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元旦手抄报文字内容最新13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

喜迎元旦手抄报文字 1

元旦的起源,大抵可追溯到史前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传说中,颛顼“以孟夏正月为元”,即将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定为“元旦”或“元正”,这一传说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此后不同朝代对于元旦的具体日期说法不一,殷商把每年十二月初一确立为元旦,周代以每年十一月初 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史官司马迁首创“太初历”,以每年正月初

喜迎元旦手抄报文字 2

元旦一词的起源

元为“始”,旦为“日”,元旦的意思就是“初始之日”,也就是一年里的头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书》里,书中有“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记载。

是说“元旦”一词源自尧舜时代,舜帝继位后就把前人祭祀的日子定为一年的开端,就是“元旦”也叫“元正”,就是孟春寅月的头一天。这就是最早的元旦,离现在已经有近5000年历史。

因为历法不同,不同朝代的“元旦”也不一样。比如夏朝以立春为正月开端,正月初一是元旦;商代改用殷历,把丑月作为正月,丑月头一天是元旦;周代又改到子月,秦代亥月又成了正月。

一直到汉武帝时,司马迁创《太初历》,才正式定正月为一岁首月,正月初 从这以后才有了“一夜联双岁,五更分两年”的说法,一直到清代末年都没再改变。

南朝一位文学家有“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诗句,北宋王安石也写过名为《元旦》的诗,诗中就有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诗句。

《梦梁录》里也有“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新年,一岁节序,以此之首”的记载,可见当时新年即为“元旦”,人们会在这天饮屠苏酒,吃五辛菜,放爆竹、祭先祖等。

喜迎元旦手抄报文字 3

在历法上,人们习惯称地球绕太阳转1周为1年。但是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转没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所以一年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人为规定的,这就造成了各种历法的不一致。相传“元旦”一词来自我国最早的皇帝之一——颛顼,他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后来有的朝代对元旦的日期有所变更,但原则上还是以每年的第一天为元旦,如夏代以正月初 直到西汉武帝时,大历史学家司马迁等人重新制定历法,并规定每年正月初

喜迎元旦手抄报文字 4

1、404年1月1日(农历十二月初三),东晋将领桓玄正式称帝,国号楚。

2、976年1月1日(农历十一月二十七),南唐后主李煜被俘,南唐灭亡。

3、1085年1月1日,司马光主持编撰的《资治通鉴》成书。

4、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正式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5、1912年1月1日,中华书局创办于上海

6、1917年1月1日,胡适发起文学改良运动。

7、1949年1月1日,北平市人民政府成立。

8、1953年1月1日,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

9、1978年1月1日,《新闻联播》正式开播。

喜迎元旦手抄报文字 5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界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

喜迎元旦手抄报文字 6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农(夏、阴)历正月初一。“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在汉语各地语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在中国,元旦已列入了法定假日。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中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两岸,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泛滥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伺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便是元旦的由来。

传说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 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喜迎元旦手抄报文字 7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喜迎元旦手抄报文字 8

元旦原是农历正月初一,在古代是纪念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xx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国纪念采用西历,从此公历的1月1日就变为中国的元旦,中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喜迎元旦手抄报文字 9

朝鲜

和我们中国一样,在新年也有贴窗花、桃符的习俗。朝鲜人在新年时,家家户户贴对联和年画。有的人家在门上贴上寿星或仙女的画像,祈求上天保佑,驱走鬼魅,赐给幸福。元旦黎明,人们把一些钞票塞进了除夕预先扎好的稻草人中,扔到十字路口,表示送走邪/恶,迎接吉祥福星。黄昏,人们又将全家人一年中脱落的头发烧掉,祝愿家人四季平安。新春佳节,朝鲜的妇女穿戴一新。元旦日少女们头戴一种麻制的帽子,称为“福巾”,身穿带花纹的五色彩衣,进行荡秋千比赛。她们以一处树花为目标,看谁先踢到或咬到为胜。也有在高处挂上铜铃的,以先碰响者为冠军。新年期间,朝鲜人除了享以美酒佳肴外,还必须要做一种用糯米加上松子、栗子粉、枣泥和蜂蜜等,蒸煮成与我国的八宝饭相类似的甜饭食用,以预示家里人丁兴旺日子过得象蜜一样甜。

喜迎元旦手抄报文字 10

元旦是一年的首日。“元旦”这一名称,据说起自传说中三皇五帝之一——颛顼。他以农历正月为元,初 “元”含有第一和开始之意,“旦”则是一轮红日从地面开始升起。“元”和“旦”和在一起,就是要人们以蓬勃朝气来迎接崭新的一年。

喜迎元旦手抄报文字 11

元旦作为一个时令专有名词出现较晚,最早见诸反映魏晋历史的一些史籍和诗词中,如唐代史学家、政治家房玄龄等人在《晋书》中写道:“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虽然元旦一词在关于晋代的典籍中屡见不鲜,但在与唐代有关的史册里较少出现,《唐六典》《唐会要》等大型官修法典和史书多以“元日”“元正”来取代元旦。

喜迎元旦手抄报文字 12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喜迎元旦手抄报文字 13

公历“元旦”是怎么来的?

现行的公历,其实是“太阳历”的一种,是种依据太阳的运行周期纪年的方式。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约365天。一年分成12个月,这个“月”与月亮的圆缺没有关系。

公历是在此基础上,以耶稣诞生之年为纪年的开端,之前为“主前”,公元2024年就是耶稣诞生后的第两千零二十四年。

而传统文化里的“黄帝纪年”元年,就是公元前2697年。这一年是甲子年,是干支纪年的最早源头。

后来,人们为了淡化过浓的宗教色彩,也为了避免其他宗教的反对才改称“公元”,也把“主前”改称公元前。

但这一切在辛亥革命之前都和我们没有关系,辛亥革命后,为了“行夏正,以顺农时;从西历,便统计”,才引进并使用了公历,并把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

孙先生在就职誓词里第一次用了“元年元旦”一词,但民间并不重视这个节,依旧低头过自己的农历年。

直到49年以后,我们正式确定公历1月1日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基本处在立春节气前后,于是改称“春节”。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