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毛概作业社会实践报告(精选3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受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许多农民工无法把子女带到城市去读书,只能将子女留守在农村,由长辈、亲属照管,因此产生了留守儿童这一新的群体。由于缺少家庭教育管理,缺乏亲情呵护,这些留守儿童在心理上、学习上、生活上和行为习惯等方面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如何教育好留守儿童,使他们健康成长,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人民群众十分关心、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为了了解留守儿童的生存、发展现状,进而做好留守儿童工作,涟水县妇联在20xx年11月,通过发放情况统计表、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等形式,对全县19个乡镇的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留守儿童基本情况调查
我县现有总人口109.7万人,其中留守儿童4.5万余人,主要集中在乡镇。父母外出打工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是多方位的,非常复杂的,也是持久的。从调查的结果发现,这些正处在成长发育时期的儿童,在父母不在的情况下,面临许多有关于日常生活、学习、心理、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令人担忧。
(一)影响儿童的日常生活
父母不在家,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饮食问题。留守儿童大多与(外)祖父母住在一起或者是在学校寄宿,所以在饮食方面都有人照顾,89%的留守儿童每天都能按时吃饭,但有62%的孩子偶尔吃到新鲜水果,在另一个侧面可以看出虽然留守儿童可以吃到饭,但质量得不到保证。分析数据得知,只有56%的孩子能坚持每天吃早餐,有44%偶尔吃或者很少吃早餐,影响了留守儿童营养和健康。饮食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监护人因素。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家庭属于隔代监护,祖辈的文化程度较低,有的甚至是文盲,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科学饮食,也不管有没有营养。
二是饮食消费观念。消费观念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孩子们的零花钱上。农民工长年在外,不免产生对孩子有补偿心理,于是就给孩子更多的零花钱。调查发现,他们零花钱的去处大部分是买零食,而且垃圾食品占大多数,这也是留守儿童不吃早餐的原因。
2、卫生状况变差。儿童良好的卫生状况和习惯以及生理卫生知识的有效获取和掌握,是保证其身体正常发育和成长的关键因素。但是,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在这方面的情况并不是很乐观。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卫生状况下降、卫生习惯变差及生理卫生知识指导缺失的问题。父母外出打工后,一些留守孩子、特别是男孩子卫生状况下降,卫生习惯变差。关于这方面的情况,流动父母有很多的抱怨,但又感到无可奈何和无能为力。调查显示,由于父母双方、特别是母亲位置的缺位,使一些留守女孩子生理卫生方面关怀和指导缺失。农村留守儿童的性别比较低,留守女孩子的数量远远高于留守男孩子。留守女孩子,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女孩子的生理和身体正处于快速发育和变化的时期,她们更需要得到学校和家庭、特别是母亲在生理卫生知识方面的关怀和教导。但是,由于一些农村学校对该方面的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再加上父母外出打工不在身边,一些留守女孩子在生理变化出现时表现出极大的恐慌和不安,并不知所措。
(二)完成学业方面问题突出
通过跟孩子的聊天发现,在学习方面,70%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外出打工对他们并没有大的影响,而且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54.4%会选择向老师求助,从这两点上可以看出在学习中他们更愿意依赖他们的老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没有办法照顾孩子,绝大多数孩子是由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等祖辈来照顾,也有一小部分由其他的亲戚来照看。由于老人们一般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一些,对孙辈较为溺爱,只重中孙辈们的身体健康,在教育方面不怎么在意。而其他亲戚因为留守儿童不是自己的孩子,可能会出于各种原因放任自流,导致对留守儿童的监管不力甚至根本不管。因此,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失很多。另一方面,留守儿童由于长期没有家长的陪同及约束,又缺乏好的学习环境,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与普遍孩子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在大部份学校中,学生成绩的好坏是对学校和教师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只重视好学生而忽视对差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好的留守儿童形成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同时由于教师的教学任务和家务负担都很繁重,他们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特别关照那些留守儿童。所以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情况都不容乐观。
(三)不利于儿童健康心理人格的培养
014岁时间段是少年儿童基本思想品德、情感、性格、人际交往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如果没有对儿童进行良好的引导和教育,将会导致极为严重的后果。调查发现有80%的孩子认为周围的人对他们很关心,但在平时和周围的人发生矛盾时会有45.4%选择保持沉默,闷不吭声。在平时与他们的交流时我们也不难发现他们很多自信心不足,而且有69%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很一般,一点也不优秀。所以留守儿童大部分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与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多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见一次面,以此维系亲情很难沟通思想,倾听烦恼,给孩子予以足够的关怀。有的父母与孩子多年不曾见面,致使孩子遗忘了父母的面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性质柔弱内向、自卑心理障碍、孤独无且心理、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等。
(四)留守影响儿童安全
调查发现,很多流动父母对留守孩子最担心的事情之一是孩子的安全问题。他们担心孩子夏天到河里游泳,担心孩子打架斗殴,担心孩子登高爬屋,担心孩子触电等等一系列潜在的威胁孩子人身安全、甚至是生命安全的事情。流动父母对留守孩子安全监护的缺失,使农村留守儿童的确存在安全问题和潜在的安全隐患。这种安全问题和隐患主要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一方面,有些隔辈监护人所看护的留守儿童数量过多,造成了他们对留守孩子安全监护的真空状态。我们的调查发现,在一些农村劳动力外出很多的村庄,有些老人要负责照顾他们所有外出打工子女留在家乡的孩子,少则一、二个孩子,多则四、五个留守孩子。第二个原因是留守儿童大部分是15、16岁之间的学龄儿童,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儿童自律性比较差,他们好动、好玩、好奇心强,对一些较危险的事情缺乏理性的判断和行动控制,也容易造成一些安全方面悲剧的发生。
二、涟水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关爱、服务留守儿童,既是妇联工作的重要职责,也是全社会的重要责任,更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中,涟水县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创新四大关爱服务机制
1.组织领导联动机制。纵向上,县里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领导小组,各乡镇村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横向上,部门与部门之间密切配合,协调工作,实现左右联动。
2.联席会议机制。我县充分发挥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的作用,牵头、协调、指导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同时建立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共有25个部门作为成员单位,各乡镇妇联作为列席单位,定期对关爱服务农村留守儿童工作进行讨论、研究、交流,对其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会办,分头、分类解决。
3.激励保障机制。一是经县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出台了县十二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把关爱服务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放在当地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一起研究、一起布置、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并列为县政府民生10件实事之一予以落实。二是县政府及时划拨10万元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专项启动经费,其它所需的必要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4.社会互助机制。关爱服务留守儿童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其中邻里具有人员熟、性格熟、亲情熟、话语熟的优势,尤其是中华民族具有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我们对留守儿童及其家庭,要求邻里在生产上相互帮助,生活上相互扶持,情感上相互依靠,安全上相互关照。在今年夏收夏种期间,我们组织了全县27支邻里帮工队,帮助留守儿童的家庭进行夏收夏种。
(二)建立四大关爱服务网络
1.以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在家庭监护上,既有留守儿童自身的家庭监护,也有亲朋好友之间的熟人监护。目前,全县拥有两类家庭监护人员6.9万人。
2.以学校为主体的校园监护网络。我们以家长学校为阵地,定期交流留守儿童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对其监护人进行业务培训。全县所有学校都开办了家长学校,一年授课2期,每期半天,使学校成为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成长之家。
3.以志愿者为主体的社会呵护网络。目前,全县已组建了6支志愿者服务队。一是爱心助困服务队,让留守儿童不因生活困难而掉队;二是巾帼环保服务队,让留守儿童热爱环保,崇尚自然;三是卫生健康服务队,让留守儿童具有身心之悦;四是家庭教育服务队,让留守儿童具有良好教育之境;五是巾帼文体服务队,让留守儿童具有生活之乐;六是法律维权服务队,让留守儿童具有权益之护。
4.以村(居)社区为主体的管护网络。主要实施四个一。即:一校一警维护校园安全,一村一队接送留守儿童,一户一人呵护留守儿童,一天一巡净化社会环境。
(三)打造5+1关爱服务模式
我们主要打造妇女儿童之家、巾帼志愿者、社会救助、企业参与、就业创业等关爱服务留守儿童的5+1模式。
1.妇女儿童之家模式。新的县妇儿活动中心大楼即将竣工交付,全县所有乡镇建立了妇儿活动中心;全县375个村(居)社区全部建成了妇儿之家,其中大东镇施洼村等85家达县级标准,涟城镇城东社区等3家为省示范之家,涟城镇军民社区等31家为市示范之家。
2.巾帼志愿模式。县妇联重点打造百名巾帼志愿者法律维权进万家、爱心助成长巾帼在行动志愿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孤困儿童等品牌,全县目前已发展关爱服务留守儿童巾帼志愿妈妈3000多人。
3.济困扶助模式。一是在今年中华缘文化节期间,县委、县政府筹集了380万元资金救助全县贫困留守儿童;二是全县建成45个寄宿制学校,配备了食堂、宿舍、球场等硬件设施以及生活教师、心理辅导等软件设施,同时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减免学杂费3760万元,免费发放教科书109531套。三是县法院、司法局、卫生局、科协等部门为全县2万多名留守儿童普及医疗卫生、法律法规、科普知识280余场次。
4.企业参与模式。县妇联积极争取有关企业的支持,在关爱服务留守儿童工作服务体系建设中,让企业献上一片爱心,尽上一份社会责任,筹集30万元作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发展基金。
5.就业创业模式。让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打工就业创业是解决留守儿童不留守的根本。一是以培训促就业。依托妇女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继续开展对妇女的各类技能培训;二是搭建群众创业平台。目前,县工业园区、乡镇集中区和村创业点共吸纳了本地劳动力就业近10万人。三是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支持,带动妇女就近就地就业。四是继续培育巾帼科技创新基地。县妇联积极主动,跟科技部门密切配合,在我县岔庙镇建立提子园示范基地,带动当地161名妇女依靠科技创业致富。五是做大柳编、手工编织、云锦织造等来料加工项目,使全县5.3万名妇女业有所就,劳有所得。
(四)开展关爱服务活动
五个一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一次温馨提示活动。以县委办、政府办名义给留守儿童家长寄发《致留守儿童家长的一封信》。开展一次爱心结对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教师、团员、小小志愿者、五老人员和社会爱心人士与农村留守儿童结对,目前,全县已有各种类型的结对16000余对,涌现一批代理家长、爱心妈妈、校外辅导员、学习小伙伴,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组织一次亲子交流活动。组织农村留守儿童给外出务工父母写一封信,利用网络、视频跟父母进行沟通交流,汇报学习、生活、思想和心理情况。组织部分长期未与父母联系的留守儿童到父母工作所在地与父母团聚。开展一次爱心助困活动。组织女干部、女党员、女职工、大学生村干部、五老人员和社会志愿者帮助贫困留守儿童解决生活困难。依托六一儿童节,组织一次送文艺、医疗、科普、法律下乡进村(社区)、进校园活动。
三、进一步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思考
不论是留守儿童教育,还是流动子女教育,它们都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而且将是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的问题,由于这一人群正在加大,问题正在凸显,因此,我们必须从法律上、制度上整体地把这些问题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中加以解决,才能够标本兼治,彻底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
(一)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改革户籍制度的核心并不在于完全取消户籍管理制度,而是要逐步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从而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政府应制订和实施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使流入城市的农民享有与城市人口平等的权利和社会权益。同时,逐步实现以户籍制度改革为中心,拆除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垒,彻底打破维系多年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根本所在。
(二)加强社会组织的建设,加深社会力量帮助儿童的参与程度。社会组织是世界发达国家普遍具有的帮助机构,其中帮助儿童是重要的内容。在我国,这类系统尚欠发达,类似NGO的组织的作用还不十分明显。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社会工作制度的建立应提到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政府部门应充分引导和发挥NGO组织的作用,加强协作,在帮助农村留守儿童的同时,对进城务工的农村家长进行引导和教育,强化农民工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及其重要性,让农民工家长学会与孩子沟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独特的教育功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三)完善学校教育,发挥学校教育主导作用。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一是学校成立留守儿童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学校各部门及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责任,形成校内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二是建立健全《师生谈心制度》、《家访制度》、《心理咨询教师工作制度》、《课外学习小组活动制度》等有关规章制度,完善学校留守儿童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三知、三多、三沟通机制(对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留守儿童监护人情况、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去向及联系电话等方面的知情;多与留守儿童谈心交心,多开展充满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多到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家访;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父母、监护人、所在学校和校外教导员、代管人进行沟通),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三是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和老师要给予留守儿童特殊的关爱,要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坚持启发、引导的疏导原则,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组织班队活动让留守儿童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生活,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以弥补他们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
(四)构建父母子女沟通机制,铺架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情感交流的桥梁。相关单位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家长在外出务工的同时,把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事情安排好,外出打工后要加强与孩子沟通、学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科学方式和方法,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独特的教育功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建议有关地方开设留守儿童家长热线机制,使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五)加强对监管人员的教育。为解决大部分监护人员年龄大、文化低的问题,我们应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妇女儿童之家等活动阵地,加大对代理家长的教育力度,使他们懂得照顾孩子的知识,掌握教育和培养孩子的方法,更好地承担起看管和照顾孩子的任务。在此基础上,家长要增强责任意识,有条件的应将孩子带在身边,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监护责任和教育机会。而对于将孩子带在身边确有困难的,要根据孩子成长的需要细致地落实孩子的被监护权。平时要加强与孩子联系,经常与孩子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及想法,为孩子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六)依托基层妇女儿童活动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充分发挥乡镇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村级妇女儿童之家及农家书屋等活动阵地,开展有益于留守儿童成长的关爱活动,经常组织留守流动儿童开展演讲、歌咏、书画、体育等活动,使活动阵地成为真正留守儿童的快乐家园、心灵驿站。面向社会吸纳、选聘一些关心儿童工作,富有爱心、具有丰富儿童教育经验的社会各界人士,如退休教师、干部等做儿童工作的志愿者,发挥志愿者作用,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添力助跑。
调查报告又叫调查研究报告,应该说后者是它更准确的名称。因为它不仅是调查的产物,更是研究的产物。调查报告主要功能是搜集情况,并通过对调查所得情况的深入研究,提出一定的见解。因此调查报告是根据某一特定目的,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对某一事务或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周密的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后,将这些调查和分析的结果系统地、如实地整理成书面文字的一种文体。像考察报告、调研报告及 调查等都是常见的调查报告体裁。
真实性。真实性是调查报告首要的、最大的特点。所谓真实性,就是尊重客观事实,靠事实说话。这一特点要求调研人员必须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求实的精神,彻底抛弃假大空的虚伪作风,不仅报喜,还要报忧,不仅要充分肯定工作成绩,还要准确反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只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才能写出真实可靠,对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调查报告。
针对性。这是调查报告所具有的第二个显著特点,这是由具有很强的工作针对性所决定的。一般来说一项调查研究工作,特别是大型调查研究,要花费较大的时间、人力和物力,不是随意组织进行的,而是针对一些较为迫切的实际情况,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而进行的。因此调查研究就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调查报告的写作上,必须中心突出,明确提出所针对的问题,明确交待这一问题所获得的事实材料,分析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和对策。
典型性。典型性是指在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中所采用的事实材料要具有代表性,以及所揭示的问题带有普遍性。这种典型特点在总结经验和反映典型事件的典型调查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系统性。调查报告的系统性或完整性是指由调查材料所得出的结论,必须是具有说服力,把被调查的情况完整地、系统地交待清楚。不能只摆出结论,而疏漏交待事实过程和必须的环节。因为这样的疏忽势必造成不严密、根据不足以及不足以令人信服的印象。这里所说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不是要求在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中,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而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要方面,写出结论的推理过程。
从内容性质分,调查报告有以下六种:?
专题型调查报告。专题型调查报告,就是侧重某个问题进行较深入的调查后形成的报告,这类报告一般常常在标题上反映出来。它能及时揭露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研究急需解决的具体的实际问题,并根据调查的结果提出处理意见,或者对策,或是建议。?
实际建议型调查报告。这是由于实际工作需要而写的调查报告,其主要内容是为预测、决策、制定政策、处理问题等进行调查所获得的材料及有关的建议。?
现实情况型调查报告。它是以正在发生、发展的一些现实生活为对象进行调查后所形成的调查报告。人们可以通过它了解和认识某些事物和问题的客观现实情况,以作为其它认识活动的依据或参考。另外,有些调查报告可以是以上几种类型的结合形式。
不同类型的调查报告,具体内容有所不同。但基本写法是相通的。
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一是熟悉调查报告的结构特点;二要把握调查报告的写作程序。
调查报告的结构
标题
导语
导语又称引言。它是调查报告的前言,简洁明了地介绍有关调查的情况,或提出全文的引子,为正文写作做好铺垫。常见的导语有: ①简介式导语。对调查的课题、对象、时间、地点、方式、经过等作简明的介绍; ②概括式导语。对调查报告的内容(包括课题、对象、调查内容、调查结果和分析的结论等)作概括的说明; ③交代式导语。即对课题产生的由来作简明的介绍和说明。?
正文
结尾
结尾的内容大多是调查者对问题的看法和建议,这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调查报告的结尾方式主要有补充式、深化式、建议式、激发式等。
落款
调查报告的落款要写明调查者单位名称和个人姓名,以及完稿时间。如果标题下面已注明调查者,则落款时可省略。
确定主题
主题是调查报告的灵魂,对调查报告写作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确定主题要注意:
报告的主题应与调查主题一致;
要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重新确定主题;
主题宜小,且宜集中;与标题协调一致,避免文题不副。
取舍材料
布局和拟定提纲
这是调查报告构思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布局就是指调查报告的表现形式,它反映在提纲上就是文章的骨架。拟定提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调查材料进一步分类,构架的过程。构架的原则是:围绕主题,层层进逼,环环相扣。提纲或骨架的特点是它的内在的逻辑性,要求必须纲目分明,层次分明。
调查报告的提纲有两种,一种是观点式提纲,即将调查者在调查研究中形成的观点按逻辑关系一一地列写出来。另一种是条目式提纲,即按层次意义表达上的章、节、目,逐一地一条条地写成提纲。也可以将这两种提纲结合起来制作提纲。
这是调查报告写作的行文阶段。要根据已经确定的主题、选好的材料和写作提纲,有条不紊地行文。写作过程中,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选用语言,灵活地划分段落。
在行文时要注意:①结构合理(标题、导语、正文、结尾、落款);②报告文字规范,具有审美性与可读性,如:制定优惠政策,引进急需人才,运用竞争机制,盘活现有人才,(文章段落的条目观点);③通读易懂。注意对数字、图表、专业名词术语的使用,做到深入浅出,语言具有表现力,准确、鲜明、生动、朴实。
社会是比学校要大很多的学习大舞台,走在社会的上,可谓“俯仰皆学问”,可以从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物都捉摸到一些道理,用一句俗语:“抓一把泥土都是文化。”利用周六日假期去接触社会上的人,参加小组的团体活动,毫无疑问是可以收获良多的。在学校,我们大多都只专注于我们的书本学习,只一味的在书本上寻求真知。其实,我们都知道在社会学的生存之道才是最重要的,而参加了这次毛概实践活动也真真切切的让我收获到了一些在书本上无法学到知识。在学校,学生的普遍现象便是忽视了社会的实践活动,于是觉得书中的只是也有点无聊,于是是他们便缺乏善于学习的品性和习惯。
在还没参加活动前,我们小组本来是很懒散的,都想应付了事。然而在参与中,我们慢慢有了要做好实践活动的准备的心理。在参加活动的过程里,我们做到了用心,虚心,细心,热心,对社会形形色色的人也变得很耐心。一旦尝到了乍入社会的做调查的新鲜感。我们的学习细胞变被刺激了,甚至对于路旁的一草一木,我们都可能悟出些什么;别人的一言一行,我们可能总结出什么;我们小组的计划,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但是我们的计划在被一步步完善。我们坚守着计划走,一路都走的`蛮顺利。我们的组长经常在组建的qq群问我们的意见和计划。我们的小组成员也很踊跃的提出自己的观点。有时我们语塞,因为当我们想用语言描述眼前的事物却感到脑子一片空白的时候,当我们想对一件事情定位,却无从思索的时候,当我们想通过活动做出点什么,却感到捉襟见肘的时候,因此我们会强烈地感觉到自己在各方面还欠缺很多,这个认识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也很重要。从另一个角度上,我们小组的成员总会在针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的想法。有时你是这样想的,这样做的;他们是那样想的,那样做的。我觉得这种思维和行动的差就是我们学习的点,不论结果证明谁的做法是正确的。
在实践活动上,我们尽量做到不影响到每个人的学习。当然,有时可能会因为活动时间比较限制,某些组员不能同我们一起通往探究体验这个社会,但是我们都会一起探讨我们的成果。团队精神总是被人所提倡的,我们在这次活动中学习到最重要的东西或许就是团队互助精神了。在探究过程中,除了关心在活动忠实践,我们也在生活方面,以组员的方式关心彼此。
总之,这次毛概实践活动不论在学习方面社会方面在交友团队方面都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它们都有带领着我们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