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简介【通用13篇】

岑参,唐代著名的诗人,因其常写边塞诗,故又称为边塞诗人。关于岑参,还有哪些资料介绍呢?

送张升卿宰新滏 篇1

[唐] 岑参

官柳叶尚小,长安春未浓。送君浔阳宰,把酒青门钟。

水驿楚云冷,山城江树重。遥知南湖上,只对香炉峰。

岑参的诗 篇2

岑参是中国唐朝典型的边塞诗人代表,和同朝的高适并称为“高岑”。岑参约生于开元三年(即公元715年),出生地是河南仙洲(今在河南许昌附近),其代表作很多,如《岑嘉州集》、《轮台歌》、《逢入京使》等。

其父早逝,家道渐渐衰落,岑参幼年过得孤苦,五岁跟随其兄长读书,天资聪颖的他九岁便能吟诗作赋,二十岁及第,后曾两度满怀报国之情前往边塞,在边塞六七年的生活对岑参的诗歌风格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天宝八年,岑参初次入塞,天宝十三年,二次入塞。六七年的边塞生活让岑参零距离地感受到边塞的广袤雄奇风光,如火山云,狂风和瀚海。更是真实感受到了边关战士的军旅乡愁。岑参将这些感情全都融入到自己的边塞作品中,如描写边塞奇特景象的《火山云歌送别》、《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岑参在这段时期完成大量杰出的边塞诗,这些边塞诗境界开阔非凡,极其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如�

岑参生平简介 篇3

岑参(cén shēn)(715?~770),唐代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唐朝南阳(今属河南)人,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曾祖岑文本、伯祖岑长倩、伯父岑羲都以文墨致位宰相。父岑植,仕至晋州刺史。

岑参10岁左右,父亲去世,家境日趋困顿。他从兄属学,九岁属文。十五岁山居嵩颖,刻苦学习,遍读经史,奠定学业基础。20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无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天宝三载(744),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及第前曾作《感旧赋》,叙述家世沦替和个人坎坷。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初次出塞,满怀报国壮志,想在戎马中开拓前程,但未得意。天宝十载,回长安,与杜甫、高适等游,深受启迪。十三载,又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再次出塞,报国立功之情更切,边塞诗名作大多成于此时。安史乱起,岑参东归勤王,杜甫等推荐他为右补阙。由于“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杜确《岑嘉州诗集序》),乾元二年(759)改任起居舍人。不满一月,贬谪虢州长史。后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库部郎中,出为嘉州刺史,因此人称“岑嘉州“。罢官后,东归不成,作《招北客文》自悼。客死成都舍。享年56岁。

诗词生涯

岑参早期诗歌多为写景、抒怀及赠答之作。山水诗风格清丽俊逸,颇近何逊,但语奇体峻,意境新奇;感伤不遇,嗟叹贫贱的忧愤情绪也较浓。如《感遇》、《精卫》、《暮秋山行》、《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六年边塞生活,使岑参的诗境界空前开阔,造意新奇的'特色进一步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调。他既热情歌颂了唐军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火山云、天山雪、热海蒸腾、瀚海奇寒、狂风卷石、黄沙入天等异域风光,也均融入其诗。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轮台歌》。此外,他还写了边塞风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处以及将士的思乡之情和苦乐不均,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岑参晚年诗歌感时伤乱,渐趋消沉。入蜀后,山水诗中添奇壮特色,但隐逸思想在诗中也有了发展。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的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岑参也揭露了军营生活中苦乐不均的现象。岑参的诗题材很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兆、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象殷番《河岳英灵集》所称道的“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暮秋山行》),“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诗句,都是诗意造奇的例子。杜甫也说“岑参兄弟皆好奇”(《美陂行》),所谓“好奇”,就是爱好新奇事物。

家世背景

岑参于开元三年(7)生于河南仙州(今河南许昌附近),时父为仙州刺史。岑参的高祖善方时已由南阳棘阳(今河南新野县)迁居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他出身于一个官僚贵族的家庭,曾祖父岑文本相太宗,伯祖长倩相高宗,伯父羲相睿宗。但长倩被杀,五子同赐死,羲亦伏诛,身死家破,岑氏亲族被流徙的数十人。他的父亲植曾作过仙、晋(今山西临汾)二州刺史,不幸很早就去世。

早年经历

岑参幼年家境孤贫,只能从兄受学,岑参天资聪慧,五岁开始读书,九岁就能赋诗写文。这种聪明早慧与他出生在书香门第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岑参的父亲开元八年(7)转晋州刺史,他随父居晋州。父死后,仍留居晋州,直至开元十七年(729年)才移居嵩阳(今河南登封县)。不久又移居颍阳(今河南登封县西南七十里颍阳镇)。嵩阳、颍阳为嵩高山东西两峰所在地,东峰太室在嵩阳,西峰少室在颍阳,两室相距七十里,岑参在这两地都结有草堂。嵩高为五岳之一,奇峰峻岭,古木流泉。年轻的诗人在这幽静的自然环境中潜心攻读,啸傲山林,不仅在学问上打下了广博的基础,而且也初步形成了他那种沉雄淡远、新奇隽永的诗风。他早期的作品淡远多于沉雄。出塞以后,沉雄悲壮中亦不乏淡远。岑诗的题材也是多种多样。

仕宦生涯

岑参二十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无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天宝三载(744年),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及第前曾作《感旧赋》,叙述家世沦替和个人坎坷。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初次出塞,满怀报国壮志,在戎马中开拓前程,但未得意。天宝十载,回长安,与李白、杜甫、高适等游,深受启迪。十三载,又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再次出塞,报国立功之情更切,边塞诗名作大多成于此时。安史乱起,岑参东归勤王,杜甫等推荐他为右补阙。由于“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杜确《岑嘉州诗集序》),乾元二年(759年)改任起居舍人。不满一月,贬谪虢州长史。后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库部郎中,出为嘉州刺史,因此人称“岑嘉州”。罢官后,东归不成,作《招北客文》自悼。客死成都舍。享年56岁。

题三会寺苍颉造字台 篇4

[唐] 岑参

野寺荒台晚,寒天古木悲。空阶有鸟迹,犹似造书时。

唐代诗人岑参代表作 篇5

岑参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代表之一,与同朝的高适并称“高岑”。岑参的边塞诗代表作有《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暮秋山行》、《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是岑参早期山水诗中的佳作。

岑参约生于公元715年,卒于公元770年。是东汉正南大岑彭之后。因为岑彭是南阳郡棘阳县(今天的河南南阳、新野两县城之间)人,所以他的后代就一直被称为南阳棘阳人。祖上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曾出任过大唐宰相,父亲岑植曾出任仙‘晋二州的刺史,不幸岑植去世得早,所以岑氏家道衰落,岑参幼年很是孤苦。不过岑参天资聪颖,九岁便能吟诗作赋了。二十岁献书阙下后曾奔波于长安洛阳长达十年。岑参的第一首诗作于何时已经没有清楚的记载。但是岑参早期的诗歌题材很是广泛,感叹身世,嗟叹坎坷经历,赠答朋友,还有不少山水诗。诗歌风格和谢兆,何逊等人有几分相似,但是意境更新奇。如其山水代表作《暮秋山行》中的“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

后来岑参两次前往边塞求报国之路未果,但是六七年的边塞生活让岑参的诗歌风格有了很大的转变,岑参的边塞诗变得空前开阔,更加雄伟瑰丽,抒发的感情也更加强烈和透彻。如《走马川行》《轮台歌》等。

诗词诗歌鉴赏之岑参 篇6

1碛中作

岑参〔唐代〕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在唐代诗坛上,岑参的边塞诗以奇情异趣独树一帜。他两次出塞,对边塞生活有深刻的体会,对边疆风物怀有深厚的感情。这首《碛中作》,就写下了诗人在万里沙漠中勃发的诗情。

诗人精心摄取了沙漠行军途中的一个剪影,向读者展示他戎马倥偬的动荡生活。诗于叙事写景中,巧妙地寄寓细微的心理活动,含而不露,蕴藉感人。

2戏问花门酒家翁

岑参〔唐代〕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生活抒情小诗。唐玄宗天宝十载(751)三月,诗人和其他幕僚一道跟随高仙芝来到春光初临的凉州城中。在经历了漫漫瀚海的辛苦旅程之后,诗人蓦然领略了道旁榆钱初绽的春色和亲见老人安然沽酒待客的诱人场面,他怎能不在酒店小住片刻,让醉人的酒香驱散旅途的疲劳,并欣赏这动人的春光呢?

3山房春事二首

岑参〔唐代〕

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

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全诗分前后两部分,笔法不同,色调各异,然而又并非另起炉灶,“庭树”与“飞鸦”暗相关合(天空有鸟,地上有树)。篇末以“旧时花”遥应篇首“梁园”,使全诗始终往复回还于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情之中。历来运用反衬手法表现吊古主题的作品固然不少,但有如此诗老到圆熟的,却不多见。

岑参生平 篇7

岑参(cén shēn)(约7―770年),汉族,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去世之时56岁。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现存诗403首,七十多首边塞诗,另有《感旧赋》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铭两篇。

【人物生平】

岑参10岁左右,父亲去世,家境日趋困顿。他从兄属学,九岁属文。十五岁山居嵩颖,刻苦学习,遍读经史,奠定学业基础。20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无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天宝三载(744),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及第前曾作《感旧赋》,叙述家世沦替和个人坎坷。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初次出塞,满怀报国壮志,想在戎马中开拓前程,但未得意。天宝十载,回长安,与杜甫、高适等游,深受启迪。十三载,又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再次出塞,报国立功之情更切,边塞诗名作大多成于此时。安史乱起,岑参东归勤王,杜甫等推荐他为右补阙。由于”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杜确《岑嘉州诗集序》),乾元二年(759)改任起居舍人。不满一月,贬谪虢州长史。后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库部郎中,出为嘉州刺史,因此人称“岑嘉州”。罢官后,东归不成,作《招北客文》自悼。客死成都舍。享年56岁。

【诗人生涯】

岑参早期诗歌多为写景、述怀及赠答之作。山水诗风格清丽俊逸,颇近何逊。但语奇体峻,意境新奇;感伤不遇,嗟叹贫贱的忧愤情绪也较浓。如《感遇》、《精卫》、《暮秋山行》、《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六年边塞生活,使岑参的诗境界空前开阔,造意新奇的特色进一步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调。他既热情歌颂了唐军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火山云,天山雪,热海蒸腾,瀚海奇寒,狂风卷石,黄沙入天等异域风光,也均融入其诗。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轮台歌》。此外,他还写了边塞风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处以及将士的思乡之情和苦乐不均,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岑参晚年诗歌感时伤乱,渐趋消沉。入蜀后,山水诗中添奇壮特色,但隐逸思想在诗中也有了发展。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的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他充满激情地歌颂了边防将士的战斗精神,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写了将士们勇往直前、转战沙场雪海的壮烈场面。“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将士们奋不顾身,充满了忠勇爱国的精神。又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诗人描绘将士们在风雪中紧张的战前行军:“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

面如割。”岑参也揭露了军营生活中苦乐不均的现象。他在《玉门关盖将军歌》中描写边疆大将的生活是“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镗乱点野酡酥。紫绂金章左右趋,问着即是苍头奴”。而另一方面,士卒的生活却是“战士常苦饥,糗粮不相继”。岑参还叙写了祖国西陲的壮丽山川,对千变万化的边疆景色,给以生动夸张的艺术描绘,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边塞风雪,却给人以春意无边的感觉。岑参的诗想像丰富,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词采瑰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爱国诗人陆游曾称赞说,“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渭南文集・跋岑嘉州诗集》)

岑参的诗题材很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兆、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象殷番《河岳英灵集》所称道的“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暮秋山行》),“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诗句,都是诗意造奇的例子。杜甫也说“岑参兄弟皆好奇”(《美陂行》),所谓“好奇”,就是爱好新奇事物。

天宝后期,唐帝国内政已极腐败,但在安西边塞,兵力依然相当强大。岑参天宝十三载写的《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一诗就曾经描写了当时唐军的声威:“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大夫讨匈奴,前月西出师。甲兵未得战,降虏来如归。橐驼何连连,穹帐亦累累。阴山烽火灭,剑水羽书稀。”这种局面一直保持到安史之乱发生。岑参的边塞诗就是在这个形势下产生的。� 汉族,荆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去世之时56岁,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人物生平】

岑参 (cén shēn)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于同代的高适齐名并与高适并称“高岑”。他父亲两任州刺史,但却早死,家道衰落。他 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求仕不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744年(天宝三载)也就是三十岁时中进士,授兵曹参军。749年(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赴安西,751年回长安。754年又作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安史乱后,757年(至德二载)才回朝。前后两次在边塞共六年。他的诗说:“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边塞苦,岂为妻子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又说:“侧身佐戎幕,敛任事边陲。自随定远侯,亦着短后衣。近来能走马,不弱幽并儿。”(《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可以看出他两次出塞都是颇有雄心壮志的。他回朝后,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以后转起居舍人等官职,766年(大历元年)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以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

【诗词生涯】

岑参早期诗歌多为写景、述怀及赠答之作。山水诗风格清丽俊逸,颇近何逊。但语奇体峻,意境新奇;感伤不遇,嗟叹贫贱的忧愤情绪也较浓。如《感遇》、《精卫》、《暮秋山行》、《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六年边塞生活,使岑参的诗境界空前开阔,造意新奇的特色进一步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调。他既热情歌颂了唐军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火山云,天山雪,热海蒸腾,瀚海奇寒,狂风卷石,黄沙入天等异域风光,也均融入其诗。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轮台歌》。此外,他还写了边塞风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处以及将士的思乡之情和苦乐不均,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岑参晚年诗歌感时伤乱,渐趋消沉。入蜀后,山水诗中添奇壮特色,但隐逸思想在诗中也有了发展。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的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他充满激情地歌颂了边防将士的战斗精神,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写了将士们勇往直前、转战沙场雪海的壮烈场面。“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将士们奋不顾身,充满了忠勇爱国的精神。又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诗人描绘将士们在风雪中紧张的战前行军:“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

面如割。”岑参也揭露了军营生活中苦乐不均的。现象。他在《玉门关盖将军歌》中描写边疆大将的生活是“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镗乱点野酡酥。紫绂金章左右趋,问着即是苍头奴”。而另一方面,士卒的生活却是 “战士常苦饥,糗粮不相继”。岑参还叙写了祖国西陲的壮丽山川,对千变万化的边疆景色,给以生动夸张的艺术描绘,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边塞风雪,却给人以春意无边的感觉。岑参的诗想像丰富,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词采瑰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爱国诗人陆游曾称赞说,“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渭南文集·跋岑嘉州诗集》)

岑参的诗题材很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兆、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象殷番《河岳英灵集》所称道的“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暮秋山行》),“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诗句,都是诗意造奇的例子。杜甫也说“岑参兄弟皆好奇”(《美陂行》),所谓“好奇”,就是爱好新奇事物。

天宝后期,唐帝国内政已极腐败,但在安西边塞,兵力依然相当强大。岑参天宝十三载写的《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一诗就曾经描写了当时唐军的声威:“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大夫讨匈奴,前月西出师。甲兵未得战,降虏来如归。橐驼何连连,穹帐亦累累。阴山烽火灭,剑水羽书稀。”这种局面一直保持到安史之乱发生。岑参的边塞诗就是在这个形势下产生的。�

【知识扩展】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拓展阅读: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篇8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 雪海边, 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 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 金山西见烟尘飞, 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 半夜军行戈相拨, 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 五花连钱旋作冰, 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 料知短兵不敢接, 车师西门伫献捷。

【注释】

⑴戈相拨:兵器互相撞击。

⑵走马川行雪海边:一作“走马沧海边”。雪海:在天山主峰与伊塞克湖之间。

⑶轮台:地名,在今新疆米泉境内。封常清军府驻在这里。

⑷匈奴:借指达奚部族。《新唐书·封常清传》:“达奚诸部族自黑山西趣(趋)碎叶,有诏还击。”

⑸金山:指天山主峰。

⑹汉家:唐代诗人多以汉代唐。

【译文】

您难道不曾看见吗?那辽阔的走马川紧靠着雪海边缘,茫茫无边的黄沙连接云天。

轮台九月整夜里狂风怒号,到处的碎石块块大如斗,狂风吹得斗大乱石满地走。

这时匈奴牧草繁茂军马肥,侵入金山西面烟尘滚滚飞,汉家的大将率兵开始征西。

将军身著铠甲夜里也不脱,半夜行军戈矛彼此相碰撞,凛冽寒风吹到脸上如刀割。

马毛挂着雪花还汗气蒸腾,五花马的身上转眼结成冰,营幕中写檄文砚墨也冻凝。

敌军听到大军出征应胆惊,料他不敢与我们短兵相接,我就在车师西门等待报捷。

【赏析】

首先围绕“风”字落笔,描写出征的自然环境。这次出征将经过走马川、雪海边,穿进戈壁沙漠。“平沙莽莽黄入天”,这是典型的绝域风沙景色,狂风怒卷,黄沙飞扬,遮天蔽日,迷迷蒙蒙,一派混沌的景象。开头三句无一“风”字,但捕捉住了风“色”,把风的猛烈写得历历在目。这是白天的景象。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对风由暗写转入明写,行军由白日而入黑夜,风“色”是看不见了,便转到写风声。狂风像发疯的野兽,在怒吼,在咆哮,“吼”字形象地显示了风猛风大。接着又通过写石头来写风。斗大的石头,居然被风吹得满地滚动,再著一“乱”字,就更表现出风的狂暴。“平沙莽莽”句写天,“石乱走”句写地,三言两语就把环境的险恶生动地勾勒出来了。

下面写匈奴利用草黄马肥的时机发动了进攻,“金山西见烟尘飞”中“烟尘飞”三字,形容报警的烽烟同匈奴铁骑卷起的尘土一起飞扬,既表现了匈奴军旅的气势,也说明了唐军早有戒备。下面,诗由造境转而写人,诗歌的主人公——顶风冒寒前进着的唐军将士出现了。诗人很善于抓住典型的环境和细节来描写唐军将士勇武无敌的飒爽英姿。如环境是夜间,“将军金甲夜不脱”,以夜不脱甲,写将军重任在肩,以身作则。“半夜军行戈相拨”写半夜行军,从“戈相拨”的细节可以想见夜晚一片漆黑,和大军衔枚疾走、军容整肃严明的情景。写边地的严寒,不写千丈之坚冰,而是通过几个细节来描写来表现的。“风头如刀面如割”,呼应前面风的描写;同时也是大漠行军最真切的感受。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战马在寒风中奔驰,那蒸腾的汗水,立刻在马毛上凝结成冰。诗人抓住了马身上那凝而又化、化而又凝的汗水进行细致的刻画,以少胜多,充分渲染了天气的严寒,环境的艰苦和临战的紧张气氛。“幕中草檄砚水凝”,军幕中起草檄文时,发现连砚水也冻结了。诗人巧妙地抓住了这个细节,笔墨酣畅地表现出将士们斗风傲雪的战斗豪情。这样的军队必然无人能敌。这就引出了最后三句,料想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凯旋而归,行文就象水到渠成一样自然。

全篇奇句豪气,风发泉涌,由于诗人有边疆生活的亲身体验,因而此诗能“奇而入理”,“奇而实确”,真实动人。

全诗句句用韵,除开头两句外,三句一转韵,这在七言古诗中是不多见的。全诗韵位密集,换韵频数,节奏急促有力,情韵灵活流宕,声调激越豪壮,有如音乐中的进行曲。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或天宝十四载(755年),当时岑参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判官。这期间,封常清曾几次出兵作战。岑参对当时征战的艰苦、胜利的欢乐,都有比较深的体会,曾经写了不少诗歌来反映。这是岑参封常清出兵西征而创作的送行诗,与《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系同一时期、为同一事件、馈赠同一对象之作。

送羽林长孙将军赴歙州 篇9

[唐] 岑参

剖竹向江濆,能名计日闻。隼旗新刺史,虎剑旧将军。

驿舫宿湖月,州城浸海云。青门酒楼上,欲别醉醺醺。

岑参简介 篇10

作者:不详

岑参(约715~770)

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迁居江陵(今属湖北)。出身仕宦家庭。早岁孤贫,遍读经史。

20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天宝三载(744)中进士。八载、十三载两次出塞任职。回朝后,任右补阙、起居舍人等职。大历间官至嘉州刺吏,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岑参早期诗歌多为写景、述怀及赠答之作。山水诗风格清丽俊逸,颇近何逊。但语奇体峻,意境新奇;感伤不遇,嗟叹贫贱的忧愤情绪也较浓。如《感遇》、《精卫》、《暮秋山行》、《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六年边塞生活,使岑参的诗境界空前开阔,造意新奇的特色进一步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调。他既热情歌颂了唐军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火山云,天山雪,热海蒸腾,瀚海奇寒,狂风卷石,黄沙入天等异域风光,也均融入其诗。代表作有《白雪歌》、《走马行川》、《轮台歌》。此外,他还写了边塞风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处以及将士的思乡之情和苦乐不均,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岑参晚年诗歌感时伤乱,渐趋消沉。入蜀后,山水诗中添奇壮特色,但隐逸思想在诗中也有了发展。

岑诗的主要思想倾向是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难的乐观精神;艺术上气势雄伟,想象丰富,夸张大胆,色彩绚丽,造意新奇,风格峭拔。他擅长以七言歌行描绘壮丽多姿的边塞风光,抒发豪放奔腾的感情。唐人杜确编有《岑嘉州诗集》,后人集据此演变。今人陈铁民、侯忠义有《岑参集校注》。事迹见杜确《岑嘉州集序》、《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岑参简介]

诗词诗歌鉴赏之岑参 篇11

1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唐代〕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军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雪片阔 一作:云片阔)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这首七古与《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内容不同,《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未写战斗,是通过将士顶风冒雪的夜行军情景烘托必胜之势;此诗则直写战阵之事,具体手法也有所不同。此诗可分四层。

2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岑参〔唐代〕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这首诗作于公元751年(唐玄宗天宝十载)旧历六月。当时,高仙芝正在安西率师西征,李副使(名不详)因公从姑臧(今甘肃武威)出发赶赴碛西(即安西都护府)军中,岑参作此诗送别。

3春梦

岑参〔唐代〕

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岑参集中,凡怀念朋友的诗篇,每每在题目中明言其人,如《宿华阴东郭客舍忆阎防》 《潼关使院怀王七季友》 《青山峡口泊舟怀狄侍御》等皆是。其实这也是古人写诗的通例,不独岑参如此。而此诗却题作《春梦》 ,很是暧昧。根据诗题,根据诗中“洞房”“春风”“枕上”“春梦”等措辞以及全篇的风格来玩味,它的抒情主人公又似应为女性,是一首传统的闺思诗。

岑参生平 篇12

岑参早期诗歌多为写景、抒怀及赠答之作。山水诗风格清丽俊逸,颇近何逊,但语奇体峻,意境新奇;感伤不遇,嗟叹贫贱的忧愤情绪也较浓。如《感遇》、《精卫》、《暮秋山行》、《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六年边塞生活,使岑参的诗境界空前开阔,造意新奇的特色进一步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调。他既热情歌颂了唐军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火山云、天山雪、热海蒸腾、瀚海奇寒、狂风卷石、黄沙入天等异域风光,也均融入其诗。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轮台歌》。此外,他还写了边塞风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处以及将士的思乡之情和苦乐不均,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岑参晚年诗歌感时伤乱,渐趋消沉。入蜀后,山水诗中添奇壮特色,但隐逸思想在诗中也有了发展。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的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他充满激情地歌颂了边防将士的战斗精神,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写了将士们勇往直前、转战沙场雪海的壮烈场面。“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将士们奋不顾身,充满了忠勇爱国的精神。又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诗人描绘将士们在风雪中紧张的战前行军:“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岑参也揭露了军营生活中苦乐不均的现象。他在《玉门关盖将军歌》中描写边疆大将的生活是“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镗乱点野酡酥。紫绂金章左右趋,问着即是苍头奴”。而另一方面,士卒的生活却是“战士常苦饥,糗粮不相继”。岑参叙写了祖国西陲的'壮丽山川等,对千变万化的边疆景色,给以生动夸张的艺术描绘,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边塞风雪,却给人以春意无边的感觉。岑参的诗想像丰富,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词采瑰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爱国诗人陆游曾称赞说,“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渭南文集·跋岑嘉州诗集》)[2]。

岑参的诗题材很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兆、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象殷番《河岳英灵集》所称道的“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暮秋山行》),“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诗句,都是诗意造奇的例子。杜甫也说“岑参兄弟皆好奇”(《美陂行》),所谓“好奇”,就是爱好新奇事物。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