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教案优秀23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1

教学总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六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2预习时扫除生字词障碍,课堂上指导“隐、睁、悲”三字的书写。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初步了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写作背景。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包括初读课文,划词标段,查阅苏轼的资料。

2词语卡片。

教学思路

首先以《九月九忆山东兄弟》开课,引出“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引导到中秋佳节,回忆佳节中的度过的情景,体会甜美的亲情温暖。由此引入“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苏轼,介绍苏轼以及其家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接着出示课题齐读,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过程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学们还记得吗?(背诵)

再过一段时间,就是中秋佳节了,大家以前都是怎么过中秋的?(学生说)

我们常说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吃月饼、祭月亮,人圆月圆,多么幸福。

打开课本,看看课文中人们是怎样欢度中秋的

读第二节:(指名读)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这天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

可苏轼却因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你可以用一个词概括说说苏轼这是的感受吗?(孤独、伤心,思念)他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哪!课前,我请大家查找苏轼的资料,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交流资料,了解苏轼其人)

小结:课文中说,苏轼是文学家。苏轼的父亲和唯一的弟弟苏辙也是文学家。他们父子三人都是宋朝最著名的文学家,其中,又以苏轼的成就最高!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1000年前,和苏轼共度中秋。(指读课题)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要把课文读通顺。

(学生自由读课文2、3遍)

检查生字词

(一)做官 品尝 观赏 屈指算来 眼睁睁 虽然 十全十美 有隐有现

(二)悲欢离合 阴晴圆缺

苏轼 苏辙 形影不离 手足情深

皓月当空 渐渐西沉

心绪不宁 埋怨 宽慰

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

解释:手足情深(亲兄弟的感情深厚)、形影不离(形体和影子不能分离,形容彼此关系亲密)、宽慰(因为得到安慰而宽心)

带着理解有感情地读这些词。

同学们再读课文,把刚才读这些词语的感情放进去读。读读体会体会,苏轼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度过这个中秋节的?把表示他心情的词语划下来,读完一遍以后,把这些关键的词语再读读,想想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心情,可以把你的想法写下来,把课文中能说明为什么的地方划下来。

(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

(指导交流,说清楚苏轼心情的变化,简单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为什么会变化)

小结:苏轼的心情是复杂的,一开始他心绪不宁而后变为埋怨最后又变为宽慰。(板书)

下节课我们一起细细品味他细腻的情感。

指导生字书写

“隐、睁、悲”三字的书写。(板书,田字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细细品读,体味领悟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准备:

1古典音乐

教学思路:

而后,默读中找到苏轼情感变化的词,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然后分块教学,指导朗读。为使学生能与古人产生情感共鸣。

教学过程: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

课文中中秋这天的苏轼心情是复杂的,一开始他心绪不宁而后变为埋怨最后又变为宽慰。(板书)为什么他的情感会有这样的变化?让我们细细地品味课文,先请大家读读课文1、2、3小节。想想为什么苏轼心绪不宁,可以在关键的地方圈圈点点,多读几遍。(自由读)

(交流,苏轼是因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简介:苏轼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父母疼爱他,妻子关心他,弟弟尊敬他。但是,母亲在他20岁的时候就离开了人世,他深爱的妻子二十七岁时就死了,妻子去世后不到一年,父亲也相继离世。失去双亲又失去妻子,这世上除了弟弟他已无所依靠,可是,当中秋来临,他在密州,弟弟在济南,残缺的一家人还是不能相聚。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他看到皓月当空,万里无云)这样的天气,最适合赏月

(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合家团圆

(他听到人们的欢笑声)欢笑声不绝于耳

人们正在欢度中秋。

对于他们来说,(出示填空)这是一个_________的中秋节。

这是一个_________的中秋节。

(齐读,感受天气的晴好,体会人们欢乐的心情)

但是苏轼呢?

当他看到眼前的一幕幕,他不由地想起__________________

当他看到眼前的一幕幕,他__________________

和其他人相比,苏轼是多么______

(指名读,齐读“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苏轼因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师范读,强调关联词:都---只有---)

感受到什么了吗,你能从这组关联词里体会到什么?(生自由说,这样一写,更显示出苏轼的孤独寂寞)所以说谴词造句很有学问,选择合适的词语能更好地表达情感。同学们要尝试着选择最合适的词语表达你的意思。(再读这一句)

(默读第三节,你知道些什么?)

能用一句话概括说说吗?

(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什么是手足情深?(亲兄弟之间的感情深)我们可以从哪里感受到?

(小时候,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

(体会:整天、形影不离,说明他们十分亲密。(连一根针都插不进)

(苏轼比弟弟大3岁,弟弟整天和他形影不离,说明他们感情很好。)

(读句子“苏轼---形影不离”)

还知道了什么?

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他们分别已经七个年头了。

(体会七年的时间之久)七年里苏轼始终是孤独的。

七年里,苏轼常常____弟弟

和最亲近的弟弟分别这么久,如今又到中秋佳节真是(用一句诗来说)

(每逢佳节倍思亲)

出示图片,师范读:

月亮渐渐西沉,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月亮西沉,已经是什么时候了?(已经是深夜)是啊,再过一会儿,太阳就要升起,天就要亮了。同学们想一想,这时候,苏轼是在一种怎样的环境里?(非常安静、寂静)越是这样安静的时候,人的想法就越多。苏轼也是这样,读读这一句: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

为什么?(他在想念弟弟,他还在想自己做官不顺利,想念自己的妻子,父亲,母亲------)他想了很多很多,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思绪万千,心绪不宁,苏轼思绪万千)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读“眼睁睁”这个词,是什么语气?无可奈何,再读)心里不禁埋怨起来:(读: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注意这个词:不禁。不禁还可以说(忍不住,一定要这么做)他忍不住埋怨月亮。说月亮怎么样?(无情)说它(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这里也有个词要注意:偏偏,偏偏也可以说(故意,有意的)好象是做坏事,月亮你怎么这么坏?故意在我和弟弟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指名读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有一种指责的语气,批评的语气,发牢骚的感觉。这是苏轼在(指读)“埋怨”月亮。现在我们把自己想象成苏轼,月亮渐渐西沉,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不禁埋怨起来:(齐读、指名读、分男女生读)

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苏轼还埋怨了很多)(指名说说)

但苏轼是个豁达的人,他并没有一直这样埋怨下去,(指名读“他转念又想:世---明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哪里会十全十美呢?”换个说法——“不会十全十美的。”这样想来,苏轼,你和弟弟不能相会,你也不埋怨了?(指名说:不埋怨了,因为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很平常”)是啊,“月不能常圆,人不能常聚”,(出示句子:读:因为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就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这是一声祝福:苏轼要把祝福送给谁?

(送给弟弟、母亲、父亲、)这里的人们,指的是谁?(所有的人)

苏轼在中秋之夜苦苦思念弟弟的时候,能够这样想这样做,他拥有多么宽广的胸怀!让我们代他把这份祝福送给天下人!(齐读、再读)这就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里的婵娟指的是什么?(美满的月光)同学们,你愿把这份祝福送给谁?

(指名说说,读读)我代他们谢谢你!

此时此刻,苏轼还像开始那样烦恼吗?(不,他宽慰了许多)他吟诵起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2

我的 目标 方法 提示 我的学习成果 读通、读 顺课文 默读1遍、朗读2-3遍。 我读了 遍,已经读得:很通顺□ 比较通顺□ 基本通顺□ 读准、认 清字词 查一查、读一读、认一认、选一选1、选一选埋(mán□ mái□)怨 2、在文中找出这些词语,读一读观赏 品尝 心绪不宁 形影不离 屈指 但愿 十全十美 悲欢离合 宽慰 婵娟3、查词典或联系课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但愿 皓月 观赏 手足情深 形影不离 心绪不宁 埋怨 宽慰 婵娟  理清课 文结构 标出小节号,划出关键词句 1、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苏轼因       弟弟而           。 2、苏轼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不禁   起来。 3、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     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理解重 要内容 读一读、划一划、想一想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词人、诗人。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1057年(嘉祐二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父子同列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为人宽大如海。苏轼中进士时二十一岁,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1080年(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人称“苏东坡”。

但愿人长久教案 3

导入新课:

苏轼是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与弟苏辙情同手足,但长期天各一方,时值中秋,目睹别人家团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伤感之时,悟出真谛,于是解脱惆怅,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绝唱。这节课我们就用各种方式来展示我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小组准备:

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把分配给你们的任务准备一下,练一练,3—5分钟的时间,一会展示给大家(师及时指导表演)。

小组展示:

1组展示:介绍有关苏轼的资料。

2组展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7组展示:感情朗读全文

3组展示:苏轼与弟弟的感情如何?从哪里能够看出来。

4组展示:诗人为什么埋怨月亮,从哪些词能够看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5、6组展示:苏轼的情感有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谈自己的体会。

8、9组展示: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10组展示:背诵课文4、5、6自然段。

11、12组展示以“思念亲人,思念故乡”为主题的诗词。

教师总结:

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但愿完美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让我们一齐背诵苏轼的《水调歌头》,以旷达的心态对待生活!

《但愿人长久》教案 4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08

王锁欢 发表

因为在三年级下学期的时候,我曾经教过孩子唱这首歌,所以我们班的孩子基本上是人人会唱的。所以在教学开始,我让孩子唱,是想让他们温习一下这首词,也让他们对于课文有稍微亲近一点的感觉。这首词中,我似乎窥到了侠骨柔情的文豪内心中最柔软的一块,似乎感受到苏轼超然中却洋溢着的婉约柔情。所以在教学中,我想让孩子更加深切地去感受苏轼的感受,我在教学中,首先以唱这首词开头,然后在教学中再引出“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再引导到中秋佳节,回忆佳节中的度过的情景,体会甜美的亲情温暖。由此引入“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苏轼,让苏轼这样身在异乡的人更加的理解这句诗。在课文教学之前,我也介绍了苏轼以及其家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让学生对于作者有了更多的了解,接着出示课题齐读,猜猜课题的意思。并请学生唱《水调歌头》全篇。然后让学生读课文,在文中印证自己的猜测。而后,默读中找到苏轼情感变化的词,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然后分块教学,指导朗读。在第二课时教学中,我先对学生第一堂课的学习做了一个简单的检查,这样,我的心里就有的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尺度,这样更方便我展开第二课时的教学,最后我和学生一起唱响了这首《水调歌头》,把这篇课文的教学推向了高潮,也做了一个总结。

(搜索本课的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第一范文。com)

本文转载

《但愿人长久》教案 5

教学内容

2.但愿人长久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教学

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正确书写生字。

2.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3.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教学资源

苏轼的背景资料

歌曲《明月几时有》

预习设计

1.自学生字词,理解下列词语意思:皓月当空、一年一度、心绪不宁、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十全十美、阴晴圆缺。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3.搜集有关苏轼的诗词。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交流谈话,进入课文。(4分钟)

1.背诵写月亮的古诗词。

2.生齐读课题。

第二板块:预习展示(15分钟)

预习作业1

(1)读词语

(2)辨析字形。

(3)交流词语意思,完成相应题目。

预习作业2

(1)组号为“1”的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

(2)读正确、读流利长句子。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5分钟)

【学习单1】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故事?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2)时间:2分钟

【预设】

课文主要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名篇《水调歌头》的经过。

从中体会到了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第四板块:学习第一段(15分钟)

【学习单2】

(1)自由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找出表现苏轼情感的一个词。思考:在这样的一个夜晚,苏轼为什么有这样的情感,他在想些什么呢?

(2)时间:3分钟

【预设】

(1)皓月当空,月圆人不圆。

(2)家家户户热闹非凡,触景生情。

(3)手足情探,分别已久。

(小时侯……)

(惆怅的 伤感的 失落的 孤寂的)

1.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练习说话。

2.学生朗读课文。

第五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1分钟)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要来到了,中秋节晚上的`月亮特别圆。古代的文人墨客以月亮为题材写了许多优秀的诗篇,你会吟诵那句诗?

2.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就在这月圆之夜,因思念自己的弟弟而写下了《水调歌头》。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首词作,以及它的写作过程。 (板书:但愿人长久) 齐读课题。

第二板块:预习导学

预习作业1

(1)出示词语:

做官 观赏 品尝 心绪不宁 形影不离 屈指 但愿 十全十美 悲欢离合隐藏 眼睁睁 阴晴圆缺 虽然 宽慰苏辙 苏轼 埋怨 皓月当空 一年一度 手足情深 婵娟

▲开火车读词语,相机正音:“尝、赏、睁”是后鼻音,“隐”前鼻音,“埋”多音字 。

(2)比较“隐”与“稳”;“尝”与“赏”。

(3)交流预习作业中的词语意思。相机完成《补充习题》一、二中的相应题目。

预习作业2

1.抽组号为“1”的六名学生展示交流。

(1)及时纠正读音。

(2)读好两组长句。

▲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这么亮呢?……

▲他转念又想:世上本来……哪里会十全十美呢!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集体交流。

第四板块:抓“思念”,研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1.过渡:思念是美好的,也是痛苦的。同样的中秋节,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也和我们一样,思念起他的手足情深的弟弟。

2.学生自主学习。

3.导学

▲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呢?他在想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

▲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俩手足情深呢?

▲重点理解:“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

你和亲人分别过吗?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如果是分别七年呢?

算算七个年头有多少天呢?如此手足情深的弟弟分别了七年之久,二千多个日日夜夜,怎么不令人触景生情,倍加思念呢!难怪这会儿别人是欢欢喜喜的,而苏轼呢?他却是——

3.引说:

苏轼之所以会如此“心绪不宁”,是因为——(苏轼在思念着弟弟)是啊,苏轼跟弟弟——(手足情深),小时侯——……长大以后——……如今屈指算来——……怪不得苏轼会这样——(心绪不宁呢!)

4.指导朗读。通过朗读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惆怅和伤感。

第五板块:布置作业

作业

设计

☆ 抄写词语。

☆☆ 完成《一课一练》第1——4大题。

☆☆☆ 收集描写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诗句。

教学内容

2.但愿人长久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2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通过自主阅读、研读交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读悟体会。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

重难点

1.理解词语及重点句的意思

2.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

资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que),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qi)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预习

设计

1.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2.尝试理解课文内容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3. 熟读课文,找出表现苏轼情感变化的有关词语:思念(心绪不宁)——( )——( ),并思考变化的原因。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复习。(3分钟)

1.引读第一到三段,再次感悟思念之情 。

2.交流展示预习成果 。

第二板块:精读课文,感悟意境

(27分钟)

(一)感悟“埋怨”

【学习单1】

(1)自由读,思考讨论:苏轼为什么要埋怨月亮?

(2)时间:3分钟

【预设】

苏轼因思念弟弟而埋怨月亮。

(想当初,我和弟弟形影不离,手足情深,可如今,却天各一方,无法相聚。

虽然面对同一轮圆月,可我们却天各一方,彼此分离。7年了,我多么想在这团聚的时刻和我的弟弟举杯同饮呀!)

1.学生读课文,读出苏轼的思念之情,感伤之情。

(二)感悟“宽慰”

【学习单2】

(1)苏轼这么忧伤,这么惆怅,心中充满了埋怨,后来他转念又想到了什么,因而他心理又宽慰了许多?

(2)自由读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3)时间:3分钟

【预设】

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

【学习单3】

(1)这几句词说的是什么意思呢?默读第五小节,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的句子。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意思的句子。

(2)时间:2分钟

【预设】

(略)

(豁达开朗、积极乐观)

第三板块:拓展提升

1.自由交流课前收集的思念亲人、思念故乡的诗词,并用心感受。

2.写下对亲人朋友的倾诉之情,最好用上书本上的诗词。

第四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1分钟)

第一板块: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一到三自然段,知道了(引读课文)

2.课前要求大家找出表现苏轼情感变化的词,谁来说一说苏轼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

第二板块:精读课文,感悟意境

(一)感悟“埋怨”

过渡: 瞧,月亮渐渐西沉,抬头望月,月光如水,它还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这是多么美的夜晚呀!可是在月色这么美丽的中秋节晚上,苏轼躺在床上,心里不禁埋怨起来了。(师板书:埋怨)

1.学生自由读。

2.交流。

▲理解“眼睁睁”一词在文中的意思。那圆圆的明亮的月亮,好美,可是他眼睁睁地望着,会觉得怎样?用你的朗读来回答吧。指导读好“偏偏”一词。(看着这轮皎洁的圆月,自己却没有办法和弟弟相聚,一种无奈和惆怅之情油然而生。)

▲看,明月当头,月光如水,景色如此美丽,这个躺在床上的人如果就是你。那你现在是身在异乡,与亲人朋友已分别多年,这时,你看着月亮会想些什么?自言自语说些什么呢?体会省略号的意思

3.指导朗读。在月亮这么圆这么明的中秋之夜,苏轼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不好受呀!耳畔传来忧伤的乐曲,更增添了他的思念之情,感伤之情。

(二)感悟“宽慰”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

2.讨论小结:词人由月亮的圆缺,想到人的悲欢离合,悟出世上的事情往往不能十全十美的人生哲理。提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间,兄弟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一轮明月。

板书;宽慰

人生哲理:月有圆缺 人有离合

美好祝愿: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3.这首词流传至今,千古传唱,是因为它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师生共同吟诵第六自然段。

4.默读第五小节,理解词中句子的意思。

5.交流。

6.从苏轼的内心想法和心情变化,你感受到苏轼是个怎样的人?

7.齐读《一课一练》上的《水调歌头》。

第三板块:拓展提升。

1.思念亲人、思念故乡的诗词还很多,请同学们拿出课前收集的诗词,找小伙伴自由交流,在交流的同时还要注意倾听,用心体会。

(学生自由交流)

2.说了这么多,听了这么多,想不想把自己的感情倾诉出来,告诉亲人和朋友?拿出纸和笔,把它写下来,最好能用上文中的语句或交流时体验深刻的诗句。

(写一写,再交流)

3.还有许多同学想说,课后我们把它写成信,寄给他们,让这美好的情感长留我们心间!

第四板块:布置作业

作业设计

☆ 背诵四、五、六自然段。

☆☆ 完成《一课一练》《补充习题》的部分内容。

☆☆☆收集诗词并准备举行诗词朗诵会。

范围:有关“月亮”的诗词

有关“苏轼”的诗词

有关表达“思念之情”的诗词

《但愿人长久》教案 6

《但愿人长久》教学反思

《 但愿人长久》苏轼的这首诗,借月抒怀,用丰富的想象力,把人复杂心理活动——冲突、哀怨、惆怅、矛盾的内心世界,转化为人间美好生活的祝愿。语言精练,意蕴深远。在课堂中,我和学生一起读读、背背,感受着他的独特魅力,课后,大家一起寻找有关苏轼的其他诗词,在课堂内外,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借月抒怀,用丰富的想象力,把人复杂心理活动——冲突、哀怨、惆怅、矛盾的内心世界,转化为人间美好生活的祝愿。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学生可以运用过去学过的学习方法进行自学,教师更多的起的是一个引导,点拨的作用。在这堂课中,学生围绕一个填空,抓住“思念”一词自主地进行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借助各种方法理解了诗的意思后,老师又给予了归纳总结,为学生日后的自主学习打下了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出示了一个填空:在这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中秋之夜,苏轼在深深地思念着弟弟,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学生联系上下文或发挥想象力,用书上或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为了能更好地完成这个练习,学生们反复地朗读了文本,然后又把文本中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在这个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静心阅读的习惯,也培养了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教材是载体,作为教师,就要挖掘教材中的语言文字训练点,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扎实训练   打造有效课堂——《但愿人长久》教学反思

《但愿人长久》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教学本文,我注重扎实训练:

一、以词引意

本文的一个重点就是理解词的意思,而这个意思就是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内容。如何让学生更自然、更快地理解词意,从而加快背出呢?我采用了这样的方式:先在黑板上出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从字面上理解词意,接着再浏览全文,从文中找,引出第五自然段的内容。用小黑板出示内容,让学生比较,比较的过程就是学生快速动脑记忆的过程,学生发现其实意思很好记,多读几遍,多比较几遍,大部分孩子就能把词意记住了。再花点时间背诵一下,就熟练了。

二、想象说话

本文可供训练说话表达的地方颇多,比如用“一起。。。。。。一起。。。。。。”造句,比如想象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之情,会说些什么?会想些什么?比如苏轼还会埋怨些什么?比如创编词,等等。有的采用填空式激发,有的采用语言情境激发,有的采用回忆讨论式激发。学生们在王菲的《水调歌头》的音乐中,灵感得到激发,情感得到升华,表达也自然顺畅许多。

三、拓展延伸

在教学中,教学到第二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深切感受苏轼的心绪不宁,我和学生们一起回忆了中秋节的风俗习惯,讲了许多开心的往事,以此铺垫,用自己快乐的心境和苏轼的孤独情绪相比较,从而深切感受苏轼的惆怅。适当的拓展延伸,加快了学生的理解。

学完本文,我们一起吟诵了《水调歌头》全文,又一起吟唱了王菲的《水调歌头》,在音乐中,又一起吟诵了苏轼的其它诗词。那种氛围,我也似乎来到了苏轼的那个年代,来到了苏轼的心境,感觉飘渺但很愉快。

但愿人长久教案 7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生字7个,读准平翘舌音。

2、了解故事内容,背诵文中的诗词。

3、体会苏轼思念亲人的情感,知道苏轼是宋代著名的诗人。

4、 了解历史上一些著名的人物、典故和重大事件,了解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培养民族的自豪感,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发奋图强。

重点: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这首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质疑

板课题,齐读

质疑: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学生字,读通课文

1、交流

音:轼 辙

形:州

义:皓月、婵娟

2、分组读课文

3、再读课文,解疑

师:读了课文,你们解决了哪些问题?

课文主要讲了谁的事?

读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

交流

三。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1、采用各种形式背这首诗。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听配音全班读

4、各组比赛读。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的课文讲了苏轼思念亲人的故事,真是人间亲情浓于血。

欣赏歌曲《但愿人长久》

但愿人长久教案 8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够读出相应的语气。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或放录音)

要求学生:注意倾听,听准字音,注意停顿。一会儿比一比看谁像老师一样读得好。

2、赛读课文。

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相应的语气,注意营造各个小组间的比赛氛围。

学情预设:下面加点字学生容易读错。

教学措施预设:

在学生读的时候,注意以下加点字的字音。

做官品尝观赏眼睁睁心绪不宁

虽然宽慰悲欢埋怨阴晴圆缺

学情预设:读下面的句子时,注意根据提示语读出相应的语气。

(1)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2)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教学措施预设:

句子一: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指导:在皓月当空之时,诗人静思什么呢?

你从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从为什么你是否感受到诗人的责怨,齐读句段体会感受;从偏偏你是否感受到了诗人的愤懑。

再读,读出埋怨。

句子二: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指导: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人有悲欢离合,就像月亮有阴晴圆缺,恰是世之长理,实难十全十美,正是因此他才宽慰。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必伤悲,将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赏良宵美景。

读出宽慰、低声、吟诵的语气。

三、再读课文

根据老师或同学的点评,自由朗读,读流利,读出相应的语气。

四、默读课文,感知课文

默读课文,小组内交流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读一读检查是否已经真正认识。

2、描红。老师要逐字指导,起笔顿比落笔,字的位置

3、师范写,要求学生注意看间架结构,难写的笔画的起笔、收笔要领,以及疏密要领等。

4、学生仿写(前台展示)。

共同评价学生仿写的字。评价要领:起笔顿笔大小间架结构等。

六、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思考:苏轼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这首词的?他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体会他对兄弟苏辙的感情。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七、任务分配

1、默读课文,苏轼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这首词的?他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2、默读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苏轼对兄弟苏辙的感情?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3、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嫦娟的意思。

4、任选一两段展示朗读。

5、展示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6、谈谈你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理解并背给大家听。

7、搜集一些关于思念亲人,思念家乡为主题的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3、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

二、任务展示

1、小组内准备展示任务。(五分钟)

2、展示汇报

(1)默读课文,苏轼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这首词的?他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2)默读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苏轼对兄弟苏辙的感情?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3)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嫦娟的意思。

学情预设:

从课文内容来看,学生很难理解这篇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因为没有丰富的个人经历,学生的理解也是很肤浅的。

教学措施预设:

课主要写了北宋大文豪苏轼创作名词《水调歌头》的经过,属于文包诗类文章。

引导学生采用联系写作背景理解重点句段,引导学生转换角色,想苏轼所想,悟苏轼之情。

措施(一)细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1)读课文2、3自然段,想一想:此时,苏轼的心情怎样呢?(心绪不宁)师板书。,思考:苏拭为什么思念弟弟?

(2)学生讨论。

原因大致有三:

一是中秋节的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这是亲人团聚的时候,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二是目睹他人团聚的情景: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苏轼却独在异乡为异课,饱受离别之苦。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更勾起苏轼对弟弟的思念,因而心绪不宁。

三是与弟弟手足情深且分别已久。着重理解心绪不宁、手足情深、形影不离的意思

(2)进一步自读感悟,指名读,读出思念之情。(配乐朗读,背景音乐《良宵》)

措施(二)细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

月亮渐渐西沉,抬头望月,月光如水,它还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这是多么美的夜晚呀!可是在月色这么美丽的中秋节晚上,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他在想什么呢?苏拭为什么要埋怨月亮?

(2)学生自由发言:苏拭移情于月也戏人,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

(3)自由练读,感悟苏轼埋怨之情源于思念之苦。引导学生读好反问句。

(4)这段后面是省略号,他省略了什么?

(引导学生想象,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有能加深其对课文的理解。)

措施(三)细读课文第五六自然两段

(1)(出示课件)宽慰是什么意思?(豁达开朗,积极乐观)(板书:宽慰)苏轼为什么会宽慰了呢?他到底想到了什么?(自由回答)

(2)(出示句子)(自由朗读)

交流讨论:

A用自己的话再来说说第一句的意思

(重点理解悲欢离合,隐现圆缺的意思)

B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C他还想到了什么呢?指名读第二句

(3)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4)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让学生感悟苏轼宽慰的心情和他豁达开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搜集展示关于思念亲人,思念家乡为主题的诗词。

教师小结:自古多情伤离别,无数诗人墨客都表达这种情绪。苏轼也写了自己的离愁别绪,但最终得以解脱,不愧为大诗人、大文学家。让我们将这脍炙人口的诗句藏在我们的记忆中,齐读课文。

《但愿人长久》教案 9

之五

作者:语文教研组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6自然段。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4、通过朗读,对学生进行理解性诊断与矫治,使学生初步领略古典诗词的意蕴,激发起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意,体会苏轼的思亲之情。

教学过程 :

一、揭题,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读题,理解题意。

2、简介苏轼。

3、基础性诊断练习,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苏轼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自主性诊断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检测,进行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3、检查,进行群体性诊断与矫治。

(1)认读生词。

(2)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读好长句子。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精读感悟,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一)学习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2、讨论交流,群体性诊断与矫治。

(1)交待了苏轼创作的原因。

(2)中秋节,各家团圆,而苏轼却“独在异乡为异客”,你还联想到什么诗句?

(3)苏轼与弟弟感情如何?你从哪个词看出的?

3、指导朗读

(二)学习4-5自然段。

1、诗人为什么睡不着?

2、诗人为什么埋怨月亮?从那些词看出他的思亲之情?

(1)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

(2)讨论交流,群体性诊断与矫治。

苏轼并未陷于怅恨之中,很快解脱,他转念又想到了什么?从哪看出他的豁达大度、热爱人生、积极向上?

3、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6自然段。

1、读诗句,用第五段中的句子理解诗句。

2、介绍古典诗词及《水调歌头》。

3、听课文录音。练习朗读。

四、总结课文,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1、总结全文。

2、背诵《水调歌头》。

五、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收集有关古典诗词的资料,在班级交流。

2、开展背诵“古典诗词”活动,将生活与学习相互结合,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能力。

但愿人长久教案 10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个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词语及重点句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简单介绍生平,揭示课题。

可让学生课前搜集一些与本文有光的资料,包括苏轼的一些诗词,然后老师再加以补充。

(1)介绍苏轼

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拭与弟苏辙情同手足,但长期天各一方,时直中秋,目睹别人家团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伤感之时,悟出真缔,于是解脱惆怅,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千古绝唱。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练读生字表上的生字

2)划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

3)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4)、学生练读全文

5)、抽读卡片

6)读准字音

7)理解词语

皓月:明亮的月亮。

埋怨: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别人或事物表示不满。

2、范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

1、细读1—3自然段

理解“朝庭“:密洲”两个词语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

看图理解词语“皓月当空”,“万里无云”,想象家人团聚,品尝瓜果,观赏明月“心绪不宁”是什么意思

3、学习第三自然段

苏拭为什么思念弟弟

“手足情深”是什么意思

“形影不离”呢?

4、指导朗读

作业布置:抄写词语

版书设计

心绪不宁形影不离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三、教学步骤及过程

1、继续细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

指明说说苏拭为什么要埋怨月亮

苏拭移情于月也戏人,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

自由练读

这段后面是省略好,他省略了什么?

引导想象

这个问题问的没有必要,可删�

细读5,6自然两段

想到这而,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底声吟诵起来。

想到这儿还想到哪儿?

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人有悲欢离合,就象月亮有阴晴圆缺,恰是世之长理,实难十全十美,他的宽慰,正是他与常人不同的可贵之处。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但愿完美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必伤悲,将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赏良宵美景。

2、总结课文资料

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拭的名词《水掉歌头》的创作经过。

3、指导背颂第4—6段

4、直到造句

一齐……一齐……出示文中样句

示范:他们俩一齐读书,一齐玩耍

造句可随课文教学,讲到有关自然段直接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练习造句。

5、作业

板书设计

心绪不宁

埋怨}重亲情

转念

宽慰}通情达理

但愿人长久教案 1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教育学生关心亲人,关心他人,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进行美的教育。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至六自然段。

2.联系课文资料,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教学难点:

反复吟诵,启发想象,领会词的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月日总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师: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中秋佳节。

谁能说说中秋节民间有些什么风俗习惯?(学生畅所欲言)

2.总结:是啊,“每逢佳节倍思亲”。距今900多年前的北宋年间,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叫苏轼(苏东坡),他有一个弟弟叫苏辙。小时候,兄弟俩一齐读书,一齐玩耍,整天形影不离,真是手足情深。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极少见面。这不,一晃又有七年没有见面了。这天正是中秋佳节。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苏辙而心绪不宁。一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在这样的情境中创作完成了。

出示《水调歌头》词,教师吟诵。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讲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创作经过的课文《但愿人长久》。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出示课后生字,读准字音。

①区分下列字音:

前鼻音:各奔东西偏偏隐现阴晴圆缺吟诵婵娟

后鼻音:躺朝廷

翘舌音:玩耍苏轼苏辙婵娟

②读谁下列多音字:

各奔东西屈指算来似乎

3、再读课文,用“读书要做记号”中学到的方法,在课本上做记号。

检查:

①朗读下列词语:

品尝玩耍埋怨悲欢离合

观赏但愿宽慰阴晴圆缺

皓月当空心绪不宁手足情深

形影不离各奔东西

②哪些词语读懂了,是怎样读懂的?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同学可帮忙解决,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弄懂的)?

4、三读课文,读通句子。

检查:

(1)指导读好下列长句,注意停顿:

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2)指名分自然段逐段朗读课文,帮忙学生正音。

三、默读课文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并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解释课题。

介绍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

“但愿完美的感情常留人们心间”

四、指导书写生字。

躺:左旁最后两笔不能写错。

缺:指导笔顺(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五、作业。

1、习字册。

2、比一比,再组词。

耍( )赏( )陪( )偏( )

要( )尝( )倍( )遍( )

第二课时(月日总课时)

一、复习:

1、读词语。

2、读好下列长句:

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二、导学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读了这一段,你对苏轼有何了解?

3、齐读。

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一年一度”,说说词义。扩词:一年一度的( )

3、出示“皓月当空”,说说“皓”的意思,并理解“皓月

当空”。

板书:皓月当空

4、自读,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句话,为什么?

5、映示第二、三句,结合指导朗读。

第二句:读好中秋之夜“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美景。

第三句:读出人们“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的团聚喜悦

之情及苏轼的“心绪不宁”。

板书:思念

过渡:苏轼为什么会如此“心绪不宁”呢?

第三自然段。

1、默读,体会兄弟情深。

2、议一议:读了这段,你体会到什么?

3、从什么地方能够看出苏轼和弟弟苏辙“手足情深”呢?

画出有关句子。

出示“形影不离”,补充几个近义词:朝夕相处如影随形

板书:形影不离

出示:“各奔东西”,说说词义。

动作演示,请学生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描述教师的动作(掰着手指头计算数目——“屈指算来”)。

4、比较朗读领悟:

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已经有七个年头了。

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

5、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出苏轼思念弟弟的急切情绪:

指名朗读,引读,齐读。

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

2、讨论:中秋佳节,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观赏明月,苏

轼为什么会埋怨明月呢?

板书:埋怨

映示并朗读:“无情的明月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此时此刻,苏轼的情绪怎样?

3、小结:苏轼因思念弟弟苏辙而难以入眠,因久别的亲

人不能团聚而满怀惆怅,于是竟埋怨起中秋圆月。请同学们透过朗读,把苏轼的这种思念、惆怅之情表达出来。

4、反复朗读,尝试背诵:学生自由练习背诵,同桌互背,

师范背,指名背诵,小组比赛背诵,齐背。

小结:月亮渐渐西沉,银色的月光洒到床前,苏轼因思念心切,竟埋怨起月亮来。

板书:月亮西沉床前银光

5、延伸:出示《水调歌头》词,并指出:这段资料是词中“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的意境。

三、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第四自然段。

3、熟读课文,试背第五、六自然段。

第三课时(月日总课时)

一、复习:背诵第四自然段。

二、导读课文第五至六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1、引读:他转念又想:世上本来就是……就像天上的月儿……

哪里会……但愿……虽然……也能……。

2、再读,思考:人世间的事情同天上的月亮有什么相似

的地方呢?

板书: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指导朗读:“……哪里会十全十美呢!”读准反问语气。

板书:此事古难全

3、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读出苏轼祝愿离人彼此生活愉快,

在皓月之下共赏美景的完美期望。

板书: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齐读。

小结:苏轼转念想到这些,因此心进而似乎宽慰了许多。

板书:

转念宽慰

第六自然段。

1、齐读。

2、出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从上文找出解释这几句词的意思的话,对照着读一读。

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此事婵娟

齐读词,并背诵。

三、指导背诵第五、六自然段。

互背,引背,小组比赛背,指名背。

四、练习。

1、写出意思相反的词。

悲( )离( )阴( )圆( )

美( )亮( )远( )留( )

2、根据课文资料填空。

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 )时候变得这么( ),

这么( );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 ),就像天上的月亮( )一样,他祝愿( )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 ),也能共同拥有( )。

3、课外阅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

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

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

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

共婵娟。

板书设计:

2、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教案 12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年的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是怎样度过的?当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到来,我们会亲人团聚,品尝瓜果月饼,共享一轮明月。但总有 才上心头,却下眉头,许多写月的诗词作品都表达了这种情愫。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所学过的有关描写月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新的诗词《水调歌头》,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文

出示诗歌《水调歌头》,学生自由朗读。

指名朗读,纠正学生读音。(阙,琼,绮)

这首脍炙人口的诗词,想象丰富,语言凝练,情感深刻,意境深邃,同学们在学习理解上遇到了较大的困难。请同学们打开课文《但愿人长久》,仔细阅读这篇文包诗结构的作品,就能帮助我们学习和理解。

三、精读诗文

读了课文,你感受和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 在中秋月圆之夜,诗人为何单单想起了他的弟弟呢?什么是手足情深?课文中是怎样描写出他们之间的兄弟情深?指名同学朗读。从这些语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在这首诗里,同样也蕴涵着这样的感情,让我们齐声朗读,来感受这种深深的思念之情。齐读《水调歌头》。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描写诗人的离愁别绪,自由读读这一段。你感受了怎样的意境?(《静夜思》)指名有感情地背诵李白《静夜思》,指导朗读描写月夜环境和诗人辗转反侧的句段。

在皓月当空之时,诗人静思什么呢?齐声朗读诗人月下所思的句段。你从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齐读句段。从为什么你是否感受到诗人的责怨,齐读句段体会感受;从偏偏你是否感受到了诗人的愤懑,再读句段,进一步体会感受。

在诗人的诗中同样也蕴藏着这样的情绪,让我们再读读这首诗,来体会诗人当时的情绪。齐读《水调歌头》。

课文后面部分抒写了诗人的心情得到了宽慰,是什么让他得以释怀的?指名读课文的五至七节,指名学生说说诗人得到宽慰的理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引述第五自然段,分析诗人的情绪变化。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让我们再读读这首诗,感受诗人从离愁别恨中解脱出来,如皎皎明月般的胸怀。齐读〈〈水调歌头〉〉。

三、总结全文

自古多情伤离别,无数诗人墨客都表达这种情绪。苏轼也写了自己的离愁别绪,但最终得以解脱,不愧为大诗人、大文学家。让我们将这脍炙人口的诗句珍藏在我们的记忆中,齐读课文及诗词。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13

《但愿人长久》是一篇文包词,它向读者介绍了宋代大学士苏轼所创作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的由来,文章以苏轼在中秋夜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字里行间透着浓浓的亲情。让孩子亲近美文之美,热爱汉语、弘扬诗韵,培养孩子学习汉语的兴趣,让他们对母语产生深深的迷恋之情。让美的书声充盈课堂,将文学艺术的珍贵雨露浸润到学生心灵的至深处,密切联系生活,让学生在读中去感悟去体验,真正走进文章所描绘的人物心灵中,与其一起经历从“心绪不宁”到“宽慰”的心里历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体味诗人在中秋节的夜晚内心情感的变化,体会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领略词的意境。

3、感悟大文学家的心胸宽广、豁达大度。

教学重难点

1、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词义,领略词的意境。

2、感悟大文学家的心胸宽广、豁达大度。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以词导入,感受中秋美。

屏显:花好月圆   皓月当空  明月高悬

欢欢喜喜  团团圆圆    合家欢乐

1、读书要做到眼脑并用,一看这些词就能想到哪个节日?(中秋节)

2、中秋是月圆的日子,是亲人团圆的日子,多美呀!让我们试着读好每一个词,行吗?(齐读)

3、得多美呀!一个词儿就是一幅画,一篇文章就是一段情。中秋之夜充满着喜庆的气氛,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可千年以前,同在这一轮明月下,文学家苏轼被贬职,派往密州做官,长年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的他望着这一轮皎洁的明月,思念弟弟苏辙,挥毫写下了这几句脍炙人口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课件出示)齐读,“婵娟”原指美丽的女子,在这段词中指什么呢?

4、当空,多么美好的夜晚啊,可大词人苏轼的心里却很不平静,心里想了很多很多,可以从文中的哪个词看出来?(心绪不宁)

过渡:他是怎样心绪不宁呢?他的心理是怎样变化的?

二、默读课文,了解情感变化

1、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课本,用心去默读读课文2—6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表现苏轼心理活动变化的词语。

2、师巡视,交流

思念   埋怨   宽慰

三、精读课文,体会诗情。

a感受“思念”

1、苏轼因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他会怎样思念弟弟呢?

2看来,苏轼与弟弟的感情十分深厚,读一读课文的第三小节,边读边思考:你从文中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他们兄弟情深?(抓住“手足情深”“形影不离”,谁能用朗读把兄弟间的深厚感情表达出来?他们兄弟俩的感情的确非常深厚,可现在呢?“又有” 、“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这么情深似海的兄弟,一别就是七个年头,两千多个日日夜夜,在这美好的中秋佳节,难怪苏轼会加倍思念弟弟,这真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啊!

b感受“埋怨”

月亮渐渐西沉,抬头望月,月光如水,它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这一切是那样的美好, 然而苏轼却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他眼睁睁地看着那一轮圆月,心里不禁埋怨起圆月来了。——引读

1、理解“埋怨”,你有没有埋怨过谁?

2、苏老先生为何埋怨月亮呢?(师:圆人不圆。此时,离别之苦、思念之情使他心潮起伏,不由生出无限愁怨。

3谁来埋怨月亮?指名读。

指导读好“偏偏”一词。(师可利用范读,故意漏读“偏偏”来引导学生感受)

4你们注意到这段后面的省略号吗,省略了什么?他还会埋怨些什么?

5配乐朗读。

是呀,八月十五月圆之时本是合家团聚的时刻,是欢乐的时刻,可如今,月圆人未圆,苏轼见不到日夜思念的亲人弟弟,这怎不叫独在异乡的苏轼更添感伤埋怨之情呢?齐读

c、感受“宽慰”

1、诗人有太多的思念与惆怅,苏轼就这么一直埋怨下去了吗?宽慰又是怎样一种心情呢?

苏轼这么无奈这么惆怅难过,后来为什么又宽慰了呢?请同学们用心读读第5自然段,交流

(1)谁来找出这段话中的四组反义词?

(2)读读这一段,让你想到了什么?  你的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不顺心的甚至让你感到悲伤的事情吗?有快乐、幸福的时刻吗?

(3)小结:是啊,人生有痛苦悲哀的时候,也有幸福快乐的时刻,人生就像月亮一样,每个月都有圆的时候,也有缺的时候,有出现的时候,也有看不见的时候。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不可能事事如你所愿,十全十美。

所以苏轼就说:课件出示并引读“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4)过渡:苏轼用“悲欢离合”四个字概括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再读。

世上的事情都是这样,既然事实如此,离别在所难免,那就不必悲伤了,将思念之情藏在心底,一同欣赏这良宵美景吧!想到这些,一种美好的感情萦绕在他的心间。出示: “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正所谓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想机理解“婵娟”)

(5)想到月有圆缺,人有离合是自然规律,此时,苏轼的心宽慰了。让我们也带着这种舒畅之情读这几句词。

引导学生文词对照,说说理解

(6)从“心绪不宁”、“埋怨”,到最后的“宽慰”,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位心胸宽广、豁达大度的大文学家,正因为他经历了这番情感的变化,正因为他的豁达,才使他挥毫写下了这样脍炙人口的名句。让我们走进苏轼老先生的心灵深处,低声吟诵——

三、延伸

1、这几句词里,有两句被人们千古传诵,并且表达了美好的祝愿。猜!是哪两句?

2、愿我们,愿天下所有的人都能拥有一份美好的感情,即使人分离了,那份至真至美的情感也能长长久久。让我们深情地吟诵这两句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还有两句诗句也表达了这个意思:王维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秦观的“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4、聪明的你一定会发现这儿有一个省略号,你们想知道词的全部吗?

(课件出示《水调歌头》):师范读——课后你们自己去想想它的全部意思,好吗?

5、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美好、团圆的象征,也是人们相思的寄托。明月触发了许多文人墨客的情怀,你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词吗?课后去搜一搜。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14

教学目标:

1.细细品读,体味领悟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准备:

1.古典音乐《出水莲》

2.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线索提携,回顾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中中秋这天的苏轼心情是复杂的,一开始他心绪不宁而后变为埋怨最后又变为宽慰。(板书)为什么他的情感会有这样的变化?让我们细细地品味课文。

二。读悟“心绪不宁”,感知手足深情

1.抓“心绪不宁”,理清脉络

师:先请大家读读课文2、3小节。想想苏轼为什么会心绪不宁,找到相关的词语、句子,把它划下来,多读几遍。(自由读)

生:交流,苏轼是因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2.抓“心绪不宁”,品悟原因

师:同学们看,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

生:这是一个美好的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

师:为什么在这么美好的中秋之夜苏轼会心绪不宁呢?

生:因为苏轼看到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看到别人团团圆圆,而他自己却只有一个人,非常孤独,所以就更加思念弟弟,心绪不宁!

师:你理解得很好!请你把这两句读一读。(生读)

师:苏轼思念着弟弟心绪不宁,他在想些什么呢?

生:弟弟你在哪里啊!我是多么思念你啊!

生:如果能和弟弟一起度过这个中秋节,那该有多好啊!

生:不知道弟弟现在是胖了还是瘦了,身体好吗?

生:弟弟你在那里过得好吗?有没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呢?

师:为什么他如此苦苦地思念着弟弟呢?请同学们读读下面一节。

3.感“手足情深,”回归主题

生:因为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

师:什么是手足情深?

生:亲兄弟之间的感情深?

师:我们可以从课文的哪里感受到他们的手足情深?

生:小时候,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

师:形影不离的兄弟俩已经分别七个年头了!在他们分离的七个年头里,一定时刻思念着对方,其实,在这个故事发生的时候,苏轼的父母、妻子都已经去世了,这世界上他唯一可以依靠的亲人就只剩下弟弟了。所以他如此苦苦思念着弟弟,如此心绪不宁!

三。读悟“埋怨”,咀嚼词味

过渡:此时此刻——师范读第四节(播放背景音乐)请同学们学着老师的样子,读读这一节找一找,哪个词可以概括他这时的心情。

生:读读找找——埋怨

师:读读这个词(埋怨、埋怨)埋怨是什么意思呢?

生:抱怨、指责的意思(教师可点拨)

师:苏轼埋怨谁?(月亮)他为什么要埋怨月亮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来理解。

1.抓偏偏,体会月亮的无情

生:因为月亮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所以苏轼要埋怨月亮。

师:请你来埋怨月亮。(生读句子)(你真是个小苏轼,埋怨的语气表现得那么好)

师:注意这个词——“偏偏”(点击出示),偏偏也可以说(故意,有意的)

师:那么换个说法这句话可以怎么说?

生:月亮是故意在我和弟弟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

生:在我和弟弟分离的时候就这么圆这么亮;我和弟弟不分离的时候又不圆不亮了。

师:是啊!月亮真是无情,请你来埋怨月亮(生读句子)(你真是苏轼的知音,能体会到苏轼此时此刻的心情)

师:月亮这么无情,苏轼只能(引读:出示句子:眼睁睁------埋怨)

师:我们可以感觉到这时的苏轼心里很(无奈、无可奈何)

师:请你无奈地读一读(出示句子读)

师:他埋怨:

2.多诵读,体会苏轼的埋怨

生:齐声朗读: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师:看着这明媚的月光,思念着弟弟,想到不能和他团聚共度中秋,苏轼不禁埋怨起来——(生再读这句。)

师:别人合家团圆,品尝瓜果,共享天伦,苏轼却思念着弟弟心绪不宁,望着这圆圆的月亮,苏轼想到月圆人不圆,他怎能不心生埋怨——(生三读这句。)

3.巧补白,感悟文本的深意

师:读完这句,这后面有个什么标点符号?(省略号)你觉得是什么意思?

生:我觉得省略号表示苏轼还在埋怨,还想了很多。

师:假如你就是苏轼,你还会想些什么呢?

生:弟弟啊!为什么中秋之夜,我们就不能相聚在一起呢?

生:月亮啊!你为什么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生:弟弟,我是多想见你一面啊!为什么我们总是分离呢?

生:弟弟,如果现在能和在你一起赏月,和别人一样说说笑笑那该有多好啊!为什么就办不到呢?

四。读悟“宽慰”,品味理趣

过渡:同学们想得都很有道理,苏轼埋怨月亮也是万般无奈,那么苏轼是不是一直这样埋怨下去呢?读读下面几节

1.自读理解,抓关键词,会词意

生:不是的。

师:你从哪个词语里知道的?(转念)

师:这个词什么意思?

生:就是改变了想法。

师:苏轼怎么想的?

生: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

2.劝慰苏轼,诵中心句,悟哲理

师:看来苏轼是想通了,同学们想通了没有?现在老师就是埋怨着月亮的苏轼,请你来劝解我。

生:苏轼啊,(你不要埋怨月亮了)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

师:那我和弟弟为什么分离得多,悲伤的多,总是悲,总是离呢?

生:因为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不会十全十美的,你和弟弟分离是很正常的,正所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有合总会有离的,你和弟弟分开了,总会有见面的那一天的!)

师:哦,正所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哪)”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师:谢谢你!谢谢你的劝解,我现在觉得好多了!宽慰很多!所谓(出示引读: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师:读读课文,这篇课文哪几句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生: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

师:这样诗词和句子对照的课文,同学们觉不觉得很亲切?(是的,这样的课文叫“文包诗”)这里出现的是词,可以把这样的课文叫作(文包词)

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时的苏轼还是埋怨月亮、满腹牢骚的苏轼吗?

生:不是,他宽慰了许多。

五。读悟“祝愿”,升华情感

过渡:师:他不仅自己心里宽慰了,还要送给别人美好的祝福:(指读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1.品读祝福

师:这就是:(齐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那么婵娟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生:月亮/美满的月光

师:你理解得很对请你把这婵娟之美读出来(生读: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师:人不能相聚,但美满的月色可以共享,这是一份多么美好的祝福!让我们一起把这份祝福的美好读出来(生读: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师:这句祝福是苏轼送给弟弟的,更是他送给谁的?

生:送给所有人,分别的,团聚的

师:我们一起送出这份饱含深情的祝福(齐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再一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苏轼低声吟诵起来

师生齐: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师:我们大声朗诵起来

师生齐: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2.拓展延伸

师:这首词还有上面的部分,它省略了,同学们想不想听朱老师把它完整地吟诵出来?(点击出示全词)(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师:苏轼的这首词饱含深情、富于理趣,又寄托着美好祝愿自写成以后� 尤其是最后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成为千古绝唱!它流传了将近1000年,直到现在,人们还常常把这句话送给亲朋好友,表达美好祝愿。同学们,你们想把着句话送给谁呢?

生:我要把它送给……

师:谢谢同学们的祝福

3.点题收尾

师:让我们回到课文,为什么课文要以这句词为题呢?

生:因为它是词中最有名的一句。

生:因为它表达了一种美好的祝愿。

师:只要是了解中华文化的人,都会知道这句话,都会把它作为一份祝福送给亲人、朋友和其他需要关心的人。让我们收藏好这个故事,也收藏好这份祝福:(指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六。作业:

1.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2.抄写词(人有……)

3.说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附板书:

2但愿人长久祝福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但愿人长久教案 15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个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词语及重点句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简单介绍生平,揭示课题。

可让学生课前搜集一些与本文有光的`资料,包括苏轼的一些诗词,然后老师再加以补充。

(1)介绍苏轼

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拭与弟苏辙情同手足,但长期天各一方,时直中秋,目睹别人家团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伤感之时,悟出真缔,于是解脱惆怅,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千古绝唱。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练读生字表上的生字

2)划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

3)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4)、学生练读全文

5)、抽读卡片

6)读准字音

7)理解词语

皓月:明亮的月亮。

埋怨: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别人或事物表示不满。

2 范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

1 细读13自然段

理解“朝庭“:密洲”两个词语

2 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

看图理解词语“皓月当空”,“万里无云”,想象家人团聚,品尝瓜果,观赏明月“心绪不宁”是什么意思

3 学习第三自然段

苏拭为什么思念弟弟“手足情深”是什么意思“形影不离”呢?

4 指导朗读

作业 布置:抄写词语

版书设计

但愿人长久教案 16

一、教学要求: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⒉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和熟记下列词语: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屈指算来、悲欢离合、阴晴圆缺。

⒊从语言文字中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

⒈重点:从语言文字中体会苏轼在中秋月夜思念亲人的感情。

⒉难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三、知识准备;引导学生事先通过网络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及古人表达思念亲人的诗句。

[教学设计]

第一教时

一、教学目标:

⒈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⒊初步了解课文叙述的故事内容。

二、教学过程:

㈠启发学生大胆背诵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师吟诵苏轼《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que),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qi)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时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提问:谁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教师适时介绍苏轼。苏轼是北宋杰出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他的父亲叫苏洵,弟弟叫苏辙,也是北宋有名的文学家,世称“三苏”。

苏轼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词的呢?我们来学习课文。

㈡教师范读课文。

㈢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把生字字音读准,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㈣检查学生自读效果。

⒈读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分清前后鼻音、平翘舌音。

⒉读词语:

⑴观赏、思念、埋怨、宽慰、吟诵

⑵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屈指算来、悲欢离合、十全十美、阴晴圆缺

⒊读课文,师生评议。

㈣简要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注意引导学生根据词语(1)(2)进行复述。

㈤作业:抄写词语,熟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教学目标:

⒈感受作者在中秋月夜思念亲人的感情变化过程。

⒉试着背诵课文4-6自然段。

⒊解答课文重疑难之处。

二、教学过程:

㈠听写词语;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吟诵

㈡找出上述词语所在的段落,读一读,想一想: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为什么“埋怨”?为什么“宽慰”?

㈢学习1-3自然段

⒈指名读1-3段,思考: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

板书:心绪不宁手足情深阔别七年

⒉指导朗读:中秋佳节,人们合家团圆,心情十分愉快,朗读时要读出喜悦之情;苏轼与弟弟情同手足,却分别多年,如今中秋,本来应该亲人团圆,他俩却天各一方,忍受思念之苦,朗读时要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心绪不宁。

㈣学习4-6自然段。

⒈自由读,思考讨论:苏轼为什么要埋怨月亮?

⒉讨论小结:苏轼看到天上的月亮这么圆,这么亮,想到月圆人也应该团圆啊!可是自己却不得不和弟弟天各一方,想到这里,他心中不禁埋怨起月亮来。

板书:埋怨月圆人不圆

⒊朗读背诵。

⒋苏轼转念又想到了什么,因而他心理又宽慰了许多?

⒌讨论小结:词人由月亮的圆缺,想到人的悲欢离合,悟出世上的事情往往不能十全十美的人生哲理。提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间,兄弟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一轮明月。

板书;宽慰人生哲理:月有圆缺人有离合

美好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⒍师生共同吟诵第六自然段。

㈤课堂练笔:苏轼虽然与弟弟天各一方,但用自己亲手作的一首词表达了自己思念亲人的感情。你能以苏轼的身份向弟弟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吗?

㈥语文实践活动。“思念亲人,思念故乡”一直是诗词史上反复吟唱的主题,请同学们收集这一主题的诗词,举办班级朗诵会。

《但愿人长久》教案 17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39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

2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 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5 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2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 了解苏轼,欣赏配乐诗<<水调歌头>>。

4 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一 朗读导入,简介生平。

1 播放<<水调歌头>>的录音,出示<<水调歌头>>全篇。

2 简介苏轼生平,并揭示课题。(板书:但愿人长久)

二 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自由练读课文后的生字

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

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 师检查自读情况

(1) 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

品尝  玩耍  埋怨  睡觉   吟诵   悲欢离合  屈指算来

观赏  但愿  宽慰  眼睁睁 隐藏  阴晴圆缺  躺在床上

(2) 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

婵娟 埋怨 皓月 吟诵等

(3) 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三 诗歌诵读比赛

1 学生准备,小组之间先进行交流,比比谁读得好,并选一名代表出来准备参加班级比赛

2 师生选好参赛人员和评委,准备比赛

3 比赛正式开始,师和评委打分

4 选出一名最佳读手,关配乐朗诵诗

四 作业

背诵<<水调歌头>>,并描红。

(搜索本课的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第一范文。com)

本文转载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一 复习

1 指名背诵<<水调歌头>>

2 学生齐背<<水调歌头>>

二 细读课文

1 观察图画,学习第1到第4小节

师:我们观察一幅图画,一般都要观察哪些要素?(生: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

师: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分别是什么?(师板书)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解决这些问题,并完成1-4小节的朗读与理解。

(a 重点理解“心绪不宁”和“手足情深”,b 突出第3小节朗读的欢迎与第4小节朗读的忧愁  c 理解第四小节的后的省略号表示心里还有许多对月亮埋怨的话)

师板书:心绪不宁

师总结:晴朗的夜空万里无云,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着窗外不时传来家庭中亲人团聚、共赏明月的欢笑声。可这一切都不属于苏轼,反而更增添他思念分别已久、独居远方的弟弟,他为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师板书:埋怨

2 细读5、6小节,理解苏轼心情的转变

(1) 自由轻声读课文

(2)出示句子: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师:“想到这儿”指想到哪儿?(联系上下文理解)

师:“宽慰”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他豁达大度,热爱人生)

师板书:宽慰

(3) 师生一起背诵<<水调歌头>>

(4)再读第5自然段

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的句子。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的句子。并进行朗读。(女生读原句,男生读解释句)

三 总结课文

1 说说本课表现了苏轼的哪些情感?

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     )时候变得这么(       )、这么(       );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       ),就像天上的月儿(       )一样,他祝愿(       )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       ),也能共同拥有(       )!

2 引导学生逐段理清叙述的顺序,练习背诵。

四 作业

1 背诵第4~6自然段  2 抄写书后词语三遍

板书:

6  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搜索本课的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第一范文。com)

本文转载

但愿人长久教案 18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让学生理解经典诗词的教育

5、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了解苏轼,欣赏配乐诗《《水调歌头》》。

4、让学生理解经典诗词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朗读导入,简介生平。

1、播放《《水调歌头》》的录音带,小黑板出示《《水调歌头》》全篇。

2、简介苏轼生平,并揭示课题。(板书:2但愿人长久)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自由练读课文后的生字

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

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师检查自读状况

(1)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

品尝玩耍埋怨睡觉吟诵悲欢离合屈指算来

观赏但愿宽慰眼睁睁隐藏阴晴圆缺躺在床上

(2)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

婵娟埋怨皓月吟诵等

(3)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三诗歌诵读比赛

1、学生准备,小组之间先进行交流,比比谁读得好,并选一名代表出来准备参加班级比赛

2、师生选好参赛人员和评委,准备比赛

3、比赛正式开始,师和评委打分

4、选出一名最佳读手,关配乐朗诵诗

四作业

背诵《水调歌头》,并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一复习

1、指名背诵《水调歌头》

2、学生齐背《水调歌头》

二细读课文

1、观察图画,学习第1到第4小节

师:我们观察一幅图画,一般都要观察哪些要素?(生: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师: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分别是什么(师板书)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解决这些问题,并完成1—4小节的朗读与理解。

(a重点理解“心绪不宁”和“手足情深”,b突出第3小节朗读的欢迎与第4小节朗读的忧愁c理解第四小节的后的省略号表示心里还有许多对月亮埋怨的话)

师板书:心绪不宁

师总结:晴朗的夜空万里无云,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着窗外不时传来家庭中亲人团聚、共赏明月的欢笑声。可这一切都不属于苏轼,反而更增添他思念分别已久、独居远方的弟弟,他为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师板书:埋怨

2、细读5、6小节,理解苏轼情绪的转变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出示句子: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师:“想到这儿”指想到哪儿?(联系上下文理解)

师:“宽慰”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他豁达大度,热爱人生)

师板书:宽慰

(3)师生一齐背诵《《水调歌头》》

(4)再读第5自然段

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的句子。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的句子。并进行朗读。(女生读原句,男生读解释句)

三总结课文

1、说说本课表现了苏轼的哪些情感?

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时候变得这么(、这么(;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就像天上的月儿(一样,他祝愿(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也能共同拥有(!

2、引导学生逐段理清叙述的顺序,练习背诵。

四作业

1、背诵第4~6自然段

2、抄写书后词语三遍

板书:

2、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但愿人长久教案 19

1、会本课生字,理解所学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从中体会作者苏轼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

投影、录音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朗读导入,简介生平。

1、播放《水调歌头》的录音带,小黑板出示《水调歌头》全篇。

2、简介苏轼生平,并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

二、初读指导,了解内容

1、投影出示要求

(1)练读课文后生字。

(2)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

(3)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3、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1)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

品尝玩耍埋怨睡觉

吟诵悲欢离合屈指算来

观赏但愿宽慰隐藏

(3)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4、指导朗读《水调歌头》这首词,重点是朗读后面几句话。

三、指导学习生字词语

1、对“屈、悲、缺”等字进行书写指导。

3、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自己不懂意思的词语。

四、总结下课,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练习感情朗读课文。

听录音,感受《水调歌头》这首诗歌描绘的意境。

了解苏轼生平。

齐读课题。

2、小组合作,自由练读。

(1)自学生字词,分析字形,简单记忆。

(2)小组互读,纠正读音,初步确定朗读感情。

(3)练习朗读自己课文。

(2)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

婵娟埋怨皓月吟诵等

生思考后自由作答

练习朗读背诵

2、练习描红,书写生字,抄写课后第三题的词语。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县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写的词境界阔大,风格豪放,是宋代豪放派词的代表人物。他在文学、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极深的造诣。

但愿人长久教学时间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投影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1、齐读《水调歌头》。

2、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感情朗读,体会感情

1、观察图画,学习第1到第4小节

师:我们观察一幅图画,一般都要观察哪些要素?

师: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分别是什么?

师生共同解决这些问题,并完成1——4小节的朗读与理解。

师板书:心绪不宁

师总结:晴朗的夜空万里无云,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着窗外不时传来家庭中亲人团聚、共赏明月的欢笑声。可这一切都不属于苏轼,反而更增添他思念分别已久、独居远方的弟弟,他为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师板书:埋怨

2、细读5、6小节,理解苏轼心情的转变

(2)出示句子: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师:“想到这儿”指想到哪儿?

师:“宽慰”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

师板书:宽慰

(3)师生一起朗读《水调歌头》

三总结课文

1、说说本课表现了苏轼的哪些情感?

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 )时候变得这么( )、这么( );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 ),就像天上的月儿( )一样,他祝愿( )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 ),也能共同拥有( )!

齐读课题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a重点理解“心绪不宁”和“手足情深”

(b突出第2小节朗读的欢喜与第4小节朗读的忧愁

(c理解第四小节后的省略号表示心里还有许多埋怨月亮的话

(1)自由轻声读课文

(联系上下文理解)

(这说明他豁达大度,热爱人生)

(4)再读第5自然段

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的句子。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的句子。并进行朗读。(女生读原句,男生读解释句)

2、逐段理清叙述的顺序,练习背诵。

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但愿人长久》教案 20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43

《但愿人长久》,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故事是词意的具体展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作者既思念亲人,笃于情谊,又通情达理,以理遣情,热爱生活,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抒发诚挚祝愿的情怀。

待细细读过后,不禁想赞叹改编的人。首先,题目好。“但愿人长久”从词中化来,既是苏轼对子由的心愿,也是他对天下人的美好祝福。其次,构思好。全文紧扣“思念”,转而“埋怨”,进而“转念”,最后“宽慰”,以一条清晰的情感线索串联起苏轼写《明月几时有》这一名篇的心理背景,更把叙述的重点落在思念弟弟的有感而发上,而有关这首词其他所要表现的,反映的,都简去、略去。这样删简的用意就是从四年级学生的知识、情感、价值观的可接受度出发,顺承他们的心理知识结构,以使《明月几时有》这样的名篇在这一年龄得到更好的解释。

教学时,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先从整体入手,分别找出表现苏轼情感变化的有关词语:“思念”(心绪不宁)——“埋怨”——“宽慰”,接着,让学生带着苏轼的情感为什么有变化的问题,在自读中边圈画边感悟,然后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为什么“心绪不宁”?为什么“埋怨”?苏轼思念弟弟到“心绪不宁”,“怎么也睡不着”,转而埋怨月亮,可见这一份情感的深厚非一般能比。“转念又想”是基于他对世界的观照。第五、六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通过词、文、图的对照,讨论交流和反复诵读,让学生感悟苏轼“宽慰”的心情和他豁达开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通过层层推进,引导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世界,真正了解苏轼情感变化的过程。

教学时,把朗读训练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我把表达相同情感的诗句推荐给学生,如秦观的“两情若是九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一来帮助理解,二来丰富积累。

“思念亲人,思念故乡”一直是诗歌史上反复吟唱的主题。由此,还可开展实践活动,指导学生搜集一些有关的诗词,举行一次朗诵会。指导学生上网或查阅书籍,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认真阅读摘录,组织学生交流,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搜索本课的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第一范文。com)

本文转载

《但愿人长久》教学教案 2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

2、认识生字,理解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4、探究作者的心理情感变换及其原因,领悟作者表达的美好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悟作者的“思念”之情;探究作者的心理情感变换及其原因。

难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领悟作者表达的美好的感情。

【课前准备】学生:查阅有关苏轼的生平、作品资料;熟读课文。教师: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激趣:中秋节在古代又称“仲秋节”、“团圆节”、“月节”,有关月亮的古诗你了解了哪些?

那有关月亮的歌曲你知道吗?下面请大家欣赏一首有关月亮的歌曲。

【媒体】播放《明月几时有》,你听出了什么?点题。

2、动人的旋律给了我们美的享受,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种美好的感情会长留人们心间,就像那千古流传的古诗词,到今天依然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3、切入主题:这首歌曲的词作者就是900多年前的宋代大文豪苏轼,他在创作这首词的时候经历了复杂的感情变化,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把文中表示苏轼感情变化的词语找出来:

【板书】思念埋怨宽慰

看了这三个词语你有什么发现?(都有“心”这个偏旁)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苏轼丰富的'内心世界吧!

【出示】请大家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苏轼感情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在三个词语之间打上箭头)

二、感悟“手足情深”

1、自读课文第2、3自然段,思考:苏轼思念了谁?在什么情况下思念的?

2、【媒体】出示两幅图:一是人们中秋团圆赏月,二是苏轼思念亲人。

(1)看了这两幅图,你有什么感受?

(2)对比读,读出团圆的热闹喜庆,读出苏轼的孤独愁闷。

3、苏轼为什么会这样思念弟弟呢?用书上的一个成语叫——

【板书】手足情深(理解)

4、【媒体】出示练说,师相机点评。

苏轼满怀深情地回忆:记得小时候我们…… ……长大后…… ……

如今,分别…… ……此时此刻…… ……

5、是啊,苏轼的母亲、妻子和父亲都相继去世了,可以说弟弟苏辙是他唯一的亲人,在这万家团圆之际,他怎能不牵挂着他的弟弟呢?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6、过渡:牵肠挂肚却又无法相见,他只好借酒消愁,但“酒入愁肠愁更愁”。月亮渐渐西沉,他怎么能安然入睡呢?这时的他,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7、【媒体】出示“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这么亮呢?……”(配图)

探究“眼睁睁”“,体会苏轼的无奈。

8、师:苏轼怎么“埋怨”的?(点一点板书的“埋怨”)

生:“无情的月亮啊……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老师找出了一轮“月”一个“人”(边板书),请你帮老师完成这个词语填空。

【板书】月圆人缺

9、要是在现代,你和兄弟姐妹的感情这么深,在中秋佳节之际,你会怎么做?

10、师:“每逢佳节倍思亲”,再远的距离也阻隔不断苏轼对弟弟的思念,感情越深就越发思念,越思念就越睡不着。在苏轼的眼里,此时的月亮是那么的——“无情”

指导朗读(“偏偏”含有责怪、埋怨的意思)。

过渡:他一直这样不停地埋怨月亮吗?你从下文中哪个词看出来的?(转念)

苏轼并没有沉浸在低落和愁苦之中,他要寻求内心的解脱和宽慰。我们来看看他“转念”又是怎么想的。

三、体会“美好感情”

1、【媒体】出示“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2、边读边仔细体会,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3、引导学生体会苏轼豁达大度的人生态度和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怀。

相机点拨。

4、师:因为他知道阴晴圆缺、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知道悲欢离合、酸甜苦辣是人生必须的经历,所以胸怀“美好的感情”,把祝福送给天下所有人。(着重圈点“情”字)

5、除了手足之情,还有哪些美好的感情会常留在人们心间?

师相机点拨。

6、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好的感情”来朗读这段话吧!

【媒体】配乐。学生读完,师接着朗诵《水调歌头》全词。

7、其中的千古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流传至今,现在你能理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了吗?

【板书】长久、婵娟(着重解读“婵娟”)

8、师:只要是真挚的、美好的感情都是人世间最真、最善、最美的东西,读到这两句词,你头脑里一定会浮现出感动你的人或者事,你最想把这句祝福送给谁?

学生交流。(课后继续送出你真挚美好的祝福)

四、小结全文

1、教师结合板书小结。

2、布置作业:中秋节快要到了,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明月”和“思念”这两大主题的诗篇,请选择你喜欢的几首熟读、背诵,我们来举行一次朗诵会。

【板书设计】

但愿人长久

思念手足情深

埋怨月圆人缺

宽慰长久婵娟

《但愿人长久》教案 22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

2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 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5 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朗读导入,简介生平。

1 播放<<水调歌头>>的录音带,小黑板出示<<水调歌头>>全篇。

2 简介苏轼生平,并揭示课题。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要求:

自由练读课文后的生字

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

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 师检查自读情况

(1) 听写词语。

品尝  玩耍  埋怨  睡觉   吟诵   悲欢离合

观赏  但愿  宽慰  眼睁睁 隐藏  阴晴圆缺

(2) 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

婵娟 埋怨 皓月 吟诵等

(3) 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三、课堂练习:

1、完成习字册。

2、熟读《水调歌头》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 指名背诵<<水调歌头>>

2 学生齐背<<水调歌头>>

二 细读课文

1、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文学家苏轼却心绪不宁。同学们,苏轼为什么在中秋之夜心绪不宁呢?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2、学生交流

根据交流重点抓“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又有”等词的理解体会

a、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俩手足情深呢?(小时侯……)

b、你从“形影不离”这个词中能体会到什么呢?

c、“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从这句话中你又有什么体会,主要是从哪个词中体会到的?

3、指导朗读

结合学生的交流,请他们读

你能读好么?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你会用朗读表现吗?

4、引说:

苏轼之所以会如此“心绪不宁”,是因为——(苏轼在思念着弟弟)是啊,苏轼跟弟弟——(手足情深),小时侯——……长大以后——……如今屈指算来——……怪不得苏轼会这样——(思念弟弟呢!)

三、学习课文第4节

1、看图想象

瞧,月亮渐渐西沉,抬头望月,月光如水,它还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这是多么美的夜晚呀!同学们,在这样的夜晚,你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

可是在月色这么美丽的中秋节晚上,苏轼躺在床上,心里不禁埋怨起来了。你们想知道苏老先生为什么“埋怨”,究竟“埋怨”谁吗?

2、指名朗读

指导看图

同学们,这时候的苏轼神情怎样?(眼睁睁)

那圆圆的明亮的月亮,好美,可是他眼睁睁地望着,会觉得怎样?用你的朗读来回答吧。指导读好“偏偏”一词。

3、交流讨论

出示课文插图,指导看图。

师:同学们,看,明月当头,月光如水,景色如此美丽,这个躺在床上的人如果就是你。那你现在是身在异乡,与亲人朋友已分别多年,这时,你看着月亮会想些什么?自言自语说些什么呢?

4、配乐朗读

是呀,在月亮这么圆这么明的中秋之夜,苏轼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不好受呀!耳畔传来忧伤的乐曲,更增添了苏东坡的思念之情,感伤之情。

指名朗读,齐读

四、自由朗读5、6小节

1、过渡:苏轼这么无奈这么惆怅,后来为什么又宽慰了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书

2、交流讨论

⑴用自己的话再来说说第一句的意思

(重点理解“悲”“欢”“离”“合”,“隐”“现”“圆”“缺”的意思)

⑵“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⑶他还想到了什么呢?指名读第二句

联系上文说说

3、想到这里,苏轼的心里就感到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出示: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师生共读

4、指名读,问:你们想了解这五行词的意思吗?课文已经告诉我们了,自己找找吧,看哪位聪明的同学最先找到。

5、指名再读意思

问:这意思你们都读懂了吗?

指名读意思

6、出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你们能找到这句话的意思吗?指名说

你能联系上文说说你的理解,体会吗?

7、出示词文,师范读

8、指名生读,提示:低声吟诵

五、总结

1 、苏轼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完成填空。

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     )时候变得这么(       )、这么(       );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       ),就像天上的月儿(       )一样,他祝愿(       )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       ),也能共同拥有(       )!

2 、引导学生逐段理清叙述的顺序,练习背诵。

六、 课堂练习

1 背诵第4~6自然段

2 抄写书后词语两遍

板书:

2        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但愿人长久教案 23

一、引入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文学家苏轼却心绪不宁。同学们,苏轼为什么在中秋之夜心绪不宁呢?你们想知道吗?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2、3小节

1、同学们,你们读到了吗,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呢?

2、学生交流

根据交流重点抓“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又有”等词的理解体会

A、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俩手足情深呢?(小时侯……)

B、你从“形影不离”这个词中能体会到什么呢?

C、“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从这句话中你又有什么体会,主要是从哪个词中体会到的?

3、指导朗读

结合学生的交流,请他们读

你能读好么?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你会用朗读表现吗?

4、引说:

苏轼之所以会如此“心绪不宁”,是因为——(苏轼在思念着弟弟)是啊,苏轼跟弟弟——(手足情深),小时侯——……长大以后——……如今屈指算来——……怪不得苏轼会这样——(思念弟弟呢!)

三、学习课文第4节

1、过渡:(出示课文插图)

瞧,月亮渐渐西沉,抬头望月,月光如水,它还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这是多么美的夜晚呀!同学们,在这样的夜晚,你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

可是在月色这么美丽的中秋节晚上,苏轼躺在床上,心里不禁埋怨起来了。你们想知道苏老先生为什么“埋怨”,究竟“埋怨”谁吗?

2、指名朗读

指导看图

同学们,这时候的苏轼神情怎样?(眼睁睁)

那圆圆的明亮的月亮,好美,可是他眼睁睁地望着,会觉得怎样?用你的朗读来回答吧。指导读好“偏偏”一词。

3、交流讨论

师:同学们,看,明月当头,月光如水,景色如此美丽,这个躺在床上的人如果就是你。那你现在是身在异乡,与亲人朋友已分别多年,这时,你看着月亮会想些什么?自言自语说些什么呢?

4、朗读

是呀,在月亮这么圆这么明的中秋之夜,苏轼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不好受呀!耳畔传来忧伤的乐曲,更增添了苏东坡的思念之情,感伤之情。

指名朗读,齐读

四、自由朗读5、6小节

1、过渡:苏轼这么无奈这么惆怅,后来为什么又宽慰了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书

2、交流讨论

⑴用自己的话再来说说第一句的意思

(重点理解“悲”“欢”“离”“合”,“隐”“现”“圆”“缺”的意思)

⑵“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⑶他还想到了什么呢?指名读第二句

联系上文说说

3、想到这里,苏轼的心里就感到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课件出示)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学生跟着老师读(师生共读)

4、指名读,问:你们想了解这五行词的意思吗?课文已经告诉我们了,自己找找吧,看哪位聪明的同学最先找到。

5、指名再读意思

问:这意思你们都读懂了吗?

指名读意思

6、出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你们能找到这句话的意思吗?指名说

你能联系上文说说你的理解,体会吗?

7、出示词文,师范读

8、指名生读,提示:低声吟诵

五、总结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来感受一次苏老先生在中秋之夜的感情变化吧。

2、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词的全部吗?

出示:师范读——课后你们自己去想想它的全部意思,好吗?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