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需求调研报告精选9篇

人才需求调研报告(通用9篇)

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篇1

一、调研背景:

近年来,商务英语人才,尤其是既熟悉国际商贸规则,又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国际商贸交流和商贸业务实践的中职学校商务英语人才,以其熟练技能型一线人才的特点和优势,在国内的国际商贸人才市场中,受到了普遍的欢迎,其需求量逐年上升。商务英语已经渗入到各种各样的企业里,但企业内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无论是在数量上、层次结构及专业素质上都还存在许多不足。 然而,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单纯的外贸或者英语专业以及其他专业的人才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素质的高层次要求,我国各主要城市人才市场的统计结果表明,复合型人才即那些既懂英语又懂国际贸易和商务知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偏爱,人才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进一步呈现出重实际操作、多学科交叉的趋势。因此我们小组黄劲草、刘志君、龙凤鸣、杨令润四人组成调研小组分别对湖南普照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科信电子有限公司及湖南友铭贸易有限公司进行调研。

二、调研目的与指导思想

1、目的: 中职教育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的大众教育。为彰显职业教育的特点,通过本次调研收集和分析商务英语类专业学生的社会人才需求状况信息,了解社会、行业以及企业对商务英语类专业人才知识、技能、素质要求的变化和趋势,为我校商务英语的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学生就业指导提供信息,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的修订、教学的改革提供依据和帮助,提高我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质量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2、指导思想:运用科学的方法,客观、公正地进行调研,保证调研结果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准确性。

三、调研的主要内容:

1、所调研企业的涉外商务工作岗位(英语)的设置情况

2、所调研企业涉外各岗位人才需求的情况

3、所调研企业人才来源渠道

4、所调研企业对舌癌各岗位人才的要求

5、适合本专业培养层次或类型的岗位(群)的具体工作任务

四、调研方法

走访用人单位,通过现场考察、座谈法、访谈等方法进行调查,文献和统计资料研究方式(网上调研)。

五、调研结果分析

(一)涉外商务相关行业现状及发展分析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对外贸易逐年增长。目前我过的对外贸易总值在世界居于前列。但是,中国的外贸企业主要是以加工贸易的形式为主。加工贸易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最主要的方式,同时加工贸易也是我国利用外资的重要形式。其主要存在一下几点不足:发展水平较低,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不高,基本上是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加工贸易中的加工往往只会体现为对零部件或原辅材料的简单加工和装配,经济效益偏低,中方获利较少;使用国产资料较少,主要依赖进口原料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改变:我国加工贸易现有的管理方式不能完全适应加工贸易的迅猛发展,管理水平较低。这样就在当前的国际竞争主要借助于我国廉价的劳动力优势和地理区域位优势必然导致出现西方对我国出口产品“反倾销”,同时还导致企业对外依赖性过大,处于被动。这样

就为我国的企业参与世界分工的过程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生产中的管理质量就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依靠低价的素质较低的劳动力将被更多具备高素质的技工和既擅长英语又精通国际贸易的双向型人才所取代,劳动密集型逐步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这样,企业将需要更多的人才参与到生产、管理和服务中来,商务人才的缺口将继续拉大。

外贸人才的需求扩大在几年以前,我国的企业尤其是加工制造型企业需要的仅仅是简单的工人,对于人才的需求不是很大,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也不高。企业的管理也是粗放的管理模式,忽略了人的发展和培养。尤其是“亚洲金融”风暴,对我国的外贸行业发展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外贸人才更是遭受到“冷遇”。 至从“亚洲金融”风暴以来,我国的企业与东南亚国家的企业在价格竞争上非常激烈,而且近年我国人民币不断面对生值压力,而且技术工人的成本不断增加,导致珠三角很多地方出现“民工荒”。这样导致外贸企业不断加大对人才的招聘力度。20xx 年7 月中国出台的'“新外贸法”, 我国对外贸易经营权的进一步放开,将有大量的民营企业等生产企业开始走进国际市场开展竞争。我国的外贸行业遇到一个既充满挑战又带着机遇的时机,目前在珠三角乃至全国,外贸人才都大量缺乏,而且成为稀缺人才。根据国家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统计,未来五年,我国外贸人才的缺口达100 万人之多。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职业竞争性和发展性。 目前对于外贸人才的寻求,不仅是需要外语类人才,还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外贸跟单员、外销员、采购员、物流师、进出口经理、涉外律师和商务谈判师等成为当前外贸行业中的热门职业。

随着外贸发展,更多的职位出现,需要更多的人才,这为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方向。 对于外贸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外语的交际能力上,要求很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而且还要求对于国际商务和国际贸易的知识的掌握。

(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现状

近年来,商务英语人才,尤其是既熟悉国际商贸规则,又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国际商贸交流和商贸业务实践的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人才,以其高技能型一线人才的特点和优势,在国内的国际商贸人才市场中,受到了普遍的欢迎,其需求量逐年上升。商务英语已经渗入到各种各样的企业里,但企业内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无论是在数量上、层次结构及专业素质上都还存在许多不足。

1、商务英语人才需求增长较快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我国各种体制的企业数量也快速增长,使得我国人才总量需求也稳步增长。

中国加入WTO,尤其是20xx年7月1日起颁布实施《新外贸法》之后,对外贸易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极大地拓展了商务英语的发展空间,上万家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目前,无论大型三资企业,还是国营、民营中小企业都存在开拓海外市场、参与商务英语的行为和意图,越来越多的商务英语人才如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外销员等都将走俏职场。国内著名人力资源网站前程无忧统计数据显示,仅20xx年底该网站就发布了全国20xx多家外贸企业的19000多个需求职位,而教育部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高校经济大类毕业生仅13万人左右。以此推算,即使13万人全部从事外经贸工作,仍不足以满足全国人才市场对国际商贸类人才的巨大需求。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炙手可热,就业前景十分广阔。人才市场存在巨大的需求,而国内本专业的人才供给却十分有限,据预测,在未来10年里,商务英语专业

的人才将是最受欢迎的10类热门的人才之一。

2、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

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单纯的外贸或者英语专业以及其他专业的人才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素质的高层次要求,我国各主要城市人才市场的统计结果表明,复合型人才即那些既懂英语又懂国际贸易和商务知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偏爱,人才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进一步呈现出重实际操作、多学科交叉的趋势。

(三)、商务英语专业对应岗位的工作任务分析:

通过分析本次实践调查结果,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总结:

1、商务英语专业的适用岗位

从调查的结果看,出口营销管理人才、国际商务谈判人才、外贸业务员、商务英语翻译、单证员、报关员、跟单员及报检员等岗位需要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比例分别为23.4%、21、6%、19.8%、16.7%、10.2%、5.4%、2.9%

2、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期望

调查中,用人单位认为最受欢迎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为学习成绩好,并具有较强的社交能力的占半数以上,社交能力强的为其次,学习成绩好的占的比例最低。由次可见,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毕业生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

对学历的要求不是很高,50%的用人单位认为只要能胜任本职工作就可以上岗工作。

在外语技能方面,最注重口语表达能力,其次就是书面翻译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商务英语专业定位及课程结构体系构建分析

在本次调查过程中,一些用人单位非常富有责任感,认真、仔细地给我们提出很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现总结如下:

首先,培养方向。用人单位普遍认为,中职培养人才的定位应该是初级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在商务英语专业应该涵盖的课程这个问题上,选择商务英语语言技能类的占36.7%,商务翻译类的占27.8%,文化背景和跨文化交际的占19.6%,选择财经管理类的占15.9%。这表明用人单位是非常注重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对英语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的。

另外,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是否应该学习第二外语的态度也很一致,多数认为有必要或很有必要。

(五)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反思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正在发生多样化的变化。无论在专业能力上还是在个人基本素质要求上,都有了新的转变,所以我们在中职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上也要相应的转变。

1.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适应社会本领的培养

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探索学生培养的“宽基础、活模块”新路.调整现有课程设置,积极进行技能锻炼引导逐步提高学生技能素质 在课程设置上, 根据企业要求加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要求, 增开一些社会急需领域的相关课程,增加实践操作类课程.

2、加强学生的就业教育

提高学生快速适应企业的能力 加强就业培训和指导,使学生充分认识和掌握应聘的技巧和机遇。更重要的是,外贸工作人 员应该熟悉并能熟练操作各项进出口流程。作到迅速调整自己,适应企业和社会。

3、加强职业资格证的培训力度

教育和引导学生考取就业资格证书,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xx年3月颁布了《持职业资格证书就业的职业目录》,规定了90个必须有职业资格才能进入的行业,我国从1993年起开始推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过去只要有学历就可以就业,现在和以后的趋势是既要有学历,又要有某个职业资格证书才能进入人力资源市场,所以,要根据专业特色,相对应地培养学生考取商务***、计算机等级证、秘书资格证、报关员资格证、普通话证等。

4、精心组织多种学生活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既有赖于其自身对知识的探求,更有赖于起自身精神和行为的磨练和修养。事实证明,学生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要精心组织学生开展诸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以及各类文娱、体育活动,融素质教育于活动之中,各类活动应注意考虑与专业培养相互结合,同时要注意发挥学生个体的不同特点,力求做到让学生人人积极参与、人人从中受益。

5、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广泛联系,不断开拓就业市场

在积极培育就业市场的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主动与一些用人单位建立稳固的、长期的合作关系,了解当地的就业政策,获取更多的就业信息,方便学生求职。同时,还应寻求在外省建立实习基地,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开创了一些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习活动为一体的就业实习基地,既给学生创造好的实践机会,又为学生顺利和高质量的就业做好超前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五、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建议

(一)专业建设

很多企业需要的是既能用流利的英语进行沟通,又兼具商务操作技能和行业知识的人才。英语语言是基础,是开展国际商务业务的有利工具。

专业是发展方向,是从事国际商务业务的坚实基础。只精通外语的人才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地全面开放,跨国公司将越来越多的涌入中国,国内的企业也必将走出国门,参与更大范围的国际竞争。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既精通国际商务语言,又掌握国际商务专业知识和贸易规则。这是经济发展对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

(二)教学改革建议

1、招生阶段

生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今后的教学质量,因此在招生录取阶段就应该严格把好关,加强对报考学生的英语成绩(必要时口语水平)的考核力度。并可视情况制定一些相关政策以保证生源质量。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根本环节。经验和教训使我们懂得在商务英语的课堂教学中必须抓好以下几项:

(1) 新生入学以后必须经过一个为期两个月左右的英语语音语调训练和强化并对此进行严格考核,为学生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主要课程的教材一定要适合中职应用型这一特点。对现有的教材进行严格的把关,对不适合中职学生的教材一定要否决。

(3) 对现有的商务英语考试模式进行改革尤其是口语听力的课程。

2、课外语言氛围学习语言要注重氛围一味强调课堂教学远远不够。必须对该专

业学生强调“英文思维”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1) 选派认真负责、水平较高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担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班主任工作做到平时对学生语言上的潜移默化。如用英语开班会举办英语晚会等。

(2) 定期举办各类英语讲座、报告、英语沙龙、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及英语短剧大赛等活动。

(3) 鼓励并组织学生课外英语活动如指导学生收听、观看电台电视台的英文节目等。

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篇2

一、“世界工厂”对电气自动化人才的巨大需求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闻名的“世界工厂”,已成全球主要的生产制造业基地,是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在机械、汽车、电子、通信等现代制造领域,均需要机电一体化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与此相关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等专业人才需求量非常大。

通过对佛山地区的考察,我们发现家用电器、电子通讯、电脑配件等行业已发展成为佛山的支柱特色产业,需有一大批电工、电子、通信与自动化技术人员进行支持。目前,在佛山地区及其周边地区聚集的家电整机及其配件生产厂有五千多家,还有电力电子设备制造、机械制造、电机制造、通信设备制造等企业近八千家。在人才需求方面,根据我们对科龙集团、美的集团、格兰仕公司、广东北电、广东天乐、顺德特种变压器厂、顺德电机厂等多家企业的调查,从总体来看,这些企业的人才需求增长率为每年20%左右。主要岗位是现场生产工艺、产品工艺、质量检测、质量控制、物料采购、设备安装、运行、管理、维修、售后服务等。

二、新兴支柱产业高速发展扩大了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需求

在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等地区有众多的电子企业,是我国电子产品,如通讯设备(程控交换机、手机、电话机等)、家电(电视机、音响设备、空调、冰箱等)、计算机及配件(主板、显示器、电源、驱动器等)主要的设计、制造基地之一。

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十五"期间,广东新兴支柱产业中技术含量相对高的电子信息业、电器机械及专用设备业发展迅速,投入及产出增长均处于领先地位。20xx年电子信息业、电器机械及专用设备业资产总计为5623.68和3704.82亿元,比20xx年增长1.98和1.41倍,年均增幅24.4%和19.2%,资产占全省工业的比重分别由20xx年的13.2%和10.7%提高到20xx年20.8%和13.7%。增加值为20xx.27和1322.39亿元,比20xx年增长2.66和2.19倍,年均增幅29.7%和26.1%,高于同期全省工业平均增速,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比重分别由20xx年的16.7%和12.1%提高到20xx年22.3%和14.0%。两大产业已成为广东省生产规模最大的支柱产业,这两大支柱产业的高速发展扩大了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需求。

三、在传统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以高新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变的过程中,增加了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数量

珠三角电子行业已从劳动密集型行业逐渐向技术密集型行业转变。其次新技术、新工艺、新元件、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涌现,电子产品更新换代步伐加快,技术含量不断提高。 产业的发展必然带来对人才需求的'增长,技术的进步必然要求人员素质的提高。

在传统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以高新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变的过程中,企业需要进行设备的更新与改造,需要大量既懂技术、管理,又具备操作技能的面向生产一线的技术人才。企业最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也最清楚这些人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而且企业最清楚这些人才将在什么样的岗位上工作。但是,企业却没有太大的精力去培养自己所需要的技术人才。

珠三角地区的电子产品制造业主要是以加工业或制造业为主,行业的发展在最近几年出现了新的趋势,一是合资企业的比例正在不断地增大;二是电子整机产品加快国产化;三是各企业都向专业化发展,以求取得规模效益;四是企业为技术改造投入的资金大幅度增长。

改革开放初期,珠三角电子行业主要从事来料加工,生产设备、元器件、原材料大多依靠进口,主要承担产品劳动密集型工序,技术含量低,生产工艺相对简单,对生产一线从业人员(如生产线操作工、质检工、调试工等)的知识面、技术水平、操作技能等方面要求不高,结果没有受过正规职业教育的初、高中毕业生经过短期培训后也能基本胜任生产一线的工作。

但是近年来,珠三角电子行业生产、经营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来料加工,三来一补”过渡到了“研发、设计、制造”阶段,珠江三角洲地区已逐渐成为我国电子产品设计、制造的重要基地,许多领域(如家电)产品的技术含量、生产工艺、更新换代步伐已接近或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珠三角电子行业已从劳动密集型行业逐渐向技术密集型行业转变。其次新技术、新工艺、新元件、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涌现,电子产品更新换代步伐加快,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产业的发展必然带来对人才需求的增长,技术的进步必然要求人员素质的提高。许多企业一方面为了提高人员效率而精简缺乏专业技能的冗余人员,另一方面又大量引入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据有关部门统计,全省需求从事技术工种岗位人员达800万人,技术工人缺口超过400万,其中电子信息行业缺口约130万。从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看,各个行业中,电子信息行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处在前列,20xx年市场需求最大的十种职业中电子技术行业的技术工人名列第一。

四、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相对落后,迫切需要提高职业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而目前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短缺的,这一层次人才的培养就要靠高等职业教育。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高职要发展不能光靠学校和教育部门本身,更要与劳动保障和人事部门共同联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接受高职教育学生的就业问题。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要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成为企业生产服务一线迫切需要的技能型、应用性人才。要以能力为本位构建培养方案,对职业岗位进行能力分解,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支撑,明确专业领域核心能力,并围绕核心能力的培养形成专业领域课程体系。培养方案要体现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以使学生毕业时确实具备相应的上岗能力。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仅需要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也需要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责任。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相对落后,迫切需要提高职业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据悉,教育部、劳动保障部、国防科工委、信息产业部、交通部、卫生部等6部门共同启动了“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以缓解劳动力市场上技能型人才的紧缺状况,提高职业教育对社会和企业需求的反应能力,促进整个职业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综上所述,珠三角地区对电气自动化及其相关专业人才有着巨大需求,我校位于珠三角地区中心城市广州,培养能为珠三角企业服务的高技能型人才工作显得尤为迫切。通过对相关企业的走访与调研,对电气自动化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及培养模式的探索有了新的认识,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专业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篇3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了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主要从事汽车运用与维修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我们积极探索新的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的体系,真正培养出生产、建设、服务、管理水平过硬的汽车机电修理工、钣金工、涂装工、美容装潢工、整车与零配件销售员和汽修企业基层管理岗位人员,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电子机械系组织了汽修专业市场人才需求调查,以期对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建设和教学有所帮助。情况如下:

一、调研时间

202x年11~12月。

二、调研区域、单位

贵港市:贵港市中博汽车销售服务有限责任公司(4S店),东风日产贵港金港专营店,五菱汽车贵港特约维修服务站,贵港市中顺汽车销售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贵港市骏业丰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贵港市华达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桂林市:桂林顺发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桂林五亿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龙胜华联进口汽车修理厂。

南宁市:南宁市大兴祥伦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广西南宁市顺奔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广西山建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防城港:东兴市鸿明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防城港防城区明伟进口汽车修理厂。

钦州市:佛山市顺德区信昌机器工程有限公司钦州分公司,钦州展鹏汽车修理厂。

北海市:北海麦卡汽车用品销售有限公司。

深圳市:深圳市风向标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标鑫汽车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快车品味汽车服务连锁机构。

三、调研对象

(一)我院汽修专业毕业生。

主要是调查我院汽修专业毕业生走向社会之后,在学校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以及实训过程技术技能水平能否满足企业的需要。通过分析知识的学习和技术技能的需要来指导教育教学,使得该专业的课程设置、技术技能训练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实现零对接,学生就业前景更好,实力更强,更适合社会和企业发展需要。

(二)用人单位的主管或经理。

主要是通过用人单位的`主管了解岗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岗位技能技术的要求等等。明晰我院在人才培养上的缺陷。同时通过用人单位的主管来了解毕业生的能力水平和技能技术水平,使得我们在教育教学和技能技术训练中更有针对性,这样会使得学生就业压力减轻同时能够使得企业服务水平和质量有所提高。

(三)行业专家。

通过行业专家对该专业以及该专业毕业生的实际能力和技能技术水平的评估来达到专业的水准。使得调研分析的数据更为可靠,更为科学。然后教学人员和研究人员可以根据调研得到的数据来对课程进行优化,进而使得学校能够培养出更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同样,课程的改进也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技能技术水平必然也会随之提高。

四、调研方式

调研方式采用多样化形式,多样化的调研能够使得调查数据更加准确和真实。主要是采用实地访谈,发放调查问卷,专家座谈会等方式相互结合使用。实地访谈更具真实性加之问卷调查使得调查更加全面,专家座谈给出专业意见使得调查分析更具专业性,使得该调查分析发挥其作用。这样在多样化的调研方式下,会更清晰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以及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促进我院汽修专业教学能力水平的提高。

五、调研过程

(一)首先了解市场需求状况,掌握汽车市场信息

1、企业现有人员岗位情况

现有岗位人数具有各种职业资格比例

183高级工程师工程师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其他

42.2%94.9%73.8%1910.4%3318%2312.6%2815.3%6032.8%

各学历层次比例

本科大专中专其他

63.3%7038.3%8848%1910.4%

(1)具有各种职业资格比例(如下左图)

(2)各学历层次比例(如上图右图)

2、企业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拟增人员情况

拟增岗位人数职业资格要求学历要求

78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其他大专中专其他

从上述两表中可见,高端技能型人才还是不足,学历层次偏低。中专毕业生以及其他人员占岗位人数的58.4%,在就业职位中

所占比重偏大,本科生所占比例甚少,仅占有3.3%的比重。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要提高汽车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高职毕业生是重要且关键的一环。其实在高职汽修这一专业中,学生人数比较少,但是该专业的市场需求却是很大的。

(二)通过调查问卷对我院汽修毕业生工作情况调查情况

1、我院汽修专业毕业生从事的岗位工作主要有:

(1)36%的毕业生从事机电修理工作;

(2)38%的毕业生从事汽车销售或管理工作。

2、80%的毕业生在半年内就能胜任岗位工作。

3、从所调查的毕业生看,100%的毕业生都获得了技能证。从调查的36人中,2人获得了技师,14人获得了高级工,17人获得了中级工,3人获得了初级工。

4、月收入情况:20xx~3000元的占33%,1000~20xx元、3000~4000元都是占19%。

5、在学校里获得的能力是否能满足工作的要求,有77.8%的毕业生回答基本能满足或满足工作要求。

6、和其他学校的毕业生比较,没有一人说自己比他们差,只有约3%的人动手能力比他们差。

(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1、53%的用人单位希望能加强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2、41%的用人单位希望招聘员工有工作经验。

(四)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以及对员工的培训情况

1、76%的企业要求员工的计算机技能达一级或二级。

2、59%的企业对员工要求有职业资格证。

3、88%的企业通过企业内训来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技术和达到职业的相关要求以及职业规范。

六、调研分析及启示

(一)通过优化课程体系达到与企业零距离对接。

1、职业技能技术课程紧跟企业、市场走,与时俱进。

2、加强职业技能技术的训练课程,与企业要求相一致。

3、汽车营销方面的内容要充实,要和4S店要求规范流程吻合,培养销售精英。

4、继续实施双证书的制度。

5、加强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6、考虑增加人际交往课程,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能力。

(二)目前市场普遍比较缺乏钣喷维修人员,应加强该方面人才培养。

(三)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高职汽车专业建设和发展是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的,为了能够使得汽修专业更好地发展,为当地经济建设报务,为了学生更好的走向就业岗位,实现与工矿企业零对接,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我们认为应侧重于对课程的优化,改革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得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理论知识更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水平,融教学和实践于一体,使其更好的走向社会,适应汽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篇4

一、调研的背景、对象和方法

(一)调研背景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对会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一直处于一种上升的趋势,即使是大学生人数激增,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今天,会计类专业的就业形势也明显的比其他专业的要好,在各地的招聘职位需求排行榜上,财经类专业一直处于领先,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需求意愿较强,九成单位有长期需求,同时会计专业是职业类院校中开设非常普遍的专业之一,由于各行各业、所有大大小小的企事业单位都需要会计人员,所以整个社会每年对会计类人才的需求总量是非常大的。随着我国大专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人数的不断增多和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学历要求逐步提高,整个社会对中职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和提供的会计岗位开始变化。与此同时,中职学生的生源质量也在逐步下降,中职生对原有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和要求越来越不适应,很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还束缚在上世纪90年代的框架体系中。本次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调研厦门对中职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会计专业设置情况及人才培养情况,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厦门市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标准(包括课程标准),据此培养符合社会实际需要和学生实际能力状况的会计专业人才。

(二)调查对象

调查的对象:以企业为主,其次为财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进行典型性抽样调查。企业选取我校毕业生为20xx、20xx届30名学生所在的企业。

(三)调研方法和形式

本次调研采用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形式采用问卷调查表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这次的调研,目的是希望能够对今后会计人才的培养方面能够更加适应企业需求,在实务操作教学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二、会计行业发展的对人才需求的趋势

企业在招聘财会人员时学历不再是唯一的准绳,公司更为看重应聘者的工作经验。

会计工作包括实务工作和理论工作,各企业需要的会计人员大多是一些核算工作,侧重的是实务,所以对于会计人员,企业更青睐有工作经验的人员,一进公司马上就能投入工作,免去了公司的培训成本,毕竟一些基本的会计核算工作是做出来的,不是“研究”出来的,自然学历在一些初级会计岗位中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有关专家说,目前会计行业处于低端人才不缺,高级人才告急的阶段。出纳、普通会计员并没有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而要找一个有过硬的专业背景,手中拿着国际认可的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并在相关行业中“滚打”过几年的人才却是件极不容易的事。

那么,怎样的会计人才才能算是市场真正需要的人才,是不是一定就需要本科以上学历才算高级会计人才?真正合市场“胃口”的会计人才大都具有本科及以上文凭,有3—5年的“实战”经验,并持有过硬的职业资格证书。但是,本科文凭并不是必需的,丰富的实践经验才是走向成功的法宝。但对于工作经验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要求有2~3年工作经验为宜,可见工作经验对于应聘的重要性。工作经验具体到应届毕业生来看也就是实务能力,这不仅要求我们中职学生要有过硬的专业理论功底,而且要求我们会做,从凭证的填制到账簿的登记直至报表的编制我们都要会独立操作,做到一看就会,不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培训,其实这只要通过一定的实习实训是可以做到。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企业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他们对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工作岗位会考虑招收。大多企业认为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和实务性很强的工作,因而他们更看重的是应聘者的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 企业认为现在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欠缺的有:1.实践经验,作为一名会计专业者,还要对审计及法律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2.实务经验、职业规化及能力与职位的定位。3.遇到问题无法主动,出色地加以解决,安于现状,缺少改善工作、管理的建议和见解。

事实说明,应届毕业生尽管在开始时在应聘会计、审计等岗位时有一些弱势,但发展的机会客观存在,只要自己踏踏实实从基本的核算工作干起,摆正心态,

准确定位,工作几年后自己不就是人才市中最具竞争力的群体了,毕竟发展需要一个过程。

三、企业对财务会计人才的需求情况

(一)人才需求量分析

据中国财会网显示,财会人才的市场需求量仅次于营销人才的需求,屈居第二位。而中国新闻网公布的国家工商总局最新发布的一项统计表明,截止20xx年上半年,全国私营企业已达到300万户,同比增长20%,增加近35万户。按此增长速度分析,全国私营企业每年至少增加了30万户,按每个企业配置1-2名会计人员计算,会计行业每年需要增加40多万会计从业人员。由此可见,财务人才的就业前景较为乐观。

(二)学历需求情况

本次针对企业的学历需求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在人才的使用上逐步趋于理智,用人浪费的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中小企业对大专人才的需求成为了这类企业人才需求的主体,从回收的有效调查表来看,达到了25家,占调查中小企业总数的58%。

(三)岗位需求情况

企业对财务会计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是我们确定专业方向的重要依据。调查资料显示,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提供的财务会计专业岗位主要是会计核算、财务分析、财务管理三类岗位,它们所占比例分别为:38%、20%、42%。

(四)企业对财务会计专业人才业务素质、能力要求情况

业务素质:

财会人才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关键,要成为高素质的会计人才,业务素质的不断深化尤显重要。

(1)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企业普遍认为财务人员要有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中摸索,从实践中不断提高,要熟悉企业的具体实际,了解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和企业有关规定,并从严要求自己,做到记账、算账、报账手续完备,内容真实,账目清楚,这是最基本的财务工作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是做好财务工作的关键。

(2)广泛的知识面

企业认为光有财务、会计专业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了,只有涉及广泛才可能从账本里解放出来,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对于财务会计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和相关的学科如经济学、税收、营销、管理、法律等也应相当熟悉。调查中企业一致认为“如果一个人只懂会计,他实际上不懂会计”,会计人员应是综合性的人才,他需要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特性,及时地吸收反馈。

(3)掌握会计电算化,不断提高英语水平

计算机现已广泛地运用到财务系统的账务处理等方面,它将使广大会计人员从单调、繁杂的记、算、报账等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了经济效率,从而使会计人员腾出更多的时间开展分析预算、统筹等工作,同时,也避免了许多差错,其优越性不言而喻。因此,财务人员必须具备掌握计算机应用这一能力。

其次,企业认为财会人才掌握外语知识是我国财会工作与国际财会制度接轨的基础性条件,它可以帮助我国不断吸收国外先进管理经验,探讨一些可行性方法,尽早参与国际经济事务。

能力要求:

1、较强的实践能力

财务人员经过实践检验,动手能力差不行。当前,我们财务人员越来越感到对于会计这样一个实用性经济学科,把理论转化为实践,再从实践中提高理论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2、更新知识的`能力

现代社会的特点之一便在于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快,会计工作,与计划经济条件下完全不同,会计的服务对象,核算原则,会计信息内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适应这一特点,财务会计人员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掌握现代经济学科分析方法和思维方式,改进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自己的头脑,更新自身思想观念。

3、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

一个企业的财会部门掌握着它的经济命脉,财会人员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在经济工作的重要关口当好领导的参谋,因此,财会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社交能力,不仅要同本单位人员交往,而且要与银行、税务、审计等部门进行广泛的联系。作为一名合格的从事财务会计或审计工作的人员,企业认为还需要具备很强的平

衡协调能力,这种能力直接关系到其工作成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生存发展的机会和可能。

四、关于会计专业的思考与建设

通过调研,让我们了解到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专业会计应该注重产学研结合。会计专业在产学研方面要积极探索,建立了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吸纳社会、行业和企业的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进入教学过程。在专业设置、培养方案、教学运行等方面参与并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进一步加快师资队伍、实践基地建设,实现学校与社会的结合,师生与劳动者的结合,教学和生产实际的结合,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符合学校实际的、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

执笔人:

20xx年11月

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篇5

一、调研目的和方式

调研目的:为了更好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优化专业建设,使本专业培养目标更加贴近社会生产实际,我系进行了酒店及与酒店相关行业的人才需求调研活动。提供调研,可以及时地了解社会、行业以及企业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的变化趋势,进而掌握市场需求信息,并以此为据调整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优化专业建设方案,使本专业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培养出具有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调研对象:酒店行业、与酒店相关行业、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各类招聘会。

调研的方式: 面对不同的调研对象,采用不同的调研方式,具体有:访谈、座谈、走访、问卷、实地观察、文献检索、网站查阅等。

二、本专业人才需求调研结果整理分析

(一)企业调研:主要通过访谈、座谈、问卷等方式进行,结果整理分析如下:

1.经调查,酒店企业对前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餐饮服务员、康乐服务员及其他岗位服务员的需求量汇总如下(图2.1.1):

图2.1.1 酒店企业酒店人才的需求量

由上图可得出以下结果:

(1)酒店企业目前对客房服务员、餐饮服务员、康乐服务员的需求量相对前厅服务员和其他人员来说较大。这是因为酒店企业的客房、餐饮及康乐这些部门的业务量大且繁重,需要大量的人力。

(2)在需求量较大的客房服务员、餐饮服务员和康乐服务员中,餐饮和客房的需求基本相同,康乐较少。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两种:一者,酒店的营业和利润重心通常在客房及餐饮,康乐相对较少,而且享受康乐服务的宾客也较少;二者,虽然客房、餐饮和康乐在社会上都有大量单体营业情况,但相较而言,康乐的容量与数量之比较大。

(3)前厅服务员的需求量较少,这是因为前厅服务员作为酒店的门脸员工,酒店对其流动性和职位空缺时刻有严格地控制,所以若不是酒店有大的的业务调整或扩张,通常时间上其需求是饱和的。

(4)除了前厅、客房、餐饮、康乐四类的服务员需求外,其他类岗位需求很少。酒店里常需要招聘的主要就是这四类员工,其他如工程、保安等人员需求量的弹性较大,而且这

些岗位通常和酒店服务专业相关性不大。

综合以上可知,酒店企业的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前厅、客房、餐饮与康乐,其中又以客房、餐饮、康乐为多。这些岗位和酒店服务与管理的相关性都很大。

2.调查结果发现用人单位对以上各项岗位的具体任务、职业素质和能力要求(共有的)如下(表2.1.1):

表2.1.1 岗位任务、素质和能力调查汇总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酒店企业对每种岗位服务员的职业要求都作了详细的描述,并且其中对素质要求都提到语言能力、品质、服务意识、职业道德和岗位技能等,可以分析出目前酒店专业人才应具有:

(1)基本技能:计算机应用、英语听说读能力等。

(2)专业技能:在掌握基本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学生能熟练掌握酒店各项对客服务技能的,常参照毕业生所取得的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资格。

(3)专业拓展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尤其是管理能力、酒店专业外但相关的知识(如旅游)能力。

(4)具有良好的酒店服务意识与职业道德。针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学生流动性大的问题,更应该重视培养脚踏实地、能说、能写、能讲、能协调、能做人的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的技术型和实用型人才。

(二)毕业生调研:主要通过访谈和问卷的方式对本专业毕业生就课程设置、实习实训、就业定位、专业建设和发展四方面进行调研。经分析整理结果如下:

1.毕业生对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的意见:

(1)课程设置尽量全面,应该由更专业的教师讲授;

(2)增加外语类课程,如英语、日语、韩语等,可以请一些外教;在语言教学上,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外语表达能力;

(3)课程内容应丰富化,课程安排应更均衡,课程讲授应注重实践性;

(4)希望丰富和加强客房和餐饮的实训课程、计算机课程;

(5)财务和营销开设的'意义对实际人才需求而言较小。

2.毕业生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实习实训的意见:

(1)在选定实习单位时希望再多照顾一下学生将来的人生规划,做出更人性化的计划;

(2)实习实训时老师可从旁指导或参与其中,多听听学生的意见;

(3)实训内容应丰富化,最好能够轮岗;

(4)希望有更多的实习选择,如国际大型连锁酒店、度假村、豪华游轮等。

3.毕业生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就业定位的意见:

(1)对该专业的就业定位认识不一,有的认为本专业目前定位在酒店基层服务人员,比较明确;还有的认为定位较窄,有一定的局限性;

(2)中国发达及各大一线城市有利于酒店服务人员的发展。

4.毕业生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的意见:

(1)多开始外语类课程,专业课程的实践性还得加强;

(2)提升院系的教学管理,让学生学到更多更专业的知识才。

(三)招聘会调研:这项调研主要采用的是观察法。

经过走访多个招聘会现场,通过观察,发现招聘会中与本专业相关的岗位招聘席位所占比例较其他专业大,说明目前酒店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仍然很大。在此类招聘中,对需求人才的学历、职业资格等的要求呈现出一定的特点:

1.学历要求:如图2.3.1,招聘单位所需人才中,研究生占6%,中职16%,而本科或高职高专高达77%,其余的1%没有特殊要求。由此可明显地知道,目前酒店管理专业本科或高职高专学历的毕业生是酒店行业绝对的人才需求大军。故此可知本专业的就业前景良好。

2.职业资格的要求:各岗位都针对岗位的差别分别提出相应的职业资格证。如前厅服务员要求具有应聘者国家高级前厅服务员资格证,客房部服务员要求求职者具有国家高级客房服务员资格证书,餐饮部服务员要求求职者具有国家高级餐饮服务员资格证书等。

图2.3.1 招聘会中人才结构图

3.其他要求:此方面提到较多的是良好的身体素质、正确的服务意识、高尚的职业道德,以及吃苦耐劳精神。

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篇6

一、调研目的和方式

在20xx年调研的基础上,为了更好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行专业建设,使本专业培养目标更加贴近生产实际,我们进行了调研活动,了解社会、行业以及企业对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的变化趋势,及时掌握市场需求信息,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专业培养目标,使本专业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培养出具有专业技能的应用性技术人才。

调研目的:近年来制药行业发展迅速,为了更好的使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适应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优化专业建设方案。

调研对象: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往届毕业生用人单位领导、人事管理部门、生产技术人员,以及往届毕业生。

调研的方式: 有电话访谈,走访企业,并与相关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座谈,毕业生跟踪调查、座谈会、文献检索、网站查阅等。

二、对药物制剂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

制药行业是关乎全国人民健康的支柱产业。药物制剂专业培养具备药学、药剂学和药物制剂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在药物制剂和与制剂技术相关联的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技术改进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随着制药产业的飞速发展,对各种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急需大量的研发、生产、管理、销售、服务一线应用性技术人才。“人才是最高贵的资源”,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必须了解市场、适应市场、依托市场和开发市场,才能培养出适应和满足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的人才。

1、人才需求及层次结构要求

通过对专业调研表、专业人才需求表的分析,发现目前制药企业最紧缺的人才主要有三种:1)诚实守信的专业复合型人才,2)有创新精神的高级技术人才,

3)各技术等级的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技术工人。

专业人才层次结构要求为:20%的企业需要本科及以上的人才,76.2%的企业需要高职高专及以上的人才,2%的企业只需要中职的毕业生,1.8%的企业目前暂无打算。

2、职业岗位需求

通过对专业调研表、专业人才需求表的分析,发现学生就业的范围比较广, 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药厂生产操作、质量管理与控制、研发、工艺设计与改造、医院药剂科,除此以外,还有少部分的学生选择了产品营销等方向,但都与药剂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

3、职业岗位能力需求

调查结果发现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具体如下:

1)基本应用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英语阅读等基本能力,取得计算机一级证书、英语A(B)证书或更高四级证书。2)专业核心能力:在掌握基本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基本工艺流程的操作、质量控制及现代技术应用能力,取得中药制剂员中级工证书或中药检验员证书等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资格。3)专业外拓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尤其是管理能力和本专业外的知识能力。4)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针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学生流动性大的问题,更应该重视培养脚踏实地、能说、能写、能讲、能协调、能钻研、能做人的技术型和实用型人才。

三、对专业建设提出建议

调查表中企业有关技术管理人员对本专业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意见:

1、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加强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加快知识的更新,一方面对开设的专业课程进行内容的调整,增加对专业相关案例的剖析和点评,使学生及时了解实际工作情况,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3、在专业知识、能力、素质培养方面,建议本专业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特别要加强制剂员的实际动手能力,加强药物组方、加工性能等方面知识,适应制药行业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四、调查结果对我们的启示

通过本次专业调研、专业人才需求调查,我们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职业知识、技能,道德素养这三个方面,这些问题已成为影响毕业生向高层次发展和接受继

续教育的最大障碍。它也必将决定着本专业未来的发展前途,应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加快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

1、重点在职业道德素质上下功夫,对学生跳槽问题频繁挖掘原因,找出问题的所在。对调查发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2、继续推进培养人才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本专业毕业生的各方面能力,为推动制造业发展做出贡献。

3、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课程结构,进行课程体系和内容改革:

(1)专业基础课程应有机整合,突出项目导入的思想。

(2)专业课程与实践性教学环节有机互动,做到相辅相成。

(3)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不断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篇7

一、调研目标

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是决定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因素,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行业企业对建筑工程技术相关岗位人才需求的侧重点,职业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职业岗位对该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素质要求等,进而为编制20xx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一手资料调查和二手资料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一手资料的调查主要是专业教师通过走访行业企业,对企业专家进行访谈,企业专家填写调查问卷,通过调研结果的整理得出调研结论。

二手资料的调查主要通过网络调查和电话调查方法。网络调查主要是通过向被调查企业发调查问卷电子邮件,通过回收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分析,电话调查主要是专业教师给被调查企业专家打电话,了解调查问题。同时通过网络调查行业企业相关动态资料,为调查结论的分析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

三、调研过程

本次调研主要由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部分任课教师进行。首先在4月初确定调研目标,然后依据调研目标设计调查问卷,4月中旬依据调研目标和调查内容确定调查企业,然后通过网络、电话展开二手资料调查,4月28日-30日三天,参与调研的教师实地走访被调查企业,5月整理调查资料,总结调查结论,撰写调研报告。

四、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被调查样本包括秦皇岛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秦皇岛开发区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秦皇岛正源工程建设咨询事务所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发出问卷20份,回收有效问卷20份,结合网络二手资料的调查,调查结果分析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对应的工作岗位群

通过二手资料的调查和与被调查企业的访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对应的岗位群包括施工技术员、造价员、材料员、资料员、工程监理、钢结构详图设计等。通过毕业生的.了解,大部分学生从事的岗位均为以上岗位。

2.近3年内职业岗位对高职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

(1)需求人数

近3年内职业岗位对高职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75%的企业专家认为其所在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是1-3人,15%认为是4-6人,5%认为是6-10人,5%认为是更多。

(2)需求变化趋势

人才需求变化趋势40%的企业专家认为呈上升趋势,35%的企业专家认为呈下降趋势,25%的企业专家认为不变。

(3)薪酬标准

70%的企业专家认为将来岗位的薪酬标准在20xx-3000元/月,20%的企业专家认为在1000-20xx元/月之间,5%的企业认为1000-20xx元/月,5%的企业认为在1000元以下。

3.职业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

100%的企业专家认为建筑工程技术职业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包括

更多薪酬1000元以下1000-20xx元5%5%15%近三年内职业岗位对高职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多人5%6-10人5%4-6人1-3人75%1-3人4-6人6-10人更多人需求变化趋势40%所占百分比20%系列10%系列1上升40%下降35%变化趋势无变化25%上升下降无变化薪酬标准20xx-3000元70%1000元以下1000-20xx元20xx-3000元更多薪酬施工技术、施工管理;80%的企业专家认为建筑工程技术职业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还应该包括质量检验、编制预算、资料管理、材料管理,50%的企业专家认为建筑工程技术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还应该包括工程监理、工程项目管理。

4.职业岗位对该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素质要求

从调查结果看,就专业知识能力而言,企业专家认为学生应主要具备施工技术管理能力、编制预算的能力、工程资料整理能力,从核心能力而言学生应具备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和沟通能力。 5.职业岗位对该专业学生需具备的职业能力要求

90%的企业专家认为建筑工程技术职业岗位学生需具备施工技术能力,75%的企业专家认为需具备资料整理能力,68%认为需具备预算编制能力。少数企业专家还对于学生的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监理等能力提出了要求。

6.职业岗位对该专业学生应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95%的企业专家认为你学生应具备施工员职业资格证书,70%的企业专家认为学生应具备资料员证书,50%的企业专家认为学生应具备安全员证书,45%的企业专家认为学生应具备造价员资格证书,10%的专家认为学生应具备会计证。

7.关于该专业学生在培养过程中最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的建议此处调查主要是开放式问题的调查,综合专家的建议,关于该专业学生在培养过程中最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包括

一是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走上工作岗位需要一段时间的学习锻炼才能够适应工作任务的需求;

二是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较差,遇到新的问题不会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是学生的沟通能力有待提高。

五、调研结论与建议

1.调研结论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对应的岗位群主要是施工员、资料员、质检员、预算员等,企业对职业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包括施工技术、施工资料整理、施工项目管理与监督、编制预算,职业岗位对该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素质主要包括能进行施工技术指导、能进行施工项目资料整理、能进行预算软件操作、能编制预算等,职业岗位对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要求主要有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能力、施工技术的能力等,学生需要获取的资格证书主要是施工员证书、资料员证书、造价员证书、安全员证书等。

2.建议

此次调研是通过实际调查企业专家,结合二手资料调查进行的,调研结果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准确性,是专业编制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依据。根据调研结果,专业一方面在课程体系的设置方面应当重点考虑企业专家对职业岗位的能力、素质要求,将企业专家普遍认为重要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对应的课程设为专业核心课程,另一方面针对企业专家提出的学生实践能力差、自我学习能力差、沟通能力差的问题,专业应当引起重视,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课堂及课下团队合作与沟通等学习形式的开展,及教学方法上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来解决现阶段学生在能力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建议专业能够挖掘社会资源,开发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使学生能够在在校期间尽早接触企业实际,缩短学生与就业岗位之间的距离,加强学生就业的适应能力。

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篇8

为使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突显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先进性,与用人单位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本次调研严格遵守先进的专业建设理念和示范性中专职业学校建设的要求,通过与本专业联系较为紧密的各大幼儿园、亲子园、学前教育机构等单位深入沟通和对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在校学生和专业教师的调查座谈,从而能从宏观上把握用人单位对本专业的人才需求。在此基础上确定学前教育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改革思路等,提出学前教育专业改革思路和建议。

一、调研数据及分析

在实际调研中,为了保证调研的实际性,客观性和真实性,我们分别选择毕业生10人,行业专家10人,实习生30人,行业企业10家进行调查,得出如下结论:

1.从对现有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上看: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和精神文化的丰富,人们对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目前,扬州市城区现有幼儿园的数量与质量已很难满足家长的需求。于是,“入园难”、“入园贵”已经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20xx-20xx年)》明确提出了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就目前学前教育发展的情况来看,100%的被调查者对学前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规划反

映越来越重视,要求越来越高,要缩短这个差距就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幼儿教师,而这个差距就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就业市场和人生舞台。

2.从现有专业人才培养培养规格、结构、质量的要求上看:我们选择了扬州市几家比较有知名度的幼儿园进行了解。经过对问卷的分析整理,这些用人单位的意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①用人单位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要求比较高,不仅熟练幼儿园的基本工作流程,掌握基本的学前教育知识,运用理论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如调查中反映专业知识面太窄、专业不精的占46%。

②幼儿园每天都要和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所以口语表达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所以,口语表达能力是企业选拔人才一条重要参考标准,调查中65%的人强调口语表达的重要。

③对于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幼儿教师来讲,掌握一门特长非常关键。

④用人单位还要求计算机的使用能力,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能熟练应用现代化通讯工具。⑤用人单位认为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实践能力不足,存在眼高手低的心理,缺乏服务意识和吃苦精神。

3.从用人单位对现有教学计划的意见上看:调查的10人中:有33%的人提出增加组织各类活动的课程;要求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的占63%;根据对毕业学生的调查,对于哪些技能用的最多,选择绘画占80%、声乐57%、语言能力93%、键盘66%、

舞蹈20% 、其他10%。在行业企业岗位需求调查中显示,在实践应用能力不够强占47%,五项技能不够扎实的占58%,实际带班能力需要提高占40%。近几年,虽然我们对专业教学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并在课程设置上作了一些调整或改革,但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改革深度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异。课程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实用技能的训练相对不足,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4.从用人单位对往届毕业生素质、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上看:在我们组选择的十家企业和用人单位调查中发现,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遍较弱,不能满足日常教学需要。在对幼儿保育教育过程中,教师科研意识淡薄是普遍现象。幼教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存在有待提高的严峻形势。

5.从毕业生就业稳定率、在工作单位的持续发展情况以及待遇等情况上看:我们在对行业企业调查中发现,对近三年对人才需求上,选择更多的占40% ,需要人才量上升的占100%;薪酬1000—20xx元占40% ,20xx—3000元占60%。从20xx年的就业形势来看,学前教育人才奇缺,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学前教育专业将是就业的热门专业之一。在高入园率的十所幼儿园(20xx年达74.5%)地区,学前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达100%。总之,社会对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高素质幼儿教师需求旺盛,幼儿教育专业市场前景广阔。

6.从幼儿园急需各类专业人才上看:我们发现“现在幼师任务

已不仅仅是简单地带着孩子玩,而是相应承担着通过各种专业技能的教授来培养孩子情商和智商的任务,因此越来越多的幼教机构需要那些具有一技之长的专业课任课教师。在行业专家中我们选择了10人进行问卷调查显示,发现选择幼儿教师的占100%;,艺术特长教师46%,育儿保健40%,选择园长助理占20%,语言主持教学类15%。幼儿教师岗位占首位,其次是保育、园长助理、育儿保健、艺术特长教师和艺术培训中队;最后是语言主持教学。

7.从扬州地区经济发展对人才(尤其是本专业人才)的数量、质量、规格和结构等的要求上看:经过调研了解到,各幼儿园渴求“热爱幼儿教育、学历较高、有一定教科研能力、幼儿教育理念新、教学基本功扎实、技能全面、心态好、愿意长期在本园工作”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在对行业专家调查中显示,要求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职业意识强的占43%、技能高的占24%、基础理论知识较系统的占48%、知识面宽的占51%,要求具有现代教育教学思想与观念的占67%,具备现代教育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的占64%,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占54%。要求具有教师资格证的100%,必须取得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的占86%,必须取得育婴师占13%、幼儿舞蹈教师资格证21%、钢琴教师资格证8%、心理咨询师证书14%。

8.从其它类似学校专业建设方面的经验上看:课目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培养的学生职业领域的特殊性,根据幼儿教师岗位需求,

幼儿教师的典型工作任务与核心能力要求,确定本专业的职业领域的教学课目和内容。在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上,在理论课程上还是采用应试教育,活动课采用项目教学或实践训练。

二、调研总结和建议

(一)今后本专业建设需要继续保持发扬的优势

我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历史悠久成立于1983年,至20xx年累计为社会输送合格毕业生几千人,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历经30年的实践探索和不断发展,我校已积累了一定的专业发展基础。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在扬州市处于传统优势地位,

(二)师资雄厚。

多年来,学前专业通过校企合作,骨干教师互聘,经验交流、互担任务,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教学机制和教学梯队培养机制,初步形成了一支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能力较强的专兼结合的“梯次”结构教学团队。

(三)设施完备。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具有校内实验实训室14个(1个电钢琴房、8个钢琴房、1个舞蹈房、2个古筝房、1个音乐教室、1个画室)。拥有钢琴59台、电钢琴33台、鼓号乐器一套、古筝70台、多媒体设备4套。主要满足视唱、练耳、舞蹈、美术、琴键等课程的实验实训,实验开出率达100%。通过加大项目建设的投入,将能更好为扬州市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篇9

视觉艺术与人的视觉感官密切关联,其范畴十分广泛,凡看得见、摸得着的艺术,如传统的国画、油画、雕塑、版画,以及现代动漫画、摄影、影视、环境等艺术门类,皆为视觉艺术。数字视觉艺术其实就是这些艺术门类的“数字化”,虽然这种基于“数字技术”之上的视觉艺术目前还属于新兴的艺术,但在今天的艺术应用领域却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在环境艺术中,数字技术使得设计师在环境规划方面如鱼得水,对他们的工作帮助极大,在某种程度上,也让环境与城市规划设计更加人性化。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转型战略目标的提出,数字视觉艺术人才的培养也越来越来迫切。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数字媒体高速发展的浪潮中,企业或市场对信息技术与视觉艺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数字视觉艺术教育的培养方法因此更趋多样化抑或复合化。

20xx年,人社部更是把数字视觉艺术专业列为在国家新职业技能人才培训六大专业之一,并加大其建设与发展力度。无论是早先的图案设计教育还是今天的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其目的都是为市场需求培养人才,即便是国画、油画、雕塑等都无法与市场绝缘。在数字视觉艺术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但要注重艺术感悟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更注重面向市场的实际应用能力,这些才是今天的艺术市场之所需。虽然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它亦是一个常谈常新的问题。

因此,结合企业或市场对视觉艺术人才的需求,我们从中国目前数字视觉艺术人才培养的主体、动力、环境及创新能力等关键环节出发,对北京、上海、广州、青岛、西安、大连六个城市近百家从事数字视觉艺术的不同性质的企业进行了问卷调研。本次调研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占75%,全国范围),它们代表着众多中小型企业对视觉艺术人才的需求愿望,包括室内外建筑效果与动画设计、影视动画与后期特效合成、广告设计等方面的情况。本报告在具体调研的过程中主要是面向应用性的视觉艺术人才,而非纯艺术的视觉艺术人才。

一、数字视觉艺术概念及特征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国外数字视觉产品的出现,以及个人计算机或个人终端机的普及,近些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视觉艺术行业的数字化呈现出较快的发展态势。特别是中国数字视觉艺术的十多年发展,已经为现今的数字化视觉艺术锤炼了能够应对不同需求的人才队伍,并积累起相对丰富的技术与艺术资源,成为中国现阶段数字视觉艺术的核心内容。

(一)数字视觉艺术的概念

什么是数字视觉艺术?在新媒体情境(new-medium condition)中,视觉艺术已经从传统的物质性构成中被“数字”(digitized)了,并转化为当代媒介艺术无所不能的“数字资源”,在当下更趋多元的时代,这些被“去经典化”的视觉艺术作品比“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更深入人们的生活,因为媒体与科学技术的扩张已成为生活主导的事实,不得不让人们面对数字视觉艺术的普遍性拓延。用马歇尔·麦克卢汉的话说,作为人类情感与思想表达的一种媒介,数字视觉艺术也属于“人的延伸”范畴。这样看来,所谓数字视觉艺术,是指艺术家利用具备图形处理能力的电脑为核心技术设备,进行基于数字编码技术上的艺术作品的创作活动。与传统艺术创作的不同处在于,数字视觉艺术作品还需借助网络等主流的传播媒介进行发布、展示,以便受众观看、欣赏或以互动方式完成欣赏,这一艺术审美过程可被视为完整意义上的“数字视觉艺术”。正因为如此,当代数字视觉艺术中更偏好于探讨虚拟与真实混杂的特性,其最佳写照就是在数字媒体技术环境中呈现的摄影般写实的动态影像,以及“真实的”人机交互效果。

(二)数字视觉艺术的特征

从概念表述中可看出,当下动态的以及人机交互的影像,实际上已经成为数字视觉艺术的主要表征,这是因为:一方面,数字技术的介入,使得视觉艺术作品的互动性更倾向于人与虚拟对象的关系,而非与源对象(即传统视觉艺术中的“模特”)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创造的虚拟空间让人们“身临其境”,其中的时空错置感让今天的视觉艺术创作有了无限可能性,而不至于被源对象所限制。正如现代设计先驱之一的亨利·凡·德·威尔德说,技术是产生新文化的源泉;文化理论开拓者的丹尼尔·贝尔也认为,“视觉观念成为了主流。……科学技术的发展孕育了这种新文化的传播形式”。言下之意,数字视觉艺术也是数字技术孕育与发展的产物。不同领域涉及到的技术内容不尽相同,涉及到的技术也非常多,但无论何种技术,它必须在在具体的应用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由此可见,由于技术的牵引,数字视觉艺术呈现出三个比较明显的本体特征——“虚拟性”(Virtuality)、“交互性”(Interactivity)与“技术性”(Technicality)。显然,在当代新的视觉艺术创作中,技术表现出的极致动能前所未有,无论是在虚拟(如动画与游戏)或仿真技术(如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效果图、体验式漫游)领域的应用,还是投影机、摄影机与纸媒等媒介领域,技术始终是当代视觉艺术创作的根本,并且无法与艺术真正分离。因此,数字视觉艺术必然涉及到许多应用领域,如影视、广告、游戏、摄影等,而传统的美术也可以作为“源文件”形式被涵括在可视的数字视觉艺术之内。不难看出,数字视觉艺术集传统美术、现代媒体技术及视觉设计于一身,不仅为人的生活带来高效与便捷,同时也改变了我们对艺术的理解。以20xx年世博会上展出的的《清明上河图》为例,观众可以在长90米、高4.5米的弧形屏幕上,看到图中1000余个中国古代人物形象在日夜景交替中,举止各异、栩栩如生。影像播出长达4分钟,“原汁原味”地再现了清明上河图的风采。虚拟的场景将《清明上河图》赋予了全新的生命,曾经几千年前的封建社会的繁荣景象是我们今天无法想像的,通过虚拟方式了解那段历史,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对其文化、历史的鉴赏最便捷和最直接的途径。

二、企业需求的人才及其规格

人才,是指那些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为社会的某一领域创造性地做出较大贡献的人,其核心关键词是“创造”与“贡献”。按照这样的理解,在数字视觉艺术领域,那些有创造性的人,一般情况下应该是技术与艺术“双栖”及市场的开拓者,他们的普遍特征,是通过创造性的劳动为数字视觉艺术行业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这些人大多集中在电影、游戏或娱乐等领域,比如斯皮尔伯格、詹姆斯·卡梅隆、暴雪执行副总裁Frank Pearce等等。

然而,如果以此来衡量“人才”,那么大多数人难以成“才”。事实上,人的劳动按其层次来划分,可分为模仿性劳动、重复性劳动和创造性劳动三个层次,前两种劳动都是以继承性为重要特征,即重复前人创造出来的劳动形式和经验,而劳动者自身没有创造,因而在劳动经验与价值上,并不具有明显的提升。但不可否认,这两个层次上的劳动者对推动人类社会的整体进步,以及在夯实人的劳动成果方面,还是起着重要作用的,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人才。换句话说,模仿与重复是创造的基础或前提,创造性的人才最开始也必然会经历模仿与重复的劳动过程。在国内目前多数的教育条件与环境下,毋庸讳言,创造性的人才“可遇不可求”,因为“人才”不同于一般人,其最本质的一点就在于他能超越前人和常人并有所创新。当然,现实也不至于如此悲观。在学院教育之外,社会职业培训机构起着完善数字视觉艺术“人才”培养的作用,踏入社会的有志青年还可以在工作中寻找更有力的发展机会,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自身的素养。一旦具备天时、地利、人和,原本处于模仿与重复层次上的人,将最终成为有创造力的人才。这就是我们强调市场或企业需求之于数字视觉艺术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的主要缘由,也是人们更深入地揭示“人才”核心的意义所在。

表1:数字视觉艺术的发展前景

面对数字视觉艺术的广阔前景,不同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人才的理解与需求自然会有不同之处。现如今,国内外各大小型游戏、传媒、电影等制作公司成百上千,部分有实力的公司配套有相应的培训部门,已解决了公司内部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社会上还存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板块的专业培训机构,它们为国内数字视觉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前进的勇气。然而,对多数培训机构或部门来说,他们所需的数字视觉艺术人才标准并不明朗,因此需要通过市场调查来解决这一缺憾,并提供或建立恰当的培养规格。

(一)市场中的基本情况

从全国范围的调查结果看,不少企业在招聘新员工的过程中,都认为数字视觉艺术方面的人才是“非常紧缺”(24%)和“比较紧缺”(55%)的(见表2)。其中,北京企业回答“非常紧缺”的比例最低,为11%,而大连的比例最高,达到了50%,也就是说,特大型城市在数字视觉艺术人才资源上较一般的大城市(二线城市)丰厚。然而,这一结果并不等于说市场上没有数字视觉艺术方面的求职者,而是因为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太少了,或者说,愿意到二三线城市工作和发展的数字视觉艺术人才并不多,以至于对那些身处二线城市且急需用人的中小型企业来说,却为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而发愁。在这种情况下,除上海的相关企业在“可提供实习基地”的比重较高(68%)之外,青岛、西安、大连等二线城市的企业普遍倾向于面向社会和院校“可提供实习基地”以及“可进行人才委托培养”,两项比重均高于北京与广州。具体来说,企业在人才需求方面的情况是:

表2:数字视觉艺术人才供需基本情况

1. “最为紧缺”的人才需求

由于被调查的企业大多集中在较为专业的艺术/设计/创意(51%,全国范围)以及建筑/房地产(29%,全国范围)等领域,因而这些企业所需的人才多数是从事建筑效果图/建筑动画类、影视动画/后期/特效类的技术或视觉艺术的人员,而且“最为紧缺”,前一类的比重达到了(42%,全国范围),后一类也达到了(30%,全国范围),两类相加,人才需求比重已达72%。在所调查的六个城市中,有四个城市的企业对“最为紧缺”的建筑效果图/建筑动画类的人才都超过了50%(见表3)。由此可以看出,房地产和娱乐行业的业务量持续增长,依然是经济快速发展中领跑的“火车头”,对那些已掌握了3Ds Max、Maya、Softimage、Aftereffects、Fusion、Combustion、Shake等三维与合成、特效技术的人来说,求职成功的机率将会相对占优。

表3:6大城市中建筑数字化和影视类数字视觉艺术人才需求的比较

2. 需要有“职业道德与忠诚度”的人才

在回答“进行专业人才招聘时,主要看重应聘者的哪些能力”时,全国范围内有52%(见表4)的企业选择了“职业道德与忠诚度”,其中大连有高达90%的相关企业选择了这一项。这一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企业对数字视觉艺术人才的职业道德与忠诚度非常重视,大多数企业甚至认为比应聘者的专业技能、团队协作和组织协调能力、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等指标更为重要。从企业角度来说,员工的职业道德与忠诚度意味着公司合力的强弱,甚至是公司竞争力强弱与否的重要参考指标,可视为一种市场经济行为对个人的要求与约束。对于从事数字视觉艺术这一属于服务行业的企业来说,特别强调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也就不足为怪了,因为在专业技能与意识、敬业精神以及自律等方面,都要求员工能够承担起相应的职责,并将其置于个人利益之上。

表4:企业对人才各项能力需求的比较

3. 对“动手能力强”的人才的需求

能力是人才培养的首要原则。虽然学历和证书也是个人能力的一种“证明”,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能力不等同于学历和证书,“能力”是个人学习与创新、沟通与交际、分析与策划等诸多技能的集合。事实上,调查显示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在六个城市的调查中,除北京的公司本科毕业员工(32%)超过专科生(26%)、且还拥有研究生学历(仅为3%,全国范围)的员工外,其他五地的大多数公司员工为专科学历,综合比重达到了52%(表5)。此外,在回答“证书可以为应聘者适当加分”这一问题时,六个城市中有73%的企业宁愿选择动手能力强的求职者,而不是持有各类认证书的人,大连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最为“坚决”,比重达到90%。上述结果至少反映出企业不欢迎“眼高手低”者,这也难怪大多数企业在招聘信息里都会加上“有相关经验者优先”这样不成文的规定了。

表5:数字视觉艺术从业人员学历分布情况

4. “视觉艺术设计/制作人员”需求量大

在被调查的所有企业中,所招聘的岗位类型以“视觉艺术设计/制作人员”为最,比重达到95%(见表6),其中,北京、西安、大连三个城市的比重为100%。这一比重反映出“视觉艺术设计”在整个行业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这一行业目前还处于较低端的运作层面上,所聘用人员的主要职责就是“制作”,这一点可从“更愿意选择哪种来源的视觉艺术人才”的答案中得出,总体来看,有53%的企业选择了“职业教育机构的毕业学员”作为公司的员工,这种状况在二线城市尤为明显(表7)。

表6:企业需求岗位情况比较

表7:企业对人才来源的认可度

(二)社会培养规格与定位

上述由调查结果而来的四个方面的需求指标虽然不能完全代表企业或市场的立场,但是它们构成了社会职业培训中数字视觉艺术人才培养规格与自我定位的主要指导原则。

1. 高端型技术复合人才:社会培训机构的核心指导原则

高端型技术复合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需求之一,世界知名数字动画与特效公司的成功无不以此为基业。近些年来,中国已有一些社会培训机构,如水晶石数字教育学院,就以培养高端型技术复合人才为己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以“实战教学、实用教学、实时教学”为理念的专业教育培训机构,其目标就是面向个人及机构提供专业数字艺术教育服务,并致力于通过领先的技术、高品质的教学案例和变革性的教育方式,培养受业者终生学习的意识,助力于数字视觉艺术领域从业人员素质的提升;十余年来,从“水晶石”等机构走出来的高端制作技术人才,陆续成为行业的中流砥柱,这就为中国数字视觉艺术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这些机构还借鉴国外成功的职业培训经验,将培养重点放在了操控实际项目的能力上,并根据受业者不同的职业取向,制定了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培训方案。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师资队伍均是参与过国内外重大项目的数字技术专家和业界顶尖高手,这些来自第一线的专家级教师将大量实际项目的制作及操控经验传授给受业者,这就保证了受业者可以获得技术掌控上的迅速提升,顺利实现高质量就业。

2. 职业操守与修为:受业者自我定位的重要原则

社会培训机构需要立足于行业内控制,从一开始就让受业者以职业角色的身份介入某项工程,通过职业认同内化而养成自己的职业道德意识。数字时代的虚拟性为数字视觉艺术增加了想象的无限可能性,特别是在动画创作领域,创作者的想象比任何时候都海阔天空,因而所创作出来的形象,无论作者是否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职责,都应该自觉遵循而不是由外在力控制自己的职业行为,力求避免坏的社会影响(如喜羊羊、光头强等动画角色的负面性)。通常情况下, 对于数字视觉艺术从业者的职业操守和工作规范的控制有三种模式:受众控制、自我控制、同行控制,核心模式就是从业人员对其自我的控制。以自律求自由,可以为人们带来较多的有弹性的活动空间,换言之,为了避免较多的他律, 就需要更多的自律。“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就是这个道理,数字视觉艺术业界应予以反思。

3. 能力优先:职业培训中的第一原则

能力包含多个方面。如果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说,基于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尤为重要。所谓自主学习能力,是指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能力,其前提是学习的主体必须主动灵活地运用不同方法和手段去发现问题。在以能力为主导的数字化艺术学习语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和必要的学习资料,顺利完成既定学习任务是自我学习与管理能力实现的关键。基于问题的自主学习强调把学习活动置于不确定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学习来解决问题,并形成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因此,基于问题的自主学习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而且由此养成的批判性思维,正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需要的一种特别的能力,它有利于复杂问题的解决。

然而,社会职业培训机构并不能完全承担起培养有“职业道德与忠诚度”及“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的人才,毕竟这些只是职业培训机构,并兼有获取培训利润的商业目的。在这种情况下,高等院校(特别是本科院校)理应肩负起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之职责。

三、数字视觉艺术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

不得不承认,社会职业培训机构鱼龙混杂,教学力量与硬件设施良莠不齐,加之主管部门监督不严,导致培训机构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困扰自身发展的问题。国内高校在这方面的又有哪些问题与不足呢?有没有相应的解决策略或办法?

(一)存在的问题

先从高校数字视觉艺术人才培养说起。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高校数字视觉艺术教育取得了包括规模、质量、软硬件建设等在内的建设成就,为当代数字视觉艺术教育走向国际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然而,从这次企业人才需求调研的结果中,我们却发现一个十分尴尬的事实,即前文提到的企业“更愿意选择哪种来源的视觉艺术人才”时,有过半的企业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职业教育机构的毕业学员”。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或问,高校视觉艺术教育怎么了?仔细分析,我们认为高校数字视觉艺术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多数高校的数字视觉艺术教育在产、学结合方面尚未形成气候。

该学科的教育特点决定了它必须产、学相结合(或校企合作)的道路。然而,通过调研发现,其实多数企业都不太愿意参与高校(含职业院校)的教学活动和运行管理,也不愿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教学设备和培训经费,院校和企业在合作中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一方面,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往往无暇或没有能力对问题做深入思考,可能只会抱怨从业者素质的低下;另一方面,即便有企业愿意参与数字视觉艺术教学的环节中来,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企业参与其中后的投入很难得到相应的回报,这与企业的利益相背离。目前许多高校虽然都开设有数字视觉艺术专业,但普遍存在师资缺乏、技术水平一般且严重与市场脱节的现象。高校师资力量的薄弱直接导致高校毕业生的质量无法满足国内当前市场的需要。

2.教师队伍的专业性和实践能力不足。

自20世纪末开始,中国高等教育院校开始大规模扩招,与数字视觉艺术相关的新专业建设层出不穷,同时高校师资队伍也快速扩张,部分本身没有数字视觉艺术学习与创作经验的人也加入到队伍中来,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虽然现在各类高等院校的数字视觉艺术专业已经意识到忽视市场需求的弊端,但由于参与市场的程度仍然偏低,再加上数字视觉艺术专业教育起步较晚,这就使得本属于实际操作型的数字视觉艺术专业同业界还保持着一段距离。

3.技术成为数字视觉艺术人才培养的短板与瓶颈。

众所周知,数字技术是数字视觉艺术的主要呈现手段,一般情况下,学习者掌握常用的一些工具(软件)就可以胜任很多工作了。但一些较为高端的效果,如交互与特效,还是需要了解甚至掌握部分脚本语言(Flash中的AS、3Ds max中的MAX Script、AE中的表达式,等等)。然而,在许多高校数字视觉艺术专业教学中,以脚本技术为内容的课程实在有限,加之没有相应的课程支持体系,因此造成学生没兴趣学习,毕业后又很难适应企业的生产环境,自然就难以满足企业之需要了。换句话说,课程设置与实际教学内容没有充分考虑企业需求和学生的职业发展,缺少真正实用的学习内容,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这已经成为数字视觉艺术教育质量提升的瓶颈。这样的结果,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还需要企业进行较长时间的“二次培训”,即使是专业对口也需要重新接受相关的技能训练。

再看社会培训机构的问题。如前所述,在国内数字视觉艺术培养方面,虽然有水晶石、火星时代等的存在,但对整个国内数字视觉艺术教育而言,这样优良的职业培训机构少之又少,远远不能满足目前国内市场对这类人才的需求。不过,问题的关键在于,从整个社会职业培训行业来说,包括水晶石在内的机构并不能真正培养出人们所期望的“德才兼备”的数字视觉艺术人才,原因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它们的首要任务是职业技能培训,其前提是追求市场利润与收益。这就决定了社会培训机构不可能承担起学生德性和人文、艺术修养上的培训职责。于是乎,高校素养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就真正成为了“两张皮”,各干各的营生。

(二)可能的解决对策

在目前高校的教育体制下,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们暂时无法抛开行政化的、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而把“两张皮”整合为一张皮,或者选择类似于“水晶石”的一套教学方法。在这种条件限制下,我们设想,是否可从企业需求的角度,在人才培养的内容、方式等方面予以重点考虑并寻找可能的解决问题的对策。

从调研的情况看,目前企业最需求的是“德才”兼备的数字视觉艺术人才。所谓“德”,除个人的品德修养外,其实还涵盖了为人处事、团队协作、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的能力。应该说,仅仅从学校层面并不足以让学生真正成为有德性的人,即使努力优化数字视觉艺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强化以企业或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意识,似乎也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倘若我们能够将高校数字视觉艺术专业的课程内容定位在“人文艺术”这一立足点上,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精神”,特别是一种敏锐的审美意识,是否可以为高校的数字视觉艺术教学带来一定的起色?在我们看来,艺术精神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并由此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因此,就未来的数字视觉艺术教育所面对的对象而言,人文艺术的审美观念尤为重要,所谓“德艺双馨”,其实是相辅相成的。艺术的审美意识可以理解为一种情感动力,它是人在生活中对审美经验、情趣、理想等多种美的综合;人之德育本身的核心指向是人在社会中需遵循的伦理与行为规范,延伸到企业、市场,就成为一种行业规范和商业合约等具体内容。进言之,在今天的数字时代,艺术精神、德育观与职业道德紧密联系,它涉及人的健康、情绪、生活质量等方方面面,而这些方面,都可以通过高校的人文艺术课程的引导来实现。换句话说,企业所需要的有德之才需要在具体的专业情境(如动画相关课程的教学)中进行,专业教师的言行也将在其中起主导作用。

至于学生的“才气”培养,首先要强调从数字视觉艺术专业所面向的工作岗位和任务出发,明确培养规格和关键的能力要求,充分发挥企业需求在确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方面的积极作用,并征求其对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以及实训场所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其次,按照数字视觉艺术的规律开展有效的课程开发与建设方法,建立常规性的新媒体行业调查和工作分析制度,主动获取专业建设的基本信息。最后,按照数字视觉艺术的具体内容,构建一个系统化的现代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在这一过程中,课程设置者最好是“双师型”的教师,既能理论教学,又可技术指导。因此,师资队伍培养与建设工作应在常态下运行,同时以开发专业核心教学项目为突破口,把握专业教学及其改革的大方向。

此外,学生自学意识的培养也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条可行途径,从市场需求角度看,企业欢迎有自主学习意识的人加入团队工作。这就要求构建一套学习型的数字视觉艺术教育体系,推进“学习能力”建设工作。显然,在数字化的视觉艺术教育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承担数字视觉艺术教学课程的教师应当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并努力做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并有组织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工作室中的自主学习);提倡学习和工作的良性互动,创造合作与共享的专业圈,由此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并借助实际的项目,以便形成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专业化教学团队。与此同时,还需促进并鼓励专业教师与相关学科的研究和国际交流,探索建立专业教师终身学习的机制,鼓励企事业单位接受教师实习,为教师量身打造学习型的职业发展目标和规划。当然,也有部分数字视觉艺术专业的教师在从事教学的同时也参加实践,而且不少高校还外聘了一些行业精英来校授课,因而对于市场需求信息的掌握较之以前更加全面、及时而准确。这应该是数字视觉艺术专业教育未来前进的道路之一,也是我们为企业或市场培养数字视觉艺术人才的必经之路。

四、结语

综上,本报告从与数字视觉艺术相关的概念、特征、技术以及企业人才需求出发,我们依据企业调查问卷的结果所得,详细分析了目前市场比较紧缺的视觉艺术人才的培养问题,尤其是德才兼备和有自主学习意识的数字视觉艺术人才。总体而言,市场或企业所需人才的就业前景还是很广阔的,虽然每年高校数字视觉艺术专业的毕业生成千上万,从职业培训机构走出来的学员也不少,但数字视觉艺术人才尤其是高端的具备综合素养的人才还是相对紧缺。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人才“供需”的矛盾。这种矛盾是否可以解决,我们认为,其关键在于高校与社会职业技术培训机构能否真正“默契配合”,实现产、学互补。

此外,这份调研报告还逐次梳理了数字视觉艺术人才培养的规格或标准,并分别考察了社会培训机构、专业院校在数字视觉艺术人才培养方面的的优势,目的在于呼吁政府以及社会广大有志之士重视数字视觉艺术人才的教育问题,并对职业培训教育予以相应的扶持。同时我们也希望这份报告可以被高校数字视觉艺术专业所采纳,权作一份参考文本。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