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法教案(精选1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

分数乘法教案 1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 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

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尤其是当整数不是1时的情况。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练习本、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回顾整数乘法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整数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那么,分数乘法又有何意义呢?

2. 提出问题:如果有5个12,我们如何用加法表示?如何用乘法表示?那么,如果有3个2/7或3个3/10,我们又该如何表示呢?

二、探究新知

1. 引导学生尝试用乘法表示3个2/7或3个3/10,并思考这样做的意义。

2. 揭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分数乘整数,就是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3.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4. 举例讲解,如:2/7×3 = (2×3)/7 = 6/7。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加深对分数乘整数计算法则的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分数乘整数时,如果整数是0,结果会是什么?为什么?

四、拓展延伸

1. 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有一个分数和一个整数相乘,但整数不是1,我们该如何计算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尝试解答。

2. 揭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数乘分数,用第一个分数的分子与第二个分数的分母相乘的积作为新的分子,用第一个分数的分母与第二个分数的分子相乘的积作为新的分母。

3. 举例讲解,如:2/3×4/5 = (2×4)/(3×5) = 8/15。

五、课堂小结

1. 总结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 强调分数乘法的算理和计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 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的疑惑。

六、布置作业

1.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 思考并解答:分数乘分数时,如果两个分数的分子都是1,结果会是什么?为什么?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算理,通过举例和练习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分数乘法的算理理解不够深刻,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分数乘法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 难点: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及其应用。

三、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教学板书。

2. 练习纸、笔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复习导入:提问学生之前学过的分数加减法知识,并出示一些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算式让学生口算。

2. 情境导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分蛋糕、分水果等)引入分数乘法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分数乘法的意义。

(二)探究新知

1. 分数乘法的意义:

(1)引导学生观察分数乘法的算式,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2. 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教师讲解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即分子相乘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相乘作为积的分母。

(2)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三)巩固练习

1. 基础练习:出示一些简单的分数乘法算式,让学生独立计算并核对答案。

2. 拓展练习:设计一些稍有难度的分数乘法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小结

1. 回顾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3. 表扬在课堂上表现积极、认真思考的学生。

(五)布置作业

1.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分数乘法教案 3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明确分数乘法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够熟练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同时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形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同时培养严谨的数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和应用。

2. 难点: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特别是当分数乘以分数时,如何确定结果的大小和符号。

三、教学准备

数学教具(如分数模型、计算器)、教学课件、教科书、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创设一个与分数乘法相关的生活情境,如“分蛋糕”或“分水果”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一个整体分成几份,再取出其中的几份,从而引出分数乘法的概念。

2. 探究新知

(1)分数乘法的意义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明确分数乘法的意义,即表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例如,问学生:“如果有1块蛋糕,要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然后引导学生用分数表示这个问题,即1/2×2。

(2)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a. 分数乘以整数:通过图示或实物演示,让学生明确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即分数乘以整数就是将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例如,计算2×(1/3),可以理解为2个1/3相加。

b. 分数乘以分数:通过图示或实物演示,让学生明确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即分子相乘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相乘作为积的分母。同时,强调结果的化简。例如,计算(1/2)×(2/3),结果为(1×2)/(2×3)=1/3。

(3)总结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强调计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分母不变、分子相乘、结果化简等。

3. 巩固练习

通过多样化的`练习,如填空题、判断题、计算题等,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分数乘法的理解和应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增加难度和变化题型。

4. 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并提醒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同时,鼓励学生多思考、多练习,提高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家中巩固所学知识,并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作业难度和数量。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多提问、多思考。在课后,教师还要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分数乘法应用题 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的数量关系。

2.学会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解答两步。

教学重点

1.掌握两步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画线段图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分析两次单位“1”的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质疑、引新

(一)指出下面分率句中的单位“1” .

1.乙是甲的

2.小红的身高是小明的

3.参加合唱队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

4.乙的 相当于甲

5.1个篮球的价钱是一个排球价钱的 倍

(二)口头分析并列式解答

1.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小华储蓄了多少元?

2.小华储蓄了15元,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 ,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三)引新:刚才复习的两个题,同学们完成的很好,现在将这两个小题,组成一道题,你还会解答吗?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新内容。

(出示课题——分数应用题)

二、探索、悟理

(一)出示组编的例题

例2.小亮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 ,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1.思考讨论

(1)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是什么意思?谁是单位“1”?

(2)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 ,又是什么意思?谁是单位“1”?

2.汇报思路讲方法

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把小亮的钱看作单位“1”,可以求出小华储蓄的钱: .根据“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 ”,把小华的钱看作单位“1”,再标出小新的储蓄钱: .

由此基础上试列综合算式:

(二)巩固练习

小华有36张邮票,小新的邮票是小华的 ,小明的邮票是小新的 ,小明有多少张邮票?

1.分析数量关系,独立画图并列式解答。

2.学生板演。

(张)

(张)

答:小明有40张。

3.综合算式

三、归纳、明理

用连乘解答的题有什么特点?”“解题思路是什么?”

1.认真读题弄清条件和问题

2.确定单位“1”找准数量关系

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找准“量”、“率”对应关系,即谁是谁的几分之几。

3.列式解答

板书:抓住分率句,找准单位“1”,

画图来分析,列式不用急。

四、训练、深化

(一)联想练习根据下面的每句话,你能想到什么?

1.苹果的个数是梨的 .(如,梨是单位“1”;苹果少,梨多;苹果比梨少 等)

2.修了全长的

3.现在的售价比原来降低了

(二)先口头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1.鹅的孵化期是30天,鸭的孵化期是鹅的 ,鸡的孵化期是鸭的 ,鸡的孵化期是多少天?

2.3个同学跳绳,小明跳了120下,小强跳的是小明的 ,小亮跳的是小强的 倍,小亮跳了多少下?

(三)提高题。

六年级有三个班参加植树,___________,二班植树棵数是一班的 ,三班植树棵数是二班的 倍,___________?

五、课后作业

(一)六年级同学收集了180个易拉罐,其中 是一班收集的, 是二班收集的。两班各收集多少个?

(二)长跑锻炼,小雄跑了3千米,小雄跑的 等于小刚跑的,小勇跑的是小雄的 .小刚和小勇各跑多少千米?

六、板书设计

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的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小新储蓄的钱是小华的 .小新储蓄了多少钱?

教案点评:

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谁和谁比,把谁看作单位“1”,求的是谁的几分之几。这也正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分析能力的体现。是我们课堂的叫目标之一。

这节课是分数应用题的第二节。学生已具备初步分析已知和找单位“1”的能力,但是增加了一个条件,并增加了一个数量。要利用已有的分析方法分步分析,才能化难为易,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发挥集体的智慧,在共同讨论中理解已知条件,有利于学生排除思维障碍。教师再配以线段图加深强化学生理解题意,以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和飞跃。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变换条件,有助于学生灵活分析,防止定势。

分数乘法教案 5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难点: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并能够灵活运用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练习本、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为学习分数乘法打下基础。

2. 通过实例引出分数乘法的'概念,如:“一个数的1/2是多少?”、“一个数的3/4是多少?”等。

二、探究新知

1. 分数乘法的意义

(1)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表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引导学生归纳分数乘法的一般形式:a/b × c/d = (a × c) / (b × d)。

2. 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教师示范分数乘法的计算过程,强调先约分后相乘的计算顺序。

(2)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三、巩固练习

1. 基础练习:出示一些分数乘法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 拓展练习:出示一些稍微复杂的分数乘法题目,如带有分数的连乘、分数的混合运算等,让学生挑战自我,提高计算能力。

四、课堂小结

1. 总结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 强调分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五、布置作业

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出分数乘法的概念,让学生通过探究和练习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并让学生多进行练习,以提高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分数乘法教案 6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学会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解答两步分数乘法应用题.

教学重点

1.掌握两步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画线段图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分析两次单位“1”的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质疑、引新

(一)指出下面分率句中的单位“1” .

1.乙是甲的

2.小红的身高是小明的

3.参加合唱队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

4.乙的 相当于甲

5.1个篮球的价钱是一个排球价钱的 倍

(二)口头分析并列式解答

1.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小华储蓄了多少元?

2.小华储蓄了15元,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 ,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三)引新:刚才复习的两个题,同学们完成的很好,现在将这两个小题,组成一道题,你还会解答吗?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新内容.

(出示课题——分数应用题)

二、探索、悟理

(一)出示组编的例题

例2.小亮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 ,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1.思考讨论

(1)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是什么意思?谁是单位“1”?

(2)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 ,又是什么意思?谁是单位“1”?

2.汇报思路讲方法

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把小亮的钱看作单位“1”,可以求出小华储蓄的钱: 根据“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 ”,把小华的钱看作单位“1”,再标出小新的储蓄钱: .

由此基础上试列综合算式:

(二)巩固练习

小华有36张邮票,小新的邮票是小华的 ,小明的邮票是小新的 ,小明有多少张邮票?

1.分析数量关系,独立画图并列式解答.

2.学生板演.

答:小明有40张.

3.综合算式

三、归纳、明理

用连乘解答的题有什么特点?”“解题思路是什么?”

1.认真读题弄清条件和问题

2.确定单位“1”找准数量关系

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找准“量”、“率”对应关系,即谁是谁的几分之几.

3.列式解答

板书:抓住分率句,找准单位“1”,画图来分析,列式不用急.

四、训练、深化

(一)联想练习根据下面的每句话,你能想到什么?

1.苹果的个数是梨的 .(如,梨是单位“1”;苹果少,梨多;苹果比梨少 等)

2.修了全长的

3.现在的售价比原来降低了

(二)先口头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1.鹅的孵化期是30天,鸭的孵化期是鹅的 ,鸡的孵化期是鸭的 ,鸡的孵化期是多少天?

2.3个同学跳绳,小明跳了120下,小强跳的是小明的 ,小亮跳的是小强的 倍,小亮跳了多少下?

(三)提高题.

六年级有三个班参加植树,二班植树棵数是一班的 ,三班植树棵数是二班的()倍?

五、课后作业

(一)六年级同学收集了180个易拉罐,其中 是一班收集的, 是二班收集的.两班各收集多少个?

(二)长跑锻炼,小雄跑了3千米,小雄跑的 等于小刚跑的,小勇跑的是小雄的 .小刚和小勇各跑多少千米?

六、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应用题

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的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小新储蓄的钱是小华的 .小新储蓄了多少钱?

教案点评:

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谁和谁比,把谁看作单位“1”,求的是谁的几分之几,分数乘法应用题。这也正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分析能力的体现。是我们课堂的叫目标之一。

这节课是分数应用题的第二节。学生已具备初步分析已知和找单位“1”的能力,但是增加了一个条件,并增加了一个数量。要利用已有的分析方法分步分析,才能化难为易,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发挥集体的智慧,在共同讨论中理解已知条件,有利于学生排除思维障碍。教师再配以线段图加深强化学生理解题意,以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和飞跃。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变换条件,有助于学生灵活分析,防止定势。

分数乘法应用题 7

教学内容:教科书14─15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四1─5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2)、加强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明确把谁看作单位“1”,会用线段图表达题意。(3)、掌握的分析思路和解答的方法。(4)、通过单位“1”的判断以及变化,对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教学重点:理解题中的单“1”和问题的关系。教学难点 :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1、导入  ,我们学会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和一些计算方法,请大家回忆一下, 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2、口头列式计算:(1)20的 是多少?(2)6的 是多少?(3)100的 是多少?(4)80╳ 是多少? (二)、探究新知:1、引入新课:关于分数乘法的意义大家已很清楚,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用到分数乘法的计算,这种应用题该怎样列式解答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教师【板书】:。2、教学例1:(1)出示例1:指名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2)指导画图:

?千克100千克

教师:大家想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应重点抓住题中的哪个已知条件?板书线段图,学生跟着画:先画一条线段,表示什么?并标出“100千克”。依据“吃了 ”这两个条件应该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几份?怎么标出问题?学生自己画线段图,边画边想。问: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说出:把线段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的4份的数用 表示。(3)分析数量关系:观察并想一想:吃了 ,是吃了哪个数量的 ?(是吃了100千克的 )。分组讨论交流:依据吃了100千克的 ,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呢?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说想法:应该把100看作单位“1”。板书:把100看作单位“1”。共同分析数量关系:根据“吃了 ”这个条件,可以确定把100看作单位“1”,要求出问题,也就是求100的 是多少。板书:求100的 是多少。(4)列式计算:学生完整叙述解题思路。学生列式计算,教师板书:100╳ =100╳ =80(千克)写出答语,教师板书:答:吃了80千克。(5)总结思路:根据以上分析,同学们议论一下解题顺序:吃了 →吃了谁的 →谁是多少(已知)→谁的 是多少用乘法。3、练习:14页“做一做”第1─3题。学生做题,教师巡视指导,订正后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4、概括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解答分数应用题有哪些收获?两点:一是分清把谁看作单位“1”;二是要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5、课堂练习:(1)练习四第1、2题,完成后订正。(2)操作:画出“体育小组的人数是美术小组的1 倍”的线段图;自己补充条件和问题并解答(3)学校举行书画比赛,共收到作品180件,其中有90件分别获一、二、三等奖和鼓励奖。填出下表。根据条件,你还知道什么?获奖种类占获奖作品总数的几分之几获奖件数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合计  6、作业 :练习四第3、4题。板书设计 :例1:

?千克100千克

把100看作单位“1”。求100的 是多少。100╳ =100╳ =80(千克)答:吃了80千克。

分数乘法教案 8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分数乘法。

2. 能力目标:通过分数乘法的计算,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2. 难点: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特别是当分数乘以整数或分数乘以分数时,如何确定结果的大小和符号。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教科书、练习册、计算器(备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复习整数乘法和分数加减法,引导学生思考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想要知道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应该怎么做呢?

2. 探究新知

(1)分数乘法的意义

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例如:小明有5个苹果,他吃了其中的2/5,那么小明吃了多少个苹果?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在求5的2/5是多少。

(2)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a. 分数乘以整数:通过图示或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例如:计算3×(2/5),可以理解为3个(2/5)相加。

b. 分数乘以分数:通过图示或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例如:计算(2/3)×(1/2),可以理解为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2份,再把这2份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

(3)总结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强调计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分母不变、分子相乘等。

3. 巩固练习

通过练习册上的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分数乘法的理解和应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增加难度和变化题型。

4. 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并提醒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同时,鼓励学生多思考、多练习,提高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家中巩固所学知识,并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作业难度和数量。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在课后,教师还要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分数乘法教案 9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分数乘法的运算原理,掌握分数乘法的基本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与讨论,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增强他们团队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理解分数乘法的运算原理,掌握分数乘法的基本法则。

2. 难点:分数乘法法则的灵活应用以及分数乘法的简化计算。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小组学习材料、练习本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引入情境:通过展示两个分数相乘的实际例子(如面积问题、速度问题等),让学生初步感知分数乘法的应用背景。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分数相乘的结果表示什么,从而引出分数乘法的概念。

(二)探索新知,理解意义

1. 分数乘法的意义:

(1)让学生讨论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这一概念。

(2)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分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分数乘法的基本法则: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数乘法的算式,发现其运算规律,即“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2)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数乘法的基本法则,并尝试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 基础练习:提供一系列分数乘法的基础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核对答案。

2. 拓展应用: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乘法的知识进行解决。

(四)总结归纳,提升能力

1.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和基本法则。

2. 强调分数乘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3. 鼓励学生提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并进行解答。

(五)布置作业

1.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搜集生活中与分数乘法相关的例子,并尝试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和计算。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探索新知、实践应用等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分数乘法的运算原理和基本法则。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和练习。

分数乘法应用题 10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方法。

2.渗透对应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应用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正确灵活的判断单位“1”。

教学过程 

一、复习、质疑、引新

1.说出 、 、 米 的意义。

2.列式计算

20的 是多少?6的 是多少?

学生完成后,可请同学说一说这两个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谈话:同学们,我们知道,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这是乘

法意义的扩展出现的新问题,那么这一意义还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出示课题:分数应用题)

二、探索、质疑、悟理

(一)教学例1(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自编)

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 ,吃了多少千克?

1.读题。理解题意,知道题中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搞清数量间的关系。

2.分析。

教师提问:重点分析哪句话呢?“吃了 ”这句话是分率句。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把100千克白菜平均分成5份,吃了这样的4份).

3.画图。(演示课件:1)

画图说明:a.量在下,率在上,先画单位“1”

b.十份以里分份,十份以上画示意图。

c.画图用尺子,用铅笔。

4.尝试解答。

解法一:用自己学过的整数乘法做

(千克)

解法二:

5.小结:知道一个数是多少,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像这样的应用题,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乘法解答。

(二)巩固练习

六年级一班有学生44人,参加合唱队的占全班学生的 ,参加合唱队有多少人?

1.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三)教学例2

例2.小林身高 米,小强身高是小林的 ,小强身高多少米?

1.演示课件:2

2.求参加合唱队有多少人实际上就是求 米的 是多少。

3.列式: (米)

答:小强身高 米。

(四)变式练习

小强身高 米,小林身高是小强的 倍,小林身高多少米?

三、归纳、总结

1.今天所学题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2.用分数乘法解答的题的条件和问题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哪里入手分析?

共同点:都是已知单位“1”和分率,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从分率可入手分析

四、训练、深化

(一)先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1.一只鸭重 千克,一只鸡的重量是鸭的 ,这只鸡重多少千克?

2.一个排球定价36元,一个篮球的价格是一个排球的 ,一个蓝球多少元?

(二)提高题

1.一桶油400千克,用去 ,用去多少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一桶油400千克,用去 吨,用去多少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五、课后作业

(一)修路队计划修路4千米,已经修了 。修了多少千米?

(二)一头鲸长7米,头部长占 。这头鲸的头部长多少米?

(三)成昆铁路全长1100千米,桥梁和隧道约占全长的 。桥梁和隧道约长多少千米?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节教案的设计着重让学生掌握分析方法,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例1的讲授,通过让学生分析已知条件,以线段图为手段找到题中的数量关系。在明确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得出,求问题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从而很自然的由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

探究活动

活动目的

1.使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

2.熟练判断单位“1”,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单位“1”的量。

活动题目

某班的学生不到50人,在一次考试中,有 的学生得“优”,×的学生得“良”, 的学生“及格”,那么有多少人“不及格”,这个班的学生有多少人?

活动过程

1.学生分组讨论:这道题目能不能解答?是否缺少条件?应该怎样解答?

2.学生汇报思路。

3.扩展:如果去掉“某班的学生不到50人”这个条件,是否还能解答?

题目分析

由 的学生得“优”,可以知道全班学生数必能被7整除;同样,全班学生数也能被3、2整除。所以全班人数必能被7、3、2整除,即全班人数必是7、3、2的倍数。7×3×2=42,而42恰不满50,符合题意,因此“不及格”人数有:42×(1- - - )=1(人).

全班有42人。

扩展说明

如果去掉“某班的学生不到50人”这个条件,分析思路同样如此,但是可能有的班级会出现84这个条件,会出现两个答案。

活动反思

由于生活中某些量必须取整数,如人数,棵数的感,因此解题时,往往先利用倍数的方法解,这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

分数乘法应用题 11

分数应用题

教学目标 

抓住分数应用题的核心——倍数关系和等量对应,通过“一例多用”、“一题多变”,把各类应用题构成一个整体,帮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根据条件列出对应关系。

1.青砖的块数比红砖多

2.青砖的块数比红砖少

3.红砖的块数比青砖多

4.红砖的块数比青砖少

上面各题哪一个量是单位“1”的量,占几份?另一个量所对应的分率是什么,占几份?

二、展开

(一)将上列各条件补充一个共同的条件和问题,出示例1.

红砖2100块 有青砖多少块?

1.学生独立解答;

2.大组交流;

3.列表归纳。题号12对应

关系红砖2100-5

青砖□-(5+2)红砖2100-5

青砖□-(5-2)解一设青砖x块

设青砖x块

解二 题号34对应关系青砖□-5

5

红砖2100-(5+2)青砖□-5

5

红砖2100-(5-2)解一设青砖x块

设青砖x块

解二

(二)出示例2

电视机厂今年生产电视机3600台,____________________,去年生产多少台?

1.根据已知的一个条件和问题,对照下列含有分率的条件,找出相应的式子。

(1)相当于去年的25%

(2)比去年少25%

(3)比去年多25%

(4)去年生产的是今年的25%

(5)去年比今年少25%

(6)去年比今年多25%

2.将应选择的条件填入下列各式后的括号内。

(    )

(    )

(    )

(    )

(    )

(    )

3.师生共同分析

(1)按照补充的条件,找相应的式子,如(1)相当于去年的25%.

分析:去年的生产量是单位1的量,占100份,今年的生产量相当于去年的25%,占25份,对应关系是:

去年的产量□——100

今年的产量3600——25

设去年生产x台,得到的式子:

在第六个式子的括号里填(1).

(2)按照式子找应补充的条件。

如:

分析:100份与3600台相对应,也就是今年的生产量3600台是单位“1”的量,占100份,去年的生产量是未知数,比今年多25份,即去年比今年多25%.括号里应填(6).

三、巩固

(一)根据题意列式解答:

果园里有梨树168棵 苹果树有多少棵?

(二)机床厂现在制造一台机器的成本是1200元,比原来的成本降低25%.原来制造一

台机器要多少元?

(三)工厂去年生产换气扇6220台,今年比去年增产20%,今年计划生产多少台?

(四)某印染厂原来印花需要60人,制造自动印花机后,印花人数减少了40%,现在印花需要多少人?

教案点评

这节课所出现的分数两步应用题的四种类型,在通常情况下是在几节课中出现,采用“一例一类题”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法,学生学起来似乎轻松一些,但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刻。这节课摆脱了常规的教学方法抓住了分数应用题的核心——倍数关系和量率对应,采用了“一例多用”,“一题多变”的教学方法,把四种题型构成一个整体,把分数所表示的两个量的倍数关� 这样,使学生能在较高的水平上来理解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减轻了负担。整节课的设计,体现了在简明的结构中包含较大的知识容量。简明的结构,主要指再生能力较强的基本结构。这节课把分数所表示的两个量的倍数关� 这样的结构,具有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结和转换功能,具有认知结构的同化和调整功能,它必须包含较大的知识容量,能将所包含的内容统筹兼顾,有主有从。这种简便而大容量的知识结构,还为学生提供了多层次的训练材料,使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分数乘法应用题 12

分数应用题

教学目标 

抓住分数应用题的核心——倍数关系和等量对应,通过“一例多用”、“一题多变”,把各类应用题构成一个整体,帮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根据条件列出对应关系。

1.青砖的块数比红砖多

2.青砖的块数比红砖少

3.红砖的块数比青砖多

4.红砖的块数比青砖少

上面各题哪一个量是单位“1”的量,占几份?另一个量所对应的分率是什么,占几份?

二、展开

(一)将上列各条件补充一个共同的条件和问题,出示例1.

红砖2100块 有青砖多少块?

1.学生独立解答;

2.大组交流;

3.列表归纳。

(二)出示例2

电视机厂今年生产电视机3600台,____________________,去年生产多少台?

1.根据已知的一个条件和问题,对照下列含有分率的条件,找出相应的式子。

(1)相当于去年的25%

(2)比去年少25%

(3)比去年多25%

(4)去年生产的是今年的25%

(5)去年比今年少25%

(6)去年比今年多25%

2.将应选择的条件填入下列各式后的括号内。

(    )

(    )

(    )

(    )

(    )

(    )

3.师生共同分析

(1)按照补充的条件,找相应的式子,如(1)相当于去年的25%.

分析:去年的生产量是单位1的量,占100份,今年的生产量相当于去年的25%,占25份,对应关系是:

去年的产量□——100

今年的产量3600——25

设去年生产x台,得到的式子:

在第六个式子的括号里填(1).

(2)按照式子找应补充的条件。

如:

分析:100份与3600台相对应,也就是今年的生产量3600台是单位“1”的量,占100份,去年的生产量是未知数,比今年多25份,即去年比今年多25%.括号里应填(6).

三、巩固

(一)根据题意列式解答:

果园里有梨树168棵 苹果树有多少棵?

(二)机床厂现在制造一台机器的成本是1200元,比原来的成本降低25%.原来制造一

台机器要多少元?

(三)工厂去年生产换气扇6220台,今年比去年增产20%,今年计划生产多少台?

(四)某印染厂原来印花需要60人,制造自动印花机后,印花人数减少了40%,现在印花需要多少人?

教案点评

这节课所出现的分数两步应用题的四种类型,在通常情况下是在几节课中出现,采用“一例一类题”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法,学生学起来似乎轻松一些,但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刻。这节课摆脱了常规的教学方法抓住了分数应用题的核心——倍数关系和量率对应,采用了“一例多用”,“一题多变”的教学方法,把四种题型构成一个整体,把分数所表示的两个量的倍数关� 这样,使学生能在较高的水平上来理解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减轻了负担。整节课的设计,体现了在简明的结构中包含较大的知识容量。简明的结构,主要指再生能力较强的基本结构。这节课把分数所表示的两个量的倍数关� 这样的结构,具有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结和转换功能,具有认知结构的同化和调整功能,它必须包含较大的知识容量,能将所包含的内容统筹兼顾,有主有从。这种简便而大容量的知识结构,还为学生提供了多层次的训练材料,使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分数乘法应用题 13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方法。

2.渗透对应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应用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正确灵活的判断单位“1”。

教学过程 

一、复习、质疑、引新

1.说出 、 、 米 的意义。

2.列式计算

20的 是多少?6的 是多少?

学生完成后,可请同学说一说这两个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谈话:同学们,我们知道,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这是乘

a.量在下,率在上,先画单位“1”

b.十份以里分份,十份以上画示意图。

c.画图用尺子,用铅笔。

4.尝试解答。

解法一:用自己学过的整数乘法做

(千克)

解法二:

5.小结:知道一个数是多少,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像这样的应用题,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乘法解答。

(二)巩固练习

六年级一班有学生44人,参加合唱队的占全班学生的 ,参加合唱队有多少人?

1.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三)教学例2

例2.小林身高 米,小强身高是小林的 ,小强身高多少米?

1.演示课件:2

2.求参加合唱队有多少人实际上就是求 米的 是多少。

3.列式: (米)

答:小强身高 米。

(四)变式练习

小强身高 米,小林身高是小强的 倍,小林身高多少米?

三、归纳、总结

1.今天所学题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2.用分数乘法解答的题的条件和问题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哪里入手分析?

共同点:都是已知单位“1”和分率,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从分率可入手分析

四、训练、深化

(一)先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1.一只鸭重 千克,一只鸡的重量是鸭的 ,这只鸡重多少千克?

2.一个排球定价36元,一个篮球的价格是一个排球的 ,一个蓝球多少元?

(二)提高题

1.一桶油400千克,用去 ,用去多少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一桶油400千克,用去 吨,用去多少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五、课后作业

(一)修路队计划修路4千米,已经修了 。修了多少千米?

(二)一头鲸长7米,头部长占 。这头鲸的头部长多少米?

(三)成昆铁路全长1100千米,桥梁和隧道约占全长的 。桥梁和隧道约长多少千米?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节教案的设计着重让学生掌握分析方法,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例1的讲授,通过让学生分析已知条件,以线段图为手段找到题中的数量关系。在明确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得出,求问题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从而很自然的由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

探究活动

活动目的

1.使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

2.熟练判断单位“1”,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单位“1”的量。

活动题目

某班的学生不到50人,在一次考试中,有 的学生得“优”,×的学生得“良”, 的学生“及格”,那么有多少人“不及格”,这个班的学生有多少人?

活动过程

1.学生分组讨论:这道题目能不能解答?是否缺少条件?应该怎样解答?

2.学生汇报思路。

3.扩展:如果去掉“某班的学生不到50人”这个条件,是否还能解答?

题目分析

由 的学生得“优”,可以知道全班学生数必能被7整除;同样,全班学生数也能被3、2整除。所以全班人数必能被7、3、2整除,即全班人数必是7、3、2的倍数。7×3×2=42,而42恰不满50,符合题意,因此“不及格”人数有:42×(1- - - )=1(人).

全班有42人。

扩展说明

如果去掉“某班的学生不到50人”这个条件,分析思路同样如此,但是可能有的班级会出现84这个条件,会出现两个答案。

活动反思

由于生活中某些量必须取整数,如人数,棵数的感,因此解题时,往往先利用倍数的方法解,这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

分数乘法应用题 14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方法。

2.渗透对应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应用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正确灵活的判断单位“1”。

教学过程

一、复习、质疑、引新

1.说出 、 、 米 的意义。

2.列式计算

20的 是多少?6的 是多少?

学生完成后,可请同学说一说这两个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谈话:同学们,我们知道,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这是乘

教学例1(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自编)

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 ,吃了多少千克?

1.读题。理解题意,知道题中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搞清数量间的关系。

2.分析。

教师提问:重点分析哪句话呢?“吃了 ”这句话是分率句。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把100千克白菜平均分成5份,吃了这样的4份).

3.画图。(演示课件:1)

画图说明:a.量在下,率在上,先画单位“1”

b.十份以里分份,十份以上画示意图。

c.画图用尺子,用铅笔。

4.尝试解答。

解法一:用自己学过的整数乘法做

(千克)

解法二:

5.小结:知道一个数是多少,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像这样的应用题,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乘法解答。

(二)巩固练习

六年级一班有学生44人,参加合唱队的占全班学生的 ,参加合唱队有多少人?

1.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三)教学例2

例2.小林身高 米,小强身高是小林的 ,小强身高多少米?

1.演示课件:2

2.求参加合唱队有多少人实际上就是求 米的 是多少。

3.列式: (米)

答:小强身高 米。

(四)变式练习

小强身高 米,小林身高是小强的 倍,小林身高多少米?

三、归纳、总结

1.今天所学题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2.用分数乘法解答的题的条件和问题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哪里入手分析?

共同点:都是已知单位“1”和分率,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从分率可入手分析

四、训练、深化

(一)先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1.一只鸭重 千克,一只鸡的重量是鸭的 ,这只鸡重多少千克?

2.一个排球定价36元,一个篮球的价格是一个排球的 ,一个蓝球多少元?

(二)提高题

1.一桶油400千克,用去 ,用去多少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一桶油400千克,用去 吨,用去多少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五、课后作业

(一)修路队计划修路4千米,已经修了 。修了多少千米?

(二)一头鲸长7米,头部长占 。这头鲸的头部长多少米?

(三)成昆铁路全长1100千米,桥梁和隧道约占全长的 。桥梁和隧道约长多少千米?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节教案的设计着重让学生掌握分析方法,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例1的讲授,通过让学生分析已知条件,以线段图为手段找到题中的数量关系。在明确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得出,求问题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从而很自然的由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

探究活动

活动目的

1.使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

2.熟练判断单位“1”,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单位“1”的量。

活动题目

某班的学生不到50人,在一次考试中,有 的学生得“优”,×的学生得“良”, 的学生“及格”,那么有多少人“不及格”,这个班的学生有多少人?

活动过程

1.学生分组讨论:这道题目能不能解答?是否缺少条件?应该怎样解答?

2.学生汇报思路。

3.扩展:如果去掉“某班的学生不到50人”这个条件,是否还能解答?

题目分析

由 的学生得“优”,可以知道全班学生数必能被7整除;同样,全班学生数也能被3、2整除。所以全班人数必能被7、3、2整除,即全班人数必是7、3、2的倍数。7×3×2=42,而42恰不满50,符合题意,因此“不及格”人数有:42×(1- - - )=1(人).

全班有42人。

扩展说明

如果去掉“某班的学生不到50人”这个条件,分析思路同样如此,但是可能有的班级会出现84这个条件,会出现两个答案。

活动反思

由于生活中某些量必须取整数,如人数,棵数的感,因此解题时,往往先利用倍数的方法解,这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

分数乘法教案 15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够理解分数乘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表达分数乘法的算式。

2. 引导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分数乘法中分子与分母相乘的运算过程。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黑板、粉笔、练习纸、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 创设情境:小明想要做一份水果沙拉,他选择了苹果和橙子作为材料。如果他用了1/2个苹果和1/3个橙子,那么他用了多少份水果呢?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小明用的水果的总量?

二、新课探究

1. 引出分数乘法:在这个问题中,我们需要用到分数乘法来计算小明用的水果的总量。分数乘法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 讲解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当我们计算两个分数相乘时,我们只需要将两个分数的分子相乘作为新的分子,两个分数的分母相乘作为新的分母。例如,1/2 × 1/3 = (1×1)/(2×3) = 1/6。

3. 举例讲解:给出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进行计算,并引导他们理解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加深对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理解。

2. 设计一些具有实际背景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拓展提升

1. 提出问题:如果小明用了2/3个苹果和1/2个橙子,那么他又用了多少份水果呢?引导学生用分数乘法进行计算。

2. 引导学生思考:分数乘法与整数乘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分数乘法可以怎样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五、课堂小结

1. 总结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强调分子与分母相乘的运算过程。

2.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解答学生的疑惑。

六、布置作业

1.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思考并解答:如果小明用了3/4个苹果和2/5个橙子,那么他用了多少份水果呢?请写出计算过程。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情境导入的方式引出分数乘法的'概念,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法中分子与分母相乘的运算过程,并通过举例和练习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在课堂小结环节,我总结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并鼓励学生提出疑问,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分数乘法应用题 16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方法。

2.渗透对应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应用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正确灵活的判断单位“1”。

教学过程

一、复习、质疑、引新

1.说出 、 、 米 的意义。

2.列式计算

20的 是多少?6的 是多少?

学生完成后,可请同学说一说这两个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谈话:同学们,我们知道,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这是乘

教学例1(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自编)

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 ,吃了多少千克?

1.读题。理解题意,知道题中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搞清数量间的关系。

2.分析。

教师提问:重点分析哪句话呢?“吃了 ”这句话是分率句。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把100千克白菜平均分成5份,吃了这样的4份).

3.画图。(演示课件:1)

画图说明:a.量在下,率在上,先画单位“1”

b.十份以里分份,十份以上画示意图。

c.画图用尺子,用铅笔。

4.尝试解答。

解法一:用自己学过的整数乘法做

(千克)

解法二:

5.小结:知道一个数是多少,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像这样的应用题,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乘法解答。

(二)巩固练习

六年级一班有学生44人,参加合唱队的占全班学生的 ,参加合唱队有多少人?

1.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三)教学例2

例2.小林身高 米,小强身高是小林的 ,小强身高多少米?

1.演示课件:2

2.求参加合唱队有多少人实际上就是求 米的 是多少。

3.列式: (米)

答:小强身高 米。

(四)变式练习

小强身高 米,小林身高是小强的 倍,小林身高多少米?

三、归纳、总结

1.今天所学题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2.用分数乘法解答的题的条件和问题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哪里入手分析?

共同点:都是已知单位“1”和分率,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从分率可入手分析

第 1 2 页

分数乘法教案 17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和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分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分数乘法中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的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练习题、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为分数乘法的学习做铺垫。

2. 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把整数换成分数,那么乘法该怎么计算呢?

二、探究新知

1. 引导学生观察分数乘法的例子,如1/2 × 1/3,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

2. 讲解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例如,1/2 × 1/3 = (1×1)/(2×3) = 1/6。

3. 强调分数乘法中的约分步骤,使学生明确在计算过程中要进行约分。

三、巩固练习

1. 给出一些简单的分数乘法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订正,并强调正确的计算方法。

3.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和步骤。

四、拓展延伸

1. 提出问题:分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并举例,如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计算长方形面积等。

3. 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用分数乘法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五、课堂小结

1. 总结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2. 强调分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使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步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巩固。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