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五星红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下面是勤劳的小编帮大家找到的《一面五星红旗》课文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预习导航
1、会正确读写“假日、防止、脖子、漆黑、壮胆、无影无踪、荒无人烟、小镇、处境、交易、鼻子、犹豫、反应、费用、狭窄、无奈、一段、愣住、嫌少、竖起”这些词语。
2、搜集有关五星红旗的资料。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画出有关描写“我”与五星红旗的句子。说说哪个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4个字。会正确读写“假日、防止、脖子、漆黑、壮胆、无影无踪、荒无人烟、小镇、处境、交易、鼻子、犹豫、反应、费用、狭窄、无奈、一段、愣住、嫌少、竖起”这些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
学习重点:抓住有关描写国旗和作者的句子,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意。
学习难点:学习用外在的动作表达内心的情感。
学习准备:
1、歌曲《红旗飘飘》
2、有关课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每到周一的时候,我们学校都要举行什么仪式?对,升旗仪式。当五星红旗在国歌声中徐徐升起时,你有什么感受?
其实,小至学校,大到国家,每当有重大活动时,都要举行升旗仪式,可见五星红旗对我们多么重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五星红旗的文章。(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谁能熟练地把屏幕上的词语读出来。(课件出示)
2、在自学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个字需要值得大家的注意?特别注意为学生
强调“鼻、嫌”这两个字的写法。
3、课前你都搜集了那些有关五星红旗的资料?通过交流,大家对国旗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自己今后的行为要做到三思而后行,不能有损国旗的尊严。
4、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课文
1、在整个故事中,五星红旗始终与作者形影不离,那么在课文中哪些句子
是描写“我”和五星红旗呢?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交流。
2、班上交流:谁来说说哪个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A “我犹豫了一下,把国旗慢慢解下来,再展开。这面做工精致的五星红旗,经过河水的冲洗,依然是那么鲜艳。”
(1)理解:犹豫
(2)“我”在犹豫什么?
(3)“我”在犹豫之后还是解下了五星红旗,我是怎样解下的?谁起来读一读?
(4)从作者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五星红旗经水一洗,真的很鲜艳吗?
(6)现在谁能用自己真挚的情感把这份爱读出来?抽生读。
(7)在这一段中,没有一句描写作者心理的句子,但是我们却能通过作者描写自己的动作看到他的内心。也就是说,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我们可以直接地进行描写,也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等方式,表现人物的心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会灵活的运用。
(8)现在让我们齐声把“我”对国旗这份深深的爱读出来。
B “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
(1)理解:凝视
(2)此时,我可能在想什么?
(3)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根据你刚才的体会,把这个句子补充完整。
五星红旗是(),我决不能(),决不能!
(4)谁能用自己的朗读把作者当时的心理表现出来?
C “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突然,我摔倒在地上,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1)理解:趔趔趄趄
(2)为什么“我”走路会“趔趔趄趄”呢?
(3)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仔细体会一下“我”当时的处境可以用哪些四字词来形容?
(4)如果当时你也处于这样的情况,你最想干什么?
(5)虽然作者面临这种状况,可是当面包店老板要求用国旗交换面包时,他却毅然拒绝了,这说明了什么?
(6)作者不顾自己伤痕累累,不顾自己疲惫不堪、身无分文,更不顾自己饥寒交迫,也不愿把代表祖国尊严的五星红旗与人交换,甚至是哪怕失去自己的生命。同学们,在作者心目中,这是怎样的一面五星红旗?
(7)现在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欣赏歌曲《红旗飘飘》
(8)现在让我们再来读读歌词中的部分。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检测
(一)你能准确地拼写下面的词语吗?
qī hēi yoú yù xián shǎo bí zi zhèng dìng xiá zhǎi bó zi
( ) ( ) ( ) ( ) ( ) ( ) ()
(二)你能分辨下列字吗?
犹()镇()竖()换()膝()
优()填()坚()唤()漆()
课文一面五星红旗教学反思
《一面五星红旗》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课文写了我──一名中国留学生,在极度困难的处境下,拒绝了面包店老板用国旗换面包的要求。表达了只有热爱自己祖国的人才能赢得外国人尊重的思想内涵。对三年级学生来说,课文思想性比较强,不好把握。因此,我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读读悟悟求发展的理念来执教本课。
下面,我想从这两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简简单单教语文
语文学习本身是一件简单、快活的事情,学习的过程应该是科学的,是顺畅的,是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规律的。我们没有必要设计那么多的学习环节,没有必要设置那么多的障碍,没有必要弄得那么复杂,那么深奥。
《一面五星红旗》这一课情感丰富,内涵深刻,人物形象突出,为了让学生能通过语言文字去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在设计本课时,我紧扣情感主线,删繁就简,全文学习以品读作者断然拒绝用国旗换面包的关键句子辐射处境艰难、热爱国旗、面包店老板的态度变化三个版块的学习。通过反复研读品味,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爱国旗、爱祖国的精神内涵,自然融入到学生的脑中,镌刻在学生的心中。
二、读读悟悟求发展
朗读是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那么在本课教学中如何让读成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领悟文本内涵的重要手段呢?在设计本课时,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注重指导朗读的层次性: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只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才能认知、感悟、体情。作为教师,应做好导的工作。那么,有效的指导该是怎样的呢?我认为教师的指导应针对学生的'朗读,既肯定优点,同时指出存在问题,并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吸纳指导意见并带上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进一步披情入读。
在导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时,我先设问导读:如果你的筏子和背包都无影无踪,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找不到出路,你的心情会怎样?学生回答:着急、害怕。我顺势引导:谁再来读一读,争取读出着急、害怕的感觉?当一个学生读得语气还不够到位时,我再次引导:有点害怕了,能读得再害怕一点吗?在我的指导下,学生读得很有进步。这样的指导,无论是对朗读水平高的学生,还是水平低的学生,可能都有实实在在的帮助。具有层次性的朗读指导会让学生们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2、着眼朗读表达的情感性:
朗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正确与流利的朗读易指导,而要指导学生真正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倘若说正确、流利的读是练出来的,那么有感情的读则是悟出来的。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应侧重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披情入境,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在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找读表现我热爱国旗的句子。当一学生读到我犹豫了一下依然是那么鲜艳一句时,我就势引导:你是从哪些词体会到的?学生答道:我是从慢慢一词体会到的。对此,我进一步点拨:你平时怎样对待自己珍爱的东西?在我的精心引导下,学生立刻悟出正是因为我热爱国旗,所以动作才会小心翼翼,生怕弄坏了它。接着,我又范读该句,让学生再次体会国旗经过河水的冲洗,有可能会褪色,有可能会弄脏,但在我的眼里,它依然跟原先一样鲜艳。此时,我已在学生与文本间搭起一座桥梁,让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再让学生读该句,学生已能读出理解,读出感受,其效果不言而喻。
3、倡导朗读形式的多样性:
在这节课上,我采用了多样化的朗读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生情,在情中感悟和升华。
⑴ 范读:
教师的范读,对学生是一种朗读的信息暗示,学生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模仿、借鉴。本课教学中,我适时采用范读,力求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提高朗读水平。
⑵ 互评帮读:
在自由读文后,我让学生读一读自己最感动的句子,请其他学生点评并示范读。这样,学生进行互评帮读,有利于双方的共同提高。
⑶ 配乐读:
在学文结束时,我借助电教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入境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4、增强朗读评价的情趣性:
朗读评价,应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针对每一位同学的朗读情况,正视他们的差异。评价用语尽量多鼓励、少批评;多指导、少评判;多情趣、少教条。
如你的声音真好听、你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听了你的朗读,我确实感受到了作者处境极度困难、读得有点害怕了,谁能读得再害怕一些等等。这些评价语言,在肯定优点的同时,捎上不足,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在这堂课中,尚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对全文回归教学环节中,整体朗读的实施不十分突出;一些课堂提问所关涉的学生面还不够广泛等等。以期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改进做法,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国外读书的第一个假日,我决定做一次漂流旅行。收拾好背包,我把它系在筏子上,手举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便出发了。
筏子顺流而下,到了傍晚,河面变窄了。为了防止丢失,也为了行动方便,我把国旗从旗杆上抽下来,系在脖子上。
不久,筏子漂到了水势最急的一段河面,周围一片漆黑,我想大声呼喊,给自己壮胆鼓劲。还没等喊出口,只觉得眼前一黑,便落入激流之中。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被一块巨石挡住了,头和身子被撞伤了好几处,筏子和背包都无影无踪。我迷路了,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转来转去。直到第三天中午,我才来到一座小镇,走进一家面包店。
我向老板说明了自己的处境。老板听懂了我的话,却把双手一摊,表示一脸的无奈,说:“我讲究平等交易,我给你面包,你能给我什么呢?”
此时我身无分文,只好脱下新买的大衣。老板接过去看了看,耸了耸鼻子,还给了我。突然,老板眼里闪出亮光,他用手指着我脖子上的五星红旗,惊奇地问:“那是什么?”
我犹豫了一下,把国旗慢慢解下来,再展开。这面做工精致的五星红旗,经过河水的冲洗,依然是那么鲜艳。
老板拍了拍我的肩膀,告诉我可以用这面旗子换面包。
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
老板转身拿起一块面包,见我没有反应,以为我嫌少,又拿起两块面包递给我。
“可以吗?交换吧。”老板冲着我打手势。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突然,我摔倒在地上,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我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病房里,身边站着的就是面包店的老板。他见我醒来,冲我竖起大拇指,说:“安心养一养,费用由我来付。”
这时我才发现,在我床头的花瓶里,有一束美丽、芬芳的鲜花,花丛中插着那面心爱的五星红旗。
教材简说
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我”是一名中国留学生,在一次假期的漂流活动中发生了事故。在极度困难的处境下,“我”拒绝了面包店老板用国旗换面包的。要求,以自己的爱国精神维护了国旗的尊严,祖国的尊严,也赢得了外国朋友的尊敬。课文从三个方面叙述事件的经过,第一部分写“我”在一次漂流活动中失事,处境非常艰难;第二部分写“我”与面包店老板打交道的过程,“我”断然拒绝了他提出的用面包换国旗的要求;第三部分写“我”的行为感动了面包店老板,“我”也得到了救助。课文思路清晰,在表达上的特点是通过人物的动作来表现心理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体会这一写法。
编选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国际理解”的内涵,即国与国之间要互相尊重,人民要友好往来。“国际理解”并不是放弃民族自尊,只有热爱自己祖国的人才能赢得外国人的尊重;二是学习一些刻画心理活动的方法。
本课的重点是理解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变化,难点是学习用外在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写法。
课文《一面》原文
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英商汽车公司当卖票的。一天中午,我去接班,天空正飞着牛毛细雨,离接班的时间还有半个钟头。我心想:到内山书店去吧,在那里躲一会儿雨,顺便歇歇也好。
店里没有一个顾客,只有后面柜台旁边的两个人在谈笑。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我站在书架前,开始翻书。
门外,细雨烟似的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店里冷得像地窖(jiào)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忽然,我看见架上排着一列中文的《毁灭》[1]。《毁灭》?我记得一本什么杂志上介绍过,说是一本好书。书脊上赫(hè)然印着“鲁迅译(yì)”三个字,我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我先看后记,但是看完第一面就翻不开了:书没有切边。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先生,这本书多少钱?”对于同情中国的内山老板,我总是带着几分敬意叫“先生”的。
他殷勤地点头,接过书翻了翻底页:“一块四。”
我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摸摸里衫上的衣袋——袋里只剩一块多钱,那是我和一个同住的失业工友几天的饭费。我有些懊(ào)悔自己的莽(mǎng)撞了,红了脸,说:“贵了。”
他没有注意到我的窘相,用粗短的手指捻(niǎn)着那张绿色厚布纹纸的封面:“哪里贵?你看这纸……”
厚实的纸张,清晰的字迹,相当厚的一大本书,拿在手里,有一种怪舒服的感觉。
“你买一本吧,这书是很好的。”
我真踌躇起来了:饭是不能不吃的,然而书也太好了,买一本放在床头,交班回来,带着那种软绵绵的疲倦躺着看这么几十页,该多好!我摩挲(suō)着那本书,舍不得丢开,不说买,也不说不买。
内山老板大概看出点什么苗头,就笑着回头对里面说了一句日语,原先和内山老板说话的那个老人咬着烟嘴走了出来。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tuí)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你要买这本书?”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目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是的。”我低低地说。
他从架上抽下一本书来,版式纸张和《毁灭》一模一样,只是厚一点,封面上印着两个字:铁流[2]。
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本好。”
他是谁?对我这样一个平日被人轻视的工人进行那样诚恳的劝告?我一进门的时候就有点疑惑,现在更加疑惑了;虽然猜不出是谁,但自己断定:一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人。
我一翻那定价:一元八角!
“先生,我买不起,我的钱不够……”我的话低得连自己都听不见了,我不知道怎样才好。
“一块钱你有没有?一块钱!”
“有!”我抬起头,顿时恢复了勇气。
“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
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niē)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xūn)黑了。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哦!您,您就是——”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不会错,一定是!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望,可没有蹦出来。
他微笑着,默认地点了点头,好像我心里想要说的,他已经统统知道了一样。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憎(zēng)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的民族.一位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他带着奖励似的微笑,指着《铁流》对我说道:“这书本来可以不要钱的,但是是曹先生的书,现在只收你一块钱本钱;我那一本,是送你的。”
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来便走出书店的门。
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受尽非人的虐(nüè)待,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我总是昂着头。我对自己说:
“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1]《毁灭》:苏联作家法捷耶夫写的一部长篇小说。鲁迅在1931年将他译成中文。
[2]铁流:《铁流》是苏联作家绥拉菲摩维奇写的一部长篇小说。内山书店代售的是曹靖华的译本,所以下文说“是曹先生的书”。
这篇课文讲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之情。
回忆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交是课文重点展开叙述的。先写作者与鲁迅先生这一面之交的原因:因为要等早班车回来,为了避雨,因此到内山书店去躲一躲。再写内山先生的热情接待和作者买书缺钱的困窘,为鲁迅先生的出场作铺垫。接着重点记叙作者与鲁迅短暂而激动人心的会面,这里既有对先生的外貌描写,又有对先生推荐书、送书的语言、动作的描写。
课文在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以及“我”的感受时,不惜浓墨重彩,细致入微。特别是六次外貌描写,由远及近,由粗到细,逼真传神,给人一种“一面”胜似数面之感。第一次是在远处,在暗中,“我”是在无意中“望了一下”,因而人物形象“模糊”,从整体上勾勒出人物的身材、年龄。第二次是在近处,在明里有意识地进行观察,刻画比较具体、细致,重点描写人物的面容和精神,由形入神、形神兼备地写出了人物的气质。第三次更近了,作者面对面地“惊异”地望着鲁迅,观察更细致,连烟嘴是“黄色”的、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也看清了,使形象更加完整清晰。这三次外貌描写,都抓住了鲁迅“瘦”的特点,连同另外三处写“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二是引导学生揣摩抓住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课文一面五星红旗的教学反思
《一面五星红旗》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我是一名中国留学生,在一次假期的漂流活动中发生了事故。在极度困难的处境下,我拒绝了面包店老板用国旗换面包的要求,以自己的爱国精神维护了国旗的尊严,祖国的尊严,也赢得了外国朋友的尊敬。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抓住面包店老板前后态度的变化为主线,引领全文的学习。当同学们读到面包店老板竟然连一个面包都不肯给中国留学生时,我马上让学生猜一猜,头和身子被撞伤好几处的中国留学生,大概要花多少医药费?学生有的猜一千、两千,有的猜五千、六千。听了同学的回答,我故作惊讶:为什么一个连几元钱都不肯付出的小气的认,变成了慷慨解囊,出手如此大方的认呢?孔子说: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知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对我提出的问题非常感兴趣,在四人小组里激烈地讨论,在教学中,我重点引导学生研读词句,感悟爱国情、体验爱国情。如在指导学生感悟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等重点句子时,呈现典型的三个层次:读出理解──说出感受──再读体验情感。首先让学生自由读重点段落,划出我动作的词句;再让学生说说对哪些词有特别的感受?交流中,我通过给趔趔趄趄换个词和请学生到台上来动作等方法,加深理解词的意思,从中体会到中国留学生身上沉甸甸的爱国情意,为维护国家的尊严,决不向饥饿低头;接着,我再给学生阅读的空间,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读出真实的`情感体会来,切实地体验到中国留学生身上浓厚的爱国情意。《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给孩子一个开放的课堂,填补文中字里行间留下的空白,则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作者在创作时为了文章的精练,为了留给读者更多遐想,往往会在字里行间留下空白,我在教学《一面五星红旗》时,设计了一个情境:经过这件事,面包店老板和中国留学生的心中都有无限的感慨,老师知道你们肯定也有一肚子话想对面包店老板或中国留学生说:
出示:
1、中国留学生会对面包店老板说:
2、面包店老板会对中国留学生说:
3、我想对中国留学生说:
4、我想对面包店老板说:
选择一个句式,写一、二句话,以激起学生对中国留学生敬佩之情,在实践中,这一环节的安排是非常成功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独特感悟,展开不同的想象,写出了一段段具有浓浓情意的话。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尽量给孩子一个情感的课堂,交流的课堂,开放的课堂。但爱国情感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个虚幻、空洞的词。对本课情感目标爱国主义情感的渗透,我说得还不够深入,有感情地朗读太少,形式也不够丰富,应让学生在课文语言的充分感受,体会和感悟的基础上,以情带读,读中悟情,找到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与吾之心的感觉。
一面课文原文
一九三二年,就是一·二八那年的秋天我在上海英商汽车公司当卖票。
一天中午,我赶到虹口公园去接班,天空正飞着牛毛细雨,六路车早班的最后一趟还没回来——还要等半个钟头的样子。心里想:到内山书店去吧,在那里躲一会儿雨,顺便歇歇也好。因为接连一个礼拜的夜班,每天都要在车上摇晃十一个钟头,已经使我困软得象一团棉花了。 店里空荡荡没有一个顾客,只有店后面长台子旁边有两个人用日本话在谈笑。他们说得很快,听不清说些什么。有时忽然一阵大笑,象孩子一样的天真。那笑声里,仿佛带着一点“非日本”的什么东西;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 我把帆布袋,夹剪,票板放在一个角落的地板上,开始翻南面一排社会科学杂书。翻了一会,觉得没有什么适意的,就踱到北面。 门外,细雨烟似地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店里冷得象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忽然,我看见架上横排着一列中文的《毁灭》。《毁灭》?我记得一本什么杂志上介绍过,说是一本好书。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象得到了保证似地,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我先看那后记(我读鲁迅先生的书一向是这么古怪地读法),但是看完第一面就翻不开了:书没有切边。一个结实而矮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定了过来。 “先生这本书多少钱?”对于同情中国的内山老板,我总是带着敬爱和感激,叫先生的,虽然并没有什么根据。
他殷勤地点头,接过书翻了翻底页:
“一块四。”
一杯冒着热气的茶放在我左手的桌角上了。象【WWW.BAIHUAWEN.com】我,穿着一身黄卡叽布的工人制服,嵌着“ Conductor!X X”蓝磁牌的制帽歪戴在后脑勺上,平素看惯了西装同胞的嘴脸,现在忽然受着这样的优遇,简直有点窘了起来。
我不好意思地笑一下,鞠了一个“半躬”,摸摸里衫上的袋袋——里只剩一块多钱,那是我和一个同住的失业工友那几天的`饭费。我有些懊悔自己的莽撞了。我红了脸说:
“贵了。”
他没有注意到我的窘相,扬着眉毛,一半正经一半好像故意逗人笑似地用他那肥厚的手掌在书上拍一拍,又用粗短的手指哧啦哧啦捻那张灰绿色厚布纹纸的封面: “哪里贵?你看这纸……” 很厚的洋纸,印得很清楚,相当厚的一大本书。摸在手里,有一种怪舒服的感觉。 “你买一本吧,这书是很好的。” 我真踌躇起来了;饭是不能不吃的,然而书也太好了,买一本放在床头,交班回来,带着那种软绵绵的疲倦躺着看这么几十页,该多好!我摩挲着那本书,舍不得丢开,也不说买,不买。 内山老板大概这时看出点什么苗头,就笑着回头对里面说了一句日本话,原先和内山说话的那个老人咬着烟嘴走了出来。 他的面孔是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原是瓦片头,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你要买这本书?”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好心肠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综着的抚摩似的。 “是的。”我低低地说。 他从架上扳下一本书来,版式纸张和《毁灭》一模一样,只是厚一点点,封面上印着两个八分体的字:《铁流》。 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 “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他是谁?对这样一个平日被人轻视的工人下那样诚恳的劝告?我一进门的时候原就有点疑惑;现在更加疑惑了,虽然猜不出是谁,但自己断定:一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人。
我一翻那定价:一元八角!
“先生,我买不起,我的钱不够……”我的话低得自己都听不见了,我不知道怎样才好。
我低了头——头脑里轰隆轰隆的。我不敢看他的脸。我只听见一个声音在问我:
“一块钱你有没有?一块钱!”
“有!”我抬起头,顿时恢复了勇气。
“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
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哦!您,您就是?……”
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把它蹦出来。
他微笑,默认地点了点头,好像我心里想就要说的,他已经统统知道了一样。
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我们这位宝贵的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他带着奖励似的微笑,对我说明: “这书(指着《铁流》)本来可以不要钱的,但是是曹先生的书,现在只收你一块钱本钱;我那一本,是送你的。” 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公司为防止我们“揩油”,衣衫上一只袋都没有缝)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象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 这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在这四年里,我历尽了艰苦,受尽了非人的虐待,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就是在我被人随意辱骂、踢打……的时候,我总是昂着头。我对自己说: “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这样我就更加坚强起来。 现在,先生是死了!我们不愿放肆地悲痛,这还不是我们放肆悲痛的时候;我们也不愿计算我们的损失,也是难于计算的;前面是一条路,先生没有走完就倒下了,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
在前进中,我不能自已,写下了上面的话。
一九三六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