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刘禹锡首诗意思优秀6篇

《浪淘沙》是唐朝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体,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下是敬业的小编醉清风为大伙儿收集的浪淘沙刘禹锡首诗意思优秀6篇,仅供参考。

浪淘沙原文及赏析 篇1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作者: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译文

九曲黄河从遥远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黄沙。

既然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汇集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织女家里做客吧。

注释

⑴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⑵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地方很多。

⑶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

⑷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样子。浪淘:波浪淘洗。簸:掀翻,上下簸动。

⑸自天涯:来自天边。李白有一首诗中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古人认为黄河源头和天上银河相通

(6)牵牛织女:银河系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 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夜晚相会一次。牵牛:即传说中牛郎。

赏析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厌恶和对美好生活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田园牧歌生活憧憬。这种浪漫理想,以豪迈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美。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见唐·刘禹锡《浪淘沙》。淘:用水冲洗。簸:摇动。自:来自。这两句大意是: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抄砾,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冲洗和狂风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

作者歌咏九曲黄河中万里黄沙,赞扬它们冲风破浪,一往无前顽强性格。我们引用时可取其象征意义,歌颂与它们有着共同特点事物或人们。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这是唐代作者刘禹锡见黄河后留下感慨,也是他对宁静生活一种向往,而时间让世事变得复杂,追逐静已是现代人一种精神渴求。九曲黄河沉积下来是一种文化,而这种文化最大特点就是静,它们深埋在河水转弯处山坳里,在浮华背后深深地拽住民族根,使我们在追逐中不会迷失方向。

唐代大作者刘禹锡一阕《浪淘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滔滔黄河来龙去脉和雄伟气势。其中,还诗情画意地联想到随着层层波浪,去美丽传说中天仙佳侣之家做客。

白居易《浪淘沙》 篇2

其一

一泊沙来一泊去,一重浪灭一重生。

相搅相淘无歇日,会交山海一时平。

其二

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其三

青草湖中万里程,黄梅雨里一人行。

愁见滩头夜泊处,风翻暗浪打船声。

其四

借问江湖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其五

海底飞尘终有日,山头化石岂无时。

谁道小郎抛小妇,船头一去没回期。

其六

随波逐浪到天涯,迁客生还有几家。

却到帝乡重富贵,请君莫忘浪淘沙。

《浪淘沙》诗词鉴赏 篇3

古诗原文

绿树暗长亭,几把离尊。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

清泪浥罗巾,各自消魂。一江离恨恰平分。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

译文翻译

长亭旁的绿树已变得苍黄,送别的筵席上几次举杯话别.常常害怕离别而不忍听那《阳关曲》,更何况如今秋色萧索身是远行人。

清泪沾湿了罗巾,人人都黯然伤神,一腔离恨就像不尽的江水一样深。哪里去找千尺的横江铁锁,在这烟水迷蒙的渡口截断江流。

注释解释

丹阳:地名,在镇江之南,旧属镇江府。

浮玉亭:元陶宗仪《说郛》卷九七引释惠凯《金山志》云:“客问:何为浮玉?答云:此出《仙经》。上仙居浮玉山,朝上帝,则山自浮去,因金、焦俱在水上,故名。”“此山(金山)大江环绕,每风涛四起,势欲飞动,故南朝谓之浮玉山。”宋刻“浮玉”二字,今犹存焦山西侧。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七《镇江府·景物上》:“金山,在江中.去城七里,旧名浮玉。”“浮玉亭,需亭北。”“需亭,在府治西五里。”

长亭:古时于道旁每隔十里设长亭,故亦称“十里长亭”,以供行旅停息。近城者常为送别之处。

阳关: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八十《近代曲辞》:“《渭城》一日《阳关》,王维之所作也。本健人使安西》诗,后遂被于歌……《渭城》、《阳关》之名,盖因辞云。”

千寻横铁锁:《晋书》卷四二《王浚传》:“太康元年正月,浚发自成都,率巴东监军、广武将军唐彬,攻吴丹杨,克之,擒其丹杨监盛纪。吴人于江险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馀,暗置江中,以逆距船。”王浚灭蜀后,继而起兵伐吴。吴人凭借长江天险,于水中横置铁锁、铁锥,抗拒北军,然晋师除锥熔锁,终无阻碍,顺流鼓棹,直捣三山。孙皓备亡国之礼,素车白马,肉袒面缚,衔璧牵羊,率百官投降晋师,东吴遂亡。

创作背景

陆游于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五月除左通直郎通判镇江府,次年离开镇江,饯行于镇江府西之浮玉亭,词当作于是时。

诗文赏析

首二句回忆昔日送别友人的情景。坐落在长江边上的浮玉亭,是词人经常涉足的地方。暮春时节,他曾多次到此送友远行。饯宴在绿树繁茂、浓荫蔽日的亭子里举行。词人不停地举起酒杯,向挚友频频劝酒,殷殷话别,但行人和送者皆心绪不宁,为离别在即而不胜感伤。“阳关”句即描写这种恨别之情。“阳关”为唐代诗人王维所作《送元二使安西》一诗的代称,亦名《渭城曲》。此诗将人类普遍具有的感情——友谊,写得十分真挚感人,因此,它在当时就被谱上乐曲,作为“送别曲”、“友谊歌”而� 词人这里说“阳关常恨”,是因为别时与友唱阳关,唱罢阳关别故人,而他经常与友分别,故谓“常恨”;正因“常恨”,故再听到阳关唱起,就“不堪闻”了。“不堪”,意为禁不起。词的四五句写词人远行时的情景。陆游这次离开京口赴南昌任职,正是冷落清秋节。从前于春残花尽时与人分别,对方是行人,自己已觉伤心;今日秋风萧瑟,草木摇落,自己是行人,将别故人而远去,其悲伤之情当然要倍增于过去了。因此,此时此刻,词人的离别之恨和远行之悲,充盈胸臆,溢于颜面。

下片仍写离情。饯宴将止,别离在即。居人和游子依依惜别,互相慰藉,想到别后天各一方,音讯难达,不禁黯然消魂,潸然泪下。“清泪”二句,生动地表现了居人和游子之间真诚而又深厚的友谊。下面“一江离恨恰平分”一句,语颇隽永,意蕴深邃。离愁别恨是十分抽象的东西,难以言状。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虽然以江水之无穷喻愁情之不尽的不计其数,但写得耐人寻味的佳句却殊鲜见。陆游的《浪淘沙》即景抒情,谓离别的悲愁犹如眼前的江水那么多,一半给你(居人),一半给我(游子)。如此描写,就把离恨的深重具体化、形象化了,能使人掂量离恨的轻重,体会分袂的痛苦,它和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词末二句,更是涉想新奇,匠心别具。词人幻想若能得千寻铁锁,把长江截断、锁住,使我不能远行,居人也可将我留住,这该有很好的事,但这是不可能的。这种幻想,表达了词人希冀与友人长在一处永不分离的良愿,也反映了词人与挚友不忍分别但又不得不别的痛苦。

这首小令,开篇回忆往昔我送友人,接着跌进一层,状绘今日友人送我,最后通过幻想来写不忍分离,把别意写得缠绵悱恻,读来颇有余味。

创作背景 篇4

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司马。一度奉诏后还京后,他又因《游玄都观》触怒当朝权贵而被贬连州刺史,后历任和州刺史。他没有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这首诗正是表达了他的这种情感,有学者认为这首诗就是长庆二年春(公元822年)作者在夔州被贬时所作。

《浪淘沙》诗词鉴赏 篇5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释]

1.浪淘沙:唐代一种曲子的名称。

2.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天涯:天边。

3.银河:古人以为黄河和银河相通。

4.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他和织女因触怒天帝,被分隔在银河两岸,每年只许他们在农历七月初七相会一次。

[今译]

最新的小学生古诗词鉴赏《浪淘沙》: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解说]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浪淘沙原文及赏析 篇6

浪淘沙

邓剡

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

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便须携酒访新亭。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赏析

邓剡被俘虏,和文天祥一同被押解北上。在途经建康,邓剡作了此词。这首词寓含有怀古感今的浓浓深情,语言极为明快,堪称邓剡现存的词中的一篇佳作。

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暑退寒来之节气替代,说出盛极而衰的人生哲理。古话说得好: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宋室覆亡,故国不在,如瑟瑟寒秋,令人心灰神懒。疏雨洗天清,然而天清世不清,能奈其何。室内枕席生凉,是实写秋天到来天气生凉,气候更替,室外井桐落叶,既是报秋,又勾起词人对自己身世的感叹。此词一开篇,便给全词的气氛作了烘托,深含怀古的幽幽情感。

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跟《唐多令》词里写的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意绪相通。叶随风飘,说明个人命运的不可把握,也表明作者对邦国沦亡悲哀之情。千里是概括在广东被俘到建康的旅程。李后主亡国后所作《浪淘沙》的梦里不知身是客,和此词中所讲的客身皆指亡国之虏沦落于异域的生活。

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东晋台城在今南京玄武湖畔。无限哀思难以排解。邓剡把它带到梦乡,醒来却发觉古台城上梦凄凉。词中借己情感之转折,演绎出作词的生活。词人的心境本来就很哀伤,但醒来见月色暗淡,海潮泛起,禁不住自己也心潮澎湃,心里更加凄怆。

梦醒之后,到哪里去呢,只能去便须携酒访新亭。据《世说新语言语篇》西晋灭亡后南渡士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在今南京市南),藉卉饮宴。周侯(岂页)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王导在当年的新亭会上,还主张戮力王室,克服神州。但自己和文天祥都做了俘虏,宋王朝已彻底亡矣。

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它跟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所表达的意思相符。李白慨叹历史之已成陈迹,而邓剡却多了一层亡国的实感。从情感之深切,邓剡实多一层。作为结句,它能融情入景,从而引读者于审美活动中直接领悟人生哲理。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