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黄文秀学习心得体会(推荐33篇)

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黄文秀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3篇)

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黄文秀学习心得体会 篇1

从只会在襁褓中哇哇啼哭,到我们牙牙学语叫出第一声爸爸或者妈妈,第一次不需要父母帮助独立行走,第一次背上书包独自走向学校,第一次拿到考试成绩单,第一次离开父母,第一次独立生活……也许我们从来都没有想到,这无数次的第一次中,在这成长的道路上,父母花了多少心血和汗水,编织了多少日日夜夜,父母却毫无怨言。

不懂事的时候,我们总是会问父母我们是怎么来的,父母却总是开玩笑的对我们说:你是我们捡来的,甚至说我们是像孙悟空一样,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可是真的是这样的吗?不,不是的,是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的,是母亲辛辛苦苦十月怀胎把我们生下来的。

十七年前的一天,我们的父母用泪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我们的到来。才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那一刻起,父母又多了一项繁重的工作——照顾我们。尽管这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但父母永远不会因为这样而放弃我们,他们不管多辛苦,多困难,都会无私奉献的哺育我们长大成人。

在小时候,我们把父母对我们的爱,当做理所当然、天经地义,因为我们不了解,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可是当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在以后的将来,我们自己有了小孩后,你还会觉得父母到我们的爱,还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吗?可是又有多少人会把父母放在第一位呢?有的人总是不断抱怨父母这样不好那样不对,对父母的行为挑三拣四,横加指责,甚至直接顶撞父母。有些人连父母的工作单位在哪都不知道,也不知道父母的身体健康状况,甚至有些人可能连父母的生日到记不清楚了。想想看,父母为了我们付出了多少心血和精力啊!

在自己孤独的时候,站在身后陪伴自己的永远是父母;在自己面对困难想要放弃的时候,站在身后鼓励自己,为自己加油的永远是父母;在自己受伤、害怕的时候,站在身后保护自己的永远是父母;当我们受委屈是,能耐心听我们哭诉的是父母;当我们犯错误时,能毫不犹豫地原谅我们的是父母;当我们取得成功时,会衷心为我们庆祝的是父母。然而,他们却不求其他,只求我们平安、健康、幸福。

无私奉献的永远是父母。

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黄文秀学习心得体会 篇2

在通往叶连平创办的“留守未成年人之家”路口,一块黑板报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个黑板报是叶连平15年前创办的,黑板报上书写的大都是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内、国际新闻,从此经过的村民不时地停下脚步驻足阅读。

“从这块黑板报上,我们了解到了许多天下大事,内容很丰富!”村民刘福林说,这要感谢叶老师给他们提供了一处了解外界的窗口!

采访中,乌江镇卜陈学校校长居平树介绍说,叶老师坚持15年为村民办黑板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是我们身边最生动的教材,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

20年来,叶连平在教学之余发挥余热,积极给有关单位作宣讲报告,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警营,乐此不疲给党员干部和企业员工宣讲党的奋斗历程,开展家国情怀教育,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宣传员”“战斗员”作用。

20__年,叶连平被上级评为“三感人物”,获奖金1000元,他把奖金全部用于“留守未成年人之家”购买课外读物。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要严格按照新时代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不已。”叶连平说,“我希望最后一口气是在讲台上呼出去的,而不是在床上!”

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黄文秀学习心得体会 篇3

看了这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真的很感动,触动心灵最深的是这样一句话:“蜀道难,蜀道难,中国台湾娘子上凉山。跨越海峡,跨越偏见,她抱起麻风村孤单的孩子,把无助的眼神柔化成对世界的希望。她起来无比坚强,其实她的内心比谁都柔软。”不错,她就是张平宜老师。有人说当老师就是每天讲纪律,不怎么快乐,是不是这句话就是老师们的心声呢?

不是的,快乐,是发自内心的感觉,同样,做一名老师应该用心去体会教孩子们的'快乐,听到孩子们整整齐齐的说句:“老师,这堂课我学会了”这便是老师的快乐。

张平宜老师竟然在生活艰难的麻风村里教没有书读的孩子们,“无助的眼神”“世界的希望”这不就是张平宜老师所期待的吗?

有人还说“好人难做。”我倒觉得不是。当一位好人,其实就是随手捡捡垃圾,给素不识路的老奶奶指路,这,便是好人。就如那位阿姨,为了救一个素不相识的孩子,居然受伤了一只胳膊,值得我学习。

让我学会坚持的是拥有“隐形的翅膀”的大哥哥,因为小时候的意外,两只胳膊离他而去,他哭过,怨过,骂过,后来他觉得人生活着就应该创造价值,于是他去参加艰难的游泳训练,正在他克服了种种困难,准备参加奥运会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情,让他不得不放下游泳这个梦想。

看到这里,我干脆索性捂住双眼。原以为他会放弃,会自暴自弃,竟没想到他没哭、没放弃、坚持自己的价值、梦想,他开始学音乐、坚持适应用脚去弹钢琴,最后,可想而知,他,成功了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你做了一件事,可能会失败。但你不去做,一定会失败。”人生活着就是为国家创作价值。这,便是理智的选择。

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黄文秀学习心得体会 篇4

深秋,清晨。丹东市光荣院里,孙景坤坐在床前,打量着挂在墙上的一件挂满军功章的旧军装。阳光照进屋里,军功章上泛起金光。

“这是在辽沈战役中立的三等功,这是在平津战役、海南岛战役中分别立的二等功,这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立的一等功……”不久前刚做过一次手术,老人身体有些虚弱,但谈到战场上的过往,却历历如昨。

1924年,孙景坤出生在安东(现丹东市)山城村。1948年1月,结婚后不到一周,他就参军入伍,成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的一名战士。临走前,他留给妻子一句话:“只有打了胜仗,咱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长沙、解放海南岛战役……在一次次浴血奋战中,孙景坤快速成长起来,并火线入党

“最险的一次,子弹贴着我后脑勺过去了,用手一摸,全是血。”正是一次次和敌人的生死较量,让他养成了胆大心细、机智灵活的作战风格。

1950年,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40军119师357团3营7连战士孙景坤随部队从海南战场撤回后集结在安东,待命过江。老家山城村就在眼前,战友们劝他回家看看,他却总是拒绝:“在外边打了三年仗,咋能不想家?但别人都不回家,就我特殊?”

战场上,对敌人的勇猛痛击,就是对家人、对祖国最大的爱与告慰。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孙景坤印象最深的是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中守卫161高地的战斗。

10月27日,已担任副排长的孙景坤接到命令,带领9名战士增援已连续驻守161高地12个小时的战友。彼时,161高地三面处于敌人的火力控制之下,天上飞机轰炸,地上众炮齐发,增援部队很难登上高地。

“当战士的哪能讨价还价?让上咱就必须得上!”以敌军飞机轰炸升腾起的烟雾做掩护,孙景坤带领战士们扛起弹药箱冲上161高地。当时,高地上只剩几名战士活着。

副连长支全胜在爆破筒里装满炸药,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孙景坤等人到来,令他精神为之一振:“一定要守住阵地!”孙景坤带领战士们立即投入战斗,从中午到深夜,他们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

阵地守住了,但伤亡惨重。“阵地上算上我,只剩下4个战士,其他人都牺牲了。”老人回忆着,两行清泪无声滑落。

这次战役中,孙景坤毙敌多人,荣立一等功。后来,他被朝鲜授予一级战士荣誉勋章,随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报告团回国,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连年征战,孙景坤身上留下20多处伤疤,“现在腿上还有一颗子弹没取出来。”他指着腿上一块已经变黑的皮肤说,“有一次战斗,我中了两枪,一枪打在手上,一枪打在腿上。子弹有毒,后来腿上、连带脚上的肉都烂了。”

这些伤疤,成为刻在老人身体里永远的军功章。

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黄文秀学习心得体会 篇5

她的一生,定格在芳华绽放的30岁。

她北师大硕士毕业,放弃在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回到家乡革命老区百色;她选择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把双脚扎进泥土,为群众脱贫攻坚殚精竭虑;她忍痛告别重病卧床的父亲,深夜冒雨奔向受灾群众,面对危险坚定前行,不幸遭遇突如其来的山洪,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

她就是广西百色市乐业县**镇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

璀璨的青春岁月,如流星般划过,闪亮夜空。壮乡内外、网上网下,无数人深情缅怀,有无尽的哀思,更有对这位年轻共产党员坚守初心、担当使命的深深敬仰。

笃定前行:朝着受灾群众的方向

每当进入雨季,广西百色大石山区时常遭受洪涝、塌方、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侵袭。6月16日晚,电闪雷鸣、暴雨倾盆,一条从百色市通往乐业县的山路被突如其来的山洪淹没。黄文秀在驾车返回乐业的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难。

车窗上的雨刮高频地刮动,车灯下却看不清前行的路,只有滚滚洪水从眼前涌过……从黄文秀用手机最后拍下的画面,可以看到当时的情景是何等危险。

在单位的工作群里,同事们纷纷给黄文秀留言:“太危险,赶快掉头!”“注意安全!”“不要走夜路……”然而,凌晨1点以后,群里再也没有了黄文秀的回复,她的电话也拨打不通……

很多同事一直关注着黄文秀的消息,大家的心都紧紧地揪着。同事成明说,17日一早得知凌云县路段发生塌方,有车辆被山洪冲走,她和几个同事立即赶去塌方现场,此时黄文秀的名字已出现在失联人员名单中。

救援一直在紧张地进行,等待的时间是煎熬的,黄文秀的家人、同事、朋友、村民的内心仍然抱有希望。然而,6月18日传来的却是噩耗。

同事们的劝阻,父亲的挽留,都没能留住黄文秀。

黄文秀利用周末回家看望做完第二次肝癌手术的父亲,看着天气突变,16日急着返回百坭村。病床上的父亲非常担心:“天气预报说晚上有暴雨,现在开车回村里不安全,明早再回吧?”

“正因为有暴雨更得赶回去,怕村里受灾,我马上得走了。”面对父亲的挽留,黄文秀叮嘱了一句“按时吃药”,便启程回村。谁也没想到,这竟成了黄文秀留给父亲的最后一句话。

一路上,她不断与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干部联系,询问当地雨势和灾情,特别叮嘱要关注几个重点村屯,要立即组织群众防灾救灾。

回忆起当晚的情况,村党支部书记周昌战几度哽咽:“那么危险的情况下,她想着的是村里的灾情……”

青春选择:“我就是要回来的人”

1989年出生的黄文秀性格开朗活泼。同学们对她的印象是:爱美,喜欢穿裙子,会弹古筝,写得一手好字,有一点时间就专心致志地学画画。她身上总是散发着一种热情阳光的感染力。

**年毕业季。位于人生十字路口,不少同学都在为找一个不错的就业机会操心。黄文秀也有许多选择,但她没有留恋都市的繁华,毅然回到革命老区百色,作为优秀选调生进入市委宣传部工作。

百色位于广西西部,自然条件较差,是广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年3月26日,黄文秀响应组织的号召,到乐业县偏远的百坭村担任第一书记。百色市委宣传部干部科科长何小燕回忆:“单位就驻村工作征求她意见时,她毫不犹豫答应了。她父亲患癌症病重的事一句也没提,当时我们都不知道。”

有同学问过她,为什么要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偏偏回到贫穷的家乡?她回答:“很多人从农村走了出去就不想再回去了,但总是要有人回来的,我就是要回来的人。”

黄文秀为什么坚持要做那个“要回来的人”?百坭村贫困户黄仕京与黄文秀有一段对话。

黄仕京问:“大家都说你是北京毕业的研究生,你为什么到我们这么边远的农村工作?”黄文秀说:“百色是脱贫的主战场,我有什么理由不来呢?我们党是切实为群众谋发展谋幸福的党,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这就是我的使命。”

黄仕京的一儿一女都在读大学,生活困难,黄文秀帮他的孩子申请了助学的雨露计划。黄仕京要求孩子在学校好好学习,积极争取入党,在广西医科大上学的女儿已经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了解黄文秀的人都说,她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由于父母亲身体不好,家境贫寒,黄文秀通过国家的助学政策完成了学业,上大学后她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以自己品学兼优的表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黄文秀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只有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党的理想之中,理想才会更远大。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生存得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作出贡献。”

黄文秀的父亲理解女儿,也支持女儿的选择:“你入了党,就要为党工作,回到家乡做一个干干净净的人民公仆。”

爱美是女孩子的天性,投身扶贫事业后的黄文秀将自己的爱美之心悄悄地“藏”了起来。她北师大的师妹、南宁市第十八中学教师蒋金霖说,在北京读书时,文秀总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但当了驻村第一书记,她就收起了漂亮的裙子,穿上运动装在山野村屯间奔忙,身上有一股浓浓的乡土气息。

这个爱笑的姑娘甚至没有时间考虑自己的婚姻大事。领导、同事多次关心她,热心人要给她介绍对象,她的回答是:“等百坭村的父老乡亲都脱贫了,我一定轰轰烈烈爱一回,让乡亲们做证婚人。”

脱贫攻坚:“我心中的长征”

石山林立的百坭村是深度贫困村,全村472户中有195户贫困户,11个自然屯很分散,最远的屯距村部13公里,好几个屯都在10公里以上。初到村里,黄文秀碰了“钉子”。

“我们这里穷了那么多年,真的能脱贫吗?”“你一个女娃,能行吗?”一些村民议论纷纷。黄文秀一开口就是普通话,敲贫困户的家门时甚至会吃“闭门羹”。好不容易进去了,打开笔记本,群众却不愿多说。

脱贫攻坚时不我待,必须尽快打开工作局面,黄文秀急得哭鼻子,晚上回到宿舍整夜睡不着。

要取得群众的信任,就要从内心把群众当亲人,急他们所急想他们所想,真正和他们打成一片。黄文秀请教有驻村经验的同事和村里的老支书,悟出了道理。很快她改变了工作方法,到贫困户家不再拿着本子问东问西,而是脱下外套帮助扫院子干农活;贫困户不在家,她就去田里,帮他们摘砂糖橘、种油茶,一边干活一边唠家常;她不说普通话了,学着说方言……

贫困户黄邦旋想申请低保,因不符合纳入低保的条件,未能如愿,就不给黄文秀开门。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上门,黄文秀打起了“亲情牌”:“我也姓黄,我叫你哥吧。哥这么聪明、勤快,一定能奔小康。”

黄文秀耐心地做黄邦旋的思想工作:国家扶贫政策多得很,何必就盯着低保政策?靠低保只能解决基本生活问题,要脱贫还得加油干,不等不靠自己干出来才光荣。讲通了道理,黄邦旋脸上有了笑容。黄文秀帮助他争取到7000元产业奖补资金种水果,老黄一家顺利脱贫。后来,他们一直以兄妹相称。

53岁的贫困户韦乃情面对记者,泪水在眼里打转。老韦清楚地记得,黄文秀往他家里跑了12次,细心了解实际困难,分析贫困原因,商量对策,帮他申请扶贫贴息贷款种植了20亩油茶树,**年顺利实现脱贫。 “她一心一意帮我,像我女儿一样!”

黄文秀周末经常不回家,走访了全村所有的贫困户,还绘制了村里的“贫困户分布图”,每一户的住址、家庭情况、致贫原因等,都一一标注在笔记本中。

群众从开始接纳黄文秀,到打心眼里喜欢她,敬重她。一些人开玩笑说:“你这个女娃娃还真是难‘缠’得很哩!”

山路太远,黄文秀还不时要去镇里、县城开会,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她将私家车开到村里当工作车用。今年3月26日驻村满一年,汽车仪盘表的里程数正好增加了两万五千公里,当天她发了一个微信朋友圈:“我心中的长征!”

黄文秀曾对朋友说:“长征中,战士死都不怕,在扶贫路上,这点困难怎么能限制我前行?”“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不获全胜,绝不收兵!”

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黄文秀学习心得体会 篇6

“哎哟——”张桂梅异常痛苦地哼了一声,严重的类风湿病等疾病磨着她的身体。每次坐在稍矮一点的凳子上,她都只能在学生和家长的搀扶下缓慢站起。

“张老师,喝口水,休息一下吧?”学生家长心疼地问。

“没时间了,我还要去好几个学生家。”张桂梅笑笑说,挥了挥贴满膏药的手。

在同事和乡村干部的搀扶下,张桂梅走下乡村公路,沿着山间小路艰难地走到学生家里。告别时,她又在学生及家长的搀扶下走上公路,拖着疼痛的双腿上车……

这是今年国庆期间,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张桂梅到学生家里家访时的场景。今年,张桂梅先后被评为云岭楷模、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可是她的工作生活没有任何变化,依然每天凌晨5点半起床巡查学校、深夜1点后休息;依然在假期家访学生,尤其是寒假和国庆,她几乎每天都在家访的山路上。

步履艰难的家访路

头几年,张桂梅自己走山路家访,曾因过度劳累昏睡在路旁。她尝试过自己租车,也骑过马和摩托,肋骨断了两次。后来县里派车帮助她家访,可几乎每一个学生家里都还有一段要步行的小路。“过去张老师能风风火火地走路,后来病越来越重,有些难走的路段需要搀扶。今年需要搀扶的时候就更多了。”一直跟随张桂梅家访的华坪县融媒体中心记者王秀丽说。

今年10月2日至7日,张桂梅在6天里走遍华坪县荣将镇、石龙坝镇、兴泉镇、船房乡的37个村小组,走访了39个农村学生家庭,平均每天走访六七个学生家庭。最远的家访路是去高三学生罗青青(化名)的家。乘车40多公里到达船房乡华荣村后,张桂梅还要走半个多小时的上山小路到罗青青家。在同事和罗青青的搀扶下,张桂梅一步一步地爬山坡,走几分钟就停下来大口大口地喘气。路过一条浅浅的小溪时,她已无法抬腿跨过,只能拖曳着双脚划过水面。

自20__年创办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开始,12年来,每届高三、每个农村学生,张桂梅都要利用假期尽量家访一遍。她不是丽江人,却已走遍丽江各地山山水水。她的足迹覆盖约1552名学生的家庭,行程11万余公里。

张桂梅把1804个贫困山区女孩送出大山,送进大学。她创办的女子高中历届高中毕业生升学率100%,今年高考又创最好成绩,159个考生中70人上一本。然而,张桂梅仍不甘心,还没有学生考上清华北大。她仍旧拖着病体去家访,她要去了解每个学生家庭的情况,去解除每个学生的后顾之忧,让学生再加把劲,明年高考打个漂亮仗。

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黄文秀学习心得体会 篇7

女排精神是中国女子排球队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精神的总概括。其具体表现为: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同甘共苦,团结战斗,刻苦钻研,勇攀高峰。她们在世界排球赛中,凭着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的精神,五次蝉联世界冠军,为国争光,为人民建功。她们的这种精神,给予全国人民巨大的鼓舞。国务院以及国家体委、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和全国妇联号召全国人民向女排学习。从此,女排精神广为传颂,家喻户晓,各行各业的人们在女排精神的激励下,为中华民族腾飞顽强拼搏。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最重要的年终节目之一,今年举办的是第十八届,每年从社会各行各业推选出10位(个)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或群体。

上世纪八十年代,女排以拼搏精神赢得五连冠,成为了当时中国人的模范和骄傲。三十多年来,女排魅力不衰,粉丝遍中华,纵跨几代人。

20__年国庆前夕,中国女排以十一连胜的骄人战绩赢得20__年女排世界杯,这也是中国女排第十次荣膺世界大赛冠军,女排姑娘的成就,显露出祖国至上、顽强拼搏、胜不骄败不馁的英者风范,也成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生动见证。

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黄文秀学习心得体会 篇8

周秀芳老师的感人事迹,深深触动着每一位鄞州教育人。区教育局局长王建平说,区文明委作出决定学习周秀芳的先进事迹,我们作为周老师的“娘家人”备受鼓舞。周秀芳值得我们学习,更值得我们感谢。她让我们重新认识了教育人的使命。周老师本可安享晚年,但她用实际行动,用一颗“仁爱之心”,感召了一大批人,去关注贫困地区孩子的教育问题,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今后我们要继续在全系统学习宣扬周秀芳先进事迹,引导广大教师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融入到生命之中,公正公平对待每一个孩子。此外,全区教育系统会继续支持“周秀芳爱心工作室”和周秀芳爱心基金的运作,将她的大爱延伸到更多需要帮助的'地区,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

鄞州区江东中心小学的师生积极响应周秀芳老师的爱心情怀,不但积极宣传,还让爱心落地,不久前在延吉市和龙光明小学设立“爱心基金”。“周秀芳老师是中国教育那首最美丽的诗。”教师赵婧说,周老师大爱无私,心中有爱,眼中有情,感动、激励着年轻教师,虽然不能人人献身贫困山区支援教育,但我们会耕耘好自己的一方教室,教导好每一个孩子,在他们的心里播下善良、向上的种子。

早在,宁波市新城第一实验学校的老师们就听到了周秀芳老师的感人事迹,被她乐于奉献、践行公益的高尚品德所打动。本着向周老师学习的精神,学校组织了“冬日送温暖”活动,连续3年向溆浦等贫困地区捐赠冬衣3万余件,70多名老师与当地贫困学生结对,定向帮困助学。学校师生与家长还组织了“夏日送课程”活动,将学校的精品课程送到溆浦的孩子身边。

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黄文秀学习心得体会 篇9

张桂梅祖籍辽宁,从东北来到云南支边后,随丈夫同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镇第一中学任教。张桂梅以为那里将会是她余生的归宿,然而天不遂人愿。1996年,张桂梅的丈夫因胃癌去世。张桂梅害怕触景伤情,申请从大理调出,她来到了丽江市华坪县民族中学任教。

从大理调到华坪不到一年,张桂梅被查出子宫内有一个近五斤重的肌瘤。由于之前给丈夫治病花掉了几乎所有积蓄,张桂梅决定放弃治疗。后来,县里得知了张桂梅的病情,县长告诉她:“我们再穷,我们都会救活你。”为此,县里开妇代会的时候积极动员大家给张桂梅捐款,有人甚至捐出了自己仅剩的五块钱路费。

“我没为这个小县做过一点点贡献,却添了这么大的麻烦。他们把我救活了,我活着要为他们干些什么。”张桂梅回忆起那段往事,依然哽咽。

再次回到校园,张桂梅发现,华坪的教育环境和她以前所在的大理相差甚远。张桂梅任教期间,民族中学里的女生不仅数量少,还时不时有女生从课堂上消失。

读着读着就不来了,是什么原因?张桂梅跑进大山,开始找那些退学女生做家访。和家长们一谈,张桂梅明白了:十几岁的姑娘,已经被定下婚事,要出嫁了。张桂梅不甘心,拦不住的,就找到当地的村干部进行沟通;家里太穷的,就拿出自己的工资补贴。她铁了心,无论如何也要把这些女孩子们带回去读书。

20__年,华坪儿童之家(福利院)成立,捐助方指定让身为教师的张桂梅兼任院长。“儿童之家”收养的孩子中有一部分是被遗弃的健康女婴,无儿无女的张桂梅成了她们的“妈妈”。

民族中学和儿童之家的经历让张桂梅萌生了一个想法:筹建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

“女孩子受教育她可以改变三代人的。如果她有文化,她会把孩子丢掉?我的初衷就是解决低素质母亲和低素质孩子的恶性循环。”张桂梅说。

为什么不男女生一起招收呢?张桂梅也有自己的考虑。一次家访时,她发现有户人家的儿子才读初二,便可以进县城参加补习班,而他的姐姐已经高三了,却要被家长留在家里干活。那一刻,张桂梅心里觉得,就算再难,她办女高都是对的。

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黄文秀学习心得体会 篇10

67岁的退休女工王娅热爱生命,又非常理性,总说凡事要考虑“性价比”。

身患胰腺癌的王娅1月14日最后一次住进医院,在此之前,她开始把家里的花和摆设等东西送人,希望每样东西都能有用处。“这样才高兴。”无力走远的她,委托居委会的最后一个决定是:办好手续,把身后医疗费二次报销等所有的余钱捐出助学。

宫济辉是王娅居住的华亭丽园社区居委会主任,一直帮她办理遗赠书公证。20__年2月15日,随着最后一份公证书办理完毕,王娅在捐出房产、遗体之后,也捐出了身后所有的财产,实现了全部财产的“裸捐”。在宫济辉告诉王娅最后一份公证书办理完毕的转天,王娅就溘然长逝。宫济辉念叨:“是不是因为她一直在等着那个公证?是不是她觉得这些事情都已经安排妥当,才放心的走了……”

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黄文秀学习心得体会 篇11

今天,我们看了《感动中国》,里面讲述了许多感动的事情,其中,让我最感动的就是救火的事了。

这件事情发生在一个小村庄里。一天晚上,让大家预料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因为电瓶车路面发生火灾。一位年轻人救出了自己一家人;他想到上面还有房东一家和十几个人,要不我上去把他们也救出来?就对他妻子说我去救人。这位年轻人说完便头也不回地走了。他不顾一切地跑进了火海,匆忙地敲着门。咚咚咚,转眼间房东和其他人都接二连三地跳了出来。那位自告奋勇的年轻人最后一个才跑出来,他踏过的脚印都是带着血的。他刚出来,所有人都惊呆了。满身乌黑乌黑的,跟焦碳差不多,他的头发一根也不剩,衣服被烧没了。这个时候,救护车和消防队员都赶到了,救护车将年轻人送到省里的一家大医院,可光靠这点医疗技术还不够,所以医务人员将他送到了首都——北京的好医院。经过几个小时的手术,年轻人也没有一点好转。医院提出来要捐献头皮,他的妻子第一个提出要捐献,并且表示,如果不够就捐献身上的皮肤。紧接着,又有许多有良心的群众赶来,也提出捐献头皮,还有许多慈善人士捐来了一袋袋的人民币。过了几天,年轻人的皮肤变黄了。可是让所有人都痛惜的是,病后106天,他不幸去世了。

他的妻子带着儿子含着悲伤的眼泪,拿着骨灰,坐上大巴回了老家。四面八方的人们都鼓励她。到了老家,婆婆抱着骨灰盒,遥望着天空嚎啕大哭。看到这里,我的眼眶都酸酸的,有一些同学都哭了。长大了我要学习年轻人高尚的品格,也要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黄文秀学习心得体会 篇12

“共产党员的标准是什么,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啊!”叶连平说。

20__年,叶连平拿出2.1万元退休金,连同乌江镇政府和社会捐赠,成立了叶连平奖学基金,奖励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和资助家庭贫困的孩子。

基金成立8年来,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他又陆续投入5万元。至今共发放了10万多元,奖励资助了142名留守儿童。

每年叶连平还要自掏腰包组织留守儿童开展夏令营活动,带领孩子们参观学习。安徽省科技馆、安徽博物院、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让学生亲眼看看,比上课讲多少遍印象都要深刻!”“老师的工作,绝不止在三尺讲台上。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最主要的!”叶连平说,走出去教育,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科学文化素养,还孕育了孩子们的家国情怀。

每年暑假,叶连平的“留守未成年人之家”吸引了从省内外来的大学生支教团,他们在此开展暑期课外辅导活动,将七彩课堂搬进了“留守未成年人之家”,丰富了孩子们的暑假生活,叶连平也自始至终全力为大学生支教团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为了让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叶连平省吃俭用。前两年,他出行全靠自行车,每次都要骑车到离家7公里外的镇上买菜,因为那里的菜便宜。到南京给孩子们买学习资料,他就把自行车骑到好几公里外的公交车站,再乘大巴赶往目的地。之所以这样做全都是为了节约开支,把省下的钱用在孩子们身上。

叶连平至今仍住在30多年前的老平房里,室内摆设陈旧,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穿着也极其朴素,至今仍穿着破旧的衬衣和带有补丁的裤子。

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黄文秀学习心得体会 篇13

周秀芳老师的感人事迹,深深触动着每一位鄞州教育人。区教育局局长王建平说,区文明委作出决定学习周秀芳的先进事迹,我们作为周老师的“娘家人”备受鼓舞。周秀芳值得我们学习,更值得我们感谢。她让我们重新认识了教育人的使命。周老师本可安享晚年,但她用实际行动,用一颗“仁爱之心”,感召了一大批人,去关注贫困地区孩子的教育问题,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今后我们要继续在全系统学习宣扬周秀芳先进事迹,引导广大教师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融入到生命之中,公正公平对待每一个孩子。此外,全区教育系统会继续支持“周秀芳爱心工作室”和周秀芳爱心基金的运作,将她的大爱延伸到更多需要帮助的地区,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

鄞州区江东中心小学的师生积极响应周秀芳老师的爱心情怀,不但积极宣传,还让爱心落地,不久前在延吉市和龙光明小学设立“爱心基金”。“周秀芳老师是中国教育那首最美丽的诗。”教师赵婧说,周老师大爱无私,心中有爱,眼中有情,感动、激励着年轻教师,虽然不能人人献身贫困山区支援教育,但我们会耕耘好自己的一方教室,教导好每一个孩子,在他们的心里播下善良、向上的种子。

早在20__年,宁波市新城第一实验学校的老师们就听到了周秀芳老师的感人事迹,被她乐于奉献、践行公益的高尚品德所打动。本着向周老师学习的精神,学校组织了“冬日送温暖”活动,连续3年向溆浦等贫困地区捐赠冬衣3万余件,70多名老师与当地贫困学生结对,定向帮困助学。学校师生与家长还组织了“夏日送课程”活动,将学校的精品课程送到溆浦的孩子身边。

校长陆琦说,周秀芳老师为大家提供了爱与善的最好典范。在学习周老师的同时,学校教师也深深体会到了爱与善的力量。今年,学校将进一步实践周秀芳老师的义行,扩大对贫困山区孩子的帮扶力度,为山区的孩子开辟艺术课程平台与寄售平台。“要让城市的孩子明白,帮助别人不仅是捐钱捐物,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让山区的孩子明白,改变自己的命运要靠自己的双手。”

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黄文秀学习心得体会 篇14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是他们中的典型和代表,他们的故事感人至深。身患绝症却同疫情赛跑的张定宇,将很多的重症患者从死亡边缘拉回,领奖台上步履蹒跚;面对洪水汹涌却选择逆流而上的陈陆,为危难的乡亲奉上了的年华,颁奖台上只见一张照片;坚信“让一个女孩读书能救三代人”的公益高中校长张桂梅,改变了众多山区女童的命运,颁奖台上她双手布满膏药……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没有什么丰厚回报,没有什么踌躇不前,更多的是困难时刻挺身而出,无惧艰险与挑战,为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安宁。

回顾整个20__年,我们要向这些感动人物表达敬佩之情,也要给各行各业的奋斗者点赞。数不清的白衣天使从四面八方汇聚武汉抗击疫情,数十万铁路职工坚守在运输一线,众多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冲在抗洪前沿,为数众多的扶贫人员奔波在贫困地区,鲜为人知的科技工作者们研发新的技术装备……他们中的很多人并不为外界所知晓,在他们看来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拼搏奉献是一辈子,得过且过也是一辈子,他们的选择让自己人生拥有更多色彩,无愧于国家和人民的期待。

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黄文秀学习心得体会 篇15

今天下午我们在班里看了让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的《感动中国》,因时间关系没有完全看完,回到家我又把剩余的部分看完……

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让我最感动的是现在91岁的刘盛兰。刚看到他的名字,你一定觉得是个老奶奶,其实他是一个老爷爷。光光的头,带了个破旧的帽子,每天走很远的路捡垃圾。他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但后来还是散了,从三十几岁开始,他就一个人生活,他那粗糙的手,泛红的血泡。扛起来100多个人的命运。他在城里废旧的房子,又因一次大火……

他每月不超过50元的收入,却资助一个个学生上学,从73岁开始,一直到他不能再动。对他来说:“剩下每一分钱才是最重要的。”二十几年他没有吃药,没有一件新衣服,每天吃的是从垃圾里捡的饭菜,和邻居给的吃食。就是这样一个人,谁能想到他在二十多年来资助了一百多名学生上学。捐款多达十几万。他90岁那年过生日,他资助过的学生都聚到一起,陪他过生日。那是他二十多年来吃过最好的饭菜。哪怕风烛残年,也发出微弱的光。

这才是真正的教育,他一定会坚持到生命的最后,去做这份他喜欢的事情,或许对于每个人来说这种大爱都无法理解,但这是铁一样的事实,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哪怕是为了这样一个耄耋之年仍然为了教育奋斗终身的残烛!!

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黄文秀学习心得体会 篇16

每次寒假结束都会在学校里观看《感动中国》,一个个鲜明的人物,一个个的感动的品质,让我感动。也让我们热泪盈眶!

十位品质鲜明的人物,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为祖国,为人民,扶助贫困人。每一次的影片中的重点,遇到危险也让我们为他们捏了一把汗!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七位是王继才,他来到了荒凉的孤岛,没有电没有水,他还孤岛上插了一片国旗,国歌再次响起,他和的妻子严肃的神情刚劲有力的身躯,他们看着祖国的国旗冉冉升起,他说:“这是我们祖国的一部分,就要有人来守护!”在这个荒岛,就像贫困上区,甚至比贫困山区更要贫困,只有他们可以慢慢的改造让这里变得好起来。那时候连一棵树都种植不了,经过他们的坚持不懈,3年后终于种植了一个棵树,一个个绽放了鲜艳的花朵,整个岛都是一片绿色。而因为天气情况王继才和妻子满身都是疹子,妻子让他回城看病,而换来了一句:“没事”,20_年7月27日,王继才突然因病去世,享年58岁。他的妻子决定留下来,来完成丈夫的心愿!一共守护了32年,从这段视频中他最遗憾的就是错过了大女儿的婚礼和母亲的大寿,还有父亲的逝世!

我看到了影片,王继才突然因病去世的时候,我的眼睛顿时湿润了,是啊!也是有这样无畏的人在这里坚守,他明明可以在大城市中吃山珍海味,也不会错过大女儿的婚礼,母亲的大寿和父亲的逝世!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保卫家园!

看完以后我就想起了,我们六年级上册学的《彩色的翅膀》也写了战士们保护海岛,热爱海岛等精神,我想就是这种精神,才使我们的祖国发扬光大,越来越繁华,越来越强大,才能使一次次的实验成功!

是啊!就是这样的坚持不懈,才能收获最后的成功。田老师也说过: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懒惰的人能成功,能拥有现在的美好!

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黄文秀学习心得体会 篇17

今年95岁的老党员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5年,张富清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20__年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张富清的事迹被发现,这段英雄往事重现在人们面前。

心有信仰,行有力量

这位90多岁的老人,历经风雨,遭受困厄,仍旧甘守清苦,深藏功名,不矜不伐。

“共产党处处都是为人民办事的,为国家昌盛办事的。只有跟着共产党,进一步受党的教育,使自己为党、为人民做点工作。”

今年95岁的老革命、老党员、老干部张富清,这样讲述着自己的入党初心。

在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张富清舍生忘死,只要部队一有突击任务,就报名参加。翻城墙、缴机枪、炸碉堡……越是艰险,越要向前。敌人的子弹和弹片,掀起过他的头皮,灼烧过他的腋下,撞碎过他的牙齿,但击不穿他为人民求解放的信念。

在看不见硝烟的建设和改革年代,张富清公忠体国,响应组织号召,脱下军装,收起奖章,直奔当时湖北最艰苦、最边远的恩施来凤,一干就是三十年。

时局艰难时,他以身垂范,动员妻子下岗;忠孝两难全时,他坚守岗位,没奔母丧成为毕生遗憾;改革开放时,他殚精竭虑,破除陈规桎梏……在同事眼里,他勤劳肯干,任劳任怨,不矜不伐。

或许在一般人看来,为国浴血奋战、九死一生的老革命,忘我工作、公私分明的老干部,应该好好歇一歇。

工作上离休了的张富清,在思想政治上没有离休。他时刻铭记着自己老党员的身份。

当他认为自己不能再为国家贡献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少索取。88岁截肢的他,拒绝在轮椅上被照料,靠着一条腿和假肢、支架重新站了起来;白内障手术期间,明明可以给自己安一个好的晶体,他却选了最便宜的一款。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张富清的伟岸,不止在少年从戎时屡立战功,也在中年转业后恪尽职守,还在晚年离休间奋进不息。

张富清曾说,战场上决定胜败的关键是信仰和意志。

的确,在人生的征途上,因为信仰,他也一往无前

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黄文秀学习心得体会 篇18

今年63岁的张桂梅是云南丽江华坪县女子高中校长。20__年,她用从各方筹集到的资金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专门招收贫困山区的女孩。12年来,已经有1800多名女生从这所学校走出,考上大学,实现梦想。

每天清晨刚过5时,华坪县女子高中学生们的一天都是从校长张桂梅的喇叭声中开始的。

5时30分开始,读书声就会陆续在学校各个角落响起。这里的女孩都来自贫困山区,基础差、中考分数低,要想考上大学就需要付出更多。

1996年,张桂梅的丈夫去世后,她申请从大理来到华坪县教书,没多久就查出身患肿瘤,让她没想到的是,华坪县妇联为了救她发起了募捐。

张桂梅在山区家访时发现很多女孩早早就辍学在家、嫁人生子,延续着贫困,她想创办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让这些女孩能够继续读书、考大学、改变命运。20__年,张桂梅在县里财政和各方支持下创办了第一所女子高中。12年来,华坪女子高中连年高考综合上线率百分之百。她也获得“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多个荣誉称号。

现在张桂梅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多种疾病让她每时每刻都在咬牙坚持,但让她感到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接过她手中的接力棒。

目前,丽江市设立了“张桂梅教育基金”,筹集资金将用于支持华坪女子高中发展、补助贫困学生。

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黄文秀学习心得体会 篇19

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

在张富清身上,集中体现了“奉献精神”。奉献是张富清的灵魂,张富清是奉献精神的使者。新时代,我们要学习张富清奉献精神。

学习张富清一辈子坚守初心的奉献精神。革命战争年代,勇敢冲锋;和平时期,不怕偏远。初心在心,始终如一,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永远是奉献、奉献、再奉献。深藏功名,坚守奉献,这就是新时代我们奔跑者应该具备的精神,奔跑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人民,为了国家,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精神是奔跑的营养,奔跑有奉献,奔跑有力量,有速度。新时代,我们都在奔跑,我们应该用奉献精神去奔跑,奔跑出一个辉煌的成绩。

学习张富清不改本色的奉献精神。不论是在战场,还是在地方,张富清始终保持着一个英雄的本色,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没有任何个人的名利,甚至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这种本色很淳朴,很洁白,没有任何私欲,没有任何功利。这样的英雄本色最伟大,最可贵。中华民族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英雄本色,才能创造中华民族伟大成就的色彩斑斓。我们从张富清身上看到了生活中的无数“活雷锋”,看到了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这些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是中华民族力量的源泉,是中华民族追梦的强大能量。

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黄文秀学习心得体会 篇20

3月30日17时,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境内发生森林火灾,四川森林消防总队凉山州支队指战员和地方扑火队员共689人在原始森林展开扑救,期间突发林火爆燃,造成30名扑火队员不幸殉职。其中27人是凉山州森林消防支队的消防员,1个80后,24个90后,2个00后。

这个重大、震惊、悲痛的消息触及了全国人民的心灵,一时间“向英雄致敬!”这句话烙印在了每个人的心底。那是整整30个崇高的生命,更有27名优秀的消防英雄。深深记得,当妻子告诉自己通过“学习强国”看了几名消防英雄的故事不禁流泪时,笔者问到“有什么其他收获吗”,她久久不语。笔者由衷的想到,请不要只记住伤痛,不能只有感动,伤痛之余,要学会深刻思考、认真自我反思、继续砥砺前行,用自己的方式“向英雄致敬!”。

请不要只记住伤痛,还要学会深刻思考。要思考如何避免火灾、如何减少突发事件、如何保护公共安全、如何优化应急处理...,人人有责,更是全面参与,只有携手把这些工作做得更好,带给我们的伤痛才会最少。要思考消防英雄为什么总是战斗在第一线,为什么总是把国家财产、民族利益、人民安全放在首位而不怕牺牲,那正是消防英雄用实际行动履行职责、践行承诺、坚守信仰,是他们舍己为人的付出换来我们的幸福安康,“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消防队员就是负重那群人。

请不要只记住伤痛,还要认真自我反思。作为一名工作人员,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履行好了工作职责,比如教师教书育人、医生救死扶伤、警察除暴安良、服务人民群众等许多职责,是否一一做到了最好。作为一名党员,是否记得入党誓言,是否能做到“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是否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许很多人都还没做到或者正在做没做好,但笔者更多的是想说,要从消防英雄的事迹反思自己,发掘正能量,鞭策自己慢慢进步,让每个今天的我都比昨天更优秀。请不要只记住伤痛,还要继续砥砺前行。伤痛的故事无法忘怀,但可以把伤痛的心情留给昨天,因为我们今天前进的脚步永远不能停滞。也许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还有一些崎岖坎坷,但一定要坚信我们有能力、有信心、必定会完成这个梦想,因为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从来都不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向英雄们致敬,要把伤痛留在背后,要自觉担当工作职责,要真正有所作为,要团结奋进迎接下个挑战、战胜下个灾难、创造下个奇迹,共同开创美好明天。请不要只记住伤痛!

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黄文秀学习心得体会 篇21

一双手

一个粉笔头

整齐有力的粉笔字

但你可能想象不到

这拿着小小粉笔头的手

是一双九旬老人的手

今年已经92岁了

他正在为第二天的英语课准备板书

这样的生活

他已经坚持了19年

蜡烛光很亮,能照亮的地方也很大。我能照亮的地方很有限,充其量也就是一只闪烁微光的萤火虫。我现在最缺的是时间,我要跟时间赛跑。

——叶连平

暑期伊始

在安徽省和县乌江镇卜陈村

“留守未成年人之家”

92岁的退休教师叶连平

又开始了暑假的忙碌

每天

叶连平上午讲课三个小时

下午讲课两个小时

除了上课

叶连平还要给孩子们打印教材

批改、点评作业

日程被安排得满满当当

孩子们充满期待的眼神

大概是叶老师选择坚持站在讲台上

最大的动力吧!

20__年

原本是老师的叶连平决定创办

“留守未成年人之家”

为孩子们免费补习英语

叶老师生活的卜陈村

位于和县乌江镇中东部

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工作

留下的多是老人和孩子

家长普遍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

一天的工作结束

叶老师走出“留守未成年人之家”

叶老师辛苦啦!

叶老师膝下无儿无女

和老伴过着清贫的生活

至今还住在30多年前盖的平房里

尽管如此

在叶连平家吃住的孩子一直没有间断

有的学生离家比较远

来回上下学不方便

叶连平就让这些孩子住在自己家里

包吃包住,不求回报

19年来

叶连平帮助过的孩子超过1000名!!

收到学生送给自己的折纸

叶老师笑得和孩子一般可爱

一般烂漫

“留守未成年人之家”的墙上

除了琳琅满目的锦旗和奖状

还写着一句话格外引人注目

那就是

“乡村永不熄灭的烛光”

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黄文秀学习心得体会 篇22

在我们身边意味着这些人可能是他或者他们,也可能是你或你们,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评选之所以有意义,恐怕更重要的是在于将“我与我们”也加入到这个行列中去。否则,每年一度的评选与颁奖就只是流一流眼泪、颤一颤心灵或是当作几个月后中高考作文中的材料多次打磨后呈上考卷——除此之外,感动过后,再无其它——这绝对是一种再无可比的悲哀。能够被感动,源于灵魂的不懈怠和心灵的不麻木,但这二者并不必然导致个体行为上的改变和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换句话说,在感动与行动之间,存在一个距离。

感动中国评选的意义在于,它每一年都在不断的提醒我们,即使在工作与生活的压力巨大、日夜忙碌的辛劳俱增、自古以来优秀的传统美德似乎逐渐消失的当下,我们身边还是好人更多,勤劳、勇敢、善良、坚强的中国人还是会在角落中不经意的触动我们,使我们明白自我内心中对善的追求、对爱的渴望、对美的向往,使我们发现这个世界上还是有人可以感动自己时,重新激发起对生活的信心和继续前行的力量。在这个层面上讲,感动中国评选出的每一个当选者,也许不都能让你觉得感动,也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去一一效仿他们,但只要每年的10个人中,哪怕有1个能够使你心生向往与渴慕,愿意为世界更美好努力一下,就算没成功,也有积极且巨大的意义,爱与善从来也不是大而无当,非惊天动地不可的,它是每一个向往、渴慕、追寻的念头、火花,汇聚在一起,才是“大”中国。

感动到行动,存在一个距离。如何将这个距离缩短,不仅仅是一个感动中国评选可以单独回答的问题。爱与善的传递,也许并不像人们一直以来所认为的那样简单,否则何以解释我们每每会留下感动的泪水却还总是发现频频发生的假恶丑呢?缩短距离,必须承认个体的软弱和不完美,检讨我们自身是不是让太多的趋利避害遮蔽了爱同类的普世情怀?缩短距离,必须在着手于个体的精神建设同时,盯紧社会环境的引导和政府职责的追问,就像今年的当选者之一高淑珍,在她那个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爱心办起的残疾孩子学校事迹中,为什么看不到政府相关部门的作为?事迹中的种种,的确越是艰辛就越是令人感动,但如果相关职能部门真的“及人之幼”,她是不是就能少一些苦苦支撑的艰难,或者让更多有爱心但无力的人们更敢于出手相助?如果个人的爱心与善行,填补的是政府的缺位,那么感动之前,更应该有对制度的追问和反思,否则,该管的却没管,再多的感动,也必然孤独。缩短距离,就在于每一个做好自我本职工作的人,再多做一点的那一点智慧;也在于即使不能行善,也决不向恶行妥协的那一丝坚持;

有了这一点一丝,缩短的距离背后,就是爱与善的花朵,不止于感动而感动不止。

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黄文秀学习心得体会 篇23

看到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江梦南的故事让作为同龄人的我们备受鼓舞,虽然江梦南被命运折断了一只前行的桨,但江梦南一直用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付出多出常人无数倍的努力最终梦圆清华。我们难以想象她吃力专注读着别人唇语的模样,看到她的故事,我们青年干部还有什么理由轻言放弃。

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韧劲尽情开放,拥抱阳光。面对无声的世界,她从不把自己放在弱者的位置上,父母的不甘心,江梦南的不认输,她走的每一步都是“困难模式”,却硬靠自己的努力逆袭到清华,她伟大而勇敢,放下内心的“包袱”轻装上阵追逐梦想,她努力的样子是这世界最美的光芒,终于江梦南赢得了这场胜利,身残志坚,不负韶华。江梦南的那句“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会看到希望”激励着我们青年干部在追逐梦想的路上一路向阳追赶超越。

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闯劲傲然挺立、不卑不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必须做到”是江梦南对自己严苛的要求,这些年她克服着我们无法想象的艰难,她的坚毅支撑着她朝着梦想奔赴,凭借着坚定勇敢和不卑不亢,在人群中不断突围,无声的世界有多痛苦,她突围的力量就有多么强大,激励着我们年轻干部在苦干实干中破局开路,在不卑不亢中吐露芬芳,在基层用“赴汤蹈火,舍我其谁”的气概、“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坚毅为民服务。

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勇气坚韧不拔、闯关夺隘。江梦南不向命运低头,抱着“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信念把自己的命运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与其怨天尤人,还不如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困难,激励着青年干部用敢于担当的勇气、善于创新的精神越过人生中一座座“高山”。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闯关夺隘,用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意志,吃苦在前、拼搏在先的斗志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勇当先行者。我们不要为了天亮而奔跑,而是跑着跑着天就亮了。

感人的故事历久弥新,感动的力量经久不息,江梦南的故事给我们青年干部无限力量。有些花虽然会迟开,但终将会迎来最美的怒放,做一朵灿烂的“向日葵”,面朝阳光,嘴角上扬。

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黄文秀学习心得体会 篇24

今年《感动中国》中最使我感动的是何玥姐姐。

当小何玥离开我们时,我潸然泪下,不为她的离去而痛心,而是为她的爱而感动。她未曾离去,她的爱融入了天地。她一直都在这里,带给我们力量,让我们勇敢前行。“何处春江无月明”是的,处处春江都有月明,你就是那明月,将爱融入清亮的月光,谱成一首动听的生命乐章,爱的乐章!在你身上,我们看到了那高悬头顶的大爱,从古至今,熠熠生辉,永放光芒。还有一个大孝子——陈斌强老师,他从小没了父亲,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姐姐。母亲把三个孩子养大,陈斌强长大后,母亲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生活能力。妈妈,从我们出生,开始牙牙学语到长大成人,妈妈的关怀无微不至,妈妈的大爱,我们无以为报,能做的只有在生活中多关心她,呵护她,让她也能感受到我们爱。陈斌强说:“我们孩子可以等,但是父母等不了了。”没错,我们要想回报母爱,必须行动起来。从古至今,孝子数不胜数,他们以自己的行动,让温暖的亲情不断传递。我们要向何玥和陈斌强学习,我们要珍惜的学习环境,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处的人!

侯旭阳习作展爸爸的朋友星期天的早上,天气晴朗,爸爸和妈妈出去有点事,妈妈说:“小明你在家里好好呆着,不要给陌生人开门。”爸爸妈妈走后,小明觉得很无聊,就画了一张画,又做了作业。忽然,听见一阵敲门声,他就从房间跑出来问:“你是谁呀?”门外传来一位叔叔的声音,叔叔说:“我是你爸爸的朋友。”小明就搬来一把椅子,站在上面,通过猫眼,看到了那叔叔的样子。他身穿绿色的上衣,一条天蓝色的裤子,棕色的皮鞋,手里拿着本厚厚的书。小明想了想他是我爸爸的朋友,爸爸一定知道他是不是好人。小明说:“叔叔我有点事一会儿就回来。”叔叔说:“快点。”小明就打电话给爸爸说:“爸爸有没有你的朋友来我们家啊。”爸爸说:“有,你要好好的对待你这个叔叔啊。”小明听爸爸这么一说就大胆的放叔叔进来。小明让叔叔吃水果、看电视……叔叔要走了,爸爸妈妈也回来了。爸爸说:“我送送客人吧。”爸爸边送叔叔,叔叔说:“你儿子对我太好了,又是让我吃水果,又是看电视太好了。”

爸爸说:“应该的,对待客人就应该这样有礼貌,这么好。”

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黄文秀学习心得体会 篇25

要以文秀同志为楷模,认真学习文秀同志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精神品格、务实为民的责任担当,扎实做好价格管理本职工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打赢脱贫攻坚,推动价格管理工作上新台阶尽最大的努力。

一、学习文秀同志始终听从党召唤、服从组织安排的坚定政治立场,把践行对党的誓言作为毕生追求。文秀同志**年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主动放弃大城市的就业生活机会,怀着为家乡建设奋斗、为群众谋发展的初心,毫不犹豫地回到家乡工作,誓为改变家乡的面貌播洒汗水,奉献青春。她克服家庭困难,主动报名前往乐业县**镇百坭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党的脱贫攻坚事业。正如她所说的,“百色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面对如此情况,我怎么还有理由不回来,怎么还有理由不前往基层担任第一书记。作为一名党员,我就必须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投身到祖国和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价格管理处全体同志表示,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要坚决听党的话,始终对党忠诚,服从组织安排,在祖国和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岗位上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的誓言。

二、学习文秀同志忠诚于人民、为民务实的高尚品德和不畏艰难、担当实干的优良作风。文秀同志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主动放弃双休日休息机会,加班加点、任劳任怨,用不到2个月的时间对全村的贫困户开展遍访工作,全面摸清了贫困状况。她舍小家顾大家,父亲手术住院期间,没能在身边照顾,村里大小事务却总能找到她忙碌的身影,获得群众的信任和赞誉。价格管理处全体同志表示,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事多人少的情况下,我们要以文秀同志这种紧密联系群众的情怀和担当奉献、实干拼搏的精神为榜样,在价格管理工作岗位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好党委政府和委党组的参谋助手,为人民群众做好价格管理服务工作。

三、学习文秀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崇高的精神品格。文秀同志自担任第一书记以来,始终牢记第一书记的职责使命,不向贫困低头、不向困难屈服,以不脱贫、决不罢休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毅力带领群众克难攻坚,一步一个脚印抓精准脱贫,推动百坭村脱贫攻坚取得明显的成效。**年百坭村顺利脱贫88户418人,贫困发生率从22.88%降至2.71%;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6.38万元,实现翻倍增收。她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使百坭村获得全市**年度“乡风文明”红旗村荣誉称号。价格管理处作为都安县高岭镇弄名村脱贫攻坚工作委内对口帮扶牵头处室,经过近年来各方努力,截止**年未,弄名村共剩余贫困户112户389人,贫困发生率为14.57%;计划20__年底实现整村脱贫摘帽,年内脱贫83户333人,争取把贫困发生率下降为2.1%。现在离20__年底只有4个月了,时间紧、任务重。价格管理处克服困难,于6月20日、7月28日至29日,分别派员到弄名村开展扶贫工作。下一步,我们要加强协调配合,把更多精神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全力以赴做好弄名村脱贫攻坚工作。

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黄文秀学习心得体会 篇26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表彰先进、弘扬正气,激励和引导广大党员和青年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社区开展了一系列向黄文秀同志学习活动。

黄文秀同北京师范大学法学硕士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社区党委组织广大党员像黄文秀同志学习,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学习她始终把党的事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毕业时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革命老区百色工作,并报名到条件艰苦的边远贫困山区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一线倾情投入、默默奉献,奋斗至生命最后一刻。她把扶贫之路作为“心中的新长征”,全身心扑在工作上,遍访建档立卡贫困户,手绘“民情地图”,往来奔波于崎岖的山路,跑项目、找资金、请专家,组织贫困户成立互助组,建立电商服务站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带动了全村整体脱贫。她对群众满怀深情、真诚质朴,虚心向老村支书请教群众工作方法,关爱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发挥自身法学专业优势,积极为村民化解矛盾,赢得了群众普遍信任。她性格坚毅、自强自立、克己奉公,尽管父母长期患病,家境困难,却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尊敬孝顺父母,热心帮助他人,用人格力量感染和温暖身边每一个人。黄文秀同志把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脱贫攻坚事业,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用短暂而精彩的人生谱写了一曲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奉献之歌。

黄文秀同志是在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时代楷模和先锋模范,是用生命坚守初心使命的优秀青年共产党员。社区要组织广大党员和青年,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广泛开展向黄文秀同志学习活动,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伟大事业,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黄文秀学习心得体会 篇27

20__年5月31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向全党发出了“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号召。这不禁让人想起最近刚刚发生的一件事情。

广西百色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一位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硕士生,毕业后本应有更好选择的她选择了回到家乡做驻村扶贫工作,就是这么一个年仅30岁的基层干部,在回驻村的路上遭遇山洪,不幸遇难。在印象中最深的是她所说的一句话:不获全胜,绝不收兵。正是这么一份“坚守、执着、勇敢”的初心,令所有人都铭记住她的名字,也正是她用生命诠释了初心如磐、使命如山。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是对本心的笃定、对本源的坚守、对本初的执着;始终,即自始至终、善始善终,就是对初心的矢志不移、对信仰的忠贞不渝、对使命的坚韧不拔。黄文秀的初心和使命是建设家乡、报答乡亲。而作为一名基层选调生,我的初心便是服务群众,扎根基层,不悔青春。黄文秀是百色本地人,当年得到教育扶贫资助就读于百色祈福高中,研究生毕业以后没有想着要留在大城市,而是毅然回到了家乡。百色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黄文秀积极响应到基层建功立业的号召,投身到扶贫工作第一线。她坚持以村为家,把扶贫工作当成事业,驻村以后把几乎所有个人物品都搬到了村里。即便面临工作、家庭、生活的压力,她总是面带微笑、乐观开朗、积极向上,作为驻村书记的她是我们基层选调生的楷模,作为大姐姐的她是我们这些弟弟妹妹们的榜样。

牢记使命,方能致远。使命,是对信念的坚守、对理想的诠释、对责任的担当。牢记使命,担当实干,敢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不断地奋斗努力,才能实现远大理想。黄文秀牢记脱贫攻坚的使命,为了全面掌握百坭村的致贫原因和现状,她坚持用土办法,对村内的贫困户开展遍访工作,认真查摆问题并听取民情民意。任第一书记的一年多来,黄文秀团结村“两委”干部,通过考察学习、请专家指导、挨家挨户宣传、党员带头示范等方式,带领群众摸索并发展了适合本村的产业——种植砂糖橘、八角、杉木等。这些产业,如今已成为百坭村的支柱产业和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来源。

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黄文秀学习心得体会 篇28

周秀芳,鄞州区李惠利小学退休教师。为圆支教梦想,她放弃安逸舒适的生活,只身远赴湖南、贵州偏远山区,展开艰辛的扶贫支教历程。她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在湖南筹款建造九所希望小学。如今两年多过去了,5所希望小学已建成,学生们搬进了新校舍,这个月15日又有3所希望小学举行落成典礼。同时,她又将自己的理想再次放大,爱心再延续,从最初的计划造“9所”增加到了“13所”。她还通过自己的“朋友圈”,为山区贫困学生送去百万元的物资,为100多位孩子找到结对资助人,用大爱情怀为山区孩子点燃了希望与梦想之灯。今年10月26日,“感动中国之感动湖南”颁奖典礼上给周老师的颁奖词中写道:她非湘人,一心行善舍家弃子,千里驰援湘西南。年本古稀,二次奉献支教扶贫,三年募捐建九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宁波退休教师周秀芳,1700名湖南学童的周奶奶。周秀芳老师荣获“宁波好人”、“最美宁波人”、“浙江教育十大年度影响力人物”、“宁波市道德模范”、“感动中国之感动湖南”等荣誉。她的生动事迹先后被光明日报、凤凰网、湖南在线、浙江在线、浙江文明网、宁波日报、宁波电视台等20余家媒体报道。

支教报恩,少年困苦受助,老来支教扶贫报恩

小学四年级时,周秀芳因家庭贫困没法上学。“后来老师来到我家,说我不读书可惜了,他愿意帮我交学费。”周秀芳说,正是因为这段困苦的少年时期经历,她希望有生之年能为和她有着相同经历的孩子做点什么。

20__年,周秀芳已退休10年,她从一位曾在贵州支教过的大学生口中听说那里很需要教师,毅然放弃了清闲的退休生活,踏上了支教之路。20__年秋天,周秀芳来到贵州黔南州惠水县蛮纳村小学支教,一待就是一年多。支教期间,周秀芳走访了班级里所有学生的家庭。20__年春节周秀芳回家过年,听好友说起湖南省溆浦县北斗溪镇的教学条件十分艰苦。过完年后,周秀芳和好友孙绍富一起前往湖南溆浦,从此踏上了千里助学路。

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黄文秀学习心得体会 篇29

我和老毛是同事,是警队里的室友。在我眼中,老毛就像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不抛弃,不放弃,尽己之力,用了整整12年,修筑起一条科学而有温度的涉艾病犯监管、维稳一方的平安路。

老毛拥有的不仅仅是勇气,也拥有工作的智慧。患有艾滋病的罗某是涉嫌故意杀人的在押人员,从小习武,生性好斗,20__年入监所时27岁,力壮身强,是个不服管的刺头,自然对老毛多有抵触。老毛想到个办法,先削掉这个刺头身上的尖刺,决定同他比赛体能。习武出身的罗某1分钟做了60个俯卧撑,而当时年近50岁的老毛却做了80个。经过这一回合,刺头彻底被征服。

多年后,被判处死缓的罗某在狱中给老毛回了一封信,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是您在我最危难的时候帮助我、教育我、引导我,让我懂得了忏悔,懂得了反思,懂得犯了错就要承担责任,去面对今后的一切……”

老毛还充满了对在押人员合情合理有分寸的人性关怀。一次,因为轮派任务的安排,我也亲历了老毛的工作。那是一次牢狱任务。犯人孙某身患艾滋病和肺结核重症,肺结核还在开放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4个小时的车程后,到达了监狱,监狱却因担心孙某肺结核传染威胁而拒收。老毛再三协调,辗转联系上杭州一家医院,才算是解了困局。此时已是晌午,老毛领大家出了监狱,在山路岔口的一家牛肉面店歇下脚,老板吆喝:“上五碗面。”老毛立马严肃地提高嗓门:“不!是六碗!”老板看了看戴着手铐的孙某和五个民警,恍然道:“对对,六碗!”面端上来了,老毛分一碗给孙某,又给他松了松手铐,沉声道:“抓紧吃!”此时的孙某,埋着头吃面,眼眶却是红的。

当然,工作中的老毛不仅仅只是付出和辛苦,也有他的成就感和开心之事。一次,老毛把手机落在宿舍,突然频繁响起急促的微信提示音。事后,老毛告诉我,提示音来自一个他组建的微信群,取名叫“关爱会”,是为出了看守所、回归社会的艾滋病人组建的。手机频繁作响,是一名艾滋病人在长沙找到了工作,欣喜而迫切地想要第一个告知老毛。

我看着老毛,常常会有些恍惚。这是一个平凡的同事,这又是一个了不起的榜样。他是千万监管人的典型代表,是艾滋病犯管教岗位上当之无愧的“拆弹专家”,更是初心永志、牢记使命、忠于职守的时代楷模。

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黄文秀学习心得体会 篇30

一幅厚重长卷被徐徐展开,红底洒金纸上,启功先生亲题的“感动中国”四个字缓缓出现。紧接着,一个个闪光的名字,一张张感人的照片,一幕幕熟悉的画面,书页犹如片片“龙鳞”,记录了《感动中国》创办以来留下的感动瞬间……这是《感动中国20__》宣传片中的画面。

不知不觉间,这档栏目已陪伴观众走过20年,那些平凡英雄的精神事迹感人至深,人格力量更是震撼人心。

今年的开篇人物将目光聚焦在归根清华、为中国科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百岁物理学家杨振宁身上。

1971年,乒乓外交打破了中美之间长达20余年的僵局,当美国刚发布公告解除外国人访问中国的禁令时,思乡的杨振宁就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归途。在受到阻碍没能回国的岁月里,杨振宁用无可辩驳的学术实力取得了多项顶尖的科学成果,使他背后的“中国”二字越发熠熠生辉。回国定居后,杨振宁为吸引中国顶尖科学人才倾尽心血,始终关心中国重大科学工程及科技决策,继续用他的科学精神和学术人格,在中国科学界起着显著的引领作用。

从中华少年,到爱国游子,到归根老人,岁月须臾而过,杨振宁用50年的时间回应邓稼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的约定,拳拳赤子心令人动容、引人落泪。

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黄文秀学习心得体会 篇31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如约而至,守在电视机前的我看着荧幕中的一个个人,听着一件件事,不自觉的便红了眼眶。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八十七岁的孙家栋爷爷已经年过古稀,少年勤学的他正如他的名字一般,“家栋”——家国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他的传奇,孙家栋爷爷的一生与中国航天的多个第一紧密相连,他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课返回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总工程师,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在他领导下发射的卫星竟奇迹般地占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镜头前两鬓斑白的老人眼角湿润,泪光闪烁。眼中满含的是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熊熊火光闪耀灵魂。20__年五月十八日凌晨,一场大火猛烈的袭击着一座居民楼,浓烟迅速吞没了整栋楼,一楼的王锋发现火情,义无反顾的三次冲进火海救人,二十多位邻居无一伤亡,可是从火场出来的王锋,已经被烧成了“炭人”浑身漆黑,神志已经不清醒。在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的帮助下,王锋的伤情似乎有所好转。正当所有人都盼着这位英雄能早日康复时,十月一日下午,他却悄然走远,永远的离开了人世······。

面对一千度的烈焰,没有犹豫、没有退缩,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小巷中带血的脚印,刻下他的无私无畏,高贵的灵魂浴火涅槃,在人们心中永生。

诲人不倦无私奉献。支月英是江西省澡下镇的一名老师,一九八零年,只有十九岁的她,不顾家人的反对,只身来到离家百里远的泥洋小学。这里山高路险,支月英却丝毫没有退缩,毅然决然的留了下来,成为了一名深山女教师,三十六年以来,支月英坚守在偏远山村的讲台上,几十年如一日,从“支姐姐”变成了“支妈妈”,培育了大山深处的一代又一代人。

一腔热血育桃李,三尺讲坛写春秋。你跋涉了许多路,却终是围绕大山,吃了许多的苦,但给孩子们的却总是甜,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却白了你的麻花辫。

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黄文秀学习心得体会 篇32

要么胜利晋级,要么失败回家。

北京时间8月17日,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1/4决赛结束最后一场比赛,中国女排苦战五局,终于在“别人家的主场”击败了卫冕冠军巴西女排。

其实,当第一场中国队以15-25的大比分落败给巴西队的时候,相信已经有很多体育评论员、记者打好了“里约奥运,中国三大球全军覆没”的腹稿。但是,中国女排没有放弃,1980年代就成为国人偶像的郎平也没有放弃——战斗到最后一刻。那一扣球的风情,那漂亮的绝地反击,一分分地咬,一分分把对手逼向死角,最终拼出胜利,这让每个观战的国人热血沸腾。

在这届中国队表现略显平淡的奥运会上,中国女排进入半决赛,甚至比一些项目的夺金更能引爆国人的情绪。

不管结局如何,我们一直都坚信:女排是打不倒的。这种信念,基于女排的传统,也基于“女排精神”的激励。跌倒了,女排会爬起来;赢了,还会争取下一次胜利。

但,一个奇怪的现象是:只要女排赢了,大家想到“女排精神”;而一旦输了,似乎就忘了“女排精神”,甚至责怪姑娘们没“女排精神”。到底,今天,我们该如何理解“女排精神”呢?

说到底,“女排精神”不是一两次胜利,也不是一两个冠军就能证明的,它并不是最后的结果,而是一个过程。我们先从被广泛定义的“女排精神”看看: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这些,每一个都指向平时环节的训练,一点一滴做起,它是一种动态的、持续性的状态,而非唯结果论。

进一步看,“女排精神”缘起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上个世纪80年代,百废待兴,国家经济发展需要一种精神支撑,女排的崛起,刚好填补了这一空缺。在经历了五连冠的同时,“女排精神”慢慢被确定、推广,被全民接受,这个过程,是从1981年到1986年的跨度。可以说,它和国家一起慢慢地走向世界,用自己的实力让别人知道、认识、了解我们;它也和民众生活的改善同步同轨,并非一蹴而就。

然而,五连冠之后,中国女排的表现几起几落,当年的巅峰表现却难以再续。自此之后,“女排精神”似乎成了女排的精神枷锁。这是哪儿出了问题?

并非是女排变弱了,而是对手变得更强了,比赛有了更大的变数。只是,我们没有注意到对手的变化。当我们察觉的时候,差距可能就出现了。竞技体育的魅力也在于此,更快、更高、更强,赛场上充满变化。

同样尴尬的是,虽然作为三大球唯一达到世界巅峰的项目,但中国排球联赛水平、排球普及、商业化等都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而中国的篮球和足球,虽然没有站在世界之巅,它却很好地拥抱了商业,走到了普通民众身边。

这时,我们应该认识到:与其他人的竞争,不只是在赛场上,更多的竞争是在场下;不是单个项目、几场比赛的竞争,而是一个赛事、系统性的竞争。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空喊“女排精神”只能是“唯金牌”论的变种。

今天,不论是体育还是整个国家其他层面,我们已经告别了“从零到一”的窘境;作为竞技体育强国,不必急于用中国女排的一两块奖牌来证明什么。然而,我们也应有居安思危、奋起直追的拼搏精神,不仅在体育,还有经济、科技等方面,我们都有需要追赶的对象。所以,我们依旧需要“女排精神”的鼓舞,只是这种鼓舞,不应该是结果论、唯金牌论的,而应该是过程、系统性的。

第一未必重要,重要的是任何时候都不放弃争取第一的毅力。说到底,“女排精神”并不仅仅是一种体育精神,也是一种社会的精神面貌,只是我们需要换一种思维方式看待“女排精神”。

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黄文秀学习心得体会 篇33

我认真学习了张桂梅同志的感人事迹,我对她产生来强烈的崇敬之情,她和我们一样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可她坚强的毅力却是我所不能及的,我为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而钦佩。

她是与命运之神抗争的典范。张桂梅和许多人一样,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但是幸运却没有垂青她,不幸之神却与她如影随行:花季年华丧失母亲,青春年华痛失丈夫,两次肿瘤手术,癌细胞转移到肝脏。磨难面前她勇敢的挺直了身子。磨难没有使她消沉,病魔没有使她倒下。她紧紧抓住有限的生命,在讲台上认真教学;在课外,认真辅导学生。几次晕倒讲台上,领导要她住院治疗,她放下学生,总是还不到出院就偷偷回学校上课。就是这样柔弱的身躯,她还毅然出任孤儿院院长。是什么力量支撑她如此做呢?张老师的话“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她是贫困地区孩子们的天使。张老师放弃了进条件好的学校任教的机会,选择了条件较差的学校,一身病痛的张老师教学上几十年兢兢业业,承担学校繁重的教学工作,女生工作,妇女工作,语文教研工作及其他校务工作。除了住院没向学校请个一天病事假,教学成绩却异常突出,她说:“为了民族贫困山区的教育,即使倒在讲台上,长眠于华坪的沃土之中,也无怨无悔”。吃苦在前,那里最需要就到那里,无私奉献,张老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她爱生如子。她虽然没有孩子,可是她却是许多孩子的妈妈。精心教育学生,辅导学生,中午晚上看着学生睡觉,给学生盖被子。学校学生和孤儿院50多个孩子,住院她陪着,给他们送饭,付医药费,资助学生读书,自己连洗衣机都没有。她将爱播洒进孩子们的心田。她有着我们教师两袖清风的高尚品质。张老师前后将国家奖励给她的奖金50余万元全部捐给贫苦地区的教育事业,自己每天的生活控制在三元。她像春蚕,她像蜡烛,她更像光芒万丈的太阳!

她是新时期教师的楷模。因为她淡泊名利的精神可以使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物质固然重要,可是决定我们生命价值的东西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品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牢记使命,教书育人,培养一大批对国家发展有用的人才,这些人才,首先必须是政治上过硬的,必须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他们才能肩负历史的重任。我们教育工作者,如果没有过硬的政治思想,学校德育建设的落实就是一句空话。我们培养的人才质量就会出问题!这是很危险的,学习张老师的事迹,很有现实意义。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们要学习她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崇高境界;学习她热爱生活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优良作风;学习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要时时刻刻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努力工作,不辱使命,做一名人民放心的教师。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