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初二下册教案(优秀2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

语文初二下册教案 1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独具魅力的真性情,努力做一个自然真实的人。

2.学习本文抓特征、用细节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汪曾祺( 1920---1997 ),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 1939 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深受教写作课的沈从文先生的影响。著有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寂寞与温暖》、《茱萸集》等。散文集有《蒲桥集》、《塔上随笔》等。文学批评集有《晚翠文谈》以及《汪曾祺自选集》等。其代表作也是其获奖小说是:短篇《受戒》、《大淖记事》,这些小说都是以散文笔调写出了家乡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属于民俗风情小说。其散文“记人事,写风景,谈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虫鱼,瓜果食物,皆有精致。兼作小考证,亦可喜。娓娓而谈,态度亲切,不矜持作态,文求雅洁,少雕饰,如行云流水。”文中始终贯注着互融相济的儒道文化思想,因此被称为“二十世纪最后位士大夫”。

(二)金岳霖(1895-1984)中国哲学家、逻辑学家。字龙荪,浙江诸暨人士,生于湖南长沙。从事哲学和逻辑学的教学、研究和组织领导工作,是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逻辑学家之一。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培养了一大批有较高素养的哲学和逻辑学专门人才。现设立有金岳霖学术基金会。

著有:《逻辑》、《论道》和《知识论》。 其中《论道》,其原创性思想之丰富,在中国现代哲学中罕见其匹,被贺麟称为“一本最有独创性的玄学著作”。

而《知识论》更在中国哲学史上首次构建了完整的`知识论体系。

2、基础知识:

1汜水 演绎 脖颈 呢帽 不肖

甘霖 逻辑 接触 跳蚤 兴奋

麂皮夹克 熙熙攘攘 鳏寡孤独

2、根据字音写出汉字:

枯zào jiàn赏 xiàng貌 深居jiǎn出

nài心 细jūn 屋yán 一fù镜片

3、理解词语

谈吐 深居简出

熙熙攘攘 一时无二

4、自主学习,整体把握文本,感知人物形象

(1)请用一个词概括金岳霖先生给你的印象。

(2)金岳霖先生“有趣”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课堂学习】

1、从这些趣事中可以看出金岳霖先生什么性格特征?

2、“有趣”是金先生的主要特色,在其身上,还有重情的一面,试作分析。

3、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其妙处。

【拓展延伸】

同学们上学多年,一定遇到过许多老师同学,写一段文字,通过细节描写,写出他们的个性特点。(100字左右)

【小 结】

语文初二下册教案 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

2,学会9/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准备:

投影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看投影,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

2,板书课题,问: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

要求:

(1)轻声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学习生字词,不懂的词语用线画出来。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

(2)齐读词语。

(3)说说不懂的词语的意思。

糟蹋:侮辱。

热火朝天:比喻群众性运动或工作达到热烈,高涨的境界。

3,分段指名读课文。想每段告诉我们什么

4,用一句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第一段

1,自由读。

2,指名说你知道了什么

3,指导读出感情。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用钢笔描红。

3,完成书后第三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

3,理解藏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体会红军对少数民族同胞的赤诚爱心,领悟军爱民的优良作风与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能运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一个活动场面。

教学准备: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二),默读全文,想: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

画出有关的语句。

(三),继续精读课文2-5自然段

1,指名读。

2,第二段体现了朱德的什么心情怎样读

3,第五段朱德对藏族同胞的一片爱心的句子是(指名读),该如何读。

4,分角色朗读2-5段。

(四),精读6,7自然段

1,自由读。

2,画出朱德同志对藏胞春耕工作关心,重视的词语。

3,指名说说所画的词语。

4,你能通过读,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指导朗读。

(五),精读8,9自然段

1,自由读。

2,默读思考:藏胞为什么全都流出了激动的`泪水为什么会说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啊

3,交流上面的问题。

4,指名读第8自然段,引读第9自然段。

(六),总结全文

1,自由朗读全文。

2,说说藏胞们为什么把红军称为菩萨兵。

(七),作业

写一段话,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要求用上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

板书:

7,菩萨兵

朱德:急坏了怎么受得了尽心尽力

藏民:躲跑返回流泪

《菩萨兵》教学思考

在语文的教学中,如果把表演带入课堂,一改学生被动阅读的地位,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动手,主动参与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语言文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有利于展示学生的才华。在教学《菩萨兵》这篇课文中我尝试着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使学生学得愉快,学有收获。

具体体现在:

1、以演代讲。教学中我设计了学生喜欢的演一演的形式,让学生来演一演藏民当时的所想所言,深切地体会当时藏民们的心理、神态、语言,不知不觉化解了“菩萨兵”这一难点。特别“你们是菩萨派来的吧”这一句符合人物特点的话,虽见平常,却可见学生对课文的感悟之深。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想像,把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与诠释,通过表演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如请学生演一演藏民见到红军会怎么做,怎么说,这就需要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从多个不同的侧面去思考,拓展思维的空间。在学生独具匠心的表演中,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尝试合作学习。学生的个体学习是基础,小组合作学习、师生合作学习可以发挥课堂教学的群体功效,为学生成功学习提供帮助。在让学生演一演时,让学生四人小组分角色试着演,既发挥了集体的功效,又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让一部分不善表现自己,或胆怯的学生也得到训练。

3、引导学生参与评价,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表演之后,让学生评一评演得怎么样,在评的过程中再一次引导学生感悟了课文,进一步探究学习,把对课文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层次。在愉快的评议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及感悟文本的能力。

在语文的教学中,如果把表演带入课堂,一改学生被动阅读的地位,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动手,主动参与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语言文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有利于展示学生的才华。在教学《菩萨兵》这篇课文中我尝试着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使学生学得愉快,学有收获。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