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精选6篇)
一、调研目的与意义
通过全面开展对企业、学校和毕业生的调研,及时准确地把握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了解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结构现状、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状况,了解企业职业岗位设置人员需求情况,了解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和培养模式,了解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对学校教学情况的反馈,对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提出相应要求。通过对调研数据的综合分析,了解企业需求与人才培养、学生能力发展三者之间的矛盾,获得人才培养在知识、技能和素质等方面的核心要求,了解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设置、专业建设方面的主要问题,为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修订工作提供比较全面、客观的依据。
二、调研对象与方式
(一)调研对象
1、行业:调研了涉及工程机械、机床工具、汽车、机械基础件、通用机械等个子行业。
2、企业:调研了多家机械制造类企业。
3、学校:调研的学校为已开设本专业的多所职业院校。
4、毕业生:面向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历年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
(二)调研方式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网络调研法、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数学分析等方式。
三、调研情况
(一)行业发展调研
调研了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涉及的个子行业,其中大行业是工程机械、机床工具、汽车三大子行业,分别占比30.8%、15.8%、15.8%。这与国家经济建设和消费领域热点密切吻合,其他仪器仪表、机械基础件、内燃机等子行业处于第二梯队。这与国家经济建设和消费领域热点密切吻合。
(二)企业需求调研
通过设计企业调查问卷内容来了解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生产与应用企业基本情况、岗位设置、不同级别专业人才配置比例、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及未来需求趋势;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在企业的就业岗位;企业对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素质与能力要求;企业对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持证上岗的要求与证书种类、等级要求。
通过与行业和企业专家、人力资源访谈来了解机械制造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需求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企业人才状况及需求,专业核心能力、非专业能力,关键能力,特别是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需求;对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培养的建议;对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改革的建议。
(三)同类院校调研
了解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在校生人数、生源分布情况、录取率、课程体系、校内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师资配置情况、课程建设情况、数字化资源库建设、信息化应用等情况、专业执行情况;了解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情况;了解毕业生去向、就业率、就业对口率等。
(四)毕业生调研
了解毕业生情况、岗位名称、岗位工作描述、必备的职业技能、必备的专业知识、必备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入职年的工作岗位或主要工作职责,对在校期间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对在校期间所授知识、技能的实用程度。
四、调研分析
(一)行业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FMB)我国机械制造产业向着柔性化、高速度、高精度和绿色化等方向发展。柔性制造系统、(CI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高自动化制造系统广泛应用;高速度切削极大地提高加工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从而降低生产成本;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已成必然,采用高精度的、通用可调的数控专用机床,高精度的可调的组合夹具以及高精度的刀具量具来提高加工精度;减少机械加工对环境的污染,废液、废气、废油再回收利用,使机械制造朝绿色化方向发展。
(二)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分析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还是保持了旺盛的需求,企业对复合型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大,在调查中,企业认为数控类企业的发展需要更高层次的技能型人才,如在自动化改造过程中开始对掌握信息系统管理、具备技术改造人员提出需求。
通过毕业生调研,我们统计出了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毕业生依然以机械零部件制造、设备制造和模具三大行业为主。目前在企业里面从事人群比较多的岗位依然是操作工,而工艺员、编程员、设计员这些具有一定技术的高技能人才(譬如编程员、设计员等)从业的人员相对较少,企业的需求旺盛。
机械制造方面的主要岗位主要有普通机加、数控加工、装配车间、塑料模加工车间等。普通机加车间主要需要车、铳、刨、磨等熟练操作工;数控中心有数控剪板机、数控铳床、线切割机床、卧式加工中心等,从企业调研中得知目前这方面的高技能操作人员较缺。塑料模具加工车间岗位主要有模具设计人员、成型机调机人员、模具钳工等,其中缺少综合素质较高的.模具钳工。
(三)就业岗位需求分析
通过企业岗位人数的调研,发现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岗位分布非常广泛,不过从事最多的77%,岗位是机械加工员、绘图员,共占岗位人数比例21%,的剩下绘图员岗位、编程员岗位、设计员岗位所占比例相近。
(四)目前就业情况分析
1、毕业生就业岗位情况
根据各个企业中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的学生的具体工作岗位进行调研,可以发现数控,机床操作、加工中心操作所占比例达到了61%,可以看出企业里面从事人群比较多的岗位依然是机床操作工,同时也可以分析,调研大部分企业还是传统企业。
2、工资收入情况
本次调研根据行业情况确定了毕业生年收入的情况,其中,占比最高的年收入为1万至3万,占比达到38%;其次为3万至5万,占比达到33%。这些区别可以为学校今后指导学生就业,制定正确的预期薪资范围确定了方向。
3、综合反馈
最近三年学生的就业率都稳定在95%以上,学生就业也的满意度都在96%以上,可以看出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就业的学生的就业率和满意度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专业对口率稳定60%在以上,需要进一步提高专业对口率。
(五)现有人才培养方案满足行业发展与岗位需求分析
1、职业素养
企业认为所需培养的职业素养按照重要性顺序排列,分别计算其权值,最后进行加权平均,得出各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排名(报告中仅列出前五位职业素养)。企业认为中职生能吃苦,做事勤奋等。学生思维开阔点,学习,解决能力较强,有较好的团队意识等。企业不能只专注理论知识的培养,应扩散知识面,理论,实践,思维方式,团队意识,对人,对工作,对生活的态度等方面。毕业生认为所需培养的职业素养,按照重要性顺序排列,分别计算其权值,最后加权平均,得出各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排名(报告中仅列出前五位职业素养)。将全国毕业生认为的职业素养排名前五位的再次加权区平均值,本区域未提到的职业素养取得出全国排名前五的职业素养。
从图中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全国中职学生认可的职业素养排名依次为:沟通交流、吃苦耐劳、爱岗敬业、诚信友善、团队合作、工匠精神、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与企业要求相比,要加强团队合作素养的培养。
2、岗位职业能力
通过调研,列出了操作工岗位、工艺员岗位、编程员岗位三个主要岗位职业能力排序。由于统计中学生只需列出三种职业能力,按照从重要到不重要顺序排列,分别以、来计算其权值,最后进行加权平均,得出各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排名(报告中仅列出前五位职业能力)。
3、专业课程情况
通过调研人才培养方案,基本能够确定每所学校对课程的认识:机械基础、机械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数控加工与编程等课程选择的频率最高,这也说明这几门课程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重要课程。从毕业生对于课程重要性的调研发现,毕业生认为非常重CAD要的课程有:加工中心实训、数控机床实训、机械、质量检验与加工检测、装配实践课程、英文课程、机械制造工艺。这些课程在本专业中均有开设,课程设置比较合理。
五、调研启示与建议
(一)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从企业反馈的调研数据、毕业生反馈的调研数据以及院校反馈的调研数据看,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必须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较强的产品运维与检修能力,还应有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能力。对电机与电器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课程知识不要太深,够用为主,但应具有一定的广度,注重知识应用能力和团队协作、工作态度、学习态度及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1、知识规格方面:企业认为对毕业生来说,掌握机械制图、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力学、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床电气控制、液压与气动、机械设计基础、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3D削机床、机械制造工艺、机床夹具设计、机械零件设计、自动编程、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D打印、数控编程、毕业设计与答辩、顶岗实习、钳工实训、机械制图大作业、实训、车(铳)加工基础实训、车(铳)工实训、机械零件测绘、机械制造工艺大作业、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控加工实训等综合专业知识。
2、能力规格方面:企业认为毕业生首先要具备正确识读机械图纸的能力,能以工程语言(图纸)与专业人员进行有效沟通交流及具有正确使用机床加工的能力,其次是具有根据设备图纸、技术要求进行装配、调试的能力,资料收集及口头表达与书面写作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能力。
3、素质规格方面:所有企业都认为学生的素质非常重要。要求毕业生有具有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思、遵纪守法意识;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拥有吃苦耐劳、踏实肯干、认真负责、勇于奉献和团结协作的工作精神;具有较强的心理调控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协作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专业课程设置
调研结果表明,用人单位要求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因此,课程设置时要充分考虑素质培养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并以此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强化技能基础知识的教育,设置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电工电子技术、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液压与气动、等专业基础课程;强化核心技术能力的培养,设置机械制造工艺、数控编程、车铳加工、数控加工、多轴加工等专业核心课程;注重理实一体、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对接,加强校企合作,将企业更多的技术经验、实际案例引入教学,将企'业的先进文化引入教学现场,使企业更多地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专业课程标准的制定工作。
(三)师资队伍
调研表明,该专业作为传统的装备制造大类专业,对专业教师的要求有其特殊性,既要熟练掌握相关技术技能操作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具备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新技能、新知识的应用能力。因此,要求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应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同时,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师还需具备实时的对自身知识结构进行重构与更新的能力,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才能满足本专业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师资队伍应包括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应主要来自于行业企业。建立起一支具有丰富企业经历、能够彰显企业元素的师资队伍,在要求专任教师到企业锻炼的同时。,还应建立一支由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强化校内生产性实训,通过深度实践教学,帮助学生将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在校外顶岗实习环节中,严格按照顶岗实习企业的相关规范对学生进行管理,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养成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规范的好习惯,从而真正实现校企对接,有效培养学生职业精神。
一、法律事务专业的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为公检法、基层法律服务机构、街道社区、律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政府机关等部门的一线工作岗位,培养能从事法律服务、司法文秘以及司法行政辅助管理等实际工作,本专业以培养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良好的思想品质、高尚的职业操守等职业素质,掌握基本的法律专业知识以及必要的管理知识,具有法律事务咨询、法律文书代书、民间纠纷调解、诉讼业务代理、公司法务和房地产法务处理等职业能力,能够胜任基层法律事务一线工作岗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主要任务。
司法助理专业主要面向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及其他企事业单位法律助理岗位,培养具有从事司法助理工作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备法官助理、检察官助理、律师助理、企业法律服务人员等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热爱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法律文秘专业主要面向法院书记员和其他企事业单位法律文秘岗位,培养具有法律基础知识和现代文秘工作基础知识,具备从事法院书记员和其他企事业单位法律文秘工作所需的庭审记录、法律文书写作、应用文书写作、中英文录入等职业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法律事务专业设置条件
河北省现有1064个乡、910个镇、229个街道办事处,仅在社区、乡镇司法助理岗位上,人才需求应在1-2万人。该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就业前景良好。几年来拥有该专业的职业院校,就业率一直都保持在85%以上,专业和层次对口率也达80%以上。我院领导十分重视法律事务专业的申报和建设,经过几年的发展,该专业必将为张家口市特色专业建设项目。
我院20xx年欲设立法律事务专业,该专业以培养适应法律工作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专业培养目标为中小企业法务职业类、法律职业助理类以及基层法律工作者等应用型法律专门人才,就业岗位群确定为企业法务人员、乡镇和社区司法助理、书记员及律师助理、法官助理和检察官助理、党政机关法律工作人员以及基层法律工作者等。成为河北省、特别是张家口市基层法律事务工作的中坚力量,为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创建安全和谐河北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专业建设拥有良好行业依托
法律事务专业形成以就业为导向,以宣化区司法局、宣化县司法局、宣化区人民法院、宣化县人民法院和宣化区人民检察院、宣化县人民检察院、宣化区各律师事务所、张家口市司法局等为依托的校行合作、学习服务相结合的教育机制,各项工作始终坚持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成立由行业专家及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法律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专业建设,研究制订专业建设方案、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把对学生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系统地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
2.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
我院与宣化区司法局、宣化县司法局合作建立的法律援助志愿者工作站,将为学生搭建学习与法律服务相融合的平台。工作站自成立以来,专业教师与司法工作人员进行了6次座谈,共同接待法律咨询25人次,办理非诉讼法律援助案件4多件,参与纠纷调解24起,发放各种宣传资料2百余份。其工作促进了地方法治建设,有效的宣传了我院法律教师的司法水平和教学能力,得到宣化区、宣化县政府部门的高度赞许,获得了市司法部门有关领导的好评。
3.课程体系建设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在课程设置上,通过对基层法律事务职业岗位的分析,确定了26项典型工作任务,根据这些工作任务要求,提炼出完成这些任务必须要具备的8项核心能力。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归纳形成五个综合能力领域即行动领域,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转换为专业学习领域即课程,当中,确定了六门专业核心课程和六门专业主干课程,实现课程设置与就业岗位对接。
4.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法律事务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由法院、司法局等法律服务行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建设,在建有模拟法庭、法律援助志愿者站等,能满足法律事务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使校内学习与工作情境一体化。另外,法律事务专业在全市范围内正在搭建有10多家实习实训基地,基本覆盖了全市的大部分区县,为方便学生实习实训奠定了基础。
5.专业教学团队结构基本合理
现有专任教师15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3名,讲师7名,助教3名,在聘行业兼职教师5名,专业教师与兼职教师之比为3:1。是一支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三、社会对法律人才的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经济生活的发展,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更加多样化。比如,律师的工作内容同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非诉讼业务逐年增长,如合同审查、公证商标、专利版权、房地产、工商登记等,都是随着经济发展而拓展出来的新型业务。此外,近几年法律辅助人员也在增多,这些人员在法律事务所、社区、企业单位从事法律服务工作。1985年11月22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
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决议》。从那时起,百姓开始接触法律。法律的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法学专业。法学专业专门为法院、检察院、法律教学科研单位、企事业单位输送法律人才。据调查,我省各市区、县对法律人才的需要量呈上升趋势,这就为我院对本学科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社会支撑。
四、法律事务专业就业前景
从社会需要来看是大有发展前景的。从法律系毕业生就业现状来看,他们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能够在检察机关、审判机关、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服务工作。就业前景非常广泛,做警官、检察官、法官、行政机关公务员;到大公司主管法律事务;做律师;到高校做法学教师;到研究所做法学研究者都是不错的选择。
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各地对法律专业的人才需求量较大,从张家口市场调研结果上看,大多数部门、单位对专科以上层次人才需求量占绝对多数,因此为张家口地区培养更多的法律专业人才,致力于河北省尤其是张家口市法律事业的发展,将是我院对本学科建设的宗旨。
按照班子分工,20xx年上半年本人的主要工作是市场营销工作和督导项目的验收移交、完工结算等工作,20xx年下半年主要工作是分局市场营销工作。通过上半年在项目3个多月的蹲点工作,让我对EPC项目的市场营销与项目履约管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榆林市3个多月的工作,通过多方联络对接、信息收集甄别,使我对榆林市场有了初步认识。现将上述两方面的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EPC项目调研
1、EPC项目特点、市场营销及项目管理策略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又称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模式,其显著特点为:1)合同总价固定;2)合同工期确定,一般情况下工期较紧;3)项目功能具有更大的确定性;4)独立单一的总承包商的全过程参与;5)EPC对承包方的管理较弱,业主的参与度也较小。
国内EPC项目实际情况是,业主往往是政府的职能部门,合同总价采用双控制,即合同最终结算价=实物工程量*政府审计部门审定的清单价*投标下浮率,且总价不能超过招标控制价,总价超出招标控制价的,政府审计部门会直接审定在标控制价以内,为配合业主征地拆迁或上级部门检查无法在施工蓝图中反映的工程量、措施费用均无法计量。合同工期之外,为迎接上级领导检查或调研,额外随机增加了很多节点目标,由此引起的工序调整以及赶工费用无法索赔;业主对项目的参与度很大,为完成征拆任务或上级领导检查,频繁要求设计变更图纸,随意增加节点目标,又不对最终结算费用负责。因此,施工协调是项目履约基础,合理的设计优化是项目经营的重中之重,详实的现场记录和签证资料是审计审定费用的关键支撑。
2、市场营销及项目管理策略
1)EPC项目招标的前提条件是,可研已批复,投资估算已确定;采购方式通常是公开招标,从项目规划阶段就需要及时介入,实时掌握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2)选择有实力的设计单位作为联合体成员,EPC项目的招标评标主要在设计方案的比选上,EPC项目的经营也主要在设计方案的优化上,选择好的设计单位不仅能增加EPC项目的中标率,也会在中标后的项目经营上事半功倍。
3)EPC项目投标报价基本采用控制价下浮率,因其招标评标的特点,尽量采用低下浮率策略,以期在投标阶段为后续项目经营奠定盈利基础。
4)重视配合协调工作,EPC项目的特点注定了总承包商在项目全过程管理中的主导地位,方方面面的配合协调工作是项目能够正常推进的关键所在。
二、榆林市市场调研
1、榆林市市场概况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总面积4357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40.33万人,20xx年生产总值4136.28亿元,位列陕西省地第2位。榆林市是中国新兴重化工基地和生态环境建设重点试验示范区,也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热点区域之一。榆林市20xx年,全市安排重点项目372个,总投资1413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08亿元。其中:重点建设项目265个,总投资523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08亿元;重大前期项目107个,总投资8900亿元。重大前期项目中,现代能源和高端化工项目47个,总投资7784亿元;基础设施项目25个,总投资492亿元;社会民生项目12个,总投资93亿元;生态环保项目3个,总投资18亿元;创新转型项目20个,总投资513亿元。
2、确定重点跟踪项目
通过对榆林市场充分调研,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初步选定榆林市高新区,神木市、府谷县以及定边县四个财政收入较好的区域作为重点跟踪区域。其中:榆林市高新区以基础设施项目为主,重点确定了一、二期绿化、沙地公园、雨污管网作4个项目为重点项目跟踪。神木市以引水、榆能煤化工污水处理等项目为主,重点确定了引水神木支线以及榆能煤化工污水处理2个项目为重点项目跟踪。府谷县以G338过境公路以及黄埔川、清水川土地整治2个项目为重点项目跟踪。府谷县以定边4C机场建设、定边盐湖湿地保护与利用2个项目为重点项目跟踪。
3、榆林市场营销的策略
1)政府计划的项目较多,限于财政支出压力,能真正快速实施的'项目有限,直接对接项目负责人,掌握第一手项目信息,甄别出符合公司业务范围又能快速推动的项目,并及时向公司领导汇报。
2)创造公司高层与政府领导的对接机会,利用我公司与市政府良好的关系,通过高层营销,获取市场订单。
3)注重企业文化传播,树立品牌营销理念。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理念、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历史沉淀的一种内化和集中体现,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企业历史宣传、精美宣传画册、精品工程展示、四新成果以及科技、管理创新推介等手段,使潜在客户接受本企业的文化,认可并信赖本企业,这是最深层次的营销,也是效果最为持久的营销。
4)整合市场资源,树立合作共赢理念。 古人云: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整合资源是当代企业的一项核心能力,市场经济从来都不是单纯的竞争经济,而是在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状态中不断发展,特别是在当今的市场大潮中,谁能整合更多的资源,谁就能赢得发展先机,在竞争中获得优势。打造整合资源的竞争优势,就是要力争通过进一步强化与各方的合作,共同开拓市场,促进发展,实现共赢。提升合作意识,加强整合力度,尽快转变思路,以更开放的心态推进市场营销工作。在战略定位上,要充分认识全产业链服务的战略要求,加快和产业链上下游相关力量的合作,助力企业从建筑承包商向建筑服务商转变。增强合作能力,保障整合效果。不仅要提升合作意识,更要增强合作能力,确保在合作机会和空间出现的时候,我们能够抓得住,有效果,特别是要增强全产业链合作能力。现代能源和高端化工项目占了榆林市绝大部分市场份额,通过与合作方的深度合作,快速融入榆林市现代能源和高端化工市场,是榆林市场营销的当务之急。
一、调研的背景、对象和方法
(一)调研背景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对会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一直处于一种上升的趋势,即使是大学生人数激增,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今天,会计类专业的就业形势也明显的比其他专业的要好,在各地的招聘职位需求排行榜上,财经类专业一直处于领先,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需求意愿较强,九成单位有长期需求,同时会计专业是职业类院校中开设非常普遍的专业之一,由于各行各业、所有大大小小的企事业单位都需要会计人员,所以整个社会每年对会计类人才的需求总量是非常大的。随着我国大专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人数的不断增多和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学历要求逐步提高,整个社会对中职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和提供的会计岗位开始变化。与此同时,中职学生的生源质量也在逐步下降,中职生对原有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和要求越来越不适应,很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还束缚在上世纪90年代的框架体系中。本次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调研厦门对中职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会计专业设置情况及人才培养情况,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厦门市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标准(包括课程标准),据此培养符合社会实际需要和学生实际能力状况的会计专业人才。
(二)调查对象
调查的对象:以企业为主,其次为财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进行典型性抽样调查。企业选取我校毕业生为20xx、20xx届30名学生所在的企业。
(三)调研方法和形式
本次调研采用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形式采用问卷调查表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这次的调研,目的是希望能够对今后会计人才的培养方面能够更加适应企业需求,在实务操作教学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二、会计行业发展的对人才需求的趋势
企业在招聘财会人员时学历不再是唯一的准绳,公司更为看重应聘者的工作经验。
会计工作包括实务工作和理论工作,各企业需要的会计人员大多是一些核算工作,侧重的是实务,所以对于会计人员,企业更青睐有工作经验的人员,一进公司马上就能投入工作,免去了公司的培训成本,毕竟一些基本的会计核算工作是做出来的,不是“研究”出来的,自然学历在一些初级会计岗位中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有关专家说,目前会计行业处于低端人才不缺,高级人才告急的阶段。出纳、普通会计员并没有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而要找一个有过硬的专业背景,手中拿着国际认可的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并在相关行业中“滚打”过几年的人才却是件极不容易的事。
那么,怎样的会计人才才能算是市场真正需要的人才,是不是一定就需要本科以上学历才算高级会计人才?真正合市场“胃口”的会计人才大都具有本科及以上文凭,有3—5年的“实战”经验,并持有过硬的职业资格证书。但是,本科文凭并不是必需的,丰富的实践经验才是走向成功的法宝。但对于工作经验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要求有2~3年工作经验为宜,可见工作经验对于应聘的重要性。工作经验具体到应届毕业生来看也就是实务能力,这不仅要求我们中职学生要有过硬的专业理论功底,而且要求我们会做,从凭证的填制到账簿的登记直至报表的编制我们都要会独立操作,做到一看就会,不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培训,其实这只要通过一定的实习实训是可以做到。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企业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他们对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工作岗位会考虑招收。大多企业认为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和实务性很强的工作,因而他们更看重的是应聘者的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 企业认为现在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欠缺的有:1.实践经验,作为一名会计专业者,还要对审计及法律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2.实务经验、职业规化及能力与职位的定位。3.遇到问题无法主动,出色地加以解决,安于现状,缺少改善工作、管理的建议和见解。
事实说明,应届毕业生尽管在开始时在应聘会计、审计等岗位时有一些弱势,但发展的机会客观存在,只要自己踏踏实实从基本的核算工作干起,摆正心态,
准确定位,工作几年后自己不就是人才市中最具竞争力的群体了,毕竟发展需要一个过程。
三、企业对财务会计人才的需求情况
(一)人才需求量分析
据中国财会网显示,财会人才的市场需求量仅次于营销人才的需求,屈居第二位。而中国新闻网公布的国家工商总局最新发布的一项统计表明,截止20xx年上半年,全国私营企业已达到300万户,同比增长20%,增加近35万户。按此增长速度分析,全国私营企业每年至少增加了30万户,按每个企业配置1-2名会计人员计算,会计行业每年需要增加40多万会计从业人员。由此可见,财务人才的就业前景较为乐观。
(二)学历需求情况
本次针对企业的学历需求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在人才的使用上逐步趋于理智,用人浪费的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中小企业对大专人才的需求成为了这类企业人才需求的主体,从回收的有效调查表来看,达到了25家,占调查中小企业总数的58%。
(三)岗位需求情况
企业对财务会计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是我们确定专业方向的重要依据。调查资料显示,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提供的财务会计专业岗位主要是会计核算、财务分析、财务管理三类岗位,它们所占比例分别为:38%、20%、42%。
(四)企业对财务会计专业人才业务素质、能力要求情况
业务素质:
财会人才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关键,要成为高素质的会计人才,业务素质的不断深化尤显重要。
(1)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企业普遍认为财务人员要有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中摸索,从实践中不断提高,要熟悉企业的具体实际,了解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和企业有关规定,并从严要求自己,做到记账、算账、报账手续完备,内容真实,账目清楚,这是最基本的财务工作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是做好财务工作的关键。
(2)广泛的知识面
企业认为光有财务、会计专业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了,只有涉及广泛才可能从账本里解放出来,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对于财务会计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和相关的学科如经济学、税收、营销、管理、法律等也应相当熟悉。调查中企业一致认为“如果一个人只懂会计,他实际上不懂会计”,会计人员应是综合性的人才,他需要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特性,及时地吸收反馈。
(3)掌握会计电算化,不断提高英语水平
计算机现已广泛地运用到财务系统的账务处理等方面,它将使广大会计人员从单调、繁杂的记、算、报账等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了经济效率,从而使会计人员腾出更多的时间开展分析预算、统筹等工作,同时,也避免了许多差错,其优越性不言而喻。因此,财务人员必须具备掌握计算机应用这一能力。
其次,企业认为财会人才掌握外语知识是我国财会工作与国际财会制度接轨的基础性条件,它可以帮助我国不断吸收国外先进管理经验,探讨一些可行性方法,尽早参与国际经济事务。
能力要求:
1、较强的实践能力
财务人员经过实践检验,动手能力差不行。当前,我们财务人员越来越感到对于会计这样一个实用性经济学科,把理论转化为实践,再从实践中提高理论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2、更新知识的`能力
现代社会的特点之一便在于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快,会计工作,与计划经济条件下完全不同,会计的服务对象,核算原则,会计信息内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适应这一特点,财务会计人员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掌握现代经济学科分析方法和思维方式,改进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自己的头脑,更新自身思想观念。
3、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
一个企业的财会部门掌握着它的经济命脉,财会人员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在经济工作的重要关口当好领导的参谋,因此,财会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社交能力,不仅要同本单位人员交往,而且要与银行、税务、审计等部门进行广泛的联系。作为一名合格的从事财务会计或审计工作的人员,企业认为还需要具备很强的平
衡协调能力,这种能力直接关系到其工作成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生存发展的机会和可能。
四、关于会计专业的思考与建设
通过调研,让我们了解到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专业会计应该注重产学研结合。会计专业在产学研方面要积极探索,建立了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吸纳社会、行业和企业的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进入教学过程。在专业设置、培养方案、教学运行等方面参与并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进一步加快师资队伍、实践基地建设,实现学校与社会的结合,师生与劳动者的结合,教学和生产实际的结合,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符合学校实际的、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
执笔人:
20xx年11月
一、“世界工厂”对电气自动化人才的巨大需求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闻名的“世界工厂”,已成全球主要的生产制造业基地,是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在机械、汽车、电子、通信等现代制造领域,均需要机电一体化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与此相关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等专业人才需求量非常大。
通过对佛山地区的考察,我们发现家用电器、电子通讯、电脑配件等行业已发展成为佛山的支柱特色产业,需有一大批电工、电子、通信与自动化技术人员进行支持。目前,在佛山地区及其周边地区聚集的家电整机及其配件生产厂有五千多家,还有电力电子设备制造、机械制造、电机制造、通信设备制造等企业近八千家。在人才需求方面,根据我们对科龙集团、美的集团、格兰仕公司、广东北电、广东天乐、顺德特种变压器厂、顺德电机厂等多家企业的调查,从总体来看,这些企业的人才需求增长率为每年20%左右。主要岗位是现场生产工艺、产品工艺、质量检测、质量控制、物料采购、设备安装、运行、管理、维修、售后服务等。
二、新兴支柱产业高速发展扩大了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需求
在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等地区有众多的电子企业,是我国电子产品,如通讯设备(程控交换机、手机、电话机等)、家电(电视机、音响设备、空调、冰箱等)、计算机及配件(主板、显示器、电源、驱动器等)主要的设计、制造基地之一。
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十五"期间,广东新兴支柱产业中技术含量相对高的电子信息业、电器机械及专用设备业发展迅速,投入及产出增长均处于领先地位。20xx年电子信息业、电器机械及专用设备业资产总计为5623.68和3704.82亿元,比20xx年增长1.98和1.41倍,年均增幅24.4%和19.2%,资产占全省工业的比重分别由20xx年的13.2%和10.7%提高到20xx年20.8%和13.7%。增加值为20xx.27和1322.39亿元,比20xx年增长2.66和2.19倍,年均增幅29.7%和26.1%,高于同期全省工业平均增速,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比重分别由20xx年的16.7%和12.1%提高到20xx年22.3%和14.0%。两大产业已成为广东省生产规模最大的支柱产业,这两大支柱产业的高速发展扩大了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需求。
三、在传统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以高新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变的过程中,增加了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数量
珠三角电子行业已从劳动密集型行业逐渐向技术密集型行业转变。其次新技术、新工艺、新元件、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涌现,电子产品更新换代步伐加快,技术含量不断提高。 产业的发展必然带来对人才需求的'增长,技术的进步必然要求人员素质的提高。
在传统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以高新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变的过程中,企业需要进行设备的更新与改造,需要大量既懂技术、管理,又具备操作技能的面向生产一线的技术人才。企业最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也最清楚这些人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而且企业最清楚这些人才将在什么样的岗位上工作。但是,企业却没有太大的精力去培养自己所需要的技术人才。
珠三角地区的电子产品制造业主要是以加工业或制造业为主,行业的发展在最近几年出现了新的趋势,一是合资企业的比例正在不断地增大;二是电子整机产品加快国产化;三是各企业都向专业化发展,以求取得规模效益;四是企业为技术改造投入的资金大幅度增长。
改革开放初期,珠三角电子行业主要从事来料加工,生产设备、元器件、原材料大多依靠进口,主要承担产品劳动密集型工序,技术含量低,生产工艺相对简单,对生产一线从业人员(如生产线操作工、质检工、调试工等)的知识面、技术水平、操作技能等方面要求不高,结果没有受过正规职业教育的初、高中毕业生经过短期培训后也能基本胜任生产一线的工作。
但是近年来,珠三角电子行业生产、经营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来料加工,三来一补”过渡到了“研发、设计、制造”阶段,珠江三角洲地区已逐渐成为我国电子产品设计、制造的重要基地,许多领域(如家电)产品的技术含量、生产工艺、更新换代步伐已接近或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珠三角电子行业已从劳动密集型行业逐渐向技术密集型行业转变。其次新技术、新工艺、新元件、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涌现,电子产品更新换代步伐加快,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产业的发展必然带来对人才需求的增长,技术的进步必然要求人员素质的提高。许多企业一方面为了提高人员效率而精简缺乏专业技能的冗余人员,另一方面又大量引入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据有关部门统计,全省需求从事技术工种岗位人员达800万人,技术工人缺口超过400万,其中电子信息行业缺口约130万。从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看,各个行业中,电子信息行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处在前列,20xx年市场需求最大的十种职业中电子技术行业的技术工人名列第一。
四、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相对落后,迫切需要提高职业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而目前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短缺的,这一层次人才的培养就要靠高等职业教育。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高职要发展不能光靠学校和教育部门本身,更要与劳动保障和人事部门共同联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接受高职教育学生的就业问题。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要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成为企业生产服务一线迫切需要的技能型、应用性人才。要以能力为本位构建培养方案,对职业岗位进行能力分解,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支撑,明确专业领域核心能力,并围绕核心能力的培养形成专业领域课程体系。培养方案要体现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以使学生毕业时确实具备相应的上岗能力。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仅需要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也需要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责任。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相对落后,迫切需要提高职业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据悉,教育部、劳动保障部、国防科工委、信息产业部、交通部、卫生部等6部门共同启动了“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以缓解劳动力市场上技能型人才的紧缺状况,提高职业教育对社会和企业需求的反应能力,促进整个职业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综上所述,珠三角地区对电气自动化及其相关专业人才有着巨大需求,我校位于珠三角地区中心城市广州,培养能为珠三角企业服务的高技能型人才工作显得尤为迫切。通过对相关企业的走访与调研,对电气自动化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及培养模式的探索有了新的认识,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专业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调研背景
(一)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目的是建设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开展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中等职业学校示范(特色)专业。通过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用人标准,明确工作岗位应具备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了解工业机器人最前沿的技术,让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一致,培养的学生能满足相关企业需求。通过学校调研,了解其他学校工业机器人专业的开展情况,学习其先进的专业建设思想与方法。
(二)调研意义
通过企业调研,对工作岗位所需知识的整理、归纳、排序、重组的操作方法,构建了能使毕业生与就业岗位工作任务紧密关联、企业员工提升所必须的专业课程,从而保证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实际工作紧密关联。
培养人才服务于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应针对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的发展方向与企业对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人才的要求、面针对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出现,及时合理的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快速高效地为现代社会培养高质量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人才。
通过对同类院校调研,了解同类院校该专业的办学状况、规模类型、办学经验及教训等。
二、调研基本信息
(一)调研对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前,企业与学校调研非常必要,通过四川中等职业学校示范(特色)专业—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建设项目,我们对佛山、深圳、青岛与机器人相关的企业与学校进行了调研。
企业调研的对象主要为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技术人员、一线管理和生产者。学校调研的对象主要为专业负责人,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座谈会调查法三种方式。
(二)调研内容
1、调查了解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调查了解行业现实状况和人才需求状况;
3、调查了解该专业培养人才的工作状况、单位满意度等情况;
4、调查了解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业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状况和解决方法。
(三)调研方式
本次调研的企业有机器人学院(佛山)、KUKA佛山、隆深机器人企业、同立方科技、青岛中徳生态园、钢铁侠机器人、海尔智能研究院、海尔空调生产线、海尔工厂,本次调研的学院有深圳技师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第二高级技工学校、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采用访问、座谈和现场参观等调研方法。了解企业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情况;与企业技术人员、师傅进行座谈,熟悉工业机器人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通过同类院校调研,了解同类院校该专业的办学状况、办学理念、规模类型、办学经验及教训等。
三、调研分析
(一)人才培养需求情况分析
1、行业对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通过对企业走访和座谈,我们发现,目前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工资水平较高,人才需求缺口比较大,调研的企业中,典型岗位工业机器人从业人员的月平均工资范围均在2500—6000元,甚至还有高于10000元的,远远高于一般职工工资水平。
企业对工业机器人人才的需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高级人才,需要掌握先进系统控制软件、装备机械、工业自动化系统工程集成等领域的高素质专业知识;二是中级人才,需要掌握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机械与电气控制的装配、调试和工业机器人的检测与维修;三是初级人才,需要掌握工业机器人操作、编程、日常维护,编程定位示教编程。目前,中职毕业生主要集中在初、中级水平,不具备设计与集成能力。
2、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学生对应的职业岗位分布此次调研中,调研的对象主要针对中职学校的学生,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职业岗位主要可划分为4类:工业机器人操作员、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员、工业机器人检修维护技术员、工业机器人设计员。
其中中职类的学生毕业后最初面临的工作为操作员,随后绝大部分上升为安装调试员和维修技术人员,很少一部分留在操作层面,也有很少一部分优秀同学会进入设计员层面,因此应以培养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与维修为主,加入少量设计,满足少部分后期的发展。
3、行业工业机器人人才现状的调查工业机器人人才来源主要有从学校应届毕业生招聘与从社会招聘为主,加以企业自行培养与学校订单培养为辅,但通过毕业生招聘与社会招聘的员工需要经过半年左右的培训才能正式上岗,在这期间,还存在人才流失的情况,所以应加大校企合作,借鉴德国双元制的思路,缩短毕业生就业后培训周期。
通过对企业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到,企业对于工业机器人岗位学历的要求比较高,工业机器人设计工程师主要集中在研究生、本科生的层面上,工业机器人的安装调试,维修与保养主要集中在高职毕业生与中职毕业生,而中职毕业生所占的比例偏少。
(二)工业机器人专业匹配的职业内涵、职业岗位群与工作职责分析职业内涵:
1.具备使用英语进行日常活动交流的初步能力和专业英语资料阅读能力;具备计算机应用的通用能力。
2.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及职业沟通能力,能用行业术语、文化与同事和客户沟通交流;
3.具有应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一般信息处理的能力,以及借助工具书阅读本专业英文资料的初步能力;
4.具有普通钳工、电工、焊接、质量检测及一般机电设备安装等基本操作技能;
5.能读懂机器人设备的结构安装和电气原理图;
6.能构建较复杂的PLC控制系统;
7.能编制工业机器人控制程序;
8.具有机器人工作站的日常维护与运行的基本能力;
9.具有机器人工作站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技能;
10.具有机器人工作站周边设备的维护与调试的能力;
11.具备机器人工作站正常运行维护的初步工作经验;能胜任生产现场的日常管理工作。素质内涵:基本功扎实,应用能力较强,能够团结协作,富于开拓和创新精神,要敬业爱岗,踏实肯干,吃苦耐劳,实际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很强的社会竞争力。在业务方面和专业技术方面占有较大的优势,具体而言要思想积极,政治素质高,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创造性强,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善于钻研,谦虚谨慎,勤学好问,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能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业务中起骨干带头作用,生活作风正派,人格健全,有较好的人际关系;整体观念强,有团队协作精神。
职业岗位群:面向工业机器人生产及应用企业、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商、大中型自动化生产企业,从事应用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的编程、安装、运行、维护、维修,工业机器人电气系统装配与联调、工业机器人产品销售与售后服务以及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等技术服务工作。
核心岗位工作职责:
工业机器人的操作与应用:具有熟练操作设备的能力;具有国家标准的查阅、收集和使用技术信息与资料的能力;能根据自动化生产线的工作要求,编制、调整工业机器人的控制流程。
工业机器人的安装与调试:能够进行可编程、传感器、变送器、驱动器的安装、接线以及与组态联接;能够完成可编程控制器程序的输入、输出、修改及与MCGS组态联接测试;能够进行可编程控制器变量操作与组态数据库的建立及导入导出;能够完成实现系统功能的运行脚本和控制策略的编辑;能够完成上位监控主机与现场控制器的通信设置;能够进行系统集成的综合调试。
工业机器人的维修与保养:会机器人的基本操作技能;机器人仿真软件使用及离线仿真;具有机器人及其自动线安装调试规范;具有电子电气元件的选用和维护技能;具有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和维护技能;具有工厂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技能;掌握一定的检测方法;机器人及其自动线的故障诊断。
工业机器人设计与管理员:掌握先进系统控制软件、装备机械、工业自动化系统工程集成等领域的高素质专业知识,并进行开发工业机器人设计。
(三)企业在职员工技能提升需求状况
在前面企业工业机器人人才现状的调查中可以发现,企业的机器人人才结构复杂,人员技能参差不齐,制约着企业整体技术水平的发展,从而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直接从高等院校毕业的应届毕业生发展过来的`,非常缺乏实践能力,经验少,急需进入培训基地进行强化训练,总结经验。来源于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员工,高阶段、深层次、综合性的加工技能与知识匮乏,有待进一步学习,以提高企业的加工实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对于没有参加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学徒工、农民工等,操作技能及加工水平仅限于熟悉的特定产品及特定加工工艺,技能知识结构不完整、不系统,需要系统规范的学习,构建高层次的工业机器人技术技能水平。
因此企业在岗员工需要提升工业机器人操作技能和知识水平,建设为企业员工提升技能水平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基地也是必要。
(四)同类专业发展情况分析
通过对深圳技师学院、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进行调研,了解他们的专业建设思路、专业建设方法与成效。
深圳技师学院中徳智造学院早在20xx.3.22日与德国客尼职教集团签约,并共同开展专业调研,20xx.4.27日第一家新型学徒制企业签约。在接下来的时间进行师资培训,并进行学习领域课程开发与实训室建设,现已形成以德国“双元制”办学体系,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专业的建设与课程体系的开发中,由企业与教师共同完成,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一体化小班教学,以项目为导向,将教学内容融入其中,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学生评价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完成,做到了0迟到,0早退,0旷课,0短裤,0拖鞋,0事故。
不管是深圳技师学院还是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他们都能根据地区产业结构,创设真实的企业环境,让学生在工作站的学习中养成职业素养,具有职业意识、职业行动和职业心态。把专业理论课融入到专业实训课中,把理论教学区、讨论区和实训区相结合,方便学生边学边做、学做结合,做到“做中学、学中做”。
(五)我校机器人专业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1.KUKA机器人底层语言是英语,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到企业以后应用较困难;
2.学生对工艺规划方面的知识比较薄弱,由于学校的实训条件有限,没有办法让学生规划工艺;
3.学生的职业素养薄弱;
4.校企合作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5.学生缺乏实践经验。
四、调研结论
(一)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坚持以就业为宗旨、服务为导向的原则,本专业主要面向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商
和应用工业机器人的企业,培养在生产第一线能从事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操作、保养与维护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本专业既要注重专业技能培养,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责任心、团队合作能力、劳动安全及保护意识,使本专业毕业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职业技能,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成为社会需要和有一定发展空间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二)专业培养规格定位
1.知识要求
1)掌握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和专业基本素质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掌握必要的人文科学知识;
3)掌握相应的文化基础、计算机基础等知识;
4)掌握机械图样的基础理论知识;
5)掌握机械基础、电工识图、装配钳工、维修电工的基本理论知识;
6)掌握液压与气动控制的基本理论知识;
7)掌握一般机电设备安装及修理的基本理论知识;
8)掌握常规机械部件的检测知识;
9)掌握机器人的结构与原理等基础知识;
10)掌握机器人控制、与编程等理论基础知识;
11)掌握机器人工作站安装与调试的基础理论知识。
2.技能要求
1)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及职业沟通能力,能用行业术语、文化与同事和客户沟通交流;
2)具有应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一般信息处理的能力,以及借助工具书阅读本专业英文资料的初步能力;
3)具有普通钳工、电工、焊接、质量检测及一般机电设备安装等基本操作技能;
4)能读懂机器人设备的结构安装和电气原理图;
5)能构建较复杂的PLC控制系统;
6)能编制工业机器人控制程序;
7)具有机器人工作站的日常维护与运行的基本能力;
8)具有机器人工作站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技能;
9)具有机器人工作站周边设备的维护与调试的能力;
10)具备机器人工作站正常运行维护的初步工作经验;能胜任生产现场的日常管理工作。
3.素质要求
1)热爱机器人运行岗位,有较强的安全意识与职业责任感;
2)有较高的团队合作意识,能吃苦耐劳;
3)能刻苦钻研专业技术,终身学习,不断进取提高;
4)有较好的敬业意识,忠实于企业;
5)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岗位服务意识;
6)严格执行相关规范、标准、工艺文件和工作程序及安全操作规程;
7)爱护设备及作业器具;着装整洁,符合规定,能文明生产。
(三)专业建设思路
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尽管德国与中国在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制度特征上有着很大差别,不可以也不可能把双元制全盘移植到中国来。但“双元制”的教学模式及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教育思想却是可以借鉴的。
1、积极探索学习领域课程模式。以专业建设为载体,通过职业分析,通常将一个或若干个社会职业归结为一个职业群,一个职业群对应一个专业,大力加强专业内涵建设。通过模拟职业情境中的典型职业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
2、积极协调企业进行“双元制”培训。学院虽然建立了一批校企合作培训基地,但是企业参与学校教学的成分较少。在深圳技师学院而在调研中建议进行小班化教学,班级分为两部分进行,一部分在学校接受理论教学,一部分在企业接受实践训练,交替进行,或者每学期划分为两个时间段,前半段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后半段到相关企业进行实际操作训练。
3、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在教学管理、学生教育和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职业习惯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懂礼仪讲文明,懂规范守规矩。一招一式都要让人感到是经过正规训练过的,要有职业教育的烙印。
4、加强一体化教学工作站的建设。积极创设真实的、丰富的企业环境。以往的工业机器人中心都是以单台的工作站为主,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单调与空洞,以至于学生到企业后还需要很长的时间适应。我们的学生毕业后主要就业区域在西部地区,建议结合西部产业结构,创建真实的企业环境,让学生在工作站中养成职业素养,具有职业意识、职业行动和职业心态。把专业理论课融入到专业实训课中,把理论教学区、讨论区和实训区相结合,方便学生边学边做、学做结合,做到“做中学、学中做”。
5.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进行评价。成立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职教专家、行政主管部门专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组成的“双元制”考试考核委员会,下设考试小组,负责学院的考试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发放。
(四)师资队伍的建立
根据现有师资个人的专业特点和发展志愿,确定其技术技能发展方向,由企业方提供针对性、系统性的培训,使专业教师每人至少精通1种、熟悉1-3种典型应用,逐步成长为工业机器人技术专家。为了打造出一支分层逐级递进的专业师资队伍,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人才引进引进高学历人才与行业专家担任专业带头人,同时引进具有较高学历或丰富实践经验的骨干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增大企业师资的比例,形成充足优质的师资队伍,以图在科研和工程应用两方面能有所突破。
(2)定向培养
选派基础培训考核优秀的5名优秀教师参与KUKA学院高级培训。同时,邀请德国专家来我院培训授课,并派出优秀骨干教师赴德学习。
(3)国际认证
通过内涵建设,力争使专业师资队伍全部取得KUKA学院等国际认证。
(4)下企业实践由企业方提供或协调岗位,组织专业教师轮流到企业挂职锻炼,使教师接触到实际生产,了解一线,了解企业,从而提升专业能力。
(五)创新招生方式
在我们的社会观念中,有两种观点:(1.招生是学校的事情,与企业无关;2.上职业学校是考不上学校的无奈选择)。而职业院校的主要目的是为企业输送合格的人才,让企业参与到招生中来,打破大家对职业院校的偏见,让家长主动、放心的将学生送到职业院校。加强校企合作,选择规模较大、具有良好合作基础的企业,联合举办招生就业咨询,开展职业体验活动,积极向家长和社会展示学院的办学成效、办学特点、招生专业、专业设置及特色、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办学制度、设备设施、育人理念、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毕业生就业情况、优秀高技能人才典型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