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化企业营销系列6:诚信,是家族化企业持续经营的基因最新4篇

《家族化企业营销系列6:诚信,是家族化企业持续经营的基因最新4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家族式企业】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家族化企业营销系列6:诚信,是家族化企业持续经营的基因 1

大企业靠规范,小企业靠诚信,

在家族化企业成长、发展当中,很多企业往往不是败在硬件上,而是输在被他们轻视或忽略的软件或细节上,比如,诚信,虽然,他们也常挂在嘴边,但往往当成“华丽的挂件”,真正做起来,尤其是做到位,很多企业差之太远。

这里,先列举几则案例:

一家做不锈钢门窗的家族式企业,在跟客户签订了四十五天的交货期之后,一再拖延交货时间,在客户一再电话催促,延迟了十五天,分两次,门总算装上了,但有的不锈钢门装的歪斜不一,实木门底部距离木地板留的缝隙太大,客户在花了不菲的钱领教了之后,发誓再也不考虑小厂家的产品。

还有一家木地板公司,做的更绝。导购员跟顾客预算,说全部加起来一万七八,客户认为没有超出自己的预算,于是交了一定比例的定金,但顾客基装完毕真正去订货时,导购员却又推荐价格更高的辅料,并说以前的辅料质量不怎么好,顾客只得采购他们推荐的产品,但整个算起来已经是二万开外了,顾客非常郁闷。但更郁闷的还在后头,地板铺设之后,多余的要退掉,但当顾客在退了产品,按照要求去退款时,客服人员却说,手头现金不够,打到账上吧,至于发票,要等到下次才能开,顾客质问:早上给销售顾问打电话,说今天可以退钱和开发票,怎么办不了呢?客服又说,那就到商场去退吧,但要等半个月,顾客一下子恼火了:跑了几十公里,什么都是你们说了算,钱退不了,发票开不了,那让你们领导出来处理吧。最后,客服只好协调公司,办理退款,并开了发票,但却让客户到指定的地方去拿,客户直摇头:看似大企业的规模,实则小企业的做法,这样的企业,以后要敬而远之。

类似的案例还有一例:一个顾客在某家具商场购买了一套鞋柜,说好了第三天送货,但是到了第三天,顾客在等上门送货,结果却是商场人员打来电话,说还要推后二天,也就是第五天之后,才能送货安装了,顾客拿着协议,问�

还有一家家族化式食品企业,总是喜欢找各种借口拖欠或克扣供应商的货款,造成供应商想方设法应对: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或买通负责采购的老板的亲戚,通过给回扣、好处费等方式,进行拉拢,由于原材料质量不稳定,导致产品质量也不稳定,市场也忽好忽坏,企业做了二十多年,仍然处于不死不活的状态。

诚信无小事,说到就要做到,但第一、第三个案例却体现了一个企业的不守时,答应客户的事情一拖再拖,而第二个案例,却有忽悠顾客之嫌,而售后做得更差,本来能够现场办理的,非要进行拖延,发票进行推脱,无非就是想偷漏点税,顾客执意要,那就折磨顾客,让他自己去指定地点拿。市场竞争,是供应链的竞争,但第四个案例却是一种短视的不守信行为,看似拖欠或扣了一些款,感觉占了便宜,但从长远来看,却是害了自己,三鹿三聚氰胺不就说明了这个道理吗?同时,这些企业的言而无信,不但不会获得顾客或合作伙伴的认可或称赞,而且还会失去顾客或合作伙伴的信赖,从而无形当中,让一些顾客或合作伙伴隐性流失,或落一个坏名誉,这才是企业最大的损失,不仅如此,它还会损害企业及品牌形象,让企业有知名度,无美誉度,最后有可能成为市场的“弃儿”。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或者说是契约经济。既然是契约经济,就要恪守彼此的约定,你是怎么跟客户说的,你就必须那样去做,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除非,你能跟客户沟通,重新进行规则的协商与确定,

国内某著名家电企业,在顾客购买了一款热水器之后,按照约定,24小时之内安装,但当天傍晚,客户接到安装工电话,说第二天装不了,可能要等到第三天,顾客就告诉对方,如果24小时内装不了,就向总部进行投诉,既然客户不愿意更改条款,对方只好答应按协议操作,第二天中午,两名安装人员上门,在进行了确认之后,就开始进行安装,最后清理垃圾,客户给他们每人一瓶水,他们说公司规定,不能喝客户的水,但由于天气太热,口渴,临走时,他们对着水龙头,咕咚咕咚喝自来水,让客户非常感动,一段时间之后,区域客服及总部客服又分别致电,询问安装质量及评价。这家企业之所以能成为全球顶尖家电公司,也许跟这家企业对下游承担服务职能的合作伙伴的严格要求,以及建立诚信服务监督、考核体系有很大的关系。

企业诚信是否,还表现在对内部员工的言行一致上。一些营销同仁曾经告诉笔者,说公司老板说了不算,算了不说,答应对市场投入的不投入,让客户很失望,并丧失信心;进公司时说好给交三金一险的,但却迟迟不办理;不按薪酬标准核算工资,尤其是营销人员的工资,看到哪一位或几位营销员工资拿的高了,就开始找各种理由进行扣减或延期发放,并且,如果营销人员离职,还会以各种借口扣减保证金,因此,凡是走出这家公司的员工,很少有人说这家公司好的,由于口碑不好,最后的结果是,这家公司招聘销售总监,圈内人一打听,没有一个人愿意去,这家企业近几年日渐式微。

家族化企业,尤其是刚迈过生存期的,规模小,实力弱,都是可以理解的,但作为老板,一定要谨于言,慎于行,做不到的,就不要承诺给员工或客户,承诺的,就一定要兑现,最大程度取信于他们,连员工或客户都不相信的企业或老板,它能够带领大家,同仇敌忾地在市场上拼杀吗?

也许有人会说,这些其实都不算什么,有些企业虽然不诚信,但不是也活的很滋润吗,甚至说,第一桶金的掘取都是不道德的,编个瞎话,哄哄顾客或合作方,又不是什么犯罪,值得大惊小怪吗。但笔者认为,诚信其实反映了一个企业主的经营思想,一个欺上瞒下,经常食言的企业,它能够做强做大吗?一个信口开河,不能践诺守信的企业,会得到顾客的认同,并忠诚消费吗?这样的企业,会持续、持久经营吗?很显然,是不会的。

作为家族化企业,要想增强自己的内在和外在凝聚力,就一定要树立诚信经营,规范经营意识,并建立相应的标准、检查及监督、考核体系,让诚信落到实处,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打造属于顾客心中的品牌,也才能走上良性发展的路子。

家族化企业营销系列7:建立精英型营销团队 2

从外地讲几天课回来,经过一个饭馆时,看到招牌上的“砂锅烩面”,突然想吃上一碗,算是补偿一下在大学时想吃,却没钱吃的缺欠,到现在,我还依然想起,冬天里,就在学校门口,塑料布围起来的饭棚,里边放着煤气灶,灶上是摆放的一排砂锅,灶下卷着蓝色的火焰,粘土烧制的砂锅里浓汤滚滚,青色的菜,乳白的豆腐,炸的焦黄的酥肉搅在一起翻滚着,扑鼻的香气勾着人的食欲……我不由自主地走进了饭店,

进去后,才发现,吃饭的人很稀少,大都是农民工模样的吃者,再看看墙上,从介绍里才知道,这是一家以经营米皮、凉皮为主,兼营砂锅、白吉馍等的类似连锁的饭馆,创建于上世纪90年代,算来也有将近二十年的历史了……

饭是需要自己去取的,也许是出于好奇,我决定走到隔着玻璃的操作间观赏一下,一是为了早点吃到,二是也顺便看一下他们是怎么做出这么有味道的砂锅烩面的。厨师是一男一女,虽穿着白色工作服,但上面油渍斑斑,没有戴帽子,但让我纳闷的是,我要的砂锅烩面,我竟然没有看到砂锅,仔细看时,才发现,在锅灶旁桌子的一角,放着几个铁制的砂锅,煤气灶上一个大锅熬着汤,一个正在煮面,面好后,他们将面和汤都倒进砂锅里,于是,一碗看似热气腾腾的砂锅烩面诞生了。但它跟我记忆中,直接在砂锅里熬汤、煮菜、下面截然不同,这样的砂锅烩面会好吃吗?

还是先尝尝再说吧,说不定是我OUT了呢,人家这种做法,尤其是铁制砂锅,说不定也是创新之举呢,

也许是做好后直接倒进了本就凉着的铁制砂锅里,汤已经不太热了,跟我以前吃的热气腾腾,冒着汗已有不同,面还算不错,很劲道,但汤却很一般,并且有点洌,搅了一下,发现一点类似面筋的东西,吃到嘴里,发现有点嗔牙,又有一股糊味,我猛然想起,是不是锅糊了,他们没有刷锅,哎,还是吃点青菜吧,但挑起一根青菜,我却发现,上面附着一个披着甲壳的东西,定睛看,天哪,“花大姐”(七星瓢虫)都来了,我一下子放下了筷子,再也没有胃口了。

向四周看,正是吃饭的点,吃客却很零落,里面摆放的七八张桌子,都是空着的,几个没事干的年龄四五十岁的服务员正在一旁小声地闲聊,而不远处,就是半虚掩的卫生间的门,从里面飘出的气味,隐约可闻,我突然有一种想吐的感觉。

家族化企业营销系列10:发票那点事 3

儒家文化的“中庸”思想,造就了很多“骑墙”的人,但这种民族性格,很容易沦落到没有底线的陷阱:认为关系可以摆平一切,“有钱可使鬼推磨” ……这也许就是中国加入WTO,融入世界经济,很多企业在海外水土不服,甚至被当地法律重罚,或被驱逐的一个重要原因,

企业没有底线是很可怕的:

管理无法贯彻。在这样的环境里,大家都是老好人,嘻嘻哈哈,一团和气,遇到问题,也是和稀泥,或明哲保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没有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大家都不想得罪人,对管理,尤其涉及到考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企业有制度,无落实。

产品质量没有保障。企业刚创建时,为了取悦于消费者,恨不得把心都掏出来,千方百计把产品质量做好,但一旦得到消费者之后,为了最大化逐利,开始想方设法偷工减料,产品质量忽好忽坏。

巧言令色忽悠顾客。尤其是经济不景气时,为了生存或度过危机,极尽花言巧语之能事,或给客户开空头支票,或对顾客随意承诺,该兑现的不兑现,或者一再延迟兑现,顾客心生怨言,后悔不迭。

服务落实不到实处。当前的中国,金钱至上,无论大小企业,都以能把顾客的钱“骗”到自己的腰包为第一要务,一旦签了协议,尤其是款项到手,立马变人,原先的服务条款大打折扣,一些“雪藏”的收费项目浮出水面,顾客大呼上当,

还有一些企业,利欲熏心,为了片面追逐经济效益,不惜铤而走险,假冒伪劣,以次充好,不惜牺牲顾客的健康甚至生命,于是,毒奶粉、地沟油、染色馒头、瘦肉精……不胜枚举,让老百姓大呼,在中国,还有什么可以放心的?

当然,类似的案例太多了,这些其实都是当下中国企业或企业家没有底线的表现,但这些没有底线的企业,最终都有什么样的结果呢?不都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或遭到处罚,或被顾客唾弃,甚至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里了么?

家族化企业营销系列8:中国企业的底线 4

据相关史料记载:淞沪会战,国军之所以失利,跟 军队缺乏专业化、职业化有关,一群缺乏训练的 士兵,在实战投入不足,很少进行军事演习,甚至就没有上过战场的情况下,一听到日本鬼子的飞机大炮声,惊慌失措,很快就溃不成军,而更让人感到不解或者痛心的,还有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进入南京城的区区5万日军,竟然俘虏了10余万国军,倭寇以少胜多,让中华民族蒙上了难以启齿的羞耻。当时 军队人数众多,可为什么还会打败仗,现在回想起来,其实,战争的胜败,尤其是在当前信息化、高科技下,跟一支部队的整体素质与作战技能有很大的关系,抛开别的层面不讲,一群缺乏实战经验,中枢指挥系统不灵的军队,是很难打赢训练有素的战争对手的。

而笔者接触、培训过的很多家族化企业,在营销团队的打造方面,很多竟然也一直存在不专业、不职业、随意拼凑的情况。

营销部门,本来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的龙头部门,决定着企业能否稳健、快速发展,但很多老板,却往往不经意间把它打造成了“福利院”:不好用,不好管,无能力、吃闲饭的人,包括亲戚或朋友,都推到营销部门,销售部或市场部,变成了一个“收容所”,但这样的“杂牌军”会打胜仗吗?它会有战斗力吗?

这样做的结果,很容易让营销部门变成一个团伙,而非团队,因为一些被摊派到这里的员工,尤其是那些不学无术的,为了能够站稳脚跟,,必将拉帮结派,或者无所事事,私底下里传播小道消息,以致整个团队乌烟瘴气,一盘散沙。象这样的团队环境,即使老板请来了职业经理人,他又能如何呢?即使水平再高,他也很难扭转状况,因为团队的风气本身就不正。

实际上,家族化的企业,更需要打造一支精英型营销团队,这是企业快速发展的关键。那么,什么是精英型营销团队呢?它应该有什么样的员工构成?

笔者认为,所谓精英型营销团队,就是由能够担当的团队负责人,及专业化、职业化营销人员组成的团队。

首先,它有一个敢担当,或者说负责任的营销团队带头人,无论称呼其为经理也好,总监也好,它都能够给老板直言沟通,与老板一起制定企业的营销发展战略,及其实施策略及方案、计划,他要具有一定的领导与管理能力,能够打造与提升团队,能够协助老板,让企业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同时,对于这样一个优秀的营销团队“领头羊”,作为老板不仅要给予有竞争力的年薪,学会培养和拉拢“老板型”人才,防止培养竞争对手,而且,还要让他们放开手脚,对他们赋予一定的职权,比如人事权、政策审批权、费用支配权、信息知情权等等,授权等于授责、授信,这样有助于营销工作的开展,当然,这样做的前提,老板要选对人,需要老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其次,在团队成员构成上,不再是以前的“亲友团”,而是一群性格不同、年龄不同,能力互补,有相当学历或专业资历的“科班”人员组成,这些成员,可以没有做过销售,但一定热爱销售,可以没有学历,但一定要有做销售的经历,他们可以不分年龄、性别、背景、出身等,但他们一定要有营销技能,而不是随意拼到一起面和心不合,表面应承,背后拆台的乌合之众。规模以上的家族化企业,是要改变员工组成结构的,尤其是营销人员,要逐步提升员工队伍里的学历水准,虽然学历不等于能力,但高学历的员工,往往悟性高、理解力强,一旦进入角色,能够很快融入,并有可能为企业培养、储备未来的核心骨干,让企业发展后继有人,有后劲。

最后,这支精英型营销团队还要有共同的愿景与目标。一个让人看不到未来的家族化企业是无法做大,无法持久的,也是很难留住优秀人才的,而老板与营销高层要能够为团队每一个成员勾画这样一幅三年、五年、十年发展远景,并要经常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予以宣导、灌输,让它成为员工心里的一种意念,一种动力,从而促使大家齐心协力,不断地挑战更大的目标,实现企业更大的跨越。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