。
指名一人读第一段,其他人思考:通过读这一段,你了解什么?
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白求恩的事迹,体会白求恩的伟大精神。
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二节:用“______”划出描写战斗情况的句子,用“----”划出描写白求恩表现的句子。思考:你从中懂得了什么?(板书?情况表现)
(2)集体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板书:读句子抓词语谈体会
①抓住“几发炮弹、小庙前、弹片、烟雾”等词语,体会出战斗形势很紧张。
板书:几发炮弹小庙前弹片烟雾
②抓住“敏捷、十分镇定”等词理解白求恩医术高明、临危不惧、不考虑个人安危的崇高品质。
板书:敏捷十分镇定
(3)教师归纳总结:战斗形势这样紧张,白求恩时刻处于危险之中,但他心中只有伤员,坚守在手术台前是那样镇定从容。
(4)指导朗读。
(5)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评议、男*分角色读。
(6)打出投影,总结学法。
一读了解内容
二找重点词语
三议深入理解
四读体会感情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1)第三自然段采用小组讨论,汇报,交流形式学习。
①学习这自然段主要抓下语句:
情况:敌机不断吼叫炮弹不断在周围爆炸
表现:低下头继续做手术
板书以上语句。
②重点指导学习理解白求恩说的四句话。
指名学习角色读卫生部长与白求恩的话。理解:上级命令,甚至恳求白求恩撤走,白求恩完全可以服从命令,但他为了给伤员做手术,坚决不走。
默读、指名读、齐读、反复读白求恩说的四句话,思考:白求恩为什么不肯走?
引导学生体会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事业的伟大的精神。
③指导学习读这一自然段。
(2)第四自然段自学后讨论交流。
抓以词语并板书:
情况:一连几发、落下瓦片、布帘烧着
表现:仍然、争分夺秒、一个又一个
3.整体感知全段内容。
指读第二大段,思考:二、三、四自然段是怎样连起来的,说明了什么?
板书:对工作极端负责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
五、学习课文第三段。
齐读这一段,思考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六、师总结全文,生带着对白求恩的崇敬之情,再次朗读全文。
对工作极端负责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我做得比较好,学习第二段的时候我带着学生有步骤地学习,后来总结学习方法,这样学生可以按照方法,自学往后的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