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队伍情况调研报告合集4篇

干部队伍情况调研报告(精选4篇)

干部队伍情况调研报告 篇1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作为社会活动的组织者,干部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引领作用。为应对全县党政干部队伍年龄严重老化的现象,通过召开座谈会、现场调研、查阅资料等形式,对解决党政干部队伍年龄严重老化现象进行了专题调研,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理性思考和分析,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全县党政干部队伍基本现状

近年来,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加强党政干部队伍建设,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但党政干部队伍年龄老化,年轻干部外流等现象也给我县党政干部队伍建设带来挑战。主要呈现四个方面问题:

㈠从党政干部队伍总体情况上看,年龄老化现象比较严重。全县现有党政机关干部1115人,其中县级干部30人,科级干部630人,科员455人,平均年龄44.73岁(见下图)。30岁以下的71人,其中公务员37人,仅占3.3%。3个乡镇没有30岁以下干部,56个县直部门只有11个单位有30岁以下干部。50岁以上干部占22.5%。

㈡从党政领导干部梯次结构上看,后备干部断档。630名科级干部中,平均年龄45.58岁(见下图)。正科级干部中,30岁以下的仅1人,占0.4%;50岁以上的102人,占43.2%;副科级干部中,30岁以下的21人,占5.3%;50岁以上的94人,占23.9%。56个县直一级部门党政班子平均年龄43.22岁,其中党政正职平均年龄44.19岁,50岁以上的党政正职8名,只有6个部门有30岁以下的班子成员,14个部门有31至35岁的班子成员,35岁以下党政正职仅3名。

㈢从年轻干部队伍建设上看,外流现象比较严重。自XX年以来,全县党政机关新增工作人员19人,其中选调生14人,公务员5人,但同时调出或外流10人,8人为XX年后新进年轻干部,流失数占新进人员数的52.6%。由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引进各类人才65名,同时流失各类人才11名,全部为XX年后新进人员,流失数占新进人员数的16.9%。

㈣行政编制总量有限,为新进党政干部带来困难。全县核定行政编制948个,实有工作人员974人,超编26人。受行政编制总量限制,每年申报的选调生、公务员计划,因行政编制超编而被削减下来,每年分配选调生、公务员都很少,至XX年连续4年没有公务员招录指标。除公检法外,县直其它部门从98年之后没有招录过公务员,4个乡镇6年没有新进人员。

二、全县党政干部队伍年龄严重老化的原因分析

从调研情况看,解决全县党政干部队伍年龄严重老化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原因:

㈠政策法规原因。由于公务员凡进必考制度的确立,公开招考成为进入党政机关的渠道,县级又没有公务员招考权限,自身很难解决党政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同时,公务员出口不畅,公务员保障机制与社会保障机制还没完全对接,给干部自谋职业增加了难度,导致公务员进了就不愿出,等也要等到退休,占用编制和岗位,无法补充新人。《公务员法》规定乡镇不能设置非领导职务,县级不能选配县级非领导职务,给非领导职务配备带来难度,对充分调动年龄偏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带来一定影响。

㈡管理体制原因。公务员实行分类管理后,因受诸如编制、身份、待遇等刚性约束和限制,不同部门之间、不同行业之间干部交流比较困难,特别是机关与企事业单位间的干部难以交流,导致优秀年轻人才无法进入机关,进入机关后在培养上也有许多限制条件。我县创新将编制在事业单位,人在机关工作的作法,与上级相关文件精神不符合,在编制管理、工资待遇等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对干部的成长培养存在一定的影响,特别是不能在机关任中层干部,不利于干部的梯级培养。

㈢机构编制原因。按照上级机构编制从紧的要求,对乡镇、县直行政编制和政法专项编制实行分层、分块使用,但随着乡镇职能的调整和全县重点工作、主导产业的强化,出现了县直超编,乡镇空编的现象,为县直机关直接补充年轻干部带来困难。县总工会定编4人,现有人员8人,平均年龄50岁,最年轻的44岁,年龄的57岁。县统计局定编9人,实有人员10人,平均年龄46.8岁,年龄最小的39岁,为现任局长,中层业务骨干都在52岁以上。由于总量超编,不能补充新人,面对日益繁重的工作有时感到捉襟见肘。同时,中央已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核销行政机关老干编制和事业编制,一律不得继续使用。全县还有20个老干编制人员和29个单列事业编制人员需要消化,给县直机关补充年轻干部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㈣城乡差别原因。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贫困山区受经济、交通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工作条件相对较差,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年轻干部留不住,年轻干部少,乡镇一级尤为突出。傅家堰乡定编35个,实有干部23人,30岁以下3人。仁和坪镇定编45个,实有干部41名,30岁干部1人,30岁以下干部没有。

三、解决全县党政干部队伍年龄严重老化的有益探索

为应对全县党政干部队伍年龄严重老化的现象,我们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进行有益探索,对解决全县党政干部队伍年龄严重老化积累了经验。

㈠强力推进中层干部轮岗交流,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按照“培养锻炼干部,提高素质能力,增强机关效能”的工作要求,采取“培养式、竞争式、调整式、惩戒式、回避式”等方式交流机关中层干部。对有一定发展潜力、列入科级后备干部培养的中层干部,通过挂职锻炼、跟班学习、参与中心工作等形式,交流到乡镇、基层事业单位工作,驻村担任“第一书记”或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员,让他们在一线接受实践锻炼,丰富阅历,增长才干。对专业性较强、本机关无合适人选的职位,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对在同一单位同一岗位工作时间较长,积极性不高的干部,实行调配交流。对群众举报服务窗口岗位人员有违法违纪行为,经调查核实的,一律就地免职,调整工作岗位。对应当实行任职回避或公务回避的对象进行回避式交流。自年以来,全县机关中层干部轮岗124人,跨单位交流25人,到上级部门挂职锻炼10人,到信访部门跟班学习18人,有效解决了机关中层“板结”问题。

㈡加强非领导干部管理,发挥非领导干部作用。出台了《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管理暂行办法》,对非领导职务干部的职责、考核、管理、诫勉、免职作出了明确规定。根据非领导职务干部的特点,按照“因才适用,因人定岗”的原则,发挥非领导职务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政策水平比较高、工作经验比较丰富的优势,安排协助领导班子成员分管某一方面或负责某一方面工作,授权对专项工作进行检查、督办和指导。全县现有科级非领导职务160人,平均年龄50.18岁,50岁以上113人,55岁以上的42人。参与领导班子分工的43人,协管一方面工作的35人,参与中心工作的26人。通过给科级非领导干部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科级非领导干部的工作热情得到极大提升,提高了人才资源的使用效益。

㈢配备乡镇长助理,突破乡镇年轻干部的补充渠道。为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提高年轻干部的综合素质,有效缓解乡镇年轻干部缺乏的现状。从XX年开始,分两批从机关事业单位年轻干部中选派了17名乡镇长助理,任期1至2年,进行挂职锻炼,跟踪培养,拓宽事业单位与机关间干部的流通渠道,在事业单位中发现、储备优秀党政后备人才,目前已有3名同志走上副科级领导岗位。

㈣竞争性选拔科级领导干部,创造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机制。采取公开选拔,改革干部初始提名、全程差额任用干部等方式,拓宽年轻干部来源渠道。XX年以来,先后面向全市公开选拔了11名科级领导干部,任用人员中有3人来自县外,4人来自事业单位,3人来自企业。对入围考察对象的纳入科级后备干部进行管理和使用,目前有8人走上副科级领导岗位,其中7人来自事业单位。通过竞争性选拔干部,优化了领导干部队伍结构,一批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

㈤引进急需专业技术人才,储备年轻后备干部。为缓解县直机关年轻干部严重缺乏的现状,从年开始,由组织部门牵头,组成人才引进专班到高等院校开展人才引进工作,共引进急需紧缺人才65名,编制在机关二级事业单位,人在机关工作。目前绝大部分已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被组织部门纳入科级后备干部管理,为机关储备了一批年轻党政后备干部。

四、解决全县党政干部队伍年龄严重老化的对策建议

解决全县党政干部队伍年龄严重老化问题是一项政策性非常强的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公务员法》和《干部任用条例》有关规定,着眼长远,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稳步推进,确保取得实效。

㈠建立学习培训机制,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思想决定行动,良好的工作心态是做好工作的前提。目前,部分45岁以上干部在心态上存在误区,科级领导干部认为自己是最后xx届在班子里面,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想法,工作动力不足;一般干部认为提拔无望,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不思进取。现代科学研究表明,45至65岁是人的精力、心智、经验、能力等综合因素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对于管理者而言正是事业的高峰期。要按照“推动科学发展,提升能力素质”的需要,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加强与年龄老化干部的思想沟通和交流,进行激励性教育和引导,解决思想认识问题,鼓励他们以良好的心态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发挥其思想政治素质和政策水平比较高,工作经验比较丰富的优势,对年轻干部进行传帮带,提高整个机关工作效能。

㈡建立干部交流机制,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干部的经常性流动,能够激发干部工作活力,提高综合素质,也能在局部范围内解决年龄老化问题。特别对年龄老化干部,由于思想和身体原因对工作产生了惰性,更需要交流来激发工作动力。对年龄老化特别严重的单位,由组织部门采取培养式、调整式的方式,根据工作需要,在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理论水平、实际工作能力能够胜任的前提下,按照一定的原则、条件和方式开展干部经常性跨部门轮岗交流,改变一个部门由于干部年龄过于老化导致的机关活力不强和干部长期在一个岗位、一个部门、一个行业工作,出现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动力不足、工作创新不强等问题,激发干部的工作热情,使干部在新的工作岗位焕发出全新的活力,限度的实现有限的岗位资源和宝贵的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㈢建立政策激励机制,提高干部工作热情。科学有效的干部激励机制能充分发挥干部的内在动力,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一是出台激励政策。按照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目标激励与过程激励相结合、整体激励与层次激励相结合、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出台科学、系统、有效的干部激励政策。从事业长远发展着眼,保护各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做到讲年龄而不唯年龄,对符合德才条件的,该提拔仍然要提拔,调动年龄老化干部工作积极性。二是合理配备非领导职务。拓宽县乡两级非领导职务配备办法,对县直科级非领导职务职数比例不完全与班子成员职数挂钩,而与干部编制、工作绩效等挂钩;在乡镇设置一定比例的科级助理、科级干事等非领导职务,以选拔长期在乡镇工作,表现较突出、能力较强的一般干部担任非领导职务,解决政治待遇。三是实行奖惩制度。可根据实际情况,按照相关程序,建立优秀干部专项奖励资金,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年龄老化干部进行一些特别的表彰,以肯定工作成绩,对工作不负责、不认真的干部该批评的要批评,该处理的要处理,不能一团和气,要分出档次。

㈣建立动态储备机制,科学规划干部队伍建设。改善干部队伍年龄问题,最直接、最现实是加大年轻干部的储备力度,但又不能急于求成,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进人的数量上体现可持续发展。根据人口、地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等综合方面的情况,科学预测干部的年更新率,以干部的年更新率来设置干部年进入系数,适度扩大招录比例,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干部数及专业等方面的要求,确保干部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全县从至20__年XX年将退休党政干部349人,年平均35人(见下图),还有部分工作年限满30年的符合退休政策人员可能提前退休,从20__年进入退休高峰期。依据这一数据,科学制定干部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通过5至XX年的努力,使干部队伍呈现一个老中青结合的良性梯次,为党的事业提供坚强的可持续的人才保障。

㈤综合调配编制资源,优化干部队伍组合。在编制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探索打破编制按乡镇、县直条块分割、受限于统筹调配的现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时对编制进行动态调整,避免出现“进人无编与结构性空编”共存的现象,造成编制闲置。通过编制的动态调整,一方面促进干部的适当交流,另一方面用于年轻干部的调整补充,实现干部队伍老中青结合,优化干部队伍组合,提高编制使用效益。围绕全县发展实际,有选择性对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和承担社会事务任务重的单位,在编制调配上给予重点倾斜。

㈥健全社会保障机制,畅通干部出口渠道。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公务员正常退出的重要决定因素,建立公务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保障体系与社会保险机制的对接,能够有效解决公务员正常退出的后顾之忧。可根据实际探索出台提前退休、自愿辞去公职从事经营活动的激励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牵引和导向作用,扩大和畅通干部出口渠道。对工龄满30年或男年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的党政干部,鼓励提前退养或退休,退出编制,退出岗位,保留待遇,引进新人。鼓励有一技之长、有一定经营头脑、有到市场拼打意愿的干部自动退职、自谋职业,创办经济组织和各种社会服务组织,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和待遇,为社会创造更大的财富。

干部队伍情况调研报告 篇2

一、基本情况

我市共有908个行政村,904个村党组织,村“两委”干部3753名,农村党员24226名,村级后备干部2306名。从全市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上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力量不断壮大。近年来,我们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形式,把选拔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作为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基础工程来抓,纳入党务工作目标考核,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全市22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村级后备干部档案,全市2306名后备干部,平均每村2—3名;98%的村达到了村主要干部(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职一备的标准。

(二)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各乡镇(街道)结合工作实际,举办不同规模、不同内容、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同时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的传帮带作用,不断提高后备干部的政治素质和致富能力。其中,受过党务及实用技术等各类培训的1637名,占71%;致富带头人1038名,占45%。

(三)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结构趋向合理。本着实用、有效的原则,镇村两级扩大视野,调动农村优秀青年参与村级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改善后备干部队伍的年龄、文化结构。30岁以下的有461名,占20%;30—35岁的968名,占42%;35—40岁的392名,占17%,以中青年居多。学历全部在初中以上,高中学历的1406名,占61%,大专学历的115名,占5%。党员1152名,占50%;女性346名,占15%。

(四)村级后备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发挥了作用。在村党组织带动下,年轻后备干部干劲足,热情高,工作积极,在村级各项工作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在村“两委”换届时,能够为选出精干有力的班子提供充足的人选;在平时班子调整时,也能够及时充实进来,保持了村级班子和村干部队伍的持续稳定。如宁家埠镇荐家村的后备干部王士金,工作扎实,作风硬朗,甘于奉献。在村集体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个人为村民铺风化石路近千米。20__年5月以绝对优势当选村委会主任,他与支部密切配合,认真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20__年6月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像这样的优秀干部,各乡镇都有十多名。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强村的发展经验之一,取得了明显成效。如刁镇的刁西村、普集镇的普东村、白云湖镇的郑码村等,多年来一直注重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不仅村两委班子团结稳定,而且后备干部素质较好,数量充足,初步形成了村级干部梯次结构,实现了村级各项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各项工作年年走在全市前列。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全市后备干部队伍已初具规模,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同时,队伍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其中有的问题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倾向性,不容忽视。一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加强。在农村发展的新形势下,后备干部平时大都忙于种植、养殖或务工、经商,只是到村里有中心任务时才抽上来从事村务工作。由于平时参与少,缺乏实践经验,在具体工作中思路窄,办法少。特别是刚毕业的学生和退伍军人,接触农村实际不多,不能结合具体情况、从村情民意出发去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影响了工作成效。二是在经济发展中还不能发挥生力军的突出作用。

半数以上后备干部有一定的致富能力,但整体科技水平不高;受过培训的多以乡镇党委组织的政治培训为主,参加科技实用技术培训不多,在农民致富中的“引领”作用不突出,在经济发展和村级各项工作中还不能发挥骨干和带头作用,缺乏政治素质强和致富能力强、文化素质高和工作水平高的“双强双高”型后备干部。三是部分乡镇对后备干部的管理培训流于形式。有的仅有名单和档案,没有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对后备干部只满足于有,而不着力于用,不在培养锻炼后备干部的方式方法上下功夫,导致不敢用、不会用、不能用,不利于后备干部的成长,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后备干部的积极性。

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主观方面,一是部分乡镇党委在认识上有偏颇,不想去抓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在各地普遍实行村委会直选的形势下,有少数乡镇领导干部认为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与村级直选的现实不吻合,培养了也不一定选上,费力大而成效小,不能从农村发展长远大计的角度出发去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仅把主要精力以及人力、物力重点放在经济工作上,从而放弃了抓发展关键、抓农村人才的主动权。二是个别村主要干部受思想水平和权力意识的局限,不愿培养后备干部。部分现任村干部特别是村支部书记,从个人眼前利益出发,担心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有意无意地淡漠对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三是少数村主要干部统率全村大局的能力不高,不敢选拔后备干部。有的担心选拔后备干部会引发年轻村组干部之间的矛盾,导致班子的不稳定,只好放着人才不用或不能有效使用,贻误了人才的成长。

客观方面,一是村级任务重,工作难度大。面对加快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村级工作包括结构调整、引进引办、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事业,以及计划生育、土地管理、征兵、民事调解、精神文明建设等诸多繁重任务,村级负担重,压力大,令年轻人望而却步。二是村干部职位吸引力差。村干部报酬普遍不高,大部分村不能落实一般村干部的退养安置,不能解决其后顾之忧。个别村集体经济薄弱,一些正常工作开展不起来,干部工资常年挂在帐上,导致状态低迷,成效不高,在群众中没有威信。三是年轻人外出务工多,力量分散。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变革,农村青年中外出务工、经商的人员越来越多,不少村只留下一些老弱者“守摊”,后备干部人选缺乏。机制方面,不成熟,不定型。目前,对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力度还不够,规章制度还不够健全,少数乡镇党委及村党组织在后备干部的选拔上缺乏机制制约,在培养上缺乏方式方法,在使用上缺乏上岗保障,致使队伍建设规划落不到实处。

干部队伍情况调研报告 篇3

农村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在于村干部。村干部队伍建设好坏,直接影响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如何配齐配优村级干部,让村民在集体事业中有领头雁,让国家惠民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准确、及时惠及群众?如何实现村级干部承前启后,后继有人,村级各项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两大问题,我镇通过走访各村干部,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座谈会等形式,对我镇村干部的工作现状进行深入的调查。

一、我镇村干部的配备情况及工作现状

镇地处湘南粤北,是临武的南大门,辖15个行政村,面积86平方公里,现有村定员干部56人,其中女性16人,35岁以下的2人,村支书和村委主任共30人,大专以上学历5人,高中及中专以上学历3人,大学村官2人。

(一)村干部队伍整体年龄老化,特别是村主干。我镇共有15个行政村,配有56名村干部,其中村主干30人。全镇各村村主干平均年龄达45.7岁,30岁以下的仅2人,只占2.8%,而50岁以上的有16名,占45.7%,大部分集中在40岁至55岁期间。村干部年龄老化,思想不开放,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带领群众发家致富更是心有余力不足。

(二)村干部文化素质偏低。调查发现,全镇56名村干部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的有42人,占66.2%;30名村主干中,大专以上文化的只有5人,中专、高中以上文化有3名,只占34.3%,比例相对太低。

(三)女村干部所占比例小。全镇56个村干部中,女干部有16人,只占了33.1%;主要村干中的女主干则更少,30个村主干中,女主干仅有1人,只占3.7%。

(四)个别村干部队伍凝聚力、战斗力不强。个别村班子不团结,主干间不合,村干部思想观念落后,又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和能力,在群众中威信不高,村中各项工作难以顺利开展。有的村级人、财、物管理混乱,党员群众怨气较重,干群矛盾激发。调查中发现,我镇增加山村村主干不合,工作上没有做到相互配合,还导致了村之间纷争。有点村干长其在外,对村里的事不能及时到位,严重影响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

(五)后备干部队伍培养难,村干部队伍不稳定。调查发现,我镇有的村长期培养不出后备干部,特别是山头村,几年来几乎找不出适合的人选接替。许多村主干反映,村里有本事的年青人基本上都外出工作或经商,好不容易找来的年青干部,在村里也做不久,干了几个月或一年多,外面有更好的发展,也走了。有的村,主干已到退休年龄,但仍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接替,之前培养好的后备干部,往往都留不住。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工作难开展。部分村民文化素质低,村里的一些工作得不到支持甚至会遭到误解,致使各项工作开展难度加大。在调查中,许多村干部均反映现在农村工作难做,如:计生、征地等许多工作,经常都得罪人,很难得到支持,工作开展十分辛苦,一些村民又无理取闹。

(二)农村青年大量外流。现在的农村,发展机会少,文化水平较高、思想素质较好、工作能力较强、有一技之长的青年,他们大都选择外出务工经商来谋发展。显而易见,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培养一个优秀的农村后备干部,更是难上加难。

(三)村干部待遇低。我镇各村集体经济普遍比较薄弱,村级开支困难大。目前我镇村主干月工资标准在200—400元之间,一般干部的工资标准更低,全镇村级主干平均工资标准在220元左右。村干部待遇低,生活缺乏保障,致使干部队伍不稳定。

(四)村小组与村党支部、党员关系没有理顺。民主直选村干部,实行村民自治的本质精神和根本目的,就是在党的领导下把民主政治建设落实到农村基层,让农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但是,由于部分村干部和群众对实行村民自治的本质和根本目的认识不清,理解不透彻,存在个别村小组对党支部、党员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在处理村内事务方面很少主动找党支部、党员沟通、协调,征求意见,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的带头作用、示范作用难以发挥,影响和削弱了党对农村工作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五)集体经济薄弱,难以干出成绩。镇属典型的山区,一直以来难以发展村集体经济,村一级运转比较困难,落实事项、开展工作有时受经济条件限制许多工作难以到位,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工作成效难以体现。

三、对加强村级干部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注重班子配备,增强村干部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吸引力。首先,要配好村主干,把真正能为群众服务的、作风正派的、文化素质高的人才选为村书记、村主任。其次,是配好、配强班子成员,做到结构合理,队伍中应根据各人的能力、特长来合理分工,合理利用,做到人人发挥所长,让他们切切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让农民群众对村干部充满信心,支持村中各项工作。

(二)注重党建,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培养。镇村均要认识到发展优秀后备干部的重要性、紧迫性,充分发挥基层党建的作用,针对性发展党员,从长远出发建设好村级团支部,为村级党支部培养后备力量。特别利用班子成员以及村里老党员、老同志的力量,去挖掘、发现优秀青年,主动联系,进行一对一培养,在村级各项工作中要给他们提供锻炼能力的机会,采取定目标、定责任、定时间、定措施等办法,有意识地磨练和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促使他们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早日成材。另外,注重吸引有能力、高素质的外出务工人员返村任职,让外出务工颇有成就的致富能手等回村任职,努力做到村干部队伍能者上、庸者下。等等,切实把那些政治素质好、有知识、懂管理、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同志选拔充实到村干部队伍逐步建立起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良好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努力培养一支年纪轻、文化水平高、熟悉经济工作、愿为群众办事、有发展潜力的村委干部预备役队伍。

(三)注重培训,加强村干部教育管理。一方面要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经常性组织村干部学习培训,把政治理论教育与实际工作技能培训结合起来,提高农村干部的思想素质和工作水平。另一方面要组织村干部观摩学习,带领村干部到工作开展好的村进行参观,学习各村好的工作经验,增长见识。通过加强管理,提高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提高村干部待遇。村干部待遇得到提高,才能激发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吸引更多的年青干部进入到队伍当中。上级领导要重视村干部待遇,提高现任村干部待遇,对年满60岁以上的在职或离任干部,根据他们在村不同的任职年限,制定一个补助标准,每人每月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除去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同时建立健全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落实医疗保障,让村干部感觉生活上“有保障”,安心工作,切切实实把基层工作当作一份事业来经营,真正为基层群众服好务,从而稳定村干部队伍。

村干部是党委政府联系广大农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团结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中坚力量,关心关注村干部队伍建设,解决存在的困难,把这支队伍建设得更好、更强、更优,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干部队伍情况调研报告 篇4

近期,按照xx县委组织部有关要求,县XX局党组高度重视,及时安排相关人员采取组织座谈、问卷调查、调研分析等形式,对XX局干部队伍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其主要原因进行调研分析。通过调研,对当前xx县XX局干部队伍基本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对下一步如何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有了一个初步的建议与对策。

一、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一)基层组织基本情况。XX局包括局机关、普查办、地方社会经济调查队。从单位性质和建制看:局机关20__年9月25日被省公务员局批准为参公事业单位(公局发[20__]x号文件),正科建制。普查办为事业单位(编办发[1996]x号文件),副科建制。地方社会经济调查队为事业单位(xX办发[20__]x号文件),股级建制。从编制看:局机关事业参公编制10个,实有14人。其中参公人员12人、工勤人员2人。普查办事业编制5个,实有7人。地方社会经济调查队事业编制10个,实有9人。合计编制25个,实有30人。

(二)领导班子基本情况。XX局领导班子由五人组成,从职务及年龄看:局长(42岁)、支部书记(46岁)、副局长(48岁)、纪检组长(43岁)、普查办主任1人(42岁),平均年龄为44岁。从性别看:男性3人,女性2人。从学历看:研究生1人,本科4人。

(三)干部队伍整体基本情况。XX局现有干部职工30人。从政治面貌看:在岗党员10人,非党20人。从学历看:研究生3人,本科15人,大专11人,中专1人。从年龄段看:30岁以下2人,30至40岁2人,40-50岁20人,50岁以上6人。平均年龄45岁。从专业技术职称看:高级师2人,中级师10人。

(四)近三年干部选拔任用情况。20__年8月份以来,局党组先后通过竞争上岗、鼓励激励等方式提拔工业股干部、农业股干部、投资股干部分别为办公室主任、农业股股长,提拔办公室干部为驻村第一书记,综合股股长被组织部门提拔为XX局副局长。

(五)近三年干部队伍流动情况。从科级领导看:20__年8月份XX局主要领导调整,20__年1月,局副局长调整,纪检组长调整。从一般干部看:20__年11月招聘研究生2人,20__年10月份从外单位调入2人。20__年8月从XX局调出1人。

(六)近三年队伍突出特点和建设总体成效。一是整体素质日趋提高,特别是在政治思想建设、知识更新和专业技能培训方面成效明显。二是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能围绕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服务职能,提升服务水平。三是干部作风总体向好。能够求真务实,勤政廉政,没有出现重大违纪、违规和违法行为的发生。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队伍结构不尽合理。至3月底,XX局30名职工中,40岁以下的4人,占13.3%;40-50岁20人,占66.7%;50岁以上6人,占20%,平均年龄为45周岁。工作的专业性和繁琐性,要求干部队伍年轻化。由于前些年队伍多年没有招进年轻干部,近两年,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调入等方式招入3名比较年轻的人员,但是相对业务不够熟悉,暂时成不了工作中的业务骨干力量,至目前已出现年龄老化现象、青黄不接的问题已日趋严重。

(二)干部流动性差。干部交流是干部成长的重要途径,可是从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在XX局的工作并且工龄在15年以上人员多达18人。占到60%。从20__年至今,仅有1人名调出交流,1人内部提拔副科领导干部。一方面,由于是弱势部门,很难将优秀人才推出去。另一方面,XX局内部也没建立健全干部交流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激情和热情。

(三)干部综合素质有待提升。事业发展到今天,对XX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干部不仅要具备专业的工作能力,还要具有财务、经济以及与本专业关联的工业、农业、商贸、能源等行业方面的知识、较准的判断力和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至目前,作为XX局系统的中坚力量,能够在工作岗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仅占全体职工的三分之一。全体职工中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60%,专业技术职称上中级及以上职称占40%,而且两名高级师一人因病离岗、一人已到退休年龄,这与我们要建设一支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的队伍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如何真正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全县大局,发挥服务职能的综合素质需要更进一步提升。

三、原因分析

(一)受传统思想对工作认知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认为XX部门是清水衙门,无钱无权无位。总认为工作就是成天与数字打交道,枯燥乏味,工作没有其他单位优越。外边想干事的人不愿进来,认为干工作晋升有限前途不大。再加上行政人员编制超编,地方经济调查队虽有编制,但镇办干部担心调入后失去公务员身份而不愿调入,造成XX局人员流入特少。系统内部人员流动不畅,干部工作进取心不强。

(二)受当前工作任务和工作环境的影响。随着近年工作领域的不断拓展,工作任务日益繁重,除了完成国省市工作涉及到经济分析、信息调查、社会项目调查、各种普查任务,还有各项考核考评工作任务。特别是当前调查对象的配合度不尽人意,使干部感觉工作责任和压力过大,前所未有,身心疲惫,部分人员产生想调离XX部门的想法。

(三)教育培训方式方法不够灵活。当今,新的任务不断增加,方法制度不断改革,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可是对干部队伍的培训仍然跟不上时代步伐节奏。培训方式方法不够灵活,无法满足XX人员要求培训的强烈需求,XX人员的业务水平也难以得到全面提高。

四、建议与对策

(一)用好用活“三项机制”,不断激发XX人员工作激情。进一步修订完善局机关学习制度、工作制度、月评季考等考核考评制度,重点突出工作业绩、分析报告成果、信息宣传等,对业绩突出的工作人员给予政治上、精神上、物质上适当的鼓励奖励,激发全体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对那些工作能力强、工作业绩突出、综合素质高的同志,积极向组织、人事部门推荐,使其优秀的XX人才提拔到更重要的领导岗位工作中去。

(二)建立人员合理流动机制,不断理顺XX人员流动渠道。一是统筹XX局内部人员的流动,特别是与下属单位人员之间的统筹使用,加速系统内工作人员之间的协调顺畅。二是合理安排内部专业轮岗制度,加速现代XX人员的复合型XX人才的培养。三是积极争取组织人事部门支持,每年把毕业大学生中学专业或外部单位中热爱工作,业务能力强的人员调入XX部门,为XX部门注入新的活力。

(三)创新教育培训方式方法,不断提升XX人员综合素质。一是鼓励和支持XX人员积极参加学历教育和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不断提高XX局工作文化层次和业务能力。二是创新培训方式。在今后的干部学习教育中,将根据实际情况,创新教育培训方式,使干部的学习融入社会、走进生活。三是注重培训内容多样化。要重点在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改革前沿信息观察、哲学思想和科学世界观、专业技能、计算机应用、素质教育等方面,增强履行基层工作的XX人员的工作岗位职责的能力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文化建设,不断增强XX部门凝聚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用文化来凝聚人心,鼓励XX人员追求“自我实现”的机会,注重情感交流和人文关怀,使XX人员工作心情舒畅,始终保持一种健康积极向上工作心态,增加XX部门的凝聚力、归属感和向心力,使得XX部门留得住人,吸引得来人,能提供展现个人能力的平台。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