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调研报告(通用7篇)
社会调研报告 演讲人: 班 级: 团队 : “”
关于大学生道德素质情况调查 调查背景:近来,有关大学生缺乏道德的现象频频出现在社会公众的视野之内,这令部分的公众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怀疑。针对这种状况,近日,我在大学生这群体里展开了一次关于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的现状的调查。 调查目的 作为一名当今社会的在校大学生,我们是当代中国的优秀青年,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别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下,我们更应争当道德模范。
为了了解在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道德素质,让我们更加正确地认识自己,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做事,遵纪守法,自我警醒,自我评估。 社会调查意义 大学生的道德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成功,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学生道德属于特定社会群体的公民道德,因此大学生的道德取向,是一个社会道德的风向标,它的好坏可以直接反映出这个社会所存在的问题。
调查方法和程序 本次调查报告由星空团队发起,主要以纸质问卷调查和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展开,调查的主要对象为在校大学生,调查内容从道德素质基本认识及看法、自身道德素质和社会道德素质三个方面展开。通过反馈回来的调查表统计总结得出在校生在道德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本次调查总共发放了30份纸张调查问卷,收回有效调查问卷30份,并且通过网络发送并收回了20份有效的调查问卷,总共有50份反馈问卷,而具体的调查情况以及我们对此的思考观点如下: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院长武东生说:“今天的大学生是值得肯定的,与八九十年代相比,社会的进步在大学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同学都能认识到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并且做得比较好,但仍有小部分同学有所欠缺。 总结及建议 关于造成大学生素质现状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从客观上讲造成的原因有:一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我国公民的整体素质有欠缺,对大学生从小的道德教育产生影响;二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导致学校过分注重了知识教育而忽视了德育教育;三是家长长期过分溺爱,使当前部分大学生依赖性强、独立性差、承受挫折的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欠缺;四是就业体制的不完善及观念的落后,阻塞着大学生的就业渠道、侵蚀着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主观方面分析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社会上流行的功利价值取向影响了大学生的实际行为,比如对于考试作弊的事,明知道是错的,但为了成绩还是会无奈的去做。二是思想观念与实际行为的分裂;三是大学生还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对事物认识有不稳定性、不全面性和矛盾性。 当前大学生的主流思想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随着社会发展,思想多样化,大学生在道德意识上的矛盾和困惑也明显增多。在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今天,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提高青年一代科学文化素养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还要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 大学生一直是社会的热点话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成长也是值得关注的一方面。从该调查总结,大学生整体素质良好,整体大学生的素质也良好,仍需加强。
建议: 第一,以正面教育为导向。 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八荣八耻”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培养良好的道德思想,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第二,家庭、学校、社会、自我通力合作。 思想道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所能完成的工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需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家庭教育对于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什么有的学生勤奋刻苦懂礼貌,修养好,深得教师的喜爱,有的学生则相反,这很大程度与家庭教育有关。父母对子女的道德教育中,应作出榜样,提出要求并严加管理。另外,社会这个大环境也应相应正确舆论导向,并及时树立典范,只有这样,思想道德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第三,以人为本,推崇“仁爱”原则。 要使大学生明确道德风尚的内涵,就要他们深刻理解以人为本,学会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中国的传统伦理思想一直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孔子曾强调“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以人为本是公民道德建设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每个人处理人我关系的基本原则。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是不应该以自我为中心的,这样必然导致对他人利益的损害。理解人、尊重人才是可贵的。 -----大学生道德素质情况调查报告 调查结果说明 道德素质基本认识及看法 首先,什么是道德素质?82%的受调查者认为是一种道德修养,84%的同学认为是一种道德情操,认为是一种文化素质的占72%,还有60%的同学将之认可为一种心理素质。本题既然为多选题,
并且每个选项都有半数以上人选择,可以看出道德素质是多方面综合性的。它既是一种内在的修养,也必会受到心理文化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随后通过一定的外化,将这种内在的抽象的素养反应在日常生活中。 在对当今大学生道德素质水平的认识上,认为非常好和好的总共仅占20%,64%的同学选择了一般,还有16%认为差。这样的数据不免让人疑惑而心有微凉之意。我们从小所以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所以为的德才兼备,所以为的要读书,先做人,难道到了大学,到了更远的社会就淡化甚至是遗忘了? 那么大学生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56%的人认为是道德修养,有德才是最基本的;24%的人看重社交能力,12%的人认为成绩优异最重要,还有8%选择了创新思想。有半数左右的同学把道德修养摆在了第一位。 最后,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如何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呢。24%的同学认为应该靠个人觉悟,30%的认为应该由家庭培养,32%的认为与学校教育有关,剩余14%的则认为应该由社会监督。 自身道德素质水平 考试作弊是绝不允许的,但也是无法避免的。在大学生对考试作弊看法的调查中显示,有56%认为可以选择作弊,总比重修要好;28%对考试作弊很反感,并表示自己从来不作弊;仅有极少数人认为作弊没什么大不了。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还是有根深蒂固的诚信本质的,大部分学生从心里是很不愿意作弊的。 关于上网时注意文明用语的情况,56%的同学都是注意和非常注意的,只有12%的同学是很不注意的,看来同学们在用语上大多能保持文明。而假如在图书馆捡到了一个价值不菲的钱包时,94%的会选择交给失主或保卫人员,调查显示大多数同学都能做到拾金不昧。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然而在我们身边却有人随地乱扔垃圾。这不仅破坏了环境,而且还成了一种陋习。乱扔垃圾是遭到唾弃的,也是人们鄙夷的。从扔垃圾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素质究竟如何。因此用此问题来对大学生的素质做些了解。当外出制造了垃圾但没有垃圾箱时,64%的同学选择找到垃圾箱后再丢,而有30%的同学选择随手扔掉或找个角落再扔。
看来仍有一部分的同学没有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社会道德素质水平 在被问到“当你在路上遇到一个小偷正往路人口袋里偷东西,你会怎么做”等不与自己利益形成直接冲突的问题时,虽然有42%的被调查者会立刻告诉被偷者,但是却有22.%的人会选择“明哲保身,视而不见”,选择后者的比例虽然不高,但这就表明了当某些大学生遇到与自己利益无关的事情时,他们那种维护别人权益的主动性不会太高,因此,这种现象不得不引起大家的注意。 在面对人行道为红灯,但此时恰好没有车辆经过的情况时,仅有28%的人会坚守交通规则,等绿灯了再通行;20%的人表示会随大流,别人走我就走;18%的同学认为能快点走最好,而34%则会视情况而定。不论人走我走,还是视情况而定,其实都是人侥幸心理的体现,以为车少,以为自己速度快,而就此酿成大祸的又何尝少,真正到了那时就追悔莫及了。
在公交车上看到老弱病残,78%的人会主动让座,16%选择“别人不让,我也不让”,4%的人会假装没看见,还有2%的同学不管怎样都不让。在平时乘坐公交车的经历中,其实经常能看到地大学子主动为老弱病残让座,有些同学甚至觉得让座麻烦,干脆一直站着。但是还是有一些同学没有这种谦让的意识,觉得同样花钱坐车,凭什么让位于人。这种想法虽然不能受制于法令法规,但必然会受到道德上的质问谴责。 舍友在出门前忘了关台灯或风扇,导致台灯或风扇开了整整一早上时,80%的人会与其沟通,希望对方下次注意;8%的同学会选择保持沉默,但是心里会就此留下疙瘩;另有10%的人持无所谓态度。随手关灯是一个需要养成的好习惯,生活中确实会出现由于一时马虎而忘记关灯关水一类的事,这个时候,作为寝室成员,就应该互相沟通,互相体谅,互相帮助来养成这种习惯。
一、调查背景
进入21世纪,互联网和通讯技术高速的发展使商务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随着电脑的普及,网上购物这一方便、快捷的购物形式也被很多人所接受。大学生作为对网络最敏感的人群,对网上购物更容易接受,且在他们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气候。为了更加清楚的了解大学生网上购物的现状,对在校的大学生展开了这次关于大学生网上购物的调查。
二、调查的目的
1、了解我国在校消费的网上消费潜力、消费倾向、消费结构和消费2、动力,为我们进一步开拓与细分大学生市场提供充分的依据。3、了解网上购物存在的弊端,为解决提供依据。4、为完善网上购物提供依据。5、了解网上市场的发展前景。
三、调查方法
1考虑到现实情况因素,调查对象将进行分类。首先按电子商务和非电子商务专业进行分类调查,各个年级的人数也将抽取相同比例的人数。
2调查的实施为发放问卷调查,对调查对象每个都面对面的填写调查表进行调查。
四、调查内容及预测
本次调查共调查250人,在有效的250份问卷中,有105人又网上都无的经验,达42%,145人没有网上购物经验,占58%。
对有网上购物经验同学的分析
(一)针对选择网上购物的大学生,我们从选择网上购物的理由,以及有网上购物者对网上购物的看法和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主要分析被调查者和网上购物本身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通过分析提出看法和建议。
问卷中还有极少部分的人填写了其他答案,比如:周围环境、节约时间等。但是从表二中得出,价格便宜是大学生网购的主要原因。其次,购物方便是大学生选择网购比较主要的原因。(二):针对选择网上购物的大学生,我从选择购物的网站进行调查和分析。在所有被调查的人中,34.8%的人选择的购物网站是淘宝网。其次,12%的人选择的购物网站是拍拍网。可以得出:淘宝网是各大学生网购的主要网站。
(三)针对选择网上购物的大学生,我从网购产品选择进行相关调查。
在所有被调查的人中,22.40%的人在网上购买的产品是服饰。其次,4.8%的人选择的网购的产品是日化用品,还有8%的被调查者选择网购的产品是其他产品。可以得出:在网上销售服饰,大学生是最主要的消费对象。
(四)针对选择网上购物的大学生,我从网购出现问题选择的解决的方式进行调查。
在所有被调查的人中,21.2%的人在网购时出现问题时会选择与商家协商方式来解决。也有9.2%的人会自认倒霉。
(五)网购所选择的物流方式调查
在所有被调查的人中。网购时选择的物流方式26%的人会选择快递公司,其次是6.50%的人选择EMS。平邮的选择率也达到5.2%,接近EMS。
(六)网购者月消费额的相关调查
在所调查的人员中,网购月消费额在50元左右。月消费额在50—100元人数也达到44人。得出结论:大学生网购消费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对没有网购经历同学的分析
(一)针对没有选择网上购物的大学生,我们从没有选择网上购物的理由,以及有没有网上购物者对网上购物的看法和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
没有购物经历的同学有61.40%没有办网上银行。可以得出:没有网上银行是很多人不能网购的制约因素。
没有网购经历的同学52%是因为卖家信用,其次是售后服务。还有网络安全也达到了34%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二)影响网购的原因调查
(三)假设网购非常安全,是否会选择网上购物进行调查。
可以看出,61.20%的人会在未来选择网购,说明网上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五、调查总结
(一)通过对调查中已经网上够过物和网上没有够过物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可以得出一下结论:
1、进行网上购物的同学占全体学生42%,而且有扩大趋势。该比例高于中国网民的购物比例20%左右,说明大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网络购物这种新颖快捷的购物方式,且大学生会是未来主要的网上消费人群。
2、网购过的学生普遍认为网上购物具有价格便宜、购物方便、货物齐全、新鲜等优点。这会吸引更多的大学生进行网上购物。
3、影响同学们网上购物的因素有很多,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但是最主要的仍然是对安全和信用问题的担忧。
4、网上的商品有很多,但是服装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产品。服装业在未来将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5、网上购物者很多人选择的物流方式是快递,其次是EMS。之所以选择快递的人多是由于相比之下EMS价格太高。物流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电子商务重要的因素。
6、网上购物者主要选择的网站是淘宝网,其次是拍拍网。可以看出淘宝网和拍拍网是BtoC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平台。
7、根据有网购和无网购的数据可以看出,虽然大学生网上购物消费能力有限但是这一具有新思想的消费群体购物比例高,对电子商务网上购物勇于尝试,认同度很高,电子商务是一个非常有发展潜力的行业。
(二)对在校大学生网上购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针对调查中发现的在校大学生网上购物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初浅的看法和建议:
1、网络安全成为网上都为的重要障碍,相关网站应尽力改善,加强网站宣传设施的建设和宣传力度,让消费者了解电子商务网站采用的主要安全机制和作用。努力打消人们对安全问题的担忧。
2、信用问题是网上购物中人们担忧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加强信用机制建设,规范身份认证和身份识别技术的应用,通过宣传教育让人们了解网上信用机制。通过法律手段规范信用评估,对于促进网上购物的发展具有现实的意义。
经过了3个月的细致调查分析之后,近日,中国扶贫基金会发布了专门针对“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状况调查结果,结果显示:38.1%的特困女大学生每个月从家里得到的生活费在100元以下;15.7%的特困女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25.3%的来自城市家庭;非西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来的特困女大学生一样贫困;特困女大学生有三难:求学难,勤工俭学难,找工作难,甚至连谈恋爱都是一种妄想……一个案例
“油多了不好。”记者劝孟娜打一些油多一点的菜的时候,她这样说,并执意要记者多吃一些带肉的菜,而她只要了一份1元钱的炒粉丝。这还是在记者在场的情况下,如果是平时,她只要8毛钱的豆腐、土豆或者6毛钱的白菜。
孟娜是中国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20xx级学生,她的家乡在河南柘城。孟娜家里一共有6个兄弟姐妹,还有一个70多岁的爷爷,加上父母,一共有9个人。20xx年,孟娜考上了中国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父亲卖光了家里能卖的所有粮食,借遍了所有能借钱的亲戚朋友,才把她送到了北京。
孟娜所在的专业每年需交学杂费共6200元。孟娜没那么多的钱,她身上总共不过2300元。她拿出1400元交了学杂费,自己留下900元做1年的生活费用。没有交上的学费只能慢慢补。
学校每个月给每个学生发放107元的生活补贴,孟娜还在学校申请到一个勤工俭学的机会。在那间放了40多台电脑的屋里,孟娜每天用半个小时进行清理,这样下来,每个月能挣上80来块钱。
孟娜不敢上街买东西,一要花车费,二来东西贵。前几天实在太热,她花20元买了一件T恤;实在没有鞋穿了,又花30元买了一双鞋。孟娜柜子里还有一件春天买的外套,值19元。
孟娜是学校里的特困生,但她并不是惟一的。在中国扶贫基金会调查的农、林、师范类高校中,像孟娜这样的特困女大学生,超过了学生总人数的15%,她们“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而中国扶贫基金会这份《贫困女大学生调查报告》显示,在一般的综合性院校,特困女大学生的比例也达到了8%。五组数字
●15.7%来自独生子女家庭
接受调查的贫困女大学生中,19.4%来自农业大学,6.6%来自林业大学,6.6%来自医科大学,15.3%来自师范大学,52.2%来自综合大学。70%以上的贫困生来自“老、少、边、山、穷”地区,农村经济不景气,家里缺少劳动力,致使收入只够维持温饱。同时,由于近几年城市贫困家庭尤其是下岗职工家庭数量日趋加大,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率比以前有所下降,使城市家庭供养大学生也面临诸多困难。在此次调查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中,就有25.3%的贫困生来自城市家庭,其余74.7%来自农村。来自城市的贫困女生中,绝大多数都来自双亲家庭,只有11.9%的女大学生来自单亲家庭,0.5%的贫困女大学生是孤儿。另外,15.7%的贫困女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84.3%的贫困女大学生来自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子女的家庭。
●93.7%月生活费不足200元
贫困女大学生的生活消费水平都很低,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调查显示,贫困女大学生的父母每月能支付给她们的生活费在100元以下的有38.1%,100元到200元之间的有44.3%,在200元以上的仅为17.6%。贫困生每月生活费支出在51元到100元之间的占28.7%,支出在101元到150元之间的有37.9%,200元以下的比例总共达93.7%。
在吃饭以外的消费上,有13.7%的贫困女大学生根本没有经济能力购买学习用品,49.8%的贫困女大学生每月个人学习用品支出只能在20元以下。高达56.6%的贫困女大学生没有购买服装的经济能力,还有25.2%的每月服装支出只能在20元以下。65.9%的女大学生无力购买化妆品,还有31.5%的贫困女大学生月支出能力只能在20元以下。
此次调查的贫困女大学生中,有45.6%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困难,只能靠勤工俭学勉强维持;有42.2%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紧张,手中的钱必须用心计划,才能维持生活;还有高达6.6%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特别困难,已经无法维持,不能继续上学。
●84.7%的人承受经济困难的压力
因为贫困,女大学生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业余生活有诸多阻碍。调查显示,84.7%的贫困女大学生承受着家庭经济困难的压力;60.2%的承受着学费书费上升的压力;48.5%的承受着生活费上升的压力;42.0%的承受着学习紧张的压力;还有28.1%的承受着考试不理想的压力和怕与同学谈论钱方面事情的压力。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28.2%的同学不愿让他人知道自己的心事,36.8%的学生选择向过去的同学倾诉,31.4%的选择向现在的同学倾诉,28.0%的向家人倾诉,17.4%向学校、教师倾诉。
在课余时间的安排上,有66.2%的贫困女大学生的业余活动是勤工俭学;有83.8%的贫困女大学生的业余活动是学习,只有9.6%贫困女大学生有休闲、娱乐活动。勤工俭学的工作主要是校内勤工俭学和家教,所占比例分别为50.3%和45.5%。
贫困女大学生为了学费和生计,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甚至上课时间外出打工挣钱。挣钱只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根本谈不上增添学习用品、书籍、资料等,更谈不上进行形象建设。有56.6%的贫困女大学生不买服装,有65.9%的贫困女大学生不买化妆品。
●仅有4.1%的贫困女大学生赞成恋爱
因为经济的贫困的环境的压力,谈恋爱对贫困女大学生来说成为了奢侈品。调查显示,仅有4.1%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持赞成态度;有34.7%的贫困女大学生认为无所谓;有26.8%的贫困女大学生不赞成;还有34.4%的贫困女大学生甚至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在个人将来就业的问题上,有2.8%的贫困女大学生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只有6.7%的贫困女大学生对于个人将来就业没有信心,茫然不知所措;有43.1%的贫困女大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后应该有一份工作;有47.4%的贫困女大学生对自己很有信心,认为毕业后会有一份称心的工作。
在接受帮助的问题上,86.1%的贫困女大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愿意接受他人的帮助。82.5%的贫困女大学生希望在学费上得到帮助,40.3%的希望在生活费上得到帮助,38.2%希望得到培训,24.2%的人希望得到心理指导。
●73.0%的人籍贯在非西部地区
此次调查发现,来自非西部地区的女大学生和来自西部地区的学生一样贫困。有27.0%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籍贯在西部地区,有73.0%的贫困女大学生籍贯在非西部地区。
非西部地区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困难,靠勤工俭学勉强维持的比例为47.2%,高于西部地区5.6个百分点;西部地区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紧张,手中的钱用心计划,可以维持的比例为45.6%,高于非西部地区4.8个百分点。
无论是西部地区还是非西部地区的贫困女大学生,都承受着很大的学习生活压力。西部地区贫困女大学生承受来自于家庭经济困难、生活费上升、学习紧张和考试不理想的压力比例分别为:86.8%、51.7%、45.9%、32.2%,分别高出非西部地区2.6、4.3、5.2、5.8个百分点;非西部地区贫困女大学生承受来自于看不到个人前途、生活单调、怕与同学谈论钱方面的事和无知心朋友的压力比例分别为:11.8%、16.3%、28.9%、25.3%,分别高出西部地区1.6、2.6、3.0、19.9个百分点。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我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对大家的消费进行归宗和分析。因此我选了这个主题。
一、调查目的
大学生是新新人类,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为了了解他们的消费观,让父母知道他们在学校的生活消费情况,因此,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此次调查。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重庆城市职业学院(由于调查的困难性,选取了本学院进行调查)
2、资料收集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向所取得的样本中的个体发放《大学生个人消费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关于个人消费基本情形和情况。3、调查方法:对建筑学院的全部学生(限于三年级以下)进行分层,分成大一,大二,大三三层,在总体中抽取容量为60的样本,在每层中进行系统抽样,根据每层样本量占总体的比重,在三层中分别抽取容量为22,22,16的样本。随机选定某一学号后,间隔10进行抽样,得到样本。三、调查结果分析
从调查结果发现,月费用1200元以上的人占10%,月费用700--1000元的人,占30%左右,500--700元的人占40%,月费用600元以下的人,占20%左右。在这些学生之中,超过50%的学生拥有电脑、约90%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因此网络与通信费用支出较以往在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中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当代大学生主要有以下几支出:伙食费,买服饰,恋爱,上网费,手机费等。
一:伙食费。
除了在校内就餐外,校外就餐已经成为大学生饮食消费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月到个体餐馆就餐的比例达到了被调查总人数的95.7%。各种形式的聚会成为在校大学生饮食消费的一个重点。对于同学之间花钱请客,大部分同学认为偶尔可以但不要太频繁。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学生每学期都要参加6-15次各类同学聚会。这部分消费基本上每学期需要150-600元之间。调查中了解到,大学生和同学朋友聚会一般选择在普通餐厅,但也有2%的选择在高档餐馆。聚会的理由多种多样:老乡相识、放假归来、过生日、考试得高分、当了班干部、得了奖学金等都要请客吃上一顿,否则被视为不够交情。
二:购买服饰。
从消费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服装消费的档次越来越高,男生买衣服的宗旨是不买则已,要买就买质量好的、价格高的;女生买衣服则总是买个不停,只要自己喜欢的都会买回来,不喜欢了,马上就不穿了。大学生购买品牌的商品,一方面为了满足自己的实用需求,一方面也希望能够增加自己的被关注度。购买产品更是能够满足人们这样的心理。在对"当您拥有一件产品时,您最希望谁能够注意到您拥有这样的品牌"调查后发现,70%的大学生希望自己的朋友同学能够注意到自己拥有的某个品牌,17%的人希望陌生人能够注意到自己,12%的人希望自己的恋人能够关注自己拥有某个品牌。4%的人表示希望自己父母和家人能够了解。3%的人表示纯粹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可见选择产品对帮助大学生自己的交往,能够起到帮助作用。而大学生由于在读书期间,主要生活费来自父母,而购买品牌的消费品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所以大学生只有4%的人愿意父母知道自己使用的产品。
三:恋爱消费
对问卷中"你谈恋爱了吗?每年为恋爱花费多少钱?"的问题,77%的大学生承认有恋爱经历,每年用于恋爱消费的钱从200-700元不等。从调查看,大学生恋爱支出主要在吃饭、零食、逛街、泡吧娱乐等方面,礼品消费是恋爱消费中绝对的"大头",逢年过节(情人节、圣诞节等)或是俩人过生日及特殊的纪念日,恋人之间必要互送礼物,此项花费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元,甚至有几千元者(在调查中,记者了解到一个大二的学生在女朋友生日那天送了一条价值7800元的铂金钻石项链);在恋爱消费中,支出较大的还有在校外租房居住,每月要支付200-400元。
四:上网费用
调查结果显示:在每周上网时间方面,12.7%的学生在3小时以下,20.9%的学生为3-7小时,30.1%的学生为8-10小时,19.5%的学生为10-20小时,16.8%的学生在20小时以上;在上网时段方面,23.2%的学生在白天上网,33.9%的学生在晚间上网,35.2%的学生在周末上网,7.7%的学生还经常上通宵。如果按2元/小时计算,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五:手机等通讯费用
根据调查结果,85%的学生都拥有手机,他们的手机价位一般都在800--3000元之间,月消费在20--150之间。消费者的月手机话费也与其月生活费相挂钩,生活费用少的话费也相应较少,控制在50元以下,但也有部分高收入用户的话费也在此列,共占了样本的25%,学生月话费主要集中在50-100之间,约占了调查总数的62%,属于中档水平。其次月话费在100-150的有18%,而150以上的高消费者主要是月生活费在1000以上的5位,与其的经济实力基本相应。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
六:大学生消费问题建议:
大学生消费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也会影响着方方面面。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定型阶段,极易受家长、教师、同学及社会其它成员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而,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消费观念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难题。同样大学生消费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而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学生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如何规范并合理的发展样一个市场也是摆在我们大家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只有在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共同努力,大学生消费才会一路走好。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这就要求其不但应学习过硬的专业技术,还应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特别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时代对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方面表现提出了更高要求,因而有必要针对其社会公德状况作深入的调查了解和分析。从文明礼貌、助人为乐、遵纪守法、环境保护等方面具体表现上可反映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公德调研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这就要求其不但应学习过硬的专业技术,还应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特别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下,更应争当道德模范。而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为贴近生活实际的。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大学生们每一天的生活。因此,有必要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作调查了解和分析。
由于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因而从文明礼貌、助人为乐、遵纪守法、环境保护等方面具体的表现上可反映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
据调查显示,总体情况而言,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院长武东生说:“今天的大学生是值得肯定的,与八九十年代相比,社会的进步在大学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调查结果显示,有49。2%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只有17。7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较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一、大学生文明礼貌方面的表现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有54。3%的被调查大学生表示自己在教室图书馆等公共场合会将手机调成振动,其余被调查者均表示忘记或没有人有提醒自己不会这么做。同样有5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表示会如果在公共场合中看到有人不符合文明礼貌行为是会选择视而不见,仅有2成左右的被调查者表示强行阻止,另有4成左右的被调查者说自己会口语提醒。走在校园里,经常可见到各种不文明的现象:有的同学将塑料袋随手扔在楼梯间、操场中,以至校园中总显得不太干净,各个教学楼后也会零星地发现若干垃圾;有的同学满口脏话,开口带脏字,不堪入耳,完全不像一个大学生;有的人在楼道里、宿舍内大呼小叫,追逐打闹;有的同学躲在厕所里抽烟、打架,还有男女生在公共场所行为举止过分亲昵,旁若无人,没有丝毫羞耻心。有的大学生在安静的图书馆里大声地接听手机;有的大学生坐在公共汽车上,对身边的老人视若无睹。另外,很多大学生缺少对形象美的正确认识及追求,对美的仪表、仪态方面的客观标准认识模糊,盲目追求社会上所谓的“潮流”,以时髦、前卫、新奇为美,浓妆艳抹、服饰怪异等等。文明礼貌对于个人来说,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据另一项调查84。54%的大学生表示见到老师都会主动问好。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知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而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只有49。47%的被调查者会积极让座,48。47%的人会视情况而定,偶尔让座。这说明广大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因为二者之和占了97。94%,但能始终如一,坚持将道德认知转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却只有半数。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的素质还需提高到一个新的档次。
二、大学生助人为乐方面的表现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传统美德,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大学生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大学生应当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在调查当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57。75%的人选择“经常参加”,有37。97%的.人选择“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另外有4。28%的人选择“不参加”。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很少接触社会,很少涉及世事纷争,也因此保存着那颗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一个关于无偿献血的个人访谈中,受访大学生回答每个问题都干脆利落,毫不犹豫。献血时她自主争先,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当被问到“有人说献血很危险,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过吗?”她回答很干脆:“没有,没想过。我只觉得我自己身体很好,抽点血没关系。”从调查数据也显示,对于无偿献血,有58。63%的同学积极参与,还有36。31%的同学想去,但没时间,只有10。06%的同学认为这是医院在挣钱,不会去献血。
三、大学生遵纪守法方面的表现
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响,这就需要用法律与法规来维持。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相关法律和法规。然而,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状况并不是很好,一是大学生对法学理论知识较欠缺,据调查,对我国法律体系很了解的仅占2。8%,了解一些的占64%,还有近25%的人称不了解。在被问及是否知道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时,能答出6项以上的只有12。2%。常言道,知法才能守法,大学生如果不知法不懂法,就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之间因违法而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时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也往往由于不懂法而错失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机会。二是大学生对涉法问题的认知较模糊,比如对“抓住小偷后围打”,仅16%的同学认为打人不对,84%的同学认为“小偷作恶人人可以打之”,而对于个别学生因盗窃同学财物而被处罚,大部分学生又选择了“放过他们”。大学生对现实社会中发生的涉法事件以及新闻媒体报道的案例往往未经深层次的理性分析与思考,仅仅根据事件的表象情绪化地发表极端评论,这说明了大学生对于法律认知的不成熟性。三是大学生遵纪守法意志较薄弱,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考试作弊更是屡见不鲜。在关于考试舞弊的调查中,竟有93。2%的同学认为舞弊不足为怪,能够泰然处之。在南京某高校的一次调查中,居然有56。7%的人根本不相信有从未作弊的大学生存在,这反映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道德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许多大学生过早的有了世故圆滑、投机取巧的意识。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增强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
四、大学生环保意识方面的表现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当外出制造了垃圾却暂时找不到垃圾箱时,有87。05%的同学会“找到垃圾箱后再丢”,有6。22%的人选择“随手丢掉”,另外有6。74%的人可能碍于面子,会“找个角落再丢”。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比如,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只有5。73%的人会马上弄干净,而有80。21%的人想弄干净但最终没做,其余14。06%的人干脆不理。究其原因,当今的大学生爱面子,觉得那些俗规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个人做很别扭,所以在可以选择逃避时尽量逃避。21世纪需要的是“弯腰精神”,多弯一次腰就给世界多一份洁净。
综上分析,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良好,基本符合一名当代合格大学生的标准,但仍有很多方面的不足。如何谨记肩上的神圣责任,时刻以社会公德典范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扬优点,弥补不足,让自己变得更完美,是大学生应思考解决的重要课题。
复杂的情感驱使我无力的笔头写下这篇质朴的文章,为了纪念这段青春飞扬的岁月,也为以后的追忆留个凭证。当一个人静静的坐在桌旁写下这篇实践报告的时候,脑海中不断浮现着往日的画面,十天的光阴是短暂的,但就这短短的十天,我们得到这一生中难以得到的东西——团队的精神、坚强的意志、开阔的思想、真挚的友情。我们没有虚度这十天,没有放纵这十天,我一直在用心做事,用心服务,我不得不感叹:原来时间还可以这样度过,生活还可以这样生活。
工作篇
7月8日早上6点,我们陶行知协会一行人兵分两路,朝着各自的目的地正式启程。伴随着《真心英雄》的歌声,我们跨出了学校的大门。经过大约4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一组到达了我们的目的地——山东省泰安市接山乡中套村中套小学。此时,天上下起了蒙蒙小雨,给我们造成了些许不便。
我们第一时间与当地村委取得了联系,以得到他们的支持,我们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当地政府思想似乎比较陈旧,在思想上难以接受我们的支教调研活动,又需要向上级请示,我们在村委等了好长时间,饭都没吃,不过最终章还是盖下来了,我们很兴奋。
回到学校已经是下午,小学校长已经等在那里,他带领我们在学校参观了一下,小学的条件似乎还不错,这点有点令我们失望,我们还是想要更艰苦的环境,不过后来遇到的困难足以让我们打消这个念头。
生活篇
生活的环境比原本想象的要复杂,原来在学校不是问题的问题到这儿全成了问题。先解决吃饭的问题,还好,学校有一间废弃的伙房,貌似n久没人用了,门框上插块生锈的牌子,隐约看见“食堂”二字。我们把小屋子收拾了一下,把布满灰尘的大锅刷地崭新,又买了柴米油盐,这些用了我们半天的时间。然后就是住宿问题,没有住的地方我们只能睡教室,桌子并起来做床,衣服跟几本书叠起来做枕头。晚上我们点着蚊香擦着花露水,但效果不佳,依然有蚊子困扰。睡前几个男生总会拿着手电围着校园转一圈,美其名曰:巡逻。
这十天,我们一起说一起笑,这不是苦中作乐,这些快乐都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又一句话比较适合形容我们的感受:“有一种幸福叫做吃苦。”
一起做饭,一起吃饭,一起工作,一起玩,一起闹——友谊便在无声无息中培养了起来,我觉得我们协会的人都是世上最可爱的人。最后一天晚上,我们一起聚餐,大家对这十天的生活有种种感叹,感叹十天的不知肉味,感叹十天的快乐,感叹十天的艰辛,感叹十天的充实,感叹十天的短暂。
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清淡却不寡味,真实而又充实,艰辛却也快乐。
感动篇
十天结束,我们走了,带着激情与思考,带着感到与收获,看着孩子们的挥泪送别,听着他们用哭哑的声音喊着:“哥哥姐姐们,再陪我们一天吧,就一天!”我真想落泪,但是我们还是走了,告诉他们:“我们还会回来。”
十天,短暂却永恒的十天,这十天注定是不平凡的十天,十天中,我们在汗水中经历了许多,学会了许多,没有水电的日子,我们想办法挺过了,几个女生集体发烧的日子,我们也挺过了,经历就是成长,我们在实践中慢慢变得坚强,我们熬过了思乡之苦,顶住了烈日之毒,忍受了生活之艰,我们好像一团火,燃烧自己,温暖他人,我们担起了自己的责任,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义无反顾的付出才会又理直气壮的收获。十天,我们黑了、瘦了,我们收获了友谊,收获了感动,收获了成熟,收获了坚强。辛酸的泪水,真心的微笑,坚强的背影构成了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回忆。
这次实践犹如一次生命的旅程,有悲有喜,有得有失,但隐藏在我们内心的是那对生命的景仰。很感谢这次旅程。
团队名称:“惠民阳光部落”赴淄博实践队(调研山东)
所属单位:数学科学学院
调查题目: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的实施及实施中出现的
问题
指导教师:
团队队长:
联系方式:
团队成员:
填写日期:20xx年8月3日
题目:
“惠民阳光部落”对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实施情况的正文:
前期筹备阶段,我们主要参考文献,学习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的详细内容,为以后活动的展开奠定了理论基础。然后,我们对接下来的调研活动做了具体而详细的安排。
实地调研开始前,我们实践队分为三组对实践地(苏宁电器淄博店、淄博利群购物广场、信誉楼桓台商厦、淄川新星家电城、桓台田庄玉刚家电商场)进行了提前预约,使我们后期的调研顺利进行。同时经过讨论确定了对商家的采访问题以及发放给消费者的调查问卷。
实地调查地点及对象一览表
商家
回收企业
消费者
市区
苏宁电器淄博店
淄博利群购物广场
淄川新星家电城
淄博新亚再生资源公司
苏宁电器里的消费者
淄博火车站候车室的乘客
人民公园的游客
小区的居民
步行街商铺
县城
信誉楼桓台商厦
银座桓台分店
少海公园的游客
信誉楼桓台商厦的顾客
乡镇
桓台田庄玉刚家电商场
田庄镇当地居民
在具体的采访过程中,我们用摄像机和照相机完整地记录下了采访过程,并在后期进行了访谈内容的整理与分析。在对苏宁电器市场策划部田部长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商家非常支持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利群购物广场的袁经理重点向我们提出了政府补贴方面的问题;从桓台信誉楼和桓台田庄玉刚家电商场那里我们了解到“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的不同点;而新星家电城专门负责家电“以旧换新”的王经理为我们介绍了目前家电“以旧换新”正在实施的具体办理过程。
在访谈中我们发现的重点问题有:目前在实际操作中的流程与文献中规定的流程有所差别,在原来的程序中,消费者需要先申请出售旧家电,然后预约回收企业,等着回收企业派人去上门回收,并获得家电“以旧换新”的凭证,然后再到相关家电销售部门去选购新的家电,最后再带着相关证件到商家领取补贴。
而现在新的流程是消费者可以先来选购家电,如果他表明要参加家电“以旧换新”活动,那么销售企业在配送新家电的时候顺便收购旧家电,然后给消费者家电“以旧换新”凭证,消费者在当天就可以拿着相关证件到家电销售企业领取相应的补贴。显然,流程简化后,既为消费者提供了便利,又减轻了商场工作人员的负担。通过后期对消费者和导购员的访谈,他们都表示现在的程序执行起来更简单,效率更高。
另一个问题是:该政策在实施补贴过程中,消费者得到的补贴由商家先行垫付,但是商家在获取政府补贴的时候程序比较复杂,周期比较长。而商家先行垫付的是一笔不小的资金,这可能对一些小型家电企业或者大型家电企业下设的一些小型销售网点的资金周转造成一定的负担。经过调查分析发现,这主要是由于政府审核过程非常严格造成的。因为存在一部分家电企业在向政府领取补贴时对领取凭证存在一定的造假行为,所以政府在对商家发放补贴时必须对有关证明或证件进行严格的审核,从而导致了补贴的发放过程缓慢。
对消费者的调查主要是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我们在发放问卷时也不时运用访谈法对部分消费者进行采访。由于考虑到城乡居民的收入差异可能对调研结果产生影响,我们分别对张店区,桓台县,田庄镇三个不同地区的'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
在张店区,我们实践队6个人兵分三路,分别对淄博火车站候车室的乘客、步行街的店铺、公园的游客和小区的居民发放调查问卷。我们选择这三个地方主要考虑到这些地方人口密集,又涵盖了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收入的市区居民,能够准确的反映出不同群体对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的了解程度、满意程度和落实程度。在这一阶段我们收获颇丰,共完成550余份问卷。
完成对张店区的调查后,我们分别对桓台县的城乡居民展开问卷调查,主要地点在少海公园和田庄镇。我们还是延续了在张店区分工合作的方法,由于这里人口较少,我们共收回100余份调查问卷。
完成了对居民的调查问卷后,我们实践队转移到淄川区的淄博新星集团的下属单位:新星家电城和淄博新亚再生资源公司展开调研。
我们对新星家电城的王经理围绕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录像访谈,之后王经理又带我们在商场内参观了商场参与家电“以旧换新”的5种家电的现场销售情况,并帮我们联系了商店中参与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的消费者,我们随即对他们进行了访谈,了解到切实参与该政策的消费者对家电“以旧换新”的评价和建议。
随后我们对回收企业——淄博新亚再生资源公司的赵经理就有关旧家电的回收问题进行了录像访谈,从访谈中我们了解到旧家电的回收过程、家电以旧换新的贸易过程等。赵经理还为我们展示了家电以旧换新凭证和国家下发的有关文件,使我们了解到旧家电的分类标准。然后在赵经理的带领下,我们又参观了储存旧家电的仓库,在仓库里,我们看到了被分类存放的旧家电。我们还观察到每台旧家电上都贴有一张废旧家电回收台签,赵经理介绍说,这张台签一是为了区分不同的家电,二是上面的凭证号是与家电“以旧换新”凭证上的号是一致的,这样在向“家电以旧换新管理信息系统”录入信息时就可以进一步核实一张家电“以旧换新”凭证是否对应一台旧家电。
当天,我们还遇到了拆解企业的工作人员,他们来这里把旧家电运回拆解工厂。根据对赵经理的访谈,我们了解到由于拆解企业直接到回收企业运输旧家电,所以相应的运费补贴由拆解企业直接向政府领取。
此次在回收企业的调研,我们不仅了解到旧家电在回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让我们对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有了更新更全面的了解。
当活动进入了收尾阶段,我们重点对我们几天以来拍摄的录像和完成的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分析。我们主要运用总结和对比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比如将全部的问卷按照不同地区和不同收入共分为六个地区和四个收入水平,旨在考察不同地区和不同收入人群对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的了解程度。然后制作表格和柱形图,进行进一步的比较和分析。
结果与讨论:
一、对商家进行访谈中发现的问题与分析
1、该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商家先行垫付消费者所领取的补贴,使某些小型家电企业的资金周转具有一定的负担。
经过我们的调查与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①政府应加强有关部门对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实施过程的监督,这样在后期的审核过程就可以比较顺畅。
②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政府可相应对某些家电销售企业先行发放一部分补贴,这样也可以使商家对家电的销售更有信心。
2、在与家电销售企业的导购员的访谈中了解到,大部分消费者都是在购买前向导购员了解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的补贴情况以及领取补贴的流程和需要准备的证件,他们事先对该政策并没有多大的了解。有的顾客还询问这个家电“以旧换新”是不是商家进行的促销活动,由此可见,政府对该项政策在居民中的宣传尤其是对乡镇居民的宣传并不是很普及。
我们通过对访谈内容的整理与分析,提出如下建议:
①建议地方电视台多播放有关家电“以旧换新”的新闻或者其他相关动态。
②建议有关家电销售企业下乡开展家电“以旧换新”宣传活动。
3、我们通过对家电销售企业有关负责人的采访更深入的了解到家电“以旧换新”和家电下乡的不同。家电下乡政策,对消费者的户籍有所限制,而且参与活动的产品都是指定型号的。而家电“以旧换新”的实施没有太多的限制,只要是当地户口,就可以凭借有效证件来参与家电“以旧换新”这个优惠政策。虽然家电下乡政策补贴的更多,但是由于其种种限制条件,人们还是更青睐家电“以旧换新”的产品。
4、商家为了更大程度方便消费者参与家电“以旧换新”活动,现在购买家电“以旧换新”产品的程序有所调整和简化,而且现在的流程得到了大多数消费者的认可。
由于家电“以旧换新”涉及到商家,消费者,回收企业,拆解企业还有政府多方的参与,虽然根据访谈结果来看,目前的流程比较完善,但该程序应该仍存在进一步简化的空间。比如将销售,回收,拆解这三个步骤一体化。
二、对回收企业的经理进行访谈中发现的问题与分析
在与回收企业的经理访谈过程中,我们主要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回收企业与拆解企业的矛盾。回收企业是主要负责旧家电的回收,拆解企业主要负责对旧家电的拆解。然而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我们发现,拆解企业与回收企业对旧家电的回收展开了市场争夺,影响了市场的秩序。
所以在以后政策实施过程中,政府应该根据具体政策的具体情况规范参与到家电”以旧换新”中的各个部门的职权,尤其是回收企业与拆解企业。
通过访谈,我们还了解到消费者参与这个家电”以旧换新”活动除了享受政府以外,还享有山东省家电“以旧换新”最低保护限价[3]。这个发现使我们其中一个调研问题“消费者在打算买新家电的前提下,把废旧家电卖给废品收购处合算还是参与家电‘以旧换新’合算”有了明确的答案。显然,在此种情况下,参与家电“以旧换新”更合算。
三、对城镇居民的调查问卷中发现的问题与分析
由于我们的问卷是分区域发放,而且不同的地域对各个问题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所以我们最后统计也先按区域划分,为了更加详细地了解不同层面的人对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的了解及他们对该政策的建议等,我们又按照不同的收入区分统计,若该区域调查的人数过少,如索镇田庄镇,则不再按收入分别统计,统计数字绘制成表格,进行详细地分析,整体结果分析如下:
1、打算换家电的与不打算换家店的居民约各占一半,说明居民在购买家电的方面还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政府想要刺激经济的发展,可以考虑持续实施对家电方面的优惠政策,通过拉动内需来提高经济的增长。
2、居民如果买家电的话,他们对“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产品尤为青睐,说明政府颁布的政策还是能够给百姓带来实惠的。但仍有1/7以上的人还是会选择普通产品,这还是反应了他们对“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产品在某些方面(比如质量)有所顾虑。我们在调查中就有居民曾质疑家电“以旧换新”的产品会不会是回收的旧家电重返市场。
3、从居民对政策的了解程度来看,有38%的人们是通过电视广播媒体的宣传得知该政策的,有25%的人只是听说,网络了解的人很少,而且很大一部分是人们走进商场后才知道有这项政策,说明人们很少主动去了解这项政策,也反映了政府在宣传方面做得并不是很全面。在调查的人当中,有将近1/3的人们表示对政策的了解很少的。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发现,在农村,家电“以旧换新”的销售点很少,人们也对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基本没有听说过。
政府应着实加大宣传力度,可主要通过电视网络等广播媒体,使人们尽量多的了解该政策,更大程度上地做到给老百姓带来真正的实惠。在宣传过程中,还要加大在农村的宣传力度,尽可能使居住在消息相对闭塞的农村的人们了解这个政策。
4、在调研城乡居民在对政策的评价过程发现,有52%的人觉得家电“以旧换新”政策能够给百姓带来实惠。说明政府的这项政策已经有初步的成效。有40%的人对该项政策评价一般。还有7%的认为政策不能给百姓带来实惠,这部分人在评价该项政策的时候表达出“羊毛出在羊身上”“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消极想法,说明了消费者对政府和销售商的不信任。由此可见,政府的政策还没有完全的深入民心。
5、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人们还是更多关注产品的质量,其次是程序是否繁琐,再次就是补贴的金额。说明人们在购买家电的时候还是比较理智的,首先要考虑产品的质量。政府无论颁布什么政策,还是要要求生产商严把质量关,杜绝以次充优,这样才能从根源上消除消费者对政策的怀疑,使消费者放心的购买家电的同时享受政府的惠民政策。
6、对于不参加”以旧换新”消费者,觉得家里没有符合条件的旧家电的人占大多数,显然有人对政策不够了解。无论是政府在宣传过程中,还是商家在对消费者解释的过程中,应重点解释家电以旧换新的旧家电的标准。如“多件旧家电的以旧换新券不可以购买同一台家电,每交售一台旧家电可换购一台新家电,但可在5个家电补贴种类中选择一种产品购买一台新家电。”[4]
7、在提建议这一方面,很多受访者对政府、商家、生产厂家等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与建议:程序简化透明,经济实惠,保证质量,节能环保,增加”以旧换新”的种类,增加更多的品牌,补贴金额再高一点,加大宣传,增加销售网点,加强市场监督售后服务,价格合理等。
其中对产品质量,简化程序,加强市场监督管理提意见的居民人居多,反映了大多数人的心声。除此之外,人们对“增加参与家电‘以旧换新’的种类”该问题的建议有:增加一些小家电,如手机,微波炉等。
8、之后我们按收入的不同进行了更加细致的统计,其中整体的趋势与总体趋势大致相同,只是在个别题目中有些不同:收入3000元以上的人有打算换家店的居多,反映了该类居民有足够的资金换家电;收入1000元以下的居民买普通产品的占有不小的比例,也许是对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的产品质量有所顾虑或者对价格不太满意;选“以旧换新”的家电按销售价格的15%进行补贴的人中,收入1000元以下的人居多,除了反映他们对政策的不了解,也能体现该类居民对补贴数额的要求;如果购买家电“以旧换新”产品除了产品质量是大家的关注重点,收入1000以下的更多关注补贴方面的问题,而收入1000元以上的略多关注程序的便利性问题。
参考文献:
《家电“以旧换新”延时扩面将为消费增长注入持续活力》新华网北京6月3日专电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促进扩大内需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