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阅读答案(最新6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需要用到阅读答案的时候非常的多,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这里是可爱的小编为家人们找到的《小石潭记》阅读答案(最新6篇),欢迎参考阅读。

《小石潭记》阅读题及答案 篇1

(一)1.向西;喜欢或以……为乐;而,顺接;大约。2.略。3.如:句子:倘徊欢,m尔远逝,往来翕忽。理由:

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4.略。

(二)1.成为;像北斗星那样;使……感到凄凉;因,因为。2.略。3.可写成生动性说明文。4.乐、悲(由乐到悲);寓情于景(情境交融)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 篇2

古文阅读,完成问题。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忽然)

B.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以……为乐)

C.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年轻人)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认为,以为)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2)段从哪几个角度描写潭水的清洌?第(3)段写潭水的来源及岸势,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佳句赏析。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你的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1)(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过来露出水面。

(2)石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似的。

3.分别从游鱼、阳光、影子三个角度描写。

4.这句话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通过描写小石潭寂静、凄清的环境,抒发了悄怆悲凉的心境。(或从其他角度进行赏析,言之有理即可)

《小石潭记》的阅读训练题答案 篇3

《小石潭记》的阅读训练题答案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分)

A.潭中鱼可百许头  B.全石以为底

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D.皆若空游无所依

2.下面哪一个句子中的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2分)

A.日光下彻

B.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D.尉果笞广(《陈涉世家》)

3.阅读第一段,说说“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的作用。(2分)

4.在节选的语段中,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小石潭“水尤清洌”的特点?请结合有关语句作简要说明。(2分)

参考答案:

1.D

2.C

3.①表明作者被悦耳水声吸引,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突出其内心之“乐”;②表明小石潭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

4.写小石潭“全石以为底”,说明水清澈见底;写鱼在水中的情景,如“皆若空游无所依”等让人感觉不到水的存在,说明了水的清澈透明。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 篇4

阅读《小石潭记》选段,完成9~11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流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3分)A.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B.斗折蛇行(像蛇一样)C.不可久居(居住)D.影布石上 ( 映 )

【小题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小题3】.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其岸势犬牙差互:那石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相互交错。B.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边,把石底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C.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树枝青藤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人心神凄楚,寒透骨节,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小石潭记阅读题及答案 篇5

小石潭记阅读题及答案

一、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篁( )竹 清洌( )佁( )然 为坻( ) 翕( )忽 怆( )

为屿( ) 为堪( ) 幽邃( ) 俶( )尔 差 ( )互

二、解释加点字

①下见( )小潭 ②隔篁竹( ) ③如鸣佩环( )

④心乐之( ) ⑤水尤( )清冽( ) ⑥近岸( )

⑦青树翠蔓( ),蒙( )络( )摇( )缀( )

⑧参差( )披拂 ( ) ⑨潭中鱼可( )百许( )头。

⑩无所依( )⑾日光下( )彻( ),影布( )石上

⑿佁然( )不动;俶尔( )远逝 ⒀往来翕忽( )

⒁斗( )折蛇( )行,明灭( )可见

⒂犬牙( )差互( )⒃凄( )神寒( )骨

⒄悄怆( )幽邃( ) (18)其境过清( )

(19)不可久居( ),乃( )记之而去( )(20)隶( )而从( )者

三、一词多义

(1)环 如鸣佩环______________ 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

(2)清 水尤清冽_____________ 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

(3)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 明灭可见____________

不可知其源_______________ 不可久居____________

(4)以 卷石底以出 全石以为底 以其境过清

(5)而 潭西南而望 记之而去 隶而从者

(6)其 其岸势 不可知其源 以其境过清

(7)为 为坻 全石以为底

(8)之 心乐之 全石以为底

(9)差 参差 犬牙差互

(10)从 从小丘 隶而从者

(11)乐 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

四、词类活用

1. 心乐之 2.从小丘西行 3.日光下彻

4.斗折蛇行 5.犬牙差互

五、判断句式

1.心乐之 ( ) 2.斗折蛇行 ( )

3日光下彻 ( ). 4.坐潭上 ( )

5.如鸣佩环( )6.全石以为底( )7.卷石底以出( )

六、翻译下列句子

1、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4、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8、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10、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七、填空

1、《小石潭记》的作者是 代文学家 ,因为他生于河东,又称 。

本文的体裁是 。从文中可知同游小石潭的共有 人

2、本文按 顺序写:发现小石潭、 、、潭中的气氛。

3、小石潭的特点是

4、第四段的景物描写采用了 的写法,“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 氛围,表现了作者 的心情。

5、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 作者是发现小石潭的句子

(2) 描写小石潭的全貌的句子

(3) 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

(4) 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

(5)描写描写潭上多姿的树蔓的句子

(6)溪水曲折蜿蜒的句子

(7)岸势参差不齐的句子

(8)侧面写水清的句子

(9)表现潭上凄凉寂静气氛的。句子

(10)离去的原因的句子

八、问答题

1.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游览小石潭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2. 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

3.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九、比较阅读

(一)[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坏,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乙]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①、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②、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③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④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尽溪,平望如荠⑤。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⑥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选自《浣花溪记》)

[注]①玦(jué):环形有缺口的佩玉。②琅玕\\\(láng gān ):像珠子的美石。③潆回:水流回旋。④委:聚集。⑤荠(jì):荠菜。⑥舁(yú)夫:轿夫。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1)水尤清冽 冽: (2)佁然不动 佁:

(3)西折纤秀长曲 西: (4)尽溪,平坦如荠 尽: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

3.甲、乙两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点?(2分)

4.乙文第一段“少陵浣花居在焉耳”中的“少陵”指谁?请你写出他的连续的两句诗。

5、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二)[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映。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注]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合营溪:汇入营溪。

③敧:倾斜。④嵌: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

1、[甲]文第一段描写的内容是 [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

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②以其境过清 清:

③南流数十步 南: ④不可名状 名: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4、面对美景,[乙]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2分)

5.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4分)

甲文:

乙文:

6.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

(三)(甲)同上(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子城①西北隅,雉堞圮毁②,榛莽③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④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⑤,幽阒辽?⑥,不可具状⑦。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⑧然;宜投壶⑨,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⑩之暇,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节选自王禹偁《黄冈竹楼记》)(12分)

【注】①子城:城门之外的套城,也叫瓮城、月城。②雉堞(zhìdié):城墙上矮而短的墙。圮(pǐ):毁坏。③榛:丛生的杂树。莽:深密的荒草。 ④月波楼:在湖北省黄冈县城上。⑤平挹(yì)江濑(lài):意思是平视沙滩清流似乎伸手可汲。挹:汲取。濑:沙滩上的流水。⑥阒(qù):静。? (xiònɡ ):远。⑦状:描述。⑧丁丁:棋子敲击声。⑨投壶:古代宴饮时举行的一种娱乐游戏,用箭往壶里投,以投中次数决定胜负。⑩公退:办公归来。?被:同 “披”。?华阳巾:道士戴的头巾。?第:只。

1、解释句中加黑的词。(2分)

(1)水尤清冽( ) (2)不可具状(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乃记之而去 公退之暇 B. 其岸势犬牙差互 待其酒力醒

C. 潭西南而望 野芳发而幽香 D. 以其境过清 以中有足乐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句子。(2分)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4、文段理解。(6分)

(1)甲文侧面描写潭水清澈透明的是 ;乙文第一段中由远及近写景的对偶句是“ ”;乙文中暗示了作者在政治上的遭遇的一个词是“ ”。(3分)

(2)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遭贬后为排解内心愤懑而寄情山水的心境,请根据两文内容,结合作者的心境,补写下面的对联。(3分)

见永州石潭,乐山水树竹,感受凄寒之景;登黄冈竹楼,宜琴棋诗壶, 。

1.作者浏览小石潭之初的心情是欢快的,但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随之而来。

2. 因为作者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3清、澄。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比较阅读答案

答案(一)1.(1)寒冷(2)愣住(3)向西(4)走到……尽头(每词1分,共4分)

2.(1)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或:太阳光直射水底,(鱼的)影子散布在潭底的石头上。)(2分)(2)走了三四里路,就是青羊宫, 溪水有时远有时近,竹子和柏树苍翠碧绿。(2分)3.相同点:都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1分)不同点:甲文写景动静结合;乙文以静景为主。(1 分)4.杜甫。(1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1分)5.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著述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二)1、(潭)水和(游)鱼清流触石,洄悬激注2、①大约,大概②凄清,冷清清③向南④说出3、①那石岸的形状象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②秀美的树木奇异的竹林,垂下的阴影相互掩映。4、这里景色优美却无人赏爱,触发了作者对自己境遇的感慨。5:甲文:侧面(间接)描写清澈透明 乙文:正面(直接)描写 水流湍急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6:借景抒情 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三)1.(1)格外(或:特别、尤其) (2)详细(或:全部) 2.D 3.江流山峦之外(或:江流山峦的远处),只看到风中的白帆,沙滩上的水鸟,轻烟淡云,翠竹绿树而已(或:翠竹绿树罢了)。 4.(1)第一空: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第二空:远吞山光,平挹江濑 第三空:谪(或:谪居) (2)示例:“消遣世虑之情”、“排解谪居之忧”等。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题 篇6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题

《小石潭记》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

一、《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山甚,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6.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永州之野产异蛇 / 斗折蛇行 B.伐竹取道 / 齐师伐我

C.明灭可见 / 庭下如积水空明 D.不可知其源 / 临近水源,便得一山

7.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其岸势犬牙差互: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

B.下见小潭,水尤清洌:下去见到一个小潭,水特别清澈透明。

C.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人心神凄楚,寒透骨节,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8.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答案:

6.D 7.B 8.C

二、阅读《小石潭记》(节选),完成第11—14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有横线两处句子的意思。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3.请用第④段中的两个四字短语,完成填空。

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 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 , 。

14.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限在40字以内)

答案:

11.(1)鱼的影子。(2)忧伤(的样子)。

12.(1)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中为之一乐。

(2)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1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4.所写的句子含有劝勉安慰之意给1分,能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等名句中的其中一句恰当地融合于内容之中,给1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8~11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 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乙]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8.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彻: 齿:

9.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是进亦忧退亦忧

B.谨食之,时而献焉 食之不能尽其材

C.若毒之乎 皆若空游无所依

D.殚其地之出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傲尔远逝

(2)斗折蛇行

(3)犯寒暑

11.填空、简答。朝(代)的 (人名)。

(2)甲文段运用 的写法,写潭中游鱼的形态;乙文段运用对比、烘托手法,使

形成强烈反差。

8.彻:笔直照射齿:年龄

9.B

l0.

(1)忽然游到远处去了

(2)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3)冒着严寒酷暑

11.

(1)唐柳宗元

(2)动静结合“赋敛之毒”和异蛇之毒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4)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10.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暮寝而思之(《邹忌讽齐王纳谏》) 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公输》)

B.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满井游记》)

c.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答司马谏议书》) 以塞中谏之路(《出师表》)

D.其真无马邪(《马说》)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愚公移山》)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译文:

12.理解填空。

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如写石:“ ”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⑧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 ”是动。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 ,实为写 ,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