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历史教案最新3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初一上册历史教案最新3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篇1

一、教目标

1、掌握地图上的比例尺;学会运用比例尺公式进行换算;理解大、小比例尺地图反映的地理事物的特征。

2、掌握地图上的图例与注记;

3、 掌握读图的步骤。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比例尺的换算和常见图例记忆。

2.教学难点:大比例尺、小比例尺及地理上反映的地理事物特征差异。

三、 教学准备

中国政区图、市(县)图或镇(街道)图。

四、教学过程

(一)比例尺(缩尺) 图上距离

1.表示公式: 比例尺= 实地距离

2.三种表示形式:

(1) 线段式:(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10KM)

0 10 20 30KM

(2) 文字式: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十千米

(3) 数字式:1:1000000或1/1000000;(1百万分之一)。

3.比例尺的分类:

(1) 大比例尺:大于1:200000(二十万分之一);范围小,图详细;(学校图)

(2) 中比例尺:1:20万~100万分之一(一百万分之一);(市、县图)

(3) 小比例尺:小于1:1000000(一百万分之一);范围大、图简单(国家图、世界图)。

(二)总结:比例尺越大,图中范围越小,图详细;

比例尺越小,图中范围越小,图简单。

(三)图例、注记;

1.图例:为了把地面上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画在地图上,人们设计的一系列的符号叫图例。

2.注记:地图上用作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

(四)小结

1. 让学生归纳这两节课学习了哪三方面的内容,教师归纳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是地图最基本的语言,也称地图的三要素。但地图的语言十分丰富,除所讲的以外,还有地形图中的等高线、等深线、气候图中的等降水量线等等,我们今后在学习中逐步加以了解。

2.随堂练习:

《填图册》第一页1~2,第二页2。

初一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篇2

秦汉王朝与匈奴的和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匈奴在我国历的贡献。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

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重点和难点]

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的事例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授课过程]

一、教师可以导入框中的歌谣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匈奴

1、匈奴的首领称为单于

2、秦末汉初,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

2)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取得胜利。

3)昭君出塞:

公元前1世纪匈奴分裂,其中一部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汉元帝把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4)东汉时,匈奴分为南北两部,东汉明帝派窦固、窦宪攻击匈奴,取得胜利。

三、小结:列举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的事例

1)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2)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取得胜利;

3)公元前1世纪匈奴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

4)汉元帝把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5)东汉明帝时,派窦固、窦宪攻击匈奴,取得胜利。

四、作业:举例说明两汉与匈奴的关系。

附:板书设计

一、匈奴

1、匈奴的首领称为单于

2、秦末汉初,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

二、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

三、昭君出塞:公元前1世纪,汉元帝把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

四、东汉明帝派窦固、窦宪攻击匈奴,取得胜利。

五、列举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的事例

初一上册历史教案 篇3

第十一课“伐无道 诛暴秦”教案

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情况。

2、 能力目标: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发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主题是秦朝的覆亡,课文完全紧扣此问题展开。

秦末农民战争是本课的重点,教材首先从导致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谈起,繁重的徭役、兵役迫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沉重的赋税、严酷的刑法导致民怨载道。其次,介绍了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杀秦军,占县城,建政权,天下应,说明秦朝统治已失去了民心,-秦朝是人心所向。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秦朝的统治,是我国历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最后,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沉重打击下,秦朝二世而亡。

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是本课难点。同样是刘邦、项羽,他们在秦朝灭亡前的活动属于农民战争的范畴,而秦亡后的活动就属于统治阶级争夺帝位的斗争。对此问题会有一些疑惑,从战争的目的,刘邦、项羽身份的变化等方面加以分析,化解难点。

时间 重大事件

公元前221年 秦灭六国,秦朝建立

公元前209年 大泽乡起义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7年 秦朝灭亡

公元前206年 楚汉战争开始

公元前202年 楚汉战争结束,汉朝建立

学法指导

1、阅读课本插图和史料,学会从图片和史料中感知获取历史知识的方法。

2、农民战争是第一次学习的课题,要在学习中注意把握五要素(时间、地点、领导人、事件、影响或意义)和三步曲(原因、经过、结果),训练系统、有序地掌握知识,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其次,要学会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方法:从特点、历史作用、英雄人物的功绩等几个方面入手,掌握历史表象下的深层次内容。

3、分析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应从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入手,进行较全面的分析。

4、要比较刘邦、项羽在秦亡前后所领导的战争的目的,从而认识楚汉战争与此前进行的农民战争的本质区别,初步懂得判断战争性质的方法。

正确认识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等九百多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去戍守边境,在前往渔阳戍边业的途中,遇到大雨而误期,导致起义战争爆发。但这只是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从当时社会现状来看,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秦的暴政既指秦始皇在位期间的残酷统治,也包括秦二世时的黑暗统治,这种暴政的主要表现是:(1)秦始皇广建宫殿陵墓;(2)繁重的赋税、徭役(农民要将收获的2/3上交国家)和兵役;(3)严酷的刑法(“族诛”和“连坐”);(4)秦二世的统治更加黑暗。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的途中,遇雨误期是偶然的,这只是战争爆发的表面因素,即使没有陈胜、吴广在渔阳遇雨误期,秦末农民战争也会爆发,只是时间迟早问题。所以,秦末农民战争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复习巩固

一、选择题

1、秦朝的暴政对社会造成的最根本的影响是( )

A.阶级矛盾尖锐  B.政局动荡不安

C.人民生活痛苦  D.生产力严重破坏

2、秦朝的严刑酷法有( )

①人祭②人殉③炮烙④族诛③连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3、秦末农民战争中,对-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城濮之战  D.马陵之战

4、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是( )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楚汉之争  D.城濮之战

5、秦朝灭亡的时间是( )

A.公元前209年  B.公元前207年

C.公元前206年  D.公元前202年

二、材料分析题

6、秦始皇时,有900多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边境。他们走到蕲县时,遇上大雨,道路被冲毁,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都要处死。他们中的两个小队长,杀死了两个押送军官,领导大家举行起义。

阅读材料回答:

①此事发生在哪一年?具体地点在哪里?

②这次起义中提出了什么口号

③两位小队长是谁?这一事件标志着什么?

三、问答题

7、秦末农民战争什么时候爆发?领导人物是谁?有何影响?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