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爱岗的小编老李帮助大家收集整理的日照“最牛高考班”倒数第一分数超一本线44分(优秀5篇)。
那个时候不是每周都得开一次班会么,通常都是周三下午,因为这个时候全校老师都会被拉去“政治学习”(写到这四个字我不由得想起政治老师魏花衣,浑身抽搐了一下)。在老师们都圈在不知哪个小屋或者大屋学习的时候,学校大约是想反正此时学生们也定是不能学习的,干脆就把这时间留给他们自己吧,于是周三下午就成了法定的狂欢时间 — 什么假借团支部活动为名进行民间歌咏比赛啊,什么假借主题班会为名大搞非法抽奖啊,什么假借体育操练之名集体去公园溜旱冰啊……不一而足。反正当时到了周三下午我们是自动要搞出各种花样繁多的活动来放松神经的,很多时候我甚至比期盼周日更期盼周三,因为周日虽然不上学,但也要在家写繁重枯燥的作业,但周三就完全无此烦恼。
也就是王致文在红杏姐课上放歌之后的那个礼拜的周三,我们又一次召开了主题班会。
也不知这次的主题是谁想的,反正还比较主旋律,不那么离谱,题目是:谁是你心中的偶像?大约就是根据当前中学生当中普遍流行的偶像崇拜现象,让大家报一报自己的偶像,并且聊一聊为什么要崇拜他或她之类的。
这个题目我感觉很通俗化,是不是所有学生都开过这个班会?而且这个题目最好的地方就是常开常新与时俱进,似乎何时何地何样人等都可以根据这个事情白话两句。
反正我们班的班会现场达到了空前火热的程度,规则是每个人可以报三个自己的偶像的名字并且挑其中一个描述评论,然后班会的主持人(应该不是小资女就是原大神)在黑板上写上这三个人的名字,等后面有人重复说到这些人的时候就在重复的人名后面像唱票一样画“正”字,最后在班会结束的时候统计哪个人或者哪类人物是我们班最流行的偶像。结果我们那可怜的黑板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各种知名的不知名的现实的虚拟的人名,港台明星就不用多说了,甚至从莱因克尔到莱因哈特全都上榜了。我可以肯定的是,我一定说了寒羽良的名字,但是另外两个我有点忘了。另一件可以肯定的事是,大力水手绝对是说了小马尔蒂尼的名字,而戴玉,绝对可以肯定她报出了伊兹密王子或者孙兴版杨逍的大名。甚至钢牙妹我都记得,她必定是立时报出周慧敏的大名,而且还会举出《美少女战士》里的那五头中的一个,长直发红裙子的那个,貌似真名应该叫做火野玲的,但当时《美少女战士》还没引进呢,只有前卫的画片贴纸上已印了这些形象,所以钢牙妹根本不知道此漫画人物的姓名,但是出于敏锐的审美及联想能力,她一直将此人认做周慧敏的漫画版,并且一定会在当时就拿出不干胶贴纸进行佐证。
在这样热烈的场面下,终于轮到我班的花痴女发言了 — 诸位可以自行想象,在当时全体无聊女生均为花痴的情况下,此女得以在秘史当中占据“花痴女”三个大字,那花痴程度可想而知!绝对不是一般二般的花痴而是花痴中的战斗痴!
在轮到花痴女发言之时,只见她脸带红心傲立群痴,主持人扔掉已经写秃了的粉笔头一边换粉笔一边问道:“你心目中的偶像是谁啊?”只见花痴女脸泛红云小声咕哝出一个名字,我们谁都没听明白(或者是有听明白的还没反应过来)。主持人也一头雾水地问道:“谁?你大声点……”只见花痴女先是低头沉思了片刻,然后抬头嘻嘻痴笑了半晌,嗫嚅了一声:“我的偶像是……”然后好似把心一横,扬眉出鞘,大声喊出了一个名字,声音大到风中凌乱她的狂呼:“王致文!”
全班又一次“哇”地一下哗然而倒。
真是太直白太英勇太傻太天真太彪悍太无敌了。
此事充分反映了经过红杏姐课上的锻炼,王致文同志在我们班的人气那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 看来一个成功男银背后果真是有一个默默奉献的女银……
插播串场结束,继续说红杏姐。
红杏姐在接连被王致文打击之后,似乎很是消沉了一段,连惯用的“猜猜我在想什么”和“不答上来就罚站”都用得不是那么流利了。
似乎在这段时间红杏姐还以批语勾引过鱼刺同学,但是鱼刺根本不理这种低段位的,自动屏蔽了。而如彪哥、歪脖树等猪帅,那是叫起来一问三不知的选手,红杏姐大约也觉得不够知情识趣,渐渐都失去了兴趣。
在红杏姐正太控的隐性基因被我们无情打击从而得到掩盖之后,她的其他隐性基因就逐渐暴露出来了。
首先就是红杏姐大约是由于出身卑微而一朝得志的原因,具有无比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封建小生产者的狭隘,在授课和复习时对待我们和对待她“自己的”隔壁二班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那个时候学校每个月都安排一次月考,而月考完了就要进行排行榜的工作了。高一高二的时候所有班级学的科目都一样,所以就四个班一起排名,到了高三文理真正分开了,就文理分开排。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时候,红杏姐带的隔壁二班都跟我们班是直接的竞争对手。而排行榜的结果大约还是跟每个老师的工资奖金评优评先进等东西挂钩的,所以虽然彪悍中学本不是特别重视学习,但各位老师也都马虎不得。
因此,红杏姐永远不吝于在“自己的”班级进行一些小灶活动。
据说红杏姐在隔壁二班讲课的时候比在我们班更为精神,语气更严厉,作业也更繁重,札记是每天都要求写的,偶尔还会要求二班学生周日也来补语文 —— 这些也就罢了,反正我们是绝对不愿意受到这种对待的。红杏姐大约也知道,就算她要求所有人24小时不睡觉补语文,以她的水平还是难以将大家带到一个理想的高度,所以红杏姐经常会挖门子倒洞联系熟人挖空心思去最牛叉中学要来各科的卷子和笔记发给她班的学生。
那个时候,大约是出于保护知识产权的目的,最牛叉中学的测验卷子和复习笔记是秘不外传的,想要搞到一套还真的很费劲。甚至于某次,某教委领导的孩子在农贸市场前门的学校就读,想要弄一套最牛叉学校的卷子未果,该领导大发雷霆,下令最牛叉学校要将“教学成果”公之于众全民共享,责令他们尽快印制一批测验卷子放在教委设立的教材书店里对全市发售。结果最牛叉中学果然不愧牛叉称号,上下同心连夜制作了一套赝品卷子和笔记出来交给了教材书店。而且更牛叉的是,这套赝品的难易程度与最牛叉学校平时在做的真品测验卷子相比就像业余九段和专业九段的微妙区别 — 你冷眼看上去是差不多的牛叉,但要实际过招才能知道哪个才是硬道理。所以市面上卖的封面写着最牛叉学校名字的测验卷子都不是真的,只有打入最牛叉学校内部的学生才能拿到“真品”,这在本市高中界已是公开的秘密,大约只有那位教委领导还不知道。而据说红杏姐的某个大外甥还是外甥女的就在最牛叉学校读书,所以红杏姐对于拿到卷子和笔记有天然的优势,可以不定期地收到线报,掌握最牛叉学校各科测验的第一手材料。
但是,这种事情红杏姐都是秘密进行的。她从来只复印够她们班人数的卷子,然后私下里发给“她的班”学生,从来不肯让其他三个班尤其是直接竞争对手我们班对卷子有任何染指的,而且她还教导“她的学生”对此事秘而不宣。
但是不要忘了,在彪悍中学这个年级里,谁和谁没有点小学同学初中同学隔壁邻居等不带拐弯的关系啊?所以红杏姐私下给二班同学卷子的事在我们这里也不是什么秘密。甚至那卷子本身,也并没什么难拿的,我妈妈的同学那个时候就在最牛叉学校教物理,我要是想拿的话什么卷子答案笔记摘抄的,只要说一声,我家人准会给我拎一筐回来。问题是对于我这种选手,在类似于数学这种高难度的科目上,什么卷子对我来说都是那美克星文,拿不拿的没什么大用。我想我们班和三班四班的同学心态大约也和我差不多 — 本市本区高中界就那么几个学校,大家大约都是从本区各个彪悍初中和小学毕业的,同龄的高中生之间的连带关系拐不出三个弯,谁还没个有出息的同学在最牛叉学校读书啊?所以红杏姐这种厚此薄彼的行为除了凸显出她自己的狭隘小气之外没有任何实质性作用。
在这一点上,我必须说明的是,与红杏姐相比,我们的小恐龙的人格不但是健全的,而且是高尚的。那个时候上午课程的安排通常是小恐龙第一节和第二节在我们班上历史课,第三节和第四节就换到了隔壁二班去上,我们曾不止一次地在临近中午的第四节课本已昏昏欲睡的情况下被隔壁抑扬顿挫到了声嘶力竭的小恐龙惊醒。这说明无论在哪个班教课,小恐龙都是同样耗费心力的。而且,小恐龙有几次也弄来了最牛叉学校的历史测验卷子,他从来都是只要有我们的就有其他班级学生的,绝不藏着掖着。我真的觉得无论穿得什么样采取什么手段鞭策学生甚至教学水平如何,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是教师首先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有教无类”这一点上,小恐龙尽到了一个历史教师的本分,也不愧于他历史名人的名字,做得是既古典又仗义;而红杏姐,甚至在我们那个很傻很天真以为自己拿到了什么绝密文件的小恐龙主动示好赶紧拿卷子与二班共享之后,都没有受到丝毫感化给过我们什么卷子和特殊补习。
甚至于,每次在月考或者期中、期末的测验以前,红杏姐为了让“自己班”的成绩压倒我们班,都是要给二班学生画语文重点乃至变相透题。这一点尤其让人不齿 — 就那点破玩意儿,就算你不胡乱教猪帅们多看看武侠小说都能学明白,你居然还要采取画重点漏题这种卑鄙手段企图压倒我们,不去好好教所有的学生以使我们的成绩尽快赶超友校却在这里拉小圈子搞不正当竞争……真是劣根性啊劣根性!
尽管红杏姐身为语文老师,尽管她使用了种种提高成绩的见得光见不得光的手段,她所带的二班却没能在任何一次考试中在语文成绩方面超越我班。
这个事情肯定是叫红杏姐百思不得其解的,约莫着最后就只能把问题归在基因上了。
假如这些文字最终没能大白天下并且让红杏姐发现的话,那么这个问题我想她到老死也不会知道答案了。
答案很简单,就是四个大字:集体作弊。
班会意义:由于近来阅读了一本《感悟父爱》的书,于是想到了“感恩”,对比现在的高中生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不大懂得“感恩”。所以,决定在班级举办这样一个主题班会。想以此来唤醒同学们心中那业已尘封的感恩的情结。
主持人:陈慧、肖磊
表演手段:小品,心得交流,舞蹈,手语歌表演等
设计理念: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解读及对成长过程中身边事件的感悟,学会感受关爱,学会感恩。教育学生,世上并不缺乏爱,而是缺乏能够体会爱的心灵,只要愿意用心灵沉浸其中,便能感受到无处不在的爱和关怀,从而萌发出感激之情。
班会流程:
主持人A:同学们、老师们,很高兴今天能够在此召开我们进入高三以来第一次主题班会。
主持人B:是啊!对了,我先来考考你,进入南中已经快三年了,你知道我们南中的校训是什么吗?
主持人A:这我当然知道啦!那就是:自尊、自强、自信心、诚实、守信、责任心和常怀感恩之心。
主持人B:没错,那么今天我们就对常怀感恩之心来展开讨论。
主持人AB:“走进经典,体验感恩”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第一部分历史的见证
主持人A:出个问题考考你,听好了,什么人给你做可口的,自己吃剩下的;什么人给你买新的,自己穿旧的;什么人在训斥你的眼底充满爱意?
主持人B:我知道,这当然是父母啦。父母抚养子女的艰辛绝非“含辛茹苦”四个字可以概括得了的,对子女的恩情也不止“恩重如山”那么简单。
支持人A:是啊,提起父母谁能不为之动容呢?
主持人B:对,今天我们班几个颇具表演天赋的同学就为大家带来了一段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品,改编自《左传》中的经典历史故事:
小品表演《郑伯克段于鄢》(演出:陈仲、张涛等)
主持人A:看了这个故事真是让人感动,怪不得左丘明引用《诗经》中的句子“孝子不匮,永赐尔类”来赞美颖考叔这样的孝子。
主持人B:确实,真正的孝道不止是关心自己的父母,而是用自己人性的光辉去感染他们的同类,甚至是人性即将泯灭的不肖子。
主持人A:不知道,我们的几位演员在排练这个历史故事的时候,有什么心得体会呢?
主持人B:下面就请两位主演的同学来发言,不知这次他们有什么高论。
学生就表演历史剧的心得进行交流(发言人:表演学生)
主持人A:中国的史书真是博大精深,其中蕴藏着这么多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看来我们都得好好学习历史,充分挖掘一下这笔文化宝藏。
主持人B:说起历史,我忽然想到鲁迅先生的一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你知道“孺子牛”这个典故出自哪里吗?
主持人A:啊呀,这句诗人人都会背,不过这个典故真是没什么人知道。
主持人B:告诉你吧,这个典故也出自《左传》,说得是齐景公为了哄自己的儿子,甘愿给他当牛,嘴里衔着一条绳子,让幼子牵者走。他的儿子不小心摔了一跤,齐景公因此连牙齿也被磕掉了,后世就用甘愿当“孺子牛”表现父母对儿女无条件的爱。
主持人A:真是长见识了,不过现在“孺子牛”大多用来形容老师了,好象这个词语还被评为最受欢迎的十大教师代名词之一呢!
主持人B:确实很贴切,父母的恩情最深最重,没齿难忘,可是在我们的生命和生活中不仅有父母,更有许多为我们耕耘和奉献的人——教师——一个神圣的职业。(班主任工作 )他们象红烛般照亮所有人的生命和前路。从小学到高中,想必在这十年的光阴,大家对自己的老师都会有着特殊的感情。下面我们就请几位同学来谈一谈他们的故事或者感想。
第二部分心情故事
学生访谈《心情故事》(陈琳等、穿插学生自编的新疆舞表演)
主持人A:同学们,今天的我们是幸运的,可以有父母的疼爱,师长的教导,同学的友爱及社会的关爱。作为一名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我们有幸能够坐在七中宽敞舒适的教学大楼里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接受一流的教育。
主持人B:作为一名苏南发达城市中学生,我们更应感到庆幸,庆幸可以生长在这样一个现代化的都市中。庆幸在这样一个无论是经济贸易还是对外文化都走在全国前列的城市中的我们能有更多的机会和挑战,我们,不应该感恩吗?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不幸的人,也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回报社会。请听陆敏同学给我们带来的故事。
第三部分学会感恩
演说《感恩社会》(黄英、陆凌燕等)
手语舞《感恩的心》(张燕等)
主持人A和B:我们想说一声“谢谢”送给父母,送一句“您辛苦了”给老师,道一语“感激”给社会,张开双手,我们放飞我们的爱心;握拢手心,我们收起爱的礼物。
双手捧满关爱的我们,该如何感恩?我们用歌声,小品、朗诵来表达。我们用心用眼来发现;我们用行动用微笑来回报。
主持人A:在结束之前,请我们的班主任裴老师来点评我们这一次的班会。
第四部分名师点评
班主任点评及发言《爱需要用心来体会》
主持人B:确实,这次的节目都是同学们用“心”体会出来的成果,只要我们有一颗懂得感恩的心,不管走到哪里都能找到一份感动。
主持人A和B:高三(4)班“用心体会感恩”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班主任点评及致辞:
以往的研究成果,孟森先生《八旗制度考实》、李鸿彬及郭成康二位先生的《清入关前八旗主旗贝勒的演变》[1],对旗主都有专门考述。关于天命后期八旗是否设有八个旗主,孟文未作具体说明;李、郭之文则认为当时八个旗中,代善一人掌两红旗,皇太极一人领有两白旗。日本学者阿南惟敬 神田信夫先生则持肯定说[3]。
本文认为,天命后期已基本确定八个旗主,皇太极继位初年的八旗八个旗主,应是天命后期努尔哈赤安置的。试证如下。
一、“八和硕贝勒”应为旗主八人
八和硕贝勒一词首次出现于天命七年三月初三日努尔哈赤规划身后八王共治制的训谕:
� 且一人之识见能及众人之智虑耶?尔八子可为八和硕贝勒,如果同心干国,可无失矣。尔等八和硕贝勒,有才德能受谏者可继我之位,若不纳谏,不遵道,可更择有德者主之。至于八和硕贝勒理国政时,或一个贝勒有得于心,所言有益于国家,另七个贝勒当会其意而发明之。[4]
这一规划的一个重要宗旨,是造成八人分主八旗共治国政的局面,以制约被推举为共主的旗主,因而不允许每一个旗主拥有两旗的过强势力,以防这种“强势之人”为汗后“倚强恃势”欺凌他人,导致家族内讧,国家衰亡。这一规制,正是根据本家族和其他女真部族的惨痛教训而制定的,因而“八和硕贝勒”应是按其宗旨而设置的八个旗主。训论中的“尔八子可为八和硕贝勒”、“或一个贝勒有得于心……另七个贝勒当会其意而发明之”,也显然都是确指的八个人。
此后,努尔哈赤为完善这一制度而试行的某些措施、颁发的训示,也都表明八旗旗� 天命八年(1623年)正月,努尔哈赤命“八固山王设八臣辅之,以观察其心。”[5]“八臣”为八个人,其辅佐的“固山王”也即旗主也应是八个人。《满文老档》天命八年五月,记努尔哈赤下令“八贝勒之家人”,将其训示之词“缮录八份,分送诸贝勒家各一份。”[6]抄录八份,人手一份,受训示的贝勒正好八人。同书天命十一年(1626年)闰六月十九日,记努尔哈赤命“八固山贝勒各赏以著甲男丁一户、役使男丁一户,共赏十六户。”[7]共赏十六户,每人二户(即著甲男丁一户、役使男丁一户),被赏的固山贝勒正好八人,因而,这段史料已明确说明所谓“八固山贝勒”不是泛指八旗(固山)的诸贝勒,而是八个固山贝勒。而“固山贝勒”正是旗主,此外固山贝勒的满文,也正与《满文老档》其他处称旗主——固山贝勒的满文一样,都是gūsai bei le[8],又进一步说明当时的“八固山贝勒”有八个旗主。
《满洲实录》还特别说明这八个旗主——八固山王是duinambabei-le、duin ajige beile[9],汉义为四个大贝勒、四个小贝勒。四大贝勒当然是指大贝勒代善(当为正红旗主)、阿敏(镶蓝旗主)、莽古尔泰(正蓝旗主)、皇太极(正白旗主),这四人是当时的旗主已无疑问。关键是四小贝勒旗主究竟是谁,过去对这四个旗主是否确定多抱怀疑态度,或者根本否认。本文认为应是杜度(后改豪格)、阿济格、多铎、岳托。
二、四小贝勒旗主
杜度在天命时期曾任镶白旗主,已为研究八旗制度者所共识,其他三人是否是旗主?下面这段材料虽未直接说明,但已包含着这方面的内容。《满文老档》记叙天命九年(1624年)大政殿(八角殿)庆贺元旦的朝仪如下:
(汗)辰时出御八角殿,大贝勒(代善)先叩头,其次恩格德尔额驸率众蒙古贝勒叩头,第三阿敏贝勒,第四莽古尔泰贝勒,第五四贝勒(皇太极),第六阿济格阿哥,第七多铎阿哥,第八阿巴泰阿哥、杜度阿哥,第九岳托阿哥、硕托阿哥。第十抚顺额驸、西乌里额驸率朝鲜官员、汉官员叩头。第十一乌纳格巴克什率八旗众蒙古叩头。[10]
这段记载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诸贝勒、阿哥行礼所分的八班,正应是代表八旗的八个班次。
因为后金(清)举行元旦贺仪,习惯以八旗、蒙古贵族、汉官、朝鲜官员这几部分人分别划为班次行礼[11],天命九年元旦的这次贺仪也应是按照这方式划分班次。其中恩格德尔为首的第二班为蒙古贵族;两个汉人额驸抚顺额驸(李永芳)、西乌里额驸(佟养性)率领的第十班是汉官、朝鲜官员行礼之班;乌纳格率领的第十一班是当时附于八旗满洲之下的众蒙古旗人,做为一个特殊班次放于最后行礼。由此看来,前边的余下班次,第一班的大贝勒代善、第三班的阿敏,直至第九班的岳托、硕托这八个班,正是代表八旗的八个班次,也正因为如此,阿巴泰因与杜度同在一旗,才合为一班,同样,岳托与硕托同在一旗, 至于第二班的恩格德尔等蒙古贝勒,是因他们地位较高,才安排在大贝勒代善之后、阿敏之前,插入了八旗之中。
(二)、八旗的这八个班次,又是
因为元旦贺仪的八旗之班,或由“八旗诸贝勒各率本旗依齿序行礼”[12],或由各旗长官固山额真各率本旗官行礼[13]。如上天命九年元旦的八旗班次,诸贝勒虽未率本旗,应是各自代表本旗而行礼的,所以他们虽然只是一旗的代表,却分别代表一班,与八旗之外率众行礼的班次并列而成班,排为第一(除去第二)至第九八个班。而且其按辈份、齿序的排班也与贺仪的惯例吻合。因而,第一班的大贝勒代善应是代表正红旗、第三班的二贝勒阿敏代表镶蓝旗、第四班的三贝勒莽古尔泰代表正蓝旗、第五班的四贝勒皇太极代表正白旗。以下第六班的阿济格,第七班的多铎,第八班的阿巴泰、杜度,第九班的岳托、硕托,这四班也必代表其他四旗。前四个大贝勒各为所代表旗的旗主,后四班的小贝勒也必有四人为各自代表之旗的旗主。其中第八班的杜度已明确为镶白旗主(因是同旗的阿巴泰之侄,辈份低,故该班列名位于阿巴泰之后),其他三班之旗的旗主则应是阿济格、多铎、岳托。
(三)、以上八个旗主,又正好与皇太极继位后的八个旗主相同,只是杜度的旗 因此,便有理由做出这样的推测:天命九年以前八旗已经确定八个旗主,皇太极继位后的八个旗主,正是天命后期的八个旗主的延续。其中就包括四小贝勒旗主:阿济格、多铎、岳托、杜度(后改豪格)。杜度无须再证,下面再以具体事实,对其他三人在天命后期充任旗主作进一步的论证。
天聪元年(1627年),代善等诸贝勒曾追述:“阿哥阿济格、阿哥多尔gǔn@①、阿哥多铎,皆系父汗分给全旗之子。”[14],说他们在努尔哈赤在世也即天命时期分给了全旗——整个固山,分给其整旗或全旗,与他们任全旗之主是同一语。具体分拨情况,皇太极也有叙述,他曾对多铎说:“昔太祖分拨牛录与诸子时,给武英郡王十五牛录,睿亲王十五牛录,给尔十五牛录,太祖亦自留十五牛录”[15]。当时太祖努尔哈赤领有两黄旗共60牛录,阿济格(武英郡王)、多尔衮(睿亲王)兄弟二人得30牛录,正好一旗,此后及整个皇太极时期,这兄弟二人也始终同在一旗。兄弟二人阿济格年长,故应以他为旗主,这样任命也符合当时的宗法和八旗制度,如努尔哈赤把莽古尔泰、德格类兄弟二人封入正蓝旗,便以年长之莽古尔泰为该旗旗主。镶蓝旗的舒尔哈齐诸嫡子中,也以年长之阿敏为旗主。所以阿济格、多尔衮两人中,以阿济格为旗主,也是很自然的事情。阿济格、多尔衮当时所封入的应是正黄旗,皇太极继位后,以变旗色而不动原所领牛录的方式将此旗改为镶白旗[16],阿济格又成镶白旗主,可以说,天聪二年(1628年)阿济格被革去的旗主(固山贝勒)[17],应是天命后期努尔哈赤任命的。
多铎在天命后期分得15个牛录,与其父努尔哈赤同在镶黄旗。努尔哈赤在该旗自留15个牛录。据皇太极说,努尔哈赤死后,是他把这15个牛录分给了多铎。实际上当初努尔哈赤就准备把这15个牛录在生后传给多铎的,因而与多铎同在一旗,将来多铎继承此旗,自然继承了父汗的这些牛录,统领完整的“全旗”。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也有父亲分遗产于诸子,照顾嫡出幼子的习俗。皇太极也承认,这15个牛录“太祖虽无遗命,理宜分与幼子”[18],也即分与幼子多铎。据此可知,天命后期,虽然努尔哈赤与多铎父子二人共领镶黄旗牛录,但此旗已将要传与多铎,由多铎任旗主当无疑问,多铎继承父 事实表明,努尔哈赤在制定八旗旗主共治国政制以后,已经有意识地以多铎为一旗之主,使其“入八分”了。他规划八王共治之制,是不可能留下一旗无主的后遗症的。天命九年元旦贺仪,多铎与其他旗主并列而独立代表一班,正是努尔哈赤以他为镶黄旗主的表示,使他与其他旗主一样,出现于正规的政治场合。至少可以说,多铎在天命后期已具有准镶黄旗旗主的身份。因而皇太极继位后,多铎才自然地成为该旗旗主,只不过皇太极将此旗改为正白旗,多铎也随
附带说明,所谓阿济格、多尔gǔn@①、多铎三兄弟“皆系父汗分给全旗之子”,不能理解为三人都分给了全旗,每人一旗,共三个旗,都是旗主。当时多尔gǔn@①并未被 上述这句话的注脚应是:阿济格与多尔gǔn@①二人被分予全旗,多铎一人被分予全旗,兄弟三人是父汗分给全旗之子。因为努尔哈赤当时所能分给之旗,只有他的两黄旗,而且此次分旗是分其遗产与他的三个年岁小的嫡子,没有夺取其他已分家之子应得之旗再分给这三兄弟的道理。考察天命后期的史事,也没有夺某人之旗给多尔gǔn@①之事。天命后期及整个皇太极时期多尔gǔn@①与阿济格始终同在一旗的事实,也可证明这一点。所以,孟森《八旗制度考实》所云:“阿济格、多尔gǔn@①、多铎三人各主一全旗”的说法并不确切[19]。
还应说明的是,天命后期,努尔哈赤虽在规划并试行八旗旗主共治国政之制,但他毕竟还是一国之主,而且封入两黄旗的这三个儿子年龄也较小,尤其是多铎,天命九年方11岁,所以两黄旗特别是镶黄旗还不能说与努尔哈赤完全脱离领属与行政关系。
岳托至迟在天命四年(1619年)就已称贝勒[20],领有牛录诸申,而且分府建宅,其宅地“宽且佳”,甚至超过其父代善的宅地规模[21]。其府第还拥有仪仗,设有总管府第事务的长史——旗鼓[22]。岳托与镶白旗主杜度一样,有嫡长身份,杜度为努尔哈赤长子褚英的嫡长子,岳托是努尔哈赤次子代善的嫡长子。这些事实表明他有较高的地位和身份,有充任旗主的资格和条件。岳托与努尔哈赤祖孙关系也很好,且颇得祖父赏识,其“传记”叙述“太祖高皇帝深爱之,抚育宫中。比长,授台吉,简任阃、外,谋勇兼优”[23],反映出他在诸贝勒中有较突出的文武才能。岳托与其父代善分家后,仍得努尔哈赤眷顾,当努尔哈赤得知代善分予岳托、硕托兄弟二人的牛录诸申较差时,对代善进行了严厉的斥责,这件事 努尔哈赤废掉代善的太子地位,当然不会希望他在将来八和硕贝勒推举汗时中选,但共举新汗的制度又有可能使代善入选。如果代善是两个红旗之主,无论是对岳托和硕托,还是对其设计的八王共举新汗共治国政的规划都是不利的,有违其初衷,这也正是他最担心的。因而,天命后期,努尔哈赤规划八王共治之制,令已经与代善分家建府且封旗领牛录的岳托为该旗(镶红旗)旗主,是完全有可能的。天命九年元旦贺仪的八旗排班,已表明岳托与硕托独掌一旗,岳托为旗主。因而天聪初年身为镶红旗主的岳托,也应在天命后期就已被任命了。而且硕托在此后的皇太极时期一直与其兄弟岳托在镶红旗,领有牛录诸申。天命九年元旦与岳托共排一班,证明他在那时已经与岳托一起封在镶红旗。这一点也可做为岳托在当时封在镶红旗为该旗旗主的佐证。
天命后期,努尔哈赤一直在为以后所实行的八王共治制做准备工作,八旗设立八个旗主以成八家“八分”之制,是其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且已经完成。天命九年元旦的朝贺之仪,可视为是当时的八个旗主在重要政治场合的一次集体亮相。
三、豪格代杜度为旗主一事考略
四小贝勒旗主中的杜度后来被豪格取代,时间当在天命九年以后至努尔哈赤去世前。试考析如下。
杜度后来调入了镶红旗,并失去原所在旗旗主的身份。笔者现在所能见到杜度最早在镶红旗的有参考价值的史料是《满文老档》天聪元年(1627年)正月十四日的记载,该日记有:“杜度属下巴布、富喇塔(或译傅拉塔)二牛录”之事[25]。这句话应注意的内容有:一、巴布、富喇塔二牛录是杜度属下。属下,在这条史料中的满文是harangga,汉义是所领有之人、所领诸申的意思。表明他们这两个牛录是杜度所领有的牛录诸申。二、巴布、富喇塔二人是这两个牛录的章京。以牛录章京之名指代该牛录,是当时的习惯称法。而崇德年间的《盛京刑部原档》又明确记载傅拉塔(富喇塔)是镶红旗的牛录章京,第218号档记:“镶红旗傅拉塔于出边时,伊牛录下阿哈舒色失踪,牛录章京傅拉塔未加约束,故罚以规定之罪,偿一人”[26]。《满文老档》太宗崇德朝卷(册)16,元年六月初六日条镶红旗事下,还有富喇塔牛录下人齐牌与安平贝勒杜度有行政关系的记述。可知这三处所记载的牛录章京富喇塔(傅拉塔)是同一个人,在镶红旗任牛录章京。而他在天聪元年正月就已是杜度的属下诸申,同在一旗,说明杜度在天聪元年正月以前就已调入镶红旗。从杜度调入镶红旗的形式,还可以把他调入的时间推前到努尔哈赤的天命末年。
天命后期,杜度任旗主是在镶白旗,此旗在皇太极继位后改为镶黄旗,改旗只是改变了旗纛,原来的牛录并未改动[27],表明杜度是只身调往镶红旗,未带走原在镶白旗的牛录,因而镶白旗改为镶黄旗后仍是原来的牛录。这种情况,等于是剥夺了杜度在镶白旗的牛录,到镶红旗重新给他分拨牛录。这种做法,不会是出自刚刚继位的皇太极之手。皇太极在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初的即位誓词中还表示:“今我诸兄弟子侄以家国人民之重推我为君……我若不敬兄长,不爱子弟,不行正道,明知非义之事而故为之,兄弟子侄微有过愆遂削夺皇考所予户口,或贬或诛,天地鉴谴,夺其寿算”[28]。不削夺皇考所予诸兄弟子侄的户口,即不侵夺父汗分给他们的旗下牛录。按杜度在天聪元年(1627年)正月以前调出镶白旗,距皇太极即位不到四五个月时间,皇太极之誓词言犹在耳,随即违背,是不大可能的。除非杜度在这几个月犯了削爵降爵的大过,而实际杜度在皇太极继位后,一直是八议政贝勒之一。所以,将杜度只身调出镶白旗入镶红旗,只有他们的大家长努尔哈赤有这样的权力。被努尔哈赤封入镶白旗代替杜度为旗主的,则是皇太极之长子豪格。这次调动是在皇太极改旗之前,也即他未继位之时。
豪格在努尔哈赤所规定有资格被推举为汗的诸贝勒中“亦有名”[29],这种列名其中,可以理解为是八旗旗主之一。皇太极继位后只是“整(正)黄旗一贝勒”,豪格为镶黄旗主,而这一镶黄旗又是努尔哈赤时期的镶白旗改旗而来,从这一情况看,豪格当是在天命末年被努尔哈赤封入镶白旗,并被 努尔哈赤所以能把豪格封入镶白旗,而把杜度调出,大约是当初努尔哈赤在幽禁褚英或是在处死后,即把褚英之白旗转给了具有嫡子身份的“爱子”皇太极,杜度不过是赖其父褚英对白旗旧属的领有关系,而得以依附皇太极的白旗之下,不久,与阿巴泰一起分出而组成镶白旗。正因为镶白旗与皇太极的正白旗同属皇太极原来的白旗系统,因而努尔哈赤才把皇太极长子豪格又封入镶白旗,将杜度调出。努尔哈赤这样做,可能是为了理清并确定镶白旗的领属关系,以免留下后遗症。白旗昔日本属皇太极统领,四旗析为八旗后[30],镶白旗与皇太极还会有某种关联,将来皇太极分予长子豪格牛录,若令其在镶白旗,必与杜度发生矛盾,为防止这种现象发生,令皇太极、豪格父子同掌两白旗,白旗系统最终确定归皇太极一支。而杜度所能调入的适宜的旗,只有红旗系统,这也符合当时的宗法原则,其父褚英与代善同出一母,杜度与岳托为同一支系的兄弟,因而调入岳托的镶红旗下。
四、小结与余论
综前考述,得出本文的如下结论:天命后期,努尔哈赤已确定八王共治国政制下的八个旗主,他们是:正红旗主代善、镶蓝旗主阿敏、正蓝旗主莽古尔泰、正白旗主皇太极、正黄旗主阿济格、镶黄旗主多铎、镶红旗主岳托、镶白旗主杜度,后改为豪格。
天命后期,两黄旗尤其是镶黄旗虽然已确定旗主,但仍与努尔哈赤有一定的统属关系。红、白旗系统中,虽然代善、岳托父子分掌两红旗,皇太极、豪格父子分掌两白旗,改旗后又分掌两黄族,由于四旗阶段,代善统领红旗,析为八旗后又有一段时间统领正红、镶红二旗,而皇太极统领过两白旗前的白旗,而且这两个系统的旗主又分别有父子关系,所以,在岳托、豪格充任旗主后,代善、皇太极与其子所领之旗也必然还会有某种关联。
参考文献:
[1]孟森《八旗制度考实》,文收氏之《明清史论著集刊》上册,1959年中华书局出版,1984年再版。李鸿彬、郭成康《清入关前八旗主旗贝勒的演变》,载《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1期。
[2]阿南惟敬《关于清初八王的考察》,文收氏之《清初军事史论考》,甲阳书房1980年版。
[3]神田信夫《关于清初的贝勒》,文载《东洋学报》第四拾卷第四号。
[4]《满洲实录》卷7,天命七年三月初三日。其中“八和硕贝勒”、“八子”、“一个贝勒”、“另七个贝勒”等词语,是笔者据满文直译。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清实录”本第1册349页——350页。
[5]《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4,天命八年正月初七日。
[6]《满文老档》太祖朝卷(册)52,天命八年五月二十四日。中华书局1990年汉译本上册491页。下行此书不另注者,皆此版本。
[7]《满文老档》太祖朝卷(册)72,天命十一年闰六月十九日。上册702页。
[8]日本东洋文库本《满文老档》太祖朝第3册1082页第9行、1106页第3行、太宗朝第1册128页第11行。
[9]《满洲实录》卷8,天命十一年六月二十四日。第1册415页。版本同[4]。
[10]《满文老档》太祖朝卷(册)60,天命九年正月初一日。上册570页。
[11]参见《满文老档》太祖朝卷(册)32,天命七年正月初一日,上册287页;《满文老档》太宗天聪朝卷(册)45,天聪六年正月初一日,下册1187——1188身;《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上)第1页,天聪七年正月初一日。第49页,天聪八年正月初一日。第130页。天聪九年正月初一日。(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
[12]《清太宗实录》卷8,页2。天聪五年正月乙亥朔。
[13]同[11]所引天聪朝史料。
[14]《满文老档》太宗天聪朝卷(册)8,天聪元年十二月初八日。下册871页。
[15]《清太宗实录》卷46,页24。崇德四年五月辛巳。
[16]参见白新良《论皇太极继位初的一次改旗》,载《南开史学》1981年2期。
[17]《满文老档》太宗天聪明卷(册)10,天聪二年三月二十九日。下册第883页。
[18]《清太宗实录》卷46,页24。崇德四年五月辛巳。
[19]孟森《明清史论著集刊·八旗制度考实》第240页。版本同前。
[20]《满文老档》太祖朝卷(册)13,天命四年九月。上册第120页。
[21]《满文老档》太祖朝卷(册)14,天命五年三月十日。上册第137页。
[22]《满文老档》太祖朝卷(册)42,天命七年六月二十一日。上册第388—389页。该日条两处记有岳托之旗鼓,前一处被杖死之旗鼓的为仪仗人员。后一处之管事旗鼓似应为长史,这种旗鼓之称长史,见《清太宗实录稿本》“崇德年间议定会典”。辽宁大学历史系1978年刊本第8页。
[23]《八旗通志》初集卷136《岳托传》,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6册第3629页。
[24]见周远廉《太子之废》,载《社会科学辑刊》1986年1期。
[25]《满文老档》太宗天聪朝卷(册)1,天聪元年正月十四日。下册第808页。
[26]《盛京刑部原档》第143页,第218号档,崇德四年七月十五日事。(北京)群众出版社,1985年版。并见第139页217号档。
[27]见前引白新良文中所列表及文中说明。
[28]《清太宗实录》卷1,页7。天命十一年九月辛未。
亲历避震疏散演习全记录
2008年6月12日下午3点10分,一声尖锐的长铃划破了山西省实验小学(又名太原市新道街小学)的上空,正在上课的学生们立刻按照之前老师讲解的动作快速猫到课桌旁――一只胳膊弯起来,以保护眼睛不让碎玻璃击中;另一只手用力抓紧桌腿,防止因地面摇晃而摔倒;来不及躲藏的则在靠近门的墙角蹲好。长铃过去不久,一阵急促的短铃又响起,听到这个“逃生”信号后,各年级学生们都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按事先设计纷纷从教室的前、后门鱼贯而出,头上顶着书包、课本等防护用品,在走廊里汇成了一股人流,并分别向东、西两个楼梯口集结。
在奔跑的途中,一个小男生不小心摔倒,马上就有两个男生把他架起,扶着他一起往前跑;而每个楼梯的拐角处,都有先到的老师们站在那儿守候,一遍遍的叮嘱:“一、二年级的同学们跑快些,高年级的同学不要互相拥挤,注意要用手护住头部!”这声音在走廊里不断响起,伴随着学生们匆忙而有序的脚步逐渐远去,直到确保他们都已按照事先制定好的逃生路线,有条不紊地到达教学楼外开阔的大操场上……
几分钟前还空旷平静的操场,立刻变得人声鼎沸。3260多名学生们以班级为单位,在老师的指挥下,双手抱头做下蹲状,每张小脸上都写满了认真与严肃。最后从教学楼内撤出来的老师马上清点各班人数,汇报给年级总指挥……
看到眼前这一幕,很多人可能会担心发生了什么,其实这只是山西省实验小学正在进行的一次地震现场逃生演习。这是自“5・12”汶川大地震以来太原市首个进行逃生演习的小学。目的是为了提高全校师生在密集场所的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能力,保证全校师生在突发性灾难面前,快速、有序、高效地撤离,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此时,站在操场中央的牛冬梅校长正低头计算着时间。等一切都恢复平静后,牛校长宣布:“本次逃生演习共用时间4分56秒,相信我们在今后的演习中,会将时间压缩得越来越短。”
未雨绸缪 让幼小生命远离灾难
山西省实验小学本次的防震演习顺利结束了,但危急情况下的逃生教育才刚刚开始。6月12日,是四川大地震一月祭的特殊日子,没有人能忘记废墟下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
学校是社会中人口最为密集的地方之一,加之小学生的体质比较弱,抵抗力又非常有限,一旦发生地震等突发性灾害,极易造成伤亡。
牛冬梅校长深知这一切。
虽然,学校新建的教学楼去年刚刚被评为太原市十大优质样板楼之一,抗震达到8级,但牛校长还是在四川大地震发生后不久就专门成立了防震演习领导小组,并共同研讨制订了一份“珍爱生命,避险自救”的防震演习方案。
方案中明确规定了各个楼层的负责领导及教师,用以确保学生在逃生过程中经过的每个楼梯拐弯处都有教师的看护。而由疏散组、医疗救助组和安全保障组共同组成的领导小组则早在几天前就已经多次演习过预案,确保了能及时地解决各种突发性状况。每个班主任也接到指示,积极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培训,让孩子们尽早了解地震相关常识以及应急避险、自救互助的知识,亲自示范逃生动作,确保学生对最佳逃生途径了如指掌,遇到紧急情况时迅即行动,互不影响,从而提高逃生率。
看来,防灾避险教育将成为山西省实验小学的一门长期课程。
校长牛冬梅:责任高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
“我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国家把整个的学校交给你,让你用整个的心血去担负起整个的责任,做整个的校长,所以说校长就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山西省实验小学的牛冬梅校长,就是以这句话做为自己在教育事业上的座右铭。她不断提醒和鞭策自己要用满腔的责任、满腔的执着、满腔的热血和满腔的爱来做好本职工作。
这些年来她先后被评为山西省劳动模范、山西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山西省骨干教师、太原市优秀教育专家。27年的风雨历程,铸就了她对教育的执著情怀和对学生的磅礴大爱。
回首过去,年轻的牛冬梅二十出头就踏上了讲台,从那时起她就将这块小小的三寸之地当成了播种希望的田地。
她将青春化为了层层的粉笔灰,伴随着辛勤的汗水,无声地滋润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凭借优异的教学成绩,牛冬梅三十多岁就当上了校长,而在今后的这十几年来,她深知责任心和爱心高于一切。
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校园里,那些无辜小生命们的陨灭给全国的教育界敲响了警钟,而作为有着3260多名学生的校长牛冬梅立刻对此做出了积极反应――组织了地震演习活动,为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基础的逃生本领,即便是遇到生活中的其他灾难,也能化险为夷,保护自己的生命。
“校长就是学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链条。”演习结束后,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陆续返回教室上课,牛校长站在恢复了平静的操场上说,“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决定权就在我们做校长的手里。当然,任何一位校长的任期都是有限的,但学校的发展却是无限的,每位校长都是学校发展这根链条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要发挥好承前启后的作用。”
牛校长将这些年来对本职工作的理解做了详细的分析,“如果说校长的职位意味着某种权利的话,那么这个权利的真正作用就是服务,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校的发展服务。”
等最后一个班级也进入教学楼后,牛校长随机查看了学生们上课的情况。
当她走进二年级4班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时,学生们就像见到了位大朋友,用稚嫩的童声汇成了一片海洋,齐刷刷地向她问好。对于这些来自孩子们的热情,牛校长回以甜美的微笑。只见她径直走到了一位小男生的书桌旁,仔细查看他的作业,这时我们才了解到原来这个白净可爱的孩子就是学校接收的来自四川重灾区的小赵磊,腼腆的他没有多说话,只是用机灵的感恩的大眼睛看了看身边的校长,便低下头继续做题。应我们的要求,牛校长和小赵磊合影留念。
两汉一统天下400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之一。其时国家兵威远震,蒸蒸日上,开疆拓土,富足强大。那是一个英雄辈出、激情燃烧的时代,在那样的时代,古中国人创造的汉画像石没有一点抑郁哀愁,没有一点自卑自怜,有的是强大的自信,是张扬的个性,是奔放灵动的气势,是浪漫进取的情怀。
南阳汉画馆是全国收藏汉画像石最多的地方,是一座眺望汉朝的高山。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自述平生激动过三次,其中第三次就是参观南阳汉画馆。他说:“我简直要跪在汉代先民的面前。”
诸葛的躬耕地
望着依卧龙岗而建的南阳汉画馆,我在大马路上足足晃悠了半个多小时。这个地方真是值得观赏、玩味。
占据卧龙岗龙首处的汉画馆凝重典雅、气势壮观。汉画馆大门两侧耸立着一对高达10余米的汉阙。尽管看得出是仿制的,但它那高大朴拙的样式,一下子就营造出雄浑得让人醉心的汉风汉韵。汉阙我在很多地方看到过,每次都被“击中”,无一例外。
汉画馆的前面是宽阔的马路、高大的楼宇,而它身后的卧龙岗蜿蜒起伏,衰草连天。静卧在冬天阳光下的卧龙岗,仿佛是被收藏起来的一段苍凉的历史。汉画馆北边与著名的武侯祠相邻。1800多年前,诸葛亮羡慕南阳的风土人文,来到南阳城外,在卧龙岗上择地而居。没准儿如今汉画馆所在之处,就是当时诸葛亮家的地。年轻的诸葛亮拿锄头锄着地,却不堕青云之志,常常自比于早他几百年的名人管仲、乐毅。他招牌式的儒雅从容,很可能就是在这儿培养出来的,因为他在这里过得很舒服,经常睡懒觉,想睡到几点就睡到几点,“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这位汉朝末年智者的清梦,后来被那个屡战屡败、百事不成的刘备给搅了。诸葛亮不是没躲,他躲了两次,但刘备太有耐心了。诸葛亮脑子清楚,未出茅庐先定天下三分,让刘备敬佩有加,马上拜他为三军总参谋长。后来,诸葛亮就成了蜀国的总理。尽管没能让刘备成为第二个刘秀,把刘氏的天下继续延续下去,但诸葛亮事必躬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让刘氏“三分天下有其一”。
能掐会算的诸葛亮恐怕也难以料到,1800年后,他家的地里会建起了一座气势恢弘、投资1000多万元人民币的汉画馆。两汉时期有钱人雇能工巧匠打造的画像石,这时被一块块地从地里挖出来,集中展示在汉画馆里。于是,这里成为人们了解汉朝人生活和感情的一个窗口,也使两汉时期的南阳在某种意义上复活了。
斗牛是西班牙人的传统绝活,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儿,但记者在南阳汉画馆却见识到了中国的斗牛传统。
一头硕大强健的野牛隆脊奋蹄,小腹疾收,颈项肌肉紧绷,锐利的双角抵向一个壮汉。那壮汉一身短打扮,袒胸,头上梳着发髻。面对狂躁骚动的野牛,他弓步推掌,扭腰发力,动作威猛稳健,充满自信,似乎倾力一击,就能后发制“牛”。
当看到南阳汉画馆的这组雕塑时,我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中国人喜欢儒雅斯文,不好勇斗狠。作为娱乐,不少国人喜欢斗蟋蟀、斗鸡、斗鹅、斗狗,总之是让一些好斗的小型动物们相互斗来斗去,而人与牛相斗这样危险的事情,似乎粗犷得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带着几分怀疑,我向汉画馆副馆长曹新洲请教:“汉代南阳有斗牛?!”曹新洲笑着说,古书中没有斗牛的记载,但汉画馆的斗牛雕塑并不是凭空想象,说汉代南阳有“斗牛士”,也绝对不是胡扯瞎掰。那时候南阳斗牛士的翩翩风度,决不亚于现在的西班牙斗牛士。这种说法最可靠的依据,是南阳汉画馆角抵厅收藏的一块汉代画像石。
听曹副馆长这么一说,我对斗牛雕塑后面的那些石头产生了兴趣。这是些半米多宽、数米长、大小不等的长方形石条,上面雕刻着朴拙简单、粗犷奔放的画面。这不是我们现在熟知的任何一种艺术形式――不是绘画,不是圆雕,也不是浮雕。图案以外的石面被凿去半厘米或一厘米,初看上去像是浅浮雕,但人物的鼻子、眼又是用阴线刻出来的,不像浮雕那样该高的高,该低的低。这些石头上的“画”,都是一两千年前汉朝人的原创作品,据说以前人们称之为“雕画”,后来鲁迅先生称之为汉画像石,这个名称逐渐被广泛接受。
在曹新洲的指点下,记者看到了一幅惊险、壮观的斗牛图,图中,一条大汉只身一人,赤手空拳,正力斗冲到眼前的野牛。画工仅用几条简练的阴线勾画了野牛隆起的颈项、紧收的小腹、锐利的双角和向上翘起的尾巴,使牛的狂怒和凶猛跃然石上。牛的重心在前部,但为突出牛的强健和雄壮,画工把牛的臀部画得很肥壮,而牛腿的下部和蹄子却较细小,似锥点地,给人以既矫健又灵巧的感觉。这幅汉画,就是斗牛雕塑的蓝本了。整个画面如同摄影师抓拍的照片,在最激动人心的瞬间定格了,人和牛谁胜谁败,不得而知。
还有一幅汉画,则选取了另一个瞬间:牛凶气全无,落荒而逃,斗牛的人稳稳站着,胜败已经明了。仔细欣赏,角抵厅的画像石展示的都是角抵戏,不只有人与牛斗,还有猛兽与猛兽相斗,人与人徒手或持械相斗,人与熊、虎等猛兽恶斗。
曹新洲说,汉画像石可以和史书相互印证,汉代斗虎、斗熊的文字记载不少,汉朝人是拿这个当娱乐的。孔臧《格虎赋》中说:“格虎于其廷…… ”《西京杂记》云:“广陵王胥有勇力,常于别囿学格熊,后遂能空手搏之。”这些汉代人都以和猛兽格斗为平生最大的乐趣。今天我们可能很难理解,但汉朝就是这样一个豪放洒脱的朝代,那时的中国人崇尚勇武,以强悍矫健为荣,以冒险探奇为乐。斗牛、斗虎,是汉朝张扬、奔放、自信的时代精神的缩影。有了这样的时代精神,才会有霍去病、耿夔各自带800锐骑,千里奔袭匈奴大营的壮举;才会有班超带300志愿军纵横西域数十国的奇迹;汉朝也才能兵威远震,富足强大。那真是一个英雄辈出、激情燃烧的时代。汉语里面说“好汉”、“大汉”、“是条汉子”,这些都是汉朝人挣下的荣誉。
南阳汉画馆是一座收藏、陈列和研究汉代画像石的专业性博物馆,是我国建馆历史最早、规模最大、藏品数量最多的一座汉代画像石刻艺术博物馆。这里收藏了2000多块画像石,它的陈列大厅总面积为2400多平方米,共设有十个主题陈列展厅。除角抵厅外,这里还有序厅以及生产劳动、建筑艺术、历史故事、社会生活、车骑田猎、天文与神话、舞乐百戏、逐疫升仙等展厅,为我们展现了汉代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
绣像的汉代史
说起仿汉舞蹈《汉风》,不少圈内人记忆犹新。1985年,河南博物院研究员周到先生,曾经根据南阳汉画中的舞蹈,协助省歌舞团编制了这部仿汉舞蹈,没想到沉寂一两千年的舞姿偶露峥嵘,竟获得好评如潮,并一举夺得当年国家文艺汇演一等奖。
南阳汉画像石的内容涉及历史学、考古学、美术史、美学、舞蹈、音乐、体育、哲学、民俗学、天文学、建筑学、畜牧兽医学等诸多学科,透露了丰富的历史信息,是汉代遗留下来的无与伦比的艺术瑰宝,同时也是反映汉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在文字描述难尽其态的时候,图像的直观、生动、真切就派上用场了。从汉画像石上,现代人能看到在文字史籍中所找不到的广阔的生活场景,解读到文字资料所不能提供的精神风貌。特别是在舞蹈、音乐、杂技、武术这些方面,汉画像石保留的丰富信息,是史书所无法做到的。所以有专家说,汉画像石为《汉书》配了插图,是“无字的《汉书》”,著名史学家翦伯赞更是称之为“绣像汉代史”。
汉代的歌舞百戏十分繁荣,乐器种类繁多。关于汉代乐器,史书上有不少记载,但各种乐器的形制和演奏方法,仅靠文献资料是很难弄清楚的。南阳汉画像石上有多种乐器演奏图,不仅使我们看到了汉代乐器的形状、演奏方法,而且还可以看到当时一般乐队的组合情况,以及为歌舞百戏伴奏时的情形。舞蹈更是文字表述的弱项。汉魏时代盛行所谓七盘舞,其舞姿不知道打动了多少文人墨客,张衡、王粲、鲍照、陆机都曾为七盘舞写下热情洋溢的赞颂文字,但七盘舞到底什么样,所有这些名人的描述,也没有一幅南阳汉画像石给人的印象完整。原来这种舞蹈,是舞者长袖飘飘,在七个盘(或鼓)上旋转雀跃,动作轻捷灵巧。南阳汉画像石中的汉代舞蹈,还有蹋鼓舞、翘袖折腰舞等等,简单的线条,刻画出了汉代人优美动人的舞姿。
汉画像石中值得研究玩味的东西太多了。汉代的南阳经济发达,“王侯将相,宅第相望”,有许多气势恢弘的建筑物。但中国古代讲究“阳宅用木,阴宅用石”,宏伟壮观的木结构建筑物早已荡然无存,而汉画像石中刻画的阙门、单体建筑、庭院,可以让我们了解汉代这些建筑物的基本面貌。
汉朝是佛教进入前中国本土文化发展的定型、完善时期,决定着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格局和历史走向。中国文化的很多方面,都可以在汉代找到自己的前身。有一幅汉画,画面是在一个庭院中比武,比武的双方,一个人左手持钩上格,挡住对方长戟的攻击,右手持长剑趁虚反击直指对方面颊。这一惊险的场面并没有使人恐惧,旁边坐观的三人谈笑自若,而在画面的空白处有三只小鸟正在自由地觅食,显出和谐的气氛。这证实,在汉代兵器格斗已经具有表演的功能,已经由军事练武向娱乐的方向发展,成为早期的中国武术。
南阳汉画像石还有杂技、蹴鞠、拳术、宴饮、车马出行等生活画面,有天文星象、历史故事、羽化升仙等丰富的社会内容。这些汉画像石如同汉朝留下的数千张“照片”,直观地展示了许许多多被历史遗忘的生活画面和精神状态,还给人们一个生动真实、令人心魂激荡的汉朝。
南阳汉画馆是一个让专家留连忘返的地方。吴冠中先生自述平生激动过三次,第一次是在法国看印象派一个大展,第二次是看西安霍去病墓前的石雕,第三次是参观南阳汉画馆。他说:“我简直要跪在汉代先民的面前。”
王朝闻先生来南阳汉画馆的时候已经80岁了。一进入展馆,这位识货的大美学家就被深深吸引了,他在汉画馆一呆三天,并在复原的汉画像石墓中钻来爬去,一块块考察画像石,模仿石刻中的动作,细细地品味、思考。临走的时候,老先生还是意犹未尽,提笔在留言簿上写道:“南阳汉画像石是难以匆匆理解的文化现象,初步印象可以说明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这一艺术宝库的价值在未来将更加辉煌。”
以毕生精力研究汉画的老专家周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充满了激情。 中国本土文化经过春秋战国几个世纪的积淀,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逐渐成熟、定型。在国家升腾时期发展起来的汉画,有鲜明的时代精神风貌,画像石中,牛斗不过人,老虎也斗不过人,所有的题材,看不出死板、悲哀、伤感、自卑等低调的情绪。如鲁迅所说,南阳汉画像石的风格“稍粗”,画工们不是做不精细,是不做精细,不讲究细腻,只追求粗犷的气势。每一幅画面都有着热烈的气氛,奔放、自信,张扬着人的力量和个性。
与专家们的激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汉画像石似乎并不为一般人所赏识,记者在南阳汉画馆的展厅里没有遇到一个游人,偌大的展馆里空空荡荡。曹新洲有点无奈地说,汉画馆每年的门票收入不到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