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学习教育心得体会汇总(通用32篇)
作为一名班主任,在长期的一线教学中最深刻的体会便是:中国的学生学的太累了!上课双手背后,让闭嘴便不能在讲话,说错了就要换训斥,回家少有玩的时间,想学的轻松,那么考试的成绩就会一落千丈,各种课外辅导班塞满了每一个周末。作为老师,作为一个妈妈,真的为孩子们心疼,心疼这本应快乐无忧充满自由与想象的童年,就这样一去不复返了。心疼孩子们天生的创造力就此被抹杀了。
何时能改变这样的教学模式?何时能还给孩子原本属于他们的东西?何时能停止捆绑与禁锢?
我曾无数次想过,有无数次以无奈告终—我的力量太微弱了,弱到连产生这样的想法都让人觉得可笑?
这学期,于校长在经过一番思量后,决定在我校推广“主动教育”模式,在第一天培训中,我有眼前一亮、被震撼的感觉,全新的教育模式、教学理念滋润了每一位班主任的心田。这不正是我在心底一直想改变的东西吗?在聆听了几次理论与课型后,我已对这种模式有了初步的了解,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前个方面:
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要正确看待个人利益和得失,重名节、不重名利。不以金钱的多少作为衡量幸福的标准,真正做到心静如水。
二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把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信仰,立足岗位作贡献,尽自己能力履行好职责作为的追求。
三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辜负组织的培养和信任,认真学习管理知识和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把做好各项工作作为对组织的回报。
四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时刻牢记自己手中的权力来自人民,拥有权力是为了服务于人民。不能有特权思想,更不能做出耍特权的事。
五要树立正确的荣辱观。认真学法,以法为据、以纪为尺、以案为鉴,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守纪。
六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品行,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甘于清贫、乐于奉献,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以上即是本人观看警示片后的一些粗浅的感悟,一定把贯彻警示教育大会精神作为今后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指路明灯,时刻警醒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全面规范自己,认真履行好“一岗双责”,确保做一个合格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管理者。
近期在局党委的统一部署下,我们集中学习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学习,提升了理论水平,提高了实践能力,同时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在思想认识方面,虽然自己能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积极参加学习活动,但是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学习理论知识比较被动,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强,以至于不能做到与时俱进,无法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
二、在工作作风方面,工作中总是一味埋头苦干,极少主动向领导汇报自己的工作和思想,缺乏与人沟通交流的主动性,很少与上级主管部门交流,有些自我封闭,同时,思考问题不全面,没有很好地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工作不够扎实。 三、在工作方法方面,思路不宽,分析问题比较简单,不够周全,不能全面系统的通盘考虑。缺乏创新精神,大胆工作的思想不牢固,不能够很好的掌握工作全局。
通过学习讨论,我认真反思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将重点放在党的群众工作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做好学习笔记,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中深化思想认识,提高思想觉悟,真正领会这次活动的主题思想,更好地贯彻上级领导的决策部署,提高自身执行力。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加强党性锻炼。树立奉献的理念,继续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勇挑重担,切实肩负起为群众服务的工作使命。同时,自己要着眼于新思路、新视野、新举措来做本职工作,努力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意识和危机意识,着力研究适应新时期工作的新方法、新举措,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克服求稳和保守思想,看准的`事就大胆试、大胆闯。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坚持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在实践中,紧密联系工作的实际,创新工作思路,不走任何形式,力求工作实效,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教材开发与治理、课程评价、课程治理、教师的培养和培训、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九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就教师而言,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对新课改加强熟悉,热情投进,不断进步自身素质,进步教师素质是深化新课程改革的条件条件。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实际应用中的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夸大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夸大学课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爱好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夸大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练习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题目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夸大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进步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改变课程治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治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一次课程文化的全面而深刻的变化。随着课程功能、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构架、课程实施与课程评语的变化,新课程必须对教学活动提出一定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的课程理念。“学生的发展”指全体学生的发展、终身持续发展、活波主动地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发展。新课程的教学设计要为每位学生的发展创造合适的学习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
一、促进学生的最佳发展。
新课程构建了一个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具有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课程体系,这为教学设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新课程的教学设计要以进步全国民族素质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实质是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个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基本要求同特殊要求结合起来,把着眼全体同因材施教结合起来。
二、着眼学生的基本素养的全面进步。
学生的素养是他内在心理的写照,取决于它的心理结构及其质量水平;进步学生的素养就必须化知识为聪明,积文化为品性。新课程的功能定位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不仅要重视双基的练习,发展学生的聪明和能力,而且要促进他们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三、引导学生生动活波地活动地学习。
为了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的一代新人,新课程的教学设计要注重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和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自主的活动中理解,把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面对现今的教育状况,以我对于新的课程理念的熟悉,我以为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
首先,加强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这是一个熟悉题目,任何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思想熟悉假如落后于新课程改革思想理念,那么如何深化新课程改革一切都是空谈。什么是新课程改革?对于这个题目,很多人都是满头雾水,到底什么是新课改谁也说不出一个头道来,综合各种对新课改的释义也只能回纳出一个模糊的概念即:通过新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使教育教学真正进进素质教育的轨道。它讲究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位一体的教育功能。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众所周知某种教育方式的确立是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制约的,传统的教学方式也许适合当时的经济发展,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进,经济体制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的更新越来越短,面对这些新情况,传统的教学方式必然有其不适应的地方。过往的教学是有很多弊病的。如夸大共性,忽视个性,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重视学习结果,忽视学习过程。我们现在夸大的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自主地进行反思与总结,而不是被动的应试,要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全面进步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培养人的,是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的。因此,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其次,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印度哲学家奥修有一句名言:“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我们必须给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脚之所以能忘记,恰恰说明鞋之合脚;假如鞋分歧脚,脚就会被时时记住。同样,当学生在一种适合自己的教育环境中生长时,我们就会欣喜地发现他们似乎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在课堂上。这时,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率就会意想不到地被激活。这样的情形在我们的实际教育教学中并不鲜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就要充当提供适合学生教育环境的角色。因此,我们必须专心记住:我们要创造的是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要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我们要转变角色,走进新角色。我们教师就要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治理者变为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者和领路人,由教学活动中的主角变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指导者和拓荒人。在教学方式上,要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被知识牵着鼻子走。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不断反思自我,营造维持他们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第三,努力进步教师的素质是关键。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甚至制约课改的进行,今天的学生不再是几年前的学生了,他们思维活跃,爱好广泛。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对新事物的追求与敏感往往超越了我们成年人。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勤于学习,不断进步自身的基本素养,以满足新课标的课堂教学要求,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突出的是“探究”,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当中,要让学生往想、往做,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往感悟知识。因此,这不仅要求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维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还要有灵活的课堂应变能力,以保证双方的协调发展。
同时,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这充分说明合作学习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否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和终生学习的能力,势必助长学生的依靠心理。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是如此。合作能力提升的能力,能形成集体的聪明,但应以每个学生的独立思考为条件,才能有针对性地讨论,有目的性的讨论,才能达到自主学习的要求。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再出现题目后,不要急于组织或要求学生讨论应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等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参与讨论。这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才能达到或做学习的最佳效果。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表达独立的观点。合作不是一种顺从,而是一种相互认同、相互接纳合作以独立为基础,假如小组成员盲目服从“优生”,假如学生没有自己的观点,千人一面,合作就没有意义。学生有自己的观点,这个本身就是价值,不管论证结果是实是伪,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多是受益者。
传统的教学观师生随师转,教师唱主角,学生当听众,可是,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一不留神,合作学习就会变成“优生”挑大梁,“学困生”跑龙套的假合作学习。有的学生思维灵敏语言表达能力强,常乐于表达不倦;有的学生反应较慢,又羞于开口,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习小组车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尊重、互相关心、互相欣赏的氛围。学生学会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就能从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和为人民服务意识,也就是学生在合作中取长补短,促进知识、技能的迅速把握。
新课程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师的新角色,不仅使学生的引导和促进者,也应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同学一起交流,同学一起讨论,为学生的合作学习起一个榜样效应。
在学生交流讨论时,教师不能只是积极的旁观,更应积极地参与,在参与中放下“师道尊”、“严权威心理”,和学生一起学习探究,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心声,为学生的合作学习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在参与合作学习时,要留意保护儿文化,庇护学生的理想精神,让学生争辩,让学生质疑,让学生保存自己的意见,要牢记自己是和学生一起学习,只是学习小组中的一员,不能以“传授者”或是可以“首席”的身份自居,更多的是一个学习者的身份,使学生以为教师是在与我们一起学习,以为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产生超越的自豪感。
信息时代的发展迅速,学生获取知识的多渠道,经常会让我们自叹不如,学生知道我们未必知道,学生的疑问我们未必能解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但不能原谅她们的不学无术。”在合作学习时,碰到困惑或不懂得事情,教师不能碍于面子,怕难为情,应与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要能够承认自己的不足或失误,留给学生课外思维的空间,也留给自己重新思维的机会。因而让课堂焕发活力,必将是学生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人的一生中生命是最重要的,我们要从小培养幼儿的生命意识,特别是生命意识的教育。实施幼儿园“三生教育”,家庭教育是基础,幼儿园教育是关键,社会教育是保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条件”。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幼儿道德品质培养成的重要场所,“三生教育”家园合作活动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在对幼儿的教育过程中,非常注重和老师的沟通交流,通过召开家长会、课后向老师询问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等形式,更加支持和配合老师的教育。在对孩子“三生教育”的过程中,养成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有位早教专家这么说过:要么养成好习惯,要么养成坏习惯,没有中间的路。培养宝宝好习惯要趁早,坏习惯一旦养成,长大之后改起来可是很痛苦的。培养宝宝的好习惯,最重要的就是爸妈的言传身教,把良好的言行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教导宝宝也这样做。作为一位三岁孩子的母亲,我逐步让他养成了以下几种习惯:
1、懂礼貌;会主动与别人打招呼,会说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
2、良好的生活习惯;能按时起床就寝,一日三餐有规律。
3、具备良好的卫生习惯;会自己刷牙盥洗,饭前便后洗手,如厕后会冲厕所。
4、环保意识;知道垃圾扔进垃圾筒。
5、爱分享、不自私。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的影响对学龄前儿童是至关重要的,家庭也要有“三生教育”的意识,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孩子作出榜样。健康的家庭关系和快乐的生活态度是热爱生命的表现。作为父母,我们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好好配合老师,搞好孩子的“三生教育”。
很多人都会明白,当一个农夫在生命快要结束的那一瞬间,他会默默无闻地忙着播种收割;当一个医生在生命快要结束的那一瞬间,他会急着去救治躺在医院的病人;当一个老师在生命快要结束的那一瞬间,他会认认真真地教育每一个学生,赋予每一个学生,这才是尽职尽责,而当一个在路上行走或开车的人,在生命快要结束的那一瞬间,会想起什么呢?
在听过刘老师的《安全教育》讲座后,让我对人身安全又了更多的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安全事故是可以避免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不可以让它因为自己的不当心而失去,这样很不值得。
我是模具想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无论是在学校学习,还是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与各种机床打交道是免不了的,当然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便会“围绕”在我身边。还记得在刘老师的讲座中,刘老师给我们看过的图片,那些手指断掉,手掌被冲掉的人比比皆是。其实,操作机床固然危险,但是我认为只要自己注意,认真,不在操作机床的同时做别的事情,不一心二用,这些事故便是可以避免的。
还有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人,过马路从不看红绿灯,只为图自己一时之快,便无视交通规则。试想,很多交通事故不就是这样发生的吗!还记得自己多次在过马路时被差点撞到自己的出租车司机骂“找死”的事情,其实就是因为自己闯红灯,而当时还并不是工夫紧急,只是懒得等而已。听了刘老师的讲座,再想起那些事来,突然就觉得有些后怕。仿佛自己当时还是蛮幸运的。但是我期待这样的幸运发生,但我更期待自己不需要再期待这样的幸运! 总之,无论什么时分,无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当心谨慎,遵守相应的法则。做好自己,造福社会。
尊重个体差异是多元智能的核心理念。重要的是一种多元地认识、理解和研究智能的方式。素质比智能更重要,一个人很聪明,但不用这些智能来服务社会,那是无益的。教师不应为智能而教,而是用智能理论来促进教学。学生的多元智能是在他们掌握教学内容的过程中间接得到发展的`。智能本身是中性的,智能不是人人多少都拥有的一般能力或潜能,而是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同时,每种智能都必须受到至少一种社会文化的重视。多元智能代表着每个人不同的智力潜能,这些智力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人类至少存在七种以上的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内省智能。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了巨大作用,具有同等重要性,全面的教育应该是开发每个人身上的这些智能。
就教育而言,教师必须考虑想要解决的问题和教学内容是什么。多元智能只有几种,教学内容却千千万万,多元智能不是也不应该成为教学内容的本身,对学科的理解、公民意识、适应竞争社会的能力、形成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培养艺术修养等才是教育的目的。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用大量时间进行教学准备,如何从不同角度强调同一个概念,好比让学生从不同的门进入一个房间,这时你会发现有两件重要的事情发生:一是你可以从不同方面更多地理解学生,二是你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一个概念,让学生自己提出不同的看法。无论如何,教学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没有必要创造全新的东西去教给他们,而这些内容却和他们的知识基础有很大距离,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即可,别让理论成为花花绿绿、热热闹闹的点缀。
数学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是这个过程的出发点。因此,组织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决定着学生的兴趣浓淡、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高低。假如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垄断课堂,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洗耳恭听;教师问,学生答;课堂气氛只会越来越沉闷,教师越教越吃力,学生越学越没劲,最终,学习兴趣被湮没,学习动机被窒息。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要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心理和需要。使教学过程本身成为学生昨天给学生补完课,我就放他们回家了。差不多三点多的时候,一位学生家长就来找我,说她女儿没有在门口等她,现在不知道去了哪里。她看起来很着急,说本来跟她女儿约好了在门口见,但是现在人却找不到了。我说我两点多就放了,让他们回去自己复习,因为这个学生表现挺好,所以我让她第一个回家。我猜想她可能出去玩了。
没过一会儿,她自己回来了,手里拿了一份水饺,然后我看到她妈妈的眼里擎着泪水,就望着她。此时我非常理解这位母亲的心情,女儿不见了,肯定是着急的,就像我的妈妈以前担心我一样。可是这位学生却若无其事的样子,看到母亲如此着急,竟然一点反应也没有。母亲不停地责怪女儿为什么不跟她说一声,这位学生很轻描淡写地说:我就出去吃了点东西,有什么的。母亲气得没出声,我在旁边也劝导着说:你看今天风又大,你妈妈在外面等了你这么长时间,还要为你担心,你也要体谅下父母的心情啊,再说明天都考试了,怎么不回家好好复习呢,玩等考完了再玩啊,考完了随便你怎么玩。这时,母亲的眼泪又下来了,说她平时回去都不怎么复习,天天跟同学打电话,还要出去玩,她显得很无奈。我说:没事,今天回去好好复习,明天争取考好就行了,别再责怪她了,孩子都贪玩的。
回到座位上,我反思了下。其实我并不反对孩子玩,我觉得孩子玩是件好事,最怕他是不要玩。但是,现在的孩子太缺乏责任心,从来不考虑父母的感受,如果换个角度思考,让他们与父母换位置,那他们是不是就能体会父母的用心了呢?小的时候,总感觉父母唠叨,大了之后才明白,其实他们都是为我们好。现在父母亲不在身边,这些唠叨逐渐逐渐少了,但是却越发想念了。如果我们小的时候就能为父母着想,懂得尊重父母,那么,是不是能让父母少操点心,让他们活得更自由些呢?
虽然是一件小事情,但是却让我给我以后的教学工作很大的帮助,我们在教学生学知识的同时,也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
本学期初,我们杨寨中心小学被确定为生本教育实验学校,随着一、二年级生本实验的展开,我们接触到了越来越多的生本理念。
最初,我对“生本教育”的了解仅仅停留在它是一个以学生以本的教育方式,对生本教育课堂印象最深的只有前置作业环节。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总算明白了一点“生本教育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的教育,其特征是主要依靠学,而且是让学生快乐高效地学”。
接触生本教育以来,我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看到实验班级的学生上课时的每一个眼神,都充满了期待与渴望。在生本课堂中,老师们积极探索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认真落实好“前置性作业”。秉承只要孩子能做的,教师绝不过多干涉。在这样的前提下,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有了极大的提高,教师的教学也变得异常轻松。
到底什么是“生本教育”呢?郭思乐教授认为: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
在生本的课堂上,学生不再是可以让我们任意描画的白纸,而是天生的学习者。郭教授认为:生本教育提出对课堂进行根本的改造,使之成为儿童自己的课堂。具体说来,教师所要做的事情就是:积极地旁观;给学生以心理咨询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教师的角色时而是活动的促进者、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得体的协调者、资源的开发者、得法的组织者,时而又是“顾问” 与“同伴”,“顾问”角色其行为特征是“指点”;“同伴”角色,旨在参与合作,教师以同伴身份参与学生的活动。生本课堂主张“无为而为”的原则,主张教师不给儿童过多的干预,而是给他们学习尽可能的自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保证他们有独立的活动空间、人格空间和学习空间;同时创设情景,引发学生自我意识的产生,并不断强化。在生本课堂,不是“教”决定“学”,而是“教”引导“学”,为“学”服务。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少预设性多生成性。
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他们控制着课堂,通过自己的努力,收获知识的同时,锻炼了能力。孩子们的学习是自愿的,也是快乐的。所以我觉得生本教育这种教育理念是非常好的,如果我们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运用生本教育的理念,我们的学生也一定会乐学,会学,发现知识的意义,投入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其实我们在教学中都或多或少地经历过“生本”的案例。我们曾在自己的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幡然顿悟时,我们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只不过,对比生本教育课堂,我们还是做的太少。我们总是怕孩子们没有那个能力,怕孩子们学不会,记不牢,所以我们一遍遍的重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的热情,也造成了部分学生的厌学。同时因为自己教学的失败,教师的挫折感加深,“厌教”情绪越来越深。我想我们的教学要是像郭思乐教授提倡的那样,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前提下,以教师激励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为手段,以精心设计的学生主体活动为形式,促使学生快乐地高效地学习,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在学习“生本教育”理念的时候,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他是谁?他就是他自己!让他自己做主!让他自己取得!”不难看出,这个“他”就是指的“学生”。诚如郭思乐教授所言,在教学中,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就会调动生命自然的伟大力量,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自主,变得快乐,学习自然会高效!
当我们的教育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让教育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也才会乐此不疲,“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状况也不会再现。学生的学习变会自主、快乐、高效,那么教师的工作也将成为一种享受。正如有些人所说:“生本教育”是孩子们的福音,它有着崇高的、人性的价值追求,我衷心地希望,“生本教育”理念能遍地开花,使越来越多的孩子拥有快乐、健全、幸福的学习生活。
月日为期一天的汉滨区“新教育培训会”在安康技术学院东校区召开,在学校大礼堂,全区一千多人一起聆听了新教育代表团的四场报告会,报告中的那一个个鲜活的案例,生动的人物,感人的故事,一线人士成功的经验,专家及老师的前瞻性分析,都给了我很大的鼓舞。报告会上由海门市新教育报告团的李志军围绕“构筑理想课堂的思考和行动”,吴勇的“以专业的情怀做老师”先后解读了新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五大理念”、“六大行动”、“四大改变”和新教育的重要使命,同时阐述了理想课堂的实施策略、实施原则、备课上课的要求;汤晓霞的“小学卓越课堂的研发策略”向我们介绍了校本教材、艺术教材。等教材的编写范例;高波的“我是一株君子兰”班的故事讲述,向我们介绍了全国“十佳教室”的创建及班务管理经验交流,指明了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的航标。学习之余我又在网上搜集了一些有关新教育的内容,充分理解了新教育的具体内涵,用新教育的观点去审视教育的变化和作用,给人启示,令人深思。
通过“新教育培训报告会”的学习,使我初步掌握一些新的教育方法。那操作性很强的“六大行动”,无疑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一套系统的指导方案,让我们有意识地进行课堂教学反思,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在反思中促进自身专业素质的发展,激起我强烈的专业意识,从观念到思想,从精神到行动,都进入专业的状态。
通过“新教育培训报告会”的学习,我充分认识到一切教育都应该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而不是追逐个人的名利。因此,作为一名理想的教师,必须热爱学生,因为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只有爱学生,才能受到学生的爱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育的全部技巧。教师的作用不单是讲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思考。有了创造思维的能力,学生不仅可以学会教师讲授的知识,还可以在自己的思维实践中学到教师没有教授的知识,甚至创造新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采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新的教育方法去揭示更深的学习重点,这才是成功的教学、理想的教师。通过学习我还充分认识到“读书实践反思总结”这是教师的必经之路。反思自己,自觉惭愧,自己又做到了多少呢?
新教育实验的课程对教师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是在自主的、合作的、对话的学习环境中获得发展。在这样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转变以往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自主探究、互助合作的学习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以及创设实质性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各种学习环境的能力。其次,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带来了个体差异的日益显著,教师要尊重学生主体,关注个体差异,并针对不同个体有效地组织教学,协调与沟通生生、师生关系,并且解决个体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地协调、沟通能力。
对于这充实的一天的学习,不能说给自己带来立竿见影的学习效果,但给自己的心灵有了很大地触动。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深深地认识到今后应该多读书、读好书、读有用的书。从而充实完善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相信新教育的明天会更美好。
河南省兰考县红庙镇第一初中 王国庆
“学校的安全教育大于天”。整天工作在学校,我深深的感觉到安全教育以成为中小学教育的一个重大问题。社会上各种安全事件接连发生,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离我们而去,沉痛的心情压抑着我这个学校的主管领导。使我感觉到身上的责任重大。我们该怎么“防范于未燃”呢?通过中西部万名农村寄宿制学校校长国家级远程专题培训网上学习,我收益颇多,得到了很大启发,也反思了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在学校安全教育工作中,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从而保障师生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一、领导重视 措施有力
为进一步做好安全工作,切实加强对安全教育工作的领导,学校把安全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由校长直接抓,分管总务主任具体抓,学校各领导分工负责。对安全工作重点做到多宣传、重防范、多事实教育,尽量把一切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制度保证 措施到位
1、建立安全保卫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将安全保卫工作列入各有关处室的目标考核内容,并进行严格考核,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
2、签订责任书。学校与各处室和班主任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各自职责。将安全教育工作作为对教职员工考核的重要内容。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3、建立学校安全意外事故处置制度。学校建立事故处置领导小组,制定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制度。
三齐抓共管 做好预防
作为学校的领导和班主任,对学校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要有充分了解,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宣传。开展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利用班会、团队活动、人防课、学科渗透等途径,通过讲解、演示和训练,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体育运动伤害、防火、防盗、防震、防骗、防煤气中毒、防校园暴力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使学生对安全事故有充分的认识。提高广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总之,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来关心学校的安全工作,社会治安机关大力支持,留心每一处安全隐患,真正做安全教育工作的有心人,我们的下一代就能健康成长,学校教育工作就能正常进行,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安定。
近段时间,我们xx银行开展了制度执行力建设主题教育活动,传达总行、省行案件分析会议精神,传达贯彻市分行农业银行金库管理专题会议精神。目前,制度执行力主题教育活动已进入查摆问题、整改阶段。通过开展制度执行力建设教育活动,我觉得获益非浅,以下是我的一点心得体会,希望通过与大家交流,共同进步。
最近我也读过了《赢在执行》等书,不难看出一个单位的制度,高层要的是中层无条件执行某一个命令与决策,中层要促成的是基层员工一往无前地执行经过分解的任务与使命,需要由更多基层、中层都参与到银行管理的讨论中来,真正做到把制度落到实处,发展和控险两不误。
1、如何看待本位和越位。好的足球运动员在场上,应该有位置感。坚守职责的运动员,也许不是最注目的,但是最实用的。很多大牌球队里,明星们起起落落之间,总会有一些位置,一些默默的人在默默地坚守不变。一个没有位置感的人,总会追着球去跑,他的头脑里是孤军奋战,没有同伴。靠一个人的技术问题,解决不了一个集体的战术问题。把本职工作做好,是对同伴最大的支持。在一个企业里,应该是没有明星的,每个人都是自己岗位上的明星。他们兢兢业业地完成着自己的工作,认真地坚持着。当每个人都认真平凡地做事情时,对一个组织而言,也许会很快变得不平凡。一个有生命有理想的组织,又怎会忽略那些平凡工作的每一个员工。
2、聪明和笨拙的区别。大家都看过电影《阿甘正传》。那个智力有些障碍的人,用执着和认真,完成了他的美国梦,名利双收。一个聪明人不屑做的很多事情,他做了,而且做得很好,于是成功了。在我们银行里,执行力最强的员工,往往不是那些看似聪明的人,而是那些最认真的人。那些看似聪明的聪明人,总会质本文来源:疑,总会不屑,总会叹气。聪明本不是缺点,但不要让聪明影响我们在团队里的位置感。当集体的意见决定下来时,这就是命令,是需要众人一心去做的事情,任何怀疑和质疑此时都要放弃,去认真地做一个执行者。这样的组织不一定每次的行动都会完美,但一定每次都有结果可以收获。当大家都聪明地以我为中心时,组织的行动是停滞的,因为他们一直在讨论以寻求一个大家都认可的,完美的方案。这样的完美是以漫长的时间为代价的,所以是没有价值的。作为卓越组织的一员,也许应该是这样的人,“象智者一样思考,象机器一样行动。”
3、竞争与危机的影响。一个没有竞争机制的组织,终究会慢下来。对外有竞争力的银行,对内,一定也有一套竞争机制。一个高效的机制,通常会产生优胜劣汰。对被淘汰的个体而言,可能是公平的,可能是不公平的。比如争论已久的末位淘汰制。争论的焦点多在个体的公平与否。讨论这样的机制对个体的公允度,是一个不经济的行为,这是一个不会造就生产力的“伪问题”。但无疑的是,这样引入内部竞争机制的企业,对外也应该是强壮的,是更有竞争意识的企业。企业有理想,要把理想传递给员工;企业有竞争,也同样要把竞争传递给员工。人性化是多数企业希望做到的一个方面,表面看来,也是会和竞争、淘汰等字眼相冲突的一个词。但是,当我们把一个人的利益融合到集体的利益中时,一个个体的人性化重要,还是一群人的人性化更重要呢?
4、分清任务和结果。这是两个需要定义的词。任务在这里指工作过程的描述,而结果,是我们想要的东西。比如吃饭是任务,吃饱是结果;看书是任务,学到东西是结果;广告是任务,销售是结果;……等等。这也是从执行力主题教育活动给我启发。看看窗外的大街上,很多人熙熙攘攘,来来往往。上班如洪流一般的人们,有多少人,在一天天进步,而又有多少人,碌碌而无所获。有多少人在追逐任务,有多少人在追逐结果。追逐结果的人,才能成长。管理上的很多道理,可以应用在个人成长方面,对我们的人生产生积极帮助。对结果的渴望,会让我们忽略很多可能成为借口的东西。结果是有价值的,没有结果时,任务也是没有价值的。
最近我也读过了《赢在执行》等书,不难看出一个单位的制度,高层要的是中层无条件执行某一个命令与决策,中层要促成的是基层员工一往无前地执行经过分解的任务与使命,需要由更多基层、中层都参与到银行管理的.讨论中来,真正做到把制度落到实处,发展和控险两不误。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让我感受了名师的风采,也更新了教学观念。使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并且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浅。下面是我通过学习获得的几点体会:
一、要加强专业文化学习,做一专多能的教师。
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是永不停息的流水。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各个方面的学习,让我更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
二、要有善于反思的习惯,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
反思是教师的一块“自留地”,只有不断耕耘,才能检讨自己的教育理念与行为,不断追问“我的教学有效吗?”“我的教学能更有效吗?”,不断总结自己的工作得失,不断深化自己的认识,不断修正自己的策略,从而获得持续的专业成长。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他就不可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有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所要求的大量知识和实践智慧,只有靠教师自己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探索和创造才能获得。
反思的方式有很多,如撰写教学随笔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反思方式;还有教育博客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管理器,它更是一个个人反思工具,是一个多向人际互动的装置,它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这次培训使我感受到了压力,也增强了信心。
在这里,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要想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而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并勇于到课堂上去实践,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调控,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的。
四、立足本职,做好工作
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由于教师的职业,是育人、塑造心灵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为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为他们今后美满人生铸造坚实的基石。
用心育人,建立平等关系。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的关爱和关心。教师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要给予关怀。因此,教师要学会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谅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难处与烦恼;要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沟通情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对教学过程负责。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要坚持经常学习时事政治、专业理论等;要多听课,虚心请教,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教学艺术;每上一节课,都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对学生未来负责。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又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一个环节出现缺陷就会影响其它环节,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因此,教师要立足当今,放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充当人梯,为家长负责,为学生负责,为社会负责,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千秋大业负责。对学困生负责。帮助学困生是教学工作的重任,因为一个班级里面总存在学困生。对于学困生,教师在教学上、情感上应给予特殊的关顾,如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总之,教育是事业,贵在淡薄名利,默默无闻,为教育事业发展无私奉献自己的一切,持之以恒,求实求真。教师要勇于摈弃旧事物、接受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主动地、迫切地学习新知识,开拓进取,更新观念,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相信在这短暂的学习之中,将真正让我们学着重新认识自己,学着不断实践反思,最终达到我们心中的目标!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现在起,把我学到的新的`方法、新的教学理念努力地应用到我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从事教育宣传事业以来,本人先后六次参加县、市、省新闻写作培训,每次培训,我都尝到了学习的甜头,所以,每次培训学习我都十分珍惜,听得认真、记得仔细、领会深刻。我深深懂得,每一次机会都来之不易,都凝聚着组织者和老师们的心血和汗水。本次培训学习,教育局信息中心安排了领导讲话、专家讲座、经验交流、通讯员互动、结业考试、合影留念,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别开生面,尽管只有三天时间,尽管酷热难当,我仍然感到受益匪浅。因此,培训一结束我就怀着激动的心情写出这篇小文,一是要感谢三天里各位领导专家的谆谆教导和不吝赐教;二是要感谢英山县教育局给我们提供了“充电、打气”的平台;三是要借此机会,与参加培训的全体学员分享一下个人的学习体会。
一、执着追求、锲而不舍是写好新闻的前提条件。
记得副主任讲课时和大家提到自己的新闻写作历程,总是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如春风拂面、沁人心脾。他从新闻的标题、导语、正文、结尾等重点部分着手,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通过自己近二十年的新闻写作经历,把成功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和盘托出,使我们受益匪浅。让人惊叹的是那些标题大气、内容真实、角度新颖、报道深刻的新闻作品无一不是出自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的雷主任之手;让人敬佩的是他二十年如一日,无论个人位置高低,无论从事什么职业,他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为英山的两个文明建设鼓与呼,从不间断。是啊!好的新闻作品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发现的,没有积极向上、心怀感恩的宽广胸怀是写不出感人至深亦或令人深思的新闻。篇篇浸透血和汗,字字句句总关情,雷主任正是凭着对新闻的热爱和执着,才写出数以千计的真实、大气、精彩的新闻作品。真的是生活不缺少美和感动,缺少的是发现这些美的眼睛,只要我们对生活能以阳光般心态来过好每一天,对待身边每个人,留心身边每件事,我们就能写出优秀的新闻作品。
二、多留心、勤采访、细琢磨是写好新闻的最大诀窍。
作为一名老通讯员,三天的培训学习让我改变了许多陈旧的观念,提高了对新闻写作的认识。无论是领导、专家们在课堂上的谆谆教导还是课下的细心指导,对我都是一种激励和鼓舞。忘不了《湖北教育》编辑部肖昌斌主任的旁征博引和生动讲座;忘不了教育局陈琼副局长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忘不了新闻爱好者童署明老师的现身说法;忘不了优秀通讯员佘大山等老师的模范事迹;更忘不了信息中心毕朝晖、黄欢、胡连江等领导对我们通讯员的热情关怀和鼓舞。这一切的一切的无不说明了新闻写作的魅力。是的,生活处处有新闻,细细琢磨出精品。这不仅是从事新闻写作的最大诀窍,更是我们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至理名言:在实践中积累,在积累中提高,在提高中出精品。
三、多读书报、关注热点、自我加压是做好新闻工作的源泉。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们虽然掌握了新闻写作的部分知识,但写出好作品,关键要看我们以后的努力。通过本次培训,使我对新闻写作又有了新的认识,要写好新闻闭门造车是万万不行的,即使偶尔能发一两篇作品,但时间长了思想和知识就会落后,写出的东西没有时代特色,不贴近生活,也就谈不上什么质量,就会被逐步淘汰。写新闻,必须要研究新闻,那就要通过多读书报,多研究报刊,特别是对要投稿的报刊更要下大功夫。过去我写东西有一个毛病,构思不好不动笔,写完了不想改。通过培训学习我认识到,写东西并不需要完全构思好了再动笔,只要脑子里有一个创意、有一个素材就要马上动笔,这样就会发现,只要一动笔,原先模糊的思路,就会变得清晰,甚至可以变得更开阔;初稿完成后不下功夫修改也是不行的,要逐字逐句的不断的修改,特别是标题,更要反复推敲。可以说改一遍一个样,等什么时候觉得比较满意了再上投,命中率也就会高许多。当然,新闻写作是很辛苦的工作,它需要耗费掉我们很多的业余时间,但当自己的一件件作品变成铅字的时候,当收到哪怕是一元稿费的时候,那种欣喜之情可想而知。本次培训不仅提高了我的新闻写作技巧,更激发了写好新闻的信心和决心。
各位通讯员朋友,教育局对新闻宣传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我们写作爱好者来说是件大喜事,教育宣传为我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广阔舞台。当前,正赶上教育改革发展的春天来临,我们身边有那么多可歌可颂的模范人物值得弘扬,我们周围有那么多先进经验和优良作风值得推广,是我们自我加压、奋笔疾书的时候了。
这两天来到肥城。我想我和大家的感觉是一样的,可以用两个字、一个词来说,就是:震撼。用不规范的语言来说,我在想就是来到肥城,感觉到:肥城的环境真是美,肥城的教育真好,肥城的老师特别是女老师真漂亮啊!肥城的学生真阳光!这是我从内心的这么一个体会。
从肥城教育我们感觉到肥城教育同仁,他们教育的情怀,有教育的大智慧。我有以下几点体会吧!
第一个,我认为,一个单位、一个地区,要想把这个事干好,必须得有一个好的带头人。我认为,我们肥城的杜局长,他是个能人。他给我们介绍了很多争取资金的办法。可以说,通过他跟我们交流,他是充满大智慧的。这是一个感觉。他的很多故事,可能大家都听说过。
第二点,我觉得,从肥城教育感觉到,它确实可以出这么几个词:一个是全员、全程、创新、个性、多元等等。
第三点,我感受比较深的是:现在都在讲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现在好多专家也批这句话。说人民满意的教育不一定是好教育。但是我觉得肥城的人民对肥城的教育应该是满意的。肥城的老师、肥城的学生对肥城的教育也都是满意的。因为从他们的精神状态,从他们的音容笑貌我们就看到,他们对肥城的教育是满意的、自豪的。
第四点:我觉得,像肥城教育才真正做到了均衡发展。有好多地方均衡发展,其实都是通过搞一些材料,搞一些形式的东西,搞一些迎检的东西达到均衡。咱们不论是农村学校,还是城市学校,不管是校舍,还是老师,我觉得水平都很高。再一个体会就是肥城教育是高端、大气。大家应该都看到了。你看他们学校,我认为山东哪个县也打不到侧成这样的学校。这么多学校,高质量的学校,我觉得像我们就非常眼馋,觉得他们的学校肥城高端、大气。
再一个就是信息技术应用这一块。我觉得,应该是找到了很好的办法。咱现在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现在都在倡导,都在搞,都很盲目,都很忙乱,到底怎么做?等会我在谈一些想法的时候,我再谈自己的想法。都在做,我觉得肥城,我听了一节音乐课。我觉得音乐课上做的微视频就非常有用,特别是对农村的教育非常有用。我认为请城市的老师做一些微视频,我们农村的这个音乐课上可以用。是吧?他们也享受到城市孩子的这种音乐教育。因为现在我了解到农村的音体美课程开得不全,专业老师少。但是应用了这一教育技术呢,就解决了这一问题。
再一个共同体建设。应该说,共同体建设这一块给我们趟了路子。我们现在也正在考虑共同体建设这一块。这个所以应该说,咱肥城的共同体建设确实做得扎扎实实,做出了成效,非常明显,这是我的一些感受。
谈几点体会:
一个是,对共同体建设的一个认识。我在无锡杨梅小学挂职以后,这个学校最亮的一点就是他的共同体建设。他们搞共同体建设是这么定义的呢?他们认为共同体是借助这个言语和活动产生的一个精神交流、精神碰撞而促进精神层面发展的一个载体。它主要是只在精神层面上,他们这个活动共同体主要在校内。校内的自然活动共同体是什么呢,是教研组、备课组和办公室,当然他们还为了这个,还有一种是自由状态的共同体,就是指为了完成某个主题人物或者参加一项活动,临时组成的,任务完成以后自由解散的一个项目共同体。
会有一些共同体就是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教师与活动,包括专家教师共同组成的共同体。昨天叫教授,叶老师昨天因为共同体提出来一些自己的想法,他提出来的就是老师和学生共同体,他认为这是最主要的,我认为也是这是最主要的。我认为所有的共同体,都是为了干什么呢,就是为了促进教师的共同发展。其实教师发展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体才能够发展。再一个,杨梅小学他共同体呢他有这么几点可以借鉴,一个就是管理中心下移。他们把学校的管理中心都放在在这个共同体上,他们的校长,他的管理人员比较轻松,管理起来比较轻松。他采取的这么几点“放”,就是放什么呢,就是放人权,再就是放事权,再就是放物权和财权。这一块他们都有每个共同体的活动经费,这样呢,就是共同体成员呢,有积极性。一开始就是通过这些途径来把活动先做起来,到了后来这些老师呢就不在经费上去考虑了。他们这个共同体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他们不仅去搞一些校园活动,同时他们还搞一些文化交流,有时候他们一个共同体,倡导比方说搞一个时装秀,要求各个共同体都要参与这个活动,所以他们提出的发展是什么呢,就是通过这样一些有意思的活动,让老师们拉近距离。
老师们当都无话不说的时候,他就能够碰撞,就能够交流,就能够缩短一些隔阂,就能够让这个共同体发展的更快,所以是不是这个共同体每年我们可以搞一些类似的这种的活动,这是我对共同体的认识。在一个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最近可能,特别咱们泰安市信息技术这一块抓的是轰轰烈烈,我的感觉就是信息技术必须早抓,早搞。只要早抓,早搞,早使用,用起来,我觉得,单位才不落后。这是必须的。因为是带动发展必须要使用信息技术,但是还有一个体会比较深的是我发现有一些,在翻转课堂之一块我自己的'一些看法。我对翻转课堂,我们什么样的课去翻转,我们设计者必须心中有数,不是所有的课都需要翻转,而是一定的学科,一定的章节,一定的课时他需要翻转,不是每一节课都要翻转,我想。就举小学数学这一个例子,我最近对翻转这一块看来很多资料,看了很多课,我就发现有的课时没有必要翻转到,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数学。教研室李因为这件事,我曾经跟咱课标组的组长史教授,东北师大的,原来是校长,跟他通了电话,我和他说,小学数学这一块你有什么体会?他就和我讲,小学数学绝不能导学案导学,他什么观点呢?他说小学数学非常简单。
其实,教数学的老师都可能有这样的感受小学数学非常简单,他都是通过旧知识获得新知识,而且这些旧知识他需要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在未知的情况下去思维进行碰撞,进行交流,他才能产生火花,他才能产生创造,他才能有一些东西出来。如果我们当时就提前将这些信息提前告诉他,提前告诉他学习哪些内容,他在课堂上可能就失去了兴趣。简单数学教学,我们可以举个典型例子咱们这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实质上平面图形的面积就是从数格数数出来的。大家这里有一个小方格,一个小方格的样子,数着数着,太麻烦,他就出来了长乘宽。其他图形不就是长方形转换来的吗。所以,数学其实非常简单,实际操作操作,你就得到了这些知识。所以,我觉得就是有时候,有些东西对这个课设计来说过于复杂。老师成了一个干什么呢,在里面就是一个引着孩子走这个过程,老师成了引着孩子走这个过程,走这个过程。
老师不参与、不去引导,不去指导,该讲的不讲,该说的不说,该做的不做,这样会得到一种什么效果呢?就可能让学生得到的知识支离破碎的,是不系统的,所以我感觉咱们在信息技术应用这一块,我们必须要做,但是我们要有选择。实际上这个信息技术出问题出在哪些人身上?都是设计者身上。我们教育现在课堂有好多观点,对于课堂上到底以谁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有人说,以学生为中心。也有人提出,以教师为中心。提教师为中心的人,他们的理由是什么。学生都是靠老师进行引导、指导的,靠老师进行设计。所以我觉得在信息技术应用这一块必须最大化地利用信息技术。但是我们在应用方面一定要有所选择。最后,有一个想法,肥城的这种现场会,教育部门多提供。
我们希望下一次再来肥城参加这样的会议。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上午好!我就结合自己对生本教育的实践,简单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第一次真真切切的听到这个“生本教育”专有名词是在我们学校的多媒体教室里,是李校长赴内地学习回来后的汇报,初步认识了什么是“生本”,但毕竟仅仅是初步认识,感觉很朦胧,就像是进入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境地,说不清道不明。但就是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在李校长的指导下,我们组建了生本教育实验小组,开始了我们的生本教育实验教学。
在实践中,对于当时这种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的教育让我的心情极度的矛盾和苦恼,真是有一种老虎吃刺猬无从下口感觉!但后来通过李校长的跟踪听课指导以及自己在网上查找资料看光碟,到市区学校观摩研讨课和实验教师的交流,使我逐渐理顺了思路,澄清了一些自己的困惑和疑问。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逐步从师本的角色中慢慢走出来。
真正让我激情澎湃的是x年11月11日~13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修班,尽管学习时间不算长,但感觉自己对“生本教育”的理解又进了一步。短短的三天里,聆听了郭教授的生本教育讲座,实验学校校长关于生本实践的报告,以及从操作层面的经验介绍等等。观摩了内地实验教师的生本课堂活动,尤其在观摩的教育课堂中,我看到的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学生,他们的自信和阳光,语言表达的流畅和深刻,思维反应的敏捷和活跃,感情的充沛和健康。真的,看到那样的学生,看到那样的课堂让我从心底里充满了佩服和感动。我感到几天的学习特别充实有效,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理解生本教育以及对生本教育的实践,我明白了“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虽然,我在实验教学中困难重重,虽然我的生本教育课堂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但至少让我感受到了生本教育课堂的魅力所在,在教学实践中,如果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运用生本教育的理念,以自己的发展成长为己任,为学生成长为重任,我相信我们的课堂会越来越有活力,老师越来越有魅力。因为,在生本教育实践中让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累,并快乐着!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优良的心理素质在大学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21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作为大学生,首先应该具备这种优良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
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认为,心理健康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的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妥善处理同学、师生间关系,积极融入集体,热爱并勤奋学习,更好的适应新环境。
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然而在大学中仍需要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职欲望。学习是大学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拼命地汲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大赛,这样及开发思维的多向性又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值得重视的是英语方面,现代社会中英语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也可以说是每个人必备的素养之一,这样看来口语更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积极加入学生会、分团委等,如此既丰富了大学生活又锻炼了自己能力。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让自己成为一个闪光点。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然而,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时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的表达和控制情绪。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对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训练,使自己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使我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
上面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使大家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心得体会,对大家的学习非常有帮助。
时间过得真的好快呀 这个学期我在教学之余读了一本非常有意义、对工作特别有帮助的书《教育心理学》,书中广泛吸收了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其研究目的在于服务教育。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教师要在了解学生心理需求和主观价值取向的前提下进行教学。通过阅读本书,我有以下收获:
一、了解中学生的心理
我校学生年龄从十五岁到二十三、四岁,尤其是一年级学生,年龄在十五、六岁居多,这个时期,他们敏感,多疑,既喜欢别出心裁、标新产异,强烈体现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又容易缺乏全面、客观、辩证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易走极端,有时还有些偏激,缺乏变通性。其实,他们的需求不只局限于课堂和教材,他们兴趣广泛,关心时事、体育、科技等,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是他们有时盲目追赶潮流,爱钻牛角尖,常常因为歌星、影星、球星等争得不可开交。我们看待学生就像对着一颗钻石,切割好的钻石有五十八个面,我们平时根本注意不到它有这么多面,而是看到了它的光泽,这正是我们应该反思的,要以欣赏钻石的心态去看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作为教师,对于个性偏激、学习上不思进取的学生,只是一味的批评,对他们发怒是不能使他们转变的。教育学生没有万能的“最好的方法”,只要我们了解学生的心理,采用适合的方法,去践行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最终助长学生的优势,矫正学生的不足。
二、教会学生学习应是我们教学的终极目标
学习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才智的过程。学生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一定的系统科学知识为任务。我们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理论知识与动手操作并重,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为将来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习——工作——学习,他们的学习是为工作打基础,为了更好的工作,还要不断“充电”,工作中遇到棘手的问题,通过查看资料,向同行请教——学习,使问题迎刃而解。
学生要掌握新知识,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使新旧知识发生意义联系。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找出新旧知识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使新知识同已有的知识结构融为一体,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人们常说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各行各业的知识发展非常快,这意味着不学习新知识一定会落伍,所以学生应不断“刷新自我”,以适应新形势。学会学习是现代人个体发展的关键,学会学习就是学会生存。教会学生学习就是让学生掌握生存的最基本的技能。
三、“罗森塔尔效应”的心理预期
罗森塔尔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指教师对学生的爱、关怀和期待在教育效果上所产生的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学习进步,使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真实的爱有助于学生智力、情感、个性的顺利成长,教师的嫌恶将导致学生智力衰退、精神痛苦,所以我们要把每个学生都看作“雕像”,对每个学生都寄托期望,并给予适当的心理暗示,使学生能够向着自己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四、遗忘的规律的启示
记忆的加工过程有三个不同阶段,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来自环境的信息首先到达感觉记忆系统,这时的信息如果被注意则进入短时记忆系统,短时记忆系统的信息经过复习便可进入长时记忆系统。从理论上讲,信息是可以在长时记忆系统中永久贮存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是常常体验到知识的遗忘。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记忆的最初时间内遗忘很快,以后逐步缓慢。了解了遗忘的规律,科学复习和有效记忆尤其重要。我们带领学生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进行回忆,进行反复阅读相结合,采用记笔记等方法,实现记忆恢复,战胜遗忘。
教育心理学内容非常丰富,很多知识都非常专业,作为一名教师,这本书非常值得大家去研究和学习,它会给我们很多启示!
8月24日上午,我在县教研室参加了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培训学习,此次的培训精神是“学好新课标,用好新教材”落实到教学实践中,经过这次培训我得到了许多启发。下面谈谈我在这次培训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一、对于课程标准的理解
新的课程标准共分为五部分,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和附录,这次培训主要是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1、整体目标,强调了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并且强调要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科学态度等方面的培养。
2、强调了物理学习与生产、生活及时代发展的联系。如:在内容标准中“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等大量的课程内容目标体现了这一点。
3、进一步强调了“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在20xx年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已将“科学探究”写入了内容标准。这一次,同样将“科学探究”写入了课程内容中,强调了“科学探究”不仅是物理的教学方式,也是学生的学习目标。
4、内容目标中的行为动词更明确。
课程标准在认识领域中只设立了了解、认识和理解三个层次,没有了初步了解、大致了解等较含糊的动词,并对用到的行为动词都划分到了对应的三个层次,教学要求更为明确,使老师们教学心中有底。
5、对物理实验的要求更为明确相比实验稿中的要求,在内容标准的三级主题中明确了实验条目(如:通过实验,理解密度;通过实验,认识浮力等),并且在附录中补充了20个学生必做的分组实验,消除了教师们对实验要求的疑虑(哪些实验需要分组,哪些演示),也明确了实验要求。
6、删去了部分内容,降低了部分要求,切实地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比如:删去了“颜料的混合”、“波长、频率和波速关系公式”;对“机械效率”、“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等降低了要求。
7、修改了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更切合了教学实践、注重了多维课程目标的落实,不仅强调了知识,更强调了“过程”和“情感”两个维度的目标。
教学评价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样化,让学生参与评价,家长、教师、学校共同评价学生,改变评价方式,用学习档案等手段变单一的终结性评价为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相结合,强调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而不只是为了选拔。
二、对于新人教版教材的理解
新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更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开展,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反映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具有时代性,有一定的弹性,为不同的学生发展提供空间。
1、内容次序进行了重大调整
将原来八年级下学期的电学内容放到了九年级进行了,将原来九年级的“机械运动”调整到了第一章,先学习测量知识和速度。相当于将力放到了八年级,九年级重点是电学的相关知识。这样的调整降低了八年级下学期学习电学的难度,待学生能力有所发展再在九年级突破电学的难点。
2、删去了部分内容从第一册看,将“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整合到了“科学世界”、删去了“颜料的混合”,将“看不见的光”放到了“光的色散”一节中等,这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
3、修改了部分习题
比如:第一章中的“列车时刻表”相比老教材,学生更容易看懂。
4、增加了部分内容
比如: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增加了“测平均速度”的实验。
三、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课标理念的一些想法
1、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物理课程过分重视知识结果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操作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新课程改革中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上的变化很大。由于教学理念的变化导致教师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教师们重视探究式教学,同时教学方式又是多样化的。物理教学要教什么?物理学不仅仅是指知识、概念和规律,是一个更宽泛的范围。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导致学生的变化。使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都有提高,学生视野得到拓展。教学方式的变化以教学理念上的变化为基础。现在我们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此,在教学过程当中,老师们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再就是,我们提倡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因此,老师们在教学当中,积极创设教学情景,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阅历,精心设计教学的引入,使学生意识到,物理知识是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是来源于生活的。课堂引入,这是决定学生是否听你一堂课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所以尽可能要出奇制胜,可以采用各种有趣的实验,有趣的故事,有趣的谜语或者是生活中很鲜活的例子。
4、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这是在初中物理教学实施当中,最引起老师们重视和关注的一个环节。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事实上主要体现在科学探究过程当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究,在探究过程当中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得出自己的结论。尽管有的结论还是比较稚嫩的,不太成熟的。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体验到了物理学习的快乐,能够在动手、动脑以及和同学们的交流、分析过程当中,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其意义并不在于他们探究的内容,探究的方式有多复杂、多深奥,而是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动手、动脑的习惯,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物理课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要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需要正确认识物理实验的教学目标,注意把握实验教学的特点,合理开发实验教学的课程资源。除了正规的教具外,我们还要利用身边的物品做了很多自制教具,这也是新课标大力提倡的。
经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了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也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我一定在以后的教学中找准自己的出发点和位置,并在不断学习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教师如何实施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一)课程的实施者之一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把握每堂课的发展方和目标,要设计好引导学生学习的若干问题,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合理要求学生,规范学生的行为及语言表述。教师的灵活度可以更大,教学的形式可以更多。
(二)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的心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精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尤其是初中生,比较容易片面地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听与不听”,也很容易根据教师讲课的“有趣或无趣”来选择自己“听与不听”。如果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中能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努力让学生直接接受认识或意志支配的“有意注意”起到主要作用,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也是很多老师在课堂引入中很注重有趣实验的原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放下教师的架子,参与到学生实验中,在实验活动中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从实验现象归纳出物理结论或规律。这样才能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理解透,记得牢。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课堂内容的实施。新课程理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这就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中“活动、民主、自由”的主题。那么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在其过程中又应注意什么?作为课堂教学的对象双方,众多的新课程研究者告诉我们,要注重“双边活动”、“双向交流”等。为了营造良好的物理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应该在这几方面多做努力。
1.课堂演示实验,这是让学生加深一些自己从书本上无法直接获取的知识,也是学生学习教师实验规范的一个窗口,所以务必在这一环节中,力求可见性高,科学性强,规范性到位;
2.问题讨论,这个步骤是消化课本知识的重要过程,教师要善于从与学生的讨论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且在此过程中增进与学生的感情,培养学生科学讨论的价值观,认识“讨论”在学习课程环节中的重要性,不要让课堂讨论流于形式;
3.收尾总结,很多老师忽略这一环节,容易造成“虎头蛇尾”,对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网络有阻碍。以上三点实施得好了,一堂课的条理性,规范性就可得到充分体现,课堂的氛围就会较好,学习的成效也会较高。
(四)教师要努力汲取知识,不断吸收“百家之长”。由于学生现在了解认知世界的途径宽了,只要他们可能涉及到的知识都有可能被他们识记下来,教师要不落伍,要走在学生前面,只能不断的用知识武装自己,让自己的知识更加的渊博,唯有如此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教师有了渊博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就显得得心应手,学生也会因为教师“渊博的学识”,而更乐于与教师接触,这样反过来也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学习《合学教育》心得体会正文:学习《合学教育》心得体会上学期,校长多次提到张素兰老师的《合学教育》理念,并且带领我们去岔河中学参观学习,听了几个老师的课后我们对合学教育理念多少有了些认识,并且课堂上师生的默契和热烈的气氛,以及高质量的效果都让我们羡慕不已。同时也促使自己反思自己的教学,再不能墨守成规。认真的学了《合学教育》后更是深受启迪。
(一)、正确认识
1、合作学习要像马拉松那样的坚持不懈合作学习不是“合桌学习”,更不是作秀的一个手段,有人来听课就秀一把,人走了就又“涛声依旧”了,这种花拳绣腿根本不能达到一定的深度。合作学习需要坚持,需要在坚持的过程中注意细节的处理,细节决定成败;在坚持的过程中不断的调整步伐,终点是目标;在坚持的过程中不断的总结教训,教训是前进的原动力;在坚持的过程中要扎实的迈出每一步。如果你没有张素兰老师那样的“马拉松精神”,我想合学教育也只能是像个口号、标语那样瞬间消逝。
2、合作学习要像拔河赛那样的团结协作合作学习他不是个人行为,他需要同学之间精诚协作,用张老师的话说“群体如水,个体如船,水涨船高”,合作学习是在创造一种氛。这种氛围一旦建立起来,这个班级就像铁板一块坚不可摧。合作学习也需要老师之间的精诚合作,彼此交流。比如在学案的编写方面教师之间一定要互通有无,把《新课程标准》的思想贯穿到学案中,所以说老师就像拔河赛中喊口号的,口号喊得齐、有节奏,才有气势。这样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使,那么这方拔河赛一定会取胜。
(二)、努力方向
1、乐于研究教学方法孟子说:“教亦多术矣”。“术”即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灵活的教法,不拘一格。在日常教学中张老师特别重视情景的创设,努力使学生易学、乐学。
2、善于激发学习兴趣学生无兴趣的课绝对不会有效率,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激发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得好:“只有学生喜爱才是最好的教师”。新型的师生关系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努力做到在严格要求与赏识关爱上把握好分寸,和谐的师生关系与课堂氛围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同时,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也正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
3、肯于灵活使用教材教师备课时,应考虑到教学的每一细节以及处理方法课上一分钟,课下十日功。
一、把教学当做首要任务,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教育纲要》提出,今后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教师要把教学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自己做为一名老师,责任重大,把教学当做首要任务,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是我一直的追求,今后自己要更加努力,不辜负学校领导的信任,家长的委托,要更加刻苦地备好课,讲好课,做一名领导信任的员工、家长放心的老师。
二、加强学习,从我做起。
《纲要》关乎国家命运,关乎百姓幸福,更关乎我们教师前程。于公于私、于国于家,我们都有必要学习好《纲要》,掌握好精神,努力工作,奋力拼搏,为《纲要》的顺利实施,为教育事业的更大发展,贡献自己应尽的力量。
1、认真学习。既要学习《纲要》全文,也要学习相关实施细则,以便明确目标和任务,了解步骤和措施,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性。
2、从我做起。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教育能否真正得到发展,关键的因素在人,即构成教育事业主体的广大教师。没有教师的进步,就不会有教育的进步;没有教师的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的现代化。《纲要》专门有一章对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规划,这是对我们的鼓励,更是鞭策。对照《纲要》要求,我们惟有不断学习,努力进取,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需要。固步自封、得过且过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了,每位教师都必须有做好本职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否则,“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必将遭到无情的淘汰。
“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后的xx年,是我们这批年轻教师人生中最宝贵的xx年,如能在这xx年里获得发展和突破,那么不惑之年后的我们必将是祖国教育事业的擎天巨柱;同样,这xx年也是祖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xx年,教育事业有了希望,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就有了希望。愿我们伴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前进,开拓着我们丰富而完美的人生!
在开学初,在园教科室带领下,全体我们全体教师共同学习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使我感触颇深:
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生活即教育”,他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就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处处要做好孩子的榜样,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教。
二、教育艺术的核心是师爱
特别是我们这些幼儿园的教师,那就要给孩子更多的爱,师爱是一种含有友情、渗透母爱而又高于母爱的情感,只有把孩子当作朋友、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爱护他们、尊重信任他们、理解宽容他们,才能赢得学生的心、家长的心。现实中我们需要警惕许多教育失败之例也正是在爱的名义下产生的。有许多教师与家长可以说是全心全意地在“爱”着孩子,但孩子却要努力拒绝或摆脱这种“爱”,原因就在于教师与家长是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或者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关怀。这种“关怀强迫症”让爱成了负担。而真爱,对孩子来说,是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而不求私欲之利的理智的爱。
爱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这样才会觉得生活和工作的美好,才能更好地做好我们的教学工作。我相信每一位老师都会爱自己的学生,每一位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有出息,那就让我们的爱化作一份动力,好好工作!
内容摘要:第一阶段的活动是组织我们听党课,学习有关文件精神,主要针对党性修养等方面的问题,学习下来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深切体会到了加强学习的必要性。
近日,学校党支部根据上级党委的有关指示精神,组织学校的全体党员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作为一名党员我参与了整个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的活动是组织我们听党课,学习有关文件精神,主要针对党性修养等方面的问题,学习下来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深切体会到了加强学习的必要性。
虽然我的党龄不算很长,但也已有十多年,走上教育工作岗位已二十多年,可以说,自己从开始教育工作以来,一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工作,也十分注意同事之间的团结合作,十年前成为一名中共党员以后,我的工作作风依然如故。我从不苛刻地对待别人,自己也从不去刻意地追求什么,我喜欢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尽可能把事情做好,多年来我也满足于这样的状态。
近日的学习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我原来的自满是非常错误的。社会在发展变化,对每个人的要求都会发生变化。特别是自己近几年来因为工作需要开始从事管理工作,更需要从理论上、实践中去不断地学习提高管理水平,总是停留在原来的水平肯定不能适应岗位的需要,大家的期待。
通过学习,我觉得自己最需要在今后努力的,是要保持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这种谦虚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待其他同志的态度,二是对业务知识的不断学习。谨慎的工作态度更是涉及全校上千名学生的发展和生命安全,必须时刻牢记。
我觉得,这次的党员学习活动非常及时,很有意义。
新修订的法律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是国家行为和各级政府的责任,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了财政保障的范围,为促进义务教育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法律还明确了义务教育的目标和教育教学的新要求,充分体现了教育均衡的理念,通篇贯穿着以学生为本,促进教育公平的思想,体现了新时期义务教育的发展方向。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更新了自己对法律的认识,更是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以前的我认为教师就是为社会为学生服务的,吃点亏是可以吞下去,那现在我不会再怎么认为了,因为,每个人都享有一定的权利,“平等”的口号不应是嘴上说说而已,落实到实处才拥有意义,否则有法也等于无法了。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前线的教师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教师法)不仅帮助教师得到她们的所得,也让教师有了行为上的准则,只有学习好它才能保证教师享有自己的权利。 另外,教师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应履行一定的义务。在学习了(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后,让我更明确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工作中,严格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讽刺,挖苦,不威胁、责难家长。时刻以教师的道德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不穿奇装异服,处处“身正为范”。对于后进生,不拔苗助长,不讽刺挖苦,要耐心教育。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我意识到: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老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有句话说的好:“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教书和学习的生活,使我感悟到:教师的人生,还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而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因此便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用爱心去浇灌、呵护。用(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护法)来规范和鞭策自己,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这样才得以使我们的事业走向辉煌使我们的教育对象健康成长
作为怀化市市直学校XX年新招的教师,我有幸参加了由市教育局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的继续教育(岗前)培训。这次培训的内容十分丰富,听了六堂高水准的教育讲座,包括怀化三中王晓珍副校长的《班主任及班级文化建设》,怀铁一小徐一方校长的《现代教师的“五力”效应》,怀铁一中罗霞书记的《怎样做一个好老师》,怀化三中邓成佐老校长的《教育教学法规讲座》,芷江师范滕树湘副校长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以及市教师培训中心吴昌城主任的《教育人事管理政策讲座》。回顾三天来的培训学习,感触很深,感慨颇多,收获非常大,我觉得自己的内心深受洗礼,她让我更好的了解了教育,认识了教育者,看到了自身差距,也让我确定了新的追求目标,有了新的职业理想。下面就这三天的学习,谈谈自己的几点学习心得:
一、培训让我对“教师职业道德”有了更深的体会
人生在世,以德为本。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将教师的职业道德牢记于心,时时处处用师德来检验自己、衡量自己。不仅要有安于平凡、知足长乐的恬淡心境,更要有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奉献精神;不仅要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崇高品质,更要有尊纪守法、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不仅要有团结互助、共同施教的高尚风格,更要有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深刻认识。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教师就是一团火,一座丰碑,能给人以示范、给人以热情、给人以动力!
二、培训让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好的认识
在徐校长的《现代教师的“五力”效应》里,他提出教师的“五力”包含了创造力、科研力、协调力、好体力、成长力五大力。而罗书记在她的《怎样做一个好老师》中提出了新时期教师的十一大素质要求,即政治素质、品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科学素质、心理素质、信息化教育素质、创新素质、法律素质、终身学习素质、身体素质。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教师,要将教书放在第三位,将育人放在第二位,将自强放在第一位。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等,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心理压力,并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只有自己的知识储备的足够多了,自己的教学方法掌握的足够好了,才能真正搞好自己的工作,才能享受到教书育人的快乐和幸福。
三、培训让我对教育策略有了更多的掌握
培训中,从事教育多年、教学经验丰富的校长书记们,根据自己几十年的实际经验,给我们介绍了很多当好教师的要点和方法,说了很多的经典名言。如“教育的核心是爱心”;“累并快乐着”;“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才有回报”;“把孩子当作成人,教师会有许多烦恼;把孩子当作敌人,教师会有许多愤怒;把孩子当作孩子,教师则会有许多乐趣”;“你想让你的孩子长大和你一样,你就当个本色演员;你想让你的孩子长大比你成功,你就当个角色演员”……通过培训,让我知道了教师要有自己的文化气质自己的人格魅力;要善于反思,在反思中审视自己的教育理念;要多读一点书刊、多记一点日记、多写一点文章、多比一下武艺。从校长书记们的讲座中,我似乎找到了他们成功的秘密,那就是他们对教育的忠诚,对工作的认真、塌实、勤奋、刻苦,还有他们的聪明、智慧、无私、执着……
四、培训让我对当好一位教师有了更多的信心
要当好一位老师,一是要增强教师意识;二是要正确理解老师的威信,以身作则,以人格力量影响学生;三是向课堂要质量;四是成就爱的教育;五是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校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六是充分强调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潜力;七是加强学习,不断掌握新的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八是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从教学匠向研究型学者过渡;九是教学中学生问题行为要从治标和治本两方面来正确控制;十是调整好心态,快乐教学。努力做到这几个方面,相信自己一定会大有收获。
五、培训让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
1、老老实实做人,塌塌实实做事。事无巨细,一个连小事都做不好的人,又何谈做大事?在平时的工作中,一定要认真塌实做好每一件事。
2、爱岗敬业,以园为家,以满腔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能够到自己理想中的幼儿园工作,成为市幼这个大家庭的一份子,对我而言,是件幸运而又幸福的事情,要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用成绩来报答关心帮助自己的每一个人
3、面对幼儿,要做到爱心、耐心、细心,赏识鼓励每一个孩子;面对家长,要热情、友善,多站在家长的角度思考问题。
4、谦虚谨慎,多向名家专家向老前辈老教师学习,在工作中做一个有心人,注意观察、学会反思,加强读写及语言表达能力。
5、加强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科研理论水平,为成为一位研究型专家型老师这一职业理想而努力。
6、依法从教,廉洁奉献,努力维护教师良好形象。
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 ,就要怀着一颗为孩子无私奉献的心,带着对孩子全部的爱走上岗位。新环境、新机遇、新发展,努力做一名领导信任、家长信赖、孩子敬佩的好老师,用自己的努力、勤奋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希望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后能够看到一个成功的自己!
十届全国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6月29日通过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这是义务教育法颁布以来的一次重大修改,它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的公益性、统一性和义务性。
我学习完《新义务教育法》后,觉得《新义务教育法》的颁布是教师进行教书育人的指南,是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保证,是学校实施教育的准则,同时也是社会对教育关注的体现。下面我就《新义务教育法》谈几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义务教育法》是教师进行教书育人的指南。
《新义务教育法》的第六章中重点谈到了“教师”这一部分,它涉及面较宽,不仅谈到了教师所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录取办法,教师享有的权利,而且谈到了教师所应尽到的义务等方面。
我觉得《新义务教育法》给我们广大教师提供了教书育人的指南。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就应该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教师要把职业责任变成自觉的道德义务,为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新人而无私奉献。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条呢?第一,教师必须自觉地做到对学生负责。第二,对学生家长负责。第三,对教师集体负责。第四,对社会负责。在社会主义社会,教师职业态度的基本要求,就是树立积极主动的劳动态度,努力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树立积极主动的劳动态度,努力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呢?首先,教师必须有主人翁的责任感。第二,具有从事教育劳动的光荣感与自豪感。第三,要有肯于吃苦的精神。
二、《义务教育法》是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保证。
《新义务教育法》的第七章重点谈到了“学生”,它规定了学生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基本义务教育;谈到了学生享有的权利及学生应当履行的义务等方面。
受教育权是现代社会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这一基本权利所对应的正是国家和政府的基本义务。制定义务教育法,实施义务教育法,正是国家和政府履行这种义务、落实公民权利的必由之路。对于广大公民而言,义务教育并不仅仅意味着适龄儿童家长及监护人的责任和义务,义务教育首先是国家和政府的义务。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每一个适龄儿童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学校教育,是现代政府不容推辞的责任和义务。
三、《义务教育法》是学校实施教育的准则
《新义务教育法》的第五章重点谈到“学校”,它是学校实施教育的准则,不仅规定学校所应该尽到的义务,而且提供了如何进行管理的方法等方面,真正体现了新时期教育的先进性。
作为学校,应该以《新义务教育法》作为行动的准绳,必须承担该有的职责和任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学校的根本职责,就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换句话也可以说,就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义务教育法》是社会对教育关注的体现
同样,《新义务教育法》也明确了社会对教育的权利与义务等方面。
多方面研究表明,国民的高水平教育对于个人和整个社会都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教育能够决定和改变一个人未来的命运,教育也能决定和改变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前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自主创新,要变人口大国优势为人力资源大国优势,我们就必须确保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贯彻落实。在这个事关国计民生的问题上,政府责无旁贷。
真心希望《新义务教育法》能够真正落到实处,社会各界能团结一致,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综合素质、生存能力,营造活泼、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德、智、体全方面发展的人才。
家是我们的避风港,为我们带来快乐与欢笑。所以家庭不仅是孩子成长的地方,更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所以家庭因素是学困生形成的外部条件之一。
(1)家庭不睦,放任自流
有些家长往往由于种种原因经常在子女面前吵架,甚至打架,不懂得创造和谐的环境和氛围,使子女的学习得不到安宁,长时间进行积压会造成学生情感压抑,孤独苦闷,心灵上的创伤很难愈合。还有些家长自身的素质水平不高,常常是喝酒、,从来不注重言传身教也不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子女的教育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极少管教。所以在学习上,他们很少能得到家长的鼓励和帮助,本来学习就不怎么样,再加上没有人关心和同情、理解,对学习更是没兴趣,把学习看成一种负担。
(2)单亲家庭,心理受挫
由于父母离异或再婚或由于各种原因失去亲人,导致家庭结构发生变化或家庭受到重创,也给他们施加了心理上的压力。由于家庭不完整或者是拼凑完整的,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心灵上的阴影。所以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往往孤僻、暴躁,无心学习,甚至会走上社会的对立面。
(3)留守儿童,长辈溺爱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学困生的家长常年在外打工,无暇顾及子女学习情况。而其爷爷、奶奶及其监护人可能会因为孩子是留守儿童而过分关心、呵护,溺爱,教育分寸掌握不够,或者是没有能力进行教育帮助,所以助长他的坏毛病,而对老师的教育不予配合,从而使孩子养成任性、贪玩、专横、说谎、狡辩等坏习惯,导致学习不勤奋,学习上怕困难,不愿努力,进而学习成绩不理想。
20xx年8月24、25日两天时间,在第二中学多媒体教室,我认真学习了20xx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通过本次学习,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
新课标已走进中学数学教学,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如何正确理解新课标理念,树立正确中学数学教学观,开展中学数学教学的同时,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目前首要思考与解决的问题。针对现实数学教学的实际状况与新课标理念的冲突,明确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建立起的新的教学理念,展开具体教学实践策略的分析,特别强调了对数学课堂教学应树立正确的评价理念与采取的态度方法。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首先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以新角色实践教学。所谓“亲其师言其道”,这要求教师破除师道尊严的旧俗,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走下高高讲台,走进学生身边,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索,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努力当学生的顾问,当他们交换意见时的积极参与者;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关系,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朋友。
其次,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建立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固定经验(自我概念)来了解对方的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目标重心在于改变学生、促进学习、形成态度、培养性格和促进技能发展,完成社会化的任务。学生的目标在于通过规定的学习与发展过程尽可能地改变自己,接受社会化。只有缩小这种目标上的差异,才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实现。这首先要求教师转变三种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新课改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的氛围中学习。因为教师不是万能之人,作为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向学生学习;使学生明白,不管是谁都要学习,不管是谁,只要会就能成为别人的老师。一旦课堂上师生角色得以转换和新型师生关系得以建立,我们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课堂教学正在师生互动中进行和完成。师生间要建立良好的平等互动型关系,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从学生知识状况和生活实际出发,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学会有关知识和技能;在课堂上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经验与认知水平,让学生大胆提问、主动探究,发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对问题的探讨与解决之中;应灵活变换角色,用“童眼”来看问题,怀“童心”来想问题,以“童趣”来解问题,共同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习伙伴。
以上就是我此次学习的一点心得体会,可能某些方面的认识还很肤浅,但我相信,用我对一颗对教育的执着追求的奉献之心,在以后的工作中会不断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时刻看到自己、认识自己、丰富自己。
假期里,读了朱永新的《新教育》,让我对新教育又有了一个系统的、全新的了解。这次阅读,让我知道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的事业发展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帮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其核心理念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价值取向是:“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了解了它的精神,知道了它的“学理基础”,学习了它的“四大改变”“六大行动”“九大定律”等,“新教育”的确是一种富有辩证法精神的教育,是一种动态的、面向未来的教育。阅读是新教育实验最重要的基础活动,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新教育对阅读的重视。
朱永新老师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阅读的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知识的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竞争的时代,而一切知识的来源都自阅读开始。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都是从阅读开始的,崇尚阅读的民族,才是顽强的生命力的民族。国家是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不昌人口数量,而是人口素质,只有倡导全民阅读,才能真正让中华民族的复兴获得不竭动力。
朱老师提到的六大行动之一是“营造书香校园”,倡导阅读生活。现在的教育挤占了学生读书的空间,学校无书可读、学生无暇读书、不爱读书的情形屡见不鲜。除了干巴巴的几本教科书,学生几乎再没
有其他的书可读可看。电视文化、电脑游戏、不良读物等不断的的侵害着广大的少年儿童纯洁的心灵。就在这时,新教育倡导的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正在培养他们健全的心智,通过师生共读、亲子阅读等互动阅读发掘孩子的潜力、发展孩子的个性。朱老师说,在学校就要读书,读书就意味着教育,学校就是一个师生共同读书的乐园。而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又直接受教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教师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也是整个教育的前提。“晨诵—午读—暮省”,这一儿童生活方式课程是新教育的重要成果之一,让孩子能在他的童年与美好而永恒的经典相遇、相知,伴随他成长,成为他的习惯,为他们的发展铺垫一个丰厚广阔的智力背景,开启未来自己美好的人生。
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阅读起来,与孩子共享阅读的欢乐,收获阅读的成果,伴随孩子成长,和他们共同享受阅读的幸福、教育的幸福!教育是一个永远美丽的梦,是每个教育人共同的梦,我们将共同努力为“新教育号”航母的远航提供更加强劲的动力,让这艘航母上的每个希望都过一种真正的幸福的教育生活。
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之学,而教育管理是管理教育的专门化活动或对教育进行管理的专门性活动。两者既有联系,又有不同。不能将教育管理学与教育管理两者混为一谈。
一、咳嗽决定着在教育管理中,由谁来协调,协调谁,它是教育管理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对象性活动。这种对象性活动指向于协调教育组织与管理者、教师、学生、其他被管理者个人之间的关系,协调教育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二是教育管理的过程与方式,这是协调活动的关键所在。在教育管理中,教育管理者要采取各种方式和措施进行协调。协调是按照管理职能运行的规律,进行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这五个环节的实施过程,就是教育管理的协调活动过程,而每一项管理职能的发挥,都是为了促进协调。三是教育管理的目标。教育管理对社会的适应和满足,主要是通过教育工作的有序化、规范化、效率化来实现。这样便于与教育管理相区别。当前教育领导的提法也比较流行,但其含义实际上已经被教育管理所包含。教育领导关注的是组织创新和变革,关注的是组织战略问题,而教育管理注重照章办事和组织日常运作的维持,关注的是教育组织中的具体活动。
二、教育管理学的溯源与进展!世纪末教育管理学的诞生并非偶然事件。一方面得益于教育学迅速的发展。伴随着学校教育事业的大规模发展,教育活动以相对独立的姿态活跃于社会舞台,教育概念从简单到多样的跳跃式发展,教育学中的德育教育(教育管理隐含其中)发展到教育过程学、教育实体学、教育系统学,并逐步挣脱教育学的束缚,走向分化,出现了教育学交叉学科、教育学子学科和教育亚学科。此时,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神化与习俗时代、哲学时代,步入了科学的时代。在生理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和实证哲学、社会学的帮助之下,教育学者们在科学的旗帜下从事自己的学术活动,他们主张按照自然科学的客观性原则建立教育科学,形成了教育学科群,出现了多学科的合作,形成了庞大的教育科研队伍,出版了大量教育学的书籍和刊物。
可以说,思辨哲学的教育学、实验教育学和文化教育学等流派的产生,为专门的教育管理活动的研究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随着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兴起,管理活动也逐步从经济活动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项专门的社会活动,由此带动了管理科学的繁荣。随着管理实践的日益丰富和多样,脱胎于经济学而侧重企业管理和经济管理的管理学逐步形成体系,并以一门独立学科的身份跻身于科学大家庭。管理学依据其研究对象的不同延伸出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性质的管理学,如教育管理学、城市管理学等等。作为管理科学的一个支脉,教育管理学起源于美国的企业管理思想在学校管理领域的应用研究,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三、教育管理学的本质属性学科性在本世纪以前,各门学科基本是在实验基础上形成的经验学科,每一门学科均专注于特定的研究对象,相互之间壁垒森严。本世纪之初,学科边界渐次开放,研究两种对象之间关系的二维交叉学科大量涌现。教育管理学的出现恰逢其时,弥补了其上位学科(管理学和教育学)之间的裂隙和空洞。随着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补充,逐步形成了规范化的理论体系。进入$%世纪中期,作为现代科学意义上标准的教育管理学科,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涵盖若干教育管理现象的统一理论体系的学科,甚至包容了古典管理和人本管理、现代管理和后现代管理、科学理性和价值理性、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这样多流派、多观点并列的理论体系的学科。就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来说,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教育管理过程和规律的学科。
读了《教育新理论》我的感触良多,下面就谈一下我认识和体会:
一、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
书中写道:教师绝不是教书匠,而应该是具有教育思想、教育风格、教育能力的人,应该对教育活动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这是一种真正的教师境界。为了达到教师境界我们必须提升自己.另外,在学生的眼中,我们是“无所不知,无所无晓的”。因此,我们具有的知识面愈广博、愈丰富愈好。所以教师更有必要提高自己的文化内涵,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二、联系实际,不断反思
1、使学生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
不要走入两个极端,一个不敢放手,一个是完全放手。我想在课堂上要注意这样几点:
(1)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要注重培养学生好的学习方法;
(4)要正确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2、教学中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
有一句话说得好:“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的教学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运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是现代教学的一个趋势,但永远不会成为唯一的手段,永远不会替代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三、加强交流沟通 加深了解
沟通是人与人交流的桥梁。课上要多些微笑和多些鼓励,如果学生上课的时候总是低着头看自己的书,而不听你的讲课、不看你的面孔,这常常是因为教师居高临下.教师在课堂上要坚持“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课下要多些关心和多些谈话,聊一些关于他们的生活、兴趣以及其他功课的学习等各方面的话题。教师要像一个朋友般地听学生诉说,从而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启发。我们应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因材施教。
总之,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不断反思、加强沟通,做一个教育改革的身体力行者。
在本学期中,学校就举行了好几次重大活动,好课堂、对外一日公开课等。这些活动全部围绕“课改”二字。在这段时间里,我们经历了从学习到在实际教学中运用,不断的用课改的理论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结合自己的实践,简单谈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放飞学生的天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课改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生本理念指出,教育的终端是学生,学生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内化,人的获得最终是依靠学生。学生不仅是教育对象,更是教学资源。依托学生资源进行教育,容易获得事半功倍之效。“生本教育”的课堂,学生的学习在课前,课堂上是反馈、交流、讨论和互相质疑,课堂只是起到调度和调整学生学习方向和方式的作用,让学生一直保持激情,自主地学习下去。我在我的课堂上尝试了添加适量的生本理念。我尝试着让学生成为一名小老师,让他们过一把当老师的瘾。上台来的学生虽然并不都是能侃侃而谈,但最起码能口齿清晰,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在小组讨论中,也会尽情地争论,直到把知识点研究透彻。总之,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二、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作为教师,我体会到要终身学习,平时要勤读书、勤思考、勤动笔。只有及时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面对竞争和压力,我们才可能从容面对,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
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上,老师是策划者,是引导者。老师只是给学生指个方向,剩下的时间都交给学生,老师再也不用一遍遍的重复了。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有果断控制课堂进程的能力,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从一个学习环节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有时学生对课题非常有兴趣,课堂气氛很热烈,这个时候如果老师不及时停止学生的活动,就会影响本节课预定的任务,会导致整个学期的教学计划被耽误。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其次,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和沟通的能力也是极为重要的。生本教育需要教师与学生具有非常融洽的关系,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有可能积极配合老师的要求,顺利的和老师配合开展各项活动。此外,生本教育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创造和开拓的精神、向学生和他人学习的能力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如果教师的语言能力不够,或者教学能力不足,言传身教下,是不可能教出高素质的学生的。
当然,在实践中,也会有很多困惑和问题,我发现在高二新授课尤其是《生活与哲学》上进行生本课堂就比较难。不管怎样,我还必须不断学习先进的方法和经验,勇于探索和创新,牢记以下两点:
1、循序渐进。生本课堂,要求小组活动有板有眼,要求课堂收放适时有度,要求学生自学方式有效,但好习惯和好模式的形成,需要教师细致到位的指导和帮助,因此,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去调整方法,给学生一定的适应空间很重要
2、激励效应。没有一个人不渴望被认可。因此,当学生主动去探究,表达有新观点,展示有新发挥时,我们一定要及时评价,及时鼓励表扬,甚至学生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或偏离主题时,恰当的激励和建议,是必不可少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也要学着做一个魅力老师,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魅力!
假期对>的学习过程中,我收获很大。
首先,我学会了理解,学会了思考。而通过对目前教育的反思:有知识但无智慧:有规范性但无道德:有目标但无信仰。现在的学生犯错误不自觉,寻求刺激好玩。而提倡的教书育人,思想教育抓不到位。我们提倡的火炬传情,用活力去培养活力,用智慧去点燃智慧,用灵魂去塑造灵魂。学生的心目中的教师形象(角色期待):模范公民,一个有学问的人,活的教科书知识库。以身作则,说到做到的老师,风趣幽默的老师,真才实学的老师,德才兼备,才要求老师品学兼优。 教师是从事专门职业活动的专业人员,教师的职责是教育教学,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教师劳动的主要特点:1.强烈的示范性;2.独特的创造性3.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教师具有专业情操,即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有理想性的价值评价的情感体验,它是构成教育价值观的基础,是构成优秀教师个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专业情谊发展成熟的标志。教师的专业情操包括;理想的情操,即由于对教育功能和作用的深刻认识而产生的光荣感与自豪感;道德的情操,即由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性的认同的体现;教师的专业自我是教师对自我从事教育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将显著的影响到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工作效果。教师的职业理想即教师对所从事教育工作的事业心,责任感和积极性,它是教师献身于教育事业的根本动力。它具体表现为对教育事业及其社会地位的认同,情感和行动,师爱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灵魂。
总而言之,>的学习不仅充实了我的头脑,武装了我的思维,教会我怎样去武装别人的思想,而且还帮我认识了许多教育大家,他们的教育理念可以指导我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开展以来,我能和全体党员一起,按照领导部署,认真开展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工作中,我和大家一起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观看了纪律教育警界影像,通过学习,思想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内心深处受到了一次冼礼,对纪律教育学习活动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现总结一下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一点感受:
一、共产党员要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在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中,通过学习正面典型和剖析反面教材,发现被人民群众称赞的人民公仆都是胸怀远大理想信念,他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逐步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那些背叛人民群众的历史罪人,他们理想信念动摇,经不起金钱、美色的引诱,利用手中的权利为个人谋取私利,一步步滑向犯罪的深渊,最终落得锒铛入狱的下场。
从正反两方面的例子我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人如果有了正确、坚定的理想信念就有了奋斗目标,内在的驱动力和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就能自觉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相反,如果一个人如果丧失了理想信念,就会失去了奋斗目标,就会迷失前进方向,一步一步朝着犯罪的深渊走去,最终成为人民的罪人。所以,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任何时候都要坚定理想信念。
二、珍惜当下,做好本职
作为一名受党教育多年的党员,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一切都来源于组织的培养和教育,要懂得职务意味着责任和义务,要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工作中做到勤勤恳恳,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只有努力学习,积极工作才能不辜负组织多年的培养和教育,才能无愧于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称号。
1.纪律教育月活动学习心得体会
2.关于开展“守纪律、讲规矩”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3.“守纪律、讲规矩”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4.20xx第17个党风廉政教育月动员会心得体会
5.关于开展“守纪律、讲规矩”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6.开展“守纪律、讲规矩”主题教育活动动员会上的讲话
7.学校“守纪律讲规矩”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