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调研报告范文(通用7篇)
一、调查的目的、方法、样本及实施
(一)调查目的。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工作的成果要有助于对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做出准确判断,并为政府制定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
(二)调查组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推广应用组作为调查的指导单位,于XX年8月联合下发《关于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和典型案例收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信息产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工作。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信息化测评中心作为调查工作的承担单位,负责调查设计、组织实施和管理、数据分析和撰写调查报告等工作。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作为调查的支持机构,负责抽样调查样本的选定和调查结果的测算工作。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通集团公司作为调查的协助单位,分别向下属机构发文,召开了全国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并协助开展调查工作。
(三)问卷设计。经过反复论证研究,调查问卷的设计首先保证能够形成对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情况的总体判断,同时兼顾具有长效作用,争取形成基础性指标以及相对稳定的工作机制。
(四)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主要为企业总经理/总裁、分管业务或者信息化的副总、信息化主管或者企业综合管理人员。
(五)调查内容。调查内容包括:影响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问题;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特别针对尚未开展信息化的企业做了专门调查;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计划;企业信息化对政府和发展环境的要求;企业对第三方社会服务平台的评价;企业对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与质量的意见。
(六)样本选取。根据《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抽样方案》的要求,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完成了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样本的抽取工作。抽样库采用了XX年最新维护的国家统计数据库。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在全国层面上选定了26022家样本企业。
“样本企业”既包括已经开展信息化的企业,也包括还没有开展信息化的企业。其中,21067家为支持分行业分析的样本,另外4955家为支持部分重点城市分析而补充的样本。支持部分重点城市分析的样本共6924家,其中1969家既可支持部分重点城市分析,又可支持分行业分析。
1、样本的规模属性。样本企业规模的标准,上限依据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共同签发的“国经贸中小企[]143号”文件中有关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下限是年销售收入在50万元(含)以上,或者职工人员在10人(含)以上的企业。满足以上两个条件中任何一个即可。
2、样本的行业分类。以XX年国家统计局等三部委对中小企业的分类为基础,增加了“农业”、“信息与服务业”(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教育) 和“其他”。
七)问卷回收。数据汇总采取远程电子化汇总的方式,共回收有效问卷9200多份,回收率达35.35%。由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负责对调查结果进行测算。从对样本回收情况和问卷质量的分析表明,回收的有效问卷能够满足调查工作的要求。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
(一)中小企业经营状况持续好转,信息化投资能力不断增强。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中小企业法人单位营业状况良好。全国中小企业法人单位中,正常营业的法人单位为205.68万户,占企业法人的88.6%。非正常营业的法人单位占11.4%。调查显示,由于中小企业经营情况持续好转,对信息化的投资能力不断增强。
(二)中小企业最优先的需求是市场与营销。调查中了解到,52.7%的企业首先关注市场与营销(销售)方面的问题。说明中小企业对于信息化的主要需求,集中在解决眼前急迫的生存问题,明显有别于更多关注长期效益和无形效益,更加关注战略、管理控制问题的大企业。此外,17%的企业强调管理方面的需求,13.3%的企业关注客户管理方面的需求,11.2%的企业强调生产与研发方面的需求。
将上述四方面的需求进一步分析,中小企业需求特点表现为:
第一,中小企业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了解市场信息和扩大销售能力。59.6%的企业把了解市场信息作为市场与营销方面最主要的具体需求;46.5%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扩大销售区域;36.8%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加强产品的推广;28.5%的企业强调控制销售成本。其它需求还包括管好销售渠道(21.9%),改善售后服务等(16.9%)。
第二,在客户管理方面,与大企业普遍把如何保留优质客户看得更重要相比,中小企业最关心的是如何发现更多的客户。48.1%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发现更多客户;42.4%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客户满意度;39.8%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管好现有客户资料;34%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客户的购买行为;30.7%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客户对产品改进的需求;18.4%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客户信用信息。
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通过对我市的十余家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发现,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逐步加快,企业也逐渐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高效率,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为企业带来了举足轻重的回报,很多中小型企业也在试图尝试信息化管理,逐步加大对信息化的投资。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有了突破性进展,信息技术与管理的结合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然而,我国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管理模式落后,重硬轻软、重建轻管
信息系统是以人为核心的综合性人机系统,它的运行基础是科学的、先进的管理模式,然而我国大多数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经验管理阶段,信息系统上马后并没有发挥其最大效能,很多功能无法实现无法运用,可以用计算机完成的工作很多都还在手工完成。高资金投入的信息系统没有给企业带来相应的回报。
许多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明显的“重硬轻软”现象,主要表现为不少单位重视对硬件设备的投资却忽视软件系统的建设与管理,更多的单位将信息化建设简单地理解为软硬件系统的构建,而忽视了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利用这一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致使耗费巨资构建的系统形同虚设。
2、需求不明确,求全求大
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着一哄而上的混乱局面,许多企业建设目的不明确,对通过信息化到底能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目标不明确,只是为了信息化而进行信息化,以企业信息化门户网站为例, 很多企业都在积极兴建本企业的门户网站,但是绝大多数企业网站起到的作用仅仅是停留在媒体的简单扩充上,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深层的挖掘,也不知道目标客户是谁,通过网站的建立能给企业或客户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增值,网站也不能反映出企业的形象,功能简陋,用户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信息,用户的咨询也常常得不到回复,甚至有些网站自成立之后相当长的时间都没有更新, 始终只提供主页,没有什么实际内容,形同虚设。尤其是电子商务的运用上还非常落后。
3、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匮乏
由于企业信息化是由软件公司或设备供应商推动的,企业缺乏信息管理专有人才,对信息化的实施手段和方法、信息技术等知识又缺乏足够的了解,难以清晰地描述企业需求,由此产生双方的配合难以默契,造成开发盲目。也正因为企业对信息化没有明确的认识,导致很多企业盲目夸大信息化的作用,将经营管理变革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建设MIS、办公自动化、ERP、CRM、SCM等系统上,认为只要建设起了这些先进的业务处理系统,就可以大大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而不考虑自身情况,不考虑其实用性、可靠性以及局限性等问题,忽视了对本单位内部有关信息的收集、整理、转化与利用等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结果导致辛辛苦苦建设起来的信息系统因信息的管理跟不上而不能发挥作用。
4、推行不坚决,虎头蛇尾,同时维护成本又很高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根据单位运作状况随时加以维护与更新。有些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系统建设告一段落后就不再花费心思对其进行维护与管理,导致许多单位的系统中存放的始终是过时的信息,基本无法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发挥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最初投资的考虑,很多老的业务系统缺乏友好的维护接口,维护成本又极高。而且很多小系统是在支撑平台上直接构建业务系统。这使得业务需求发生改变或需要升级时,因为业务系统与支撑系统之间的软硬件过度耦合。而使得升级改造困难重重。这种低层次的软件开发模式,使业务的开发,维护和扩展变得复杂而艰难,很多时候陷入了充之可惜,留之无用的境地。
5、信息化建设缺乏统筹考虑
企业的信息化只在某一阶段为企业生产管理应用,虽然能够解决一时的功能需求和效率提升问题,但从长远来看,缺乏整体的信息化建设规划,这样的各自为政。最终导致了不能以企业全局性运营进行战略性思考,不能将企业各层面的管控纳入统一的平台中。不能通过统一的信息化规划和建设来提升企业整体运营能力。
6、数据信息不能被汇总和分析
各个业务子系统均包括一套独立的平台框架和设备,数据信息独立存储,这些经营数据、财务帐务数据、人力资源数据、生产数据等等都保存在各自的系统中,这些数据仅仅是被简单的在本系统内进行汇总和分析,而不能被汇集到统一的数据库中被多层面充分分析和利用,不能进行深度的数据挖掘,在管理和决策起到应有的作用。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这将最终成为企业发展的巨大瓶颈。
总之,由于对企业信息化的目标不明确,管理理念跟不上,业务流程不配套,同时又缺乏专人负责,在这种盲目的状态下,导致对企业信息化推行受阻,甚至有时候会出现企业实行了信息化后不仅没有提高企业的运做效率,反而由于培训不够增加了员工操作的复杂性导致效率低下。形成巨大的浪费。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除技术因素外,更主要的因素是能不能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同企业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其说是技术问题还不如说是管理问题。管理的不科学、流程的随意性是导致信息化建设失败的原因,到目前为止,中国的企业界,无论是企业的最高领导,还是销售、财务等业务部门,只是片面地认识到信息系统是他们改变管理模式的一种手段,仅仅是把信息系统当成节省时间、节约劳动成本的'自动化工具,不能从企业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建设。
通过调查发现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很多,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企业首先要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分析自己的需求,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和今后发展目标,对信息系统进行统筹规划,同时企业要培养和引进信息管理专有人才,成立专门机构——信息管理中心, 由专人负责。另外流程重组应与信息化同步,企业要认识到业务流程的改造,才是信息化的核心。信息化的本质就是借助技术设备和软件实现企业流程的重组和再造,从而实现降低成本、提高管理和生产效率,最终提高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目的。所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一定要和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相结合。
为学习借鉴发达地区企业的成功经验,开阔视野和发扬创新精神,在考察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提出工作对策。
江浙及附近地区等地的发展之所以走在全国前列,既与当地的经济实力有关,也与他们在工作中善于创新,较好地解决了认识、资金、人才三大制约因素有关。这次考察学习主要走访了江、浙、沪多家企业公司,通过学习,颇受启发。现将此行考察报告如下:
一、几家主要企业概况
南通醋酸纤维有限公司是由中国烟草总公司与美国塞拉尼斯公司合资兴建,是集化工、轻纺、热电为一体的大型工业企业。公司占地面积39.2公顷,投资总额2.3155亿美元,丝束年生产能力达到3.2万吨,二醋片年生产能力达到5万吨,填补了中国烟草行业烟用醋纤丝束及其原料二醋片生产的两项空白,结束了我国烟用醋纤丝束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目前,总投资21.5843亿元人民币的四期工程建设己经启动,计划于20__年竣工。届时,丝束生产能力将翻一番达到6.4万吨/年,醋片生产能力将达到12万吨/年,企业生产能力将位居世界前列。公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着。曾被国家统计局评为中国工业行业排头企业,被国家经贸部核准为先进技术企业,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外商投资企业”、“全国用户满意企业”、“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
江苏智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是专门从事烟草机械,集科研、设计、制造于一体的股份制公司。凭借着自身雄厚的技术实力,严格的品质控制,完善快捷的服务体系,智思产品已经行销全国几十家烟草生产厂家。把握世界技术进步的脉搏,实实在在地为中国烟草生产厂家服务是一贯的经营作风。独立开发的国家专利产品吸引了全国同行业的高度重视,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赞许。公司尊重知识、广集人才,公司高级管理层和技术骨干队伍由极具经验、较高学历、年富力强的中青知识分子组成。他们来自五湖四海,组成了机械、电气、自控等专业。优秀的人才,高品味的眼光,强大的技术组织和开发能力,以及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为形成智思公司独特的技术优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在较短时间内满足各烟草生产厂家的设备改造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上海华东电脑股份有限公司组建于1994年1月,同年3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是中国大陆IT行业的首家上市公司。华东电脑以中国著名的计算机研究和开发机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雄厚的科技实力为依托,围绕建立比较完善的运作模式,具有竞争力的技术队伍,覆盖全国的市场拓展能力,广泛便利的融资渠道,吸引和稳定一流专业人员的人才高地,追求诚信、专业、创新、成效的企业文化等6个方面开展工作,形成核心竞争能力,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公司目前主营业务是以信息系统、弱电工程、电子工程和软件工程开发为主,定位于提供全面解决方案为核心业务的供应商,大力发展以系统集成和网络集成为特色的优势业务,开发出基于其上的更加专业的服务内容,大力开发有特色和特定行业背景的用户群,选择具有较高科技含量、集成度较高的IT业相关的服务项目为公司的核心产品。公司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软件企业”、“信息系统集成与软件开发上海市用户满意服务单位”和“技术最强系统集成企业”。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售后服务体系,开通24小时免费服务电话:。规范的管理、全面的服务,可以有效地保证公司客户的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二、以上几家企业的特色
南通醋酸纤维有限公司主要给我们详细展示并介绍了自身的发展历程,企业的过程质量和贯标管理,以及除封箱工序外的全自动程序网络管理和企业ERP实施过程。南纤公司原有的业务系统基本上采用手工管理,只有部分部门采用了微机管理业务,但也都没有联网,因此许多业务数据不能共享。各部门间的信息基本上是采用报表形式传递,信息传递不顺畅、不及时。由于许多信息不能直接来自生产的部门,而是需要人为的加工和传递,所以这种做法一方面容易造成混乱,另一方面又增加了企业人员的工作量,造成了分工的混乱和重复劳动。随着业务量的不断增大,各种业务信息统计和分析工作日益繁重,各类统计数据难以及时上报,这使得高层管理人员不能全面准确的掌握整个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因而也就无法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在此情况下,南纤公司希望依靠具有先进管理思想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来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当然,南纤公司成立初期曾选用美国SSA公司的BPCS信息管理系统中的部分模块,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产品功能适应性、实施支持和应用推广的问题,终告失败而停止。在总结了以往积累的经验后,自1995年始,南纤公司对市场上的国内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调查和评估。经过软件供应商面对面的竟标和公开化的评比,最终,南纤公司于1996年4月选择了开思软件公司,并签定了合同。根据双方签定的合同,在南纤公司实施的《开思/ERP》系统主要包括:系统控制、采购管理、库存管理、销售管理、总帐管理、财务报表、应收帐管理、应付帐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工资管理、质量管理这十一个子系统。实施分系统培训、系统调研、客户化实现、系统实施等几个阶段。应用系统中服务器平台定位于IBM的AS/400小型机系统,通过企业内部局域网中的PC机,构建了整个运行环境。从1996年5月开始,经过分步实施和中途适当调整,至1997年12月进入基本运作。实施产生的效果宏观上而言,南纤公司实施《开思/ERP》后,将企业管理中一些不规范、不标准的做法,进行了统一的管理,以计算机的操作处理替代手工的管理,不但及时的处理了业务,同时还实现了信息高度集成和共享,供其它业务环节取用,减少了重复录入的工作量,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细节上,通过实施《开思/ERP》,南纤公司对仓库中近二万多种物品进行了清理,避免了物品存放的混乱,通过最高库存量和安全库存量的定义和运用,降低了南纤公司仓库中物品的总量,减少了库存积压的金额,提高了企业的利润;通过实施,南纤公司调整了一些管理职能的变动,对一些需要统一处理的工作进行了限定,例如物品代码信息的定义,由各有关部门提供信息,具体负责人员采集各环节提供的信息,通过协调后,进行处理,避免了各业务环节各自为阵,信息存在冲突的情况;通过物品领料操作的运用,实现财务费用各业务环节分摊考核的功能,从而减少了企业中不必要的浪费,控制了费用的发生;销售、采购和应收、应付的连接为企业财务管理中供应商的应付款生成、客户的应收款生成提供了获取的渠道,不但准确、及时、工作量小,而且来源明细,分析管理细化具体化;应收、应付和帐务的连接帮助企业有效地管理应收、应付款,有效地计划和控制资金的使用,从而使企业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随着企业对《开思/ERP》运用的深入,南纤公司的信息管理系统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实施《开思/ERP》后,南纤公司认为,这不仅仅是企业脱离手工管理的一种变迁,更重要的是给企业带来了一种管理思想,是一种管理的变革。该项目已通过国家烟草总局组织的验收。下一阶段,南纤公司准备进一步采用《开思/ERP》的生产管理、成本管理和运输管理等子系统,并采用开思软件公司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开思/OA》,通过《开思/OA》与《开思/ERP》的结合,实现企业的业务管理和工作流管理。
最后,针对目前我厂嘴棒生产所存在的吸咀、硬度、油渍、焦孔等问题进行了技术交流。
江苏智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主要展示介绍了SH9系列叶丝在线高速膨胀干燥系统、全配方风力送丝机、淹没式洗润梗机等设备。SH9系列叶丝在线高速膨胀干燥系统对切丝后的叶丝利用过热蒸汽在线快速膨化和干燥,叶丝获得良好的膨化效果和卷曲度,其填充值比传统烘丝机提高(8~12)%,膨胀率超过20%,烟丝杂气降低、烟气柔和、吸味纯正、焦油含量降低。该系统是其自主研发并具有多项技术专利的产品,1999年7月开始研制,20__年11月在合肥卷烟厂制丝线使用,20__年11月在合肥卷烟厂通过国家局鉴定,20__年获国家烟草局科技进步奖。几年来经过不断地完善和大力采用新技术,现已经发展到第三代产品。全配方风力送丝机工作原理是储柜的烟丝通过辅联设备送到旋转分料机储存,当吸管上方的限量管发出要料信号时,分料机根据排队程序将烟丝分配到各吸管上方的限量管里暂存。当卷烟机发出要料信号时,限量管下方的拨料辊开始起动,定量向吸管里喂丝。用很低的风速就可将烟丝送到卷烟机的储丝仓,综合考虑了小车送丝和风力送丝的优缺点,如果将小车送丝的优点熔合到风力送丝系统来研制一种新型的风力送丝机,将为卷烟企业稳定卷烟质量,降低原料消耗带来可观效益。
洗梗机水洗前部增设转子洗梗效果较佳。
公司目前生产以微波松散烟包系统、叶丝在线高速膨胀干燥系统、闪蒸式梗丝膨化干燥系统等为主,除切丝机以外梗、叶全套制丝设备。其中:微波松散烟包系统、叶丝在线高速膨胀干燥系统已被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教司列为重点科技项目,叶丝在线高速膨胀干燥系统在20__年荣获国家烟草专卖局科学进步奖,闪蒸式梗丝膨化干燥系统在99年度获得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技进步奖、20__年度获得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称号。
上海华东电脑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给我们演示了在我厂考察并对部分科室车间作过初步需求分析调查后对烟草企业内部如何开展信息化和管理过程。谈到了烟草行业信息化现状,烟草行业已建成的信息系统:主要集中在财务管理、安全管理及进销存管理系统等方面,除财务软件整个行业得到普及外,其他两系统应用比例已超过了70%。物流管理、办公自动化及电子商务系统已进入高速发展期,预计3年内将得到普及。烟草行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烟草行业是半计划半市场的行业,信息化主要动力主要来自于国家局要求,而非企业自身需求,应用与高水平的建设不相协调。重复建设现象也比较严重,当前烟草行业集中和统一在所难免,但实施和执行中,如何协调各方利益,保证信息系统有效,仍是关键问题。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第一期:基础硬件平台系统建设——已经完成建设。第二期:软件平台系统、应用软件系统、用户接入系统初步建设——协同商务与决策支持系统建设。第三期:软件平台系统、应用软件系统、用户接入系统深化建设——规划未来建设和软件平台系统建设-常用工具。用户接入系统方面—建设外部网站系统、呼叫中心系统和外部短信系统,并与原有接入系统有机整合,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多元化的接入方式。软件平台系统方面—建设数据仓库系统,并与原有软件平台系统有机整合,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应用软件系统方面—结合数据仓库系统建设,构建强大的在线分析和数据挖掘功能,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强大的决策支持功能。硬件平台系统方面—升级服务器系统、网络系统、通讯系统和外部设备,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
三、主要考察体会和建议
走进三家公司,给我们的印象是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管理形象,干事精干,作风踏实,注重实际,管理规范,突出效益。三家公司都很注重创新,注重过程质量管理,注重ISO9000管理和企业信息化管理。在每家公司会议室或接待室,对方都是以企业信息化手段给我们展示企业形象和产品,展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其中对于南通醋酸纤维有限公司推进和实施企业信息化过程的做法、江苏智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针对烟草制丝工艺设备薄弱环节开展创新攻关作风、上海华东电脑股份有限公司调查务实的服务做法很值得我们厂工艺测试改正和信息化工作方面借鉴。下面仅从推进信息化工作角度谈几点体会:
1、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价值和企业信息资源规划的利用
信息有三个基本要素:发起者、传输、接受者。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如何从上述三个要素来衡量信息化对企业的信息资源的激活程度,找到企业信息化的价值发挥空间。
比如在国内的企业大多已经进行了信息化建设框架规划,确定了自身信息化的建设目标,将预期目标的IT系统进行了分块命名,提出了各块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种框架规划具有一定指导性意义,但远不能代替信息资源规划。有时候企业会在框架的基础上制定一些模块的技术规范文档来指导建设,这向前走了一步,但缺乏具体、科学的信息资源规划作为基础,偏重于文字堆积的文档里面隐含了很高的浪费和风险,具体效果优劣也是看得见的。国内运营商中常出现了系统滥建乱建、有建无用、层出不穷的新的信息孤岛、有需求无信息等种种问题,这是一个症结。
2、如何进行企业信息资源规划管理
如前所述,信息资源规划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基础,在国内企业以往的信息化工作中却多被忽略。在执行层面如何进行企业信息资源规划?
在企业信息资源规划的过程中如何把握不同信息类别的特点,对于一个企业的三个关键要素,对于人员来说,具备很大弹性是显着特点,对战略来讲,存在的意义在于被执行,运营当中效率和成本是关注的关键。
流程的识别和优化是信息规划的重要工作,企业的运营模式如何转向以IT系统为核心精细化运营。企业最该关心的是流程,有产品流程、业务流程,这几个流程的流畅性可能是保证业务能够实现的条件。
3、如何制定企业信息化建设路线图
这个问题是要考虑在有一个较好的信息资源规划管理的基础上,如何实现IT目标系统。
信息资源规划管理能够提供真正的需求,也是评价信息化系统支撑能力的标准。信息化建设如何考虑用较低的成本、较高的效率较好的满足信息资源规划提出的信息化需求。
信息化建设要把握自身的两个重要特点,一个是信息化建设本身就是要打破信息壁垒,用条块分割的方式进行信息化建设会制造天然的壁垒,信息化建设转换为开放的思维;另一个特点是信息化建设有阶段性,但是是一个永远进行的过程。信息化的建设不能是领导驱动,不能是项目驱动,只能是需求驱动,需求应来自业务部门,并纳入信息资源规划管理体制提炼而得到。
4、如何把握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条件
通过信息化建设来保障企业的战略实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是目前最有效的也是必需的途径。信息化建设又是一个高风险的工作,比如国内实施ERP失败率超过90%,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有人提出了“信息化程度不高、技术落后”,“系统分散建设,管理独立”,“管理流程没有优化”,“重建设,轻管理”等诸多原因。
上面这些原因都是一些具体的表现,根本原因都是没有采取科学的方法,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是需要成功的条件的。科学的做法是什么?要具备哪些条件呢?为此,需要考察企业信息化体系的构成,企业信息化运行方式,企业内不同层次研究与开发机构的设置、工作职能和特点。
5、门户网站建设
江浙的门户网站建设是当地信息化工作的亮点,也代表了目前国内门户网站的最高水平。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行事方式,是企业精神活动的概括和总结,主要内容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之道、企业风尚、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企业文化和信息化好比一个人精神与脉络,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既相互独立,又互相影响。不难理解,先进的企业文化很容易催生先进的信息化,先进的信息化也能推动企业文化的发展;反之,落后的企业文化对信息化会有阻力或者扭曲作用,落后的信息化不能对企业的发展进行有效的支持。
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但受企业自身影响,也深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其变革通常是缓慢而艰难的;信息化是打破落后的企业文化的有力工具,其具备的信息传播快、范围广的特点,以及将企业行为透明化的能力,为企业建立新的体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所以,当前在一些企业文化落后的企业中处理信息化问题时,应当紧紧握住信息化这个更灵活、更可控的因素,发挥它的巨大潜力。
我们也是抱着边工作、边学习的想法,对企业门户的建设作了一定思考,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如何对企业门户定位?如何构建简便、统一的信息发布与审核机制?如何处理公务特色与个性需求之间的关系?如何考虑信息的内在组织与信息的外在呈现?网上互动如何更好地实现?如何处理子站与总站的关系?网站的功能性服务(搜索、邮件等)。
网站是企业对外宣传、服务百姓和企业的桥梁,以简明、实用、以人为本为原则,向公众展示了企事业特色,访问者如何便捷地查阅有关企业新闻、办事、咨询、资料、服务等几类信息。同时,网站还要推出一系列互动栏目和服务项目。这些都是要考察的内容。
企业网站的建设,决不是一建了之!目前许多企业,网站建设好了,但网站维护工作则很不到位,或根本就没什么维护,只把它作为企业的一个花架子而已。
企业网站的灵魂在于它所提供的信息,而所提供的信息能否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则在于网站的管理维护工作是否到位。否则,企业就算花了大钱建立了一个十分吸引人的网站,如不对它进行及时更新等维护工作,其网站也就名存实亡,成为一个没有灵魂、没有生命力的网站。网站维护工作是个持续的过程,为了给网站提供新鲜的内容、还有重组并更新原有的网页以及避免链接的不灵活等,一年中还必须不断地对整个网站进行额外的维护。
要做好网站的管理维护工作,首先在主观上既不要期望它很快为企业带来效益,也不要低估它的战略影响。必须明白企业上网的作用是什么?企业上网的作用,略而言之有五:其一,树立企业形象,跟上时代潮流;其二,建立新型的商务管理模式,引领企业进入电子商务领域;其三,加强企业与社会之间的信息联系;其四,为企业客户提供更完善的服务;其五,改善内部管理,提高运营效率。
其次,必须明确企业建立网站所应达到的目标,为此,应努力根据目标去挖掘那些可以通过网站为客户带来真实价值的途径,而且要使客户在你的网站上花费时间时,确实能够得到所需的收益,并且可以通过网站与企业进行业务往来或交流,从而真实的体现出网站的价值。总之,个性特色至始至终是企业建立网站的中心。
6、对下一步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建议和打算
随着烟草行业信息化的迅猛发展,打造“数字企业”,用信息化带动企业管理是必然要求。目前我厂经过前一段时间的网络构建和信息化建设,已取得了一定进展,建成了覆盖全厂的以千兆网为骨干、百兆网为桌面的高速信息网络系统,并且通过一些软件、硬件的初步应用及培训,全厂干部、职工信息化对信息化和认识和应用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企业信息化的成功,软件应用是关键,有了良好的网络硬件环境,下一步工作就是如何上软件,为了知已知彼,力求软件开发应用应体现一种文化思想、管理思想以及国情、厂情,并遵循我国的各项政策、法律法规、财务制度。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结合行业和企业实际,逐步采用ERP的管理理念对企业的管理模式和流程进行整合,以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同时坚持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目标管理和信息化管理并进,以更高的质量标准、更强的竞争能力参与市场竞争。
按照厂部推进信息化企业工作思路和目标:在ERP管理思想指导下,提高和完善现有的网络系统和内部管理系统,加大网络通信能力,提高网络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升管理水平。实施应用集成系统,建立数据仓库和决策系统,使各分散的数据进行有机的集成,提高数据的完整性、正确性和数据使用率,使得决策能够更快、更正确地进行;建立物流财务一体化系统,提高资金预算水平和资金使用率,使成本核算更为正确公平,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管,形成溯源通道。最终实现功能强大、信息共享、性能优良、效益显着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
鉴于当前企业状况,第一步:构筑企业内部与局域网硬件设施已基本实现,为下面第二步配备企业协同管理决策与办公应用软件、财务管理软件,企业门户网站,网络安全管理软件,企业实现全面信息化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
下一步打算:建议建立起我厂自己的企业网站,包括企业介绍演示系统,待条件成熟后申报对外开放。企业上网的目的,应该是利用互联网络技术,整合企业资源,改造传统业务,加强企业管理,降低运作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从而促进企业的改革与发展。而企业门户网站是企业对外宣传、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的窗口,是企业文化在网络世界的表现,一个好的企业网站不但能体现企业形象,提高企业文化品位,扩大企业影响力,宣传企业品牌,而且能降低企业运作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其最主要的作用是将员工、客户、合作伙伴、供应商、代理商等与企业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人员联系起来,整合企业资源,为各方提供更好的服务。
摘要:企业的信息化只停留在表面,重硬轻软、重建轻管,虽然能够解决一时的功能需求和效率提升问题,但从长远来看,缺乏整体的信息化建设规划。
关键字:信息化
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通过对我市的十余家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发现,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逐步加快,企业也逐渐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高效率,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为企业带来了举足轻重的回报,很多中小型企业也在试图尝试信息化管理,逐步加大对信息化的投资。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有了突破性进展,信息技术与管理的结合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然而,我国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管理模式落后,重硬轻软、重建轻管
信息系统是以人为核心的综合性人机系统,它的运行基础是科学的、先进的管理模式,然而我国大多数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经验管理阶段,信息系统上马后并没有发挥其最大效能,很多功能无法实现无法运用,可以用计算机完成的工作很多都还在手工完成。高资金投入的信息系统没有给企业带来相应的回报。
许多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明显的“重硬轻软”现象,主要表现为不少单位重视对硬件设备的投资却忽视软件系统的建设与管理,更多的单位将信息化建设简单地理解为软硬件系统的构建,而忽视了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利用这一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致使耗费巨资构建的系统形同虚设。
2、需求不明确,求全求大
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着一哄而上的混乱局面,许多企业建设目的不明确,对通过信息化到底能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目标不明确,只是为了信息化而进行信息化,以企业信息化门户网站为例,很多企业都在积极兴建本企业的门户网站,但是绝大多数企业网站起到的作用仅仅是停留在媒体的简单扩充上,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深层的挖掘,也不知道目标客户是谁,通过网站的建立能给企业或客户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增值,网站也不能反映出企业的形象,功能简陋,用户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信息,用户的咨询也常常得不到回复,甚至有些网站自成立之后相当长的时间都没有更新,始终只提供主页,没有什么实际内容,形同虚设。尤其是电子商务的运用上还非常落后。
3、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匮乏
由于企业信息化是由软件公司或设备供应商推动的,企业缺乏信息管理专有人才,对信息化的实施手段和方法、信息技术等知识又缺乏足够的了解,难以清晰地描述企业需求,由此产生双方的配合难以默契,造成开发盲目。也正因为企业对信息化没有明确的认识,导致很多企业盲目夸大信息化的作用,将经营管理变革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建设MIS、办公自动化、ERP、CRM、SCM等系统上,认为只要建设起了这些先进的业务处理系统,就可以大大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而不考虑自身情况,不考虑其实用性、可靠性以及局限性等问题,忽视了对本单位内部有关信息的收集、整理、转化与利用等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结果导致辛辛苦苦建设起来的信息系统因信息的管理跟不上而不能发挥作用。
4、推行不坚决,虎头蛇尾,同时维护成本又很高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根据单位运作状况随时加以维护与更新。有些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系统建设告一段落后就不再花费心思对其进行维护与管理,导致许多单位的系统中存放的始终是过时的信息,基本无法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发挥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最初投资的考虑,很多老的业务系统缺乏友好的维护接口,维护成本又极高。而且很多小系统是在支撑平台上直接构建业务系统。这使得业务需求发生改变或需要升级时,因为业务系统与支撑系统之间的软硬件过度耦合。而使得升级改造困难重重。这种低层次的软件开发模式,使业务的开发,维护和扩展变得复杂而艰难,很多时候陷入了充之可惜,留之无用的境地。
5、信息化建设缺乏统筹考虑
企业的信息化只在某一阶段为企业生产管理应用,虽然能够解决一时的功能需求和效率提升问题,但从长远来看,缺乏整体的信息化建设规划,这样的各自为政。最终导致了不能以企业全局性运营进行战略性思考,不能将企业各层面的管控纳入统一的平台中。不能通过统一的信息化规划和建设来提升企业整体运营能力。
6、数据信息不能被汇总和分析
各个业务子系统均包括一套独立的平台框架和设备,数据信息独立存储,这
些经营数据、财务帐务数据、人力资源数据、生产数据等等都保存在各自的系统中,这些数据仅仅是被简单的在本系统内进行汇总和分析,而不能被汇集到统一的数据库中被多层面充分分析和利用,不能进行深度的数据挖掘,在管理和决策起到应有的作用。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这将最终成为企业发展的巨大瓶颈。
总之,由于对企业信息化的目标不明确,管理理念跟不上,业务流程不配套,同时又缺乏专人负责,在这种盲目的状态下,导致对企业信息化推行受阻,甚至有时候会出现企业实行了信息化后不仅没有提高企业的运做效率,反而由于培训不够增加了员工操作的复杂性导致效率低下。形成巨大的浪费。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除技术因素外,更主要的因素是能不能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同企业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其说是技术问题还不如说是管理问题。管理的不科学、流程的随意性是导致信息化建设失败的原因,到目前为止,中国的企业界,无论是企业的最高领导,还是销售、财务等业务部门,只是片面地认识到信息系统是他们改变管理模式的一种手段,仅仅是把信息系统当成节省时间、节约劳动成本的自动化工具,不能从企业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建设。
通过调查发现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很多,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企业首先要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分析自己的需求,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和今后发展目标,对信息系统进行统筹规划,同时企业要培养和引进信息管理专有人才,成立专门机构——信息管理中心,由专人负责。另外流程重组应与信息化同步,企业要认识到业务流程的改造,才是信息化的核心。信息化的本质就是借助技术设备和软件实现企业流程的重组和再造,从而实现降低成本、提高管理和生产效率,最终提高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目的。所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一定要和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相结合。
1.1论文研究背景
从世界范围看,企业信息化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计算机开始大范围使用时期,但真正的企业信息化热潮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企业信息化进程要略慢一些,从九十年代开始逐步启动,但其整个发展进程受到了国家和企业越来越多的重视。
我国将不再重复发达国家先实现工业化再进入信息化的传统模式,而是把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起来,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1]。
随着融合了计算机、通信和信息处理技术的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家加大了推进信息化发展的力度。最新公布的-20xx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显示,自xx年以来,政府部门在打造电子政务信息化平台为引领,军队、公安、消防、金融、保险、电力、矿业能源、质检、工商税务、农业以及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等行业也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进程。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
近年来,移动通信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数字化和网络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运营不足4年的移动业务现已成为中国电信第一大业务,从而推动中国三大运营商手机用户总量近10亿。尤其是3g智能手机已到了井喷式的增长,移动互联网第三方数据研究机构艾媒咨询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xx年二季度末,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达到2.9亿户,环比增长15.1%。
随着通信技术和经济活动的提高,信息安全保障逐步引起重视。因此积极防御、综合防范,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作为信息化发展的保障。安全监控、应急响应、密钥管理、网络信任等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基础信息网络和国家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等关键因素逐步推进信息安全产品产业化[2]。目前国内各电信企业已经认识到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都不约而同的将推进。企业信息化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措施,结合企业的战略变革,开始建设和完善企业内的信息系统。电信企业希望通过企业信息化有效支持和促进实现企业自身业务和组织的变革,协助企业理顺业务流程,实现一流的客户服务和高效的组织运营效率,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确保企业市场竞争优势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电信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对社会信息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影响,电信企业不但要实现自身的信息化,同时还要服务于其他行业,带动、推进其他行业的信息化进程。近几年,在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电信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发展和变革的浪潮席卷全球。
中国电信业经过多年的分拆、重组后,电信运营市场逐步形成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足鼎立的新格局。由于各企业存在业务同质、目标客户群重叠等诸多市场交叉,导致中国电信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而且动荡多变。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国际化趋势的发展,国内电信市场的竞争逐步向世界范围扩展。这种多变的竞争环境使各电信企业面临更加紧迫的生存与发展压力,只有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竞争新格局中处于不败之地。而企业信息化作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强有力的利器,是国内各电信企业的必然选择。
山东电信公司作为省内的基础电信运营商,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已经建成了一个技术先进、功能丰富的基础电信网络,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充分发挥网络规模、网络质量、业务品牌、运营经验等方面的企业竞争优势,再创新的辉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当务之急,作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手段之一,企业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受到决策层的重视。随后山东电信实施了电子政务、平安城市、数字医院、海洋e通、智慧矿山、数字校园等30大类256个信息化项目的推进,逐步在政府、行业、企业和公共领域等信息化应用方面形成特色和亮点,特别是在城市应急联动、煤矿安全监控、海洋救援、森林防火、综合办公、数字集群调度以及物流、销售等20多个项目上得到优势应用,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的发展,无疑对现代企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促进了企业业务运作模式的转变,即从传统的业务运作模式转变到以信息技术运用为基础的现代业务运作模式。在基础通信业务市场份额不占优势的背景下,立足自身专业的专业优势,本着提高有效竞争力的原则,瞄准企业信息化强大需求,在项目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将项目管理的概念融入到信息化项目的实施的细节中,是山东电信的突破常规发展的战略措施。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国内外目前尚没有可借鉴的成熟思路,如何在新的形势下,通过提高山东电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障企业可持续健康的发展,成为山东电信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
1.2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目前由于通信技术的发展,即时通信(qq、微博、微信等)的多样性、3g智能终端的丰富,由于固网语音业务不断被移动业务、即时通信业务替代和分流,收入下滑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世界范围内的传统固网电信运行商正在经历一场全新转型的挑战,即拓展ict市场。
固网运营商只有创新经营模式、业务产品,才能找到新的出路。在转型模式的探索中,ict无疑成为固网运营商的重要转型方向之一。国际上很多运营商,如bt、德国电信,其ict业务都己经占到了20%左右,而中国电信刚刚达到3.7%,中国联通也刚刚起步。
目前,在企业信息化方面,虽然有国外运营商提供了很多成熟的模式,但it项目的成功率不容乐观。根据斯坦迪什国际集团(chaos)报告收集和公布的现实中it项目的有关信息,it项目的成功率在1994年仅为16%,在xx年虽然提高到了34%,但it项目的成功率还是相对较低的。xx年的资料显示,项目失败的原因71.4%来自于项目的实施阶段,28.6%来自于营销阶段。其中,实施阶段的主要失败原因占比例最高的就是项目管理,达34.2%,其次才是技能20.0%和产品17.1%。因此重视it项目的成功率,并致力于不断提升it项目成功的可能性,应是it行业从业者和项目管理研究者的共同目标。鉴于我国的电信市场、电信企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山东市场上的企业也有着自身的特性,对企业信息化研究的方法和文章很多,但绝大多数都是从企业方阐述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而从项目实施的角度讨论信息化建设问题的研究还不多。国外的模式未必适用。山东电信作为一个传统固网运营企业,作为一个典型的国有企业,如果想成功开拓这块市场,无疑是一个战略上的转折与挑战。因此,通过对山东电信信息化项目实施中项目管理方法的研究和分析,探讨适合山东电信拓展企业信息化业务的成功之路,其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1.3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论文将项目管理理论与山东电信信息化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通过分析山东电信信息化发展现状,探讨山东电信信息化发展的对策。论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研究分析山东电信企业信息化实施的现状、山东电信项目管理体系的建立了解目前山东电信项目管理流程,通过案例分析论证项目管理在山东电信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第二通过山东电信信息化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对项目实施中的难点进行深入分析。
第三通过对山东电信信息化项目实施中关键问题分析,确定项目管理应用与信息化项目的宏观策略和微观策略,指出项目管理应用的关键环节。
企业信息化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促进管理现代化,实现有效降低成本,加快技术进步,增强核心竞争力。如今,建立企业和部门信息网络,实现信息化既是社会需求,也是企业适应市场促进自身发展的需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企业对于行业信息、竞争对手信息、产品信息等信息资源进行共享和分析,做出积极的市场反应,使得信息达到互通,让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更加快捷,管理更加直接。
企业信息化概念的提出源于1993年的美国,此后日本、德国等纷纷效仿提出各自国家的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国的信息化战略起步随晚,但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增加,软件产业结果不断调整,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批企业特别是国家重点企业对企业信息化工作越来越重视,企业信息化工程实施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和计划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企业开展信息化既是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有助于实现传统经营方式的转变,信息化能够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减少业务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不断适应企业日益复杂化的办公流程和业务模块,管理信息化为解决业务问题产生了大量的财务软件、销售管理软件、库存管理软件、采购管理软件、生产管理软件和集大成的ERP管理软件,目前企业信息化管理软件包括CRM、OA、ERP、EIM等。据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统计,目前国内67%的企业其OA、MIS等基础性管理信息系统已全部或部分实现,在综合性管理系统方面有36%的企业全部或部分实现了ERP、CIMS等综合性管理信息系统,63%的企业建立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和部门间使用的业务软件不停地在诸如OA、ERP、CRM、EIM、行政审批、网站订单系统、客户故障处理系统等业务软件间进行频繁的切换,提高了企业办公效率。
随着云计算被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始,中国云计算产业加速,云计算的发展呈现出如火如荼的态势,据权威ICT咨询机构计世资讯发布的调研数据显示,20__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559.3亿元,同比增长29.3%。预计,20__年-20__年,中国云计算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在50%以上。
云计算概念的渗透和应用,是企业信息化战略的进一步完善和整合。云服务模式具有高效、灵活、降低成本,易于维护等优势,能够解决服务器等硬件资源利用率不高、现有架构应用无法应对不断扩展的并发访问需求以及突发大量访问请求等诸多问题,满足日益庞大的IT应用需求,云计算技术将使得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成本大大降低,通过对业务模式的分析,帮助企业进行信息化平台搭建,对现有业务资源进行智能分配,减少用户使用系统的等待时间,用户也可根据自身业务的情况和规模,定制需求,并根据需求进行支付,避免传统软件的一次性大量投入而造成的浪费。
云计算这一全新的服务模式在企业软件市场上具有相当大的潜力,其服务模式之一SaaS是一种信息化管理平台,它以Iaas云平台为基础,为企业提供搭建信息化所需要的所有网络基础设施;以Paas云平台为依托进行软件运作平台,负责后期的维护等一系列服务,其0安装0维护、即需即用的特征为广大企业用户所青睐。随着企业对SaaS认知的不断提高,管理型SaaS软件被提上日程,传统管理软件通过在线服务的模式实现应用,包括在线OA、在线CRM、在线财务、在线ERP等管理型SaaS被用户接受和认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逐步推进。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分别占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6%和69%,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仍将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党的报告指出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
一、煤炭企业信息化概念与内涵
1、煤炭企业信息化概念
目前关于企业信息化的概念有很多,但对于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概念还不是很多,本文旨在根据相关学者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理解,总结出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煤炭企业信息化是将煤炭企业的产品开发、生产、成本、库存、销售、运输、财务、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人力资源等各个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网络化信息系统加工生成企业所需的各项信息资源并提供给各层管理者。使管理者能够及时掌握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从而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更加合理配置,从而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煤炭企业信息化是指煤炭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研究开发、市场销售等方面应用信息技术,建设应用系统和网络,通过对信息和知识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调整或重构企业组织和业务模式,服务企业发展目标,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过程。煤炭企业信息化是煤炭企业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应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发信息资源,充分调动人力资源,运用合理的管理方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并应用到企业生产、管理、安全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力、安全生产能力、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一个系统工程。
2、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是信息化的前提。要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有选择、有步骤的实施信息化。煤炭企业是信息化的主体。煤炭企业要至始至终把握实施信息化的主动权。煤炭企业的管理方法、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应用信息技术和开发信息资源是煤炭企业信息化手段。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是企业信息化的物质和资源基础。调动人力资源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必须重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尤其是开发信息化人力资源。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力、竞争力、安全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目的。煤炭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涉及到组织结构调整、企业流程重组、管理方法创新等贯穿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系统工程。
由此可见,要根据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前提,明确煤炭企业信息化的主体,了解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应用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手段,抓住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关键,为实现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来实施企业信息化这一系统工程。煤炭企业信息化没有固定的标准和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目标,煤炭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断变化和持续发展才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真正内涵。
二、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产生了一些问题,本文主要从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
1、煤炭企业外部环境现状
(1)政府和管理部门支持力度不够
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推进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引导。目前,我国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但总的来说支持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扶持不够,在财政、税收、信贷、人才等方面没能提供太多的优惠政策;二是国家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政策引导不够,国家为推进煤炭企业信息化而颁布的专门政策、法规比较少,且涉及范围比较小;三是国家对一些促进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示范工程的组织实施力度不够。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煤炭企业信息化有效、顺利实现。
(2)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发展落后
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主要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法律、法规建设和信息化的咨询、评价及监督机构。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和网络技术及自动化控制技术、遥感技术和智能技术等,如果信息化基础设施没有建立并发展起来,就缺乏煤炭企业实现信息化的基础。我国在针对信息技术本身及煤炭行业具体实施信息化尤其是安全信息化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健全。信息化的咨询及监督机构发展缓慢,煤炭企业实施信息化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就需要煤炭企业咨询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再结合煤炭企业自身来实施信息化。而目前我国还很缺乏这种信息化咨询机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另外,我国也缺乏对煤炭企业信息化效果的评价和监管机构,没有形成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咨询一监督—评价”机制。
(3)外部信息技术供应商开发能力有限
企业信息化建设日益依赖外部信息技术供应商,煤炭企业也不例外。一方面由于外部信息技术供应商自身的研发能力有限,难以满足煤炭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时间较短,经验积累不够,有的外部供应商一味强调标准软件的通用性,不考虑煤炭企业的特点,很难开发出适合煤炭企业信息化的产品,而且也缺乏售后服务意识,不能保证煤炭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2、煤炭企业内部环境现状
(1)煤炭企业的特殊环境问题
首先是煤炭企业生产环境和条件特殊,我国煤炭生产主要是井下作业,而井下开采条件复杂多变,容易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井下瓦斯爆炸及煤尘爆炸等都是矿井生产中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煤矿井下的潮湿环境,会对电气设备、数据采集设备等产生腐蚀性影响,这对各种设备的隔潮性、绝缘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是煤炭生产运用大机器体系,技术装备复杂,煤炭生产所采用的成套钻探、采掘、提升、运输、通风、供排水、供电、选煤等设备,种类之多和技术复杂程度都是其它生产企业少有的,这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带来难度6。再次煤炭企业对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很高,煤炭企业生产过程具有事故较多、风险较大的特点,在其生产过程中,通风、排水、供电等任何环节发生故障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这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新的挑战。
(2)观念和人才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煤炭企业的领导者尤其是“一把手”对信息化的观念和意识直接影响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目前,不少煤炭企业领导的信息意识不强,观念陈旧,认为购置计算机、能联网、上mis、erp等软件系统、建立一个企业网站就实现了信息化。这些观念都是由于对信息化认识不深刻造成的。另一方面煤炭企业中层领导和基层人员对信息化的理解也影响到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很多中层领导和基层人员消极对待信息化,一些中层管理人员害怕信息化引起新权利分配、为了保护本部门的利益等原因,对煤炭企业信息化采取消极的态度。一些基层人员只是被动的接受和参与一些工作,认为煤炭企业信息化影响了他们已经熟悉的旧的工作方式,对采用新的技术抱一种怀疑的态度,不肯接受新的事物,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
煤炭企业缺乏相应的人才特别是复合型的信息化人才。首先,煤炭企业员工平均知识素质低。由于煤炭行业的条件艰苦,使得煤炭企业引进信息技术人才有一定的难度。另外,近几年一些煤炭企业由于效益不好,人才激励政策不到位,信息化人才流失严重。其次,煤炭企业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不足。既要针对不同层次的人采用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方式,又要重视对信息化战略意识的培养,不能只重视技术和技能的培训,而忽略对管理、业务及信息化理论的教育。煤炭企业对员工教育培训不足也制约着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行。
(3)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问题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技术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煤炭企业重视硬件投入,轻视软件开发。经调查发现,近几年来煤炭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大多集中在硬件设备上,煤炭行业在硬件上的投入占总体投入的67%,而软件的投入仅占21.2%,在服务上的投入也只有11.8%。其次,煤炭企业信息化缺乏统一规范和标准。煤炭企业应参照现行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并结合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统一规范和标准,避免产生“信息孤岛”,不利于系统集成和资源共享。再次,煤炭企业缺乏研究开发能力。引进的信息技术,只有通过消化吸收和与企业管理融合以后,才能取得预期效果,但很多技术并不都是现成的,要获得实际技术能力,则需要把触角仲向企业外部,在充分理解和吸收信息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因此,就需要企业有一定的研究、开发能力,而目前国内煤炭企业在这方面的能力是比较差的。最后,煤炭企业缺乏对信息安全的认识。煤炭企业应该加强对信息安全的理解,采取各种措施来加强信息的内部防范和堵塞漏洞,有效阻止内部信息对外泄露和外界对信息系统的侵害。
管理在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煤炭企业信息化投入不足和投入结构不合理。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煤炭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并且煤炭企业信息化投入结构不尽合理,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缓了煤炭工业信息化的进程。第二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缺乏合理的规划。很少有煤炭企业从煤炭企业的总体发展,采用系统和结构化的方法制定规划,致使信息化工作没有明确的实施步骤、程序,往往急功近利,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而采用实施某一套或几套子系统,从而导致后期软件系统的种类繁多、难以兼容。第三是煤炭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落后、组织结构不合理。由于煤炭企业长期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中,煤炭企业的管理体制、模式都比较落后,并且煤炭企业的组织结构是典型的金字塔型垂直结构,部门众多,机构重叠。第四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信息化建设是建立在与之相适应的先进管理基础上的,它要求信息处理具有规范性、准确性、及时性、系统性和安全性,随着集成程度的提高,传统的管理思维、方法和制度都要做相应的变化。第五煤炭企业忽略对信息资源管理。很多煤炭企业还没有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基本数据和信息的采集、处理、利用等工作做的不够,而且对于煤炭企业数据库的建立还不是很完善,没有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也不利于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三、推进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对于改善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外部环境,不仅需要政府大力支持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制定适应煤炭行业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政策。而且需要外部供应商提高其研发水平,能开发出适合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技术。煤炭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一把手要转变观念,加强信息化知识的学习,增强信息化意识。煤炭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及基层工作者要积极接受新的技术,配合信息化工作的开展。要加强对信息化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制定一些激励措施,避免信息化人才的流失,更要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要对信息化建设投入更多的资金,优化投资结构,制定煤炭企业信息化所需的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建立适合煤炭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管理体制及组织结构,要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规划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也要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利用。
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不仅会有效降低煤炭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能力、管理水平;而且能推进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构和组织结构优化,提高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力,促进企业的管理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等。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将会给煤炭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