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维在抗日战争期间,领导兵工企业坚持生产,为中国军队提供了重要装备支撑,建成了一定规模的兵工生产和研发体系,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被誉为中国的“兵工之父”。
国民党陆军中将俞大维的儿子名叫俞扬和,是1924年留学在德国的俞大维与女友所生。
俞大维儿子俞扬和长相英俊潇洒,与父亲当年一样,是一位机械工程领域的人才,因而1959年,蒋经国爱女蒋孝章在美国偶然邂逅俞扬和便一见钟情,两人迅速坠入爱河,1960年年底便共结连理,俞扬和也便由此而成为蒋经国的乘龙快婿。
还得说蒋孝章的眼光不错,俞扬和是当时难得的青年才俊。早年参加国民党空军第五大队的俞扬和是空军军官学校第16期毕业生,1941年曾远赴美接受空军飞行训练。1944年20岁的俞扬和,在美国完成全部飞行训练科目,轴躇满志地回国参加对日作战。
抗战期间,俞扬和曾随国民党空军参加对日空战达三十余次,最后一次作战中不幸被敌机击落,俞扬和跳伞受伤,至此不能在军中服役,不得不憾然离开空军部队。退役后的俞扬和作为一名民航驾驶员依旧飞翔在蓝天之上,据说战后他一度移居美国,先后有过两段婚姻,均以离婚告终,直至1959年遇到蒋孝章。
事实上,身为俞大维儿子,俞扬和与父亲之间的话题很少被外人所提及,反而是他与蒋小姐的婚姻生� 对此,一贯低调的俞扬和并未给出太多回应,只是经媒体透露,俞扬和与蒋孝章结婚后,蒋经国曾一度希望他出任华航总经理一职,但被俞扬和婉拒,夫妇二人长期定居美国,也很少至台湾探亲,可见俞扬和与蒋家亲戚相处并不和睦。
被誉为中国“军工之父”的俞大维祖籍浙江绍兴,青年时代曾就读于就读于复旦大学预科班,并在国外多所知名高等院校留学深造,是一位国防工业学科方面的高级人才。目前,互联网上对俞大维的简介相对简单,关于他的事迹,需要追溯到民国时期。
据俞大维简介描述,少年时代的俞大维曾是位理工科天才,十九岁时,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南洋公学电机科,后又攻读于德国柏林大学,在此期间,俞大维在德国最负盛名的数学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成为在该杂志发表文章的第一位中国人。
1929年6月俞大维受原国民政府兵工署署长陈仪之邀返回中国,就任军政部参事,开始潜心研究中国国防工业。
1933年,俞大维接任国民政府兵工署署长一职,并被国民政府授予陆军中将军衔,蒋介石亲自点名,对其委以重任。经过四年的努力,国军的数十个步兵师更换了崭新的制式装备,所制武器精确性均不逊于列强。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由于中国国防基础工业落后,武器装备与日军仍有较大差距,因而国军在正面战场上屡屡吃亏,一战下来往往伤亡巨大。在此民族危亡之际,俞大维立刻着手筹建兵工厂,狠抓生产,并多次前往德国大量采购机器、材料,源源不断地为前线国军将士提供武器装备。
八年抗战中,令俞大维十分欣慰的是前线战士军火供应不曾匮乏,弹药充足。尽管当时尚不具备生产重型武器的条件,然而在俞大维与其他军事科研人才的共同努力下,轻型武器已基本能达到自给自足。
翻开民国风云录,俞大维家族无疑是二十世纪显赫一时的名门望族。俞大维家族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家族成员遍布中国大陆、台湾,及海外,在政、军、学、商等各界均活跃着俞氏家族名人,当之无愧是近代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家族。
俞大维的父亲俞明颐娶了曾国藩的孙女曾广珊为妻,育有子女十三人,俞大维是长子。天子聪慧的他早年赴美留学,潜心攻读国防工业学科,于抗日战争时期做出过重要贡献。国民党败走台湾后,身为导弹专家的俞大维更成为蒋介石政府的国防、交通部部长。
俞大维之妹名叫俞大彩,其夫傅斯年曾任北京大学校长。1950年1月起,傅斯年担任台湾大学校长,连蒋介石都对这位教育界的元老敬重有加。
俞大维晚年赴台湾发展,其子俞扬和曾任国民党空军要职,后娶蒋经国之女蒋孝�
俞扬和与蒋孝章婚后育有一子,名叫俞祖声,他与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十二届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是同辈,算起来是叔伯兄弟关系。
此外,俞正声的父亲俞启威也是俞大维家族的重要成员,俞启威曾化名黄敬,在家中排行第三,所以人称“三少爷”。
这位三少爷曾与江青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后娶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的妹妹范瑾为妻,婚后育有二子,长子俞强声,次子便是俞正声。俞启威曾任天津市第一任市长兼市委书记,于1958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