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优秀28篇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

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画成6幅连环画,表现故事中主要角色的外形特征和主要情节。

2、引导幼儿用与物体相应的颜色作画。

3、培养幼儿注意远近、大小关系,合理安排画面的能力。

4、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5、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重点

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画成6幅连环画。

难点

注意远近、大小关系,合理安排画面的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鸭子、鱼、乌龟、鹅、青蛙图片,图画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我们已经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今天我们把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内容画出来,每一段故事画一张画,连起来就叫连环画,让别人把几张画连起来看就知道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2、引导幼儿观察主要角色的特征。

幼儿讨论,故事里都有哪些小动物。

出示动物图片,请幼儿观察。

3、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我们把故事分成6幅图,在画的右下角标上数字。

画之前,请幼儿先想好如何构图。

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将主要角色画在纸的中间,注意添画与主题有关的事物,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动物形象和设计画面。

4、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鼓励幼儿与邻座的小朋友相互欣赏并讲述故事内容,选出画的最好的作品进行表扬并让幼儿介绍作画经过。

活动反思:

这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了幼儿。在故事中,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曲折经历,使幼儿了解到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了解连环画的形式,会区分故事中不同的情节内容,知道其先后顺序,制作成连环画,并且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相互合作的能力。

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2

一、口语训练

二、导入新课

1.鼓励学生用不同形式展示上节课的学习成果。(如:读生字说说记字好方法;读课文说出小蝌蚪的样子;展示自己所画的小蝌蚪在池塘里游的图画;唱上节课教的儿歌等等)

2.我们已经知道了小蝌蚪可爱的样儿,那这节课,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三、探究新知

(一)学生质疑,构建问题情景。这节课就围绕这些学生想知道的问题进行学习、研究。

(二)围绕问题,探究学习

学生想先深入了解哪个问题,就先学习哪一部分。

问题1:小蝌蚪的妈妈长得怎么样?

1.自由朗读2.3.4小节,先把所有写小蝌蚪妈妈样子的词句用横线划出来。再四人小组内交流,看看是否找对找全。讨论一下怎样连起来说说青蛙的样儿?

2.小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评价。

3.研读描写青蛙样儿的句子,感悟"披、露、鼓"等用词的准确、生动

简要交流所搜集的信息,知道青蛙是种有益的动物,我们要保护小蝌蚪和大青蛙,做环保小卫士。

朗读句子,体会青蛙的美,表达大家对青蛙的喜爱之情。

4.学唱歌曲《青蛙妈妈》,记住青蛙特征,积累好词。

(自编歌曲:大青蛙四条腿,披着绿衣露白肚,鼓眼睛儿宽嘴巴,捉起害虫顶呱呱。)

5.对比朗读写小蝌蚪和青蛙妈妈特点的话,知道他们的样子不一样,这是小蝌蚪要找妈妈的原因之一

问题2:小蝌蚪是怎么找妈妈的呢?

1.由读读2.3两节,边读边想,你能自己读懂哪些内容?还有哪些需要请教大家?

2.重点理解:

(1)小蝌蚪为什么忽然想到要找妈妈?(这是小蝌蚪找妈妈的另一个原因。)

(2)小蝌蚪为什么错把乌龟当作自己的妈妈了?(知道鲤鱼妈妈、乌龟妈妈介绍得不够全面。)

3.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再现找的过程(请几位小朋友戴上拇指玩具来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表演中随机理解:迎上去、追上去)。

4.小蝌蚪最后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齐读第5节,体会见面时的情景。

抓住青蛙妈妈的话"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质疑,可引出下一个问题情景,即:问题3: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是怎么变成小青蛙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研究。

(三)复习巩固,完成书面作业。

1.课文中的'生字,还记得吗?谁来领大家读一读?

2."迎"和"追"两个字相同在哪些地方?(偏旁相同,笔顺规则相同,都有走过去的意思。)走过去的方向一样吗?(迎:面对着走过去。追:从后面赶上去。)

3.学习生字"什、么;变、条":读字组词,交流记字好方法。先描红再看老师范写,体会书写要领,最后独立书写。读句子:不知什么时候,小蝌蚪的那条长尾巴变短了。

(四)课后延伸,请大家课后去搜集有关小蝌蚪生长变化方面的知识与图片。

四、当堂练习

完成填空题:

1.蚪先长出两条()腿,再长出两条()腿,后来尾巴变()了,最后尾巴()了,成了一只()。

2.填空:荷叶上()着一只大青蛙,()着碧绿的衣裳,()着雪白的肚皮,()着一对大眼睛。

五、归纳总结

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2.小朋友,学了这篇课文,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1小蝌蚪找妈妈

问鲤鱼、乌龟

大脑袋先长后腿四条腿

黑灰色的身子再长前腿宽嘴巴

长长的尾巴尾巴变短披绿衣

尾巴不见露白肚

鼓眼睛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3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看图学文1)

一、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三、教具准备:

生字词小黑板、教学插图、教学录像带

四、教学地点:

多媒体综合电教室

五、教学课时:

三课时

六、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生:认识!)那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的朋友如按好坏来分可分为好朋友和坏朋友。蚜虫是庄稼的坏朋友,那青蛙就是庄稼的好朋友。你们喜欢青蛙吗?那又有谁知道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天这一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识图意。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幻灯出示第一幅插图)(生答)

2、逐图出示另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再连续播放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成长的过程。

3、提问:大家看到最后两幅图了吗?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生述)

4、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幅图,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身体都出现了哪些变化?开头怎样?过了几天怎样?后来又怎么样?最后变成什么了?(生述)

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轻声朗读课文。

思考: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谁?

2、纠正读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师:叙述部分;小蝌蚪、鲤鱼、乌龟及青蛙妈妈由四组学生分别扮演。)

四、讲读第一自然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师指导生联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五、课堂作业 :

完成课后作业 第二题(1)小题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讲读第二段。

1、看第二幅图,提问:现在我们的小蝌蚪跟第一幅图模样有什么不同?

2、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蝌蚪有什么变化。

3、再读(指名个别读)

4、看图,讲述小蝌蚪是为什么会游向鲤鱼妈妈?理解“迎上去”意思。

述:因为小蝌蚪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于是想到自己也该有妈妈,但又不知妈妈长得怎么样,所以就游过去问。

述:正面向前叫“迎”。在这里既表示礼貌,也为了让鲤鱼妈妈能发现自己——小蝌蚪。

5、根据讲读内容,提问: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它的妈妈有什么特点呢?

6、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我们的”“哪儿”要读重音;鲤鱼妈妈的回答要用长辈式亲切的语气读出来。)

二、看图,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看图,提问: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

生读第三自然段。

2、学生回答,师板书。

3、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错认为是自己的妈妈呢?课文中为什么要用“追上去”,而不用“迎上去”呢?(师引导学生回答:一是,一前一后要用“追”;二是,体现出了它们以为找到了妈妈时的高兴、迫切的心情。)

4、乌龟妈妈告诉小蝌蚪,它们妈妈的特点是什么?(让学生划出文中语句并读一读)

5、指导朗读第三段。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这一句,要读出急于找到妈妈的迫切心情。

6、轻声朗读第四、五两段,指导生边读边看图,思考:

1) 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板书)

2) 小蝌蚪到底有没有找到妈妈呢?他们的妈妈究竟是谁呢?它们是怎么认出来的?

(生联系图及有关句子回答:回顾乌龟介绍的青蛙妈妈的特征,还有前面鲤鱼妈妈讲的“四条腿,宽嘴巴”,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全面了,也就可以找到妈妈了。)

7、第四段主要讲了什么?先读再说。(自由读后再指导学生说出段意)

“小蝌蚪已经是青蛙了”,为什么加上个“已经”?小蝌蚪是怎样跳到荷叶上去的呢?(蹬、蹦、跳)

8、小青蛙跟着妈妈干什么?这说明了什么?(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对等青蛙呢?(生: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好朋友——青蛙)

三、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全文。

2、完成课后第一道题。

3、完成课后第三道题。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分角色看图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按顺序说说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

(大脑袋、长尾巴——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脱掉尾巴、换上绿衣裳)

3、指导完成课后第二题。

二、指导有感情地分组朗读课文。

三、识记生字,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观看生字表教学录像带,激发学生兴趣。

2、指导学习生字。

3、难写、易错字形分析:

塘:共13画,第八画右边要出头,第10笔一竖上下都要出头,左边是。

迎:半包围结构,里面的不要多写一撇。书空。

龟:共7笔,上边是,下边是不是“电”。书空。

裳:共14画,下边是“衣”。

鼓:右边是“支”不是也不是,本课是“凸起”的意思。

4、运用测试及书写。(师巡视指导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

四、总结课堂。◆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4

文本分析:

本文是一篇充满儿童情趣的科学童话,将大自然中的一些知识很自然地镶嵌在一个生动的小故事里。文章通过写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提示下,找到自己的妈妈的奇妙经过,自然活泼地展现了小蝌蚪发育成青蛙的变化过程及其生活习性的变化,蕴含了遇事要主动探索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哪”等10个字,会写“看见、哪里”等8个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和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3.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4.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和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蝌蚪成长的过程。

2.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哪”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认读生字新词,会写生字词。

2.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小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寻人启事》,谈话引入课题。

导语:小朋友们,昨天老师得到了一张特殊的《寻人启事》,大家想看看吗?

(课件演示)

寻人启事

我是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又黑又长的尾巴,住在池塘里。可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也不知道她在哪里。我多想和大家一样,能与妈妈一起生活啊!你们见到她了吗?

2.板书课题,给“蝌蚪”注音,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课题,再指名读课题,最后全班齐读课题。

3.简单介绍,引入新课。

过渡: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蝌蚪是青蛙的幼体,相当于成年人的婴儿期。那么,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会告诉我们什么科学知识呢?学完课文我们就知道啦!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出示自读提示,学生自由读课文。

(1)同学们借助拼音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课文自然段序号。

(3)圈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把不理解的词句做上记号。

2.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

池塘(tánɡ)脑(nǎo)袋(dɑi)灰(huī)色游哇(wɑ)游教(jiāo)书

捕(bǔ)食迎(yínɡ)上去阿(ā)姨(yí)宽(kuān)嘴巴乌龟(ɡuī)

头顶(dǐnɡ)披(pī)着鼓(ɡǔ)着

◆易读错的字

“脑袋”中的“袋”要读轻声dɑi;“眼睛”的“睛”要读轻声jing。

“捕”的声母是b,不要错读成p;“披”的韵母是i,不要错读成ēi。

◆多音字

“教”是一个多音字,在课文中读第一声jiāo,可以组词“教书”“教方法”。它还有一个读音jiào,可以组词“教师”“教室”。

◆识字方法

“捕、迎”可通过表演认读;“脑、袋、灰”可利用小蝌蚪的图片认读;“阿、姨”可利用鲤鱼的图片认读;“宽、龟”可利用乌龟的图片认读;“顶、披、鼓”可利用青蛙的图片认读。

◆形近字示例

顶(头顶)(顶天立地)睛(眼睛)(点睛)(火眼金睛)

须(胡须)(须发)(必须)晴(晴天)(晴空)(阴晴圆缺)

(2)小组合作,再次认读,之后全班展示读。

(3)出示会写的字,指导观察字形,正确书写。教师对“皮”“跳”做示

范书写,重点比较“足”和足字旁,“子”和子字旁的笔画变化。

◆书写指导

[哪]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整体书写要紧凑。“”的横折钩与“阝”的横撇弯钩都不要向下写太长,悬针竖最长。

[宽]上下结构,宝盖头写宽,首笔点在竖中线上。“见”撇和竖弯钩要写舒展,略宽于宝盖头。

[皮]注意笔顺的书写:横钩、撇、竖、横撇、捺。第二笔长撇斜度要小,第三笔竖在竖中线上,“又”的横撇要横短撇长,捺舒展。

[孩]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子”末笔横要变成提,斜度大,“亥”的最后一笔是个长点。

[跳]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要把“足”的最后两笔变成竖、提,右边“兆”的笔顺是:撇、点、提、竖弯钩、撇、点。

(4)学生在书上练习书写生字,描一个,写两个。教师巡视,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提醒书写有误的学生。

(5)选取有代表性的作业在投影仪上点评。

(6)交流各种识记方法,如换一换、加一加、减一减等。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总结刚才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

过渡:同学们,咱们刚才学习了这么多的生字新词,现在把它们都放到课文里,你还会读吗?我们一起跟着录音轻声地读一读吧!

2.播放课文朗读视频,学生在听和看的同时轻声跟读课文,熟悉课文。

3.学生按自然段接读课文,其他学生进行朗读评价。

提示:可从吐字、发音、流利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4.再次出示《寻人启事》,思考: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她在哪里?(板书:小蝌蚪→青蛙)

5.图文结合,认识蝌蚪和青蛙。

(1)出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学生辨认,并将不同的图片贴在相应的板书下面。

(2)学习描写小蝌蚪外形的句子。

过渡:小蝌蚪为什么会找不到妈妈呢?因为它们的外形实在是相差太大了。谁能够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说小蝌蚪长什么样儿呢?

①教师范读第1自然段。

②学生自由读,说说有什么不懂的词语。

③指名读,其间教师相机指导,“大大的、黑灰色的、长长的、快活地”这几个词语要重读;读“游来游去”时拖长音,突出小蝌蚪的悠闲与快乐。

④播放小蝌蚪在池塘中游动的动画,学生齐读,理解“甩”的意思,可以用手做一做“甩”的动作。

(3)学习描写青蛙外形的句子。

过渡:小蝌蚪虽然在池塘里生活得很快活,可是没有妈妈在身边怎么行呢?他们多么希望能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呀!瞧,他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他们找呀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他们的妈妈是一只可爱的大青蛙。青蛙妈妈长什么样儿呢?请大家找找课文中描写青蛙妈妈外形的句子吧!

①课件出示文字。

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②学生自由朗读句子,想想读懂了什么。

(青蛙生活的环境、习性及其外形特点,和鲤鱼、乌龟有什么不同。)

③引导学生注意句子中的动词“游”“蹲”“披”“露”“鼓”,可以请学生表演青蛙的动作,加深理解。

④指导朗读,“大青蛙”“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一对大眼睛”要略强调,突出青蛙的特点。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小蝌蚪和大青蛙长什么样儿了,他们长得可真的一点儿都不像呀,怎么可能是孩子和妈妈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学习吧!

今天的这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生字新词,掌握了一些好用的识字方法,记牢了一些容易读错、写错的字。同学们已经是二年级学生了,要学更多的生字和词语,在平时的学习中可以自己归纳一些识字方法哦!我们在课堂上看了小蝌蚪和大青蛙的图片,读了描写它们外形的句子,一些同学还给我们表演了可爱的小蝌蚪和神气的大青蛙,他们的表演真是太精彩了!我觉得今天的课文朗读,大家也读得不错,虽然有些字还是读得不准,但读出了感情,下节课我们还要进行更多的朗读训练,同学们可以在课后多多练习。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好的识字方法,互相读一读生字生词。

(2)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和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2.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3.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1.注意感叹号和问号,读好对话。

2.通过图文结合或结合生活实际的方式,了解课文内容及叙述顺序;通过课后题目中的按顺序连图片,能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知道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认读生字卡片,组词、扩词。

2.出示课件,填空回顾课文。

过渡: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蝌蚪长什么样儿吗?我们来填空吧,看看谁能填得又快又好。

_____里有____小蝌蚪,大大的____,____的身子,____长长的尾巴,____地游来游去。

多么可爱的小蝌蚪啊!可是,他们的妈妈在哪里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帮小蝌蚪找妈妈吧!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图文对照,了解小蝌蚪的外形变化和找妈妈的过程。

(1)出示要求,学生自主阅读。

自主阅读要求:

①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外形的变化。

②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用“——”画出来。

(2)交流展示。

①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出示小蝌蚪成长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图片,找学生上台按顺序摆一摆:大脑袋长尾巴——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尾巴变短——青蛙。)

②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鲤鱼、乌龟的图片)

2.细细品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学习第2自然段

过渡: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最先长出的是两条后腿,最先遇到的是鲤鱼妈妈。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呢?我们先来学习第2自然段吧!

(1)出示课文第1幅插图和第2自然段。

预设:引导学生理解时要重点领会“捕食”“迎上去”,以及鲤鱼妈妈讲的青蛙的外形特点——“四条腿,宽嘴巴”。

(2)结合图片,弄清小蝌蚪先长出的是两条后腿。

(3)请同学们表演一下鲤鱼妈妈捕食和小蝌蚪迎上去的动作,表演理解“捕食、迎上去”。

(4)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

指导:要读出小蝌蚪问话时那种天真的语气,读出鲤鱼妈妈回话时那种长辈式亲切的语气。

预设:先找两名学生朗读,教师点评,或者根据情况范读鲤鱼妈妈的话,再找学生分角色朗读。

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鲤鱼妈妈对小蝌蚪的妈妈的外形描述得准确吗?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

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呢?

(1)出示课文第2幅插图和第3自然段,学生用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试着学习第3自然段。

(2)结合图片,弄清小蝌蚪后长出的是两条前腿。

(3)小蝌蚪看到乌龟后是怎么做的?体会“迎上去、追上去”的区别。

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

小蝌蚪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

看图区别:正面主动上前叫“迎”,“迎上去”表明小蝌蚪很有礼貌,也说明鲤鱼妈妈是迎面而来的;“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也表现了小蝌蚪急于找到妈妈的心情。

(4)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第3自然段,注意小蝌蚪叫“妈妈”要读出急切、高兴的语气,乌龟的话是亲切中带着微笑。

(5)引申拓展:乌龟确实像鲤鱼妈妈说的“四条腿,宽嘴巴”,为什么不是小蝌蚪的妈妈呢?你从中能明白什么道理?

预设:引导学生想一想,小蝌蚪为什么会闹出把乌龟当成妈妈的小笑话?原来是鲤鱼妈妈没有说清楚,她只说了小蝌蚪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但许多动物都有这些特点,这些不是青蛙最主要的特点。这个小笑话告诉我们,描述事物时一定要全面,要说出事物的主要特点,这样才不会闹笑话。我们平时看事物要全面,要深入细致,否则也可能闹出笑话。

学习第4~6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之后小组讨论、交流:通过看图和朗读课文,你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

地方不明白?

(2)全班交流,品析重点词语和句子。

①理解“游过去”与“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时那种高兴的心情。

明确:“游过去”表明青蛙是“蹲”在荷叶上,小蝌蚪不急着追赶,也说明小蝌蚪认准了青蛙就是自己的妈妈,已对妈妈的长相有了全面的了解,相信自己不会认错了,所以不慌不忙。

②读第4自然段,思考:小蝌蚪的身体又有了什么新变化?小蝌蚪是怎么认出妈妈的?

明确:小蝌蚪的尾巴变短了。青蛙的样子与鲤鱼妈妈和乌龟所介绍的特征相符,这回小蝌蚪了解全面了,所以找到了妈妈。

③用多种方法感受课文中动词运用的准确。

◆比一比

读读下面的句子,你觉得哪个句子好?为什么?

大青蛙穿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长着一对大眼睛。

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说一说

试着用“披”“露”“鼓”等表示动作的词语各说一句话。

示例:春天来了,田野披上了绿装。嫩嫩的小草在雨中露头了。

桃树上的小骨朵儿一天天鼓起来了。

◆找一找

出示课文第3幅插图,读读第5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谁能找对描写小青蛙动作的词语?(“蹬”“蹦”“跳”。)这三个词中哪一个不能和其他词换位置?(“蹬”指腿和脚向脚底的方向用力,写出了小青蛙发力的姿态,“蹦”和“跳”意思相近,可以互换。可以让学生表演一下,加深理解。)小青蛙这一连串动作是瞬间完成的,体现了小青蛙的什么特点?(动作敏捷、身体轻盈。)

预设:这里通过多种训练方式,让学生理解动词的含义,感知动词的准确和形象,体会青蛙妈妈的美丽、小青蛙的可爱与活泼。二年级的小朋友比较好动,要采用各种活泼的方式提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3)播放青蛙的叫声,学生想象说话。

过渡:小蝌蚪找到了妈妈,该多高兴啊!小蝌蚪会对青蛙妈妈说些什么?谁能说一句话,

后面用上感叹号,把小蝌蚪找到妈妈时的喜悦心情表达出来?

示例:妈妈,我们好不容易才找到您啊!妈妈,原来您在这儿呀!

妈妈,我们终于找到您了!妈妈,您怎么不来找我们呀,我们找您可辛苦了!

(4)分角色朗读小蝌蚪和妈妈的对话。

过渡:小蝌蚪和妈妈见面了,他们都非常高兴,他们的话该怎么读呢?我们请男生读小蝌蚪的话,女生读妈妈的话,要读出小蝌蚪和妈妈高兴、激动的心情。

(5)学生自由朗读第6自然段。

①小青蛙跟着妈妈,天天做什么?(捉害虫。)

②“天天”这个词语告诉了你什么?(青蛙勤劳,捉的害虫多。)

③出示青蛙捉害虫的资料。(一只青蛙一年至少吃掉一万多只害虫。)

④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青蛙是农田小卫士,我们要保护青蛙。)

3.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过渡:学到这里,我们都替小蝌蚪找到妈妈感到高兴。小蝌蚪真勇敢啊,妈妈不在身边,他们并不害怕,而是问问身边的好心人,终于找到了妈妈。那么同学们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吗?同学们有看过《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吗?里面是不是还有一些课文里没有提到的情节?也可以给大家讲一讲。(学生讲故事)

三、表演朗读,升华情感

1.分角色朗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和积累语言。

(1)小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

(2)小组展示、学生评价和教师指导。

(3)小组分角色表演——戴上头饰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

2.拓展说话。

(1)你们喜欢小青蛙吗?能夸夸他们吗?

(2)你们从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3)当妈妈不在你们身边的时候,你们遇到困难该怎么办呢?

四、课外延伸,作业设计

1.搜集有关青蛙的资料,了解青蛙对人类的贡献。

2.熟读课文,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世纪英才好学案”,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

◆以读促讲,读中感悟(教学重点)

师:请同学们对照自学要求读一读课文,想一想:小蝌蚪都向谁打听妈妈的下落,是怎么打听的?用笔在书上画下来。

(学生边读边画,教师巡视指导)

师:画好了吗?谁来告诉我们小蝌蚪最先遇到了谁?

生:鲤鱼阿姨!

师:(出示鲤鱼图片,指一生)现在,我就是鲤鱼阿姨,你来扮演小蝌蚪,你来向我打听打听妈妈的下落吧!

生:(比较随意)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师:谁来评价一下这只小蝌蚪?

生:我觉得还要更有礼貌一些。

师:那你来礼貌地问一问吧!

生:(礼貌、大声)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师:这是一只讲文明、懂礼貌的小蝌蚪,声音清晰、响亮。还有谁向我打听?

生:我!我!(抢着答)

师:不急,一个一个来。

(一次接一次地练习)

师:谁愿意上来表演这一段?注意,要把所有的动作都表演出来。

(指两名学生上台表演)

师:来,评价一下,他们表演得怎么样?动作都表演出来了吗?动作标准吗?

(学生评价)

师:你们评价得都很好,但老师觉得“迎上去”这个动作还做得不够好。怎样是“迎”呢?谁来试试?

(学生表演“迎上去”)

师:哦,原来这样面对面走到一起,就是“迎”。同桌之间表演一下吧!

(学生分组表演,教师也可参与其中)

师:非常好。下面看着大屏幕,让我们一起来边表演边朗读吧!

(师生看着课件,表演朗读)

赏析:本教学片段意在让上课成为一种享受,教师享受教学,学生享受学习,师生共同享受语文课堂带来的乐趣。语文学习的内容是枯燥的还是鲜活的,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创造”。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字词、精读课文时,难免觉得枯燥,创造性地打扮课文,使每个字“立”起来,每篇文章“活”起来,这就要看教师的本事了。教师正好可以利用孩子们活泼好动的特征,选择情境创造、表演朗读、互相评价等贴近学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无法预知下一个教学环节做什么的情况下,沉浸其中,不由自主地喜欢上识字、朗读、体会、评价。一句话,教师享受的是“创造”,学生享受的是“学习”,趣味语文由此而生。

低年级的学生喜欢游戏、谜语、图画、表演等形象直观的教学,为此,在教学中采用如下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以《寻人启事》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并适时抛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入创设的情境中。

2.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掌握生字,总结生字识字技巧,从语境和动作中理解生字,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动作、表情等形象化的表达,更好地理解新的字词。

3.图文并茂的课件和板书,直观地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的层次,了解小蝌蚪成长过程中身体的变化。

4.表演朗读,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会到了“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披”“露”“鼓”等词语所产生的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5

教学内容:

这篇课文不但语言优美,而且画面生动,教师引导学生首先掌握本课生字;然后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动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弄清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教育学生从小保护有益动物。

教学目标:

一、基础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学习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3、通过学生课文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学习兴趣。

二、发展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从小就要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2、体验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3、树立环保意识,教育学生要保护有益的动物。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教师指导学生区别“迎上去”、“追上去”和“游过去”的不同,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准备:

蝌蚪、青蛙头饰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

1、猜谜语:身子像个小逗点,摇着一根小尾巴,长大吃虫叫“呱呱”。(蝌蚪)(教师出示幻灯片1-2张)

2、谈话引入

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为什么它要去找妈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小蝌蚪去找它的妈妈吧!

3、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同学们知道小蝌蚪去哪找妈妈吗?怎么找的?找到了没有?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

温馨提示:

(1)自读课文,发现不认识的生字圈起来。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8个生字。

2.指导学生识记重点字和难点字(教师在巡视时发现各组同学普遍识记有困难的字)

3.教师课件出现本课要认的“灰、迎、阿、姨、追、顶、披、鼓”8个生字,检查识字效果。(教师出示幻灯片第3张)

三、精读领悟

1、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点:

(1)看课件,提问:小蝌蚪是什么样的?他们游的怎么样?(教师出示幻灯片第4张)

(2)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导读出“快活”的语气)(教师出示幻灯片第5张)

过渡:小蝌蚪虽然生活的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们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呀!瞧,它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它们找啊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就是一只可爱的大青蛙。教师出示阅读提示:

(1)小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的?

(2)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妈妈?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教师出示幻灯片第6张)

2、了解青蛙的外形特点

(1)看课件,提问:青蛙妈妈是什么样的?(教师出示幻灯片第7-8张)

(2)引导学生归纳青蛙的外形特点。

师:假如你现在是青蛙妈妈,你想来介绍一下自己吗?(生带头饰上台汇报)

3、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①教师提问: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是怎样变的呢?请你们自由地小声朗读课文2~5自然段。读完后,找出小蝌蚪身体发生变化的句子,用“~~~~”勾划出来,并标上序号。

②小组交流

③集体汇报,教师把学生学习的情况用相机拍出来展示讨论情况。

④演一演:请生扮演小蝌蚪,讲讲自己是怎么样长大的(带头饰上台汇报)

4、学习课文2~5段(教师出示幻灯片第9-12张)

过渡:小蝌蚪历尽艰辛找到了妈妈,其中多亏了谁的帮助?(鲤鱼和乌龟)

①学习第2段

(1)引读:小蝌蚪游哇游,正好看见……这时,他们会有什么想法?

于是,就——迎上去,问……

(2)为什么要“迎上去”?看课件(教师出示幻灯片第9张)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3)指导朗读,读出小蝌蚪主动热情、有礼貌的语气。(同桌互问互答,师生读等)

(4)小蝌蚪从鲤鱼妈妈那打听到自己的妈妈长得有什么特点?

过渡:于是,小蝌蚪告别了鲤鱼妈妈和小鲤鱼,继续寻找自己的妈妈。

②学习第3段

引读:它们游哇游,看见了一只……连忙……叫……

(1)为什么小蝌蚪会把乌龟误认成他们的妈妈?表现出怎样的心情?(急切)

(2)你从哪些词看出很急切?(连忙、追上去)

(3)为什么不用“迎上去”而用“追上去”了?生自由说。

(4)看课件(教师出示幻灯片第10张)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急切的语气。(分组轮读,师生接读等)

这一次,小蝌蚪可认错了。不过他们不灰心,因为他们又从乌龟那知道了妈妈样子的更多特点,除了“四条腿,宽嘴巴”,还有……

过渡:于是,他们充满了信心,继续找妈妈,他们相信这一次一定能找着自己的妈妈。

③学习第4段(教师出示幻灯片第11-12张)

(1)引读:小蝌蚪游啊游,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

嘿,这一次可要仔细看看,是不是像鲤鱼妈妈和乌龟说的那样,可别再认错了。他们仔细一看,那只大青蛙披着……

(2)教师引读课件12中的句子一定是自己的妈妈,于是就不慌不忙地游过去,十分肯定地叫道……

(3)这时,小蝌蚪的心情怎样?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4)这一次,不用“迎上去”、“追上去”,而用“游过去”呢?生自由说。

④小青蛙都在干什么呢?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教师出示幻灯片第13-14张)

教师小结:

(1)它们可真是人类的好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让我们带着赞赏的语气再去读一读吧。

(2)作者用词准确,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要向他学习,这样才能把句子写得准确形象又生动。我们也要向小蝌蚪学习,只有不断去发现,不断去探究,坚持到底,终会有成功的一天。

(3)教师引读:青蛙妈妈见到了自己的小宝宝也非常高兴,笑着说……

小青蛙听到妈妈的召唤是怎样做的?齐读第4段最后一句话(指导读好“蹬、跳、蹦”,突出青蛙动作的敏捷),做动作读一读。

四、演演画面(教师出示幻灯片第15-20张)

教师请学生上台看课件表演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其他同学读课件中的句子配音。

(1)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读指名学生演小蝌蚪的的样子?(教师出示幻灯片第15-张)

(2)同学们读得不错,小朋友表演不错,下面谁能到前面,把小蝌蚪遇到鲤鱼阿姨的情景表演给大家看?(选出角色演员,配戴好头饰,提醒演员“迎上去”的蝌蚪和鲤鱼阿姨各自该站在什么位置,该向什么方向游)(教师出示幻灯片第16张)

(3)教师引导:小蝌蚪的身体在渐渐长大,它又去找妈妈,我们来看一看,乌龟是怎样说的?(过程同上,情景表演时提示演员“追上去”的蝌蚪和乌龟该站在什么位置,各自向什么方向游。)(教师出示幻灯片第17张)

(4)教师引语:在鲤鱼阿姨和乌龟的帮助下,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下面来看第四自然段,听老师读这一自然段,请同学根据老师的朗读上台表演。(教师出示幻灯片第18-20张范读)

教师小结:小蝌蚪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妈妈,该多高兴啊!如果你是小蝌蚪,你会对妈妈说些什么?把它找到妈妈后高兴的心情表达出来。

五、分角色朗读:

老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小蝌蚪和妈妈的对话。

六、拓展延伸

教师指导学生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说话。(教师出示幻灯片第21张引导)

七、总结全文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为了让我们的青蛙朋友生活地更舒适安全,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教师出示幻灯片第22张)

八、课后作业(教师出示幻灯片第23张)

1、回家有感情地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给爸爸妈妈讲演故事。

板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变→青蛙

大脑袋→长了两→长了两→尾巴→不见

黑灰的身子条后腿条前腿变短尾巴

长尾巴↓↓↓

找妈妈→鲤鱼→乌龟→大青蛙→捉害虫

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情节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在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当然还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但自己感觉也有成功的地方,就上我能充分利用教材特点,

一、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根据低年级孩子特有的年龄特点及他们爱思考,乐于探索新鲜事物的特点。我以兴趣为前提,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读书,去预习,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再辅助提一些读书的具体要求,收到的效果非常明显。孩子们通过自已的朗读找到了问题的答案,都会兴奋不已,这种自我激励的效用是无限的。在获得成功发现的同时,孩子们往往又会发现新的问题,培养了他们的探索与创新精神。

二、以读悟情。

读出感情是朗读要求中的难点,而要读出“情”必须先悟出情,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在朗读指导中,我不拿自已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已去理解,去感悟,去体会读。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课时,有许多对话,如:当小蝌蚪错把乌龟当成了妈妈时,乌龟笑着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到那边去找吧。”孩子们在读时出现了不同的争议。有的孩子认为应读得慢一� 有的孩子认为乌龟是一种温和的动物,说话时亲切一些,语气要和蔼一些,温柔可亲一些。有的孩子认为这儿乌龟是笑着说的,他觉得小蝌蚪居然会把自己当成了他们的妈妈,有点好笑,但乌龟也肯定没有嘲笑小蝌蚪的意思。这些读书体验都反映了孩子们对文本的不同理解,而且也都是可以成立的,有什么比独特的情感体验更宝贵的呢!

三、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在教师课件的引导下带着头饰表演读

教师正视孩子们水平的差异,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多一些欣赏的目光,少一些苛刻的指责,教师让学生在个性展示读中表演情景故事。

四、同座分角色朗读,教师为全班学生搭建朗读展示的舞台。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朗读的机会,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愉悦。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个别读,分角色朗读,这样一来,读中感悟、悟中激情,这些生动、活泼的形式都会令孩子兴致盎然。

总之,教师只有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凭借教材的优势,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才能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相信,只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用心去引导,孩子们一定会喜欢阅读。

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6

教材分析:

《小蝌蚪找妈妈》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几只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了妈妈的样子特点,在不知不觉中自己的身体也发生了变化,最后变成了小青蛙,并和妈妈一起捉害虫。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我会认”中的13个生字,会写“两、就、哪”等9个字。

2.通过细读课文,了解小蝌蚪在找妈妈的历程中,逐渐发育成青蛙的几次形体变化和几经曲折最后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

3.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和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帮助下,怎样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并从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时应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1.读题

2.质疑:

①小蝌蚪长什么样?

②它的妈妈是谁?长什么样?

③小蝌蚪是怎么找到妈妈的?

(二)读通课文

1.自由读。(碰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同学或生字表二中的拼音老师)

2.读给同桌听,互相正音。

3.看连环画,找到相应的小节,一起读一读。

4.自由选择文中的一个小节读给大家听。

(三)学习生字

会认字

塘、脑、袋、灰、捕、迎、阿、姨、宽、龟、顶、披、鼓

会写字

两、就、哪、宽、顶、肚、皮、孩、跳

(四)学习课文第一节

1.小蝌蚪长什么样的呢?出示第一节课文,自由读、指名读读。

2.根据课文内容同桌合作画一幅画。

3.对照课文,评一评画得对不�

5.仿照《小蜻蜓》的曲调,学唱歌曲《小蝌蚪》(小蝌蚪真可爱,黑灰身子大脑袋,甩着长尾水中游,游来游去多快活!)

(五)课后延伸

1.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大青蛙)

2.小蝌蚪是怎么找妈妈的,我们下节课再学。课后请去搜集关于青蛙方面的知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引出问题

1.鼓励学生用不同形式展示上节课的学习成果。(如:读生字说说记字好方法;读课文说出小蝌蚪的样子;展示自己所画的小蝌蚪在池塘里游的图画;唱上节课教的儿歌等等)

2.我们已经知道了小蝌蚪可爱的样儿,那这节课,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质疑,构建问题情景。这节课就围绕这些学生想知道的问题进行学习、研究。

(二)围绕问题,探究学习

学生想先深入了解哪个问题,就先学习哪一部分。

问题1:小蝌蚪的妈妈长得怎么样?

1.自由朗读2.3.4小节,先把所有写小蝌蚪妈妈样子的词句用横线划出来。再四人小组内交流,看看是否找对找全。讨论一下怎样连起来说说青蛙的样儿?

2.小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评价。

3.研读描写青蛙样儿的句子,感悟“披、露、鼓”等用词的准确、生动

简要交流所搜集的信息,知道青蛙是种有益的动物,我们要保护小蝌蚪和大青蛙,做环保小卫士。

朗读句子,体会青蛙的美,表达大家对青蛙的喜爱之情。

4.学唱歌曲《青蛙妈妈》,记住青蛙特征,积累好词。

(自编歌曲:大青蛙四条腿,披着绿衣露白肚,鼓眼睛儿宽嘴巴,捉起害虫顶呱呱。)

5.对比朗读写小蝌蚪和青蛙妈妈特点的话,知道他们的样子不一样,这是小蝌蚪要找妈妈的原因之一

问题2:小蝌蚪是怎么找妈妈的呢?

1.由读读2。3两节,边读边想,你能自己读懂哪些内容?还有哪些需要请教大家?

2.重点理解:

(1)小蝌蚪为什么忽然想到要找妈妈?(这是小蝌蚪找妈妈的另一个原因。)

(2)小蝌蚪为什么错把乌龟当作自己的妈妈了?(知道鲤鱼妈妈、乌龟妈妈介绍得不够全面。)

3.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再现找的过程(请几位小朋友戴上拇指玩具来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表演中随机理解:迎上去、追上去)。

4.小蝌蚪最后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齐读第5节,体会见面时的情景。

抓住青蛙妈妈的话“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质疑,可引出下一个问题情景,即:问题3: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是怎么变成小青蛙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研究。

(三)复习巩固,完成书面作业。

1.课文中的生字,还记得吗?谁来领大家读一读?

2.口头填空:荷叶上()着一只大青蛙,()着碧绿的衣裳,()着雪白的'肚皮,()着一对大眼睛。

(四)课后延伸,

请大家课后去搜集有关小蝌蚪生长变化方面的知识与图片。

第三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是怎么变成小青蛙的?学生简要交流所搜集的信息。

2.课文是怎么告诉我们的呢?请大家仔细读读全文。

(二)细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描写小蝌蚪形体变化的句子。

2.给小蝌蚪形体变化过程图标上序号。

3.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把它们连起来说一说。

4.完成填空题:

小蝌蚪先长出两条()腿,再长出两条()腿,后来尾巴变()了,最后尾巴()了,成了一只()。

5.读读说说:(用“已经”说话,可以先利用课文中的语言材料进行训练,然后再进行开放性训练,如:小蝌蚪的尾巴已经不见了。它们黑灰色的身子已经变成了青绿色。它们已经变成了小青蛙。小青蛙已经会跳了。小青蛙已经会捉害虫了……

书上作业:

分角色朗读课文。

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按顺序把下面的图片连起来,再讲一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三)总结导行:

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2.小朋友,学了这篇课文,有哪些收获?

(四)课后延伸:

1.画小蝌蚪变化过程的连环画。

2.课后阅读所提供的学习资料。(摘自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方惠珍的《小蝌蚪找妈妈》)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7

在充分研读教材和了解学情,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之后,就是对上课的教学设计了,一般包括新课导入、初步感知、深入品读、总结全文等环节,《小蝌蚪找妈妈》这节课我这样设计,这样上: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昨天看到一张“寻人启示”,我们来帮一帮他好吗?出示启示内容,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方法动机的强大动力,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学生才能对本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从“寻人启示”入手,创新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很快把孩子们引进课文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以读汉字为主。同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自主识字,组内交流;汇报成果,全班交流,师反馈指导字词读音和书写。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以识字为主,多种形式(男女生读、小组读、开火车等)读字词。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首先让孩子们仔细观察,自主识字,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情况,重视老师的范写,再让学生临写,最后在班级内交流汇报自己记忆生字的好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会不同形式的读书方法,抓住关键字词快速提取文中有用的信息。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文章内容。

1.课件出示第一幅图,让学生观察图上有什么,特点是什么,边读边画出描写小蝌蚪样子的词语,重点指导学生对“甩着”“快活”“游来游去”等词语的理解,对照画面,启发想象,练习仿说,同时体会词语的精妙之处。

2.课件出示小蝌蚪与鲤鱼对话的图片,让学生找出对应段落,画出对话内容,分角色读对话;思考:小蝌蚪为什么想找妈妈?在看到鲤鱼妈妈叫小鲤鱼捕食时,小蝌蚪心里在想什么?品析词语“迎上去”,分角色表演,体会词语意思;课件出示前一幅图对比小蝌蚪有哪些变化。

3.课件出示小蝌蚪与乌龟对话图片,找出对应段落,画出对话内容组内自由分角色读对话;思考:小蝌蚪为什么把乌龟当成了妈妈?乌龟是什么样子的?品析词语“追上去”,进行角色表演,体会词语意思;教师着重指导学生读好对话,体会人物心情和读准语气;课件出示前一幅图对比小蝌蚪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4.出示课件,总结前两段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汇报成果;教师出示自学提示:小蝌蚪又遇到了谁,画出对话内容,带着感情读一读。思考:小蝌蚪这次是如何确定青蛙是它们的妈妈的?青蛙的样子如何?画出相关词句;品析文中描写青蛙样子的词语“蹲”“披”“露”“鼓”,通过替换词语感受原文中这些字词的精妙。

5.齐读最后一段,思考:小蝌蚪变成青蛙之后跟着妈妈干什么去了。播放青蛙捕捉害虫的科普录像,通过真切可感的情境,让学生了解青蛙是益虫以及捕捉害虫的本领。再次出示文中插图,简要复述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让学生在品词析句中感受到文中语言的特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人物的心情。号召少先队员要保护青蛙,从而把保护青蛙这一认识水平深化为高尚的道德品质,升华感情。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谈收获。

让学生先说收获,师再总结升华,点明主题:课文通过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让我们了解了小青蛙的长成过程。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知识等待着我们去了解,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多留心观察,多读课外书,就一定能了解到大自然更多的密码知识。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高。

1.朗读课文,有条件的和家人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给家人或同伴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8

佚名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

2.使学生从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重点

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

学习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

教学准备

1.挂图

2.幻灯片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揭示课题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它们想找自己的妈妈,但又不知道妈妈是谁?它在哪?我们跟他们一起去找好吗?

(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二、从图入手指导总观全图

问:小蝌蚪长什么样?我们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三、读全文,理解一、二自然段

(1)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

①问:哪一自然段写小蝌蚪的样子?

②学生再读第一自然段。

问:小蝌蚪什么样?(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尾巴。)

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问: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三句话)说说每句话什么意思?重点指导三个问题,要求先谈问题a.过了几天,小蝌蚪有什么变化?看图观察小蝌蚪长后腿的位置?b.它见到了什么,问了什么话?(见到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c.它是怎样得到回答的?(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师小结:学习这段我们分三步①读全文看有几句话?②想每句话什么意思?③读问题看图回答问题。

四、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

布置作业 :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第二节

一、读第二自然段,想想第二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二、三个学生分别读三、四、五自然段

(1)问:三、四、五自然段哪两自然段与第二自然段叙述方法基本相同?(三、四自然段)

(2)师扶着学习第三自然段。指导学生分步骤学习。

①读全文,看有几句话?②想想每句话是什么意思?③读问题,看图回答问题。④再读全段。

(3)放手让学生自学第四自然段。把第二个问题改为②它们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③小蝌蚪和青蛙妈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4)问:小蝌蚪在看见鲤鱼、乌龟、青蛙妈妈时怎么做的?(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它们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迎上去:有礼貌,也为了让鲤鱼发现自己。这与我们问路一样。追上去:小蝌蚪和乌龟前进方向相同,表现它们找妈妈的心情。这也是急中出错的原因。游过去:真实地表达出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因为这次肯定不会错了,于是就高高兴兴地游过去。

三、讲读第五自然段

问:第五自然段有几句话?

1 第一句话什么意思?出示幻灯,显示小蝌蚪整个的变化过程。

2 第二句什么意思?从青蛙天天捉害虫你想到了什么?

四、小结:同学们看图,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随着不断了解妈妈的特征,自己的身体也在变化,最后终于找到了妈妈,它多高兴呀!

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2

板书设计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第三节

一、在生字表中标出字的偏旁部首

二、出示生字

1.易写错的字:群(第二笔要出头)宽(注意不要加点)甩(第五笔是)裳(下部是衣,不要少写亠)鼓(右边是支,不是攵)龟(下边不出头)

2.正音:捕(bu)裳(shang)

3.组词

脑(大脑)甩(甩开)捕(捕鱼)龟(乌龟)

恼(恼怒)用(使用)扑(扑来)鱼(金鱼)

4.笔画笔顺提示:脑:第八笔是。迎:第二笔是

三、结合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

池塘:蓄水的坑,一般不太大,比较浅。

甩:挥动,课文中是“摆动”的意思。

碧绿:青绿色。

捕食:捉取食物。

鼓:本课是凸起的意思。

四、布置作业 :

1.写生字

2.写词

3.课后练习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9

[教学要求]

一、学会生字词,会用“快活地”造句;进行“感叹句”和“疑问句”句式的训练。

二、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三、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激发学习情绪。自学课文。结合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词。试读课文。理清层次、分段。范读课文。复习生字词。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朗读全文。简要复述。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语 ,激发学习情绪。

这两天,小朋友们都在观察小蝌蚪,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青蛙。)可是小蝌蚪却不认识自己的妈妈,它们就去找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

(揭示课题,“蝌蚪”(kē dǒu))

二、自学课文。

揭示自学要点:

1.小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的?

2.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

三、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词。

结合学生回答上面的两个问题,出示下列词语。

鲤鱼 让学生看插图,认识鲤鱼的模样。

guī

乌龟 提示学生注意“龟”的下半部是不是“电”,“L”一笔上面不出头。

dūn

蹲 可指名一学生做“蹲”的姿势;发音强调韵母是un;教学字形时,提示学生注意“蹲”的右上部“酋”里面的一短横不能丢。

披 让学生联词。(例:披上大衣、大地披上绿色的新装、披星戴月。)

碧绿 让学生组词造句。(例:晚上,满天的星星像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shāng

衣裳 “裳”指导学生发轻声,后鼻音。

四、试读课文。

可采取全班轮读的方式进行。(一人读一句,或一人读一节)

五、理清层次,分段。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先启发学生找出主要段落,然后再给全篇课文分段。(学生如有困难可先默读)

提问:课文中写小蝌蚪找妈妈,写了几个小节?(二、三两节。)

中间这两节是写小蝌蚪找妈妈,那么这一段前面一节(第一节)写的什么?这一段后两节写的是什么?这样,课文分成几段?

课文可分成三段:

1.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

2. 小蝌蚪找妈妈。

3. 小蝌蚪找到了妈妈。

六、范读课文。

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前面看《小蝌蚪找妈妈》的插图。看好后听老师读课文。老师读到哪儿,小朋友的手就指到图上有关的地方。

(老师范读全文。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

七、复习生字词。

用小卡片全班轮读。(一人识一个,联一个词)

快读。(要学生迅速读出字音)

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二、讲读课文。

第一段。

1.出示第一幅插图。(一张画有水草的图,然后贴上一群小蝌蚪的剪纸。)

提问:你们看,池塘里有多少蝌蚪?(帮助学生理解“一群”。)2.如果后面又来了几群(在远处贴上数群小蝌蚪的剪纸),这叫多少蝌蚪呢?

(引导学生区别“一群”与“一群群”)

3.(引导学生观察)谁说说这些小蝌蚪是什么样儿的(训练说一句话:小蝌蚪。)

4.现在我们看课文上是怎么写的?(指名读第一小节)

5.指点:课文上说小蝌蚪快活地游来游去,告诉我们小蝌蚪很开心,自由自在的,小朋友想想,我们还可以说什么快活地做什么,谁能说一句,(引导学生运用“快活地”一词,出示:“快活地”的句式)

6.齐读第一段。

第二段。

1、叙述:小蝌蚪在池塘里游来游去(边说边揭示长了后腿的小蝌蚪的剪纸,贴在的原来的水草图上),你们看,这时候的小蝌蚪和原来的样子有什么变化?(引导观察进行比较)。

2、小蝌蚪游呀游呀,看见鲤鱼妈妈在教自己的孩子捉食(揭示鲤鱼妈妈的剪纸贴在水草图上,取下未长脚的小蝌蚪)。这时候,小蝌蚪会想起谁呢?(想起自己的妈妈。)哪个小朋友能说一句话,后面用上疑问号,把小蝌蚪想妈妈的心情表达出来?

(例句:谁是我的妈妈呢?

我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呢?

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

…… )

3、小蝌蚪想妈妈,就去向鲤鱼妈妈打听。小蝌蚪怎么问的?鲤鱼妈妈怎么回答的?请一个小朋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小朋友读鲤鱼妈妈的话,大家读叙述的话。

分角色朗读。

4、小蝌蚪照着鲤鱼妈妈的话去找自己的妈妈。小蝌蚪找呀找呀,你们看这时候的小蝌蚪和前面的样子又有什么不同?

(揭示长了四条腿、拖着尾巴的小蝌蚪的剪纸,贴在水草图上,让学生比较。)

5、指点:小蝌蚪先长出的是后腿,后长出的是前腿。小蝌蚪正游着,他们看见了乌龟(取下先贴上的鲤鱼剪纸和才长后腿的小蝌蚪的剪纸,再贴上长了四条腿的小蝌蚪和乌龟的剪纸),小蝌蚪会怎么想的?

6、小蝌蚪是怎么对着乌龟喊妈妈的?乌龟又怎么说的?现在请女同学读小蝌蚪的话,男同学读乌龟的话,老师读叙述的话。

分角色朗读。

7、你们想,小蝌蚪怎么会把乌龟当着妈妈的?学生回答后加以指点:青蛙是四腿、阔嘴巴,但不等于四条腿阔嘴巴的就是青蛙。

8、现在,你们评一评,鲤鱼和乌龟的话谁说得全面?(引导学生做出判断)。

第三段。

1、小蝌蚪听了乌龟的话,又去找妈妈,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贴上脱掉尾巴的小青蛙的剪纸)

2、(取下原先长尾巴的小蝌蚪的剪纸)小蝌蚪这次怎么把青蛙认定是自己的妈妈的?

复习读:鲤鱼妈妈和乌龟的话。

3、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该多高兴啊!你们想,小蝌蚪会对青蛙妈妈说些什么?谁能说一句话,后面用感叹号,把小蝌蚪找到妈妈的喜悦心情表达出来?

(例句:妈妈,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你啊!

妈妈,原来你在这儿啊!

妈妈,我们终于找到你了!)

4、小蝌蚪和妈妈见面了,大家都非常高兴,它们的话该怎么读呢?请一个小朋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朋友读妈妈的话。

分角色朗读。

5、青蛙的样子,课文上是怎么描写的?让学生比较。

课文上描写的:

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双大眼睛。

换一个说法:

荷叶上有一只大青蛙,背上颜色是绿的,肚皮上的颜色是白的,眼睛是凸出来的。

这两段话意思差不多,你们说,哪一段写得好?(课文上写得好,觉得青蛙很美很可爱。)

齐读这一段话。

6、那么课文上是怎样把青蛙写得可爱的呢?我们看,写青蛙的动作,用了哪些词儿?

(板书:蹲 披 露 鼓 )

7、启发:这些表示青蛙动作的词,都用得很好。如果把“鼓着一对大眼睛”换成“瞪着一对大眼睛”,怎么样?

8、这是写青蛙的动作。你们再看,写青蛙身上颜色也是很讲究的。谁能把这些词儿找出来?

(板书:碧绿的 雪白的)

9、比较:

青蛙披着绿的衣裳,露着白的肚皮。

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

10、指导朗读。突出四个动词和这两个形容词。

11、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要把青蛙写得这么美呢?

12、讲述:因为青蛙是益虫。一只青蛙年能捉一万五千多条害虫,我们小朋友要好好保护青蛙。

13、现在小蝌蚪已经长成了青蛙,它们和妈妈一起捉虫了,同学们看看图,再自己读读课文。

(学生自学课文最后一节)

14、出示卡片:蹲 蹬

让学生认读,并区别其含义。

三、朗读全文。

四、简要复述。

小蝌蚪怎么找妈妈的,我们知道了,在找妈妈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谁能简单地说说?

学生默读,准备复述。

〔板书设计 〕

小蝌蚪找妈妈——青蛙长尾巴

两条后腿 披 碧绿的

两条前腿 露 雪白的

尾巴变短 鼓

尾巴不见了。 蹲◆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原文 10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后腿。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1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正确分辩: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大胆表演、质疑、想像、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

重点难点:

重点是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难点是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教具准备:

头饰、课中操音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亲爱的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

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板书:小蝌蚪

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板书:青蛙

3、小蝌蚪和青蛙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板书:妈妈

4、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板书:找

齐读课题:第33课小蝌蚪找妈妈

二、观看动画,理清思路:

1、先请大家看这篇文章的动画片。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去找她的妈妈,先碰到了鲤鱼,又碰到了乌龟,最后才找到了他们的妈妈青蛙。

(2)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故事。

随机板书:找鲤鱼乌龟变并在田字格里指导学生写“变”字

三、配乐朗读,初步感知:

1、师配乐范读,学生回答: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书上标出。

2、学生配乐按自然段接读课文后,认读二类字。

灰黑色迎上去阿姨头顶披着鼓着

3、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板书:长出后退长出前腿尾巴变短

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那蝌蚪是什么样?学习第一段

帯动作表演读,突出小蝌蚪的特点,增加趣味性,加深对蝌蚪外形的认识。

2、青蛙什么样?学习第四段:

采用换角色自述的方式,让孩子们进一步加深对青蛙外形的认识。如——

例: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阐述自己的特征)

3、跳课中操《小青蛙找家》

4、指导写“披”字

5、采用分角色朗读、帯头饰表演等形式分别学习二、三、五段。

(1)用情景模拟和看课件演练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词的意思;并板书:迎追游

(2)指导朗读不同的语气:小蝌蚪的焦急和欣喜鲤鱼妈妈的温和乌龟的慢吞吞青蛙的慈祥和疼爱

(3)引导质疑:为什么把乌龟当成它们的妈妈呢?(因为乌龟也有个大嘴巴)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之所以小蝌蚪认错,是因为鲤鱼妈妈没有把青蛙的全部特征描写清楚,才造成这样的误会。以后我们在描写人物外貌的时候一定要描写全面和具体,把特征说全。另外,小蝌蚪也不对,不能根据身体的部分的特征就去判断,也就是说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了解。

五、板书总结,回顾全文:

这篇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找,讲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鲤鱼阿姨就迎上去问,看到乌龟像它们的妈妈就追上去喊,最后看到大青蛙才游过去叫妈妈。同时在找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先长出两条后退,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变短不见了,变成了青蛙。

课堂练习:

小蝌蚪先长出,过了几天,又长出,再过几天,变短了,渐渐的,已经不见了,变成了。

六、资料汇报,知识拓展。

1、青蛙:两栖动物,头部扁而宽、口阔、眼大,皮肤光滑,颜色因环境而不同,通常为绿色,有灰斑。趾间有薄膜相连,生活在水中或靠近水的地方。善跳跃,会游泳,多在夜间活动。幼体叫蝌蚪,主要吃田间的害虫,对农业有益。又称田鸡。

2、青蛙的本领可大啦!一天可以吃七十多只害虫,一年可以消灭一万五千多只害虫。是人类的好朋友。小朋友可要爱护关心它。

3、青蛙的家族可大啦。有成员三千多种。有绿衣青蛙,生活在水中,兄弟有很多,他们有的是穿红衣服,有的穿黑衣服,有的生活在陆地上,有的生活在树上……

3、青蛙是人类的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农民伯伯亲切地称之为“护谷神”。为了让这位朋友生活得更舒适、安全些,我们作为他的朋友,应该用心去爱护关心他。同学们,你们能为他做点什么吗?(环保教育)

4、师总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青蛙。

5、填空后总结:老师明白了,原来啊,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是自己的身体都在发生变化。

活动4【练习】巩固练习,理解内容

1.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又过了几天,长出两条,没过多久,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2.读最后一段。

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

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______________已经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12

设计意图:经过前面三个课时,孩子们对《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更加的理解与充满了表演的兴趣,本次活动中增加了荷花、池塘花草及音乐,使游戏多样化、创新性地开展提供了的保障,游戏过程中以集体、分组、个体活动相结合的形式交叉进行,为了让孩子们充分投入游戏,激活孩子们的表演欲望,将游戏推向了高潮。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内容:《小蝌蚪找妈妈》(四)

活动目标:

1、利用周围的材料合理布置游戏场地。

2、大胆的利用肢体语言,连贯有序的进行游戏。

3、进一步学习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同伴的表演。

活动重点:能根据音乐大胆的用肢体语言,连贯有序的进行表演游戏。

活动难点:在活动结束时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同伴的表演。

活动准备:继续丰富游戏环境,增添一些荷花,水草等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入场,激发幼儿表演兴趣。

二、回顾上次游戏,提出要求。

(一)小朋友们,上次我们表演了《小蝌蚪找妈妈》,在故事中你喜欢扮演什么角色?这次你想扮演什么角色?表演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鼓励幼儿从表情、动作、合作等方面提出要求)。

(二)小朋友们上次表演的都非常的棒,今天凯红老师还请小朋友来表演,在表演之前凯红老师有几个要求:

1、能按顺序进行表演,没有轮到自己表演的时候能耐心的等待。

2、在表演时能大声的进行对话及大胆的运用肢体语言进行表演。

3、遇到问题不急躁,耐性地和同伴进行协商解决。

4、表演完的小朋友能安静的观看别人表演。

三、引导幼儿利用周围的材料合理布置游戏场地,指导幼儿进行角色表演,感受表演游戏的乐趣。

(一)按照幼儿的意愿选择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二)师幼共同布置场地。

(三)幼儿开始表演。

四、评价游戏,结束活动:

(一)在这次表演中你觉得谁表演的比较好?为什么?

(二)你觉得还存在哪些不足的地方?可以怎么把它变得更好?

延伸活动:将头饰等材料放到表演区,供幼儿继续表演。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13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来自于中班下册"青蛙"这一主题里的一个活动。动物主题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以幼儿感兴趣的动物为载体,通过听听、说说、游戏等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语言是幼儿交往、认识事物、保存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工具。幼儿正处在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因此学习对话贯穿始终。

目标

1、能安静地倾听故事,知道故事名称、理解故事内容;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的能力。

2、根据故事内容,分角色表演。

准备

1、小蝌蚪的头巾若干,把幼儿打扮成小蝌蚪

2、活动教具一套

3、录音机、磁带

过程

1、 分段欣赏故事,学讲角色对话

(1)幼儿听音乐跟着老师学小蝌蚪游的动作(双臂交叉抱住身体、晃着头),游进池塘(活动室)

老师:嘘---(幼儿安静下来)暖和的春天到了,睡了一个冬天的青蛙妈妈醒来了(老师做动作、幼儿学动作)……产下许多圆圆的卵(老师、幼儿全体蹲下扮成卵)……青蛙妈妈产下卵慢慢地活动起来了(做动作)……非常地快乐。

(2)逐一出示活动教具,幼儿在提问中学讲对话

a. 有一天,鸭子妈妈……小蝌蚪高高兴兴地向前游去(边讲边操作活动教具)

老师:小蝌蚪看到了什么?怎么问?鸭妈妈怎么回答?

b. 一条大鲤鱼……小蝌蚪再向前游去(边讲边操作活动教具)

老师:把谁当成了妈妈?大鲤鱼怎么说?

c. 一只大乌龟在前面游……小蝌蚪又向前游去

老师:又把谁当成了妈妈?乌龟妈妈怎么说?

d. 小蝌蚪游呀游……结束

老师: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开始时它怎么问青蛙妈妈?青蛙妈妈怎么说?(了解青蛙生长过程)

e. 告诉幼儿故事的题目

老师:刚才我们讲的故事题目是《小蝌蚪找妈妈》(跟念)

2、安静地听录音,整体欣赏故事。

下面我们完整地听录音机阿姨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老师:听完后问:小青蛙找到了妈妈心情怎么样?

那么你们遇到高兴的事情会怎么样?

(深入词汇,要求幼儿把自己高兴的情形表现出来)

3、 学习分角色表演,学讲对话。

(1) 故事里谁是你最喜欢的,为什么?

(2) 请喜欢鸭妈妈的小蝌蚪到鸭妈妈身边来(将活动教具中的鸭妈妈贴在椅子上)

同样请喜欢鲤鱼妈妈、乌龟妈妈、青蛙妈妈分别站好

喜欢做小蝌蚪的和老师一起

(3)教师讲叙述内容,幼儿分角色表演并说出对话内容。

(4) 听录音,自由分配角色表演。

(5) 结束:小蝌蚪咱们和鸭妈妈、鲤鱼妈妈、乌龟妈妈、青蛙妈妈一起到外面游玩去。(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1、本次活动先分段欣赏故事,利用活动教具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了多方面的知识,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有礼貌地问答以及开心时你会怎样表现,挖掘了活动中有价值的、隐在的教育机制,使幼儿得以全面发展。

2、活动第二部分以角色游戏的形式进行,让孩子自由选择故事中的角色,符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同时体现了孩子的主体性。最后孩子自由组合分角色表演,使活动进入*。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性很高,从头到结束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3、活动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听听说说玩玩动静结合,做到"动"、"静"结合,有张有弛,幼儿学起来有劲,教师上起来省心,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14

【学习目标】

1、会认“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青蛙一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

1、或多媒体课件,有关青蛙的知识。

2、小蝌蚪、青蛙、鲤鱼、乌龟等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入

我们每个人都有妈妈,可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揭示新课,板课题:小蝌蚪找妈妈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范读课文。

三、学生自读课文

1、标出不认识的字。

2、读准字音。

四、检查学习生字的情况

1、课件展示生字。指名读,正音。

2、教读,齐读,开火车读生字。

3、指名介绍记字的方法。

4、组词练习。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五、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

分段读课文,自己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结合图学习:

1、指读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小蝌蚪的样子),理解“甩着”。

学生齐读这一段,体会蝌蚪的快活的心情。(可以加上动作)

2、读第2自然段,看图比较。

思考:小蝌蚪找到了谁?结果怎样?

⑴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第一、二幅图,比较后,说说几天后小蝌蚪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在课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板书:长出两条后腿。

课件展示理解“迎上去”,用做动作的方式帮助理解。

分角色读。

⑵从鲤鱼阿姨的回答中,小蝌蚪知道了什么?

(自己的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

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3、用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⑴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多媒体或做动作帮助理解“追上去”。

⑵交流:为什么小蝌蚪会错把乌龟当妈妈呢?

⑶分角色读。

六、小结

第二课时

一、自读课文

二、图文结合,理解内容

1、自读第4、5自然段。

讨论交流: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是什么样的?

2、小蝌蚪又有什么变化?

3、课件出示青蛙妈妈的话,结合课后“读读说说”的练习,用“已经”说话。

4、齐读课文后一段。画出小蝌蚪后变化的词句。

教师板书:尾巴消失捉害虫。

5、小结: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也是青蛙生长变化的过程。

三、分角色朗读全文

四、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出示字卡,检查识字情况。

1、出示“我会写”的字,学生读一读。

2、观察田字格里的字,想想该怎么写?

3、学生描红,临写,师巡视辅导。

4、展示学生的书写,评议书写情况。

五、演一演

学生戴上头饰,表演课本剧《小蝌蚪找妈妈》。评出表演得好的小组予以奖励。

六、拓展学习(作业)

1、课后进一步了解有关青蛙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做保护青蛙的小卫士。

2、通过查找资料或网络资源,了解一种动物从小到大的变化过程,以后在班上交流。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15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有、在”等6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3、  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读通课文,通过朗读感知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三、课堂实录: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师:大家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则谜语,猜猜看?

师: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

生:小蝌蚪(师贴小蝌蚪图)

师:真聪明!再猜一个: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

生:(齐)青蛙(师贴青蛙图)

师:你们觉得它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呢?难怪小蝌蚪连自己妈妈都不认识,今天我们就跟着小蝌蚪一起去找妈妈吧!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师:快快打开书p151,这篇课文全部都没有注音,大家想不想自己先试着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

生1:可以问周围的同学或老师,

生2:课文中有很多插图,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根据插图来猜一猜。(师给予充分肯定)

生:(自由读全文)

师:刚才我发现有一部分同学读起来有些困难,没关系,下面我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同学们可要仔细看,认真听。(课件显示故事情节,师范读)

师:多有趣的故事呀!如果让你们再读一遍能比刚才读得更好吗?

生:(信心十足地再读课文)

师:大家快停下来,瞧,小蝌蚪们急着要和大家见面呢!(课件显示一群小蝌蚪,生字隐藏其中)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每个小蝌蚪都背着一个字宝宝,小蝌蚪想考考大家,待会儿出现哪个字就请大家从课文中把这个字所在的词语找出来,行吗?

生:(跃跃欲试)行!

(师操作,生根据出现的生字读词语)

(学生活动:1、齐读2、小组合作读记生字3、开火车抽查4、反馈:说说自己最会记哪个字?)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字宝宝,我想现在大家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流利通顺,你们有信心吗?待会儿我要请最有信心的同学来展示一下。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师:瞧,小蝌蚪和青蛙妈妈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它们非常想跟大家交朋友,你们愿意吗?

生:(兴奋地)愿意!

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小蝌蚪吧!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小蝌蚪吗?什么样?

生1:蝌蚪有大大的脑袋和长长的尾巴。

生2:我觉得蝌蚪很像一个逗号。

师:书上是怎样写蝌蚪的,大家找一找?(师播放课件,显示相关图片和文字,指名读)

师:你们觉得小蝌蚪可爱吗?咱们一定要把这种可爱读出来,试一试。(生自由朗读第一节,再指名读)

师:我也想来读一读,大家认真听!(师范读后,生再练读,再指名读)

师:我们再来认识一下青蛙妈妈吧!(师指着黑板上的贴图)谁来说说它的样子?

师:大家真会观察!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大青蛙的?(课件显示相关图片和文字,指名读)

师:原来青蛙是这样的: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课件出示这三个短语,生齐读)

师:假如现在你是一只大青蛙,你能用这些短语介绍一下自己吗?(同桌交流后,再指名说)

师:快快读一读,反你们的喜欢读出来。

师:你们知道吗?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自己的身体也发生着变化,赶快读一读课文,找一找小蝌蚪身体发生变化的句子。(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找)

师:用笔将这些句子划下来,在小组里读一读,注意一定要按照顺序找哦!(生活动,小组交流)

师:谁来把你找到的句子读一读?

生1:我找到了第一句,在第二自然段,“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后腿。”

师:(将小蝌蚪形体变化的三幅图出示于小黑板)你们觉得应该是哪幅图呢?

(生齐指长出后腿的那幅,师贴于黑板)

生2:第二句是“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第三句是“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生选择对应的贴图,师贴于黑板)

师:再看看书,仔细找找!读一读你找的这些句子。

师:你读书非常认真,我很欣赏你!谁能把这些句子读一读,用声音告诉大家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把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整理一下。

师、生:小蝌蚪先……再……接着……最后……(师边说边用箭头将贴图相连,并在箭头上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学校要开放一个科学展览室,准备在我们班选一名解说员,给大家讲讲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有没有勇气试一试?

师:谁是最勇敢的孩子,上台来给大家讲讲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师:听了他的讲解,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师:说得好,咱们送给他热烈的掌声。(生热烈鼓掌)

师:来,让我们再一次用自己最美的声音,反这个故事讲给自己听吧!(自由读全文)

四、设置悬念,结束本课。

师:小蝌蚪找到妈妈并不容易,中间还得到了两位好心人的帮助,他们是谁?下节课我们跟着小蝌蚪一起去看看就知道了。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16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5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会写本课的10个生字。

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教具】

生字词小黑板、教学录像带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生:认识!)那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的朋友如按好坏来分可分为好朋友和坏朋友。蚜虫是庄稼的坏朋友,那青蛙就是庄稼的好朋友。你们喜欢青蛙吗?那又有谁知道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天这一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识图意。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幻灯出示第一幅插图)(生答)

2.逐图出示另二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成长的过程。

3.提问: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生述)

4.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身体都出现了哪些变化?开头怎样?过了几天怎样?后来又怎么样?最后变成什么了?(生述)

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轻声朗读课文。

思考: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谁?

2.纠正读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师:叙述部分;小蝌蚪、鲤鱼、乌龟及青蛙妈妈由四组学生分别扮演。)

四、讲读第一自然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师指导生联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第二题(1)小题

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17

教学目标:

1.认识"塘、脑"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知小蝌蚪的变化。

3.增强对科学通话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增强对科学通话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口语训练

二、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1.读题

2.质疑:

①小蝌蚪长什么样?

②它的妈妈是谁?长什么样?

③小蝌蚪是怎么找到妈妈的?

三、探究新知

(一)通课文

1.自由读。(碰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同学或生字表二中的拼音老师)

2.读给同桌听,互相正音。

3.看连环画,找到相应的小节,一起读一读。

4.自由选择文中的一个小节读给大家听。

(二)习生字

见PPT

会认字

塘、脑、袋、灰、哇、教、捕、迎、阿、姨、宽、龟、顶、披、鼓

会写字

两、哪、皮、跳、就、肚、孩、

(三)习课文第一节

1.小蝌蚪长什么样的'呢?出示第一节课文,自由读、指名读读。

2.根据课文内容同桌合作画一幅画。

3.对照课文,评一评画得对不�

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18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教材以童话故事体裁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教材中的连环 插图与课文内容紧紧相连,有条件的教师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事先组织学生观察蝌蚪和青蛙。

学情分析

这是二年级上册第一篇课文,学生在经过一年读书识字的训练后,有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和自主识字的能力。本课继续围绕识字、读书的重点,把朗读和看图及随文识字结合起来,与观察生活结合起来,与积极思考、努力发现结合起来。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注意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塘、脑”等15个生字。会写“两、就”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认1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体会到小蝌蚪找妈妈的艰辛。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小蝌蚪谜语:大脑袋,圆肚子,细尾巴,黑身子,生活就在池塘里)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则谜语的。谜底吗?指生说后,课件出示(蝌蚪可爱的样子)今天这群可爱的小蝌蚪要去寻找它们的妈妈啦!我们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CAI播放动画,教师范读。

2.学生借助图画读 课文,圈出来不认识的字,再自学不认识的字,把课文读通。

3.小组互助学习,交流识字情况。注意读准字音,并与小组同学说说记住这些字的好方法。

4.出示 生字卡片,检查生字学习情况,指导初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强化识字。

1.出示“两、就、哪、宽、顶、肚、皮、孩、跳”引导认读。

2.观察特点,说说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4.展示学生书写练习,生生评价。

四、朗读课文,了解大意。

1.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学生看图读文,边读边想: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有那些变化?小蝌蚪的妈妈是什么样的?

3.讨论交流:初读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有什么还弄不明白的地方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CAI出示:水里出现“我会认”的15个字,其中“袋、迎、塘”3个字有不同颜色)开火车认读。

二、合作探究,细读感悟。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说说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引导学生观察描写小蝌蚪是按什么顺序说的?随后CAI出示: (填一填)

________里有________小蝌蚪,大________,________的身子,________长长的尾巴,________地游来游去。(板书:大脑袋 黑身子 长尾巴)

指导朗读。(要读出小蝌蚪的活泼可爱)

2.生自由读第二、三段,师展示对应课件,说说你知道蝌蚪有哪些变化了?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长出两条后腿 长出两条前腿)

学生分组,自编自演,展示迎问鲤鱼妈妈和追问乌龟妈妈的“迎”和“追”的动作。

分角色读课文。(小蝌蚪要读出第一次很有礼貌,第二次 很热情,但有些着急;鲤鱼要读出亲切;乌 龟要读出和蔼)

3.小组合作读四、五段。讨论:你读 懂了什么?CAI出示相关画面, 引导学生了解青蛙妈妈的样子和小蝌蚪的变化。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小蝌蚪 尾巴变短 青蛙 四条腿 宽嘴巴 鼓眼睛 披绿衣 露白肚)

(CAI出示):青蛙四条腿,________嘴巴,________一对大眼睛,披着________,露着________。

学生填写后,师引导学生积累词句。

让学生把句子再读几遍,可以边读边做动作,然后用“披”“鼓”“露”再练说句子。再分角色朗读。(青蛙妈妈要读出亲切、慈爱;小青蛙要读出激动、喜悦)

4.齐读最后一段。想想这时的小青蛙在做什么?他们又有了什么变化?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尾巴不见)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师生演读课文。

2.说说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

3.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生长过程,向小朋友介绍一下吧!

板书设计

1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 大脑袋  黑身子 长尾巴     四条腿

长出两条后腿 长出两条前腿 宽嘴巴

尾巴变短          青蛙 鼓眼睛

尾巴不见 披绿衣

露白肚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19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溶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科学童话,文字浅显易懂。课文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经过“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消失”四个阶段,最后变成了青蛙,说明了青蛙生长过程形体变化,蕴含了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生字都有了自己的方法,教师应当相信他们的识字能力。作为农村的孩子,他们对蝌蚪和青蛙都比较熟悉,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教学本课,以朗读为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更受学生的欢迎。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塘、脑”等15个生字。会写“两、就”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知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

3、学会准确理解和运用课文中出现的动词。

4、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体会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四、教学重难点

1、了解青蛙成长过程中的形体变化。

2、理解并体会课文中出现的表示动作的词在运用上的准确性。

五、教学方法:

情境法、演示法、朗读法

六、教学准备:

PPT

七、教学课时:

两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

1、师引语: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猜猜它是谁?

2、ppt出示谜面

3、生交流,说谜底。(板书:蝌蚪)

4、板书:蝌蚪,引导学生观察词语的特点。

5、出示小蝌蚪图片,说说小蝌蚪长得是什么模样?

6、小蝌蚪找不到自己的妈妈了,咱们要不要帮忙?

7、揭题板书

(二)初读识字

1、出示自读提示,指生读要求:

(1)请同学们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圈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音、字形。

(3)标出课文自然段,说说每一自然段的大意。

2、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学生多种形式认读,师相机点拨。

(2)出示会写生字,指导观察字形,正确书写,评议鼓励。

3、巩固生字,同桌互相检查

(三)再读感知

1、师读课文,生边听边用“——”标注文中的小蝌蚪长得是什么样的。

2、填空回顾课文

_______里有________小蝌蚪,大大的________,________的身子,________长长的尾巴,________地游来游去。

3、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字词

2、听写词语

3、引语: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二)感知课文。

1、播放情境朗读,学生认真倾听,想一想小蝌蚪的身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小组交流,出示画面,帮助学生说话

3、自读课文,用“——”在课文中画出描写小蝌蚪身体变化的句子。

(三)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说说。

(1)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

(2)他们是怎样接近这些小动物的?

(3)他们都说了些什么话?

2、引导学生体会“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区别。

(1)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

(2)小蝌蚪看见一只乌龟摆动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

(3)小蝌蚪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就游过去。

3、分角色朗读。

(1)、小组分角色练习朗读,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指导分角色朗读。要求:戴上头饰,配上动作,表演朗读。

四、启发思考。

引语:为什么小蝌蚪认定大青蛙就是他们的妈妈?

1、点拨朗读。

鲤鱼和乌龟是怎样向小蝌蚪描述他们的妈妈的?用“~~”画一画,读一读。

2、小蝌蚪见到的大青蛙是什么样子的?

3情境填空,配上动作朗读

(五)发散思维。

1、引语: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变成了青蛙,听到了妈妈的招呼,他们是怎么做的?

2、找出相应句子,体会蹦、跳、蹬

3、播放青蛙的叫声,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小青蛙和妈妈都说了些什么?

4、你们喜欢小青蛙吗?能夸夸他们吗?

5、当妈妈不在你们身边的时候,你们遇到困难该怎么办呢?

(六)课外延伸。

1、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青蛙的知识?

2、出示有关青蛙的资料。

3、欣赏歌曲《小蝌蚪》

九、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20

教材分析:

1.《小蝌蚪找妈妈》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中的第34课,本课以童话的形式,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小蝌蚪变成小青蛙过程中,身体发生了许多有趣的变化。通过课文当中小蝌蚪和其他动物的对话,引导学生学会互相帮助。

2.本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有效地识记生字、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进行相关内容的扩展阅读及说话训练。

学生分析:

依据教师平日的教学及对学生的观察了解,总结出学生具有如下的学习特征:

1.在6─7岁的年龄段中,孩子能较好的接受直观、形象以及贴近于他们生活实际的知识。

2.在学习中,学生对创新识字、自主阅读、表演、想象,说话拓展等语文学习活动较感兴趣。

设计思路:

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巧妙设计情境,注重双向互动,在“找中说”,“说中创”,“演中悟”,“悟中编”。

以学生喜欢的童话形式为主线,以小蝌蚪的“寻人启事”为载体,以“帮助小蝌蚪找妈”的爱心活动组织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体验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5.树立环保意识,教育学生要保护有益的动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师(神秘地):小朋友们,老师这里有一张“寻人启事”,你们想看看吗?

2.师(出示课件:寻人启事,小蝌蚪摆着尾巴,配音)

寻人启事

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快乐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它在哪?聪明的小朋友,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小蝌蚪

2008年3月16日

(1)(拟人化的寻人启事,激起孩子们的兴趣,唤醒孩子们的责任心。这种导入形式让人耳目一新。这是第一次出示寻人启事。(2)课件以丰富的画面,文字,声音,让学生入情入境快。)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师:(着急地):找不到妈妈,小蝌蚪多着急呀!妈妈长得什么样呢?听完下面的介绍,你能告诉小蝌蚪吗?

(学生看动画,听课文配乐录音。)

二、播放课件,引入课文

(播放课件,显示课文内容)。

师:这是谁呀?(课件出示小蝌蚪图片)

生:小蝌蚪。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

生: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黑的,长着长尾巴。

师:课文里是怎么描写的呢?

生:小蝌蚪是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师:小蝌蚪正在做什么呢?

生:快活地游来游去。

师:快活是什么意思?

生: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师:对!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我们也来快活地读读书,请齐读第一段。

生:(读)

三、设计活动,学习新课

师:我们要帮小蝌蚪找妈妈,可是它妈妈长的是什么样呢?“寻人启事”里没告诉我们,怎么办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学生轻声读文)

师:请找出描写妈妈样子的句子,划上横线。

(出示: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

师:是谁告诉小蝌蚪的呢?

生:是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的。

师:鲤鱼妈妈在做什么?(和学生表演,指导读对话,理解“迎上去”)

师:小朋友,别忘了小蝌蚪还在耐心地等着我们呢!让我们再来看看它发出的“寻人启事”。出示课件):

寻人启事

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快乐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它在哪?鲤鱼阿姨告诉我:我的妈妈长着。聪明的小朋友,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

(始终以寻人启事为主线开展活动,这是第二次出示“寻人启事”。落款“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引起学生注意。)

师:你们注意看看,现在是谁在找妈妈?

生: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

师:原来小蝌蚪在慢慢长大,身体也在发生变化呢。

师:小蝌蚪的妈妈长着----四条腿,宽嘴巴。那我们快去找吧!

师:(电脑出示第二幅图)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游啊游,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又长出了两条前腿。

师:为什么说是“又”长出两条前腿。

生:它已经长出两条后腿,后来长出两条前腿,所以说“又”长出两条腿。

师:(师贴长前腿的画于黑板上):你真会学习。我们一起来看图,(电脑出示第三幅图)老师再请你们自己学习下面的课文,思考一下这回它们向谁打听妈妈,怎么打听的。读懂课文再请你自己表演表演,注意,一定要仔细地读。

生:(自学)。

师:我看,有好多小朋友已经在表演了,老师念,你们表演,边读边演,行吗?(生演)

(借助动作强化记忆,形式活泼,边“演”边记,学生喜欢,“演”中有悟。)

师:为什么课文用了“追上去”这样一个词?

生:从图上看,小蝌蚪和乌龟的游动方向相同,表现出小蝌蚪知道妈妈的特征后急于找到妈妈的。心情。

师:让我们带着急于找到妈妈的心情再来读读这一段。

师:我们帮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我们找到了也长着四条腿,宽嘴巴的----乌龟。

师:看来“寻人启事”写得不太明白,那怎么办?

生:我们来改改“寻人启事”吧!

师:那我们还是先读一读书,看看书中有没有把小蝌蚪的妈妈的样子告诉我们,好吗?(生自由读文)

(用改“寻人启事”的方法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也锻炼学生综合表达的能力。)

学生找到第四段: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师:来看这两句话(出示)

披着绿衣裳,露着白肚皮,鼓着一对眼睛。

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师:这两句话有什么不一样?你喜欢哪一句话?

生:第二句。

师:老师就喜欢第一句,你们能说服我吗?

生:……

(语感训练十分重要。比较、鉴赏是有效的途径。老师问:你们能说服我吗?学生兴趣盎然。)

师:为了让小蝌蚪马上找到妈妈,你们能再帮它把“寻人启事”补充完整吗?

生:能!

(出示课件)

寻人启事

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快乐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它在哪?通过鲤鱼阿姨和乌龟阿姨的帮助,我知道:我的妈妈。聪明的小朋友,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长出的小蝌蚪

(这是第三次出示“寻人启事”,与前面设计相贯通,将寻找“小蝌蚪的妈妈”爱心活动推向高潮,学生在交流中,明白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是多么重要。另外课件句子的出示,给学生补充“寻人启事”以“拐杖”。)

四、总结课文,深入引导

师:其实,蝌蚪妈妈就是谁啊?

生:青蛙。

师:小蝌蚪像我们同学一样聪明,认定了青蛙就是自己的妈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同学们看图(出示课件),仔细观察,看看小蝌蚪找到妈妈没有?

师:小蝌蚪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谁来说一说?

生:小蝌蚪尾巴变短了。

师:贴出小蝌蚪尾巴变短的图片

师:小蝌蚪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该多高兴啊!你们想,小蝌蚪会对青蛙妈妈说些什么?谁能说一句话,后面用感叹号,把小蝌蚪找到妈妈的喜悦心情表达出来?

生:(例句:妈妈,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你啊!

妈妈,原来你在这儿啊!

妈妈,我们终于找到你了!

妈妈,原来你就是捉害虫的大王啊!)

师:(扮青蛙妈妈,笑着说)是啊,孩子,我们一起去捉害虫吧!

师:小蝌蚪和妈妈见面了,大家都非常高兴,它们的话该怎么读呢?请一个小朋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朋友读妈妈的话。

生:分角色朗读。

师:青蛙的样子,我们在帮助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已经知道了,那课文上又是怎么描写的呢?

生: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找出文中描写青蛙的句子,重视语文的工具性。不能抛开课本学语文。)

师:(师贴出青蛙的图片)你们对青蛙有哪些了解呢?

生:一只青蛙一年能捉一万五千多条害虫,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小朋友要好好保护青蛙。

生:青蛙的叫声很好听。

师:青蛙是个歌唱家。

生:青蛙走路是蹦蹦跳跳的,它还是游泳能手。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老师,我知道蛙泳就是青蛙发明的。

师(微笑地):是吗?

另一生:不对,是我们学习青蛙游泳时的动作来游泳。

(此处的拓展,能激发学生关注自然的兴趣。)

师:这节课,我看出小朋友们都很喜欢小蝌蚪,想不想当一回小蝌蚪呢?

生:想!

师:我是《动物报》的小记者,想采访你们,让更多的孩子了解你们,保护你们。你们愿意接受我的采访吗?

1.你们是谁的孩子?

2.你们是怎么找到妈妈的?找妈妈时遇到困难了吗?

3.你们是怎么变成青蛙的?

4.你们变成青蛙后,能给人类带来帮助吗?

师:谢谢你们接受我的采访。

老师这里有一道题,认真听讲的同学才会做。

师:(出示课件)

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后腿),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再过几天,(尾巴)变短了,渐渐地,(尾巴)不见了,小蝌蚪长成了(青蛙)。

(这段设计活动性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生不知不觉地复习了全文,并进行保护青蛙和蝌蚪的教育。)

五、识字、写字教学

1.借助图画读课文,自学不认识的字。

2.学生在文中圈出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小组互助学习,交流自己认识了什么字,读懂了什么。

4.指导初读课文,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5.指导写字。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2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要认识的字:灰、迎、阿、姨、追、顶、披、鼓。

2、要会写的字:河、借、姐、呢、呀、哪。

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话中的不同人物、不同语气,尽可能体会、表演课文某一个片段。

情感目标

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生字制作卡、表演童话剧所需头饰(几只蝌蚪、大鲤鱼、小鲤鱼、乌龟、青蛙)。

2、有关蝌蚪的科普片段或把“实物”带进课堂。

学生准备

1、有条件的到河边观察一下蝌蚪。

2、了解蝌蚪或其他小动物的生长过程(以图片或文字形式展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汇报课前预习

师:同学们,学习这篇课文前,我们布置了预习任务,现在请同学们来汇报:通过读课文,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观察小蝌蚪(或查阅有关小蝌蚪的知识),你又发现了什么?

师生交流。(略)

设计理念:此处提前布置的预习体现了两个任务:一个是读书,另一个是读“自然”这本大书。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鼓励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多了解课外知识,进而爱小动物,爱大自然。

二、初读课文,简述梗概

1、师:同学们,大自然中生活着我们人类的许多好朋友,它们和我们一样,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生活着,所以大自然中每天都会发生数不清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请大家快来看一看吧!

学生自由读课文几遍(要读充分)。

2、出示6幅图画于黑板,引导帮助学生简述课文。

设计理念:二年级复述难不难?“简述”显然降低了要求。借助图画,再加上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能够说出课文大概(真正的课堂上学生还时有发挥呢!),此时的复述,使学生对课文有了全面的了解,有了整体的印象,同时又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看、说、记的能力!

这个环节出现早不早?实际教学证明效果很好。前提是课前的预习及复述前的读书要“充分”。“充分”不是毫无问题,而是有足够的遍数,使学生能够对课文留下印象,这时的复述,就是建立在这个“印象”的基础上完成的。

三、“玩”中学字词

1、师:同学们,读了几遍课文,你们就讲得这么好,真不简单啊!有几个“小淘气”想和大家捉迷藏,你们敢不敢?好,请看黑板上这些字——(出示14个生字)——已经藏进课文中了,我喊“预备——开始”,你们拿起笔,开始找,找到一个,叫三声它的名字,马上用笔把它圈起来,别让它跑了!

学生圈、读生字词。(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个别稍慢的学生要适当帮助指导)教师出示卡片,进行“读词大赛”!

2、“谜语大比拼”。

(1)出示生字:河、姐、借、呢、呀、哪。

(2)学生给每个生字编个谜语(可从音、形、义各方面充分发挥想象),形式应多样活泼,用说出来、画出来动作表演出来等形式都可以。

(3)个别竞猜:编谜语的同学“单挑”同学猜谜语。

(4)分组打擂竞猜。

3、“词语接龙”。

规则:用生字组词,分组在一定时间内说得多而对的为胜。

(1)各组成员分头准备,在集中到组里,确定发言同学,其他同学可准备补充。

(2)各组比赛,教师相机调控。

4、“句子选美”

教师出词语,分组派代表说句子,最后全体参与评出“最美”的句子。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有两个特点:一是体现了识字、学词、说句的层次性,步步为营,比较扎实。学生如何认识字?其实正如认识人,见面多了自然就熟了。在这个环节中,字单独出现过,在词中出现过,又在句中出现,反复出现,使学生和它渐渐“熟悉”;二是灵活多样的形式。自始至终,学生们既在“玩”,又在学,而且是在愉悦地、自主地学。在“玩”中发展思维,在“玩”中发展学生听说的能力,开发他们“创造记忆”字词的综合学习能力,在“玩”中又培养了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激发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四、生字书写

1、出示偏旁:氵、女、亻、口。

师生交流:它们“美”在哪里?

附参考:“女”:一个美丽的女孩,跳完舞后做优雅的谢幕动作。

“亻”:一个身子挺拔的同学,昂首挺胸,站得笔直。

“口”:一张漂亮的小嘴巴!

“氵”:像浪花一样漂亮、奔涌,但每一朵都在自己特定的泳道上,不犯规!

2、师生观察交流偏旁书写的规律。

3、教师示范书写。

4、学生练习书写,小组内评比出优胜者,进行鼓励表扬!

5、出示生字:河、姐、借、呢、呀、哪。

(1)先观察交流:怎样写,它们看起来才最美?

提示:“河”——“小河”不能太宽,它(氵)太宽了“可”就过不去了。

“姐”——“姐”是个美丽的女孩,所以要把“女”字旁写美丽。

“呢”、“呀”、“哪”——注意那张美丽的小嘴(口)。

此处宜采取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这样使许学生对难点、重点更易接受,更直观。

如“河”、“借”——左右两部分,好比两个朋友照相,谁胖些,谁瘦些?(“氵”、“亻”瘦;“可”、“昔”胖)那么田字格好比像框,怎么照?(瘦的略让,胖的略出。)

(2)教师示范,学生练习书写。

(3)“小小书法家”评选。

①小组内评选出优秀者。

②优秀者的字贴于教室《书法家》展框。

③请获胜者上台介绍经验。

设计理念:灵活、新鲜的语言设计,力求把“死”的变成“活”的,“枯”的变“荣”!每个字都是一个生命,或活泼,或俏丽,能静会动!汉字有魅力,更应该有魔力!让每个孩子从心里爱它,看它时怦然心动,写它时心旷神怡!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22

目标:

1、通过观察画面,使学生从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2、体会动物的语言、心理,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使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人类的朋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4、继续培养学生收集、积累信息的能力。

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

2、借助插图,去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难点:

1、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理解文中的词语。

教具准备:

电脑、图片、动画片。

教学过程:

一、观看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提示:注意观察小蝌蚪的身体变化。

二、进入新课:

1、整体感知:

指名分段读,想一想: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他在路上遇见了谁?在文中画出来。教师进行板书

(三次、鲤鱼、乌龟、青蛙。)

2、电脑出示问题,在下阶段的学习中带着问题去学习:(结合上节课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筛选后的。)

3、细读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哪些内容同插图有联系?

2)分别请学生读二、三、四自然段,再请学生根据自然段的内容找到相关的图片把图贴在黑板上。

3)同桌之间试着结合课文内容讲一讲图画的内容:

(第二自然段开始介绍小蝌蚪的变化,几天以后,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他向鲤鱼妈妈打听自己妈妈去了哪里,从鲤鱼妈妈那里他得知: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第三自然段写过了几天,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他看见乌龟后,错认乌龟为自己的妈妈,从乌龟妈妈那里得知:自己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服,唱起歌来顶呱呱。第四自然段写过了几天,小蝌蚪尾巴变短了,变成了小青蛙。在荷叶上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教师:整个找妈妈的过程,课文是抓住了动物的语言和动作来描写的。自己认真地读读,找出描写动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词语,并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体会为什么这样写。结合学生说的教师板书有关动词:“迎”“追”“游”

(小蝌蚪“迎上去”说明小蝌蚪与鲤鱼游的方向是相对的,他在有礼貌地打听。鲤鱼妈妈的一番话,告诉小蝌蚪他们的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小蝌蚪看见乌龟后,就“追上去”说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乌龟在前,小蝌蚪在后,表现出小蝌蚪急于找到自己妈妈的心情。乌龟的话使小蝌蚪进一步了解了妈妈的外形特点:“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服,唱起歌来顶呱呱。”小蝌蚪看见青蛙妈妈后,就“游过去”说明他看见妈妈后,十分高兴。)

4)根据画面内容,练习有语气地朗读:

自由读

指名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还可以说说读书时有什么困难?

教师进行指导:小蝌蚪想找妈妈,他们询问鲤鱼妈妈时,要有礼貌,读出渴望找到妈妈的心情;鲤鱼妈妈的回答语速放慢,非常可亲可敬,读出关心孩子的语气。小蝌蚪叫乌龟妈妈时,要读出既高兴又着急的语气。乌龟在与小蝌蚪说话时,要读出宽容、耐心、稳重、热情的语气,读书时速度放慢。小蝌蚪看见自己的妈妈后,要读出高兴的语气,青蛙妈妈的话要读得:亲切、自然。

小组练习分角色有语气、还可以加上适当的表演。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展示。

评一评读书情况,为什么?

4教师提出问题: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他是怎样变成一只小青蛙的呢?

学生自己说说: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说,可以用笔画出生长过程,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明。

在小组内与同学说说,交流交流。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展示。

教师出示电脑画面:

小蝌蚪先长出两条(),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再过几天,()变短了,渐渐地,()已经不见了。小蝌蚪长成了()。

让学生读一读,自己试着进行填写。

请学生把答案板书到黑板上: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短了→尾巴不见了。

师生共同读一读。

根据电脑画面画出小蝌蚪生长过程,与电脑博士比一比。

三、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小青蛙可以帮助人类做些什么呢?我们应该怎样做?谈谈自己的看法。(可以借助课外资料谈。)

教师小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青蛙。

四、积累所得信息:

让学生想想通过学习打算积累哪些信息。

在全班范围内说说,相互交流。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23

一、说教材:

《小蝌蚪找妈妈》是小学语文课本第四册的一篇童话故事,它通过小蝌蚪找妈妈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形象的说明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课文内容比较简短,先写了小蝌蚪的样子,然后通过鲤鱼妈妈、乌龟的介绍等一步一步的写出了青蛙的特点及其与小蝌蚪的区别。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语言浅显易懂。教学这篇课文应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我确定了这篇课文的教学要求和重点难点。

1、教学要求:

(1)、观察插图,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知道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在分角色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提高朗读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懂得本课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材料的。

二、说教法学法:

小学低年级学生认知的特点是直观性,针对课文内容,根据直观性原则,我采用演示法教学,边讲读课文边在黑板上画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以及鲤鱼、乌龟、青蛙的图画,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同时训练学生读的能力和写的能力。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印象,从而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经验,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了基础。

在本课教学中,要使学生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懂得本课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材料的。为了解决这个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讲读法,充分发挥不同形式读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读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理清作者思路,突破重点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演示法教学,把小蝌蚪变化的句子用幻灯机展示出来,集中学生注意力,加深学生印象,起到巩固的目的。

三、说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我抓住低年级小朋友好奇的特点,先创设一个场景:给大家带来几位朋友——小蝌蚪,可是它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大家一起帮它找妈妈,从而引出课题。这样,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讲读课文:首先,教师范读课文,同时让大家思考:本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内�

课文第一段具体描写了小蝌蚪的样子。教学时,我让学生抓住小蝌蚪的特点认真去读,加深印象。

第二段第五段是小蝌蚪找妈妈的经过,通过鲤鱼、乌龟的回答,了解青蛙是什么样子,以及蝌蚪和青蛙的区别。在教学时,我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去朗读课文,体会小蝌蚪找妈妈时的心情。小蝌蚪找妈妈时遇到鲤鱼、乌龟、青蛙时用的三个词语不同,都含有“游”,但表示蝌蚪游的方向和位置不一样,让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如何准确使用词语。随着事情的发展,小蝌蚪也在不断的变化,它了解的妈妈的特点也越来越多,最后终于找到了妈妈,而它自己这时候也已经变成了青蛙。一边让学生朗读课文一边画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以及鲤鱼、乌龟、青蛙的样子,学生在朗读和观察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了解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和青蛙的特点,懂得了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学生的读和表演,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3、总结全文:

通过本课的回顾,达到巩固所学内容的目的。

4、提出问题

通过学习本课你知道了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从书本知识转化到社会知识,让学生保护青蛙、爱护益虫,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24

教学目标 

一、基础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学习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3、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学习兴趣。

二、发展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从小就要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2、体验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3、树立环保意识,教育学生要保护有益的动物。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区别“迎上去”、“追上去”和“游过去”的不同,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教学准备CAI课件、帖图、青蛙及蝌蚪头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猜谜语

①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小蝌蚪)

②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2、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呢?难怪小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小蝌蚪去找妈妈吧!

3、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师讲故事,生看课件演示。

2、孩子们,小蝌蚪找着妈妈了吗?原来他们真的长得很不同。

三、学习课文

1、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点

看课件,提问:小蝌蚪是什么样的?他们游的怎么样?

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导读出“快活”的语气)

过渡:小蝌蚪虽然生活的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们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呀!瞧,它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它们找啊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就是一只可爱的大青蛙。

2、了解青蛙的外形特点

看课件,提问:青蛙妈妈是什么样的?

引导学生归纳青蛙的外形特点。

师:假如你现在是青蛙妈妈,你想来介绍一下自己吗?(生带头饰上台汇报)

3、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①师: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是怎样变的呢?

请孩子们自由地小声朗读课文2~5自然段。读完后,找出小蝌蚪身体发生变化的句子,用“~~~~”勾划出来,并标上序号。

②小组交流

③集体汇报,师相机贴出图片

④演一演:请生扮演小蝌蚪,讲讲自己是怎么样长大的(带头饰上台汇报)

4、学习课文2~5段

过渡:小蝌蚪历尽艰辛找到了妈妈,其中多亏了谁的帮助?(鲤鱼和乌龟)师贴图

①学习第2段

引读:小蝌蚪游哇游,正好看见……这时,他们会有什么想法?

于是,就——迎上去,问……

为什么要“迎上去”?看课件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小蝌蚪主动热情、有礼貌的语气。(同桌互问互答,师生读等)

小蝌蚪从鲤鱼妈妈那打听到自己的妈妈长得有什么特点?

过渡:于是,小蝌蚪告别了鲤鱼妈妈和小鲤鱼,继续寻找自己的饿妈妈。

②学习第3段

引读:它们游哇游,看见了一只……连忙……叫……

为什么小蝌蚪会把乌龟误认成他们的妈妈?表现出怎样的饿心情?(急切)

你从哪些词看出很急切?(连忙、追上去)

为什么不用“迎上去”而用“追上去”了?生自由说。

看课件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急切的语气。(分组轮读,师生接读等)

这一次,小蝌蚪可认错了。不过他们不灰心,因为他们又从乌龟那知道了妈妈样子的更多特点,除了“四条腿,宽嘴巴”,还有……

过渡:于是,他们充满了信心,继续找妈妈,他们相信这一次一定能找着自己的妈妈。

③学习第4段

引读:小蝌蚪游啊游,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

嘿,这一次可要仔细看看,是不是像鲤鱼妈妈和乌龟说的那样,可别再认错了。

他们仔细一看,那只大青蛙披着……

一定是自己的妈妈,于是就不慌不忙地游过去,十分肯定地叫道……

这时,小蝌蚪的心情怎样?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这一次,不用“迎上去”、“追上去”,而用“游过去”呢?生自由说。

请生上台表演这三种情况。

师小结:可见,作者用词准确,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要向他学习,这样才能把句子写得准确形象又生动。我们也要向小蝌蚪学习,只有不断去发现,不断去探究,坚持到底,终会有成功的一天。

引读:青蛙妈妈见到了自己的小宝宝也非常高兴,笑着说……

小青蛙听到妈妈的召唤是怎样做的?齐读第4段最后一句话(指导读好“蹬、跳、蹦”,突出青蛙动作的敏捷),做动作读一读。

④小青蛙都在干什么呢?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师:它们可真是人类的好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让我们带着赞赏的语气再去读一读吧。

5、为了让我们的青蛙朋友生活地更舒适安全,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四、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分角色朗读全文。

五、演一演这个故事

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25

教学内容:

这篇课文不但语言优美,而且画面生动,教师引导学生首先掌握本课生字;然后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动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弄清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教育学生从小保护有益动物。

教学目标:

一、基础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学习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3、通过学生课文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学习兴趣。

二、发展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从小就要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2、体验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3、树立环保意识,教育学生要保护有益的动物。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教师指导学生区别“迎上去”、“追上去”和“游过去”的不同,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准备:

蝌蚪、青蛙头饰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

1、猜谜语:身子像个小逗点,摇着一根小尾巴,长大吃虫叫“呱呱”。(蝌蚪)(教师出示幻灯片1-2张)

2、谈话引入

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为什么它要去找妈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小蝌蚪去找它的妈妈吧!

3、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同学们知道小蝌蚪去哪找妈妈吗?怎么找的?找到了没有?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

温馨提示:

(1)自读课文,发现不认识的生字圈起来。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8个生字。

2.指导学生识记重点字和难点字(教师在巡视时发现各组同学普遍识记有困难的字)

3.教师课件出现本课要认的“灰、迎、阿、姨、追、顶、披、鼓”8个生字,检查识字效果。(教师出示幻灯片第3张)

三、精读领悟

1、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点:

(1)看课件,提问:小蝌蚪是什么样的?他们游的怎么样?(教师出示幻灯片第4张)

(2)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导读出“快活”的语气)(教师出示幻灯片第5张)

过渡:小蝌蚪虽然生活的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们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呀!瞧,它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它们找啊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就是一只可爱的大青蛙。教师出示阅读提示:(1)小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的?(2)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妈妈?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教师出示幻灯片第6张)

2、了解青蛙的外形特点

(1)看课件,提问:青蛙妈妈是什么样的?(教师出示幻灯片第7-8张)

(2)引导学生归纳青蛙的外形特点。

师:假如你现在是青蛙妈妈,你想来介绍一下自己吗?(生带头饰上台汇报)

3、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①教师提问: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是怎样变的呢?请你们自由地小声朗读课文2~5自然段。读完后,找出小蝌蚪身体发生变化的句子,用“~~~~”勾划出来,并标上序号。

②小组交流

③集体汇报,教师把学生学习的情况用相机拍出来展示讨论情况。

④演一演:请生扮演小蝌蚪,讲讲自己是怎么样长大的(带头饰上台汇报)

4、学习课文2~5段(教师出示幻灯片第9-12张)

过渡:小蝌蚪历尽艰辛找到了妈妈,其中多亏了谁的帮助?(鲤鱼和乌龟)

①学习第2段

(1)引读:小蝌蚪游哇游,正好看见……这时,他们会有什么想法?

于是,就——迎上去,问……

(2)为什么要“迎上去”?看课件(教师出示幻灯片第9张)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3)指导朗读,读出小蝌蚪主动热情、有礼貌的语气。(同桌互问互答,师生读等)

(4)小蝌蚪从鲤鱼妈妈那打听到自己的妈妈长得有什么特点?

过渡:于是,小蝌蚪告别了鲤鱼妈妈和小鲤鱼,继续寻找自己的妈妈。

②学习第3段

引读:它们游哇游,看见了一只……连忙……叫……

(1)为什么小蝌蚪会把乌龟误认成他们的妈妈?表现出怎样的心情?(急切)

(2)你从哪些词看出很急切?(连忙、追上去)

(3)为什么不用“迎上去”而用“追上去”了?生自由说。

(4)看课件(教师出示幻灯片第10张)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急切的语气。(分组轮读,师生接读等)

这一次,小蝌蚪可认错了。不过他们不灰心,因为他们又从乌龟那知道了妈妈样子的更多特点,除了“四条腿,宽嘴巴”,还有……

过渡:于是,他们充满了信心,继续找妈妈,他们相信这一次一定能找着自己的妈妈。

③学习第4段(教师出示幻灯片第11-12张)

(1)引读:小蝌蚪游啊游,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

嘿,这一次可要仔细看看,是不是像鲤鱼妈妈和乌龟说的那样,可别再认错了。他们仔细一看,那只大青蛙披着……

(2)教师引读课件12中的句子一定是自己的妈妈,于是就不慌不忙地游过去,十分肯定地叫道……

(3)这时,小蝌蚪的心情怎样?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4)这一次,不用“迎上去”、“追上去”,而用“游过去”呢?生自由说。

④小青蛙都在干什么呢?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教师出示幻灯片第13-14张)

教师小结:

(1)它们可真是人类的好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让我们带着赞赏的语气再去读一读吧。

(2)作者用词准确,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要向他学习,这样才能把句子写得准确形象又生动。我们也要向小蝌蚪学习,只有不断去发现,不断去探究,坚持到底,终会有成功的一天。

(3)教师引读:青蛙妈妈见到了自己的小宝宝也非常高兴,笑着说……

小青蛙听到妈妈的召唤是怎样做的?齐读第4段最后一句话(指导读好“蹬、跳、蹦”,突出青蛙动作的敏捷),做动作读一读。

四、演演画面(教师出示幻灯片第15-20张)

教师请学生上台看课件表演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其他同学读课件中的句子配音。

(1)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读指名学生演小蝌蚪的的样子?(教师出示幻灯片第15-张)

(2)同学们读得不错,小朋友表演不错,下面谁能到前面,把小蝌蚪遇到鲤鱼阿姨的情景表演给大家看?(选出角色演员,配戴好头饰,提醒演员“迎上去”的蝌蚪和鲤鱼阿姨各自该站在什么位置,该向什么方向游)(教师出示幻灯片第16张)

(3)教师引导:小蝌蚪的身体在渐渐长大,它又去找妈妈,我们来看一看,乌龟是怎样说的?(过程同上,情景表演时提示演员“追上去”的蝌蚪和乌龟该站在什么位置,各自向什么方向游。)(教师出示幻灯片第17张)

(4)教师引语:在鲤鱼阿姨和乌龟的帮助下,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下面来看第四自然段,听老师读这一自然段,请同学根据老师的朗读上台表演。(教师出示幻灯片第18-20张范读)

教师小结:小蝌蚪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妈妈,该多高兴啊!如果你是小蝌蚪,你会对妈妈说些什么?把它找到妈妈后高兴的心情表达出来。

五、分角色朗读:

老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小蝌蚪和妈妈的对话。

六、拓展延伸

教师指导学生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说话。(教师出示幻灯片第21张引导)

七、总结全文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为了让我们的青蛙朋友生活地更舒适安全,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教师出示幻灯片第22张)

八、课后作业

1、回家有感情地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给爸爸妈妈讲演故事。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26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塘、群、灰、捕、迎、龟、裳、碧、鼓这9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开展活动,让学生表演来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

3、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让学生懂得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青蛙。

二、重点,难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4、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不同用法。

三、教具准备

课文中各种动物的头像和小蝌蚪变化过程中的不同特征图及字条。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解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小蝌蚪吗?它长得什么样?(投影出示,认识小蝌蚪),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它的妈妈是谁?学习了这一课我们就知道了。(板书课题)

(二)看图,了解图意:

1、出示挂图,学生从左至右观察,边看边想:这几幅图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2、利用投影出示,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看第一幅图着重观察小蝌蚪是什么样的?看第二幅图说说小蝌蚪遇见了谁?会说些什么?它的身体有什么变化?用观察第二幅图的方法自己观察三、四幅图,自由说说图意,适当进行想象,教师予以指导点拨。

(三)借助拼音,结合图画,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四)学习生字词

1、借助拼音认识生字,标出自然段,用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练习读并读准字音。

2、检查预习情况,出示生字,请学生来读并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注意指导学习以下生字。

塘:左右结构,13画,第8画右边要出头,第十画上下都要出头。

迎:半包围结构,与柳字相比较,里面的卬要看清,不要多写一撇。龟:共7画,下边是不是电。

裳:共14画,下边是衣。

鼓:13画,第九笔是一,右边是支不是攴,也不是父。本课是凸起的意思。

碧:第四笔是提。

塘,迎裳这几个字是后鼻韵母,要读准。

群:读qun,不要错读成q0n。捕:声母是b,不能读成p。

裳:读轻声shang,衣裳(shang)。

(五)布置作业:

1、完成字词的抄写。

2、朗读课文。

3、在实践中观察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第二课时

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

1、读第一段,看第一幅图,问:

(1)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2)结合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在下面画上横线,读一读。

(3)自由读第一段,说说你能够读懂那些词?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注意指导以下几个重点词语:一群:指许多小蝌蚪聚在一起,结合学生平时生活实际还可以说人群,建筑群。

对甩着、快活、游来游去几个词的理解要对照画面,启发学生想象。最好通过观察实物或录像。在朗读中体会甩这里是摆动的意思,例如牛甩着尾巴。

快活,游来游去能够说明小蝌蚪的心情很高兴。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着。

2、指导朗读第一段,要读出有趣、高兴的语气。

3、投影出示课后练习2的(1)题,口头填空,齐读句子。

(1)________里有________小蝌蚪,大________,________的身子,________长长的尾巴,________地游来游去。

二、图文对照,读讲第二段。

1、出示第二幅图问:过了几天,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再结合课文,说一说。

2、继续观察:小蝌蚪遇见了谁?它会说些什么?会怎样想?再结合课文阅读,找出有关句子,再回答。

领会长出了两条后腿捕食迎上去以及鲤鱼妈妈讲的青蛙特征四条腿宽嘴巴。

(1)结合看图,弄清蝌蚪先长出两条腿的位置。

(2)迎上去:正面主动上前叫迎,在这里表示有礼貌,也表示鲤鱼是迎面而来。

3、分角色朗读:要读出孩子问话那种天真的语气。鲤鱼妈妈要读出亲切、长辈式的语气。

过渡语: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以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

小结第二段的学习方法:

1、先看图,想想他们都会说些什么,小蝌蚪有什么变化。

2、再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反复读读。

3、领会重点词语。

三、讲读理解第三段。

1、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试着自学第三,四,五段。小组内讨论,然后汇报。师引导。

2、体会: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也表现了小蝌蚪知道妈妈的特征和位置后急于找妈妈的心情。

3、解决疑点:为什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妈妈?联系第二段鲤鱼妈妈介绍的特征来体会。主要原因是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不全面。

4、引申扩展:我们平时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否则就会闹笑话。

5、品析重点词语:比较游过去与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那种高兴的心情。表明青蛙是蹲在荷叶上,小蝌蚪不急着追赶,也说明小蝌蚪认准了青蛙是自己的妈妈,已对妈妈的长相有了全面了解,相信自己不会认错了,所以不慌不忙。

6、引导学生思考小蝌蚪是怎样认出妈妈的?回顾鲤鱼和乌龟所介绍的特征与青蛙妈妈的样子相符合,这回小蝌蚪了解全面了,所以找到了妈妈。

7、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练习朗读。

8、进行思想教育,引申扩展,通过学习第五段,你懂得了什么?(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9、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开展活动:

1、指导学生戴头饰表演这一课的小故事。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

2、拿出己打乱顺序的青蛙各个生活阶段的照片、卡片或图片依次排列,小声说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让学生排出正确的顺序。

四、练习,巩固:投影出示练习题:

1、小蝌蚪先长出两条________,过了几天,长出两条________,又过了几天,________变短了,成了________。正确答案:后腿、前腿、尾巴、青蛙。

2、青蛙四条腿,________嘴巴,________一对大眼睛,披着________,露着________。正确答案:宽、鼓着、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

五、板书设计:贴图贴字条

小蝌蚪青蛙

长出后腿四条腿、宽嘴巴

长出前腿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

尾巴变短不见绿衣裳、雪白的肚皮

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2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生词。

教学难点:

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教学和媒体准备

句子卡,生字卡,投影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带着问题进入阅读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和解疑的兴趣。

1.揭示课题。

(1)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2)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板书课题:小蝌蚪为什么找妈妈?怎样找妈妈?找到妈妈了吗?

2.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确,试着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设计意图:

随文识字遵循了语文学习的 规律--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把字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去识记,把字的音形义紧紧结合在一起去识记,可以大大提高识字兴趣,优化识字效果。

二、语境解疑,识字与读文

(一)教学第一自然段

1.了解小蝌蚪生活在池塘里。

(1)小蝌蚪生活在哪里?

(2)正确读“池塘”。

(3)图中的池塘什么样?

(4)“塘”,左边提土旁表示池塘里的水是被土围着的。

2.了解小蝌蚪可爱的样子。

(1)小蝌蚪长什么样子?

(2)第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小蝌蚪的样子?

(3)正确读“脑、袋”,读好轻声词语“脑袋”。小蝌蚪的脑袋怎样?连用两个“大”给你什么感觉?

(4)怎样的。身子?正确读“灰”。

(5)什么样的尾巴?连用两个“长”给你什么感觉?文中哪个词写出了小蝌蚪长长的尾巴特别好玩?请你用一只手臂做一做“甩”的动作。你们觉得用“甩”字用得好吗?

设计意图:

感受叠词、动词的表达效果,积累词语,激发喜爱小蝌蚪的感情,唤起朗读的热情。

(6)你们扮演小蝌蚪一边做动作一边回答:小蝌蚪,你们生活在哪里?你们长什么样子啊?你们怎样游来游去?哪只小蝌蚪能告诉我,你们为什么这么快活?

3.朗读第一自然段,感受小蝌蚪样子的可爱,在池塘里过得很快活。

(二)教学第二自然段

1.“游哇游”和“游来游去”意思一样吗?读好轻声词语“游哇游”。

2.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原因。

(1)小蝌蚪为什么找妈妈?

(2)正确读“教”“捕食”。

(3)读好“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的停顿。

3.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经过。

设计意图:

低年级阅读教学要重视词语教学。给学生解释词语、品味词语、运用词语的机会,这既是学生思维与语言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学生情感发展的需要。

(1)小蝌蚪怎样做的?正确读“迎上去”。“迎上去”是什么意思?谁来扮演小蝌蚪、鲤鱼妈妈,表演“迎上去”。

(2)小蝌蚪,你们有礼貌地称呼鲤鱼什么?正确读词“阿姨”。

(3)鲤鱼阿姨和蔼地对小蝌蚪说什么?

(4)你们扮演有礼貌的小蝌蚪,老师扮演和蔼可亲的鲤鱼阿姨,正确朗读对话。

(5)从鲤鱼妈妈的话中,小蝌蚪知道了什么?正确读“宽嘴巴”。“宽嘴巴”什么意思?正确读“宽”。

教师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4.朗读第二自然段,能做到读正确,按标点停顿,读好问句和感叹句。

(三)教学第三自然段

1.继续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经过。

(1)小蝌蚪看见鲤鱼是“迎上去”,看见乌龟是怎样做的?正确读“追上去”。“追上去”是什么意思?谁来扮演小蝌蚪、乌龟,表演“追上去”。

(2)小蝌蚪为什么“连忙”追上去?“妈妈,妈妈!”感叹号告诉了你什么?

(3)乌龟是怎样说的?

(4)读读“头上”“头顶上”,比比有什么不同?正确读“顶”。

(5)你们扮演急着喊妈妈的小蝌蚪,老师扮演和蔼可亲的乌龟,正确朗读对话。

(6)从乌龟的话中,小蝌蚪知道了什么?

教师板书:头顶大眼睛裳衣绿着披?

2.朗读第二自然段,能做到读正确,按标点停顿,读好问句和感叹句。

(四)教学第四自然段

1.小蝌蚪游哇游,看见一只大青蛙,正确读描写大青蛙样子的句子。

2.读读比比两句话中带点字的意思。

大青蛙穿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长着一对大眼睛。

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3.朗读第四自然段,夸夸这只既漂亮又神气的大青蛙。

教师板书:露着雪白的肚皮

(五)教学第五自然段。

1.小青蛙找到妈妈了吗?

2.从“妈妈,妈妈!”和“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这两个感叹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读好对话。

3.读一读这个自然段的最后一句,看谁能找对描写小青蛙动作的词?“蹬”“跳”“蹦”中哪个词不能和其他词换位置?

4.通过朗读,理解小青蛙一连串动作是瞬间完成的,体现身体轻盈,动作敏捷。

(六)教学第六自然段

1.小青蛙跟着妈妈,天天做什么?

2.“天天”这个词语告诉了你什么?

3.读一读小青蛙捉害虫的资料。

4.你想对小青蛙说什么?

设计意图:

二年级写字教学应该和一年级有所不同。到了二年级更多的是让学生自主运用识字方法,按照记字步骤,独立记忆字的音形义,独立观察范字,去发现、去归类、找规律、找书写特点,然后与同学、老师交流。

三、写字教学

1.用自己的方法记田字格中的10个字。

2.按笔顺书空“孩”的右边“亥”和“跳”的右边“兆”。

3.观察“就”“顶”“睛”“肚”“孩”“跳”字,谈谈你的发现。

“就、肚、孩、跳”左右高矮、长短都差不多;“顶”左低右高、左短右长比较明显。记住“就、顶、孩、跳”中撇的穿插。

4.看教师范写“哪”和“宽”。

“哪”,要把中间部分放在竖中线上,每部分挨紧凑,中间部分和右边部分的横撇弯钩都不要向下写太长,最后一笔悬针竖最长。

“宽”,每部分挨紧凑,宝盖头写宽,中间部分写窄,下面部分是“见”,竖起笔在竖中线,横折写窄,撇和竖弯钩要写舒展。

5.在书上练习照范字写字。

6.学生评议后修改、完成写字作业。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

1.自己再读一遍《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一边读,一边记住小蝌蚪的样子,记住小蝌蚪找妈妈的经过,记住青蛙妈妈的样子。

2.借助板书中的图片和文字说一说小蝌蚪的样子,青蛙妈妈的样子。

设计意图:

训练学生提取文本中比较明显的信息的能力。再经过整理、串联、记忆相关信息,实现完整、清楚地表达。

二、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1.在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自己读一读课文,把相关的句子标出来。

2.朗读标出的句子,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三、借助图片和关键词讲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借助板书提示,运用文中的语言说清楚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和积累语言

1.小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

2.小组展示、学生评价和教师指导。

3.小组分角色朗读--戴头饰分角色读读演演。

五、完成课后第二题,按顺序连一连图片,再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六、板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

鲤鱼图 乌龟图 青蛙图

四条腿 头顶大眼睛 露着雪白的肚皮

宽嘴巴 披着绿衣裳

蝌蚪图1 蝌蚪图2 蝌蚪图3 蝌蚪图4 小青蛙图

大大的脑袋

黑灰色的身子→长后腿→长前腿→尾巴变短→尾巴不见了

长长的尾巴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知识点 28

(1)好词积累:

大大的脑袋

黑灰色的身子

长长的尾巴

碧绿的衣裳

雪白的肚皮

快活地游来游去

(2)数量词积累:

一群小蝌蚪

四条腿

一只乌龟

两只大眼睛

一对大眼睛

(3)读一读,记一记:

脑袋、口袋、袋子、袋鼠

欢迎、迎接、迎风、迎面

水塘、池塘、鱼塘、荷塘

(4)田字格里的生字及组词:

两(两个、两人)

就(就是、成就)

哪(哪里、哪儿)

宽(宽大、宽广)

顶(头顶、顶尖)

肚(肚子、肚皮)

皮(头皮、皮球)

孩(孩子、女孩)

跳(跳远跳高)

(5)句子练习:用“已经”造句。

例: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1)我的作业已经写完了。

(2)小树苗已经长高了。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